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黄山奇石作文范文

黄山奇石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黄山奇石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黄山奇石作文

第1篇:黄山奇石作文范文

就说“仙女弹琴”吧,山峰上有一位美丽的仙女正在弹琴,太阳升起时还能听到仙女谈的琴声呢!

“天狗望月”就更有趣了!有一只小狗扒在山峰上,正抬头看着月亮呢,不用说,这就是着名的“天狗望月”了。

瞧,远远望去山峰上有两只狮子正玩球呢,这就是着名的“狮子抢球”了。

第2篇:黄山奇石作文范文

黄太狼终于出来了。他看见了蓝天,看见了白云,看见了灿烂的阳光,看见了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歌唱,看见了大自然那美丽的景色。这一年里,黄太狼只能待在一个黑屋子里,虽然顿顿有饭吃,但没有自由。黄太狼还记得一个月前在狱中的想法。现在出来了,必须去找一份工作。黄太狼在街上四处打听,在一家酒店门口,告示上写着:

本酒店招聘一名门卫,必须经过笔试和面试的选拔才能上任。每月工资2300元,奖金200元,希望大家积极报名。

黄太狼高兴地跑过去登记报名,顺便地看了一下报名单,这让黄太狼加重了心里负担,现在已经有三百七十六人了,要想从几百个人中选上真是难于上青天啊!黄太狼问那位登记的猴老板:“门卫干什么活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报名”?猴老板说:“这个门卫呀,干得活很少,而且工资高,能不受欢迎吗”?黄太狼问:“那到底干什么”?猴老板回答:“保安嘛,不就是保卫酒店的安全,其它啥就不干”。黄太狼大惊道:“保证这酒店的安全?要是坏人来了,可能连我自己的性命也难保,还管什么酒店呀!猴老板听了哈哈大笑::“你真是个笨蛋,现在哪有什么坏蛋呀!要这个门卫不就是做个样子嘛,看上去威风威风罢了”。黄太狼听了这才舒了口气。

一个月过去了,黄太狼来到酒店,发现考试的人人山人海。考试开始了,一拿到试卷,令他喜出望外。原来这些题是那么简单,第一题:你想当这个门卫的原因是什么?黄太狼想了想,准备写:为了挣……不,不能这样写,为了保护酒店的安全。黄太狼觉得很满意。第二题也很简单:你以前是干什么的?黄太狼如实地写道:我在监狱……。还没有写完,就听见考官喊了“停”字,就交卷了。黄太狼十分伤心,因为自己还没答完呢。可他万万没想到的事发生了,让黄太狼转悲为喜。

第二天一早,黄太狼接到一个电话,是主考官打来的。考官说:“黄太狼先生,请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要祝贺你”。黄太狼听了十分纳闷,祝贺我?难道我考上了。黄太狼边走边自言自语:“我不是在做梦吧”!说着黄太狼揪了一下自己,疼得直叫。这才相信这是事实。

黄太狼来到考官办公室,考官热情地对黄太狼说:“祝贺你,黄太狼先生,你已经通过笔试了,我希望你在面试中能通过。哦,对了,面试在下个星期”。黄太狼不敢相信,问考官先生:“考官先生,我第二题还没写完呢”?考官回答:“对,你第二题写的是我在监狱……是吧。”“是的,我还没写完,你就喊停了”。考官笑了笑:“黄太狼先生,你虽然没写完,但我也知到你后面要写什么,你不就是要写你在监狱当过兵吗?黄太狼赶紧说:“不”。考官说:“不是的话,那就是监狱长??rdquo;?黄太狼正准备开口,电话铃声响了,猴考官接了电话,他说他有事得出去一下。于是考官匆匆地离开了。黄太狼就这样,笔试通过了,这次只是恰到好处。

