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

第1篇: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体育家庭作业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6.017

1.前言

在新体育课程与教学广泛开展实施的今天,学校体育正经历着新形势下现代教育的考验,随着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开展,课外体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课外体育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把课外体育活动有效开展就成了众多体育工作者的研究目标。本文从对当前大部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听取学生的心声,找到解决新形势下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佳切入点,提出课外体育活动改革方案,努力把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衔接好,尽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达到阳光体育之真正目的。

2.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之现状

目前在本区各中小学校里,课外体育活动大都被列入到课程表中,每个星期有两三天安排有课外活动,每次30或45分钟,但课外体育活动具体的实施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它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有时天气不好,经常下雨等),课的可变性很大,当学校调整课程的时候,课外活动最容易受到冲击。而且在现有的课外体育课上,学生在老师严格的管理下,大都进行着很少几个项目的活动,课外体育已经渐渐失去了它的灵活、丰富多彩的内容。特别是在学期末,学生面临中考、高考之前,学校为了提高主科的考试成绩,更是将课外体育课停上,改为自习或者是补课。有的学校,虽然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没有被占用,但是组织松散,器材缺乏,形式单一,大都出现男生活动,女生聊天现象。而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也就是几个兴趣小组,比如篮球、排球、足球、跳绳、拔河、乒乓球等,田径的几乎没有,因为没有学生愿意参加。学生在此期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使得课外体育这片学生原有的乐土变得名存实亡了。最后导致很多同学讨厌上课外体育活动课。

3.学生对现行课外活动存在着很多不满意情绪

在对初中年级1000多名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满意程度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现行的课外活动有很大的反应,对现行课外活动的不满意率高达75%以上,主要存在的不满意有以下几点:

3.1课外活动少而且时间短,不能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喜欢体育的学生抱怨一周两次的课外体育活动太少,而不喜欢的学生则认为太多了。

3.2经常被占用,下雨天课外活动变成室内自修。学生们反映,尽管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一直在改进,但仍然出现普遍不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现象,个别领导与教师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可有可无,随意挤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另外每次下雨,课外活动肯定是没有了,也只能在班级上自修了。

3.3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大多数学校把课外活动看成是教学课,具体表现为活动以年级安排,以班级为单位,分别进行练习,每次约6-8个班级同时活动。每次都是规定的相同的几个内容,缺乏创新,所以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3.4场地、器材不够。很多人在一块小场地上活动,器材又少,课外活动很难组织。

3.5双休日,学校体育设施应该对外开放。绝大部分学生在周末的时间里是不进行体育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活动场地占很大比重,学生们一致反映,如果学校体育设施周末对外开放就好了。但学校出于管理和安全的考虑,大多数校门都是紧关着的,在学生们的眼里,这简直就是资源浪费。

4.造成现在课外活动现状原因分析

4.1升学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为体育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体育被列为“小三门”),所以学校对体育没有足够的重视,随意为其他高考科目“让路”的情况经常会出现。有些初中学校为了应付体育中考,课外活动中存在考什么就练什么现象。

4.2体育教师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时随意性很强。原因大多是:

4.2.1安全问题,那些易受伤的项目不予安排。

4.2.2待遇问题,体育教师的待遇肯定是学校教师里最低的,收入上的不平衡,导致大多数体育教师心理的不平衡,所以他们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时也就不积极。

4.2.3体育教师不能全方位的组织好多个班级的课外体育活动,班主任教师没有起到班级组织管理者的作用。

4.3场地器材不够。人多场地少是大多数学校共同存在的问题,另外,学生们喜欢的活动项目,器材不足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之一。

5.校外体育和家庭体育是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新天地

那么如何去搞好现阶段的课外体育活动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因为它们是相互联系的,课外体育锻炼可以巩固提高体育课教学所获得的成果,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的发展又将增进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同样,体育课教学不仅为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发展打基础,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课教学来推动与检查课外体育锻炼。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不要把课外体育单纯地作为体育课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切记不能有体育课上什么,课外体育就练什么的想法。这样的认识,实际上是把课外体育又纳入课堂教学之内,无法实现课外体育的目标,体现不了课外体育的特点。

