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第1篇: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

1.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功能

德育是化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实验则是进行化学教学中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同时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问题目前是一个倍受注目的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解决环境问题从教育入手乃是基本途径,化学教育对此责无旁贷,化学实验则更是任重而道远。环境教育还应通过实验与社会环境问题相结合,从而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2.化学实验有陶冶学生审美情感的功能

化学实验及实验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直观的美育素材,及时适度地利用这些素材组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化学实验的内在美,而且还能让学生的科学情感在由美而思的过程中得到陶冶。通过向学生展示整洁规范的实验环境、形状多样的实验仪器、摆放有序的仪器装置、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等外在的实验美,让学生把在实验过程中对美的感悟充分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化学实验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育功能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验而带来的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4.化学实验是创新成功的重要途径

第2篇: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兴趣获取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品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就曾经精僻地说过:“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挖掘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从科学素质的高度出发,化学实验教学至少应具备下面的四个功能:

一、激发兴趣的功能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激发兴趣不仅仅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措施和手段,它本身就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一点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已经有了明确说明。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初中化学教师如果能从学生刚接触化学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有经验的教师历来重视初中绪言课中镁条燃烧几个实验,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补充引进了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趣味实验如空瓶生烟、变色魔壶、魔棒点灯、喷雾成字等,目的就是想让初学化学的学生对化学产生浓烈的兴趣。

二、获取知识的功能

知识与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重要内容,而化学实验中无论是探索性的实验还是验证性的实验,都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化学原理和化学事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都具有获取和巩固知识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实验―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通过用实验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初三化学(人教版)第八章第三节“酸的通性 PH”的教学中,对于中和反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教程,来帮助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

[问]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知道NaOH和HCl会发生反应,又知道在溶液中NaOH和HCl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那么,当它们相互反应时,实际上真正发生了反应是什么微观粒子?(提出探究的方向)

[问]设计怎样的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答]用实验证明反应后有些粒子“没有”了,有些粒子依然存在。

[问]设计三个实验,证明:①这个反应确实发生了;②反应后溶液中仍然有带电的粒子;③溶液中的粒子是什么?

[讨论并实验] 学生分组设计并完成实验。用酚酞试液证明问题①;用导电性装置证明问题②;用AgNO3和HNO3解决问题③。

[讨论]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在加入盐酸后红色消失,因为酚酞可以指示OH-的存在,所以说明反应确实发生了(反应后试管变热也说明反应发生了),并且OH_参加了反应;中和后的溶液仍能导电,说明有些离子在反应前和反应后都存在,经检验,其中有Cl-,可见NaOH和HCl两种溶液的中和,实际上只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

[讲解]象这种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通过上述实验和探究,学生对中和反应的本质的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获取了除课本知识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验能力都得到了煅练和提高。

三、启迪思维的功能

化学实验必须重视“做”,重视操作规范,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实验不光是“做”还要“想”的。技能训练仅是较低层次的实验能力,远远不是实验能力的全部,重视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的分析这种较高层次的实验能力的培养,才是学生受益终身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用实验设计这种教学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例如,在第五章讲解CO2的物理性质的时候,我就花了较长的时间来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和CO2能溶于水。并且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来完成他们的实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又如,在第八章复习的时候,我就利用如何鉴别HCl和NaOH,从酸碱盐的通用性着手,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设计不同实验来鉴定,启迪学生综合思考能力。

四、培育品德的功能

化学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求真的科学品德,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科学素质的育成。在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教学工作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具体来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培养。

1、遵守纪律,讲究卫生

遵守纪律,讲究卫生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美德,安静整洁的环境也是顺利进行实验的重要条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手则,养成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2、爱护公物,热爱劳动

在实验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爱护实验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要按要求取用药品,不要错误地认为“用药越多,现象越明显”。实验后的产品和废物,凡有利用价值的都要回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大胆心细,注意安全

粗心大意,违犯规程是化学实验的大忌,它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成功与否,因此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大胆心细。大胆不是鲁莽,做到大胆的基础是充分准备,对所有实验用品的性能、反应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都胸有成竹。细心慢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绝不可慌里慌张,马虎从事。

