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范文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第1篇: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兴趣实验;分类实验的方法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一门科学。这句话奠定了化学学科的基础地位,那么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呢?当然是化学实验,我们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手段是什么呢?当然也是化学实验,组成的确定或分析,结构的研究或推测,性质的发现与验证,变化规律的探究,都离不开化学实验。人们习惯上把化学分为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与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除了化学基本计算对化学实验的依赖性不大之外,可能肯定地说,无论哪一块都离不开化学实验这一工具。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1.化学实验的兴趣

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实验兴趣作为认识兴趣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较强的动机功能。它又分为四类。

⑴感觉兴趣

它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实验兴趣。这种兴趣使得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有较高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更是如此。

⑵操作兴趣

它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化学实验现象所产生的一种实验兴趣。它比感觉兴趣的水平高了一级,不再仅满足于观察实验现象,更希望亲自动手操作,即使是简单的实验,也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⑶探究兴趣

它是指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性而形成的一种实验兴趣。它比前两种兴趣的水平更高,属于间接兴趣,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是促进学生学好化学的最基本的动力。

⑷创造兴趣

它是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实验兴趣,是实验兴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强劲的动力。

以上4种实验兴趣的水平是逐级升高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感觉兴趣和操作兴趣;另一方面又不要停留于此,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2.化学实验的分类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认识的基础,它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化学实验事实。从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中的作用来分,可将其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⑴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其认识论功能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实验验证—结论—应用”这样一个过程来体现的。

⑵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对化学假说或所获得的化学理论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其认识论功能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化学假说或理论—实验—结论—应用”这样一个过程来体现的。

⑶化学实验的功能的特点

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有哪些特点呢?简单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①充分发挥了实验在教学认识中的作用。探索性实验,实验在前,结论在后,实验的教学认识功能主要是为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打下感性认识基础;验证性实验,结论在前,实验在后,实验的教学认识功能主要是为了假说验证化学概念和理论,以便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

②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探索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的展开过程,既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必须遵循的一般过程,又是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途径,这样的过程使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③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是化学教学认识的主体,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都要求学生要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因而能够激发学生的认识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3.化学实验的方法

从化学教学认识论来看,实验还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具有方法论功能。要想有效地获得化学实验现象和事实,就必须正确地运用实验方法(包括条件的控制、测定、实验观察和记录等具体的方法)。

⑴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条件主要有:化学实验药品、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化学实验操作。所谓实验条件的控制,就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运用各种不同的实验比较法,来探寻最佳实验条件的一种科学方法。所运用的实验比较法主要有:全面比较法、优选法、简单比较法和综合比较法(或称正交实验法)。

(2)实验记录方法

实验记录是指用文字、化学术语、化学用语、数字、计量单位、实验仪器和装置图、线图、表格等形式,对实验观察对象进行简要、概括描述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进行实验记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准确无误,即观察到了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凭主观想象,凭空编造实验数据和现象;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对现象的解释或推断混在一起,如看见“钠与酚酞的水溶液反应,酚酞溶液变红”(现象),就记录为“其水溶液呈碱性”(推断),这是不正确的记录。二是周密完整,即要根据情况,尽可能将实验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如实验日期、目的、原理、仪器和装置、步骤、现象和数据、条件等,不能凭主观随意取舍而是详细有序,即对每个实验现象都应按照实验过程的顺序详细地记录下来,不能只记录主要和显著的现象而丢掉次要和不突出的现象。

4.化学实验的德育和美育

德育与美育是化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实验则是进行化学教学中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环境教育及化学美教育。

第2篇: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 学习目标 规划 落实

一、有效规划和实施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的研究背景

化学的学科特征告诉我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化学实验在学科学习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化学学习、研究和发现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之一,也是全面塑造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方面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目前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更多的是注重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的化学知识的学习,而降低了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和良好习惯养成的培养和训练目标的要求和落实。从目前各年级和各版本的化学教科书的编写和对化学实验的编排来看,基本上都把它当作一条学习暗线分布或渗透在化学知识目标体系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是说,它仅仅是一个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学习手段和策略而已,并没有把它上升到一个化学学习的必需目标和基本技能的高度来认识。由此所引发的问题是: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强,系统性差;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到位,教学设计过程中经常因种种原因和理由给与忽略。

