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

第1篇: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范文

一、设立“瑶海区工业发展引导资金”

(一)设立“瑶海区加快工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

(二)在本区区域内注册、生产、纳税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均属引导资金支持范围。

二、鼓励投资工业项目,促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三)建立《瑶海区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项目库由区计委和区经贸委负责管理。凡符合市区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导向目录,属国家支持、省“861”计划、市“1346”行动计划和区重点的工业项目,均可申请列入《瑶海区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四)列入《瑶海区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均可申请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合政[]1号文件规定上报市项目库申请补助,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实际支付的项目前期费用的50%给予补助。费用从引导资金中支付,单项最高限额不超过20万元。

项目前期费用是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价报告和相关论证的费用。

(五)列入《瑶海区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在建设期内,按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一定的贴息,原则上每年单个项目贴息最高限额为20万元,费用从引导资金中支付。

(六)在2年内完成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区统筹给予法定代表人重奖。

(七)区外境内投资者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5年内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八)新办的区外投资工业企业,年纳税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3年内按区财政实际所得部分的40%、20%、10%奖励给企业。

(九)设立企业上台阶奖。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增幅超过当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长水平且当年盈利、当年实际入库税收金额比上年增长20%以上的工业企业,其销售收入绝对值较上年每增加0.5亿元,奖励法定代表人3万元(已享受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政策的除外)。

(十)鼓励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向“一大三小”工业园引荐工业项目,该项目的招商引资指标由引荐乡镇、街道、单位和落户工业园按7:3的比例分享;由此而实现的区级财政收入,3年内由引荐乡镇、街道和落户工业园按3:7的比例分享。

(十一)凡在“一大三小”工业园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均可向区担保公司申请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不超过其实际投资的30%。

(十二)区外投资者投资总额在2亿元以上或对全区经济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建工业项目,以及跨国、跨省、跨市工业企业将公司总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入驻我区的,可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

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境内外企业、项目,不再享受本意见的扶持政策。

三、其它

(十三)奖励政策涉及地方税收留成部分,区与各乡镇、街道按现行分税制比例承担,由区级财政落实。

(十四)申请“瑶海区工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单位,每年按工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办法的要求向区计委、经贸委、财政局申报。报经区政府批准后,由区财政直接拨付给企业。

(十五)申请上述其它政策的企业和单位,按规定向区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一次性审结,报经区政府批准后,由区财政拨付。

(十六)凡符合合政[]1号文件规定要求的,由区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里申报。所获奖励不重复计算,以奖励高限为准。

第2篇: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范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辽宁;沿海经济带;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7-0059-05

一、引言

辽宁沿海经济带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长约1 400公里,宽30~50公里,土地面积约占辽宁省的1/4,人口约占1/3,地区生产总值占近1/2。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纽带,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可以充分释放东北产业基础雄厚和人力资源成本低的潜在优势,增强对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吸引力,带动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由此被列入国家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财政政策可通过强大的资源配置功能改善经济空间结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带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向辽宁沿海经济带聚集,使经济带能有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经济带经济布局,形成面向沿海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经济带的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跨越式发展。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政策,不仅能提升经济带的产业水平,加快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跨越式发展,打造我国北方新的经济开放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还能加快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东北地区经济布局,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从而全面提升东北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全面带动东北振兴。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政策实施现状

财政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主要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等途径来实现。2005年,辽宁省政府提出“五点一线”的沿海开发战略,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雏形,并开始从财政资金投入和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因此,我们以2005年为起点,从财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等角度分析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财政政策效果。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是反映财政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和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都得到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的有效支持,并成为这些地区开发中的主动力。因此,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表1的统计数据发现,固定资产投入是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动力。自2005年以来经济带的固定资产投入占辽宁省的比重在40%以上,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到2009年其比重提高到44.34%。在经济带的六个地市中,大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占辽宁省的比重最大,2005年大连市固定资产投入占辽宁省的比重为24.80%,到2009年该比重缓慢提高到25.33%,虽然大连市的固定资产投入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幅度较小,但其总量较大,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 113.7亿元。除大连外的其他五个地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占辽宁省的比重都在10%以下,其中营口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所占辽宁省的比重相对较高,2005年其比重为5.05%,到2009年该比重提高到6.20%;其次是盘锦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其所占辽宁省的比重在4%上下波动;2004年,丹东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占辽宁省的比重虽然较低,仅有2.77%,但增长较快,到2009年该比重提高到了4.00%,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492.02亿元;在经济带中锦州和葫芦岛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最少,这两个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占辽宁省的比重都维持在2%的较低水平,其中锦州市的投资占全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葫芦岛市占全省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固定资产投资占辽宁省的比重较大,达到44.34%,2009年经济带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23万亿,但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差别极大,大连市投入最多,其他地市投入过小,地区间固定资产投入极其不平衡。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收入情况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公共基础设施等投资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因此,深入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及各地市的财政收入状况,是选择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带建设的基本前提。本部分主要从财政收入(见表2)和财政支出(见表3)两方面分析财政收支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影响。

稳定的财政收入是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物质基础,是财政政策实施的前提。自2005年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收入由304.8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36.27亿元,增加1倍多,沿海经济带财政收入占辽宁省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46.68%缓慢上升到2009年的47.47%,总体来看沿海经济带的财政实力在不断增强。从经济带各地市分析,沿海经济带各地市的财政收入分布极不均匀,大连市的财政收入最高,2009年大连市财政收入达到400.23亿元,占经济带总量的近2/3,2005―2009年大连市财政收入占辽宁省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而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市2009年的财政收入基本在40亿元左右,这些地市的财政收入基本差别不大,其占辽宁省的比重也基本维持在3%~4%。总体来看,2005―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占辽宁省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在提高,但经济带各地市的财政收入差别极大。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支出情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其中的基本建设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研究财政政策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就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支出是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形式,经济带的财政支出由2005年的412.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76.0亿元,在这五年期间辽宁沿海经济带财政支出占辽宁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基本上在43%以上,经济带的财政支出占辽宁省的比重略低于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市的财政支出来看,各地市财政支出额极不均匀,2005年大连市的财政支出为218.42亿元,到2009年增长到471.16亿元,其所占辽宁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21%~23%之间波动;而丹东、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市的财政支出相对较少,其占辽宁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基本在4%左右。2005―2009年丹东、营口、盘锦、锦州市的财政支出占辽宁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略呈现上升趋势,而葫芦岛市的财政支出占辽宁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略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看,2005―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支出数额不断加大,其占辽宁省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在提高,但经济带中各地市的财政支出差别极大。

