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范文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第1篇: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经济新常态;金融科技;业务转型

现阶段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也可以说是信用经济的时代。追溯金融行业经营中的风险点、业务开展中出现的逾期、不良状况,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信用风险全过程研判尤为重要。

1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特点

1.1服务对象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为广大居民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为扩大便利渠道,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必须共同努力,为大众提供一个融合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应用平台。现阶段类似微信平台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这些软件都以原有的社交模式为基础,拓展了商业模式和服务功能,还实现了银行提现、购物等诸多实用功能。例如,抖音平台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获得金钱奖励,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购物。商业银行以不断提供多种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多元化金融服务意味着商业银行越来越多转向综合或混合业务活动,在金融科技新规下,商业银行应继续扩大与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上市公司和有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打造适应混合经营,以服务更多客户。商业银行多元化目标意味着商业银行不仅要追求直接目标,还要追求间接目标。通过精心规划、设置中间业务以及广泛的银信合作等,直接、间接地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最终目的是获得稳健的经营成果。

1.2服务领域个性化

随着金融技术的大力发展,人们对于金融行业的服务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服务的形式,并且对企业发展中的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的要求日渐增多,在服务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企业客户也希望银行通过全面和量身定制的服务提供附加值。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结构,我国的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网络贷款和移动支付等领域。微信支付、云闪付等平台在消费者中的普及度和接受度非常高,这些应用软件都体现出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为了更好应对金融科技遇到的挑战,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升级专业能力,积极借鉴与金融科技密切相关的实践经验,加大开发个性化服务的力度。在金融科技环境下,商业银行将通过自主研发或租用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技术链,来完善自身的金融科技平台,以此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

1.3金融产品规模化

随着金融科技的出现,创新的金融科技产品在我国蔓延开来,金融科技产品推出快,发展前景良好。许多金融科技公司积极应用和推广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专业分析,使金融服务更加普惠便捷。金融科技公司对金融产品的广泛使用令人震惊,也极大刺激和推动了商业银行积极应用金融科技,开发大型金融产品。

2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对于信用风险理论的界定

2.1关于信用风险的界定

信用风险一直都是商业银行发展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信用风险在传统上的定义是指当事人不遵守约定,不按照相关约定进行债务偿还的风险;同时也指银行的债务到了约定的还款日期,但是还款人员却因为个人原因或其他情况,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拖欠的金额进行偿还,这会给贷款人的各项业务带来严重的信用风险。此外,还可以通过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信用风险的理念进行定义。广义上的信用风险实际上与对于商业客户破产的风险直接相关;狭义上的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我国各大型商业银行存在的信用风险,这种情况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出内外两部分。第一,所有影响信用风险的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社会和政治冲击等,都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其中一些是不可逆转的,同样也不会根据个人的想法做改变。第二,通常需要考虑能够影响信用风险的内部因素,例如信贷量、银行政策、期限和收益率等。

2.2关于商业银行发展中信用风险的界定

想要更好的明确信用风险,能够明白其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必要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理论上的明确界定,减少因为理念混淆所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在进行各种经济理论演变的总结中,不难发现各经济学者对于信用风险的不同看法,并且还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当前理论界最重要的表述如下:(1)银行业操作性的风险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他资金流失的机会存在;(2)问题是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考虑的主要原因,是债务人在贷款时能否按期得到足够的资金和能力,也是导致借款人出现违约的主要风险;(3)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不确定性等因素造成,贷款资金有时也会在银行业务的正常经营和管理中遭受损失;(4)与银行信用风险、不良贷款、其他相关比率有关。

3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信用风险虽然会导致损失,但是有时也会产生经济优势。信用风险体现在金融风险的方方面面,它是金融市场本身的一个属性,对交易和信用交易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信用风险按照定义也是一种风险,在发生信用风险的时候也会为企业或人员带来严重的损失。很多时候,信用风险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更为直接的经济损失。有时,信用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高的。但是,要知道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在风险居高不下的时候,其伴随的收益现象也是非常乐观的。现代商业银行在风险之后追求利润。因此,信用风险越高,风险溢价就越高,风险调整后的回报折价就越大。很多时候信用风险会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当信用风险值越来越高时,所处的信用环境会越来越差,这就导致企业或者个人不能够很好地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对银行的商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对于此类银行的发展状况,很多客户是存有疑虑的,使其在进行存款或者办理金融业务的时候存在安全顾忌,也就无形中影响到银行资金的来源,是引发银行部业务下滑的恶劣现象。信用风险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业的工作效率。为了实现无风险回报,由于相关的信用风险,人们更多地投资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而较少投资风险较高的产品。最终,导致金融产品的有效性降低。这对应生产要素的价格,导致生产率下降。另外,当前信用风险计量评估不完全准确,同时,信用风险的存在给企业融资带来了很大困难,影响了银行和券商的需求。需要对信用风险进行监控,这实际上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4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4.1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

