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所有化学实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学习所有的学科都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的过程就如同搭积木,要想把积木搭得又高又稳,就必须打好下面的基础,确保基础的稳固[1]。所以,要想把高中化学真正掌握好,就必须确保基础知识的牢固,一定不能记错相关知识点。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就是化学的理论、基本概念,其科学性和严密性十分强,我们只需要把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抓住进行理解记忆就可以了。例如,可以细分化学概念,在记忆时将各部分关系理清楚,比如,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两种元素和化合物三部分。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固定的?r间检测自己的记忆成果,特别是针对化学基础较为薄弱的一些同学。我们可以立足于课堂上所了解的自身学习情况,和自身的化学成绩相结合,和化学成绩好的同学一组,实现优势互补,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抽背知识点,将化学知识点把握好。同时,可以对手中练习资料中的基础概述部分予以充分利用,自己归纳和总结知识点或记忆和背诵练习册上已经列出的基础知识归纳,只有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我们才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
二、认真把握课堂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要想使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在学习中必须要集中注意力。由于化学相似于其他科目,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只要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掌握到哪个知识点就会致使不能清晰全面地掌握到整个章节,这样自然也就难以将化学的学习成绩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时间充分把握住,将课堂利用率有效提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仔细琢磨教师说的每一个细点,这势必就可以把化学的成绩提高。以“双氧水分解实验”为例,受到高锰酸钾催化剂的影响,双氧水分解成氧气和水。那么这到底是在双氧水中加入高猛酸酸钾,还是在高猛酸钾中加入双氧水呢?若是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马上就能知道应是在双氧水中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这样才可以把双氧水催化成氧气和水。公式为。
三、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在化学的学习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对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通常都要借助实验的手段对其进行验证,或通过探究把结论得出,所以要把化学学好并对实验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中都应认真操作、勇敢投身于实验之中。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也就是程序合理、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将实验的步骤、原理、要领和现象掌握到,在教材中所安排的实验是对我们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佳机会,要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并认真操作。此方法借助对某一过程或某一事物中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从而有针对地把问题提出来,因为这些不同之处中通常有诸多问题存在,所以,在学习时要善于把不同之处抓住将问题找到。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装固体物质的时候,容器的口始终朝上,而《序言》中,装有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它的管口却是要稍稍向下倾斜的,其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对其中的内涵进行认真思考。
四、总结学习内容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高中化学知识点并不集中,这使我们的学习难度有所加大,同时也将我们的复习难度加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有条理地总结学习内容,同时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我们会和形式多样的化学实验相接触,在把化学实验完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立足于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理论和实践,那么我们还应该总结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的步骤。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不用总结全部的知识点和详细内容,这样既会让我们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同时效果也十分不理想。其实,我们应简单明了的进行总结,对课堂上的知识概要予以总结就可以了。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应用
化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对扩展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的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信息技术的化学教学可以使学生更为扎实的掌握化学知识,更为直观地了解化学现象,对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益处。
一、理由实物投影仪实时展现实验过程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化学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各式各样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比如物质的状态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等,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资料的观看可以更扎实的掌握知识点。
以往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化学实验时,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试验的过程和变化结果,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近距离观察实验。实物投影仪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讲解到石灰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时,当石灰水接触到二氧化碳,石灰水会变浑浊并且产生沉淀。当教师在课堂中做这个化学实验时,由于烧杯和试管较小。如果通过实物投影仪实时展示试验的过程,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大屏幕清楚的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即使是教师最后一排的学生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实验过程,实物投影仪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
化学是研究分子级别微粒运动的科学,因为微观分子的的运动是人眼所不能观察到的,所以通常会借助模型的挂图来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模型和图片来解释相关化学变化,但是这种方法无法生动展现微粒的运动变化过程。比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的化学变化,以学生单纯的想象无法全部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如果通过多媒体模拟动画来展现分子分开和结合过程,就可以清晰而直观的展现化学反应的实质,即分子的重新组合。
三、利用动画课件讲解化学原理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有效的解释抽象的化学原理。比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程中,教师采用探究实验的方式授课,1、3组做“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的实验,2、4组做“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的实验,试验结束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总结宣读自己小组的实验数据。科技论文如此以来,学生通过亲身测定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质量的关系,证明了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的议题。这时学生只是在宏观上理解了这一理论,教师在从实验角度引出定律后,可以及时的通过教学课件来分析理论的实质,利用动画来演示水分子怎样电解分解成原子,原子又如何进一步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学生可以在动画中直观的看到,分子分成了原子,而原子并没有再分,而是又组成了新的分子。这种演示可以圆满的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而且很容易看懂了质量守恒的原因。
