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

第1篇: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范文

【原题】

2010年福州市初中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卷

三、实验与探究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B.

(2)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图中的.(填标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应选择的药品是.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增加的仪器是 _ ,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用图9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填“a”或“b”)端导入.

(4)要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可选择.

A.无色酚酞溶液B.紫色石蕊溶液

C.澄清石灰水D.燃着的木条

【立意】:

本试题考查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实验装置的选择、仪器的连接;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实验药品的选择、物质的鉴别等知识点。试题考查的内容都是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技能的最基础的知识,从知识点上看并不难。但如何考出新意,又能真正做到让真正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回答问题优于纸上谈兵的学生上出题者下了一番功夫,他注意到了常规实验和操作的细部特征,如胶塞的选择,一个小小的胶塞决定了后面的仪器选择,粗心的同学或没有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是很难意识到这一点的。从这一点上看作者的立意是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的能力。把知识立意转成了能力立意。

【分析】:

问题(1)的难度不大,但学生往往从汉字上丢分,常写错别字,如长颈漏斗的“颈”字错写成“劲”“径”等。

问题(2)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条件可知发生装置应选固、液常温型的。反应容器题中只给出一种——试管,所以学生很容易的就选择了A和C,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气体导出的问题,也是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双孔胶塞和长颈漏斗必须同时选择;因此此处答案填ABCD或ACD,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方法选择F。综上分析本题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固液常温+向上排水法来制取的,因此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氧气,应选择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问题(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还需增加的仪器是酒精灯。图(9)所示方法实际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氧气应从a端导入。

问题(4):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氧气不能。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而氧气不能,所以本题应选择BCD。

【答案】:

(1)A 试管B长颈漏斗

(2)ABCDF或ACEF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3)酒精灯2KMnO4Δ=K2MnO4+MnO2+O2 a

(4)BCD

【启示】: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中考作为对初中化学课程的最终评价,其中对实验的考查一直是热点。但如何让真正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回答问题优于纸上谈兵的学生,是这几年出题者努力的方向,也是本题的立意所在。针对以上分析有如下启示:

第2篇: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初中化学,开放性实验题

一、开放的鉴别方法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例1、有两瓶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浓食盐水,区别它们的方法很多,请简要写出尽可能多的你认为可行的方法(至少写三种)

此题是一道很简单的鉴别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可以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与构思,不被学科知识限制,养成遇事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

答:(1)测密度,食盐水的密度大于蒸馏水密度。

(2)蒸发溶剂,食盐水蒸发有晶体析出。

(3)加AgNO3溶液,食盐水跟AgNO3溶液反应生白色沉淀。

此外,还可用盐溶液的导电性等。

例2、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区分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简述方法和现象。

此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重组,鉴别的方法较多,这也是初中化学重点知识。

答:(1)石灰水法: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现象是CO

(2)燃烧法:用燃烧的木条,能燃烧出现蓝色火焰的是CO,使木条熄灭的是CO2。

(3)通过灼热的CuO,能使CuO由黑色变成红色Cu的是CO,无现象的是CO2。

(4)通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CO2,无现象为CO。

二、开放的装置用途

从同一装置用途的多样性,培养使用开放性装置能力。

例3、如图,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A B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

盛的物质是____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

盛________

(3)贮气:若用排空法收集H2时,气体应从装

置的______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端通入。

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水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____端通入

此题通过对洗气瓶用途全面归纳讨论,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创新能力。强调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发散思维能力。

答:①浓硫酸 ②澄清石灰水 ③B,B,A

三、开放的物质制取

同一物质制法多种,让学生设计方案,并能通过思考,探索,得出最为可行的方案。增强学生在物质制备中设计开放性实验能力。

例4、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在实验室中用铁、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请你写出两种方案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两个方案中,_________个方案更好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三点)

此题考查了初中化学冶炼金属的两种方法,覆盖的内容多,难度、深度较大,设计方案开放,原因开放。

答:方案一:Fe + H2SO4 == FeSO4 + H2↑,CuO + H2 == Cu + H2O

方案二:CuO + H2SO4 == CuSO4 + H2O, Fe + CuSO4 == Cu + FeSO4

第二,①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耗能少 ②操作方便 ③安全

④原料消耗少 ⑤产物纯度高

四、开放的探究实验

探究性实验本身就是开放性,多样性。

例5、已知KOH溶液中含有水分子、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判断KOH溶液中可能是哪一种微粒使紫色石蕊变蓝色?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刘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本题探究性,开放性强,要求教师平时教学多组织学生参加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答:方法一,取少量KCl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管中溶液显紫色,说明水分子和钾离子均不能使石蕊变蓝色,因此可能是K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使石蕊变蓝色。(也可用K2SO4,KNO3溶液代替KOH溶液)