但无可厚非的是化学实验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好比一个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他成长历程的影响一样。为弥补化学教科书的编写和化学实验的编排对引导化学实验学习的不足,教师需在设计学生的各学年、学期、单元乃至课时的学习计划、目标、环节、反馈内容等都很有必要的加入一个科学系统的有关化学实验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训练目标的规划和落实程序。

二、有效规划和落实化学实验学习目标的策略研究

(一)总体规划。

我们可以将良好的化学实验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和训练目标整体规划为如下:将初中化学学习阶段规划为良好的化学实验能力和习惯的学习阶段,将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规划为良好的化学实验能力和习惯的修补阶段,将大学的化学学习以及之后的化学的研究或从事化工生产和社会生存规划为良好的化学实验能力和习惯的实践阶段。而各阶段的具体落实策略就必须依据各具体学习阶段的学习特点来具体选择和操作。但无论哪个阶段,都要都要充分挖掘化学学习素材中的各实验因素,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事先规划好的整体化学实验能力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和训练目标有机并巧妙地结合和渗透到学生化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且要使化学实验能力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目标具备循序渐进性、延续性、准确性和可测性的特点。

(二)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的具体规划。

1.学年目标的规划。学年目标即通过老师的精心辅导,学生认真学习一年之后,学生的化学实验水平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如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初中一学年的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具体规划为:能严格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和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使自身的实验技能合符一定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 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 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2.化学实验的学期学习目标的规划。学期目标即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需要具备的化学实验能力水平。

如初中上学期的实验学习目标的规划——学习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撰写化学实验报告、懂得应用对比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和具备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初步推理的能力,能识记初中上学期所需的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和使用要领和初步学会相关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上学期所需的常见实验仪器包含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烧杯、量筒、集气瓶、药匙、镊子和托盘天平。相关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具体包括取用药品,使用和连接简单仪器,加热和称量物质,洗涤仪器,制取、收集、检验气体、过滤和制气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初中下学期的学习目标的规划——养成严格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书写化学实验预习报告的习惯,同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浓硫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能初步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如二氧化碳、酸、碱和碳酸盐等;能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3.化学实验的单元学习目标的规划。单元目标即通过具体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实验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初步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步骤和方法;懂得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探究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对比实验;识记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和使用要领;学习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要领。

4.化学实验的课时目标的规划。化学实验的课时目标是具体到一节化学课对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的确定。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的第二课时的化学实验学习目标为:能说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仪器的名称以及装置的特点、实验步骤、操作要领等,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能动手制取一瓶氧气并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木炭和铁在氧气中燃烧。

(三)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的具体实施。

1.教师的备课

教师备课时应注意强化对化学实验目标的培养意识。最好先确立好学生的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确定时要先分清实验学习的目的是学习技能,还是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如果是学习实验技能,则要求学生要以听讲为先,操作训练为后;如果是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则要要求学生重在过程、重在感受、重在方法掌握,不在结论。所以学习目的不同,学习要求也不一样,老师的引导方法也不同,教学重点也要有所侧重。备课时应给与充分的重视。最好是对教材中的所有实验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时间、学习方法以及借助的单元和章节做一个学习目标的整体清单以便学生更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动手实践是最佳的学习方式,老师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是最不容忽视,而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的最好的保障。将事先规划好的化学实验学习目标有机的结合到具体的化学学科学习环节中,千万不可纯粹为了学化学实验而学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3.学生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的达成结果的反馈和评价

反馈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准确的把握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具体的方法很多,比如课堂上可以采用学生上台演示的办法来反馈具体学生的操作规范程度;也可以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老师用拍照的方式捕捉好的实验操作和不良的实验操作习惯或方法等,然后用幻灯片的形式给与展示和点评等效果甚好的反馈策略和方法。再如,单元测试中加入考查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的笔试考查内容,象各市、地、区中考化学试卷中都有很大的比例的有关这方面的考查内容也很好。

