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重点难点及相应措施范文

工程重点难点及相应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重点难点及相应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重点难点及相应措施

第1篇:工程重点难点及相应措施范文

关键词:加固改造;新增钢结构;悬挑楼梯;安全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8-0064-02

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沿江大道,主体17层,塔楼4层,建筑面积约152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80.75米;新增钢结构楼梯位于该建筑的西面。

2 设计方案的确定

现状为预制装配式悬挑楼梯,悬挑梁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挑出长度1930mm,梯段宽度仅600mm,远不能满足现行规范对疏散楼梯的宽度要求。改造加固的方案是拆除该预制装配式楼梯,将梯段宽度加宽到3040mm。

2.1 结构设计参数

l基本风压:Wo=0.35kN/m2,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1.1倍。

l基本雪压:Ws=0.50kN/m2

l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武汉地区行政区域规划,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75。计算时按后续使用年限30年折减。

2.2 悬挑楼梯结构设计方案概况

原混凝土悬挑梁采用钢结构箱型梁外包,内灌无机灌浆料,设置斜向钢结构拉杆,楼梯踏步段采用钢结构。

(1)拆除原预制装配楼梯踏步、梯段等,仅保留B、C、D轴钢筋混凝土悬挑梁。①轴悬挑楼梯处两个柱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原混凝土柱截面尺寸(700x700,600x600)加大为900x900。将B、C、D轴原悬挑梁采用外包钢结构箱型梁,并内灌灌浆料的方式进行加固。灌浆料的目的是为了考虑外包的钢结构箱型梁能与原混凝土梁紧密结合,共同作用。实际设计时不考虑原混凝土梁作用,将其作为安全储备。悬挑梁端部埋件采用植筋的方式与混凝土柱连接。

(2)在B、D轴处每层设置斜向拉杆,拉杆采用精扎螺纹钢拉杆(直径25,材质PSB785),PSB785级精轧螺纹钢,即屈服强度≥785/MPa。

3 施工的难点与重点分析及相应措施

3.1 安全措施

周边复杂的环境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风险,要求围护措施到位并保证不发生高空坠物。

施工用脚手架的搭设:不仅要满足新增钢结构悬挑楼梯的施工,还要满足原有旧楼梯的拆除施工及幕墙工程的施工。因此, 1-2层采用落地脚手架,3-7层、8-12层、13-17层采用悬挑脚手架。具体实施时先完成1-2层落地脚手架的搭设工作并拆除2层顶的墙体;然后完成3层C、D柱混凝土加大截面、新增钢结构悬挑楼梯框架梁的制作安装及外包箱型梁灌浆工作;再利用已完成的3层钢结构悬挑楼梯框架平台搭设3-7层悬挑脚手架,依次类推利用8层、13层的钢结构悬挑楼梯框架平台搭设8-12层、13-17层脚手架。悬挑脚手架工字钢尾部焊接在梁、柱等植筋后锚固节点板上,前部用工字钢斜支撑固定在低一层梁柱植筋节点后锚固节点板上,并在每根悬挑工字钢的正上方上一层梁柱处打孔植入HPB235直径20mm(受拉承载力66.0KN)钢筋做吊环锚固,再用16mm钢丝绳兜住悬挑工字钢的前端作为保险。

旧楼梯的拆除:先拆除踏步板为脚手架腾出空间作业面,然后拆除两端墙体,最后拆除封边梁。

材料的吊装及垂直运输:分析脚手架的受力点及防护体系,采用后锚固节点板的方法制作垂直运输设备的受力钢结构平台,通过卷扬机解决垂直运输难题。

防护:施工前同周边相关单位协调,减少施工区域附近人员通行,车辆停放;危险系数相对较大的区域设专人监护看管。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密挂双层安全网及30cm硬质踢脚线防护,施工楼层处最外端硬质防护高度不小于2米且连续布置。

3.2 技术质量方面

楼梯测量放线定位:从屋面最高处投放四条定位钢丝线确保施工的准确定位及其垂直度,偏差通过柱加大截面分项工程消化,最终满足了红线规划、建筑、结构、消防等各方面现行规范的要求。

钢结构的制安质量控制:重点在于焊缝质量控制和高强度螺栓连接质量控制。每层施工完毕后对一级焊缝100%进行超声波现场检测试验且合格,二级焊缝抽查30%且合格。高强度螺栓连接质量控制:高强度螺栓进场后立即组织见证取样送检且合格;临时先用普通螺栓和手动扳手紧固,安装高强螺栓时由中间向两端安装,用扭矩扳手在24小时内完成初拧、终拧,并加强对螺栓的保护。