从类别上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很大,无论是负债还是资产。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基本上都是市场化的,其生存条件取决于工作条件的增减和贷款人数量以及银行的发展。选定的分支,定义缺乏灵活性直接增加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越大,但其盈利能力却不是趋同关系。

4.2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较差

尽管近年来我国通过清偿、减持等多种方式处理了一些不良资产,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相继将不少不良资产让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利率仍然较高。尽管银行努力提高信贷质量,但效果有限。例如,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余额高于同期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余额。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过于狭窄,转型期盈利能力较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比较简单。

4.3负债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对称

经过详细的调查分析,我国银行各类存款的比例在70%左右。至于存款结构,其中的储蓄账户占人口的大部分,这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始终超过定期存款的余额。同时,中长期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有所提高。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总体平衡,在时间结构上存在不一致。

4.4资本充足率偏低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股权改革,主要商业银行资产大幅增加。与主要国际银行的数量相比,它们的持股比例约为12%,虽然在数据之间几乎没有差距,非常接近领先的国际银行,但是在资本充足率上依然偏低,不满足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

5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对策

5.1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层次风险管理组织

为打造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基本情况的风险管理机构,需要积极创建相对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决策机构,银行董事会也是整个系统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的职责包括深入了解影响整个银行的风险;根据董事会职责,风险评估委托给董事会委员会和战略规划委员会。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委员会通常设在风险管理领域。其任务包括监控整个银行的风险,并根据风险情况,监控所有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保护银行免受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伤害。战略规划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的重要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本行风险管理战略、制定战略目标和实施措施。5.2完善风险管理的相关流程企业要想从整体上管理银行的信用风险,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适合我国的风险管理机构。同时,要建立使中国商业银行逐步承担风险的风险管理流程。了解商业银行的演变和风险。必须定义适当的产品、领域、业务和风险管理权限。有效的审批机制可以更好地防控信用风险;银行是金融产品面向市场的第一站点,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较高。因此,作为其职责的一部分,银行的员工必须承担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特别是在对冲信用风险时。全面收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据,分析银行业务和管理数据,科学评估风险,确保风险可控。

5.3塑造我国商业银行文化体系,预防信用风险

构建信用风险的文化体系,是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信用风险的文化体系建立,可以更好地使全体员工增强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识别风险因素,提高所有员工的风险意识。管理标准可以有意识地将不同的风险管理实践、规则和系统整合到日常业务中,企业文化深深植根于公司治理之中,通过创建全体工作人员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才能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任何企业的思想文化都要以人为本,银行企业在发展中也要以这种理念,全面地进行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前景做导向,引入独立的人事管理作为开发新价值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推动企业精神不断提升的重要动力。现阶段由于经济金融的快速变化,银行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企业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于银行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当中,并且也是银行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重要的是要发展以人为本的领导理念,并制定提升人才和领导力的理念。要提升和保持团队精神,员工需要形成共同的愿景和大局观,优化资源配置,在互动和团队合作中互惠互利,提高整体竞争力。

5.4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管理体制

经过吸取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我国将信用风险的预警系统设置在商业银行的总部处,总部要求各子公司按照各子公司或部门的规定提供财务信息。在此基础上,总行实施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预警层级和纵向监测预警机制。为了真正实现早期风险监测的计算机化和自动化,需要创建一个敏感的、畅通的信息系统,用于早期风险监测,不能简单停留在人工控制的水平。信用风险防范预警系统可分为三个模块:数据输入、数据结算和数据输出。首先,分析我国现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创建风险预警指标,完成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这是输入模块。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后,预警系统的指标构成应及时适应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变化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建立最新的中央监测指标,以充分检验商业银行的预警系统,同时根据审计结果对各项指标进行调整优化。此外,银行的信用风险也会随着经济政策法规的变化以及金融理论的创新而发生变化。作为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各项预警指标必须不断调整。

6结语

综上所述,认真学习并充分借鉴目前在监控国内外企业信用风险的技术和方法方面,首先需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监管方面面临的一些挑战和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信用风险监督和治理水平。有效推动当前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步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汪办兴.严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经营转型:基于交易银行业务模式的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9(6):76-85.

[2]丁俊峰,熊航.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18(1):13-18.

[3]王晓燕.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16):81-82.

[4]蒙贞科.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及其实施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2):58-59.

[5]郭党怀.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逻辑与思考[J].银行家,2019(2):54-56.

[6]丁波,张翼,倪鑫.资管新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转型与风险防控[J].农村金融研究,2019(2):34-39.

[7]姚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转型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9(10):101-102.

[8]陈茜茜.浅谈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J].经济师,201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