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学知识点梳理范文

金融学知识点梳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学知识点梳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学知识点梳理

第1篇:金融学知识点梳理范文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遵循关怀学生未来发展的理念,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符合独立学院本身实际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独立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如何衔接,以实现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及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机制构建的意义

1、适应金融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对金融人才素质的要求

我国职业资格认证管理逐渐向行业协会转移,正是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的体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行业公信力将不断提高。金融行业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知识训练如何体现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构建衔接机制的现实意义非常突出。

2、有利于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合、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接轨

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不能停留于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形式上的结合,还要改革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模式,与企业需求相衔接。

3、有利于金融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金融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职业资格考试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式革新、考核评价方法完善等方面,包括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及教师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衔接机制构建的内容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衔接

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既实现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又融合实用性强的职业教育,首先要规划的是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之中。作为前期工作,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调整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讨,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调整的子方向,应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模式以及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的关联。基础课程以支撑后期专业知识学习为准则做好理论梳理,把握好适当的深度和广度。专业课程以强化实用性为目标,增加技能培养项目,使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训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

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

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核心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是衔接机制的核心部分。例如,分析和整合金融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后,对货币金融学为代表的学科基础课程和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投资理财、期货市场为代表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和组织方式创新。相对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哪些教学内容是新增的,哪些内容只是突出强调,哪些内容是融合交叉的,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概念,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达到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水平,更顺利地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考核模式的衔接

金融学专业面对的是一个岗位群,专业课程体系体现出“厚基础、宽领域”的大学教育特征。因此,不能单纯用职业技能鉴定取代课程考核,需要研究两类考核的衔接。考核方法以过程考核为主,期终考核为辅;考核标准与职业资格考试标准进行一定程度对接;考试内容向资格证书考试内容靠拢,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积累一定的职业技能证书考点知识,而不必再组织全面的培训。

4、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课程实践环节、寒暑期实训环节的衔接

一方面,改进课程实践环节,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基于专业知识的单项实验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的综合实训。根据实践教学要求整合实验室,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在寒暑期实训期间,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活动,包括:通过动员与宣传,全面系统介绍职业资格考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感;邀请金融企业管理者开展讲座,给学生讲授金融实务知识,为学生提供职业沟通机会;进行相关年级的系内从业资格证书模拟考试,加强技能训练;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培训会议,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考试,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

5、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衔接

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都是与时俱进、不断演变的。尤其近些年金融技术手段日新月异,金融创新活动繁荣,使得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交易手段和产品特点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促使金融行业职业资格要求这样的合规监管也不断完善。但是在课程教学中,教材和教学内容常常跟不上这些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同样要深化行业认识,提升专业技能,补充实务知识。这方面可以与相关金融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依托校企合作交流平台,采取合作培养的方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可以激励教师自身参加合适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切身体会考试要求和内容特点,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指导学生。

三、衔接机制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1、形成专业教学特色

第一,理论教学、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三个环节的连续性、系统性、相互协调性和衔接性,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一套完整的体系需要从金融学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式等方面形成规范文件,并监督执行。第二,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优化整合与教学过程的质量建设相互促进,既实现教学组织方式的特色化,又保证教学规范和效果。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衔接模式实现的关键。例如货币金融学作为学科基础课,知识覆盖面广泛,涵盖了证券、银行、期货等从业资格考试的很多基础科目考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投资理财、期货市场、衍生金融工具等专业课程,知识点针对性强,注重应用和操作,涵盖了理财规划师、期货投资分析等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点。在教学中需要组织好理论知识、考证知识、实操知识的层层递进关系,灵活采取案例式、讨论式、项目式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点的融合和运用。第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教师指导能力提高相互结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主动积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独立学院,其学生在具有基本理论功底的基础上,要通过多样化手段提升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科竞赛和校企合作项目既增强了学生对金融业务及运营的认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作用的理解。教师在这些竞赛和项目中,既是指导者,也是学习者,要深入思考行业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2、加强机制创新

针对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和就业上的困境,探索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的“理论+实践”的常态化机制。第一,随着金融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完善,考试种类越来越贴合行业人才需求和金融监管需求,考试内容也越来越科学,不仅涵盖专业基础知识,还非常突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案例分析、时事热点等应用类考点在增加。因此,教学中加强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让学生逐渐了解职业规范要求,加深对未来从事专业岗位的感性认识,能够突出实践应用性。第二,将职业资格证书考取过程中所涉及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信息处理、理论应用、现行政策制度认知等能力要求融入到金融学专业的课堂教学、课程实验、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得人才培养定位更加精准,学生就业方向更加明确。

3、点线面的推进

不同课程与证书的联系程度不同,不同实验实训和竞赛活动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不同,衔接机制的探索是从点到线再到面推进的过程。从内容上,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实习项目安排、学科竞赛组织、考证辅导是层层递进的。从环节上,培养方案、大纲和授课计划是紧密结合的。当这些点都连成了线,实现了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借助于这种职业能力训练模式,最终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和未来可持续发展,也使独立学院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落到实处,与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目标保持一致。

4、探索方法科学得当

首先,教学内容方面,通过金融企业实地调研,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把握金融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金融企业岗位流程、工作模块为导向,将各具体工作项目所具备的能力分解到课程实践教学中,充分体现前沿性和务实性,服务和服从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教学手段方面,理论环节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驱动式教学,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和模拟考试平台推进岗位对接、项目驱动式和体验式学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考证合一。再次,教学效果检测方面,通过调查问卷、校企座谈会、师生交流会、学生竞赛考证获取实施数据和效果数据。总之,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机制的实现,需要循序渐进地建立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模式、教师能力等都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的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组织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增强教师指导能力,最终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从业与转岗能力以及可支撑他们持续发展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宫清莲: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对策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5).