在搞清了课外体育与体育课的关系之后,就要对现行的课外活动进行改革,校外体育和家庭体育活动成为众多体育人搞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切入点。

5.1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当前教育全面改革的大环境下,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体育教育观念一定要发生转变,我们要认识到校内外教育是一个整体,体育也不例外,教育学生自觉锻炼,要改变过去学校体育教育的封闭状态,将学校体育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使学生在学校学会的知识、技能,很好的用于社会和家庭中。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不要一走出校门就中断了体育锻炼,要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5.2学校体育目标的完善。为什么要进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其目标是什么?可能很多人包括某些学校的领导都会说“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好多学校开展的体育课外活动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为了应付所谓的“任务”,这样的课外体育目标显然存有片面性,我们应把课外体育活动重新定义一下,它的目标绝不是简单的锻炼身体、应付任务,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让他们学会运动、喜欢运动直至能够拥有对体育的观赏能力,这才是现代课外体育活动的真正目标。

5.3丰富和改革课外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使学生的校外体育能很好的开展,首先应改革我们过去的课外活动内容,因为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形式单一的课外活动已不能调动起学生们活动的积极性了,应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今流行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以及学生最喜欢参加的运动方式。从对学生的调查中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在校内参加的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不喜欢,而一些不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项目,他们却能在放学后、双休日中自觉锻炼。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育课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在组织活动上,要一改过去的教师指挥,学生被动练习的局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听取学生的心声,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5.4充分利用好校外体育活动。把校内和校外体育结合起来,可留体育家庭作业、举办校外体育竞赛、聘请社区体育辅导员让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等。

5.4.1体育家庭作业。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校都在忙着为学生减负,这时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是不是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呢?不然,学生负担过重是指课外作业,而不是体育活动。相反,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却可以减轻学生的文化学习负担,能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身心得到平衡的发展。

5.4.2举办校外的体育竞赛。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将是今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重要天地,而校外体育竞赛是校外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把校外开展的节日中的拔河、长跑、秧歌、大鼓、放风筝、赛龙舟、攀爬等项目适当的拿到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去,或者举行“体育节”“游戏节”“健康节”等等,来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外活动的效性。

5.4.3参与社区体育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体育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未来体育课程要求学生不断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去,充分利用好社区体育设施。学校可主动与社区挂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体育活动,如健身操、舞蹈、小型体育运动会等。聘请社区体育健身辅导员,在社区内组织一些课余的训练工作,以便学生更好地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6.结论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但要搞好课外体育活动,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要改革现阶段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对其内容、组织形式进行改革。要正确处理好体育课与课外体育的关系,在安排课外活动内容时多听取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喜爱的运动项目,把课外体育活动搞活,将校内与校外体育很好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以便最终达到学校体育之目标。

参考文献:

[1] 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可见,开展“阳光体育”势在必行。2007年4月29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意味着学校体育春天的到来。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学校体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呢?

一、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为了长期搞好阳光体育活动,学校要加大体育经费投入,配置基本体育器材;并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改变以往只注重抓升学率、 搞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

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安全顺利实施,应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此外,还必须分工明确,确保活动有序、安全地进行。

三、加强宣传,营造阳光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为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学校订制了横幅悬挂于校门口;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了专题栏目,进行大力宣传,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出教室,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四、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体育教师要认真组织每周2节的体育活动课。在“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工作中,体育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方案,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并将成绩记入学生毕业档案,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这种做法,可督促家长们在强调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抓好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使人人参与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体育课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全体师生在操场上整齐列队,和着音乐的节奏,共同做广播操,他们用整齐利索的动作向人们诠释了体育锻炼的纪律性、规范性。由于体育老师少,空地有限,我们分年级、分班级进行活动。按照事前划分好的区域,各年级学生在班主任、班级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虽然场地有限,我们还会举办一些其它活动,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了爱上体育运动的氛围。譬如,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广播操比赛、秋季运动会、拔河比赛、冬季长跑比赛;第二学期举办春季运动会、跳长绳比赛、踢毽子比赛、呼啦圈比赛等。