总之,只要我们精心设计,用心辅导,化学实验的学习肯定能取得重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梨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考试周刊

第3篇: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范文

1.大观《考试说明》,领悟题型示例

《化学考试说明》强调了化学科命题以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立意,将化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我们所说的依纲扣本就是《考试说明》和课本,是我们备考必须牢牢抓住的东西。

1.1《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

一是认知层面的,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是运用层面的,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1.2题型示例示范了化学实验题的立意角度和难度

示例13为2007年海南高考题第17题,考查学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应用,以及对化学实验数据的查阅、分析能力。示例14为2012年海南高考题第17题。试题的立意在于利用已经学过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解决如何实验产生的尾气,实现安全环保,以及对产品的分离提纯的相关实验操作问题。

2.细观全国高考,凸显试题变化

近年来的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卷中的化学实验试题,以正确理解实验原理为出发点,对实验进行拓展和迁移,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命题特点。

2.1 2014年新课标卷中的化学实验设置

考查的方式是让学生回归教材,再次思考酯化反应的特征,认知球型冷凝管及其重要作用。其中,球型冷凝管与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的导管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是本实验的创新点。

通过反应物和生产物的有关信息的提炼,为产品的分离提纯找到可行性的操作方法。物质的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它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化学教材中,成为化学知识的必要组成部分。

2.2 2015年新课标卷中的化学实验设置

第4篇: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 新课标下化学实验的变化

1.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地位的变化

新课程中,化学实验的地位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绿色化学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等。

2.新课标下化学实验设计的变化

新课程中化学实验的设计改变了以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体的做法,且新教科书设置除了让学生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和技能外,更注重让学生去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方法去领悟科学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去体验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设计变化主要有:(1)由以实验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变化;(2)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实验变化;(3)由固定式向开放式变化;(4)由经典式向现代式变化;(5)由只注重操作能力向注重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化;(6)由理论向注重与实际、生活生产相结合的变化;(7)由个体实验向合作实验变化等。这些变化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新课标下化学实验内容的变化

化学实验的作用和功能需要具体的内容和形式来体现。相应于化学实验设计的变化,化学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其选材特点可概括为:(1)实验内容选材的综合化与多元化;(2)实验内容选材凸现改进与创新取向;(3)实验内容选材呈现方式的探究性;(4)实验内容选材生活化与趣味化;(5)实验的仪器与手段凸现现代化;(6)实验内容选材安全与绿色化;(7)实验内容选材微型化与简约化。

二 结合变化,改变方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1.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

新课程下不再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因此给学校和教师比较大的处理空间,教学中可根据实验内容和学校条件进行安排,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是实验教学有效的核心。所有的学生对于实验课比理论课更有兴趣,更加有助于对理论的探究和理解。“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能从家庭、食品店、药店等获得。利用身边的物质可以开发出许多有趣的实验,如自制褪色灵、自制保暖袋、化学密信、苹果电池、滴水起火等等。无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实验的趣味性会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些身边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各方面的应用。此外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中的材料和废弃物,代替实验仪器和药品。一方面可以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短缺、实验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实验资源,养成学生节约资源和废物利用习惯,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化学家戴安邦曾说过:“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佳场所。”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更应重新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使化学实验成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使创新精神扎根于实验获得的体验当中,坚持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开辟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从而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郑长龙等.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5篇: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范文

(1)传统的教学观念存在重理论而轻实验的问题在以往的高职高专教育中,化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一般是由高职称的专门教师来担任,由于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化学理论课程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效果。对于那些实验课一般是由助教承担,普遍把化学的实验教学放在了从属地位,进而导致化学教师对于实验教学存在误区且重视程度不够。于是学校就不愿意投人大量资金用在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维护上面。对于教师的职称及待遇方面,承担实验教学的教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实验方面的师资队伍更多的是由助教组成,而且每年都有较大的变动,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所应有的效果。此外,鉴于以上的师资不足,使得每次实验课程只能配备一名教师而学生一般却有30人左右,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教师难以给予即时指出和纠正。

