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会计教学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教学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教学实践报告

第1篇:会计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摘要】本文是针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现状的一项实证性调查研究。其调查对象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有会计类专业的部分院校,调查内容是会计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内实验室状况、校外实习基地和任课教师情况等,如实反映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践性教学显得更为重要。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高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培养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而非理论型、科研型、设计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但是,目前在会计教学中,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缺少规范性标准和要求。传统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与新时期要求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规范性,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部分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具体包括了河北、辽宁、内蒙、山东、浙江、吉林和江苏等省市的16所院校。

(二)调查方式

1. 问卷调查法

我们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截止时间是2005年9月。这次问卷调查共设计问卷22份,发放调查问卷20份(其中2份空白问卷留档),收回问卷16份,回收率为80%。问卷涉及到7个省份的16所高职高专院校,调查基本反映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调查表共设计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实践性教学情况”指标,主要是为了从总体上了解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该项指标下,又分设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实验室状况和校外实习基地”等项具体内容;第二部分为“任课教师情况”指标。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师的师资情况。我们分别从“年龄”、“学历”和“会计实践经历”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2. 询问法

我们对调查问卷填写不详的有关学校,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就此项调查进行了询问式的补充。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有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内实验室状况、校外实习基地和任课教师情况等。下面是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实践性教学内容”指标

本指标我们就“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其他专业”三个专业,分别对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及“校外实习”五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具体项目是:“随授课进行” 、“集中实习”、“所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社”。其中前两项又分为“课时量”和“实施形式”两部分内容。

所调查的16所院校,在被调查的三个专业五门课程的教学中100%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但所安排的课时量高低不等,最高的为36.4%,最低的是32.4%。其中有12所院校在“随授课进行” 和“集中实习” 两个环节都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占所调查院校的75%。而其余4所院校只对其中的某一环节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实习方面, 有93.75%的院校都安排了校内的实习,但在校外的实习中,仅有25%的院校进行了安排。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逐渐调整会计学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专业课要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安排适量的学时,加强学生对凭证、账簿、报表等的实务操作,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参见表1、表2、表3、表4。

表1实践性教学方式表

从选用的教材上来讲,版本不统一,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有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的、有上海立信出版社的、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有国际出版社的、有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还有自编的。其中选用教材相对集中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分别占所调查院校的35.7%。

(二)“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指标

实践性教学要突出综合性和岗位的流动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本指标按“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个方面分别对“分岗位模拟”、“综合实习”、“分角色模拟”及“所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社”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上分析,有多数的院校都“分岗位”、“综合”或“分角色”进行了模拟。具体来说:

1.有一半以上的院校在“手工会计”方面进行了“分岗位模拟”,当中:57.1%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0.0%的院校设置了“会计主管”岗位,35.7%的院校设置了“工资核算”岗位,50.0 %的院校设置了“成本核算”岗位,有57.1%的院校设置了“总账报表”岗位。

2.有近60%的院校在“电算化会计”方面进行了“分角色模拟”,当中:64.3%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7.1%的院校设置了“账套主管”岗位,64.3%的院校设置了“往来会计”岗位。

在考核标准上,设置了“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从调查结果上分析,多数院校采用了“百分制”的考核方式。

从实训的教学手段来看,采用手工实训的院校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仅有31.2%的院校安排了多媒体实训。

表6 实训的教学手段统计表

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最终又将何种方法进行考评,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既定培养目标和定位下,灵活的加以选择。

(三)“校内实验室状况”指标

本指标设计了如下两方面的调查内容,即:“手工实验室的配置”和“电算化实验室配置”。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绝大多数院校都配置了实验室。其中配置了“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的院校各占了81.25%和85.7%。

表7实验室的配置情况表

(四)“校外实习基地”指标

校外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面广。

调查结果显示, 14所院校有数量不等的校外实习基地,占被调查院校的87.5%,基地共计40个,平均每个院校有2.5个。其中最多的有6个,最少的有0个。校外实习基地(单位)的规模也有大、中、小之分。其中:规模大的有11.1%,中等规模的有77.8%,规模小的11.1%。

