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

第1篇: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一、扶贫救弱,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一)应保尽保,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目前最重要的社会救济手段,是政府重视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存权的重大举措。截止年月,全街共有2147户城乡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农村居民375户,609人次,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42330元;城镇居民1772户,3804人次,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587212元。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人,使全街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重点帮扶,做好临时困难群众的救济工作。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针对个别家庭因病或突发事件造成困难的情况,有重点的开展临时困难救助,并坚持本人申请、入户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张榜公示、街道审核、区民政局审批的工作程序。年,区街民政线针对特困家庭的大病医疗共救助23人次,救助金额达45100元;对因自然灾害造成房屋损失的共慰问救助92人次,救助金额达7万余元,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困难群众手中。

(三)认真铺排,落实精神病人专项救助。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街道安排专人负责,每月为精神病人发放药品,对病情严重的精神病人实行强制住院治疗,保证了全年无恶性事件的发生,保障了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尊老敬老,做好五保对象的供养工作。我街只有一户五保对象,即二三管区张学文(年去世)、李爱云夫妇,街道对其实行医疗费用实报实销制,并派专人定期看望、帮扶;对于街道的“三无”老人邱科云,街道拨出专门经费,将其安置在敬老院居住,并报销其医疗费用。这些举措,免除了孤寡老人的后顾之忧,做到了老有所养,老人所依。

(五)健全网络,推进居家养老的服务工作。年,我街在原有一个居家养老中心、四个居家养老站的基础上新建了石佳冲、谭家冲两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先锋社区因面临拆迁,暂未建设)。同时,扩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了各项服务设施,使广大老龄人老有所乐。去年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共2万余元已按季度发放到位。

(六)按时发放,做好救灾救济和“雷锋超市”工作。我街的救济资金及物品都建立了专帐,做到了款物发放及时,帐款物相符。到目前为止,全年共发放救济资金1740元。“雷锋超市”的款物做到专款专用,发放物品及时、透明,发放手续完备,通过慈善A、B卡发放,发放单据符合上级要求,规范清晰。年1至10月发放救济物资折价4085元。为扩大困难群众受助面,我街今年还新建了一个“雷锋超市”,将受助对象扩大到困难的低保户、残疾人、孤儿等,进一步传播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每年春节前,街道按区民政局要求,按一定比例与区下拨资金配套,对困难户进行了救济慰问,保证了社会环境的和谐安定。

(七)广泛宣传,开展慈善募捐救助工作。我街对于所有下拨的助学、助医、助孤、助残资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到人。今年,我街共申报困难学生16名,其中市级受助学生6名,区级受助学生10名,共接受爱心捐款22400元,为这些贫困学子展现了一条崭新的人生之路。年5月的玉树地震募捐活动中,我街募集资金416884.4元。体现了我西湖街道干部群众的爱心。同时,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二、建章立制,搞好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

(一)巩固完善,加强村(居)自治建设。充分发挥村(居)委员会代表参政、议政、决策、监督等职能作用,充分依靠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搞好村(居)委会民主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村(居)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年的月的15日准时向村(居)民公开村(居)财务执行情况,并及时公开其他有关工作,接受村(居)民的监督。

(二)打造精品,培育品牌特色社区。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长沙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部署,为提升社区居民自治功能,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居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我街着力将社区打造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型精品社区,今年月已接受了市、区验收并受到好评。

三、严格把关,执行双拥优抚和退伍安置政策。

今年,我街进一步加大优抚工作力度,切实执行好各项优抚政策,优先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等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已为13名伤残人员、13名重点优抚对象、3名地退人员办理各项手续领取补助和抚恤金195045.4元;在“八一”建军节时,共筹措筹措资金41782元,慰问了全街300余名退伍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我街还按照区政府认真落实了已安置到社区(村)的转业士官的各项政治、生活待遇;按规定发放了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

第2篇: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上半年满载着残疾人事业的硕 果悄然而过。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在社会各界鼎力配合和通力协作下, 市残联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活动为载体,以加强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以 切实解决残疾人“三最”问题为根本,以开展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 为核心,全面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为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亮点,助残日系列活动开展