四、利用CAI课件演示有害、有毒、危险的实验
在化学实验演示中,必须要保障安全性,安全是化学教学实验的一个必要前提。高中化学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中毒、爆炸强腐蚀和燃烧等。并且随着我国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化学试验中所泄漏的废气、废渣和废液也被视作实验的危险因素。其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的健康危害是持久而广泛的。使用CAI课件来播放这些试验的视频,既可以让学生理解爆炸的形成原理,也能解决无法进行此类实验的难题。
五、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错误操作
在化学实验中合理的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深化知识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一些无法演示的错误操作,比如制氧试验,在加热固体药品时应保持试管口向下倾斜,操作结束后应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采取的错误的操作,会出现什么后果呢?通常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冷凝水会回流,从而导致试管爆炸。 如果教师只是反复强调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学生的印象肯定不够深刻。如果运用计算机软件模仿以上的实验学生就可以亲身感受到错误操作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在以后的实验中便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关键词: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27
一般而言,分析化学实验属于一门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在实践活动中。分析化学实验不仅仅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发挥重要作用。纵观当前实行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关于原理、方法验证的实验多,综合和设计的实验少的问题以及教学效果差,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较差;缺乏科学的想象和创意,对于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奇怪想法以及不易解决的问题,未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这样就造成学生不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真正应用在解决问题方面,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当前所实行的化学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笔者认为对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1]。
1 实验教学方式改革
1.1 将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
简而言之,验证性实验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通常是应用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相关联仪器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基本操作方法,以便为今后进行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设计性实验则是指老师制定出开展实验的目的,同时结合实验制定的目的以及开展实验所应该具备的条件,对实验的开展提出相应的要求,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来自主制定出开展实验的实施方案[2]。以酸碱滴定实验的例子来讲,首先要对实验进行设计,然后根据配位滴定及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设计实验不单纯地是指对学习过的知识和开展过的实验进行总结,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实验的方案由学生自主设计,这样学生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就会非常投入,在实验中遇到任何不了解的问题都会想方设法去解决,这样就满足开展实验的最终目的。
1.2 强化对学生综合性实验技能的训练
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后,接下来一项重点工作就是重视对学生综合性实验技能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量”的理论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理论、实验技术,这样就利于为学生今后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实验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一些学生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但是在数据处理能力还存在不足。例如在标准溶液浓度的数值保留方面,有些学生将此保留两位有效数值,但是有不少学生则将该有效数值仅保留一位,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学生从高中起,一直未养成数据处理的习惯,对“量”的概念非常模糊。从而就要求在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并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在实验中,熟悉并掌握最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1.3 开展分析化学实验大赛
在开展一定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竞赛,要求比较学生的操作规范、方法合理、步骤简洁、结论准确,在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同时要找出存在的不足,对于所有参赛的学员都要进行鼓励,对于获胜的同学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总而言之,通过开展此次分析化学实验大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带动实验室升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 对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2.1 理实一体化
长期以来,化学实验教学是以按照老师先讲解,然后学生自主练习的教学模式,但是经过调查研究,这种教学效果不佳。倘若我们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将理论学习和教学演示结合在一起。由于演示实验更具启发性、示范性,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分析化学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非常简单,滴定实验就是很基本的实验。在经过简单的演示就能够让学生很好地学习操作方法,从而就要求老师在开展滴定实验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学会滴定管、移液管等标准的操作。与此同时,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要将实验原理贯穿其中,有机地将实验演示和实验理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2.2 多媒体教学
简而言之,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录像、动画等形式将实验的理论知识、实验的操作规范演示出,不仅为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以外,在处理那些较复杂的实验数据时,利用Origin、Sigamplot等软件处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4]
2.3 加强协助教学
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强化老师的协助教学显得很重要。具体来讲,重视课前预习,在开展实验前做好预习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写出报告及步骤,明确开展实验的重点以及应对方案。此外,在进行实验时,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属于实施全面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从而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逐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将学生培养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5]。
参考文献:
[1]崔学桂,张树永,李建平等.培养学生创新、综合思维能力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的中心任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2):120-124.