六、完善监督制度,让阳光体育运动取得实效

为激励阳光体育工作的开展,要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专项检查制度,通过加强监督和考核等制度保障,使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延伸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我们明确规定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必须纳入作息时间统一执行;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度与班级的考核挂钩,进行表彰奖励。

七、活动推广应走出校园、走进家庭

阳光体育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把开展阳光运动纳入家庭教育,得到了家庭持久的配合和支持。

首先,利用家长学校,普及科学的育人观、健康观,并通过学生体质健康卡,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吸引家长关心学校体育工作。

其次,要求节假日家长督促或辅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保证每天一小时的运动量。

第3篇: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阳光体育 六项结合

Launch the “sunshine PE” and carry out “six kinds of combination”

Sheng Kewei Zhou Haisheng

【Abstract】Launching sunshine PE activity not only can help students to build healthy PE idea and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but also help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advance PE to develop healthily. The writer thinks that six kinds of combination must be carried out if we want to launch this activity well.

【Keywords】Sunshine PE Six kinds of combination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在生活中进行健康体育的观念,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体育教学良性发展。笔者认为,要想开展好此项活动,必须落实“六项结合”:

1.宣传与制度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在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体育活动课。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

3.活动与比赛相结合。充分挖掘资源,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将活动纳入比赛。如校园田径运动会、各种球赛、韵律操比赛、传统的民族的体育项目比赛等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4.科学与趣味相结合。安排项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同时要注重趣味性,如果体育游戏没有趣味性,那么就是单纯的训练,而不是体育游戏了,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游戏的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玩中身心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第4篇: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近几年连续扩大招生使体育教学面临设施、经费、教师不足等问题。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高校扩招是加速培养人才储备人才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巴首先。体现了国家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为实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二是。满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推迟了就业时间。减轻了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三是。对于拉动消费。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扩招也给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一、扩招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一是扩招后教学的班级和学生的数量猛增。使原有的体育师资力量与教学需求不相适应。教师配备不足.只能应变为加大教师教学时数和大班上课的方法。造成一方面教师疲于应付。另一方面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高校体育教师除教学工作外。还必须完成学校体育课外群体活动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由于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有限.因此。扩招后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上述因素势必容易造成工作水平的下滑。

二是扩大招生后。高杖体育场馆及运动设施严重不足扩招前。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就不足欠帐较多.扩招后。不少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状况生均拥有量更是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体育场地数量的不足和质量不高。不能充分满足体育教学需要。使得教学质量难以确保

三是学校体育事业经费缺口增大。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上课班级数的增多。所需要的教学设施和运动器材数量也随着增加。而体育事业经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求。

四是教学日程安排有所变化体育教学原来只安排在上午的三、四节和下午的一、二节。由于扩招后。学校教学资源容量有限。各学科教学资源都显紧张。不能保证体育课程的合理安排有些体育课程要安排在休息日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这对于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是教学组织方面的新问题。目前有些学校实行“选课制”.学生上网随机点击教师和学习内容.基础课程教学完全与专业行政班分离。这对于体育课外辅导工作困难重重

二、对策

一要结合学校实际。扩建与维修体育教学场馆。高校的连续扩招是必然的趋势。学校应根据体育教学的播要将体育场馆建设列人近期发展规划。把新建、扩建体育场馆设施工作摆在必要的位置使得体育场馆设施不仅满足教学要求。而且还能在档次上有所提高

