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治建设典型材料范文

法治建设典型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建设典型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治建设典型材料

第1篇:法治建设典型材料范文

江苏盐城广播电视台于2006年初创办了一档专门为农民群众服务的电视法制访谈栏目《执法直通车》,迄今已制作播出了200期,每期都有一个司法执法、行政执法部门的主要领导作为嘉宾,回答记者和农民群众代表提出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并向公众做出承诺,请求社会各界给予监督。这档栏目不仅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注和欢迎,而且也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欢迎。根据央视索福瑞调查公司的调查,该节目收视率一直处于本台自办栏目收视率排行榜的前三名。

访谈类法制节目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感悟和思考。

一、把好“方向盘”,明确为什么要把“执法直通车”开往农民群众的心田

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比例中,农民仍然是13亿人口的主体。电视法制报道为农民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就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责。

一是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和新闻观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综合性措施,要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和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如期实现,就必须按照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切实尊重和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把“执法直通车”开向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既是为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又是坚持“三贴近”原则为广大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二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产能力、生活水平和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提高,幸福指数有了很大提升,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由于转型期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调整变化,时下农村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经济纠纷、土地转包、拆迁矛盾、社会治安、封建迷信、赌博斗殴等,各类问题都需要通过学法普法、用法守法、维法护权来促进解决。把“执法直通车”开往新农村建设“主战场”,正是我们履责领命、为农民排解疑虑、化解矛盾、缓解情绪,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客观需要,也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是电视法制节目扩展内容生产、提高广电生产力、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发展广电生产力,提高媒体核心竞争力、增强节目的可信度和影响力,进而提升广电文化的软实力,是当前各级广电媒体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我们法制・生活频道创办《执法直通车》,用访谈、交流形式引发互动,更好地让农民朋友倾吐心声,让民意“直通车”跑得更快、行得更远;让各类行政、执法机关决策、管理人员与百姓群众面对面交流,不仅满足了政府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也有利于丰富节目形态,打造地方品牌,扩展栏目内涵,提升传播水平。

二、摸准“行道路”,明确怎样才能使“执法直通车”快捷地开往农民群众的心田

1、深入农村广泛调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想法,讲求选题的针对性。一切宣传报道,没有针对性就等于隔靴搔痒。“执法直通车”访谈、交流也不例外。在策划选题时我们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记者关注与农民关注结合起来。为了延伸、扩展栏目采编人员的“新闻眼”和“新闻鼻”,我们专设了一部热线电话“88180000”,每天24小时有专人值班记录,接受群众投诉和新闻报料,从中筛选符合我们要求的有意义的新闻事件,作为访谈、交流的预备选题。与此同时,要求《执法直通车》栏目组的从业人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主动搜集调查选题,每周一召开一次题材汇报会,好中选优。就形成了我们的“新闻关注”。而农民关注则是从有代表面的村、组聘请信息员,主动派记者下乡进村入户走访农民,从促膝谈心中了解信息。例如,去年以来,粮肉及其副产品全面涨价,市民呼声较高,我们在家里想象以为是农民漫天要价。到基层一走访,许多农民朋友都说,现在柴油、化肥、种子、薄膜、农药及运输费用都大幅上涨,粮价、生猪虽然收购价有所上升,但算下来农民还是没有增收。农民呼吁“农副产品价格‘洼地’要填充,老百姓增收‘短板’要加长。”听到这些基层民主法治进程的“足音”,我们立即请物价、工商、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有针对性地做访谈、交流节目,帮助城镇居民认识猪肉“大牛市”只是一种恢复性价格上涨,对平息城乡怨气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二是把领导关注与群众关注结合起来。时下各级党委、政府都在贯彻十七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召开各种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会议。会议是新闻的“富矿”,关键看你怎么去开采。领导报告、讲话和典型材料中,常常蕴藏着很值得搞访谈、交流的先进典型和带有普遍意义的伤农、坑农、害农现象,领导下决心要抓或正在着力去抓的突出问题,也是我们法制节目要积极配合的选题;三是把栏目关注与同行关注结合起来。《执法直通车》为尽量避免同质竞争,千方百计与同行其它栏(节)目错位采编,凸现“法”味,以彰显法制节目的危机预警功能、信息沟通功能、民心安抚功能、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功能和舆论监督功能,保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发挥“缓冲阀”作用。例如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大拆大建”、美化环境时的“毁田播绿”、河塘清淤去杂中干部的“”以及筑路造桥中的“豆腐渣工程”等,都是通过先拍短片抓准新闻事实,然后通过访谈用短片来证实、证伪,从而起到了有效的舆论监督作用。