我们还对院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时间做了调查。可见表8:

(五)“任课教师情况”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外,根据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和操作演示能力等。因此,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在“任课教师情况”指标下,设计了“年龄”、“学历”和“会计实践经历”三方面的内容。

1.年龄方面

从调查结果上分析,老中青比例为1:3:1的,这说明,在我们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中年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此结构基本上是合理的(最佳结构应为1:2:1)。统计数字见表9:

表9任课教师的年龄情况表

2..学历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的教师为大学本科水平。统计数字可见表10:

表10 任课教师的学历情况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所调查的这14所调查职业院校中,会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目前只有一名博士生,硕士生的比例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折射出,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储备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是任重而道远的。

3.会计实践经历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参加了形式不同的,时间长短不一的会计实践,但仍有12.5%的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会计实践活动。这对于日常的教学是极为不利的。(表11)

注: 在统计时,对调查表中部分院校所填写的人数一栏的资料,我们采用了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表12 “双师型”教师的情况表

四、研究的局限性

第2篇:会计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目前很多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可以将企业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参与到其中,以具体的会计人员的身份寻找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这样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理论知识,也培养了举一反三和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2.1课前准备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该案例要求具有综合性、代表性、专业性和适应性等特点。确定案例后,教师要收集和整理案例的背景资料,分析涉及到的会计理论知识,对案例有全面和透彻的了解。针对将要讲授的知识,对案例提出若干问题,提前发放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在上课前,充分阅读案例,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根据案例提出的问题做好准备和思考工作。

2.2课堂讨论和总结该阶段是形成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对学生的讨论内容和讨论过程加以正确引导,必要时提供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学生在这个阶段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表达不同的观点或提出质疑,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教师的引导,能够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达到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讨论的发言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案例、理论知识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

2.3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该阶段是案例教学的终结。下课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前搜集资料等准备工作、课堂对案例的讨论情况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报告中,要提出观点,并分析、论证观点,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通过撰写分析报告,总结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同时反思讨论中的疏漏,不断自我批评,以此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3对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思考

第3篇:会计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在进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时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主要在于要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工作锻炼合适的能力,只有掌握会计的知识能力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这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重点。根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会计知识,达到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目标,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优秀的应变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兴衰成败的重要性因素。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把握会计理论知识。在种植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以实践操作为线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会计知识,根据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会计模拟教学需要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掌握会计原始凭证填制、编制记账凭证、复核记账凭证等理论知识,然后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结账,最后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写,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工作流程。第二,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从会计建账、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记账等财务报表的编制,在此基础上教师会教学生进行财务分析、审计及电算化操作等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掌握综合的会计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学生对会计流程中环节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会计专业判断能力和应用综合分析能力。

三、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教学中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但现在中职学校教学目标不明确,比如实践教学的层次、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等都需要制定详细的目标。[1]第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中以“填鸭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较少应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方法,不能创设会计教学情境,使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培养出综合性的全面性的会计专业人才。现在有很多中职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学习积极性不足。[2]第三,师资水平薄弱,教师会计实践水平不高。师资水平较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教,所以缺乏实践能力,这样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院校没有把教师培训加入到教师管理的目标中,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3]

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改革的措施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应当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综合性的会计专业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为此中职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多多进行实践建立会计实践基地,使学生接触企业的会计操作实际业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第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课程体系需要随时更新,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洞察力的创新型人才。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会计知识讲解、示范,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完成实践项目,促进中职学校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第三,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能力,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让教师充分的把握实践操作能力,丰富教师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管理,让教师都掌握相应的资格能力,培养高素质“双师型”会计教学队伍,学校应当采取措施,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需要从多方面加强,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的综合性会计专业人才,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践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悦.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结合“MOOC”模式改革探究[J].会计师,2015(21):74-75.

[2]孙鹏,郑洪文.对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群的调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9):81-83.

