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实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

第1篇:初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化学这一学科的基础,在化学的前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努力克服困难,尽力做好演示实验,并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实验,科学布置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为实现化学教学的学生培养目标而服务。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容易接受的年龄阶段,他们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化学实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可以充分展示化学的魅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⒉可以帮助对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理解

初中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狭窄,在学习过程中会对有些东西不知所云、毫无头绪,不利于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认识,加强对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理解。

⒊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化学实验具有规范性,需要首先掌握其规范才可以进行基本的操作,在规范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养成科学规范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对化学,对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来讲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⒈教师和实验室不足,使得实验不能按照课程的设计展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情况更加严重。

⒉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并且考试的次数多,教师的教学工作显得相当被动,使得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不够。

⒊实验教学的气氛不浓,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化学实验的重视不足,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薄弱,导致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⒋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得学生在分析研究实验现象、概括总结实验结论时比较片面,更甚至出现错误。

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时不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不能强化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⒍教材和辅导材料的题目中,探索性的实验题目比较少,往往是给出标准的答案,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⒈更新实验教学的观念

新课程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创新精神等,使学生拥有满足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依附于理论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列为首要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

⒉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

现在的教材中大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在未来的教学中要尽力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多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操作,并得出结论。例如让学生思考氢气常用锌与稀硫酸或稀盐酸来制取,为什么不使用铁、铜、铝、镁等金属材料和浓硫酸、浓盐酸来做原料呢?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⒊把封闭式实验变为开放性实验

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具有阶段性,对一些问题没有完善的答案。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把问题讲的太绝对,要采用开放性实验,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得到相对比较满意的答案。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真正了解到化学的真谛,促使学生对化学世界不断进行研究和摸索。

⒋改进实验的装置和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还使得教师懒于创造。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进创新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饿发散性思维。

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化学课外活动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和用于超越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克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化学实验活动和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下发现身边存在的化学现象,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总结: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化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观重要的作用。而实验是探索化学奥秘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一些不合理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摸索出一套新的、可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和自身共同受益。

参考文献:

⑴冯乔刚.《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研究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师).2010⑺

⑵吴淑蕊.《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探究性实验教学》[J].快乐阅读.2011⒅

第2篇:初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性教学 方法

一、主题描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实验操作性强,探究性强。2课堂上,老师应该多让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试一试”“连一连”、“测一测”。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3而且,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但在教学中如果探究方法选择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探究效果,还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在中学化学实验探究中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二、案例叙述

(一)背景

本文所分析的两节课都是《燃烧与灭火》4,两节课是我在不同班级上的同一内容。我们学校是一所云南省公办学校,学生是按划片的方式招入,所以学生素质、学习成绩在昆明市属于中等水平。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学生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机会较少,课堂演示实验只能基本保证。

(二)案列细节

第一节课中,关于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我采用的是分组实验探究,6位同学一个小组,使用一套实验装置,再把10个小组分成三个大组,1、2、3组负责完成燃烧需要有可燃物的探究,提供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小木条、小石子、蘸水的棉花、棉花;4、5、6、7组完成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探究,提供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小木条、煤碳、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坩埚钳;8、9、10组完成燃烧需要有氧气的探究。实验前我对学生做了明确要求,要先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安排一位同学汇报实验情况,最后学生开始实验,我边巡视边指导。整个实验共耗时15分钟。

(三)结果

在第一节课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课堂秩序较乱。而且,由于分组实验花去太多时间,这节课没能按原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第二节课,观看完视频,学生能顺利得出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由于缩短了时间本节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了课堂练习,从练习反馈出学生掌握较好。