(2)实验教学的内容仍然以理论的验证或性质的验证亦或是仪器使用等为主就现在高职高专的化学实验中,在有关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验里验证性的实验已经占据了近60%的部分,剩下40%却是对于仪器使用及操作方法的训练所占据,这些实验中部分实验内容仅仅是为了实验而做实验,使得一些内容具有重复性,导致了实验课落远远后于时代的要求和科技的发展,更不能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严重的制约了教学水平的进步以及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其素质的培养。

(3)教师的实验教学态度在验证性的实验上均是“照方抓药”的模式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先介绍其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学生在这之后按照老师所讲的进行实验。他们一般都是对着相应的实验书来取用试剂,却不假思索每一步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实验有可能导致的现象,更不知道所记录的实验结果和现象是否正确。

(4)教师评定实验的成绩大多是依据实验报告以及期末考试,这会导致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反映学生真正的实验能力。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所要发展的方向

(1)教师要建立绿色化学的理念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应贯彻绿色化学理念。要根据实验的目的,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前提之下,尽量的用那些低毒的或者无毒的化学试剂来代替那些有毒的化学试剂,从而减少了使用和排放有毒物质。对于那些要产生有毒的气体实验,一般的是在通风的环境中进行操作,根据此理念要把这种实验设计改变成封闭式的实验,且要把有毒的尾气吸收并处理掉,另外还应注意回收和利用实验所产生的废液。众所周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废液一般是碱、酸以及含铅、汞、镉、氰、砷等的化合物。以前的实验课程结束后,都是将实验产生的废倒入废液池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鉴于此理念应该用酸碱中和的方法,尽量避免重金属的生成或是沉淀,还可以采用加氧化剂或配合剂,来将CN-离子转化。对于铬废液,采用铁氧化还原的方法来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方式可有效的回收和利用实验所产生的气体和废液。这些方式都是实现绿色化化学实验的有效途径。微型的化学实验也是绿化化学实验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试剂等特点。但是,鉴于微型化的实验所需要的成套仪器比较贵,所以对部分高职高专的院校来说,想要该形式的实验,还存在一些困难。在可能的改变实验条件之下,可以通过实验装置的改造,从而使实验趋向微型化。对有些需要合成品的实验,因为用量太少,仅用此方法会使它无法顺利地进行后续的实验,可以采用常规的实验方法并串联上该方式。也就是说,通过调整化学实验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实验项目及其次序,充分的利用其相关反应,尽最大可能来使第一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转化成下个实验中的反应物,进而达到实验的连续性。所以,它可以减轻污染环境的程度,从而实现无机化学绿色化。

(2)教师要树立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探究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当前的中小学教材已增加探究式教学的内容,但因为升学考试的压力,中小学的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导演下进行,很少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相关的探究。而高职高专的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探究教学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去主动地探索世界、揭示世界的奥秘,发现并创造出知识。因此,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安排并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对学生能力的信任毫无疑问能够鼓励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前进。

3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高专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3.1改革实验内容体系

实验内容体系的改革可以说是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核心部分,通过精心选择并较好的确定实验的内容,按知识层次、教学规律来科学组织,这是做好实验教学之基础。但是单纯性的验证知识是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是基础,教师传授专业技能并将其转化成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素质,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所以,高职高专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要努力构建学生能自主学习、多元化、探究式、开放式四个层面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1)对于较为基础的化学实验课程,教师要着重的传授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力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技能并且加强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细心研究并从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实验课题中精心选出一些最具有代表的实验内容,通过细心的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熟练化,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求准、求真、求实的实验素质的效果。

(2)对于那些要合成并分析的实验,因为它是由制备并合成以及分析测试和其性质表征等几个部分组成的,所以它能使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一些无机物合成的原理,以及实验技术和相关设备、仪器的安装和操作方法,另外还加强了学生对于样品的分析能力和所需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能力,从而突出了教学对象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大力提倡的教学过程个性化及多样化的效果。