2、坚持实地体验农村生产、生活,开展体验式采访,讲求选题的典型性。现在许多城市台的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农村生产、生活的经历,有一部分年轻人甚至缺乏与农民朋友交流沟通的感情,搞新农村建设报道常常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为此,我们专设一个《现场直击》栏目,组织和动员从业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体验式采访,先让年轻记者在农村一线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干部群众的心动同频共振,让他们真正了解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经济的热情,了解农民物质增收、渴盼“精神增收”的迫切心情,了解农民朋友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种创造精神和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同时,通过体验式采访,了解民情、反映民盼、化解民怨、凝聚民心。这样经过体验筛选上来的选题才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才能真正符合农民的口味,农民朋友才会喜闻乐见。

3、虚心请教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专业人士,力求少走弯路,讲求选题的时代性。《执法直通车》栏目开篇之时,市政法委书记就组织动员市级司法、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成为栏目的信息员和指导员,要求他们经常向我们提供新鲜信息,栏目组也心悦诚服地拜他们为师,向他们请教法律法规知识,请教当前农民最盼、最怨、最怕、最恨什么?比如:部分公办学校转制为民办,乱收“择校费”,乱发教辅书籍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部分医院专家门诊挂号费贵、药价贵、诊断检查费用贵的“三贵”现象让农民看不起病;有少数农资部门自办企业兜售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个别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坑人、骗人等,都是农民最怨最恨的。有关这方面的具体案例和典型人物大多是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给我们提供的,从而保证了栏目有充足的信息来源。

三、加足“动力油”,依靠创新推动“执法直通车”更迅速、更平稳地开往农民群众的心田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当然也是电视传媒创树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如何才能使法制节目《执法直通车》加足“动力油”,办得更引人入胜呢?笔者有四点思考:

1、创新体制、机制,调动从业人员精做、细做节目的积极性。首先是从业人员收入“蛋糕”分配调整的创新。盐城广播电视台明确规定,采编一线人员比管理岗位人员工资、奖金总量高20%,执行中奖金福利向一线岗位倾斜。这种机制再实行“按件计酬、优稿优酬”,调动了从业人员做好片、多做片的积极性。其次是实行“首席制”,对骨干记者、编辑每年评定“首席”,评上后每月加薪500元,还上榜公布,并实行动态管理,动态考核。再次是实行“问责制”,出现导向问题和差错,频道总监、分管副总监、制片人和当事人“四级受处扣工资”,而且“官越大,责任越大,扣罚越多”。这种机制让每一个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2、创新节目流程,尽可能实现节目品种、样式、品位、风格极大丰富。创办的《执法直通车》虽属访谈、交流性栏目,但内含短片、现场直击、动漫画、图表字幕、背景链接、旧闻回放等多种样式。访谈时有嘉宾、证人、目击者和法界专家,既严肃又活泼,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每次访谈节目都有新意,让观众耳目一新。

3、创新考评监审标准,强调栏目必须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较大作用。考评监审的标准和方式是一根指挥棒,它能指挥、引导采编人员向什么方向、什么目标努力。盐城广播电视台各频道是实行央视索福瑞调查公司调查、节目生产单位审监、向受众发放评监征询意见表、组织专家队伍审评“四结合”的考评监审方法,最终以各占25%的比例确定栏目总分。连续一年总分第一名上报评定名优栏目,总分最后一名第一个月亮黄牌警告,如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还是最后一名就下课停办,从业人员另行参加“双向选择”,没栏目要只好待岗受训。

第2篇:法治建设典型材料范文

关键词: 建筑裂缝 工程质量 预防处理 原因分析 采取的预防措施

建筑裂缝主要是指内外墙体抹灰上的龟裂、水平裂缝、沿柱的竖直裂缝、不同材料间的裂缝等,是在建筑中经常发生的一种通病,出现这种裂缝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技术上的不成熟、材料本身的缺陷、温度的变化、设计以及施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多年来的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对减少这类裂缝的技术措施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裂缝的基本概况

通过对大量砖混结构的民用住宅、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等多种建筑的调查发现,多数建筑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出现便很难弥补,但许多裂缝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对这些裂缝进行了总结,其调结果如下:

