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财务共享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发电企业 财务管理 内控管理 风险管理
电力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联系着千家万户。随着发电企业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发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与国际社会接轨,引入内控风险管理,进而提升发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发电企业财务内控风险管理的实施应遵循原则
(一)原则性导向和规则性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原则性导向是指对需要判断的事项规定一个判断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操作中需财务人员根据原则进行判断;规则性导向是指对需要判断的事项已经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财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标准进行判断。
(二)上下联动原则
在内控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应采取企业部署、部门自查、内控风险管理小组复查的方式。
(三)风险导向原则
在评价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按照风险大小确定企业财务管理中每个流程的评价重点。
(四)重要性原则
对重要业务和重要管理环节都要纳入评价范围。
二、加强发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内控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建设
为提升发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控风险管理,应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负责财务内部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其主要职责包括:审阅和批准内控风险管理工作方案;审议年度内控风险管理,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公司日常财务内控风险管理的监控结果,根据内控缺陷情况,确定内控整改方案和措施;对内控整改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为确保发电企业财务内控风险管理落到实处,应成立内控风险管理工作组,其主要职责包括,确定年度内控风险管理工作方案;负责组织财务相关部门开展内控风险管理工作;根据自我评价和检查情况,分析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讨论定稿内控风险管理评价报告。财务部是发电企业财务内控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主体单位,其主要职责包括,开展财务部内控风险管理工作,编制内控风险管理自我评价工作底稿和自我评价报告;配合内控风险管理工作组进行内部控制复核和检查工作。
三、发电企业财务内控风险管理的评价内容
财务内控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依据发电企业工作实际,立足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围绕企业环境、风险预控、防范措施、信息共享、监督检查等要素,对发电企业经营管理中工作程序、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真实评价。企业环境评价内容包括发电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机构、发展规划、薪酬管理、安全生产、公司文化等。风险预控是公司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据工作流程,提前识别、系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制定有效风险应对措施的过程。风险预控涵盖的内容包括确定工作目标、收集工作信息、识别风险级别、分析存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等。防范措施是发电企业根据风险预控结果,提前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实现风险控制的“可控、在控”管理。防范措施的制定还需要各项工作流程的授权批准,职责分工,实物控制,凭证与记录的设置和运用,独立的检查程序等控制手段的设计与运行情况等等。信息共享是发电企业各部门共享风险预控、防范措施等,以便有效准确收集、传递与财务内控风险管理相关的工作要点和措施,确保信息在公司内部、外部之间进行有效传递,实现以点带面,共同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信息共享的内容包括收集信息、共享信息、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确保财务报告真实有效、共享信息的安全可靠,进而提升信息共享工作的有效性。监督检查是发电企业对财务内控风险管理的运转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部门定期自查,监督部门及时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缺陷,快速联动,制定落实整改,形成“预控、防范、共享、检查、整改、再预控”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企业 转型 会计信息系统 构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和新的特点:部分传统行业如钢铁、能源等行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房地产市场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城市化的进程与信息化、绿色、低碳等新趋势相结合,并释放出产业升级的新动力;住、行主导的居民消费升级将持续推进,服务消费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经济这些转型发展新的特点使我国经济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多种有利条件。同时也给我们经济工作者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经济管理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行为如何更好地为我们经济发展服好务,如何来适应企业的这种转型发展,当好财务管家呢,笔者认为构建一个迎合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转变特点的会计信息系统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关键。自己作为一个10多年的经济工作从业者,结合自己的财务工作经验,就目前企业转型发展形势下,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企业运营管理过程来看,会计系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化
从目前企业大部分财务人员的知识组成结构来看,仅懂财务知识的人员很多,而既有财务知识又有管理能力和其他相关如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很少,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结果与我们企业的管理脱节,不能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预测、研判功能,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二)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单一化
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仅着眼于会计单据的记录、核算,闭门造车、埋头闷干的情况很严重。没有将系统所核算分析出的结果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方针、重大经济决策,没有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换,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完整性和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必须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索要考虑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系统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就是在国家的财经法规、财经制度的总体框架下,依托于企业的发展方针和规划,基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会计方法,对企业各项经济行为进行核算、处理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提供依据的综合性的系统。它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以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生命力