二要周密计划。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常进行.学校体育教学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和适应学校扩招的需要。充分挖潜。改革教育模式。贴近学生需要。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认真周密地制定好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各类竞赛、课余训练等工作计划.与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解决好扩招后所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要适当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性工作之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要适时地引进和补充一些优秀教师。目前。师资数量明显不足。在充分挖潜的基础上.应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师资补充到队伍中

四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计划

(1)要适应终身体育的要求。特别是要适应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2)针对一些年龄偏大或已婚大学生。在修体课程时要实行个性化方案

第5篇: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强化;营造;阳光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67-1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中央7号文件精神,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强化阳光体育工作,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优良环境,使得阳光体育活动得到高效、高质地开展,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1.保证主渠道的教育,确保体育课开齐开足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发挥体育课堂主渠道作用,并且按照教育部相关精神和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同时学校应配备和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先导作用。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需要,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提高体育工作者对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以及施教过程遇到的新问题进行认识、理解、实践,这样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2.立足实际、确保实效,改革课间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考虑到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学生体质状况、场地器械等实际情况,在推行“大课间”(分上下午)的同时变以往那种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加大胆改革,将每月的系类赛(如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太极拳比赛)穿插于其中,既保证了全员参加,又突出了精英学生,与此同时校园体育文化节的举办使得学生、教师在阳光活动中都能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3.坚持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发展阳光体育的有效载体

冬季长跑活动是阳光体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进行冬季长跑活动前,主管校长和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召开冬季长跑的专门性会议,强调长跑的运动量、安全性以及在跑步中班级的队形、彩旗、口号;通过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全体师生参加冬季长跑的启动仪式;安排专人进行冬季长跑的督查、考评;组织冬季长跑优胜班级评比活动,总之冬季长跑活动在有计划、有组织、有质量的进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4.开展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学校以体育文化节和课外活动为平台,坚持抓好两操和两活动,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中,因地制宜、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组织学生全员参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做到四有:有计划、有组织、有活动、有总结;四落实: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四个新:新形式、新创意、新设计、新发展;组织体育运动项目代表队或课外兴趣小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力争把各项活动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得到落实。

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阳光体育活动全面落实

1.开展督查评估,确保工作落实

学校为了保证阳光体育活动能得到长效、高质进行,由主管校长牵头,建立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学校的小组讨论、研究决定,及时制定出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特点和需要的具体活动方案,并组织贯彻落实;建立由学工处、校团委以及体育教研组联合的阳光体育活动实施小组具体组织落实,职能部门的领导为相关活动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活动的落实情况,与此同时对每一个活动的开展做好交流、督查、评估。

2.坚持评优活动,激励师生参与热情

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保证评优工作活动的公正、公平、公开性,学校定期公布阳光体育活动督查与考评小组的督查相关情况和考评结果,并把此项考核与学期先进班级体考核、优秀学生考核、优秀教师考核相结合,这一做法调动了师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得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更有序、更深入。

3.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数据上报

体质测试是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也是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严格按相关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每年学生体质测试,并将相关数据向国家数据库进行上报工作。由于长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每天坚持跑操,学生的耐力素质较以前有所提高,因此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要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第6篇: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1]这一结果的公布曾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为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早在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阳光体育”是国家近几年来积极号召和倡导的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其宗旨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从2007年开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目标是“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2],2008年,还《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将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完成情况列入评估内容。但是如何使这项活动更好的开展,切实增强学生素质,一直是像民勤县这样边远的西北地区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经笔者研究提出一点个人意见,以期为推动像民勤县这样的西北地区的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西北地区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各学校普遍没有形成“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的思想意识里仍旧存在歧视体育教学的观念,他们认为学生到校,只要学好文化课,发展好智育就足够了,至于体育锻炼那是不务正业。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不得不缩短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甚至取消。学生运动积极性也不高,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加上学习压力大,学校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活动内容单一等因素导致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缺乏,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许多体育课或课外活动上学生大都不愿运动。

