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实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化学实验方法

第1篇:高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第一,发掘化学实验与生活的完美结合点,优化实验任务设计。知识源于生活。同样,化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同时,由生活现象入手,进行实验分析与探究,更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教材,立足生活,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实验探究,从而增强实践体验,感受化学实验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学会创造。

    如教学“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时,当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①长时间放置的草帽与报纸为什么会变黄?②在北方市场上,常常可看见外面非常白但里面却是黄的粉丝与馒头,里外不一致,其做法是先将粉丝或者馒头放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然后放入燃烧着的硫,将其熏一下即可,我们是否可以马上食用或用来做菜?这样,由生活现象入手,可激发学生探知欲望,使其进入学习意境。师:这些都与二氧化硫的特殊化学性质“漂白性”有关,它可以用来漂白草编制品、丝、毛、纸浆等。那么有哪些化学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而教师可提供有关实验药品与仪器,并提示与指导。当教学酸雨知识后,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怎样鉴别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简述实验步骤。

    第二,基于社会问题解决的基础上,优化实验任务设计。众所周知,化学在社会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社会生产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善于观察,注意时事,学会发掘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社会热点问题或生活现象中的化学知识,然后结合实验教学,优化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探究与实验,使其积极思考,找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2篇:高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知识的影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来学习化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选取学生身边的化学作为实验教学的突破口,将抽象、深奥的化学实验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做,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与化学间的亲切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学生利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坚定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使学生对化学形成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绿色化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从生产、生活现象入手来引入化学实验的教学与讨论,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更加清楚、全面地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与生产状况,才能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使学生加深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以此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具有可视性强的特点。多媒体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同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实验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严谨的求学态度。传统的演示过程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让全班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尤其是一些瞬间产生而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全过程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利于演示实验的效果的增强与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如在“浓硫酸的稀释”实验中,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只有前排的几位同学能够明显地观察到温度计读数的变化,而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则无法看清。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将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放大在屏幕上,这样全班学生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读数的变化,这样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

三、开放实验室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允许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在开齐课本实验的前提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并查阅资料、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运用实验加以解决,培养实验能力。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

四、积极改进演示实验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所有的演示实验都通过专家的反复验证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关实验的合理安排在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更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提高实验水平与操作能力。但是过去一些实验无论是在操作还是装置方面都有所欠缺有些实验现象很难捕捉有些实验原料难以获得有些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有些实验过于复杂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通过有限的实验条件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大胆改革提高实验的实效性。例如在制取氢氧化亚铁演示实验中涉及到硫酸亚铁溶液的制作,虽然教师已经准备了绿矾但是打开后却发现已经变成了硫酸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经过反复实验琢磨可以将大量的还原铁粉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等到约6.7个小时的反应时间就可获得硫酸亚铁溶液,再用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演示实验效果非常好。

第3篇:高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关键词: 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 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学习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选题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与必要条件。下面是本人在尝试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两点方法:

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

目前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规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从学生的问卷中得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牢。在这基础上,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课堂上,我大胆地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在高一上学期的离子反应的教学中,可引入H2SO4和Ba(OH)2的导电性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该实验过程,并分析随着所加入Ba(OH)2溶液的用量,导电实验中灯的周期性明暗转变的原因。该探究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准确认识离子反应的实质以及强弱电解质的含义。“关于铁粉与水蒸汽反应的探究实验”,该实验中要求学生设计一套合适的化学反应装置用于上述该实验,但是实验中既需要高温加热,也不利于本节相关主干知识内容的学习。因此可对该探究活动进行修改,列出几个可能性的方案让学生选择,这种做法,可减轻学生对众多仪器使用上一时不知所措的感觉,而且铺设了适当的台阶,让学生较好地把握关键知识点。在辨别中,让学生分析各仪器的利弊,更利于学生的发展。用探究性教学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使教学更紧凑,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讨论甚至争论。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挖掘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可转化为运用探索性实验来进行教学的实验内容,设计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作用,使学生会研究与探索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这类实验首先由教师经过精心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来进行探究。要求学生先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经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修改后进行实施,必要时由部分学生协作来完成。这类的探究性实验是对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一次校验。例如,钠、镁、铝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规律吗? 已有的理论知识: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至3,应表现出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特点。

假设:钠、镁、铝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4篇:高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一、由重视知识传授的传授型实验转向发挥探究本性的探究性实验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传授知识-演示实验-观察实验-验证结果-概括总结。这种重视知识的传授的传授型实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老师要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即转向发挥探究本性的探究性实验。如我在教学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时,探究性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向试管中滴入水,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

(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上述反应生成的溶液,滴入装有4 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

教材中苯酚与溴水的反应,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等许多实验均可设计成探究式实验进行教学。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将学生易错、难理解的知识点转换成形象生动的实验展示