(3)对于综合性的实验,由于它是让学生在熟练的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智能作为其培养的主要目标,所以它能比较突出其综合性和先进性。此种实验集合了应用性、技能性、研究性、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为一体,即混合物质的合成和制备,比较复杂的样品分离,提纯和分析测试,结构的鉴定以及其性质的表征和其应用的研究为一体。它比较注重实验的研究性,主张减少“按方配药式”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增加了实验的设计性和思考性,从而实现积极的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为科研能力。

(4)对于设计研究性的实验,由于这种实验是通过让学生应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实验路线和方法的设计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和表达等能力,来突出和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该阶段课程的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针对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写作,教师更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代表的实验课题,并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抽出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要其提交实验设计报告,从而达到综合、全面的训练学生,真正使教和学,学和做融合为一体。

3.2改革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保持其课程独立性及系统性,尽可能让其覆盖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和相关的专业实验课的实验操作技能;要把对技能训练较大作用的实验内容作为必须要学生做的实验,及时删除陈旧的实验内容,不断更新实验选题。

(1)不断地整合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由于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存在比较复杂的内在联系,比如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分析法可以成为无机化学相关理论延伸及具体应用,根据两者的一些教学内容的特点,保留比较典型的实验内容,不断地强化实验基本原理及操作,在原来的实验基础之上深化实验的教学内容。由于两者实验对结果的准确度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完成无机化学实验后做分析化学实验的时候,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化将影响到结果的准确度,要将两种合并从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出发,去建立“量化”概念,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住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及其方法,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对待科学要有严谨态度以及比较好的实验习惯。

(2)要及时的更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在删除一部分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同时,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内容,达到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效果,另外也可在比较具体的实验内容之上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部分小型的自我设计型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热情,达到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改革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经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并在上课时详细的讲解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才是学生按照老师所讲的去做实验,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和状态,进而失去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探索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随着新教学工具及实验方法的涌现,会打破此种学生处于被动局面的状况,将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知识深厚及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1)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先让学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能,再传授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以求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里面着重培养学生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能力,思考并设计实验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真正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在做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达到完善自我的效果。

(2)把教师由主导教学变成辅导教学,在这里老师起指导和督促作用,让学生能够严格的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熟练的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使他们重视“量化”的概念,协助学生能加深对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严格明确实验的过程,以减少试验中事故的发生率。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每组中,即时指导其操作方法及规范程度,对于错误的方式要做出示范。在实验完成以后,用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反馈他们对知识和操作的掌握程度,教师不能对此懈怠要认真细心的批阅及时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让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教学中要用考试的方式作为指导,因为检验教学成效的手段之一是考试,而考试信息的及时反馈又是由教学调控的,在教学过程中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健全的考核评价体能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中,我们可以将此分为平时性和段性的考核两个部分,但是鉴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一个过程性的教学,因而成绩的考核重点应该放在平时实验中,也就是说,放在学生每一次实验中的所表现出的操作能力,仪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的能力,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记录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和课程预习情况,废弃物回收的情况,化学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平时表现,再加上期末考试成绩,来得出该学生的实验总成绩。

(4)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时优化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资源的配置,更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专题的中深刻理解比较枯燥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以此来提高实验教学课堂的容量,进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实验教学向多媒体化的跨越以及绿色化无机化学实验。

(5)高职高专院校要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及资料室,创造条件建立“两开”型的教学设施,改变以往实验室和资料室仅供相关教师使用的形式,让学生也能随时亦或是定时的使用,真正让学生把课堂实验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进而拓展了实验教学的领域。要不断的寻找相关信息的来源并开展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给予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能从失败中取得学习的机会,并给予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实验内容之后,能自主地选择实验,并按照老师提出的相关要求,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这样做的结果会更加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入的挖掘了学生所具有的潜能,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其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态度,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总结

第6篇: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化学实验设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要求

1. 深刻理解化学基本理论的实验基础

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实验事实作根据。化学学科尤其体现了实验的重要性。例如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根据是铜—锌原电池实验;某些有机物之间反应机理的确定是在实验中利用了示踪原子等。许多实例表明:实验事实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实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类在自然科学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化学是在不断的实验中进步并得到发展的,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生身临其境。

