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

第1篇: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中国经济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要素拉动特征。经济发展需要刺激投资需求,最终消费需求的形成也有赖于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与消费双管齐下,投资需先行。因此,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持续增长。从理论上讲,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具有一种正向的关联关系。

一般认为,建设投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因素。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将建设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加大建设投资的规模,既可增加就业机会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内需,又可以直接带动当前的经济增长,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建设投资在这些国家的整体投资中的比率甚至达到了20%(Kessedes,1995)。

我国大量的文献也讨论了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但是,真正能够揭示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研究成果却极少。中国发展研究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是决定社会需求的最积极的因素。因此,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作为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中国发展研究院,1997)。虽然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建设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重要性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还处在定性阶段,很少能够指出建设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本研究就致力于找到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拉动水平的具体数量关系。

二、数据和模型

在本研究中,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指以一定速度增长的建设投资所拉动GDP的增长量或增长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方法。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价值形态。另外本研究涉及的指标还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FA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总量的指标,它同样也能够以价值形态反映固定资产建造和购买活动的总量,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根据国家的投资计划分为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本文采用这个指标来代表宏观意义上的建设投资水平,既包括建水坝、修公路这些大型的土木工程项目,也包括住宅和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同时,还涉及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大型设备的修缮和改造。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在本文中也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CI)作为衡量建设投资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一个变量,它是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固定资产投资的范围小一些,可以代表一年内国民经济中的建筑工作量,是一个衡量建设活动水平更为合适的指标。

本研究拟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所倡导的误差修正模型来描述建设投资和国民经济的相互作用。建立经济学模型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以理论为导向,依据某种已经存在的经济理论或者已经提出的对经济行为规律的某种解释设定模型的总体结构,这种建模途径对先验的经济理论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种建模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动荡前屡次预测失灵,促使人们寻求另外的建模方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英国经济学家D·F·Hendry为代表,提出了动态建模的方法,交替利用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提供的信息,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变量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的误差修正模型(D·Hendry,1998)。

一般经济变量都可以用时间序列来表示,如果它的均值和方差都不随时间变化,就称这个序列是稳定序列。如果一个序列在成为稳定序列之前必须经过d次差分,则称该序列是d阶单整。按照协整理论,几个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其线性组合可以降低单整阶数,即所谓的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就是建立在这种理论之上的。以GDP和建筑安装投资(CI)为例,若GDP和CI具有协整关系,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作一般的自回归分布滞后的表达式:

附图

和CI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于是GDP的短期波动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长期均衡,一部分是短期波动。一般(β[,2]-1)都会小于0,因此,若(t-1)时刻GDP大于其长期均衡解,γecm[,t-1]为负值,使GDP[,t]减少;若(t-1)时刻GDP小于其长期均衡解,γecm[,t-1]为正值,使GDP[,t]增加。体现了长期均衡误差对GDP的控制。

以不变价格表示的流量指标一般是一阶单整。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是流量指标,一般情况下属于一阶单整,它们之间可以存在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的短期的变动又会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短期的影响。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既受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短期变动的直接影响,又受两者之间长期稳定关系的调整,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讨论这种关系:

附图

表明如果FAI变化了1%,GDP将变化β[,1]%。α[,1]同理。可见各个系数具有很强的经济意义。

本研究中的数据都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自1981年始,且已经折算为1981年不变价,这样可以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好地反映数据内在的规律性。在本研究中,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年的数据如下;

表1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

(1981-1999年,单位:亿元)

附图

注:1.所有数据均为1981年不变价;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一)方程的初步设定和简化

一般来讲,在经济数据中,以不变价格表示流量的序列往往表现为一阶单整。因此,从理论上判断,LnGDP、LnFAI和LnCI序列都应该是一阶单整。采用Dickey和Fuller于1979年、1980年提出的ADF方法进行单整检验结果也表明,的确如此。

然后,可以将方程设定为一般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模型的右边包括被解释变量的滞后、解释变量及其时间滞后项。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首先设定为:

附图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这两个自回归分布滞后方程,采用逐步回归(Stepwise)方法,剔除不显著的变量。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程中,LnGDP[,t-1]、LnFAI[,t]和LnFAI[,t-1]被引入方程。估计得到的方程为:

附图

可见方程的显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过检验。常数项的t值很小,并不显著。(由于此方程对后面的过程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因此不必剔除常数项。)其他各项系数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不为0。该方程的残差类似白噪声。

在建筑安装投资方程中,也是LnGDP[,t-1]、LnCI[,t]和LnCI[,t-1]被引入方程。估计得到的方程为:

附图

方程的显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过检验。常数项的t值很小,也不显著。其他各项都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不为0。该方程的残差类似白噪声。

可以看到,以上两个方程中LnFAI[,t-1]和LnCI[,t-1]前的系数为负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它们分别与LnFAI[,t]和LnCI[,t]之间存在着共线性的关系,导致两者的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互相任意分配。但这对后面的研究影响不大。

(二)求长期均衡方程

下面可以用简单的回归分析求得长期均衡方程。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长期均衡方程为:

附图

可见,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顺利通过。从此均衡方程可以计算ecm序列(即残差序列):

附图

AdjustedR[2]=0.982F=980.657

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各项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顺利通过。

ecm[,t-1]=LnGDP[,t-1]-3.228-9.793LnCI[,t-1]。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固定资产投资方程

考虑到在初步设定的方程中LnFAI[,t]、LnFAI[,t-1]和LnGDP[,t-1]都比较显著,在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时引入LnGDP[,t],LnFAI[,t],ecm[,t-1],以保证方程的包容性。

设定误差修正模型为:

附图

p=0.0002,可见整体显著性明显满足。

从变量显著性检验来看,两个方程的ecm[,t-1]的显著性较低,但是,考虑到它们重要的经济意义,仍不将其剔除。

四、经济意义分析

(一)弹性分析

在以上两个误差修正方程中,LnFAI[,t]和LnCI[,t]前面的系数可以看作是GDP对FAI和CI的弹性系数,因此,可以根据方程的系数对它们进行弹性分析。

LnCI[,t]前的系数为0.324,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建筑安装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24。当建筑安装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24%。而LnFAI[,t]前的系数为0.317,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17。当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17%。

这是非常重要的结论,定量地给出了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可以看出,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大致是这样一个概念,即当建设投资增长1%时,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0.32%。以往的分析往往仅限于定性,没有反映出真正的定量关系。从两个弹性系数可以看出,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弹性系数都较大。

(二)拉动效率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建筑安装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引入一个新的系数,将其称之为“拉动效率”,它是GDP对该变量弹性系数与该变量在GDP中所占份额的比值,即附图,D[,i]表示在此区间内GDP对某一变量i的弹性系数,S[,i]表示某一变量i在此区间内占据GDP的平均百分比。这样可以排除弹性系数大小中不同变量份额因素的影响。如果q>1,这表明某一变量在这一阶段对GDP的拉动作用是积极的,超过了自身在GDP中所占据的份额,是高效率的。相反,如果q<1,则表示这种拉动作用是消极的,少于变量自身占据GDP的份额,是低效率的。