1、不管是什么结构的建筑,几乎都存在抹灰开裂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仅仅是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2、抹灰表面龟裂,裂缝多而无规律,裂缝较细但面积较大,严重的引起墙面空鼓,若要返工成本较大。

3、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体与梁柱接触面间容易出现水平和垂直裂缝,这些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加以预防,裂缝一旦出现就很难补救。

4、墙体使用新型材料尤其是大块板型材料,例如GRC墙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俗称得乐板、舒乐板等),不同板块之间经常出现规则的竖向裂缝。

5、在门、窗洞口出现形状为"八"字形的裂缝,裂缝沿约45°方向开裂,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均有发生,而砖混结构多发生于顶层两端的房间,而且裂缝一般较宽,这种裂缝不仅仅是抹灰的开裂,而是砌体的开裂,出现后有时伴有渗漏现象,危害较大,一般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是较为典型的温度裂缝,较难处理和避免。

二、主要裂缝原因分析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一)、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有时墙面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的呈龟裂状的裂纹,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可不做处理,但开裂较深而形成裂缝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很难恢复原貌,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基层处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从而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过快而引发龟裂的发生。

3、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垂直度超标,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4、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分层厚度不当,压不密实,从而引发龟裂。

5、填充墙体使用新型材料如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这种板材几乎没有吸水性,当疏于养护时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迅速而发生龟裂现象。

以上是导致龟裂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处理这种裂缝应该侧重于"防"而非"治",即防患于未然,如处理得当,施工方法科学合理,这种裂缝是完全可以杜绝的。分析出原因之后,预防的方法便不难找出:

1、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水的用量也要控制,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滚筒式)拌制砂浆。

2、抹灰的基层要处理,方法得当。对于砖砌体来讲,一定要提前1-2天用清水浇透,至表面出现水光,然后阴干,手摸时有潮湿感时再进行抹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粉煤灰砌块则不需用水浇透,只要在砌体上适当浇水,然后阴干半天左右再进行抹灰。

3、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4、抹灰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分层应该合理,一般情况下中级抹灰分工层较为合理。无论混合砂浆还是水泥砂浆,厚度以13mm为宜,面层5mm为宜,抹完底子灰后待六至七成干,表面发白,手压有坚实感,但能留下手纹时即可进行面层抹灰。

龟裂是在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通病之一。这种裂缝对于美观影响最大,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应该非常注意。

(二)不同材料间裂缝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这种裂缝经常出现。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新型建材的大力推广,许多新型建材层出不穷,如果对这些建材的特点把握不准,技术措施使用不当,那么这种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触面之间出现,裂缝较宽而深,并且对称出现,伴随这种裂缝的出现,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很难全面预防。对于板块式拼装的填充材料在不同的板块之间也往往出现竖向裂缝。对于这种裂缝出现人们往往采取在裂缝表面粘贴韧性材料,如牛皮纸、绷带等方法,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在表面喷漆之后粘贴的韧性材料无法遮盖若隐若现,与周围墙面差别明显,影响美观也无法长期掩盖裂缝,因此是不可取的。

1、裂缝出现的原因:

(1)、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失水后何种缩小,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或者由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浇水过多,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砂浆标号低,都可导致裂缝的频频出现。

(3)、设计原因:40、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拉裂。

2、预防措施

(1)、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釜时含水率较高,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我们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2)、在组砌砌块时,施工人员往往只注意水平缝砂浆的饱满度而忽视立缝砂浆的饱满度,尤其是柱与砌块之间的砂浆不饱满,饱满的立缝能阻止砌体变形,减缓裂缝的出现。

(3)、粉煤灰砌块分有底和无底两种,在选择砌块时要尽量选择有底的砌块,无底的砌块不仅施工不方便,而且砂浆很容易漏入洞中,不仅而且增加墙体自重,而且这种砌块由于缺乏底的约束变形较大,裂缝更易出现,更主要的是这种砌块大大削弱了拉结筋的作用,极易诱发沿柱垂直裂缝的出现。

(4)、1m长0.5m一道的拉结筋虽能减少竖向裂缝的出现,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裂缝还是时有发生。根据我的实践,最好在砌体中加设二至三道通长钢筋(φ8)并设现浇带,这样对墙体形成有效约束,可大大减少竖向裂缝的发生。

(5)、砌体的胀缩,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与砌体接触面上设置双层钢丝网片。

因此在施工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设计要求预先进行排板,板块力求大小均匀,拼缝要尽量减少。