( 一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突显亮点 ,助残日系列活动 开展 有声有 得 有声 有 色 今年 5 月 17 日是全国第 19 个助残日, 我们把各部门活动联在 一起,开展了助残日系列活动。 开通残疾人维权“ 绿色通道”

1 、 开通残疾人维权 “ 绿色通道 ” 。 针对残疾人维权难这一问 题,5 月 8 日,我们与市司法局联合举行了“抚顺市残疾人法律援 助‘绿色通道’启动仪式”,向全市残疾人及其家属发放了 500 张 法援救助卡, 残疾人凭此卡可享受到各级法律援助中心提供的法律 无偿援助。绿色通道不仅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了顺畅、便捷、高效的 法律服务,而且还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进一步促进维护残疾人 权益工作的开展。 为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 2 、 为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 。 上半年,我们积极向省残联 争取轮椅、助行架、脑瘫儿童坐姿椅、拐杖、防洒餐具等 29 类 502 件残疾人辅助器具。5 月 8 日,我们在市残联举行了“救助贫困残 疾人,2009 年国家彩票公益金辅助器具配发”仪式,向 400 多名 贫困残疾人配发了辅助器具。同时,我们为特教学校聋儿语训部的 失聪孩子们捐赠了助听器及爱心款。 举办了抚顺市首届残疾人鹊桥会。 3 、 举办了抚顺市首届残疾人鹊桥会 。 我们从单身残疾人面临 的婚姻难题着手,开辟途径,拓展渠道。5 月 12 日,成功举办了 1 “爱在方舟”抚顺市首届残疾人鹊桥会,全市 500 多名残疾人和家 属参加,当场有 20 余对单身男女互留联系方式,这次鹊桥会社会 反响很好,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普遍欢迎。 办了残疾人 先进事迹报告会。 残疾人先进事迹报告会 4 、举 办了 残疾人 先进事迹报告会 。5 月 15 日,我们与市直机 关工委联合举办了残疾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全国自强模范宫宝仁、 省自强模范李琳、 省模范和谐家庭宗秋芝和省十佳社区盲人按摩医 师徐巧玲等用切身经历讲述与命运抗争、成为生活强者的感人事 迹,市直机关各单位共计 240 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大家被他们自强 不息的精神感动着、激励着,许多人是含着热泪听完全场报告,会 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市委副书记喻国伟到会并听取了报告。 为残疾人举办了 专场文艺演出 举办了专场 文艺演出。 5 、为残疾人 举办了 专场 文艺演出 。5 月 17 日,我们与矿务局 文工团联合举办了“共享阳光”文艺演出,文工团演员和残疾人演 员同台表演,全市 500 余名残疾人观看了演出。市委常委、宣传部 长刘国强,市人大副主任米志芳,市政府副市长杜晓航等市领导到 场观看,与残疾人共同欢度残疾人的节日。 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6 、 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 今年 5 月,我们与眼病医院联合开 展“关注民生,共享光明”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活动,经 过认真筛查,免费为 140 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市委常 委、副市长吴光到场慰问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 为贫困肢残患者装配假肢。 7 、 为贫困肢残患者装配假肢 。 5 月 19 日,经过筛查、配型等 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市残联邀请省专家为我市 36 名贫困肢残患 者装配了假肢,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光到现场看望假肢装配者,并 为每名假肢患者送去慰问款 300 元。 8、大力开展贫困残疾人帮扶 救助 工作 。 在助残日活动期间, 大力开展贫困残疾人帮扶救助 工作。 大力开展贫困残疾人帮扶 救助工作 我们积极筹措资金,为贫困残疾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全 市有 100 余名贫困残疾人得到救助。 此次系列活动,实现了“六个”前所未有,即活动时间前所未 有;活动规模前所未有;参加人员前所未有;影响力度前所未有; 社会反响前所未有;残疾人受益程度前所未有。 实现了“六个”突破,即,少花钱多办事的突破;与社会各界 2 联合,实现社会化运作的突破;与时俱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老 大难问题的突破;上下联动,分工不分家的突破;机关干部综合能 力和素质的突破;社会认可和认知程度的突破。 采取有效措施,

