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金融报告范文

农村金融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金融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金融报告

第1篇:农村金融报告范文

一、创新战略管理,把握农村金融在“三农”服务中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虽有“细节决定成败”的俗语,但也不能以此否认创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因为战略研究的是“怎样做正确的事”,而细节则研究“如何把事情做正确”,后者是服从和服务于前者的,即使决定成败的“细节”,也不可缺少战略决策正确这个前提条件。现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战略管理是战略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有关农村金融和服务“三农”的协调与控制,是为制定和实施农村金融建设与发展战略而进行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与规划的活动。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角度看,着眼农村金融建设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实践,战略管理具有超前性、目标性、整体性的特征。

二、农村合作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信息化农村金融,推进农村特色的金融变革,既要靠系统技术、人力资源,更要靠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的战略管理。农村合作金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农村金融队伍建设中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战略管理能力。

提高战略管理能力是统筹农村金融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的需要。目前,我行采用的是信雅达公司开发的OCR系统对全行的会计凭证实施集中扫描,人工补录,重点监督工作,并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差错,以差错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通过OCR系统下发给相关支行,督促其在规定期限内落实整改,这对我行管理实践尤其是战略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在我行建设和管理实践中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与体系建设目标相背离的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迫切需要完善有利于集中统一领导的工作协调机制和加强对规划计划的宏观监督、有效调控;迫切要求农村金融管理由经验向科学、由粗放向集约、由局部向整体发展。只有在高效战略管理控制下,进一步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效能,才能促进农村合作金融信息化建设协调、有序发展。

三、创新战略管理,促进农村金融科学发展

当你收到一叠业务差错单,发现好多差错都在重复着同一个问题时;当你查阅凭证,察觉太多的凭证没有录入时,太多的时间没被珍惜时;当你接到电话,才想起领导交待的事还没有落实到位而苦恼时。你会想要是对工作多一份热情,对自己多一份责任,那么我们的农村金融就会不断发展创新。

操作与管理是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统一体,操作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是为更好地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而服务的,农村金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已清晰地折射出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只有创新战略管理,才能促进农村金融科学发展。

创新战略管理,促进农村金融科学发展,首先应采用积极科学的方法,让每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确立正确的定位和认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激情,促进员工自愿、自发、自动、自觉地开展工作。在平等互敬、坦诚相待的基础上,加强领导与基层之间的沟通,让员工能零距离地与领导探讨工作问题、发表工作建议、献计献策、透露思路想法、把下属员工当作培养对象,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把下属员工当作亲友,倾听员工的愿望和意见,尽力解除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员工当作知已,倾诉交谈工作境况,提出对员工的工作期望与要求。充分体现了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激励企业所有员工同心协力为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作为下属员工,工作能力赢得了领导的肯定认可,自身的存在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会更加相信、更加尊重领导,提高了领导在企业里的威望,每位员工将会以感恩的心投入工作,回报企业、回报社会。

创新战略管理,促进农村金融科学发展,还应打破旧观念,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吸收人才、培养人才和重用人才,为满足我行在市场竞争中对人才的需求,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达到科学发展的目的,通过组织各项培训活动和学习逐步调整和改善员工队伍结构,加强对年青员工的培养力度,加快人才队伍培养的步伐,以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人才的需求。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通过参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让我明白,这只是人才机制的一个外在因素,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人才机制的内在因素更为重要,若是没有千里马,伯乐再多也枉然。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或是什么层次的人才,取决于他的内在素质和发展潜力。若是觉得“怀才不遇”唯一科学的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

第2篇:农村金融报告范文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基础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基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公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需求。另外,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4.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良莠不齐,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5.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赔机制尚不健全。

二、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1.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建立起政府主导、横向联动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并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量化考核,并不断健全金融生态环境法律基础,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外部生存环境。首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

节约融资成本,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健全信用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强化农户诚信教育,培育农户的信用道德和信用精神,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整体素质。另外,深化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农村市场主体。尽快建设和健全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系统,加快诚信立法,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互连互通,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运用法律、制度、行政和经济手段,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等诚信机构,提升其公信力。建立农村信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和退出的公平环境,创造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的诚信环境。其次,转换地方政府职能。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指定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目标、任务以及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转换服务理念,强化农村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政务质量和效率。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加快支农金融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有效保护农村投资者、存款者的合法权利。再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与支持力度。财政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农业产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农村金融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农村金融生态比城市金融生态相对脆弱,因此,需要加强国家财政与政策性金融对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项目支持力度。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与制度设计。