(2)板材的运输堆放非常重要,运输时板材要尽量放平而且要减少振动,进场后则要立排堆放,直立搬运,防止板面变形。

第3篇:法治建设典型材料范文

一、要充分认识这次环保执法检查的重要性

(一)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认识到执法检查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人的生命、珍视人的健康,我们大力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而人喝的是受到污染的水、呼吸的是受到污染的空气,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那么这种发展就没什么意义。20*年,我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天,但优秀天数仅17天,空气质量在全省18个市中排名倒数第二,城市大气环境中的的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仍然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个别重点工业区域更是突出。另外,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也未完成省定目标。陆浑水库是我市城市居民的饮用水水源地,也是周围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取水地,但从陆浑水库及上游伊河两岸的环保现状来看,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还没有得到根本扼制,尾矿的处理还不到位,农药、化肥、网箱养殖及有机物造成的污染依然存在,库区旅游业带来的污染同样不可忽视,截至目前,库区的二级保护区内还有6家宾馆不能达标排放,还有部分旅游、房产项目待批、待建。再加上两岸部分入河排污口未经审批、分布不合理,嵩县、栾川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不到位、收水率低等问题,沿岸仍有不少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伊河。这些污染因素的存在,严重地威胁到了陆浑水库的水质。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现象依然存在,规模化畜、禽业的发展,村镇工业企业的发展都对农村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被明令取缔的“十五小土企业”以及小化工、小选厂等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在农村地区存在死灰复燃的迹象,农村环境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从以上情况看,处理不好城市、农村的环保工作,就会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更谈不上以人为本。

(二)要从推进法治的高度,认识到执法检查的迫切性。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严格依法推动环保工作,通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是一些乡镇和部门的领导还没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将一些在市区不能存在的污染企业或已被要求关闭的污染企业引到本地;二是一些企业、甚至是大中型企业,不及时配套环保设施或不正常运转环保设施,不正当排污的违法行为还比较严重。这次督查的十大重点污染排放企业,主要就是督查除尘脱硫设施的正常运行,督促配套环保设施的建设,在线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从根本上维护减排政策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三是对环境保护负有监督和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人员监管不到位,不能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人民群众对此不满意。我们要通过执法检查,切实推进环保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贯彻落实,在全市上下,尤其是在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中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法制观念,增强环保执法的自觉性和严肃性,督促环保部门等有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逐步建立起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三)要从推动发展的高度,认识到执法检查的必要性。当前,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环境容量成为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环境管理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成为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为此,国家适时出台了环境容量区域限批政策,借此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从我市资源消耗情况看,我市是老工业基地,资源型、高耗能产业占70%以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我市以占全省11%的经济总量消耗了全省20%左右的能源。从我市经济发展情况看,为实现*全面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奋斗目标,我市实施了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特别是通过大项目带动来实现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的急剧发展必然牵涉到污染排量的增加,但我市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资源型、高耗能型产业比重依然较大,循环经济规模偏小、产值不高,再加上环境保护责任制还没有落实到位,节能减排压力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在我市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如,我市决定建设火电产业、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这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必有之路和优势所在,但是我市现有的火电企业已有17家,发电机组41台,装机容量647.5万千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占全市排放总量的80%以上。在环境容量有限的前提下,还要面对节能减排的压力,势必对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通过执法检查,促使各级政府认清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切实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多种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最终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提高执法检查实际效果

动员会结束后,三项活动将按各自实施方案(意见)同时交叉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突出问题,抓薄弱环节,抓重点,抓关键,以提高检查实效。

(一)突出检点。对《条例》的检查,要重点放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及界线标志的设置情况;二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重大建设项目及污染排放情况;三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网箱养殖及旅游发展情况;四是饮用水保护区范围内水质定期监测情况及相应的防止污染方案制定情况;五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补助、补偿机制建立情况。对农村地区环保工作的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农村地区的小企业环保设施配置情况及环保投入情况;明令禁止的污染企业是否存在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国家明令取缔的“十五小土”以及小化工、小选厂、小冶炼等环境污染严重企业是否有死灰复燃的现象;排污不达标的企业的处理情况。对新安电力集团等十个重点污染排放企业的跟踪督查,要重点放在对无特殊因素、治理进度比较缓慢的企业以及不依法启动治理排污工作的企业。总之,切实抓住那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经过努力可以解决并影响全局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抓住不放。

(二)强化宣传教育。一次检查活动很难把执法中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但可以对干部群众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把学习宣传环保法律法规贯穿于执法检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法律意识,强化众多企业经营者的遵法守法观念。

