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现实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有效途径
一、概述财务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也日益凸显,采用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上看,具体表现在扩大财务管理范围、缩短业务活动时间、保障资金划拨安全方面:
1.扩大财务管理范围。扩大财务管理范围是财务信息化的现实意义之一。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现代企业日趋集约化、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深度发展,财务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说来,财务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开发并利用适合企业发展的软件平台,扩大了财务管理范围,使企业财务控制能力通过计算机网络延伸至全球。
2.缩短业务活动时间。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那就是缩短业务活动时间方面。信息化建设使财务管理更注重实效性,企业财务管理的业务活动时间相对减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对企业而言,财务和业务协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传达沟通,可以有效改变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完成了财务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
3.保障资金划拨安全。保障资金划拨安全也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优势。资金划拨问题一直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保障资金划拨安全也体现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具体说来,企业网上银行系统的建立,便利了资金划拨操作流程,避免了资金在运输过程中的银行票据遗失、失窃等事故的发生。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企业而言,为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在深入了解财务信息化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使企业财务管理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优化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建立相应地财务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提高信息的共享性和协同性,实现数据共享。
2.集成众多业务系统发展。企业的发展壮大,促成了众多业务的开展,集成众多业务系统发展也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应用较为成熟的情况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应推进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进程,财务管理集成众多业务系统,使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共同发展,对财务管理全面信息化意义重大。具体说来,财务与业务一天化建设,集成众多业务系统发展,要积极引进和运用统一的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经营活动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3.防范财务信息数据安全。防范财务信息数据安全对财务信息化建设也至关重要。财务信息数据安全隐患困扰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健全财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防范财务信息数据安全,可以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防范财务信息数据安全,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地安全防范体系至关重要。为防范财务信息数据安全,在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方面,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做好对财务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针对不同管理部门的不同特性,有的方矢地开展财务信息数据安全的保障工作,可以使财务软件得到数据安全保护。
4.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要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重视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对财会人员而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现有的财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懂得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地计算机应用能力,切实发挥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管理地作用。具体说来,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应提高企业财会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并结合集团的实际需要进行信息流程和系统的设计,使财会人员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结语
总之,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现代企业而言,财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的必经之路。因此,在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众多业务系统发展、防范财务信息数据安全、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广亮.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才智,2009(19)
[2]杨烨,李工,胡晓庆.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31)
[3]蔡金波.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 过渡
一、会计电算化及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等增减变化进行核算的一种信息操作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繁重复杂工作中的会计从业人员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会计信息化则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重构会计工作模式,并通过开发会计信息资源,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提升会计信息资源配置水平及应用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然而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功能向管理型功能转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企业应用中,多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改进的核算工具,并没有看到其会计职能及管理职能等;第二,会计电算化其时效性较差。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中,会计人员将会计数据输入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生成财务报表,其系统原始信息仍是依靠手工录入,仍缺乏管理控制及决策支持功能,其时效性及针对性较差;第三,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企业中大部分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其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复合型人才;第四,软件系统安全性及保密性较差,其会计信息容易被篡改或泄密,安全隐患较大。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实现财务整体信息化,并要求财务信息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能够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且其会计信息实时性较强,通过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网络共享,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资源配置水平,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可行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其数据通信、资源共享、集中控制及数据快速处理等功能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共享及传递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随着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深入,众多高校设置了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等课程,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企业内部也越发重视会计信息化培训及学习,其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奠定了基础等。
