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成本会计知识点多、计算多、表格多、章节前后连贯性强、课程较抽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理论、缺少实践,学生很难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成本会计实训教学中引入模型教学法,可解决这些矛盾。成本会计模型教学法的本质是通过在课堂讲授中引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模型,来增强学生对于学习成本会计的感性认知。成本会计实训可选的模型很多,本文选定粥店企业为实训对象,因为粥店跟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易于接受。
二、成本会计实训模型教学法的应用
(一)粥店成本会计模型的教学要求
本文的粥店只生产皮蛋瘦肉粥。作为成本会计教学,模型教学法着重展示原材料名称、制作间名称,学生在模型前如同置身于粥店。采用粥店模型教学法有以下几个要求:一是每个小组独立开展实训,小组成员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先完成的成员可以帮助未完成的同学整理资料,未完成的同学应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二是小组模拟实训完成后,将实训成果交由教师初审,教师给出修改意见,并交小组讨论修改,定稿后再上交。以小组为单位将其学习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公开展示。三是成本会计实训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小组综合实训结果,自己整理一份实训结果报告交给指导老师,以此消除岗位差异。成本会计实训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大约分为5小组,每小组9-10名成员,每小组的会计岗位及任务为:材料会计1人对应材料汇总分配表,往来会计1人对应应收应付账款登记,工资会计1人对应工资核算,出纳1人对应现金银行日记账,会计1人对应明细账、总账、报表。成本会计4-5人分别对应固定资产及折旧核算、半成品核算、基本生产成本核算。财务经理1人负责原材料、工资、明细账、总账、报表等审核。本模型利用逐步结转法的综合结转法来计算皮蛋瘦肉粥的成本。
(二)粥店成本会计实训模型教学法的应用
1.半成品材料成本的结转以皮蛋瘦肉粥制作间成本分配为例。首先,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皮蛋瘦肉粥制作的工艺流程。皮蛋瘦肉粥的熬制需要的主要原材料有香米、糯米、咸瘦肉、鸡油、皮蛋、水。制作1份皮蛋瘦肉粥需要经过以下流程:(1)咸瘦肉的腌制:将鲜猪瘦肉、盐、姜葱拌匀腌制12小时以上(冷藏)。(2)将皮蛋和腌制好的咸瘦肉分别切成丝待用。(3)将香米、糯米洗净与水一起放入水中用中电饭煲煲。(4)将切好的皮蛋、咸瘦肉、盐、姜丝等辅料一起放入熬好的粥中烧开。2.水电费分配本模型中的粥店不设辅助制作间,所以不需考虑辅助生产成本。粥店所用的电、水都是外购的,制作1份咸瘦肉需要冷藏12小时,冰箱运行24小时需耗用1度电,则运行12小时需消耗半度电,电费的市场价为0.6元/度。外购水电费具体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由皮蛋瘦肉粥的制作流程得知:皮蛋瘦肉粥用电饭煲50分钟,电饭煲的额定功率是1200W,则1份皮蛋瘦肉粥的熬制需要1度电。制作皮蛋瘦肉粥需要用水清洗三次,再加入7.5千克的水熬粥,所以共需50千克的水,工商业用水市场均价为4元/立方米,则皮蛋瘦肉粥共耗水0.2元。3.应付职工薪酬的分配皮蛋瘦肉粥的制作需要经过清洗、刀切、投入配方、熬制、传菜等人工过程。由于本模型只考虑制作1份皮蛋瘦肉粥,所以需要量化这些人工。假设服务员的工资福利是10元/小时,大厨的工资福利是25元/小时,则1份皮蛋瘦肉粥的洗、切、传等过程需要5分钟,成本为0.8元;咸瘦肉的洗切等约为2分钟,成本为0.32元;配方成本为1元。4.累计折旧及其他费用分配粥店的固定资产较多比如电饭煲、锅、刀、砧板、冰箱等。冰箱可按使用时间进行折旧,电饭煲、锅、刀、砧板等可按使用次数或时间进行累计折旧。由于1份皮蛋瘦肉粥使用这些厨具的损耗较少,这里可忽略不计。但教师可指导学生(折旧会计)填制记账凭证:借:制造费用(或基本生产成本)贷:累计折旧除了以上4种常见的费用以外,粥店也会涉及到财务费用、应收账款、营业税、所得税等其他费用,本文将不考虑这些费用。根据上述原材料可熬制5000克的皮蛋瘦肉粥,该粥店销售1000克皮蛋瘦肉12元,5000克总共销售收入60元。该皮蛋瘦肉粥的净利润=60-27.103=32.897元。
三、成本会计实训模型教学法的效果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而髙职会计专业厲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髙等的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会计人员。成本会tt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理论知识要求髙的一门课程,在整个会计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企业的核箅中,成本也是一个企业参与竞争最核心的东西,往往会成为企业崛起的核心动力。成本会计因此也成为会计学科里一个很有价值的课程。但传统成本会计教学中,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许多问题。
1.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滞后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许多企业都广泛应用髙科技,科学技术进步也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自动化逐渐取代了人工,导致了企业费用的构成比例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费用项目也日趋多样化。然而目前成本会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关于成本核箅,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if算、编制成本报表,教学内容中缺乏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学生学完成本核箅后,仍不能结合不同生产组织和类型的具体企业情况,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是按成本核算方法的要求计算出来的,而对于企业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相关,是否满足相关方面的需要却不太清楚。这种仍按照原先的的传统的成本费用轨迹分配方法,既不能合理的反应企业的各种产品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决策,同时也不能很好的体现成本会ti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
2. 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单一性。传统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i十和完成基本上只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以教师单向讲授主,学生被动接收,老师上课纯理论讲解,学生纯理论学习,课后也是理论复习,致使学生对一些实际的成本核算无从下手,无法进行企业具体的成本核箅,更不用说成本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下,单纯的理论讲授方式强调成本核箅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没有实践环节很难将各费用分配方法的一些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是成本核算过程各环节的知识片断,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很不系统,难以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
3. 教学目标不合理、不明确。目前髙职院校成本会计的教学目目标是是把学生培养成髙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课程内容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目标仍然侧重理论课时多与实训课时的教学计划,有些髙校甚至没有实训课时的安排。这种教学目标模糊导致实践环节欠缺,没有把实践教学看成与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其他主干课程同等重要。实践教学形式化,系统性较差,使得成本会计缺乏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二、基于企业工作过程下的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构建