第3篇: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大家好,我叫xxx,自20xx年x月开始,一直在xx居委会负责市政卫生条线的工作。

我一直将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自觉做到勤学多想,于20xx年x月份转为正式党员,20xx年拿到了函授本科的毕业证书,每天登陆学习强国APP进行学习积极,参加各项培训讲座。

在这三年里,我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积极配合党总支、居委会做好疫情防控、文明城区创建、第四次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电子走访、社区云建设等工作。现将这3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垃圾分类工作

自20xx年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工作,配合物业在小区全面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宣传教育和实施工作。

与小区居民签订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责任书,签约率达到xx%,实现宣传“到单元、入楼道、进住户”。向小区居民及沿街商铺发放垃圾分类各类宣传资料;每月开展针对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等各类人群的垃圾分类培训及活动,优化志愿者队伍,成立了由x名固定志愿者定点承包与x位志愿者随机巡逻的方式,与保洁员错峰值守垃圾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监督居民定时定点并正确投放垃圾;对照垃圾分类“五有”标准对小区垃圾分类进行自查自纠,及时联系物业更换破损宣传版面、对小区及投放点垃圾分类缺失或标识错误的各类指示牌、公示牌、制度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补充。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结合垃圾分类检查结果开展自查自纠,通过居委、物业及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努力完成垃圾分类达标任务。

2、爱国卫生工作

每个月组织开展环境治理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居民、共建单位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认真开展重点部位的灭蝇、灭蟑、灭蚊活动,确保重点部位捕蝇笼安放到位;及时做好小区的绿化管理工作;及时联系有关部门重新整修公共设施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做到现场察看及时解决。

3、健康管理工作

1〉健康教育。 每月协调组织健康进社区活动。免费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 组织居民参加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慢性病防治、健康饮食等知识讲座及各类活动。配合社区卫生中心做好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大肠癌筛查等活动。按时做好健康教育台帐报表。

2〉健康宣传发放有关健康和食品安全书籍、小册子、报纸等,利用大小黑板宣传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识。充分利用小区宣传资源,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

3〉疫情期间配合街道和物业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和管理工作,排摸湖北籍人员xxx人,共登记外来回沪人员xxxx余人,配合社区医院做好居家隔离工作。后续防疫工作仍在进行。

4、 红十字工作

配合民政条线每年开展“千万人帮万家”活动,及时排摸小区内特殊困难人群,做好红十字帮扶救助工作,小区现有xx名遗体捐献志愿者,为遗体捐献者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重阳节期间为70岁以上老年遗体捐献者送慰问品。每年组织居民参加义务献血活动。

5、食品安全工作

按照食品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小区无药品、食品安全事故;认真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管理好食品安全宣传橱窗,及时更换宣传画报和报纸;规范房屋出租管理,与小区出租户居民签订或告知《规范房屋出租承诺书》;组织居民参加各类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及时完成食品安全相关台账。

6、精神病防治工作

截止20xx年底共有重性障碍患者xx名,坚持做好重性障碍患者的分类造册、随访登记、记录评估等工作;根据属地化原则,及时掌握患者动态,发生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重性障碍患者不发生肇事肇祸的情况。每年配合社区卫生中心组织重性障碍患者进行健康体检。

7、拆违工作

配合无违建村居创建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小区实际情况,加强巡查,一旦发现业主装修时出现违章搭建等违法现象及时进行劝阻和制止,如劝阻和制止无效时及时联系物业并上报街道拆违办、城管及时进行处置,制止违章。

8、其他工作:

第4篇: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1、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和上学。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扶持贫特困残疾人生产发展,为15户贫特困残疾人提供低息小额信贷,每户5000元,补助7.5万元;为300人残疾人免费进行使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每人300元,已下达9万元;安排残疾人与企业之间的供需见面会2.4万元;盲人按摩培训补助元;为20名贫困残疾人或其子女上大学(大专)提供每人元补助和20名贫困残疾人或其子女上高中(职高、中专)提供每人1000元补助,共6万元。区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政府助学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增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