(三)务求整改到位。这次环保执法检查必然涉及到环保违法案件的处理,各地、各部门对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并根据整改条件成熟状况,认真组织整改,对整改条件成熟的,要做到马上就改,对一时无法实施整改的,要制订整改计划,限期分步整改。对在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环节中发现以及人民群众举报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转交市、县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作出相应处理,并在做出处理决定后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回复办理结果。对《条例》的检查,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在适当时机把整改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再做一次报告。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保证执法检查扎实进行

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这次执法检查任务重,要求高,政策性和法律性都很强,与广大人民群众和生产企业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且在新闻媒体上执法检查公告和电话,公开征集社会各界对检查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辖区内的执法检查,并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写出执法检查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若干执法检查组分赴有关县(市)区进行抽查。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要端正态度,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制定工作方案,扎实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特别是对污染向农村转移问题,要逐个村庄拉网排查,把存在的问题彻底排查清楚。

第4篇:法治建设典型材料范文

一、遂溪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 遂溪县围绕争当湛江市县域经济发展龙头和打造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经济立县、生态文明建县、协调发展兴县”战略,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1.工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近几年,遂溪县依托工业园区为载体,全面落实“工业经济立县”战略,工业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如图1)。 截止 2011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更是达到了221.3 亿元,同比增 20.4%,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63.6 亿元,同比增 26.5%,居全市十县(市、区)第三,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 44.1亿元,同比增 22.9%。

2.工业企业规模、效益不断扩大。 2005 年遂溪县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 家,近几年工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 6 家左右。 截止目前,共有工业企业3546 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82 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 14 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387家,个体工业企业 3077 家。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6亿元, 增长 24.2%; 实现利润总额 2.3 亿元, 增长110.7%。 1 至 11 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8.35%,提高 40 个百分点,居湛江市前列。

3.工业园区、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为深入实施“工业经济立县”发展战略,主动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及湛江钢铁、石化等大项目上下游配套产业,遂溪县致力建设白坭坡、岭北、杨柑、城月、洋青、 北坡等六大工业基地。 总体规划用地面积42864 亩,已完成征用土地面积约 7500 亩,北坡、城月、 洋青三大工业基地环评前期工作完成 80%,六大工业基地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 亿元, 落户企业46 家,完成总投资 41.9 亿元。

4.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强。 2011 年遂溪县共引进50 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达 92.32 亿元;其中在建、筹建项目 14 个,总投资金额达 8.12 亿元;新签约项目11 个,计划投资 35.75 亿元;正在洽谈项目 25个,计划投资48.45 亿元。 今年 1 月,遂溪县招商融资项目签约仪式在湛江市政府一号会议室举行,现场签约项目14 个,总投资额超过 68 亿元,涉及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包括总投资30 亿元的深圳市联讯100MW 太阳能光电发电站项目、总投资1.5 亿元的湛江统一企业有限公司饮料二期项目、总投资16 亿元的中电投遂溪风力电场项目等。

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长久以来,遂溪县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县。新一届领导班子认识到“工业强,则县域强”发展硬道理之后,紧紧围绕“工业经济立县”的发展战略,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工业优势地位逐步显现(如图 2)。 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制糖、建材、饲料、机械、电力、造纸、纺织、农海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矿产加工等门类的工业体系,产业集群效应和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呈现七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

二、遂溪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遂溪县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中卓有成效,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瓶颈, 制约着当地工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工业总量较小、企业规模不大。 虽然,近年来遂溪县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但相比湛江市的霞山区、坡头区、开发区、廉江市等地方,还存在一定差距,工业在整个 GDP 中比重还偏小。 要把遂溪县打造成为湛江工业发展的第二高地, 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优势,实现跨越。 就目前而言,县域内中小规模的工业企业居多,支撑行业发展的优强龙头企业较少。据初步统计, 遂溪县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占到总数的2.31%,示范带动能力不强,必然影响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进度(如图 3)。

2.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从产业层次来看,遂溪县现有的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还是依靠地方资源实现的一种初级产品的粗加工型,缺乏技术含量,深加工程度不够,就决定了其产业链不会太长,产业层次还处于较低层次 ,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也较弱。如制糖产业、建材企业,大多只局限于初加工,且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利润少。但相对来说这些企业,多耗能、耗水,且废弃物排放比例较高,因而,节能减排任务较重。 二是从产业结构来看,遂溪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较大,工业主导地位不是很突出(如图 4)。 且县域内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占据的比重较大,如制糖、造纸、农海产品加工等。 而高新技术企业少,形成自己品牌的产品少,多数属于上游产品,附加值低。