我们都知道,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本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我们会计信息系统就是把会计的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以一种科技化的手段加以体现,从而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和科学性、规范性。从而会计信息系统也是我们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以企业的发展规划和需求为出发点,企业才能有活力才能得到发展,而我们会计信息系统是为是以企业的需要为我们的工作对象,从而决定了我们系统的研发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需求,以需求为研发的出发点,这样我们研发出的系统才有活力。
(二)以效率和科学性为核心,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知道,会计信息系统的研发初衷就是为了提高我们会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我们会计工作。所以我们的会计信息系统就要在如何通过科学有效地手段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上仔细琢磨和思考,并将之作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来予以对待。
(三)以创新为手段,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
不管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创建过程中,还是我们会计信息系统的后期服务,我们都必须以不断创新的思维来指导和开展我们的工作,没有创新意味着固步自封,固步自封就意味着失败,一个缺乏创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同时也是缺乏竞争力的,因而我们会计信息系统在从系统创立的构思、系统的框架以及具体的操作层面都要把创新元素考虑在其中,只有不断创新我们的会计信息系统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这样才能获得市场的同,才有活力和竞争力。
(四)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
创新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能为企业发展的决策和规划提供财务数据的支撑,对现代企业管理而言,财务人员或者财务系统仅有单纯的财务知识是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要整合企业的资源,培养和发展既有财务知识又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我们的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和资源才能更好地融合与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财务管理创新 管理措施
伴随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阶段,中国经济也迎来中速增长的新周期,企业面临模式创新、业务流程创新、管理创新等多重挑战。与此同时,云计算、移动应用、社交网络、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风起云涌,为企业创新变革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财务管理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强大驱动力,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现代企业如何在财务管理上寻求创新,实现保增长、降成本、增收益·笔者现就创新型财务管理的模式浅谈几点看法。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而精益财务、管理会计、财务共享中心又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也是财务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这三者与企业全面预算关系紧密,现代企业需要把精益管理的思想融入到全面预算,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合理预测、提前防范、有效控制的功能,并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管理效用。
所谓精益财务管理,主要是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筹融资、运营资金、成本的有效管理,特别是资金和成本,需要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平台。管理会计范畴很广,说法不一,但是当前许多企业都有一个共识,即全面预算和成本管理是推进管理会计的核心。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则为企业财务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价值创造转型创造了条件。
为灵活应对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现代企业应及时转变财务工作理念,加强过程控制,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使财务工作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一般来讲,要认真把握“三个关键”,注重“围绕战略、建立标准、融合业务、支撑决策”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和要求,需要着重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所谓的三个关键,即细化标准、深入业务、深度集成。其中,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重点是基于生产经营要求建立资源分配标准定额库,以企业ERP系统中的历史数据为依托,根据相关数据不断创新财会业务流程。深度集成,则体现为企业整个预算流程与企业业务流程的深度集成,预算系统与ERP系统、会计核算、资金、成本管理等基于价值管理的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全面预算要解决的不仅是财务问题,而是把战略管理当成预算的核心目标,因此企业由财务预算管理向全面预算管理转型的任务非常艰巨。全面预算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如何与集团整体业务模式、管控模式相匹配,涉及到成本费用构成特点和管理难点相匹配的问题,只有明确这些,才能明确预算总体目标并借助信息化工具设计出贴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全面预算。
2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不容忽视众所周知,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在此经营思想指导下,难免有企业刻意追求高收益、高利润,认为利润显示的数值高就是经营有成效的表现。实际上,利润并不代表企业有充裕的流动资金(即现金流)。从企业整体发展看,贯穿于企业每个环节的流动资金比利润更为重要。
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时都会取得现金,形成现金的流入。而企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构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这些活动都会导致资金的流出。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必要的业务支出,结果可想而知。比如,有些企业虽然账面盈利颇丰,却因资金量不充沛而亏损乃至倒闭,因为资金量不足说明企业赚的钱还在别人的口袋里,也许过了一两年,这些应收账款就成了烂账。而有些企业的经营性资金量净额远远超过净利润,意味着其获得现金的能力极强,未来业绩增长有较大保障。
由此可见,企业的持续性发展经营靠的不是高利润,而是良好、充足的资金保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正确界定资金与利润之间的差异,通过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合理地控制营运风险,提高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加快发展。