第2篇:金融学知识点梳理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国际金融学;实践教学;师范类院校

国际金融学是金融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学专业和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由于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涉及的热点问题较多,因此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又因为课程内容较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宏观性,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难、杂、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更适合学生学习国际金融学。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

案例教学源于20世纪初的哈佛商学院,后在哈佛企管研究所推广下迅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其具有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学生主体性等特点,和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好的优点(张家军,靳玉乐,2004),在广大高校教学中深受欢迎。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些现实中发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事件作为素材,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学生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的典型性。案例教学的本质是要用案例这一工具来反映案例背后包含的经济学原理,所选用的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同时运用案例的形式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也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因此,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

第二,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实践性。案例教学主要是由教师选出案例,然后通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互相讨论的形式展示,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另外,案例教学并不是把这一个或几个案例分析透彻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典型案例把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并掌握。

第三,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的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以及与教师的互动。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要求小组成员都能承担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同时也要求教师能融入到学生的队伍当中,与学生成为一个共同体。

第四,案例教学具有思维的发散性。针对教师选择的同一个案例,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往往不尽相同。案例教学过程中不能追求统一的答案或标准答案,教师应该鼓励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会使学生和教师都收获更多。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热点问题,使得国际金融学逐渐成为一门重点学科。国际金融是一门应用型经济理论学科,是以国际金融活动及其本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涉及国际及国内货币、资本、信用活动等方面。通过对国际金融学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正确认识国际金融在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可见,国际金融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另外,现有的国际金融教材时效性不够,针对本科生的教材大多以理论为主,结合现实情况的较少,尤其是热点问题不能及时纳入教材当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针对国际金融热点问题、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讨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型和积极性,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一些师范类院校向综合型发展,也开设了一些经济学专业,其中涉及到国际金融课程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大四学生,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对本课程的案例教学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在国际金融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应遵循以下四个环节:

(一)筛选经典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开展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选择案例时,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材所讲内容将国际金融理论问题与热点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一个好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习积极性增强,案例越经典,印象越深刻,对相关知识和理论也就掌握的越透彻。因此,所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对所选案例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对案例应该非常熟悉,对将要介绍的案例相关背景做一些简单介绍,使学生先有一些初步认识,也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整理资料做准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需要,由学生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策划。国际金融学虽然理论性较强,但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经典案例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在学习外汇与汇率部分,就有非常著名的喝啤酒的案例;外汇与汇率制度部分可以结合东南亚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外汇交易部分可以结合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国际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部分,可以结合当前的欧债危机等等。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大家熟知并且影响力较大的案例。

(二)设计与策划案例提纲

选取案例之后,并不是直接交给学生,由学生整理资料,课堂发言就可以了。在进入到学生课堂发言这一环节之前,教师要对所选案例进行设计与策划,对此次案例教学有全面的把握。在设计案例时,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仔细思考推敲,对案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好,避免出现学生准备的知识脱离原本的教学目标等情况的出现。首先,选取案例之后,要设定案例教学提纲,明确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其次,设定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和顺序,引导学生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再次,明确此次案例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对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突况,教师尽可能提前预测,并做好应对措施;最后,对案例教学进行点评与总结,并针对此案例做出启发性指导。经过对案例大纲的设计,教师对案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可以使教学效果有所提升。例如,在讲欧债危机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去了解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拉美债务危机,了解危机出现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在此次债务危机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通过分析危机的具体表现、形成的原因、应对措施以及对国内外的影响等方面,最后分析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经过此环节的设计后,案例教学会更加系统、全面。

(三)课堂讨论与发言

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并引导学生对案例教学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到讨论与发言环节。学生课堂讨论与发言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完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提前以班级为单位将小组划分,每组人数控制在6~8名左右,可以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但教师也应该注意自由分组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师范类院校女生较多,可能会出现几组全是女生,而一组全是男生;或者学习好的学生全集中在一组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分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力求协调。每个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所有相关事宜。首先,组长应该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根据教师的引导认真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制作PPT辅助案例教学;其次,组长负责收集各个成员的观点和看法,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大家都能发言,如果时间不允许,就选举代表汇总发言,每位学生的发言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再次,每组学生讲述完毕后,可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提问或者补充,充分给学生相互沟通和探讨的时间,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及时帮助解决;最后,组长负责对学生发言进行记录,并对观点进行分类,有助于最后的总结。在讨论与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和组长以及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之争时,由学生对两种制度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最后按照大家的发言进行整理和汇总,再由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这样有助于对两种制度有全面和清楚的认识。

(四)教师点评与总结

在所有小组成员都陈述完毕后,教师应该对此次案例教学做出点评与总结。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不是主要参与者,但却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针对所讨论的案例本身,教师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弥补学生在教学中的不足,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使学生的知识层面从个例上升到一般规律,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拔高,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金融理论的实践能力;其次,针对本次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分析方法、思路、课堂表现等方面要给出评价,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等方面给学生明确的指出,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改进;最后,每次案例教学之后,教师应让学生写一份关于此次案例教学的总结报告,根据此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堂讨论重新进行修改和撰写,这样能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梳理,理解更加全面、透彻,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的调整方向及保障

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针对师范类院校开设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学课程中能够更顺利的实施。