(四)辽宁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情况

外资是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充分利用辽宁省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对外开放既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出发点,也是经济带发展的落脚点。经济带的对外开放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源动力,因此深入分析沿海经济带的利用外资情况,是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内容之一。

利用外资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由表4可知,自2000年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基本呈增加态势,由2000年的164 404万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775 123万美元,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额占辽宁省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34.8%上升到2009年的50.19%;从沿海经济带各地市看,大连市利用外资方面呈现一枝独秀的态势,2005年以来大连市利用外资额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27.89%上升到2009年的38.86%,在沿海经济带的六个城市中占有绝对优势;丹东、锦州和营口利用外资的数额远远低于大连,这三个城市利用外资额占全省的比重在2009年都达到2.5%左右;盘锦和葫芦岛市利用外资水平最低,其利用外资额占辽宁省的比重都在1%以下,是沿海经济带中各城市利用外资水平最低的地市。总体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利用外资占辽宁省利用外资的一半以上,但各地市利用外资方面发展极不平衡。

从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支出、利用外资等方面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财政资金投入是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力量,辽宁省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利用外资额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市情况差别极大,大连市在财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利用外资额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而丹东、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市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利用外资额等所占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比重都较小,地区间财政投入极不平衡。因此,平衡区域发展,缩小沿海经济带各地市间的地区发展差距就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财政政策目标及政策措施

辽宁沿海经济带被确定为国家区域开发战略以来,该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渤海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今后的开放建设中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政策目标是:缩小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利用辽宁省沿海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将辽宁省沿海打造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我国目前的财政税收体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资金来源应该坚持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的基本原则,用足多方面的国家政策,争取更多国家相关财政支持政策。按照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经济成分划分,辽宁省属于沿海省份的地理区位和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成就,使得辽宁省在经济成分上同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浙江、广东和福建等一起成为“富人俱乐部”,辽宁省在“区域经济”成分划分上也处于尴尬局面。在开发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过程中,福建积极改变其所属“经济成分”,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福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辽宁省应当借鉴福建的经验,积极争取区域经济“成分”的转变,辽宁省置身于老工业基地的特殊区域,为共和国的重工业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在沿海经济带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力求全部或部分比照中部或东北地区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一)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中央财政政策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争取区域开发建设的中央专项补助、各种税收优惠和土地使用政策,同时充分抓住财税体制试点改革的有利时机,争取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我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第一,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区域开发建设的中央专项补助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资金来源。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所形成的浦东发展基金是由财政部拨给上海市财政局作为中央投资,专门用于浦东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中央财政也每年给予10亿元的专项补助;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中央也通过转移支付每年多给福建几千万元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同时适当降低中央投资项目地方投资比例,对海西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专项补助。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借鉴这些地区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经验,通过适当方式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第二,积极争取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土地转让收益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土地出让收益就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被称为“第二财政”。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要积极争取优惠的土地政策,通过合理方式将土地转让收益转化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第三,积极争取增值税全面转型试点。当前增值税改革是不彻底的,固定资产应该全部纳入抵扣范围,辽宁省应充分发挥作为老工业基地和沿海省份的特殊身份,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兼顾发展方面急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形成必要的投资洼地,因此,建议将增值税改革试点放在辽宁省以支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

(二)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地方财政政策

根据我国财税体制和辽宁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现状,地方财政政策应该定位在配合、支持中央财政政策的实施,弥补中央财政政策的空缺,在以中央财政为主的基础上实现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一,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制定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包括发行地方债为经济带建设融资,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经济带建设等。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上海和深圳利用资本市场,组建各类股份公司,募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也要充分利用金融手段,借助金融市场进行融资,还可以建立开发性金融融资担保平台、试行资产证券化等,不断开拓财政融资渠道。第二,通过税收优惠、税收返还(包括:所得税、营业税或土地增值税返还)等措施支持经济带建设,发展地方财政功能,延长省财政税收增量返还政策的时限,确保政策的连续性、时效性。第三,大力推行BOT(建设、经营、移交)、PPP(公用事业市场化)经营模式,运用政府的特许经营权,实现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等问题,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实现形式,目前营口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就采用了BOT的建设模式。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探索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通过市场力量整合资源,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庆旺,贾俊雪.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6,(7):29-41.

[2]郭炳利.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分析与对策[J].资源与产业,2006,(12):111-115.

[3]靳春平.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7):47-58.

[4].辽宁建设“五点一线”经济带[J].港口经济,2007,(4):1-5.

[5]连家明.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财政政策研讨会综述[J].地方财政研究,2009,(12):4-8.

[6]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R].2007.

[7]马树来,赵焱.国内相关地区沿海经济开发中央及地方财税支持政策概览[J].地方财政研究,2009,(12):14-18.

[8]王振宇,王晓哲.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J].地方财政研究,2009,(12):19-21.

[9]韦宁,卫韦瑞,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6):19-23.

Financial Policy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stal Economic Belt in Liaoning Province

Han Jiabin1, Xi Chunyou2, Wang Cunhua3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Project Technology University, Huludao 125105, China;

prehensive Office, Liaoning Project Technology University, Huludao 125105, China;

3.Strategy Research Institu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第3篇: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范文

央行营管部日前在召开辖区金融机构情况通报会时指出,下一阶段要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推动利用银行间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促进社会融资结构改善。会议强调,下一阶段要加大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跨市场、跨机构的交叉性业务风险的排查,摸清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民间借贷和实体经济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全力推进利率统计综合试点,继续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参数调整和动态指导。

——京华时报

我国将进一步新能源汽车推广与支持工作

近日在天津举行的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能源处副处长沈瑞钢表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落实我国节能减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在已推出扶持政策、设立试点城市基础上,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鼓励与帮扶。

沈瑞钢说,在新能源汽车财政支持中,中央财政已在购置补贴、税收优惠、科技研发、政府采购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在北京、上海等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和6个城市私人领域开展节能与新能源示范推广工作。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标准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差价、节油率等方面制定,每辆车最高补助标准60万元。同时,地方财政还安排资金用于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政策稳步推进基础上,沈瑞钢表示,下一步国家将加强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推出若干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全新设计研发的新能源车型。

