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范文

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

第1篇: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如今我国大小型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一般,其所面临的是越来越高的风险。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风险,它贯穿于整个银行业务中,信贷风险的防范管理对商业银行有着重大的意义。管理者应结合我国经济现状以及银行实际发展情况,分析风险原因,解决现阶段问题,并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理论研究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特征。所谓信贷风险,并不是一触即发没有因果的突发状况,而是一个又开始有发展的渐进过程。信贷风险高、收益突出,风险一旦发生,银行往往会受到巨大损失,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有着重大的意义。信贷风险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没有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只要有信贷就会有风险,所以信贷风险不会随着人意志而转移或消除。

(2)可控性。信贷风险是可以被识别、预测、防范、化解的。因此银行需要采取手段预测风险进而防范风险。

(3)扩散性。信贷风险极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它影响的不仅仅是银行自身的经营发展。

(4)隐蔽性。信贷本就具有不确定性,而它的风险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被掩盖。

(5)易变性。信贷易受到国家政策和市场等影响,从而其风险也会难以确定。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类。信贷风险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市场性风险与非市场性风向两大类。市场风险主要是由市场条件、生产技术等人为因素而产生的风险;非市场风险则是由自然因素或是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等不可抗力因素所起的风险。

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理论。商业银行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它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中间业务管理理论认为银行存货业务是主要业务,以此为基础进行期货、托管等中间业务,在越来越激烈的银行竞争环境下,银行的盈利空间大大提升。

风险资产管理理论为各种不同的风险设置了不同比例和最低资本充足率。

信贷配给理论则认为信贷成功比率是有市场决定,它是借款人逆向选择的结果。银行应该合理运用利率选择实现盈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银行自身原因。第一,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低,风险分析不够深入,客户资料管理缺乏经验,市场调查不足导致缺少对风险管理现况的了解;第二,银行信贷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因此造成对借款人审核不足,甚至收取贿赂,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造成银行损失。

借款人原因。我国目前经济市场尚未发达,大多数的企业会通过银行贷款来周转资金,一些企业往往隐瞒自己真实业绩,故意逃避债责,造成了银行损失,形成信贷风险。

客观环境原因。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阶段,整体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以至于信用的缺失越发的普遍,而当今法律的不健全将银行信贷风险进一步加深。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1.增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意识。增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意识,树立坚定管理理念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首要条件。第一,管理者不能盲目的追求企业飞速发展,必须树立稳健的管理理念,增强管理者的道德约束,对银行内各种风险保持高度警惕。第二,管理者在推出信贷业务时要考虑到业务的推出会得到如何的社会效益,要树立安全正确的竞争理念,扬长避短。

2.健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如何健全商业信贷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则需要制度、技术、团队三个方面。合理可靠的制度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严谨的技术则是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体系靠它得以运转;高质量的团队在其中运作管理,才能高效防范风险,降低损失。其次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也是管理机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分为识别、计量、检测、控制四环节。要结合我国银行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风险管理流程,及时发现信贷潜在风险,提出防范措施,提升银行竞争力。

3.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结构。银行应该优化股权并调整信贷结构,以提高中小股东比例减小大股东股权。同时还应该符合我国经济结构,提高防范风险效率。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员工实行绩效评价,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实现银行经营目标。除此之外,银行还应该培养信贷管理者整体素质,一个合格的信贷风险管理人员是能够高效积极完成自身使命,银行需要具备信贷风险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以此完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四、总结

衡量风险、接受风险、管理风险是银行永远的任务。对于管理者来说,保证银行的稳定发展经营,防范风险管理风险则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而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管理者更应该明确自身职责,加强自我约束,做好信贷每个环节并在其中相互制约督促,及时对信贷业务动态管理以应对突发信贷风险,做好防范准备,从而降低银行损失。总而言之,风险是伴随信贷而来,有信贷则有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任书敏.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101-102.

第2篇: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效率;内生影响因素;联立方程组;相依回归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2-0005-08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ndogenous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Efficiencies

SUN Xiu-feng, CHI Guo-tai

(School of Manage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sample of 14 Chinese banks ranging from 1998 to 2007,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endogenous factors to banks’ efficiencies with simultaneous equations based on considering the cross-interference of cost efficiency,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conomy. It gives us a whole vision of how an endogenous factor makes impacts on different types of bank efficiency and works out the problem about analyzing some factors of different efficiencies simultaneously which redounds to find out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a commercial banks.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the manager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validity of inside bank-resource, such as deposits and fixed assets;(2)improving the proportion of non-credit operations can make more positive effect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ie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3)the five factors of ratio of credits to deposits, the ratio of credits to total assets, the ratio of interest-expenditure to interest-income, non-performing ratio and assets of bank embranchment show the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efficiencies;(4)the scale efficiency have remarkable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cost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 efficiency; endogenous influence factor; simultaneous equations;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1 引言

商业银行效率是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和集中体现。针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焦点主要集中于开发有效的效率度量方法、评价银行效率状况和探明实践中的效率影响因素。从实践角度看,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意义明显大于前两者,其为银行业改善经营措施、调整资源配置、提升经营效率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构成问题研究较为宽泛。其中,对银行资产规模影响问题研究历史最久,但结论并不统一。例如Berger实证指出美国银行业存在银行规模正向影响银行效率的特征[1],而Hermalin等则实证发现资产规模与银行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近期Fotios研究发现较高的资本总额、贷款频度都可增加银行效率[3]。其次,银行产权的影响研究也是一个焦点。1997年,Berger校验了同期的130篇文献,归纳出非发达国家内的外资银行效率好于本土银行,而在发达国家则相反的结论[4]。Havrylchyk[5]、Mamatzakis[6]等人也纷纷证明这一点结论。对此,Lensink et al用实证结果表明外界的政策、制度差异性同样会导致不同产权结构银行之间的效率差异[7]。此外,关于银行财务特征和外界宏观约束等因素对银行效率影响的研究结论还有很多。尽管国外此类研究得出了许多成果,但因各研究所用银行样本的国家环境、市场环境、监管制度等不同,导致其效率影响因素的构成分析结果难以统一,较难做国际间比较。

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银行自身财务特征的分析上。已有研究对产权结构影响的判断意见较为统一。张健华[8]、陈敬学[9]等分别验证了国有产权制度显著影响中国银行业效率发展的观点。甘小丰实证分析了外资入股对改善城市商业银行税前利润效率的积极作用[10]。Berger则明确提出允许外资少量持股可有效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升[11]。在产权结构影响之外,资本充足程度、不良贷款比例、员工素质、激励机制、技术进步等内部因素对中国银行业存在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12~14]。此外,在对宏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内金融环境、银行业市场结构、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等因素均被涉及[8,14]。尽管关于中国银行业的此类研究已获得了一定成果,但受样本量、效率计量指标和方法的差异等影响,各文献结论还存在较多不一致性。

此外,少量研究关注了银行不同类效率间的相互影响。例如Berger用实证揭示了银行规模效率与X效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1],杨大强和张爱武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5]。但此类研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所制定的银行战略常常会产生提升了一类效率却降低了另一类效率的顾此失彼现象。

总体来看,现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还存在着两方面不足亟待改进。一是忽视了一项因素可能对银行成本、技术、规模等多类效率同时存在影响的情况。二是对银行效率内生影响因素的分析少且不足。现有研究仅选择所有制类型、资产质量等几项内生因素分析,其实践意义较有限,而过多关注市场风险、监管体制等外生因素又很难从本质上提升商业银行效率。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筛选出银行规模、资源配置等7方面共15项银行效率内生影响指标,依据联立方程组原理,在兼顾银行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1998~2007年间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效率内生影响因素,统筹考虑一种内生因素对银行不同类效率的影响关系,解决现有研究忽视单项影响因素可能对银行成本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多类效率同时存在影响的问题,并探求了中国商业银行业内部不同类效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2 银行效率内生影响因素选择与假设

2.1 内生影响因素的选择

目前,国内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内生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结论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商业银行经营特征分析,筛选出以下几类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内生影响因素。

(1)银行资产规模因素

实验经验表明,银行资产规模是反映银行经营绩效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银行规模一般可用银行总资产、贷款额、存款总额等指标表示。但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此三项指标彼此间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均在0.98以上,且均通过了1%的统计检验。因而本文仅选用了银行总资产来表征银行规模。

(2)资源配置因素

资源配置关系到银行成本控制、产出能力优化、规模扩张等多项工作的实施效果,理应是影响银行效率变化的一类重要因素。本文选择存贷比、人均资产、贷款占比(银行贷款总额/银行总资产)、固定资产占比(银行固定资产原值/银行总资产)、费用收入比、分支机构资产量(银行总资产/银行分支机构总数)六项指标来反映银行的资源配置状况。

(3)银行创新性因素

银行创新是指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新业务开拓、新技术应用等过程获取新利润来源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银行降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从而提升效率。银行创新性可使用非利息收入比重和技术进步率来体现。前者数值越大,说明银行的金融创新性越强,对传统业务的依赖越弱。后者反映了银行设备、交易手段等技术性提升的能力,此处按照国际研究惯例,选择使用时间更替的对数来表示[1],例如样本共覆盖3年,那么这三年的技术进步率就分别是ln1、ln2、ln3。

(4)稳定性因素

商业银行经营必须保证稳定性要求。《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上附属资本以后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小于8%。1998年以来,资本金情况已广受中国商业银行业的重视,但它是否已对银行经营构成了影响还是未知。因此本研究选择以资本充足率作为指标,考查银行经营稳定性是否对银行经营效率有所影响。

(5)盈利性因素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可直接反映银行资源利用有效程度。此处选择使用净资产收益率、税前资产收益率(税前利润/总资产)和利息支出收入比来代表此类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盈利性的基本特征之一。税前利润可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对社会和自身所创造的利润总额,其未来支付的税金是其社会责任的体现。而利息支出收入比可反映银行主营业务盈利的最终效果――净利息收入程度。

(6)资产质量因素

资产质量是反映银行风险水平以及测度成本优劣的重要指标。它可反映银行信贷资金的利用有效程度和抗风险性。诸多研究表明银行资产质量对银行效率具有影响。本处使用不良贷款率来考察资产质量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7)产权结构因素

现有研究均认为产权结构是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许多研究均通过实证证明了这一点影响关系。但随着近年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改革的深化,这种产权差异影响是否依然存在值得探查。因而此处按照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惯例,使用虚拟变量“0/1”来代表“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期望通过实证结果揭示这一问题。

2.2 内生因素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关系假设

基于Berger等经典文献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经济学特征描述,本文对已选择的内生因素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做如表1所示的理论假设。在表1中,没有对各影响因素指标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具体关系做出假定,只假设它们间的影响关系存在。在关系假设中,有如下三点需要说明:

(1)在假定与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相关的影响因素时,放弃了人均资产和贷款占银行资产比重、税前资产收益率等三项因素。这种放弃的依据是这三个指标主要体现了银行资源配置中的规模效果、银行业务的合理性和经营的收益效果,与银行成本控制的关系不明显。

(2)在假定与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相关的影响因素时,放弃了人均资产、营业费用收入比率和分支结构资产量等三项因素。这种放弃的依据是人均资产和分支机构资产量反映了资产规模特征,不体现资源利用效果,而营业费用收入比率则体现了成本控制思想,不反映银行的产出能力。

(3)在假定与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相关的影响因素时,此处放弃了税前资产收益率、利息支出收入比和不良贷款率等三项因素。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利息支出收入比在反映银行经营行为时效果较为突出,而在银行规模扩张影响方面反映较弱。税前资产收益率更适用于反映银行的收益能力而非成本控制情况。不良贷款率能反映银行贷款规模扩大过程中的损失程度,但难以体现银行整体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损失。

2.3 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假设

已有研究对银行规模效率、成本效率和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从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看,规模扩张势必会产生更多的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银行对自身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控制效果直接决定了它规模扩张的有效性,同时银行可用资源和市场份额的增加也会提升其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其产出效率增长。综上分析,本文假设银行效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银行规模效率直接影响其成本效率。

(2)银行规模效率、成本效率对其技术效率构成直接影响。

3 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建立

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状况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一种直观反映。相同的资源配置基础和共同的市场环境为此三类效率构建了一种隐性的关联关系。在此情况下,影响因素对银行效率的作用也必然会反映到全部三类效率的升降变化上。因此,在进行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时,应考虑到三类效率间的相互干扰,对此三类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联合分析。

现有研究基本上都是在对银行成本、技术、规模等类微观效率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各类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如(1)~(3)式所示。

(6)式所示的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可在兼顾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揭示一种因素与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不同效率之间的互相影响关系,统筹考虑一种要素对不同银行效率的不同影响,可以解决银行效率分析中顾此失彼的现象,有助于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找到提高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样本时期选择在1998~2007年10年间,涉及表2中的14家中国主要商业银行。2007年的广东发展银行因样本获取困难而舍弃,余下样本共139个。选择1998~2007年间的银行样本,主要是考虑到这段时间恰逢中国商业银行高速成长期,而且也避开了2008年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冲击。

4.3 银行效率类指标的计算结果

本文采用参数法计算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鉴于银行效率的参数法计算已较为成熟,此处就不再对其原理模型做具体解释。计算中,银行成本效率模型选用前沿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技术效率模型采用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规模效率模型选用平均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将表3所示的投入产出指标带入对应的银行效率模型,计算得到各银行样本的效率值,限于篇幅,仅给出统计描述,见表4。

4.4 影响关系模型回归分析

使用相依回归方法(SUR)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关系分析模型((6)式)进行联立求解。由于单一年度内中国商业银行样本有限,为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本文采取了如王聪、张健华等学者相似的方式,将所有年度的银行样本作同一横截面分析。于是,全部139个样本被假设成彼此无关的银行样本,这满足了回归分析的样本数量需求。

5 实证结果分析

5.1 模型回归效果简述

观察表6的回归结果可知,两次回归的F值均在5%水平以上显著,这表明各方程的总体线形关系显著。同时,回归结果中,仅第一次回归中的成本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和第二次回归中的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D.W检验值在1.8附近,存在微弱的一阶自相关性;其余四个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D.W检验值均约等于2,这表明此四个模型均无一阶自相关性。总体来看,联立方程组的回归结果基本符合统计检验要求。

