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活动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爱留守儿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再加上代管人多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爱现象比较严重,学习上、思想上与孩子进行交流较差,因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容易发生偏差。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作好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会很深,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我与xx班xx同学结了对子,她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性格很内向的小女孩,很少与他人交流,从而养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上课回答问题也胆小,不敢举手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就经常请班上活泼开朗的同学跟他一起玩,在班级集体活动时,让他多与同学交流,在课堂上经常鼓励他,我也经常与他交流,这样他就慢慢学会与同学交流了。
二、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
xx同学学习成绩中等,完成作业时常会遇到困难。我找到班主任和课任老师,针对她的情况,专门拿出方案,进行补课。她的成绩稳步提高了,在外打工的家长也放心了,还经常打电话和我交流。
三、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
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敏感性强,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容易被宠坏、更容易形成娇气的不好习惯、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伤害。作为教师应当采取措施使留守儿童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的积极情绪,使他们获得爱的互助、爱的激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并引发全体同学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比如:我利用写信的方式,让所有的同学都写一封给父母亲的信,往往写得感情最真挚的是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心中是那么的思念父母。而后将好的作文展出或诵读,让全体同学都感受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真挚的心。这样所有的同学都深受感染,他们都会用一颗诚挚的心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应当帮助,体贴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那么,留守儿童也不再觉得自卑、孤独、可怜。他们要与同学、与教师、与社会上关爱他们的人亲切的交流。我班同学也相处融洽,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我所做的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那么,只要留守儿童存在,关爱留守儿童这项活动就必须深入、持久地、有声有色地开展下去。
“关爱留守儿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xx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景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景,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景。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梦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构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本事。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学校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到达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团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职责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教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教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团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教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景。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经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欢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学校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能够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我喜欢的图书、展示自我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开展“学校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x月x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第三届学校歌手大赛。经过各班的选拔推荐,最终全校区共有x名同学进入了今日的比赛。