植筋的质量控制:施工前用钢筋探测仪测量定出原结构柱梁的主筋位置并避开,保证钻孔深度满足要求。清孔后从底开始注胶,缓慢旋入钢筋,保证固结时间,植筋工作完成72小时后抽取总数的30%进行现场抗拉拔力检测试验且合格。

梁柱节点部位细部施工质量控制:该部位同上述植筋一起承担悬挑楼梯的负弯矩,首先处理混凝土粘合面和钢板贴合面;保证钢板和砼之间有3mm左右间隙;埋设灌胶管和出气管,钢板四周封堵;采用空压机灌注结构胶;用小锤敲击钢板检验钢板的有效粘结面积并保证100%密实。

柱混凝土加大截面:柱底部混凝土需将上述的悬挑楼梯节点板包含在内,从结构上形成一个整体的受力体系,大大地提高了整个钢结构悬挑楼梯的安全性。质量控制重点为:采用补偿收缩型混凝土;处理好新浇砼构件与原有混凝土构件的接合面,涂刷WSI界面剂,以保证新老构件的整体性;随浇随捣,确保混凝土密实;12~18h内洒水后覆盖薄膜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钢结构防腐防火质量控制:基层处理到位,用丙酮清洗干净;上下层涂装工序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涂装中要不断检测、调节涂层的湿膜厚度,控制涂层总干膜厚度。

4 施工的组织管理

(1)施工前做好周边单位、城管、居民等沟通协调;及时编制并报审各专项施工方案。

(2)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掌握施工中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与质量控制重点难点;合理调配施工人员,确保作业层、各工种之间相互协调。

(3)专人负责细部深化设计,统计计算各种型号钢材的数量、加工尺寸等并整理成册,联系有资质的材料供货商加工、送货。

(4)各构件抵达现场后挂牌堆放,统一发放,保证有效衔接。

(5)组织三个工作队在三个工作面形成流水施工。

(6)专门设置垂直运输小组,提前、分批运输至各工作面,保证连续施工。

(7)设置专业维修小组检查保养维修各电动工具设备,满足生产需要。

(8)成立安全协调小组,分析总结重大危险源并公示贴牌;检查施工现场每天的安全情况及周边协调情况,重点观察脚手架有无变形、松动等异常情况,及时解决各类隐患。

第2篇:工程重点难点及相应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同时也带动了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科技产品被运用到建筑工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大量的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进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当然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包括电气工程所需要的产品。电气工程在建筑业的运用是极其广泛的。由于产品不停的更新换代,给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要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达到同时代接轨,使电气在建筑工程中能够完美运用。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准备阶段

在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开始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电气安装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根据其自身特殊性和具体特点,在准备阶段,必须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及对图纸的分析,确定一个完美的施工计划,这是施工准备阶段最终要的工作。一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准备阶段工作是及其重要的。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只有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好了,才能在施工阶段完成各项工作达到最好。

(一)设立项目制定可行性方案

在一项工程开始之前,首先必须得从全局分析,抓住电气安装的重点,分析电气安装和建筑之间的紧密性。施工方必须得分析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项目所能带来的好处,同时还应该看到项目中存在的不足,只有全面深刻的了解问题所在,才能在确定计划时避重就轻,制定施工的最佳方案。一个好的电气工程安装计划从源头上决定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所以,必须从全局出发,把握重点难点,分清主次,以及灵活应对项目进程中可预测性问题和不可预测性问题。

(二)图纸设计以及审查

在制定了施工计划和可行性方案之后,应该开始着重设计图纸,让所有的想法变成具体的,可观的具象,以图纸的形式呈现在施工人员的眼前。这样在施工方案的指导下,又加上图纸的具体引导,可以让施工人员开始着手,开始实施计划方案。整个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主要是依据图纸的设计进行的,在进行图纸设计时,不仅要确保设计图纸内容方面的严谨性和完整性,还要突出图纸的整体的,系统的特点。电气安装工程图纸的设计是把一种思维的东西变成了可以直观阅读的东西,通过视觉的刺激使抽象思维变得具象。图纸的设计还可以说明施工各方面组成与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审查图纸的环节也显得相当重要。必须对图纸的内容有效性以及图纸的协调性做一个更具可行性的保证。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阶段

电气安装工程的准备阶段的各项计划完成后,再下来就是投入实践到工程施工环节。之前所有的计划和设计都可谓是纸上谈兵,真正能落实到具体操作上的则是正式施工阶段的各项工作进程。要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就要求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充分考虑进度、质量、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图纸、相关技术文件及验收规范方面的要求,严格按照经监理单位审批合格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施工阶段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严格的材料规范控制