(一)国际金融学课时较少

案例教学在西方管理研究和教学中较为流行,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案例教学所用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1/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例如,有些师范类院校国际金融学是针对于大学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总课时36,这对于开展案例教学有很大的难度。总课时中除了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开展案例教学的课时就更少了。因此,建议增加国际金融的课时安排,为案例教学争取更多的时间,保证国际金融学中的经典案例可以很好地运用和学习。假如在总课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只能将大部分工作安排在课下,或者对教材进行处理,突出重点知识的讲述,以学生们比较感的案例,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案例入手开展教学,尽量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内容贯穿其中。

(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太高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学习国际金融学的,因为很多知识和热点问题都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如果课程安排到大学四年级,就会出现不太受重视的现象。尤其是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太好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四的这个学期开始投入到考研大军,投入到考公务员的队伍中,或者考各种证书以备就业时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积极发言,这些会让学生感觉课后任务较重,时间上安排不过来,也就容易出现参与的学生不太多,发言的经常发言,而不发言的经常是沉默不语。对此,笔者认为对于案例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应该逐渐把它推广成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大四的学生要进行引导,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会浪费时间,反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途径,而这种实践能力正是我们大四的学生所需要的。

(三)教学设施有待改进

案例教学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对硬件设备等教学设施有较高的要求。例如鼓励学生在准备的PPT中插入音频、视频等资料,从声音和视觉等方面更好地展示案例,更能身临其境地模拟案例情景;还可以在PPT中插入链接,随时可以使用需要的互联网资料等等,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果教学设备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设施和硬件水平方面做出改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案例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四)金融实训课程有待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应用型强的学科,国际金融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采用课堂教授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不仅需要案例教学,同时也需要金融实训课程的建设,例如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平台。在国际金融学中,外汇交易非常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金融衍生工具以及金融结算工具和手段都是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的。例如在外汇业务当中,学习到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业务的时候,可以针对两种业务的报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询价、报价、成交等过程。学生在模拟交易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外汇交易的流程,报价方法,存在的风险等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购买相关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五)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合作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善于利用本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与平台。学校可以积极与当地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联系,并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学习,使得校内模拟实验可以进行到校外,并且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例如,在学习金融结算工具的时候,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到商业银行实习,认识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相关金融结算工具,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见到这些凭证,而不是只限于书本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更加牢固,也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聘请校外的金融方面的专家或者金融机构、企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开办讲座,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课本以外的金融知识,了解金融现状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更好地和社会接轨,为社会服务。

四、总结

由于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方式更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将金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2]贺丽丽.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9):211-212

[3]史萍.在开放环境里改进国际金融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时代金融,2008(9):86-88

[4]张中锦.案例导向型方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3(6):77-80

[5]甄翠敏,杨洁.基于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方案〔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9-92

[6]杜志丽.运用案例教学,深化创新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6):90-91

[7]徐建华.西方高校课堂生态研究的取向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4(8):153

第3篇:金融学知识点梳理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 视频资料 金融教学

长期以来,课堂讲授的说教式、灌输式仍是金融类课程教学中的主导教学方式。然而,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仅仅依赖于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我们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视频资料的优势,丰富我们的课堂。

一、视频资料教学法在金融类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金融的兴趣和热情

金融类理论课程(如国际金融、金融学等)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理论难度较大,二是许多知识点较为抽象,在校学生生活中不易接触到。比如订单驱动市场和做市商主导的报价驱动市场,仅仅依靠教师讲授,学生很难有直观感受和深刻的印像,但通过播放中央电视台系列片《资本市场》中关于纽约交易所一位普通经纪人和一位专家经纪人的工作情景,短短几分钟学生马上能理解两者的特点与区别。视频资料以其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获得视角、听觉、感觉、文字等全方位的刺激,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有些视频资料是几集系列片(像《资本市场》共有8集)不可能全部在课堂上播放,还有些视频资料只能播出与某个知识点相关的片段,学生就会在课后打听在哪里可以看到剩余部分,说明视频资料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金融的兴趣和热情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前人经验和课本知识的弱势地位,而采用视频资料教学,学生参与观摩、讨论、提问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我们曾经就《金融学》课堂教学效果做过问卷调查(共7个班,共3位教师任教该课程,每班随机抽取10人)。

参与调查的人数 喜欢视频资料

教学法人数 所占比例

使用过视频资料教学法的调查人数(30人) 25人 83%

未使用过视频资料教学法的调查人数(40人) 30人 75%

参与调查的总人数(70人) 55人 80%

从上表中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有没有使用过视频资料教学法,这都是学生非常欢迎和喜爱的教学方式。

(三)可以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研究现实问题的兴趣

金融类课程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要求学生知识面宽,视野开阔,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否则就会陷入教条化的教学中。比如我们2009年在进行国际货币体系一章内容教学时,如果光是课堂讲授,很多学生认为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仅仅是历史而已,为扩展学生知识面,我们选取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系列节目《货币变局》的播放,视频资料包含“疯狂的黄金”、“滞销的美元”、“走在十字路口的欧元”、“人民币的良机”,学生们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了各主要货币在世界货币格局中的过去、现状,并开始思考它们的未来了。同时,当时正在召开G20峰会,我们有选择地播放一些新闻片段,学生能在新闻中瞧出各国为了在新的货币格局中为本国谋取最大利益而在峰会中进行的博弈,他们为自己“看懂”新闻而兴奋不已,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利用所学知识研究现实问题的兴趣,也使他们逐渐开始关注原本认为过于宏观的国际经济形势。

