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学基本理论范文

金融学基本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学基本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学基本理论

第1篇:金融学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国际金融;实践教学;外汇交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4-115-02

一、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国际金融课程通常是针对商学院本科生设置的专业课,涉及非常广泛,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现象,并能够注重国际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总的来说国际金融学具备以下特点。

(一)知识点覆盖面广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汇率等基本理论,了解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管理方法,学会几类主要的外汇交易,并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方式及国际资本流动规律,最终学会用所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各种国际金融问题,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与实际联系紧密,内容更新快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也必然随着国际形势及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不断更新,及时地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以来的次贷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它们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研究其形成原因及预防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成为国际金融课程中要研究的新内容。所以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地融入新事件、新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实际经济活动不脱节。

二、实践教学作为国际金融学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国际金融学所包含的国际金融活动很大程度上都与汇率有密切的关系,而经济主体,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会进行外汇交易活动等。而已有的国际金融等课程更多的是阐述外汇交易等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而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增强国际金融实践操作能力,具体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外汇交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外汇交易的方法、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也要能够解读外汇行情、利用分析软件对外汇走势作出合理判断,并顺利实现外汇买卖的即时与委托交易的模拟操作。目前国内仅有部分高校开展了国际金融实践教学,而多数高校还是纯理论教学,这样导致学生仅对外汇交易的理论内容有所涉及但没有系统的外汇交易应用方面的学习,因此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加强实践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在《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中学到的投资的基本概念,深化学生国际金融学理论教学中学到的汇率变动的基本概念和得到交易的基本程序与方法,通过外汇模拟交易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金融交易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常用词汇,把握各类金融外汇交易的基本特点与交易常识,进而更好地将国际金融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就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国际金融学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化

(一)理论教学

国际金融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中涉及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需要有很强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掌握,所以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只有在理论已经充分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不同的实训形式。教师应该有效地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整合相关理论,选择板书、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详尽地阐释理论,并且及时关注课堂学生反馈情况,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从而让他们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金融实验室软件模拟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仿真现实经济情况进行外汇模拟教学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因此学校建立金融实验室并安装相关外汇交易软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训讲解每次实训的主要内容,不同实训内容的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对即将要进行的实训有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实训内容。在外汇实训的现场指导中设定具体交易环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练习。外汇交易相对复杂,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不同的问题,现场指导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并将常见问题记录,以后补充在实训报告中供学生参考。这样的仿真模拟交易才真正做到了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事实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手上的虚拟货币造成的影响。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加理解国际金融市场学习的重要性。

(三)建立实训基地

作为学生很少有机会到银行、证券公司和外贸公司等参加实践活动,而这是学生了解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外汇交易特点的重要途径。事实上是银行、证券公司几乎不需要本科生进行外汇交易相关的实习,所以高校如果能够联系大型外贸公司的资本运作部门建立实训基地,应该说是对在校仿真模拟实训之后的一个最好的补充。目前这方面对各学校来说实施都比较难,但是也有不少高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一些实训基地的机会。另外还有个解决路径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回老家的相关公司进行外汇交易方面的实习,通过家乡的关系网适当地寻找这样的机会也是不错的方法。

(四)开展专业讲座

除了丰富的课堂理论教学、新鲜的外汇交易实践教学以外,高校在国际金融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邀请外汇交易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汇交易专家应该是从事多年的实际外汇交易,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讲座为学生讲解近年来外汇市场的发展比枯燥的课本描述历史发展更容易让人记忆犹新。尤其重要的是真正的外汇交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突然性的事件等的应急处理办法等,这些知识是教师经验欠缺的重要部分,因此通过专业讲座的形式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一堂课。

(五)课后多渠道沟通

现在的90后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力都比较强,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可以释放自己、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他们也非常需要教师的认可。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更要在课余时间跟学生有充分的交流互动。所以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在宿舍学习,教师采用视频会议或邮件联系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对已经学的理论和做的外汇实践进行总结,真正做到吸收消化知识。

四、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要想实现国际金融学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从以上几方面努力,不断创新教学形式,鼓励授课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创新。但在实现以上教学形式创新的过程中也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加强校企合作

正如以上提到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困难,作为实训基地本身能够加强教学效果,所以如果能够以学校为平台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应该是比较好的方法,当然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也应该能够想到为企业服务的措施从而使得校企获得双赢才能够长期合作下去。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

很多教师本身理论基础非常扎实,也能够进行虚拟的外汇交易等实践,但仍然缺乏真正的实践。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两种情况下有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投资决策,因此授课教师加强实践操作非常重要,这种可以通过去公司实习也可以通过自行开户进行外汇交易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沈军,王聪.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02).