方法二,分别取少量NaOH,KOH等碱溶液和蒸镏水加入3支试管中,各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2支盛碱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均变为蓝色,盛蒸馏水的试管中显紫色,2支盛碱溶液中均有OH-,而蒸馏水的试管中主要是H2O分子,因此可能是碱溶液中OH-使石蕊试液变蓝。

方法三,取少量KOH加入试管中,滴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逐滴加入稀盐酸,试管中的溶液由蓝变紫色,最后变红色。在反应后的溶液中,H2O分子和K+存在,而OH-变成了H2O分子。说明H2O和K+不能使石蕊变蓝色,可能是OH-使石蕊变蓝。

第3篇: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范文

一、回。实验复习不能“纸上谈兵”,按照传统的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重回实验室。如在常用仪器的复习时,开放实验室将课本中常见的仪器放在实验台上,让学生回到实验室,并让他们在标签上写出仪器名称,贴到对应的仪器上,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强化了相关的知识。在复习基本操作时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每位同学轮流抽签上台操作,然后根据各组情况及时总结,表扬先进小组。这样既巩固了基本操作技能,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还培养了学生敢于竞争的意志品质。

二、现。在实验复习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实验再次实际操作演示,习惯上让学生背实验的做法,不能使学生产生感官的冲击,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憾。特别是对违反操作会引起危险的实验:如氢气的爆鸣、浓硫酸的稀释等实验,通过多媒体再现、回放错误操作引起的危险,这就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获取知识。可见多媒体手段合理的融入实验复习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清。在复习物质制取和性质的内容时,要让学生弄清每一步为何要这样做,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如实验室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在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让学生清楚原因就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三个不同时态的操作要求,实验前先检验H2的纯度,实验时先通过H2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H2到试管冷却。该实验操作顺序至关重要,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且要知其所以然,也是该实验成败和安全的关键等。这样就可让学生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四、比。复习课最忌讳知识的再次机械重复。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学生易把这三种气体所需的药品、原理、条件、实验装置、操作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等相互混淆,为了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在复习时不是机械重复而采用对比法,把这三种气体所需的药品、原理、条件等用表格形式列出来,引导学生区别它们的异同点,且总结出规律,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一种装置可制多种气体;同时,一种气体又可用不同装置来制取。让学生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进而得出结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获得科学方法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联。在实验复习中不是孤立的复习实验而是将实验与元素化合物性质联系起来,将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1.实验与物质性质联系

即通过性质推导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断性质,如在复习气体的收集方法时和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性质联系。鉴别物质时往往与物质的特性联系等。

2.为了让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在复习中注重把实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首先重视家庭小实验,课本中的每个家庭实验都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书写实验报告,其次和学生一起讨论并完成几个专题。如“厨房中的化学”让学生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去制CO2、除水垢、除铁锈等,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进一步强化了实验技能;既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又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六、引。对于中考中出现的新题型如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探究等。这部分知识学生感到难以掌握,不知从何入手。在复习时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其次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然后引导他们从实验的装置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易于操作、安全环保、现象明显等方面对实验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验的现象,分析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或按试题要求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实验。

第4篇: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复习效率 提高方法

初中化学的学习相对其他科目而言时间短,只有一年的时间,却有两册书,知识点多,初中化学总复习的时间也短,总复习阶段升学压力大。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化学总复习更是一项系统化的学习工程。学生学习水平发展不平衡和心理素质差异等问题,更为总复习增加了难度。有效复习可以帮助九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深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提高总复习效率,从而提高化学成绩。如何在初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将所学的化学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是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化学教学经验,我谈谈思考。

1.复习要紧扣中考考点

《中考考纲》规定了中考化学学科所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化学学科命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中考化学总复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总复习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化学《中考考纲》,明确本年度中考化学考试的要求和去向,掌握中考所考的知识点,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开始复习时,教师应根据考纲制订具体的复习计划,针对首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以考点为基础复习化学课本,将每个单元的内容归纳到包容它的大块里,形成复习的总体知识体系,再结合考点内容将其编排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并贯穿于复习全过程。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答题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编写一些偏题怪题。一定要根据《中考考纲》说明的要求通读教材,认真思考,尽量查找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上的漏洞。

2.复习题要精讲精练

有针对性地搜集和使用信息资料,可能会对提高中考复习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应该本着“广集信息,合理选题,选题求精,重在落实”的原则复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做完练习题不是简单了结,而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基础知识,其本质特征是什么,都有哪些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教师要广开渠道,提炼有较强启发性、典型性的试题,供学生学习参考之用,切不可粗枝大叶、随意选择。滥讲百题,不如精讲一题,万不可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淹没在其中无法自拔,而要精选精练,限量用题。在讲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确保学生能够认真消化精选试题,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为学生节约宝贵时间,实现各学科的全面发展。