4、实事求是,克服困难

实验中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若发现异常现象,要找出原因重做,直到得到正确的结果。对认真观察有所发现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切忌实验走过场,捏造结果,照书填写报告。条件较差的学校,老师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开设实验课,为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榜样。有些工作,如搜集实验代用品可发动学生协助完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通过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和思路,挖掘化学实验潜在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检验修正所学的知识,在二者的互动中,知识不仅得到了二次飞跃,而且在验证中,学生对仪器的使用技能、操作技能、设计技能等都得到了煅练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坚忍不拨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保护环境、协作配合、遵守规范的科学态度,可以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勤于实践、知行统一的学习观。

参考文献

[1]范 杰 化学实验论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3篇: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情感效应;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107-01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人们对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深入研究,实验在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和意志的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其特有的功能。“化学新课标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和交流等要素。”

一、探究实验的几种形式

探究性实验内容广泛,可以是课堂上研究学习的知识的探究,也可以是延伸,也可以是生活小实验,实验可大可小,研究内容可以是研究性质,反应条件,反应方法,制取方法,装置选用,也可研究反应产物,无论怎样,探究性实验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老师引导学生为主的原则。

1.探究物质的性质:例如对铁生锈条件的研究。可把教材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2.探究实验装置:一个实验装置的选用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生成物性质,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不同的装置,有的实验装置简单,有些复杂,有些装置能够说明某一性质,有的装置有一种特殊的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就可以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法。

3.探究实验条件: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不同的现象或不同的产物。如铁生锈。将小片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剪成宽约2cm,长3cm~4cm的网片,去掉上面的石棉放入锥形瓶里,加入少许稀盐酸,除去铁锈,露出光亮的铁丝,倒去盐酸,加水冲洗,再加入少许饱和食盐水,塞上单孔塞。3min~5min后可见在玻璃导管中形成一段液柱。说明铁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形成负压,产生液柱。

4.探究药品的选取:例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一次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碳酸钙颗粒与稀盐酸反应能顺利地进行,而与稀硫酸反应时却很快停止。许多学生猜测可能是稀硫酸不足,但继续加入稀硫酸仍无气泡;有些学生提出可能是碳酸钙颗粒表面出现了问题,于是,学生纷纷议论:有的说用砂纸打磨颗粒表面;有的说用刀片刮,但总感觉到效果不是很好,学生陷入思索之中。突然一个学生说:“用铁锤把它敲打”,大家一致赞同,学生继续做实验,接着,学生惊呼道:“又有气泡产生了!”再如制取氢气的药品的探究,对金属采用铁、镁、锌、铝、铜中哪一种,酸采用硫酸还是盐酸最佳可作多种实验探究。

5.探究实验的改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是是科学学习必备的素质,教材中很多实验可以通过学生或老师的探究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

6.探究微型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是近20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它具有装置微型化、试剂微量化、价格低廉、节约时间,节省药品,操作安全,减少污染,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自制仪器,自行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7.探究生活中的化学:化学实验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探究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拓宽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怎样鉴别假黄金首饰”、“怎样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怎样清洗油烟机”、“天然水的净化”、“面包和馒头里面布满小洞的原因”。

二、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价值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是由教师设置适当的问题情景,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假设,并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2.教会学生做科学: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学生养成爱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一旦对某个问题有了质疑、有了争议,学生就会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解决。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有些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有些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

第4篇: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

一、实验教学拓展教育功能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重视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2.合作性原则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是实验探究活动价值得以全面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得以提升的关键要素之一。

3.探究性原则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用“问题”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目的性明确的、操作简便但具有挑战性的实验,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逐渐成为会分析、善解决、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二、拓展实验教育教学功能研究的策略

1.问题引领,促使教师学习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有疑惑才有探究。用“问题引领”,给教师提供专业研究和历练学生能力发展的操作平台。让教师思考如下问题。

如何设计和组织实施《八项基础学生实验活动课》,使学生明确“做”和“思”的关系,落实培养学生多种实验能力的学习目标?

基于教材哪些实验能进行改进、创新?使实验更加绿色化、微型化?

寻找哪些生活替代品,用以弥补实验室仪器、药品的不足,使实验课顺利有效的开展?