[2]罗丹程,宋连成.国际金融学课程“引导式”教学方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08).

第2篇:金融学基本理论范文

Abstract "Currency Finance" is a cor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of "Currency finance" with undergraduates, and expounds some explora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currency finance"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ollowing teaching process.

Keywords currency finance;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1 课程介绍

“货币金融学”也叫“金融学”,属于金融学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在整个金融学专业中占据着统率性的位置。各大本科院校的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均有开设此门课程。金融学有两大分支:一个是宏观金融,以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学为代表,另一个是微观金融,以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课程为代表。货币金融学是这两大分支的公共基础,概括了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的基础理论,它是一门以货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为研究对象,集中讨论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体系中,货币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的这样一门学科。通过考察金融市场(例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和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运作,探寻货币在经济中的角色。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不仅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它还涉及经济中数万亿资金的流动,影响企业的利润、商品和服务的产出、影响世界各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本门课程的任务在于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货币、金融市场、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一般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具有能够综合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全球金融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理念

货币金融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金融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我们在教学理念上既强调学生对货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基本理论即对货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性的把握以及对基本知识的系统、全面掌握,也强调学生对货币政策方法、操作方法等应用技巧的掌握,并动态跟踪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态势,注重理论与应用,知识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思考型学习,研究型学习以及实践探索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3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面,可以通过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5个环节的教学安排,使“货币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了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1)理论教学,向学生系统讲授“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与此同时,注意及时吸收学科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以及国内外证券市场、金融机构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及时补充到理论课程教学中。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被频繁使用,每一章节的学习都来不开案例的引入,通过讲解案例,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了解、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3)研究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的学术背景,并让学生通过?读中外文经典文献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搜集金融和相关数据,对课程中的实证问题进行数量验证,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4)实验教学,教授学生学会使用万得资讯等金融软件,开展综合模拟实验课程,上机训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软件的能力,教授学生分析问题的一些实证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小组完成金融分析报告,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研究探索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让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水平。

(5)实践教学:在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动手能力培养、研究与分析问题训练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单位参加课程实习,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教学效果。达到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手参与相关内容的工作,完成课程学习与工作就业的有效衔接。

4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与立体化。具体采取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主题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大大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显著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

(1)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完善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全面推行多媒体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立体、形象、直观,还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教学互动,而且由于信息化网络的普及,可以将最新的金融事件视频、财经问题短篇以及学术研究进展等内容吸收进教学中,显著丰富了教学的信息量,使之促进教学效果。同时,教案全部上网,可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2)翻转课堂的运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尝试利用在线课堂进行课前学习,比如使用爱课程、慕课等多种自主学习平台在课前自学,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法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做引导和辅助并对课前自学内容进行练习,以此检验学生的课前自学效果。可以充分体现课程学习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3)运用案例教学方式辅助理论教学。选用的案例需要紧扣教学内容,既有经典案例,也有最新案例;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典型性以及指导性,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更加深刻形象的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4)主?}讨论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组主题讨论。一般可以在安排讨论课的前一堂课,先给学生布置下节课将要讨论的话题,让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报告的完成。讨论课堂上,学生可以分组以PPT展开并讲解的方式进行话题分析报告的汇报。另外,在课堂知识点学习过程中间也可以抛出某个话题,让同学们思考后现场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过程中,教师只是问题的引导者,学生是发言的主体。通过主题讨论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5)开展综合模拟实验教学。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学会阅读分析证券资讯,熟悉金融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金融数据的搜集方法,掌握金融问题研究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训练数量分析能力和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

(6)通过教学实践基地进行课程实习。学生所在的城市以及所在省份,有多家金融机构与学校建立着长期合作关系。在学期期末的适合,可以安排学生去这些机构部门进行实践实习。金融机构提供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本课程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感性认识空间,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实现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互相促进的良好态势。