针对中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的特点,当涉及到学生易错,难理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做一些改进革新,增添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晦涩难理解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按部就班的规范操作,不厌其烦地强调要防止试管炸裂,但学生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试管炸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只能按照教师的说法强记,其实他们很想看炸裂的现象过程。这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安排时间,不妨故意设计一个试管炸裂的破坏性实验。

再如:很多学生对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法,很难理解,怀疑它的正确性。教师在教学中自然费不少口舌,其实如果配合一个实验效果会更好,更有趣。可分三种情况:

(1)反应后既没有生成沉淀,也没有生成气体。例如:50g质量分数为0.1%NaOH溶液与5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求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生成气体。例如:10g锌粒与50g质量分数为0.5%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求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生成了沉淀。例如:50g质量分数为0.1%NaOH溶液与50g质量分数为0.2%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求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根据这三种情况分别设计三个小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证明差值法计算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将校内的实验教学转到校外,利用化学实验资源,开展家庭小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可在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交给学生,指导他们进行家庭小实验。例如: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等;用废干电池锌皮和白醋制氢气吹气球;如限用厨房内的用品除去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的水垢;用pH试纸测定家中食盐水、肥皂水、茶叶、苹果汁等的pH、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家庭小实验的开发,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作为情景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第5篇:高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高中化学实验虽然取得了些许的成绩,但实验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要针对化学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的解答,以便促进高中化学实验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高中实验教学要求达不到教学目标

从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的配备设施来看,实验设施不完善,实验室数量配备不足,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过少,然而却有很大的工作量,导致实验室不能及时的进行打扫,同时也因为化学实验室过多的工作量,以至于化学实验仪器没有及时的得到维护,因此,化学教师将不能在实验室进行教学,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理解程度,不利于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及时的增加实验室的数量,增加化学实验器材以及化学实验所需要的化学物品,以确保化学实验课堂的正常进行。例如: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对硫酸的实验过程中,由于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要求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安全的实验场地来进行探索,以增加课堂的安全性。

(二)师资力量不够完善

大多数的高中化学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呆板、毫无吸引力,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学生产生对学习化学的厌烦心理,同时,高中化学教师对新课改下的实践活动与科学研究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学生缺乏对教师的信任感[1]。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由化学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学习方式,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即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会导致学生的化学水平低下,不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三)部分化学实验的实验时间过长,影响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中有一半的教材内容都是对化学实验进行讲解,有的实验效果很明显,有的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明显的实验效果[2]。例如:在高中的石蜡油的分解实验中,由于石蜡油较稳定,需要到达500摄氏度的时候才会自行的分解,因此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加入催化剂以促进石蜡油的快速分解,虽然再实验的过程中加入了催化剂,但也需要温度达到150摄氏度石蜡油才会自动分解,因为实验过程时间很长,不利于在课堂上进行,这就需要化学教师提前准备关于石蜡油分解的实验视频,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清实验效果,从实验中获取化学知识。

二、高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最好的教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化学文化的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满足感,体会到化学实验所带来的成就感,使之成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动力。例如:化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更多的使用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科的兴趣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化学教师可以采用“滴水生火,吹起生火”来引入新课程,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过氧化钠的实验中,了解过氧化钠性质,加深学生对过氧化钠的化学式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实验印象,从而促进学生对过氧化钠性质的理解。

(二)在实验过程中增加对多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将化学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化的处理,传统的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的,不能确保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实验效果,因此,在化学实验中增加对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放大实验效果,以便于学生都能够看清实验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例如:在进行钠的颜色实验时,由于钠的颜色变化过程效果微小,因此,就要将实验放在投影以下进行展示,以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仔细的观察到钠的颜色变化,增强学生对钠的记忆,以提高实验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钠的颜色变化过程,通过对钠的化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三)增强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第6篇:高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本文运用实验教学法对学导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轮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开展途径进行研究与分析,其目的在于为促进该教学方法在高校轮滑教学中的全面普及,推动轮滑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学导式”教学法;高校轮滑教学;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15-02

1 研究背景

轮滑教学是高校体育的新兴科目,集健身、休闲、时尚以及娱乐等特征于一体,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然而,由于高校体育长时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现阶段的教学评价仍沿用着传统的达标测试,而为了顺利达到达标测试的标准,在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对达标测试内容的传授,学生采用机械模仿的方式对达标测试的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由此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唯成绩论”思想泛滥,价值取向的确定凸显局限性,教学的实际效果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受此影响,高校轮滑教学也深陷此发展误区当中,顺利通过达标测试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目标,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轮滑运动所蕴含的健身、怡情、时尚以及休闲等重要功能受到规避,这对于这一新兴教学科目的发展形成了较为严重的潜在威胁.

