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安全工程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工程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工程研究方向

第1篇: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监理方法;构建

煤矿井巷工程施工以开采煤炭为主,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风险高,而且投资巨大。强化对煤矿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理,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强化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1.1施工前的控制

(1)加强对工程相关资料和图纸等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实测图与施工设计图是煤矿井巷工程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施工图纸类型,在编制图纸时,一定要以实际测量来的各项数据为依托完成实测图的填绘,之后再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严格地编绘设计图纸并审查,方可进行编号并利用档案的形式将其完整的保存起来[1]。同时,对各种原始测量资料和成果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是井巷工程中进行资料管理工作的重点,包括对资料进行标注图标和索引等,可极大便利工作人员对于资料的调取。(2)中腰线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中腰线在煤矿井巷工程中是施工作业的重要依据之一,相关测量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将中线和腰线,巷道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实际间距确定下来,并把中腰线标定的实际情况详细认真的记录到工作日志中,促进施工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3)强化巷道贯通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以贯通施工在相关设计的测量作业和掘进技术为依据,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复测和复算的制度,对工程施工的精度进行严格把控,待贯通施工完毕后,还要对整个贯通工程的精度进行科学的评价,采用必要的联测手段[2],为巷道贯通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充足的保障。

1.2施工过程的控制

(1)严格把控好质量关,对工程中有关材料、相关构配件的质量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检测。由收稿日期:2016-12-06作者简介:刘继林(1971-),毕业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毕业,工程师,现在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检查组任工程师。于煤矿井巷工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大都是煤炭集团和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问题基本上都能够保证,但是以砂和石子为主的原材料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因此,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相关人员必须强化对各种施工材料,特别是原材料质量的控制。(2)强化对各个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关于施工工序,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和实施,只有上一层工序在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将下面的具体工序展开。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方面的自检和专检等方面的力度要大大增强,以此来保证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另外,煤矿井巷工程施工作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短工序、连轴转以及频繁转换等特点,基于这些必不可少的客观性因素[3],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检查监理人员是否到位、质检专职人员是否到位以及跟班负责人的指挥是否到位等,对相关施工作业的具体方法和质量检查的程序进行严格的规范。异常问题一旦出现,需要马上报告给相关的负责人,然后针对异常问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和措施,最大限度的对安全漏洞进行必要的补救,保证施工的质量。

2煤矿井巷工程安全生产监理方法的构建

2.1促进风险意识的显著提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的监理制度

当前,重视产量而忽视安全、重视进度而忽视安全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利于煤矿井巷工程的顺利进行,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的监理制度。(1)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煤矿井巷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强化他们对于相关安全生产知识的掌握。同时,为将安全隐患问题从思想源头上彻底消除,需要大力的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理念,使施工人员充分增强生产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生产和质量意识的显著提高,需要将有关施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纳入到整体的煤矿井巷工程的全过程当中。(2)设置一定的监督岗位,采用轮流坐班的形式,一天二十四小时监督生产过程,并且建立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管理标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同时,建立一定的奖惩考核制度,奖罚分明,可以将施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能够落实煤矿井巷工程安全生产监理中的各项重要工作。

2.2规范安全监理的相关程序

(1)对人员的组织进行必要的监理。监理单位一方面要对施工单位中各种人员的资格证书进行严格的审核,检查其是否还在有效期内,具体人员包括安全、专业技术以及特种作业等,并且还要对项目部所配备的各种各样的安全装备以及办公所用的各种设施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检查,确保其在标准要求的范围以内。(2)对现场施工进行科学的监理。监理单位要监督施工单位是否平整过土地,是否及时的更换夯实压紧场地中的软土,并且在进行工作平台的搭设和导向架的临时架设过程中需要对现场的地形进行充分的考虑。另外,为保证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便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格监督和有效控制现场施工过程中相关设备的连接、安装以及调试等,如水电设备是否接通。(3)严格检查并落实施工单位各种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在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监理单位要发挥好监督的作用,使其做好设备的检查维修、顶板的管理、供电等各方面的安全生产制度;并且监督施工单位能够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施工作业的具体流程、安全措施以及相关责任制度等进行严格的落实,确保权责明确,从而避免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

2.3完善和优化生产安全监理审查的具体内容

(1)对具体的施工场所进行严格的审查,保障防水、防电以及防火方面的安全水平,达到一定的规定要求。(2)严格审查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施工平面图、巷道施工图在安全方面的设计要求等。(3)对施工单位所选用的具体施工技术方案、具体作业流程以及应对安全隐患所采用的技术措施等进行必要的审核,保证其能够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要求。

3结束语

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生产。因此,需要加强煤矿井巷工程的质量控制,并构建起有效的、明确的安全生产监理方法。

作者:刘继林 单位: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检查组

参考文献:

第2篇: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1.师资的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专任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太合理。目前,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系只有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2人,绝大多数教师本科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从事的研究方向也是与矿业相关的,例如:(铀)矿山通风安全与辐射防护、爆破安全技术、矿山安全评价与安全管理等与目前该校安全工程分方向教学的要求还不太适应。因此,师资的引进和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类似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网络教育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改善途径。

2.教材的问题

缺乏适用于核安全方向的专业教材。根据调研,仅有南华大学一所高校设置了“核安全工程”专业。因此对于一些专业课程,例如,“核应急救援”、“核安全评价”、“核安全文化”、“核电安全工程”等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制约了学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迫切需要整合全校各核类专业权威教师力量开展教材的编写工作。