2、加大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为切实保障我区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根据《关于做好我市重度残疾人生活和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区残联、民政局通过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城乡重度残疾人对象987人,并增发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金46万元;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的“安居工程”,为7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或无房户实施翻建,每户2万元,为22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实施修缮,每户6000元,共下达资金13.6万元,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住房问题。

3、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建立残疾人康复站4个,每个站补助标准1.5万元,区级配套4万元;实施“光明行动”,免费为12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补助标准每例1500元,区级配套4.2万元。政府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提高了残疾人的健康水平。

4、建设残疾人“福乐家园”。建设3个残疾人“福乐家园”,每个家园补助标准5万元,共补助15万元,重点解决16-45周岁残疾人对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训、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的需求。

二、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年人均15元的服务标准。

1、落实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政策。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莆政综[]33号)的要求,在核编定岗基础上,丙类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区财政全额核拨;甲类和除山区外的乙类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和院领导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核拨,其余人员实行差额补助。20__年初预算安排常太卫生院、华亭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和院领导工资及社保、医保等资金272.5万元,已下达130万元,保证了卫生院工作人员安心基层工作,解决卫生院人员工作的后顾之忧,保障了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生活稳定。

2、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为了给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的健康服务,加快社区卫生建设,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全面执行11.64万人,每人按15元/年筹资,174.6万元。其中:省级6元/人计69.84万元,市级2元/人计23.28万元, 区级7元/人计81.48万元,区级资金已补助到位。

3、实施乡村医生补助制度。以县市为单位,从年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安排3元,作为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补助经费。乡村医生津贴补助年不低于4000元,市级补助1200元,区级财政补助2800元/年,共计68.6万元。

4、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安排初级卫生经费及预防接种疫苗经费 23.5万元;接种乙肝疫苗工作经费5万元;传染病防治经费5万元;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工作经费10.4万元。财政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

以上几项政策均为我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共需资金536.6万元,20__年省级补助专项328.5万元,区级预算安排208.1万元。

三、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1、提高卫生医疗设备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扩展农村卫生院医疗保健服务范围,改善卫生院病房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提高我区医疗卫生条件。我区年初配套年完成一个卫生院设备更新项目50万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更新费50万元。20__年乡镇卫生院提升工程补助灵川卫生院改造提升经费8万元。

2、落实-20__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目工作。-20__年度,我区共改建三格式卫生厕所1500座,补助标准600元/户,区级财政及时下拨省级农村改厕专项经费60万元,区级配套15万元,保障农村改厕项目所需的地面建设部分资金和项目启动、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健康 教育、督导检查等经费,并确保改厕资金足额到位,保障农村改厕项目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3、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培养。财政出资委托学院定向委培全日制普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继续完成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任务,安排20__年卫生人员培训费6万元,农村卫生院卫技人员补贴81.44万元。

4、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年4057人,政府补助每人400元/年,共补助159万元,其中:省级121、市级14、区级24。

四、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优抚对象、城乡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确保群众生活稳定

1、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城市低保1800人,其中边缘户166人,为保障全区城市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全区社会治安稳定,20__年全年需补助279.29万元,月享受城市低保人员717户共1658人。农村低保对象5449人(五保户549人),新增农村低保户451人, 20__年全年需补助460.92万元,已下达资金240万元,月享受低保人员1849户共4931人。为了切实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积极争取,加大财政的投入,确保我区农村低保工作正常开展,

2、农村困难医疗救助,20__年农村医疗救助筹集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130元:补助6045人共78.59万元,按50元的标准中省市区三级承担的比例测算:省级31.43万元、市级39.29万元、区级7.86万元。20__年城市医疗救助筹集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130元,2835人共31万元,其中:省级5.17万元,市级20.67万元,区级5,17万元。20__年革命“五老”人员20人,年600元/人,年1.2万元,其中:省级0.7万元、市级0.4万元、区级0.1万元。20__年重点优抚对象932人,年600元/人,共55.92万元:省级39.1万元、市级11.2万元、区级5.6万元。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__年省(含中央补助)、市、县级财政对各县(市、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的每年人均资助总额从80元提高到120元。今后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缴费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提高。20__年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从每人每年20元提高到30元。年参合人数243616,各级财政补助:省(含中央)2290万元,市283万元,区350.8万元。