第4篇:会计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能力培养 会计教学方法 “教学做”三位一体化

财务会计类专业是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而高职院校培养的财会人才不同于本科院校或普通专科院校,他们毕业后更多会在企业直接从事一线的会计核算工作。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强化专业技能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根据会计类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现状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高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作用

(一)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而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这是由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和财务会计的真账实训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因此,如何整合财务会计相关课程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财会专业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合格学生的关键。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思考,本人认为会计专业课程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实现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达到“毕业即上岗”的水平。

(二)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

1. 深化加强会计理论知识

由于实行三位一体化教学(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策略,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2.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得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3. 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一体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4.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使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5.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在记账公司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三、 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

财务会计课程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具体是: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各个内容单元)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务操作。《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主要训练出纳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完成内容分岗、组织方式分岗实训训练后,独立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这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位集于一人,即一人多岗,每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的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三)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四)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都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需要有紧密型的实践基地的实践。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可接纳教师兼职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独立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四、结语

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通过循序渐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一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2]苏中天.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管见[J].财会月刊,2008(4):92-94.

[3]蔡秀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模拟实训[J].会计之友,2007(23):36.

[4]沈应仙.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9(6):89-90.

第5篇:会计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2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作为一种核算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财务会计信息作为核心的价值信息已经受到除专业会计人员以外的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的广泛重视。与此同时,作为高校学历教育中的会计学课程也受到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青睐。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1.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明确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是搞好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基本前提,但目前,许多高校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目标”这一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明确定位。很多高校只是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即把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内容稍加改动、课时稍加删减。更有甚者,一些高校教师仅凭自己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目标的理解,随意挑选章节作为讲授内容,而没有考虑非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以及该专业课程设计与会计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2.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理是保证教学内容实施的重要环节。现在很多高校以及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但这只是教学形式上的转变,一些教师的讲授内容也只是从书本搬到了课件。许多高校仍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尤其非课件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继续沿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两部分内容,依然是先从会计基础理论着手,按部就班地再讲会计知识,缺乏针对性,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本来就缺乏会计专业思想,再加上由于缺乏与本专业相连的专业学习切入点,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畏难情绪,时间一长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无法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实验、案例教学不够。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受课时限制,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现有教材中业务的账务处理技术,很少或偶尔采用一些小的、单一的案例(这些案例多半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对教材中业务的数据更改)。更不要说实验课了,由于受课时、实验场地等种种因素制约,很少有高校能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实验课,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对会计学习的感性认识,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弄清教育对象。所谓非会计专业是指除会计专业以外的工商管理学、经济学、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涉及经济范畴的专业。他们的职业目标不是要成为如何“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而是要成为如何“利用会计信息为管理服务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利用者”。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突出差异性――即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课程实施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学习会计课程,理解会计是一种价值核算技术,培养他们对经济数据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拓展思维,提升分析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判断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只要求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过程,重点掌握财务报表,以会计报表为核心,介绍财务报告对经济社会的意义,让学生知道如何取得和运用会计资料及信息,解决企业的实际管理问题。比如,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侧重引导其掌握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回报率及资金成本率等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方面的财务指标;对物流管理的学生,则帮助其理解物流企业的市场运营和财务指标上的特殊性。

2.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讲授教学法,在教师掌控课堂教学节奏、演绎思维推理过程、展开关键知识点等几方面有其优势的一面,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愈来愈快,仅凭书本和黑板的讲解很难满足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求,而且这种讲授教学法的最大缺陷是学生被动接受。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情景教学法就是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通过画面、听觉全方位感官刺激,给学生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实地实习,参观车间、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了解企业经营环境和生产流程;还可以模拟角色,让学生按企业生产流程“供――产――销”模拟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等角色,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如果受场地和时间限制,还可以有教师实地拍摄企业内部或银行内部的岗位设置,由学生模拟角色进行演练。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式教学为吸收式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3.充实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包括手工操作和上机操作、网络作业教学和综合案例分析等内容,就是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务操作,转化为能力训练,以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为此,非会计专业实验的设计不在于验证账务处理原理,而在于让学生从账务处理程序中体会经济业务的财务特点和财务成果,学会利用会计信息。也就是说,非会计专业的实验不要太重视过程,而在于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的能力以提升他们的决策水平,提高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在讲授案例分析课时,对案例的选取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应融入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特色案例;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时,应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案例分析准备,指导他们查阅必要的参考资料,为课堂案例分析写出发言提纲;在课堂讨论时,教师要做好引导;最后在广泛讨论之后,让学生独立写出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