2.2 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是企业管理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降低成本,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提高生产效率,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加强成本管理,须重点关注以下三点:第一,提高企业成本意识,使每个职工充分认识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月度例会、政工例会、专题会议、周交班会等有利时机,分析当前形势下全段面临成本支出压力,明确节约成本与改善生产后勤保障的辩证关系,切实增强管理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节约意识。第二,把握成本管理的关键点。成本管理必须科学规划,实施成本目标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成本投入和利润回收环节的成本控制活动,注重产品的技术创新,加强过程控制,力求以最低的成本消耗获取最大的利润收益。第三,拓展绩效评价模式,强化成本绩效管理基础。首先要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将成本目标作为绩效审核的重点,深入了解部门职能与成本控制目标的关联性,对成本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并制定经济可行的实施措施,加强对成本消耗的管控力度,将成本考核目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合理安排资金预算;要畅通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渠道,健全绩效评价机制,以确保企业能够实时掌握成本实施环节的各种问题,提高成本管控决策的实效性;要建立绩效问责制度,对绩效好的予以表彰,对绩效差的追究责任,加快形成“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倒逼机制,强化财务资金使用主体的责任意识。
2.3 有效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财会工作流程持续优化,工作内容更加详细,财会工作逐渐由单一的报账型向经营管理型过渡,财会统计逐渐摆脱了以往的事后分析的弊端,变得更有预见性。作为会计人员要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认识,摆正位置,明确转变会计职能,参与企业决策。
3 结束语
现代企业应该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有全新的认识,并且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在财务管理中,灵活地将绩效理念和要求嵌入财务管理全过程,紧紧抓住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考核评价、结果应用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流程,紧紧抓住精益财务、管理会计、财务共享中心企业信息化的三个主流趋势,大胆改革创新,最终实现保增长、降成本、增收益的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积蓄财力。
参考文献:
[1]刘皓清.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论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希望长期保持成功的企业理解这种结果,并定期反省自己在以上三个方面的作为。 现在,我们要谈如何让员工掌握建设一个伟大的企业所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提供有关公司成功的关键信息
一个管理出色的公司必须有效利用它的资源,以创造出好的结果。就生意而言,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创造利润、现金和价值。管理层必须在这三个领域做出很多有关平衡、贸易和时机的艰难决定。对于商业公司的领导者来说,最大的挑战也许就是让更多的员工知道这三个领域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公司如何提升这些数字,员工怎样才能提升这些数字。有了这些知识,员工才有机会为整桩生意负责,才会为获得真正重要的结果而工作。
按照传统的做法,这些影响员工的数字和事情是公司所有者和高层经理们的秘密。今天,很多人在尝试把这些秘密从数字中公布出来。通过教会越来越多的员工如何运作生意,公司领导们发现,在提高公司业绩方面,他们培养出了新的更加有效的合作者。但是,如果想让这种方法奏效,你不能只教会员工算账,你必须给他们一幅大的画面,让他们了解公司如何与外部世界互动,包括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投资人和银行等方面的信息。你必须教会他们业内所有的复杂东西。只有当员工理解了行业背景和他们所作的决定之后,他们才会真正地、完全地具备为公司负责的能力。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准备学习,并为了公司的业绩工作。
如果你把这种商业知识和适当的考评体制、定期的反省以及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你就能得到获取成功的好方法。据说,如果你想让一件事情发生改变,那么,你就去衡量它。这是因为衡量能够帮助你找出问题的重点,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变量上。
然而,衡量的价值并不是重点之一。尤其是将计划中或者设想中的表现与实际的表现进行比较时,就能指出差距,确定应该解决问题的阶段。我们可以利用反省和行动计划会议(简称RAP)的机制来回顾信息,确认差距,找出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省和行动计划会议应该在每个人都有机会和团队一起回顾业绩后再举行。首先,每一个资深经理都应该对他上个月的行动和业绩发表一下看法,然后指出与计划相差最大的三个方面。“计划”本来就意味着要比“财务预算”多一些东西。它也包括类似于按时交货和何时安装某一设备等事宜。参加者要解释“差距”十分重要的原因,他们准备为之做些什么,他们需要的帮助,或者是否想把“差距”放在桌面上以让大家来分析、解决问题。
反省和行动计划会议的目标在于迅速确认问题,把注意力集中于重点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要在确认问题之后,因此,任何使得员工更清楚地理解目标(预想中的结果),帮助员工认识目标和实际结果之间差距的措施,都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反省和行动计划会议的宗旨是提高个人和团队的责任感,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加强责任感,建立团队意识,增加业务知识,重点是结果和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的是信息 而不是数据
在数据收集这个领域,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也就是说,过多的数据往往使得确认“有意义的差距”变得更困难。在业务的任何一个领域,搜集能说明成功的关键性数据的过程,对任何一个经理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直接把注意力放在对原定目标和实际结果作比较的那一页,能使人不至于迷失在那些无关紧要的数据海洋中。它能帮助你确认自己正在看的东西是重要的、有用的,而不是无关紧要的。
如果你已经掌握了所有关键性的成功的因素,你就要努力去理解那些因素,然后再扩展自己的思维,找出让数字上升的办法。如果你的员工来自不同部门,这种方式尤其有效。最能让员工深入到组织的财务目标的方法是“财务资讯共享管理”(Open-Book Management)。这种方法一般有4大要素:1.让员工对业务流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深入了解;2.打开账本;3.授予员工采取行动的权力;4.共享收获。
采用这种方法,需要一开始就培训员工,使之了解业务是如何运行的,为什么要这样运行,然后,再对他们进行深入的指导,以了解影响利润、资产净值和现金流动的因素。还要有一定的分析,以确定业绩表现的底线。每一种“财务资讯共享管理”方法的关键点都是团队合作。有团队合作为基础,一般而言,自下而上发起的团队合作,能够起到提高速度、创造进步的作用。
具有代表性的是,这些项目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实施,而且包括以业绩为基础的考核计划和我们所讨论的绝大多数合理的商业原则。正确的市场和顾客分析,对目标和核心价值的深入理解,清晰的愿景、使命和战略,这些对有效的“财务资讯共享管理”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经过模拟手工、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几个阶段逐步完善。我州当前财政信息系统的情况是:单位会计给财政部门提供了可供决策支持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而该系统只给财政上提供了模拟手工的工作。造成单位会计作了大量的无用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软件开发前,软件开发商缺乏对财政和各业务主管部门财务工作者现有软硬件配置情况的调查了解,造成:
(一)要求硬件适应软件,单位硬件一不符合要求,就让更新设备,费用大。在国外,windows
98还盛行时,我们的软件要求电脑配置已是windowsxp、1g的内存了。
(二)各软件相互间不兼容。安装了一个软件,另一个软件就不能用,非税收入和统发工资软件不能装在同一台机子上。只好将不兼容的软件安装在不同的机器上,又要增加设备。