5.2 内生因素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关系分析

由于本文仅是希望获得各因素对银行各类效率的影响关系,故而未对各内生因素的回归系数值作进一步分析。仅依照回归系数的正负和统计检验显著性,得出如下的中国商业银行各内生因素对银行各类效率的影响关系分析结论。

(1)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增长仅对其成本效率控制具有一定正向影响

表6第2行的数据显示,银行规模增长仅对银行成本效率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对其他两类效率则作用微弱。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业近年来外在的规模增长、市场份额扩大等特征并未对其规模效率改善产生积极意义,且借助市场份额扩大促进产出效率提升的期望也没得到验证,相反其对银行规模增长中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应更为重视。

(2)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内部资产配置情况对其各类效率的影响关系较为明显

①表6第3行的回归数据显示,存贷比显著负向影响着各银行的成本效率和技术效率,而对规模效率则展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目前各样本银行吸纳社会存款的效率高于其信贷业务,导致其存款资源利用率不足,这可能与入世以来中国各银行追求低不良贷款率的惜贷行为有关。大量存款资源冗余闲置易导致银行管理费用和成本上升,资产优化配置失调,从而影响了银行产出效率。

②表6第5行的数据显示,银行贷款占银行资产比重因素对银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目前增加贷款业务比重仍然有助于银行收入和利润的创造,但贷款业务增加所产生的边际成本费用对银行规模发展中的成本控制形成了一定阻碍。由此看,在保持贷款业务的创利前提下,适当降低贷款业务比重,开拓信托、担保等低边际成本的新兴业务,实现银行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的双扩张是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

③表6第8行的实证结果显示,银行分支机构资产拥有量对银行规模效率和成本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中国银行业分支机构的资产拥有量还存在冗余问题,较多的资源集中在有限的分支结构内部无法得到利用,闲置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积累致使银行成本效率和规模效率效果降低。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商业银行业还存在增设分支机构、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等潜力。

④表6第6、7行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中国银行业的规模扩张,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资产折旧、管理成本、人工费用等已显著消极影响了银行自身的收入和利润产出效率。这提醒银行管理者,应将固定资产投资的必要性和充分利用作为其投资建设的首要前提。

⑤此外,人均资产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关系在实证中并未得到验证(见表6第4行)。

(3)金融创新活动并未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效率改进产生积极影响

表6第9、10行的回归数据显示,非信贷业务凭借自身低成本的优势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边际成本,但这一特征并没有对银行整体成本和平均成本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未形成银行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此外,技术进步率理应具备提升银行经营绩效的作用,但实证结果表明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仅有助于提升银行业产出效率和控制银行规模扩张中的边际成本,并未对银行整体成本控制产生更多的正面效果。

(4)银行稳定性――资本充足率与银行各类效率之间影响关系均不显著

表6第20行的数据表明,中国商业银行业自身的资本充足情况并未对银行经营构成任何显著影响。以光大银行为例,2004、2005年所有者权益分别为-54.90亿和-29.95亿,在此状况下,该银行仍维持了较高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类似的中国商业银行个案还有很多。银行客户常常忽视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特征约束指标,普遍认可了中国各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此,中国各商业银行并未盲目乐观,它们均在努力提升自身的稳定性指标。

(5)产权结构仅对银行成本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表6第13行的产权因素回归结果表明,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控制情况仍然好于国有银行,但在规模发展和产出效率方面,两者的差异已不再明显。国有银行的信贷等业务易受体制和地方行政干预,公益性投资数量相对较多,这些都加大了国有银行成本控制的难度。而股份制银行经营灵活的优势已受其近年来的快速扩张行为所影响。与此同时,国有银行的新兴业务开拓、资产质量严控等内部改革已见成效,从而缩小了与股份制银行在边际成本和产出效率方面的差距。最终使得产权结构差异在产出能力和规模发展中的影响逐渐消失。

(6)银行盈利能力的改变对其各类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表6第21、11、12行的回归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创造收入和利润的能力对其成本控制和产出均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再次反映出银行存款冗余致使银行产出不足,进而阻碍银行盈利和成本控制的问题。

(7)资产质量改善对中国商业银行业效率情况具有重要而显著的影响

表6第22行回归数据明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对银行产出效率和成本效率的负向影响非常显著。这一点与国内现有同类研究的结果相同。

5.3 中国商业银行各类效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

表6第18行的D.W检验值表明,在第一次回归中,各方程均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而表6第27行的D.W检验值表明,在第二次回归中,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方程D.W值仅为1.709,难以确定该方程的自相关性,所以该技术效率模型中的变量显著性检验无法保证正确。

由上可知,在分析银行效率相互影响关系时,应以第一次回归的实证结果为依据。于是,由表6第14、15行数据可知: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对其成本效率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在1998~2007年间,在考虑其他内生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情况对银行成本控制行为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银行产出技术效率的提升。这说明,中国商业银行业已注重了规模扩张中的内部成本控制,实现了投入代价的最小化,同时通过规模扩张产生的市场占有优势促进了产出效果的最大化,即技术效率的提升。

此外,由于第一次回归中的成本效率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统计不显著,第二次回归中的技术效率分析模型无法确定自相关性,所以综合来看,成本效率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假设不成立。这也许与本文的技术效率选择了单一产出指标有关,但在本文的假设条件下,本文的研究成果是成立的。

6 结论

本文以1998~2007年间的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数据为样本,利用联立方程组的思想,建立了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内生影响因素联立分析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4点主要结论:

(1)在考虑不同效率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下,联立分析内生因素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关系。这样可统筹考虑一种内生要素对不同类银行效率的交叉影响,可以解决银行效率分析中顾此失彼的现象,有助于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找到提高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2)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规模发展情况和资源配置情况值得关注。实证结果表明,现存的存款利用不足、分支结构资源占用过多、信贷业务比重过高、营业费用收入配比不合理等问题均对中国银行业追求规模发展的战略构成了显著阻碍。因而,在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业务边际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合理化等工作对改进银行效率具有突出的积极意义。

(3)中国商业银行增加非信贷业务比重对其改善自身经营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传统业务所带来的收益受到其成本费用的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应坚持其开拓中间业务等新型业务市场的策略,通过低成本业务比例的增长,改善自身的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从而提升经营效率。

(4)银行的规模效率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成本效率与技术效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

参 考 文 献:

[1]Berger A N, Hancock D, Humphrey D B. Bank efficiency derived from the profit function[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3, 17(1): 317-347.

[2]Hermalin B E, Wallace N E. The determinants of efficiency and solvency in savings and loans[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 25(3): 361-381.

[3]Fotios P. Estimating the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Greek commercial banks: the impact of credit risk, 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and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J].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2008, 22(3): 301-318.

[4]Berger A N, Mester L J. Inside the black box: what explains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ienci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7, 21(7): 895-947.

[5]Havrylchyk O. Efficiency of the polish banking industry: foreign versus domestic bank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 30(7): 1975-1996.

[6]Mamatzakis E, Staikouras C, Koutsomanoli-Filippaki A. Bank efficiency in the new 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 is there convergenc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2008,

17(5): 1156-1172.

[7]Lensink R, Meesters A, Naaborg I. Bank efficiency and foreign ownership: do good institutions matter[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8, 32(5): 834-844.

[8]张建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11-25.

[9]陈敬学,别双枝.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建议[J].金融论坛,2004,(10):46-51.

[10]甘小丰.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3):12-15.

[11]Berger A N, Hasan I, Zhou M. Bank ownership and efficiency in China: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world’s largest nation[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9, 33(1): 113-130.

[12]迟国泰,孙秀峰,芦丹.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40(6):104-114.

[13]王聪,邹朋飞.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 (1):24-29.

第3篇: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范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经济资本;资本约束;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发展特征

1.传统资本管理的特点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还属于一项相对简单的活动。这一时期资本管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银行主要关心业务发展规模和收益,强调以业务扩张带动资本扩张,业务推进器成为资本管理的实践哲学。二是资本管理呈现为筹资和分配两个相对松散的环节,资本总量和内部结构的确定与特定回报期的利润留存以及股利分配政策没有明确的联系。三是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未能统一,更无准确的计量方法和工具,难以科学衡量银行的最优资本规模和资本回报。

2.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银行资本管理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银行业重新认识到资本对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出台《巴塞尔资本协议》确立了统一资本监管原则,强调资本的“风险缓冲器”本质,即资本被用于充分吸收银行非预期损失,发挥风险支撑的作用,这一定义从理论上使银行风险与资本建立了直接而明确的联系。90年代以来,基于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内部模型极大提高了银行计算风险损失的精度,并通过风险损失映射资本承担,实现了资本管理从监管资本到经济资本(EC)的飞跃。经济资本完全反映了银行自身风险特征,在性质上与作为可用资本的账面资本和作为资本底线的监管资本相区别。经济资本还直接反映了银行的风险状况,可方便地分解与合并,通过对经济资本进行分配,在清楚地显示各部门、分行和各项业务的风险水平的同时,实现了资本与风险的匹配。经济资本的提出和应用不仅实现了建立在高度量化基础上的风险损失与资本承担的相互统一,而且不断推动着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的整体统一,确立了资本约束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目前,许多国际性大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维持在平均12%左右,高于8%的监管要求。

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对风险管理的主要影响

1.资本约束与风险管理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资本约束从性质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量约束,即银行监管部门、市场以及银行内部需要银行业务发展进程与资本总量和结构保持适度协调,其管理的核心是准确的风险量化。二是质量约束,即在一定资本投入基础上股东和银行自身对资本回报的合理要求,主要是通过风险最优化提高资本回报。总体上,数量约束关注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主要影响银行生存问题,质量约束关注银行经营的效率性,主要影响银行的发展问题。

2.资本的优化配置在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资本的内部优化配置或者风险最优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整体资本回报,实现给定资本或风险时收益最大。过去衡量资本回报的核心标准是资本收益率(ROE)或资产收益率(ROA),这两个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账面盈利能力,但都不能反映银行承担风险成本后的真实收益,实践中容易导致追求资产规模扩张或高风险利润。经济资本的运用使银行意识到资本回报必须建立在风险承担基础上,并作为资本成本进行扣除,由此逐步确立了提高股东价值这一更为合理和科学的资本回报评价标准。

商业银行要实现股东价值增加至少应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资产定价能充分反映对应的风险并实现股东的风险溢价,使资产收益可以抵补所有分配的成本;二是能够对面临各种风险的各类资产或业务单元进行一致的业绩判断,获得不同资产或业务单元对股东价值贡献的具体信息;三是在此基础上确定总体的以及不同资产或业务单元的风险承担水平,并分配经济资本,继而调整资产或业务发展结构。

资产定价是随着风险量化技术发展及经济资本的运用而逐步趋于成熟的。资产定价包括贷款定价的目的在于准确衡量全部风险,并能够弥补风险损失,实现特定资产转换周期结束后可以为银行带来正的股东价值。经济资本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资产的风险特性,并通过差异化的定价吸收资产的各种风险损失,在资产定价中居于核心地位。相对于经济资本收益率的则是银行股东所追求的有效风险报酬,目前国际银行业大多使用早先由信孚银行开发的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0C)解决上述问题。RAROC表示特定资产或业务单元在扣除预期损失后的净收益与所占用经济资本的比值,RAROC较好地反映了任何资产或资产组合的资本回报水平。利用RAROC指标,银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产品和业务单元是否在增进股东价值,以便对收益过低的项目进行取舍,将有限的资本投入到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前景的项目之中,提高资本的整体利用效率并有效防范风险。

近年来,中国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银行依据监管资本要求和银行风险偏好等确定一定阶段银行可承担的风险总额,即经济资本总额,结合已有的及预期的业绩评估分解到具体业务单元,通过实际的风险承担与限额比较,及时了解风险分布,依据动态的风险回报比较和业务发展需要调整限额以优化风险,并利用经济资本工具,对每项业务单元进行限额管理,同时将经济资本转化为风险敞口,运用敞口限额控制风险集中度,取得较好成效。实际表明,资本优化配置对风险管理确实发挥了核心作用。

3.资本的内部优化构成整个资本管理链的核心环节

最优化风险的实质就是借助经济资本的确定和分配来管理银行风险,创造股东价值。风险承担与经济资本的映射关系为银行提供了统一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银行的整体风险和风险分布严格受到经济资本约束,并通过内部的风险调整和资本配置增进股东价值。

资本的内部优化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使银行资本管理形成了完整的管理链条。现在,银行可通过经济资本的测算确定一定时期风险承担基础上的总体资本规模,并与现有的资本充足状况和资本结构进行比较,作为制定资本筹集或资本结构调整计划的重要参考;资本的内部优化扩大了资本收益基础,风险限额的调整也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

4.资本约束是银行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资本约束和资本推动是资本管理的两个方面。资本约束不仅要求银行重视风险,更提醒银行始终把长远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资本约束的真正价值所在。资本约束的深化体现了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一般规律。

首先,资本约束使银行意识到管理各类风险的最终出路在于资本管理。事实上,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外部,而操作风险则主要来自于内部。信用风险是根据债务人的变化来管理银行的资产,市场风险是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来管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操作风险主要是根据银行内部管理各个环节或细节的有效性来强化内部管理。但所有的管理最终都依赖于资本金的承担,因此,资本约束的刚性必然要求银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并整合三大风险管理。

其次,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日益成为银行整合三大风险管理的关键手段。VaR、经济资本(EC)以及RAROC等工具的运用,使银行借助于数据平台实现风险定价和业绩评估,并依据风险或资本的分布状况完成业务或管理的全程监管和动态优化。经济资本准确反映了银行的风险,还作为管理工具提供风险决策信息,使银行风险管理不仅实现了识别和评估,更实现了价值增值的目的。