比赛分2个组展开角逐,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满怀活力,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少儿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活力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我的孩子要参加学校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太和三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先哲孔子就提出了学生要“因材施教、各尽其材”的教育理念;千年之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留下这样的名言:“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但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可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有多少学校、多少教育者真正关注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唯有扬长避短。”关注每一个天资独特、禀赋各异的学生,他们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引导他们走上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道路,才是教育本质的追求。嘉峪关市一中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统一认识之下,不断挖掘教育资源,整合创新,大力发展艺术特色教育,走出了一条特色加特长、美育促智育的办学之路。嘉峪关市一中的艺术教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在这里,每一位学子能展示才华,品味成长的喜悦;在这里,每一位学子能凤凰涅,实现人生的飞跃。在前进的道路上,撒下的串串音符,必将谱写成一首昂扬激越的时代之歌;泼下的浓墨重彩,必将描绘出一幅宏伟壮丽的人生蓝图。嘉峪关市第一中学,它正成为莘莘学子追求艺术梦想的殿堂。
“改革教育,首先要改变教育的理念。”这无疑是嘉峪关市一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靠的始终坚持用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嘉峪关市第一中学校长周哲意味深长地说,“在这里,只要肯努力,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针对艺术特色教育教学的开展,嘉峪关市一中首先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所幸,宽松的办学氛围和创新探索的办学传统,培育了一大批善于钻研、探索和创新的优秀教师。这些“名师”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铺垫、有效导引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和主观能动性。
音乐方面,学校现有专职音乐教师6名,他们各个身怀绝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于锐严老师教学方法张弛有度,歌唱技巧全面多变;孙艺美老师多次主持嘉峪关市大型文艺汇演活动,舞台表演经验丰富,美声唱法更是别有特点,连续两次获得全市音乐讲课比赛高中组一等奖;孙青睿老师钢琴技巧全面,在2015年的“一师一优课”展评中荣获一等奖;教学新秀刘苗老师多次在全市乃至全省艺术比赛中获奖,2015年又荣获甘肃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单项二等奖;梁浩老师更是凭借优异的教学成绩、独特的教学方法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硕士毕业的黄婷老师音乐理论扎实、教学方法新颖,亲和力尤佳。
体育方面,采用与奥赛班相当的师资配备进行教学,更有利于特长生的学习与发展。学校体育组现有专职体育教师8名,其中高级教师3名、中级教师3名,专门负责体育特长生训练,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过硬。
学校的美术组内,更是名师新秀云集。张广利老师教学方法张弛有度,油画方面造诣深厚;李勇老师书法优美刚劲,课堂教学活泼幽默;郭海岩老师用他执着的艺术追求、多彩的画笔、灵动的文字丰润着学生的心灵;郭晓东老师潜心于油画创作,多幅作品在各级比赛中屡屡获奖;教学新秀朱鑫老师教学成绩突出、教法独特,深受学生喜爱。
传媒专业方面,学校定期邀请我省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省级播音员和省话剧团专业演员亲临学校授课,组织模拟面试、汇报演出等多种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舞蹈组的刘晓青老师更是不断挑战,不断创新,用一个又一个彰显实力的舞蹈作品为孩子们艺考助力添翼。她动情地说道:“是舞蹈丰富了我的人生,因为我的每一个舞蹈作品背后都有着酸甜苦辣的美好回忆,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是我带着责任和对舞蹈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创作完成的,虽然我为我的每一个作品都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但我无怨无悔。”我想这不仅仅是刘老师的心声,更是所有孩子们的福祉。
几年来,嘉峪关市一中请来了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水平。他们还走出去与兄弟学校交流。现有艺术专业门类之齐全,专业教师人数之多,在省内高中并不多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寸期望一寸成长。嘉峪关市一中这个有着无限潜能与希望的教学团队,曾多次用拼搏的汗水将无数学子送进理想的殿堂,今后他们将依然用热忱的努力为孩子们叩开梦想之门。
千帆竞发 勇进者胜
特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培养学生时,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多年来,嘉峪关市一中非常重视艺术文化建设,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得到艺术的熏陶。
