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生对口帮扶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区医疗卫生机构挂点乡镇卫生院时间为两年。建立完善挂点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使受援卫生院逐步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使农村百姓在就医保健过程中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二、工作方式
1、依据需求,双方协商。根据受援卫生院的实际需要,注重改善其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和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适宜技术服务能力。本着缺什么、帮扶什么的原则,由支援和受援单位双方协商项目。
2、帮扶项目,注重实效。要制定资金、人员、设备等对口帮扶计划,使受援单位的各项工作得到明显改善与发展。支援单位要有计划地选派思想作风好、医术过硬、责任心强的医疗骨干到受援单位,进行挂职锻练,并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晋升职称的考核内容之一。
三、工作任务
1、提供服务:支援单位要派医务人员定期到受援单位直接向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可选择受援地墟日期间组织中高级职称医生在卫生院开展专家门诊,也可预约到挂点卫生院开展手术指导、专题业务讲座、病例讨论等服务。医院、中医院的人员选派可以千名医师下基层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2、业务指导:重点指导受援卫生院开展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中医中药、产科和急救技术服务,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防治;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运用适宜技术的能力;帮助受援单位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
3、培训人员: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应帮助受援单位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对该院医技人员实行技术服务传、帮、带;免费接纳受援单位医技人员进修培训;协助受援单位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活动。
4、卫生管理: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主动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操作规范管理,加强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
5、经费和设备支持:支援单位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经费或适宜的医疗设备,促进受援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原则上每个卫生院帮扶经费不低于1万元。
四、工作要求
1、支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卫生下乡”工作的领导,遵照市、县主管局的工作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宣传贯彻好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加大医改政策的宣传,落实农村防控非典、人禽流感、甲流、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各项措施,要把“卫生下乡”工作作为惠民利民的一项活动抓好抓实。
一、加强领导,强化协作,形成分级诊疗工作的合力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201*年我县确定开始分级诊疗工作后,及时将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调整为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并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卫计、发改、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下发了《××县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意见》《××县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施细则》,确定了高血压、糖尿病2个病种,明确了实施范围、工作重点、推进难点和时间节点。卫计、发改、财政、人社等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进一步细化了相关配套方案。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议,不定期深入基层进行现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共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整体合力。目前,我县高血压、糖尿病2个病种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为分级诊疗工作奠定基石
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是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的有力保障。一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我县两所县级医院新院区均在建设中,保障医疗条件达到全省县级医院一流标准。县中医院新建工程预计2019年完工。二是强化医疗设备建设。投资3000万元购置了16排CT、1.5T核磁、日本东芝DR和数字胃肠、西门子彩超和GE四维采超等大型辅助检查设备,为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加快重点医学专科建设。县医院骨科成为市医学重点培养学科,妇科、心血管内科和儿内科被确定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培育单位,医学影像科已经申报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同时,2所县级医院还不断加强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介入、肿瘤等专科的建设水平,减轻群众域外就医负担,保障了医保基金安全。四是强化中医药能力项目建设。先后建成了7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科和中医特色村卫生室,使全县中医药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为分级诊疗工作提供支撑
建立健全完善、有序和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关键举措。一是规范医院管理。在教育培训、岗位设置、绩效考核等方面优化了管理模式,在住院结算窗口设立转诊、转院优先结算窗口,转诊、转院病人优先就诊,及时、快速地办理转诊病人的住院手续,为就诊患者开辟了医疗、医保绿色通道,形成了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二是实施对口帮扶。主动对接省市县三级帮扶,重点在内、妇、儿科等乡村常见病方面,采取上级派员下乡坐诊巡诊、下级派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大力度培养乡镇全科医生,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目前,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部分实现了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的覆盖。三是推进签约服务。积极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治疗的一体化服务,不仅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医疗服务关系,更重要的是指导群众合理就医,真正成为群众健康“守门人”。四是狠抓慢病管理。认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尤其对列入分级诊疗的高血压、糖尿病2个病种,开展有效对接,实施重点监测、规范管理。五是借力医保政策。开展适合我县的发展的新农合报销政策,制定了差异化报销补偿政策,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起付线、报销比差距。
四、工作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县在分级诊疗工作中,尽管迈出了第一步,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目前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短缺,且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低,缺少全科医生,缺乏学科带头人,是制约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县15个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还达不到1名,仅有5个乡镇卫生院的6名医师转岗培训合格后注册为全科医生。乡镇卫生院科室分布不均、技术水平不高,能开展的服务项目少,分级诊疗病种受限,下转患者承接困难。