二、视频资料教学法在金融类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视频资料的选取

要使视频资料教学有良好的效果,教师精心收集、选取、编辑视频教学资料是开展视频资料教学法的重要前提。

1.视频资料的分类

(1)新闻短片。新闻短片以其短小精悍,语言丰富并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具有独特的优势,常可作为课堂导入部分的案例,既提高学生兴趣,同时也能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在学习“黄金市场”时,可以将目前黄金投资火爆的新闻短片作为课堂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来了。

(2)专题片。专题片是对社会、经济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样。常见的经济类专题节目有《经济半小时》、《中国财经报道》、《今日观察》、《理财在线》等,这些节目经常会做一些社会热点金融问题专题,既紧跟形势,又有来龙去脉,既有直观的图像,又有丰富的语言,对我们金融教学来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教学资源啊。

(3)纪录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中央电视台财经类纪录片如《资本市场》、《华尔街》等贯穿古今,把抽象的题材转化为现实的画面,把重大历史金融问题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对重大事件的幕后背景进行挖掘,对学生把抽象知识具体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4)影视资料。影视资料以其引人入胜的情景,感情丰富的人物对白以及影视制作的独特手法深深吸引着学生。

2.视频资料的选取原则

教师在收集、选取、编辑视频教学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其一,关联性原则。即所有视频资料都应力求做到适应教学目的的需求,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以便通过讨论不断加深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其二,典型性与新颖性原则。即视频资料还要具有生动性和实践性,应尽量选取源自现实生活中的那些真实、新颖、具体而生动的典型案例;

其三,层次性原则。即视频资料的编排要与教学进度保持同步,由易到难,以便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渐过渡到知识点难度大的案例。

其四,代表性原则。这就要求所选取的视频资料,要能体现和包含金融的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科学规律等。

(二)视频资料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1.课堂教学中使用

这些视频一般要精选一些经典视频进行播放。比如学习典当知识时,可以选取《大宅门》中白景琦拿棉袄去当铺的片段,学生对“虫吃鼠咬,光板没毛”有了深刻的印像,并对典当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2.作为案例进行教学

一般选择:“国储铜事件”、“华尔街风暴”、“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欧元启动”等。这些案例的选择要求中心思想明确,讨论的主题突出,教学案例的选择以教学目的为中心。播放以后进行现场讨论,提问,并安排小组代表发言。

3.作为补充性知识

许多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给这些学习比较轻松的学生另外布置一些视频,根据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课后有时间再进行探究性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比如,对黄金投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看看《天天理财――谁为黄金狂》,对典当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看看《我是典当师》,可以了解典当的许多细节。

4.视频资料库的网络应用

教师在精选视频资料时,往往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可以相应的课程网站上或者班级QQ群里建立视频资料库,使学生能通过网络观看更多的视频资料。

三、应用视频资料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控制及教学效果

通常情况下,在教学中穿插视频资料的使用,教学效果较为理想,学生参与观摩、讨论和论证的积极性较高。但如果视频资料的播放时间过长,播放过于频繁,学生对教学的热情逐渐减低,甚至产生厌倦感。所以,为了保证视频资料教学的良好效果,视频资料教学的频率与时间安排要适度,同时,指导教师必须准确地控制或调整教学节奏,适时展开研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在金融类课程中使用视频资料教学法可能出现的问题

1.视频资料的观摩可能会占用较多时间,如果在视频资料的播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就无法深入讲解课程体系本身的知识。

2.视频资料无法涵盖所有的知识体系。

3.学生往往因为对知识体系的不熟练而无法形成自己对教学案例的看法与观点,教师也无法在分析案例时给出完整或更为全面的并与案例相关的知识体系。

视频资料在金融类课程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有着巨大的作用,但仍不应抛弃其他的一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演式教学法、实践演练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石冬莲,石高宏.浅谈视频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时代经贸(中下旬),2009.3.

[2]吴凡.论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

第4篇:金融学知识点梳理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出现后,短短几年内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实践。大量的研究及实践数据显示,通过该模式的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翻转课堂”顺应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为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教育模式的改革,能够结合应用型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改进,是互联网技术下新的一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倒置过来, 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解答疑惑、讨论交流的互动场合。该活动模式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包括课前教师进行知识传授,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内容深化,师生互动交流;课后教师开展评价,学生完善内容。

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流程翻转,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传统教学流程,学生在课下通过导学案和微视频实现知识传递的过程,完成对课程知识的接受和自主建构。课堂时间通过测试、作业指导、小组的探究协作任务、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用于知识内化,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2)教学理念翻转,翻转课堂将“以教为中心”翻转为"以学为中心”,从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学习模式,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3)师生角色翻转,翻转课堂中,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与传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学生则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课程的设计者,通过对学习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协作式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安排学习进程,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4)教学评价方式的翻转, 传统课堂,期末的一张纸质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部评价,没有任何对学生学习不足的建议。翻转课堂,则利用评价技术跟踪,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详细信息,注重从多种角度、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多元能力进行评价与建议。

二、《财务管理》的课程特点及教学困境

(一)课程特点。财务管理是高校各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学科交叉性大的特点。该课程以经济类、管理类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研究资本市场和参与资本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及其价格机制,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经济法规、会计学等多个相关知识领域,并且随着各学科的发展,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该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财务管理研究的是企业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根据国家财务制度和企业财务目标,对企业资金运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要求学习者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用规范的计算分析方法,在不断完善的技术手段的辅助下,能够进行相应的预测、估值、评估、决策、分析。