3.企业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落后。 以遂溪现有工业企业来看,不仅规模普遍偏小,且管理水平和层次也普遍偏低。 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个体基础上发展而来,有相当一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层面上,管理机制落后,管理方式陈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状大,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再加之管理人员观念落后,做大做强的意识不强,缺乏合作、协作意识,致使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普遍较弱。 还有企业自身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能力也比较缺乏,研发机构不健全,研发投入极低,包括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比较匾乏,导致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不高。

4.投资总量不足 ,园区建设滞后 。 目前遂溪县委、县政府正致力于发展园区和基地建设,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2010 年遂溪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3.4 亿元,就决定了投资总量不会很大。 截止目前,遂溪县也未能申请到省级产业转移园,未能争取上级的建设配套资金,各工业基地的建设资金只要依赖于本级财政的投入。作为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相对吃紧, 必然影响到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因此,大多基地只完成了基本的“三通一平”工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不可避免地影响落户企业按时进驻和顺利投产, 给招商引资成效造成影响。

5.工业基地产业特色不够鲜明。 遂溪县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基地有:白坭坡工业基地、岭北工业基地、杨柑工业基地,虽然各基地在规划定位上比较明确,但在现实引进项目过程中,却存在盲目性、随意性,最终导致工业基地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引进的企业五花八门。正由于基地主导产业不突出,因而内部企业也没有形成以龙头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产业集聚度较低,大大降低了园区的吸引力,影响到基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6.企业融资难,资金瓶颈制约严重。 对于欠发达地区, 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瓶颈无容置疑就是资金问题,遂溪县工业发展中也遭遇到这一困境。目前遂溪的存贷比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方面说明遂溪的贷款市场不够活跃,金融机构可贷资金充裕。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遂溪目前存在企业缺钱贷不了款,银行有钱贷不出去的两难局面,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也不利于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

7.用地指标少,企业引进难度大。 由于国家对于土地政策的严控, 致使许多欠发达地区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又受到用地指标少的困境。特别是现在土地征用和使用的手续不断规范和严格, 加上遂溪县土地储备不足, 所以对于引进项目的征地问题难度不断加大,落户企业由于用地问题不能解决,而迟迟不能动工建设,最终不得不放弃投资,也不在少数,这些无疑都大大制约了县域工业的发展。

8.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遂溪的政务环境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面对承接省内的“双转移”和钢铁、石化上下游产业链的历史机遇,仍然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诸如审批程序繁杂,办事效率地下,“吃、拿、卡、要”等等现象还存在,导致项目落地进展缓慢, 严重影响项目工程进度和招商引资的效果,都对遂溪工业经济跨越发展造成极大的制约。

三、遂溪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依赖

1.科学规划布局,明确发展目标。 作为遂溪县委县政府,要根据本地的区位及资源禀赋,立足于整个湛江市发展规划中的定位(湛江美丽的后花园)和区域发展的重点,科学规划全县产业资源的整合和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形成各个园区差异发展的格局。 同时,要从整个县域财力和实际出发,着重发展一两个重点园区和基地,实现重点突破,兼顾全局,分布推进。 目前,在遂溪六大工业园区中,白泥坡和岭北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好,进园企业的规模和档次也相对较高,应作为发展重点。 再就是主导产业的定位,既要考虑既有的传统优势产业,如制糖、造纸、农林海产品加工等;也要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新能源、新医药等,统筹兼顾。 对于工业园区的建设,要立足长远,起点要高,要上档次,功能完善,以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还应突破各镇域、各园区的行政区划局限,根据产业链发展的需要和特点,以及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需要,科学安排进入各个园区的项目,突出主导,体现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在空间上的有序布局。 包括要根据具体产业的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准确定位支柱产业发展的方向。 以及根据产业规划,制定实施一系统扶持政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等等,都需要科学谋划,统筹发展。 在做好科学规划基础上,还要注意形象策划,以便于宣传、推介,争取更多投资和项目引进。