2.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应重点制定农业投资法、农村合作金融法和农业保险法等专门法律,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之有能力和动力进行金融制度创新。首先,制定农业投资法。制定农业投资法,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法律化,通过立法规定中央、地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比例及相应的责任。另外,农业投资法在法律上要规定对农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农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应低于城市的商业银行,以调整其级差收益。同时,建立农业信贷国家财政补贴制,以补偿因低息贷款而造成的损失,走农村金融“以农养农,国家保护”的路子。此外,农业银行在完成上交存款准备金后,多存可以多贷,但必须明确年度农业信贷的结构比例和投入时期。其次,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尽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及配套的法规,给农村合作金融以应有的法律保护。在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中,要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组织形式、融资渠道、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运营规则、职能作用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在资金、利率、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优惠政策,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在立法中应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经营目标、经营业务、权利义务、与政府的关系等内容做出规定。这样既可以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规范和保障,又可以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市场,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再次,制定农业保险法。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在农业保险法中,要明确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方式。扩大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农业保险应包括农作物的耕种、收获后储藏、加工及其运输的保险,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财产的保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身保险及各种手工艺和家庭产品的保险等。另外,要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保费补贴,根据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和我国财力,规定保费补贴的参考比率;进行费用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由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费用进行补贴。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对农业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免税,对其经营的商业保险业务则降低税率,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也实行免税;对农业保险的投保人提供贷款担保或对向投保者提供低息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利息补贴。另外,要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制度体系。根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等。3.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首先,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内控制度,完善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树立以改革和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价值观,构建起涵盖农村信用社各部门、各岗位以及每个员工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目标考核、真正使经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其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同时要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其次,进一步改革产权制度。强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

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强化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有效地转换经营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内控执行效果;强化增资扩股工作,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操作的合规合法性,逐步优化股权结构。再次,完善治理结构。在治理结构选择上,要坚持所有者控制原则及效率管理和监督原则。要做到入股农民是农村信用社的所用者和控制者,形成信用社和入股农民的命运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制度和体制安排,创造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在组织内部结构机制安排上,既要相互统一,又要相互制衡。根据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所有者的利益主体和他的风险主体是一致的,而在治理上和管理上也应由他们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最后,加强风险防范。努力扩充资本金。资本充足率提高了,农村信用社抵御风险的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同时,农村信用社应抓住改革的机遇,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改善自身经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形象,做好服务,强化信用社与社员的联系,使入股社员得到实惠,提高人们的入股积极性。努力实施多元化战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务应该多样化,资金的投放领域和投放对象应该广泛化。提高信贷质量。农村信用社要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增强其风险意识;严格信贷审查,加强信贷管理,及时催收贷款。

4.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应构建一个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金融相结合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首先,拓宽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作为目前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应逐步向综合型政策性银行转变,满足不能通过竞争性金融活动而获得满足的农村金融需求。农业发展银行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继续支持国家粮油储备体系建设,履行为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等政策性业务。在业务拓展上,农发行在目前基础上调整充实业务范围,积极开办粮油产业化经营贷款、重新对农业发展银行进行市场定位,进一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结构,逐步将支持重点由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使其成为支持农村发展的综合型政策性银行。同时要拓宽业务覆盖面。通过增设基层网点、接收部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或接收部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作为自己的分支机构,增强服务农业的能力。另外,逐步开办扶贫开发项目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业务;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和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拓宽筹资渠道。此外,建立农村政策性保险业务,鉴于商业农业保险尚缺乏市场基础,建议在政策推动下争取成立地方性的,以政策为依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建议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在财政补贴之外,支付农民的保费补贴和农业保险部门的超额赔款补贴,通过政府补贴或委托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其次,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合作金融机构因自身制度设计的特点,使得为社员服务方面具有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的内在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如由农户自愿发起的资金互助组织,这种资金互助组织应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制组织,社员之间互相监督,社员代表参与合作社决策,建立社员大会控制下的法人治理机构,有效建立其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的经营机制。再次,逐步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具有信息成本低、利率弹性大、服务态度好等优点,适度、健康的发展对于活跃民间投资,促进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解决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传统的信用资源来培育和发展民间金融主体,使金融产业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国家应尽快制定民间金融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加强政策引导,规范民间金融行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之合法化、公开化。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小额信贷组织和互助合作金融组织。根据市场化的原则,发展以不吸收公众存款的私营、股份、合作制的小额信贷组织和互助合作金融组织,条件成熟时可由监管部门实行备案制管理,设立民营银行,提高民间金融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更好为“三农”服务。

第3篇:农村金融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凤城市总面积5,513.20平方公里,辖内共20个镇(区),1个蒙古族乡,201个行政村,2,078个村民组,总人口58万人,是以农业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工业配套工业为主的地区。