建筑工程中,现在许多电子科技产品为求眼前效益,不断更新换代,这是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施工方在购买产品时必须严加控制投入工程中的材料质量问题。例如在线路方面,看材料是否符合实际用途,如果不符合,就必须重新考虑其他的材料,而不能将就。因为用电安全问题时相当值得警惕的问题。在建筑工程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还需要对电源开关以及插座盒、人们直接接触的材料都需要严格控制。而且在安装过程中,不能违反用电规定,乱接线头。尤其还有室内和室外线路的预埋情况是否处理得当。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必须及时处理,采取补救办法。在电气安装方面,必须及时对材料进行检验,尽量杜绝不合格材料的使用。

(二)完善的体系制度控制

尽管在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准备阶段已经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预测性问题都做了全面分析,将可行性方案呈现在图纸中,还需要在施工中建立完善的体系制度,这样可以保证施工中各个环节之间都能有一个很好的关联性以及紧密性。虽然准备阶段的各项计划都很完美,但是在正式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突发性问题,这就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制定出一整套可行的计划,完善的体系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把握工程进度,最后才能更好的完成。尤其在施工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减少成本投入。根据工程进度的实际情况,结合建筑工程电气安装特点,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惩责制度,来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程序,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计划,图纸,再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可行的体系制度。这样可以通过规范制度的强制作用,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同步进行的效果。

(三)保证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电气安装的质量问题直接与人们的安全息息相关的,直接决定了人们生命安危,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这就说明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作为电气施工管理者,应该加强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任用具备上岗证书的专业人员,及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对现场情况深刻了解,以备任何突发状况时可以从容面对并作出准确判断,在有效时间内采取相应措施。只有时刻了解现场情况,把握工程进度,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安全控制是整个项目由始至终都需要把控的内容。在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存在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作为建设方电气施工管理者,应通过识别和控制施工过程,敦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整个项目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改正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气施工人员及用电人员进行用电教育和培训,定期对不断变化的现场情况做出合理判断,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只有从根本上将各种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才能最终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

四、电气安装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在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完成时,不能因为前面的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做的很充分,就忽视了电气安装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工作。如果前面出现什么问题,那么验收阶段将是最后的关隘。这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一)电气系统调试

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完成后,各个电气系统已经形成。为保障电气系统能安全使用,应该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电气系统的调试。只有调试完成后,才能最终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成功。工程竣工验收是对电气安装工程整个成果的一次综合性验收,通常在正式竣工验收之前,建设方电气施工管理者应组织预验收,以更专业,更系统的标准来检查工程质量。这就需要在综合验收前各个配电房完成验收并正常通电,来检验整个电力系统运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二)竣工资料整理

工程验收的程序完成后,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整个建筑工程电气安装的工作。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需要对施工整个流程的所有资料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整理。工程资料是理论上直观的体现工程内在质量的文件,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的始终,是整个项目各个过程的有力依据。工程资料的完整保存对最后的验收阶段的意义相当重要的。

五、结语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作为一项具有协调性的程序工程,在整个项目运作系统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起着关联性的作用。现场施工管理者,充分发挥协调性和监督性作用,有效管理施工现场,是整个建筑工程得以有力操作以及保证其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通过以上几方面措施分析了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装。

参考文献:

[1]王扣进.建筑工程中电气安装的主要施工管理措施分析[J].门窗,2013,11.

第3篇:工程重点难点及相应措施范文

【关键词】课程质量管理 PDCAC语言 改进 方案

一、引言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相关专业课的前续课程,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对其他学科的辅助学习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项目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原理(戴明环)[1],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提出改革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C 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已取得新的成绩。目前课程教学方面,提出了[2][3]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趣味化教学法、计算思维驱动法等[4]。虽然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积极的促进,但是距离培养高水平计算机人才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文将项目质量管理过程PDCA循环原理,运用到课程质量管理过程,结合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PDCA循环原理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可归纳为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这是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也称之为“戴明环”。

对于课程质量管理来说,在第一阶段也就是计划阶段(P), 具体工作步骤分为四步:1.分析教学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分析产生教学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3.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因素。4.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因素制定对策,拟订改进质量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提出执行计划和预期效果。

三、课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计划阶段(P)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问卷及访谈。参考计划阶段(P)的工作任务,得出在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问题。传统教学中,学生一开始学习C 语言就进入到语法知识记忆和理解中,无法形成真正的编程能力。而教师往往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授课,对学生的作业不能及时做出反馈。很多学生即使能看懂程序,自己编写程序时也无从下手,这使学生很难自己写出程序,最终导致学生兴趣下降,极大地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影响了后续课程的教学。

2.教学内容存在问题。C 语言课程中由于涉及的概念多而杂, 数据类型及表达式丰富,语法结构复杂,传统的C 语言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以语法知识为主线进行线性教学, 侧重于C 语言语法知识的传授[1]。实践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分配不合理,对大量的语法规则、语句格式练习不足,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课时的合理安排和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3.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由于网络应用普及,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直接上网搜索解决,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采取直接抄袭或者上网搜索,一部分学生既不能充分利用实践课的时间练习,也不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编程练习,因此学生很难掌握编程的技能, 不易很快进入编程的状态。