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对阳光体育法规制度的贯彻和监督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履行职责,分工不明确,流于形式;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主要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在西北地区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学校条件艰苦,导致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学校也没有硬性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

3.体育课开课节数未达到国家标准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西北地区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开设的课时不够,多则每周两节,少则一节。主要原因是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从而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课的开课节数。

4.师资配备参差不齐,体育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对体育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不力,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流于形式。专职体育教师不够,农村地区有的学校几乎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好多学校都是文化课老师兼任。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使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流于形式。

三.提高西北地区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宣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纳入工作规划,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体育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学习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并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以及家长对健康的关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强化绩效管理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把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健全阳光体育活动机制,并强化督查,强化绩效管理。由学校的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过相关载体公布检查的情况,并表扬奖励先进。

(三)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

1、保证体育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在制订与安排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早晚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锻炼。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即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

2、增加体育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

3、调配、充实体育师资力量:上级主管部门应该让更多的专职体育教师不断充实到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并组织现有体育专职和兼职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四)开展好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每班每天必须安排体育活动课,要求做到内容丰富、组织有序、计划措施落实到位;假期,布置假期体育锻炼作业,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综上所述,西北地区中小学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锻炼活动的开展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路程。但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活动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阳光体育”这项事业更好的开展下来,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摘要] 该文以终身体育理念为指导,提倡开展中职体育自主学习教学,通过引导个体剖析、资源剖析、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自主管理,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改 自主学习 动态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第一”的观念正深入人心。《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将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被分成七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领域、增强体能领域、体育技能领域、身体健康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职业素质领域,其落脚点都是增进健康,即希望学生通过教育,掌握一两种运动技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保证身心健康。那么,中职体育教改如何顺应时展,发挥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精神,以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发展呢?

1 体育自主学习教学的前提

体育自主学习教学试图引领学生高瞻远瞩,通过理性分析,充分享受体育,学会自我设计,贯彻终身体育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实行体育自主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个体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导致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各异,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主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化。其中观念的建构是最重要的,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

中职阶段体育教学面临着这样一些境况:学生用于学习功课的时间较少,大大增加了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可能机会;体育课较受欢迎,但大多停留在打打球的娱乐层面,有些不爱锻炼的同学,怕累、怕流汗可能袖手旁观;即使在闲暇时间内,愿意采取看电视、听音乐、上网、绣十字绣等静式休闲活动的较多,而参与运动的面不宽。对此,根据学生体育学习的一般动机,如何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尤其是享受运动乐趣,很值得体育教师思考。

体育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中职阶段本是学生社会化的逐步完善阶段,面对现代社会职场竞争的生存状态,中职阶段学生应更主动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掌握科学的方法,将运动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健康计划,驾驭好时间、空间、条件等各项因素,明白道理、掌握技能、愉悦身心,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同管理者,要注重对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指导。要从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要求出发,指导学生掌握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根据实际发挥体育学习能力,选择相应方法,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要指导学生通过掌握促进身体各部位组织、机能、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锻炼方法,举一反三,有效地帮助周围的人们;要指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方法,提倡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向体育纵深方向发展,学有所长,培养心理特征中积极的一面,有益于身心健康。

总之,以健康教学观念为中心,准确定位师生关系,重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精神是体育自主学习教学的前提。

2 体育自主学习教学实施

2.1 个体剖析

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去设计教学环节。然而作为教材内容的实践者,学习主体的学生应是教学中最值得研究的,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个体的自我剖析。

可以设计图表形式,分析个体的遗传因素、健康数据、运动素质、技能水平、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既有习惯等,建立个体健康信息卡。信息卡要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一方面把握自身健康发展过程,如根据自身变化了的体能指标选择适当的运动量;另一方面,在和他人比较中把握自身优势,如擅长某项球类技能或一门武术项目。