结合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你优化了哪些实验?用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以学评教”实验教学评价,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认识到对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评价,是考察实验教学成效的最理想方式。因此建立“以学评教”的评价方式。“以学评教”的具体实施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随机性:①从被评价的教师所担任的教学班级中随机抽出一个班级;②从抽出的班级中随机选取6名学生作为合作小组进行实验操作;③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按实验教学进度随机抽取写有一个实验题目的题签作为实验内容。

2.限时性:①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针对该实验题目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然后选取实验器材、药品;②学生在20分钟内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评委严格按照依据课标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思想动态、实验效果进行评估,并得出评价结果。这种“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不仅是“研究学生”的过程,也是“代替对教师评价”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即为教师实验教学情况的评价结果,以此考察教师“教”的实效性

四、多样化实验教学研究的实施过程

以教师的“教” 提高实施有效的实验课堂能力,以学生的“学”,启迪思维、彰显情感、练就品质为两条主线,开展多种实验内容的活动。

1.开展“以学评教”学生实验技能竞赛活动

为改变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学生“说”实验、“眼视”实验、“背”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差等现象,以《八项基础学生实验活动课》为载体,开展了“以学评教”实验教学评价活动。竞赛中通过关注学生:①实验过程中,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操作;②运用科学方法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③实验中学生的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反思等多种能力;④实验过程中学生小组合作的协同性;⑤实验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等,促使教师真正组织学生走进实验室动手实验,以扭转实验率低和实验效果不好的局面,实现了评价的最大收益,促使实验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

2.开展实验示范课引领活动

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化学下册《酸碱盐》知识点零散,学生如果没有对三者之间实际反应现象进行直接的观察,就不能利用酸碱盐化学性质之间的反应规律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示范课设计的探究思路是:

问题

驱动小组合作

依据教材搜集

证据依据物质

性质变化设计

方案自取药品动手

实验观察描述

判断分析得出

结论抽象推理

总结构建酸碱盐化学性质

知识网络图

用“最近时间老师感觉胃不舒服,经常反酸,哪位同学能建议老师应该吃点含什么成份的药物”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把“如何进行酸碱盐的鉴别”作为问题驱动,充分开放实验探究时间和空间……,学生亲历实验后,掌握了《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内涵,能给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吃含氢氧化铝、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的药物可有效地解决胃酸”,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多种实验能力,有效落实了化学学科的学习目标。

3.开展“改进、创新实验”的交流研讨活动

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实验内容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针对某些不够环保、效果不够明显(不易成功)的实验,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从试剂的选择及用量上(替代、微型)、仪器改进上(替换)、优化实验步骤上、装置密闭程度(减少污染)等进行思考。例如改进以体现直观性、安全性、趣味性的《粉尘爆炸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验证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体现简约性、绿色化、微型化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分子的运动实验》等等。

4.开展“小主题研究”活动

设置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更有抓手的“课外实验的有效设计,提高实验复习课有效性”等小主题研究题目,旨在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丰富多样的实验素材资源,在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多了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思维活起来,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有效发挥,深刻的理解和诠释着实验教学的功能。

五、有效的实验教学彰显了实验的教育功能

在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集体智慧显著提升,他们用实验教学育人寓教,彰显着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1.以实验课堂为平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亲历实验感知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实验现象,实验技能、探究能力等得以提高。

2.以“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为载体,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

3.挖掘丰富多彩实验资源,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

课外和家庭小实验是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即能增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又可弥补因课堂教学的限时性不能进行充分的探究和操作,还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4.以有效的实验创新点为前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让学生对比教材实验和改进创新后的实验,发现并评价实验的创新与改进点。如:实验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的?改进的目的是什么?改进后的实验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吗?教师有计划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探索,学生们自制教具、自制试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替代品”完成了多个实验。

第5篇: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元功能 意义构建

一、多模态话语

模态(modality)是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只使用一种模态的话语叫做“单模态话语(monomodal discourse),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话语叫做“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朱,2007)。多模态话语分析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但是多模态话语的存在由来已久,例如中国古代的诗画作品,诗词与图画配合,语言符号和图像符号相得益彰,共同表达作者的意图;再如说话打手势,语言符号和动作符号相互配合。严格来说,所有的交流都是多模态的,因为人们的日常交流并不仅仅通过单一模态进行传递,而是语言、视觉图像等多种模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图像、声音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地位,而是和语言符号一起共同参与构建意义(韦,2008)。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是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具有三大元功能:表征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概念功能;体现语言使用者的交际参与和交际角色的人际功能;以及组织成语篇的语篇功能(辛,2008)。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话语的意义和功能放在首位,意义的实现是以多模态形式进行的,语言只是这些形式中最有效的一种。