4.考核评价方式存在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平时成绩+期末笔试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C 语言编程能力,考核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例如,对于平时编程作业的抄袭问题,期末考试是以上机操作还是笔试作为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比例大小等。

(二)提出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应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将C 语言知识用生动的例子逐步引入,以提高学生对于C 语言程序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应以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作为主线,在提高学生个人阅读程序能力的同时,将经典的C语言程序段分配给学习团队,以提高团队整体协同分析和阅读程序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三)提出教学内容改进思路

针对技术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对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整合,以应用为出发点,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穿插在有趣的和经典的案例中,把C 语言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入门知识群、初级知识群、中级知识群、高级知识群等4 大模块。强调“学以致用”,例如将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等抽象的知识分散到各个模块,即学即用;各个模块包含一个模块项目并设计多个编程题目,模块项目应选取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如选课系统、成绩管理系统、校内社交平台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C 语言教学四大模块中的初级知识群阶段,可以将程序编程风格纳入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及严谨的程序思维习惯。

四、课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实施阶段(D)

课程质量管理过程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前一阶段所制定的计划,采取相应措施组织实施,即执行计划和措施。

基于PDCA循环原理,以模块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通过课程质量管理为驱动,将相关理论知识引入教学改进的过程中。教师授课应坚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讲少练多”,以实用为原则。教师利用生动的案例来提升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对程序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积O的促进作用。对应用型计算机人才来说,读程序的能力较之写程序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可将学生分为5人小组,对经典程序的阅读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并进行各组阅读质量的测评。小组成员分工完成模块项目的设计、编码、调试和运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实施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课程教学改进措施实施过程中,应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程序阅读能力和编程能力的训练,运用组内讨论、启发引导、任务分解、头脑风暴、项目为导向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利用我校现有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视频、算法FLASH演示、名师指点、重点难点解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同时提供课件、案例、教学大纲等网络资源的下载服务。学生可以利用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提交作业。

(二)实施C语言网络教学的改进与优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C 语言编程能力,在我校现有的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上,增加在线评测系统。该系统具有在线提交程序、实时评测、优秀实例展示、知识点讨论等功能。学生通过评测系统完成作业和实验,既可以提高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公平性,也可以将教师从琐碎的评测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通过知识点讨论区等方式及时解答学生课后遇见的编程问题。另外,可以引入排名机制,学生通过在评测系统上完成编程题目,展示智慧成果,提升个人在系统中的排名位次。通过排名不断上升、个人优秀程序段的展示等,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成就感,随后会更主动地去完成更多编程题目,从而形成良性的愉悦的学习过程。

五、课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检查阶段(C)――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质量管理过程,主要工作任务是检查执行的情况,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再进一步查找问题。

基于“过程评价”的考核机制。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进,应倡导以“过程评价”为基础。结合我校学生层次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过程性考核和完成性考核。过程性考核针对学生上课期间的出勤、实验、章节测试、模块项目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原则上占期末总评成绩的60%;完成性考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考试形式为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上机考试,对本课程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性考核,题目包括选择、填空、程序阅读、程序改错、程序补充以及完整的程序设计等,以取得更加准确和客观的成绩,并且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C 语言编程能力。

六、课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处理阶段(A)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工作分两步进行,即:1.总结经验,纳入标准;2.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课程质量改进循环。

(一)代码抄袭问题

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推进过程中,代码抄袭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如果抄袭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也就是说抄袭的代码如果不能被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来,有抄袭代码行为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惩戒,那么真正独立编写代码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会对上文提出的考核方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样也就无法真实反映教学测评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二)代码抄袭检查机制

Υ码抄袭检查,在新一轮的教学质量改进循环中,可以对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升级完善,增加抄袭检查功能,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学生提交的程序代码进行比对检查,从而判断该程序代码是否是通过对另一个程序的修改得来的。

学生提交的程序,与比对库中的程序的相似度越高,抄袭的可能性就越大。充分利用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收集学生提交的程序代码,然后使用抄袭检查工具进行检测。通过对学生的程序代码进行两两比较,可以测得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获取可能存在抄袭嫌疑的代码。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考核的公正性。

(三)良好编程风格和程序思维的养成

通过教学方法改进,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编程风格,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思维习惯。在后续工作中,可以将编程风格等纳入课程考评范畴,编程风格的好坏,在程序代码考核中将影响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

七、结语

基于项目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原理,结合课堂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质量及教学方法改进方案,依托于学校现有C语言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实践,为培养符合现代IT企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较为完善的课程质量理论基础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祖和.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张秋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2,11(2): 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