随着髙职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企业用人条件的进一步提髙,要求髙职课程的建设进一步贴近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因此基于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建设是在必行。
1.构建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性教学是髙职教育的生命线,髙职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提供良好的对接。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结合成本会计职业岗位进一步细分,课程以成本核箅和管理业务最复杂、最综合的制造企业为主,参照成本会计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i十理念,将成本会计职业岗位进一步细分为一般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主管等三个层次,确定三个层次的岗位基本职业能力分别为要素费用核箅能力、综合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成本分析与控制能力,拓展职业能力分别为协助参与成本分析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成本计划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三个岗位的具体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能力标准,进而提炼、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对成本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 构建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2.1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以实际案例为教学资料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围绕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并在师生、同学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2.2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螫合,模拟企业真实的成本核算岗位具体工作设置工作任务,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核箅岗位主要工作流程。针对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设计相对应的教学项目;对各项目内容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提出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在每项任务完成前,教师应对任务或训练的完成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作出必要的说明,课程组织既要体现学习性,也应体现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使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合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3.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结构上,突出实践教学,根据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在教学计划其课时安排中提髙实训课时的比例,加大学生实训课时的力度。由于企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屈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嵌入式课内实践是指将实践教学嵌入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总学时中既包含一定的理论学时,又包含一定的实践学时,这样的课程称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课内实践通常是在相应的理论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立即进行,一般在上课地点即可完成。成本会计的嵌入式课内实践教学一般由任课教师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来安排,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点,使理论课程在内容和时间分布上与实践课程动态相关联,形成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模式。总体要求是根据教师收集的实训资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对生产过程进行成本计算,对相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成本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为企业预测、决策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具体要求:分配方法选择科学合理;成本计算准确,步骤齐全;会计分录编制正确;报表编制规范。以我院为例,成本会计总课时为60课时,其中理论课40课时,实训课20课时,每一实践项目2课时,具体实践的项目。
二、校内集中实践———综合性手工实践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
显而易见,嵌入式单项实践是综合性实践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当然仅有单项实践是不够的,还不能让学生对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有个整体性的了解,校内集中实践则能解决这一问题。校内集中实践是综合性手工实践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综合性手工实践安排在理论课程和单项实践全部完成后的集中时间段内进行,训练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理解的一个升华过程。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专门的会计实训室进行,大约一周时间内完成。电算化实践则是在手工实践结束之后进行,一般安排一周时间,包括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电算化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践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能。
(一)综合性手工实践
综合性手工实践是在成本会计理论课程和同步课内实践全部结束之后,从有关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的编制到成本分析所进行的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综合模拟手工实践。较之第一阶段的课内实践来说相对集中,一般安排一周至两周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较集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促使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综合性手工实践通常以一家中型制造企业为例,设计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并将其集中在十二月发生,在购买———生产———销售三大环节的业务中着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核算,简化财务会计的业务,强调生产过程中料、工、费的消耗、归集、分配,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真正将成本会计的知识融于实训中,达到制造业企业会计实训的目的。综合性手工实践可安排16学时,具体程序大致如下:
(1)根据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或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并登记各账户期初余额。
