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标枪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优秀标枪运动员所应具备的一般力量、专门力量和专项力量同标枪投掷的关系,提出了优秀标枪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应选择正确的手段、方法及在力量练习中的注意事项等,以期有效地提高标枪运动员的成绩。
关键词 标枪运动员 力量训练 投掷
一、标枪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和特征
标枪是速度力量型项目。力量是标枪运动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力量训练在优秀标枪运动员的整个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根据国际田联田径规则,标枪跑道长度为33.50米,这个距离限定了运动员必须在跑道内完成投掷标枪的全部过程。而在掷标枪的过程中最后用力是关键,根据力学原理,器械由静止状态达到一定的速度,加速距离越短,器械所需的力越大。若要获得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必须将很大的力作用在标枪上,使标枪很快地加速,这就要求运动员本身具备很大的力量。在如此短的有效加速距离内,运动员通过尽量快的动作将标枪掷出去,要求运动员不仅肌肉收缩力量要大,而且收缩速度要快。运动员单纯具备很强壮的肌肉和肌肉快速发力的能力,尚不能保证把这种能力合理地作用在标枪上,还需要合理的掷标枪技术作为保障,运动员在掷标枪过程中,其用力的角度、用力的顺序、用力的协调性等都需要尽量合理,才有可能把标枪投得更远。这样,对优秀标枪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要求就比较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优秀标枪运动员必须经过系统、全面的力量训练,才有可能获得好的专项成绩[1]。
优秀标枪运动员的力量练致分为:一般力量、专门力量、专项力量。在以上三种力量练习中,一般力量是基础;专门力量是过渡;专项力量最关键,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专项成绩。
二、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注意事项和安排
(一)一般力量
一般力量是人体整个肌肉系统完成任何动作所需的基础力量。
以上为一般力量训练的手段,其中躯干力量是人体的核心力量。所有投掷项目都十分重视发展躯干力量。这不仅是为了加强该部分的力量,同时也是发展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掷标枪的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标枪项目一直把躯干力量训练作为一般力量训练的重点。在投掷过程中,躯干前、后、左、右肌群的力量都非常重要,只有相关肌群协调发展,才能通过技术使整个躯干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作为标枪运动员不仅要重视背肌的力量训练,同时也应重视腹肌和侧肌的力量训练。标枪运动员在力量练习过程中应注意动作的正确性,以达到最好的训练质量和效果,防止受伤。完成动作的速度和练习的间隔,教练员要做到严格监督和保护。
1.一般力量练习的安排
由于一般力量是基础,所以运动员在正常训练的情况下,每次训练课都应该进行一般力量训练。根据人体的生理学特点,肌肉在大强度过后需要48-72小时才能恢复。根据超量恢复原则,若想通过训练使力量素质获得较大的提高,一次力量训练后是不能等肌肉完全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力量训练的。当运动员经过一个阶段的大负荷力量训练后,再经过一个阶段的恢复,力量素质会获得提高。但相同部位肌群连续进行大负荷练习却没有适当的恢复,就会致使疲劳过度积累,又会影响训练效果。所以,合理的训练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外优秀标枪运动员的训练实践证明,同一部位大肌群进行隔日训练的安排是适宜的。
具有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在进行一般力量训练时,主要在80%左右的强度上采用重复训练法来进行力量训练,再在适当的阶段将重复训练法与大强度(金字塔式)训练法或小强度训练法相配合,使整个一般力量训练阶段起伏有序。合理的训练安排保证了一般力量的稳步提高(保持)。
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讲,肌肉在以80%左右的强度工作时,工作的形式主要是通过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来实现的。在以90%的强度工作时,主要是通过运动中枢神经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和频率来实现工作的。采用80%左右的强度进行训练,除了能够发展力量外,还能够节省“神经能量”,这对于运动员长时间进行大负荷力量训练是十分有利的。
采用重复训练法,依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的肌群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和练习强度。例如,上肢力量练习时卧推的练习强度以80%左右为宜;躯干力量练习时高翻的练习强度以80%左右为宜;下肢力量训练时下蹲的练习强度以70%左右为宜。当采用重复训练法时,在练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掌握好提高训练强度的时机。这里主要提出两点:一是提高平均强度的时机;二是提高最高强度的时机。
掌握好提高平均强度的时机:当运动员在练习中采用某一个重量可以完成5次/组×5组时,应适时逐步提高练习的强度,直至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例如运动员在做抓举时,能够做90千克×5次×5组,说明运动员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时就要及时提高练习的强度。同样是5组抓举练习,就逐步变成90千克×5次×4组、95千克×5次×1组;90千克×5次×3组、95千克×5次×2组;90千克×5次×2组、95千克×5次×3组;90千克×5次×1组、95千克×5次×4组;直至达到95千克×5次×5组。这时就可以说明运动员的力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
掌握好提高最高强度的时机: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采用重复训练法进行1.5—2个月的系统训练后,应进行一次以上的冲击最高强度的测试。当运动员已经具备较强的实力后(这一点教练员的判断要基本准确),要抓住冲击最高强度的时机,一次训练课冲不上去,第二次训练课再冲,不要失去提高(或达到)最高成绩的机会。“练,就是要提高”,这句简单的话是练习的宗旨。