结果如下(1981年—1999年间):

变量D[,i]S[,i]q[,i]

CI(建筑安装投资)0.3240.1961.652

FAI(固定资产投资)0.3170.3001.057

由此可见,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很积极的,q[,i]均超过了1,建筑安装投资更为显著。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为19.6%,而弹性系数达到了0.324%。这进一步验证了在本文开始时所提到的定性研究的结论,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能够高效率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误差修正项(ECM)的分析

Ecm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系数的估计值一般是负值。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方程,Ecm前面的系数是-0.049,由此看来,调整的力度不是很大。调整的过程大致如下:

附图

对于建筑安装投资方程,Ecm前面的系数是-0.018,调整的力度也较小。因此,可以看出,建设投资主要以短期波动的形式来影响GDP的变化,长期均衡起的控制作用不大。这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我国目前正处在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建设量的稳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

五、总结

本研究将固定资产投资(FAI)和建筑安装投资投资(CI)作为对GDP产生拉动作用的变量,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了反映它们之间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表达式。从弹性系数可以看出,无论是建筑安装投资,还是固定资产投资,二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建筑安装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24。当建筑安装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24%。国内生产总值对基本建设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317。当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时,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17%。综合起来,当建设投资增长1%时,能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0.32%。从拉动效率来看,两者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是积极的,q[,i]均超过了1,建筑安装投资更为显著。

建设投资主要以短期波动的形式来影响GDP的变化,长期均衡起的控制作用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建设量的稳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

因此,本研究的定量结果不仅验证了很多研究者的定性结论,即建设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能够高效率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拉动效应值,分析了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各自的作用,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分析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1-03-23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38.

[2]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陈炳煌.当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龙岩师专学报,2000,(6).

[4]黄聪,李启明,申立银.中国建设推动力的计量模型与分析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0,(4).

[5]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6]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第2篇: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关于农业投资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研究在我国逐渐开始。李京文对我国1953~1990年的经济增长情况研究后认为,资本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5.07%,但我国的经济增长源泉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投入物使用效率提高的贡献要远大于投入物数量增加的贡献,而我国正好相反[5]。倪心一通过对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历程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应具有的规模水平[6]。张国华等研究认为我国农业投资的持续增长对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投资数量明显不足,且波动较大,农业投资机制和投资环境都不够完善。据此,政府应明确扶持农业发展的责任,并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明确新时期农业投资的重点,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和投资机制[7]。李健研究认为农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根据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回报率低的特点以及我国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独立化的实际,为了保持农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政府在不断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的同时,还必须制定扶持、鼓励和保障农业投资的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资的保障机制[8]。向家敏研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时指出,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推动,而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能力最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互为因果关系[9]。樊红霞选取河南省1985~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年统计数据,通过建立经济计量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认为,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0.5%[10]。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国内外有大量关于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但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和规范研究上。鉴于此,笔者通过构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农业GDP的计量模型,具体研究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拱依据,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2.1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分析1991~2010年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见图1。图1显示,1991~2010年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042.56亿元上升到7885.9749亿元。1996~2003年间增长较缓慢,自2004年起增长较为迅速,2010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已达到1991年的4倍多。

2.2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现状分析1991~2010年我国农业GDP见图2。由图2可知,1991~2010年间我国农业GDP的产出情况:农业GDP自1991年起呈不断上升趋势,由5342.2亿元上升到40533.6亿元。1996~2003年增长较缓慢,2004年起增长迅速,2010年农业GDP已达到1991年的8倍多。

2.3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GDP之间成直线相关关系,而且是正相关关系。从表1相关系数矩阵可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GDP的相关系数是0.989824,二者成高度正相关关系,并显示这2个变量自身完全正相关。从而说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二者关联紧密。

3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GDP关系的农业实证分析

3.1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3.1.1模型设定。选取2001~2010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即农业GDP)指标作为变量来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分析。

3.1.2数据说明。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AFI)作为衡量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指标,用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AGDP)来衡量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情况。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性,同时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会改变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业GDP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AFI和lnAGDP表示取自然对数以后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业GDP,结果见表2。

3.2实证分析

3.2.1变量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法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分析,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AFI和AGDP是非平稳序列,lnAFI和lnAGDP是平稳序列(表3),lnAFI和lnAGDP的趋势(图4)同AFI和AGDP。因此选取lnAFI和lnAGDP作为变量进行分析不影响最终结果。

3.2.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Eviews6.0对lnAFI与lnAGDP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lnAGDP不是lnAFI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在该显著性水平上lnAFI是lnAGDP的格兰杰原因,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表4)。这说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会促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

3.2.3回归分析。利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表2数据进行OLS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lnAGDP=2.525809+0.901177lnAFI从回归结果看,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可决系数R2=0.9589,表明农业GDP增长的95.89%可由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来解释。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自由度为8的t分布的临界值为2.306,而截距项的t统计量为4.551>2.306,斜率的t统计量为13.656>2.306,因此两参数在统计量上是显著的。斜率0.901177表明,2001~2010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每变动1%,农业GDP就变动0.901177%,说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基础性投资,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政策建议

4.1寻找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突破口———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由以上分析可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增加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而其突破口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起到促进农业发展和吸引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双重作用。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通水、通路、通电等工程,这些项目均有极强的外部性,属公共产品的范畴,理应由政府提供。一旦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会激发其他投资主体投资农业和农村的热情。

4.2增加政府投资,积极引导各投资主体加大投入力度首先,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增加农村集体、个人对于农业的投入。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业;鼓励农民扩大劳动积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其次,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加强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财力不断增大,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地方所占份额大幅度上升。但由于受短期利益驱动,在地方基本建设投资分配中,用于农业投资的份额急剧减小。因此,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约束,加大地方基本建设投资中的农业投资份额。再次,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国家的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都要对农民从事粮、棉、油种植,牲畜、水产养殖和农田基本建设等积极给予支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后,进一步扩大外资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政策上的优惠,保护外商投资积极性。优惠的政策措施要体现在税收、费用、产销保障、审批手续等各个方面,有限度地放开一些农产品流通领域,使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在“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结合上更为紧密。

4.3完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投融资体制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完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投融资体制,扩大农业信贷投资。各级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要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放,尤其是要加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的基础性建设投资,落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扶贫专项贴息贷款、重点项目建设贷款和国家财政资金相配套的重点项目贷款,充分发挥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组织的作用,强化其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功能。

4.4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遵循国家确定的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与优先发展农业的产业系列协调一致,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实行优惠政策。在增加农业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增加预算内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拨款比例。切实落实农业固定资产建设项目免征投资方向税的政策,保障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组织的农业贷款项目的优惠条件全部落实到农业,以优化预算外农业固定投资的外部环境。优先安排财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并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政策上扶持农业事业单位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增强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3篇: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企业;统计数据;填报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重要指标,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和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如实统计投资数据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十分重要。由于该指标计算复杂,涵盖内容广泛,企业统计人员往往对其认识不够深入,仅凭主观臆断,造成填报错误。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该指标进行解析。