2.加强园区建设,发挥集聚效应。 第一、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与否是决定招商引资成效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搞活工业基地和园区的重要支撑。 因此,在目前遂溪地方财力有限的前提下,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建设好一、两个园区,诸如白坭坡工业基地和岭北工业基地。 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能基本达到企业发展所需的基本功能,能满足落户项目建设、生产需要。同时,还要完善工业园区的生活设施,做到生产、生活一体化,方便企业员工生活,才能真正将项目“招得来、留得住”,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第二、优化产业布局,发挥集聚效应。 在入园企业、项目的选取上,要根据工业基地的产业定位,重点选取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的龙头企业,以便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 比如积极实施“亩产吨糖县”工程,致力培育大型糖业集团,继续加大糖业综合利用项目开发,延伸糖业产业链条,构建全国最大的蔗糖产业集群基地,打响“中国第一甜县”的品牌;全力以赴支持国电集团火力、风力发电项目和粤电集团生物质发电项目尽快建设,用电力带动所有工业发展,用电力引领遂溪经济大发展。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明晰,对于采取产业链招商的措施,打造“化工基地”、“钢铁、 石化配套基地”、“新能源基地”等专业园区,使基地内企业成产业链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在入园企业的选择上,还要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 ,欢迎 “两高两低 ”(高投入、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企业入园。第三、 以壮大优势产业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方向,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力。 一方面,要扶优壮强优势主导产业。在积极响应广东“双转移”发展战略的同时,充分发掘本地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巩固和壮大遂溪县制糖、 农林副产品加工、饲料、造纸等主导产业的优势地位,努力解决制约这些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新型能源、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与专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对接,推进产学研合作,并加强成果转化率,带动地方新兴产业的发展。第四、引导园区企业本土化发展。一是要使企业融入本地产业链,利用本地资源发展,避免“飞地经济”。如岭北工业园区的台湾统一饮料集团,政府要有计划地促使企业研发采用本地水果作为饮料原材料的技术 (可由政府出面联系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本地果农的收入,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二是企业用人的本地化,提高本地就业率。政府可采取措施对吸纳本地人员就业的企业给予奖励、 或相关优惠政策。 特别是鼓励企业吸收本地的优秀人才参与企业管理,为本地培育高水平管理人才。第五, 进一步创新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 确保园区管理机构权责分明,服务到位。 对建设成熟、功能完善、管理规划的工业园区,在全市范围内进行PK,并对胜出方给予资金扶持或者用地指标上的优待。 积极推行工业园区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的开发机制, 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开发园区建设。

3.紧抓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 遂溪县域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还在于资金少,投入不足。 因此,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是实现工业经济腾飞的先决条件。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的严控,遂溪土地资源储备不足,用地指标少,又是制约遂溪招商引资的重要瓶颈。 因此,作为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扩大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又要节约集约用地。所以,在招商引资时可以考虑把好两个关:一是要设置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标准(分行业制定),相同行业优先考虑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大的企业入园落户。二是在筛选入园企业时,把单位土地面积税收贡献纳入考核范围,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单位土地面积税收贡献大的优先考虑。三是积极争取引进国家、省鼓励项目,实现特批用地指标。 这样既有利于充分整合和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也解决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资金“老大难”问题。 在招商引资中,还需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体制机制的保障。(1)创新招商工作方式。 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应打破常规,大胆探索和创新。 一是接对招商。在发挥领导招商、驻外招商优势的基础上,与省内外发达地区建立友好关系,或者与驻点招商城市的行业协会、产业协会加强合作,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成功率。 二是网络招商。 通过建立遂溪招商网,组织企业上网,建立网上动态项目库;推介招商项目,着力扩大网上招商的成效。 同时,根据各个园区产业链发展需要,通过网络广泛搜集了解相关产业的信息,提高招商的针对性。 三是以商引商。 以商会名义招商引商应该成为一种新模式,其招商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四是敲门招商。由专业人员组成专业招商队,专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创新招商机制。首先,要创新考核体系。将考核指标由单纯的“数字化”向结合产业优化、技术创新、行政服务水平提高等综合考评转变。 其次,要创新激励机制。对于招商引资贡献巨大的团体和个人,给予重奖,焕发其积极性。 组织优势项目、成熟园区的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项目、园区做大做强。从技术创新、品牌效应、财税贡献等入手,制定相应政策,以税收反哺或者直接奖励等措施,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同时,可设立项目专项基金,扶持重点项目发展。最后,要创新协调机制。针对重大项目,通过建立省县联动、市县联动、企业联动的有机联动机制,促进系统协调。(3)拓展融资渠道。在立足 BOT、BT 等融资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他融资模式:一要加强银企合作。 完善政府、银行、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经常性组织银企合作及项目推介活动。 金融机构要创新工作思路,改善金融信贷审批、信用评级、信贷考核、抵押担保、利率定价等管理机制,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二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拓宽外资、民间资本进入遂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渠道,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体系。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市场行情好,经济效益高,信用度好的企业,县里可协调金融部门为企业在流动资金、技术改造、科技开发、增资扩建等方面的贷款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支持工业园区建立担保机构,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性、 互担保基金和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三要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创新民间资本投资方式,加大开放民营经济领域的力度,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简化开办手续,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办厂、入股参股和进入技术改造等范畴。