(二)专门力量
专门力量是指动作类似于专项技术动作的力量,我们称为专门力量。
以上简单介绍标枪运动员的专门力量练习。专门力量一般每周安排两次左右,每次练习4-5组、每组8-10次。这种练习由于是局部肌肉发力,所以运动员会感觉非常吃力,因此每次练习的次数和组数都不宜过多。专门力量训练一般可以安排在星期一和星期四,与技术模仿课一起进行。这些练习不仅能够发展专门力量,同时还能部分地改进专项技术动作,是一种非常好的练习。专门力量练习后可适当地用轻球(破的足球、排球放掉气)进行专门投练习,以求达到将专门力量转化为爆发力的效果。
(三)专项力量
专项力量在整个力量训练中是最重要的部分,是为专项服务的。专项力量的发展与重要性是随着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而逐步加强的。这里特别指出,在标枪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专项力量的训练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找准专项力量的训练手段与训练方法是标枪运动员在常年系统训练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
在正常训练阶段(包括准备期和竞赛期),每周安排四次课进行专项力量练习。在训练课中练习的顺序一般是先进行杠铃力量练习,然后用完整技术或专门投技术投掷小铁球或者重枪。这样安排有利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利于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的结合和转化,有利于力量练习与技术练习的结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果。
标枪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在准备期基本按上述安排进行。如遇大比赛,在赛前应制订出一套发展专项力量的计划,在这个阶段尽最大可能使专项力量达到较高水平。在训练中应注意处理好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既要保证一定的负荷量,又要使强度逐步提高,通过训练使运动员具备较强的实力。这个阶段一般安排在赛前4—6周。当练习强度达到要求后,就进入保持性训练阶段,使专项力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或略有提高的状态。
在训练中将一般力量、专门力量和专项力量有计划地组合(或部分组合)进行练习,将有利于这三种力量相互结合、转化,从而提高训练的整体效果,为标枪运动员成绩的稳步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阚福林.优秀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M].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2).
[2]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9.
[3]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4] 张英波.现代田径运动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
【关键词】青少年 标枪投掷 力量训练
掷标枪是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青少年标枪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根据专项技术和课余训练的特点,应在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的训练。
投掷标枪若没有较好的技术动作和速度力量就难以将标枪投的更远。而它的技术动作和速度力量是由助跑到最后用力达到最高速度的变化规律来完成的。为了获得这良好能力,本文设计了符合标枪技术要求的超越器械练习手段,从技术动作的结构外型和用力顺序要求都相似或接近专项技术,促进技术动作的速度力量和专项技术相结合,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对投标枪的适应,加速改进技术的形成和爆发力的提高,从而发挥积极作用。
1.力量练习要遵循教学训练规律循序渐进
少年时期的肌肉、骨骼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这一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承受大强度的力量训练,所以在少年时期的力量训练中,要安排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以小负荷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为主,特点要突出动作的速度和幅度,使力量练习在快速舒展的情况下完成。发展小肌肉群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进行大力量练习做好准备,并且肌肉力量练习所用的力量成正比的发展,不能给肌肉薄弱部位和关节造成过重的负担。 少年运动员通过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和一般的力量练习后,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在不同程度上有了增长,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加深训练的运动量和难度,逐步过度到轻重量的杠铃训练。
2.标枪运动员爆发力训练
爆发力取决于速度和力量的结合,但是必须以基本力量为基础,而基本力量与速度力量又是相互相成、互为依存的。再从投标枪技术的动作来看,它不单纯是投掷臂最后快速伸直,而是全身进行继发性的爆发式用力。因此在提高专项素质的训练中,主要是发展全身有关肌群的爆发力。在平时的训练实践中不断摸索,发现对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在不降低速度的情况下增加力量,在不减少力量的情况下增加运动速度,充分利用优越的体育设施――健身组合器械,自编动力性练习组合,重点发展运动员手臂和手指的屈肌肌群、肱三头肌、肘肌、三角肌后部、胸大肌、背阔肌、腹斜肌、伸腕、伸膝肌群和屈踝屈趾等肌群。
标枪运动员要把快速力量训练与运动量合理地结合起来,使他们从训练实践中了解到,力量训练对快速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消极的作用,专门的负重练习,可能会加重某一动作的力量,但并不一定使整个标枪投掷专项技术得到提高。不能单一地发展力量素质,要用不同的方法和器进行多样化的训练,使各种力量素质都得到提高。