参考文献:

1.南方,静韬.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问题探讨.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第6篇:会计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特许公认会计师教学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61-03

一、特许公认会计师及相关教学在我国的发展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简称ACCA)是当今国际上最知名的会计师组织之一。学员通过ACCA14门课程的考试可成为ACCA会员,即特许公认会计师。据统计报告分析,特许公认会计师全球人数达到10万左右,大部分在世界500强公司、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国家金融机构从事高级财务工作。

(一)特许公认会计师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于1990年进入中国,目前在全国拥有2.2万名会员、4.1万名学员,在主要城市设有30多个考点、近30个认可培训中心,60余所高校以各种形式与ACCA开展合作办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特许公认会计师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巨大的。这是因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一方面,欧盟要求上市公司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另一方面,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和一些本土的国际化企业也需要按国外的标准编制多份财务报告。因此,谙熟国际会计准则、熟练运用外语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将成为帮助外商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桥梁,同时在我国企业内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国内高校特许公认会计师相关教学概况

随着特许公认会计师国际认可度的提高,中央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财会类高校和综合类院校开设了特许公认会计师方向班。方向班将本科教学计划中与ACCA课程大纲中内容相对应的科目以ACCA课程代替,即学生在完成本科教育规定课程的同时,也完成了ACCA大纲要求的课程。

本科生学习ACCA课程,是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创举,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促进教学和科研;二是教材、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完全与国际接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竞争力;三是节省时间,大学期间完成ACCA各门课程,可以轻松就业、大展宏图。

二、高校特许公认会计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问题

高校开设特许公认会计师方向班的理念是在本科4年时间内,将ACCA14门课程嵌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所有科目考试,为其就业增添一块强有力的砝码。但是ACCA14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宽泛且难度较深,尤其是高阶段P level的课程,不仅考查会计知识技能,还涉及管理学、法学、投资金融学等学科的知识。在高水平、高难度、高标准的考试压力下,本科生专业知识底子薄、外语能力欠缺、自学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相继暴露,严重地挫败了学生学习及报考特许公认会计师的信心和毅力。据笔者统计,广西财经学院2010级特许公认会计师方向班共110人,通过大一、大二两年的学习,目前坚持报考的学生人数仅占5%。大部分的学生难以适应双语教学和全英文考试,将放弃ACCA课程的学习,转入普通会计专业。可见,过高的培养目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双语教学的问题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英语进行部分或全部学科的教学工作。一般说来,双语教学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子过程,即施教过程、培养过程和学习过程。下面就从施教、培养、学习三个角度来分析ACCA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施教过程中的师资问题。特许公认会计师教学对教师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然而,除外籍教师和个别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外,国内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缺乏双语教学的经验。如何将外籍教师与国内教师有机地资源整合、互相取长补短,成为了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2.培养过程中“教与学”的问题。培养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特许公认会计师教育的应试性很强,要求学生在短短数月之内完成两至三门课程的学习考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教大于学”,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位置。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都会受到压抑。这与高校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大相径庭的。

3.学习过程中的教材问题。学生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材。多数高校和培训机构采用的是最为权威的BPP或者Kaplan出版的教材和习题册。这些英文原版教材虽然内容丰富,但是教材内容主要针对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大纲的应试教育,与国内高校本科生教育体系还存在许多差异。另外,较高的价格和单一的教材也难以满足学生自学和备考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ACCA课程时间跨度长,学习费用高、难度深。若学生未能在规定的学期通过全球考试,将打乱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和考试进度。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毅力,在学习的道路上产生厌学情绪、自卑心理,甚至半途而废放弃学习。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就业的问题

ACCA课程的学费昂贵,学生之所以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其原因就是期望毕业之后能凭借特许公认会计师资格这把金钥匙打开理想职业的大门。但是,特许公认会计师这个舶来品在国内二线城市的认可和普及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中的是国内的注册会计师证书CPA,这必将给中小城市高校的ACCA学员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