3.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问题

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体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提高实验和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而且实习效果好坏又决定了本科生对专业的认识和未来的发展。[7]针对这一问题,我院教师虽有开设足够实验课的方案,但是关键问题在于硬件条件不足。那么首先需要加大实验室的投入,譬如安全工程系的实验室建设目前就很薄弱,学校近年追加了30万经费,但这还远远不够,其中仅核电安全仿真实验室估计投入就达150万;其次,还要加强实验和实习过程的管理,避免流于形式。

4.结论

第3篇: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安全工程;课堂教学;问卷调查;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35-02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大高校相继设立了安全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具有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这就要求本专业在“大安全”的背景下,力求办出专业特色,能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安全“百事通”,这给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使用传统的工科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本专业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因此,如何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成为目前安全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本文以贵州大学不同年级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改进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二、调查内容及对象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喜欢的课程、不喜欢的课程、喜欢的老师以及理由、喜欢的课堂教学环境、渴望掌握的知识、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等。考虑到学科的发展、培养方案和授课老师的变化,本次调查对象为贵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大三、大四和已毕业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收回131份,其中已毕业学生28份、大三学生57份、大四学生47份。本次调查共耗时1个月,采取书面问答形式,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能真实反映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1.学生喜欢的课程。通过调查,已毕业、大四和大三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基本都是专业课,喜欢基础课程的学生较少。经统计分析,学生最喜欢课程排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人机工程、采煤学三门课程最受学生喜欢。总结学生反馈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课程知识内容、教师教学方法、个人学习倾向性。(1)课程内容。学生喜欢逻辑能力强、专业知识强的课程,特别是上课内容能结合生产实际,有实验或实践环节的课程。(2)教师教学方法。学生特别喜欢责任心强、传达知识生动形象、语言幽默、言传身教的教师。(3)个人学习倾向性。学生会根据个人的喜好,产生学习的倾向性,比如有些同学喜欢管理类课程,有些同学喜欢逻辑性强的课程等。

2.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通过调查近三届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每个年级比较集中在某些课程,但是每个年级不喜欢的课程却有所区别。经统计分析,学生最不喜欢课程排序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分别是劳动卫生学、英语、运筹学。此外,已毕业、大四和大三的学生没有不喜欢的课程分别占11%、36%、16%,可见学生对目前本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兴趣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也是上述三个方面:课程知识内容、教师教学方法、个人学习倾向性。(1)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抽象,公式过于繁多、复杂。课程知识偏重理论性,概念多,理解困难。(2)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缺乏责任心,讲课思维混乱,没有重点,上课枯燥,没有吸引力,照本宣科。(3)个人学习倾向性。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不喜欢理论性太强,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如劳动卫生学、英语。

3.学生喜欢的教师类型。通过调查,学生喜欢的教师具有以下特质:认真负责,和蔼可亲,上课重点明确且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有激情,声音洪亮。

4.理想的课堂。通过调查,学生心中理想的课堂环境是这样的:老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故事或者结合生产实际传递知识;能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劳逸结合,丰富课程内容;老师能和学生适当交换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模式改进启示

以上调查和分析表明,目前贵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存在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改进教学模式的启示。(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是整个教学的总设计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控。教师应该具有个人魅力,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不但在教学上给学生以帮助,在做人上也可以感染学生。教师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洪亮地传教授业。“故事”型教学模式,是学生很欢迎的,效果也很好。(2)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体。调查发现,部分同学会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这就对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应重点明确,充分结合生产实际,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学了有什么用。(3)学生是教学的目的。目前,在本专业的部分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将其纳入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局限于传统的“传递―接受”的模式,学生没有被代入感、参与感,所以大部分学生很难轻松掌握所学知识,更别说开发思维、突破创新。此外,由于安全工程专业部分学生的本科第一志愿不是本专业,在根源上,对本专业有一定的排斥。因此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喜爱,形成自发提高和学习。让学生能够“干一行爱一行”,主动探求专业知识,而不是为了学分、为了毕业而学习。

本文通过对贵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喜好,分析了本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切实结合学生需求,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方向,为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支撑,为进一步探索高校有效的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曹霞,黄书真.高校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77-81.

[2]丁妍,陆,王颖.课堂教学受欢迎教师具体有什么样的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2012,(4):19-25.

[3]钱海燕,肖志国,陈侃,丁妍.师生对“教学优点”的不同定义[J].复旦教育论坛,2012,(4):31-35.

[4]牛新征,张凤荔.基于空间信息数据库的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6):54-57.

[5]冯茜丹,邹梦遥,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科技信息,2011,(17):29.

第4篇: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Abstract: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etc. in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thus further improve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in universities, "employment, practice and design" integration mode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aking the graduates of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as object and the contract unit of Hunchun Coal Mining Group Co. as practice base, the integration mode is put into practice.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is obtained, it realizes a win-win result for the enterprise, the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gains great improvement in the student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This resear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meaning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to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universities.