3.标枪力量训练要进行合理安排
在进行标枪力量进训练时,首先必须遵循三条原则:
(1) 一切练习都要以良好的技术为保障;
(2)力量练习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3) 安全第一,即不要由运动员自己进行训练 。
发展力量素质在练习方法上,不仅仅是靠符合来完成的,也可以不带有器械的练习来发展力量。对于初学者可以采用纵跳,跑跳蹬方法来发展腿部力量。用引体向上和俯卧撑的方法来发展上肢力量。其次也可以用适当重量的实心球。哑铃,壶铃,沙袋等等进行抓、推、举,提铃和深跳的练习采用正规或不正规的器械进行多样化的练习,使各种力量素质都得到提高。随着力量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可以逐步进行举重(杠铃)练习。开始练习举重时,重量、组数和练习次数少些,并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使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能逐步提高。少年时期的举重训练,要考虑到少年的生理特点,注意力量练习的动作和姿势,轻、重器械要穿插安排,不能负荷过重,不能像成年运动员那样练习,采用与身体自重百分比的负荷量作为练习时的重量标准。同时运动员在举重练习时的间隙时要做一系列的专门跳跃练习。在每次力量训练课的安排上,要注意专项技术与力量训练相结合,力量训练与其它身体素质相结合,先练习下肢肌肉再练习上肢肌肉,先练肌肉群,再练习小肌肉群,每周进行1-2次的力量练习,力量训练要安排在运动员在进行标枪力量进训练时,可采用的手段有:快速连续跳举重量杠铃;抓举,高翻杠铃练习;肩负杠铃转体,体前屈练习;肩负杠铃半蹲跳,弓步跳,深蹲;仰卧双手拉杠铃练习;单手连续向前挥杠铃片练习;用杠铃做快速头后拉练习;双手持杠铃片侧屈体、腰饶环;持杠铃片做仰卧和俯卧起和利用壶铃、沙袋、实心球等进行力量训练。
为了进一步发展下肢力量,提高腿部爆发力,我还大量采用各种跳跃练习。如立定跳远、纵跳、单腿跳、跨步跳、台阶跳、跳深练习等。
在进行杠铃力量训练时,不能连续进行,这样会使动作速度下降,技术也越来越坏,使运动员以后的训练都会感到疲劳。同时特别要注意对脊椎骨的保护。练习动作要正确,避免伤害,在进行力量训练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在每个负重练习后,进行肌肉放松,多做些牵挂伸展动作,减轻负重后的僵直感,避免高强度的快速动作造成肌肉或关节韧带损伤,从而保持肌肉在最佳状态下进行练习。放松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采用慢跑、徒手跑、按摩、悬垂等等方法。俗话说得好:“没有放松就没有训练。”
掷标枪技术是非常讲究动作的连贯性的,所以在掷标枪的三个技术阶段中如何保持标枪在形态、速度上的平稳与连贯,并使运动员将已获得的助跑速度与最后用力动作结合起来,以及在最后用力的过程中将所有的力量通过标枪纵轴,沿着正确的出手方向将枪掷出是掷标枪技术中的关键。那么,在对青少年进行训练时,如何使在保证助跑加速节奏的前提下掌握基本合理的技术呢?方法有三个:一是狠抓基本技术的练习;二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多在行进间进行技术练习;三是正确地利用力量练习。下面我们重点谈谈青少年标枪运动员力量练习的方法。
标枪是带助跑的轻投掷器械,在力量训练中应该采用一种与标枪运动员技术相适应的一些幅度大的、加速的、带助跑的专门力量练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所谓的专门力量就是所采用的带器械的训练手段,在动作的结构和用力方法上,全部或部分和专项技术相同的训练手段。采用这些训练手段的目的有:增加标枪出手时的速度力量、改进专项技术、防止因投掷过程中的猛力动作而引起的伤害;把一般身体素质转化为能直接对专项起作用的力量。
发展专门力量的内容包括:①发展局部力量的练习:如仰卧在体操凳上或鞍马上的单、双手头后拉起重物,增强投掷臂、肘部力量的练习,负重的蹬地送髋、静力满弓等等。②全身性力量练习:穿沙衣的超全程投掷、各种重量的原地和带助跑的专门投掷。
在采用专门力量的训练时应注意:①动作要紧密结合专项,用力的顺序要正确,②动作的幅度要尽可能地大,③要特别注意加速的节奏,无论投掷轻、重器械都要注意,但青少年要尽量少或者不用过重的器械做力量练习,以免运动损伤。
关键词:青少年;标枪;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前言:
标枪运动项目的特点是运动员经过快速助跑,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引枪、最后用力、出枪等一系列技术动作。在助跑、投掷步、最后用力等阶段,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素质和柔韧素质,而且需要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和高度的协调素质。决定标枪运动成绩的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是标枪出手初速度与出手角度。而提高初速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发展标枪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与爆发力。因此,专项力量训练应始终贯穿在标枪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
在青少年标枪运动员训练阶段,如何合理安排力量训练,提高专项力量水平,为发挥出较好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是标枪教练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国内外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文献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分析,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和标枪运动项目的特点,对我省各级体校中青少年标枪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希望能对青少年标枪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提高与改进提供一定帮助。
1. 2 研究指标
经过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学者和教练员的意见,并通过长达三年的实际测试和函调,对我省各级体校中青少年标枪运动员进行了12项测试指标的跟踪测试,其中对突出反映与标枪专项力量素质有关的指标进行了研究,见表1。
1. 3 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的情况见下表2。
2 结果与讨论