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其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实现对会计原始数据的精准核算,为企业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探究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主要如下:
(一)改变企业管理层管理观念
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及支持是企业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基础,通过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现实意义及重要性,改变管理观念,在决策及工作中给予支持,在实施过程中,推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培训,培养专业会计信息化人员。
(二)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专业及高素质会计信息化人才是推行会计信息化的关键,采取不同形式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在高校中设置会计信息化专业,培养符合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内部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三)通过会计信息化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一些企业中,推行会计信息化后没有及时进行其他业务信息化建设,或因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用,致使财务信息无法共享,信息时效性较差,从而对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及企业管理决策带来一定影响。为此,应推动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
五、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其中会计电算化是推行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则是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重视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重要推动力,应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的学习,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重要性;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是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为此,应建立安全管理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系统资源风险与内部员工道德风险所带来损失;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应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化中存在问题并予以完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六、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会计业务人员从繁杂手工会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会计信息质量。然而在应用中,会计电算化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管理及决策支持功能,信息时效性较差,信息安全隐患较多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及时性、共享性,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摘 要 本文结合当前煤炭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快速扩张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理念、制度创新、统筹规划、技术等方面进行思考、研究,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我国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煤炭企业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内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并推行网络财务,提供互联网环境下实行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方式及各项功能,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管理数字化,并最终实现管理信息化。这种模式成为企业强化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是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二、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煤炭企业属于高危险行业,部门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重生产轻经营的现象。而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资金运作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部分企业重投轻用使资源闲置,重有轻管安全令人担忧,这既是推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问题,又是一个不小的难点,。
(二)财务数据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差。大型煤炭企业为加强财务监管和全面预算管理力度,但母子公司级次较多,逐级申报周期过长,再加上宽带狭窄、速度慢、运行不稳,尤其是不少煤炭企业处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交通不便利,当地信息传递的基础设施薄弱,反应不够灵敏。这也是很多跨区域跨国企业困扰的事情。
(三)财务数据信息与事实存在一定偏差。不同业务部门从不同角度采集的同类数据存在存在差距,同时受内部利益、业务能力及核算方法的多样性局限,向上级单位提供的数据信息与实际会存在一定偏差,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掩盖了下属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四)信息的孤岛现象明显,有效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还未形成。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信息联系和数据集成,产、销、购、存信息传递脱节,原本集成连贯的业务被人为地割裂成多个环节。随着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管理级别的提升,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同软件功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业务处理系统中的数据无法流入到财务软件中进行核算,即系统间不能无缝联接。
(五)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煤炭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跨区域的分、子公司不断增加,受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影响,各地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时间内无法统一实行高端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
三、加快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快财务信息的传递与整理,及时准确地掌握财务信息、集中管理各项财务资源、迅速作出科学决策,是当前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经济决策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具有指导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过程控制,从而实现预定经济目标的作用;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具有促使企业履行法律的义务,维护正当的经济秩序的功能。
(二)更新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是―个极其复杂的多系统组合,要求改变领导方式、内部政策、组织结构、考核程序和标准。在我国当前经济条件及煤炭市场环境下,加快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树立以财务管理为管理核心、以资金流量控制为重点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要过于强调自身的特殊性,而是要主动地去适应软件中先进的管理思想。没有高层领导参与,就不能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实现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同样要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切入点,并尽快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