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情况

(一)机构设置及服务区域状况

我行于2010年5月投入运营,2012年3月在凤城市南部城乡结合部设立了“凤凰城支行”,2014年3月又在凤城北部的青城子镇所在地园艺村设立了“凤城丰益村镇银行青城子支行”,2015年1月在凤城市凤凰城区北山村设立了“凤城丰益村镇银行亿丰支行”。 分支机构设立后,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以支农、惠农、富农为己任,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面向拟设机构核心区域和机构辐射半径、范围提供金服务。

到2018年末,我行在3个乡镇(区)设置分支机构3个,乡镇的机构覆盖率为14.29%。机构空白乡镇(区)18个, 占全币乡镇(区)总数的14.29%。以机构覆盖的行政村数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49%。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数74个, 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6.82%。以机构覆盖和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数合计为77个, 行政村服务覆盖率为38.31%。服务空白行政村124个, 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1.69%。

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年度规划情况

根据监管要求和本行实际,我行按照“合理布局,科学发展,量力而行,延伸服务”的原则和在商业可持续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制定2019—2020年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年度规划。

(一)以机构覆盖规划。基于本行正处在创业期,并综合考量提升机构覆盖率、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等因素,计划在提升现有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2020年在凤城市草河区再设立1个支行, 原由凤凰城支行提供流动金融服务的草河区所辖黄岭、管家、保卫、平安、山东沟村,由拟新设立的草河支行以机构覆盖,原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爱河村直接由草河支行以机构覆盖。同时,面向拟设机构核心区域和机构辐射半径、范围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幅射大堡乡、东汤镇、石城镇等乡镇。

(二)以电子机具覆盖规划。在监管部门的推动和发起行的帮助下,2018年4月19日我行银行卡业务正式上线,6月4日正式面向社会发卡,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能力提升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作为电子机具根基的银行卡业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功能尚不完善。现仅在4个网点设置了ATM机,尚不具备设置POS机、EPOS机、转账电话等可实现现金存储功能的电子机具。计划2020年,依靠发起行支持,拓展电子机具覆盖范围,在红旗、蓝旗、沙里寨、刘家河、弟兄山5个乡镇设置POS机,拓展电子机具覆盖范围。覆盖的行政村包括:红旗镇四家子、永兴、黄旗堡、团结、烧锅、德奎、新力、三义庙、包营子村; 蓝旗镇新发、镶白旗、蓝旗、互助、广胜、甲云、太虎岭、立新、正白旗村; 沙里寨镇朝阳、亮子河、蔡家、洋河、盖家、李家、诗雅甸、广甸村; 刘家河镇八道河、楸木庄、杨家、蛟羊峪、火茸沟、徐家台、卫国、尖山子、松树、文化、黑门村; 弟兄山草河岭、西车、马坊、教家、东兴、陈家、向前、和平村。电子机具覆盖行政村合计45个,占金融覆盖空白行政村总数的36.29%。

(三)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规划。根据我行规模小、网点少的情况,采取组织流动金融服务队、设置流动金融服务员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到本行未设立机构的乡镇和行政村开展金融服务。计划到2020年末,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乡镇达到10个。其中, 2019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乡镇达到5个,包括宝山镇、白旗镇、边门镇、鸡冠山镇、四门子镇。2020年增加5个,包括大堡乡、东汤镇、石城镇、大兴镇、通远堡镇。

计划到2020年末,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达到个。其中, 2019 以流动服务、辐射等方式覆盖的行政村达到27个,包括宝山镇仲林、白家、历家、赵家、戴家村;白旗镇雕窝、黄旗、后营子、吴家、王家、莫家、民主村;边门镇东山、金家、大东、汤河、明亮、熬家村;鸡冠山镇沙子岗、暧河、新开、宝石山、陡岗子、茨林子村;四门子镇大荒、小荒、方家村。2020年增加个, 包括大堡乡保林、武装、保家、黎明、爱路村;东汤镇土城、咸家、民生、房木、新兴村;石城镇太阳、依家、孟家、铁佛、车头峪、康家村;大兴镇青沟、佟家、联合、大兴、仁山、安乐村;通远堡镇小黑山、北张家村。

第4篇:农村金融报告范文

最近一期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是《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文章认为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也在近期连续刊登文章分析中国的崛起。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也都表明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也形势喜人。面对着如日中天的市场,是大唱赞歌还是认真思考、深刻反思。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

如果国内金融市场在一片莺歌燕舞中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这个市场的繁荣局面将难以为继。在笔者看来,2007年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需要认真应对。

国有金融资产如何管理

政府通过行政或政策的方式让整个社会的金融资源迅速向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聚集。可以说,通过几年的金融改革,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翻倍地上涨,已经达到50多万亿,其中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有40多万亿,但是国内居民的金融资产远远赶不上国家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的增长幅度。

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当社会大量的金融资产短时间内向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聚集时,是这些金融机构改善经营、提高机构经营效率的结果,还是政府政策之结果?如果是前者,那么国内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快速的增长,说明了其经营与体质的改善,应该是好事;如果是后者,就得思考这样的国内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快速增长方式是否合适,这些金融资产该如何来管理及如何来分配?