三、案例分析与建议

在第一节课中,我考虑到本节课是去参加理科组的课赛,所以要突出学科亮点,所以在设计实验探究时,想设计成现场实验,最好是分组实验,能让学生自己动手,但实验室条件有限,没有白磷;而且,我起初觉得看视频效果并不好,所以更改了实验方案,利用最简单的实验仪器来完成分组探究。由于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很差,初中生对实验探究的理解还不够,虽然在实验前已经很具体地安排了学生应该如何去做,但是实际效果较差,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是无从下手,相互观看、询问,不仅耽误了很多时间,而且课堂一片混乱。原本的想法是想突出这节课的重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最后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导致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而第二节课否定了第一节课的想法,直接用视频实验来代替分组探究,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因为视频内容很精彩,所以学生的趣味性丝毫未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经分析,两个实验方案都是为了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学生要理解这问题并不难,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小组探究其实意义不大,相反第二种观看视频,实验现象明显,学生一看就懂;其次大多数初中生因为接触实验探究较少,没有完整的实验探究思路,所以很少会带着问题去完成实验,只会“照单抓药”,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的是无从下手,不能完成探究任务,这就会使探究的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由于很多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所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很差,经常出现不会做、做不好、速度慢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探究的效果,还影响了整节课不能顺利进行。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探究效果,方法选择很重要,在选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我的建议如下:

1、首先选择方法要注意实验探究的对象。如果探究的内容较难理解,选择分组实验,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去做,得出结论,会加深对探究内容的理解;但如果内容较为简单,那么再分组去探究的意义就不大,而且浪费时间。

2、还要看探究实验对环境的影响。如果实验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污染空气,比如像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那么应该选择教师在通风设备下完成或观看实验视频,以保证安全。

3、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习素养。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每个班的学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直接影响了探究效果,基础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多给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但对于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应该降低实验探究的难度,比如帮助学生设计实验,难一点的实验由教师演示完成。

4、要注意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开展实验探究的目的之一还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紧凑,如果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就会把时间延长,导致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成,失去实验探究的意义。所以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探究的方法,不能盲目地追求小组探究的方法,否定演示实验和视频实验。

5、还要考虑是上什么性质的课,常规课、公开课、还是课赛等。上不同类型的课学生和老师的心里都会发生变化,有时未必能按照预期的效果展开。比如会因为紧张影响老师和学生的发挥,导致时间上不能按原计划完成探究内容;有时还会因为学生太兴奋地投入到小组实验探究中,场面嘈杂,使教师不能很好到把控课堂,影响公开课或课赛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实验探究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在开展实验探究时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怎样开展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才能帮助我们的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盲目地照搬别人的做法,或一味地追求某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多方位的去考虑、研究,才能找到最好的实验探究方法,在第二次的课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地思考,重新选择合适的实验探究方法,使第二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西奥多・格雷.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苏山.化学基础知识入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本文作者李颖,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初中化学教师。

[4]西奥多・格雷. 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59.

第3篇:初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1.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的关注度不高

由于初中化学是在初中最关键的阶段初三才加入进去的,属于启蒙学科,且中考中占分比例小,应试教育的影响让许多学生已经无暇顾及这门课程,因而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实验探究的关注度不高,不想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做实验上,认为直接背结论的学习方法更轻松、更高效.

2.化学教师的授课方法不当

当今社会,多数初中化学教师由于化学在中考中占分比例不高,加之诸多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对化学实验教学不感兴趣,教学偷工减料,总是抱着“讲实验”比“做实验”容易的心态,从而忽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上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无法动手实验,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

3.化学实验教学过分依赖教材,缺乏探究性

多数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过程进行教学,过于依赖教材给予的指导,而这种现象的发生,会大大地局限学生的创新精神,无法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心理挖掘出来,而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也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下降.

4.学生的实验意识较差

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在现今初中化学学习当中影响颇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真正将重心放在化学实验的探究学习上.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

1.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首先我们教师要对其目的性进行明确,保证能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一实验,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生在进行实验学习时,为了达到某种明确的目标,而对整个实验活动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实践,从而有效提高其实验学习效率.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必做实验,许多化学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做这一化学实验.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进行前,很多化学教师也并未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或者说并未告诉学生进行这项实验的具体目的,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单纯地对其会不会燃烧的结果进行观察,而并未对为什么会燃烧的原因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适得其反,因为这个实验注意点比较多,难度较大,好多学生无法顺利完成该实验.可见,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性显得尤为重要,毫不夸张的说,实验目的的确定能够在学生的心里建立一个主心骨,能够对学生进行整个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支撑.