(三)集团公司要统一会计核算流程和信息化系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煤炭企业应在统一会计政策与会计核算流程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的科目体系、统一编码。将企业所有与财务相关的经营管理信息纳入统一的编码体系,为建立集团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信息化体系,实现各子企业与集团财务资料的联网做好基础工作。而通过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对各子企业及集团的会计账目及相关业务进行核算,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准确地编制财务报告。为企业提品、部门、客户、供应商、合同等多项目的辅助核算与管理。为所属子企业提供特殊业务的核算、记录、跟踪全部业务情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成本、收入、毛利等相关信息。
(四)打破传统流程,建立财务一体化信息流程,解决孤岛现象。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配套系统,开发网络系统功能,实时跟踪企业各部门每一项经济业务,从各部门直接采集所需数据,不仅缩短了会计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实现了财务和业务的协同,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相互连接、彼此共享。
(五)人才输入或提升不发达地区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加强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依赖于良好的工作人员对其操作和决策时候的判断,它要求财会人员既要掌握财会知识,还要对网络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度。对我国落后地区财会人员可以调到集团公司总部集中培训学习,还可以进行人才输入,把总公司高素质的人才调到落后地区的分、子公司上班,输入新鲜血液,带动当地才人发展。
总之,煤炭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自身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决定着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提升了财务管理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管控风险,而且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摘 要 地方财政数据信息化在我国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存在着现实问题,对壁垒重重的财政信息共享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内容.运用大数据构建数据驱动型财政管理模式,把数据与财政信息共享有机契合,创新财政信息共享流程,促进财政信息共享高效化,文章就地方财政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论述这一电子政务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后对地方财政和地方政府各部门所产生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数据共享 财政应用 问题 对策
财政数据交换与共享是指产生并存储在部门内部或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数据以及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从而形成基础的数据库,并通过信息共享,共通手段,将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以此辅助政府部门的数据开发和决策分析,加速政府对经济环境的优化。但由于近年来地方财政整合数据手段和方式滞后,导致与外界政务信息联系不畅,影响了当地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利用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处理政务成为关键问题,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数据共享应用在财政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数据共享的意识
尽管每年都会向财政方面投入一定资金,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财政人员依旧没有意识到数据共享的重要性。虽然有专门的财政数据库,但很多财政部门依然只对本单位或本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缺乏专业人员,一般都由采用传统的账本、凭据等数据记录方式。
(二)财政人员能力偏差
由于上级领导并不重视财政数据共享工作,且没有在数据记录上投入过多管理与创新,现有财政从业人员多数都是年龄比较偏大,对于计算机不熟悉的人员,即便是在财政工作逐渐实现信息透明化的今天,数据共享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现有从业者不仅不能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更不懂得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管理和共享,很多工作人员都表现出难以胜任该工作的情况。此外,不少财政工作人员积极性较差,对自己的工作也不能正确认识,认为只要财政数据记录准确即可。
(三)数据共享平台的不完善
目前来说,很多刚刚接触信息化的部门,只会浏览电子记账,并没有建立健全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无法进行数据分析模型的共享和利用。因此,大多数资源被不必要的浪费掉了。审计人员手中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应用数据,而这些数据之间缺乏关联和针对性 ,故而无法顺利完成财政审计工作,从而影响到财政的监督和决策。
二、解决数据共享在财政中的应用问题具体方法
(一)强化对数据分享的重视
为做好财政工作中的数据分享工作,首先要加强领导部门数据分享工作,了解数据分享对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尽量为在财政工作中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一定的资金与人力,并在集体会议上宣传与强调数据共享的重要作用,让所有人正确认识到数据交换和共享工作,这也是为顺利做好财政工作的有效措施。
(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
数据共享是财政审计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一旦数据无法得到及时共享,将直接影响到财政的监督和决策工作。因此,一定要为数据共享环节配备合适的人员,经常对财政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财政队伍是国家公共财政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政治水平、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及道德水准关系到公共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也要注意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三)构建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
为保证财政工作中数据共享环节的有序进行,就需要构建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模型,避免有效资源浪费。同时,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来完成财政工作中的数据共享。比如财政人员利用高科技进行财政录入或审计,由原本传统的账本记录转变到计算机录入,录入过程中要做到精准无误。数据记录一旦完成应立即通过互联网上传到数据库中,方便其它人员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地方财政应用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处理政务的意义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可以将地方财政的数据高度集中在这一平台内,然后通过经济分析法,数学统计法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财政数据综合利用的数据源。这一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统一了地方财政的基础数据,并为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共享奠定了基础。地方财政数据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审计与统计工作的效率,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财政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管理,预测和决策。同时提高财政审计工作的效率与管理水平。这一交换与共享平台的使用,将政府局部分散式的管理转变为全面集中式的管理。以前的财务数据需要逐级上报高层领导,中间部门冗杂,手续繁多,还有可能造成财务数据的更改与丢失,但是现在财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这就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决策效率,并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同时,上级财政对地方财政的款项拨付,使用以及监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以及财政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平台进行查阅和监督,也可以解决出现问题各级财政人员口径不统一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共享在财政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数据及时得到交换和共享有利于财政的监督和最后的财政决策。这就需要得到财政部门上级领导的重视,并联系实际情况提出有效整改对策,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数据共享在财政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好财政监督和审计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沈昱池.大数据时代我国财政信息共享的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15.11.