一、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指标总述

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指从本年1月1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累计完成的投资。按照构成分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其他费用四部分,四部分相加之和为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投资原始记录设置统计台账,依据台账数据填报。

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指标经常出现的差错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指标涵盖内容广,资料不易取得,统计时容易遗漏一部分数据,二是统计人员大多是财务人员兼任,错误的以财务拨款数统计投资工作量。

其实,仔细分析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指标的四项构成内容,准确把握,该指标并不难填报。建筑工程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又称建筑工作量。这部分投资必须经过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安装工程指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又称安装工作量。设备工器具购置指建设单位或企业、事业单位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其他费用指在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以外的各种应分摊计入固定资产的费用。以上是四项构成的指标解释,可以看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均以形成工程实体为准,只发生财务收支或没有用于工程实体的材料和需要安装而未安装的设备,都不能计算投资完成额;其他费用按照建设项目的成本明细账或者财务结算发票进行统计。

二、填报依据及注意事项

(一)建筑工程

1.填报依据。统计人员可以通过本单位的工程部门,向施工或监理单位取得工程报量资料,如工程进度款报审表、工程款支付证书、监理报告、施工合同等。应按照工程形象进度,以监理单位核定的工作量,经过计算汇总后填报建筑工程指标。具体处理方法是:

1.1监理单位全程监理的工程,要按照监理单位核定的工作量及工程实际完成情况统计。

1.2.未在监理范围内的工程,如果施工单位有报量资料,按照施工单位申报的工作量经过核定后统计。如果没有报量资料,当年施工当年竣工的小工程按照施工合同的金额统计;跨年度的工程,按照合同总金额乘以报告期完工百分比进行统计。

2.注意事项。2.1不能用支付或预付的工程款作为建筑工程工作量统计。2.2不能漏报总包工程以外小工程完成的工作量。

(二)安装工程

1.填报依据。统计人员可以通过本单位的工程、档案等部门,取得设备购置或安装合同等资料,根据设备的实际安装工作进度情况,经过计算后填报安装工程指标,具体处理方法是:

1.1当年施工当年完工的安装工程,依据设备购置合同或者安装合同中的不含设备价值的安装费用统计。1.2跨年度的安装工程,应当按照安装单位提供的报量单或设备安装记录统计。

2.注意事项。2.1不能以支付或预付的工程款作为安装工程工作量统计。2.2安装工程只包含设备的安装费用,不包含设备本身的价值。

(三)设备工器具购置

1.填报依据。数据来源于工程、档案等部门掌握的设备购置或安装合同、固定资产明细账等资料中的设备价值。具体处理方法是:

1.1有设备购置合同。需要安装的设备,在设备开始安装时按照合同中设备本身价值一次性统计投资额;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在设备到货并验收合格后按照合同中设备本身价值统计投资额。

1.2找不到设备购置合同,能够证明设备不需要安装,当年已转为固定资产的,可以从固定资产明细账上摘取数据。

2.注意事项。如果只签订了设备购买合同,但设备在报告期还没有到货、安装(需要安装时)并验收合格,不能统计设备工器具购置指标,要等设备安装到位并验收合格后才能统计。

(四)其他费用

1.填报依据。其他费用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建筑用地费、贷款利息、勘察设计费、旧建筑物购置费等一系列费用。数据来源于在建工程明细账、待摊投资明细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开发成本明细账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财务明细账。一般按财务部门实际支付的金额计算,以财务结算发票为依据,即应计入项目建设成本核算的相关费用支出。

2.注意事项。其他费用是项目建设前期和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计入项目建设成本核算的费用,不能出现负数。

如果财务账中出现负数,要区分调整的是当年数据还是上年数据,如果调整的是当年数据,可以从当年的其他费用及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中扣减;如果调整的是上一年数据,不允许从当年其他费用及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中扣减,要从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中扣减。

三、填报技巧

企业统计人员在填报投资报表时,惯性思维是从财务的角度出发,优势之处在于可以全面的掌握建设项目的财务资料,劣势之处在于不了解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情况,往往以财务账为依据填报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指标。建议统计人员可以先从财务资料入手,从易到难,一步步找到全部填报资料。

1.从财务账入手,掌控全局。通过相关财务账及财务资料登记台账,若是报告期交纳的费用,就计入其他费用;若需要自行施工,就要计入建安工程投资。

对账目的设置情况进行了解,是否包括报告期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所有支出,是否还有其他属于投资额的内容未入账。

2.把握“兴工动料”,了解工程进度情况。建筑工程必须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要考虑项目的承发包情况、监理情况、建设项目完成进度情况等,以便于登记统计台账,争取不漏项目,不取错资料。

3.知晓房屋结构,不要遗漏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以上要求企业统计人员把握的内容,也是执法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的内容,掌握上述内容,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心中有数,填报统计报表时就会有的放矢,应对执法检查也会胸有成竹。

第4篇: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投资效益;投资决策;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项目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2

一、当前经济投资现状的简述

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了放缓的总体发展态势。国家出台了新一轮“稳增长”的管理政策支持下,投资规模放缓的格局有所改善。投资结构出现按经济行业的分化,全国制造业投资总体规模在减速、房地产投资低位企稳;各行业区域板块投资结构继续保持优化。

(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13年1-12月统计数据展示图)

2013年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2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9.6%,比2012年回落1.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41%。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投资到位资金480381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7%,增速加快1.6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14.4%,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20.8%,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下降3.7%,降幅缩小1.5个百分点;其他资金增长25.3%,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

展望2013年,我国投资方向将在外需向内需转变、工业化生产需求驱动向扩大城镇化驱动需求转变。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投资规模总量仍处减速的发展趋势。未来投资政策取向应在“投资结构优化”和“投资效益提高”为重点,加大对重点发展领域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改善融资环境和金融服务,保证并促进企业的投资规模平稳健康发展。

二、经济投资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合理。现将目前存在于经济投资的弊端简单展示如下,目的是为提前做好经济发展全面转轨做准备。

(一)投资规模过大的问题。从总趋势上看,投资规模过大的问题主要从资本形成率及固定资产投资率两个角度来看。

1.投资比例过高,而消费率比重过低。资本形成率也称投资率,是指资本形成占GDP的比例。我国的资本形成率明显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水平。

与资本形成率过高相对应的是消费率在GDP中的比重过低。从GDP构成比例来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实际增长率远低于同期的投资增长率,目前我国社会消费率为53.6%,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社会消费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约为74%。

2.固定资产投资率呈上升趋势。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固定资产投资率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如2012年投资运行仍处于减速下行阶段。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5%,与2000-2011年同期均值相比低5.3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失调。