2. 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制备原理是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的,某一物质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则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最好方法,熟悉这些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就能够灵活选择实验原理。

3. 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得出结论

很多同学往往忽视了数据的重要性,或者不能很好的运用。

要学会查阅、运用有关图表,使得实验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所在。

4. 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对于很多初学者的人来说,这一点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的学生因为这一环节没把握好,在以后的实验课里会有惧怕感,更别提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所以如何让学生喜欢并热爱化学实验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常规实验手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因而教材中的所有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动手,一方面达到对常规实验操作(加热、蒸发、过滤、分液、称量、滴定、仪器的组装等)的熟练掌握,同时熟悉常见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动手,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

二、设计实验的基本内容

化学实验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计;(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6)实验结果的处理等,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称为化学实验的六要素。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在化学实验中这些基本的环节学生是必须掌握的。

三、在实验中找到乐趣

学生。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层次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较高。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小到酒精灯的使用都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动手,使他们能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每一个实验。

第7篇: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65-01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实验教学中,因实验教学目的不明确、实验器材落后、实验方法不科学等,严重制约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一、高中化学实验目的模糊,化学实验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的目的性较差,化学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目标模糊,学生不清楚化学实验的目的,学生不清楚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获得什么,学生更不清楚自己在化学实验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都严重限制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严重的影响了化学实验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比如在“加热KMnO4制氧气”的化学实验中,教师往往为了实验而实验,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实验的进度,为了减少实验失败的次数,为了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在开展实验教学中,教师会提前进行实验流程的讲解,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科学实验方法及步骤的运用,注重实验中重要环节的把握。教师提前进行实验教学的布置,限制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的精神。

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化学实验的目的,科学地细化化学实验的目标,鼓励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运用,来实现法学实验的延伸,不断提升化学实验的水平。

二、高中化学中课堂教学安排较密,实验课程安排较少

西方发达国家,高中化学的课堂基本都设置在实验室,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化学知识的求索,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技能。而我国高中化学教学基本都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对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不注重,对于很多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学生并非根据亲身实验来求得,而是往往直接背诵化学课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实现化学公式、化学流程、化学反应等知识的记忆,这也造成我国很多高中生的应试能力很强,但实践精神明显缺失。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条件等,适当地将化学课堂选在化学实验中,通过详实的化学实验,通过科学的化学流程,来提升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实践求知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遇到新的化学知识时,勇于并善于运用科学的化学实验来求证化学知识。

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较多,探究实验较少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比较多,基本每一章内容中都涉及到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突出,特别是在班级较大的班级里进行演示实验,实验的观摩效果不明显,学生通过实验未能够有效地获得直观的体现,演示实验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目的。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方法,在探究式实验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凸显,学生带着疑问,带着目的进行实验教学,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明确高中化学实验的真谛,教师在巡查中加强指导,通过这样一种新型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综合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适当地减少演示性实验,而增加探究式实验,根据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合理的布置探究式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条件进行探究式实验,将实验的区域从实验室的局限中,扩大到生活中的各个场所,提升高中化学实验的频次,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精神。

四、实验器材实验资源的限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停留在基础实验上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室的数量不足以满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也无法根据教学需求来合理的安排实验,实验的次数和频率不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此外,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陈旧,实验器材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落后的实验器材难以体现社会进步性。

因此,为提升高中实验的教学目的,高中教学部门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提升实验器材的先进程度,不断更新实验器材,不断加强实验室的投入,确保实验室的数量、质量符合教学需求。

在高中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实验教学安排较少,探究式实验缺失,实验室数量及质量不符合教学要求等都制约着高中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实验器材的重要性,对化学实验的目的不甚明确,同时严重缺乏创新的探究性。但是,只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正面的积极影响。

一、简化初中化学实验器材的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会用到的器材和设备较多。有的仪器操作简单,实验原理浅显易懂;有的仪器则结构复杂,实验操作的步骤相对较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对化学实验器材的简化,既可以减少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易懂易记,又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率,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的。