第3篇:金融学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货币金融学 案例教学 实例

《货币金融学》既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金融学专业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然而其具有内容庞杂的特点,既有偏理论性的知识,又有偏实践性的操作;既需要宏观思维来把控,又涉及到微观工具的运用,因而在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再者,独立学院的教学既不同于一般研究型本科教学,又不同于高职院校完全讲求应用型教学。因此,如何在独立学院教好《货币金融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和实务技能打下良好基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培养学生金融理念、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含义与特点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由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是以真实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20世纪80年代,这一教学方法发展得较为成熟,开始在国内教育界得到推广。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同时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习效果。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应该怎么办,而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使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并且案例教学的后面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交流,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促进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激励的效果。

2.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考试才知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即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指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因此,双向教学形式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独立学院《货币金融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从《货币金融学》的课程特点出发

《货币金融学》既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金融学专业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内容包括货币、信用、利率、汇率和金融市场、金融中介、中央银行以及货币均衡、货币政策等宏微观经济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因而具有概念原理多、内容庞杂等特点。该课程还要求学生学完后能将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融会贯通,具备一定分析宏微观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货币金融学》还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结合现实的案例研究。

从独立学院教育的特点出发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教育部改革,当时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此后,独立学院快速发展,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为三本线,以2013年湖北省高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为例,三本与二本录取分数线文科相差74分、理科相差104分。所以独立学院的学生整体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从家庭背景来看,大多数学生来自本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家庭条件优越,并且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普遍较高,学生从小见多识广、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但也养成了个性强、自以为是、不够刻苦的性格。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自觉性不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引入,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当前的实际金融问题,无疑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多借助于母体高校资源,自有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在校学生10643人,教师539人,生师比达到19.7:1,远远超过国际经合组织国家14.4:1的水平。在539名专任教师中,法商学院的教师仅有61人,因此母体高校长期为全院学生授课的教师数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任课教师多来源于研究型院校,其教学方法不可避免的沿袭了传统研究型院校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探讨的教学模式,使得独立学院《货币金融学》的教和学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需要探索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弥补传统研究型院校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再次,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注重理论,也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只强调操作,其培养模式是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能完成实践操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尤其金融专业的学生,其培养目标是成为金融理论知识深、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金融人才,这一特点就要求教师注重理论讲授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用和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则正好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货币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与评价

案例教学的运用

《货币金融学》案例教学的运用可分为以下几种:

1.基础理论型。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这类案例适用于帮助理解基本原理,重在培养学生学习《货币金融学》原理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加深对课堂中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综合讨论型。在系统讲授相关联的几章后,选取涉及讲授章节内容之间内在联系的案例。此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外思考型。由教师给出题目或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构建案例,此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作用在于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因此此类案例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能所用。

案例教学的评价

从案例教学的效果来看,不少学生认为能增进理解、拓宽思维。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教师对案例的解读不够深入。案例教学过程的最后,教师需要总结学生的代表性意见,并结合基本理论予以评价。但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于将要讨论的案例没有做深入了解,同时又缺乏理论运用能力的话,就难以在课堂上进行透彻分析与拓展,从而使得案例分析虎头蛇尾,这样不仅影响本次的教学效果,也会影响以后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二是部分学生参与讨论不够积极。从教师的角度而言,由于长期以来课堂上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能力与技巧,往往引入案例后即给出结论,不做讨论和进一步展开,也就没给学生参与案例的机会,这与传统的满堂灌没什么区别。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由于参与讨论的激励不足,使得学生认为与考试、成绩无关,因而不予重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讨论前准备不足,没有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因此难以参与讨论,从而使课堂缺乏积极活跃的讨论氛围。

《货币金融学》案例教学的优化

普及案例教学的理念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要从《货币金融学》的课程改革、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各方面来普及案例教学的理念,并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具体到《货币金融学》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应该贯穿始终,从教学前的案例设计到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运用,再到考核时的案例分析,应处处体现对案例教学的重视。

优化案例选择的标准

在挑选案例时,应尽量选择“本土化”,亦即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具体国情相适应的案例。从近20年来高校进行《货币金融学》的教学实践来看,所运用的大量案例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际事例,而源于我国本土经济的案例很少,从而导致在教学中存在理论脱离我国实际的问题。因此,搜集本土化教学案例就成为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案例搜集工作庞大而繁琐,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因而作为《货币金融学》的任课老师,必须学习、阅读我国经济运行方面的历史资料,日积月累,逐渐形成本土化教学案例库。