2.1 通过对比测试表1中的与标枪专项力量素质有关的指标以及标枪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发现后抛3千克铅球、上三步双手投1.5千克实心球、单臂投300克垒球和三步助跑五级跨跳等四项指标与专项力量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呈现出显著性相关。
2.2 青少年标枪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通过与广东省21个地区的体育运动学校(含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共计47名的教练员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有关标枪训练的要求,认为发展青少年标枪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2.2.1标枪运动员要求力量素质较全面,在少年基础训练中,应优先发展速度力量(爆发力)。充分利用青少年身体发育期间身体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机,如男子在7~15岁、女子在7~13岁之间,来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2.2.2根据少年训练的特点,发展力量的手段方法应从徒手克服自身体重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持轻器械练习。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应始终坚持先以小重量器材投掷练习为主,以求发展身体各部小肌肉群力量以及指、腕、趾、踝、肩、肘、膝关节力量,切忌过早地进行大力量练习,影响运动员动作速度、灵敏、柔韧性等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
2.2.3在训练过程中,多采用接近或近似于投掷标枪时肌肉用力顺序的练习,直接或穿插与投标枪技术结构相似的练习手段,针对性较强,效果更好。
2.2.4在安排训练方法时,应多样化,可采用一些游戏及带有趣味性的运动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使之更容易达到训练效果。
2.2.5在训练中需充分考虑专项技术和其它运动素质均衡发展。
2.3 在相关调查问卷中,我们列出了发展青少年标枪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的具体训练方法与手段,通过聚类分析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从中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训练方法:专门性力量训练主要以模仿性的抗阻练习为主,主要有以下训练手段:
2.3.1 发展伸肘肌和前臂肌群的力量
1)手握杠铃或哑铃直臂旋转练习,增强旋前圆肌、肱二头肌力量;
2)手握杠铃片或哑铃做上臂绕环,增强肱三头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等肌肉力量;
3)手持哑铃做直臂旋转练习,增强旋前方肌和旋后肌群的力量。
2.3.2发展上肢、躯干力量、全身爆发力
1)手握杠铃或拉力器做原地和上步的挥臂鞭打动作;
2)原地、上步短助跑做单、双手投掷不同重量的球;
3)正反握杠铃做站立或仰卧的头后拉起练习;
4)原地单、双手做前、后抛实心球练习;
5)手拉胶带做满弓或连续快速振臂鞭打;
6)助跑投掷不同重量的枪或实心球;
7)持棍或徒手做助跑鞭打悬挂标志;
8)仰卧起投掷不同重量的球。
2.2.3发展全身协调配合能力
1)体绕环、体前屈、体侧屈等练习;
2)仰卧起坐、两头起、俯卧两头起等练习;
3)多级跨跳、单腿跳跃等练习。
3 结论
3.1 专项力量素质是标枪运动员的主要专项身体素质。因此在青少年训练基础阶段,务必重视发展专项力量素质,并和掌握专项技术以及其它运动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以求共同发展,为培养高水平标枪运动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出优异的比赛成绩。
3.2 在训练过程中所采取的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应根据标枪运动技术的特点,与专项动作技术密切联系,多采用接近或近似于投掷标枪时肌肉用力顺序的练习和方法。
3.3 在发展专项力量训练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训练目的进行科学安排,灵活运用训练方法和手段,在全面力量训练的基础上提高专项力量训练,加强爆发力训练;力量训练要与专项技术密切结合,以提高标枪出手速度为重点。
3.4要以专门性力量及其相应的训练手段来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并配合专项技术训练,以利于正确地掌握专项技术并使力量最佳地转移到专项技术训练上,充分体现力量训练为专项服务的训练特点。
参考文献:
[1]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2] 中国田径协会.全国田径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文集,1997
[3] 王宝成.力量训练与运动机箭强化指导[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 侯立东,张国庆. 关于少年标枪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探讨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6] 宋树国等. 标枪运动员上肢旋转肌群力量训练的实验[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3,(1)
[7] 纪占政等. 标枪运动员常用力量训练方法手段[M].田径,2000,(12)
[关键词]关注;文本;训练
谈到语言训练,我们往往将其与机械重复、题海战术划上等号,认为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忌讳。面对这一现状,需要我们静静思索,重新审视。
语言文字训练,具体地说就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它不是单纯地做练习,组词、造句、填空等孤立地进行字词句式的训练,而是综合地进行技能、智能训练,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赏析中品味感悟。