个体剖析的方法避免了盲目,为个性化教学作了铺垫。通过个体剖析把教师掌握的教学目标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学生知道该如何选择和实践,知道所做的一切针对什么,将改变什么。这样比如有些学生有减肥塑形、增加灵活性训练的迫切要求,明确目标后,学生上课及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而且学生同伴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多的同学交往形成良性循环,以同类型训练为实质活动内容,在运动中还能交到兴趣相同的朋友,包括拓展至课外社团活动,羽毛球社、太极剑社等。

个体剖析在社会化模拟氛围中为理性规划提供可能。比如在中职校不太重的学业之余安排运动休闲将成为每个学生的必然面对的课题。在班级、年段、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赛事中,体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至少参加一项。有所思有所为,个体剖析使学生在成长进程修养得更加从容和豁达,尊重客观存在,重视自身努力,不自卑,不自傲,科学精神和顽强的体育精神相得益彰。

在实施个体剖析的过程中,要注意自我剖析与教师同学意见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数字为据(如测心肺功能,测跑跳技能等),以情意评价为辅助(考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等),以发展方向为引导(激趣、鼓励信心、帮助确定方案等),努力促进人身心发展的完好状态。

2.2 资源剖析

除了个体真实的能力剖析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资源剖析的能力。人的能动性反映在认识开掘资源、选择配置资源上,当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合理建立健康信息卡后,下一步的工作便是自主设计训练计划。

其一,把握好时间。实行2﹢1教学计划的中职生,在校学习两年,按照高教版中职《体育与健康》教材,基础模块为一年级必选,拓展模块为二年级选学。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常规体育课、早操、课外活动等时间,有效率地利用既定时间,比如下午第三节课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要有意识引导学生珍惜点滴时间锻炼,比如课间十分钟学生可以自己做颈部操,动静结合,分秒必争。其二,开掘人力资源。要让学生对学校体育师资了如指掌,还要尽可能地普查本市(区)的名师,青少年宫、体校、乃至民间高手的技能特长,择优而从;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同伴资源,比如找到街舞高手的学长,利用中午时间向其请教。体育的乐趣常常表现为竞争与协作的乐趣,不分年龄性别。比如课外和邻居小朋友结伴去游泳,和“夕阳红”登山队去登山,在时间、空间许可的最大范围内进行选择。还可以定期找相关医院专业人员进行健康咨询或参加健康宣传会,积极扩大生活面,实践大体育理念。其三,利用环境资源。学生们除了可以在学校的场馆进行锻炼,还可以将目光投向社区俱乐部,交通允许的周边体育运动场所,甚至天然景观。比如因省城名胜多、周边开发好等优势,可开展爬名山、钓鱼、飘流等户外活动。器材方面可以借用校内运动器材,利用各处体育彩票捐赠的全民健身露天器材,巧用民间活动用具,打腰鼓、舞龙狮等,巧制相关运动用具,如沙包、毽子等。

要深刻认识到这些广泛存在的丰富多样的资源,创造性地发挥各项资源的价值,要将资源剖析和个体剖析相参照,综合设计出动态可变的个性健身方案,兼顾基本的奔跑能力、跳跃能力、投掷能力训练等。科学的框架与灵动的组合,不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出可供实施的不同方案,使体育学习呈现多姿多彩的变化境界。

2.3 体育自主学习动态管理

个体剖析、资源剖析及健康方案设计实现动态管理,利用校园网建立不同班级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可比参照,同一班级进入不同年段的发展参照。汇总校内外体育资源剖析上传共享,将具体的个体剖析与设计的方案分类进行交流。