再次,资本约束的深化使银行从传统的非理性和粗放式经营迈向现代化、集约化的新阶段。为了应对强制的资本约束,银行不得不重视风险管理,而战略转型则帮助银行在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时,重新建立了获取持久回报的信心。这体现银行从追求盈利到追求风险控制,再到追求风险控制下的可持续盈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显示了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构建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对策建议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切块管理”到“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和银监会成立以后,随着风险监管环境的逐步形成,各银行普遍强化了风险管理在银行内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细化资产风险分类、债项评级、对违约损失率进行初步估算,以及内部评级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积累了一定成果,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防范风险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但与国际银行业比较,中国银行业差距还比较明显,风险量化还处于初步阶段。由于数据、系统和人员制约,还难以对关键风险因子和资产组合进行准确计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计量基本还是空白。现有的风险管理技术不足以完成从风险量化到风险损失的映射,不能在银行内部准确衡量风险的总体水平和风险分布。

风险控制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信贷质量管理上,而资本约束的作用只是体现为满足监管要求,与国际银行业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存在不小差距。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和独立是确保风险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观的分析能力的关键。从国外银行看,基本都具有从董事会、风险管理部门到风险管理官在内的较为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这种独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还表现在资本约束、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等方面。但在中国,一些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往往还不健全,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体现不够,资本约束不强。因此,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未来中国商业银行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战略。

1.强化现代的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加快建立科学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经济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要求和趋势,中国商业银行应认识到实行经济资本管理不是弱化业务发展,而是强调持续有效健康发展,避免再走先简单规模扩张后调整优化的老路子,真正实现资本、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应着力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建立符合监管规定和银行发展战略的资本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完善法人层面的资本总量与结构管理,建立监管资本管理、经济资本管理和账面资本管理的协调互动机制,同时建立内部经济资本的配置政策,综合考虑风险、资本、收益的业绩评价系统,使仅仅停留在法人层面的资本管理逐级分解到每一个分支机构、产品、业务线。三是实现经济资本与综合计划、绩效考评、财务管理、产品定价、风险监控等管理职能的有效衔接,提高业务经营整体效益及风险防范能力。

2.完善业绩评估和资本约束的激励机制,加快建立以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

目前有些商业银行以经营利润为中心的绩效考核并不能反映银行各级机构的潜在风险,因而有些银行机构追求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来实现利润的增长。实践证明,忽视风险的扩张是非理性的和低质量的,在业务规模增长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在未充分计提损失准备的情况下,对经营利润的考核并不能真正反映各级机构的风险和业务发展的质量。以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作为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是国内外银行业公认的比较科学的业绩考核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追求利润与控制风险之间的矛盾。因而,我国商业银行应按照经济资本管理的要求,在实施经济资本计划管理的同时建立以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将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引导各级银行机构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低风险、高回报的业务上,在降低风险的同肘提高效益,实现内涵式、可持续增长。

3.加强资本预算管理,积极构建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架构,以经济资本调节资产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是中国商业银行以资本约束自身经营行为,抵抗资产风险的有效手段。部分商业银行受传统经营管理思想的影响,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拼命扩大业务规模、不计成本抢夺市场份额,这是粗放发展模式的主要表现。但与此同时,资本积累缓慢与资产高速增长形成强烈反差,缺乏资本支撑的业务风险急剧放大,不良资产急剧攀升,严重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通过利用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强化资本对风险资产增长的约束,把业务发展建立在坚实的资本基础之上,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4.加强完善风险衡量和资本配置的手段,积极抓好在数据、系统和技术等风险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以计量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评价。目前中国商业银行还缺乏计量模型和历史数据,因此,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启动内部评级法工程,进行原始数据积累,并要加快完善资产定价机制,提高资产定价合理性。同时,要加快数据信息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建设,为风险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5.建立集中化和垂直化的风险治理结构与控制流程,在政策上把握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的有效融合

目前,总体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已演变为资本筹集、资本的内部优化和资本的外部分配三个环节,从而使整个资本管理流程都与风险管理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对接。为保持合理的资本水平,银行应实现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的对接,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建立集中化和垂直化的风险治理结构与控制流程,通过构建“流程银行”,进一步改善组织运行体系,提高资产定价能力。同时,为增进股东价值而不断实施的风险调整和资本调整,使银行的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一样,实现了从过去的静态和被动管理向动态和主动管理的递进,使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的有效融合,达到双赢目的。

6.加快建立和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着力加强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和后评价体系建设

第4篇: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物流理论;人民币物流管理;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9)-0092-05

现代物流理论已经广泛运用到商品流通领域,由此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节约,也被称为企业的“第三方利润”。将人民币发行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从印制企业经由各重点库,再到分支库的过程,完全可以视为一种物流活动,人民银行可以通过人民币发行和流通的物流化管理实现成本的节约。发行库是人民币调拨或物流中的重要节点,现代物流理论应用在人民币发行和流通中,重点是要实现发行库的物流化管理,这对构建和完善覆盖人民银行全系统的大物流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民币发行与流通的制度框架

人民币“发行―流通―回笼”包含了人民币现钞生产、投放、流通、回收、销毁的全过程,涉及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人民币印制企业、商业银行、居民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人民币现钞的运转也就可分为人民银行内部现钞的运转循环,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现钞的运转循环,商业银行与居民现钞的运转循环,居民之间现钞的运转循环等四个循环。人民币“发行―流通―回笼”制度框架可以归结为上述四个循环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人民银行内部现钞的运转循环

包括人民币印制计划的编制,人民币产品的生产和配送,发行基金的调拨和调运,发行库和钞票处理中心的业务操作等环节,既包含人民币原封新券和回笼完整券摆布至各级发行库的过程,也包含残损币回收到人民银行发行库后直至销毁的过程。这一循环属于人民银行内部业务运行范畴,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完善组织、创新业务、加强管理等措施来保障循环质量和效率,具有完全的控制力。

(二)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现钞的运转循环

即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现金存取款业务。既包含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投放人民币原封新券和回笼券完整券,也包含人民币从商业银行回笼完整券和残损币。这一循环属于人民银行对外业务范畴,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行业标准管理、钱捆质量管理等来保障循环质量和效率,具有一定的控制力。

(三)商业银行与居民现钞的运转循环

主要包括居民在商业银行的现金存取款业务以及现钞兑换等。这一循环属于商业银行自主业务范畴,人民银行可以通过检查商业银行现金业务等促进商业银行提高现金业务操作水平,控制力进一步减弱。

(四)居民之间现钞的运转循环

即通常意义上的现金体外循环。这一循环属于居民自发行为范,人民银行可以依据人民币管理和反假货币相关规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控制力相对较弱。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前两个循环的物流过程,包括发行库布局和仓储管理、发行库基金调拨管理、发行库物流化信息管理、钞票处理中心的布局等。

二、现代物流理论与人民币物流管理

(一)现代物流理论简述

传统物流是指实物配送,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而现代物流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现代物流理论主要有第三方物流理论、物流中心理论和供应链物流理论等。

1、第三方物流理论。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概念源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cing,即外包,但内涵更加丰富。第三方物流有助于提高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社会资源的节约、降低社会库存总成本等优势。

2、物流中心理论。物流中心理论认为物流系统就是由物流中心和连接物流中心的线路构成的网络,物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这个网络,而其核心是物流中心的研究和设计。物流中心具备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结算、需求预测、物流系统设计咨询乃至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物流中心的建设可以集中储备,提高物流调节水平;合理布局,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优化组合,降低物流仓储管理成本;技术应用,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等。

3、供应链物流理论。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指对所有与产品流动和加工有关的活动进行一体化管理,通过改进供应链上各方的关系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Robert B. Handfield and Ernest L. Nichols Jr.,1999)。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客户组成的网链结构,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供应链管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库存观,供应链的形成使链上各个成员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快速反应致力于总体库存的大幅度降低,库存是供应链管理体制的平衡机制。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涉及供应链物流的规划、组织和控制等内容。

(二)人民币物流化管理的概念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将物流定义为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满足顾客需要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控制过程。如果将人民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或物品,人民币从它的产地印钞造币公司到它的目的地企业和居民手中,经历了生产过程、运输过程和存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人民币的物流过程。陈宝山(1998)较早地提出了现钞物流、现钞物流学等概念,但是并未对此进行明确地定义。本文将人民币物流化管理定义为对人民币从印制到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人民币物流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控制和监督,使人民币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增强人民币物流各环节的安全性,降低人民币流通成本,提高货币流通效率,保障市场现金供应总量满足,结构合理。

(三)人民币物流化管理的特征

人民币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具有一般物流所不具备的独有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货币生产是由人民银行下属的印钞造币总公司生产,生产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产量的确定来自人民银行的生产计划。二是人民币发行基金的调拨根据行政命令方式来确定,人民币的运输最重要任务是保障安全,人民银行发行基金调拨费用属于行政经费,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商品运输。

发行库物流化管理作为以人民币或人民币发行基金为对象的物流管理模式,也具有物流化管理的一般特征:一是系y优化。人民币发行-流通-回笼的整个物流,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等主体,整个活动可以作为一种供应链,发行库的选址、运输线路、调拨管理和仓储等都需要进行整合考虑后,进行系统优化。二是信息化。现代物流管理依靠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将最新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广泛应用到物流领域。三是自动化。自动化、机械化的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物流领域,极大地降低了人力的使用和劳动强度,提高物流能力和效率。四是标准化。标准化是现代物流的一大特征,有利于物流各环节的衔接和有助于现代化机械的使用。

三、人民币物流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行库建设较为落后

当前,我国相当多的发行库建筑时间比较长,导致库房结构、设施配置等难以适应物流化管理所要求的自动化、机械化的作业要求。一是随着人民币投放和回笼量的快速增加,很多地方发行库库容能力严重不足,库房内部空间不够导致调拨不便。二是目前大多数发行库作业方式很多是半自动化、半机械化,在信息化平台下的自动化作业方式非常少。自动导引无人搬运车系统、巷道堆垛机、输送设备、立体货架等现代化作业工具运用较少。人民银行办理发行基金出入库业务所采取的传统手工点捆卡把交接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操作时间长等缺点,与现代物流管理要求不相符合,也影响货币发行效率。

(二)发行库布局不甚合理

当前我国发行库主要按照行政区划的结构进行布局,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区域性物流管理的需要,缺乏对跨省际间货币物流体系的统筹考虑。此外,随着县支库的撤销,发行库的布局和辐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凸显。部分县域现金服务供给不足,尤其是小面额货币的供应不足。因此,货币发行库的布局需要适当规划和调整。

(三)调拨管理存在不足

一是跨区域最优化调拨还未形成常态机制。人民币调拨还是主要实行垂直调拨模式,增加了物流节点和物流成本。二是人民币调拨过程中的信息支撑比较薄弱。一方面人民银行各发行库之间库存信息不能较好地实现共享,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最优调拨途径和路线难以实现,也导致发行基金的摆布难以实现合理化。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预约管理系统,缺乏专门的信息化网络,人民银行难以通过商业银行的间接信息了解市场流通货币的情况,从而给现金需求的预测带来困难。

四、优化人民币发行和流通体系的建议

人民币物流管理的总目标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现金服务,使钞票流转的效率最大化。

(一)改造升级发行库

一是根据地区现金投放的需求和未来趋势,对部分发行库的面积和结构进行改建和扩建,以适应人民币投放和物流化管理的需要。二是提高发行库库内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发行基金搬运、存储、交接、出入库、调拨装卸和库内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降低人力投入。三是提高发行库的标准化程度,对运输工具、装卸机具、货架、搬运机械、保管设施或是仓库建设等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总体规范,从而提高机具设备之间的兼容性,确保人民币调拨的连续性和畅通性,提高了物流效率。四是探索将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人民币发行库管理中,将人民币发行基金赋予一个具有信息记录和地点追踪等功能的二维码或智能芯片,实现发行库管理的智能化、电子化和各地的发行库的信息共享,提高人民币调拨的安全性和信息管理水平。

(二)优化发行库布局

发行库是存储人民币的仓库和办理人民币调拨的场所,是物流的重要节点。根据现代物流理论的物流网络设计思想,发行库物流网络的设计要确定发行库的地理位置、数量和存储能力,并保证发行库的现钞供应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在布局上需要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交通条件和路程等因素。因此应根据以上因素重新调整和优化发行库的布局。发行库的布局优化其实是一个产销平衡的线性规划问题,如果考虑到应急现金投放需求,下达的生产任务高于现金的投放量,调拨线路的优化问题就是一个产大于销的线性规划问题。在人民币生产量、各地的需求量、生产能力、运输能力以及各地发行库的库存容量等已知或者可预测的条件下,可以根据以下模型调整和优化布局,从而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

这里以6家印钞厂(不考虑硬币)、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例构建产销不平衡的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含义是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的最小化。其中kj是单位人民币发行基金的仓储成本(平均仓储成本)。

约束条件(函数):

(三)合理规划钞票处理中心

残损人民币的回笼是人民币物流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对残损人民币的复点、对回笼完整券的清分和对残损人民币进行销毁等,这些职责的履行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影响钞票处理中心的成本主要有两个,一是钞票处理中心的数量问题,过多的钞票处理中心会加大了基建投入和聘用人员成本,而过少的钞票处理中心又会提高运输成本。二是钞票处理中心的布局问题。钞票处理中心需要安排在合理的地理位置,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针对钞票处理中心的数量选择和地点选址可以按照如下线性规划模型来进行优化。

如果再考虑要将钞票处理中心适度集中,限制钞票处理中心的数量,可以再添加约束条件。例如m≤5,钞票处理中心的科学选址和选择合适的数量,将有助于降低回笼人民币的处理成本。

(四)改革人民币发行管理体系

一是改革发行基金发行管理体制,开展跨行政区划就近调拨发行基金,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机制。为此,需要建立与发行基金跨行政区划就近调拨制度相适应的发行费用、财务分配制度;合理分配不同地区的工作量等。此外,也可同时开展跨行政区划清分回笼完整券、跨行政区划机械销毁残损人民币等工作。二是稳步推进第二代货币发行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人民币从印制企业到人民银行各级发行库的物流问题,其开发应用将有效地增强信息的处理能力。三是建立发行库与商业银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人民银行各级发行库可以建立专用网,提供客户服务端口与各金融机构库房管理端对接,通过来自各商业银行网点的电子数据交换,及时掌握人民币的供求状况。准确的需求预测又是实现发行库合理控制库存,降低发行基金调运保管成本的基础。此外,对于无库县,可以深入开展商业银行发行库试点,充分利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库房、保卫守押力量和安防设施,人民银行赋予机构管理库发行基金账务和实物、办理当地金融机构交取现金业务等职能。

