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学的专业类别范文

金融学的专业类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学的专业类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学的专业类别

第1篇:金融学的专业类别范文

宋杨①认为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尽管各院校教师队伍不断更新,高学历的教师队伍比例逐步扩大,但是绝大多数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从企业或金融部门到学校的,这就造成教师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先天不足。韦明升②认为,虽然金融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技能性和实用性,对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普遍存在单纯的课堂讲解教学法,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过程只是单向灌输,师生之间没有双向互动,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张琦③建议创新教学管理方式,课堂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要有机结合。赵洪丹,邹之坤④认为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思路为:首先把握现代金融学发展的趋势,然后通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杜英娜,乔立娟,王文青,王秀芳⑤认为应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优秀金融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一是引进海外杰出人才。二是鼓励现有年轻教师跨校进修、出国研修。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教师流失。四是建立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制度,增加教师队伍数量。

2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现存的问题

(1)教学手段相对比较单一。目前大连理工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虽然也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也没能科学地运用学生互动、案例教学和实际调研,对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足,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2)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竞争机制。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大连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人才引进机制尚不完善,教师竞争压力较小;教授主要从事科研,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学精力;辅助教学的实验技术人员不足,分散教师精力等。因此,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显著影响。(3)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不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虽然学校建立了一定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比如干部教师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但是仍然缺乏与之配套的制度,如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学生评教制度、基于评价结果的量化考核、评价结果实时公开制度等。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不利于金融学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3.1教学管理改革建设基础

(1)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建立以假期实践为主、日常实践为辅的社会实践体系,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引导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科技创新等相结合;积极拓展学生工作新领域,不断丰富辅导员博客的种类和建设方法,全面提升辅导员博客育人功效。系统推进“春雨计划”,强化学生发展咨询和个体指导。(2)课程建设。启动荣誉课程建设,设立学校荣誉课程和荣誉主讲岗位,从政策上激励和引导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程。(3)人事制度。实施“358”讲师履职考核制度。即“非升即转、非升即走”的“358”考核竞聘制度。对新入校博士和受聘的讲师实行3、5、8年竞聘考核淘汰办法,要求青年教师在上述时间点必须参加副教授岗位竞聘,对8年以上仍未竞聘上副教授岗位者解除聘用合同或转岗。

3.2教学管理改革建设重点

建设教师引进机制与奖惩机制,保障金融学教师团队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深化学生创新实践激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教学;设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与“学”管理。

3.3教学管理改革建设内容与方法

(1)建立教师团队长效机制。针对我校金融学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主要从“教师引进”与“教学质量保证”两个方面来建立相关制度。第一,按团队教师队伍需求进行教师队伍制度管理建设,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两个类别、三种岗位的评聘模式:两个类别为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固定编制中按照专任教师、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岗位分类管理;流动编制按照研究人员、实验人员和服务人员岗位分类管理,保障教师团队的可持续性。第二,为保证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建立相应的教师教学质量奖惩机制,保障金融学教师团队教学质量。

(2)深化学生创新实践激励制度。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励金融学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提供有用人才,结合我校金融学专业自身特点,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学生创新实践激励制度。①加强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借助我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建立一些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与实践项目。例如建立与创新实践相关的评价机制,并对创新实践能力优秀的学生给予一些特殊奖励,如学习成绩乘系数、对等替换相应学分机制(让学生免修相关课程)。②深化奖学金制度改革。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通过捐赠设立各类专项奖学金,增强学校奖学金总体激励力度,扩大受激励群体。例如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专门针对我校金融学专业学生,设立激励金融学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专项奖学金。

(3)设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学管理制度。①设立金融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请3~4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成立金融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专职研究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问题。中心负责起草《金融学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对教学质量进行抽查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建设意见及建议。②实行教学质量量化考评。制定《金融学专业课程群教学质量量化考评办法》,对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教学、毕业设计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依据该考评办法进行量化考评,并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监控平台所反馈意见,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4结论

第2篇:金融学的专业类别范文

笔者认为,内地有条件的学校直接使用原版的外国优秀教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金融学专业在过去十年与国外著名大学(如英国卡斯商学院和澳洲墨尔本大学等)联合举办金融学2+2国际合作课程的经验基础上,逐步推行在所有金融学专业的前两年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进行中英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投资分析与管理”课程选用了由ZviBodie,AlexKane,AlanJ.Marcus合编的INVESTMENTS。该教材被西方著名大学普遍使用,而且也是国际顶级金融投资类别职业资格考试CFA(注册金融分析师)的指定参考教材。该书每隔三年左右即有最新版本,内容上有更新,如最新版本的教材即包括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案例的讨论。不过该教材内容覆盖的范围太广,如果全部内容都安排在一个学期(56学时、每周3学时)没法完成讲授。因此该教材的内容需要根据本科教育的要求进行取舍和安排。

第二,课程内容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高年级课程,投资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投资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中的核心就是公司投资价值研究。同时本课程还需要介绍与金融投资相关的知识点。笔者在讲授本课程的时候设计了如下几个模块的内容。模块1:投资环境与金融市场概况。这部分内容包括证券市场的整体环境,如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区别、证券市场对经济的贡献、投资工具的类别、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及金融工具创新等。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引用国内金融市场的实例予以解释。模块2:公司投资价值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希望让学生学会如何撰写一份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需要讲解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模块3:技术分析理论和方法。