三、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1.课程目标设定为ACCA课程F1~F9等9门课。学生每学期进行2个科目的学习和全球统考。大三通过9门课考试的学生可在大四选修P level的高级课程(见表1)。而未能全部通过的学生可以利用大四1年的时间补考不及格科目。这样的课程设置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符。同时,灵活的选修课方案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力科学地安排考试进度。总之,学生利用本科4年的学习,可通过F1~F9考试,并完成“基础职业道德模块测评”,最终可申请ACCA的“高级会计与商业文凭”。

2.对会计类专业课程开设相应的中文辅助课程。为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专业必修课除ACCA9门课外,按照F1至F9~9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和难易程度,开设会计英语、会计学原理、会计英语及其会计理论、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学、统计学等一系列选用中文教材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见表2)。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用中文理解和消化英文专业知识,更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深入了解国内会计准则。

3.强化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包括课程实践和集中性实践两大模块。高校的会计专业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会计原理课程实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财务管理课程实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和综合模拟实习,培养学生利用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践的能力,以及以会计核算为主,兼及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建立实验室,提供模拟国外公司业务、银行业务等情景的平台,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1.优化师资结构。首先,在校内从多方面加强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双语教研室活动,促进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和课程信息;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特许公认会计师培训,并通过考试;加强校际合作,为本校教师与外校优秀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积极开展特许公认会计师理论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把本校教师培养成教学的主力军。其次,引进留学归国人才。海归教师兼具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英语表达能力,有利于加快双语师资培养的步伐。最后,聘请一定比例的外籍特许公认会计师讲师。外聘讲师是最高效直接的教学资源。通过组织本校教师观摩外教上课,可以促进中外教师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互动式教学。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丰富教学手段,扩充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课堂上可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报告、小组讨论、演讲等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开放式的讨论并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其目的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教材建设,推动信息化教育。第一,丰富教材资源。除英文原版教材外,任课教师应根据各门课的内容特点,归纳出学习重点、历年考题、解题技巧等,并形成教案和课件。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参考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第二,健全网络课程建设。高校可以将ACCA课程的视频录像、课件、课程介绍等资料共享至校园网络平台上,学生登陆即可在线学习。这种先进便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改善学生管理

1.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适用于特许公认会计师教学的管理模式,委派专人帮助学生解决注册和报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充分了解报考的流程,及时通报有关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的相关新闻和信息,帮助学生简化报考的程序并且减轻考试的负担。

2.改善考试制度。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公平计量成绩为原则,出台相关考试制度。第一,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成绩与相应的校内考试成绩挂钩,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换算;第二,根据考试成绩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该考试制度的制定,能够促进学校国际会计职业资格培训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学校选拔和培养出更好更多的专业人才。

3.营造学习文化。积极开展特许公认会计师主题文化月、新老学员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倡导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首先,高校应做好就业辅导工作,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能在毕业时尽快地融入社会,学以致用。其次,可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ACCA学员通过专业实习,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就业意识。再次,鼓励学生参加ACCA每年组织的大学生就业力大比拼活动,通过更广阔的平台与国内优秀企业建立更直接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李晗.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证书ACCA与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J].经济师,2009(6)

[2]吴青川.ACCA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7(11下)

[3]张雨桐.ACCA教育与教学实践研究[J].财会教育与教学,2008(2)

[4]马海英,廉丽娜.对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英语ACCA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

国电力教育,2010(10)

第7篇:会计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一)会计思维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涉及到的一些内容。那么,如果我们将思维与会计学联系到一起时,会计学思维又会包括哪些内容呢。简而言之,如果套用思维的概念,那么会计思维就是会计专业学生、教师、相关研究者对采集到的有关会计的信息进行主观能动性操作、应用的一种活动。在进行会计思维时,我们主要是以会计语言为媒介的,对会计实践中相关的原则、规则进行批判性的概括与应用。我们知道,认识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是知识的三个层次,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创新。会计思维的应用也是如此。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础学科的同时,增加课堂实验,课外实训,在实践应用中不断的创新,将会计的认识推到更高的层次。