——新华网

消费拉动经济效果有限 稳动口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下滑,而且这种下滑态势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拉动争议较大,而过去大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矛盾已经表现出来,投资不可持续性凸显。消费拉动已经呼唤多年,而效果非常有限。

出口这驾马车是我国经济长期的主要拉动力。但自从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出口可谓一蹶不振,对经济拉动力始终处于负值区间。扭转出口对经济增速的拖累局面已经非常迫切。

在外需乏力,出口企业异常困难情况下,要有针对性地出台给企业减负、融资、服务和创造优良环境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退税。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特别要注意发展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保险,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短期险业务试点,落实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改善海关、质检、外汇管理服务,促进贸易便利化。严格执行检验收费减免政策,取消不合理、不合法收费项目,减少合法收费数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改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汇率避险产品等。

——经济参考报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家统计局近日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中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在区域投资协调性增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充满活力,国有经济投资平稳增长。

2003-2011年,我国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8711亿元,年均增长25.6%。年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4350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11022亿元,投资规模增加了6倍多,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速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一个时期。

《报告》认为,十六大以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带动下,区域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投资更加注重质量。

——网易财经

工信部力挺合资自主 民族品牌再遇政策危机

“如果将合资企业的自主创新排除在外,就等于把中国汽车制造的主要力量排除在外,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发展的主体将不复存在。”

近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首次阐述了合资自主与自主品牌的关系问题,将沉默许久的合资自主话题再次拉回到公众视野。

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曾将“是否有合资自主项目”作为审批汽车企业新合资项目的重要条件之一,但这一标准从未以公文形式正式对外公布。

一个最明显的分水岭是,今年2月工信部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入围的25家车企、412款候选车型中全部为自主品牌,合资自主产品无一在列。有人戏称,这是合资自主战略的一次完败。

就在合资自主战略逐渐被业内遗忘时,苏波的表态似乎又将它的未来点亮。“我们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各类资本在中国发展。合资车企中至少有50%是我们的国有资本,所以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绝对不能把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排除在外。”苏波透露,未来在政策制定上,合资自主与自主品牌将一视同仁。

——21世纪网

胡晓义: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养老保险体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消息,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在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讨会上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32亿人,加上职工养老保险,总计覆盖超过7亿人,其中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超过1.8亿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补贴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方面共拨付补助资金近2000亿元。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养老保险体系。

胡晓义表示,今后将重点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多缴多补、长缴多得等参保缴费激励机制,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稳步提高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

——人民日报

第4篇: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范文

1 物资管理

1.1 管理范围

医院物资包括各种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药品、加工材料等。其主要内容是对物资的计划、采购、领用、消耗、分析等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管理。

1.2 管理目的

在保证物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下,用最少的购货成本,以最小的库存规模,较好地维持医院的业务活动。

1.3 管理原则

采取“统一采购、集中库存、归口管理”的原则。由医疗器械部门负责对卫生材料、医用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管理,总务部门负责其他材料及其他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管理,药剂部门负责对药品的日常管理。

1.4 管理责任

(1)物资日常管理部门。根据医院月度需求状况,编制月度物资采购计划。结合物资周转速度、进货费用、储存成本、库存安全天数等因素,确定月度采购数量和结构,以保持维持业务开展的最佳库存量。建立健全物资的收、发、领、退、报废管理制度,制定其操作程序及办法。制定物资的外出加工、仓储保管制度。定期组织物资盘点工作,落实盈亏责任。实行物资采购询价制度,建立采购单价对比台账,为掌握时常变化服务。建立物资品种、数量明细账(手工或计算机)。

(2)财务部门。制定并执行有关物资管理基础制度,包括存货报废程序及控制内容。对物资管理部门的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对采购计划中的超常规单价进行再询价。对物资的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对盘点结果进行检查,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分析物资采购和使用的变动情况,掌握有关物资成本消耗的动态情况。

(3)使用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报送每月物资使用计划。本着节约的原则,保管和使用现有物资。

1.5 管理要点

(1)流程管理:物资的流程管理包括物资的采购、付款、入库、领用等环节,对其流程进行调整,有利于医院规范采购行为,节约采购成本,确保物资使用质量。

2 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单价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物资;或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医院固定资产规定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

2.1 医院固定资产分类

(1)房屋及建筑物:凡产权属于医院的一切房屋、建筑物以及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施。(2)专用设备:直接用于临床治疗服务的各种固定资产,如核磁共振、CT、直线加速器等。(3)一般设备:不直接用于临床服务的各种通用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等。 (4)图书:各种专业图书和重要专业杂志。(5)其他固定资产:不直接用于临床治疗服务的各种其他固定资产,包括家具、交通工具等。

2.2 管理目的

(1)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合理配置、合理使用,才能使国有资产得以充分运用,才能提高国有资产增值水平。(2)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和利用效果: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也是资本投入的产出过程,保持固定资产的良好技术状态,一方面可以提高医疗治疗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缩短投入与产出的周期,提高经济效益。(3)合理预测固定资产的需用量:添置固定资产过多,会引起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投资浪费;数量过少,则导致临床短缺,影响临床正常工作开展。适度的固定资产数量,可以直接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益。(4)正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固定资产投资是一项资本性投资。在投资过程中,需进行充分的论证、调研和评估,正确的投资决策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任务。

2.3 管理原则

实行“归口管理,突出重点”的原则,由器械部门负责专业设备的日常管理,图书室负责图书的日常管理,总务部门负责其他固定资产的管理。

2.4 管理责任

(1)日常管理部门 ①制定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 ②制定各使用部门(责任人)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责任。 ③建立固定资产实物增减、调拨卡片账,保证卡片与实物相符。 ④按使用部门的申请,提出医院固定资产购置、报废计划。 ⑤组织对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前期论证。 ⑥组织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招投标活动。 ⑦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 ⑧定期组织对医院在用、闲置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⑨对报废固定资产进行妥善处置。

3 货币资金使用管理

3.1 管理范围

医院货币资金是医院经营活动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是医院日常经营活动中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最强的项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3.2 管理目的

足额、及时地满足医院业务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货币资金,合理安排、节约使用,保证重点项目资金需要。

3.3 管理原则

实行“量入为出。合理使用”的原则,按照国家《现金管理暂行规定》和《银行结算办法》,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医院资金的使用。

