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范文

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

第1篇: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范文

[关键词]朋辈辅导学业预警结对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01-03

一、概念界定

(一)学业预警

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深入和推进,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但与之伴随的是生源质量相对有所下降,不能顺利毕业的学生数量相对增多,大学生面临日益增加的学习、经济、就业及心理等方面的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减少和克服学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成了高等学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学业预警机制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新型的高校管理模式,近几年在我国很多高校中推行,主要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日常考勤、学籍等进行管理,其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学校、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发现和识别学生潜在的或现实的问题,并及时向学生本人和家长告知、警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形成合力来预防学生偏离正常的学业轨道。它是一种重在对学生学业上出现或将要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友情提示和预先警告,并对其进行帮助和干预,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管理制度。

(二)朋辈辅导

朋辈辅导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最早是在心理咨询领域提出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威兰德(Vriend)发表了朋辈心理咨询领域的首篇论文后,朋辈辅导在北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所谓“朋辈”( Peer ),实际上就是“朋友和同辈”的简称,是指年龄相近,职位相当,生活境遇相似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可以是相互熟悉的,也可以是相互陌生的。所谓的朋辈辅导,具体到高校里,简单地说,就是一群学生对另外一群学生的辅导。 朋辈辅导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业辅导,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帮助;另一方面是情感支持,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抚慰。在学业辅导、情感支持中,朋辈辅导员可以通过面对面讲课或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对被帮扶者进行辅导。

高校在实施学业预警机制的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学校和老师采取必要的措施参与帮扶外,还可以发挥朋辈辅导员在学业预警帮扶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如:奖学金获得者、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与“学困生”“结对子”,在学习中给予督促和辅导,在思想上给予抚慰和激励,通过与“学困生”的交流和交往,发现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自身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帮助“学困生”转变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困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从本质上来说,朋辈辅导是一种“一对一”式的帮扶和辅导,它需要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双方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和效果。

二、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在学业预警机制中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被预警学生的转化率,增强高校学业预警工作的效果,是形成优良学风的有效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学说中提到,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据调查资料显示,学生在讨论个人问题时,更多的是寻求同辈而不是成人,同辈辅导员和他们的当事人可能从这种相互作用中获益。参与朋辈辅导,对被预警的“学困生”而言,“结对子”的对象是同龄的同学,同龄人之间有着相似的学习经历、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因而相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同龄人之间的帮扶更容易触及被帮扶同学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帮扶和影响的效果往往要优于父母老师的教育。通过朋辈辅导,加强对被预警学生的帮助、引导,可以提高被预警学生的转化率,预警与转化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只重预警,不顾转化的现象的发生,从而带动了高校学风在整体上的提高。

(二)有利于增强高校学业预警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提高高校学业管理水平

高校实施学业预警,采取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措施,充分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这项工作敦促学生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充分发挥学校、老师、同学和党、团、学生组织、优秀学生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为有上进心的成绩欠佳的同学提供更有利的学习进步平台,真正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提高了高校的毕业率、就业率,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形象,使高校学生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目前高校中的每名辅导员一般管理两三百名学生,因管理的学生数量庞大,再加上平时还有大量日常性的行政工作,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时主要精力都放在问题学生身上了,很难做到对每位学生面面俱到。对“学困生”采取“一对一”的朋辈辅导和结对帮扶,利用学生间存在的相近性和趋同性,可以使对被预警学生的教育更多地呈现出直接性、示范性和吸引力,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优秀同学的影响。在与优秀学生的“结对子”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摆脱被预警的学习状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朋辈辅导,提高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有利于朋辈辅导员的自我管理、自我充实、自我成长,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在朋辈辅导中,朋辈辅导员“结对子”的对象是被预警的“学困生”,要改善“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状态,不仅需要朋辈辅导员善于发现问题,还需要朋辈辅导员善于思考和总结,根据被预警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方式,提高其学习成绩。在这一帮扶过程中,朋辈辅导员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获得价值满足感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充实、自我成长。

三、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在学业预警机制中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帮扶对象

目前“学困生”学业预警机制,在我国高校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各高校首先要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位授予标准、毕业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业预警实施标准。在学分制下,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累计所欠学分数量,高校的教务部门通过学业系统筛查出需要预警学生的名单,提供给辅导员,辅导员认真分析预警学生的具体情况,发动优秀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朋辈辅导和结对帮扶,特别是对于那些有上进心但目前学习成绩欠佳的被预警学生,更要有针对性地帮扶。