二是日间手术尽管便捷,但目前医保政策不支持门诊日间手术患者报销,制约了日间手术的开展。建议省市尽快制定日间手术目录,协调医保部门确认报销的目录清单,给予政策支持。
三是医联体建设推进缓慢。医联体建设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一项有力措施,但目前我县此项工作相对滞后。
四是乡村两级网采药品率、回款率面临挑战。“普通病门诊医疗费,按照每人每年180元标准划入社会保障卡,包干使用”。居民一、两次就医可花完,因网采药品比药店非网采药品贵,无特殊情况就不选择在卫生所就医买药;村医一般诊疗费补贴减少,村医门诊收入下降,居民不再选择卫生所就医,村医网采药品率下降,也会影响到村医享受药品零差率补贴政策,可能会导致全县基层基药药品网采率整体下降。
五、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平台运营,结合乡村医生签约逐步推进平台中家庭医生签约项目。积极与好医生集团协作,推进一大平台(分级诊疗平台)、三大抓手(家庭医生 - 学科建设 - 互联网+)共建项目,提升我县信息化建设水平。
2、积极推进全科医生培训和转岗培训,2-3年逐步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注册的全科医生。
一、继续深化乡村一体化管理
1、积极推行 “县镇村一体化,医生进农家”模式,将县镇村卫生组织融为一体。实行统一人员培训、统一药品配送、统一公共卫生考核、统一新农合政策实施、统一业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充实一些具体措施内容,可添加,*月组织培训;药品配送的方法措施)
2、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鼓励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积极探索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通过整体托管、重组、联合办医、团队帮扶、城乡对口支援、区域协同医疗、组建医院管理集团、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有效形式。(充实一些具体措施内容,可添加**医院与**医院结对子,与**外地医院建立帮扶关系、合作关系等等)
二、加强县级医院管理
1、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推动城乡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纵向流动的制度化、稳定化,加强县乡村区域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和协调,促进纵向管理的机制创新,使县级医院与城市大医院对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辐射,建立完善县乡村一体、上下联动机制,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2、建立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的信息支持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管理、县乡村互通互联的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为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建立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从分级分工、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居民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合理就诊流程出发,统筹规划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沟通,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及时沟通患者诊疗信息,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方便双向转诊。充分运用已经建成的远程会诊系统,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疑难重症会诊等服务,实现城市优质资源与县级医院的互补和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试行患者诊疗信息“一卡通”和县、乡远程会诊,实现县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效利用。
三、强化监督检查
1、确保药品采购安全。把好药品准入关。
2、严格依法依规采购,规范采购行为。
3、加强对辖区内医疗药品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制。
4、加强对基层机构的巡查,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重点督导。
四、加强科室管理工作
1、制订年度计划,每半年和年底做好总结,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2、每月按时填写工作记录本及相关台账记录本,对 存在问题要有明确的整改措施。
向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做《关于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演讲》请予审议。受县人民政府委托。
一、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
全县遵循科学规划、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从年初以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全县重新调整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和部门分包试点村镇责任制;建立定期调研制度,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各级试点村镇进行调研,协调项目,整合资金,指导试点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与市、县直对口单位帮扶部门的联系,实现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1推进了特色产业发展。一是以试点村镇“百万农民增收致富工程”为重点。促进畜禽饲养量、出栏量和畜禽产品产量的明显增加,试点村镇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三是以特色种植业基地建设为重点,通过试点村镇带动,杂粮、花生、烤烟、南瓜、蔬菜、菊芋、食用菌示范基地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31万亩、5400亩、1.3万亩、6.5万亩、1300亩和50亩。四是以设施农业发展为重点,通过试点村镇带动,新发展蔬菜维护地建设1210亩,新建“四位一体”生态户804户。
2推进了二、三产业发展。一是截止8月末。完成城乡各类劳动力输出46365人次,占全年计划的60%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3个,农村经纪人252人。二是以试点村镇为重点,建设物流配送中心3处,建设乡镇级店铺5处,农村便民超市1047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1600人,输出1440人。
3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规划试点村20个。市级6个,县级11个,通过了专家组评审。二是以试点村镇建设为重点,完成饮水平安工程17处,落实通村油路53.1公里,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处,改厕1500户。
4推进了社会事业发展。一是优化配置。以试点村镇建设为重点,完成九年制学校建设16个,绿色证书”培训近万人,结业3000人,农村应届毕业生“9+1培训率达到97%以上。二是推进了医疗事业发展。完成乡镇卫生院新建面积9150平方米,改造面积3310平方米;上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61006人次,报销总金额467万元;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参与培训和学历比例已超过70%三是推进了文化事业发展。已建成乡镇文化活动中心7处,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接收各种科技信息2400条,开展了第一届农民文化节和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四是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时提升,有线电视已开通23个乡镇165个村;农村低保救助开展顺利。已审批低保对象8381户,18043人。实施低保受灾户建房422户。
5推进了典型宣传。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共播出典型宣传片30期,年底前计划播出40期,所播出内容刻制成光盘发放到各乡镇和村。二是利用《彰武时讯》和《沙柳》开辟专栏,发表专题稿件30期,宣传典型50个。同时还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典型宣传,通过典型带动,推进了全县新农村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重视水平不够。个别乡镇和部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停留在口头上和书面上。