(2)根据模拟企业背景资料中各项相关费用的发生情况,逐一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有关费用明细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4)根据有关费用明细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费用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5)按照模拟企业背景资料的要求,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6)编制成本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电算化实践
综合性手工实践结束之后,立刻在专门机房中进行成本会计的电算化实践。电算化实践是通过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财会系列实训软件来完成的,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单项实训从生产环节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到结转产品成本,再到最后生成报表,体现出不同分配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对成本的影响。综合实训则包括运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方法对产品成本的流转、分配和归集进行核算。电算化实践可安排16学时,具体内容。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模拟实践,学生一方面可以将两种不同方式的会计实践中所生成的数据资料进行互查对比,以验证其正确性,并对二者操作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还可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
三、校外综合实践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校内模拟实践拓展延伸至校外,呈现递进式的飞跃。而社会调查、顶岗实习等都是校外综合实践的有效形式。
(一)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学生利用假期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活动。高职院校可组织学生到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成本费用控制较好的企业进行专题调查,了解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也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高、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亏损企业作专题调查,发现这些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借此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的企业是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核算、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有个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将成本会计校内实践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结语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2016年国家在宏观经济领域提出供给侧改革,那么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的高校也应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级各类人才。成本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各项技能要求极高,一般高校毕业生要经过较长的培养周期才可以胜任。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的种种不足,提出改革思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短期内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促使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就就业,就业就胜任[1]。
一、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可供我国高校会计学本科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理论教材异彩纷呈,但相应的高质量的实验教材却难觅芳踪。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的编写者――高校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众所周知,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联系紧密。而大多数的成本会计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高校现有的以科研为导向的职称评定机制又无法激励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所以广大教师无法为编写高水平的实验教材积累必要的从业经验和业务资料。
2.实验内容系统性不强
受制于成本会计实验教材本身的缺陷,成本会计实验内容涉及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有的高校只有每一单元教学任务结束后的分项实验,而且分项实验的设计不细致,仅仅是理论教材课后的习题再现。实验过程中缺乏原始数据的采集、生成环境,学生无法清楚成本数据的来龙去脉;第二,有的高校虽然安排了成本会计课程的综合实验,但实验中缺乏生产车间、采购部门等相关的业务部门支撑,有时业务仅有语言提示而无实际单据印证,学生无法了解实验原始单据的传递路径,亦无法全面了解经济事项。实验过程中,学生犹如做大练习题,缺乏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第三,几乎所有高校都不开展关于成本分析、预测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模拟实验。
3.实验方式比较原始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几乎形成了无校不会计的局面。由于快速扩招,大多数高校的与专业相匹配的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会计实验条件简陋,直接导致成本会计实验方式原始。具体表现有:第一,成本的计算以手工计算为主。有些高校尚未购置财务软件,或虽购置财务软件,但由于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涉及到大量的公式,而且许多公式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特点自行设定的,导致外购的通用财务软件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成本核算功能;第二,实验的仿真程度差。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基本都是在校内的教室或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而且实验中一般不分组,无法体现会计的岗位分工,以及单据的传递流程。
4.部分学生实验态度敷衍
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只选用同一套实验资料,无论是否分组实验,总有些学生浑水摸鱼,部分或全部抄袭别人的实验成果。如果实验教师无法识别这种作弊现象,势必会造成实验成绩评定结果失真,而且还会助长消极学风和涣散作风在班级蔓延,进而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圆满实现成本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我们有必要从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过程控制和实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对成本会计实验内容进行分级设计