例如在分析研究分子运动的化学实验中,课本教材上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利用烧杯进行化学实验。氨气是一种具有极强挥发性的气体,这就导致实验过程中的氨气用量较大。氨气挥发在空气中的分子对人体的嗅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很容易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受到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使用滤纸对实验的器材进行简化。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先将准备好的滤纸切割成零碎的纸条,每一根纸条的宽度要基本保持一致,一般控制在1cm左右;然后以2cm为间距,在滤纸条上滴上酚酞试液,放入试管;最后用滴有浓氨水的棉花密封住横放的试管。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观察到酚酞点变为红色的整个过程。应用简化的实验器材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节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资源,也让学生在浅显易懂的实验效果中学到化学原理,并熟练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

二、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材料的策略

对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材料进行改进,不仅可以增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客观性,而且可以拓展化学教材上的实验方案,用最简单的实验材料完成较复杂的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实验教学的现场具体情况,对实验过程中的设备材料进行改进,以此保证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顺利完成的可行性。

例如,在对“酸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这一现象进行模拟实验的时候,课本上设计的实验步骤是:将石灰石(也可以是锌元素含量较高的其他物质)、镁条和水分子一起放入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并和按照相同剂量放入同种化学物质的空集气瓶相比较。这种实验方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自然界中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带来的危害。然而,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不安定因素的气体,不易采集且对人体有害。再加上,初中学生在煤炭燃烧的化学原理上还不具备基本的认知和了解能力,并不能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出酸雨的危害性。所以该化学实验的实施难度较大,实验效果不好。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参照实验的基本原理,结合自身专业的化学知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实验的器材进行改进。化学教师可以用氧气仿生装置制造出二氧化硫,使二氧化硫溶解于水形成和酸雨相类似的化学物质。将这种化学液体滴在树叶、纸张或石灰石上,这些物体会被溶液迅速腐蚀。学生看到这样直观的破坏性,就能清楚地意识到酸雨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危害性。

三、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方法的策略

人教版初中化学的教学课本中虽然有很多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原理解说,但都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要求。如果化学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上的教学安排进行实验教学的话,则学生很难明白那些晦涩难懂的抽象知识,也很难对复杂繁琐的实验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对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化学实验给学生留下的知识印象。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操作的时候,避免因为强调规范和标准而让实验流于形式,将实验教学变成单纯的重复模仿。

例如,在学习溶液组成的化学知识时,学生对溶液的成分含量,对溶剂和溶质的概念与计算方式都没有建立起明确认识和正确理解,无法依据课本上的实验说明设计出符合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方案。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溶液组成的实验教学。比如,在含量较低的稀硫酸中放入生铁,稀硫酸的溶液中就会不断冒出大量气泡,原本透明的无色溶液会渐渐变成清浅的草绿色。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在放入生铁之前的无色溶液是H■SO■,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前的溶剂。而现在这个草绿色的溶液是由稀硫酸和生铁反应过后产生的FeSO■,也就是产生化学反应之后的溶质。”这样就以创新性的实验手法,让学生分清溶剂和溶质这两个基本化学概念的根本性区别。

如“氢气燃烧”、“硫酸腐蚀”、“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生产”等化学实验,教师可以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一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的认知;一边适当地在实验过程中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可变因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如果学校的教学条件允许的话,则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开展一些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化学竞赛或是实验性的集体活动,这种对化学第二课堂的实验开拓,是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

通过简化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材料和创新实验方法的优化策略,初中化学教师在确保化学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保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化学课程的知识理论,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第9篇: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环保 化学实验 意识 绿色化学

环境污染是世界瞩目的共同问题。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心,化学这门最具创造性的“中心科学”在人们眼中的声誉开始下降。学校化学实验室是师生学习和教研的重要场所,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对师生健康的直接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建设绿色化学实验室,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防止和消除实验室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值得广大的化学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

绿色化学实验的目标和任务不是被动地治理污染,而是主动地减少和消除实验室的化学污染。因此增强环保意识,精选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式,妥善处理废弃物等,是建设绿色化学实验室的有效途径[1][2]。