(五)探索建立现金物流中心

按照现代物流理论,可以探索建立现金物流中心,该中心可以采取具有独立的人事权、财务自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形式,由人民银行主导,各商业银行参股,专职人民币的需求预测、运输、清点、回笼、销毁等工作。这是因为:一是按照第三方物流理论,企业(机构)可以专注于自身的主I,将其它非主流业务进行剥离,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货币调运、清分、小面额货币清点等都不是主业,完全可以剥离进行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对于人民银行来讲,通过社会化的企业来进行货币调拨、清分、销毁等,也可以节约成本,国外经验也表明社会化清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二是按照物流中心理论,物流中心建设可以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组织和采用先进物流技术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因此,现金物流中心的设置也可以达到降低人民币调运、清分和销毁等成本。三是按照供应链管理理论,人民币发行-流通-回笼的整个过程可以作为人民币供应链,涉及印钞造币公司、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居民企业四类主体。在这一供应链中,人民银行完全可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同盟),通过共同设立第三方机构来承担部分业务,降低各自物流成本,同时第三方机构的设立,也有助于降低各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衔接。通过供应链管理,也便于对现金需求量进行较为准确地分析与预测。

参考文献

[1]Ronald H.Ballou著,王晓东,胡瑞娟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陈宝山.现钞物流学[J].金融研究,1998,(9):56-59。

[3]马国豪.人民币现钞运行成本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7):49-52。

[4]刘金坪,肖睿.货币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管理探讨[J].西部金融,2011,(4):41-42。

[5]王勇.物流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及优化计算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 2009。

[6]杨发根.流通中人民币最优化问题的探讨[J].武汉金融, 2010,(10):18-19。

[7]郑斌.区域物流网络中心选址及线路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8]朱南,王龙,Reginald D.Smith.成都现金物流服务中心战略选址探析[J].物流技术,2009,(7):127-129。

The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Renminbi Issuance and Circul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n Modern Logistics

DENG Shuren

(Hangzhou Provincial Sub-branch PBC, Hangzhou Zhejiang 310001)

第5篇: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范文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1、调查目的

当前,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银行部分基层员工在思想上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切实掌握职工思想状况,寻求思想政治工作对策,事关工商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大局。本调查针对工商银行职工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为切点,了解员工思想状况,发现存在的思想问题,为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调整好银行职工管理体制等提供积极的参考建议。

2、员工满意度调查的意义

员工满意度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意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员工满意度可以诊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是由若干员工构成的,员工满意度直接决定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水平的高低。

2006年底银行业全面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银行业中,人才的流动非常频繁,各银行大打人才争夺战。很多银行都强烈意识到储备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就必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不断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

(二)具体意义在于:了解员工的意见,为管理决策和管理变革提供重要数据。对管理进行诊断,为管理的改善和提升提供方向和指引。评估组织政策与组织变化对员工的影响。了解到决策对员工心态的影响,从而能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正。提供企业管理绩效方面的数据,监控管理成效,掌握发展动态。培养员工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二、调查的对象

工商银行部分营业所职工、分行部分职工、市行部分中层干部

三、调查的方法及手段

1、调查方法:

(1)访谈调查法:收集口头资料;记录访谈观察。

(2)问卷调查法:设计出卷子后分发个别员工或集体。

(3)抽样调查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体抽样。

2、分析方法:

(1)内部比较。不同区域、部门、职级、年龄、学历比较。

(2)历史比较。将历史数据进行比较。

(3)外部比较。收集外部数据,分析出自己优势和劣势。

本次对于工商银行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和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述了员工满意度的概念以及员工满意度的调查方法及员工满意度分析方法,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和需要,设计了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商业银行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市工商银行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获得300份有效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影响商业银行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此外,对有效样本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务和在本单位工作时间等分为不同的样本组,分别作方差分析,研究不同特征值对商业银行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影响商业银行员工满意度有四大主要因素,分别是:员工成长与发展、工资待遇与福利、工作本身与发展前景。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职务和不同工作时间的样本组做方差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务和本单位工作时间对商业银行员工总体满意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满意度较低,年轻员工满意度较低,高学历满意度较低,普通员工满意度较低,工作时间短的满意度较低。针对影响商业银行员工满意度的四大主要因素,对商业银行这四个方面的现状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四、职工对岗位满意度高低表现及成因

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在全国全面了推行人事管理制度,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在20世纪初的第二次人力资源发展浪潮中,由股份制银行先行,国有银行跟进,各银行打破了传统的科、处行政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按工作性质分类,业务水平分级,级内分等,工作等级与薪酬挂钩的聘任制人事管理体系。2005年以来,人力资源领域掀起了第三次的发展浪潮,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逐步为包括银行在内的国内各行业企业接受,并全面引发了对人力资源的本质含义的思考和探索。这次改革在带来新的人力管理浪潮的同时也使得采用了变革的市运管所工作人员和出租车经营单位哦职工对岗位满意度高低产生了新的问题,对于工商银行而言,主要体现在应用不成熟,系统内人员过多,改革难进行,以及由人事制度改革而带来的员工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工作满意度调查的数据指标

日前,我们以工商银行系统现场随机发放回收问卷的形式,调查工商银行工作人员对于工作满意度,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62.11%。

工商银行工作人员是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商银行金融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切实改善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此次调查采取“清理整顿和规范培育”并重的方针,积极引导银行人员,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严把工作关卡,规范工作行为;增加投入,提高行业服务含量,并扎实有效地实施了一系列规范工商银行工作人员的举措,使金融业得到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商银行职工面临的问题调查

1、对银行的科技型、智能化新知识与新业务的适应力。

2、对银行的大发展、大任务、高指标的承受力。

3、对金融业前途的信心。

4、对银行收入分配方式改革的态度。

5、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三)原因的分析

1、个人主观原因

2、单位原因

3、社会原因

4、其它原因

五、提高职工满意度的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商业银行员工满意度的管理措施:

1.构建学习型组织。

进一步加大了对工商银行员工学习的考核力度。全面完善了学习制度,构建学习型组织。小组学习时间每月不少于2天,并且每次学习都指定两名中心发言人进行重点讨论发言,每次学习都切实做好考勤登记和学习记录,领导干部员工出勤率达到100%。切实做到了时间、人员、内容、质量、效果五落实。举办展评活动,不断总结新经验、探寻新方法,促进理论武装工作向深度、广度推进。

2.推行职业生涯管理。

加强对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工商银行员工坚持每年一个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分三个类型:一是基础性教育,教育员工遵章守纪、爱行爱岗、干事创业。二是针对性教育,根据不同时期员工们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结合反面典型事例进行专项教育,教育员工分清是非界限,抵制各种不良影响,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和政治上的坚定性。三是创新精神教育。创新是金融事业兴旺的不竭动力。我们从培养员工高尚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入手,教育员工从世界角度、未来的角度、现代化的角度来考虑工行发展,激发员工的进取精神和拼搏意识,鼓励员工大胆创新,阐述新观点,开拓新领域,形成新思路,创造新业绩。

3.提供员工帮助计划。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创建文明单位工作,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内容丰富的创建实践活动,提供员工帮助计划,确保了创建成效。

4.完善薪酬系统。

(二)提高商业银行员工满意度具体建议

1、思想方面。

近年来,工商银行以“服务价值年”活动为统领,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体验度为精髓,以“服务创造价值”理念为愿景,按照省行的安排部署,重点围绕总行服务价值提升“十大工程”,从抓细节、强系统、贯宗旨、强理念、树典型、强机制入手,深化“服务价值年”活动,确保服务水平有新提高,服务能力有新增强,服务形象有新改进。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精神支柱。员工满意度直接受每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不同的员工对工作存在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预期;同样的工作环境和回报,个人价值观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员工满意度。因此要使广大银行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考评考核方面。

将职工满意度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加强日常服务管理。按照“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深入研究提升服务效能的形式、渠道和内容。行制定了《营业网点服务工作现场检查考评标准》,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制定《营业网点现场检查工作表》,作为工行各级服务管理人员每个工作日营业前、营业中和营业后的服务工作履职纲要。在此基础上,实行全辖服务工作月通报制度,并与支行当季绩效挂钩,实行季考核兑现制度。

3、组织方面。建立职工与银行管理者的沟通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建设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的建设,并从组织与制度方面给予保障。

4、技能方面。加强对银行基层职工的业务培训。尽快让其适应新的机制、新的技术手段、新的服务理念以及新的工作环境和压力的要求,变被动的心态为积极的行动。

5、分配平衡方面。包括干部及职工在工作中的廉政问题对满意度的影响。

6、服务方面。

抓“细节”,深入开展“全员业务体验,改善100个服务细节”活动。“细节决定成败”,长治分行在发动全员查找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各自列出10-20个需要重点改进的服务细节清单,提出改进措施,确定改进期限,分解落实责任。服务细节包括营业网点服务、业务难点疑点服务、业务流程和操作等。春节前夕,工商银行领导亲率保卫、运行、办公室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工行员工进行了突击检查,并对存在的工作细节问题进行了现场整治。

7、工作压力方面。

按照“客户满意不满意”的原则,长治分行统一设计“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广泛征求客户意见,认真分析影响服务工作整体提升的“瓶径”问题。不定期对营业网点客户体验度和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服务客户的薄弱环节积极整改。提高员工的工作压力意识,有压力才有动力。

8、职业的稳定性方面。

第6篇: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从紧的货币政策;证券市场;货币政策工具

一 、简述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1.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节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应在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供应的手段有:①小度调高存款准备金率;②公开市场操作;③日益重要的利率手段运用;④票据再贴现政策、窗口指导以及对某些风险的提示来实施宏观调控。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热等因素影响而采取的由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货币的过快流动,从而抑制经济过热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得以应用。①是当前宏观经济过热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②是必须切实加强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2008年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然的。2007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及股票市场投机过热现象在中央九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减落的迹象;2007年来自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较大,从而为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带来不利。而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的上升。根据通货膨胀的两个根源情况,需求拉动型和供给推动型。目前在需求的角度看,货币供给较多。从供给方面看则是由于猪肉和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周边物价上涨;而相应的措施——降低粮价、增加粮食进口,又会冲击农民的收入和他们的积极性。2008年不论是从抑制过热经济或是抑制我国的通货膨胀的目的出发;也为保证社会和证券市场的稳定;应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2.200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

(1)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管理体制

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9月21日起实施新的外币利率管理体制。

   (2)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实施储蓄实名制

为了规范储蓄行为,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5年4月1日起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

(3)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创新

2005年2月14日,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文,公布《证券公司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以股票质押取得贷款。

(4)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资金流向

2005年4月,人民银行发文,允许除邮政储汇局以外的金融机构开办“教育储蓄存款”,免交利息所得税;同年8月, 公布《助学贷款实施办法》;同年6月,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 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扶优限劣,对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业、产品和重复建设项目限制或禁止贷款,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9月,针对封闭贷款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出《关于坚持封闭贷款贷款条件、从严控制封闭贷款发放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封闭贷款的发放条件,防范风险。

(5)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建设

批准第二批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融资业务。2005年6月,为发展货币市场,拓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融资渠道, 允许财务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2005年11月9日,允许全国首家专业化票据经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开业,这有利于促进票据业务发展,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票据市场,也为央行再贴现操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6)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引导规范民间信用

2005年7月,决定将县及县以下的邮政储蓄资金以再贷款形式反还农村信用社使用,集中用于支持农村信用社对农民、农村、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并重点用于发放农户贷款、及时满足农民从事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等合理资金需求。

二 、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1.货币政策工具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利率

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

方面,利率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到股票价格。利率低,可以降低公司的利息负担,直接增加公司盈利,证券收益增多,价格也随之上升。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加。这就会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从而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高涨,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3)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

(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为了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我国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过贷款计划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不同产业和区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2.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资金存量和流量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货币政策对社会资金的存量流量及其结构均起到很强的调控作用。其中,利率政策在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既决定着社会资金增量的流动性大小,又影响着社会资金在各领域的分布和变现能力的大小决定其持有资金转化为证券投资资金的难易程度和迅速程度,又通过利率调整后金融工具预期收益率的再调整决定资金在证券市场和其他领域之间流向和流量的变动。

3.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资金存量和流量的调控力度将逐步加大

这具体体现在:①随着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方式从以信贷规模为主的直接调控方式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备付金率、利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为特征的间接调控方式的转变,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资金流出、流入量的影响将会不断加大;②货币政策与证券监管政策的协同力度加大;③从对社会资金流量和信用总量的调节方面,人民银行越来越重视对流入股市资金量的“微调”。

4.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趋向间接化、市场化和杠杆化

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变体现为:①人民银行逐步放弃对贷款规模的管理;②改进基础货币管理。以m1和m2为中介目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③改革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④加强包括增发短期国债、完善国债结算和托管体系等在内的基础建设,大力开展以国库券、中央银行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为载体的公开市场业务;⑤通过适当简化利率种类,调整利率结构、合理确定各利率水平俩今年一步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三 、货币政策实施对证券市场影响的具体分析与对策

1.货币政策走势对证券市场资金可得性的影响

①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将促使证券市场可吸纳的资金量稳定适度减少;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使证券市场的资金面更加严紧。由此会给商业银行系统带来不可利用资金的增加,从而通过商业银行购买国债和同业拆借等渠道进入证券市场。另外,中央银行年内的多次加息,也不利于预期引导增量介入证券市场。

2.货币政策走势对证券市场相对收益率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实施,通过利率这一杠杆来影响证券投资的相对收益率,而相对收益率的预期和现实,有决定着资金在储蓄存款和政券市场之间相互转化的方向和数量。降息通过储蓄存款收益的减少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价格的提高而提高了证券投资的相对收益率,从而引导储蓄存款投入证券市场。反之,则减少了证券市场的资金投入。而在证券市场资金量既定的情况下,现有的利率结构又决定着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收益率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引发资金在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再分配。