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应该有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分项实验,安排在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成本会计课程各单元内容学习完成后,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的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中级成本会计实验课程为综合实验,安排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定额法、成本报表等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学习完成后,以某一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工业企业为模拟实验企业,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实际应用技巧和各种成本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2.对成本会计实验过程进行分组控制
各级成本会计实验均采用分组实验方式,实验教师参与小组内报告,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控制,并对实验进行讲评总结。初级成本会计实验由组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向小组报告实验结果,经协商一致后,向教师提交最终的实验报告。中级成本会计实验在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内实验室进行,由组内学生协商进行岗位分工,分别承担材料核算、职工薪酬核算、其他费用核算和成本核算等岗位的工作。为了方便组员熟悉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实验结束前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本职岗位工作内容报告,互相交流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
3.对成本会计实验采用二级评价机制
实验成绩采用学生组内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二级评价方式,各级评分权重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组内学生对组员的实验自主性、参与度等指标进行“背靠背”评分作为学生级评价成绩,教师对小组发言、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分作为教师级评价成绩。最终的实验成绩为二者加权后的计算结果。
三、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1.要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予解决,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网络资源丰富的当今社会,借助百度、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引擎,让学生自己去伪存真,自己尝试解Q。
2.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实验前,教师要设置恰当的实验教学目标和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虽遇挫折,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实验总结时,对学生的细微进步,都要大加赞许。教师的表扬促使学生自信,促使其成绩不断提高。
3.要强调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个人的力量日渐微不足道。只有通过其他人的配合,个人才能才得以发挥。这足见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一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有助于大家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保证优质高效完成实验内容。
参考文献:
正因为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骨干课,其教育教学所起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成本会计日常教学却不容乐观。
一、成本会计教学现状
1.理论基础差,知识点的掌握分散
成本会计课程相对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有其独特的特点,表现在费用归集、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同一事项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试用。例如,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就有直接分配分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多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对单个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对每一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则了解得不透,对每种方法在最终形成的成本信息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没有系统的认识。
2.账证意识模糊,成本核算流程无法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计算量大,并且是大量的计算表格,是成本会计课程区别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的特点。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只重视各种费用成本的计算,忽视了会计凭证的制订,导致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无法像其他会计课程那样衔接紧密、条理清晰。
3.只重于算,轻于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如何核算成本,却忽视了成本分析。在很多情况下,数字只能说明表面现象,远不能说明实质问题。会计实践证明,成本会计只算不管,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成本会计算成本只是基本的职能,通过算成本,利用成本资料进行分析,并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这才是成本会计的根本。只有通过分析现有的成本数字,才能比较,才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二、成本会计传统教学出现弊端的原因分析
1.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
现有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其实质就是理论教学。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成本会计教学的最终目的。
2.教学目的与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不匹配,制约了成本会计教学的质量
成本会计教学不应仅仅立足于如何解决会计主体核算成本,还应解决会计主体如何利用成本进行分析,解决会计主体在实际经营中如何去降低成本,更好地发挥成本领先战略。在传统的财会教学中,相关的部门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考试达到教学目的,而学生根本不了解成本核算的实质,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或应付考试而学习,是为了学而学,效果很不明显。
3.现实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时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而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所以,教师只能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却无法实现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如何改善成本会计教学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存在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从教学观念上进行改变
从思想观念打破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方式,使教学模式发生实质性变化。