3.4 管理责任

制定各项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并负责其日常控制。负责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保证货币资金安全、完整。具体处理医院货币资金的日常收支业务。编制货币资金使用计划,并检查其执行情况。组织资金调度,保证医院日常及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持货币资金正常合理的余额。贯彻执行有关货币资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审查有关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 收入管理

4.1 管理范围

医院收入是指医院为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医院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医院收入管理指上述收入的取得和确认。收入确认标准为:医院提供服务,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时确认收入实现。

4.2 管理目的

遵守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收入,拓展收入渠道,使医院耗费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

4.3 管理原则

(1)编制收入预算,落实有效措施。 (2)执行物价政策,正确合理组织收入。 (3)开辟财源,加强收入管理。 (4)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

第5篇: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范文

第一条重点扶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符合我县工业园区产业定位项目;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和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项目。

第二条外来投资者在我县投资兴办生产性企业,对符合产业导向,达到投资强度的,实行土地优先预审、优先供地。工业用地按全国同类区域工业用地最低价格作为起始价实行招拍挂。

第三条对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不含土地)的景区项目和文化项目(包含博物馆、艺术馆、科普场馆、文艺创作和艺术表演场馆、剧院、演出场所、体育竞技和训练场馆和其他符合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下同),根据土地使用性质,给予相应财政扶持。

第四条对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以上(集群式引进和补链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按集群组团计)或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的非矿产资源开发类和非化工类工业项目,从投产当月起,按投产年度,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全额奖励企业,后三年50%奖励企业;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三年50%奖励给企业。

第五条对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不含土地)的旅游景区项目,自营业当月起,按经营年度,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前两年全额奖励企业,后三年50%奖励企业。

第六条对按四星级以上标准建设的酒店项目,自营业当月起,按经营年度,其缴纳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前两年全额奖励企业,后三年50%奖励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全额奖励企业,后三年50%奖励企业。对新晋级为四星级酒店,一次性奖励20万元;新晋级为五星级酒店,一次性奖励80万元。

第七条对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不含土地)的文化项目,自营业当月起,按经营年度,其缴纳的营业税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全额奖励企业,后三年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企业。

第八条对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不含土地)的休闲娱乐项目,自营业当月起,按经营年度,其缴纳的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第一年全额奖励企业,后四年较上年增量部分50%奖励企业。

第九条对新引进的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500万元以上的,自达标年度起,三年内按其缴纳的营业税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较上年增量部分50%奖励企业。

第十条对新建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且建成后产权不分割出售的,自营业当月起,按经营年度,其自营和物业租赁所缴纳的营业税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全额奖励企业,后三年50%奖励企业。

第十一条对新设立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三年内按其业务收入所缴纳的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50%奖励企业,作为企业一般风险准备金。

第十二条对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人民币或1亿美元以上的鼓励类项目和世界500强及其全资子公司、国内100强企业、国内行业前10名企业(由国家级权威机构评定)投资的项目可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

第十三条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以下的新办工业项目,县级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含部门内设事业单位的规费,下同)按标准下限的30%收取;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含4000万元)以上的新办工业项目、投资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的景区建设项目、四星级以上酒店和投资2000万元(含2000万元)以上的文化项目,县级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供水设施投资补助费一律按标准下限的30%收取。

第十四条上述项目涉及的行政服务性收费,一律按标准下限的50%收取。

第十五条鼓励企业通过兼并、合并、转让等方式取得园区工业存量土地和房屋资产,经园区管委会审核后,其在土地、房屋资产权属变更过户过程中发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交,营业税、契税全额扶持。

第十六条外来投资项目,从立项到投产运营涉及的行政审批手续,实行全程,限时办结。属于县内的有关审批手续,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涉及市以上的有关审批手续,由有关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帮助企业办结或获得答复。未按期办结且无答复的,视为许可,企业即可开工建设。

第十七条年缴税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列为县重点服务企业,并予授牌奖励。

第十八条外来投资企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享受本县人员同等待遇,并优先推荐参加各级优秀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评选。

第十九条凡外来投资商及其家属涉及户口、就业、入学、参军入伍等事项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第二十条我县民营企业投资新上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由县审计部门负责认定,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由县经信委负责认定。

第6篇: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目标,以省、市、区三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坚持规划引领、龙头带动、突出重点、扶大扶强。重点围绕蔬菜园艺、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三新”项目,着力构建城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二、奖补范围及标准

1、蔬菜园艺业:对新建、扩建砖混以上结构墙体和入室房的日光温室基地,同时自动卷帘设备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灌排等设施齐全,规模300亩以上的;建设规模500亩以上(设施果品、花卉300亩以上)的拱型钢架大棚;建设棚室面积10亩以上的高档联栋钢架大棚。以上按其直接用于生产性棚室投入的30%予以奖补。

2、鼓励农民发展蔬菜园艺产业:对于一家一户或多户合作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发展蔬菜园艺生产的,取消单户面积方面的门槛,但必须形成1000亩以上的连片规模,新增露天无设施的按100元/亩进行奖补,新增竹棚等简易设施的按200元/亩进行奖补。

3、畜禽养殖业:当年新增圈舍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且存栏3000头以上(年出栏10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或存栏200头以上的二元母猪场的砖混结构猪舍;当年新增圈舍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且存栏30000羽以上(年出栏150000羽以上)的养禽场的砖混结构禽舍;当年新增圈舍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且饲养规模1000头以上的牛场(不含奶牛,奶牛补助仍按区政发〔〕56号文件执行),以上按其直接用于生产性厂房投入的20%予以奖补。所有畜禽养殖场,均需实行粪污清洁能源化处理,否则不予奖励。

4、食用菌种植业:鼓励发展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对投资规模亿元以上龙头项目,根据投资强度和技术含量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奖补,奖补资金不超过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的15%。

5、农业龙头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蔬菜或畜禽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投资直接用于生产的车间、厂房(不包括附属设施),按其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的15%予以奖励;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视其投资强度和技术含量,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奖补,奖补资金原则上不超过其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的20%。

上述奖补原则上实行“先建后补”,其投资额由区项目验收组会同投资方共同评估认定,或共同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认定。对规模较大、投入较高的项目可部分前置补助,即在项目开工建设后按序时进度预拨补助资金的30%—50%,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效应。