(二)选拔、组建、培训朋辈辅导员队伍

在明确了帮扶对象后,要充分发挥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在学业预警中的作用,就必须立足于培育优秀学生群体,开发教育资源,完善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丰富载体、拓展途径,努力优化有利于实施朋辈辅导的环境和氛围。参与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同学必须从优秀学生中选拔,比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团员等,他们具备思想觉悟高、品学兼优、心理健康、严谨自律、责任意识强、甘于奉献等特点。发挥这些优秀学生群体榜样示范作用,强化他们的带动和辐射功能,促成他们的共振和扩散效应,从而感染和熏陶被预警的“学困生”,形成优良的学风。

朋辈辅导员选拔后,应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活动、主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补充朋辈辅导员在人际交往、有效沟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传授朋辈辅导员具体的工作技巧、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法,使朋辈辅导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此外,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过程中,要认真填写帮扶记录表,定期将记录表交给负责老师,建立帮扶档案,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和总结,提高帮扶水平和效果。

(三)确定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主要内容

首先,自愿“结对”,在沟通交流中,加深友谊。自愿“结对”有利于打消帮扶对象的抵触心理,使“学困生”愿意听取朋辈辅导员的建议与意见,接受帮扶。所以,朋辈辅导员要与“学困生”建立朋友关系,经常沟通交流,培养共同语言,彼此信任,从而为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情感支持;其次,日常提醒、督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朋辈辅导员以身作则,经常提醒、督促“学困生”上课不缺勤、作业不拖拉、自习不偷懒、考试不作弊,培养 “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渐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答疑解惑、考前辅导。因“学困生”大多学习主动性不够,在日常学习和期末考试之前不善于自己总结、提炼知识点,一味“等、要、靠”,针对这一现象,朋辈辅导员要帮助其答疑解惑、考前辅导,传授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渔”,使其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取得相应学分。

(四)制定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跟踪帮扶系列措施和考核办法

为了将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工作落到实处,规范帮扶行为,提高帮扶实效,应制定相应的帮扶制度、措施和办法。包括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与聘用、帮扶日志、考核与激励办法等。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与聘用需明确选拔程序、任用周期等;帮扶日志要求详细记录帮扶内容和采取的帮扶措施,如:帮扶的时间、地点、内容、帮扶的课程名称、“学困生”课堂出勤情况、思想动态等;考核与激励制度重在激励,经相关部门认证后,对于帮扶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授予“帮扶之星”、“优秀朋辈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在评奖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学习有明显进步的“学困生”授予“学习进步奖”等荣誉。

[参考文献]

[1]华金秋.台湾高校学习预警制度及其借鉴[J].教育科普,2007,(3).

[2]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9.

[3]王英国,黄磊.大学生朋辈辅导及其实施[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3).

第2篇: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范文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结合县教育局有关做好“学困生”帮扶工作文件精神,将“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作为课题纳入德育工作和学校工作计划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要求全体教师端正教育思想,统一认识,真正把“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校长总负责,分管教学副校长和德育副校长具体负责,形成政教处组织实施,年级主任、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三级管理模式。

二、摸底建档,明确职责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政教处、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校一直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采取“控制数量,化整为零,化多为少,各个击破,一事一例处理,逐个转化”的办法,把“学困生”转化工作制度化,确实收到了较好的转化效果。

1.每学年开学初,政教处要求新班主任以班为单位,通过走访老班主任、学生、家长等形式对学习困难、单亲离异、长期留守三类学生重点进行调查。对“学困生”进行摸底建档。认真填写学困生成长档案。【成长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级、班级、起始状态(入学成绩、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与家长联系情况、帮教方法及措施、谈话记录、转化情况(期末成绩、行为习惯)】

2.政教处通过健全“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制度,对已确认的“学困生”,落实到各班主任和跟班教师,进行结队帮扶,做到明确转化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加强过程性的管理,及时检查指导总结,促进“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师职责,学校还与各任课教师签订了“学困生”帮扶责任书,实行承包责任制,把帮扶“学困生”工作作为每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此作为教师评优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探因及转化策略

(一)心理疏导,找回自信力

自卑是学习困难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征。多表现为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为让学困生找回自信,我校每月安排2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1.政教处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例会、黑板报和政教专栏,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励志教育。例如,针对学生打架事件,我们对学生进行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孟子的天降大任、德育名人成功故事、24孝故事等。

2.班主任利用班队会召开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校园暴力事件、学生自杀、心理扭曲等现象,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珍惜生命、挫折等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珍惜生命》、《挫折》等心理健康教育。并要求备有教案。