技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设计投资策略的讨论以及技术指标的解读和分析运用。理论方面重点是介绍技术分析流派的古典理论道氏理论。该理论强调对于市场长期趋势的研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概念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确立一种立足长线投资和分散投资的理念。另外,要给学生介绍移动平均线、趋势线分析、形态分析、K线图分析、波浪理论等主要的技术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易学难精,其作为预测参考技术得到了市场人士的重视,尤其是一般投资大众的股评人士,需要经常使用这些方法做解盘分析,所以它是一种职业的知识和工具。技术分析工具本身比较形象地勾画出市场的变化,容易让一些学生误认为技术分析是“点金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模块4: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行为金融研究。有效资本市场假设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理论,通过对市场有效程度的分析,投资者可以确定合适的投资策略。另外,传统的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

但事实上,由于投资者在很多情况下呈现出很多非理性的行为,传统的投资理论常常没法完满解释现实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最近十多年来,主要研究投资者的非理的行为金融学得到了业界的重视。在这门课中,简要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如过分自信、过分保守、心理账户和预期理论等,让学生对学科前沿研究有一些基础认识,以期培养他们将来对相关科学研究的兴趣。模块5:债券的投资管理。债券的基本知识和估值方法,学生在二年级的公司财务管理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重点是讲解债券投资风险管理和组合管理策略,内容包括债券利率风险分析、久期计算、债券凸度、积极的债券投资组合管理和消极的债券投资组合管理等。模块6:衍生工具与交易市场。

本模块主要介绍期权和期货交易。期权和期货是最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品种,其他的各种衍生工具的创设多数都与期权和期货的运作机制有相同之处。内容主要包括期权交易分析,如期权交易与股票交易价值比较,以及各种期权交易策略的组合运用,如受保护的买权和卖权、期权价差、对敲、双限期权等,以及买卖权平价关系。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

有些学者(如王闽等)强调实践教学需要到证券公司等机构进行实习。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很难安排大批学生的实习,即使能安排也基本上属于拉客户之类的岗位。毕业生未来在从事投资类工作的时候,经常需要对现实问题做分析,从而形成研究报告、操作建议、策划方案、口头观点表述等工作成果,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主要有两种形式:案例讨论、研究报告和研讨会。

1.案例讨论。本课程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重视案例分析方法。除了上述教材中包含的案例外,教师还需要收集具有本土特色的案例,通过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并懂得在现实中运用。

2.研究报告。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公司投资价值研究。除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让学生撰写一份研究报告。由于该研究报告的工作量很大,因此,笔者采用让学生分组完成的方法,这也是在国外大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方法。学生以4~6个人为一组,选择一家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撰写一份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要求研究报告的内容必须包括五部分内容: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估值模型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和技术投资分析,涵盖了教学大纲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的相关知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研讨会。研讨会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笔者通常要求每一小组在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以后,需要主持一次研讨会,由小组成员讲解其分析该公司投资价值的分析研讨会,并回答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问题。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三部分:考勤、小组作业和期末考试。学生的考勤情况通常占总成绩的10%。小组作业包括上述的研究报告撰写和研讨会两个环节。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对投资分析报告的评分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能否正确并且恰当地运用各种理论和模型进行分析;能否准确地利用所学软件和网络信息找到所需数据;研究报告格式是否规范、分析过程是否有逻辑性、表达是否清晰明了;英文专业术语运用是否准确;研究结论是否合理;等等。对课堂英文演说的评分主要依据有:PPT是否简单明了、英文术语是否准确运用;英文演说是否流畅、清晰易懂。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评的50%。设计为A、B两卷随机分配给学生,基本涵盖了教学大纲的所有内容。题型多样化,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问答题,其中主观题占50%以上。选择题主要是考核基本概念,计算题则主要考核对几种估值模型的运用,问答题考察学生对学科前沿研究问题的理解。

第3篇:金融学的专业类别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写作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第4篇:金融学的专业类别范文

一、《金融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量分配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金融专业学生而安排的“会计类”课程学时明显不够。原因被简单地认为是,高校金融专业学生需要将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金融专业课程,或者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计算机操作、管理学等相关课程。根据调研得知,将“会计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的高职院校,一般每周安排3个课时会计课程,那么每学期总共安排48个课时;但是部分将“会计类”课程作为选修课的高职院校,每周仅安排2个课时会计课程,因而每学期只有32个课时,这明显是不够的。与此同时,会计课程本来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做到真正掌握会计这门学科,但是我们发现,由于课时分配不够,很多高职院校金融学专业学生仅仅将会计课程作为普通的获取学分的科目。

2.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对《金融会计》课程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有些学生对会计科目在不同行业的性质不熟悉,容易混淆。例如,存款对于银行来说是负债,对于普通的企业来说就是企业的资产;第二,有些学生对会计学基本原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金融行业也不甚了解,学习《金融会计》课程就感觉特别吃力。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对于会计教学还是采用旧有的教学方法,导致大部分学生只知道做一些非常浅显的《金融会计》试题,而难以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金融会计问题;并且在《金融会计》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对电算化操作存在兴趣,而对金融会计理论知识毫不重视,导致学生对金融会计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就慢慢失去了学习金融会计的积极性。