优化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演绎和推理的方法传授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这种角色定位最大的问题在于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需被重新定位,有助于优化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的新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做到细致充分的课前准备、强化课堂驾驭案例的能力、重视课后总结与反思。

同时,案例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模拟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环境,学会选择立场、科学分析、合理决定。要求学生跳出原有被动学习的框架,主动思维、大胆质疑,学生能自主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学生的新的角色定位要求学生做到:学会阅读案例、合理分析案例、参与课堂讨论、主动积极交流、认真完善总结。

优化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与培养计划

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具有连贯、系统、全面等特点,尤其是《货币金融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也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才能真正融入案例教学中。同时,案例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因为许多基本理论难以通过案例进行传授,案例教学只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教学中要依据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点,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与培养计划,既不能一味讲解理论,又不能完全讲述案例,而应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教会学生掌握金融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

《货币金融学》案例教学的实例分析

假如教师计划在“货币均衡”这一章采用案例教学法,本章共安排4个课时。

1.理论讲解

本章内容包括:货币均衡概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本章的学习目标在于:理解货币均衡的含义;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界定、衡量、成因;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本章的难点有两个:一是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需求拉上说、成本推进说、供求混合说、结构说、预期说);二是通货膨胀带来的效应(强制储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产出效应)。由于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因而在理论部分只重点讲解通货膨胀的相关原理即可。本部分安排三个课时。

案例选择

要通过案例分析货币失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现象,就要选择较为典型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事件。由于学生对通货紧缩这一概念更为陌生,因此可选择“1900年-2001年日本的通货紧缩”和“1997年10月-2001年初中国的通货紧缩”这两个案例,教师应先将能证明经济中存在通货紧缩现象的相关数据和当时的社会评论搜集整理出来,以便学生比较分析。教师还应准备相关提问、做好各种预案,以及整理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案例剖析

可采用问答式分析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1)根据以上描述,解释什么是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有什么效应,会对一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3)试分析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原因。

(4)试探讨解决我国通货紧缩的方法与途径。

4.概括总结

在以上教师与学生互动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我国经济中出现通货紧缩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作出归纳与总结。比如,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通货紧缩也是经济失衡的现象之一,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通货紧缩使得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有时其治理比通货膨胀更难,要综合利用各种政策措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促使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到合理水平。案例剖析和概括总结安排在一个课时完成。

5.拓展运用

为了使案例教学效果更好,可以鼓励学生将课堂分析的内容、结论以论文的形式整理出来,既强化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又能形成一定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蒋少华.金融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3(6).

[2]徐懿,徐艳.金融学案例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实施[J].当代经济,2013(1).

第4篇:金融学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 金融学 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

这次爆发于美国迅速波及全球的次贷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世界金融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对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迫切需要对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进行诸多方面的改革。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前提

我国高等学校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偏重于宏观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偏重于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解释。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比较快,微观金融理论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了,各种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理财公司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些金融机构在其发展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微观金融管理问题。另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批的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都在金融机构的一线从事金融工作,这对他们的知识结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既要求他们精通经济理论知识,了解国家的有关金融政策,又要求他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原有的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就已不适应目前金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了,迫切需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新的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较强的对国家金融政策的解读能力,同时还具有对金融工具的估值、定价的能力等。

二、改革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

我国的高等学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讲授、专业实习薄弱、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缺少比较科学的安全教学等弊端。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金融专业人才,必须对目前高等学校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统一的培养方式。在课程体系上采取通识教育和专业模块教育的方式,建立共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两大基础课平台,以奠定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模块设立上,要精选专业核心课,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同时还要设立学科广、品位高的文化素质通识课体系,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强化实践环节。各学校应在和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理财公司等加强合作,建立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建立自己的校内学生实训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教学大都以课堂讲授为主,金融学专业做为应用经济学专业也是如此。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上课记笔记,有时笔记都不记。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知识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培养出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的金融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很难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竞争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对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首先,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大胆地引进案例式教学方式,金融学专业的许多课程实践性比较强、业务性也比较强,而且目前的金融部门拥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可供我们教学中参考和应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习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客观上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强化模拟实验教学,加强模拟实验室的建设。第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创造条件让他们到金融实际部门去实习锻炼,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的管理人员请进课堂做兼职的教师。