关键词: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人才培养质量

Key words: employment;practice;design;integration mode;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40-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工科教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其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实践教学中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重要环节薄弱,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通过用人单位和高校调研反馈,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实践及工作适应能力差、实践动手能力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实践性教学,特别是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弱化、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不对接。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借鉴实践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1-3],笔者提出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构建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的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业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以本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对象,进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

1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内涵与实施要点

1.1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内涵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根据学生毕业签约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学生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实习学生即为签约该单位的毕业学生,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因此,该模式将学生就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者合为一体;学生根据签约单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紧密结合毕业设计内容进行,在签约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身份进行现场实践,通过现场调查研究、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以及现场工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签约单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做到签约单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有效对接。

1.2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施要点

1.2.1 实习地点的确定 根据学生毕业签约情况,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作为学生实习地点,代表性的签约单位应具备如下三个特点:一是该单位与学校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或校企合作办学基地,二是学生签约该单位人数在3~5人以上,三是该单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实习地点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点,才能保证“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顺利实施,才能达到一体化模式的预期效果,因此实习地点的确定至关重要。

1.2.2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确定 每个实习地点由学校选派1~2名教师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校指导教师,同时由签约单位选定1~2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由学校指导教师和现场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根据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情况,学校指导教师由研究方向与学生选题方向一致、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现场指导教师由从事岗位与学生选题方向一致、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1.2.3 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书制订 根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习单位生产实践要求,寻找现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现场选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由学校指导教师负责制订毕业设计指导书,现场指导教师进行补充修订,从而保证“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得以顺利进行。

1.2.4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学校指导教师由于个人、工作等原因一般很难保证一直在现场进行指导,但应保证2~3次到现场进行指导,每次指导时间不少于1周,其他时间可通过电话、腾讯QQ对话工具或邮箱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学校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内容包括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书制订、相关理论知识和工程图纸设计讲授、现场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拟定与设计、工程实践等。现场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除协同完成学校指导教师指导工作外,还进行现场工程设计案例专题讲授、实践知识专题讲授、现场设计方案验证等,全程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1.2.5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成效分析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完成后,应进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施效果评价,为保证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权威,应由签约单位专家组和学校评估专家组共同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签约单位对学生实习及毕业设计质量的反馈意见和学校专家评估的反馈意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根据对学生毕业后半年或一年内的工作表现跟踪调查的结果对其从业能力进行评价,以检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成效。

2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实践

根据构建的“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以本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一体化模式实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吉林省珲春矿业(集团)公司为实践基地,本校与该单位已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基地,并在该单位进行过较多的科研和实践教学工作,本院安全工程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有6名学生与该单位签约。珲春矿业(集团)公司由八连城、板石、英安和富强四个煤矿组成,年生产能力为10Mt,该单位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为低透气性难抽煤层,其中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矿井通风阻力大,瓦斯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亟待需要解决。通过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联系,本院安全工程专业6名学生在2013年3月到签约单位珲春矿业(集团)公司进行了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

2.1 指导教师和选题的确定 通过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沟通,了解到该公司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在通风、瓦斯方面存在亟待需要解决的现场问题,因此,本院选派通风和瓦斯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秦老师和王老师担任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校指导教师,两名指导教师在2013年3月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领导进行座谈交流,根据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通风、瓦斯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方向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和煤层瓦斯抽采设计,其中3名学生分配到八连城煤矿通风科进行八连城煤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另外3名学生分配到板石煤矿抽采科进行板石煤矿煤层瓦斯抽采设计,设计内容以解决矿井实际问题为核心。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和具体实践科室,选定八连城煤矿通风科科长和板石煤矿抽采科科长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现场指导教师,分别指导3名学生,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身份围绕现场实际问题边实习边设计,实现实习、设计一体化。

2.2 现场指导方式 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工作安排,在2013年3月和4月进行了现场专项指导,指导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图纸设计和煤矿井下现场实际问题研究,其他时间通过电话、腾讯QQ软件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现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内容,通过通风瓦斯管理实践专题讲座、现场工程设计方案专题讲座和井下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指导,结合现场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设计中所遇到的难题,并结合实际进行方案验证,保证设计方案实用、有效。

3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研究,通过科学、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学生在现场结合毕业实习进行毕业设计,设计时间更长,在双导师指导下,对设计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更全面、充分,设计内容来源实际,做到真题真做,实用价值较高,因此毕业设计质量得到较大提高;6名实践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由珲春矿业(集团)公司通风部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设计内容进行了评定,在考虑现场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日常工作表现评价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定,6名学生毕业设计均达到了一体化模式实践的目的,设计内容实用、完整,满足现场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的设计得到了集团公司有关领导的较高评价;同时,在本校2013届本科毕业设计评估中,校评估专家组对本院毕业设计尤其是6名实践学生毕业设计给予较高评价,设计质量较高。

3.2 既有效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又提高了毕业实习效果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合为一体,有效解决了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问题,该模式实行双导师教学指导,毕业实习时间较长,现场实践机会较多,较传统毕业实习相比,实习效果更好。

3.3 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学生到煤矿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更多的时间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现场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从签约单位和学校评估专家组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反馈意见中可以看出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3.4 学生从业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学生提前到岗熟悉企业基本情况和实际工作情况等,学生岗位技能得到锻炼,根据对6名学生毕业后近半年的工作表现跟踪调查,其工作表现较突出,从业能力较强,从业适应能力和岗位技能普遍比其他毕业生掌握得更快、更熟练。

3.5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加强了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企两大教育资源,开展校企协同办学,实现了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3.6 既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又实现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现场实际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学毕业生提前到岗锻炼,更早适应工作岗位,具备从事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技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应用效果较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该研究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起祥,李祖欣.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3-165.