二是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下步工作安排
1集中力量进行秋冬季环境整治。一是重点对乡镇政府所在地进行环境清理整顿。
2进一步总结试点两年的新农村建设经验。
3督促县级包扶单位积极为所包试点村办12件实事。
国务院扶贫办:提高脱贫质量,健全
脱贫长效机制,强化监管和考评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2017年,将瞄准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区域、群体和环节,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要强化扶贫资金监管,严格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
2017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预算将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加,各地也要结合实际相应增加。要提高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获贷率;开发集农业保险、大病保险、其他涉贫保险等的“一揽子”保险产品;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求,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加大贫困地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建立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强化组织动员和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
2017年,要完成约34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做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举措,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到高校的各阶段教育,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降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对已经核准的553万因病致贫返贫户、734万贫困患者,按照大病、慢性病等分类施策;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的选聘工作,新增退耕还林任务的80%安排到贫困县,优先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探索在荒漠化、石漠化等地区开展生态农业扶贫试点。
开展核查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人口纳入建档立卡,推进政策衔接、对象衔接、管理衔接。同时,继续推进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科技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构树扶贫等精准扶贫十大行动和十项工程等。
云南:建设生态文明脱贫示范,渎职者
就地免职
2017年脱贫目标:确保100万贫困人口脱贫,1100个贫困村出列,29个贫困县摘帽。
云南将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在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上取得新突破,在少数民族团结进步脱贫、生态文明脱贫、固边睦边脱贫方面做出示范,总结脱贫攻坚的“云南经验”。
云南将严格督查考核问责,对脱贫攻坚计划脱离实际、扶贫措施不精准、行业扶贫责任不落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等问题展开巡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监管力度,紧盯资金直接扶持到贫困户、统筹整合情况、年度项目资金结转结余率等三个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县级资金监控制度,对两年以上还未使用完的资金,由省级收回调整安排到资金使用绩效好的县。对挪用及呆账、坏账等造成的资金浪费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一方面收回资金,一方面严查追责。
云南将对扶贫实绩突出的县委书记、县长优先提拔使用,继续兼任现职务,直到完成脱贫任务;对不称职不胜任的,坚决撤换“下课”;对完不成任务、影响全省考核结果,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虚假摘帽”,渎职失职和不作为的县委书记、县长,就地免职。
贵州: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提质创新,建设美丽乡村
2017年脱贫目标: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实现20个贫困县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90个贫困乡(镇)按省定标准摘帽,66个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2017年,贵州省计划实施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0万整村同步搬迁人口共75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自然村寨整体搬迁的任务全部完成,要全部实行城镇化搬迁,以搬迁到县城为主,到重点集镇为辅,不能从农村搬到农村。
为确保2017年产业扶贫实现重大突破,贵州将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提质创新,用好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子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通过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全面实施“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并新增省级扶贫产业园区10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万个以上,带动60万贫困群众脱贫;深入实施职业教育脱贫富民计划,对40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展规范化技能培训,向对口帮扶城市有组织地输出护工、家政等紧缺劳务人员1万名。
继续加大通村通组道路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力争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加快实施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计划,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幼儿园、学校、医院及厕所,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42.98万套,“1+7”民生工程完成投资11亿元,“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214亿元。
用好3000亿元脱贫攻坚基金,积极争取农发行1000亿元专项贷款支持,并新增扶贫小额贷款100亿元,力争累计投放额达到280亿元。同时,以“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创建为契机,因地制宜地创新保险扶贫模式,在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领域精准发力,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贫困县全覆盖。
大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启动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加强54个东部经济强县与66个贫困县的结对帮扶工作,推动帮扶层次向乡村延伸;深入开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干部挂职、人才交流等重点工作,打造一批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示范园区、特色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和农特产品营销基地,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劳动密集型、农文旅一体型企业。
内蒙古:加大产业扶贫,2017年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2017年脱贫目标: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26个重点贫困旗(县)产业扶贫对象脱贫任务全部完成。