过了一个星期,黄太狼来参加面试。发现只有十个人考试。一个过去了,又一个过去了,终于轮到黄太狼,松鼠考官问:黄太狼先生,我给你出一道题,只要回答出来,你就算通过了,但必须要有道理。题目是:你为什么要当这个门卫。黄太狼想了想,给出了一个他自己觉得很满意的答案:(1)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2)我喜欢这项工作;(3)我想把它做得最好。松鼠考官高兴极了,给黄太狼打了个满分。黄太狼心里有数了,自己一定会被录取的,那就等上任那一天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可还没通知黄太狼。黄太狼心里十分着急,决定去酒店看个究竟。黄太狼来到酒店门口,就发现已经有人上任了,可黄太狼不解,决定去考官那里问个清楚。松鼠考官,你明明给我打了满分为什么不选我呢?松鼠考官抱歉地说:“你确实比河马优秀,但是………,河马先生有钱啊。”黄太狼无话可说。走出了办公室。

第3篇:黄山奇石作文范文

一、到生活中观察。丰富习作素材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每个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由于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因此我有意识地领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指导学生去观察千变万化的事物,春天到了,我引导学生留心校园、田野的一草一木;夏天到了,我利用假日带领学生拥抱自然,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组织学生到田野里去观看农民伯伯收割的场景,让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置身于粉妆玉砌的世界,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并要求学生及时将心中的所思所想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脑中装满了孩提时代的故事,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二、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语文教师重视阅读课的感悟、理解,继而迁移运用,把积累的语言通过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成为积极语言。如学习《称象》一课时,文中详尽地叙述了曹冲称象的办法,在读、演示中学生理解了这一部分内容,为了进一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我们老师设计这一环节:请你扮演曹操手下人按照曹冲说的称出大象的重量,并且要一边演示,一边说过程。这一设计要求学生把文中的语言进行转化和重组,不但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如学了《五彩池》后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五彩池的神奇与美丽,转换文中人称来复述课文,等等。这样的教学活动不断地丰富了学生语文素养。学生除了从课本中获取语言材料外,我们增加大量的课外阅读量,一至六年级每周均开设阅读课,利用午间、自修课等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外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多种方法,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让好词、佳句、精彩片断不断地充实,为写作而准备写作资料库。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进行课外阅读考级。不定期地举行“采撷信息交流会”,把自己记录的好词佳句与别人交流。

三、解放心灵,说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

解放心灵,就离不开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然而,当前封闭式的作文教学和无端地设置各种条条框框的作文训练,这些无形的绳索捆绑了学生的自由心灵,无法让学生的智慧之蕾盛开、生命之花怒放,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难看出,现在的小学生作文的程式化、成人化、政治化现象相当普遍,而反映少年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童韵的作品却寥若晨星。因此,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敞开心扉,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放孩子的心灵,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言为心声,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和学生开展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

四、配画赋诗,提升美的形象

第4篇:黄山奇石作文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理解;教学模式

把作文比作穿衣打扮可能会比较贴近一般人的心理:谁都愿意费尽心思去求异创新,以引人注意。可大多数人在创作中的问题也出在这一刻意求异上:过分地追求作文的形式而忽视文章最宝贵的一个因素――真实性。看多了农村学生的文章,你会发现一方面由于接触的生活圈子小,他们文章中最多的是内心情感的倾诉,在语言上就表现为个人话语的泛滥;另一方面由于阅读面窄,他们的文章更多的是机械模仿,在形式上就表现为文学性的不足。究其原因,我想应归咎于老师在作文指导时过分看重方法这个“末”,而轻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这个“本”和忽视了课堂外多方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是良好开端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大多数写作经验也来自于阅读,因此,阅读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在写作中的思考力与创造力。

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主选择阅读的空间,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要。

1.自主选定阅读主题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只有善于点拨,大胆放手,才能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取舍阅读内容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公。让学生主动地学,让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内容,学生才能利用自身优势,去发挥个性阅读的自身潜能,有所取舍地去读,有所目的地去读,读才会有方向,也才会有兴趣,也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阅读的发展。

3.自主选择阅读方式

学生因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不同,个性阅读表现不同。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达到阅读效果。

二、拓展个性化的阅读理解

个性化的理解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个性差异不同,理解也不同。同学之间的阅读、交流、讨论则是展现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和交流的机会。如:学习《黄山奇石》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黄山奇特壮观的景象,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描述自己读到的、想象中的景象,也可以在课堂播映风光录像片,也可以声情并茂地描写黄山散文录音朗读带,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课堂上,学生个性化的交流方式既激活了学生个性色彩的智慧,也能让个性的理解自如挥洒和发展的潜能从容释放。