(二)教学困境。财务管理课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而理论性又较深的课程,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将来能很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在目前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以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单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费时费力,辛辛苦苦地满堂灌,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有些老师在该课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理论教学内容尚有些吃力,许多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都流于形式。这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没有直观感性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拓展其知识层面,从而难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发挥。

三、《财务管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知识模块,构建知识地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按照本科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将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分解为:先树立两个基本观念:即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报酬观念,再按企业的资金运动,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管理、利润分配的逻辑顺序进行相关理论介绍,其间穿插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经济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内容体系的分解和建构,既能让学生建构出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貌,又能学习掌握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设计导学案,为学生的学习建立导航仪、指南针。首先,教师应根据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以知识架构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全面、宏观的了解。其次,教师应按两节课一个课时设计一整套的导学案,“导案”的着重点在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通过具有层次性、递进性问题的提出和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学习。“学案”是在导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完成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以文档、PPT、微视频、案例资料等材料构成。“练案”是教师布置的针对“学案”知识点的练习,该练习难易结合,由学生在完成“学案”后独立完成,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教师可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对此练习及时的给予反馈与总结,促使学生完善思维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制作教学微视频。教师课前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以知识点讲解、例题讲解、典型案例等为主要内容的,内容精、模块化、5至15分钟的教学微视频, 微视频应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形式活泼,既要把一个小问题讲深、讲透,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住。教学微视频是针对知识架构图中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讲解,通过链接与知识架构图中的相应知识点连接,使学生在学习完微视频后,可返回知识架构图,自主完成知识的架构。微视频即点即学,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可做适时的停顿与反复,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

(四)组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人是社会中的人, 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实现成长。学生在独立探索、学习阶段,已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要完成知识的深度内化,需要在交流合作中完成。由于知识传递在课前已完成,因此在正式的课堂教学时间就可以通过安排测验、小组共同作业、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内容,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度内化,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合作组织、团队协作、语言表达、实践操作等各项综合能力。

(五)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学生在完成了个人任务和小组的作业后,经历了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阶段,教师应通过设计系列展示会、报告会,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机会,学生通过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点评,获得对知识的更深理解,通过观看其他学生或小组的展示,学习他人的优点,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教师也可通过这一环节,明确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的“补救”工作。

(六)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教师无法保证与每个学生之间的平等、充分沟通和交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角地位,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辅导者,因此,在线的及时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在线交流的沟通平台,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及时记录自己的疑难点,尽情的说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的共同讨论交流,使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学生。

(七)创新评价方法与机制。翻转课堂学习活动是复杂、动态的,教师要及时监督、微观控制、适当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实施过程监控,才能确保学生逐步实现预期学习目标。《财务管理》翻转课堂的评价方法,既要体现学习的效果,又要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既要有定量结果,还应该有定性分析。课前自测、阶段自测、期末自测可以作为定量评价的基础,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课程学习的效果。对学生课前学习过程、学习状态的调查,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协作、成果展示的表现是定性评价根据。教师要密切观察、关注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状态,并为学生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激发其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健智,.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8-71.

[2]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09

[3] 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211):47-50

[4] 王彤彤.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财会教育,2014,(10):117-119

第5篇:金融学知识点梳理范文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保险;教学

一、保险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保险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没有改变,主要表现在传授性教学多,启发性教学少,教师喂得多,学生自己获取的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工作能力差,一接触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业务和操作方法,感到无从下手,更不能利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未来教育过程的重点并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他们一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这就需要改变整个教育和学习方式,由维持性学习转变为预期性、创新性学习,即不仅教会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更需要使他们学会怎样吸取知识,并学会创新以解决未知问题。

二、对《保险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目前,在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都要上《保险学》课程,其他专业的同学可以选修。高校里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弱,缺少学习动力和兴趣,不少学生是以无所谓、混学分的态度来对待课程学习, 课堂上不太集中精力听课, 有的为了考各种等级证书干脆看与课堂无关的书或英语书。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讲授《保险学》课程时就有意识地引入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出发点, 着力强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从课堂讲学、问题探究、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以学生主讲补充教师主讲

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式学习改变课堂教学由教师一人主宰, 甚至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 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讲。结合专题性讲座, 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专题, 每个专题讲授一小节( 20 分钟) , 主要是对该专题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介绍和解读, 特别要介绍当前学术界或社会各界对这一论题的主要态度和焦点问题, 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这种由学生主讲的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并学会自主性和合作式学习。各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收集资料、整理观点、梳理和综述问题、撰写教学方案, 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选优秀代表担纲主讲等环节。同学们为了讲好自己的专题, 往往在上课前都会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 变压力为动力, 充分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 也收获了成长与进步。

(二)以专题授课替代对教材的简单复述

为避免对使用教材的简单重复, 在课堂内容的规划和设计上, 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展开教学,每一次专题之后,围绕特定主题共同探讨。在遵循保险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主要设计了以下专题: 风险与保险、社会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车辆保险等。这些选题在保险学课程体系的框架内, 突出其实用性价值, 以关注实用性吸引学生,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发现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这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保险学的兴趣和动力。