1.社会投资的所有制结构比例不合理。社会所有制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制造业投资规模与外贸出口紧密相关,制造业投资减速主要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下行风险加大以及一些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需求萎缩、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导致。

2.不同地区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是指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以及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的经济差距长期存在着发展差距。在2012年的经济统计数据中,在1-10月区间,东、中、西部地区投资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8.2%、26%和24.2%,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持续高于东部。这表明中西部投资增加幅度更大些。

三、如何确定投资项目决策的依据和标准

项目评估决策就是研究如何最佳地配置社会资源,并在其使用过程中得到最佳利用的科学方法。进行项目评估的参考条件大约有一下几方面;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拟投资项目的必要性、生产的必须条件、预计产品需求、必备工程技术参数、项目收益和社会效益等,投资项目评估的结果是投资者、贷款的金融机构和社会管理部门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是重点。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要求项目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及处理方法。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般程序展示如下:

1.对可行性研究内容进行详细的审阅,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2.确定并分析是否可行的各项重要因素,在可行性研究中没有得到解决或有点疑点的问题。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项目评估的要点。

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时,要做到宏观经济环境与微观实体经济相结合、静态资料数据分析与动态资料分析分析相结合。

(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宏观分析。投资项目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项目所存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显示如下:

1.投资项目第一步是了解项目的政治环境,具体包括项目的审批手续、政府规章制度等。2.社会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3.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4.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和价值观念等。5.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自然资源能否满足投资需要等。

四、如何做好投资项目的风险防范

(一)明确投资项目风险控制的要点。国际通常采用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环节:投资项目的收集与筛选、投资决策、签署投资协议、投资运作、策划并适时退出.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是整个投资风险控制活动的最为关键点,决定着投资活动的成败。

投资项目如何进行风险控制是投资的前提条件,投资者应采用专业的投资经营团体。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数据进行客观实证分析,筛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只要将充分的事前信息搜集和审慎的研究评估过程,才能将投资风险降低到社会最低水平。

(二)建立风险投资评估体系的要点。目前我国的投资市场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健全的投资项目评估体系。以下是对建立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的一点参考建议,具体在一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理论研究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投资项目风险评估体系的人员投入及资金投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投资项目市场,使项目投资人在实践投资活动中有法律理论参考依据。

2.规范中介机构和中介行为。投资风险项目评估运作过程是相对比较复杂,中介机构的公正、客观要求是投资决策工作的基础,中介机构通常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投资咨询机构等一般中介机构;但是还需要增补专门中介机构,例如风险投资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中介机构的信息具有公正、客观的特性。

3.建设全面投资项目评估系统。投资项目技术的创新性或经济收益并不是决定投资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对高新技术性投资项目的评估时,投资的管理团队、项目的管理制度、产品发展前景、产品的独创性、国家政策与法规的分析等都是一并要同步考虑的关键因素。不可偏废其一,否则项目还可能有失败的可行性。

4.建设职业风险投资者人才体系。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从商业计划的开始,到交易内容结构设计、投资步骤策划及最后投资退出,都需要专业的投资人在操作。投资项目的风险要求投资从业人员既要有广泛的社会知识,又要具备专业娴熟的实践经验。

从长期发展风险投资的角度看,就必须加大力度培养风险投资人才;吸收国外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投资人才,借以培养和造就我国自己的风险投资人才队伍;设计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以此吸收和留住优秀的风险投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第5篇: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水电开发;增值税转型;税负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22-03

我国在近些年做出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文章的研究即是在2009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增值税转型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将消除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存在的重复征税情况,企业购进用于生产固定资产的增值税额将可以抵扣,这样便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同时促进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此次研究重点针对于水电行业建设和效益的特点,针对性的探讨了我国水电行业应对增值税转型的对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54年,法国用增值税代替营业税,影响非常广泛。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具有避免重复征税、稳定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和刺激投资需求等优点,其迅速被大多数增值税国家所采用,成为各国的第一大税。在这50多年的实践中,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外对消费型增值税问题做了很多研究,例如:Graham Bannock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在欧洲尽管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小企业负担,但是,增值税制度仍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管理负担。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取消注册商户之间的增值税费,实质上就是将它转换为营业税,这就要对欧盟增值税第六号指令进行必要的修改。另一种是给小企业采取免税政策。

针对水电建设的特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水电建设都给予了相当优惠的政策支持,以扶持和加速水电的开发。如美国为了鼓励国内外资金到本国不发达地区投资,各级政府对投资企业采取减免所得税、房地产税、退还销售税和公司税等种种措施。美国联邦政府对水电站的还贷期规定为50年,国营电站免征某些税种,除政府贷款外,还采用发行免税债券、有限合股、出售产权并长期租用、发行股票等措施来促进水电开发。德国规定外国投资到其东部地区投资,其增值税可优先退税,生产设备加速折旧等。日本电源开发公司开发的大型水电,政府贷款占80%,国内银行贷款占20%,其中政府贷款占工程总投资5%-10%部分为无息贷款,70%-75%部分为年息62%的低息贷款,还款期为30年。巴西的水电发展迅速,与政府的大力支持、资金供应充足是分不开的。加拿大、挪威等国都有类似的政策支持。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增值税转型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前后开始出现,不同的学者主要从增值税类型的选择、增值税转型对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及各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在增值税类型的选择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增值税转型的目标。周继良等认为从根本上说,中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财政经济目标是缓解财政困难、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不够科学,消费型增值税是增值税类型中的理想模式,生产型增值税的现实可行性和消费型增值税的理想可行性应逐步协调,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可先在这些地区试行。陆炜等综合之前若干年国内理论界的经验,从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中国增值税的现状和转型的影响、相关问题的对策各个方面,认为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具有可行性。也有学者表达了不同的意见。陈晓等指出对增值税转型存在若干误区,如过分强调税收在企业投资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忽视生产型增值税对投资方向的调节作用,不恰当地假定资本密集型企业等于高科技企业,而且实践表明在增值税和研究开发投入水平之间、增值税与投资水平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增值税转型可能会带来负面作用。另外,蔡德发等考虑到增值税转型对财政和投资的影响,认为应实行收入型增值税作为过渡。2004年下半年,三省一市成为转型试点,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已无悬念,此后学术讨论集中在增值税转型的影响上。关于增值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同的学者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杨震等通过对2000~2002年数十个省、市的增值税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进行分析,认为增值税转型带来的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局部危机将长期存在,中央财政应当适时设立短期财政周转专项基金提供有效资助;至于为配合增值税转型而实行的配套政策,事关地方政府鼓励投资的积极性,应慎重考虑。而马辉等对吉林省1989~2005的财政收入和增值税进行研究后则提出,局部转型不会给中央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冲击,短期内地方财政收入存在减少的因素、但影响并不大,对个别以单一产业结构为主的市县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增值税对财政收入变化产生的影响效应需要滞后4年才能显现出来。另一方面,仓勇涛则在经济学意义上指出,当产品的价格弹性系数大到一定程度时,政府税收不但没有因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征收模式而减少,反而会增加,因此政府在税改方案向全国推广时,应把企业产品的价格弹性系数作为政策制定的一个变量来考虑。