(三)各软件间数据不能共享,造成单位会计对同一个数据要进行多次重复录入。如国库集中支付一笔资金从指标下达到钱支付出去,单位会计要接收两次数据,向电脑上输入至少3次数据,其间还要手工编制用款计划。如果再加上使用财务软件记账和上报部门决算,这笔资金单位会计就要往电脑里输入5次以上,成倍地增加了单位会计的工作量。同时,各种软件产生的数据不能相互利用,一次录入的数据只能使用一次。数据冗余,既浪费存储设备,又增加不少工作量。
二、软件功能单一,缺乏决策功能。
当前使用的许多软件功能十分单一,一个软件只能完成一项工作。一个软件和另一个软件属不同的开发商,数据不兼容源代码不开放,软件作完一件后就没用了,第2年重复的工作还要重新购买软件。如部门决算软件,同一项业务,不同年份有内容变更时,一般应由软件开发商提供一个补丁包即可。但是目前却要每年都花钱购买新软件,用一次该软件就再无用处。
一个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决策判断功能。对于部门预算软件,具有决策支持功能这点要求更是极为重要。但当前使用的部门预算软件一方面不具有决策支持功能,同时,不能与部门决算、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数据达到数据共享。作部门预算时要以上年决算、财务数据和固定资产、统发工资数据为基础,但当前使用的部门预算软件只有简单的审核功能,没有分析决策功能。单位上报的数据上年支出情况怎样,审核者还要另外翻资料查找。
三、软件开发前,财政部门只对自己的需求提出要求,而对于更广大的软件使用者单位财务工作者的需求不够关心。如当前的国库集中支付软件,财政部门使用时只需点几下鼠标,工作就进行完了,而各主管部门会计不但要向电脑输入多次数据,还要手工填制表单。使人感到,财政信息化建设,只减少了财政部门工作者的工作量,却给主管部门会计增加了工作量。
下面是我设想的财政信息系统的框架:
数据要高度共享。
(一)一笔资金支付时,单位会计在软件上填制支付凭证时,国库集中支付软件的操作上应有选择会计科目的按键,这样一笔资金一支出去,单位会计的会计凭证也做好,资金的支付和会计作账一次成。减少了同一笔业务的电脑重复录入。同时,预算、国库、单位都可得同时到这笔数据。为财政资金支出进度的分析和资金的调度提供数据支持。如本人在塔里木石油勘探指挥部收取一笔钱,对该单位财务软件具体操作步骤本人不清楚,但在该单位出纳给我开支票前,该单位会计开出的付款通知单据中已有会计凭证,会计分录已做好。这样一笔钱支付后,只需向电脑中输入一次基础数据即可。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对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单位电算化会计软件进行功能扩充和业务接口。
(二)部门预算时的人员经费直接从统发工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单位会计上报的少量基础数据计算取得。单位会计只需上报项目预算和基础数据即可,减少单位会计的部门预算时的工作量。
(三)部门决算直接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取数。单位会计只需报送基础数据表。由于部门决算的大量数据在国库支付系统中已存在,因此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单位会计应只提供基础数据即可。资金收支的数据预算和国库的电脑上都应该从国库支付系统中直接提取。
二、f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指标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在f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增加个功能,对于专项指标的下文是经局长签发,该项指标就获批准。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就可收到指令下达指标,而不需业务科室再填制指标审批单,由局长签发,做重复劳动。
一、意义和目标
随着企业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竞争的方式已经从规模竞争过渡到速度竞争,由物产资源的垄断过渡到对信息资源的掌握。只有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才会提高业务流转和信息传递的管理效率,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电业集团财务部门,通过对早期的单项财务核算软件的升级改造,初步实现了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显示,完成了数据积累。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目的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到智能化,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的财务数据支持。
二、取得的成果
电业集团一般下属企业比较多,地理位置分散。前几年,电业集团及其大部份下属企业未建立起自己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还依赖于手工录入凭证、生存账户数据的电算化会计,并且信息技术平台不统一。电业集团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业务流程、业务审批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管理控制。
某电业集团自2002年启动实施FMIS项目到2005年止,已开发实施的FMIS核心模块包括:预算管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账务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等。2004年,电业集团与工商银行合作开发了个人报销电子支付接口,从而取消了绝大部分的现金出纳,杜绝了现金管理上可能出现的漏洞。
2005年,作为对FMIS应用的进一步延伸,组织开发了个人查询系统,使员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相关业务信息。同年,综合查询模块上线。该系统具有支持分析表订制等复杂的查询功能,管理层也可根据自身需要将系统数据等加工成决策所需的信息。
三、存在的问题
集团型企业FMIS系统不同于传统的核算型软件,要求集团下属所有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个实施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预算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从预算管理制度上对FMIS的实施和应用提供依据与支持。
现阶段,以电业集团本部为龙头,虽然实现了与基层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联网,形成信息集成共享,传送畅通无阻,关系协调统一,保持相对独立的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对于电业集团财务而言,财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财务数据转化为管理层的决策信息是必要的。目前,基层企业分布于不同的省市区域,电业集团对基层企业,在资金管理上还存在方式落后、手段欠缺的问题;在预算项目管理上存在着无法做到精细化,无法实时跟踪监控。如果不能及时地解决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问题,对于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十分不利。
四、实施的途径
集团型企业FMIS的建设,要求加强与FMIS系统相关的各项管理组织的完善,要做好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工作,对过去没有具体落实,甚至有些定义含糊不清的管理制度,要进行一次清理,对不适应FMIS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要进行修改,从而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
为此,当前特别要统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统筹制定财务信息系统建设长期规划,编制分阶段实施计划,加强组织领导,杜绝规避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做法。
首先,要继续深入调查,及时了解企业机构变迁及其各部门职责权限的变化,以及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以便于科学地完善业务流程,规划业务控制的环节和方式。
[关键词] 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039-02
据《2015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截止到2015年末,全省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为879.0万人,占总人口的20.6%,与全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6.1%相比,高出4.5个百分点,虽然锦州市老龄化人口为17.1%,但是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高老龄化比例的背后是巨大的民营养老企业的拔地而起,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锦州市民营养老机构的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高需求的养老服务没有为民营养老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利润,反而是民营养老企业出现了亏损等问题,分析原因一部分是由于民营养老企业的入住率低造成的,另一部分则是由于民营养老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经营方式不合理,影响企业的经济利润。