3.复习要关注热点

这里的热点主要指历届中考化学考试中经常进行测试的知识要点内容,包括物质怎样变化、化学方程式怎样书写、化学现象如何描述、常见化学现象、化学实验的简单操作、指示剂如何使用、化学用语的具体意义、判断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环境保护、混合物怎样分离和除杂、燃烧条件与灭火、金属锈蚀和保护、实验装置的正误、设置简单实验方案、怎样计算化学式、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等方面,这些问题都是历年必考的热点。另外,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新走向,而且分值比例呈上升趋势,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通过一些精选的试题加以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对实验的复习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必须重视实验复习,无论中考实验题目怎样变化,都需要基础理论和能力的支持。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构建实验基础知识的板块、框架和网络,注意对基本实验现象考查及经典实验的考查,尤其是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探究实验和对实验过程的分析、评价要成为实验复习训练的重点。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类型,以物质的性质为中心,掌握其制备、检验、鉴别、除杂、推断、提纯等;归纳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依据实验的要求和条件,设计物质的制备、成分的推断、组成的测定等。复习实验时应选取典型题目讲解,弄清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搜集类似题目进行分析研究,促使学生审清题意,看清答题的要求,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

5.发挥主体作用

再好的剧本也需要演员来演,从一定意义上讲,中考复习的主人翁应当是九年级学生。教师实际上是特殊的“服务员”,这是一种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高层次服务。因此,教师切不可将自己放在中心位置,而把学生作为可以任意摆布的附庸,要引导学生按照化学《中考考纲》说明的要求复习,掌握考点、热点、难点知识,形成化学知识体系;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复习各章节前可设置一些阅读思考题,引导学生边复习边思考,留有足够的课堂活动空间,特别是针对复习难度较大、不易理解的典型试题,可以设计一些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思考,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解题能力,还要以学生反映的难点问题为基础,结合基础知识,开展能力训练。在复习过程中,穿插一些训练题,巩固重温前面所学知识,防止学前忘后。

总之,九年级化学教师要发挥高超的教学水平,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在复习中转变观念、更新传统复习方法,研究中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了解每年的中考命题趋势,把握好复习要点,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九年级化学复习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淑霞.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4).

第5篇: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范文

[关键词] 耗散结构 开放性 化学教学

著名的比利时科学家伊里亚•普利高津在1969年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并因此荣获197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理论可以概括为:一个开放系统在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当系统的某个参数变化一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区形成的、新的宏观有序结构,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才能维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且不因外界微小扰动而消失,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1]。他指出:任何系统只有开放,通过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可能走向有序。或者说,没有开放,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

教学系统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特征[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系统也不例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系统只有开放,才能使化学课堂教学系统内四要素(教师、学生、学科内容、环境)之间产生超出“整体是局部线性叠加”的教学效果,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系统从非平庸的无序走向有序。把握“开放性特征”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其中最关键的要素体现在:

1 学生获得信息渠道的开放性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提高系统有序度的关键是系统的开放。因此,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必须促进学生思维系统的全方位开放,更加广泛而有效地获得更多的化学信息[3]。

教师应引导学生摆脱“教材中心、课文中心”的束缚,重视让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资源。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信息。如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化学第六章《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这节内容中,学生通过铁的生锈原理可以想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防锈方法。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在媒介中获取信息。如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等),了解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查找和所学化学知识有关的相关内容。如在《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这节内容中,笔者先请学生在媒介中分组查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目前化石燃料的使用、储量和使用年限的计算、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车用乙醇汽油和沼气池的使用等信息,然后再增加一些相关的图片、录像资料、动画,将其汇编成一个网页,最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再者可以引导学生在调查实践中获得信息。如在《饮用水》这节内容中,我们带领部分学生参观福州东区自来水厂,使学生对净水的方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将该实践活动拍成录像,供全体同学上课观看,最后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简易净水器进行交流。

在获得信息的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讲述、讨论、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运用挂图、实物展示、影像等多媒体,让信息通过听、看、动手等多渠道输出给学生。

2 问题设置的开放性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习过程实质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问题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因此,有价值的开放性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结构随着问题的解决进入更高的有序状态。开放性问题包括:

2.1 问题的探索性。问题和结论间有多种思维途径或循序渐进的思维环节,或同一问题因思维途径不同而产生多种不同的结论。如要判断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问题,可以通过与氧气反应、铁与铜的盐溶液反应、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等知识来解决。

2.2 问题的宽广性。不仅仅指开放性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的宽广,而且还涉及思维方法、方式的多样性。

2.3 问题的多样性。指把同一知识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设计成问题――即转换设问角度,如涉及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可以设计成这样的问题:

问题1:若有40g 36.5%的浓盐酸完全反应,可制得氯气的质量是多少克?问题2:要制得7.1 g氯气,需要溶质质量分数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多少克?问题3:若有40g的浓盐酸完全反应,制得7.1 g氯气,则该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 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教学系统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在一定教学环境中的有序组合。教学应该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选择开放的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形成有机整体,才能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

3.1 讨论法的开放。开放的讨论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自我提问,提出自己的问题供同学一起讨论。水平较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便于讨论,有利于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争议,有利于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一瓶氢氧化钠因密封不好而有可能变质,请回答:如何检验它已经明显变质?对于这个讨论题,层次较低的同学可以提出使用酸碱指示剂或稀盐酸的检验方法。层次较高的同学还会提出使用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液的检验方法,甚至还会进一步指出该方法可以除去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杂质――碳酸钠,引发全体学生对于除杂和鉴定这一初中学习的难点问题的深入思考。开放的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使教与学在开放的环境中交互作用并进一步自主化,突破由教师垄断的封闭式教学方法[4]。

3.2 实验法的开放。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可以做这样的化学实验法的开放尝试:在进行学生实验前,除按课本准备好必需的药品仪器供学生实验外,还给学生准备一些与本实验相关的额外药品和仪器。学生在做完本实验后,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挑选和组合,继而做相同类型的实验。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出与课本方案不同的实验方案,比较哪个方案更佳。比如:在做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增加长颈漏斗、酒精灯、普通漏斗、试管、圆底烧瓶、铁架台、水槽、锌、稀硫酸、碳酸钠、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额外”药品和仪器,加深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选择依据的理解,初步学会评价实验设计方案,收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4 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教学评价,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片面评价体系,使评价观念、内容、主体、方法、标准相互联系、协调发展、有机统一。它不仅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评价学生在探究能力、方法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提高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人格特征。

4.1 开景性和开放性的试题,优化纸笔测验考试内容。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从而让学生在情景化的学习中提高探究能力;而开放性试题由于试题本身条件、内容、结论甚至思维过程的开放性,可以有效地提供给学生自由发展个人才能的空间,进而能够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例如考查学生利用题目提供的新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时,可以命制这样的试题: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他对铂催化剂条件下一氧化碳氧化反应进行研究,使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以过滤汽车产生的废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模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与影像资料等多种化学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设立情景性和开放性试题的形式达到考核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双重目的。

4.2 尝试多种考试方式。开放性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考核和评估。将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笔试和提问、作业、书面检验和口头答辩相结合、化学实验操作和笔试、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相结合等方式灵活运用。

4.3 开展活动表现评价[5],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穿于化学学习全过程的“科学探究”不仅成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要求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评价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知识价值取向,提倡通过活动表现评价的方法评定新课程所提出的学生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对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要侧重于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如学生探究活动中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6]。

把握化学课堂教学系统的“开放性特征”进行教学,通过开放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开放问题的设置方式,开放教学方法和开放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全方位地开放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系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化学教学系统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提高化学教学系统的有序度,为初中新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叶兆举. 熵理论在中学化学新课程中的融合运用[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006.

[2] 黄凌燕,胡志刚,周晓艺.从熵理论的视角看化学课程改革[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 31-33.

[3] 汪嵘.浅谈耗散结构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 (3): 14-16.

[4] 王梅家,王勇家.实验教学的开放与优化.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 (10):22.

第6篇: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范文

1. 试卷结构力求合理,利于考生全面展示

如表1-1和表1-2所示:

2. 试卷的难度设置准确适当,利于高位区分和选拔

由于毕业和升学两考合一,因此需要要保证一定的合格率,几年来泰州卷的难度系数一直在0.65左右。满足四星高中的区分主要在后10分的较难题上体现,满足普通高中的区分则在后25分中体现。

2009年命题要求是,易中难比例为6∶3∶1,实际设置比例为59∶31∶10,预测难度系数为0.66,实际难度系数为0.645。

2010年由于实施5严禁令,实际课时数比09年减少,为了防止中考成绩滑坡而导致对5严禁令的质疑,命题要求试卷难度适当降低,易中难比例为7∶2∶1,实际设置比例为68∶22∶10,预测难度系数为0.685,实际难度为0.69仅差0.004。虽然没有做事先的样题调研,但是为什么命题难度控制还是比较准确呢,这要归功于上一年的网上阅卷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数据。我们采取了比较细致的对比分析方法,把新命制的题目与上年考题进行分类逐题对比分析,并考虑当年的学情与考情,评估出每题的难度和得分率,同时得到各小题均分和总均分,这样预测难度和考试结果相差就自然很小了。

在难度控制时,紧紧和题型相结合,单项选择题主要是应知应会的化学基础知识或生活中的化学常识,都属于容易题,这样使考生比较轻松愉悦地进入状态,多选题则涉及重要的化学主干知识,多数为容易选项和中档选项,只有少数是较难选项,一般设置1-2个。