二、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执行的都是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是第一大税种,选择适用的增值税类型与国家当时的政治、经济原因有着密切的联系。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国家而言,这无疑对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特殊的意义,此次的税制改革无疑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项证明。而对于企业而言,这次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其中受益最普遍的几点也是增值税税制新旧变化最明显的部分:

(一)允许企业购买、自制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额

这就是此次增值税转型地关键所在:我国增值税税收实现了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即企业购进设备和原材料一样,按正常办法直接抵扣其进项税额;转型改革后企业抵扣设备进项税额时不再受其是否有应交增值税增量的限制。这一点的实现可以说是我国增值税税负历史上的一个突破。允许抵扣政策的出台,解决了问题,把企业从税收负担中解放出来,为企业减少了经营成本,也从另一方面打消了企业不敢新购设备或自建设备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疑虑。

旧增值税税收体系(生产型增值税)规定:企业新购、自建固定资产不允许抵扣,在会计处理上合并计入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

新增值税税收体系(消费型增值税)规定: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在会计处理上用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

因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将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增值税转型直接受益的应当是高新技术企业与基础产业。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基础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较高,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按目前生产型增值税征税,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因此他们所承担的实际税负要高于一般企业。这样的税负结构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基础产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限制了其发展。而实施消费型增值税,通过对企业投入的固定资产所含税金进行抵扣,可以刺激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以带动国有经济的产业升级;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还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的税负,将有助于刺激投资需求的增长,启动投资和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企业的税负降低了,还会带来产品成本的降低与利润的增加。

(二)减少小规模纳税人税收负担

旧增值税税收体制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使用适用增值税征收率的税率为-商业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适用征收率为4%;商业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适用征收率为6%。

新增值税税收体系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至3%。

对于本身基础就薄弱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来说,旧增值税税收体制规定的分类型纳税的方法不仅容易造成混淆不利于理解,同时税率的定位显得偏高,使一部分小规模纳税人难以维持。借此次增值税改革的契机,小规模纳税人的赋税压力大幅下调,其有利于小规模纳税企业重拾信心对抗经济危机。对于一些小规模水电企业,税赋直接减到原来的一半有效的缓解日常现金流不足的难题,给予企业发展壮大的机会。

(三)取消外商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

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政策是在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背景下出台的,主要是为了鼓励相关产业扩大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有:进口免税设备范围较宽,不利于自主创新、设备国产化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内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免税范围小于外资企业,税负不公。

转型改革后,企业购买设备,不管是进口是的还是国产的,其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原有政策已经可以用新的方法替代,对进口设备免征税的必要行已不复存在,这一政策应予以停止执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也是在生产型增值税和对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的背景下出台的。由于转型改革后,这部分设备一样能够得到抵扣,因此,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也相应停止执行。

三、水电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增值税转型是国家实施减税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企业应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充分享受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税收优惠。根据此次增值税转型的特点,水电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采购固定资产一般选择从一般纳税人处购买

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购进固定资产时应避免小规模纳税人,除非小规模纳税人比一般纳税人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即使供应固定资产的小规模纳税人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固定资产还是能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假设某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不含税价格为100万元,当供应商是一般纳税人时,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

100×17%=17万元,而当供货商是小规模纳税人时(能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0×3%=3万元,经比较,17万元远大于3万元,所以企业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固定资产可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企业应合理规划投资固定资产的速度和规模

当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购进时机。由于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一般来说,购进企业在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期购入,这样在固定资产购进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否则,若在一定时期,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销项税额,则购进固定资产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实现抵扣的现象,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抵扣的幅度。因此企业应合理规划购进固定资产时间,避免出现销项税额有的时期不够减,有的时期剩得多的情况,要保持投资固定资产的平稳性,分批分期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相互配合。

四、小结

综合上述分析,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增值税转型将从整体上降低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提高企业利润水平,降低企业现金流出,提高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周转能力,增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竞争力。由于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往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此时若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现金流短缺,发生财务风险,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考验。企业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应注意投资效率,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决策失误,盲目推进电力投资。当前,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换代升级、更新改造的已经来临。滥用固定投资的税收优惠,不经过科学的投资决策和严格的投资程序盲目投资给电力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当前尤其应该注重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以充分的流动资金作保证。尽管增值税转型后能够减少一部分资金的流出,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的现阶段,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生产经营资金稀缺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某些电力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后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推动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造成固定资产相对过剩或绝对过剩,不仅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沉淀,而且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率,增大了经营风险。

第6篇: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农村居民消费

中图分类号:F303.1;F01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3.02.010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26卷 第2期 孙春燕: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定量研究

一、引 言

《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把基础设施中的“经济性基础设施”界定为“永久性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居民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的服务。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以及交通设施”。该报告将“经济基础设施”之外的基础设施定义为“社会基础设施”,通常包括文教、医疗保健等方面\[1\]。本文中的基础设施包含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在定量分析基础设施投资对消费影响的文章中,计量模型的变量较为单一,通常为基础设施投资流量或存量水平\[23\]。本文在变量的选取上更为全面,除了考虑到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变量收入外,还引入了反映产业结构、社会保障投入及人口结构的控制变量。再者,大多数的文献仅局限于测度基础设施投资对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而未进一步分析基础设施总体或其结构对消费结构所造成的细微影响,且目前研究基础设施或其他变量对农村各类消费的影响时,都将农村居民的各项消费看成是独立的,这会导致偏离实际的结论。各项消费支出决策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作出的,因而各项消费之间并非独立。本文充分考虑到各项消费之间的联系,采用似无相关(SUR)回归模型来研究农村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的影响,各消费方程的干扰项包含了影响家庭作出决策的共同因素,例如消费习惯和观念等等,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定量影响

(一)研究方法简述

似无关回归(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UR)也叫Zeller方法,它是Zeller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系统估计方法\[4\]。SUR的含义是每个方程的回归参数可以不一样,单个方程的回归看起来彼此不相关,但实际上它们通过随机项的相关而彼此联系,这些不同方程的随机项同期相关,不同期不相关,即:E(μi,t1,μj,t2)=σij(t1=t2)

0(t1≠t2) (i≠j)

σ2i (i=j) 此外,对于每个方程而言,其随机误差项满足经典回归模型的所有基本假定,即零均值、等方差、无自相关,且与解释变量不相关。满足以上条件的模型称为SUR模型,即单个方程满足经典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但不同方程通过随机项联系在一起。对于似无相关估计,有如下两个结论:当随机项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则SUR方法带来的功效提高越大;X矩阵之间的相关性越小,使用SUR方法带来的功效提高就越大\[5\]。