(三)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保险学属于应用类学科,因此, 在教学中要突出案例教学的比重, 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在保险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现场参与的成功方式就是增强案例分析的方式和问题探讨的力度。案例的选择和问题的提出, 既可以由教师提供, 也可以由学生提供。课上,可以先由老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教师针对理论知识结合精典案例把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讨论。课下由学生准备与所学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展示,仍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个保险学案例, 每个案例10分钟左右。形式不限,可以是传统的PPT形式的,也可以是根据案情现场表演,还可以将案例拍成视频。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同学们更倾向于现场表演和拍成微电影的形式,他们课下自编自演自导,团结合作,分工明确,为了给大家呈现出精彩的案例,每组同学都认真地准备着,对与案例相关的重点或疑难问题进行反复的探究,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性空前提高。通过这种学生自己动手做保险学案例的方式将课程的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使知识点更加突出,既能温故知新,又容易引起共鸣,活跃课堂气氛。

(四)突出“问题导学法”的运用

论 “问题导学法”是指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各种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构建出有意义学习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设问、疑问、留问、提问的形式,将保险教学内容化成一个个问题,使问题经常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用以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下面举例说明:

如讲“风险概述”这一内容时,应以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为主线,设置成以下三个问题:1、什么是风险2、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哪些?3、风险的特征是什么?(将以上三个问题贯穿在古语:“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 以及若干与风险相关的图片,如南方冰冻雪灾,胶济铁路出轨,汶川地震,三鹿奶粉等事件中启发同学们思考)。同学们通过图片结合所要思考的问题,层层深入,步步入扣,最后获得与风险相关的知识――风险就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客观存在而又意料不到的事情,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工作失误等。

三、保险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保险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教学中对教师引导作用的理解和贯彻存在着抽象、孤立、简单化的认识,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教师引导作用的存在是以学生的“学”而存在,这是一种辩证关系。在保险教学中不能单纯运用一种讲授法,只要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学习最佳效果的各种教学法都能采用。保险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将教为引导和学为主体这两者真正统一起来,这是正确认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次实践活动。

(二)不断调整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潜在效用。运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有一个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能以强制、压抑的气氛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或注入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应该创设一个充分民主、平等的气氛和环境,促使师生间心理协调一致,相互之间的言谈举止达到思想上、感情上、认识上的接近,然后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特别是教师在回答问题时,说话态度要亲切自然,其语言要充分体现启发性、诱导性和可接受性,避免学生产生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三)教师在保险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连环导学的设问、疑问、留问、提问应做到“八要”:一要激感,叩击心灵,讲究思想性;二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化,讲究逻辑性;三要一石二鸟,触类旁通,讲究有用性;四要因势利导,点拨启迪,讲究启发性;五要扣其两端,活跃思维,讲究灵活性;六要形式多样,因人而异,讲究针对性;七要新旧联系,层层递进,讲究连贯性;八要巧设悬念,引人入胜,讲究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龚放.强化问题意识 造就创新人才.中国教育报,2004(4)

[2]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2)

[3]潘世墨.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上海高教研究,1998(2)

[4]阎承利.教学最优化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第6篇:金融学知识点梳理范文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一门涉及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中怎么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强烈的兴趣学好这门课程,怎样才能启发引导学生既能学习书本知识、又能举一反三拓展书本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立即运用到现实案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这都是财务管理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就应该在财务管理的教学中,不断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1)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在财务管理的教学中,兴趣教学法是指如何使学生具有对财务管理的强烈需要,激发其兴趣,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建立起同学们对财务管理的兴趣,在每次上课前笔者都讲一些内容相关的,且同学们感兴趣的小故事或案例导入课程。比如,在讲财务管理的货币时间价值内容时,为了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笔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1626年荷兰人PETER MINUIT只花了相当于24美元的珠子和毛毯从印第安人那里买下了纽约的黄金地段曼哈顿岛,据说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合算的投资,但今天我们以财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假设我们把24美元以每年8%的投资收益进行投资,到了2010年24美元将变成164033801073221美元!在讲到这个数字时学生一阵惊讶,一脸的疑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怎么可能?”笔者此时一脸神秘的告诉大家:“是什么在作怪呢?货币时间价值,那是不是货币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产生货币时间价值呢?”由此引出货币时间价值内容,学生们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答案,在接下来的课程讲解中学生一直聚精会神的听讲,课堂效果很好。(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具体表现为教学“四部曲”,即启发引导、自学思考、精讲点拨、巩固提高四个步骤。其核心思想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以SWOT分析为例运用启发式教学,SWOT分析法是财务管理中一种重要的财务战略分析方法,它是通过企业的外部财务环境和内部财务条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有关因素进行归纳分析,评价企业外部的财务机会与威胁、企业内部的财务优势与劣势,从而为财务战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案。一是启发引导。这个环节是整个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决定了整个启发式教学过程是否能够顺利实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笔者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解了SWOT分析方法后,就试探着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看能不能进行个人SWOT分析?如果能怎么进行分析?”二是自学思考。在启发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自我思考和自我学习新内容。学生们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认为可以,接下来就是解决怎么把财务管理中的SWOT分析运用到自身,在笔者的语言启发下,学生们有了思路,明白了要从自身出发,分析自身的优点、缺点,再分析外部环境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结合自身进行的四个方面的分析也就相当于财务管理中SWOT分析的四个方面。三是精讲点拨。教师的归纳精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把新旧知识的各知识点梳理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记忆。进行了个人SWOT四个方面的分析后,学生们自以为完事了,这时笔者又问:“我们进行SWOT分析的最终目的什么呢?”学生们一阵疑惑,接着笔者强调财务管理中SWOT分析的目的在于产生可行的备选战略,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而我们所作的个人SWOT分析也是如此,不是说分析完四个方面就完事了,最终我们是要根据自身各方面特征制定出今后的学习目标,这里呢,我们再加上一个步骤,就是怎么来实现这个目标,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四是巩固提高。巩固知识要点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这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教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为了强化SWOT分析法的运用,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进行个人SWOT分析,要形成文字,不要求很快就交,但要求分析的一定要深刻,要对自己有一个认真的态度,认真规划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行动计划。(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初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教师把企业管理的实际事例拿到课堂中进行上讲授,并让学生讨论,形成了企业管理案例教学雏形,由此开始了教学案例的研究工作。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是培养兴趣。其二是强化记忆。为了搞好案例教学,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要做好案例选择、搞好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案例讨论后的总结“三部曲”。比如,在讲财务分析时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是做好案例选择。笔者先把财务分析的理论知识讲述清楚,然后让学生们拿出上次课布置的作业,就是找出双汇集团最近一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资料,十个人一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运用刚刚学过的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分析,评价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本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二是搞好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任务布置之后,各小组立即很感兴趣的投入到案例的分析中,笔者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并要求在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学生很快的就把双汇集团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的指标计算出来,笔者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根据他们的计算结果来分析双汇的四个方面的指标是不是合理,有没有改进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说出来,说对说错都没关系,畅所欲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对双汇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展开了讨论。三是案例的总结和点评。案例讨论结束后,笔者及时给与总结,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肯定好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以激励学生,这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画龙点睛阶段,树立起学生不断探索、勇于追求、积极进取的信念,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三、正确处理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除了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对财务管理相关的理论及实际知识融会贯通以外,还应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一门既注重理论性又注重应用性的学科,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后,再进行案例教学,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等同于把所有的问题都丢给学生,因为在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中,有些知识点相对复杂,这些内容如果完全依靠学生去自学,反而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时机,在最佳的思维突破口点拨学生,恰到好处地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提高,绝不能流于形式。兴趣教学法倒是可以和其他几种教学方法随时结合使用,但也要把握好时机,滥用的话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不到重点知识的学习上,收不到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金融学知识点梳理范文