3. 试题内容凸显学科特色,利于考查学科素养

3.1 突出学科重点,体现学科基础

为体现基础性,试题力求做到能力要求不超课程标准,识记性知识的内容考查不超课本,其目的是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狠抓基础,重视能力的培养,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试题在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考查,具体内容丰富,范围广泛、重点突出的特点。如2009年,全卷有13处约40分试题内容直接源于课本改编,试题的内容,紧扣课程标准,二级主题全部覆盖。试题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如重要的化学概念、反应原理、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身边的重要物质、化学用语等等。如2010年,第1、3、4、6、17、19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常见化学材料的分类、物质性质、物质分类、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等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第5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初步知识的认识;第13、21、26题分别考查了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技能;第7、9、10、21(2)、26、27(1)题,分别涉及到多种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考查了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第11、12、22、23、24、27(2)(3)题则主要考查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方面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3.2 重视考查能力,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3.2.1重视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科学探究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命题时以考查常规实验和江苏省规定的学生实验内容为主,兼顾考查探究实验,对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2010年第10题,考查常见物质如:氮气与二氧化碳、淀粉与葡萄糖、软水与硬水、棉布与丝绸等的鉴别方法;第11题,通过对实验操作图的判断,可以考查学生是否认真做了实验,是否掌握了块状固体的取用、蒸发、检查装置气密性、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等实验的操作技能;第12题,关于对铁丝燃烧、硫的燃烧、氢氧化钙与指示剂、盐酸与指示剂等实验现象的描述,考查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第22(3)题对酒精灯、天平、滴管等实验错误操作的分析,以及23题,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中,操作步骤和仪器的使用,均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24题以课本实验为基础,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分析事物之间的不同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25题探究氢氧化钠变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源于课本,对课本习题的拓展;第27(1)题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测定复盐晶体中硫酸镁和氯化钾质量分数实验方案并说明理由,考查学生实验评价能力。

3.2.2 重视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信息的提取和加工处理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命题时力求创设新的问题背景和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2010年,第15题了解世博会主题,判断氢氧燃料电池车、降解塑料等是否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第16题,根据黏土主要成分的化学式Al2Si2O5(OH)4判断和推算有关元素的组成、化合价及质量分数;第20题,通过阅读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形成过程和用途的新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判断二氧化硅纳米球中的硅、氧原子个数比、二氧化硅是否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以及纳米球异质二聚体的线径范围;第27题,要求对钾泻盐及其定量实验方案的信息,进行准确处理,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探究方案,鉴别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考查学生识图、实验方案评价。

3.2.3 重视考查学生的化学图形表征能力。华南师大钱扬义教授等提出化学概念的三重表征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对学生而言困难的不是记住概念表述而是三重表征之间的转换。化学图形和符号是化学学科的显著特征也是化学概念的一种重要表征形式,良好识图能力是准确提取有关信息的保证,它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观察图形、图像图表,读取有效信息,寻找差异和特征,综合运用,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如2010年的泰州中考化学卷,全卷共有图形、图表15个。其中:第8题,了解节能减排、认识各种图标,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第11题,通过对实验操作图的判断,可以考查学生是否认真做了实验,是否掌握了块状固体的取用、蒸发、检查装置气密性、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等实验的操作技能;第18题,通过铁铝与酸反应、浓盐酸的挥发、碱性条件下的硝酸钡与硫酸反应等,建立物质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考查学生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第19题,是关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和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考查;第26题,根据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铁、水、氯化铁、氯化亚铁、碳酸钙、碳、氢氧化钙、盐酸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图,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推理等能力等。

3.2.4 重视考查表达能力。每年的中考题,都要涉及的化学用语、化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以及化学计算的过程都需要准确规范的进行表达。如,2009年泰州中考试卷中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直接答题的有29分,评分标准中,对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的也要扣分;规范计算解题的格式;规范开放性、发散性试题解答语言描述;答案力求科学简捷,从根本上减少阅卷的人为误差。每年都设置简答题,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化学学科语言规范表达。如2010年泰州中考化学,第24题和第25题,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要求科学、简约、可行。

3.3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体现化学应用价值

每年的中考命题时,创设的问题情境都十分关注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如2009年,第4、10题涉及“人体健康”、第9、12、17题涉及“环境保护”、第28题涉及“能源问题”、第29题涉及“材料科学”。再如2010年,第8题,以节能减排为载体考查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内容;第9题,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判断日常生活中某些做法的正确性;第15题以上海世博会主题为载体考查环境保护内容;第14、20题均十分注意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科技进步及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联系。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应用化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4. 加强学科内外联系,利于考查学科综合素养