因此,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对轮滑教学本真的唤醒与激发,就成为当前高校轮滑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上述的发展形势,本文对“学导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轮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实践检验,对其相关的发展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于为修正高校轮滑教学的现存弊端,推动轮滑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学导式”教学法在高校轮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研究对象,以沈阳师范大学2014级轮滑公共课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抽取两个学习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的人数皆为3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结合“学导式”教学方法的特征,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用以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

2.2.2 教学实验法

在教学实验实施伊始,将研究对象依据同质性原则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教学采用“学导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试验周期为一学期,在试验结束后,对两组的学习效果进行比对分析.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软件和Excel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以便清晰了解“学导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轮滑教学的现状,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必要的量化指标和可靠的数据资料.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导式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所谓学导式教学法是指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主导,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基本目的,强调对教师辅助与指导作用的发挥,用以达成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

该教学法与布鲁纳的发现法具有同质性,以教师的指导为启发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学与自练意识的自主生成.强调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鼓励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深邃含义的理解来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进而达成自主接纳、自行消化以及自我融通的目的.学导式教学法实现了从“教”至“学”的教学重心转移,将教学课堂转化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场所,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与自我完善能力的全面提高.

3.2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对分析)

3.2.1 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情况分析

兴趣是促进与维系学习行为持久性发展的重要内因,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机生成的催化剂.本文通过对研究对象轮滑学习兴趣的调查比对,有助于了解学导式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功效,进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加以有效的实施与开展.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轮滑学习兴趣的变化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于轮滑学习的兴趣呈成普遍提升的态势,其中,表示学习兴趣愈加浓厚的学生人数为21人,占被调查总数的70%,变化一般的人数为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3.3%,没有变化的人数为2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7%,学习兴趣下降的人数为零;而在对照组学生中,表现出学习兴趣愈加浓厚的人数为3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0%,变化一般的人数为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0%,没有变化的人数为15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0%,呈下降状态的人数为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0%.由此可见,对照组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与实验组相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性,说明学导式教学在提高学生轮化学兴趣方面,具有重要的激发与维系作用.

3.2.2 学生对于轮滑运动理性认知水平的对比分析

理性认知水平的高低,显现出学生的理论素养.学导式教学方法的效能不仅体现在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与培养,同时,更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关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于轮滑运动理性认知水平变化情况的调查统计,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轮滑运动理性认知水平实现大幅度提高的人数比为10:1,表现出提高水平一般的人数比为18:11,表示没有变化的人数比为2:18.说明经过教学实验,实验组学生对于轮滑运动的理性认知水平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学生.由此可见,学导式教学方法对于高校学生轮滑理论的掌握与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2.3 学生对于轮滑基本技术的学习效果分析

切实掌握轮滑的基本技术,是从事轮滑运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经过教学实验后,其基本技术掌握与变化情况的调查统计,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学导式教学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达到切实掌握程度的人数比为8:4,能够掌握轮滑基本技术的人数比是18:7,而对轮滑基本技术仅局限于基本了解水平的人数比为4:19.由此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对于轮滑基本技术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充分证明了学导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会促进学生轮滑基本技术的扎实发展,能够为学生参与轮滑运动的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学导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轮滑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2)学导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轮滑运动的理性认知水平,这对于学生轮滑综合性素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3)学导式教学方法能够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机生成,进而形成对轮滑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习与自我完善的发展态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轮滑基本技能掌握的扎实程度.

(4)学导式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有关轮滑运动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有机结合,从而确保了学生轮滑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对于推广校园轮滑运动、增加我国轮滑人口的数量,推动我国轮滑运动的蓬勃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5)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在高校轮滑教学中实施学导式教学方法,不仅可行,而且必要,是全面提高高校轮滑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重要途径.

4.2 建议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必要的保障.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发展的重要导向,要求教学体系各环节的构建与组合必须以适应教学观念的发展需求为第一要旨,因此,为了确保学导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轮滑教学中的运用与推广,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实现创新式的转变,就成为高校轮滑教学实施学导式教学的首要环节.

(2)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实施学导式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能力的提升.因此,为确保学导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轮滑教学中的合理及有效的运用,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以突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第一要旨,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具有指向性的“因材施教”或“优劣互补”的手段,来确保教学整体效果的全面提高与发展.

(3)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用以确保学导式教学方法功效的切实发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主导者,任何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及推广,与教师具有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因此,在高校轮滑教学中切实有效地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支撑与保障.由此可见,强化高校轮滑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是确保学导式教学方法有效运用并发挥重要功效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德荣.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4).