3.教材内容编排枯燥

金融专业目前使用的会计教材和其它专业没有太大的差别,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学生会觉得教材枯燥无味,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如果高职院校老师仍按照普通的会计教材来授课,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毫无会计基础可言的高职学生,他们很难理解会计学基础术语,也难以理解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内容。即便他们能当场记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法则,但是一转眼就会被金融专业的知识淹没,学生短时间内就会将会计学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因此,金融会计这本教材应该结合金融专业的现实案例,把两个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具体的金融业务讲解会计处理实务,那么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得出高职院校《金融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措施。

1.整合授课内容

整合授课内容,先要对《金融会计》课程重新进行定位,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融合[3]。目前,《金融会计》教材主要是以会计核算内容为主,重点仍旧是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没有结合金融专业的特性[4]。因此,整合授课内容尤为重要,这是学生学习入门过程中重要的引领。笔者根据自身教学体会,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划分模块,专题讲解。将《金融会计》内容分为几个部分,会计基础复习、银行业会计处理、证券业会计处理等。其中会计基础复习要对会计基础理论和记账方法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巩固,唤醒他们的会计学思维;银行业会计处理主要讲解银行业中的会计记账方法,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国内汇款业务;证券业的会计核算业务相对比较简单,讲解证券业务的类别和性质,介绍不同业务的特点。专业搭配,融会贯通。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于会计学知识十分熟练,所以应该着重讲解金融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把会计与金融进行有效地结合。但是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业务比较熟悉而不清楚处理办法,我们更应该把会计实务融入金融业务,两者同时讲授,融会贯通。

2.调整教学思维

首先,教师应该把本节课的结构罗列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其次,必须讲解概念和理论基础,让学生便于理解;最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和问题来验证所学知识,把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才是真正的理解。以往老师上课就是生搬硬套,把知识强行灌入学生脑中,学生学后就忘,教学效果极差。老师在讲台上热情洋溢,学生在底下昏昏欲睡,这种灌入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但是忽视了对青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适应我国当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教学现状,培养更多的自主创新型人才,调整教学思维迫在眉睫。根据日常经验总结,笔者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即“大班上课”和“小班讨论”相结合,这种方式能弥补过去教学方法的缺陷。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要求任课老师尽量多用一些时间来讲授课程的知识点,同时多进行一些课堂提问,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采取“小班讨论”的方式,要求任课老师将传授的课堂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统一起来,进而促进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从我们生活中选取一些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并加以课程化处理,用来解释硬邦邦的课本理论,使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高涨,从而达到既扩充学生社会认知面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6]。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引导学生采取归纳的方式对该课程加以认识,还能够引导学生采取演绎的方式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使得教学效果达到理想。案例教学虽越来越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老师却仅仅将案例教学理解为列举事实,并且更多的是依靠任课老师单方面的讲解,完全没有让学生产生共鸣。事实上,采用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学案例的选择[7]。通常来说,用于教学的案例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特性:首先具有典型性,必须根据实际生活列举,在社会上适用且通俗易懂;其次具有创新性,所引入的案例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通过实践开拓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最后应该具有时效性,选取的案例应该反映最新的、具有不同见解的、可供争辩的社会现象。

第5篇:金融学的专业类别范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建议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描述

G大学的学生就业工作伴随着该校的改革的转型,从工作时间轴上,就业工作可分为“两个时期”“三个年度”。“两个时期”,即从2010年至2012年6月,是本科生就业工作成熟完善期,而2012年6月至今,该校落实研究生二级管理,是本、硕学生就业工作共存发展期,两个时期的工作共同见证了该校的发展脉络和跨越进步。“三个年度”代表了2010年、2011年、2012年三个就业工作年度,三个年度均实现了较高的就业率,共同度过了2011年的相对就业低潮,三年平均就业率本科毕业生达到了95.53%,硕士毕业生达到了95.08%。

二、研究及调查概况

为进一步核实就业统计数据,在本文写作之前,笔者对该校经济类本硕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电话采访的方式,通过对调查者进行电话联系,收集相关就业信息。为保证联系到尽可能多的已就业本科、研究生,此次调查先后进行了三轮电话采访,历时一月。本科生三届毕业生共743人,通过登记电话号码取得联系共401人,占总人数的60%。三届毕业研究生共计347人,其中电话拨通且接受采访的共计213人,占61.4%。