(二)模型的建立及变量的解释

消费结构反映了居民在各个消费项目上的支出水平和比例,《中国统计年鉴》将居民消费支出分为类: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和其他支出。近些年农村衣着支出占居民总体支出的比重稳定在5%左右,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其他支出包括的内容较为模糊,因而这两类消费支出将不作为本文考察对象。

各类统计年鉴并未直接统计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数据,本文选用与基础设施相关行业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加总额来近似地反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额,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这些行业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00年、2001年、2002年的行业分类口径与2003年-2010年不同,2000年基础设施投资额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文化教育事业及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固定资产投资加总额,2001年和2002年基础设施投资额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及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加总额。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占比重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构建SUR模型时将其舍弃。

为了准确测量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有必要构建合理的控制变量组。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关键变量,首先将其作为控制变量。生命周期假说指出,边际消费倾向受社会中人口结构的影响,以下模型中以乡村人口总抚养比指标来控制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对一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使用乡镇企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来控制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理论界已经就社会保障的消费效应达成共识,因此将社会保障投入也纳入计量回归模型中。农村人均社会保障指标为农村社会救济费、自然灾害救济费及农村医疗救助三个部分的加和数值再除以乡村人口数。以上各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乡镇企业年鉴》、《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及《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等。

最后,为了分析各变量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额对消费的实际影响,有必要剔除物价波动所造成的影响,本文根据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农村人均基础设施投资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社会保障投入指标进行了价格平减。由于数据缺失严重及四大直辖市农村问题不具备典型的代表性,本文剔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五个地区,仅采用26个省份2000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相关实证分析。

(三)估计结果与分析

分别以食品支出、居住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交通和通信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将以上分析的各变量全部加入SUR模型中的每个回归方程,运用Stata12.0软件并将回归结果中不显著的解释变量剔除,得到如下的联系方程模型:

Spcit=a1+b1Srit+c1Dlssit+d1Slssit+

e1Wyssit+f1Cyjgit+g1Shbzit+i1Fybit+εit1

Jzcit=a2+b2Srit+c2Jtssit+d2Slssit+

e2Wyssit+f2Cyjgit+g2Shbzit+i2Fybit+εit2

Jtcit=a3+b3Srit+c3Jtssit+d3Slssit+

e3Wsssit+f3Cyjgit+g3Shbzit+i3Fybit+εit3

Wjylcit=a4+b4Srit+c4Slssit+d4Jyssit+

e4Cyjgit+f4Fybit+εit4

Ylcit=a5+b5Srit+c5Jtssit+d5Slssit+

e5Wsssit+f5Cyjgit+g5Shbzit+i5Fybit+εit5

Jtsbcit=a6+b6Srit+c6Dlssit+d6Jtssit+

e6Slssit+f6Wsssit+g6Cyjgit+i6Fybit+εit6

式中:Srit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Dlssit为农村地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Jtssit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Slssit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Jyssit为教育的固定资产投资额;Wsssit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Wyssit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Cyjgit为农村产业结构;Shbzit为农村人均社会保障投入;Fybit为农村地区的总抚养比。

显示除了医疗消费支出方程的R2未达到50%外,其他五个方程的拟合度都在80%左右,这表明以上方程中各变量相对较好地解释了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的变化情况。

2003年-2010年Wyssit包括农村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2000年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相关的行业包括文化教育事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文化教育事业投资中教育所占比重更大,因此将文化教育事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归入教育固定资产投资额,而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中卫生社会福利事业所占份额较大,因而将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Wsssit的变量值。2001年及2002年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相关的行业包括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同样因为两个行业中卫生福利业和教育的投资额占主体地位,因而其投资额分别被归到Wsssit和Jyssit变量中。正是由于这种统计口径的变化,使Wyssit的变量的样本值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因而其在回归方程(1)、(2)和(5)中的符号为负,且在回归方程(3)、(4)、(6)中并不显著。以下对单个方程的分析将不再讨论Wyssit变量的影响。

在回归方程(1)中,电力和水利基础设施对食品消费支出具有正向影响,且电力基础设施在5%的水平上显著。投资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将使农民的用电问题得到更好解决,与食品相关的电冰箱、微波炉、豆浆机等家用电器消费量将会上涨,从而带动食品的消费。水利基础设施变量前的符号除了在回归方程(4)、(5)中为负外,在方程(1)、(2)、(3)、(6)中的回归符号均为正。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抗灾能力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因而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水利基础设施投资额的增加,将促进农业产量的增加,从而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提高农村居民在食品、居住、交通等方面的支出水平。

在回归方程(2)中,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会促进农村居民居住支出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和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每增加一单位,农民居住支出将分别增加0.123 922 8元和0.335 180 7元。

在回归方程(3)中,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会明显促进农村居民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一单位,农村居民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将增加0.197 181 6元。

在回归方程(4)中,教育基础设施投资抑制农村居民在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这可能与教育的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之间的替代关系有关。教育支出是农村居民较为重要的一类支出,教育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从而替代了农民部分教育支出。例如,免除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将极大地减轻农村家庭的负担。

在回归方程(5)中,交通和卫生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将促进农民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便利发达的交通网络将促进农村地区信息的传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将下降。道路里程的增加和道路状况的改善将方便农民外出打工,但农民工在城市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在农民工医疗保障尚不健全的背景下,医疗保健支出也会随之上涨。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农村除少量基础设施投资对消费具有抑制作用外,大部分基础设施对于消费仍具有较明显的拉动作用,且对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的基础设施大多为社会基础设施。出现基础设施投资挤出消费的原因可能在于社会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农村居民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居民发展型消费中的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等等,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替代性。

收入在各个方程中的显著性水平均很高,且对消费均具有正向影响。社会保障变量在所有回归方程中的符号均为正,这说明农村社会保障投入仍不足,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意义重大。虽然农村人均社会保障变量在各个方程中的显著性水平并不高,但因其为控制变量而非关键变量,并不会对整个模型的回归估计效果造成太大的影响。抚养比对农村消费的影响方向尚不确定,这与之前的研究相符。不同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抚养比越高,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具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6\];与大部分的研究不同,宫旭等得出农村抚养比与消费呈同向变化\[7\]。

三、政策建议

要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农业的直接补贴,还要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补助。

(一)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公共品的经济边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政治边界\[8\],这就意味着基础设施的“空间范围”或者是“受益范围”应该与其供给主体相匹配。对于受益范围特别大且不局限在地方的基础设施,如教育等,可主要由中央政府供给,而对于受益范围仅局限于某一地域的基础设施,例如水利设施等,则可以由村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尤其可以利用现在农村“一事一议”的方式,来实现相关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

(二)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战略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不可搞“一刀切”,要分层次分地区逐步合理进行。要首先建设对农村居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例如,农村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供水和供电能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往往存在较大的供求缺口,因此资金要重点投向这些领域。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直接关乎农村的消费水平,从而对整个农村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往往与一个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相对完善。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为了体现公平,政府有必要加大对于中西部的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13.

\[2\] 孙虹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消费需求的增长:基于1978-2009年经验数据的实证\[J\].消费经济,2011(5):3336.

\[3\] 刘伦武. 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与农村消费增长的相互关系:一个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7781.

\[4\] Zeller Z.An Efficient Method of Estimating Seeming Unrelated Regressions and Tests for Aggregation Bia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62,57:348368.

\[5\] 胡再勇.计量经济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6\] 陈 冲.人口结构变动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J\].农业技术经济,2011(4):2532.