4.加快科技创新,构建竞争优势。 (1)落实政策,加强政府引导作用。 在对已出台的科技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遂溪县科技政策法规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遂溪县的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和激励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使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备、系统和科学。(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筹资和引进外资为主要来源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新型科技投融资体系。 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资金保证体系和技术创新投资的风险与担保机制,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积极鼓励和引导遂溪县工商企业投资科技、兴办民营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3)围绕产业,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对于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并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机制。 在重点产业和优势技术领域,可借助于湛江市的高校、科研所、各类科技创新中心的力量,积极创建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设具有现代化技术准备、 能进行关键和共性技术的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同时,还需要健全和完善产品标准与检测、科技信息数据共享资源平台,以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载体, 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成果转化率。

5.完善投资环境,构建服务体系。 (1)政务环境。首先,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在招商引资、税收、土地审批等环节制定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和资金进入。还可成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其次,要全面落实首长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进一步健全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尽量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甚至可推动全程服务,构建“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服务。实行重点项目“直通车”制度,凡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业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所有审批、审核环节,均实行“即时受理、联合会办、全程服务”。 再次,要完善管理机制,增强政府执行力。 借助于“机关作风整治”契机,依法梳理行政“权力清单”,对行政管理职权、法定职责和服务要求分解到岗、落实到人。一旦触犯,立即追究责任。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和办事程序,提高工作节奏,降低行政成本,增强行政效能。 对于政府目标考核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动力。(2)法制环境。 要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素质和法律意识,尽力改善法制环境,实现依法治县。对于多头执法、重复收费、执法扰民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做到依法行政。 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执法犯法的,包括各种为求私利,不顾全局利益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保障县域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3)市场环境。 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让所有投资遂溪、建设遂溪的个体和企业,都能拥有一个平等进入、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要严抓“三打”,尽力清除各种假冒伪劣商品,重拳打击各类欺行霸市和经济欺诈行为。 同时,对于进入遂溪的企业,要建立信用档案,对各种皮包公司坚决予以清除。 在不断规划和完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提高遂溪市场的档次,从而谋划建立国内一流的市场。(4)人文环境。 要加强县域文明建设,提高文化品味和内涵,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 尤其要加强公民素质教育,从基层单位到普通人民群众,都要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树立文明形象,为遂溪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目光关注,并积极投身到建设当中去。(5)生活环境。 一个地方生活环境的好坏,也是需要投资者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必须要对县域内的卫生生活环境进行彻底整治,改变以前的“脏、乱、差”等现象。 尤其是要利用当前湛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契机,大力推动各个县域也做好相关的卫生整治工作,要确保消除死角,大街小巷都要落实责任,尽量完善其功能,增强其承载力,使城镇形象在亮、洁、绿、美、畅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观。惟有如此,创业者才会对县域发展充满信心,为工业发展吸引更多项目和资金。

6.建立循环经济,确保可持续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而遂溪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发展定位是湛江美丽的后花园,其发展战略也强调“生态文明建县、协调发展兴县”,因此,遂溪应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循环经济上,体现区域发展特色。这不仅能够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同时,对于提高引进企业档次、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确保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应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微观层面。即选择典型企业或大中企业,采用新的工艺设计和技术攻关,减少输入端的物耗能耗,实施污染排放的最小化、治理化。 目前,白坭坡工业基地的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项目,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以此为突破口。未来应该进一步延续这样的环保产业。二是中观层面。是指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以生态产业链为依托,企业间能进行废物交换、循环利用。遂溪作为一个水资源比较欠缺的县域,可以借用这样的发展模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将生活污水处理之后再用于相关工业企业。 三是宏观层面。 循环经济,不是某个企业或者个别团体的义务,而需要发挥这个地域,乃至整个社会的力量,共同去推动,才能铸就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局面。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发挥舆论的作用,号召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共同维护。企业要推广节能降耗、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普通群众要节能减排和制造污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 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保障县域的长久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