本次调查从经济类本硕毕业生整体、各专业就业状况两个角度进行追访,双角度均从工作地点选择等项进行访问。

三、研究结果及建议

从毕业生整体角度,对本硕各项调研要素进行归总。值得注意的是,该表各要素数据均取各该调查所得的最高值,以此体现最具代表性的就业状况,年薪状况除外。由数据可知,毕业生通过互联网求职已成为主流,北京是该校本硕毕业生主要的求职意向地区,半数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到国企工作,并工作在与所学专业较相关的金融领域,从事第三产业的相关工作。毕业生初次就业三年内更换工作不频繁,能够踏实本职、专注工作。在“专业相关度”要素上,硕士的评价低于本科近半数(百分比衡量)。本硕工资呈现差距,入职年薪硕士毕业生高于本科毕业生17.37%,目前年薪则多出32.17个百分点。在“专业培养建议”上,本、硕不约而同选择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该校经济类本、硕两个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对比来看,本、硕兼有的专业,除财政学专业外,硕士毕业生三年平均就业率高于本科毕业生;只设有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或学科中,专门史就业率最低。从经济类各专业三年平均就业率来看,本科方面,金融、国贸、贸经三个专业就业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在硕士研究生方面,专门史三年平均就业率最低。从各专业内各年度数据看,2011年就业率最低,除保险专业走势平稳之外。出现逐年上升趋势的本科专业有金融学、国贸、保险、经济,维持平稳的本科专业有统计、财政,呈下降趋势的本科专业有贸经。硕士研究生方面,三年中,各年就业率逐年上升的专业有国贸、财政、专门史,保持平稳的专业(学科)有金融学、产经、统计、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没有就业率下降的专业。

针对经济类毕业生的就业调查结果,谨提出以下建议。

1.就业率统计仍需精确。数据是就业工作分析的基础,数据不尽不实是统计的大忌。本次调查中,离京工作毕业生多因手机更换而未能联系,造成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完整;年薪问题相对隐私,受访者的回复不够明确,可能会造成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失真等等。“就业率提纯”也应是工作重点之一,应将“签约率”作为就业率参考的主要指标。继续按照现有方法,将“签约”“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证明”“升学”“出国”“自由职业”的就业类别分项统计。

2.就业、培养仍需协调。就业工作和培养工作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两翼,学生未来走出校门能否在社会中赢得一席之地,能否在本专业领域呈上升发展趋势,有赖于就业和培养互相配合,共为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校从2011年起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一下简称“专硕”),包括金融专硕、保险专硕、应用统计硕士、税务专硕、资产评估硕士5个专业,共37人。2013届专硕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值得密切关注,与专硕培养方面的协同合作必将成为未来的热议之题。

3.学生指导、规划仍需深入。总结本次调查,可以得出,学生就业的狭隘性——就业意向地区集中在以北京为首的中心城市,中部、西部地区就业意愿极弱;升学率有所提高,但在考研、考博的学生中依然存在定位偏高,不切实际的情况等等。学生就业的盲目性——就业前不注重职业规划和就业、毕业准备,面临就业目标不明、职业选择盲目。凡此种种,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任重而道远。

4.多方配合仍需密切。从本科毕业生就业看,不得不提出的是,家长对学生的初次就业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个别家长对就业工作态度消极,对就业手续重视程度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本科生中北京生源居多,学生就业条件较优越,家庭环境较好;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个别家长就业观念不正确,对子女教育培养的导向存在偏差,不能正确鼓励子女自力更生、勇于承担青年人的责任和义务,不利于学生成长、成熟。从本、硕士毕业生就业看,今后还需在校内外合作、实践实习平台创建和机会创造、就业培养两股力量协同配合上下功夫。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实现校企联合创建平台,如何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社会资源、校友资源的融合与互惠,如何利用如上利好为学生就业发展助力,都将是我们未来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载于《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2.赵崇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视点》[J],《特区经济》,2005年09期

第6篇:金融学的专业类别范文

【关键词】证券投资 职业岗位 分层教学 课堂创新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交易所市场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区域股权市场机制进一步确立,柜台市场已成为证券私募业务的重要平台;将继续强化监管与深化改革,推进互联网+战略,双向开放,丰富市场层次和融资工具、渠道,完善并购重组市场化机制,有效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改革的能力。为适应证券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我院投资与理财专业确定证券类一线职业岗位为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之一;开设了“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为专业核心课,开设“证券投资分析”为专业模块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和较丰富的投资经验。我院正在兴起教学方法大讨论,实施分层教学等课堂创新计划,我们教学团队积极开展对证券投资课程的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对证券投资课程开展分层教学法课堂创新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等个体差异,在课程教学中设置不同目标,以及不同难度、深度的课程教学内容,配备相应的教学团队,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别的教学、差异化的考核,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学习,扬长避短、获得最大的进步和最佳的发展,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对证券投资类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如下:

第一,证券行业发展创新,行业人才层次递进提升的需要。随着证券行业的转型和创新发展,随着市场交易规模快速提高、新业务不断拓展,建立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已成为行业人才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中国证券协会2015年对证券从业人员考试进行改革,将考试类别划分为一般从业资格考试、专项业务资格考试和管理类资格考试测试三种类别,,进一步明确行业人才层次递进提升;必将要求我们高职投资类专业开展分类分层教学培养的模式改革。

第二,专业学生多生源、差异化学情的需要。目前投资与理财专业生源差异大,有普高生、三校生、3+2等多种渠道,录取分数及学习态度、理论素养与技能差别较大。同时学生缺乏对主要金融投资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深入了解,学习目标和方向的把握能力模糊,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尽管专业教师在“教”上不断改革创新,学生的“学”上见效不大,学习的效果就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迫切需要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方式,采取差异化的考核方式,以满足不同个体进步的需要。