教师要跟踪关键板块的指导,从个体剖析、资源剖析、方案设计到落实监控,要形成学生体育学习的月反馈制度。月月有反馈,月月有收获,共同营造探讨学习、互促共进的氛围。学生可反思当月自主学习的得与失,可向有关同学老师求教。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记录训练心得、变换训练项目的基础上总结所设计方案的体会,包括个体健身习惯的养成、个体健身技能的提高、个体对其他人健身观念的影响等。教师还可阶段性地组织学生干部抽查学生的方案实施情况,审查学生的健康日志、训练心得等。比如有的学生在学校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时,将广播操艺术处理成6人组舞台展示项目,颇有创意。检查时发现创新做法应及时肯定,适时予以推广。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健康指标、课业负荷、情绪变化等复杂情况,调整方案,必要时做一些心理疏导。还可以实现健康精神内化,让学生定期上传体育动态、体育文化、饮食卫生、运动安全等健康指导的文章。

3 结语

体育自主学习教学符合终身体育观念。学生上体育课不再只是简单的跑跑跳跳,而是主动建构有关保持健康的策略。承载现代体育教师的使命,教师授学生以“渔”,那是超越时空局限的“渔”。唯有充分尊重学情,调动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职校体育才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辐射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第8篇: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无锡;职业学校;体育教育

无锡市各职业学校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独有的经济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处于国家较领先水平,其中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快速发展虽然令人鼓舞,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体育管理比较薄弱,体育师资有待提高,教学现状存在内容肤浅,墨守成规等问题,课余体育开展的力度还不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着重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有关文件精神,加强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1.学校应成立专项体育工作组开展日常体育工作。组建学校体育工作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中层领导担任副组长,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学工处,教务处和体育组负责具体方案的实施,责任到人,并纳入年终考核。

2.学校领导应关注体育课程改革新动向,加大与体育教师的交流,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时刻关注体育课程改革动向,不断吸纳新知识、新观点。特别是分管领导应加强与体育教师的交流,关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定期听课,认真听取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并参照相关文件要求,不断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工作。

3.学校应建立符合实际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标准。学校应根据本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建立相关人员的考核机制。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分工,细化考核标准,做到有岗位就有任务;有任务就有考核。

二、提高师资待遇,优化师资结构,加强业务学习

1.学校应保障体育教师的待遇不低于其他任课教师。根据无锡市职业学校课时量计算方法,学校应保证体育课程系数标准不低于其他基础课课程;对日常体育课程以外的体育工作,如:课间操、课外活动、各类体育竞赛等,均应给予相应工作量作为补贴;对带队参加各类校外体育竞赛的体育教师,不但应给予相应的日常训练补助,还应给予一定的名次奖励,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另外,节假日的工作加班费用也应体现在年终绩效奖励上;要从切实体现“有劳必得,多劳多得”。积极改善体育教师收入情况,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

2.学校应组建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体育师资队伍。学校应建立老、中、青及职称比例相当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学校可采用招聘新教师、引进骨干教师或与其他学校向调剂的方式改善本校体育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针对体育教师高级职称比例教低的情况,可从本校体育教师入手,为每位体育教师制定切合实际的个人职称规划,通过业务培训,加大科研力度,帮助本校体育教师提高技术职称。

3.学校应加大体育教师业务学习的支持力度。学校应为每位体育教师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并创造条件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在职进修,支持体育教研组定期开展校内外学科组活动。在校内开展“老帮青”活动,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研讨等活动。创造机会使体育教师能够经常参加各类省、市级体育培训、科研活动。鼓励体育教师进行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校外专家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结对”帮扶,培养校级体育骨干教师,最大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建立合理评价体系,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及方法

1.体育教师要深入学习《指导纲要》精神,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和深度。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应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特点进行设计。各校体育教研组应对本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专业岗位特点,根据工作岗位体能、技能需求以及生活规律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依次制定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科学实施教学,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出符合本专业的体育课程标准。

2.加强体育教师责任心,建立合理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定期召开体育学科组会议,强调体育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性,规范备课流程和督导办法,定期组织听课。学生体育成绩应从学习态度和考核成绩两个方面进行评定,对动作掌握较差的学生采用淡化技术动作、降低要求的方法鼓励他们练习。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敢、顽强、合作等职业能力的培养。