2.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意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的学生还是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通过对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进行激发,让学生主动对化学实验进行追寻与探索,从而有效保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如化学教师可以将“烧不坏的手帕”这一实验展示在序言课的教学中,这一实验会让学生觉得化学实验就像变魔术,本身就有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其中,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开始对为什么烧不坏进行主动的探索与询问,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激发学生的动手实验欲望.

3.合理鼓励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

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对书本上已经被验证了无数次的结果进行验证,而且是要通过化学实验对尚未被验证的结论,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参与实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及探究思维能力,有效帮助学生跳出课本上固定的实验过程与结果,并使其自主实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得到肯定.例如,在进行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很多学生会对“为什么选用石灰石和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来制得二氧化碳?”这一问题产生疑问.只要学生有这样的创新思维,化学教师就要主动引导学生对这一设想进行实验与探究,最后有效帮助学生确立二氧化碳的制得必须用稀盐酸,而不能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的结论,然后化学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继续探究块状石灰石粉碎后,可否与稀硫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可见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学生会有很多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所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良好的探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尤为重要.

4.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注意化学实验步骤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常见的实验就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作者将展示出正确的实验步骤.通常情况下,化学教师都是由自己亲手准备实验器材,但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准备.按照化学教材进行实验,需要准备石灰石,长颈漏斗,橡皮塞,集气瓶等器具,首先,选取合适的橡皮塞并将橡皮塞进行打孔,用水沾湿长颈漏斗底端再插入到打好孔的橡皮塞中,此时需要注意橡皮塞的两个孔一定要成大小一致的圆形.然后把两个直角导管的一段沾水和橡胶管连接起来,将执教玻璃导管一段放入集气瓶并到达底部,用弹簧夹将橡胶管夹住,注意检查气密性.最后,向锥形瓶加入石灰石,向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经过反应集气瓶内就会冒出大量气泡,将燃烧的火柴放至集气瓶口,火柴会立即熄灭,实验完毕后将器材放回原位.以上就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作方法,通过观看实验步骤,学生能够提高实验意识,也能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三、结语

第4篇:初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学生实验是在学生完成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的课堂实验,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把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或现象更好地理解、巩固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实验还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和运用双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与指导下实现的,离开教师的指导,势必降低学生实验的教学功效。从这个角度来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提高实验效益的前提和关键。

对于学生实验的指导,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体现在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等三个方面。例如在实验知识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性能以及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论等内容;在实验技能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实验仪器、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规则、实验操作步骤、正确观察、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等;在实验思维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科学方法,做到学会观察、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推理、学会误差分析等内容。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贯穿与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之中。由于学生实验不同环节的要求各有所不同,因而教师的指导也各有侧重。下面结合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来谈谈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前,教师要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启发讲授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并启迪学生遵守一定的要求出把握实验的操作要领等,以消除学生实验中的知识、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碍。

教师的具体操作是:

1)阐明实验目的,导入学生实验。任何学生实验都是在一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的支配下开展的,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是进行实验的关键。因此,在学生动手前,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进行。此时教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的讲授,一定要简明扼要,点明主题,揭示实验的关键,同时还应采用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想问题,自主地揭示实验中心内容。例如,在《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实验教学中,实验前首先借助该实验的前言(导语),点明该实验的目的,从而揭示该实验的主题------学习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在此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①要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那些准确物理量?②需要这些准确的物理量,必须用到那些实验仪器?③这些实验仪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三个问题很好地可以激发学生思维,通过认真思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自己去探求实验研究方法等。

2)演示操作,引路示范。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有实验仪器和操作属于学生首次接触或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教师要为学生作出操作示范,并结合操作点明操作要领及禁忌事项。这是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根本。这阶段要求教师的操作要规范准确、能见度高,提示语要简明扼要、抓住关键,以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和记忆。如上述学生实验,对于配置操作步骤用“一算二称(量)三溶四移五定六摇”归纳,以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和记忆。

第5篇:初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关键词:实验复习课 有效教学 优化策略

我曾观摩一节复习课,课题是《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和净化》。这节课的教学顺序是从回忆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入手,要求学生搭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说明设计原理;复习制取气体反应原理和条件,思考制取氨气的装置;比较两种气体收集装置,复习气体性质及尾气处理方法,复习气体干燥和除杂的方法。教学方法采用先动手实验,后讨论汇报,最后教师评价总结。