    (二)会计思维训练

    会计思维训练的内容一般可以包括:创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系统思维训练、决策思维训练、分析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思维训练、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思维的培训,思维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很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引进了思维培训项目。一般来说,思维培训的步骤是:首先学习思维与物质存在的关系,以及各种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理解思维一般规律,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次是了解思维指向的对象,通过集体方式讨论,提高认识水平;最后是实践应用,一方面是检验思考方式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培养会计思维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相关理论也在“更新换代”,为了跟紧时展的步伐,我们的会计思维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按照会计思维所涉及到的方面,以及其思维流程。本文将会计思维具体成逻辑、创新、应用思维。

    (一)会计逻辑思维

    会计逻辑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怀疑思维(批判思维)与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作者写书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正视这一点,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的话,那就尤如“刻舟求剑”,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任何学科的学习我们都应该具有“怀疑思维”,会计学也不例如。再加上会计学的实践应用性比较突出,因此更需要不断质疑,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在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也是现代企业对于供职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全素质能力培养,比如说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会计创新思维

    国家的发展战略报告中,明确了创新思维,鼓励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怀疑;另一方面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课程,配备相应的设备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充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培养学生的新思维,积极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企业都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列表分析等具体会计工作进行思考与创新,以利于创造更有效、更合理的会计工作思路。

    (三)会计应用思维

    会计应用思维要求大中院校的会计专业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科学研究为突破口,走校企合作道路。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当中,要掌握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巧,接受工商管理、税务筹划、税务申报、定购原材料、财务管理、帐单制作、财务审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运用excel进行表格制作、分据分析等实际操作业务,具备投资理财的能力,具备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富有创业和创新精神。

    三、会计学课程中会计思维的培养模式

    (一)课堂教学方面

    在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的课堂教育中,我们应该力争做到:一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二是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当前,以教师授课为主,以课本知识为纲,以基本课程设置为准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重新构建教学模式。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要在关注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以教为主”的书本理念转变成为“以学为主”的人本理念,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要尽可能的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时,以会计基础课程(如《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为主,以会计相关领域课程为辅(如《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等)。此外,大中院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模式范围内,设置具有特色的学科和培养模式,例如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职场心理素质、会计财务技能等课程同时,还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

    (二)教材内容的时代性

    目前,虽然我们极力倡导会计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获取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教材。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与时俱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对会计学中的很多概念进行了修改和重新定位。例如会计基础理论部分的“财务报告目标”,新准则明确了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反映了会计目标中实践与责任、分析与决策的协调统一。针对这一全新的理论,我们的教材中应该加大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怎样做才是履行受托责任、财务分析与经济决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真正懂得什么是会计思维。与此同时,教材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选择时,我们应该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内容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符合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二是选择影响较大且应用性较强的。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作者戴德明)一书,对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金融工具等难度较大的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当然,目前有些学校加大科技投入,组织教师编写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专业教科书,这种方式也未尝不可。

    (三)教学实践模式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会计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大学教育中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也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我们认为,教学实践模式有广义说与狭义说之别。广义说认为实践模式包括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方面,而狭义的实践模式只指课外实训。在这我们为了更全面的分析、研究培养模式,故采用实践模式的广义说。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从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个方向做文章了。实践表明,模拟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大有帮助。

第8篇:会计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第9篇:会计教学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体系;实践教学法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正确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专业老师会计实践能力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案例教学未深入课堂;校企合作还流于形式。本文就如何克服以上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其实践性教学提出几点看法,以供探讨。

一、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

作为一名会计电算化专业授课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高低,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所培养出学生的良莠。俗语说的好,只有自已满一桶水的能力才可能传授给学生半桶水的技能,名师才能出高徒。目前各个高校会计专业老师不乏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一线教师队伍,甚至还有部份教师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但是大部分会计电算化授课教师普通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基本上只是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述和财务软件的简单演示,不能独立地通过现代化的电算化工具解实际财务问题。这种由于老师本身的能力结构的缺陷,严重地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发展。各高校要高度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老师的动手能力,要深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实践,积极参与企业财务的运作,了解会计实务的各个流程,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授课时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