关键词:电子商务 财务管理 信息化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适应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实现业务与财务协同、并发控制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将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有机融合,集会计核算制度、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于一体,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四流合一”,从而达到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目标。近年来中国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4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到33%。中国的电子商务不断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已经成为继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总监委派制、强化内部审计制度之后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可以协同处理,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消除财务与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使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和业务运作协调同步,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管理特征,传统财务管理的主要缺陷,提出了如何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
一、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管理特征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以及远程审计等远程处理。它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资料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式,财务资料也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资料、磁盘资料发展到网页数据。作为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财务会计的未来。电子商务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特点如下:
(一)网络计算
互联网的核心动力是网络计算,即从PC时代的桌面计算走向网络时代的网络计算。这一核心动力的发展推动了财务管理从桌面走向网络,即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从桌面财务到网络财务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的改变。空间上使得财务管理更加从企业总部走向企业全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时间上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财务管理时空的改变也带来财会工作介质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的改变,本质上都极大地延展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使财务管理达到原来不可企及的水平。
(二)协同业务
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一直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互联网之前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诸多困难。网络财务作为企业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部门的协同、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内部协同业务包括对企业全程业务的协同,从网上采购、到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考勤等。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资金准备、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工作与业务部门的工作协同进行。与供应链的协同如网上询价、网上催帐等。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
(三)远程处理
在互联网之前对异地机构的财务管理由于受传统方式的空间局限,其技术难度或管理成本都是高昂的。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系统突破了这一空间局限,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使管理能力能够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众多的远程处理功能得以轻易实现,特别对于集团型等多分支机构的企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动态核算
如果说PC时代的财务系统主要解决了工作量的问题,那么网络财务将在此基础上显著突破速度的问题。网络财务下的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网络财务系统将能够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年报、季报、月报和日报可以即时生成。
关键词:医院 财务集中管理 医疗卫生市场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20-03
我国的医疗卫生市场正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阶段,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每一家医院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把握中国医疗卫生市场的特点,了解其未来发展趋势,是医院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前提。医院财务集中管理解决方案正是医院立于不败之地的一把利剑,是医院集团财务管理的基础。
一、医院财务集中管理的概念及现实意义
旧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以独立核算单元为依托,施行的是封闭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的财务信息是靠逐级汇总、累加来获得,这就势必会对一所有战略发展眼光的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产生阻碍。医院财务集中管理从根本上树立了大财务的概念,形成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优势。财务集中管理有效地将整个医院的财务管理信息集中架构在同一平台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完整的全院领域内的财务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以资金为整个系统运行的主线,建立以预算执行和预算控制为重点、核算监督为依托,以指标分析为评价依据的财务管理模式,强调医院主管部门的调控职能。做到医院集团的财务信息实时传递、共享和集中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真正实现财务核算的集中监控的目的。
财务集中管理方案的价值就在于解决不同环节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监控不力的问题。由于数据集中、信息集中、管理集中,不同环节各级成员的财务数据和相关经济信息都从经济业务发生的源头直接采集,从而实现了在全院范围内的财务数据资源共享,一方面减少了人为粉饰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另一方面,各级管理者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自己设定的控制准则对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从而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经济业务发展动态,将计划、执行、核算、监督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二、医院财务集中管理模型的设计
医院财务集中管理模型主要涵盖预算管理、物流系统、成本控制、财务核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六方面内容,其中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管理体系中。
HIS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从信息流层面确保了在全院范围内的财务数据的资源共享,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及时地为财务核算提供基础数据;物流系统、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从实物流、资金流层面为医院的整体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成本核算体系的设立为全院的绩效考评提供了依据。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规范采购流程,统一的物流系统、有计划的物资采购,为在全院范围内的资金、物资调配提供了可能,财务核算、成本控制为绩效管理提供了依据,而一直贯穿其间的内部控制为财务集中管理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配合现行的医院部门预算管理体系制定本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核定收支、建立大收入、大支出的概念,对医院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包括财政补助收支和非财政补质的业务收入和支出都统一核算,贯彻收支统一的原则。
第一,设立阶段。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并就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形式、职责范围、工作方式制定《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度》,明确各级处室的职权范围、并将预算编报的时间、审核权限及预算指标的下达等细节问题写入制度中。