[2]王小燕,何邦平,林锦明等.自主设计性化学实验开放教学的尝试[J].药学教育,2009,(5):45-47.
[3][5]崔凤灵,崔延瑞,靳建华.浅谈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7,(2):40-45.
【关键词】 化学课堂;创新
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新思路、新方法,与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共勉。
一、高中化学教学应要求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
“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 “实验是最高法庭。”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动手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既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
二、整合知识体系,做好模块衔接
新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
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 教师要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 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 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引导学生建构核心认识, 形成知识结构。教师切忌套用旧观念、旧习惯、旧模式进行“一步到位”式教学, 以至于既增加学生负担,又浪费课时。而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把一些平时看似零碎繁琐的知识点连线结网,使学生在抽象、推理、归纳等应用过程中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高中化学教学应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化学 高中 教学 生活化
化学是最贴近生活的学科之一, 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尽管教材内容的设计较贴近生活实际,由于应试及升学的压力,很多课堂教学偏离了日常生活,常常是死记硬背各种概念、规律、方程式,总结解题技巧,用题海战术应对考试。这样不仅不易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无法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要为生活服务。因此,回归生活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和必然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将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让学生适当参与化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学会应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一、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教学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新的化学知识时,仅从学科概念角度来提出问题,学生常感觉难以理解,不易激发兴趣。实际上,每位同学在学习化学之前,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来提出问题,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作为素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展开学习,让学生期待问题的解决,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为书本知识提供相关生活中的事实依据,收集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尽量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这样学生就不会只停留在抽象水平。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将生活与化学知识有效联系在一起,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的精彩。
二、化学习题生活化
现阶段很多高中化学习题只注重科学性和应试性而内容枯燥乏味,甚至过于难,偏,繁。对于这样的习题教师要合理的舍弃。直观有趣的问题,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都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应用性,可以将其转化为高中化学习题,使之走入课堂。将脱离实际、抽象枯燥的化学习题生活化,既能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又能让习题结合实际生活,发挥出习题应具有的素质教育功能。
三、化学实验生活化
在实际的高中教学中,由于课堂组织及考试压力等原因,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常被忽视,如果把这些内容带入到化学教学中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多创造让学生能把化学实验和生活联系起来的机会,比如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来作为实验内容,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做实验药品。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自然的联想到所做实验和生活实际。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化学实验的魅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四、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学内容应扎根于生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利用化学知识可以揭穿生活中的一些骗术,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化学物质的性质不熟悉,进行封建迷信活动敛取钱财;一些无良商家将食用原料换为工业原料,甚至直接添加有毒害物质。学生可以根据学到的化学知识认清到底是什么物质,性质如何,为什么要加入它,对人体有什么危害。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思维去分析解决,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有关的社会问题作出判断决策的能力。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活知识,通过生活知识强化化学知识。在课堂教学、编制习题、进行实验时,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并能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去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并非高中化学教材中所有知识都适合生活化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容,科学合理的将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把教学生活化和传统的授课方法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谭福军.浅谈在高中化学中如何体现“让化学走向生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5).