科学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是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分析和处理会计问题能力的有力保障。主要包括教材和财务软件的选用,教学方法的选取,考核评价标准的实施等。

(一)选择最适合自已的实训教材和财务软件

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版本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有教育部规划的国家级教材,也有校内自编自用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鱼目混珠。但真正意义上高质量的教材不多,特别是适合自已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的教材少之有少。所以,笔者认为在教材选用应遵循“自编为主,购买为辅”的原则。先确定实训财务软件的类型,如用友和金蝶公司开发的财务软件。他们市场占有率很高,更重要的是现在各个企业采用的主要是这两个版本。一方软件质量高、发展比较成熟,在实施过程中好选购;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走进企业上岗能轻车熟路,做到无缝对接。

软件确定后就要找到适合本软件的教材,最好是自已组织编写。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强的教学一线教师编写,尽量吸收一批企业或会计师事务的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加入,虚心采纳他们的实践意见,使所编的教材既具有自已的特色,有针对性,又紧扣当今企业实际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的教材不但会受到学生的普通欢迎,老师授课也会得心用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作用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是:一本书加一个PPT的课件演示。教学程一般都是教师首先通过PPT在财务软件上演一遍,然后学生照着课本再练习一遍。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学生被动接受,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哈佛大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实战模拟”的手段进行案例教学。其分为三个步骤: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 总结 ;学生最后撰写报告阐述对案例的认识。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以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为例,它是指以综合的财务会计案例为基础,以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应用过程为主线,以正确完成每次课堂作业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能独立地通会计电算化软件处理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应用案例教学中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每堂课有明确的目标。教师首先剖析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学生带着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操作实训,遇到问题时先分组讨论解决,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这种先让学生带着间题去动手操作的实训教学法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学习,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地发挥每一个学习的学习潜能。

第二步,学完每章后要有总结。每学完一章节内容,老师可腾出一节课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结。小结主要针对本章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特别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要重点分析出错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前后章节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找出异同。小结形式可以是分组讨论或以实训报告的书面形式提交。

第三步,期末有综合仿真实训。许多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实践通常仅仅局限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单项核算,学生学完整本教材后,各章节的知识在头脑中是零碎的、分散的,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遇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不能学以致用。教师在讲授完本期课程后,结合本课程特点,精选一套完整的实际案例来作为期末的总体考核。内容以总账系统为主,以一般的工业企业为对象,从最初的建账、账套初始化、制单、审核、记账、结账到编制财务报表,完成一整套财务处理流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三)制定完善的课程评价考核机制

对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的的评价考要客观全面,不能以期末考试一次定“生死”。要结合每一堂课的实训,从学习态度、操作规范、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要做到节节课有小测,章章有考核,既要客观又要公正;既能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校企合作是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会计实务能力弱,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需要相脱节是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通病。教学内容仅限于实验室模拟操作,而学生很少有机会深入实际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即使有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也是流于形式,因而也就很难了解到会计实务的需要,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却知之甚少。要改变这种现状,大力加强企合作,走实践化教学路线是培养面向企业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近些年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模式,也是高校教育面向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最好方式,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重要。但是纵观各高校在实施过程的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找几个企业,签订一个合作协议,毕业前派几位学生去见习、参观一下,学生并没有深入到企业内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亲手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当然只能是知之皮毛,不知肉味。笔者认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思相上要重视。校企合作,不是摆设,更不是为了上级检查评估。从领导到教师及学生,要思想统一,特别是针对实践性很强的会计专业学生和教师,更不能有形式主义的思想。从挑选合作对象到组织学生进企业实践,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要有切合实际的完整安排,事前要制定完备的实践计划,事后有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把企业实践真正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中去。

其次,时间上要有保证。至少每学期不少于2周的短期见习时间,毕业前不少于半年的长期实习时间。

再次,实习内容上要丰富多样。从电算维护、电算审核到电算审查和电算主管,各个职位尽量轮换体验。多向企业中经验丰富的老会计人员请教,多学习,从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也应从带队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自已的实务技能,以实习单位为范例,从企业中挖掘实训教学的素材,结合课堂知识,为今后课堂教学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