一、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就是在民营养老企业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并且依托现有的信息资源,通过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科学化、规范化。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传统的人工会计核算模式被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所淘汰,因此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解放劳动力,民营养老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会计信息化是民营养老企业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实施会计信息化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化控制的要点。民营养老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数据输入等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安全;二是会计信息化控制的主要策略。根据民营养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基于经济利润的考虑,养老企业要运用各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会计信息化内部工作。
二、某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本文选取的某民营养老企业位于浑南新区前榆村,占地5000余平方米,具有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并且配备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能够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并且还专门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了专用的洗澡机,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该养老企业在管理方面实现了信息化操作,实现了全方位的信息管理体系,例如该养老企业建立了会计电算化运用体系,采取用友软件进行财务管理,达到了财务工作效率提升的效果。可以在在国家不断加强对民营养老机构扶持力度的环境及“互联网+”行动战略下,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大大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该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运营发展,民营养老院管理者充分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专门成立了财务工作岗位,实现了企业会计工作由财务部门统一领导,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财务管理模式。例如养老机构加强了对物质采购的网络化管理,物质采购费用支出要占到整个民营养老企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传统的物质采购主要是物资采购人员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采购,关于采购物质的各种信息财务部门不能及时的掌握,进而容易出现会计舞弊行为,而实施会计网络化管理之后,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物资采购价格的实时动态管理。另外近些年民营养老企业在相关设备投入上也提高了资金投入力度。例如今年该民营养老企业花费50万人民币用于构建会计信息化体系。
(二)该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该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平衡。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主要是采取手工记账的模式,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知识要求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后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而且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技能。目前基于民营企业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导致该民营养老企业的财务人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一是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专业知识。根据调查发现该民营养老企业由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为了节约成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由企业的管理者兼任,这样一来导致企业财务工作一直处于不规范的状态下。为此今年企业招聘了一名专业的会计人员,但是其缺乏财务工作经验;二是民营养老企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要求专业财务人员,而且还需要提高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民营企业缺乏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见下图)。
2.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依据,目前民营养老企业在制定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是缺乏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系统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该民营养老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授权不严格的问题,例如民营养老企业构建的会计信息体系没有建立相应的授权等级机制,导致任何人员都可以登入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了解民营养老企业财务数据,并且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二是缺乏应急管理机制。虽然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后,提高了民营养老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基于网络系统安全性因素的考虑,很有可能出F会计信息丢失的现象,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保护财务数据,但是目前该养老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三是会计业务流程制度不规范,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对财务数据的自动核算,而且还包括对会计信息的搜集、筛选以及总结等等,目前民营养老企业使用的会计信息体系主要是采取独立运行的模式,结果导致会计信息体系的效果发挥不大。
3.民营养老企业的信息共享及安全性没有得到解决。实施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为民营养老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然而基于技术、资金以及人员的限制导致民营养老企业在数据共享以及安全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在民营养老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的不确定财务事项,因此很难直接通过财务部门的核算对财务信息进行统计,许多不同部门的共同参与,但是实践中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少。另外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不完善也增加了财务信息共享的难度;二是在该民I养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较大的安全性问题。一方面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自身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内部控制造成的威胁。例如在民营养老企业使用会计信息软件时,因为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导致病毒入侵系统,进而造成财务数据发送篡改或者丢失。另一方面则是财务人员的因素导致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最常见的是财务人员没有对会计系统的登录密码进行保护,导致一些非授权用户登入到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篡改或者窃取相关的财务信息。