4.1 重视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如2010年,第16题分别涉及到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计算等方面的知识;第26题通过框图的形式呈现了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既考查学生对物质性质、反应特征和反应规律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学生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第25题以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为素材,考查内容涉及元素化合物以及化学实验的多方面知识与技能,包括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4.2 重视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如2009年,第2题是化学与物理知识的联系;第4、10、16、18题是化学与生物学科的综合;第28题和语文诗句的联系,考查学生从化学视角分析的能力。再如2010年,第7、21(2)题体现了化学与生物学科的综合;第9题,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考查;第16题运用比较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第17、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化学与数学的有机融合。命题时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到自然而不刻意,不仅仅单独考查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化学的视角审视和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

第7篇: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范文

关键词:初三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和不足;应对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那么这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呢?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又当采取何种措施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呢?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育多年,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所作所思对这两个问题展开充分的探讨与论证。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师生双方未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化学实验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有关化学实验的题目在每年的中考中都会有所涉及,可是由于考试中并不会单独对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考查,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了轻视、敷衍的认识和看法――“考试时只要求笔答,又不真考实验,因此,化学实验做不做都无所谓,临近考试的时候将重要的化学现象和具体的实验步骤背背就可以了。”“化学学习时间紧张,有做实验的时间还不如直接将实验重点背一下,这样不仅节省时间,同时还能照样保障高分。”……在这部分师生的观念里,实验课只是调节紧张学习生活的一种娱乐手段,根本未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化学实验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更谈不上具备严谨、规范的实验态度了。

2.实验教学中过分依赖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在部分化学教师的观念里,实验只是用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教学手段,其根本目的也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某些化学现象或者最终的化学结论。因此,他们在化学实验课上更倾向于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这两种实验教学方法。

演示性实验,即教师做一遍,学生依葫芦画瓢跟着做一遍,随即结束实验。验证性实验则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实验形式,其本质目的只在于通过实验验证教材上的某个知识点或者化学现象的正确性。这两种实验形式下,师生双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更加重视实验结果的生成与结论的验证,而对于初中化学新课改所提倡的“化学实验应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这一要求却选择视而不见,甚至刻意地忽略。这不但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还沉重打击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他们实际化学探究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二、具体的应对策略

1.师生双方应当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因此,作为教师来讲,不但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还应当以自身为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实验态度。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向学生表明了实验对于学好化学知识的积极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概念、知识点及活动规律等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探索、总结出来的。”通过实验,我们不但可观察到各种物质的组成及其基本的化学性质,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材上所阐述的化学概念与化学基础知识,这对于我们日后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可是又有谁知道它的化学性质呢?通过教材中“水的分解”这个实验,我们不但可清楚地知道“水”这一自然物质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掌握“氢气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稳定性的特征,而氧气则有极好的助燃性,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具有极大的帮助……”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意义,促使其端正实验态度,为接下来的实验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实验教学应由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过渡

无论是演示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其整个实验过程都是教师占据着绝对的领导权,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不但有碍于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热情,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自身化学实验能力与素质的发展。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是学生在学,因此,学生才是化学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明确自己的教学身份与地位,认真履行学生学习指引者与帮助者的角色责任。实验教学作为构成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明确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动者,以促进他们化学素质和修养的良好发展。”我个人认为,教师要想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就必须将“探究性实验教学”这一先进教育理念充分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作为我个人来讲,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就比较注重“探究性实验”这一独特实验形式的运用与实践。如,学“氧气的制取”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就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教材对实验的描述为‘可看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可是在我们的实际试验中却很难明显看到这种化学现象的产生,这就与教材中的描述产生了很大的差异。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在哪儿呢?”“跟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是否有有关系呢?”……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与疑问。对于他们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知识的精神我进行了肯定与鼓励,并引导他们自身对实验方案进行具体的改进。以下即为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提出的具体改进策略:首先要保证过氧化氯溶液的纯度与浓度,同时还应格外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温度与热度,切忌加热的温度不要太高,以免水分蒸发过多,影响实验效果。

又如,在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我为学生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有:酒精灯、火柴、小烧杯、大烧杯、剪刀、小木块、蜡烛、水等,要求学生利用所给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如果需要,也可以自己增添实验用品,当然增添的实验用品需要自行解决,探究灭火方法时还是用这些实验用品。这就要求学生设计多组对比实验,并要对所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发现学生的想象力相当的丰富,尤其是在探究灭火方法时。有的学生用吹的方法灭火,有的学生用浇水的方法灭火,有的学生用了个小烧杯罩着……还有的学生分别用大烧杯和小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时出现的不同的现象,进行了记录。这段记录成为我们后续讨论的一个很好的素材,课堂上永远有用不完的资源啊。

只要充分利用教材,运用学过的知识(或给予信息)让学生参与探究,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帮助他们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诚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与不足,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化学实验教学的最佳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学习态度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白丽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课程:下,2011(12).