对巨大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与经营,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明确表态,可以由汇金公司重组后按照“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体制,即将汇金公司按中国的“淡马锡”发展方向来组建。这个方向,基本上是应该肯定的。因为,控股公司模式便于资本营运,有较灵活的决策机制,更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无论对汇金公司如何定位,都必须以立法的方式给予明确的法律界定。

可以说,目前的汇金公司只是经过了行政授权而没有立法授权,因此,也就不能够对其公司职能进行清楚界定,更不能够厘清国家与汇金公司之间的委托关系。同时,由于汇金定位上法律地位缺失,也就使得汇金不能够厘清与央行之间的关系。

如果汇金公司建立控股公司的模式,并学习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建立,那么汇金公司将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代表国家行使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淡马锡模式”的精髓在于按市场化标准设立,不享有政府任何特殊优惠政策,投资活动也不受政府干预;在公司的整个经营过程中,“不与民争利”。这是“类淡马锡”公司最基本原则。

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汇金公司与“淡马锡模式”相去甚远。尽管汇金公司主事人极力地在按市场化标准来设立的公司、以市场化的标准来运作,但是,不仅政府行政对汇金渗透不可小视,而且汇金公司这几年来的业绩完全是政府政策的结果。可以说,离开了政府的政策,离开了政府制度化的收益,汇金公司能否取得好的业绩是不确定的。

应该说,把汇金公司定位于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符合市场化的原则,也符合国际上积极管理外汇储备、发展财富基金的管理方向。但是,汇金公司要做这一点,就得由国家明确立法。而《汇金公司法》确立必须遵守市场化原则、必须不与民争利、必须明确对汇金公司的监管制度。否则,如此巨额的国有金融资产由汇金公司管理与经营,老百姓无法放心。

外汇储备如何增值

外汇储备过高将导致一系列的经济金融问题。央行1月15日消息表明,到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663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从外汇储备数额增长看,1990年底达到110.9亿美元;1996年底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2004年底达到6099亿美元。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对一个国家来说,外汇储备增加,应该是好事,它既表明了一国经济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家经济繁荣。在国内资金短缺的年代,总是会希望国家外汇储备增长快一些。但是,物极必反,事情发展到另一个方面就成了问题。过多的外汇储备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因此,如何减少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压力,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认为,要把减少贸易顺差作为今年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好落实,认为贸易顺差过大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是目前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所在。

但是,在笔者看来,人民币汇率变化并不是决定两国之间贸易逆差或顺差的最基本因素,也不是改变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力量。因为,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成长关键的因素是中国低工资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及劳动力素质迅速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及技术进步,以往制度改革后的交易费用不断下降。可以说,仅就这几个方面,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该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为了减少外汇储备增长而强制性地减少出口或增加进口,这对国内经济增长是相当不利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分清,快速的外汇储备增长,是正常进出口贸易顺差所得,还是由于中国外汇制度存在缺陷,外国资金利用这种缺陷在炒作人民币升值而涌入的结果。如果是前者,外汇储备增长属于正常;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的外汇管理部门就对现有的汇率制度进行全面地检讨,用制度规则的方式来修补其缺失,以便阻止外国资金进入中国炒作人民币升值,减小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对于巨额的外汇储备,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如何对它进行有效的管理或投资。很简单,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财富增长最快的方式肯定是用钱生钱。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投资,那么其增值的机会肯定会多于实物资产持有的机会。而且人民币利率是外汇储备的成本,外币的利率是外汇储备的收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利率5%与人民币基准利率2.52%。以这样成本收益分析,外汇储备收益实际好过国内金融投资。再加上,国际金融市场投资的机会甚多,如果中国外汇储备采取多元化的管理与投资,其实际效果可能比持有美国国债收益还要高。无论是香港政府的外汇基金投资还是笔者自己这几年持有外汇的经验表明,国际金融市场投资机会多得是,关键是中国应该如何用制度化方式形成一个有效的多元化的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机制,以便让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值。

如何控制信贷增速过快

央行2007年1月15日的月度金融报告称,2006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18万亿元,同比多增加8265亿元,全年新增贷款数创出了近4年的新高。而按照2006年初的指导性货币政策目标,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定为2.5万亿元,超过2006年初指导性货币政策目标的27%以上。还有,到2006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2.60万亿元,同比增长17.48%;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71万亿元。全年累计净投放现金3041亿元。