作为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的传媒赛事,“一中新主播”主持人大赛已经成为最受学生们喜爱的活动之一。对于热爱播音主持的同学来说,这无疑是展示自我才华的绝佳舞台,通过自我介绍、看图说话、模拟主持、才艺展示四个环节的设置,既考查了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也为学校传媒部推选出一个又一个颇具潜力的专业苗子。除了在校内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学校还致力于主动走出去接受检阅。学校厚声乐团和厚声合唱团,在2010年首届和2011年第二届全市中小学器乐演唱大赛中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2011年,代表嘉峪关市参加甘肃省“红旗飘飘”红歌演唱会荣获一等奖;2012年8月在全省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荣获合唱一等奖。小合唱《山童》、器乐合奏《阿拉木汗》、音乐小品《梦想》、合唱《祖国颂》《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二十余个节目在各级各类中小学艺术展演和比赛中获得省级一、二等奖。数十名学生在“青春中国”才艺大赛、“星星火炬”杯新人大赛、中小学美文吟诵综艺晚会等大型艺术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死读书,最鲜活的知识永远存在于生活当中。嘉峪关市一中致力于帮助学生从不同途径获取知识,启迪智慧。为唤醒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嘉峪关市一中还组织高二年级美术特长生开展了“美丽金塔胡杨林风景写生”艺术采风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景、构图、调色,将平时学到的绘画理论进行集中实践,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对自然色彩变化规律的认识和表现,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践活动中的意志力、协作与友爱精神。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交上了写生过程中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展览,这样的形式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与此同时,他们还撰写了采风活动心得体会,一句句真实而质朴的语言,诠释着他们的蜕变和成长,记录着他们青春的足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4月,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山东青岛举行,在此次展演活动中,由嘉峪关市第一中学原创的舞蹈《袖舞・京魂韵》以其充满古典美的造型设计和飘逸灵动的舞蹈动作,斩获舞蹈类节目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这一奖项也是目前中学生艺术表演中的全国最高规格奖项。该舞蹈受到2016中韩国际青少年艺术节的邀请。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另一封邀请函飞越千山万水,抵达了嘉峪关市第一中学。“星光校园 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总部展演组委会对这支舞蹈表演团队提出了盛情的邀请,请校长周哲和刘晓青老师带领舞蹈作品《袖舞・京魂韵》到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舞台上展演。作为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曾先后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著名高校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金帆艺术团等数十个中国著名院校的学生艺术团,携优秀音乐、舞蹈、传统戏曲作品登上这个舞台,中国青少年突出的艺术表现力及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诠释,为中国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组委会还特别写道,参加此次展演是广泛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充分肯定了嘉峪关市第一中学在艺术教育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这支舞蹈于2017年1月登上了联合国总部的舞台。
到底是支什么样的舞蹈能吸引这么多关注的目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能把它演绎得如此出神入化?谈及创作灵感,《袖舞・京魂韵》的原创作者刘晓青老师回忆道:“最初源于几年前去泰国旅游时看到双面人表演得到了启发,旅游结束后,就一直琢磨着想利用这个灵感创作出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2014年7月初,刘晓青老师提出了《袖舞・京魂韵》的策划方案,经数次修改后,于9月初最终完成了作品及音乐。这个作品运用了戏曲和古典的元素,舞蹈演员正面为花旦妆容,色彩以纯洁的白色和鲜艳的红色为主,飘逸的花旦服装和两条红色渐变的两米长水袖,舞出了花旦柔美婀娜的身姿,反面为戏曲中男角的妆容和着装,展现了国粹中诸多经典男角的阳刚之美。整个作品从柔美婀娜的花旦到挺拔硬朗的男角,再到瞬间正反男女双面的反串表演,给人以穿越时空的神秘感,最终能获得中学生舞蹈类最高奖可谓实至名归。
荣誉和成绩也许是暂时的,但它们却是绝对实力的体现。屡次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大型文艺汇演中获得最高荣誉,是嘉峪关市第一中学舞蹈专业教师与学生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成立于2008年的校舞蹈队由专业舞蹈老师指导学生形体、基本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训练,还定期聘请省内外知名专业教师来校培训。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在舞蹈教室和室外操场上,都能看到学生们刻苦训练的身影,小到一个压腿的动作,大到演出的排练,老师们都会尽心指导,亲身示范,从干瘪无力的动作到规范灵动的舞姿,从木讷呆板的表情到真挚动人的笑容,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诠释着这些未来舞蹈之星的成长与蜕变。
对每一个人而言,平台非常重要。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那么触摸艺术对于她们也许只是一个梦,联合国的舞台更是遥不可及。但正是因为有了嘉峪关市一中这样的平台,她们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学校给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更是一段追梦之旅,圆梦之路。
前路漫漫 上下求索
但是,嘉峪关市第一中学在学生艺术特色教育的培养之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收获也有艰辛。“在前进的道路上,实践的过程中,从设备、场地、师资,我们一步步走过来了,也一步步完善起来,但最难的还是我们教育主体――学生。家长的担心,学生的不适应更让我们头疼。然而,由于教师的循循善诱,辛勤培养,他们逐步适应。艺术中天性的释放,形体的练习,舞台美感的塑造,又让他们真正领略到了艺术的真谛和灵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与辛劳。”嘉峪关市第一中学校长周哲说道。