3.我国具体货币政策分析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央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调高了27个基点。这次央行年内的第六次加息的突然而至令人大感意外。

从时间点看,2007年的此次加息的确有些意外。之前11月份cpi数据出台,因其创出11年来新高,市场曾广泛预期加息举动将随之而至。但是,面对市场惯性化的思维模式,央行却选择了“按兵不动”。也正是因此,有关汇率政策将成为主要选择工具、12月份cpi涨幅数据将会回落等说法开始盛行,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央行的静默举动。然而,偏偏在市场对年底再次加息逐步“放松警惕”之时,却最终成为政策预期兑现之刻。

对于此次加息出台时间的意外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利率政策作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尽管长期看有逐步被汇率政策替代的可能性,但是总归难以被彻底摒弃。毕竟加息能够

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存款的流出成本,发挥抑制投资过热的作用;②加息的政策效果一直备受争议。由于此次物价上涨主要源自于农产品成本的推动,单纯加息动作不仅无助于增加农产品供给,反而可能增加其生产成本,成为推高价格上行的因素。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对此表示出一定认同,他表示“由于cpi涨幅中食品价格上涨贡献较大,加息对这种情形是否有效正在研究之中”。

第7篇: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范文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的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没有,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通常发生在交易之前,是指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结果即导致信贷风险的借款行为。也就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加上这些贷款人非常积极主动,而且更愿意支付较高的代价,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逆向选择使银行紧缩或不发放贷款,从而使风险小或无风险的借款者也得不到贷款。道德风险,则是在交易发生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道德风险,是指借款者可能在得到贷款以后不按向贷款者承诺(合同约定)的要求和条件使用贷款而带来的风险。极端的例子比如,将本来用作周转的流动资金贷款,转而投入股市去炒股。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一样,有可能使银行不愿意或不敢发放贷款。

这种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会影响到金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及其结果,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均衡状态和效率。深圳去年共有1600多亿的银行存款没能贷出,如此多的资金没贷出并不是银行不想放贷,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出现的“借贷”现象,受伤害最深的是中小企业。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扩大就业,加快生产力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1、获得信贷支持少

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调查,2001年浙江省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20.1%。

2、直接融资渠道窄

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

3、自有资金缺乏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但自身积累不足与其对外部融资带来的消极因素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

引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成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三、信息不对称引起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1、银行偏好规模比较大的企业

金融体系的特征是以金融机构作为中介,通过信用将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联结在一起,然而,金融机构的介入以及信用的作用,使金融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出现了分离。为此,银行常常依据“真实票据理论”来防范信贷风险。“真实票据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真实票据理论强调贷款必须具有可偿性。判断借款入是否具有偿还能力,则主要依据对其信贷历史的考察。中小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大型企业相比,规模小、创业时间短、缺乏历史信用记录。由于信息不对称,国有商业银行必然觉得给中小企业借款的风险极大。

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的另一个原因是认为没钱可赚。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庞大,冗员甚多,本身运行成本就高,再加上审贷程序复杂,使得他们几乎不愿意来经办小额贷款。所以国有银行偏爱把眼睛盯在那些大客户身上。

2、担保方式制约了融资

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少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持有怀疑,由此引起银行放贷首先考虑到的就是担保方式问题,并且特别强调是抵质押方式,而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没有太多的房产来做抵押。因此缺乏信息的银行一方实行了严格的信贷配给。

《经济观察报》有篇报道说,“巨大的不良贷款风险让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如履薄冰。当前,资金安全是银行放贷时考虑的第一要素。所以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都把担保贷款作为了主打”。因此,明知道中小企业缺少担保手段,还偏偏要强调担保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就象走进了迷宫,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出发点。

3、客户经理的营销作用未真正发挥

随着各行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已开始实行客户经理制。但这种客户经理制由于基础的薄弱,还显得较为稚嫩。许多地区的客户经理仍然没有转变观念,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坐等业务上门,主动性远远不够。甚至客户经理对银行的各种业务品种都没有完全了解,更谈不上发挥信息中介的作用。

另外,现有的业务营销基本上是以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任务为主,这样的营销无疑会造成很大的片面性,对我们长期稳定客户资源非常不利,只能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4、银企双赢的观点未被企业真正接受

不论是银行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还是企业向银行寻求业务帮助,对双方而言都不应是仅仅被认为是单方面的行为。好的企业,把使用银行提供金融产品当成是一种施舍;差一点的企业又把银行当成是财神供着。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导致银企合作时受到过多的人为因素阻碍。其实银行和企业应该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才方便双方的沟通、信息的交换。

四、化解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和途径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的问题,需要企业、银行、政府三方面共同配合。以下就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1、中小型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

中小企业自身应致力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小企业要正视自身存在着人才缺乏、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规模经济效益差以及信誉度下降、财务资料不健全等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练好内功上,如进行产权改革,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实施战略管理,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靠拢等,从而加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当企业具有增长潜力和发展后劲、品牌知名度提高之时,银行自会主动为之服务。这也是近年来部分中小企业得到国有银行青睐的关键所在。

2、利用企业集群关联策略进行信息传递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竞争优势集合体。中小企业集群比一般分散的中小企业具有众多优势,例如:交易成本优势、外部经济优势等。中小企业集群后,由于产业发展目标明确,经营相对稳定,而且由于地理接近性,银行对本地企业状况比较了解,所以对企业要求借贷的迫切程度熟悉,从而减少了逆向选择、克服道德风险。

同时,产品的价值链和供应链把多个企业捆扎在一起,企业之间相互关联,这些行为将对信誉链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减轻信息不对称,不断提高市场对中小企业信息流的认同感,逐步消

除金融机构信贷配给歧视。

3、银行创新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展开营销

创新理念,树立大小并举的经营策略。举个例子,浙江台州市路桥区除了四大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之外,还有9家信用社。其中,泰隆和银座两家民营信用社占有当地存款总额55%,如果不算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定点的存款项目,两家民营信用社的存款总额超过了80%。其原因是这两家信用社从一开始就瞄准了自己的空间:为中小企业服务。一般说来,中小企业每笔贷款的额度都不大,泰隆信用社发放的信贷中50万元以下的占85%,有些小额贷款,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当天就能审贷、发放。泰隆信用社从1993年成立时100万元注册资本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了5000万元,资产总额20亿元,每年保持20-40%的增长速度,近三年实现利税4000万元。因此,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样能带来可观的利润。

提高客户经理队伍素质,改变企业旧有的观念,在营销中加强银企双赢观点的灌输。改变过去被动办理业务的习惯,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营销银行的金融产品。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工具,如电视、网络等媒体,丰富宣传的手段,提升宣传效果。与客户建立稳定关系,能减少信息搜寻成本,降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这样既满足客户的要求,也减少了各种资源的不必要消耗。

4、积极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申请银行派员进入企业董事会,参与其经营决策。这样做有4点好处:①银行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管理层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②银行可以对企业施加重大影响,在放款后有效监督资金运作;③当市场状况、宏观经济发生变化时,银行作为债权人,可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④由于银行连续而准确地掌握企业信息,在再次放贷时,可减少大量的调查、审核手续,提高了效率。

要求信贷人员扎根于基层,随着基层金融机构的成长,这些信贷员业务情况日渐熟悉,很快就形成了本地的金融信息网。例如,泰隆城市信用社员工总数300人,信贷员有120人。他们不仅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还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客户的家庭结构、人品、社会信誉、不良嗜好等。这样大大促进了银企间的信息沟通。

5、利用互联网减少信息不对称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提高,中小企业大部分财务人员都能够掌握网络的各项基本功能,由此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建立内部网络财务公司信息系统,并直接与因特网联接或与其它企业的网络联接形成企业外联网,实现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企业建立其信息系统势在必行,包括两个层面,企业内联网Intranet(局域网,简称LAN)和企业外联网extranet(外域网,简称WAN)。在LAN与WAN之间由通讯处理器即一个称为网关(Getway)的接口相连接,使LAN存取WAN的信息资源。这种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另外,随着银行业传统经营向网络经营延伸,中小企业可以以网络为依托,享受网络银行带来的好处,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监控。这样企业不但精简了财务结构,利用银行的规模优势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而且通过与银行合作可以使银企关系趋于稳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克服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银行“借贷”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痼疾。

6、政府的适度干预与合理导向

政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发展的重要部门,在建立诚信体制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可利用其强大的政府职能组织建立基础数据库的检索平台,建成一个有效的企业和个人的独立、公正、客观的第三方征信结构。在不泄露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定期尽可能地向征信机构提供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这样通过第三方独立、公正、客观的评价向社会证明其提供的信息是充分的,降低信息的不对称。

完善中小企业社会信用担保体系。根据浙江省的经验,担保机构应从财政出资为主转向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形成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民办商业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组成的担保体系;减免对担保机构征收的税费;建立各级政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预算制度;严格市场准人,建立行业自律制度等等。从而推动信用体系形成。

五、结束语

银企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对其进行分析、解决的时候,固然应该认识到它的绝对性,即这是一种双方沟通中必然会存在的问题,也须牢记它的相对性――只要通过努力,这种不对称性的消极影响完全能够降低到一个可忽略的水平。

第8篇: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监管措施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与金融也形成了有机的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明显存在着发展不成熟和发展迅速的矛盾,使得其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简述

(一)内涵

从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在传统金融行业中的所有应用形式。

从狭义上讲,所谓互联网金融,就是指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达到资金融通目的的金融服务模式。

(二)特征

第一,缩小化。该特征主要是针对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来说的。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其融资成本低的优势为投资方和融资方的直接对接创造了条件,因此,商业银行已不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第二,便捷化。这是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操作平台来说的。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只要有网络及相关的电子产品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业务,不仅方便快捷,还有利于降低成本。

第三,多元化。这是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来讲的。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多元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虽然可以解决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基于网络的金融这一前提,就注定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因素较多。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风险类型

(一)法律风险

目前,随着互联网在传统金融行业应用的更加广泛,我国提高了对其风险监管问题的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些如《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的相关法律。虽然这些法律的实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但是在我国依然缺少一套系统的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因此,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法律风险依然严峻。比如,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电子合同等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致使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其发展中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二)业务风险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也得到不断的创新,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使个人贷款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业务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风险,这主要是由我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办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由非传统金融机构所创立的,该类公司没有丰富的业务经验,缺乏相应的业务风险防范意识,致使一些网上理财或贷款公司等都存在一些业务风险问题。例如,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缺乏对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的控制,在其基本业务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一定的信用风险和资金安全风险等。

(三)技术风险

从其概念可知,互联网金融有效运行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掌握并运用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否则该行业是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的。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等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该新型的金融行业也存在一些技术风险,并造成了一些实质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2014年由于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加密技术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三、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措施

(一)要建立一套有关其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别注意法制方面的建设,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将依法治国上升到国家战略。因此,要有效的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监管,就必须建立并完善一套相应的法律体系,并且将该风险监管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比如,各有关政府部门要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明确互联网金融在安全、权力、义务和市场等有关方面的规定,真正的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实施法制化建设。

(二)要明确有关其风险监管的原则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监管原则已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因此,各有关监管机构要提高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认识,根据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和特点,明确其风险监管原则。首先,要坚持综合监管。所谓综合监管,就是指在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进行监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金融机构的功能监管,从而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其次,要坚持联合监管。所谓联合监管,就是建立与互联网金融监管有关的联合监管组织体系,从而有效地实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联合监管。最后,要坚持专门监管。所谓专门监管,就是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机构,以提高其监管质量和效率。

(三)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风险监管制度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套完善的风险监管制度对于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风险监管制度的建设力度。一是要政府要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政策法规,在政策上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实施有效的监管。二是政府要采取有效的鼓励措施,支持并引导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其有关组织,建立并完善其自我监督和管理等机制。三是要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力量,从而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社会监督,通过网站和电话等多种途径,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管体系。

(四)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因素中,技术风险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若要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有效地规避其技术风险因素,就需要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各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风险的监管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和人才等的投入,建立有关的研发机构,加强对其技术的研发力度,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安全运行。

第9篇:简述商业银行的特征范文

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erce,e-trade)从英文的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利用现在先进的电子技术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方式。电子商务的实质应该是一套完整的网络商务经营及管理信息系统。再具体一点,它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这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定义,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电子商务

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情广告;电子选购和交易、电子交易凭证的交换;电子支付与结算以及售后的网上服务等。主要交易类型有企业与个人的交易(B to C方式)和企业之间的交易(B to B方式)两种。参与电子商务的实体有四类:顾客(个人消费者或企业集团)、商户(包括销售商、制造商、储运商)、银行(包括发卡行、收单行)及认证中心。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1.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一方面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2.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

3.电子商务使企业可以以相近的成本进入全球电子化市场,使得中小企业有可能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4.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

5.电子商务一方面破除了时空的壁垒,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各种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

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简单的,比如你通过打电话或发传真的方式来与客户进行商贸活动,似乎也可以称作为电子商务;但是,现在人们所探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NTERNET来完成的。尤其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INTERNET技术上的。所以也有人把电子商务简称为IC(INTERNET COMMERCE)。

从贸易活动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可以在多个环节实现,由此也可以将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如电子商情、电子贸易、电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利用INTENET网络能够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也就是说,你可以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据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通过INTERNET一气呵成。

要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还会涉及到很多方面,除了买家、卖家外,还要有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等机构的加入才行。由于参与电子商务中的各方在物理上是互不谋面的,因此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理世界商务活动的翻版,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1.1电子商务的分类及模式

1.1.1按商业活动运作方式分类

(1)完全电子商务:即可以完全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实现和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的交易。

(2)不完全电子商务:即指无法完全依靠电子商务方式实现和完成完整交易过程的交易,它需要依靠一些外部要素,如运输系统等来完成交易。

1.1.2按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的领域范围分类。

(1)企业对消费者(也称商家对个人客户或商业机构对消费者即B to C)的电子商务。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基本等同于电子零售商业。目前,Internet上已遍布各种类型的商业中心,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主要有鲜花、书籍、计算机、汽车等商品和服务。