(1)教学形式由演绎法向归纳法教学转变。所谓演绎法,是从理论出发,到实践结束,就是先讲理论,然后再把理论引入到实践中去;所谓归纳法,是先讲实践,然后再由实践引出理论。这种方法变化就是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其实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授课内容上由强调章节讲解到强调综合讲解的转变。分章讲解容易造成知识的脱节,学生很难将知识理顺,不能达到前后贯通。综合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变传统的讲课逻辑。传统讲课,遵循逻辑性,因此侧重了理论讲解。笔者认为,应打破这一传统观念,提倡任务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白上这一节课的任务是什么。这样,目的明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4)从教学目标上看,由模仿型向创造型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模仿老师去做。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尝试如何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也可以叫做由传授型向探索型转变。
2.加强实践教学,做到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改善实践教学措施
在改善实践教学措施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的,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选择和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组合,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达到高度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1)建立职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完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在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广泛有效的应用。
(2)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具体做法是:为了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尽快地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一种能力,学校应定期从有关厂矿企业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财会人员,来学校给学生讲授会计实验课。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深入厂矿企业的财会部门调研实习,实习结束,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收获以调查报告形式在同学之间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国外研究应用情况来看。英国采用讲授、辅导、研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授课,以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美国大多采用案例教学增加教学实习课程的比重以此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掌握继续学习,终生学习的技能。加拿大采用实地训练课程开设,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德国注重专业实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目前,无论是在教学计划还是实际教学工作中,成本管理教学都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培养应用型成本管理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学理念使成本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被忽视。课程教学计划中用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小,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实践能力差,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多年来,许多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本职工作。如何加强成本管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关注的主题。(2)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成本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成本管理教学一直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先完成成本管理理论教学,然后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进行模拟实验,这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人为地分成两块,由于在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从未接触过实体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在理论学习中往往感觉成本管理理论很抽象,对成本管理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而学生在最后进行模拟实验时也只是局限于假设企业的固定条件下进行,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从而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得不到有力的保证。(3)现实的成本管理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实的成本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管理模拟实验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而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专业实习,因为接纳单位、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不能落实实习单位,使专业实习不到位。即便落实了实习单位,因一些单位成本管理业务少,会计处理方法简单,实习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搭建实训平台进行情景教学的意义
(1)情景教学的含义。情境教学是一种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可安排学生到某一工业企业参观产品生产技术过程,也可组织学生观看根据产品生产技术过程、生产组织特点录制的录像片,对成本计算对象的经济内容予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显示与剖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实际,设计成本计算方法的技能。(2)情景教学的意义。情景教学模拟制造业现场,目的是使学生参与,教与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实际制造业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从而是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情景教学环境下,教学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情景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解决问题。在有效教学与有意义学习的对立统一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合作交流与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平台,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能真实落到实处。情景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把所学知识放在问题中,创设问题情景,使问题处在学生的学习心理最近发展区。这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升华成本管理实训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搭建实训平台进行成本管理实训创新实践