第5篇: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水处理 水净化 饮用水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290-01

保障饮水安全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眨而农村饮用水水处理净化工艺技术是其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实施手段。而水质净化处理技术,就是运用各类工艺方法,将饮用水中的杂质做去除处理,令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使得经过处理后的饮用水水质不再含有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等有害人体健康的杂质。同时饮用水的观感较好,无异色异味。因此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水处理、净化作业,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据此对常用的水处理与净化技术做详细的探究分析。

1 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处理技术探析

1.1 絮凝池水处理技术

目前在农村地区常用的絮凝池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穿孔旋流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等工艺类型。其中穿孔旋流絮凝池处理技术是由多个相互串联的絮凝室所构成,需处理的原水经由池壁以高速流入絮凝室内,并在絮凝池中产生旋转作用,令其原水颗粒相互碰撞。并且在多个串联的絮凝池作用下形成旋流,进而强化对原水的絮凝作用影响。各个絮凝室之间连接部位使用孔口做衔接,并且将孔口的断面随着串联絮凝室做逐级扩大,相应原水的流速也会逐级减低。此类水处理技术较为适宜在农村中的中小型水处理厂中应用。

而折板絮凝池水处理技术则通常会分化为三段或多段部分,每段絮凝池会使用折板进行分割设置,具体的折板设置方法又可细分为相对折板、平行折板以及平行直板三大类,这三类设置方法均适宜在水量变化程度较小的中小型水处理厂中应用。而网格絮凝池的平面设置方式择优多格竖井串联而成,水流从其中一格流向另一格,以此上次水流交错流动并最终流向出口位置。同时该技术会水平设置栅条构成絮凝池网格,当原水流经网格栅条的缝隙时,相应水流就会出现收缩现象。此外隔板絮凝池则是最为常规的絮凝池设置方法,较为适宜在规模较大或是原水水质较差的大型水处理厂中使用。

1.2 沉淀池水处理技术

当前农村地区常见的沉淀池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平流沉淀池与斜管沉淀池两类。其中平流沉淀池技术的构造相对简单,通常为设计为长方形造型的大面积水池,其对原水的处理成效较好并且可靠性优异,同时对各类原水水质的适应能力较好,在技术操作上也具备简便快捷的优势。而斜管沉淀池技术,则是一类在沉淀池中设置较多平行斜管的水处理工艺,此类沉淀池细分有配水区、斜管区、布水沉泥等区域。在此斜管沉淀区作用下,整个原水水流会呈向上流动趋势,而泥浆则往下沉积,在斜管作用下对原水水质处理的效率也更高。同时此类沉淀池技术所占用的面积相比平流沉淀池更小,因此较适宜在农村的中小型水处理厂中做应用推广,也是当前农村地区所使用的主流沉淀池水处理技术。此外由于斜管沉淀池技术运用中原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较短,相应就会在原水本身浑浊度较高的情况下,造成处理后水质仍不达标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此类沉淀池技术应用中,尽可能使用浑浊度较低、水质好的原水做处理。

2 农村饮水工程的水净化工艺研究

农村饮水工程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者因规模和受益人口不同,工艺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差异,集中水处理的工艺较为成熟,而分散式工程的因规模小,管理困难等原因,目前在工艺应用上还存在局限。

2.1 水净化药剂的选用与混合

依据农村地区的原水水质情况、水量变化程度大小以及净化后的水质需求标准,就需要对应合理选取、调整饮用水净化中的混凝剂种类,以及具体的添加剂量。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净化工艺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有聚合氯化铝(PAC)等类型。而混凝剂混合则是指将其扩散于水中并做均匀混合,以此保证混凝剂的作用成效。在混合进程中需要再将药剂扩散入水后,把整个水体做充分搅动,以确保药剂能在最短时间内均匀扩散到水体各个位置中。同时为了减少混合进程中的药剂损耗,并相应为水净化作业提供优异的絮凝环境,需要将药剂放入原水后做剧烈、快速的搅动混合,以保证药剂与原水做充分混合。作业人员为进一步确保二者的混合质量,也可使用离心泵混合、管道混合器混合以及机械混合池混合等手段。

2.2 水过滤工艺

水过滤工艺包含过滤与反冲洗两个环节。过滤环节是将沉淀后的原水由水管导入滤池中,流经池中的滤料层与承托层,原水中细小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等杂质颗粒,就会截留于滤料表面以及内层空隙中,实现对原水的过滤净化目的。之后将过滤处理后的清水再通过集水管收集排出。反冲洗环节是将冲洗水通过配水系统注入滤池中,流经池中承托层和滤池,将层中原有的杂质污物冲走带出,其混杂的杂质污物被送入到反冲洗排水槽或管中,以此将沉积杂质从滤池排出。此外工艺选择方面,根据原水水质和水厂规模,对于规模较小、原水水质较好的农村水厂可以只采用过滤工艺。

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是当地群众正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前提基础,在各地的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应积极采用各类高效、适用的水处理与净化技术,保证对原水水质的处理成效,提升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孝康.农村饮水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及净化工艺[J].技术与市场,2016,06:415.

[2]胡彦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处理工艺[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1:38-39.