产业扶贫一定要抓住关键环节,补齐短板。按照“稳羊增牛扩猪禽”的发展思路,确定肉羊、生猪、肉牛、家禽、饲料饲草、蔬菜、马铃薯等七大扶贫产业;采取“首席专家+骨干农技人员+贫困村科技示范户+贫困户”的方式,开展农牧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农牧配套、粮经复合、资源循环、农旅结合等发展模式研究,为当地特色产业提供有效益、能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培育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牧民、农牧业产业领军人。
2017年,产业扶贫需要25.06亿元,其中到村到户资金12.75亿元,金融扶贫资金12.20亿元,电商扶贫资金0.11亿元。为此,要进一步降低贷款准入门槛,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五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合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旗县风险补偿”的小额信贷等,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本到贫困地区参与产业扶贫。
宁夏:完成8.2万移民住房,实施
教育和生态脱贫
2017年脱贫目标:脱贫销号4个县、300个村,19.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继续实施“四到”扶贫工程。在产业扶贫方面,探索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新路径;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计划完成4万人住房建设和4万人搬迁安置任务,力争2017年底基本完成8.2万移民住房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任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教育扶贫方面,将新建、改建或增设幼儿园220所,新增学位2.3万个,确保全区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500人的贫困村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对全区幼儿园在园建档立卡经济困难适龄儿童免除保教费并补助伙食费;免除全区高等职业教育在宁夏就读的宁夏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和农林、师范专业学生学费。
在生态脱贫方面,宁夏将实施“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提高造林补助标准,完成新造林17.3万亩。同时,将开展农村低保人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核查对比,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脱贫户实施政策性保障兜底。
重庆:破除发展瓶颈,强化巩固扶贫成果
2017年脱贫目标:确保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区(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脱贫。
2017年,将狠抓产业就业扶贫、分类政策保障、破除发展瓶颈“三大重点”,打牢建档立卡、资金监管、队伍建设、督查考核“四个基础”,实现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群众参与、长效机制“五大突破”。
重庆计划投入421亿元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村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贫困人口和困难家庭医保救助等民生工程。对今年即将脱贫的,进一步加大资源统筹调度力度,精准落实“1+1+13”政策措施,因村因户深化实施“六个一批”;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实现社保兜底、临时救助、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无缝衔接;深化资产收益扶贫,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扎实推动“七大特色产业链”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延伸覆盖。
着力在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深化扶贫开发长效机制课题研究,坚持城乡联动扶贫、制度保障与开发造血“两轮”驱动、区域发展与精准到人到户相结合、“三位一体”(政府主导、行业协同、社会参与)等统筹城乡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深化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广西:完成脱贫大数据平台,深化
特色产业富民行动
2017年脱贫目标:110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10个贫困县、1300个贫困村如期摘帽。
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完成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年度建设任务。落实扶贫考核、督查巡查、成效评估和摘帽激励等四项机制。
深入开展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推进旅游扶贫、构树扶贫、光伏扶贫;引导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创业,吸收就业,推进48所技工院校结Π锓鼋ǖ盗⒖ㄆ独Ъ彝ァ傲胶笊”中期就业技能培训;做好年度易地搬迁工作;实施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
协助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高中生免除学杂费、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等教育资助政策,配合实施普通高考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实施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加大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力度,建立健全贫困户健康档案,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好低保兜底政策、边贸政策。做好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社会扶贫、雨露扶贫培训等36项具体工作。
安徽:基本建立农村贫困人口
医疗保障体系
2017年健康脱贫目标:基本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保体系。
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展顺利。经省政府批准,我市盘县为20*年启动的新农合试点县,20*年新增加六枝、水城为试点县。三个县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为216.86万人,实际参加合作医疗农民为160.50万人,参合率为73%。全市合作医疗资金总计7222.28万元,其中:参合农民个人缴纳资金为1604.97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5元,共补助经费为2407.33万元,已全部到位;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元,补助经费为3209.94万元,还未下拨。1-5月,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支出总计820.51万元,其中住院补偿人次数为16326人,补偿费用710.57万元;门诊补偿人次数61518人,补偿费用109.94万元。目前,“新农合”三试点县各项程序运转正常,受益参合农民普遍满意。
2、各项农村卫生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市卫生局组织对我市县、乡、村卫生资源进行调研,并完成《六盘水市农村卫生资源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完成《六盘水市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二是与市计生局共同完成《我市村卫生室、计生室整合方案》;三是完成14名乡村医生评优上报省卫生厅。