(一)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型展示。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教学模型展示了该公司整个生产流程。作为成本会计教学,着重展示原材料名称及物料流向、车间名称、辅助生产车间名称,学生在模型前如同置身于工厂。1、部门设置。(1)基本车间及工艺流程:冲压车间—连杆车间—制管车间—成品车间冲压车间—下料—冲—车—转总装车;制管车间—下料—车—酸洗—防锈—转总装车间;连杆车间—下料—车—镀前粗磨—镀前精磨—电镀—镀后精磨—总装车间;总装二车间—领料—组装—电泳—包装—入库;总装一车间—领料—组装—涂装车间;总装三车间—领料—组装—涂装车间;涂装车间—领料—外联—静电喷涂—包装—入库(成品减震器)。(2)辅助车间:机修车间(加工料架、挂具、修补)、动力车间(供水、电、汽)。(3)非生产部门:后勤管理、采购部、物流中心、销售部门、技术研发部门、质保部门(一线品质检验、测量、化检、外协检验、体系认证、售后服务)2、公司成本核算相关制度。(1)本公司原材料核算采用计划价;(2)自制件采用实际价格;(3)月底按归属单位分摊材料成本差异;(4)辅助车间水、电、汽按各单位使用量进行分配;(5)机修的加工费按各单位加工工时进行分配;(6)成本费用核算设置: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分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下设三个明细核算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7)各车间之间半成品结转用逐步结转法;(8)各车间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是按约当产量法,完工产品入库按实际成本;(9)成本核算岗位分工及工作范围:成本岗位:分材料会计岗(2人),成本核算岗(2人),投入产出审核岗(1人)、产成品岗(1人);(10)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依据是:上年12月未实际成本价3、所需相关数据资料。(1)冲压领料汇总;(2)工资、福利预提;(3)辅助车间发生资料,如:折旧、水电等4、成本控制。(1)部门降低成本的方法及成效:各部门费用按预算执行,超额在工资中兑现。不同部门降成本方法及成效不一,简要举例如下:①采购部降价年目标是3%,去年实际完成降价3.5%,②研发部门新材料替代,此项工作审核中,数据不定③车间采用投入产出核算法,超定额耗用及超定额废品实行追索,在工资发放中兑现。(2)成本定期进行分析:月度分析,具体资料有投入产出工作报告,财务经营分析
(二)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型教学的要求。一是每个小组在教师讲完具体要求后,独立开展实训,小组内成员可自由交流。各组员按要求完成自己任务。二是先完成的成员可帮助未完成的同学整理资料,未完成的同学应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三是各小组在模拟实训完成后,将实训成果交由教师初审,教师给出整改意见,并交小组讨论修改,定稿后再上交。四是以小组为单位将其学习过程和成本计算结果进行公开展示,在教师的带领下与其他小组实训结果进行对比并综合点评。五是学期末,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小组综合实训结果,自己整理一份实训结果并上交指导教师,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综合实训内容,消除因成员间岗位差异而出现的技能差异。
(三)根据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模型进行成本会计岗位设计。综合模拟实训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设计为10人,成本会计6人,其中材料会计岗(2人),成本核算岗(2人),投入产出审核岗(1人)、产成品岗(1人);出纳1人对应现金、银行日记账;会计2人对应明细账、多栏账、总账;财务经理1人负责稽核原材料、工资、其他支出、制造费用、明细账、总账、报表的审核;财务总监1人负责车间成本核算、报表分析及成本报表说明。
(四)成本管理实训模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工艺流程。(2)对各类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各小组可自行选择费用分配方法。(3)辅助生产费用对外分配。某汽车减震器有责任公司辅助生产车间的核算是比较复杂的,因各厂而异。可将辅助生产车间划分为机修车间、运输车间、动力车间。其中机修车间含供电、供水、供气,教师指导学生开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多栏账,其中辅助生产成本多栏账包括原材料、人工费、辅助车间制造费用等二级科目。具体业务指导如下:其一,指导学生(会计)登记辅助生产多栏账。其二,准备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的相关数据资料。其三,按组分别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其中第一、第二组采用交互分配法,第三、第四组采用顺序分配法。(4)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开设制造费用多栏账,并按车间核算。根据原料汇总表、工资汇总表、折旧汇总表、其他费用汇总表、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表,逐项登记各车间制造费用。因钢管、连杆均为半成品,故三大车间制造费用不要放在一起分配。制造费用的总额按三个基本车间的固定资产原值比例进行分配,减震器成本计算表,成本还原与否学生自定。(5)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一体化 应用型会计人才
[作者简介]邵丽(1978- ),女,辽宁沈阳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审计教研室主任,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审计学、高职教育;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高职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史新浩,项目编号:200948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50-02
一、引言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高、中、低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这一发展规划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规划特别强调,推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指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会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①这对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应当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②本文在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对其改革效果进行了总结。“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全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贡献。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长期以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谓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运之功十不得二三。这客观上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训练,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结果是教师不满意、学生没收获。