课后选取两道相关的试题,对上公开课的九年10班和未上过复习课的8班同时进行测试。结果如下:10班平均得分10.7分,15分以上8人,5分以下6人;8班平均得分10.1分,15分以上8人,5分以下8人。对比测试结果,个人认为,如果老师在学生实验之后,能够从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等方面给予归纳,或许能够得到实验复习课更优化的效果。这节课给予正在进行复习的老师们更多思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本文就提高初中科学实验复习课的教学有效性提几点优化策略。

一、以解决问题为原则,优化教法学法

1.关注教法的选用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中考前对实验的复习显得特别重要,而生物实验往往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不能都以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再现。复习时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展示实验过程是比较有效的。如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实验,上新课时只让学生知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袋内气体中CO2含量较高,蜡烛熄灭说明瓶中O2较少,得出结论是呼吸作用吸收了O2,产生了CO2,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会产生CO2。试题:小明疑惑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打开C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解答:A装置的作用;如果观察到什么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请指出C装置的一个优点。

A B C

本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也进一步说明空气中的CO2实际会有干扰作用。复习时引导学生对新课实验进行改进,如果要证明CO2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还要用空气做对比实验,加深控制变量法的设计理念。实验复习课教学可以结合问题情境,侧重要求学生根据实验中图表等情境,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进行分析,对同一类型的实验进行归纳复习。

2.注重学法的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解,可以应用以下的方法指导学生复习。

(1)使用口诀,帮助记忆。如取用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应用镊子,操作口诀为“一横二送三慢竖。”即将试管(或容器) 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部,再把试管(或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气体的收集方法,选择依据为“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所得气体较干燥;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高。”

(2)归纳实验,得出结论。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思考为什么要先通氢气后加热,为什么实验完毕后不能马上停止通入氢气。再如浓硫酸的稀释为什么一定要浓硫酸加入水中。经过正反的对比归纳,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能牢牢记住操作的方法。

二、以动手实验为原则,优化能力训练

1.重现演示实验,夯实基础知识

在复习课中依然要重视创设新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一味地用习题或“黑板实验”来讲解。课堂上通过重现演示实验来复习,优点是能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如临时装片的制作是七年级的实验,重新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再现了五个步骤,分析为什么分别用清水和0.9%的生理盐水。复习课的演示实验过程不能只停留在激发兴趣层面上,还要引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把基础知识升华, 更深入认识事物。

2.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技能复习

实验既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复习课中不可能让学生都重新动手进行探究实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矛盾。如让学生复习温度计的结构、使用方法等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节省了时间。类似的有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等测量工具等,这样的方式可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可视性较差的实验,可适当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例如显微镜的使用,利用显微镜和摄像头的组合,选用刚制作的临时装片,请学生在台上听指令操作,我和其他学生一起按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和高倍镜的使用步骤的指令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分别解决的问题有①对光用什么镜?②调焦时镜筒下降眼睛看哪里?③换用高倍镜时,要移动物象时,装片如何移动?④换用高倍镜后用哪个螺旋调焦?⑤换用高倍镜后视野怎么变化?

三、以简洁明了为原则,优化知识结构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而夯实基础离不开课本。中考复习时,让学生坐下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阅读课本,最重要的是理解,能将课本上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近年中考试卷的一大亮点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体现“学与不学不一样,做与不做不一样”的教学理念。试卷中多处引用和挖掘教材中的讨论、活动、实验和探究等内容。如2011年中考试卷第30题的装置图及其立意,就是将九年级课本“青霉素作用实验”和“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两者有机整合起来,并加以适度挖掘。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纲,多开展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立足课本,落实基础。

2.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回顾。我们要把相关的实验通过一定的情境串联在一起,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精炼、扩展和补充,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形成后,学生就会感到所学知识既不零碎也不复杂,而是一个彼此联系、条理分明、纲目清晰的知识整体。

如电学实验复习,利用一幅电路图进行演变,从最简单的基本电路通过增加元件的方法,分别复习归纳了电学最重要的电路和实验。从学生实物连接电路开始,到用多媒体模拟实物连接电路的两种方式,归纳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利用可调亮度的台灯为情境重现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同时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应用,引出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有关,回忆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欧姆定律实验;重点讲解实验时的变量控制和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保持被测电阻的电压不变;之后复习伏安法测电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最后归纳出调节滑动变阻器在这三个实验的各自作用。这样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松年.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地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汤淮军.提高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性的策略[J].学生之友,2011(10).