从上述的数据来看,尽管2007年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政策,如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发行票据等,但实际上的效果却十分有限。例如2006年1月~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2276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29.8%,资金总额同比增长了5231亿元。而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增长最快的是国内银行贷款,同比增长为44.9%,金额同比增长为1444亿元;利用外资同比增长为41.1%,金额同比增长为90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为72.5%,金额同比增长为98亿元;自有资金同比增长为22.2%,远远低于2005年的增长速度,金额同比增长1349亿元;其他资金来源同比增长为29.3%,金额同比增长为2377亿元,其中定金及预收款同比增长为1.7%,金额同比增长减少了106亿元。

也就是说,尽管政府希望通过管住银行信贷来调整国内房地产市场,但实际情况是,国内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不减反增。而且其增速大于2005年的3倍以上。这并非国内商业银行不知道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也不是银行监管部门监管不力,而在于商业银行利益之驱动使然。可以说,由于国内银行信贷大量地涌入国内房地产市场,不仅能够让该银行的业绩大增,也会让相关的当事人大谋其利。正因为,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市场是银行与银行个人短期双赢的事情,国内商业银行当然会让大量的银行信贷涌入房地产市场。

在这里,国内银行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关键的问题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几年来,随国内银行业大步的改革,国内银行不仅有希望银行信贷快速扩张的愿望,而且有了快速扩张的能力。特别是三大国有银行上市之后,国内银行的资金更是多得无处可花。如何让这多余的资金贷款出去,就成了各大银行的根本任务。

二是国内银行希望将资金都贷出去,不仅在于不少银行的资金多,而且也在于国内银行市场存贷款利差通过管制拼命拉大。一般来说,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银行存贷款利差在2厘左右,但中国的情况则不是这样,由于政府对利率的管制,使得存贷款利差达4倍。也就是说,对于国内银行来说,花同样的努力它们所获得利益要比国外银行多一倍。许多发达国家的银行赢利模式是以扩展中间业务为主,但是这些银行进入中国之后,并非是来加强其中间业务,反之,银行贷款成了其最为频繁的赢利方式。

三是如果没有企业与个人信贷需求,银行的信贷扩张也是不会实现的。但是,在政府管制的低利率政策下,银行利率一定是严重低于市场利率。比如说,国内银行一年期利率只有2.52%,而温州信贷市场利率则达到12%以上。试想,在这样情况下,谁借钱谁就获得,这自然会激励更多民众向银行借债,也会激励更多的民众通过银行的金融杠杆来进行投资。

农村金融如何发展

农村金融如果不发展,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农村金融发展,一方面是中国农业银行如何改造重组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发展农村的金融组织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改革的难点,一是它的沉重包袱如何化解;二是它的职能如何定位;三是在上述两者的基础上如何让中国农业银行也像其他三家国有银行一样走向商业化及市场化。对此,无论以传统的理念还是以三大国有银行重组模式来做都可能不合适,最为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已经变化了的农村经济。

可以说,经过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分化。一是发达地区农村的城市化;二是部分发达和中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三是大量中西部地区有竞争力的劳动力输出,而保留少量必要劳动力在本乡本土从事农业;四是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维持简单再生产。也就是说,在一个完全分化了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下,采取完全同样的农村金融体制或模式已经无法适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因此,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及职能定位就得根据这种发展了的农村经济现状采取不同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根据金融业的基本特点,对农村金融问题,并不是以往那样提出如何来为农业服务的观念,而应该重新设计一种适应新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或模式。这应该是中国农业银行重组改革的重点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重组,并不在于如何来落实一个“农”字,而是要根据金融业的特性来设计,并有利于已经改变了的农村经济。

如何保持证券市场持续繁荣

在笔者来看,中国证券市场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得解决以下几大问题。一是当前国内股市仍然是国有股份占绝对支配地位。2005年的研究表明,国内上市公司的最终所有权,国有股份所占的比重为82%。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这个格局也不会有多大变化。事实上,随着几大国有股份占绝对比重的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这种情况应该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如果整个股市国有股份所占的比重过高,如果国有股份所占的比重不能够逐渐地弱化,那么国有上市公司的低效率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在这样情况下,不仅市场无法寻找到能持续百年的蓝筹股,让整个股市发展成一个真正价值投资的市场,而且整个市场的持续发展也就会面对着巨大的问题。

目前国内股市指数快速飙升,不仅在于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也在于目前股票供不应求。因此,要让国内股市真正健康发展,就得加快公司上市的步伐。无论是蓝筹股海外回归,还是国内企业上市,都得要跳出以往严格审批的定性思维。让好的大蓝筹公司大量上市,不仅可减轻市场对蓝筹公司大炒特炒的压力,也能够迅速地改变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结构,让更多优质公司成为市场之主力。