关键词: 高二化学 学习热情 提高策略
高二作为一个中间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容易产生懈怠和懒惰心理,在课堂上表现为睡觉、看小说、走神等,这些都严重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从而给高三的升学率埋下隐患。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在化学课堂教育方面,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热情。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
1.把风趣生动的语言融入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听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的老师授课,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风趣幽默的语言会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听课的热情和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语言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授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语言的使用,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塑造出独特风趣的语言风格,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学内容。
比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背诵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内容给学生翻译成不同版本的顺口溜,易于学生背诵和掌握,在讲述乙醇的性质的时候,老师可以用一些丰富的词汇形容,把它的燃烧过程说成“轰轰烈烈”地氧化了,把灼烧的铜条插入乙醇氧化成醛的过程说成是“附有代价”的氧化,在总结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由原来总结的浮、熔、游、响、红这五个字转变成一句诙谐讽刺又不失幽默的话,即“芙蓉姐姐又想红”,这样一来,学生立即就能记住实验结果,不仅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的魅力,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特色,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把语言艺术和课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素材深入挖掘教材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化学常识,教师要学会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知识不仅能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使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
比如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识性问题:怎样除去衣服上的黄斑?怎样除掉水壶中的茶垢?怎么能够辨别金银的真假?喝醉之后为什么喝适量的食醋能够解酒?这些生活问题的解决都要运用到化学常识。在课堂上,如果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则一定会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激发他们想要探究事实原因的兴趣,然后教师通过一些化学常识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一些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老师在知识的引领下给他们提供帮助,这样不仅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他们领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而且拓展学生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化学课堂而言,化学实验非常重要。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大多都源于奇妙的化学演示,学生会对这些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产生很强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能够使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其中奥妙。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所呈现出来各种各样的化学仪器和层出不穷的实验结果,使学生想要动手,投入到实验中一探究竟。在化学实验中,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或者有沉淀现象时,要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观看,或者用明显的背景加以衬托,以便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感知实验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涉及比较危险性的化学实验时,老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如有毒的气体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防止气体扩散,避免危害学生安全。在操作过程中,还可以主动地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同时让下面的学生仔细观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疑问,在实验结束的时候,教师再根据实验过程对实验进行总结和补充,教师也可以在课下安排分组的实验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更深入地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为高二枯燥疲乏的学习生活增添一点小小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生活。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很重要。课前预习使学生在上课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老师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接受这些知识,每课的知识都是连贯的,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则有可能导致其对老师讲课内容感到陌生,与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联系不上,从而降低继续学习的兴趣。课后复习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使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充分消化和吸收于大脑中,如果没有进行课后复习,则很可能导致学习过的内容很快就忘记,或者学过的知识很难消化和理解,长时间的积压下,会有越来越多不懂的知识,最后造成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成绩严重下滑。因此,老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课前预习时间和课后温习时间,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
现代课堂教育应该抛弃原来那些旧的固定模式,不再只是老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所有知识,而应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应充当一个引导教育角色,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发表个人见解或者疑惑,以便老师能清晰地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改善的方向。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学生之间可以分组讨论交流,互相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可以举手发言或者是走向讲台发言,发表自己分析的结果和相关看法,之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意见更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主动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真正成功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在课堂上一味地传授知识,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慢慢不再适应于现代学生的学习,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不愿主动学习。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传授一些基本的知识外,还要通过其他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高二化学课程而言,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辩论、演讲、小品、快板等,把教学内容融入这些活动内容中,使学生在活动展示中,不仅放松身心,而且主动接受很多化学相关知识,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和了解化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总之,高二的课程学习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进一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美]布鲁纳.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0.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多媒体是多种媒体技术的综合,因此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温室效应、沙尘暴、酸雨、土地沙漠化、赤潮、臭氧层空洞等。而这些问题都可以与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建立联系。通过播放展示这些问题的图片、视频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弄清问题形成的原因, 并提出预防和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还可以激励学生把造福人类、为人类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
二、展示用文字难以描述且不便演示的仪器、设备及实验等图片开展教学