第6篇: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饮水安全; 供水量; 分析

洋县马畅镇饮水安全工程位于洋县城以西20km的马畅镇。该镇人口居住集中,集镇周围3km范围内分布有安中、安巷、高堡、魏渠、东湾、东社等6个行政村,现状2346户、8074人,集镇建设初具规模。集镇位于汉江二级阶地,境内无河流分布, 地表水资源贫乏, 但地下水资源丰富。据陕西省第一水文地质队编制的汉中盆地水文地质勘查资料,马畅镇属平川中等富水区,地下水埋深3~8m,年变幅在2.5 m左右,渗透系数12-18m/d,含水层厚度80m左右,涌水量20-80 m3/h。群众吃水主要以单家独户自建手压井提取浅层地下水供水。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简易厕所、粪坑、垃圾堆随处可见,雨季污水横流,渗入地下污染水源。手压井取水基本为污染水,经化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严重超标。由于各自分散取水,没有消毒条件,无法进行消毒处理,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一、设计及建设情况:

马畅镇饮水安全工程属陕西省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由汉中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利用《村镇供水工程辅助设计系统》软件进行设计。2007年8月陕西省水利厅批复同意建设该项目,同意工程总体布置。核定工程供水人口9117人,村民生活用水定额60L/d·人,公共建筑(包括机关单位、商业和学校)按村民生活用水量20%计列,管网漏失水量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取值,供水规模640吨/天,核定工程总投资307.31万元。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水源井、清水池、水质消毒间、加压泵房、管网及宿办楼等。供水方式为二次加压变频供水,配水管网按树枝状布置,消毒工艺采用CXQ-50型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消毒。

工程经公开招标于2008年4月开工,2009年3月竣工。主要建设内容:90m深井1眼,加氯间及加压泵房54m2,300m3蓄水池一座,配水管网101.5km,砖混结构管理房133m2,加压水泵3台,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台。

二、工程运行情况

工程建成初期由洋县水利局代管。2009年8月成立马畅镇供水站,设管理人员2名,负责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水费收缴业务。实行“自收自支、自主经营、企业化管理”,按照“有偿使用,计量收费”的原则以保证供水工程良性运行。管理人员实际月工资1000元左右。水价收缴按用户性质执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1.5元/吨,企事业单位生活用水2元/吨,经营用水2.5元/吨,特殊行业用水3元/吨。实际近半年日平均供水量210吨左右,供水量仅占设计供水规模的32.8%。所收水费只能维持抽水电费和2名管理人员基本工资。

三、供水量偏低成因分析

1、供水人口原因:设计供水人口9117人为设计水平年人口,包括自然增长及机械增长人口,现状8074人占比88.56%。加之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日常生活中以老年人和青少年为主,经统计供水区内外出人员达1859人,工程实际供水人口6235人,仅占现状人口的77.22%、设计供水人口的68.39%。

2、集镇建设原因:马畅供水工程面向对象主要是农村,由于集镇建设严重滞后,居民居住区基本上没有设施排水,造成“有进无出”现象,制约用水发展。

3、政策宣传原因:供水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以前群众主要靠手压井取水。供水工程建成后,大部分群众安全饮水意识淡薄,并由于生活习惯问题仍然沿用老的取水方式。群众淘菜做饭、烧开水用自来水,平时洗衣、喂牲畜等吃喝以外大部分用水还用手压井。

4、管理原因:由于水费收入少,除去人员工资、抽水电费以外,还需负担平时维护费用。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基本上隔一个季度抄一次表。有的群众水龙头微开滴水,最少的用户每月平均水表走数不到1吨。

四、建议

1、出台政策,由洋县水利局牵头成立县级供水管理中心,定编定岗,统一管理全县较为集中地供水工程。由已成农村饮水工程水费收入中按比例抽取资金,配合县财政拨款设立县级农村饮水维修基金,用于农村饮水工程设备、管材等较大支出及突发性供水事件支出。

2、由县卫生防疫疾控中心牵头、水利局和地方政府配合,加大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宣传,提高群众安全饮水意识,少用或不用手压井等不安全饮水设施,提高工程供水量。

3、将管理人员工资与工程管理紧密结合,提高供水工程管理效能,使管理人员勤跑、勤看,规范化、模式化管理工程运行。

4、结合2011年开始实施的陕南移民搬迁政策,扩大供水工程供水范围,增加用水户。

第7篇: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张娟(1987—),女,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会计研究生,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会计学。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而电力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期时期尤其需要做好企业自身的安全成本管理工作。本文首先对安全成本概念及构成进行界定,进行安全成本优化分析,进而提出增强效益的对策,为电力企业安全成本管理提供可靠借鉴依据。

关键词:安全成本;安全成本优化;安全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电力工业发展滞后将制约着其他行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故障,不仅造成本系统的停运,减少的电量供应,造成电力企业直接经济损失。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间接损失。因此,各级政府、各级单位对电力安全由为重视。经济越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也会越大,人们对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寻求如何保障以最小的安全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是电企目前需要做好的紧要工作之一。

一、电力企业安全成本分析

电力企业的安全成本是以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安全成本的科学分类及安全成本的特性。安全成本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内关于电力安全成本研究还近乎空白状态,所以对安全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对电力企业的安全成本进行界定,并对安全成本构成及特性进行分析。

电力企业安全成本是为保证和提高电力企业安全水平,改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条件等进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或因安全问题所支付的一切费用。安全成本由保证性成本和损失性成本构成。保证性成本是保障或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所付出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包括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是企业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事故损失,它涉及到企业的内外部的各种损失而带给企业的成本支出。