(2)企业对企业(也称为商家对商家或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即B to B)的电子商务。

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是指商业机构(或企业、公司)使用Internet或各种商务网络向供应商(企业或公司)订货和付款。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发展最快,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特别是通过增值网络(Value

Added

Network,VAN)上运行的电子数据交换(EDI),使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扩大和推广。公司之间可能使用网络进行订货和接受订货、合同等单证和付款。

(3)企业对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

在企业-政府机构方面的电子商务可以覆盖公司与政府组织间的许多事务。目前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已经推行网上采购。

(4)消费者对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

政府将会把电子商务扩展到福利费发放和自我估税及个人税收的征收方面。

(5)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1.1.3按开展电子交易的信息网络范围分类。

(1)本地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利用本城市内或本地区内的信息网络实现的电子商务活动,电子交易的地域范围较小。本地电子商务系统是利用Internet、Intranet或专用网将下列系统联结在一起的网络系统:一,参加交易各方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包括买方、卖方及其他各方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二,银行金融机构电子信息系统;三,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四,商品检验信息系统;五,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六,货物运输信息系统;七,本地区EDI中心系统(实际上,本地区EDI中心系统联结各个信息系统的中心)。本地电子商务系统是开展有远程国内电子商务和全球电子商务的基础系统。

(2)远程国内电子商务是指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的网上电子交易活动,其交易的地域范围较大,对软硬件和技术要求较高,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商业电子化、自动化,实现金融电子化,交易各方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知识、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等。

(3)全球电子商务是指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电子交易活动,参加电子交易各方通过网络进行贸易。涉及到有关交易各方的相关系统,如买方国家进出口公司系统、海关系统、银行金融系统、税务系统、运输系统、保险系统等。全球电子商务业务内容繁杂,数据来往频繁,要求电子商务系统严格、准确、安全、可靠,应制订出世界统一的电子商务标准和电子商务(贸易)协议,使全球电子商务得到顺利发展。

1.2电子商务的功能

电子商务可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因此,它具有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定购、 网上支付、电子账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

1.2.1广告宣传

电子商务可凭借企业的 Web服务器和客户的浏览,在Internet上发播各类商业信息。客户可借助 网上的检索工具(Search)迅速地找到所需商品信息,而商家可利用网上主页( Home Page)和电子邮件 (E-majl)在全球范围内作广告宣传。与以往的各类广告相比,网上的广告成本最为低廉,而给顾客的 信息量却最为丰富。

1.2.2咨询洽谈

电子商务可借助非实时的电子邮件(E-mail),新闻组(News Group) 和实时的讨论组(chat)来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洽谈交易事务,如有进一 步的需求,还可用网上的白板会议(Whiteboard Conference)来交流即时的 图形信息。网上的咨询和洽谈能超越人们面对面洽谈的限制、提供多种 方便的异地交谈形式。

1.2.3网上订购

电子商务可借助 Web中的邮件交互传送实现网上的订购。网上的 订购通常都是在产品介绍的页面上提供十分友好的订购提示信息和订购 交互格式框。当客户填完订购单后,通常系统会回复确认信息单来保证 订购信息的收悉。订购信息也可采用加密的方式使客户和商家的商业信 息不会泄漏。

1.2.4网上支付

电子商务要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网上支付是重要的环节。客户和 商家之间可采用信用卡帐号实施支付。在网上直接采用电子支付手段将 可省略交易中很多人员的开销。网上支付将需要更为可靠的信息传输安 全性控制以防止欺骗、窃听、冒用等非法行为。

1.2.5电子帐户

网上的支付必需要有电子金融来支持,即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及保险 公司等金融单位要为金融服务提供网上操作的服务。而电子帐户管理是 其基本的组成部分。 信用卡号或银行帐号都是电子帐户的一种标志。而其可信度需配以 必要技术措施来保证。如数字凭证、数字签名、加密等手段的应用提供了电子帐户操作的安全性。

1.2.6服务传递

对于已付了款的客户应将其订购的货物尽快地传递到他们的手中。 而有些货物在本地,有些货物在异地,电子邮件将能在网络中进行物流的 调配。而最适合在网上直接传递的货物是信息产品。如软件、电子读物、信息服务等。它能直接从电子仓库中将货物发到用户端。

1.2.7意见征询

电子商务能十分方便地采用网页上的“选择”、“填空”等格式文件来 收集用户对销售服务的反馈意见。这样使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形成一个封 闭的回路。客户的反馈意见不仅能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更使企业获得 改进产品、发现市场的商业机会。

1.2.8交易管理

整个交易的管理将涉及到人、财、物多个方面,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客户及企业内部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管理。因此,交易管理是涉及商务活动 全过程的管理。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易管理的网络环境及 多种多样的应用服务系统。这样,能保障电子商务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2.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战略方向

2.1国内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中国网络发展的规模决定了其市场容量和商业机会的有限。中国现有不到5000万的网络人口中,真正具有消费实力并能形成购买力的群体,依然远不足以与现实生活中的传统商业模式相匹敌,同时,目前网络人口的结构也决定了只有少数商品可能马上在网络上销售。

直到目前为止国内依然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全国性货物配送企业,现有的物流企业体现出分散的多元化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商品的长途运输或者邮递的巨大成本以及时间上的延迟足以使消费群体望而却步。而在关于电子商务的诸多讨论中,几乎所有的理论探讨实际都在这个方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在实际运行中,这个问题却是致命性的。以往那些到网络上开店卖东西,想借电子商务捞点实惠的"网络投机"行为之所以无不以彻底惨败而告终,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无法从最基本的要求上,满足消费者在等待订购物品的发送时间和代价上的要求。

中国的消费市场一向缺乏信用消费的概念的支持,与此相关的就是货币电子化进程的缓慢。其实从消费者的心理来看,我们没有理由认定中国的消费者就一定会比外国的消费者更抵触信用消费,那些出国定居的中国人在国外也会象当地人一样采用信用消费的方式购买商品,之所以形成国内外的巨大消费行为反差,其根本的原因就在国内金融体系的呆板和缺乏服务意识上。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画地为牢,迫使那些想尝试信用消费的人必须为此付出额外的巨大精神和财力代价,于是当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出现时,我们的消费者根本无所适从,而消费者的反应冷淡反过来又给了那些金融部门以口实,其结果就是形成了一个"因为没人做,所以没人用;因为没人用,所以没人做"的怪圈。这个怪圈一天不打破,中国的电子商务就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2.2电子商务市场战略

2.2.1.卖方控制型市场战略

它指由单一卖方建立,以寻求众多的买者,其目的是建立或维持其在交易中的市场势力的市场战略。例如,由全球最大的网络路由器生产商思科(Cisco)系统公司建立的因特网站,使顾客能够了解他们订货的全过程,检查生产提前期、价格、订货和货物发运的状态,并在网上获得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目前,这个站点每年销售30亿美元的产品,约占思科公司总销售额的40%。此外,通过在网上技术文件,向顾客提品信息,思科公司每年节约了2.7亿美元的印刷费、订单及其处理错误损失和以电话为基础的技术支持费用。其网上营销也通过加速订单处理和订货状态实时跟踪而增加了顾客的品牌忠诚。

2.2.2.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

它是由一个或多个购买者建立,旨在把市场势力和价值转移到买方的市场战略。虽然很多情况下涉及中介商,但有些特别大的购买者已经为自己建立了电子市场。例如,日本航空公司是一个机上消费品的大客户,它经常在其网上诸如塑料垃圾袋、一次性杯子等产品的需求信息,以便发现最有吸引力的供应商。

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除了由一个购买者直接建立的电子市场之外,还包括买方型和买方合作型两种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

“在线自由市场”(Free Markets Online)公司建立了一个典型的买方型电子市场,该公司为传统的工业企业寻找一批竞争的零部件和半成品供应商。该公司提供一次离线(offline)服务,它针对每一个买主的要求,寻找出一批潜在的供应商,一旦这批可行的供应商确定后,该公司为这些供应商进行一次为期3个小时的网上竞价。“在线自由市场”公司建立的这种买方型市场帮助买方迅速有效地获得了满足其专门需要的供应商,更重要的是,供应商之间的网上竞价使买方购入的零部件和半成品的价格下降10%--25%。

买方合作型电子市场则采用另一种方式。它把若干公司的采购联合起来,以增加其讨价还价的能力。“TPN登记表”公司是由通用电器信息服务公司和汤姆生出版公司出资成立的一个合资公司。刚开始,它仅为通用电器公司灯泡事业部属下的各分厂进行联合采购,后来扩展到通用电器公司的所有事业部,现在,它的服务对象已经超越了通用电器公司,成为包括通用电器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进行联合采购的公司 。这一买方合作型电子市场大大降低了订货的处理时间(例如,使通用灯泡分部的订货处理时间从一周下降至一天)、减少了订货处理成本,而且使采购物品的价格下降了10%--15%。

2.2.3.中介控制型市场战略

它是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建立,以便匹配买卖双方的需求与价格的市场战略。“快速配对”(Fast Parts)公司是一个专门交易积压电子元件的电子市场。它拥有大量的供应商和购买者的信息。通常,该公司根据不愿对用户公开公司名称的企业的积压电子元件的产品信息,通过电子市场对商品进行拍卖。这使三方都受益:卖方获得了比传统经销商出价更高的销售价;买方则以市场价迅速获得了它需要的电子元件,更重要的是,“快速配对”公司检验了这些产品,并给予这些产品以完全的质量保证;“快速配对”公司则赚得8%的佣金。在这个市场中,三方都是赢家,输家可能只有传统的经销商。

但是,中介控制型电子市场的出现并不必然排斥传统中间商。例如,“数字市场”(Digital Markets)公司建立了一个以电子元件为交易对象的电子市场,其目的不是改变买卖双方的关系,而是要使交易更有效率。它通过电子市场把买方的订单提供给分销商,再把价格、送货等信息反馈买方。“数字市场”公司还能使买方确认和跟踪他们的订单。为此,公司向卖方收取一定的交易费用,买方则不需为此付费。

3.电子商务方案的设计

3.1电子商务服务器与电子商务购物过程

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电子商务系统是涉及商务活动的各方,包括商店、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信息公司或证券公司和政府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在线交易电子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在于完全实现在线支付功能,所以为了顺利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需要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通用的电子交易支付方法和机制,还要确实保证参加交易各方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全部商业活动。

由于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等网络上进行的,因此,网络是电子商务最基本的构架;电子商务还强调要使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参加交易的买方、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要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从事在网络计算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

3.1.1电子钱包

电子钱包是顾客在电子商务购物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是在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使用电子钱包购物,通常需要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中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电子钱包的软件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可以直接使用与自己银行帐号相连接的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器上的电子钱包软件,也可以从Internet上调出来,采用各种保密方式利用Internet上的电子钱包软件。目前世界上有VISAcash和Mondex两大电子钱包服务系统,其他电子钱包服务系统还有MasterCardcash、EuroPay的Clip和比利时的Proton等.

使用电子钱包的顾客通常在银行里都是有帐户的。在使用电子钱包时,将有关的应用软件安装到电子商务服务器上,利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就可以把自己的各种电子货币或电子金融卡上的数据输入进去。在发生收付款时,如果顾客要用电子信用卡付款,例如用Visa卡或者MasterCard卡等收付款时,顾客只要单击一下相应项目(或相应图标)即可完成,人们常将这种电子支付方式称为单击式或电击式支付方式。

在电子钱包内只能完全装电子货币,即装入电子现金、电子零钱、安全零钱、电子信用卡、在线货币、数字货币等。这些电子支付工具都可以支持单击式支付方式。

在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中设有电子货币和电子钱包的功能管理模块,称为电子钱包管理器,顾客可以用它来改变保密口令或保密方式,用它来查看自己银行帐号上的收付往来的电子货币帐目、清单和数据。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中还有电子交易记录器,顾客通过查询记录器,可以了解自己都买了些什么物品,购买了多少,也可以把查询结果打印出来。

3.1.2电子商务服务器

在网络上开展实际电子贸易和交易业务,首先要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是设立电子商务服务器。电子商务系统通常采用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在客户机一端通常可以使用电子钱包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有关使用电子钱包的软件可以向有关电子商务系统的服务公司索要,一般也都不用付费,也可以从Internet上调出来,也就是说,电子钱包的应用软件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快捷。电子商务安全保密服务器也使用了相应的密码加密算法,用来保护数字化的保密数据,例如对数字化签名的保密服务等。在服务器一端的服务器软件称为电子商务支付系统,也称电子商务出纳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服务公司已经建立了传统银行和Internet之间安全可靠保险的联系,在电子商务服务器上通常采用三种付款方式,即电子信用卡与电子银行储蓄卡、电子货币与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客户持有的电子信用卡,可以用来购买各种“硬”货物,例如购买衣服、各种用品和水果等。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器对于每天都要发生的上万笔的信用卡帐务往来,当天都能及时处理,顾客利用电子货币、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等电子商务支付工具不仅可以购买传统的硬货物,也可以用来购买“软”货物,可以转让他人,也可以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如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商品,几乎所有花费都可以使用。使用电子零钱(也叫安全零钱)还可用于进行多媒体信息服务,如洗一张照片等。有人用Java语言编写游戏程序,例如编写一个像日本人玩的中弹子游戏等,这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电子零花钱去玩游戏;可以用来购买一张贺卡送给朋友,也可以用来发送给朋友一份电子贺卡等。

3.1.3电子商务通用交易过程

电子商务通用交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交易前的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和参加交易各方在签约前的准备活动。(1)买方根据自己要买的商品,准备购货款,制订购货计划,进行货源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反复进行市场查询,了解各个卖方国家的贸易政策,反复修改购货计划和进货计划,确定和审批购货计划。再按计划确定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规格、价格、购货地点和交易方式等,尤其要利用Internet和各种电子商务网络寻找自己满意的商品和商家;(2)卖方根据自己所销售的商品,召开商品新闻会,制作广告进行宣传,全面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制订各种销售策略和销售方式,了解各个买方国家的贸易政策,利用Internet和各种电子商务网络商品广告,寻找贸易伙伴和交易机会,扩大贸易范围和商品所占市场的份额。其他参加交易各方有中介方、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卡公司、海关系统、商检系统、保险公司、税务系统、运输公司也都为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做好准备。