3.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把每一个学生都要当做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更应该尊重学困生。虽然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他们是平等的人。其次,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办法。在设计教学时,在整体教学目标中,要有一定的阶段性,让学困生能有反馈的机会;在作业及练习的布置上,要考虑学困生的基础,加强练习作业指导。第三,创设机会,小步子,多台阶,培养学困生的“成功意识”,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在知识学习方面,要采取适当降低起点、适当减慢学习进度、适当分散难点等策略。第四,实行分组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在分组时,要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优带困、以优助困,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提出稍难的问题让学困生思考,为了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 智慧,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样,既给了学困生机会和权力,也赋予了其义务和责任,并能激发起学困生的动机;同时在合作竞争中,由于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这就能促进组员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默契配合,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也为学困生创造了参与合作竞争的机会。

(二)依托特色,增强意志力

意志力薄弱又是学困生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害怕吃苦,自动放弃。我校依托国学和篮球公园特色,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意志力。

1.我校自编国学百草园校本教材上中下三册,上册七年级学习《三字经》和《百家姓》;中册八年级学习《孔孟之道》、《弟子规》和《正气歌》;下册九年级学习《24孝》、《千字文》和《24节气》。充分利用教学楼、宿舍楼道走廊张贴《弟子规》、《24孝》、古今激励名言等宣传标语,营造氛围,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净化学生心灵。

2.篮球公园作为我校体育特色,学生每天下午活动时间坚持锻炼1小时,体质和意志力得到了增强。

(三)家校合力,共同教育

受家庭变故、家庭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一方面,有些家庭可能因为富裕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习“暂时无用”的假象。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的不好;再者,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缺乏父母疼爱和沟通。这类学生自制力较差,随意性强,平时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另外还有一方面,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或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两辈或是更多人爱一个等因素影响。这类学生表现为:厌学,平时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纪律。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班主任培训力度,提高管理理念。

(1)坚持每周一第六节课观看魏书生班级管理和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录像,学习先进班级管理经验,做好观看记录和反思体会。政教处每周从网上、报纸资料搜集整理班主任学习材料,周一第六节课观看录像时下发给班主任,采用圈点勾画式学习,周五例会时交回政教处。

(2)对于学困生管理班主任要做到做到“三多”(即多关心、多交流、多沟通)。通过走访科任教师、生活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学困生在校表现情况,与学习困难学生交流谈心。

2.家校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定期做好家访,及时跟进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为了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良好配合,我们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学困生的家长沟通交流,在交流中统一,完善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其次,对留守、单亲学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耐心教育学困生。通过“致外出家长一封信”、让“留守与单亲学生”给家长写信、打电话等形式,让家长了解“留守与单亲学生”的情感渴望和成长状态,将留守与单亲孩子教育和监护中缺陷及建议对策告知家长,以增强家长责任,调动家长积极性,主动做好“留守与单亲学生”工作;如:(1)九年级101班王静博同学,9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期间继父对该生动辄拳脚相交。暑假开学后,该生又随其亲生父亲生活,生活变故造成该生心理严重扭曲,平时在校期间,厌学逃学、顶撞师长、考试作弊、欺负同学等,有一次,在教学楼楼道,102班一名同学因搬桶装水,不小心踩到王静愽的脚上,王静愽顺手推了该生一下,随后二人发生口角,恰好被准备上课的政治老师看见,及时制止,可是王静愽不以为然,随后又多次找踩脚学生的麻烦……致使102班的这名学生请假回家不敢上学校来,第二天,双方家长来到学校后,得知王静愽的情况后,我们顺势对王静愽同学加以心理引导,要求王静愽同学给家长或老师写一封信,他在信中写到:“……为什么总是让我选择,记事以来,两次大的选择,选择了母亲,失去了父亲,选择了父亲,失去了母亲,……我心中的苦,向谁诉说,我只能选择以这种方式来解脱……”童言无忌,我们做家长和教师,应换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针对性的对学生教育。通过这件事后王静愽同学,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发生很大的转变,见老师主动问好。第三,班主任及时与学困生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如学困生的学习有了进步时,任课教师便及时的告知他们的家长,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当学困生的学习稍有退步时,就尽快的询问家长,了解其中的情况,剖析其中的原因,交换看法和意见。

3.给“留守与单亲学生”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给“留守与单亲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而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学校尽可能关注“留守与单亲学生”的生活起居、学习,使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体会到爱心,学会与他人共处、关心照顾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诚实守信、勤奋认真的思想品德。