适用于语言模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也适用于其他符号系统。Kress & Leeuwen(2003)认为,图像中的视觉符号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生的各种事件,而且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而且视觉符号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连贯的整体,因此可以借用Halliday的语言三大功能假说,分别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层面分析图像等视觉符号的语义关系。

三、多模态语篇的元功能的实现

下面我们就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一个包含图像的多模态语篇是如何实现符号系统的三大元功能的。

图1刊登在2014年2月27日中国日报网站的地区版(http://.cn/regional/),这个由图像和文字结合在一起的语篇是一个多模态语篇。该报道由两个语篇组成,一个是在地区版首页的多模态语篇,点击文字标题,可以进入该新闻的详细报道――文字语篇。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文多模态语篇的社会功能和意义是如何构建的。

图像的概念功能体现了一种再现(representation)。Kress & Leeuwen(2006:59)将图像区分为叙事性和概念性两类:叙事图像表达的是展开的动作和事件、变化的过程和瞬间的空间安排,而概念图像表示的是图像的类别、结构和意义。从概念功能来看,这是一个叙事图像。在这个图像中,反应者(reactor)是一个戴着防尘面罩的男士,也可以将他视为表征参与者(represented participant),而与他的视线相对的读者是互动参与者(interactive participant)。连接表征参与者和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向量是图像中这位男士的视线,他的视线直接对着读者,眼神中有一丝无奈,呈现了他希望与读者交流的概念意义。

图像的人际功能体现为一种互动 (interaction),体现为接触、社会距离和态度三方面。语篇的互动功能通过男士的眼神与读者见的互动、男士与读者的距离和男士被拍摄的角度来实现。Kress & Leeuwen(2006:117)认为图像在传达意义时都有一个图像行为(image act),这种图像行为由表征参与者的凝视系统(system of gaze)来实现,这个系统表达的要么是索求,要么是提供。在这个语篇中,男士凝视读者,直接与读者建立了一种视线交流,他表达了一个索求行为,即希望获得读者的同情和理解。这位男士正对读者,表征参与者和互动参与者的近距离接触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而水平的拍摄角度也使得男士与读者处于同一水平线,在态度上实现了表征参与者与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对等关系。读者很容易产生移情心理,对于男士面戴夸张的防尘面具这个行为产生理解同情心理。而标题文字采用红色,突显了根治雾霾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传递给读者一种人际意义。

语篇功能在多模态语篇中体现为页面上构图成分的布局 (composition),构图成分的位置不是任意的,而是涉及信息价值、视觉突显和阅读途径等,而阅读途径又是通过中心和边缘、上下、左右等选择来构建的(杨,2009)。该语篇分为上下两个框架,上面为图像部分,下面为文字标题部分。标题和图像紧密连接,标题文字是图像部分的延伸;图像渲染加强标题文字;两者相互补充和延伸,在意义上体现了一种逻辑衔接,从而实现了这个语篇文字和图像的信息衔接。而男士脸上的防尘面具占据了图片的中心位置,造成视觉突显,旨在引起人们的共鸣:雾霾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须要痛下决心,进行根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这个多模态语篇中,图像、文字、颜色等各种符号系统都参与了意义的构建和交流。这些符号系统共同作用,使得该多模态语篇表达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文字符号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强度大的言外力量,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媒体在报道重大新闻时,往往采用图文结合的多模态语篇,而非单纯的文字语篇。

[参考文献]

[1]Kress G. & T. van Leeuwen.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rnold, 2003.

[2]Kress G. & T.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 [M]. London: Rouledge,2006.

[3]韦琴红. 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 [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16-21.

[4]辛志英. 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 [J]. 社会科学辑刊,2008,(5):208-211.

[5]杨信彰. 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J]. 外语教学,2009,(4):11-14.