(二)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一是完成全市2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审换证审查工作;二是完成钟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调查;三是拟定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持续发展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强防控禽流感工作,召开了全市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会议,对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二是组织学习地氟病防治经验,表彰20*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单位11个、地氟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3个、先进个人51个。三是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召开的全市狂犬病防治工作会议。四是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召开计划免疫工作会议,以交叉检查方式开展全市计免综合审评,完成计免帮扶工作中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四是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组织市疾控中心等多家单位与市红十字会一起到六枝新窑乡联合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召开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五是做好防治地氟病工作,召开全市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会议,对水城县、钟山区、六枝特区防治地氟病项目进行督促检查,组织今年新增县区(水城县、钟山区)相关人员到六枝特区项目点现场参观学习。六是开展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控项目中期评估工作,召开全市结核病防治归口管理PPM-DOTS会议。七是加强疫情管理,召开疫情分析例会,提出了下一步防控对策;1-5月,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报告发病3184例,报告发病率104.92/10万,与去年同期(2337例)相比,发病数上升了36.24%;死亡总数为41人,死亡率1.35/10万,病死率1.29%。全市前五位报告传染病病种依次为:肺结核(1694例,占总发病数的53.20%)、肝炎(792例,占总发病数的24.87%)、痢疾(371例,占总发病数的11.65%)、淋病(100例,占总发病数的3.14%)、伤寒副伤寒(75例,占总发病数的2.36%),共占总发病数的95.23%。
(四)医政管理与科技教育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和组建“三农”服务团等,发放药品价值4000元,宣传资料2000余份,义诊665人次,咨询服务500余人次,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二是开展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对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医院及市级营利性医院的分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等共41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各单位也按要求组织了培训,全市4668人参加了省卫生厅组织的考试。三是召开全市医政管理及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对医院管理年、对口帮扶、采供血机构管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县医院救治能力建设、继续医学教育、人员培训、传染病防治、急救能力建设、医学会等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四是开展医院管理年培训及交叉检查,于4月份对我市8家二级医院进行考核评分。五是组织安排20*年征兵、高考招生体检工作。六是拟定市采供血机构设置方案。七是对“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二级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和支医等工作进行安排。八是开展执业医师考试报名,今年,我市1600余人报名参考,经我市初审及省医学考试中心复审,共1595名考生将参加7月1日开始的实践技能考试;完成执业医师注册66人,变更注册44人;完成护士注册及再次注册619人。九是接待处理医疗纠纷8起。十是组织安排全市250名乡村医生到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三年的中专学历教育,春季招生150名已入学就读。十一是完成6家市级营利性医院校验及办证工作。十二是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抓好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强化血液质量和血液制品管理,1-5月份,共完成全血采集2873人次679800ml;供应临床全血8200ml,冰冻血浆291380ml,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成份输血占用血总量98.62%。
(五)认真做好妇幼卫生工作
一是完成对20*年“三网”及年报监测质控检查工作。二是完成20*年产科质量评估未合格单位的复评估工作,对4家市区内私立医院、2家县级医院和1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产科质量复评估,检查结果水城县医院房屋未改造好,未评分,盘县中医院不合格,其余医院已达合格标准。三是完成儿童、妇女两个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拟定20*年降消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全市20*年降消项目终期评估工作,我市三个项目县通过降消项目的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47.69%,孕产妇死亡率75/十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7.13‰,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0.*‰。四是开展“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全市参加人员共90余人,健康咨询500余人,义诊450人,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
(六)大力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
一是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和“五一”黄金周期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下发《打击非法行医整顿规范医疗市场秩序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打非办共组织检查医疗机构448户次,其中:警告109户,责令限期整改157户,查处其它违法行为94户,按照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给予卫生行政处罚6.1万元;查处医疗机构违法案件总数116件,罚款3.46万元,没收医疗器械34件,药品64箱;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于20*年4月25日至28日,组织市、县(特区、区)卫生监督所组成4个组对各县(区)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进行督查,共检查4个卫生行政部门,抽查医疗机构资料28户,现场检查医疗机构61户,取缔无证诊所3户,处罚20户,罚款金额1.56万元,卫生立案处罚3户(已责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三是完成卫生行政许可的梳理工作。四是认真开展政务服务中心工作。
(七)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
一是组织对市中心区各街道办、社区落实创卫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二是配合市城管办开展“城市加强管理月”活动,对部署的各项工作坚持为期一个月的督促检查。三是组织开展20*年爱国卫生月活动,全市共开展5次大型卫生宣传活动,5次大型义务劳动突击环境卫生活动,参加人数达5000余人。四是举办了由各项目县(乡、村)负责人为主参加的项目技术与管理培训班。五是组织完成5个农村改水工程的设计和论证工作,报省爱卫办进行审批。六是拟定全市卫生系统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八)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卫生局与市财政局、市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成立六盘水市公共卫生能力建设项目二五年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市卫发〔20*〕87号)文件,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和资金的监管。二是对20*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1304.56万元进行了分配,制定了《六盘水市20*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经费项目管理方案》。三是加强卫生基本建设项目管理,2004年安排盘县33个卫生院建设项目,建设面积19200平方米,总投资1*2万元,目前30个已动工,还有3个点土地未落实,通过初步验收的有11个工程点,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装饰工程的有5个工程点,总完成投资700万元;20*年度安排六枝15所乡镇卫生院、水城2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建设面积12600平方米,总投资765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初步设计方案;争取到水城县2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建设面积21300平方米,总投资1263万元,目前正在抓紧项目前期工作;市医疗集团新建十九层住院大楼可研已批复,规模28120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水城县门诊大楼国债批复240万元,目前正进行前期工作;国债建设项目市传染病院、紧急救援中心于元月23日挂牌正式成立。