安全成本由损失性安全成本和保证性安全成本构成,因此安全成本受两者的影响,进而影响安全水平。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具有自身的特性和变化规律。认识这些特性和规律,有利于指导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如图所示,保证性安全成本、损失性安全成本影响安全水平,同时三者都受安全保证程度的影响。首先保证性安全成本曲线随安全保证成本的增加而提高。而损失性安全成本曲线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其随着安全保证程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安全水平曲线则随着安全保证程度的增加先不断下降,然后微微上扬。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是互逆的,两者相互影响和联系。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安全事故越严重,企业的损失越大,损失性安全成本越大;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往往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设安全设施,采取安全措施等,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以提高企业安全水平。

二、电力企业的安全成本优化分析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安全投入并非越高越好,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安全投入。如图所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与安全水平三者交叉作用,可找到一个安全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最低合理安全成本。我们结合电力企业生产实际特点,将安全水平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安全改进区域、安全成本最佳区域、安全过剩区域这三个区域。分析三个区域安全水平的特点,原因,以提出优化策略。 (1) 安全改进区域。此区域由于损失性安全成本的不断增加导致安全成本过高,导致企业安全效益的降低,增加企业负担,影响安全管理工作。在此区域的优化措施包括:合理配置企业安全资源,防止浪费;加强对安全设施和安全技术的维护和创新;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建立企业安全成本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

(2)安全成本最佳区域。此区域的安全成本趋近最低,说明安全成本最为合理,安全保障适中,安全工作较理想。所以此区域的优化策略主要集中于稳固企业安全成果,如建立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实现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对安全投入进行独立核算,分析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制定解决措施,为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3)安全过剩区域。此区域由于保证性安全过高导致安全总成本不断增加,从而造成安全功能过剩。此区域的优化策略包括:降低不必要的安全费用,精简安全管理流程,降低企业形式化安全工程建设以降低安全成本,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

三、提升电力企业安全效益的对策

电力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降低安全事故,需要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从而提升企业安全效益。我们可以依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 做好安全资源的合理规划,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浪费。优化资源电力企业需要有效利用有限各种资源,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合理配置和利用安全资源,达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是提高企业安全效益和社会安全效益的重要途径。另外,电力企业可以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安全规范和制度,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可以转嫁本企业的一部分损失费用。

(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电力事故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力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效益,需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增强意识。其根本途径是对员工的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及时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

(3)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投入的长期保障机制。电力企业的安全效益的提高前提是加强安全管理,即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保障各种安全措施有效、顺利实施。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样电力企业在进行安全成本管理的时候,尤其需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其次,保障企业有效安全管理的另一措施是建立电力企业安全投入的长期保障机制,即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专项资金和电力安全设备研发与使用,从资金和设备上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最后,电力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规范要落到实处,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四、结束语

本文依据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首先对电力企业安全成本的概念及构成进行界定,然后进行安全优化分析,并提出提高安全效益的措施。充分理解在电力成本及其构成的相关关系,可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并且更好地发挥安全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维,叶义成.煤炭企业安全成本与安全投资比例优化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9).

[2] 兰小童,安全成本与效益分析[M].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4-16.

[3] 宋红霞.企业安全成本分析及控制[J]. 安全管理.2012.1-3.

第8篇: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扩散模型职业病危害评价

1 引言

目前全国有毒有害企业已超过1600万家,受到各种职业病危害的人群已超过两亿。我国职业病危害的接触人数、职业病新发病例数、累计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为了促使用人单位主动防治职业病,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我国开展了职业卫生评价工作。

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根据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应用原则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但检查表法需事先编制大量的检查表,工作量大而且比较笼统,不能定量评定危害程度或防治的效果。类比法进行评价时,由于没有明确定义同类建设单位,较难选择类比企业,并且选址、总平面布置、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类比性较差。定量分级方法都必须以已有的相同或相似企业的检测数据作为评价的依据,当没有合适的测试数据作参考时,定量评价就无法实现。为了更好的掌握工作场所有害气体的扩散规律,更全面的对各种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更有效的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对于工作场所有害气体的扩散问题,应研究一种定量的数学模型模型并应用到具体的评价工作中去。本文根据气体扩散定律,对气体介质在有限空间内的扩散问题进行研究并建立模型,并应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模拟。

2有害气体扩散模型

对扩散模型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对有害气体扩散过程的研究基础上的。通过对扩散过程中的各种条件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目的对扩散过程进行假设来完成模型的建立。

2.1 模型的建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微分形式,利用:(1)

本文主要研究的在有限空间发生的常规扩散,释放源假定为连续源,切假定定泄放时间较长,气体的泄放流量Q视为常数,所以可以认为扩散是定常的,并且忽略有害气体与空气的温度差异,所以更进一步假设:

(2)

根据上述假设条件,对泄放气体的扩散进行动

量平衡、质量平衡分析,可以推导出有害气体在室内湍流扩散的控制方程,如下:

连续性方程: (3)

浓度变化的湍流扩散微分方程: (4)

式中:ui(i=1,2,3)为在x,y,z坐标轴方向上的分量,m/s;Ei(i=1,2,3)为在x,y,z坐标轴方向上的湍流扩散系数,m/s;c为有害气体扩散的浓度,kg/m3;t 为扩散时间,s。湍流扩散系数可通过Pasquill-Gifford扩散曲线进行估算。

2.2 模型的简化

当有害气体在室内扩散到一定时间时,扩散流场达到稳定,扩散空间内的某一点的浓度是恒定的。

根据上述假设条件,在室内空气静止情况下(u=0),式(4)可以简化为:

(5)

初始条件:t=0,c∞;固定壁面边界条件:x,y,z∞,c0 。对式(5)求解,得到有害气体在室内无风条件下扩散浓度场分布的公式:

(6)

若室内有风场时,由于风场的作用远远大于分子的扩散作用,所以式(4)可以简化为:

(7)

其初始条件和固定壁面条件和(5)相同,对式(7)进行求解,可以得出有害气体在室内通风条件下扩散浓度场分布的计算公式:

(8)

3 有害气体扩散的模拟实例

有害气体的扩散可以认为是自由射流。自由射流过程是有害气体与周围空气进行动量和质量的交换过程,也是有害气体与周围空气的混合过程。本文采用CFD软件FLUENT对有害气体的扩散过程进行模拟。

3.1 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

某厂建浴车间存在甲醛泄漏扩散问题,该建浴车间的平面几何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几何平面图

3.2 边界条件

建浴车间的温度恒定,设定为300 K,车间中只有盛放甲醛的容器为释放源,假设其释放强度为0.1kg/s,且不随时间变化,其它壁面无甲醛释放。对其边界条件设置如下:

甲醛容器:质量进口(mass flow inlet),0.1kg/s

窗:上风向速度入口(velocity inlet),1m/s

门:压力出口(pressure outlet),默认值

温度:300k

3.3 模型模拟

本文采用标准的k-ε模型,利用组分输运模式,在如上所设定的边界条件下,对甲醛在建浴车间中扩散的速度、浓度情况进行模拟。按照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的设定,对模拟结果分析如下:

3.3.1 收敛性与稳定性

计算过程中出口处平均速度和残差的收敛情况都比较理想,图2和图3分别为出口(门)的平均速度收敛曲线和迭代过程中的残差变化曲线,由图知在迭代120次后,速度达到稳定,残差收敛标准为1e-5。

3.3.2 甲醛的浓度分布

甲醛的浓度分布是模拟计算中的关键技术参数,可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对甲醛扩散的现状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甲醛中毒以及现场应急救援的措施。甲醛的浓度分布如图4所示。

由浓度分布图可知,车间内甲醛的最高摩尔浓度为1.45×10-3kmol/m3,即43.5mg/m3。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的规定,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5 mg/m3。由此可见,本车间的甲醛浓度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规定,急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4 结论

本文应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对有害气体有限空间内稳定扩散的速度和浓度进行估计和模拟,根据扩

散时的通风情况和泄漏量的变化,确定有害气体扩散的速度和浓度分布情况。通过数学模型的方式对有害气体的扩散进行模拟可以方便、有效的获得扩散物质的浓度,为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可以作为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1] 丁信伟,王淑兰,徐国庆.可燃及毒性气体泄漏扩散研究综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3 (3):1-2

[2] 吴晋湘,张丽娟,刘立辉,等.室内可燃气体泄漏后浓度场变化的实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2):169-171

[3] 温正,石良辰,任毅加. FLUENT流体计算应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

[4] 韩占忠,王敬,兰小平.FLUENT流体工程仿真计算实例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2-15

[5] QIAN XM,CHENL S,FENG C G.Simulation analysis of indoor gas explosion damag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3,12(3)

作者简介:

赵晶(1985- ),女(汉族),内蒙古赤峰市人,2007年1月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同年9月免试保送到该校安全工程系为硕士研究生,已2篇,目前研究方向为气体泄漏扩散及仿真。

第9篇: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油田;建设工程;安全管理

油田公司是“十五”初期就开展环保专项规划的少数企业之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抓起,狠抓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确保项目生态保护措施与主体项目同步进行。但是当绿色油田环保建设项目进行的同时,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问题就成为了绿色油田是否能够建设成功的重要方面。为此许多专家学者为油田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以及研究,主要分为了工程设计期,工程实施期以及工程验收期的安全管理等。

一、国内油田建设安全管理现状

(一)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概况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相对于以前的状态已经有所好转,王振华提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随着我国在建筑安全方面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已走向法制化、科学化的正轨,然而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仍屡禁不止,如高空坠落、坠物伤人、触电、土方坍塌、机械倾覆等,酿成人员伤亡,给施工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财产损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事故发生频率已高居全国各行业前几位。

(二)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究其以上原因,一方面是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弱化,尤其是施工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责任不落实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常识、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另外,我国现有的专门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下设的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而这些机构只能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督与抽查监督,存在管理力度不够的情况。因此,陆成提出了一些办法。

1、政府部门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一直以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局限于大检查、标化验收,而现有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督人员正在做大量本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事实上,无论是从人员数量、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安全监督人员绝对代替不了施工企业安全员的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往往是以点带面。监督机构仅能发现到位检查的那几天的部分工程的安全问题,而对大量不在现场检查时工程的安全就无法顾及了。近几年来安全监督机构性质一直不很明确,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安监机构人员的自身建设。另外,现行工程安全法律、法规仍有不完善之处,安全法规体系仍有空白,有的目前很难找到明确的依据。

2、施工安全监理方面的问题。某些地方要求监理单位负责安全监理工作,这对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是有利的。但目前应该说还缺乏法律依据。在法律未明确规定监理单位安全责任或监理单位非自愿承担安全监理工作的情况下,通过地方政府强行规定要求安全监理是不合适的。相反政府应该鼓励建设单位将安全监理工作通过合同形式委托监理单位依照合同实施。