2.交易谈判和签定合同。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对所有交易细节进行谈判,将双方磋商的结果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即以书面文件形式和电子文件形式签定贸易合同。电子商务的特点是可以签定电子商务贸易合同,交易双方可以利用现代电子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经过认真谈判和磋商后,将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所承担的义务、对所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价格、交货地点、交货期、交易方式和运输方式、违约和索赔等合同条款,全部以电子交易合同作出全面详细的规定,合同双方可以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进行签约,可以通过数字签名等方式签名。

3.办理交易进行前的手续。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签定合同后到合同开始履行之前办理各种手续的过程,也是双方贸易前的交易准备过程。交易中要涉及到有关各方,即可能要涉及到中介方、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卡公司、海关系统、商检系统、保险公司、税务系统、运输公司等,买卖双方要利用EDI与有关各方进行各种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的交换,直到办理完可以将所购商品从卖方按合同规定开始向买方发货的一切手续为止。

4.交易合同的履行和索赔。

这一阶段是从买卖双方办完所有各种手续之后开始,卖方要备货、组货,同时进行报关、保险、取证、信用等,卖方将所购商品交付给运输公司包装、起运、发货,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器跟踪发出的货物,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按照合同,处理双方收付款、进行结算,出具相应的银行单据等,直到买方收到自己所购商品,完成了整个交易过程。索赔是在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出现违约时,需要进行违约处理的工作,受损方要向违约方索赔。 3.1.4电子商务交易的基本程序

参加交易的买卖双方在做好交易前的准备之后,通常都是根据电子商务标准规定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电子商务标准规定了电子商务交易应遵循的基本程序,简述如下:

客户方向供货方提出商品报价请求(REQOTE),说明想购买的商品信息;

供货方向客户方回答该商品的报价(QUOTES),说明该商品的报价信息;

客户方向供货方提出商品订购单(ORDERS),说明初步确定购买的商品信息;

供货方向客户方对提出的商品订购单的应答(ORDESP),说明有无此商品及规格型号、品种、质量等信息;

客户方根据应答提出是否对订购单有变更请求(ORDCHG),说明最后确定购买商品信息;

客户方向供货方提出商品运输说明(IFTMIN),说明运输工具、交货地点等信息;

供货方向客户方发出发货通知(BESADN),说明运输公司、发货地点、运输设备、包装等信息;

客户方向供货方发回收货通知(RECADV),报告收货信息;

交易双方收发汇款通知(REMADV),买方发出汇款通知,卖方报告收款信息;

供货方向客户方发送电子发票(INVOIC),买方收到商品,卖方收到货款并出具电子发票,完成全部交易。

3.1.5电子钱包购物过程

这里说明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如何利用电子钱包和电子信用卡进行购物交易处理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全过程。

1.参加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角色

(1)顾客(购物者、消费者);

(2)销售商店(或电子商务销售商);

(3)商业银行(参加电子商务的银行,顾客和销售商店都在银行中有帐号或开设帐户);

(4)信用卡公司(顾客使用信用卡的服务公司);

(5)Internet(大众公用网络);

(6)电子商务服务器。

2.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主要工具

(1)终端(包括顾客使用的计算机、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通信设备);

(2)电子钱包:电子钱包用保密口令保密;

(3)国际信用卡:信用卡号码采用保密算法加密;

(4)货物;

(5)电子订货单:顾客在计算机上输入的购买货物的订货单;

(6)加密电子购货帐单:上面有销售商店对顾客的编码;

(7)电子收据:销售商店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为已经购完货物的顾客发送的电子收据。

3.电子钱包购物过程

(1)顾客(即购物消费者)坐在自己的计算机前,通过Internet(大众公用网络)查寻自己想购买的物品。

(2)顾客在计算机上输入了订货单,包括从哪个销售商店购买什么商品,购买多少,订货单上还注明将此货物在什么时间送到什么地方以及交给何人等信息。

(3)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器与有关商店联系并立即得到应答,告诉顾客所购货物的单价、应付款数、交货等信息。

(4)顾客确认后,用电子钱包付钱,将电子钱包装入系统,单击电子钱包的相应项或电子钱包图标,电子钱包立即打开,输入自己的保密口令,顾客确认是自己的电子钱包并从电子钱包中取出其中的一张电子信用卡来付款。

(5)电子商务服务器对此信用卡号码采用某种保密算法算好并加密后,发送到相应的银行去,同时销售商店也收到了经过加密的购货帐单,销售商店将自己的顾客编码加入电子购货帐单后,再转送到电子商务服务器上去,这里要注意商店对顾客信用卡上的号码是看不见的,不可能知道,也不应该知道,销售商店无权也无法处理信用卡中的钱款。因此,只能把信用卡送到电子商务服务器上去处理,经过电子商务服务器确认这是一位合法顾客后,将其同时送到信用卡公司和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要进行应收付款钱数和帐务往来的电子数据交换和结算处理。信用卡公司将处理请求再送到商业银行请求确认并授权,商业银行确认并授权后送回信用卡公司。

(6)如果经商业银行确认后拒绝并且不予授权,则说明顾客的这张信用卡上的钱不够用了或者是没有钱了,即已经透支。遭到商业银行拒绝后,顾客可以再单击电子钱包的相应项再打开电子钱包,取出另一张电子信用卡,重复上述操作。

(7)如果经商业银行证明这张信用卡有效并授权后,销售商店就可付货。与此同时,销售商店留下整个交易过程中发生往来的财务数据,并且出示一份电子收据发送给顾客。

(8)上述交易成交后,销售商店就按照顾客提供的电子订货单将货物(购买的科技书)在发送地点交到顾客在电子订货单中指明的朋友手中。

对于顾客(购物消费者)来说,整个购物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十分安全可靠的。在购物过程中,顾客可以用任何一种浏览器(例如用Netscape浏览器)进行浏览和查看。购物以后无论什么时候一旦需要,顾客即可开机调出电子购物帐单,利用浏览器进行查阅。由于顾客的信用卡上的信息别人是看不见的,因此保密性很好,用起来十分安全可靠。这种电子购物方式也非常方便,单击电子钱包取出信用卡,即可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器立即确认销售商店是真的而不是假冒的。这是与单独使用Internet的最大区别。在只单独利用Internet采用国际信用卡购物时,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害怕销售商店是假冒的,顾客遇到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假冒商店,顾客一买东西就让人把信用卡上的信息全部收去了,这样很不安全。有了电子商务服务器的安全保密措施,就可以保证顾客去购物的销售商店必定是真的,不会是假冒的,保证顾客安全可靠地购到货物。

就上述电子购物而言,在实际进行过程中,即从顾客输入订货单后开始到拿到销售商店出具的电子收据为止的全过程仅用5~20秒的时间。这种电子购物方式十分省事、省力、省时。购物过程中虽经过信用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多次进行身份确认、银行授权、各种财务数据交换和帐务往来等,但所有业务活动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总之,这种购物过程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易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及面谈等购物方式,这是很有效的、保密性十分好的、非常安全保险和可靠的电子购物过程,利用各种电子商务保密服务系统,就可以在Internet上使用自己的信用卡放心大胆地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从整个购物过程看出,购物的顾客也仅仅就是输入电子订货单说明自己购买的物品,调出自己的电子钱包和电子信用卡,只要电子信用卡上的钱足够即可完成购物,并得到电子收据。这是一种与传统购物方式根本不同的现代高新技术购物方式。

3.1.6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器给交易各方带来的利益

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器在Internet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有三方:第一方是顾客即消费者或购物者;第二方是销售商店或者销售公司;第三方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即商业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其他金融公司。参加电子商务活动的三方都能获益,才能保证这种电子商务活动持续开展下去。电子商务服务器充分保护了这三方面利益。

1.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1)对电子钱包安全保密:采用高级加密算法加密,保证电子钱包安全保密可靠,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

(2)对信用卡或电子现金进行安全保密处理。

(3)采取极为方便的单击式(也称为点击式)服务方式。

(4)实行完全的商业保险。

(5)从顾客的办公桌到销售商店和银行之间,在整个商务活动中,采用先进的支付工具和方法,保证安全、保密、可靠、保险地利用信用卡进行支付帐款和结算。

(6)可以采用多种现代化电子支付手段和电子支付工具。

2.保证销售商的利益

(1)电子商务服务器保证销售商能够开展完善的电子信用卡业务、现金收付业务和使用应用性能良好、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软件。

(2)销售商店完全是依靠商业银行进行确认和授权的,可以在线实时地进行电子信用卡的授权和回收。

(3)电子商务服务器保证销售商可以接受所有用户的电子货币登录,例如从POS、ATM、电话、电传、计算机、PCTV或TVPC等设备来购物的用户。

(4)可以和任何连接在Internet上的银行或者处理器进行连接。

(5)电子商务服务器提供了完善的支付手段,保证安全地进行交易,且交易过程极短,省时、省力、省人,方便快捷。

(6)电子商务服务器向销售商店提供了可以自由使用的各种软件等。

3.保证银行金融机构的利益

(1)电子商务服务器使银行金融机构几乎对传统的处理系统不进行改动,就可以对销售商和销售过程进行支持和开展服务。

(2)保证银行金融机构投资风险最小,开展服务的支出和投资也都很少。

(3)电子商务服务器可以在任何处理器的平台上使用,为银行和金融机构带来方便。

(4)电子商务服务器是可以信任的,且可以根据银行金融业的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进行改进。

(5)以终端?终端的形式开展服务,对数据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提供严格的安全保密,保护了其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提高了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誉。

(6)可以在任何时候都不停地支持更多的贸易和交易,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大量业务处理工作,大幅度提高银行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3.1.7电子商务中的主要费用

关于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各项主要费用及其支付问题简述如下:

电子信用卡费用:由存取款人支付费用,代替以前的电话费用与有关信用卡操作的花费等;

电子支票费用:由银行帐户持有人支付费用,代替以前的支票处理和支票邮寄费等;

销售商店或者销售商人要对为自己开设帐户的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支付少量的服务费用,使自己的商务活动完全成为现代新型电子商务活动;

参加电子商务活动的各方,需要支付很少的网络入网费和网络服务费;

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电子商务服务器、电子交易记录器、电子钱包管理器(WalletAdministration)、电子钱包的软件等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可以直接使用与自己银-行帐号相连接的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器上的相关软件,也可以从Internet上直接调出来使用。

3.2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三层结构

在电子商务时代,用户应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Client/Server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传统企业、电信、ISP应用的要求,电子商务的顺利高效运行需要在计算模式上进行重新划分。生产国产服务器的代表厂商联想今年已经全面转向中国电子商务的建设,为电子商务构建从前端接入服务、中端应用服务和后端数据库支持服务提供全系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用户构建三层结构的电子商务体系。

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电子商务的需求

为什么会产生应用模式、也就是计算模式的变化呢?因为应用需求的拉动。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是如何生存的呢?根据一些权威的统计,如果要想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必须有以下三点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要以最短路径将产品或者服务送到消费者手中,也就是直销模式;第二、以最低的成本满足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给用户提供最便宜的产品;第三、以最快的方式获取所需的资源或者信息,企业必须迅速得到各种必需的信息,这包括自身的信息和竞争对手以及市场的信息。这三点要求体现了电子商务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利润。根据这个核心,传统的工业企业以及商业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需要有以下变化:

从传统的渠道销售模式转变为直销的销售模式,并逐步向全面的网络直销前进。要快速地从第三方得到所需的数据。由于公司本身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统计以及收集系统价格会非常昂贵,因此将会有更多的信息从第三方取得。将很多支持系统从企业当中剥离出去,转包给第三方,由专门的某些厂商来承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而企业本身仅仅关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在传统的Client/Server结构中,前端客户机上会有多种多样的应用,就拿ICP这种应用来讲,可能要在前端客户机上安装像网上购物、网上娱乐、炒股、网上办公、网上学校、银行、图书馆,诸如此类众多的客户端的程序;而在后端服务器用来支持这些多样的应用,也就是说,它把三层结构当中的中间的应用层一分为二,就是一部分分给了前端客户机,而另外一部分分给了后端的服务器,也就意味着后端服务器除了有数据库和数据支持系统以外,还需要有一些应用支持系统。这种Client/Server结构,和现在用户的要求逐渐产生了一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对于用户需要在客户端安装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也就是说要大家成为各种应用程序安装、配置和使用的专家。

传统的Client/Server结构是一般采用长连接会话,它会严重占用系统的资源和通讯的带宽,因此会使系统的速度下降以及总体成本有极大的增加。

由于在服务器一端除了要支持数据库以外,还要支持其它的一些应用系统,也就是说它对硬件要求必然比较高,同时由于多种应用集中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系统的稳定性必然受到影响。而且系统调优困难,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调优的方法能够满足所有应用、所有服务的要求,所以说这个调优永远只能是一种折衷方案。系统的扩展能力极其有限。

构建电子商务三层结构解决方案

所谓三层结构是针对于过去的主机终端模式或者服务器客户机模式的区别而成的,它的特点是在后台有一个后端数据支持服务器,在中端有一群应用服务器,提供结合用户业务和具体应用的相关系统解决方案,在前端会有很多的接入设备,通过接入设备与客户机连接,如图1所示

三层结构在前端接入层实现设备功能单一化、系统标准化、设备小型化,并且在前端实现负载均衡。ISP、ASP可以用很多的机架式服务器来代替传统的塔式服务器,而每一个服务器所负担的任务非常简单,比如做成一个Web服务器,而这个Web服务器可以是一种标准的设备,它可以不带显示器,不带键盘,完全可以像现在大家常见的网络设备一样工作。随着设备的标准化和功能单一化,小型化成为必然需求,薄至1U和2U的机架服务器应运而生,国内最薄的服务器——联想万全1050r可以在一个标准机柜中堆叠达到42个,众多的超薄机架服务器通过共享一个存储阵列来实现负载均衡,也就是说把前端用户频繁的访问,平均分配给这些相对较小的服务器,轻松实现大服务器负担的各项任务,甚至比现在的这些大服务器工作得更加完美。同时联想在前端接入层提供有效的存储以及备份保障,这将极大地减少ISP、ASP的运营成本,成倍提高赢利。