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时,笔者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该篇文章以“欢乐”为主线,不管是题目还是具体的文本表达,都紧扣“欢乐”展开描写;整篇课文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场面描写独具特色。针对文本特点,在教学预设中,教师以感悟“欢乐”之情为主线,注重训练,引导学生在欢乐的情境中学习。努力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表演,积累学生的词汇量,体会本课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通过创设情景的口语交际训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迁移拓展,注重词语理解中学会迁移运用,积累基本表达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作演示,优化词语教学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这几句话是全文的重点,教师找到的语文文字的训练点是正确理解文中出现的一系列动词,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提、端、滴、撒、灌、泼”,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和精妙。如“提”和“端”, “滴”和“撒”,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动作演示,让学生体会到,“提”和“端”符合生活实际;傣族人民要用“滴”才显得细心、用心;花儿用“撒”才显得均匀、虔诚;而“灌”和“泼”,更能反映出泼水场面的狂欢。随着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理解的加深,再通过表演和反复朗读,文中描述的欢乐景象在他们的脑中逐渐明晰起来,“明晰”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可以水到渠成。优化词语教学,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二、借助图画,扎实口语训练
图画的直观、形象,容易让学生欣赏泼水的欢乐场面,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体会人们的欢乐心情。在情景共融中进行口语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到:“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插图精美,是教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就充分利用了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以泼水现场的人自居,将清水泼向自己关爱的人,送出诚挚的祝福。 “看,图上这些傣族人民泼得多开心呀,你希望成为图上的谁?为什么?”从而进行句式训练:我想把清水泼在( )身上,祝( )。在叙述的过程中他们都不知不觉地说出了清水的象征意义,理解了清水的独特含义。同时,再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借机提问:“爷爷过生日,你想送出什么祝福?”通过这样的一个实践活动,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变得更具体化。这一设置达到了语言训练和情感延伸的双重效果。
三、迁移拓展,积累表达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材以随课文分散识字为主,体现了“识用结合”的基本思想。教学中,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过于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会,忽视了识字写字。
钳工是中职机电类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钳工训练既苦又累,学生在训练中要有较强的体力,特别是坚强的毅力,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练出效果,练出成绩。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组织好教学,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使机电专业学生具备这项必备的专业技能,是钳工实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剖析训练的实用意义,激发学习的主
动性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职业中学的学生基本素质和普通中学相比差距较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只是由于年龄的原因,还不能进入社会,不能从事某项工作,可以说是在社会与家长的双重压力下,暂时寄身于职业中学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因而厌学情绪浓。同时由于对社会环境几乎一无所知,对所学专业的实用性所知甚少,所以不仅专业理论课不认真学,而且对技能训练也不感兴趣。在钳工训练中,不少学生作风懒散,怕吃苦、怕受累,训练不专心、不认真,掌握不了基本的技能要求。
心病要用心药医。为了保证训练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训练之前要让学生明白训练的实用意义,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掌握专业技能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等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然后教育主管部门才能给其颁发毕业证书;另一方面,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也要通过技能考核(其中,钳工技能考核是一项常见的考核内容),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升学。
其次,掌握专业技能是以后求职、谋生的必备手段。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企业紧缺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既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
所以,在钳工训练之前,不要直接就讲解训练要求,安排训练内容,而是先讲清楚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强调上述观点,最好把学生带到工厂现场参观,感受现场气氛,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 明确训练目标,制定考核标准