第三,传统的证券投资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创新实践。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仍然过多理论讲授上,理论过于抽象,专业理论基础过于薄弱;教学案例过于分散,且更新速度较慢;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上脱节,实验操作与模拟交易过于随意,实践考核不合理,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难有起效。

二、对证券投资课程开展分层教学法课堂创新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一,课程实施保障:充分做好前期动员和分层教学实施计划。证券投资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首先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并做一些理论测试与技能竞赛,通过定性和定量指标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判断学生,科学合理的确定各个层次的划分;其次,分层教学要制定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教学目标。更要把重心放在绝大数学生身上,并借助课堂学习小组的互动,合作竞争学习,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第三,分层教学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最后,要进行分层考核,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升投资理论与技能水平,并能完成课程考核。

第二,教学师资保障:构建基于分层教学实施的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实施分层教学后,证券投资课程教学设计类型增多,教学内容差异化,教学实施形式呈现多样化,教学考核更加过程化与分层化,增加了教学团队的工作量;特别是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实施,需要更大的模拟投资教学、更长的教学指导,需要第一、二课堂的联动学习,需要教师言传身教与网络在线结合学习,需要实时财经信息分析与投资实战操作指导相结合。对任课教师专业水平、实践技能、课堂组织等提出更高要求,我们明确证券投资课程的负责人,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协作,积极参加证券企业的挂职锻炼,引进行业专家进课堂,构建基于分层教学实施的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课程与专业竞赛结合等,保证分层教学法课堂创新的顺利实施。

第三,实践教学保障:证券模拟交易大厅的仿真实训环境。实施证券投资课程的分层教学法课堂创新,需要仿真投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训工位,都需要得到充足的实训室硬件和软件配套。因此学校在经费上积极支持,同时投资理财专业积极申报省特色专业,专业建设经费充足,建成证券模拟交易大厅实训室,拟建互联网金融实训室,保证了课程分层教学法课堂创新在实训室条件、教师非教学工作量绩效、学生技能竞赛奖励方面的开支。

三、对证券投资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法课堂创新的实践

分层教学法课堂创新是一项系统教学过程,涉及到的教学全部环节,如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采用、教学考核等环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证券投资职业岗位的需求,科学合理的分层是教学的前提,制定各分层学生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以课程教学标准为依据,运用适合不同分层学生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合不同分层学生的教学手段,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进步,最后对各分层教学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第一,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分层教学法课堂创新模式。通过对证券投资行业的岗位设置调研分析,探索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分层教学的内在规律,根据主要的证券投资的职业岗位特点,针对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需求,选择相关的课程教学项目进行分层教学,以达到职业岗位能力胜任。

设计职业岗位的分层教学表(如表1),以就业为导向,依据投资经理、交易员、风控员等主要的证券投资职业岗位要求的不同,设置“投资经理组”(重点组)和“交易员组”(普通组);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把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职业技能作为主要目标,逐步打造我投资理财专业的职业教学特色。

第二,以生为本,制定个性化教学套餐。证券投资课程的分层教学试点对象是我系投资理财专业2014级学生,从培养方案设计上,将投资理财专业分为“证券投资”与“保险理财”两个方向,学生大一开始进行专业始业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专业岗位、知晓岗位知识技能储备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细分的专业方向,制定个性化的培养与教学套餐:包括差异化的模块课程、课程选修、技能考证、技能比赛、校外实习实训计划、拓展课程学习计划,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第三,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制定分层教学法课堂创新的教学标准。以《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证券投资课程中,依据职业岗位类别不同,这两门课程的核心技能为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依据投资经理、交易员、风控员等主要的证券投Y职业岗位要求的不同,参考学生技能考证与技能竞赛的总评成绩高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进行职业方向选择,并自主选择相应学习等级,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层教学。对重点组主要进行投资理论与投资策略学习、基本面选股分析与跟踪检验、投资报告研读与分析等类型。注重培养其投资研究、分析能力。对普通组,侧重培养其投资实务操作的能力,狠抓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获取率。

第四,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实践分层教学法的课堂创新。由于证券投资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很强的课程课程,我们针对性的设计了证券交易软件应用、证券行情解读、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理财、期货投资、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等典型项目,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竞赛法等主要手段,通过建立仿真投资实践平台,以一个学期的学生自主投资操作,分层进行投资实践,验证投资理论与技能水平,通过一个学期的团队投资操作,重点组和普通组交互式协作,竞争与合作,岗位轮动,实现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

四、对证券投资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法课堂创新的成效

目前对证券投资课程分层教学正在进行第三个学期的创新实践,取得一定成效:

首先,增强了学生学习证券投资课程主动性。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动态”选择学习难度和深度,变被动学习为“我要学习”。通过三个学期实践结果显示,学生积极主动查询投资信息,盯盘看股票走势图,普遍增强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成才意识,课程学风得到显著改善。

其次,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分层教学,按照学生选择和确认的岗位方向和课程难度重新组建课程学习层次和岗位角色,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操作,并积极互相交流、请教老师;教学方法手段更加有效,教学考核更加客观、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强化了个性化技能培养效果。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普通组的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通过率明显提高;重点组的专业竞赛上进步显著,学生在2016年省投资理财技能大赛获得特等奖2名、一等奖3名,省证券投资大赛中取的团队赛二等奖三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居省内高校前列;为学生成长成才创设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形成了富有就业竞争力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打造省内优势、特色专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秦峰,林承松.对高职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基于分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时代金融,2016(03).