第6篇:初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一般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总的原理是:整个体系留一开口,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升温、降温、减压、加压等),使之产生一定的压强差,出现对应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再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从而判断仪器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但由于不同实验仪器装置的差异,检验所采用的操作与方法也有所区别。

一、热涨冷缩法

原理: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体外逸;遇冷空气收缩,压强减小。

图1:连接好装置,在玻璃管上接带玻璃管橡皮管,将玻璃导管一端放入水中,手握试管外壁(或加热),观察导管口是否产生气泡。

图2:连接好装置,在橡皮管上连接一玻璃管并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手握烧瓶外壁(或加热),观察导管口是否产生气泡。

图3:连接好装置,将锥形瓶放入冰水中,若气球胀大则气密性好,反之不好。

二、液差法

原理:装置漏气,内外压强相等,不能形成液差;不漏气,液体形成液差。

图4:连接好装置,在橡皮管上夹上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使长颈漏斗和试管中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好;反之不好。

图5:将右边玻璃管上提,若两玻璃管中水能形成液面差则气密性好;反之不好。

三、压缩法

原理:通过改变装置内压强,产生相应现象来判断装置气密性

图6:连接装置,在装置中注水至长颈漏斗末端没入液面以下,将注射器活塞向左推,长颈漏斗中出现一段水柱(液面上升),则气密性好;否则不好。(或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长颈漏斗末端产生气泡,则气密性好。)

图7:将注射器活塞推至尽头,连接好装置,向右拉动活塞,松开,活塞能回到原位则气密性好;否则不好。

图8:连接好装置,在右边导管上接带玻璃管橡皮管,将玻璃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左边鼓人空气,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虽然化学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都一样。我们遇到不同实验装置应仔细观察分析

装置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气密性检查。有些装置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我们应尽可能选择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的方法。

附:练习题

第7篇:初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实验器材的重要性,对化学实验的目的不甚明确,同时严重缺乏创新的探究性。但是,只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正面的积极影响。

一、简化初中化学实验器材的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会用到的器材和设备较多。有的仪器操作简单,实验原理浅显易懂;有的仪器则结构复杂,实验操作的步骤相对较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对化学实验器材的简化,既可以减少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易懂易记,又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率,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的。

例如在分析研究分子运动的化学实验中,课本教材上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利用烧杯进行化学实验。氨气是一种具有极强挥发性的气体,这就导致实验过程中的氨气用量较大。氨气挥发在空气中的分子对人体的嗅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很容易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受到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使用滤纸对实验的器材进行简化。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先将准备好的滤纸切割成零碎的纸条,每一根纸条的宽度要基本保持一致,一般控制在1cm左右;然后以2cm为间距,在滤纸条上滴上酚酞试液,放入试管;最后用滴有浓氨水的棉花密封住横放的试管。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观察到酚酞点变为红色的整个过程。应用简化的实验器材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节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资源,也让学生在浅显易懂的实验效果中学到化学原理,并熟练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

二、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材料的策略

对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材料进行改进,不仅可以增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客观性,而且可以拓展化学教材上的实验方案,用最简单的实验材料完成较复杂的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实验教学的现场具体情况,对实验过程中的设备材料进行改进,以此保证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顺利完成的可行性。

例如,在对“酸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这一现象进行模拟实验的时候,课本上设计的实验步骤是:将石灰石(也可以是锌元素含量较高的其他物质)、镁条和水分子一起放入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并和按照相同剂量放入同种化学物质的空集气瓶相比较。这种实验方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自然界中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带来的危害。然而,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不安定因素的气体,不易采集且对人体有害。再加上,初中学生在煤炭燃烧的化学原理上还不具备基本的认知和了解能力,并不能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出酸雨的危害性。所以该化学实验的实施难度较大,实验效果不好。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参照实验的基本原理,结合自身专业的化学知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实验的器材进行改进。化学教师可以用氧气仿生装置制造出二氧化硫,使二氧化硫溶解于水形成和酸雨相类似的化学物质。将这种化学液体滴在树叶、纸张或石灰石上,这些物体会被溶液迅速腐蚀。学生看到这样直观的破坏性,就能清楚地意识到酸雨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危害性。