(九)启动干部保健工作
制定《六盘水市地级领导干部医疗保健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为保健对象办理《保健证》,组织医务人员为保健对象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十)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一是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下发了实施意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了一次督查,全市卫生系统各级医疗机构已先后召开了动员会议。二是于20*年5月11日至12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卫生系统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研讨会。三是根据市政府纠风办安排,于4月8日组织相关单位参加市政府纠风办第十九期政风行风热线,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举报投诉事项。四是继加强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医院用药总金额4904.1万元,中标药品周期内实际采购金额为4308.44万元,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总金额占医院用药总金额比例为91.94%,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品种5086种。五是认真查处开单提成、红包、回扣等不正之风,半年来,退还、上交红包金额0.72万元,受党纪政纪处分4人,行政处罚1人。六是积极推行“就医清单”制,“病人选择医生”制度和创建“放心药房”活动,接受患者和社会对医院的监督;七是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制度建设,规范医务人员行医用药行为。八是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开展行业作风整顿工作。九是认真开展学习活动。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事业面临较大困难,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专业人才短缺,人员素质偏低,医疗设备技术落后,服务不够规范,整体服务能力达不到广大农民的健康需求。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尚不健全,应急救治队伍技术及装备亟待提高,疾控体系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经费严重不足,部分传染病呈高发态势。
(三)有的工作落实不力、进展缓慢。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扶贫解困工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四权分离”制度,兑现2013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833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61人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对象目标人群352户扶助及奖励金210.18万元。2014年确认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892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64人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奖励对象目标人群392户,12月份将兑现奖励金及扶助金。
2、民族地区帮扶工程。开展包虫病病情调查人数累计为8500人,完成率130.77%;开展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14人,完成率116.67%。
3、医疗卫生工程。一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5.75%。二是完成40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总投资200万元,该项目已与村级活动室合建目前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率400%。三是免费向123对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其中农村114对,完成率103.64%,城镇9对,完成率112.50%。
4、民生实事。一是继续实行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县人民医院和县民族医院先后于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完成取消药品加成,除中草药、中药饮片外的药品全部零差价销售,严格控制药品金额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实施以来让利患者金额达248.5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覆盖率100%。二是启动实施免费婚前体检项目,积极开展婚前体检宣传动员工作,在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前提下,免费为72对拟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当事人进行婚前体检,完成率102.86%。三是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累计375人,住院分娩率94.75%,补助资金18.75万元;免费为农村孕产妇及准备怀孕和怀孕3个月内的农村妇女增补叶酸累计759人。四是协助州人民医院到各乡镇开展白内障筛查工作,完成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778人,其中符合手术指征70人。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新农合参合率99.01%;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目前管理高血压患者5453人,管理糖尿病患者1422人,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29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5597人,孕产妇健康管理535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12342人。四是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五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分级医疗诊治制度,积极推进双向转诊。
2、项目建设情况。一是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及附属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000.48万元,新建住院部大楼及附属楼9180.6平方米,该项目已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饰阶段。二是县民族医院建设项目,进入一层修建阶段;三是冷碛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四是德威乡卫生院、岚安乡卫生院、泸桥镇中心卫生院业务和生活用房建设项目已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饰阶段,预计2014年12月完工。五是县疾控中心包虫病实验室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进入地质勘查及初步设计阶段,今年7月县疾控中心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及食品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工作。
3、人才工作。一是“阳光天使”招聘情况。2014年考核招聘人数6名,考试招聘人员5人,完成签订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协议1人。实施人才强化培养计划,选派74名专业人员分别参加省、州组织的专科团队、岗位培训、临床进修、岗前培训等人才培训。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4人。二是对口支援情况。今年我县接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医务人员11人,干部8人,县人民医院选派1名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冷碛镇中心卫生院。对口支援医师在基层累计诊治群众16871人次,开展示范手术44台次,开展新技术项目16项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936人次,我县安排业务骨干医务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30人次。三是柔性流动服务情况。今年全县共组建医疗队73支、派出医务人员累计415人次、义诊患者8659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7万余份,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4万元,培训基层医务人员593人次。