3、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大军在不断发展壮大,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队伍却一直在萎缩、流失,存在很大反差。从大庆市的实际情况看,现场项目部安全员一般都只有一人或是挂名的。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也在下降。在施工企业内部,有时往往把一些专业技术能力差或企业内部无法安排的人员分配到安全管理部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安全工作口头化,往往落不到实处。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运行。

二、改善国内油田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建议

油田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目前主要集中在工程设计期,工程实施期以及工程验收期的安全管理3个方面。

(一)工程设计期的安全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务必要以书面形式与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水、电、气、热、邮电通讯等地下管线及地质资料等相关事项签订合同,这样起到在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的制约作用。具体要求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度中应当提供建筑工程全面、准确的地质测量和水文资料,并按照建筑安全标准进行设计,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工程实施期的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单位要将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审查相关内容纳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范围,具体要做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安全、质量、工期和投资四项同步控制。建设工程项目单位不得要求施工单位违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以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安全工程;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同时,进入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和吊装、提升机械设备应当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天气条件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向工程项目派驻项目安全工程师。项目安全工程师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人员、物资、经费等资源计划,对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参与安全技术交和安全防护设施验收,纠正和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验证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接受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分阶段向当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申请安全审核。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针对下列工程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等。

(三)工程验收期的安全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要自行检测工程质量和整理相关资料,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竣工施工安全评价,向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提交《单位工程竣工施工安全管理资料》。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安全管理资料是证明施工现场能否达到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要求的程度。所提供建设工程项目的客观检测资料文件记录,是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现场能否达到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监督机构对工程项目考核的重要内容。建设工程项目在全程实施过程中作的安全资料的记录正确与否,体现了建设工程项相关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力度。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将建设工程项目全程安全记录。其中应包括以下相关内容:台账、报表、原始记录等,并按有关规定去建立、收集和整理,确定种类、格式;确定安全部门或相关人员,收集、整理包括分包单位在内的各类安全管理资料,进行标识、编目和立卷,并装订成册;安全记录的贮存

和保管,要有专人负责,贮存的环境应利于保存和检索。

三、对安全管理方法的研究展望

我国在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上近年来有了一些新的思路以及成果,虽然有的还不够成熟,但是这些新的研究方向让我们了解到如何在安全管理上更加的科学与完善。

(一)安全管理的本质化

安全管理必须从大处着眼,从提高本质化水平入手,致力于宏观掌控,微观治理,主动出击,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功力。王庆国认为要实现工程建设的安全本质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应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从加强源头预防控制实现本质化;从创新安全技术更新设备上来提升本质化;从实现人与措施的和谐统一方面来创造本质化;以实现人与系统的和谐统一来达到本质化。

(二)加强对物质、环境不安全状态的分析

在建设工程的实际建设中,于洪波、于艳芳得出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设备、装置的缺陷。指机械设备和装置的技术性能降低,强度不够,结构不良,磨损、老化、失灵、腐蚀,物理和化学性能达不到要求等。

2、作业场所的缺陷。指施工现场狭窄,立体交义作业组织不善,多工种密集作业不协调,交通道路不宽畅,机械拥挤,多单位同时施工等。

3、物质和环境的危险源。化学方面的氧化、自燃、易燃、毒性、腐蚀等;机械方面的重物、振动、冲击、位移、倾覆、陷落、旋转、抛飞、断裂、剪切、冲压等;电气方面的漏电、短路、火花、电弧、电辐射、超负荷、过热、爆炸、绝缘不良、高压带电作业等;环境方面的辐射线、红外线、强光、雷电、风暴、骤雨、浓雾、高低温、洪水、地震、噪声、冲击波、粉尘、高压气体、火源等。物质和环境均具有危险源,也是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安全管理中,必须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断绝危险源。例如:起重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起重设备的安全装置不全或失灵;起重机司机违章作业或指挥失误所至。因此,预防起重伤害事故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即:保证安全装置(行程、高度、变幅、超负荷限位装置,其它保险装置等)齐全可靠,并要经常检查、保养、维修,使运转灵敏,严禁使用带“病”的起重设备;起重机指挥人员和司机必须经过操作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考核,不得违章作业。要坚持10个“不准吊”。在创造和改善物质、环境的安全条件时,也应从劳动者生理和心理状态出发,使其能相互适应。例如:施工现场的采光照明问题、色彩的标志问题、环境温度问题、施工现场环境问题等等。

(三)加强企业与建设工程的联系性

曲德山、曲德明、张汝红在分析企业与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分离性之后认为:公司与项目部的分离,致使公司的安全措施难以在项目部得到充分的落实。一些施工单位往往同时有多个项目,项目分散且远离公司总部,由于项目部的临时性和项目经济承包制的影响,有些项目经理重效益,轻安全,安全就有可能被忽视,得不到充分的落实。

四、结束语

油田的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与普通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着相通的地方,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改进建议都可以互相参考。但是石油行业由于其特殊的行业要求,因此对安全管理的水平要求更高。今后仍然需要在本质安全、设备安全以及建设工程各阶段的安全管理上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为了中国油田建设提供更好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振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7(31).

2、陆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8(13).

3、张凤武.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探讨[J].魅力中国,2009(6).

4、王庆国.浅谈工程建设如何提升本质化安全管理[J].甘肃科技,2008(22).

5、于洪波,于艳芳.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应用能源技术,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