训练之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还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样”,也就是要学生了解训练的目标。当然,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生会觉得比较茫然,可操作性差,特别是训练初期,不可能很快就达到训练要求,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产生很大的打击,因此,不仅要有总体目标,更要有阶段目标,要有每一个训练单元的目标。
具体来说,在开始练习前,先向学生介绍钳工操作的主要内容(即锯削、锉削、錾削、钻削等),介绍每项工艺有什么作用,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精度要求,如何进行测量,如何将各种工艺有机组合,从而加工出一个合格的成品。
现场教学时,可以以一个成品为例,分析其总的工艺流程,即总体训练目标;介绍每个工艺流程怎样进行操作,即阶段目标,并强调每个工艺流程须符合怎样的精度要求,即强调每一个工艺流程的重要性,从而为每个阶段的教学工作打下伏笔。比如说,锯割时,要保证锯割尺寸误差小于一个毫米,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一个毫米,如果锯割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过小会导致工件报废,过大则增加锉削工作量和劳动时间。学生明确了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后,练习起来就会循序渐进,扎实训练,不会急功近利。
3 注重基础,规范基本操作要领
在进行划线、锯削、锉削、錾削、钻削、攻丝等基本操作时,都有具体的操作规范,尤其是在进行锯削和锉削时,对操作规范更为强调,如正确的站立姿势、切削速度、加工行程、量具选择、测量方法、文明生产要求等,这些操作技能要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钳工训练一般从锯割开始,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注重动作要领,以锯断毛坯为目的,拿起锯子就锯,结果锯条装反,累的胳膊、手发酸,锯条发烫,锯齿崩断,锯出的锯缝还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要想获得良好的锯削效果,必须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姿势、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等诸多方面正确掌握动作要领。
基本的操作要领相对比较简单,易于掌握,但行为习惯的养成比较困难,综合掌握操作要领的协调性比较困难。学生刚开始练习时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避免出现失误和多余动作。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比如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以相互纠错,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 结合课题,适时进行综合训练
基本动作概念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但在较长时间内总是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容易引发学生的枯燥感,产生厌学情绪,反而导致训练质量的下降。因此,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目的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训练、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课题设置一是要有实用性,对就业型的学生要注重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比如让学生做锤头、扳手等既熟悉又实用的工件,对升学型的学生要与技能考核挂钩,最好的课题就是历年技能考核的题库。课题设置二是要有层次性,不管是对于哪一种类型的学生,每次提供的课题都要从简到难,加工表面的形式要从简单到复杂,加工表面的数量要从由少到多,加工的精度从低到高。
课题训练中一定强调3个问题。
1)在综合训练中巩固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刚开始进行综合训练时,学生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保证工件的形状、尺寸等方面,而忽略基本的操作规范,造成基本功训练的前功尽弃。指导教师在学生训练过程一定多加检查、督促。
2)强调工艺步骤的合理性。要做出一个合格的产品,一定会有一个合理的工艺步骤,否则会造成精度无法保证,工时过长,甚至无法加工到底等问题。因此在加工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怎样去加工一个工件,按什么步骤进行加工。通常在做第一、二个工件时,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工艺步骤,以后再做工件时,应要求学生首先制定出工艺步骤。
3)反复训练,不断总结。反复训练可以提高技能的熟练性,不断总结可以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只训练不总结是蛮干,只总结不训练是闭门造车,两种极端均不可取。
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进行科学训练,从而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5 及时评价,发现、解决问题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练习后都要对学生成绩及时做评价,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首先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且可操作的评价体系,评分标准要客观、唯一,可操作,对于一些受设备等客观条件限制的项目,要给出明确、具体的评价方法。
进行成绩评定时,一是让学生对照标准自我评分,以了解训练的要求,发现不足,立即改进;二是教师对照标准,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孙洪军,李仁强.机电专业钳工技能的教学与训练[J].职教论坛,2002(10):49.