4、继续实施人口计生“五大工程”。一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巩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成果,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全县计划生育定点免费机构开展计划生育科技服务7952人次,实施计划生育各类手术1145例,上门咨询7952人次,门诊咨询7952人次,发放避孕药具2800人次,“三查”7086人次,生殖道感染疾病检查860人次,随访6160人次,无引产、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发生,开展计生服务巡回下乡45次。切实加大药具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计划生育药具特色服务窗口建设工作。药具应用率达91.7%,有效率达100%,随访率达99%。二是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巩固生育文化大院、中心户等建设。抓好宣传品进村入户工作,共发放卫生和人口计生各类宣传资料近3万份。开展人口计生宣传活动6次,开展计生政策法规、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宣传咨询11000人次。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95%,群众知晓率达95%,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达90%。三是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四是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启用“计生通”项目,全面完成人口计生计划。全年总人口68414人(10个乡镇),出生人数569人,出生率8.32‰,自然增长率为3.61‰,符合政策生育率95.96%,死亡率4.71‰,综合节育率为87.07%。全面核查清理人口数据,统计数据准确率和全员人口信息主要项目准确率均达到90%。五是构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的指导,落实基层群众自治规范,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不断完善社会监督,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度。
(三)特色亮点做法。
一是全面加强各医疗机构班子建设,对所有医疗机构班子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二是全面实行乡镇医务人员包村,主动上门服务。三是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开展医务人员技术大练兵活动。四是公共卫生健康体检整合资源,上门服务。五是对全县医疗机构设备进行清理,全面调剂,保证设备全面运行。六是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婚前检查。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明显减少,由于县财政拮据,根本无力全额承担配套的专项补助资金并承担兜底责任,再加之基本药物统一采购过程中存在部分中标药物厂家因无利润常常缺货和配送不及时,部分群众反映个别药品价格甚至高于药店销售价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有序实施。
(二)人员编制不足。机构合并后,县卫生和人口计生局核定行政编制12名,工勤控制数1名,较机构改革前行政编制数减少5人,工勤编制减少2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现有编制6人,较机构改革前编制数减少3人;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按医院等级要求,事业编制严重不足,如县人民医院经州卫生局核定200张床位,按照床位和医技人员1:1.5的原则,应核定医技人员编制300名,目前县人民医院编制170人。
(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量少质弱。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骨干人才、专科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如县疾控中心上半年退休7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乡镇卫生院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人员较少,学科不配套;村医整体素质不高、普遍无资质,无法从事相关医疗卫生工作,这些已成为制约基层卫生事业跨越发展的瓶颈。
(四)县级公立医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管办分开、政事分开、高效管理体制等方面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综合改革压力大。
(五)医疗设备设施总量不足,严重老化落后。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设备设施严重不足,已有的医疗设备设施也非常落后,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如:县人民医院作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无放射医学工作站、国际听力电测仪等设备。县疾控中心无dr、离子色谱仪等设备。
(六)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问题。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无规范化的医疗废弃物处理,现仅作一般性的焚烧、掩埋处理。除冷碛中心卫生院原项目经费建有污水处理系统外,其余医疗卫生单位均无污水处理系统,影响环境保护,极易发生医疗废物污染事件。
(七)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尤其是县人民医院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待遇不高,很难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八)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薄弱,违法生育处罚不到位。
(九)乡镇计生专干调整频繁,兼职过多,队伍不稳定。
三、2015年工作计划
(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医疗技术人员大练兵活动,通过“打造医院标杆服务窗口”培训、科技大练兵活动、业务能力培训及开展医德医风建设讲座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二)切实抓好卫生计生项目建设。实施烹坝、得妥、加郡、兴隆、杵坭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三)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使群众受益率达100%。
(四)进一步清理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对闲置设备进行调剂使用,确保设备全面运行。
(五)进一步完善分级医疗诊治制度,积极推进双向转诊。
(六)坚持综合施治,完善人口计生统筹协调机制。
(七)突出宣传引导,强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意识。
关键词:医疗卫生 城乡一体化 经验体会 对策建议
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从2012年开始,笔者在江苏省仪征市卫生局工作期间,围绕管理、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共享,在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仪征市城乡医疗卫生资料基本情况
2.仪征市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的措施与成效
2.1完善城乡卫生发展规划
2009年起,全面实施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经费、药品、绩效一体化管理,使濒临崩塌的农村卫生三级网络的网底重新建立并逐步完善。按每3000-5000服务人口设置1个村卫生室标准,在乡镇设置3个卫生监督分所、2个医疗急救站点,使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
2.2夯实农村卫生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建成一个标准化卫生室(服务站)给予25万元补助。二是改进装备条件。2013年全系统共购置医疗卫生设备1684件(台、套),投资2045.96万元。三是整合乡村资源。按照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的原则,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财、物实际利用效率。四是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强绩效考核与管理,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费用控制、社会评价等挂钩的绩效评价与分配体系,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2.3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机制