三、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方法的策略

人教版初中化学的教学课本中虽然有很多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原理解说,但都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要求。如果化学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上的教学安排进行实验教学的话,则学生很难明白那些晦涩难懂的抽象知识,也很难对复杂繁琐的实验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对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化学实验给学生留下的知识印象。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操作的时候,避免因为强调规范和标准而让实验流于形式,将实验教学变成单纯的重复模仿。

例如,在学习溶液组成的化学知识时,学生对溶液的成分含量,对溶剂和溶质的概念与计算方式都没有建立起明确认识和正确理解,无法依据课本上的实验说明设计出符合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方案。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溶液组成的实验教学。比如,在含量较低的稀硫酸中放入生铁,稀硫酸的溶液中就会不断冒出大量气泡,原本透明的无色溶液会渐渐变成清浅的草绿色。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在放入生铁之前的无色溶液是H■SO■,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前的溶剂。而现在这个草绿色的溶液是由稀硫酸和生铁反应过后产生的FeSO■,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后的溶质。”这样就以创新性的实验手法,让学生分清溶剂和溶质这两个基本化学概念的根本性区别。

如“氢气燃烧”、“硫酸腐蚀”、“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生产”等化学实验,教师可以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一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的认知;一边适当地在实验过程中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可变因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学校的教学条件允许的话,则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开展一些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化学竞赛或是实验性的集体活动,这种对化学第二课堂的实验开拓,是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

通过简化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材料和创新实验方法的优化策略,初中化学教师在确保化学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保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化学课程的知识理论,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课程创新完善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实验有利于提升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不断强调初中化学教学必须要注重实验操作,不重视化学实验将对化学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伴随着学校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初中化学教师应将教学方法改变,将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作为前提和基础来设计每一个化学实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进而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将学生学习思维拓宽。本文中,笔者就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提出改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意义

初中化学实验课堂能够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保证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

首先,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最好的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该反应可以激发起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中学生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主动的探索,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由于化学实验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在开展实验的时候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利用新知识和旧知识,学生之间分组完成化学实验,能够对学生之间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在完成化学实验以后,学生还可以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其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在开展化学实验之前,学生必须亲自设计实验,制定出开展实验的方案,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必须亲自动手完成。因此,初中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思考来确定化学实验方案,在实验完成后要对实验的原理和现象进行总结,此外,学生还要通过语言来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这一过程从本质上培养了初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初中化学实验能够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利用已经学到的化学知识对产生的化学现象加以解释,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必须要充分调动嗅觉、听觉、视觉等感官系统来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因此,开展化学实验能够在提升学生化学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对策

(一)创新与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方法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如果只是教师按照教材实施化学实验,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到化学原理,进而不能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进行创新和改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的印象。比如,在开展溶液组成这一化学实验中,学生难以对溶液的容量、溶剂和溶质的计算和概念进行理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溶液组成的实验,将铁放在稀硫酸里,这时会冒出大量的气泡,溶液也从无色转变成浅绿色,这时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讲解:“同学们,在这一实验中,原来的稀H2SO4中的水就是老师所说的溶剂,而通过反应所生成的FeSO4则是溶质。”这样便可以通过创新和改进化学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溶剂、溶质这两个概念。