目前国内股市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不仅要让大量的公司上市,扩大国内股市的规模,以便为这些机构投资者创造有效的赢利机会,而且要改变传统的监管方式,以科学规范的制度规则让国内的机构投资者成为健康市场发展的主体。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国内机构投资者是这一轮国内股市繁荣的主力,但是另一方面应该看到,国内机构投资者无论是动作方式、投资理念,还是价值观念及股市文化仍然没有走出以往股市的阴影。要让机构投资者行为规范,监管部门要有有效的制度安排。

第5篇:农村金融报告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房贷;信用卡;资产证券化

美国次贷危机, 全称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次级按揭贷款, 是相对于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 是美国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停止上涨。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对美国甚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美国次贷危机,深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吸取教训,深化改革,防范风险。

一、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与美国宏观经济调控及经济周期有关

从2001年初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此后的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持续的利率下降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使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迅速扩大。因为利率下降,一方面使房贷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使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2004年6月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经过连续十几次调息,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5.25%。连续升息提高成为导致次级贷款风险爆发的导火索。

(二)与美国投资市场、全球金融市场持续的盲目的乐观情绪有关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美国及全球利率长期下降,全球流动性过剩。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美元贬值、资产价格上升,作为可转手卖给投资者的次级房贷衍生产品,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客观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全球投资者,使得美国金融市场需求巨大。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了使得危机发生后波及全球金融系统的隐患。

(三)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有关

在美国次级房贷中金融机构,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按揭贷款一度甚至出现了零负首付。当突然发生大量房贷坏账时,房地产的泡沫破裂,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大量投资者抛售涉及房贷的证券,股市价格重挫,信用萎缩,现金流不足;投资银行、房贷机构等金融机构运营困难。这些造成了金融恐慌,投资者的信心大减,又通过上述传导机制反复恶性循环,并迅速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

(四)美国金融监管者对房贷机构的监管不够

美联储一边持续加息, 另一边却继续鼓励贷款机构开发并销售可调整利率房贷, 让许多具有高风险的衍生工具不断扩散。而且, 政府还把对次级房贷债券这种金融衍生品的评估和监督责任完全抛给私人债券评级机构, 给这些私人机构留下太多操作空间, 同时对于这些机构采用的评级标准是否可靠却不予监管。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我国部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由于购买了一定数量的次级债以及它们的衍生品,也卷入了美国次贷危机。例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6家上市银行购买了美国刺激按揭债券, 但由于数量较少, 并没有影响这些银行的流动性。加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相对封闭,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外汇市场并未与国际完全接轨,衍生品市场也基本处于空白。这样一种“隔离机制”使次贷危机在短期内并没有给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太多直接冲击。然而,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潜在和间接影响仍不容忽视,毕竟中国的金融市场总有一天要向国际资本全面开放,所以我们这次能躲过强烈的金融风暴,多少有些幸运的成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有很多相似的特征,而且我国并不具备美国那样发达的金融避险工具市场。因此,对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我们不能忽视,特别是我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从中吸取很多教训,得到很多启示,采取一些措施去弥补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不足。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业务种类,操作方式等都敲响了警钟

我们要特别关注经营业务中所产生的风险,有效地察觉风险并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下面分别对银行主要业务中住房贷款和发放信用卡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的措施。

(一)房贷风险

1、在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被各家商业银行视为低风险的优质资产业务,成为了大力发展的主要业务。

目前,我国各家银行对房贷申请人的把关较为严格,也没有针对信用级别低的客户的次级贷款,因此从表面上看,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质量很有保障,但事实可能未必如此。首先,我国没有较为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和较为严格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已经启用,但目前存在的个人住房贷款大都在之前发放,此外,这个征信系统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地方还需要逐步完善。其次,我国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里涨幅显著,并非不存在泡沫,一些地区房价泡沫还比较严重。主要的房贷风险如下:

(1)贷款首付比例较低及虚假信用, 存在大量投机性借贷。在房地产实施宏观调控前, 我国居民房地产贷款首付比例为20%。但实际操作中, 也存在虚假操作的情况。

(2)超支付能力贷款不断增加。按照银监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指引, 个人每月按揭贷款还款额不得超过个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50%。但实际上, 国内居民及住房投资者在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时, 很多人不能满足这一基本标准。有人从单位或找他人随意开出假的工资收入证明。银行信贷人员和房产销售人员为提高房屋销售和贷款业绩, 甚至明确告诉贷款者只要能开到证明就放款, 用假收入证明、工资证明等虚假文件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 无疑为个贷风险埋下了巨大隐患。

(3)宏观政策的变化以及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房价飞速增长,商业银行也是大量发放房贷,可是2008年初人民银行对于过热的地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抑制房价增长的金融政策,房价开始持续下跌,加之房地产公司过度扩张,资金链出现断裂,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违约风险。