市卫生局联合发改委、编办、财政、人社、物价等部门制定《仪征市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方案》。通过帮扶, 2013年,全市12家卫生院的住院人次同比增长59%,医疗净收入增长32.4%。
2.4拓宽对基层的帮扶渠道
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中的龙头作用,采取“走下去”帮教、“请上来”培养、物质上援助等做法,积极建立下乡巡回医疗服务制度。
2.5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认真实施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患者管理等为主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截至目前,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已完成,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1]。
3.卫生城乡一体化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3.1卫生资源配置欠均衡
一是资源总量不足。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落后。二是在地域上配置欠均衡。优质资源、医疗设备大多集中在城区,就医条件急需改善。三是在结构上不合理。多综合少专科,民办医疗资源少,康复类、护理类、医养结合类等医疗机构缺乏。
3.2卫生人才配置欠合理
一是卫生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较为明显。按照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每千人执业医生数2.3”的标准,2013年卫生系统床位增加161张,而卫生技术人员却减少64人。二是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不足,名医缺乏,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仅43人占1.9%,副高以上职称137人,占5.7% 。三是基层卫生人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卫生发展的瓶颈。目前,12家乡镇卫生院编制数应为752人,实际在编人数为662人;村医在职村医仅有238人、退休返聘72人,在职职工中相当一部分为临近退休人员。四是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由于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缺乏吸引力,特别是收入方面和发达地区同行业人员相比差距较大,也低于周边各县市,专业卫生技术人才“人往高处走”的状况难以遏制。近两年人民医院、中医院有52名医务人员辞职或考研,基层卫生机构近也有近50名技术骨干“跳槽”。
3.3居民就医流向需要引导
有调查统计显示,到医院就诊的病人, 80%-90%以上的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上没有显著差别,完全可以分流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同时,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花费明显少于在大医院的花费,医保报销的比例也较高。据统计,2013年市外住院人次占全市住院人次的19.96%,而市外住院费用占全市住院费用的40.87%。
3.4政策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实施城乡卫生一体化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各种政策障碍直接影响和制约一体化的深入和推进,解决卫生人才上下流动、柔性使用的问题等等。
4.下一步工作思路的探索
4.1县域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
进一步完善区域卫生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开展口腔、眼科、康复、护理等特需服务、专科服务,满足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结合仪征城市建设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异地新建,同步规划在城市新区和医疗机构老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布点,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医和基本保健。整合全市资源,以市人医、市中医院为依托,组建全市检验中心、影像中心、集中消毒供应中心,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2]。
4.2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一体化实施
一是做强龙头,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实施名院、名科、名医为重点,推动城市医院对县医院的帮扶。二是夯实基层,强化分级诊疗。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总体要求,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便捷度和信任度[3]。三是创新机制,探索运用医疗集团、医联体模式,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多渠道多举措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执业,改善卫生人才队伍现状,为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进程提供最根本的智力支撑[4]。
4.3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推进
整合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保,在筹资标准和支付标准上逐步实现统一,消除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差别,实现城乡医保的一体化。改革医保支付方法,住院病人实行按单病种与按床日付费结合的混合支付方式,门诊病人实行按人头付费的总额预付方法,同时明确不同层级医疗机构诊治病种及支付限额标准,引导病人在县域内就诊,在基层就诊,切实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4县乡村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
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范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互取共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监管、绩效考核等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推行城乡居民健康卡,实行就诊保健一卡通,使所有基本健康信息和就诊信息能够及时调取,提升诊疗质量。建立县乡联通影像诊断和临床检验信息系统,使农民不出乡就能享受到上级专家的诊治。
4.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开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筹资提高到不低于人均35元,继续落实好国家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建立基本医疗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5]。
参考文献:
[1]雷继敏,吴彬,杨汉东,等.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统筹城乡社区卫生工作.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9
[2]石应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我见.中国医院.2008,2
[3]王靖元.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卫生四级网.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8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
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
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
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组织实施好"235"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做好省、西安市和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七、转变职能,全力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