[2]杨永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第8篇: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化学教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0

备考复习之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教材梳理、提炼、去粗取精。复习的要旨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课本内容考点化。化学复习之于学生,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简言之,初三复习的价值在于帮学生诊断、暴露、整合提升。

初三备考复习教学大体都是从三个重要环节着手:即备课、上课、讲练。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初三复习时间紧张,复习课很难上好,原因之一就是备课不精。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如果教师一味凭借主观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无疑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只有实现“内容考点化”的初三化学复习备课,才能有效提高初三化学备考的复习效益。有鉴于学业考试试题的导向作用,本文拟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高频考点进行剖析和总结,把脉学考最新动向,诊治化学教学的“病理现象”,提升复习课堂效益。

一、卷面分析:“望”学业考试之结构脉络

纵观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从题型、题量、内容等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度控制较好并且趋于稳定。客观题比较基础,有利于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即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主观题中的填空题难度适中,综合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具有合理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择优选拔。

二、数据剖析:“闻”考试评价之反馈信息

试题的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可认为试题总体的难度越小,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通过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难点分析发现,所谓难点,多存在于教学和考试关注角度的分歧之处。“考试大纲”中罗列的陈述性知识,而不是考试所考查的策略性知识,即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的策略。所以,单纯依靠押中或复习陈述性知识来应对学业考试,而不让学生学会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和深化知识的策略,正是学生考试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例如:2011年广东学业考试的第16题,表面上看考查的内容有:“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在考试大纲中都属于基础知识,一线的教师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在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中都是十分重视和训练的知识点,但学生的考试结果(难度达0.5)却显示“这是一种难题!”根源在于试题中设置了新的情境――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而隐藏了“物质的微粒性”的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策略,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用熟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统计和分析对常年执教毕业班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值得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①对于一份25道化学试题的试卷,真正的难题有哪些?②为什么知识点貌似都讲过,为何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仍不如人意?③卷面上所谓没有考到的知识点真的没有考查吗?

三、课标寻踪:“问”学考命题之思想立意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和要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内容范围以5个(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形式给出。”根据这5个一级主题的评价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对近年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逐题进行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广东化学试题在保持了题型、总题量、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学科内部5个一级主题的考查内容在题目数量、赋分值的分布上有所调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大知识板块在学业考试命题中的地位,对化学复习中核心主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 科学探究――课程核心、举足轻重,分值最重,难度最大

自2013年起,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说明: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落实在另外四个主题的考查中,试题内容比例:25%~30%。科学探究的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的气体制取、物质的性质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优化等等。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逐步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题型也推陈出新,在选择题、填空甚至计算题都屡有出现,实验题的形式也是多样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部分、知识主干

有关本主题的命题,近年的化学试卷除了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及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在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时,均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载体进行考查。

3.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好化学的关键

本主题聚集了大量的化学用语,这个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和表达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内容抽象、易于混淆,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内容较难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属于教学中的难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干涩为丰润,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 物质的化学变化――理论基础、能力为本

这一主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会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具备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 化学与社会发展――体现学科价值、渐受重视

此主题的命题数量和赋分值逐年递增,而且考查的难度不大,体现了学业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彰显学科价值。

四、章节权衡:“切”常态教学之“缺失”症结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试卷分析并不是单纯把试题肢解成单元知识块,把考试当成知识点的随意拼组,因为这样会破坏试题的整体构思和布局,对复习和教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宗旨的学考试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已不再过分关注各单元、各课题的比例,其考点是在于知识的单元组块之间的内部关联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上。因此,对于学业考试中的“章节权重”分析,并不是只停留在从考查知识的表面层次上去归类知识的所属单元课题,而是旨在关注试题的立意和构思,分析试题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凸显知识单元件的内在关联性和整合性。鲜活的考试题例和难度分析,可以呈现和切中平时教学的“缺失”和复习课堂的“症结”,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五、核心聚焦:“诊”学考复习之有效良方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基本知识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核心主干”,是知识内容的选择层面;二是“基础性”,是知识内容的性质层面。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并不都是“基本知识”,因为有些知识不属于“核心主干”范畴。学业考试的“基础性”强调的是“核心主干”的覆盖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实际上,考试没有教学那么广阔的发挥空间,受制约的因素很多,还要满足全省各地区的不同需求,所以一份试卷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学生一整年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所有思维结果面面俱到地呈现出来,只能选取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作为考试内容,并将化学特有的、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对于基础、主干、核心的化学知识是年年必考的内容,只是每年考查的侧重点和试题形式会有所变化,突出知识灵活应用和学以致用的价值。这些在师生备考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命题点,即是化学教师所应该剖析和归纳的核心考点。