三、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作文指导中,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差异性。教师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的个体,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在课内指导时,我运用了段力佩先生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模式,即专门开设阅读课,组织学生一起阅读名著或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定期召开阅读心得交流会,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看法;不定期交习作,并组织学生互相批阅指正;定期举办文学讲座,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

但我更看重课外的辅导。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技艺,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不能忽略课外实践这个最好的方法。

当学生真正将书中的知识与自己的真实情感融为一体时,在他笔下流淌的必然是灵动自然而充满个性的文字。

眼下,中学生的习作中存在的虚情假意、胡编乱造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通,而有个性、有灵性之作则凤毛麟角。相当一部分老师感叹作文是难上的课程。其实,“难”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放。放,就是鼓励学生要放开手脚,敞开门户,不拘一格,大胆作文。

1.崇尚个性,抒写自我,勇于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

“文必己出”是古往今来的写作原则。然而,中学生不写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不写身边的人和事,却由教师定出调子、制好框子再让学生去写“命题作文”,这种作文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学生何来兴趣,怎能产生写作冲动呢?作文的生命力又从何而来呢?

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就是要把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命题,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自由的选择权利,就能诱发学生写作的冲动。

2.弘扬个性,展现作文写作的生机与活力

中学时期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期,学生要表现自己,就必然会去表现自己的个性,宣泄自己。因此,中学生写作训练要为表现自己、张扬个性创造条件和机遇,让个性走进作文,让作文中有学生自己的烙印和影子,这样有助于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写作思维。

第5篇:黄山奇石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面临着重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将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提供友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如一些知识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进行上机测试,减轻师生负担。

第二,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现在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变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特网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搜索能力,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以在网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

第四,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传统的教室和教学方式很难建构这样的学习环境,而信息技术却很方便地建设这样的理想学习环境。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第五,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上(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等)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然后分类放入资源库中,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集体备课有可能是根据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就各种信息的使用加以共同研究,达成共识。

然而,也正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这些意想不到的方便和快捷,才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应该如何减少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而不是“技术味”;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教学当中真正发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让他们成为形式上的“参与者”,实质上的“旁观者”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其次,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从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寻找两者的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此,我想以自己授课的亲身体验来与大家分享我的一点感悟。

首先,关于适时设置教学情境。《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就我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视频点播”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喜欢黄山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课文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黄山再次亲密接触,感受黄山的奇美秀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到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在这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极大的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让学生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有兴趣去投入课文,研读文本。 转贴于

其次,关于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多种。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有机的整合,便会使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难以体会,这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景观;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结合对“众星捧月”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并由此展开讨论:要不要重建圆明园?说说自己的主张和理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关心现实生活中的话题。这样利用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便于理解,突破了难点,感悟也能水到渠成。

第三,关于学练结合抓住训练点。仅以学生写作文为例,都说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指导学生写文章时,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依靠老师的一张嘴,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无从下笔,写出来的文章干巴无味。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作文学习的效果。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投影仪将学生的习作投在大屏幕上,让大家一起来浏览,修改,不仅真实直观,还有利于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围,使改作文不再成为教师的专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将作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写作能力的差距,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写作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关于内外结合延伸拓展点。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材料的容量一直是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于解决的问题,因此内容的宽泛性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而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能极大地扩展语文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同时在信息能力方面也得到学习与锻炼。讲授《荷花》一课时,我以文本为阅读基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发展,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在品味荷叶的美后,告诉学生荷叶是夏天的一首小诗、一个绿色的音符,它曾让许多诗人诗兴大发,向学生推荐借助网络搜集的文人墨客赞美、吟诵荷叶的诗句。学生在丰厚的、整合性的、视野开阔的情境中自主学习语文,在信息网络中阅读、欣赏、实践与探索,语文教学的魅力和趣味性得到充分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热情,使课内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总而言之,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但我们始终要牢记:整合不等于混合,整合不等于简单相加。信息技术是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服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参考资料:

[1]吴柳《信息化社会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2]黄埔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法》《课程、教材、教法》1996.10