第二,编制预算阶段。(1)编制科室预算,一线科室可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发的本科室收、支预算参考数(按上年度该科室实际发生数扣除突发事件影响因素来确定)的基础上编制本科室预算年度的收入、支出数。(2)职能审核阶段。各职能处室按预算管理委员会下发的预算参考数(指财务处按卫生局批复的部门预算数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在全院范围内统筹安排,本着重点科室重点扶持的原则对各科室申报数提出纳入全院预算资金或不纳入全院预算资金的职能审核意见。(3)财务审核阶段。财务处在部门预算总量控制范围内对上报的收入、支出预算提出财务审核意见。(4)预算指标下达。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将经过审查的预算提交院长书记会审议,通过后下达正式预算指标。
现实情况中,很多学校的固定资产采购问题突出,没有专门部门负责采购,工作中后勤部和办公室都在采购,缺失采购权的控制。验收问题突出,没有验收部门手续,也没有验收人签字,缺失采购质量的监管。使用保管问题突出,没有使用人签字,缺失保管责任的明确。处置报废问题突出,没有报废处置手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有的学校财产盘点制度流于形式,多年不盘点,账实严重不符,无法知晓学校的真实家底。
二、针对上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牢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新理念
要从企业化角度来重新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关乎学校财务状况的大局,关乎学校资产的效率化,关乎学校的经济效益,从经济角度来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增值保值的作用,从效益角度来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夯实发展的巨大潜力。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也是全校各科室、各部门甚至每位师生也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只有在思想根源上抓好,才能真正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把存在的问题解决。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
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和教学要求,按专业类型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提高资产利用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要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投资预算是对固定资产购建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成不同的预算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最后选出最优方案。中职学校的固定资产投资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三)配备固定资产专员
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网络经济发展给高校带来巨大的挑战,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财务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校园网络化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保障的条件下,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对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在管理机制、管理理念、工作方式、信息应用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创新和变革。
1、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高校财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现代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工作的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校可利用自动化网络办公系统,实现财务信息的无纸化网上传输,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财务信息网络查询系统,公布各方面的财务信息,使各部门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需要的财务信息。
2、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向使用者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信息。会计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是财务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灵魂。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在经济业务发生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将信息集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对外公布。使用者可以随时到财务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领导层也可以根据最新的财务信息进行预测分析,进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3、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高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系统,大量的数据可通过网络从高校内外的相关系统直接采集,使用者通过网络进入高校在线访问,直接调阅公开的会计信息,实现瞬间沟通,有助于使高校的会计系统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1、财务管理信息滞后。学校高层领导的决策依靠全面的信息,只有及时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才有助于决策,但现在财务部门提供信息的方式是由人工对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汇总,再通过部门层层上报,到决策者手中已又过了一段时间,由此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只能是有关的历史数据和基本信息的解释,只是如实反映过去一段时期的学校财务运行状况,相当于过去一段时间财务工作的总结,不具有时效性,对今后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性,也给领导正确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
2、基本信息差错率高。学校的很多基本信息如人员信息、学生信息、国有资产信息等是学校很多部门都需要使用和归档保存的,但现在这类信息的传递,往往依靠手工录入的落后方式,同一信息反复在不同的部门由人工更新,造成劳动力浪费;同时,由于信息更新不同步,或相关人员操作不当,造成同一信息在不同部门的数据不一致。财务管理不但对外提供信息,同时也需收集其他部门的信息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但往往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各人的理解不同、口径不同,导致同一个信息从不同部门反馈的数据,差别很大,引起各方面的矛盾,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3、管理信息没有统一的规则。现在大多数院校,虽然在校内很多部门都进行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但信息规则都是在部门内部自成一体,同一信息在不同部门更新时,必须先转化成自己部门的信息规则才能更新,所以部门间的信息难以共享。如财务部门使用人事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时,就必须先将相关部门的基本信息规则与财务部门的信息规则对接,才能转化为财务可用的信息;造成劳动力的浪费,同时还存在差错的风险,不利于资源共享。
4、管理人员素质不整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管理现代化,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应该具备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外,还必须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技能,并能够根据多变的经济环境,建立各种分析和决策模型,这样,在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才能有效地利用核算信息和外部信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还存在很多差距,很多人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只满足于日常的记账、报账,无论在观念上、管理上还是技术水平上还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管理要求,人员素质上仍存在很大差距,财务理状况不容乐观。
三、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1、领导重视,积极推进整体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的基础。高校信息化是一项涉及从学校办学理念到目标定位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的方方面面,能否与高校各项工作相融合,关系到高校信息化工作的成败。推进高校信息化,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紧紧围绕高校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以全面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为根本目的,需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从校领导开始就高度重视,要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聘请有关专家,各部门积极参与,通力合作,才能保障该项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2、统一规划,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涉及全校各个部门的整体工程。因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能及时提供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功能,是学校传统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在网络中的实现。因此,要求各部门具有数据资源共享的观念,树立部门间合作的服务意识,确立信息系统能帮助各部门之间实现实时信息沟通和协同工作的思想,打破各部门局域内部的信息规则壁垒,全校一盘棋,相互协调,全面安排,部门规划服从全局规划,支持校内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达到信息规则统一、口径一致、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质量。