三、提高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所以民营养老企业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开展以下措施:一是构建独立的会计工作岗位。民营养老企业不能因为属于民营性质就不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而是要以独立的财务工作岗位规范企业的财务工作,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因此民营养老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因为成本节约的考虑而不设置会计岗位,也不能将会计工作交给没有会计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二是民营养老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从自我意识形态中重视信息化建设,并且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应的环境;三是民营养老企业要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全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对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对其他部门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企业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理论知识,例如企业在实施ERP阶段时需要对员工开展相关的知识培训,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制度
制度建设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与基础,实施会计信息化必须要从制度建设入手:一是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授权管理制度非常重要,民营养老企业要根据财务工作的需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每个工作的权限,并且建立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对于违背相关规定的要制定严格的岗位追查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例如企业的财务管理者享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修改权,而会计人员则只有输入会计信息的权限,而审核人员则负责对会计信息系统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对比;二是建立物资财产控制制度。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民营养老企业的资金流动比较频繁,再加上民营养老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限,使民营养老企业的流动资金一直很紧张,因此必须要通过会计信息化实现对物资财产的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就是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因此需要民营养老企业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避免因为安全隐患的存在导致相关财务数据的不安全。
(三)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民营养老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出发,立足于企业整体定位其发展方向。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即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和决策职能;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化解金融风险,增强企业组织的综合实力;降低数据处理成本和信息机会成本,提高企业组织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通过企业内部网,把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模块连接起来,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并且通过互联网,在网上实时处理企业与银行、税务、保险等有关部门之间的财务和会计业务,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从而合理配置企业组织资源,提高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财会信息安全与保密性
会计信息化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资料主要由电子计算机根据相关程序生成,所以对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一些,必须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授权。同时,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要做好各项安全保护等工作;严格会计档案的借阅权限和借阅手续,各种会计资料没有企业领导允许,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加强软件管理,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管理体系,强化软件限制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备份机制,尤其要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财会信息资料要进行多级备份和管理。
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做好现代会计工作的基础,民营养老企业的会计和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从会计工作的实际出发,将信息化的理念更好地融入到具体的会计工作之中。应该看到会计信息化的路径上充满着各类矛盾和问题,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安全措施尚不完善,会计信息共享程度不足,会计信息化软件还存在不少漏洞,社会上还存在着对会计信息化的错误看法,这些都给建设会计信息化带来了制约。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在意识、理论、方法上取得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在做好信息共享、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将会计信息化的细节和要点落实,确保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任力.民营养老院运营成本调查及其盈亏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3)
[2]刘从兵.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建设[J].教育财会研究,2015(2)
[3]靳翠英.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4(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财务会计教学;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与一般课程相比,财务会计学有着更强的实践性。当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上一味讲解理论知识。由此,学生的实践经验无法得到积累,在今后的工作中,分析实际工作的能力会相对较差,而且也无法有效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所以,财务会计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意识。
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案例的选取与设计