[2]郑祖军,阮银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设计[J].金融教育研究,2015(07).

[3]刘建和,武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6).

[4]阮建女,佘雪锋.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技能并重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以外贸类课程教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14).

[5]张军侠,祝志勇.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打造“卓越园林技师”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

[6]罗强,陈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职业岗位体能需求[J].体育世界(学术),2015(03).

第7篇:金融学的专业类别范文

【关键词】图书管理知识经济管理高校图书馆

全球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搜集、情报的获取越来越重视。,图书馆作为这些资源 信息的重要提供者, 将在助推伟大中国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图书馆员的管理就是对当前的知识经济的管理,是各门学科知识在经济学科中的实际应用。

当前,全球的经济都在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无论是文化教育,科技创新,工业、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还是我们“今天”的七千余米深海的海底探究,或者是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天宫一号站的建站与神六、神七、神八、神九、神十航天员的飞天梦的实现。我们亲眼目睹的航天员在天上自动、手动、对接。航天员手上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爬出窗外,标志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王亚平的空中教学与地面对话等,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知识与经济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与体现。说明了人们把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到了国防交通运输等各行业中去了,并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绩。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做为一名贵州财经大学的图书馆馆员在知识经济面前,一定作好为各分院的教师教学研究提供实用的知识服务与管理,满足人尽所需。必须广泛应用学科专业知识在经济信息中的运用。我们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的馆领导也在紧跟时代的潮流,抓着财经知识管理的契机,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具有本院特色的“知识经济管理”模式——强抓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要求人人达标,检查过关。非常严格的执行目标考核任务。我在这里借鉴孙兵的观点,把知识管理看做事图书馆服务方与读者间的互动过程。把知识分为三大类别:1、读者需要的知识来自读者的知识和关于读者的知识。2、管理知识的目的就是要为读者提供必要的各自所需要的服务。3、提供知识服务的核心价值就是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要。我们应该把知识创新看作是知识管理的目标。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为那些获取知识的师生、教工等提供多方面的快捷情报检索服务。而知识创新,它又是读者和师生、教工的行为目标,并非馆员的行为目标,是知识生产者和学习者需要拥有知识创新的能力,并非是图书馆员需要拥有知识创新的能力,任何一个图书馆向师生提供满意的知识服务都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首要任务。知识不同于信息,知识管理的真正难点是图书馆员并非学科专业化知识的生产者,怎样来提供学科专业化知识服务,图书馆员是学科化专业化知识生产的外行。如何有效的搜集、分类、整理、加工各门学科的专业化知识呢?我们图书馆领导聘任了一批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进入图书馆参与相关工作,这些学生是贫困勤奋学习的优秀孩子,是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同时还聘任了会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理统计学院、金融学院等部分学科专家以及图书馆内的馆领导、博士、研究生、教师、年轻的图书馆员共同参与知识管理和服务工作。

上述这些工作的参与者,他们就是该学科专业知识的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重要性人才。这些工作打破了我们过去工作中被动向主动转变。从单纯的管理转向专业化知识结构的管理。把文献、信息、知识与经济四架马车并驾齐驱的轨道上。由学院分管院长以及四位馆领导,学科专家以及馆内年轻馆长同志等经常出差参观学习,回馆来将学习内容,参观结果在每周五下午学习时间,向全体馆员汇报,分享知识,管理共同学习。

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全体馆员同志紧密的团结在馆领导的身边,一切听从党指挥,共同构建了一支和谐、协调与读者“双赢”的获取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的平台。

参考文献

第8篇:金融学的专业类别范文

电力行业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生产的重要行业,用电量是反映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为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就可以分析相关状态、偏好和发展趋势,更是对电力的相关数据提出了比较高的考验。本文通过统计学数据分析,提取因子选择平均电流值为检验因素,逐项检验用户的使用特征、厂家和接线方式对电流值的影响,希望找出影响电流不平衡的因素,从而逐渐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和应用,实现由系统代替人工开展智能化的异常监测、跟踪定位和分析诊断的目标。

二、统计学方法对计量数据的分析

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电力计量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电力计量数据进行分析,用何种指标预测信息,就成为了数据时代下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与此同时,统计学的发展和应用也成为了大数据数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SPSS作为一个集合统计学各类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计算的软件,在金融学和管理学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笔者试图用SPSS对电力计量数据进行分析,试图分析精确计量的有效指标、电力各类用户的状态和偏好、计量装置提供者的可靠性等,希望能找出更多有利于电力计量和状态判定的方法和依据。

电力计量,最基本的就是要进行精确计量,通过计量判定用户的状态。以何种指标作为判断的依据,一直以来都是大家讨论的问题。根据统计学基本原理,一个值如果能代表总体的有效性,则需要这个值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要找到检验电力计量准确性的有效指标,关键就是要检验该类值的有效性。