第6篇: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

摘 要:国家每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它的导向引领作用是让技能竞赛融入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当中,让全体学生受益。本文论述了如何将职业技能竞赛渗透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搭建校内技能竞赛平台,优化专业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技能竞赛 电工电子 校内技能竞赛平台 教学模式

课 题:本文系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A类)——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学生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的路径和方法(项目编号:JAS14496)的研究成果。

一、职业技能竞赛目前的背景

1.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目的

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八届,八年来各地有关政府精心组织、密切配合,这是一项面对社会的竞赛,突出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能起到宣传、激励、选拔高技能人才的作用。累计有五万三千多名学生参加了全国大赛,每年有数千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来参与赛事的设计,充分展示了中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而且打造了行业企业与院校之间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平台。

大赛的作用非常显著,在社会上营造了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成为我们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靓丽的品牌。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成为企业竞相抢夺的香饽饽。大赛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也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密切结合,让职业教育更好地与企业接轨、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各中等职业学校对职业技能竞赛的认识误区

当前职业技能竞赛风风火火地在各校进行,但从目前的形式看来,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没有真正地被运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中来,学校方面总是把竞赛与教学分开来,把竞赛纯粹当成获得荣誉的平台。这种状况完全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也违背了技能竞赛开展的目的,势必会让职业教育的发展受阻,让多数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失去信心,职业教育也将失去生源。

二、技能竞赛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

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工专业而言,由最初的电子装配与调试项目和机电一体化装配与调试项目,发展至今又增加了单片机项目、空调制冷项目、现代电工项目、机器人项目等等,参赛选手也由少增多。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让所有的学生受益,则必须将竞赛与日常教学融合起来。这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面对的难点问题,也是整个职业教育界在技能竞赛态度上的热点问题。

1.依据当前企业岗位需求对原课程做相应调整

电工电子类赛题内容不仅和生产实践切合,还符合国家颁布的最新职业技能标准,既涵盖企业岗位最新需求,又能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使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提高,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例如“电子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的每一道题不仅要求参赛者做出实实在在的产品,还要求进行器件的选择、测试、调试等操作。有的参赛作品甚至经过简单的改进就能作为产品推向市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根据技能竞赛项目的不断更新,现有的电工电子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竞赛的需求,所以必须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当然除了调整课程模块设置外,还要增强对学生竞争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方面要根据竞赛试题,分析作为企业岗位技术人员要具备哪些素质、知识和技能,将提炼出来的岗位技能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还要考虑各科在教学内容上的交汇和融合,设计出包含相结合部分知识内容的多门课程来满足岗位对理论和技能的需求。结合笔者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将课程设置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实训课和顶岗实习。生产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内容,我们就要不断更新,以最快的速度引入新技术和新内容,要以实用为主突显职业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方面可选用适合中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也可自行开发出适合本校需求的校本教材。

2.对技能竞赛主要内容和技术走向进行研究,推广项目教学法

通过对技能竞赛主要内容和技术走向进行研究,得出项目教学法更加符合当代职校生的特点。在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学生完成工作项目为先导,以实际操作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书本上原有界限,将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使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任务都有成就感并增加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将传统的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融入实训中,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项目内容的选择以学生够用、实用为准则,通过项目实施,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项目成果并且能够展示。整个教学项目,学生应全程参与。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应用和巩固的机会。学校每年要及时研究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根据企业当前岗位技能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原课程做相应调整,研究和推广新的教学项目。

3.将技能竞赛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是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融入职业技能竞赛,不光能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导向引领作用,同时也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学习中竞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电工课程最常见的“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教学为例,第一步,带学生到有电力拖动设备的工厂、单位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动机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并了解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相关元件和设备。第二步,采用逆向教学和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安装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让学生掌握电路安装的操作技能。第三步,结合多媒体介绍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第四步,开展“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职业技能竞赛。