6、鼓励科研院所落户我区:“国”字号、“省”字号、“农”字号科研院所在我区设立研发中心、研究基地以及投入建设属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三新”现代农业项目,参照省有关文件,邀请市级专家论证后,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对其生产、研发性固定资产认定奖补,奖补资金不超过生产、研发性固定资产投资的15%。认定为省级研发中心的奖励50万元,被认定为国家级研发中心的奖励100万元。

7、鼓励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对被新批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名牌产品(商标)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5万元、2万元;对新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的,有一个分别奖补3万元、1万元、0.3万元(不重复奖补)。

8、鼓励争取市以上项目资金:各类主体在享受区奖补资金兑现的同时,还争取到市以上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扶持资金的,原则上“就高不就低”,只享受较高标准类的补助资金,不重复享受补助资金。

三、申报及验收程序

1、申报程序:新落户项目由各乡镇(街道)会同省级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按照园区规划确定项目选址,对项目整体规划、整体效果严格前置审核,并签署意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填写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申报表,报区高效办备案。由乡镇负责督查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保证按规划标准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区高效办不接受个人单独申请。扩建项目也要经过规划审批,其规模必须达到上述奖补标准要求,否则不享受奖补政策。

2、验收程序: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区委农工办,区农委、财政、审计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验收组,负责全区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项目建成后,项目投资者填报项目建设验收申请表,所在乡镇(街道)对照标准进行现场初验,达到标准后由乡镇(街道)分管农业领导签字、加盖乡镇公章后,统一上报区高效办,项目验收组将按照申报顺序组织验收。项目验收原则上半年进行一次。

四、资金兑现及监管

1、资金兑现:项目验收合格后,由验收组根据验收结果提出奖补方案,经区领导签字同意后兑现奖补资金,奖补资金由区财政拨给投资方或经营者。参加全市现代农业竞赛项目优先奖补。

2、资金监管:为杜绝套取、冒领奖补资金现象,对政府投入的现代农业项目,财政奖补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前3年归所在乡镇(街道)所有(不参与分红),通过合同形式约定双方权利、义务,明确违约责任。项目正常经营连续3年后,该部分资产归投资主体所有。

对已建成但尚未正常投入生产的项目,扣除30%奖补资金,待其项目投入正常生产并经复核验收后再补足扣除部分,以保证奖补资金真正发挥引导、撬动作用。

第7篇: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范文

(一)产业投资流向特点

1、一产投入增速加快,投入水平稳步提高。2008年1-9月份我区第一产业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80.3%,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快48.5百分点,分别快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41.7百分点和70.9百分点。1-9月份第一产业投资199.77万元,占同期城乡投资比重为5.2%,较上年同期上升1.5百分点。

2、工业投入快速增长,加工制造业投资增长相对较慢。从2000年开始,随着我国重化工发展阶段的到来,对能源重化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加大,我区以能源、冶金、化工和建材为主的特色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而拉动了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2000-2007年,我区工业投资年均增长66.9%,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00年的25.4%提高到2007年的50.6%,提高了25.2个百分点。今年1-9月份内蒙古工业投资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达38.4%,城乡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为53.43%。

从工业投资结构变化情况看,我区工业投资增长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初级资源型产业,而加工制造业增速相对较慢。1-9月份我区采掘业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80.57%,而制造业增速仅为33.37%,慢于采掘业47.2个百分点。2007年我区制造业投资950,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1.73%,分别低于河北、山东和河南19.26、26.68和18.19个百分点。

3、三产投入增速相对缓慢,部分行业投入亟待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好坏与否不仅影响到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就业等民生的解决也至关重要。1-9月份我区第三产业投资12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慢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个百分点。

从第三产业投入结构变化情况看,传统服务业投入所占比重较大,而新型服务业增速虽明显加快,但所占比重较小。1-9月,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累计投资增长下降0.6%,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为43.2%;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累计投资增速为117.8%,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的仅为3.7%。

(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城乡投入差距较大

1-9月份,城乡规模以上生态、水利、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合计为78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占基础设施投资近50%的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增速下降4.2%。从基础设施投入城乡流向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步伐日益加快,但投入水平比较低。1-9月份农村生态、水利、交通运输等主要基础设施累计投资为19.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9.3%,较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快132.9个百分点,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占城乡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仅为2.5%。

(三)社会事业投资增速较慢.城乡投入需进一步增强

1-9月份城乡规模以上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主要社会事业投资累计13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2%,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慢9.5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入增长40.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32.8%,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0.2%。从城乡规模以上投资的结构看,主要集中于城镇投资,而农村投资所占比重很小,且为负增长。

近年来,我区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投资拉动型特征.基于我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投资依然是未来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面临外需下降、内需不足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必然对我区投资的规模和流向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近期我区也出现了新开工项目增长缓慢的态势。为确保我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应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转变投资流向,扩大投资规模。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确保我区投资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当前国家宏观政策的基点是扩大内需,并且提出下一步要在铁路等基础设施、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结合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特点、重大领域投资潜力及以现实机遇,当前及今后我区应该把握“抓机遇、稳投资、促消费、保增长”的指导思想,在稳定工业投资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农村和农业等方面的投资规模。产业方面要坚持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投入模式;基础设施等方面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民间资金为辅的投人模式。

(一)围绕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引导投资流向

1、围绕增加粮食产量和建设农牧业大区,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加强粮食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抓住国家实施1000亿斤粮食增产规划的机遇,积极争取建设任务,重点加强对优质粮食产业、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和沃土工程的投入力度。二是抓住国家《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的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项目、外向型农业示范项目、农业适用新技术综合应用项目、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农业多功能性拓展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补助投资。三是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加大农牧业综合信息平台、产业标准化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投入。

2、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工业投资。一是围绕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制定鼓励政策和出台相应优惠措施,积极吸引区内外资金投入,重点鼓励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现有产业改造,鼓励对特色产业“补链、扩链和延链”及配套体系建设方面的投资。二是围绕引导产业优化和升级,加强各级政府投入,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优先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三是围绕节能减排,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大地方和企业投入,重点增加对节能“三百”工程的投入;鼓励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根据实际节能减排效果和规模,给予单个企业一定数额的补助。四是积极打造投资平台,争取国家、地方和区内外资金对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

3、合理引导服务业投资,重点加快生产业的投入力度。一是围绕区域和地方物流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吸引民间资金流向物流业、金融租赁业及商务服务业等三产领域。二是对生产业和科技型企业减半征收或豁免行政事业收费,提高生产业的配套和发展能力。