我们通常会使用电流和电压来表述电的状态,那么电流电压究竟能不能作为检验的标准?对此,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导出广州某区专用变压器用户数据做了信度和相关度分析。

根据残差分析,以平均电流为要素,可以得出电流的分部接近于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又对平均电流值进行度量可靠性分析,平均电流值得Alpha系数为0.93,大于0.7,因此可以判断,平均电流值是可以作为电力计量的一个检验性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电压做了两个相关性分析,发现电压值对于计量方式和接线方式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都在0.95以上,而双侧检验相关系只要在0.01以上几位显著相关,因此电压也是某些电力用户特征的反映指标。

在验证了电流和电压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我们则对一些用户的用电状态进行了分析。由于此次只是初步的探索研究,因此我们只是以5A为条件来进行判断。(如果电流超过5A,即为超负荷运转。)在这里我们主要对电流进行了有关分析。该区整体用户的电流分布碎石图如下:

根据SPSS的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得出了电流在不同类别中的分布图:

上图为该区各镇计量装置电流值分布频率,电流在此有着良好的分布状态。根据5A为标准的分布条件,我们可以得出1401甲镇、1405戊镇、1403丙镇超5A运行用户较多。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关注这三个地方计量设备和线损率,同时也需要分析超负荷运行的原因。据分析,这三个地方的工业较多。为验证工业用电与超负荷的关系,因此,接下来,我们又对用户类别和行业的进行了分析。如下图:

根据对用户类别的分析,我们依次对比(1)大宗工业、(2)商业、(3)住宅、(4)非工业、(5)非工业(学校)、(6)农业生产、(7)稻田排灌、(8)工地临时,几个用电类别下的电流关系,发现超负荷集中在大宗工业。住宅、学校和农业及稻田排灌负荷较轻。

根据对行业号的分析,我们发现530000类别的超负荷现象较多。根据行业号对照表判断为制造业。

由于在用户类别和行业分析中都集中表示大宗工业的超负荷现象较为常见,因此在此之后,我们又对变压器的装接容量进行了分析,如下:

根据图表所示,I类II类III类这三个计量装置类别中,根据电流值分布频率所示,超5A运行的用户集中在III类,即在315kVA―2000kVA类别的超负荷现象较为突出。

电力的准确计量,除了用户的使用特征之外,还应该对表厂家和我们的接线方式进行分析。我们把15个表厂家也纳入了分析的范畴。分析电流值以查验各表厂家的表的有效性或相关特征。如下图:

由图可知,电流值与厂家不成相关,因此大部分厂家的表都没有超负荷运行,其中编号(1)兰吉尔的表超负荷运行的情况较为突出,而据现实情况反馈,该厂家的表是运行中表现却较为可靠。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调查了花都地区的电能表的品牌情况,发现兰吉尔的表占42.92%而且都在符合较大的线路上使用,因此兰吉尔大规模的超负荷运转的原因与数量和线路有关。综上,不同的厂家对电流值的影响没有显著相关性。

除了分析用户和厂家之外,对于我们自身的工作方式也需要进行分析,我们对自己的接线方式和计量方式进行了分析。试图分析不同种类的接线方式和计量方式是否存在区别。

根据上面两幅图所示,在接线方式方面,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两种接线方式对电流的影响几乎没差别。同时在计量方式方面,我们对比了(1)高供高计与(2)高供低计的计量装置电流值分布频率,从个体上说,高供低计超负荷的频率略高于高供高计,但是差别很小。因此电力计量的接线方式和计量方式并不能对电流产生影响,接线方式和计量方式是稳定可靠的。

三、计量装置异常分析应用

通过对计量自动化系统采集的各计量点上的海量、多维度准实时数据的内在关联与逻辑关系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分别针对厂站、专变、配变、低压等各类计量装置建立相应的异常监测和智能诊断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实现对计量装置和各级线损进行在线监测并自动筛选、定位故障或异常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智能分析诊断,代替以往靠人工凭经验进行“大海捞针”排查、筛选式的异常监测和分析,为降低电网风险、反窃电和降损增效提供更高效、智能的技术手段。

1、针对不同行业性质的用户,不同的用电行为特征,设计异常诊断分析与智能识别模型,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算法,构建用户故障专家分析模型,实现对故障计量装置的诊断分析与智能识别。

2、以线损、供售电量、负荷、电压、电流、功率因数、三相不平衡率、负载率等采集数据为主要监测对象,设计标准异常监测与异常预警模型,定制风险异常及故障预警规则,准确定位异常计量装置。

3、分析收集以往的典型故障案例,对其历史电量、线损、综合瞬时量、报警等数据的进行反向分析,总结归纳各类故障案例的数据特征库,并建立可以预警的数学分析模型,及时发现用电行为异常的用电户。