在中间业务层,采用标准化的开发工具可以实现多种应用结构上的统一,通过模块化结构设计,实现高可用的应用系统。系统中采用了双机集群系统,在不重新改写应用程序的前提下,保证在中间应用层不会产生单点失效,也就是说在用户前端接入的时候,不会感受到中间应用层发生的任何变化,这和以往的主机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在应用服务层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构建符合实际业务运作和具体工作流程的系统解决方案。目前联想可以帮助用户构建ERP、CRM、Call Center等大型系统方案。

在后端数据支持层,是数据库系统和数据集中存储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实现了多种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存储设备当中,多台服务器同时读写并保证数据一致性。在数据库支持服务层,联想去年推出的国际领先的NS10000高性能服务器集群系统可以真正让用户实现“无限扩展、永不停顿”的梦想,并且具备高达5个9的可用性,可以替代昂贵的小型机。

采用三层结构电子商务 跟上技术主流

许多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转型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现有系统规划建设当中,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采用了Client/Server结构,随着系统的增长,随着应用的增加,服务器由几台增加到几十台,甚至上百台,造成机房管理混乱,存储分散,随之带来的问题不可胜数。所以,用户在未来的IT建设当中应该提早入手,跟上技术发展的趋势,这样一方面可以借助最好的技术和产品迅速提高自身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设备更新等问题带来的巨额资金和人力的浪费。我们建议用户在考虑自身电子商务构建时应着重以下几个因素:

应该规划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系统必须具有高可用性。所谓高可用性就是容错能力。世界尚没有任何不停机的设备,因此必须考虑这方面的风险,必须有备份方案。

系统应该具备负载均衡能力。如果一个系统不具备这种能力,只是单机运作,任何服务器的资源迟早会被耗尽,只有具备多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能力,才能够使整个系统在长时间内满足要求。

系统必须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现在企业数据量已经极大增长了,如果进行一次完整的数据备份,有可能一个星期六、星期天都难以实现,由此可见这种分散的存储方式带来了数据管理的困难,只有通过集中的存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系统必须具备在线扩展能力,包括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企业必须考虑到数据业务的安全问题。

3.3系统结构

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应该包括哪些部分,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论述。从我们的实践来看,由于电子商务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必须针对具体的应用才能描述清楚系统架构。从总体上来看,电子商务系统是三层框架结构,底层是网络平台,是信息传送的载体和用户接入的手段,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物理传送平台和传送方式;中间是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包括CA(Certificate Authority)认证、支付网关(Payment Gateway)和客户服务中心三个部分,其真正的核心是CA认证;而第三层就是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基础平台是各种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基础。

由于电子商务是用电子方式和网络进行商务活动,通常参与各方是互不见面的,因此身份的确认与安全通信变得非常重要,解决方案就是建立中立的、权威的、公正的电子商务认证中心--CA认证中心,它所承担的角色类似于网络上的"公安局"和"工商局",给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签发数字证书--"网上身份证",用来确认电子商务活动中各自的身份,并通过加解密方法实现网上安全的信息交换与安全交易。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国情的特殊性,CA认证中心似乎需要政府的授权,但实际上,CA认证中心只是根据政府机构已签发的身份、资质证明文件进行审核,而并没有增加新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更为安全的会员制,因此CA认证中心的商业运作性质要大过政府行为,除非以后真正由CA认证中心来发放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等等。

支付网关的角色是信息网与金融网的连接的中介,它承担双方的支付信息转换的工作,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让传统的封闭的金融网络能够通过网关面向因特网的广大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的网上支付功能。

客户服务中心也称为呼叫中心,与传统的呼叫中心的分别在于不但支持电话接入的方式,也能够支持Web、E-mail、电话和传真等多种接入方式,使得用户的任何疑问都能很快地获得响应与帮助。客户服务中心不是以往每个企业独立建设和运作的概念,而是统一建设再将席位出租,从而大大简化和方便中小型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提供客户咨询和帮助。 4.德瑞公司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通常,该公司根据不愿对用户公开公司名称的企业的积压电子元件的产品信息,通过电子市场对商品进行拍卖。这使三方都受益:卖方获得了比传统经销商出价更高的销售价;买方则以市场价迅速获得了它需要的电子元件,更重要的是,“快速配对”公司检验了这些产品,并给予这些产品以完全的质量保证;“快速配对”公司则赚得8%的佣金。在这个市场中,三方都是赢家,输家可能只有传统的经销商。

但是,中介控制型电子市场的出现并不必然排斥传统中间商。例如,“数字市场”(Digital Markets)公司建立了一个以电子元件为交易对象的电子市场,其目的不是改变买卖双方的关系,而是要使交易更有效率。它通过电子市场把买方的订单提供给分销商,再把价格、送货等信息反馈买方。“数字市场”公司还能使买方确认和跟踪他们的订单。为此,公司向卖方收取一定的交易费用,买方则不需为此付费。电子商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关键性业务,方案设计要求在获得关键业务最高可用性的同时,降低总体成本,并可提供灵活的伸缩性,支持自动进程控制和业务流程管理;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能力,支持防止失效、失效恢复和潜在故障的预处理功能。

具体的要求包括: 关键业务实现永续运行;支持非平衡配置,即多台不同物理配置的服务器组成群集;能够基于应用的性能瓶颈监控,自动维护服务质量;实现对群集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管理。物流电子商务供应商的核心业务包括:综合物流服务、销售增值服务、以网上交易为手段,进行资源整合、提供物流支持,全面发展电子商务业务,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使买卖双方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在提高市场运作效率的基础上发展销售增值服务。

4.1方案简介

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电子商务系统是涉及商务活动的各方,包括商店、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信息公司或证券公司和政府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在线交易电子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在于完全实现在线支付功能,所以为了顺利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需要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通用的电子交易支付方法和机制,还要确实保证参加交易各方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全部商业活动。该方案是基于应用级的高可用性群集应用软件,可以支持多台服务器协同工作,实现超过100个节点的群集能力,具备优良的扩展性和强大的功能。作为多机的群集软件,该设计可保证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时会迅速切换到其它服务器上去。其切换速度可以由用户针对不同应用设定,一般情况下在数秒之内。群集内的任意一个节点均可作为控制台,配置结束后自动更新所有节点。该设计支持多种应用的检测和切换,包括Web服务器、IP、数据库、多网卡、网络文件系统(NFS)等。在同一节点下可以设置多网卡冗余,当一个网卡出现故障,该设计将自动启动另一网卡,无需进行节点切换。该设计还提供基于Java 的管理控制台,实现无人值守即可监控群集。

4.2该设计的特性

4.2.1跨距离保护并预防灾难

该设计能实现业务远程保护,数据和应用被复制并保存在替代站点上,因此可最大程度地保护业务。能保证在出现灾难和大面积的系统瘫痪时,应用和数据都能自动地保持连续,从而避免了在灾难后手动的数据同步要求。

4.2.2保证数据中心的连续运作和应用的高可用性

该设计使得服务器和应用程序在系统错误、网络硬件错误、定期系统维护以及在终端用户工作量要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可用性。当某个应用失败时,该设计在同一台服务器或另一个指定的服务器上立即让它重新启动。该设计能执行多路命令,这意味着用户能让多个应用分别重新启动或者按照特别的需要在多个服务器上重新启动。

4.2.3灵活的资源管理和自动化操作

该设计允许灵活监控企业IT架构中的任意重要资源,包括服务器状态、应用和服务器性能、网络状态、网卡状态、存储状态等;它基于开放的工业技术标准例如TCP/IP和Perl,这可以使用户依据特定环境来制定合适的高可用解决方案。该设计 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在对应用无影响的前提下简易、便捷而又有效地管理应用资源。

4.2.4非干扰的系统维护

该设计可以在工作时间里执行例行的系统维护,可以使用户把应用从一个服务器恢复到另一个服务器,确保运行不间断并将故障时间降低到最小。

4.2.5企业运行环境适用性

该设计可以在LAN,SAN,NAS,DAS和WAN环境下运行。除了SSI数据库以外,该设计还提供了各种适用性不同的域,在一个域中可以支持不限数量的服务器,并且支持资源环境要求的虚拟的数据资源。

4.2.6集中化管理

该设计的集中管理控制台通过各种服务器平台,可以为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提供单独的界面。这种单独的管理方式可以降低用户的员工培训费、安装和操作成本。

4.2.7加强远程资源的自动管理

对企业中使用广域备份的用户来讲维护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巨大的工程保持系统的数据同步、程序处理、处理多个子网络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用户来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该设计则可以通过预定义一个自动高可用业务连续计划来使系统的维护能够自动、远程地进行,从IP地址的再分配到动态路由配置,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该设计的集中管理主控台来实现。当集成了该设计 for WANS这样的方案以后,就拥有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工具。

4.3该设计的实施效果

该设计集中采用了先进的群集技术,具有鲜明的高可用性和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在具体的方案中,该设计充分体现了它的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快速的实施过程,有效地利用了客户原有的Web服务器,实现两个主应用的相互监控和切换,使应用中断的风险大大降低,保证了系统高可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客户的总成本并缩短了项目实施周期。该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级切换,本方案中的E3500服务器系统的所有资源被按应用类型分组,该设计按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两个不同应用进行检测,一旦某应用发生故障,仅仅将此应用进行切换就不会干扰其他正常的应用。

采用该设计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使客户的关键商务应用得到了保障。整个方案建立了合理的应用布局,既可获得数据的高度共享能力,又可以提高应用的恢复速度,并且有利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系统的无缝扩展。德瑞公司的该设计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以经济的成本有效地解决原有的关键业务持续运行的问题。

5.电子商务实施与评价

DRP是管理企业的分销网络的系统,目的是使企业具有对订单和共货具有快速反应和持续补充库存的能力。DRP可以管理有实物的分销,也可以管理各种服务的分销。 DRP通过户联网将供应商与经销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公司和经销商之间实可以现实地提交订单、查询产品和库存状况、并获得市场、销售信息及客户支持,实现了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端的供应连管理,有效地缩短供销链。借助户联网的延伸性及便利性,DRP系统使商务过程不再受时间、地点和人员的限制,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范围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企业可以迅速构建内部使用的B2B电子商务的平台,扩展现有业务和销售能力,实现零风险库存,大大降低分销成本,提高周转效率,确保获得领先一步的竞争优势DRP一分销资源计划系统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就是:

准确库存、销量、销售速度的及时掌握

要货计划/资源分配计划的合理制定

销售费用的严格控制

业务流程的严密跟踪和应收帐款的清晰控制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是利用户联网技术,整合企业资源,改造传统业务,加强企业管理,降低运作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由于每个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速度不同,我们为企业提供了分步实施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实现各种管理现代化的同时,为企业构建全新实效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将企业的相关业务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需求,我们按照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和先进的WEB开发技术,提供DRP分销资源计划系统、企业进销存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BO决策支持系统、BI商业智能系统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最早在中国倡导电子商务的IBM所展示的“行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包括办公 自动系统解决方案、电子支付解决方案等,并推出了面向财政税务、社会保险、地方政 府等电子商务系统的“电子政府”,将一些政府职能通过网络来实施。博览会期间举办 的各种专家讲座则明确宣称,网络时代的发展不可逆转,企业将彻底改变现有商业模式, 走向电子商务,漠视这种转变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电子商务给所有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 战。对此,

IBM“群策群力,天下e家”的口号,颇有万众一心的意味。英特尔副总裁陈俊圣在题为“赢得网络经济优势”的演讲中指出,世界 正在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远超人们的预测,在网络经济时代,商家 由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变为商务模式的竞争,企业应抢占先机赢得网络经济的优势。

目前,中国很多企业、政府机构都已上网,一些商家开始了网上电子商务,尝试网 上建立客户关系。北京西单商场也开始了网上购物,招商银行实现了网上交易付款,用 户也可以进入8848网上超市实现足不出户电子购物的愿望。但目前更多的企业还停 留在互联网商务模式探索阶段,网上更多的是企业品牌形象,炒概念,往往有网无货、 有货不卖,或网上支付得不到确认,有的网上交易烦琐得比直接购买还累,网民光顾一 次就发誓再也不去了。

电子商务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国内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同样是一个巨 大商机,这就是IBM、英特尔、惠普等海外IT企业对推动中国电子商务乐此不疲的 原因。IBM在中国发展了许多重要客户,他们为中国银行提供了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使其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实现了网上支付、电子钱包及网上购物业务。而英特尔现在 正成为日益兴起的网络经济的建筑模块供应商。

相比之下,中国IT企业在这场竞争中又落于下风,尽管出现了深圳黎明这样对实 现中国证券全电子化网上交易做出了不俗业绩的企业,但更多国内企业在提供电子商务 解决方案中只有几个成功例子,发展的大客户很少。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改变着商业模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此次博览会 渗透着这样的信息,机会总是青睐先行者,企业电子商务的先行者将拥有更多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在寻找除文字处理和信息传递领域外的更大、更直接的利润空间,商务领域自然成为其首选的对象,而迅速膨胀的计算机网络用户也使得具有远见的商家颇感兴趣。从单纯的网上信息、传递信息到在网上建立商务信息中心,从借助于传统贸易手段的不成熟的电子商务交易到能够在网上完成供、产、销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从封闭的银行电子金融系统到开放式的网络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服务器与电子商务购物过程,是电子商务技术的核心内容,广泛深入地研究各种电子商务购物过程,研究实现电子商务购物过程的应用软件和各种现代化电子支付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开展电子商务,还要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认证等高新技术。尤其要动员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和广大顾客都要行动起来,积极参加。银行金融业要全面实现金融电子化,海关、税务、商检、保险、进出口公司、包装运输公司等也要实现电子化和现代化。广泛深入地进行电子商务宣传、普及推广电子商务知识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国鹏,刘冠芳.济南商务信息网, 2002,12

2 张史励,许国番.中国现代商贸经济,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