(二)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规模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强自治区和地方资金配套力度,加大对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口岸交通、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新建、改扩建投入,建议重点建设连接呼包鄂地区的高速轨道交通设施。二是强化地方政府和各级相关单位对城乡综合服务配套体系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太对大城市和小城镇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改造、燃气

和集中供热设施、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综合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大对农牧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着力解决农牧民急需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农牧区饮水安全、电网建设和改造、乡镇沥青路、嘎查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四是增加自治区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牧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覆盖苏木乡镇、分布合理的农牧业气象灾害监测和生态观测站网。

(三)围绕民生工程强化和落实投资

一是加快农村卫生室和城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依据《农村卫生服务体建设与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中央对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扶持专项资金,加强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医院和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建设,配置基本医疗设备。二是加强对教育的投资。增加对农村教育的专项投入,实现城乡中小学校硬件设施的基本统一,优先保证农村学校的硬件及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和覆盖面,加快实施农村牧区和城镇中小学冬季取暖设施改造工程。三是合理引导和调控房地产的投资规模和资金流向结构,引导资金流向适应大众群体的中低档住宅和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适当控制高档住宅开发。

(四)围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优先增加农村牧区投资

一是增加政府对优质粮食工程、动物防疫体系、种养业良种工程和科技类扶持项目的投入力度,适度增加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农牧区草场、土地整理和小型水利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二是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安排地方各级专项配套资金,加强对农牧区清沟理淤、灌区建设、道路、饮水、沼气等可再生资源利用、农村电网、乡镇综合文化站、垃圾和生态处理等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投入。

(五)围绕生态环境建设扩大投资

第8篇: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范文

(一)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20*年县财政拿出50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今后,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年度总量控制,在预算上实行单列。

(二)扶持对象。扶持对象:农业产业化重大投资项目、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且带动农户致富1000户以上。

(三)扶持范围和标准。

1、外来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凡来我县新投资企业,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且科技含量高、对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发展拉动明显的农业项目,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重点扶持。

2、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现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引进外来资金新(扩)建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当年固定资产投入200万元以上,且在当年完工的,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6%一次性给予奖补,单个企业年补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项目固定资产补助的范围为:土地使用权、厂房、机械设备、辅助设施。

3、企业晋级奖。对当年晋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当年晋升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4、农产品品牌奖。当年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奖励企业20万元;当年获得省名牌农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企业10万元。

5、农产品质量奖。主持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并获得认可实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给予企业10万元、15万元、20万元奖励;对新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当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每个获认证产品给予5万元奖励;对当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每个获认证产品给予3万元奖励。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中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二)来我县投资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征收的农产品增值税县受益部分按50%奖励给企业。

三、扩大金融支持领域

(一)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专项支持龙头企业;要提高对龙头企业的支持面,提高龙头企业扶持贷款在涉农贷款中的比例;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

(二)完善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工作。信用担保机构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担保门槛,放宽对净资产比例的要求;加大对龙头企业季节性收购农产品所需流动资金的担保力度,帮助解决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问题。

(三)对我县的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部门优先安排扶持贷款。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宗农产品收购资金列入金融部门年度信贷计划,统筹安排。

四、优化发展环境

(一)对外来我县投资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银行贷款、财政资金安排、产销对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登记、立项、环评等纳审联办范畴,享受“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投产后达到省、市级龙头企业基本条件,帮助企业申报增补为省、市级龙头企业。在申报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时,对符合条件的外来企业给予优先推荐。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和建设所需用地视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编制年度用地计划时予以优先安排。龙头企业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按法定标准低限交纳。龙头企业使用国有土地的,可采取协议出让土地方式供给。符合国家划拨供地目录的项目用地,可实行划拨方式供给。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场所、农林种养殖场和设施农业用地,视同农业生产用地。

(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水,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用水计划,计划内用水减半征收水资源费。种植业、养殖业基地用水,暂免征水资源费。

(四)实行城乡同类用电同价政策。对受电变压器容量315千伏安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电,执行大工业用电电价政策。对符合农业生产用电规定的现代化或专业化种养龙头企业,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政策。

五、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一)*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专项资金使用的领导工作。县财政局和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企业申报、部门审核,报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第9篇: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范文

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统计、固定资产投资和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五次全会、市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届六全会和县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要求,进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安排部署近阶段我县的统计、固定资产投资和节能减排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三个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抓好统计、固定资产投资和节能减排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关键。各乡镇各部门和企业要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保持思想上的统一和坚定。同时,既要有发展的热情,更要保持发展的理性。正视发展中的困难,大胆去闯、去试、去做,敢为人先。

一是要深化对加强和改革统计工作的认识。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就业方式、收入分配方式、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结构更加复杂,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统计调查对象数量不断增加,变动更加频繁,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我县的统计工作目前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统计行为不够严谨,统计结果不够精确,还有许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没有得到科学的反映。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不断扩大统计服务领域,进一步建立完善统计制度和核算体系,切实改变单纯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衡量经济发展成效和政绩的做法,要抓紧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抓紧建立科学、统一、权威的节能降耗指标考核体系,发挥统计指标的评估、监督作用,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构建平安和谐*服务。

二是要深化对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力度的认识。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发展才是最大的政绩、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滞后,地方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投资来拉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投资也是加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助推器。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上与县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以最大的诚心赢得项目,以良好的招商形象留住投资者,以优越的服务环境保障投资进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不折不扣地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考核任务。

三是要深化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科学发展的要求是速度、质量、效益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体现的实质是“又好又快”。节能减排的根本要求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措施,首次把降低能耗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确立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的战略目标。省政府和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节能减排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节能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出发,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出发,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切实把节能减排摆在突出的位置,狠抓节能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全县“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二、突出重点,强化质量,扎实抓好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是宏观管理和调控的基础。统计工作要始终面对改革开放和我县加快发展的实际,勇于突破旧观念,不断融入新思想,把握经济走势,及时敏锐地捕捉新情况、新问题,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深化两项改革,突出两个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水平。

深化两项改革:

一是要继续深化统计体制改革。要不断完善统计制度,创新统计方法,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实施全方位的统计体制改革,使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指标能科学、准确地监测和反映节能降耗、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展情况;能全面反映社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和就业状况;能客观反映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进展情况,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要继续深化乡镇统计改革与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制度和方法不健全、调查体系不完善、统计源头数据质量不高、数出多门等问题,在乡镇统计工作中不断表现出来,严重制约了统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乡镇统计站建设滞后,统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乡镇统计改革与建设势在必行。省政府《关于开展云南省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07〕92号)要求:“乡镇可单独设置统计站,作为县统计局派驻乡镇的股所级机构,人、财、物由县统计局统一管理。也可将统计站与乡镇农经站合署设置,加挂统计站的牌子,以乡镇管理为主。具体设置形式由当地政府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确定。”目前,全市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尚处于调研阶段,市政府还没有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县统计局、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编办要及时组建工作组,深入各乡镇认真调研,摸清基本情况,待市政府的配套文件下发后,结合我县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有关程序组织实施。

突出两个重点:

一是要突出抓好统计法制建设。抓好统计法制建设,依法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是提高统计数据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的重要保障。各乡镇各部门领导,要带头学习和执行《统计法》;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统计普法宣传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确保不发生统计数据受任何单位或个人干扰的现象。对有意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和篡改统计数据的行为,必须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同时,县统计局要切实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推进统计执法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监察、司法等部门也要全力支持、配合统计部门抓好统计执法检查工作。

二是要突出抓好新形势下的统计体系建设。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重抓好七个方面的建设,即:以GDP核算为龙头,完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研究为基础,探索建立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体系;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为契机,建立健全环境综合统计,积极探索绿色GDP核算制度和方法;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技术水平为目标,逐步建立全面反映科技进步和创新体系建设的科技统计体系;以反映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分配形式、劳资关系为核心,改革完善现行的劳动就业统计;以服务领导决策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建立统计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反应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提供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信息;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密切配合为纽带,逐步建立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统计信息共享的统计合作新机制。

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要认真做好农业普查统计工作。我县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已进入数据处理阶段,“农普办”要认真做好普查数据的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提前思考普查公报的、普查资料的编印以及第二次农业普查表彰会议的筹备工作。

二是要认真做好能源统计工作。从今年1月起,国家统计局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统计报表改为按月进行统计,报表种类增多,统计指标增多,统计指标体系更为复杂。特别是万元GDP能耗指标,国家、省、市均列入了强制性考核指标。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要引起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和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单位产品单耗等指标的跟踪监测工作。严格执行好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按月据实收集、审核、上报相关报表。

三是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投资统计的目的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从今年开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实行以“年快报”代“年报”的改革。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今年制度改革后的投资年报数据是省、市政府实施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考核的依据。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准确把握改革的实质,加强部门合作,加大投资项目跟踪统计力度,尽早进入年报工作状态。统计部门要加强与乡镇、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的联系,坚持“不重、不漏、不假”的原则,掌握全县投资项目动态,建立经常性的信息交换渠道,确保投资建设项目的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四是要认真做好支援“两站”建设的统计服务工作。“两站”建设涉及近6万人的移民工作,移民人数多,任务十分艰巨,必将成为我县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工作的最大挑战。有关乡镇和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心系移民,服务移民,团结协作,真抓实干,认真做好“两站”淹没区实物指标调查,准确客观地反映淹没区各项实物指标情况,建立好乡镇、村、组统计台账,为做好“两站”建设移民工作打好基础。

三、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今年,市政府考核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是6.2亿元,要求力争完成6.4亿元。截止7月30日,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同比增长97.8%,时间已过半,而任务仅只完成年度计划的49%。现在已是八月中旬,要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考核任务,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压力非常大。加之重点项目进展缓慢、资金到位不足、工作力度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如何围绕考核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剩下的几个月时间里,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锁定目标,突出重点,主攻难点,以饱满的创业热情,按照“围绕一个目标,抓实六项工作”的要求,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圆满完成。

围绕一个目标:

就是要围绕固定资产完成投资6.2亿元,力争完成6.4亿元;平均每月完成6000万元的目标。

抓实六项工作:

一是抓进度,确保完成重点项目工作任务。要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今后几个月的投资额度必须保持在每月6000万元以上,困难很大,时间紧迫。当前,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前提就是要进一步盘清家底、找准完成考核任务的支撑点,采取措施赶时间、超进度、抓落实。因此,发改、经贸、统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组建专门力量,围绕农、林、牧,矿产资源采、选、冶,中小水电开发和交通水利建设等重大项目,认真分析支撑全年考核任务的可能性和不利因素,列出项目投资进度时间表,明确责任主体后,纳入县人民政府重大事项督查督办范围,从跟踪检查落实上提供可靠保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单位要抓好巧蒙公路、沿江公路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切不可推诿扯皮,不能有利的事争着做,遇到困难绕道走,少找客观,多作努力。要切实转变作风,加强协调、组织和管理,紧紧抓住后几个月的时间,挖掘各方潜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机制,要针对规划10万吨、先建5万吨锌冶炼的技改扩建和100万吨水泥厂建设等工程,适时召开项目推进会、联席会,要针对问题进行分门别类,是审批手续问题,还是部门协调问题,要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对策,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今天的会议后,就各个重点工程,各位挂钩联系的县级领导,要组织相关部门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协调,帮助定期研究、定期分析,协调推进项目建设。要加快牛栏江梯级电站、马树河电站、烟水配套工程等一批在建工程施工进度,能超额完成的争取超额完成。要尽快上马乡镇卫生院、哨口子至三官寨油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白鹤花园房地产开发等大项目。对长期未能开工的更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项目责任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工作班子力量,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完成年内工作目标。

二是抓服务,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强化职能,密切配合,制定措施,合力推进。项目责任单位要积极向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多汇报多请示,协调好各种关系,争取项目审批和投资补助,认真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县发改局要按月做好项目建设统计和分析,分析项目运行特点、存在困难及进度评估等情况,积极为项目推进提供更多的思路、办法、措施。县发改、国土资源、建设、环保、林业等职能部门在项目审批、报批过程中,要主动搞好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环境,必要时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由于项目工作涉及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以及复杂的报批程序,涵盖面广、环节很多,发改部门可以牵头组织、适时举办一定范围内的培训班,逐步提高各部门项目工作水平。经贸等部门要建立健全项目推介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县外资金投入各类项目。凡涉及项目建设、管理的部门,要定期研究项目工作,定期汇报项目情况,积极争取项目领导班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持。要强化对企业的项目服务,注重项目的可实施性,鼓励引导有能力的企业谋划、建设、储备一批有档次、有规模、有科技含量的好项目。