第7篇:高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摘 要】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给予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广阔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别从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提升探究能力等方面对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上,教师不能将实验中的原因、结果简单的告诉学生,而要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实验任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不断的产生疑惑,从而进行讨论、探究,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身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众所皆知,人是环境的产物,要想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前提条件是要创设良好地外部环境。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自由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高中化学教师要始终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民主教学,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即便有些想法过于稚嫩、不成熟,并怀着一颗“关爱学生、宽容待生”的心,努力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多以激励性的言语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在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让学生完成Fe2+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实验中,同学们都知道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SO4+NaOH=Fe(OH)2+Na2SO4而Fe(OH)2是白色沉淀。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不少同学却发现了这样的实验现象: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靠近滴管口有灰色沉淀生成,且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沉淀,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这与他们了解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引起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而是鼓励学生对这一实验现象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实验验证。

2.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即掌握一千道化学题答案不如掌握问题的分析方法。要想显著提升学生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关键在于知识的引导,而非结果的抛出。通过引领学生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或者实验方法的改进,让学生依靠自身掌握的知识以及理解能力、领悟力来解决化学实验中的问题,才能不断的启迪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独立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生成一种内在动力,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知识。

例如,在上述实验室制备Fe(OH)2的实验中,在同学们的探讨和实验验证中,最终得出一致的结论:红褐色沉淀是Fe(OH)3,而且Fe2+转化为Fe(OH)3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于是笔者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制备一定量的Fe(OH)2并保持一段时间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此实验在制备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关键点:需要创造的条件——无Fe3+的环境;无O2的环境。那么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实现这些要求呢?于是同学们纷纷加入探讨之中。

学生1:可以通过加入铁粉的方法,排除溶液中存在的Fe3+。

学生2:可以通过采取加热煮沸的措施驱逐溶液中的溶解氧。

学生3:可以采用油封、滴管的使用、试剂瓶装满等措施,来尽量避免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创造一个无O2的环境。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被彻底的调动出来,同学们大胆想象,踊跃发言,促进了探究能力的提升。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提升探究能力

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满足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并不断的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之中,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这样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化学实验方案设置的步骤,进一步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意义以及实验中存在的优缺点。

例如,在实验室制备Fe(OH)2的实验中,通过学生对实验中实验现象的发现,实验中关键问题的注意,到最后实验方案的确定,教师都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这样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方案1:用新制的并加入稀硫酸和铁屑的FeSO4溶液;用煮沸并冷却后的蒸馏水配置的NaOH溶液;用长滴管吸取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0H溶液;在反应液面上滴加植物油或苯进行液封等方法。

方案2:在如图1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

在试管I中加入稀硫酸和铁屑;在试管Ⅱ里加入NaOH溶液;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I和Ⅱ中加人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

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利用自己所学,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让学生增强化学实验学习的自信心,也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已经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机械的操作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形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的观察实验现象,并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主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调动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从而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王洪珠.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尝试[J].新课程导学2011(31)

[2]曾云飞.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J].分析速读(中旬)2014(4)

第8篇:高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很多高中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目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呢?

一、实施互动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具有积极意义,理应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划分为几个小组,并做好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工,通过让各个小组对实验方案提出想法、进行实践、分析对比、讨论争论、得出结论,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实践知识,还能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利用教材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实验素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根据教材里实验的设计顺序和方式进行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做这一实验,当试管底部有黑色沉淀产生的时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其

次,根据教材里的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形成自己的知识体验。例如,在学习卤族元素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新制的氯水的微粒有哪些?”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进行实验和观察,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三、总结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下的实验教学不应该仅仅是静态和被演示的,而应该是活泼和新颖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探究性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总结实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氯水成分的时候,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方式,而是从假设猜测和设计实验验证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发挥,而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增强了。

当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还有很多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和不断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向永彪,陈文娟,张业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9(14).

第9篇:高中化学实验方法范文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一共有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等七个专题涉及相关的实验内容,而且这七个专题又细分成相关的栏目,可以说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实验内容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操作,未必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将实验内容与社会上的实际活动相结合,对实验内容的课堂流程进行优化设计.

二、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流程的优化设计措施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验

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涉及很多演示实验,虽然演示实验可以突出教学重点,而且比较规范和安全.但是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这种被动接受的课堂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降低了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此,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分组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寻解决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优化教学实验条件

在任何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导向作用都非常重要.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许多实验,其实验的最终效果一般都是以相关化学现象表现出来,而这种化学现象表现的明显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效果、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正确认知.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优化实验条件,从而实现预期的实验效果.例如,在讲“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时,涉及“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在进行常规实验后,教师可提出诸如“人们为什么使用电冰箱储存食物?”等贴近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多媒体、实际操作等手段,向学生介绍该学习内容.由于这种现象是实际存在的,能够引导学生对该部分实验进行掌握,同时清晰地显示实验现象,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3.创新实验方法,引入多媒体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革新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针对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流程的优化设计,教师可引入多媒体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还可以增强实验教学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例如,在讲“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时,对它们的氧化物性质研究等实验,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验时间较长,而且效果不明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用影像资料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帮助他们了解实验的全过程以及最终的实验效果,这样就可以弥补实验的缺陷,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得到最终的实验教学效果.

4.转换实验模式,由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