3.合理使用场地器材,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满意率。针对学校场地不足的情况,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协调工作,最大程度上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体育教师应根据所担任班级专业及性别特点合理搭配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多使用表扬、鼓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体育教师应重视“课后备课”,及时了解课堂上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反映较大的问题做及时改正。

四、保障“两课、两操”切实、有效开展,重视课余体育训练

1.认真开展“两课、两操”确保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无锡市职业学校课间操活动开展情况良好,应继续保持,课外活动开展存在不足,需进一步改进。各校可通过学校体育工作组制定详细的体育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全校教师参与其中,班主任负责好本班的具体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负责技术指导,学工处负责活动的考核,教务处负责活动时间和课务安排协调工作,责任到人,使课外体育活动有序开展。

2.发挥学生骨干领导作用,使课余体育训练常态化。学校课余训练可以以俱乐部形式长期开展活动,体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俱乐部会长由学生体育骨干担任,负责日常的活动开展工作,减少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竞赛期间,各俱乐部可选拔成员有体育教师组队参赛,一方面增加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时间,另一方面还充实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丹.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思路[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04).

[2]孙雁雁.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3]卢伟.对学校体育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几个问题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

[4]石玉龙.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J].山东体育科技,2004(02).

第9篇: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提出中小学阶段的耐力、速度、力量和柔韧和灵敏等体能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行个人的体能目标、计划的制定,明确体能发展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促使学生自主锻炼。中长跑要求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达到优秀的目标,为达成这个目标,学校在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跑操活动,每次跑1200米,要求学生每天能跑完2400以上的距离,逐渐增加运动量,最后能跑完规定距离的目标,确保学生体能的正常发展。

二、建立档案,运动干预

为每一位中小学生开出“运动处方”,引导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质。由于学生对体能发展的认识程度不足,缺少健身知识与方法,感受不到自己体能危机的严重性,长期静坐苦读,颈椎病、腰椎病、视力下降、肥胖等袭扰着他们。体育教师要勇于担当,做好学生身体健康的指导老师。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好学生体能健康档案,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和爱好,通过健康分组,进行运动干预,防止学生体能出现危机。对部分体能较差的组别有针对性地发放资料,开展讲座,为学生量身定制体能发展计划。

三、 开设选修,活跃社团

学校结合省普通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和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体育拓展类选修课程,在确保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每天安排下午第二节、第三节分年级进行体育选修课教学,发动有特长的教师参与进行选修教学,发展学生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开设的项目有素质拓展训练、形体训练、武术、健美操、轮滑、各种球类等,要求全校每一位学生每学期选择一项作为选修课程,根据选修情况给予选修分数,列入期末考核。学生在提高选修课技能的同时,进行专项体能练习,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整天闷在教室读书的局面,使学生走出教室,享受运动的快乐,既增强了体质,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每课一练,形成习惯

学生体能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要从危机视角认识体能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体育课强化体能教学,拓展体能训练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因此,经常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知识、技能教育,开展趣味又丰富多彩的体能练习,使每节体育课都有一个体能训练的内容,并在练习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体能教学,养成体育课体能课课练,提高学生体能锻炼积极性和自觉性。

五、家庭作业,体能优先

学生体能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除了学校、老师、学生参与外,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要让家长也认识到学生体能危机的严重性,引导家长与学校一起共同做好学生体能训练工作。面临当前学生家庭作业多,使学生无暇锻炼的情况,将体能练习延伸到家庭中也是体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因此,体育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一定的课外体能锻炼的作业,每天体能训练3-5分钟。在完成体能作业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与子女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加深亲子关系,形成家庭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这种倡导家庭作业,体能优先的举措,用体育锻炼的时间去占领文化学习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隐性的减负。在家长会上宣传提高学生体能的重要性,发放学生体能家庭作业的练习内容,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督促学生根据开学制定的体能计划,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