这样开创“人人有竞赛”的局面,有利于促进技能型电工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第四步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展班级小组内的职业技能竞赛。这一阶段的竞赛全体学生参与,它的评分标准相对宽松,符合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第二阶段,开展班级小组间的职业技能竞赛。每组推出的优秀选手进入班级小组间的竞赛,竞赛的评分标准要适当提高。第三阶段,开展年级的职业技能竞赛。每班推出的优秀选手进入年级的竞赛,竞赛的评分标准要接近上级职业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教师也可将每个项目的阶段测试采用分组竞赛的形成进行,由教师或选拔出的部分学生担任“裁判员”,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4.鼓励学生冒尖,成为专业技能训练中的领头羊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冒尖,因为他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助推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组织这些优秀学生,利用假期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集训,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对于能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者,不但可为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同时对学校的声誉和质量品牌起到宣传作用。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决定了他们的学生毕业后都能快速走上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对在动手能力上冒尖的学生也是非常青睐的。

对于参加市、省级、国家级竞赛没有取得预期成绩的选手,教师要做好他们的心理安抚工作,依然给予他们不断的鼓励,充分发挥他们专业技能领先的优势。在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安排他们当小组长,让他们在学生中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对其他学生的技能指导和训练工作,最终达到大家一起进步的局面。

5.从模仿到创新、创造,促进学生兴趣培养

课堂不能以教师的“讲”为主导地位,应以学生的“学”为主导地位。它在教学方式上以直观的实物或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软件模拟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敢于、乐于去体验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开口把所学的表达出来,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每一件成功的学生作品都有被欣赏的价值,它能反应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品,从模仿到创新、创造,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促进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能力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也可以学习到其他学生作品的优点,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师再适时加以点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准确性可以得到巩固和提高。让学生把现在的作品与过去的作品对比,可以看出学生技术和技巧的提高,这对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针对学校层面提出的建议

1.搭建校内技能竞赛平台

为了规范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学校层面应搭建校内技能竞赛平台,设立专门的学生技能竞赛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并陆续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为竞赛的科学、规范运转提供一个政策保障。学生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部门可以是学校的行政部门,但是竞赛的组织、实施必须落实到专业部。学校每年通过举办校级技能节、科技文化节等形式,搭建校级技能竞赛平台,形成“师生全参与、专业全覆盖”的美好景观,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参加校内各项技能竞赛,在竞赛的训练环节上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以此来促进教学。如电工电子专业有遥控赛车组装、PCB板制作,5.5寸黑白电视组装、小功率音响的组装等,竞赛形式灵活多样。学校对获奖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可以在实习就业时优先推荐同时可优先获评奖学金;对获奖突出的班级颁发“班级荣誉证书”,纳入优秀班级评选;同时计入任教教师的教学业绩,优先获得各种荣誉的评选资格。竞赛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得学生学习时间不限于课上,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实训室、下车间,使得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达到了增强技能训练的目的。这种因竞赛带来的成绩、优师、优生的系统,有力地推动了教与学的互动。

2.与企业联合举办技能竞赛,加强校企合作

在产业的快速发展当中,中等职业学校为了稳定健康发展下去,就要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借助企业的资源,以岗位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意向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办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招聘到适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性劳动工作者,或为了在岗工作人员能够适应现代生产与办公的需要,产生了与学校合作办学的需求。学校联合企业举办技能竞赛,竞赛形式的多样化、新鲜化会更加吸引师生参与;严谨规范的操作要求锻炼了学生缜密的工作思维,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通过比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基本管理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更加明确化。

实践表明,在此平台上再选择竞赛成绩及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参加更高级别如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技能竞赛训练,这样一来既兼顾了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更高级别的竞赛机会,又不会出现只有少数学生在竞赛面前受益的不良局面。据对笔者学校参加过电工电子专业技能竞赛的同学调查,无论获奖与否,学生都能从赛前的准备当中和赛后的反思当中获得相关岗位经验,对学生成长成才和日后就业都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把技能竞赛的作用真正地运用到教学当中来,形成良性互动,形成竞赛成绩与教学质量的双丰收,学校利益就会达到最大化。

四、小结

职业学校每年要及时研究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技能竞赛的内容和元素,让竞赛与教学真正结合起来。根据企业当前岗位技能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原课程做相应调整,研究和推广新的教学项目。通过搭建校内技能竞赛平台,学校的技能竞赛制度得到了改善,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形成了良好的培养选拔机制。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导向引领作用,优化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可以让全体师生受益,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卓.项目教学法在电气安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2).

[2]李文君.借技能大赛推动职校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10).