四、加快考试制度改革,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保证

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检查学校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环节的改革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保证,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风和学风的好与坏,决定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效果。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的各科考试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只要学生考前集中时间死记硬背也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金融学专业应加大对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对理论课可以采取理论分析,观点透析等方式进行;对专业课可以采取实际技能操作等方式来进行,也可以采取案例分析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第5篇:金融学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行为金融;信用风险;金融租赁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款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基于传统金融学理论许多金融机构和研究者对信用风险管理作出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计量模型和支持工具,但也存在明显缺陷。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研究信用风险管理。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NeumannMorgenstem)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Debreu)后来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1952年马克威茨(Markowi)发表了著名的论文“portfoliosdeefion”,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Miller)建立了MM定理,开创了公司金融学,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上个世纪60年代夏普和林特纳等(Sharp-Limner),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至布莱克、斯科尔斯和莫顿(Black-Scholes-Merton)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

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得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境地。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传统金融学的反思和修正,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并开始动摇了CAMP和EMH的权威地位。行为金融理论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范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1999年克拉克奖得主马修(MatthewRabin)和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monSmith),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为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外将这一领域称之为behaviorfinance,国内大多数的文献和专著将其称为“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到过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锚定和调整、损失规避等信念影响,出现系统性认知偏差。而传统金融学是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理性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严格依照贝叶斯法则计算的期望效用函数进行决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这种非理性也是非系统性的,会彼此抵消,从而在总体上是理性的;如果这种错误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会淘汰这些犯错误的决策者,使市场恢复到均衡状态,达到总体理性。

2行为金融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2.1风险偏好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于传统金融学理论下风险偏好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是会随着绝对财富等一些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因此,我们就没有理由相信借款人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借款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投资,也是众多投资者中的一部分,他们的风险偏好也会发生改变。风险偏好的改变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面临的风险,最终会影响贷款方面临的信用风险。

2.2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或许是人类最为稳固的心理特征,人们在作决策时,对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过于自信。投资者可能对自己驾驭市场的能力过于自信,在投资决策中过高估计自己的技能和预测成功的趋势,或者过分依赖自己的信息而忽视公司基本面状况从而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这种过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导致大量盲目投资的产生,盲目的多元化和贪大求全。

2.3羊群行为

企业决策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涉及较多的技术环节,其决策往往由决策团体共同协商作出,主要属于群体决策,而群体决策有可能导致羊群行为(HerdBehaviors)的发生。羊群行为主要是指投资者在掌握信息不充分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而模仿他人决策的行为。在企业决策中,羊群行为的表现可能是决策团体中多数人对团体中领导者的遵从,也可能是领导者对决策团体中多数人的遵从,而且是一种盲目的遵从。决策中的羊群行为可能造成决策失误。

2.4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费朗哥·莫迪格里安尼(Franeo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erton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题为《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主要内容是:在市场完全的前提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如果证券价格准确地反映了公司未来现金收入流量的值,那么不管发行的是什么类型的证券,只要把公司发行的所有证券的市场价值加在一起,一定等于这个公司未来利润的现值。无风险套利活动也使得资本结构无关紧要,如果两个本质完全相同的公司因资本结构不同在市场上卖出的价格不一样的话,套利者就可以将更便宜的公司的证券全部买下,然后在价格相对较高的市场上卖出。因此,公司的资本结构就不再是不相干的问题。不同的现金收入流量对不同的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会各不相同,这些投资者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现金收入流量愿意付出高价。特别是由于噪声交易者的存在,套利仍充满风险。所以,不同的资本结构,其公司价值显然是不同的,其信用风险必然不同。

3行为金融对金融租赁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

第6篇:金融学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金融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研究背景

金融数学专业是随着经济发展而设立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融汇了数学、统计学、金融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个宽口径、厚基础、适应性强、发展空间大的专业。金融数学人才的培养顺应了国际和国内金融发展,特别是金融改革和金融风险防范的需要。

近些年来,数学在金融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在哪个国际大都市,金融数学专业人才都供不应求。在美国,金融数学家成为华尔街最抢手的人才之一。美国花旗银行副总裁柯林斯曾说过“从事银行业务而不懂数学的人无非只能做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花旗银行70%的业务依赖于数学,如果没有数学发展起来的工具和技术,许多事情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没有数学我们不可能生存”,这形象地体现了数学在金融领域中的至关重要性。