嘉峪关市第一中学从一开始就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情趣与品味。随着普通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嘉峪关市第一中学将发展特色教育战略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结合起来,把三大教育特色向课程化方向推进,除高中阶段必修科目外,将选修课分为普通选修课和特色选修课两类,普通选修课从学校组织研发的38个模块中进行选择(主要在高二年级选修),特色选修课也有两类:一是特色选修课,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游泳课为必选,学生在高一阶段修习,科技教育课由学生自主选修,共开设机器人、微型车床、车模、模拟驾驶等4个模块;二是高考方向选修课所有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传媒课程共开设戏剧表演、DV制作等8个模块;音乐舞蹈课程共开设声乐与试唱等4个模块;体育课程共开设田径、球类、武术等8个模块;美术课程共开设素描、速写等4个模块;外教口语与听力(必选),学生在高一、高二共修习2年。通过持续探索,学校发挥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开辟新途径,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位。
“艺术特色传文明,综合素质吐芬芳”。由于艺术特色教学逐步完善,嘉峪关市第一中学的升学率逐年提高,大获丰收。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妙景观;迎难而上者方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的豪迈心情。多年来的成绩也许不仅仅是下面这些数字所能呈现的。
2011年,学校共有54人报考传媒专业,49人被录取;2012年共有58人报考传媒专业,52人被录取。其中有传媒专业顶级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也有艺术类知名院校“四川音乐学院”,还有“四川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一本院校以及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重庆文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等知名学府。2013年、2014年的传媒专业考试更是捷报频传,在浙江传媒学院、厦门理工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广州大学、四川传媒学院、西安工程学院、重庆邮电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业考试录取榜中,嘉峪关一中传媒生都榜上有名。可以说,学校传媒教学成功演绎了高考与校本选修的完美结合,连续几年在艺术高考传媒专业考试中,创造了专业通过率100%,最终录取率高居90%以上的好成绩。2014年,传媒生主演的青春小话剧《花香正浓且珍惜》获得市级二等奖,2015年“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嘉峪关赛区的比赛中,传媒生更是当仁不让,全员参与,获奖人数众多,有多名同学进入到省级总决赛。
2014年高考中,学校13个舞蹈特长生,7个考入重点大学,6个考入二本院校,其中王晓艺被北京舞蹈学院录取,聂晓珂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姜冰洁考入上海体育学院。在2015年舞蹈专业全省联考中,该校学生表现出色,其中耿天奇同学成绩优异,已经签约兰州歌舞剧院就业,保送西北师范大学,张鑫同学考入四川大学。
近年来,市一中培养的美术特长生中有300多人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不同层次的美术院校及综合大学。2016年,学生李国栋在全国统考中素描成绩、速写成绩、色彩成绩均为98分,名列全省第一。
另外,学校体育特长生中有多人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著名院校,高考本科升学率达到60%以上。校足球代表队在嘉峪关市青少年足球比赛和甘肃省校园足球联赛嘉峪关赛区竞赛中,连续六年获得高中组第一名。2015年3月,嘉峪关市第一中学被评为“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充分体现出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不凡实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嘉峪关市第一中学突出的育人成绩,充分诠释了其独特的办学风采。
现在,当人们走进嘉峪关市一中的校园,这里莺歌燕舞,曲声悠扬,妙笔丹青。校园的墙壁上书写着“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美好;学生因为学校的教育而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教育承诺。于2005年建成的音乐舞蹈综合教学楼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为音乐特长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同时,学校还先后投资了两间录播教室,两间专业传媒教室,一间演播室,一间非线性编辑室,以普通高中难以企及的大手笔投入为学生高考成绩的提升保驾护航。专业画室、体育综合楼及高标准配备的体育场等都为学生们的艺术学习提供了难得的环境和便利条件。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嘉峪关市一中已经充分认识到,教育不仅要注重智商的培养,更需要注重情商的培育。正如教育厅总督学李晶说:“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活动中最高尚的部分,他们相互作用,共同启迪着人类的智慧,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崇高的科学精神和感知艺术的能力。”嘉峪关一中正是以此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特色教育之路。好的学校一木一草都会说话,一颦一笑都在教育。音、体、美教育对学生的感觉、知觉、意志、情感、审美、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其他文化课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感召力,体育的凝聚力、合作精神、战斗精神,美学的穿透力、震撼力,都是嘉峪关市一中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周哲说道:“我们希望通过音体美等特色教学促进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帮助他们塑造强健的体魄,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品格,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更希望通过专业教学,为学生拓展一片新天地,A梦大学,丰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