2.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不同步。传统上,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理论课程开设在先,实践课程开设在后。以笔者所在学校改革之前的课程为例,“会计基础”在第一学期先进行理论讲授,学期末进行一周的“会计基础仿真实训”。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没有同步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而学生在进行集中实训时又忘了理论知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发现这种“学做不一”“学做分离”的模式已不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3.教学目标与证书考取目标不配合。许多职业院校的常规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教学目标与证书获取目标不能形成合力。课程教学仅仅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没有考虑和兼顾证书考试科目的内容要求。为了学生参加证书考试,还要组织专门的辅导,增大了日常工作量。实际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会计专业教学应当把证书考核项目和要求纳入课程标准,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结合起来。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应当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核心专业能力:(1)会计基本核算能力;(2)会计实务处理能力;(3)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4)税务核算与申报能力;(5)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能力;(6)会计软件操作能力等。能够体现和培养上述核心专业能力的课程包括:会计基础、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仿真实训、会计岗位仿真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会计综合仿真实训等十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上述课程都是独立开设的,无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完善
一、研究意义
目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极具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对于独立学院探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企业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根据构建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从而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2.有利于促进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会计学专业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嵌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训的倾向,也解决实训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的问题,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提高培养学生会计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能从整体上构建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专业学习期间的实践教学体系,聚焦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文件不完善
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文件缺乏对实务问题的探究。在实践教材选择性小,现有教材叙1述案例大多采用文字形式,与实务脱节较严重,造成学生不能灵活把握实际问题,使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实践内容设置上,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较多仅围绕实践教材的要求简单安排相应内容,直接导致实践内容不规范,学生知识掌握度低。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师资紧张,学生人数较多,导致配备的实践指导教师无任何会计实际工作经验或从未接触过会计专业实践。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目前独立学院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却没有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工作,没有多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仅局限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综合实训两门课程实训和毕业论文,该体系过于简单,而审计学、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配备实践教学。同时,将会计综合实训安排在大四,造成学生在做实训时把之前学过的知识遗忘了,综合实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完善对策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结构完善
为实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可根据学生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优先顺序,建立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有效衔接,将实践与理论知识把握相得益彰。全过程的会计学专业教学实践体系体现在两阶段分别为:认知阶段、专业课程实践阶段。⑴认知阶段。认知阶段的目标是让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专业有初步认识,为之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该阶段可分四个环节:会计学专业介绍、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会计学专业认识实习、会计学相关学术讲座。⑵专业课程实践阶段。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主要专业实践课程,使得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该阶段主要由课程实训、综合仿真实训等环节组成,且与上阶段的专业认知实习和导论课程有机衔接。会计学专业可开设的独立专业课程实训体系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共6门课程,实训体系根据难易度和专业判断能力的不同要求,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构建。之后设置扩展式综合实训系统,即依托会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扩展会计学仿真式综合模拟实践的内涵与外延,是学完所有专业课后的综合实践环节,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企业实际账务操作全过程。
(二)规范性文件的编写及选用
针对现有优化完善过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则必须将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讲义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行编写。主要包括:①独立专业课程实训体系中,设置“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等课程设置相关的实训课程,并建立配套的实训大纲、实训讲义、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等一系列规范文件;②扩展式综合实训系统中,设置“会计学仿真综合模拟实训”的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等;③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系统,设置“企业会计认知实践”的会计实践报告和“实践基地实习、毕业实习”的专业调研报告。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如“访问工程师“项目,鼓励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去某个单位兼职学习会计实务操作。另一方面学校在聘用会计学专业教师时,优先考虑符合“双师型”资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国彦.从能力提升角度探讨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J].科技视界,2013(11)