第7篇: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由于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速度大大超出了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预期,从而再次引发人们对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作为一本关注国家经济发展脉搏的核心期刊,我们对当前的经济走势不得不做出一个研判。

按理说,这种高速增长若是长期可持续的倒无可厚非,问题是当前经济中存在着集些短期化行为,地方政府要显示政绩,企业追求近期效益,银行过度投放贷款。而这种短期化结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但有些金融界人士认为,一系列迹象表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像一些经济学家描述的那么吓人,政府关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消费、节约资源消耗的政策以及拉动消费服务内生动力不断增长的举措,也是促使市场继续修正对中国经济的远期看法。

对于地方投资热情高涨,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王元京认为,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今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为了打造“开门红”的局面,各地纷纷上项目,部分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开工,一些加快产业升级的项目陆续上马,.都在客观上推动了投资增长。王元京忠告,依靠行政力量驱动的投资增长仍需警惕,以避免投资出现偏离市场正常需求的过快增长,而引发新的结构失衡,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第8篇: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三驾马车"动力充沛经济增长势头迅猛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承接了去年以来的巨大惯性,继续沿着上升的轨道运行。投资需求继续担当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角。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为1994年以来同期最高。施工项目达到4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万个。

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尽管遭受了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增长10%左右。汽车、住房、旅游和信息产品成为市场的四大亮点,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趋势明显。出口仍保持较高增长,前两个月同比增长28.7%。机电产品占据出口半壁江山,电器及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40%以上。在出口增长的同时,国内市场紧缺的初级产品的进口也明显增长。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利润不断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318亿元,同比增长17.7%。前两个月的数据显示,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的利润增长。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家和消费者对宏观经济走势信心持续增强,对宏观经济发展前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其中,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8.8,同比提高6.3点,为近年最好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与上季度末大致持平。

当前,各地、各行业发展的热情高涨,改革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增强,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

投资明显过快供求关系绷紧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一系列新出现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投资明显过快,造成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市场价格上升压力加大。更为严重的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一些地方不问市场风险,不顾增长效益,“大干快上”,致使国家的政策在执行中打了折扣,一些问题呈现出蔓延的态势。

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是国家控制投资的行业。但是今年以来,这三大行业的投资热度依然不减,甚至有加速的趋向。前两个月,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7倍、37%和1.4倍。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到明年我国将至少形成3.3亿吨钢、1000万吨电解铝、10亿吨水泥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市场预期的需求。

投资的过快增长,带动了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一季度全国用电同比增长16.4%,24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前两个月,全国煤炭产量创历史同期最高,但是库存不断下降。成品油的消费量同比增长22.8%。铁路部门只能满足40%的请车需求。去年以来的煤炭、电力和运输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投机需求的加剧,带动了一季度投资品价格的上涨,使部分投资品价格超过历史最高价位。今年前两个月,投资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5.1%。与受粮食价格推动的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叠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每一次大起大落,都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密切相关。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在投资高速增长的强劲推动下,一旦经济增长速度冲上两位数,将有可能出现大起之后大落的局面,代价将会很大。

寻找调控的平衡点

在宏观调控上,关键是要找准平衡点。从内需结构来看,控制局部过热的投资需求,扩大消费需求;从投资结构看,对局部过热的行业投资、高消耗高污染投资,对各地形象工程、高档住宅等投资要调控,而对农业、能吸纳就业的第三产业以及各种社会事业的投资,仍需扩大;从消费结构看,对铺张浪费,贪污腐化,公款吃喝旅游严加控制,对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和消费仍然需要扩大;从地区结构看,局部过热的地方要调控,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扩大投资。

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各种增长因素的活跃是近几年少有的,企业和居民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预期也是有信心的。珍惜这种良好的局面,保护和发挥好发展的热情十分重要。在热情中融入理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持速度、提高效益、增强后劲,才是根本的出路。

链接:

中国经济走势“冷热”交锋

自200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升到9.9%后,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去年10月份以来消费物价指数的持续上涨在使这场讨论变得更加激烈的同时,也为讨论增添了几分扑朔迷离的色彩。两会期间,几位知名经济学家当着总理的面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又将这一讨论再次掀起一个新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所所长刘树成将这场讨论中的各家观点加以整理,归类出10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和人物:

吴敬琏:中国经济存在过热的问题,目前经济过热是总量过热、总体过热。

张卓元:中国经济总体向好,但出现了过热的倾向和苗头,持这类观点的人对经济过热程度的判断比第一种观点要弱一些。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总量过热的问题,而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经济有过热的苗头和倾向。

林毅夫:局部投资过热,如果不能很快地给这股热潮降温,会给今后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雪上加霜"。因为我国是在通货紧缩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2003年国民经济突然出现增长加速的情形。究其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突然从1998年至2002年间平均11.8%提高到了28.4%,其中房地产、汽车项目投资增长带动了钢铁、建材项目的投资热潮。

萧灼基:不要轻言经济过热,不要轻言房地产泡沫,不要轻言人民币升值,其意是当前经济不过热。

厉以宁:当前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稍微热一点没有问题,但冷一点就会出现麻烦,中国经济应保持适当的热度。

赵龙(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经济运行有冷有热,冷的是消费,热的是投资。

贺坚(国家统计局前副局长):当前中国经济不是过热的问题,而是宏观经济偏冷的特征并没有明显改变,最终消费没有被激活。

马凯:不能简单说经济过热还是不过热,当前我国经济实际运行情况,要比用过热或者不过热概括复杂的多。去年过热不过热的讨论没有引到通货膨胀上来,当时通货紧缩还比较明显,今年一季度的讨论就提到了通货膨胀。

周小川:通货膨胀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当前物价上涨正在从上游开始向下游传递。

第9篇:工程经济学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经济增长;动力因素;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与发展,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增长速度都令人惊叹。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存 在着地区上的差异,大概分成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它们的发展水平呈现着差距,从各地区近年经济数据可以得出,明显中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落后。