一、把握梗概,复述“说”
复述课文是让学生开口说话最容易最有效的方法。学生读熟了课文,理解了内容,照本说话,人人能说,当学生复述时,教师及时点拨,纠正说的内容,姿态和语气。
二、精读课文,质疑“说”
在精讲精读过程中,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是训练学生动口动脑的好方法。因为思维总是和问题相联的,有问题才会引起思维。因此,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三、新闻,人人“说”
每天早上上课前,召开五分钟的“新闻会”,让学生把昨天看到、听到、读到的“新闻”向全班同学讲述出来,学生兴趣浓厚,个个跃跃欲试,人人侧耳细听。
四、讨论问题,争辩“说”
讨论问题,开口争辩,关键在于议题。议题的选择要在“争”字上下工夫,对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学生才会争辩。只有争辩起来,学生才能争先恐后去发言。为了驳倒或说服对方,必须积极思考、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据理力争。
五、开展活动,表演“说”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经常开展一些故事会、朗读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和新书推荐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经过一番准备之后,要求学生把话说准、说活、说趣、说美。
1.表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可进行简单的角色对话,转为复杂的角色表演,富有创造性的课本剧等不同层次的选择和运用。如《揠苗助长》时,引导学生富有创新地自编自演,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被充分激发出来,饶有兴趣地分配角色,讨论台词、走场表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尽情享受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2.模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诵读、分角色对话,这些都是很好的口语交往的训练形式。它要求教师本身对文章内容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再者必须合理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从内心深处去领会感悟。
六、创设情境,即兴“说”
教师多方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实发观察、参观、采访、接待客人、探望他人、主持会议等都是练习即兴说话的好机会,经常训练即兴说话,能使学生思维灵活,反应敏捷,能言善辩。
七、师生之间,贴心“说”
平时的课余时间,教师可轮流找一名或几名学生谈心,启发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求学法、谈人生、说喜悦、讲烦恼等,这既可融洽师生关系,又可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养成说真话、道真情、做真人的好品德。
八、利用插图,尽情“说”
新教材中的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色彩丰富,画面生动,充满童趣。在引导表达的过程中,这些直观的形象,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如第三册《识字8》的课文内容是:“水下两条小金鱼,水上两荷花苞。小金鱼,吐泡泡,荷花苞咧嘴笑。”插图生动地体现了文义。一位教师在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充分展开想象,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言,用童真的语言描绘了比课文更加生动、有趣的画面。课文插图给了学生感性的感知内容,给他们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找到说话表达的源头。
九、利用练习教学,加强训练“说”
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在反思到底该如何发动学生?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第一步,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入手,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能从文本或相关资料中,梳理出要掌握的字词信息、作者信息、背景信息、结构主旨、艺术手法等文本有效信息。学生有这样的能力,但这个能力是隐性的,这个环节自然是沉闷的,教师可以通过巡回检查预习情况得出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第二步,我再从合作探究层面入手,学生在既定疑问的引导下或者课堂新生成的疑问牵引下,讨论场面可以说是煞有介事,有板有眼。我觉得这个时候,教师都会欣慰,因为这就是高效,一点也没有沉闷的影子,这往往就是一节课的吧!学生自然会有收获。问题好像也不在这里,但这表面的热烈,表面的繁华,却是群体效应。
如果说以上两个环节可以归结到预习课型上的话,那么问题在展示课型上就全部暴露出来了。
学生自主预习展示的时候,不管是用自己的话概述主要信息,还是从文本上找读依据信息,还是朗读字词等。这个时候,多数情况下是课堂上最受伤的时候,堂下学生昏昏沉沉,叫起来复述,牛头不对马尾;就是说对了,那辐射范围也只是前后左右四五个人。是堂下同学不认真听吗?是提不起兴趣,听不见、听不清的不耐烦情绪久而久之结痂了,麻木了,不去主动反映了。再看那大多数情况下的发言者,不是噤若寒蝉,哼哼唧唧,就是支支吾吾,种种此类情况久而久之,谁还愿意糟蹋自己的耳朵,干脆不听拉倒。沉闷枯燥由此而来。看来问题出在嘴上,对语文来说就是出在口头表达上。语言的两种形态:书面语和口头语。我认为口头语的训练对学生全面发展尤其重要,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看来,说的方面,读的方面,口头表达的方面,我在课堂上下的功夫太少。思想认识不够,训练得太少,这是重文轻语的典型。理想中的课堂状态我觉得应该是文本阅读,表达交流,碰撞质疑;再次文本阅读,表达交流,共鸣提高,就一反三,拓展延伸。
显而易见,表达交流这个瓶颈出了问题,导致我们语文课堂沉闷、枯燥,该如何应对呢?