4、建立用电行为轨迹异常数据特征库,实时监测是否有新的异常用户,以及对已经发现的异常用户进行一个特定周期的监控,精确定位出异常的计量装置及可能的异常方式。

5、在线反馈,系统自动生成异常诊断报告,以工单的形式传给营销系统,通知运维班组到现场检查、处理故障,确认故障类型及恢复正常计量方式。根据查实的故障案例将结果反馈,归档案例库为并不断修正、完善数据特征库和数学分析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6、与终端运维部门沟通协作,优先轮换容易导致数据异常的终端和升级终端固件程序,优化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质量。

四、结束语

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只有将统计方法进一步与电力计量数据相结合,围绕电网运行及用户用电行为的关联性,结合客户细分理论,针对用电行为轨迹进行分析。在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和应用,由系统代替人工实现智能化的异常监测、跟踪定位和分析诊断。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及时发现、事后处理有理有据,最终为计量运维提供智能化的手段,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为我所用,发挥电力计量的优势,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佼佼者。

第9篇:金融学的专业类别范文

学生应该具备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具备无私奉献、团结友爱、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具备扩展视野、去伪存真的严谨态度;具备努力拼搏、建功建业的踏实肯干精神和不断求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熟悉体育项目的主要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加强身体素质的科学方法,自觉形成一种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达到身强体魄的要求,力求符合《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

在航空服务业务上,要熟练掌握国内外客票(包括电子客票)内容的填写;灵活运用国际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知识妥善处理民航运输业务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熟悉并实时关注国内外客票变更和退票等方面的流程和处理;掌握国际航空旅客运价规定并熟练计算运价;熟练航空货物运价的运费和运价计算;具备良好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提供完美的航空服务;提高航空服务技巧;考取民航售票员、安检员、货运员职业标准的初、中级资格证书以及技术等级证书,同时要求达到相对应的技术标准。

以后从事空中乘务员;民航安检员;民航售票员;民航货运员等工作。

在学校求学期间,让学生熟悉民航旅客运输相关程序,民航货运方面相关知识;了解客票销售、行李运送的相关内容;掌握航空地服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规定;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性强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民航运输服务以及航空管理等岗位;具备符合民航运输企事业单位岗位技能要求的能力;有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具备灵活运用国际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的知识妥善处理民航运输业务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该有熟练操作民航客货运输的能力;具备民航服务人员基本的自学能力和扩展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行业素质,能了解航空服务职业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具备很强的职业道德素养,集体荣誉感强,拥有团队协作精神;自觉树立好航空服务为旅客服务意识和航空安全意识。

为了满足上述的能力要求,可以建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为满足航空企事业单位岗位(群)所需的航空能力、素养和知识,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建立起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结构。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模块,依次是: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和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如果要细分的话,包括8个小模块,分别是:专业基本素质模块、值机工学模块、公共素质模块、安全检查工学模块、职业定位专项实训模块、空中乘务工学模块、货运工学模块和顶岗实习就业模块;还包括41个科目。

本专业实行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兼职教师团队相结合的模式,并建成校内航空服务实训基地(仿真),分别为民航口语实训室,航空服务模拟机舱,民航票务实训室,民航安检实训室,民航商务实训室,化妆实训室,形体实训室,航空值机实训室。并与机场等省内外民航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在教材及图书、数字化资料等学习资源方面,大量采用本院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与实习实训指导书。同时有效利用学校相关的网络资源,包括精品课程网站、数字电子图书馆等。以及在校园网及“职教新干线”建立了专业教学平台、网络课程等开放式的教学支持系统。

在航空教学途径和方法上,把“做”作为中心,把“教、学、做“三者合而为一。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并通过项目为平台,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充分利用好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企业车间、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大范围开展项目教学、在生产第一线开展现场教学、在校内仿真实训室进行仿真情景教学、大力开展基于校园网和“职教新干线”的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项目为导向,“做中学、学中做”,增加师生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素养,全面落实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在教学管理方面,建成学院、职能处室、系部、企业、学生及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校企合作建立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教学评价方案,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的过程控制方法及现代教学管理手段,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学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学校建立了教学质管中心,该组织单位的主任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织的其他成员包括督导处、教务处、各系(部)主要负责人、校外企事业单位相关专家。质管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教学质量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监督教学质量管理,解决并处理好在教学质管过程中出现或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学校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规范,制定教学质量评判准则,并要对学校各院系的教学检查。学校教学督导处的主要职责就是进行全校范围内的教学督促工作,并对其开展督导和指导性工作,为此,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教学督导团,它主要是由专制教学督导员、兼职教学督导员和特邀企事业单位的教学督导员构成,以便加强学校的教学督导作用。

在“一区两园”的紧密合作企业,设立由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学院毕业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测站,聘请企业负责教育与培训的副总经理为站长,采取激励措施,监测和反馈教学质量情况。在校园网和“职教新干线”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兄弟院校、企业、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意见,形成学院、企业、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格局。各系(部)成立由系(部)主任任组长、校企合作单位代表参加的教学质量管理组,开展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听取和反馈教师、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各班级的“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小组”,检查并记录每节课的课堂秩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等情况,收集并反馈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在教学计划编制方面,教学实行学年学分制,达到“双证书”要求:在可以取得专业毕业证的基础上,还要同时获得以下类别证书中的任意一种或以上,方可毕业。这些证书分别是:航空值机上岗证、民航安检员证书、民航售票员证、航空货运员资格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