2、为了应对房贷风险,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防范风险。

(1)加强存量客户盘点梳理,做好分级分类管理。一方面, 要按五级分类进行贷后管理: 对正常类客户以电话银行短信友情提醒其按时还款; 对关注类客户要防止向下迁徙, 以电话催收为主, 辅以电话银行短信友情提醒; 对次级类客户要上门催收并发催收通知书或律师函, 促其还清拖欠款; 对可疑类客户要指定专人负责, 一户一策, 实施多种手段进行催收; 对有意拖欠和赖账的客户,要及时提请法律诉讼; 对损失类客户要一户多策, 经办人员要积极配合风险、保全、法规等部门及法院、经侦、律师等开展化解不良资产工作。另一方面, 要对存量客户进行细分: 对属于假按揭、假贷款的,要还原到开发贷科目进行核算,实施封闭式管理,敦促其尽快还款; 对外地炒房团贷款, 要指定专人负责, 通知客户把每月还款额提前汇( 存) 入指定账户或敦促其尽快转让; 对属于因下岗、疾病、离婚等家庭变故而不能还款的客户, 建议他们通过房产中介及担保公司进行面积、地段等置换即大套换小套、地段好的换地段差的, 以缓解还款压力。

(2)严格增量客户信贷准入, 把好资产质量关。目前我国对个人客户的信用评级还不完善, 央行的征信系统尚未健全并覆盖全面的联合征信平台, 当前只借助央行的征信系统对客户提供相关资料真实性的查证、鉴别也存在较大难度, 所以贷款客户资质和信用方面的信息还存在较大的不对称性。因此, 必须从源头上防控风险, 严把贷款审批关, 严格审查按揭人资质, 严格执行首付规定, 以防止出现为争揽客户, 竟相降低标准等各种违反信贷准入原则的现象, 确保新发放贷款的质量。

(3)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转嫁银行风险。长期以来,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存款。因此, 一旦居民储蓄率下降, 就可能导致银行资金短缺。如何进一步降低并有效化解风险, 是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利于盘活大量长期性住房贷款资产, 提高其流动性, 为住房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改善其资产负债结构, 增强银行竞争力; 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改善资本充足率; 有利于增强盈利能力, 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 降低不良贷款率; 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业务品种的多元化, 增强资本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有利于为我国房地产企业提供可靠的资金循环保障。

(4)重视分析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做到谨慎放贷,理性经营。200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金融政策抑制过热的房地产业,使得房价下跌,房地产商融资困难,成本上升;然而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接着全球金融风暴的到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取向突然转向,例如,频繁降息,鼓励银行放贷和各地方政府的托市政策。房市在今年初出现了回暖的局面,交易量增加,房价也在缓慢上升。此时商业银行更应该小心谨慎的发放住房按揭贷款,因为目前国内经济的基本面出现了疲软和衰退,以后的走向十分微妙,商业银行应该做到业务拓展理性分析,经营谨慎细致。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

1、发放信用卡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各大银行竞争最为激烈的业务,由于恶性竞争和盲目的扩展业务,信用卡业务开展的同时也埋下了许多风险:

(1)我国仍然属于“非征信”国家。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常被分为两类, 即“征信国家”和“非征信国家”。征信国家具备较为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讲信誉且客观公正的征信中介服务在全国普及,信用管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在市场交易中可以快速取得资本市场、商业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真实资信背景报告。而我国目前还属于非征信国家, 信用环境较差, 国内信用秩序混乱将恶化我国信用市场, 直接影响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2)大量睡眠卡存在。大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以便在信用卡市场占有有利地位, 从而不断增加硬性发卡量任务, 而部分发卡机构为了完成任务而突击发卡, 如一人重复发卡, 在持卡人不知情况下增发卡, 或忙于发卡疏于服务, 造成大量的睡眠卡, 还容易造成客户信息泄露, 客户对银行信任度降低。据央行的统计, 至2007 年下半年,在已发的4千多万张信用卡中已经有8成左右为“睡眠卡”。睡眠卡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 降低了效益, 也不利于管理,不利于银行卡的健康发展。

(3)恶性竞争导致成本上升, 抗风险能力降低。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部分银行不惜成本, 采取免年费、办卡送礼品、返现金等形式进行营销, 以业务亏损来换取市场份额。当持卡人已经习惯了信用卡免年费后, 银行若想对信用卡再次收取费用何其难也, 待到那时, 银行面临的将是大量持卡人销户局面。所以不仅给信用卡行业带来负面效应, 由于恶性竞争降低了准入门槛, 甚至到了“呼吸就能办卡”的地步,致使许多不良客户持有信用卡, 容易诱发道德风险, 从而为发卡机构埋下风险隐患,而且对于以后信用卡市场规范和使其步入正轨增大难度。