一、以朗诵表演活动为载体,示范引领
首先,是班内活动。就是让班级里口头表达能力优秀的同学活动起来,读,朗诵,课堂发言点评,示范引领。告诉同学们,这是标准。对这些优秀的同学,再培训,让他们明白读的为什么好,为什么要这样读,同学们为什么喜欢你的读、说、表达。告诉他们读也是需要技巧的,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要从语言、感情、形体三方面下功夫。语言方面,从声音、普通话、语调、语气、语速几方面入手琢磨。感情方面,要求是朗读者深入作者内心。了解背景信息和作者的人生处境,做到知人论世,有的放矢,以情感人。如果你想你的发言有震撼力,你的思想被大家接受,那么请你带上形体语吧!形体语又分肢体语言和服饰语言两类。就课堂而言,肢体语言的应用较为重要。它包括面部语言、手势语、站姿与走位。总之,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应是最高标准。发言发到听众的心坎里,以引起思考质疑辨析与共鸣。从而生成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就会呈现出来。
其次,请进来活动。就是整合高一各班级优秀的朗诵者,选择既定篇目,来示范引领。这是高一语文组同仁形成的共识,在语文教研组长孙宣刚老师的直接指导下,我们成立了灵宝一高风雅桃林朗诵艺术团,团员每班暂定两名理事进行班级示范引领,这两名理事,由高一语文组同仁甄选推荐。这些成员可谓是优中选优,更是各位同仁平时精心培养的口语表达方面的精英翘楚。我们在学习宋词单元的时候,由于学生不能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或者是不知如何深入学习揣摩,教师一贯的讲解,使学生总觉得无法达到那个高度,觉得无可比性,师就是师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无深入探究的动力。当然对文章的理解就不会深刻透彻。风雅桃林艺术团进入班级以前,班级同学发言是没有什么惊奇可言的,一切一如既往,难以激起同学们学习模仿、钻研提高的惊喜与热情。风雅桃林艺术团进入班级以后,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读练的过程,本来就是最有效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形成了学习体验,掌握了技巧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了可供学习提高的榜样与标准,明白了到底什么才是把握与理解。这种自觉地思考与钻研,这种主体性活动本身,就是学习的有效过程。
二、灵活运用激励评价手段,以能力发展为突破口,激发学生长久的朗诵兴趣
1. 教师的示范操作和教学必须规范、形象
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技能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 技能教学前,教师从思想、教具、技术等方面都要做好准备,即认真备课,特别是思考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可能难以掌握的技能,避免教学过程的无序。例如在完成女衬衫装克夫、女衬衫做装领乃至裙子装腰这个环节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部件面里上下两层由于缝纫机压脚的推力和牙床的摩擦,下层容易缩短,导致面里不平服。这时备课时不光要备工艺流程、操作程序,更重要的要备怎样教会学生操作的技巧。正确的操作应该下层用手拉紧,上层用镊子钳推送,这样就能避免上下两层不平服现象的出现。 技能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分解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反复、规范的演示让全体学生都掌握操作要领。这样可以规范要求,避免下一步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少走弯路。例如在做女衬衫时,由于一般都采用涤棉平纹面料,涤棉平纹面料可以不考虑正反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缝制只要注意面料的用料丝绺问题,但如用的是其它有正反面的面料时就得提醒学生还得注意面料的正反面问题。学生训练时,注意巡视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肯定和鼓励操作规范、技能训练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因为操作错误而返工的几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技能教学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实习产品,对个别实习产品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这些学生及时掌握技能。这样做的目的是查漏补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时开始阶段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提高。
2. 技能训练强调既动手又动脑
在技能训练中,许多老师可能一味强调动手,可是长时间单调的技能训练往往会磨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技能训练中,要鼓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学生对教师示范操作的领会和给学生充足的训练机会的前提下,强调巧练――用较少的时间较熟练地掌握技能。例如第一学期女裙缝制时,准备了格子面料,当时考虑到格子面料的性能,采用了斜料设计,但同时也给缝制(面料容易拉长)增加更大的难度。在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怎样的缝制才能降低难度,如:某某同学就想到先用手缝针固定所要缝制的部位,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面料的伸缩,更降低了缝制的难度,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又如:某某同学就想到了用手压住压脚尾部,这样也解决了缝制时面料伸缩导致的不平服的问题,同样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我在课堂上就大张旗鼓地表扬了这两位同学的巧学,同时也把其经验推广,让其他同学尝试。这样既动手又动脑往往能够保持并且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课内技能训练增加情趣
服装工艺缝纫课属于实践课,频繁而枯燥的动手操作极易使学生的身心产生疲劳感,进而产生厌倦心理,这当然需要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来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佳绩,更需要教师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上大做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工艺车间的模台上总是展示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各种款式的服装成品或半成品等教学用具,通过服装类书籍、图片、服装实物,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款式、不同风格、不同效果的服装作品,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例如,在女裙教学中,我在人台上展示一步裙、西服裙、折裥裙等样裙,逐一讲解工艺要领,并让学生结合我们班同学穿的裙子来帮他们进行分分类,讲一讲缝制的要领。这样的现学现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更激活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学习欲望,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 培养“小教师”,提高技能教学的效率
从学生的心理情况来了解,有部分内向学生、动手较差的学生通常不敢向老师多问。这仅仅靠平时老师多注意、关注他们是不够的,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说,服装缝制工艺课中的技能训练,教师很难对学生逐个指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先辅导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到了实际操作训练时把这些“小教师”分散安排在适合的工位上,这些“小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操作来指导旁边的同学,给他们作示范、纠正和指导。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显示,这是一个很好、很有效的教学形式,既能够解决教学中教师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不够分配的问题――通过这些“小教师”带动其他学生及时掌握技能,提高技能课的教学效率,同时也给了这些“小教师”锻炼、提高的机会――既能够提高这些学生本身的服装缝纫技能,也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等综合素养得到了锻炼,今后能适应担任企业的管理等工作。对于在初中阶段缺少鼓励和赞赏的职高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一方法也形成了很大的鼓舞、推动效果,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