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行业发展逐步加快,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要求越来越多,而且在层次上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掌握现代金融工具,能对金融做定量分析的专业人才更是求贤若渴。近年来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及百年老店巴林银行倒闭等事件都在警告我们,如果不掌握金融数学等现代化金融技术,缺乏该领域人才就可能在国际金融竞争中蒙受重大损失。金融数学人才的培养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国的竞争力,促进我国顺利融入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进程。

二、金融数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为培养高素质的金融数学人才,我们对金融数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建立了一流的人才培养结构体系。

1、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满足社会对能做定量分析的金融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我们建立了科学的金融数学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分析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在政府机关、各类经济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定量分析、风险管理、金融实务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2、建立鲜明的专业特色

1)注重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学习

加强数学理论、经济理论、金融理论和统计理论等基础知识、思想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扎实的金融数学基础、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各种分析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的同时,加强数学软件和统计软件的学习与应用,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统计建模等活动,加强案例教学,建立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平台和实习平台,培养学生设计金融数学模型,并运用各种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

3)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专题研究、专业交流、专门调研和专项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等各种综合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

4)以微观金融和定量分析为主,顺应国内外金融发展需求

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以微观金融和定量分析为主,融合数学、金融和统计等知识,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既可以进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又满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3、创建一流的金融数学人才培养体系

1)建立先进科学的课程体系。

按照学科发展规律及专业课知识衔接,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学生系统学习金融数学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注重数学、金融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各种软件的学习与应用。优化后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较全面与扎实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注重因材施教,推动教学创新

重视教学方法改革,重视基础、强调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训练,并加强教学实践。教学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研究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搭建学生创新、实践、科研平台。

定期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为学生讲座,介绍学科前沿或金融实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金融实务学习和金融实践创新,为学生搭建高质量的学习平台、实践平台和专业研究平台。

4)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开阔学生视野。

积极推进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内外机构的合作和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境外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接触国际学科前沿,有更宽的国际视野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培养面向世界,植根本土,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数学人才。

4、建立先进的人才管理机制

1)采用导师制,选聘优秀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制定学业发展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参加合适的科研课题,对学生发展给予指导。

2) 加强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在学术研究、学科竞赛、专利发明等方面取得高水平成绩的学生认定给予创新学分。

三、小结

基于国内外对金融数学人才的需求,本文对金融数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树立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微观金融和定量分析为主,重理论、方法、实践和创新的专业特色,创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先进的人才管理机制,培养数学和统计基础宽厚、既掌握现代金融数学理论,又能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分析工具进行金融实务分析,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竞争力的应用型金融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金焱.山东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大学教学》 2010(1):31-33.

第7篇:金融学基本理论范文

1、金融管理专业:金融管理专业充分发挥了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优势,同时吸收西方有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主要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才兼备,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金融管理方面应用性、职业性的专业人才。

2、国际金融专业:国际金融专业,为金融学的一个分支,金融学分为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主要培养具备国际金融知识领域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成为既熟知中国金融业发展进程和方向,又了解欧美发达国家金融业的现状,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

3、证券与期货专业:证券与期货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投资管理水平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主要学习金融、证券、期货、财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证券、期货、外汇市场交易的规划和方法,具有从事证券投资咨询、经营、管理,外汇投资和期货交易的实际工作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金融学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 金融学 案例教学 应用型本科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资金运动规律的应用型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结合金融理论去具体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实现投资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案例教学就是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

1、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强化实践环节

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30%,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近年来,国内的诸多高校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他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的重要性,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2、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其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更加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在教学中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注重理论,也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只强调实际操作,其培养模式是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能运用知识实践操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这一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注重理论讲授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

3、教学计划以学生掌握金融技术应用能力和胜任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

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或工程技术领域的需要为出发点,掌握某一专业基本的学科理论基础,以生产现场正在使用和近期有可能推广使用的技术为主要研究范围,应具有应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终身教育为度;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强调各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技术要求的实用性;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智力技能为目的,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较为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在素质培养体系中,要把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把岗位工作能力所需要的相应资格考核作为重要内容。

二、金融学案例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

1、强化案例教学还未形成一致普遍的理念,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遵循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逻辑推理方法,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原理的系统性、概念的准确性、组织的统一性和思维的一致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对强化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即使在观念上已有所认识,但常圄于条件、环境、基础等因素所限,观望、等待、敷衍等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案例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现代案例教学所体现的现实性、生动性和开放性特征,因而要求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 同时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客观的、科学的评判和引导,特别是金融学专业,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然而,目前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校中,老师主要来自于传统高校,本身缺乏金融学案例学习的经验和能力,甚至部分教师还没有深入了解过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学科本身建设时间不长,加上金融学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忽视案例教学,这就使得目前在金融学教学第一线上真正具有案例教学水平的教师缺乏,更谈不上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了。