[2]李红艳.工业工程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3)
[3]蒋希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
关键词:财务会计;实训;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84-02
财务会计课程是各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更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课程。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中,“实际操作能力”为65%排在第一位;能容忍会计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6个月以内34%,1年以内24%。因此,财务会计课程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研究其实践教学对加强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会计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模拟资料缺乏必要的“仿真性”。目前我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内会计核算实验来进行。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育成本的束缚,与课程配套的实训资料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必要的会计仿真情境;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静态,这与企业真实业务的复杂性、动态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让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调整过程,无法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实训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涵盖面广,专业性强,更新内容比较快。而教师仍难以改变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原因是由于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工作的阶段性和时间性、工作环境的限制及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性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校外实训大部分只是走过场,应付实习任务,无法接触真正实际业务,也无法全面掌握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流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局限于校内实训,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服务于实践。
(三)考评上缺少对实训环节的关注度。现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仍倾向于闭卷考评,或者实践考核最终无法实现质变、无法转化为卷面形式,形同虚设,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且课程考核中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较少,大纲要求校内实训占20%,校外假期实训占10%,而且基本以平时分形式出现。这与社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不相符,严重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鉴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目前我国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会计专业,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就业形势明显供大于求。因此,对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尤其是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解决财务会计实训过程在存在问题的建议对策
(一)按照财务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优化实训内容体系,突出岗位能力培养
1.布置学生调查任务,明确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首先得让学生通过发调查表的形式向企业调查对各会计岗位的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归纳汇总调查结果,明确企业对会计主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现金出纳等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让学生对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实训起来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起到更好的实训效果。
2.细分财务会计岗位层次,确定相应岗位层次的岗位能力要求。根据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岗位能力要求,本人认为财务会计岗位可细分为出纳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岗位层次确定相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如出纳岗位要能完成支票等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以及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成本会计岗位要求具备综合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并能协助参与成本控制。
3.建立财务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同步进行的实训模式。通过上述细分会计的岗位来确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分模块进行教学,建立财务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构建并优化财务会计实训内容体系,使财务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具有更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建议将财会会计的实训内容将划分为出纳岗位实训、债权债务核算岗位实训、材料会计岗位实训、资产核算岗位实训、工资核算岗位实训、负债核算岗位实训、财务成果核算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模块来进行实训操作。此外,通过细分财务会计职业岗位,明确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财务会计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即岗位的能力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就业。
(二)开展情境实训、小组合作实训模式,让学生分岗、轮岗进行实训,突出岗位意识培养
1.模拟企业的职业环境
(1)模拟企业的职业环境和实训工具准备。“将企业搬进课堂”,在课堂中营造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模拟企业运营过程,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到“真实的企业”工作,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科学组建实训小组
根据财务会计实训需要科学组建实训小组,各实训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小组成员要注意性别结构,活跃程度等因素进行科学组合。会计角色大致为总经理、会计主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现金出纳;每次实训要选定各小组的组长,组长负责分岗、轮岗、传达实训任务、收缴实训作业,并安排实训结束后的小结发言人等工作,强调每次的单项实训角色扮演要进行轮换,直至全部角色扮演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