三是抓投入,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要。一要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要从政府投资入手,合理界定政府投资的重点、方向和范围,主要集中在重大公益性项目、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产业升级的重大高新技术和技术改造项目上,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以及投融资机构的功能,调动各方资金,逐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另一方面要通过机制、政策方面的改革,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大力启动民间投资,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运作市场化。发改部门要加强调研,牵头搞准县政府职权范围内可出台哪些优惠政策,代政府起草政策文件,体现大项目大效益大优惠、中项目中效益中优惠、小项目小效益小优惠的精神。二要积极争取上级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各部门要主动与省、市对口部门汇报、衔接,认真准备项目材料,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尽力争取上级更多的支持。三要加强政银合作和银企合作,扩大社会投资。银行贷款是我县项目建设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各部门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沟通、协商,主动搞好项目衔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做到“以项目引资金、以资金促项目”。金融部门要一如既往地提供贷款、融资政策倾斜,继续大力支持全县的项目建设。

四是抓储备,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发改局要对原有的项目储备库进行盘点梳理,力争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入库项目30个以上,达到可研深度的新入库项目在15个以上。各相关部门也要对2008年的规划项目及早思考,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完善前期工作,为明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要精心谋划。要选择一批精明干练、懂技术、肯吃苦、有韧劲的人员组成谋划项目的班子,集思广益,收集信息,搞好市场调查和项目咨询工作,透彻地分析本地优势,广泛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筛选一批、谋划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大、效益好、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同时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要通过有效项目实施,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在项目储备上,每年都要争取论证储备好一批骨干项目。二要强化运作。各有关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规范项目工作,改善工作条件,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切实解决掌握项目动态滞后、渠道不畅的问题。按照要求做好各类项目的定期整理、定期分析、定期研究、定期上报工作,健全、完善各级项目档案和项目储备库,明确专人负责搞好动态管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建设项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注重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认真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等,尤其是重大项目要做得充分扎实。三要转变主体。要采取鼓励和倾斜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在上项目中的主体作用,把企业推向项目的第一线,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市场需要和政策导向,推动企业进入项目、操作项目,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改善环境、搞好协调、做好服务工作。

五是抓管理,提高重点项目建设。必须牢固树立“招大商、引大资”的思想,在项目建设上出重拳、强管理。对已经有了合作意向的项目,一定要以最大的诚意盯死不放;对于已经签约的项目,要加大支持服务力度,促成项目业主尽快履约,及早开工建设。一要完善制度。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制定科学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规范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和项目建设保证金等制度,不断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二要加强项目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努力抓环境、抓协调、抓资金、抓进度、抓质量、抓责任落实,加大项目储备、项目推进、项目落实情况检查督促力度,适时对建设项目进行督查和跟踪问效,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三要强化资金监管。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环节。各类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预算标准、财务会计制度和资金管理办法。各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必须建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工程设计和控制预算,严格规范资金运作。在项目实施中,要不断强化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坚决遏制工程建设中奢侈浪费和腐败行为,从各个环节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真正使全县的项目建设投入少、建设快、质量好。同时,对已竣工的项目要尽快组织决算审计和验收,确保及早投产发挥效益。四要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分析工作。县发改局、统计局要根据项目责任单位每月上报的工程进展、投资完成和运行情况,不重不漏搞好投资统计,协调好与各项目建设单位的关系,按时、按质、按量、实事求是地分析反映我县项目进展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六是抓领导,确保重点工程落实到位。要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按照重点抓死大项目,也不放过小项目的原则,建立健全“一套班子、一套人马、一套政策”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确保组织领导、抓落实到位。县人民政府将把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各企业,并与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考核任务,强化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各企业抓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部门、各企业把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变为自觉行动,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县级挂钩领导要深入现场办公,坚持定期对重点项目进行现场调研,帮助抓协调、抓进度、抓落实,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项目快速推进,迅速在全县各级各部门掀起抓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热潮。

四、强化措施,真抓实干,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降耗

节能减排是一项硬性任务,各乡镇、各部门和各有关企业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上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确保节能减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抓落实。

要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确保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责任主体得到落实,做到目标和责任一致。要在认真、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部门、行业、区域和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的时间任务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全年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抓落实。

要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矿业、水电业、化工业、建材业是全县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领域,抓住了这几大行业的节能减降耗就抓住了全县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关键。要在这些行业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特别要贯彻执行好《云南省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等规定,以产业优化升级夯实节能降耗基础。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在尾矿利用、企业排放物的利用、处理方面,要鼓励企业间的协作,实现“和谐发展,互利共赢”。要着力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能源节约技术、综合利用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延伸原材料和矿产品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要重点抓好纳入全市重点监测的6家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督促其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走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大力推进社会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各行各业同步推进、全民共同行动,才能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一是要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全面实行节能设计标准,凡不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不得开工建设。积极开展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二是要在交通运输领域重点抓好营业性公路运输综合能耗下降工作。三是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城镇居民住宅、小区、商业和公用建筑大力推广节能照明产品、节能设备。四是要抓好农村节能减排,重点是大力发展沼气池和节柴节煤灶,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和环保农业生产新技术,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五是要推动政府机构节能,重点抓好政府机构建筑物和空调、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各乡镇各部门要带头节电、节水、节约办公用品。

(四)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

要坚持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为目标,创造条件,在矿冶、化工、建材和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着力抓好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要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通过政府行为减排生活二氧化硫。要督促现有合法的企事业排污单位认真落实达标排放和稳定达标的基本要求,没有排污治理设施的要想方设法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有治理设施的要强化正常运行管理,有进一步减排条件的要通过清洁生产来审核优化管理,最终实现减排的目标。

(五)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从根本上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要以节能减排为契机,按照产业升级、延伸、多元化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铅锌冶炼、新型建材等产业的同时,着力开发与之关联的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培育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六)积极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一是要着力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要提高电网及设备的经济运行水平,进一步降低电网线损。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运行机制。扩大电网销售环节丰枯、峰谷分时电价执行范围和价差,积极推进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政策,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二是大力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要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优势,加快水电开发步伐,大力探索发展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依靠科学进步推动节能减排。

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大力引进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与工艺,增强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要在电力、矿业、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广运用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降耗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要严格节能、环保准入制度,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抓好水资源节约利用,力争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要加快先进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的推广利用,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的共性、关键性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技术和服务保证。

(八)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