(4)“卡奴”现象。据国外经验, 一般信用卡客户条件是:拥有稳定的职业或收入、爱好消费并可以接受负债消费、愿意并能够支付透支带来的利息, 但由于之前提到的在信用卡市场上存在的恶性竞争情况, 致使客户准入门槛降低, 并且我国信用卡信用额度并非根据个人情况而设定, 存在额度普遍偏高情况, 这样就容易造成追求奢侈生活而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消费行为, 不仅不能减轻生活负担, 甚至成为导致个人破产祸根,违约风险不可避免。

2、针对以上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加强经营管理,采取一些措施规范工作流程,控制风险,优化信用卡市场。

(1)尽可能尽快的建立比较完善的“征信”体系。实现统一规范的信息共享, 在透明信息的同时也需要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加快个人征信系统建设, 为能提供客观全面的个人信用报告做好准备。目前,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主要掌握在银行、公安、电信、法院、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 因此可由国家牵头, 制定统一标准, 各职能部门配合, 按统一标准格式对信息进行整理,纳入征信系统。同时, 还应建立一套完整、合理、具体的信用评估或风险预测报告。

(2)注重发卡质量。改变由原来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粗犷型”转变为以质量和客户为中心兼顾发卡数量的“品质型”发展, 规范发卡机构之间不正当竞争, 对授信客户应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要求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 不能实行统一模式。

(3)树立自己的信用卡品牌。由于不同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产品往往同质化程度较高,差异性很低,这就决定了品牌建立的重要性。品牌就是一种独特性,是一种为市场所广泛认识、接受和赞誉的独特性。比如光大银行所推出的“福卡”,传递着中国古老的福文化, 更多的体现了中华文化,是对国学的一种传承,也预示着信用卡品牌经营已经进入到文化营销的新阶段。同时, 在品牌建设中应重视客户服务,在宣传时切勿将信用卡品牌建设误以为只是广告活动, 并且管理人员应经常去第一线亲身体验服务工作, 聘用高素质人才充当一线服务人员并赋予他们以较高权限处理事务。

(4)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作保障。与信用卡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市场和业务的发展, 尽快出台《信用卡管理条例》,通过立法手段, 对信用卡业务涉及的法律问题予以解决, 实现管理的法制化。同时, 也要考虑到我国要由“非征信国家”发展到“征信国家”不可能一蹴而就, 配套的过渡时期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出台, 以解决在过渡时期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法可依。

(5)提倡和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作为烟草企业应尽的一项义务就是必须在烟盒上注明:吸烟危害健康。信用卡是否可以以此为鉴? 建议发卡机构在每发一张信用卡的同时, 能否附上一份提醒书或宣言或在信用卡上也注明: 正确用卡, 健康消费等字样, 引导消费者正确适度消费,只有让持卡人正确的使用信用卡, 正确感受到信用卡带来的快捷、便利和安全, 信用卡市场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银行才能从中受益。

四、深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增加风险管理的力度和经营管理规章制度的设计

商业银行应该将投入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设计的成本看作是战略投资,而非时一般性的管理成本。我们认为中国的银行业随着业务品种和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逐渐走向全球经营的趋势,风险的管理和对经营管理制度的遵从就变得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所以商业银行就必须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全面完整地看待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规章制度的设计,制定长远的规划,并对其进行战略投资。

(二)设计研发更多的金融产品及衍生产品,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率,有效抵御风险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金融机构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的过滥使用。所以,在国内一提到丰富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就会招致极大的反对,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远不及美国丰富,还处于上升发展的阶段,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有利于银行业的总体发展和银行收益率的提高,有效抵御风险损失。所以不该极端地认为我国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是不理性的事情,应该辨证地看这个问题。

(三)完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考核是传导其战略意图、引导经营行为的重要载体,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当中,我们应该建立新型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考核盈利指标――按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 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 ,RAROC),其核心思想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一道,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做出资本准备,进而衡量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RAROC 绩效评价法将银行的收益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相结合考核银行的经营效绩,缩小了管理者与出资人之间的目标差距,对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兴韵. 美联储对次级债危机应负什么责任[N ] . 上海证券报.2008年8月20日第8期

[2]辛乔利,孙兆东. 次贷危机[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郑杨. 美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多大[J]. 国际金融报,2008

[4]程春曙.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J]. 经济参考报,2008

[5]李中.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

2007,( 9) .

[6]郑良芳. 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J]. 农村金融研究, 2007,( 12) .

[7]张日光. 美国次贷危机与其原因、影响和启示[J]. 海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