3、强化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管理水平又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因此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就至关重要。财务部门应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把工作重心及时转移到财务管理上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利用财务软件的管理分析功能,对学校的融资筹资能力、负债能力、办学成本等进行测算,对各项活动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经济预测,及时向领导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支持学校的发展。
4、维护网络,保持信息通道的畅通。由于现代化信息管理的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成为高校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网上财务建设,实现远距离的财务服务,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公开性、透明性。如,通过校园网,实时地财务文件和相关的规章制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职工工资发放情况、学生学费交纳情况等教职工和学生需要的最新财务信息,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财务部门要从硬件配置上保证系统运行正常,同时处理好系统的物理安全问题,并开通“留言板”等信息平台,接受财务信息反馈,从而不断改进技术,利用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和整合优势,提高其有效利用率,满足信息使用者的更多需要。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展望
“十一五”期间关于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曾提出:高校要全面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统一核算和适时监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信息管理质量。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工作中势在必行之举。
1、真正实现信息交流与互通。实现“数字化校园”后,大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与高校内外的系统相连,使用部门可直接采集,在校内将为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快捷的服务方式;各高校之间也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对高校外的部门和机构,诸如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调阅高校的信息,了解相关单位财务政策的执行情况,为开展审计与检查积累资料。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实现自身目标不可缺少的物质保障,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四个方面。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原则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为了科学管理和有效运用资产,准确及时地掌握各项资产的增减及结存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各项资产进行分类核算,以反映和监督各类资产的变化,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分项目进行披露。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一)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人数少,因此未设置专业资产管理岗位,而由其他人员兼任,由于该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很可能因对资产管理不熟悉或因不是本职工作而忽视资产管理。不健全的管理制度造成对资产监管力度不够,从而使管理工作难以真正落实。
(二)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仍欠严谨,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资产管理人员业务不熟、职责不清。部分单位购置或向外调拨资产后未到财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导致资产流失、闲置、重复购置现象普遍存在。且因为人手不够或其他原因,长期不进行资产清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账面原值与现值存在很大差距,账外资产大量存在。
(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基本通过政府采购,从项目资金中直接支出,部分单位为了多争取资金无论该设备是否使用往往多报预算,导致单位在添置该设备时,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在购进后将设备闲置,造成资产浪费。部分单位求全、求新,大量购置利用率低下的新设备,淘汰性能良好的旧设备。还有部分单位不及时对资产进行保养、检修、维护,导致许多资产破坏性使用,降低了使用寿命,造成了资产的过度占用和浪费,形成了资金紧张困难与低效使用同在的现象。
(四)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单位忽视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思想上的轻视导致这部分资产在利用和管理上出现漏洞。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的使用和资产的利用效率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导致部分资产长期闲置,甚至浪费和流失。
三、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建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各部门、各单位领导要提高认识,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将制度、规定落到实处,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资产管理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目标,建立国有资产使用管理问责制,明确相关人员对资产使用与保管的具体职责,做到协调配合、层层负责、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形成资产购置、使用、管理、处置等一套制度,并将具体管理措施细化到各个环节中,配备专业资产管理人员,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资产部门统一管理。
(二)建立资产管理统一平台
将单位所有资产引入统一平台,使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有效衔接,并定期盘查,做到账实相符。健全资产购置制度,采购前应做好预算,并将购置财产的详细目录仪表一并报送财政部门,凭财政部门的批准文件进行购置,改进领用、交接、交还制度。完善报废、报损、出售申报制度,国有资产需要报损、报废、出售时,由使用单位负责填制相应的报告单,由主管单位先同意盖章后再报财政部门签署意见,将资产交财政部门统一报废、出售,并将出售款项上缴国库,纳入预算。无论是资产的购入、使用、报废或是转拨,必须统一在平台实现,做到资产公开化,透明化,主管单位可查、财政可寻,从源头杜绝浪费,充分提高资产利用率。
(三)重视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首先必须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各单位应重视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选拔高素质的员工到资产管理队伍中来,并对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应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买、入账、使用、清查、处置、调剂等日常工作管理。最后应建立以政府采购制度为主的资产购置方式,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制度实施采购,降低资产购置成本,规范采购行为,在招标过程中分工负责、相互合作、各司其职,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对资产配置要突出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严格根据不同部门职能范围配置资产,满足其工作需要。
(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责任
要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认识,转变资产管理观念,树立资产效益意识。要把资金管理和实物管理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正确处理好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的关系,特别在把闲置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建立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单位依法使用。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由财政资金购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行政事业运行成本,堵塞资产管理漏洞,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公共财政分配,维护财政秩序,促进服务性政府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应从根本上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特点,探索出有效地、适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苏天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1(24),
[2]陈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加强对策[J].财政金融,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