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参保人数19302人(困难2734人),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人年,筹资标准120元/人年:省级96元、市级12元、区级12元;区120元/人:省级72元、市级38元、区级12元。共计240万元:省级168、市级48、区级24。

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每人160元/年:政府补助每人122元/年,个人缴费38元。医大分校、仙游示范学校参保3039人(困难大学生575人),省级补助年82元/人(困难大学生38人)共计39万元;市属院校学院参保人数10715共计131万元:省级96元/人计103万元,市级26元/人计28万元。

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我区20__年10月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我区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并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经测算10月-12月所需资金670.9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393.3万元,市级107.46万元,区级170.18万元。

6、解决自收自支单位医保社保历史欠费问题。20__年年初预算安排历年社保医保欠费资金200万元,用于解决差额及自收自支单位历年社保医保欠费问题。由欠费的自收自支单位向医保中心及社保中心补缴所欠单位部分的医保社保总额的50%之后,区财政补助50%,以鼓励自收自支单位积极补缴欠款,进一步解决自收自支单位历史欠款问题。目前,已补助区建筑工程投标招标办、水政监察大队偿还医保社保欠费共163744元。

五、加大财政投入,创建双拥模范城区

1、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关心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安排抚恤金总计337.42万元:烈属定补(35人)、一次性抚恤金、病故军人医嘱定补、因公牺牲遗嘱定补提高标准后共55万元;参战人员补助费169人、在乡复员军人定补165人、53年前入伍复员企业工作退休人员29人、失散人员定补1人141万元;在乡在职残废金提高标准,新增2人,年需140.42万元;护理费1万元。切实地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送去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2、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军队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我区两个文明健康发展。搞好双拥工作。大力开展春节、八一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安排双拥慰问费79.67万元。

六、支持和重视老干部工作,确保老干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政策

区级安排74名离休人员(含糖厂14人)春节慰问费、公务费和特需费16.87万元;处级退休老干部专项经费20.43万元;企业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属生活补助1.8万元。狠抓离退休干部四个待遇的落实,使全区老干部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

七、明年工作计划:

1、.做好20__年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进一步规范基金支出;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汇编工作。

2.以促进就业为重点,配合劳动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3.配合做好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配合做好妥善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

4、 积极配合民政和残联,保障与群众直接相关的民生投入,如城乡低保、城市医疗救助、五保供养、重度残疾人救助等,保证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 实保障干部、退役士兵等涉军群体的资金和待遇保障工作。及时发放灾后救助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完善各项资金的管理。

5、 配合卫生系统,以深化医改为重点,落实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新出现的资金管理制度。

第5篇: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一、拓宽渠道、创新载体、打造亮点,扎实推进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以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2012年市区依法治区工作要点》为指导,组织召开区“六五”普法暨法治创建工作推进会,扎实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2012年度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推荐活动,确立17项重点项目,涉及20余家单位;区民政局、区建交委创建成为首批“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小昆山镇泾德村创建成为第五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注重发挥绩效评估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依法治区工作纳入区级机关绩效评估专项考核项目,并制定了考核细则;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成员单位分片联系制度;组织开展了村(居)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和依法治区联络员(法宣干部)培训;组织市依法治理优秀案例申报工作,共向市依法治市办推荐8篇有质量案例,其中新桥镇的《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提高外来人口法治化管理水平》案例被评选为第三届(2011年度)十大“依法治理优秀案例”;组织开展第十一届民主法治课题调研工作,共征集课题36项,批准立项25项,均已形成研究成果;积极反映改革成果,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报在市《依法治市工作简报》上刊发。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集中宣传、标语口号征集活动和安全生产法律、《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紧扣“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5•12”防灾减灾日和“6•26”国际禁毒日等时间节点,举行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活动;结合8月16日依法治市宣传日,启动“喜迎十、普法零距离”——“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社区法制宣讲活动,开展社区法制宣讲包括法制讲座和故事巡讲66场次,配送《普法零距离》碟片80套;以方塔公园改建为契机,改建、新建一廊、一堂、一墙,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合其中,打造成具有法治文化主题教育、法律咨询等多种功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将40个东方书报亭打造成“法治文化展示亭”;积极组织参加市“枫林韵”法治文化剪纸作品征集评展活动,共有9幅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入围奖,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在《报》制作“以案说法”专版10期;各司法所通过“普法凉扇”、法律讲座等种形式多样开展普法宣传,将法治理念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完善调解网络、优化调解模式、深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大调解”工作