[3]吴林妹《尊重体验凸现主体》《教育信息报》2003.3.29

[4]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人民教育》2002.2

第6篇:黄山奇石作文范文

一、丰富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使学生具备对美的事物及属性的感觉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美是自然的一种作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巍峨的高山,奔腾的大江,挺拔的青松,翱翔的苍鹰,给人以壮美之感;春花秋月,青山绿水,白云初晴,流莺争鸣,则使人感到秀丽柔美。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2.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我们知道,人类的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美感的这一性质决定了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种事物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要丰富学生的美感,就必须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二、注重形象思维,训练想象能力

1.运用迁移,培养想象。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奇石,结尾部分提到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等几种奇石的名字。提到名字的这些奇石美在哪里、奇在哪里?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呢?教学时,可让学生小结并运用以上学习四块奇石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这些石头的样子、为什么人们给它们取这样的名字,并当一当小画家,把想象中的石头给画出来。

2.听辨音响,诱发想象。例如,将公鸡的叫声(或闹钟的铃声)、刷牙声、开门声、关门声、急促的脚步声等组合在一起,就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是某个人早晨起床后,洗漱完毕就匆匆出门了。听音响说话或作文,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3.引导吟读,展开想象。文学主要是形象思维的结晶,而审美的思维始终要伴随形象,离不开形象,要运用形象思维。这种思维离不开联想。按照这一思维规律,吟读作品必须伴随形象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达到审美求真的目的。

三、创设审美情境,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1.进行美读,创设“耳闻”的美境――如闻其声。美读是指以正确的读音、富有魅力韵味的声调、适中的节奏进行朗读,给学生以示范和感染。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的建构活动,教师只是学生的学习资源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字正腔圆、感情饱满的美读,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建构的“美的情境”。学生从那有声的、无声的语言中,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美的信息。

2.再现美景,营造“目睹”的美境――如临其境。综观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许多美的因素,是美的信息的载体。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具体感知自然物的形姿状貌、领略自然物的形态美,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身在画中”的美感。

3.探究美艺,再造“互动”的美境――如鱼得水。从信息原理看,教学活动是一种信息互动反馈的过程,课堂上,师生、生生在相互的信息传导、接收、再生、反馈中教学相长。在教学中,互动探究就是追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合作,这就是美的表现。

四、提高教师美学修养,坚持以美育人

1.教师应该具有美的师德和优雅的审美气质。对学生而言,教师审美气质的显扬既是一个感受的过程,又是一个动情的过程。教师优雅的谈吐、高雅的爱好、敏锐的审美判断力、准确的审美鉴赏力更有助于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中陶冶情操,养成作为现代文明人所应有的涵养和气度。

第7篇:黄山奇石作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运用;获取信息;利用;提高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the classroom integration of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Yan feng shou

【Abstract】In the modern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ique application have been very extensive.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is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the process technique, human resource of the resources method and course cont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organic combine, common completion course teaching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of the mission.I make the most of an information technique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and obtained better effect.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Usage;Obtain an information;Make use of;Exaltation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强大的交互能力,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共享成功。学生的信息素养大为增强,信息科技知识、技能和语文能力明显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正在加强。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级识字130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直观演示。

2.游戏法。

(二)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

青(青草) 清(清水) 晴(晴天) 蜻(蜻蜓) 睛(眼睛) 情(心情) 请(请坐)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校园网是一个识字的“海洋”,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识字信息。学生通过网络这一信息仓库,及时而主动地去认识各类字,在无意中扩大了识字空间。阅览课上,我们充分利用电脑的优势,开展网上识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低年级阅读素材库中的生字,短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图文结合,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巩固生字。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实施了个别化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往学生对新字的组词范围较为狭小,而网络大大拓展了他们识字、辨义的空间,学生可以一下子学习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生字。另外,网上信息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的识字环境。学生在平时上网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大量丰富的生活词汇。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联系实际,培养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提高识记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教师可以打破以往先集中识字,再学课文巩固识字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有趣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由此,学生对课外阅读也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些学生已开始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了。通过网络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更轻松、更快乐、更主动地走进课堂,更热爱快乐的语文课。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运用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我在上《日月潭》一课时,先请同学事先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和图片,看看学生能从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深入学习课文,品词品句,课上播放日月潭的风光,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是拓展延伸,我布置了课后作业: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选自己家乡的一出景物夸夸家乡,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黄山奇石》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详尽地描写了黄山的奇石、怪松、云海与温泉,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黄山,没有深切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先通过观赏《黄山奇石》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黄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专题网页,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已有倦意,教师却要对本课进行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此时,发挥校园网的优势,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拔苗助长》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种田人无可奈何”。教师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让学生从中表达锻炼能力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语文教学还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把学生带向知识的海洋。校园网中有大量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故事和科普知识等,它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思维训练拓展了时空。