基于以上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总题量高达75小题(问),年均考查7道化学方程式,年均分值高达16.2分(统计只是单纯的化学方程式的分值,不涉及含计算的分值),远远高于其它考点。除此之外,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肥、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环境保护、基本实验操作、装置组装与选择、pH、化学用语、化合价、微观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核心热点几乎每一年的学业考试都出现。而诸如多功能瓶的使用、图形数据等考点,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往往是学生最怕的、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六、结语

学业考试不仅是学业评价的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指点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让每个学生收益和协调发展。高质量有水准的学业考试试题,会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促进学生发展;会与教学形成合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共同科学地、有目的地促进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对于学业考试试题,应关注命题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化学学业考试是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过程,而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根据地。当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和考试的共同目标,教学和考试就会在同一标尺下关注试题的内涵和价值,就会互惠共赢,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明贵,徐泓. 2014年安徽省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J].化学教育,2015,(7):39-44

[2] 刘雅莉.化学高考试题的内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J].化学教育,2015,(5):51-55

第9篇: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方案范文

要学好化学,学好化学实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学会如何观察实验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首先是从感官认知开始的,观察是最直接的感官认知方式。而同学们在初步接触化学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不会观察的情况,如观察目的不明确,走马观花,观察不全面,抓不住重点只重表面忽略本质缺乏深刻性;只观察不思考,只用眼不用脑,结果不能够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等等。怎样克服这些缺点呢?

1. 明确观察实验的目的,注重化学实验内容与教材知识点的融合。

从预习开始,对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做深入的思考。在学习中根据遵循老师的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观察的重点,努力培养自己观察的目的性和敏感性。

明确实验目的及所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将化学实验孤立于教材内容之外,教材实验内容是紧紧围绕该章节所授知识点安排的,是为更好说明该知识点服务的。在完成和观察实验中时刻关注实验目的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更深入的认识实验。

2. 观察全面,突出重点。

实验的观察要全面,同时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观察中应全面关注实验药品反应前、反应中和反应后的变化情况,如在初中化学石蜡燃烧实验中,在实验之前观察石蜡反应前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实验过程中在点燃之后观察石蜡融化,燃烧发光放热,黄色火焰等现象,及反应后能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的气体生成,熄灭蜡烛瞬间产生的白烟等现象和性质全面观察和记录。

全面观察的同时,也得突出重点。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重点在于反应条件和实验现象的比较;CO2、O2 、H2等气体的制备实验的重点在于装置、药品及操作。

3.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林林总总,及课本上和老师总结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发生的各种现象,包括异常现象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深入思考可以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二、 学会动手做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课堂演示实验外,分组实验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演示实验的重点在“看”,那么分组实验在于“做”,即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这才是完整的化学。

1. 明确目的,充分准备。

来到实验室之前充分预习,了解实验室如“安全原则,药品处理原则,药品取用的节约原则”等相关守则,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所用仪器和化学药品,及相关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规范实验,重视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不像许多实验有着新奇而有趣的现象,甚至是枯燥的,但实验基本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也是中考实验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掌握好实验基本操作应注意: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对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要做到记忆和理解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在学习试管中固体药品的取用时,老师讲解操作要领:“一平,二放,三慢立”,同学们应在记住操作口诀同时,注意老师的规范操作,并充分理解口诀的含义,将口诀应用于实践,不断练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认真记录,科学分析解决问题。

实验记录是实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重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并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解决问题。实验记录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果分析与讨论。

4. 生活中的化学实验。

日常生活中,像铁钉、废弃铁制品铜丝、干电池皮、面粉、醋、鸡蛋、鸡蛋壳、大理石、都是化学实验常用药品的替代品。而吸管、玻璃杯、注射器、筷子等都是化学实验仪器替代品,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完成可能的化学实验,如“排水法收集气体”“制无壳鸡蛋”等,可以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及应用,也锻炼实验操作技能。

三、 学会思考实验

会“看”,会“做”还得会“想”,这才是完整的实验。观察只能了解事物的现象,这种认识是肤浅的、不深刻的,由现象到本质的结论,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研究实验,启发思维,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同学们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1. 学会逆向思考。

学会逆向思考,特别是在试验操作中,当我们知道了改怎么做,那么还应该思考一下,如果不这么做又会怎样呢?胶头滴管不能横放倒放,试剂瓶盖取下后应倒放,燃着的酒精灯中不能添加酒精……如果违反了操作有如何呢?

2. 学会思考试验中的异常现象。

中学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多数异常现象大多是在化学课堂上即时出现的,其内容的实质与相应的中学化学知识有关,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有利于对相关化学知识的巩固。如在研究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在相同条件下,金属镁、铝、铁与酸反应,反应现象开始时铝反应最慢,此现象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违背。针对此异常,通过认真思考,联系金属铝的相关知识,不难找出由于铝表面致密氧化膜的自我保护作用。在对实验现象的思考过程中,对于金属铝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 学会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