今年1-11月,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15101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11768份,调处群体性纠纷74件,调解案件数量同比增长10.3%,无一例被投诉,也未发生因调解不成功导致矛盾激化的情况,取得较好的实效。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按照市局《关于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下发《关于在区司法行政系统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大排查、大调解”工作,通过司法局、司法所、村居三级体系,实现对各基层团组的业务指导和信息交流,并认真做好十期间社会矛盾排摸和调处,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共排查矛盾纠纷1523起,化解矛盾纠纷1454起,移交其他部门69起。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区局成立了创建“五好司法所”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推荐上报新桥司法所和泗泾司法所分别参加司法部“五好”司法所和市示范性司法所的评选;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争当人民调解工作能手”活动的实施方案》,在系统内开展人民调解能手评比表彰活动;举办了区首期初任人民调解员培训班,提高了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按照区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区15个街镇公安派出所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工作室”,建立了“公调对接”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区层面,成立了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街镇层面,泗泾镇在大型社区成立了“大调委”,洞泾镇在物业公司成立“物业调委会”,新浜镇在工业区成立了“工业园区调委会”;开展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五周年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大调解工作被列为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区委办《动态》以《完善机制、创新管理,区司法局努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予以专刊报道。今年1—11月,受理区法院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5284件,调解成功2943件;受理区公安交警支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委托人民调解6945件,成功6184件,涉及金额7532万余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91件,成功392件;受理医患纠纷案件120件,成功调处84件,涉及金额560余万元;受理轻伤害案件(含轻微伤)委托人民调解共受理137件,成功137件;受理治安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共受理158件,成功158件。

三、严格执法,以降低重新犯罪率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基础性工作

截止11月底,全区社区矫正对象共448人(其中管制0人、缓刑362人、假释39人、暂予监外执行14人、剥权33人),全年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27%,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低于市规定的不超过1%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司法专职干部和社工进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专业知识培训,及时召开公安、检察和法院等司法联席会议,共同商讨有关衔接机制、矫正宣告、集中教育、社区服务、考核奖惩等执法工作,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搭建社区矫正执法平台。“区社区矫正中心”于2012年11月16日揭牌,中心建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内设有报告室、宣告室、检警室、电子监控室、教育培训室、个别教育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心理诊疗室、值班室等11个功能。全面推进个别化矫正工作。2012年我区的个别化矫正扩大到今年所有新纳入社区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提高社区矫正的质量和效果;运用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落实了手机、电子脚铐定位监管,目前已经对48名社区矫正人员实现24小时手机实时监控,对2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电子脚铐监控,建起了一道虚拟的电子围墙,有效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与质量;有针对性地建立个别矫正方案,以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合、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课堂教育与互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矫正的日常教育工作。

四、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力度

截止11月底,全区刑释解教人员1632人(其中刑释1332人、解教300人)。重新犯罪率为0.63%,同比下降0.3%,低于全市1.05%的平均水平。海之星帮扶中心(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被评为市“市级示范基地”;新桥镇刑释解教人员郑志连舍己救人的事迹被刊登在3月1日《新闻晚报》,2012年被市区政法委授予“见义勇为”光荣称号;安置帮教工作经验做法被中央安帮办简报刊发。加强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中途之家”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与海之星帮扶中心(中途之家)形成补互态势,同时在15个街镇全面建立“四位一体”安置帮教工作站。创新安置帮教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需求导向性帮教工作模式,完成2012年“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模式”课题的调研,有效提升安置帮教工作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适合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特点的帮教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在松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数据库,在初步实现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来去有登记,驻留有反映,帮教有措施,重犯有线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应纳入城市和社会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的调研报告。落实安置帮教相关措施。积极组织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对“未成年子女”的关爱行动,5年来,全区参加“关爱行动”“一对一”等工作的志愿者拥有122人,得到学业辅助的未成年人53人,得到爱心助学款的有37人,得到生活困难救助金的有85人,得到心理咨询的有27人,得到就业指导的有27人;完善监所内外衔接帮教措施,组织志愿者赴有关监狱对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共走访11所监狱,累计帮教人数达71人;与区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费保障和使用管理的通知》沪松财[2012]86号,保障安置帮教工作经费;组织召开区安置帮教协调小组会议,制定方案、认真落实,切实做好了十期间对两类人员的稳控工作。