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有教师在上《琥珀》一文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琥珀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课中让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琥珀的形成,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课后延伸,学生利用搜集的图片和文章,进行排版和粘贴,制作成电脑小报和知识卡片。对于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进行网上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些尝试说明,阅读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语文阅读的“认读―理解―鉴赏―评价”的能力养成过程,必然会与信息处理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过程相整合,为学生提供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双重智力支持。

第8篇:黄山奇石作文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任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1.1 激发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生字娃娃,告诉学生,这些生字娃娃找不到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他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生字娃娃成为好朋友,生字娃娃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景,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突破重点、难点

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教学的重点。例如,在比较韵母an和ang的发音时,我们设计了让“ang”的g闪动或者变色,并提醒学生拼读时注意舌头的变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j q x和ü相拼的规则,除了借助儿歌帮助记忆外,还设计成功画ü戴了一顶帽子,帽子有两点,看到j q x 走过来,他就脱帽敬礼,学生看了觉得十分有趣,在笑声中,他们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一规则。免费论文参考网。

1.3 加强读写训练

在课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强化朗读能力;在指导背诵时,第一遍,可播放课文录像,配以轻声的录音;第二遍,录音没有了,在画面旁有重点词的提示,学生随着画面的变换轻声复核课文;第三遍,学生依据画面展示的内容轻声背诵。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记得牢,背得快又准。在写字训练时,由演示多媒体课件代替老师的讲写,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在蓝天白云的底幕上,田字格显得格外显眼,一支漂亮的笔为同学们范写着生字,甜美的解说伴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一下子就爱上了写字,写出来的作业比平时漂亮了许多。

1.4 培养语言能力

作文无话可说,无从说起,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我家的猫》之后,要学生仿全文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首先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接着运用课件:笨拙可爱的小鸭,美丽轻盈的小鸟,蹦来跳去的小松鼠,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他们纷纷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用在全文中学到的方法将这篇作文写得十分成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借助课件,创造特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环境,能促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如以“我们身边的垃圾”为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可以通过课件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垃圾及其来源,去向等展现出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想法。还可将各自的想法进行设计,在电脑里画出来,或制成模型,有价值的设想甚至向有关部门建议,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快乐。

2.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可谓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使教学内容不收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还可以凭借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使他们更好更快吏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就大大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课文。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学生对“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看见青蛙游过去”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词语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既不知词语何意,又不知为什么要这样用。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资料中截取有关的三个片断,并设计制作成慢放过程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理解,“迎上去”就是面对面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后面撵上去;“游过去”就是从周围游到青蛙妈妈身边。免费论文参考网。他们理解了在这三个句子中为什么要这样运用,从而在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口语交际、写话中准确地用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运用多媒体加以引导,突破重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

4.巧妙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4.1 查阅信息收集资料的能力

我经常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课余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手抄小报,在出版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排版、打字等,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

4.2 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了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将黄山的视频资料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通过视频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

4.3 创新能力

第9篇:黄山奇石作文范文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学生轻松口语交际的前提,所以我总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心情愉悦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同时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态度和蔼可亲,话语热情而富有童趣,善待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以引导矫正。

二、采用多种互动形式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这句话强调了“双向互动”在口语交际中的作用。因此,在口语交际中我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以提供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并且自己也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合作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另外,除了指导点拨外,还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鼓励,以激发有创新的交际活动,挖掘其更大的交流潜能。

三、以阅读教学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1.为学生设置语言表达的情境。情景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表达的欲望。因此,我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如让学生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发展语言;还有一些写景的文章,如《黄山奇石》、《海滨小城》等课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导游的情境,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美景,让学生体会实际生活的角色。这样在一节课中处处设置语言表达情景,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语言。

2.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为口语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先后开展了“向你介绍一本好书”、读书汇报会,把早自习、午休、二课堂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大量的阅读学生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