安徽处于华东地区,属于中部地区,有一定区位优势。(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下游, 距东海 300公里, 紧靠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东有浦东开发区, 西边有三峡建设工程, 周边紧邻苏、 浙、 鲁等沿海发达省份, 是东中结合部的 “阳光地带”, 具有内陆和沿海双重优势, 在长江流域开发开放中具有重要作用,辐射潜力大。(二)、自然资源的优势:1、农业资源,安徽作为在淮河和长江、新安江河流以及亚热带气候的养育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农业产量巨大,农业种植种类也多样性;2、动植物资源,安徽的气候和地貌条件使得该区域内物种繁多;3、矿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丰富的,如淮南、淮北的煤矿,马鞍山的钢铁,在境内,有金属、非金属、地壳能源等,种类丰富;4、水资源,三安徽水资源总量达到68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水力资源也是可观的。(三)、交通和通讯方面,安徽铁路通车里程居于华东之首,公路密度也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并且有5个机场和40多条航线,邮电通线是全国实现两化一覆盖的。(四)、在科技、教育、旅游和文化方面,我省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和结构比较合理的科研和教育体系,有足够量的科研院校和很多科技人才;安徽也是一个旅游的圣地,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其中不乏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为此,每年吸引了海内外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从这些可以得出结论,安徽省的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改革开放以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部崛起战略的推移,我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的省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安徽经济增长的问题,对于中部地区的发展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二、实证研究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分析,他们基本上是从CD生产函数模型来做出分析,强调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劳动力的重要性,再根据索罗模型来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然而,在研究国民经济增长的时候,利用支出法来研究经济增长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根据1995-2012年省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支出、货物和贸易净出口这些因素,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来找出影响安徽经济增长主要的因素,有利于我们了解在近些年来我省经济运行的态势,以便在以后的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样本的选取与模型的设定

本文选取的是1995-2102年(数值为每年的绝对数)的数据,省内生产总值用Y表示(被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用F表示,居民消费用C表示,政府支出用G表示,货物与贸易净出口用N表示,F、C、G、N则是解释变量。根据变量的走势图来初步判断:从上可以知道,前三个变量是逐年增长的,但增长速率有所变动,后两个变量则基本呈现出水平波动,则探索可以

将模型初步设定为:

(二)、计量检验与分析

在Eviews软件下,对我省1995-2012年数据按上面的模型来进行OLS估计,得到结果是:

LNY=1.9801+0.2142LNF+0.6167LNC+0.0002G-2.7300N

T (5.7204) (7.8543) (8.8767) (3.9679) (-0.0590)

1、经济意义检验:根据安徽省数据分析,模型中变量的参数值和符号都比较合理;

2、统计检验:(1)模型的拟合度是非常接近于1的,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2)根据估计的结果,在给定显著性水平5%的情况下,F统计量的P值接近于0,是小于5%的,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即回归方程显著,即支出法下得四个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被解释变量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3)通过最小二乘法下的结果,来进行T值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之下,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支出这三个变量的T统计量的P值分别为0、0、0.0016,都是小于5%的,因此这三个变量分别对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货物和贸易出口是大于5%的,则说明对被解释变量是不显著的。

3、多重共线性检验:通过检验得出方程的各个解释变量的确是存在着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则通过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回归结果为:

LNY=1.9826+0.2146LNF+0.6160LNC+0.0002G

T (5.9864)(8.3567)(9.3310) (4.5660)

同样根据上面检验思想得:修正过后的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参数值和符号都符合经济检验;并且模型的拟合优度得到了进一步优化;F和T检验也得到了优化,因此该方程是比较合适的

4、根据修正后的模型进行怀特检验,结果如图:

F-statistic 0.658668 Probability 0.684394

Obs*R-squared 4.757631 Probability 0.575253

Obs*R-squared=4.7576,P值为0.5753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则说明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则方程的离散程度是非常小的,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影响是稳定的。

5、对方程进行自相关检验:

K=3,N=18,在显著性水平5%水平下,查表得到,DL=0.933 DU=1.696() DW=1.7139,因为DU

6、从新建的模型可以分析得到: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当固定资产每增长1%,则省内生产总值就会增长0.2146%;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每增长1%,省内生产总值会增加0.6160%;在其他假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消费每变动一个单位,就会增加生产总值0.0002的变动。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一:在两个模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安徽固定资产投资与居民 消费、政府购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都是正效应的,而货物和贸易净出口则是负效应的,从数据表中也可以知道,安徽的净出口是逐年递减的,呈现出负拉动和负贡献率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来,安徽在出口方面出现严重的不足,则是进口比较多。从三驾马车的这个方面来说,出口这一驾马车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么以后安徽经济的增长应该重视到出口之一重要增长点。

有以下的对策:1、提高产量,只有生产出一定的产品,才能保证出口的供给,为此,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以及利用外来的资源,开发出资源的价值,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2、安徽要升级产品的质量,打造出属于产品的竞争能力。安徽以出口产品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是产品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因此安徽要积极推进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安徽省的企业要自主创新,加大自身的科研能力,要不断地制造出新产品、新材料,培育企业的品牌声誉,从而能在贸易市场上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3、拓展市场,使得市场多元化。贸易需要广阔的市场作为支撑,随着经济全球的进程,不管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都需要加强与别的国家与地区的合作,不断加强彼此的联系,才能深化合作,取得长期稳定的市场关系。安徽也不例外,安徽通其他的省份或者国外都在贸易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重视贸易贸易关系的建立刻不容缓。

(二)结论二:从模型中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支出这三个动力因素在安徽经济增长中,居民消费占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消费的拉动作用是比较大的,其次是固定资产的投资,最后是政府购买。换句话说,安徽现在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着消费的作用,那么由此可见投资则出现了一个短板,为什么在安徽这样具有经济发展优势的省份里,怎么会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呢?所以,刺激投资也是安徽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对策如下:1、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包括农、林、牧、副、渔以及城市公用设施等,现在城镇化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政府应该加大这一方面的投入,这是成为新的力量,并且基础设施的建设会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社会总需求;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公益性设施项目的投资,特别是教科文卫体的投入力度,因为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投入,它不仅能提高省内的综合实力,而且也能扩大需求;2、要吸纳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只有拥有有足够的资本才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在吸引民间资本时,要注意讲究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在国家的政策之下利用好民间资本,让老百姓借贷得放心,同时要扩大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不仅要投资于制造业,还要尽可能地去将资金投入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中来,合理的去配置资源,政府要创造出一定的投资环境,不断吸引外商能够将资金流入到省内来,比如各种优惠政策是有足够的吸引力的,政府应适量使用,对外来资本敞开大门;3、企业要不断更新,不断加大投入,寻找项目,积极投资与生产;4、在金融体系方面,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能够让中小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信贷。

(三)结论三:在经济增长的中笔者认为消费地作用是非常大的,通过上面的模型也可以证明。与其他省份相比安徽还是消费不足,尤其政府消费也是严重不足,因此,安徽应该要继续发挥消费的作用,并且不断刺激需求。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因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省内居民的收入,增加就业,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且政府还要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总体的消费水平;2、消费要不断升级,扩大消费的总类,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3、不断扩大投资、优化投资的结构、进行多方位的投资;4、通过提高生产率,而不是仅靠土地财政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应该多渠道去增加收入,同时做好合理的财政预算。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彦林.彭文民.姚和霞.经济增长理论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2007[6]:131-133

[3]徐铮、张润清、李晓.1990-2004 年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7(0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