(二)创新与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材料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改进实验材料能够增强化学实验的客观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教师所实施的实验不能仅限制于课本上的实验,很多因素都会使化学实验材料影响到实验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改进化学实验原料,保证化学实验得以顺利开展,最终保证化学实验的准确性。例如,在模拟酸雨危害的实验过程中,实验原本要将石灰石或锌、镁条和清水加入到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和空集气瓶里,然后观察和分析产生的反应,该实验旨在为学生展示酸雨的危害和形成。但是,因为采集二氧化硫的难度很大,再加上初中生缺少对煤炭燃烧原理的认知,从本质上将化学教学难度增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原理和自身知识,对实验材料进行创新和改进,教师可以通过氧气仿生装置来进行煤的燃烧,进而产生二氧化硫,在水中溶解二氧化硫以后所得到的溶液呈现出酸性,进而形成酸雨。在这一环节的实验结束以后可以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石灰石和树叶等,石灰石和树叶会被溶液腐蚀,这时学生便可以意识到酸雨所具有的危害性。

(三)创新与改进初中化学实验装置

在实施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用到很多实验装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改进和创新实验仪器,将实验操作过程简化,进而提升化学实验效果。例如,在教授分子运动实验的时候,教材中通过烧杯来进行实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氨水的挥发性太强,教师可以通过滤纸来改进这一实验,首先,教师要将滤纸进行分割,使其宽度为1厘米,以间隔为2厘米的距离将酚酞试液滴落在纸条上面,接着将试管横放在水平位置上,在棉花上滴落浓氨水,再用棉花来密封试管口。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到试管里的酚酞逐渐转变成为红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够优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歧廷,潘淳,牛富.对人教社新课标教材调整、整合的认识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1).

[2]张云龙,杨常玲,杨雪霞,杜鹃,邢彦军,赵曙辉.高校普及化学科学素养的窗口――浅析“化学与社会文明”课程的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3,(04).

第9篇:初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受到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初中化学实验课程设计只是按照课本流程进行,缺乏新意,难以通过创新性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研发潜能。其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能在实验现象中引发学生思考,以结论性总结的方式,将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使得学生的思维在实际实验环节中得不到拓展。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化学实验缺乏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是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能力的关键,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基础化学知识,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尚不全面。在这样的前提下,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一般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基于这样的背景,化学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

2.化学实验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能够揭穿事物的现象面纱,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本质。但是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直接引出书本中的化学结论,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下,学生难以对问题进行思考。在初中阶段开展化学实验,目的就是为初中学生展示奇妙的化学世界,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但是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难以做到这一点。

二、促进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建议

1.以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是重点。由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未达到高中化学教学的难度,因此在该实验中,在实验反应原理上的解释比较少,而是更加关注实验装置选择、实验方法选择以及实验流程。这些知识点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着重关注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此实验基础上,以创新实验问题创设模式来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如,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氧气制取的步骤是实验中的重点,而难点则是操作方法。该实验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实验步骤比较多,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地记住实验顺序,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请将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重新排序:

a装入药品;b对试管进行固定,使得试管略向下倾斜;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预热装置并加热;e氧气收集;f熄灭酒精灯;

g取出水槽中的导气管。

该问题实际上比较简单,但是却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上作用突出。由于初中生在平时的实验学习中,比较习惯按顺序进行操作,当将实验步骤打乱,这样的习题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鲜感,刺激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并对实验步骤深刻掌握。

2.引入多媒体+实验操作的模式

多媒体设备在初中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变课程教学效果。初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比较好奇,并且很容易被化学实验中所出现的新奇现象所吸引。但是化学实验教学中涉及很多危险的化学试剂,如,硫酸、白磷、二氧化硫等,同时,不同化学试剂在不同配比下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甚至有很多有毒气体或者液体,学生难以发现。如果学生不能认识到这些化学试剂的危险性,将会形成实验危险。因此在实际的化学实验之前,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试剂的使用量、使用方法等,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化学教学实验细节。然后在实验结果即将出来的时候停止视频播放。向学生抛出问题,如引导学生猜测实验现象等。

在进行二氧化硫“褪色”的实验时,教师向学生播放实验视频,并提出问题:当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酚酞与氢氧化钠混合的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四种溶液中,溶液中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请思考这是为什么?然后学生纷纷猜测不同溶液的变化,此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学生能够带着疑问进行实验。在该种模式下,学生也能认识到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能够验证自己的实验现象猜想。

综上所述,教育发展逐渐关注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升,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中,缺乏创新的实验教学方法,不能与新时期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相适应。为了促进初中化学教学发展,在本文中,分析了初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霍秀敏.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