3、缺乏教学案例,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金融学教学开展时间不长,缺乏相关案例。现有的案例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案例成旧,且案例不太符合我国金融业和金融企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不适合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目前,金融学的许多课程都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设备和工具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因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但是,金融学的案例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上老师主讲,学生主听的阶段。学生不能具体运用知识去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显得单一、落后。

三、完善应用型本科金融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案例的编撰

组织相关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教学大纲要求编写教学案例。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我国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课程需要、特点和我国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结合我国金融企业和行业实际,编写适合应用型本科层次的教学案例,这样可以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金融学是一门不断变化的动态课程,还要注意根据实际不断更新和修正案例,以适应教学要求。

2、建立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保证和激励机制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我国的实际教学中,由于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入和学习案例,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导致教师普遍不愿意开展案例教学。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案例教学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案例教学激励机制,还要对案例教学与教师业绩相关的一些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使案例教学制度与其他制度相适应。另外,在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价的规则中应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并与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挂钩,从而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推进。

3、组织金融学科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

符合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优秀案例必须依托优秀教师去挖掘和讲解,才能起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随着金融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工具的发展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知识,对理论脉络和发展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因此,要组织教师不断学习金融基础理论,不断讨论相关案例,取长补短,使教师的理解更加深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为加强案例教学的效果,要组织实践经验丰富、金融理论深厚的专家对金融学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培训。

4、按照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优化培养计划和模式

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具有系统性全面、连贯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对金融学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也只有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后才能采用案例教学。而且,案例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因为有许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难以通过案例进行系统传授,案例教学只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教学中,要依据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点,优化和调整教学模式和培养计划,既不能一味地讲理论,也不能片面地讲案例,而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综合利用,以教会学生掌握金融技术应用能力和胜任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在培养模式中适当加大实践计划,在金融学相关课程中设计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边学边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5、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实践中强化学习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中,产学研结合已经提出了许多年,过去强调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尚在产学结合或工学结合中探索和实践。而把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紧密联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进行产学研合作,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要求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要理解产学研结合,就要从生产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实施培养计划,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科技发展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要。

总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在于应用。在应用型本科的金融学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更丰富的教学手段,以便知识和实践能结合运用,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极大发挥,满足社会需要。这样才能使金融学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体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任重: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1(12).

[2] 刘建莉、杨洁辉: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10).

[3] 王丽辉、周海燕: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8(4).

[4] 盖锐:案例教学在应用型金融本科教学中的作用[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

[5] 李菊: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S1).

第9篇:金融学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金融工程师;人才培养;创新;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23-02

金融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首先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是一门创造性的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策略来解决金融财务问题的新兴的金融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科学的研究,综合地运用各种工程技术的方法(主要有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分解与组合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其成果金融产品既包括原生和衍生的金融商品,也包括金融服务和解决金融问题的手段和策略。其创新和创造性既意味着金融领域思想和思维的飞跃,也意味着对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与运用,以及对现有产品进行的分解与组合。金融工程的出现,标志着金融科学已走向工程化的阶段。

一、金融工程的特点

作为一门前沿学科,金融工程融合了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的相关理论,同时又吸收了数学、运筹学和系统科学的精华。从理论上讲,它是一门融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与工程方法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从教学方面讲,它是一门由现代金融理论支撑、以实务操作为导向的高科技金融学科。金融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金融工程具有应用型交叉学科的基本特征。金融工程集合了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而又具备自己的特征――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除了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为主要分析手段外,金融工程还引入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人工神经网等前沿技术,也用到了决策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

2.金融工程是一门具有量化特色的学科,重视模型化和最优化。金融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广泛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金融实务中的各类问题。量化分析的第一步是把没有数量特征的各种实际对象转变成具有数量特征和某种相关关系的变量。在数学模型提出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模型进行分析、求解、推导和论证。

3.金融工程重视创新思维。创新是金融工程的灵魂,金融工程的创造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各种工程分析手段对收益和风险特征进行量化、分解和组合,创造性地改变收益和风险结构,实现新型金融工具的引入和运用;二是通过对各类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变革实现解决方案的优化、市场范围的拓展和金融服务的创新。