财务会计教学案例作为一项原始资料,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对事件的发生、经过以及结果等进行全面的展示,继而有效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得到某种启发或者道理。
1.案例选取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其核心就是选择合适的案例,为此,教师必须掌握大量资料,及时与学校或者企业进行沟通,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典型性、层次性且贴近经济生活的会计案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
(1)针对性。让学生学会记录、计量以及确认会计要素,编制科学的财务会计报告,是财务会计教学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具体的教学中,每一章节的要求和目标又不尽相同。要顺利完成某一项教学目标,除了理论知识传授以外,还要辅之以相应的案例。在选取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协调好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2)实用性。在会计教学中,出于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对会计主体的实际经济活动资料进行整理、概括、加工以及改造,这就形成了会计案例。会计案例能直观地反映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地位以及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要由难而易,循序渐进,可以将案例中的某项条件去除,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典型性。案例只有具备了典型性,才能有效地指导学习活动,实现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结合,从而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会计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案例实现了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教师所选取的案例要尽量紧贴社会热点、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新兴业务以及会计准则完善等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准确反映同类事物的基本特性,让学生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4)综合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帮助学生综合判断和分析问题,是案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应收账款、投资以及存货等会计核算知识是分章节分别讲解的,但是在企业会计实务中,财务问题相对复杂,综合性强,所以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单一的知识能力转变为综合分析能力,从整体上把握企业会计实务。综合性案例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剖的过程中,学生处理综合事务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扩展案例资料的来源
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案例时,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既可以是教师在企业调查和咨询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是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案件。
(1)在社会实践中搜集案例。教师可以多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教育界与实业界的联系,将实际工作中的相关资料整理成具体案例,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假期对企业进行专题访问和调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综合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2)加强校内、校际合作,实现教学案例的实时共享。高校可建立完善的校际、校内共享案例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节省教学资源和时间。
三、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1.课前组织阅读分析案例
决策者角度是案例分析的基本着眼点,在具体过程中,要对假设条件做出相应的判断。教师应将案例提前发给学生,对需要谈论的问题进行解说,让学生熟悉案例,积极调动自己的经验,学会抓住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给出完整的分析提纲。
2.课上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分析和讨论案例是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掌握学科理论知识,而且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显著提升,有助于巩固和夯实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互动将会增多,主动性和积极性会被激发,发散性思维能力会进一步提升。在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同一案例进行综合剖析,相互交流看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好案例讨论的重点和方向。在教材中,企业的销售和采购业务的核算是分不同章节进行介绍的,在对同一业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涉及不同的会计主体,在设计商品购销业务时就应该以各方的实际工作流程为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分别承担采购方和销售方的角色,对最终业务流程进行确认。在案例教学中,难点问题更易突破,学生能准确、快速地掌握成本确认、计价选择以及销售计量等问题。
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为学生创造自由讨论的环境和氛围,不对学生的观念进行干涉,学生出现分析判断失误的时候,教师不要立即提出批评或者指正,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继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在讨论同一交易中不同会计主体如何编制记账凭证、应收集哪些原始凭证这类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会计主体的相关问题,学会审核和收集原始凭证,掌握编制记账凭证的正确方法。
3.课后认真总结
学生在综合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以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做出合理的评价。所谓的总结,并不是简单地给出案例的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会计处理的相关知识,对学生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让学生学会自我剖析,从而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在物资采购这一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分析和归纳材料的实际成本时,会涉及结算方式、销售方式、销售折扣、相关税费以及成本构成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考虑问题时难免偏颇,教师在总结时就应该指出这一问题,将学生未考虑周全的问题罗列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课后总结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在案例教学中,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教学的最后一环,它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报告不是简单地记录讨论过程,也不是思想性总结。在具体的报告中,应首先介绍自己的备选方案或者观点,分析和讨论结论,并提出相关事实或者数据用以佐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撰写经济论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72