第7篇: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

关键词:中精细化工;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P.12-15)。精细化工实验是大庆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和化工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践课程。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细化工的发展必然趋势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高而精,对产业品种的要求多而全。以所处的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随着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林源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和大庆石化工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蓬勃发展,社会对精细化工的人才需求显得尤为迫切。目前,精细化工方面的技工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例总体偏低;然而,少量的技术工程人员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作为生产精细化工的主力军——中小型企业中人才极为匮乏,如果要真正改变这样的现状,就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现代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对专业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体系已难以完成应用层次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为培养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必须要加强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地方石油精化行业发展需要服务社会经济的应用型高素质创新人才。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探讨了通过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构建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精细化工实验以合成精细化学品为主,其范围涉及到日用化学品、农药、胶粘剂、新型功能材料、染料、涂料、香料、助剂、医药制剂和其他精细化工中间体等[2](P90-92)。在精细化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本科合格评估这个良好的机遇,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资金,使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中新体系的建设稳步前进。在构建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体系时,我们将“强基固本”、“开拓思维”、“开放实践”、“能力提升”融为一体。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基础实验部分+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仿真专业实验+实习(实践)”新的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体系。新的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同时因材施教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如我们在基础实验部分为精选了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经典基础实验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新型实验;我们在设计综合性实验时基于对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考虑,注重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做到将实验教学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结合,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蒸馏实验、膜分离实验、反应精馏实验、萃取精馏实验等。

二、开拓多元化教学手段,实现“绿色化”实验教学

过去传统单一形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对精细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开拓多元化教

学手段便为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推动作用。教师如果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整合,合理开发,必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在精细化工实验创新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新颖、形象、直观的特点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加大教学信息量,同时相继尝试采用了双语教学、网络论坛、仿真模拟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仿真专业实验作为精细化工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学生了解化工过程的工艺和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对工艺过程的运行和控制能力具有很好效果。学生在仿真实验中不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激发了潜在的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功效。因此,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是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教学矛盾的较好方法。精细化工实验由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发展成为理论、实验并重的学科。在进行理论教学方式创新改革的同时,更要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在改革中实现“绿色化”实验教学。长期教学过程中,我院在精细化工实验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教学的创新改革,实现实验教学的“绿色化”,为人类的生存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取代或改革毒性比较大的传统实验题目,取代毒性大的反应试剂并开展微型实验教学研究,缩减合成实验的合成规模,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节约化学试剂的使用,降低实验成本,在实验过程中的废液、废渣、废瓶尽可能回收利用,注重环境保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以精细化工实验实验软件为有效载体,通过网络教学进行仿真模拟,体现“绿色精细化工实验实验”的教学特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精细化工实验实验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精细化工实验实验的教学效率。

三、依托地方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科研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

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是开阔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3](P96-98)。在精细化工实验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科研项目的资源优势,选择教研室中与该学科发展方向一致而且较为成熟的科研项目与精细化工实验教学相融合,将科研内容和成果融合到实验教学之中,此外,我们将精细化工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从二年级以上优秀学生中选择一批学有余力、对从事化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为他们配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科研指导,并结合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实行科研学业导师制,让学生自主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以一定经费支持,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科研过程、科研方法及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发展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我们定期走访主要用人单位,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需求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我们的培养方案,将生产实习作为精细化工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了“工程化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我院在大庆和其他地区建立的校内外的工程化训练平台,熟悉掌握石油精化产品的制作工艺流程,并结合典型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实际操作,加深精细化工工艺原理的理解,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进行全面学习,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了必备精细化工科学知识及工程设计能力。

四、展望

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以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为契机,通过教学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对培养地方急需的精细化工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特色教学体系进行探索,这是推动我校不断探索本科办学规律的改革进程的原动力,对我校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荣昶,赵向阳,蔡惠萍.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

第8篇: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

一、关于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价值和功能的再认识

当前,化学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考、高考,教学很大程度上围绕考试进行,教师也只是满足于教会学生解题,而较少培养学生质疑和动手能力,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化学。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模拟考试,许多学校和教师有意降低实验的开出率,对化学实验不重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讨论如何更好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有必要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价值进行再认识。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为学生认识化学概念,检验理论、验证假设,为学生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提供化学实验事实。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更可以创设实验探究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对于其在化学教学中的服务功能更强,作用更大,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实验的开出。