二、金融工程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根据金融工程的特点和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中国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已有的金融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模型,并具有一定的金融产品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尤其要系统掌握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理论框架,熟悉公司财务、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以及银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应的基本运作技能。

2.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熟悉与金融工程学科相关的原理性知识,并有较高的数学、统计学、外语与计算机操作水平。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能力,能够对金融、经济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还应该熟悉会计、税务等方面的原理性知识。

3.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开展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事资产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实务工作。

4.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金融工程的产生和发展是与金融市场密不可分的,金融工程研究开发的每一项结果,都是为了满足金融市场的需要,而推出的一项创新的金融产品,这就要求金融工程的专业人才具有金融创新的意识和思维。

三、教学课程设计

1.强调基础的经济金融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素质。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必须立足于经济金融理论,这是培养合格的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石,这些理论应包括基础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以及一定的现代金融理论,如开设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公司财务、投资学、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另外,还应辅之以保险、税收、金融法等方面的知识。

2.适度开设数学类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数学和统计学的技能。为培养各类专门的金融工程人才,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数学和统计学的技能已经成为必需。为此我们开设了微分方程与动态经济学、概率论基础、数理统计、运筹学、应用随机过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此外还有随机分析、决策分析、经济数学模型等课程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不仅体现数学课程本身的内容,而且充分结合金融工程的需要,强调数学方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3.体现金融计算、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备数值计算、建模技巧及数据分析能力。通过使用计算机及软件对金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金融运行规律是当今金融信息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设置了如数值计算、经济数学模型、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分析应用软件、金融实证分析等课程,培养学生能够从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分析出关键因素并设计建模方案的基本素质,以及具备通过数值计算对金融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检验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的能力。

4.构建金融工程的专门化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的金融工程人才。围绕金融工程我们开设了如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工程学、金融工程案例和应用、金融风险的量化分析、金融产品设计与开发等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学了解金融工程的核心以及运用相关金融工具和策略解决金融问题。

四、应用型为主的金融工程教育

从学科性质来看,金融工程属于应用型的学科,这一性质决定了在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中,必须充分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1.开设实践类和信息类课程。利用金融实验室进行金融市场、金融交易模拟实践;采用分散性现场参观与观摩的形式感受真实交易的氛围;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央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网站,了解金融中介业务运作。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增强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养成通过网络、媒体积极吸收市场、经济和技术信息的习惯。

2.重视实际的技术能力培养,这主要是指诸如SAS和Matlab等课程的开设。金融工程的大部分问题都需要通过软件技术加以解决,比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因而技术能力也反映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在国外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中,不少大学将Matlab作为必修课之一,从而保证学生能迅速的将金融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并加以解决。

3.强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仅如此,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对金融工程至关重要的“创造性”的思维,也是非常有用的。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工程应用已经积累了很多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案例,这些案例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思想财富。案例教学是学习、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积极发展实习教学。在美国,是否提供实习机会,使许多开展金融工程教育的学校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实上,在中国,由于金融人才的缺乏,金融工程的实习教学对于学校和实业界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学校应加强同实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五、金融工程师职业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

金融工程师的称谓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伦敦金融界,区别于传统的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市场分析人员,金融工程师更加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操作性,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规模化处理方式(工程方法)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或完善服务。金融工程师通常受雇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中介机构以及非金融性质的公司。

因为金融工程师具有一系列专业化的、仅凭技术所无法达到的素质,并且由于金融创新的速度超过了市场产生称职金融工程师的能力,金融工程师总体上是供不应求。其就业机会显得格外光明,并且毫无疑问,其工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加强金融工程师的职业教育已成为现代金融发展的一种趋势。

金融工程自身的特点要求一定的创新能力。首先,金融工程的基本职能是创造,就是在金融市场中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创造新的产品已实现收益和规避风险。其次,由于金融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往往超出个人的知识基础而需要进行小组工作,以处理复杂的金融、法律、税收、会计、产业、计算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小组核心的金融工程师,合作的精神、沟通的技巧和协调的能力是必备要素之一。

总之,在金融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从发展的趋势来看,金融工程将不仅仅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学科,而是将逐渐成为一种创新和开放的思想方法,日益渗透到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金融工程[M].宋逢明,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