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如仪器、设备、反应原理、实验过程等,单纯用语言或文字都难以描述。当然,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给学生留下直观、深刻的印象。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也有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例如反应时间太长或太短的化学实验过程会导致课堂时间不够或者来不及观察两种极端情况;毒性太大的实验不宜教师演示,更不便让学生自己操作,大型的生产设备及工艺无法给学生一个直观、全面、立体的认识。如果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所有这些难题都将迎刃而解。例如钾、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反应装置不大,反应时间又非常短,即使前排学生也很难看清完整的实验现象。我一般先演示一次实验,然后将整个实验过程的视频在多媒体上按正常速度播放几遍,这样保证大家都能看到实验现象,最后,为了使学生看清某些特殊阶段的情况,还可以使用慢镜头播放。这样学生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比课堂上仅仅做一遍演示实验效果好很多。
三、模拟微观世界,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高中化学中有很多关于微观世界的知识,如电子云、化学键、原子、分子、电子等理论。对于高中生来说,仅凭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想象理解这些知识是很困难的。由于图形具有平面、静态的特点,有些知识点即使借助课本上的图形理解起来也不容易。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把这些微观世界展现出来。例如讲述原子结构时,由于内容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导致讲解困难,学生理解起来也感到很吃力,而利用计算机制作三维动画将原子结构、各部分质量、电子运动等情况模拟出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微观景象,而且像电子运动这种速度快到人眼无法识别的情况还可以用缓慢运动的模型加以示意,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微观运动拥有了直观效果。
四、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知识的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中学都建成了校园网,甚至每个教师都分配了电脑,可以直接连接Internet,很多学生已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机互联网知识,这就为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多媒体资源,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共享。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但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完全由自己制作的课件毕竟是少数,因此通过互联网的上传下载功能共享多媒体课件是使大部分老师拥有高水平课件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与学生形成互动。老师可以在线指导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也可以在线反馈学习情况,达到老师和学生的教学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高中化学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39-01
随着化学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其高中的教学理念也应有相应的改变,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能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能有效的付诸于实践,在高中化学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经研究表明,任务驱动法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际上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易于理解的特点,其在学习理念上颠覆了教师授之于鱼的传统思想,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实践者。学生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下能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不断拓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思维,同时学生能高效地将多个细分的任务进行逐步攻破,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下面结合个人经验,笔者对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合理安排任务,明确教学基本环节
明确任务、合作探究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在细分教学任务的时候,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应用,并及时设计出具体化的任务计划。如若教学大纲有了一定的变化,要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任务驱动法的主要实施流程主要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完成和任务反审等四个步骤,要求教师应紧跟教学大纲,明确任务的分配,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高中化学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的溶液颜色变化,因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太多,学生容易将其混淆,教师将按照任务的四个环节进行指导学生学习,如铁与硫酸铜反应,溶液开始时颜色是蓝色,反应结束后颜色变为浅绿色,再如铁与硝酸银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首先,进行明确任务:即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完成化学反应整个过程,并观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化;然后进行任务呈现环节,学生把试验所观察的现象进行组内讨论;紧接着,结束试验操作,规整试验台;最后由教师进行任务反审,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在此,学生能有效的按照教师指定的教学环节一步步完成其教学任务。通过合理设计任务,一是让学生具有完成每个任务而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同时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为坚实。
2 创设教学情境,逐步引出教学任务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创建化学情境引出教学任务是一种着实有效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一来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对学生更好地吸收内化化学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高中化学的所有涉及的理论知识都是由实验一步步归纳总结而来的,故设置极具特色的化学实验场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这一课时时,由观察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看烧杯壁的温度是增高了还是降低了,由此判断,此化学平衡反应时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根据其瓶内的大气压是增高还是降低,让学生认识到某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改变,还是想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变化,有效地掌握了相应的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观察增大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其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了解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师应在此给出情境的基础上,及时向学生提出细化后的学习任务,如在上述反应过程中,学生只是初步感知了随着化学环境的变化,其有什么化学反应,殊不明确如何正确判断化学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条件,其它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于正确把握化学反应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也有一定的模糊感。故教师在进行创设情境,引出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由直观向抽象进行逐步过渡,从而由简入深,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3 进行小组交流,全面巩固学习任务
在进行化学实践操作时,小组间很容易产生其实验结果的差异,如果此时在教室安排的任务下,把各实验结果存在的差异能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对有关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判定中和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实验过程操作方式不正规而出现判定结果和其他同学存在误差的现象。那么,不同小组之间对于出现的差异产生了质疑,并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步骤的分析。如若通过学生小组之间讨论能够找出出现结果误差的原因,自然皆大欢喜,如若学生不能准确认识到出现差异的原因,通过教师对其指导和点拨,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回顾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知识,从而进行整堂课的回顾加强,无疑也对学生今后正确自主思考问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要求教师要针对小组的探究过程和质疑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对本次任务的主干知识在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印象;二是对于小组中存在的缺点要进行及时的指出,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组间的交流合作。
4 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化学素养以及对学生今后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要求教师能够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任务教学法,并不断对其进行探索、优化。
参考文献:
[1] 朱珊珊.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 许小佳.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信阳师范学院,2015.