关键词:对分课堂;学为中心;教学模式

自2014年“对分课堂”在复旦大学首次尝试以来,作为本土原创的新型教学范式,“对分课堂”具有理念深刻、简明易用的特点,在高校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大多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要求,需要学生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知识内化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必要环节,“对分课堂”是实现知识内化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文将针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

1以学为中心“混合式对分课堂”设计

1.1面向知识宽度的教学内容

1.1.1内容设置瞻前顾后

教学内容的设置,既考虑到对“先行知识”的巩固和顺承,又兼顾为“后续知识”夯地基、做引路。例如:《数据结构》中的二维表在C语言中利用结构体数组实现,作为先行课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相关内容可在此处巩固、深化。又如:《数据结构》中的拓扑排序可判断有向图是否有环路,在《操作系统》中的死锁判断可采用此算法。

1.1.2课程讲解多维度

教学中的概念、术语、原理不仅要着眼于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还要考虑专业的全局知识构架,进行跨课程的多维度讲解。例如:在计算机专业的不同课程中,对“二维表”中的“行”命名不同,《数据结构》中对应“数据元素”,《数据库原理》中对应“元组”,“数据库应用软件”中对应“记录”,《操作系统》中的页表对应“表项”。这种“多词一义”或“一词多义”的现象,在专业术语中并不罕见,对其理解掌握有助于学生自学专业资料,把握知识体系的全局,更有助于对专业问题进行准确描述。

1.1.3多种类混合式教学资源

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的信息化和资源型社会的发展,促使教学资源日趋多元化。如何将多种教学资源整合,使其与教学目标、教学观念一致,如何将教学资源安排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关系到教学模式改革的成败。因此,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资源的建设定位为“以学为中心”,以“模块化自适应学习”思想作为主线,以提升自学能力作为关键,进行多种类混合式教学资源的整合。课件制作不局限于教材,引入丰富的应用案例,按照难易程度分类,设置根据课堂上学生接受度而进行动态微调教学补充内容的空间。设置雨课堂互动,将手机由阻碍学生课堂专注力的麻烦转变成学习互动工具,可实现实时全体学生的问答,实时进行学习情况的反馈,更方便课堂数据统计和教学资源与作业的。在纸质教材之外,增加线上资源,如微课视频。利用微信、钉钉等实时通信平台建立学习社区,课件、布置作业等辅助教学资源,构建学习共同体;布置课后MOOC平台国家精品课选看,拓展知识宽度。

1.1.4兼顾学科新变化的课程思政

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以案例、故事、问题等形式纳入教学内容。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针对各种算法、技术和理念,介绍其发明者及其发明过程,即生动富有趣味性,又能大大地激励学生。将以上构想预先在每堂课的教案中进行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做好教学设计。

1.2基于三维的教学目标

修订教学大纲,在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上,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从三个维度对教学进行设计、把控和评价。

1.3基于四元的教学组织

讲授、独学、讨论和对话是“对分课堂”的4个要素,以此作为教学流程的四个环节,组织教学。讲授引导构成个体学习的基础,个体学习构成小组思维碰撞的基础,小组研讨的成果在师生对话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与提升。教学设计遵循模块化教学资源的原则,便于教师将课程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整体规划。对分课堂的四个要素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融入设计见表2。

1.3.1课前

通过微信、钉钉群等学习社区为班级学生布置作业、以问题形式引导,使学生开启在“独学”中启发思考和自主学习模式。相对于传统课前模式,学生能够更快捷地接受预习资料,在线上虚拟学习社区中相互交流,使线下的独自预习转变为线上的集体互动式预习。