1 绿色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emistry)、清洁化学(Clean Chemistry)。

20世纪90年代初,化学家提出与传统的“治理污染”观念不同的“绿色化学”的观念,它要求任何一个与化学有关的活动(包括化学原料的使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以及最终产品)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都应该是友好的。从科学观点看,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基础内容的更新;从环境观点看,它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

①防治污染的产生优于治理产生的污染;

②原子经济性(设计的合成方法应将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尽可能全部地转化到最终产品中);

③只要可行,应尽量采用对人类和环境低毒或无毒的合成路线;

④设计的化学品应能保留其功效,降低其毒性;

⑤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辅助物质(如溶剂、分离试剂等),即便使用也应是无毒的;

⑥应考虑到能源消耗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应尽量少地使用能源(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⑦只要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原料应是可再生的,而不是即将耗竭的;

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阻断基团、保护和脱保护等);

⑨催化剂(尽可能好的选择性)优于化学计量性试剂;

⑩化工产品在完成其使命后,应能降解为无害的物质,而不应残留在环境中;

上述12项绿色化学的原则,反映了近年来在绿色化学领域中所开展的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内容,也指明了未来发展绿色化学的方向,目前逐渐为国际化学界所接受。

2 化学实验的环保型(绿色化)的方法[3]

2.1 实现实验室的零污染

寻找替代性药品。只要有可能,实验过程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积极寻找、研究、开发具有环保功能的系列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多设计和制作一些全封闭的成套装置。采用全封闭式系统也是防止和消除污染的较好方法。用综合性实验替代单纯性实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化学反应组合在一起,提高实验的综合性,既避免了单独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有毒有害物的扩散,又巩固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提高了实验的覆盖面,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技能、技巧。对剧毒气体的实验,若没有有效的预防排放措施,用实验录像代替,既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和操作,又避免了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

2.2 发展微型实验,实现最低污染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的化学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特点从理论上讲,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而获得比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新型方法[4]。采用微型实验技术,不仅可大幅度减少实验费用,而且可以扩大化学实验的覆盖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其优点是减少试剂用量,仅为常规实验的1/10―1/100,降低实验排废量,减少环境污染,缩短实验时间,且安全可靠。微型化学实验作为绿色化学的一项方法和技术,已在国内外日益得到重视和推广。

2.3 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实验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某些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特别是一些剧毒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就可能污染周围空气和水源,使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废液和废气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弃[5]。实验室常见的有害物处理方法如下:

(一)废气:用碱液吸收或与其它物质反应,使其变成液体或固体,再作处理。

(二)废液:废酸用石灰乳或碳酸钠中和;废铬液用浓高锰酸钾再生;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加碱或硫化钠使其沉积,再过滤分离,残渣埋于地下。

(三)废渣尽可能再生利用,不能再生的有毒物要远离生活区深埋。

3 提高环保意识

提高环保意识是化学实验的根本,因为实验的主题是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最有效途径。

在化学实验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化学实验室、实验过程中,禁止乱扔、乱倒行为。实验教师应从我做起,既要耐心、细致的言传身教,又要认真、严格地要求学生,做保护环境的模范。在实验过程中,要教育和督促学生把废液、废渣倒到指定的容器并作妥善处理,并不断改进实验,包括尽可能采用微型实验,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任意挥发,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实验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关心和重视绿色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此外,实验室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也不可忽视。实验台、柜干净,仪器摆放整齐、有序,整个实验室宽敞、明亮、整洁,使师生一进实验室就产生了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4 结语

环保是化学实验发展的必要。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环保化学的发展与教育。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绿色化学新思想、新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把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试通过绿色化学内涵的介绍,再从绿色化学角度分析现行化学实验的环保型(绿色化)的方法,最后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朱文祥.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教育[J].化学教育,2001,(1):1-18

[2]张魁柱.实验改进与环保意识[J].化学教育,1999,(2):30-31

[3]王七容,黄世英。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设计[J]。huaxue.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