2013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优化法治环境上再上新台阶

深化“法律六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村居干部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强化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培育“法律六进”示范品牌;做好重要节点和“六五”中期检查各项工作。精心培育法治文化。加强阵地和窗口建设,完善法治主题公园、法治主题广场等基地建设;拓展网络等新兴媒体法制宣传教育平台;组织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展评活动,努力构建“大法宣”工作格局。深入推进法治创建。以“法治城区”创建为龙头,健全机制,找准定位,确立抓手,围绕法治城区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评估指标,继续运用项目化、案例化、课题化的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巩固大调解工作体系,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再上新台阶

扎实推进“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树立“防重于调”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继续发挥组团式推动“大排查、大调处”的独特作用,严守排查解决矛盾占总矛盾30%的底线,切实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分析研判的深度和水平,全力夯实社会稳定基础。进一步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作用。以“区人民调解协会”换届为契机,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将热心支持、积极号召人民调解工作的各界人士吸收协会领导机构,为人民调解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组织基础。加强与相关行业、领域的协调沟通,进一步增强“大调解”机制的覆盖能力,加大宣传,打造专业调解特色品牌。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立足“两者一平台”功能,深入分析司法所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正视司法所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按照哪里有不足补哪里,不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在基本配齐司法所专编人员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辅助人员的配备。加强督导,促进全区司法所均衡发展,继续开展争创“五好”所和示范所活动。

三、推进安帮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减少重新犯罪上再上新台阶

着力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提升队伍执法能力,认真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加强对司法专职干部和社工的业务培训和履职情况的考核;发挥执法平台作用,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细化社区矫正中心各功能室的工作流程;严格监管矫正要求,进一步完善手机定位和电子脚铐等监控措施,落实对社区服刑人员监控的实效性,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完善司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共同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和司法奖惩工作。进一步打响安置帮教工作品牌。贯彻“六必”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所内外衔接帮教措施,继续做好与地区看守所帮教的试点工作;坚持需求导向,发挥“四位一体”工作站的作用,妥善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民生问题,以组团式服务的形式,深入基层及时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实际困难;积极开拓创新,继续开展在松非沪籍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探索建立有特色的帮教模式;落实关爱帮扶,发挥协会作用,加强志愿者培训和管理,推进“中途之家”建设,深化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活动”。

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在提升法律服务公信力上再上新台阶

切实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律师行业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对律师行业的执业监管,促进行业自律;搭建平台,深化与华政经济法学院的战略合作,助推律师事务所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建设;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区《关于进一步发挥律师在法治政府、法制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律师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领域,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巩固公证文明行业创建成果,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公证文化建设,强化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公证服务的新领域,确保公证质量。推进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加强与区公安、检察、法院的工作沟通和协调,完善本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协作机制,推进本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健全便民服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让群众满意”服务活动,努力实现“三个做到”:接待服务做到热情周到、受理审批做到便捷高效、案件办理做到规范达标,实现“三个无”:服务时间无盲区、服务设施无障碍、服务工作无差错;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的群众满意率。注重法律援助质量管理,探索建立法律援助案件受理风险评估机制、案件办理动态监控机制和案件质量专家评估机制。严格遵守接待、受理、审查、指派、办理各个环节的服务标准,加强庭审旁听、卷宗检查和回访受援人等工作,健全完善受援人投诉整改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试行法援工作站联络员培训机制,组织好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争创“12348”专线“优秀接答岗”和“优秀接答员”、“窗口服务明星”等岗位练兵和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发挥法律援助维稳职能,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社会问题,认真做好舆情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