[中图分类号]F8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为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工作,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辽宁省各市于2011年先后实行了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笔者从一名县区财政工作者的角度谈对这次“收缴分离”改革的几点看法。
1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的必要性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是财政国库改革制度的重要内容。自2003年实行教育系统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后,非税收入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收缴行为不断规范。但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行的收缴方式与不断提高的非税收入管理要求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非税收入收缴方式进行改革。
2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的范围
非税收入是指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与国有资产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需求的财政资金。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收入、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与其他非税收入等。
3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的现状
3.1 建立了统一的非税收入归集户,取消了非税收入过渡户
按照改革的要求,区级新建立了非税收入归集户。各执收单位将非税收入通过收费大厅代开一般缴款书的方式,将非税收入缴入非税收入归集户。各执收单位原来的过渡户一律取消,简化缴款的程序。
3.2 取消各执收单位非税收入的会计核算,实行台账备查
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后,各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不再缴入本单位的账户,不在本单位的会计账簿上登记业务,因此在本单位的会计账簿中不进行记载。这就要求各执收单位为方便与财政对账,必须通过非税收入辅助台账进行记载,以掌握本单位收入收取和上缴的情况。
3.3 现行的收缴方式取代传统的收缴方式
原有的收缴方式为“单位开票,单位收费”现在全部转为“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征收方式,例如:某区实行的是直接缴款或集中汇缴的方式,包括现金、支票、转账等方式。
3.4 统一缴款的方式
某区原有的非税收入缴款方式采用划拨款凭证,采取手写的方式,改革后各执收单位统一使用辽宁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进行缴款,改变了传统的手写方式,既方便又快捷,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5 全部使用规范的信息系统和项目库
按照改革的要求,某区进行非税收入收缴时,使用非税收入收缴信息系统,按照系统内规范的项目录入相关信息,由系统出票,完成一般缴款书的录入和出票工作,再送到指定银行完成缴款。
4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取得的成果
4.1 通过改革,使非税收入管理更加规范
这次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非税收入收缴系统,统一非税收入项目库,统一非税收入政府预算科目库,归并非税收收入票据等措施实现从票据管理到收入入库的链条式管理。通过建立非税收入“收(罚)缴分离”的管理模式,规范了执收单位的执收行为,方便缴款人缴款,防止“乱收乱罚”,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及私设“小金库”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4.2 通过改革,优化操作流程,方便缴款
在非税收入收缴系统中设计出一套便捷、安全的流程,取消了执收单位对非税收入的过渡,采取“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收(罚)分离”的征收方式,由原有的缴款方式衍生出多种形式,包括使用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网上银行汇款等方式,规定各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直接缴入财政部门非税收入专户,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的缴入专户。通过改革减少缴款环节和时间,减少财政性资金在预算单位与财政专户间的划转环节,提高资金划转工作效率,保证资金收缴过程的安全。
4.3 通过改革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
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平台中开发和完善统计查询功能,增加分科目、分项目、分执收单位查询的功能,满足各部门查询的需要,实现 “以票控收,应收尽收,数据共享,综合查询”,全面规范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提升了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利用国库集中支付、转移支付及原非税系统等现有网络资源实现市财政、区财政、银行、执收单位网络的连接。既保证了将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全面的纳入改革,又避免重复建设和投入,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改革成本。
4.4 统一了收费项目,杜绝乱收费
在非税系统中,建立统一的非税收入项目库,将收费项目名称、收费标准、征收期限、征收范围和文件依据等均在此项目库中进行管理,杜绝过去个别单位巧立名目,乱收费、擅自减免等现象的发生。取消了执收单位非税收入的过渡,使非税收入管理更加透明,也利于监督。
5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存在的问题
5.1 存在县、区收费大厅的打票人员打错收费项目的情况
区级由于办公地点分散,仍采用结算中心的财务方式核算,多半采用收费大厅的打票方式,基层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在发生非税收入收缴业务时,对收费项目把握不准,造成在收费大厅打票时打印出错的收费项目,与实际收入项目不符,给财政端的记账、对账,查询带来麻烦。
5.2 存在台账登记不及时或记载混乱的现象
由于原来对非税收入收缴的记载采用根据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登记在正式的会计账簿中,执收单位的会计人员能及时准确入账,记载比较正规、及时,现在采用辅助台账的记载方式,单位的会计人员认为不是正式的会计账簿,有的记载不及时,有的记载不规范,有的对原始凭证保管不妥,长此以往,会导致将来财政对账,审计、纪检查账的困难。
5.3 存在手工退付的现象
非税收缴系统虽然具有退付功能,也确定了收入退付模式,明确了退付审批手续及退付范围。但在实际工作中,多半采用手工退付的方式,将多缴或错缴的非税收入退回到执收单位,这样形成了系统中非税收入与实际收入存在差距,非税收缴系统从这一点上失去了退付功能的意义。
5.4 由于系统更新升级,导致操作人员有时难以正常开展办公打票业务
非税系统运行了5年,系统不断进行更新,基层打票人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当发生新的业务时有时无法操作,只能请教市局信息人员,帮助其完成系统操作,明显存在业务不熟练的问题。
6 解决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问题的策略
(1)针对区级基层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笔者建议通过非税业务学习班,加强对执收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执收单位对非税业务的认识,讲解非税业务的相关知识,使执收单位财务人员达到非税业务管理的相关要求。
(2)针对台账的记载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财政部门采用监督检查的方式,督促各执收单位的会计及时、准确地登记台账,必要时可给执收单位的记账人员办班学习,培训辅助账的记载方法,使各执收单位的辅助账达到规定的要求。
(3)针对收缴系统中退付功能不太完善的情况,笔者建议主管部门和信息人员对退付功能进行完善,使非税收入退付业务在系统中退付合理,进而使非税收缴系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针对县区非税系统操作人员业务不熟练的问题,建议市级财政组织信息人员对县区的打票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研讨,在培训时把因系统升级出现的新问题讲解给县区的打票人员,县区的打票人员在研讨时可以将县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从而使县区的操作人员熟悉非税系统的操作,彼此也可以沟通交流非税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