[3] 王珊玲.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教育观念;学习方法;化学教学;衔接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高中教学在课程设置和育人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的初高中化学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如何使初高中教学能够平滑地过渡而不留痕迹是每个高中教师无法绕过的话题。从当下的教学现状看,部分教师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认识不足,方法指导不当,策略运用欠佳,使得初高中教学出现了断层,导致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严重“不适应”。
一、转变观念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根本
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教育观念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内在依据和基础,教育行为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支配。换言之,观念是行为的依据,是行动的指南,行为是观念、认识的外在表现。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观念做出一定的判断和决策,进而落实到教学行为举止上,并最终通过行为来影响教育的效果。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见,初高中化学教学在教育观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都强调开展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新知。同时还应看到两者之间也有实质性区别。在初中实验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高中实验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初中教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且仅作为一种验证性手段。而高中教学中的实验除了上述功能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形态的变革。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做好教育观念的转变,并将这种观念转变最终落实在教学行为方式、教学策略的优化与调整上,以保证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无缝对接”。
二、尊重差异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键
1.教学目标差异初中教学突出了化学知识的“有趣”与“好玩”,高中教学不仅注重化学知识的“有趣”与“好玩”,更加关注知识的“有理”“有据”和“有用”。初中化学教学要求的是“知其然”,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初中要求的是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而高中还要清楚“为什么”。只有明确了初高中教学要求,才能有效地实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例如初中教材中所展示的H2在O2中燃烧,观察到淡蓝色火焰,知道H2是可以燃烧的,是一种可燃物,O2是一种助燃物。而高中教学则不同,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H2能在O2中燃烧,H2在Cl2中是否也可以燃烧,能否说O2或Cl2在H2中燃烧,铁丝在O2中可以燃烧,铁丝在Cl2中可以燃烧吗,为什么?在玻璃导管口点燃H2,伸到盛有O2的集气瓶中可以安静地燃烧,当H2和O2(或Cl2)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于集气瓶中,点燃气体还能安静地燃烧吗?如果不是又是为什么?工业上是如何制取HCl气体的?上述问题的回答使学生理解了燃烧的实质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可燃物是一种还原剂,而助燃物是一种氧化剂,并完善了燃烧的条件,拓展了燃烧在生产中的应用。再如,在NaOH、HCl、NaCl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分别呈现蓝色、浅红色、紫色,若在上述各溶液中滴加酚酞分别出现红色、无色和无色。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颜色的差异性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呢?所有这些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都能得到圆满的解答。这就是初高中对实验要求的不同,初中只要掌握一些典型的实验现象,而高中不仅要知道现象的不同,更应该从本质上去掌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2.知识逻辑差异初三学生对化学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化学知识学习尽可能从具体物质出发,以真实可视的事实让学生感知所学知识。与初中教学相比,高中教学更加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是通过具体反应提出的,明确了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并没有给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严格的定义。事实上无论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氧的得失,只要有化合价的升降(表观),有电子转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才是反应的本质。所以高中化学教材是这样给氧化还原反应定义的:凡是有化合价升降,即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从这一例子不难看出初高中在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同化和顺应,并与其他知识形成密切的关联。3.学力能力差异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是通过所学知识能够生长更多、更有价值的新知识,以获得元知识,形成元学习能力,这就是初高中教学中对学生学力、能力要求的差异。初中教学侧重于具体物质属性的研究,高中教学则是通过对具体物质研究,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以建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以提高学生的学力。如碳及其化合物,初中教材是借助具体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及部分碳酸盐(CaCO3)等,学习其性质、制备和用途。高中教材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角度深层次地探讨了其内在规律,并从氧化还原的视角切入,探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与相互转化,并延伸到其他碳族元素,以建立起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相互转化的内在联系,从元素观、结构观和转化观等方面建立起对碳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认知。
三、方法指导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