二、关于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和验证性的再认识

过去,我们总是把实验视为巩固知识、验证理论的一种手段,在实验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现在我们把实验作为探索知识奥秘的手段在课堂上呈现,这不能不说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传统的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绝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偏少。在新课程化学教材中编入了较多探究性实验,从化学教学的层面上来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在化学教学中都有各自的作用,在学生认知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同时也不能排斥验证性实验。笔者认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过程合理安排,同时在实施中也要注意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改变实验教学过去那种“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

三、关于化学实验的规范性和创新性的再认识

受学科学术化倾向的影响,化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视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化,并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在考试的命题中更是体现了这种规范性。这里不仅仅是考虑实验的安全性问题,而更是长期以来侧重于体现学科实验专业训练的结果。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面对一些按所谓“规范”操作的常规性实验,许多条件较差的学校因药品和仪器的缺乏而无法开出,一些教师面对要求特别高的实验,或因仪器缺乏而不得不放弃。也因为跳不出“规范化”这个框架,很多教师不敢大胆地进行实验改进和创新,或者在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不脱离原实验意图的前提下,就地取材,利用学生身边的物质和器材进行实验。这对条件较差的学校能开足开齐实验尤为重要。重视实验基本操作,重视化学实验规范化是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教学要求之一,但不等于实验技能和仪器选用的过分专业化、规范化。这不但不利于农村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对化学实验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不仅使学生学会科学实验的必要的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因此,教师应该而且有必要对一些实验大胆地进行改进:①对实验仪器选择及使用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操作更方便,方法更简单;②对实验所用药品及用量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的安全性更强,实验可视性更好;③对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改进,使实验过程更简捷,实验步骤更合理;④对实验进行综合改进,包括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过程等进行全面的改进,使化学实验简约化;⑤结合化学教学实际,补充一些实验,用于探究、验证一些物质的性质,建立一些概念或结论等。

四、关于化学实验的生活化和专业化的再认识

第9篇: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范文

在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的在追求、努力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以教材的基本为依托,实施化学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转变思想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1、.扭转实验的学术化倾向

化学实验是侧重于为培养未来的专家服务,还是侧重于为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未来社会的公民服务,则是在培养目标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目前的化学实验,无论在实验课题和内容的选择上,实验方案的设计上,还是在教学的要求和评价上,实验的学术化倾向都较为明显。过分侧重于学科训练的实验。不仅功能过于单一,而且未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诱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拓展实验的功能

从体现和落实培养科学素质这一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双重目标来看,非常有必要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重新进行审视。就当前的化学实验改革而言,有三个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式实验。化学课中验证性实验过多,探索性实验偏少,二者比例关系失衡,导致各自的发挥受到限制,这肯定是不适合的,因此有必要增加探索性实验,或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探究式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激发,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原动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是化学实验技能训练问题。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是化学实验的功能之一,但不是惟一功能。过分强调实验技能和熟练化,进行专门训练的做法既枯燥,效益又不高,是需要加以扭转的。为此,应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老师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化学实验技能,使实验技能的训练成为实验探究活动的结果之一。

3.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公民的化学”的理念落实到化学课程与教学中,就要求整个课程与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作为化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无处无化学;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知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清楚所学的知识能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尤其是化学科学的两重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让学生自己寻找方便耐用的二氧化碳原料来源,如有的学生拿来了家里的碱面和小蜡烛头,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的学生拿了非常可乐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有的学生只拿了一个吸管就探究了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在这样的化学学习中,学生会体验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自然、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离不开化学”。

二、通过趣味化学、绿色化学促进学生积探究的积极

随着化学课程与教学目的观,由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变,由传授知识到探索知识的转变。化学教学中应添加一些实验来完善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的趣味化:如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水中火花。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如生活化学实验(香烟烟雾中的毒物的测定、温室效应模拟试验、白酒中甲醇的鉴定、牙膏成分鉴定)、家庭小实验(蛋壳与食醋反应、食醋除水垢)等,以此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微型化学实验,节省实验经费,操作安全、污染小,节省实验时间,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不断的自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