1.3.2课中

课堂组织上主要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形式,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客观评价;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提高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坚持“每章总结”部分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展开,既有助于自主梳理归纳知识体系、促进知识内化,又有助于使用专业术语对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性描述。

1.3.3课后

布置具有拓展性、涉及应用问题或答案多元性的作业,由小组讨论,集体解决,给出解决方案,分组提交,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学习社区中各章知识点的延展性学习资料,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1.4多样化考评形式、过程化反馈机制

本着加入学生互评、重视形成性评价和相对评价、注重发挥评价教育功能的原则,参照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考评机制。

1.4.1基于“雨课堂”的过程考评

主要包括考勤、预习测试及课堂表现,贯穿于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总成绩35%。雨课堂的后台数据中有学生进入课堂的时间,迟到或者旷课的情况一目了然,不再需要传统的签到方式,有效节约教学时间。课前,教师将预习材料推送学生,通过课前的习题得到学生的预习情况数据,作为对预习情况的考查。课堂中,设置客观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原理的掌握情况或主观题带动学生参与讨论,既方便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给出客观评价,又方便教师通过对错误结果的逆分析及时得到学情反馈,调整教学方案。

1.4.2基于“生生讨论”的答辩考评

对于实训大作业,采用分组答辩、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的考评方式。将学生分组,一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实训大作业、演示结果、答辩汇报、组间互评。答辩环节的引入,既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升表达能力、促进知识内化、将课程实训做一个全面总结,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团队的合作能力,发挥考评的竞争功能,潜移默化进行课程思政。

1.4.3承继传统考评优势

客观性原则是进行考评设计的重要原则。如果缺乏客观性就失去了意义,将导致教学决策的错误。传统的终结性考评具有客观性的优势,目前仍是主要的考评手段。因此,笔试、实验采用终结性考评,即教师评阅给出分值,占总成绩50%。终结性考评是较为典型的传统考评,具有标准明确、规则清晰、评判客观的优势。

1.5多种技术手段

1.5.1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具备触碰屏、手机投屏等先进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运用现代化手段,让教学更高效、智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的提升。课堂中可随时测试,方便教师快速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动态微调讲授内容。同时,利于学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1.5.2雨课堂

实现基于智能手机联动的课堂教学,进行实时学生互动答题、统计学生出勤和生成学习报告。团队教师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此类软件,为学生参与课堂、实时共享课件提供便利。

1.5.3即时通信平台(微信、钉钉、QQ)

利用即时通信的便捷性,在平台上构建虚拟学习空间,学习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实现“学前预习指导———学中讨论交流———学后作业点评”连贯无缝的学习流程。即方便教师监察学情,又方便学生随时求教。此外,甄选智慧树、MOOC等线上教学平台的精品教学资源,利用其测试、讨论、统计等功能,结合实际情况,为教学服务。

2教学效果分析及推广应用价值

2.1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教师间访谈、学生座谈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的调研,发现教学改革后的《数据结构》教学效果有很大改观。

2.1.1学生成绩稳步提高

以往教学中经常出现班级学生高分少、大多数成绩集中在60~70分之间的现象,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智慧课堂、雨课堂等新型教学设备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环境,以及小视频在虚拟教学环境中课前预习的广泛应用,学生学习成绩大幅提高,班级近80%的学生成绩集中在80~90分之间。

2.1.2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在创新教学方法过程中,课堂教学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这一转变带来了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上的改变,课堂中学习氛围更加积极和讨论环节更加热烈,教学互动效果明显加强。

2.1.3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

学生在智慧教室的课堂参与度极高,放松与合作的空间更能普遍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此外,小组讨论、小组PK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效果。

2.1.4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热情高涨

《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是计算机相关各级各类比赛的核心与基础,教学改革使学生对课程的课外学习时间增加,也带动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情。学生全方位参与课程学习,在各类竞赛中多人多次获得过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的好成绩。

2.1.5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团队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教育教学经验,不断磨炼的过程中,增加了教学自信,进一步促进教学,曾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并在各学期的评教中名列前茅。

2.2推广应用价值

2.2.1基于学习目标的角色分配

不同于翻转课堂的学生主角地位,对分课堂同时强调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和教师讲授与点评的重要性,不同的角色为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努力,创设的学习共同体,有效地将课堂45分钟达到效率最大化。

2.2.2由小视频创造大价值

以小视频方式展现的模块化题集,充分利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也为不能及时参加课堂教学的学生提供了补课的学习机会,使班级学生无一掉队,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也满足了不同接受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和推广应用价值。

3结语

本文立足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基于“以学为中心”,通过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考评形式、反馈机制和技术手段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设计来构建对分课堂。在教学内容部分,提出了教学内容设置要兼顾继承性和后驱性,知识讲解从专业课程体系的全局出发,注重知识的延展性。在教学目标部分,设计了三种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为课程大纲的编写提供了参考。在教学组织部分,将“对分课堂”的四要素———讲授、独学、讨论和对话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环节,并给出了具体策略。针对于上述教学模式的构建,设计了基于雨课堂和“生生讨论”的线上线下混合考评形式,同时将反馈机制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方便教师实时掌握学生情况,进行教学的动态微调。智慧教室、雨课堂和即时通信平台,以及MOOC等线上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是构建新教学模式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具体的应用中,各取其长为教学服务。最后,对在实践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宁.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整合要因与取向.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70.

[2]赵海冰,邢翠芳,吕洁.对分课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