4.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育

(1)邀请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增加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如:2011年4月和10月我校分别邀请感恩激励讲师苗慧志和唐成两位专家来我校作了“感恩,我们在行动”和“会考试更会做人”大型演讲活动。并邀请学生家长前来参加,让学生学会感恩、知道感恩,增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2)开展“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做一个好学生、为学校添一份光彩”的“五个一”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能力和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第3篇: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困生;原因;措施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心理分析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找准成因是转化的基础。通过长期观察、询问、调查,发现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从宏观角度来看,学困生的成因主要与家庭、社会、学校、自身四个方面有关:

1.家庭原因

家庭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学习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来自于家庭中的突发事件影响。特别是父母离异、生病、去世……,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2.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对原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社会风气的影响干扰,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比如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另一方面社会就业环境会使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3.学校原因

一是现行考核机制。制度和社会对老师的评价机制中成绩占得比重太大,给予学校和教师很大的压力,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功近利,缺乏耐心和责任心。最终使得教师和学生两败俱伤。

二是学科本身特点。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部分学生在理科学习中懒于动脑,只愿被动地一味模仿,不愿灵活变通举一反三。

三是大班额授课模式。班级授课别是大班额的授课模式普遍存在,客观上使任课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导致基础薄弱的学困生,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拍,渐渐地出现知识方面和能力方面的缺陷。

四是学校育人环境。政策和资源过分的向名校和优质校集中,使薄弱校的育人环境受到空前的挑战,直接影响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

4.自身原因

一是基础差,知识衔接断裂。从1-9年级的义务教育阶段,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薄弱者,未处理好各年级、特别是小学到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不断累积。

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多数学困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平时缺乏自控能力,纪律观念淡薄,学习随意,作业不及时,遇到问题不主动思考,易受外界干扰。

三是学习方法不正确,依赖心理强。多数学困生是课上听课,课后不及时复习巩固,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复杂问题时,懒于思考,容易希望寄托于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四是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存在感差,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学科缺乏自信心。

(二)学困生形成心理分析

了解学困生心理是转化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存在以下的几种心理:

1.畏难情绪。由于学困生经常承受挫折,受到同学、老师、父母的批评,责备,对自己缺乏信心,学习上怕苦、怕累,缺少钻研创新精神。

2.自卑心理。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

3.对立情绪。由于经常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4.被动性心理。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缺乏自觉性,易受周围环境不影响。

5.厌学情绪。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冷落,于是产生焦虑、紧张、颓废的情绪,心理压力很大,对学习丧失兴趣,期望早日离开学校。

二、转学困生的措施与结果

(一)查找原因,分类应对

了解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分析学困生的行成原因,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二)改变课堂,提高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学习,转变陈旧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与能力,把转化学困生当作是对自我能力的一大挑战,迎难而上。

1.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成长,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成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针对不同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进行原因分类、行为分类、作业分类,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使他们在课堂上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在可下巩固自己能力里内的作业,逐步累积、步步为营。

3.追踪辅导、疏通心理。对部分学困生的作业实行了作业追踪制,一周一查,或者一天一查,敦促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波动,做好疏导工作,使其逐步走出误区,树立信心,走上正确的成才之路。

4.课后巩固、避免反复。

(三)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同意,如果没有家校联系,学校、家庭对孩子的了解并不全面和完整,容易使部分学生钻空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因此,真正从观念上重视起家校联系,把家校联系做到实处,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学困生的转化成败的关键。

(四)跟踪成长,总结经验

跟踪学困生成长经历,总结能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经验。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建立学困生跟踪辅导档案,制定计划全程、系列帮扶学困生,能更好地使学困生早日脱困,并促其成才。学生之间结对帮扶,让好的结对榜样带动学困生,发挥榜样作用、监督作用、同化作用。

第4篇: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已成为普遍现象,而英语学困生的大量出现,使英语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不仅给学困生本人的后续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遏止和减少英语学困生,做好英语学困生转化问题已是初中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形成英语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转化途径就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突破,下面我主要从英语教师的角度去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以利于我们的日后教学。

一、掌握心理,注重师生感情交流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与任课老师有很大的关系。老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这是一种感情迁移现象。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良好的双向反馈。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四年级男生,他在课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下课也不常与同学交流。当我了解到他是由于父母离异,心理压力过大所致时,就经常在课外与他谈心,在生活中给他关怀照顾,使他能跟我说心里话,他从老师这里感受到了爱,所以他对英语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对待学困生,要以爱动其心,主动接近他们,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诚心”、“耐心”,尊重他们并与其建立融洽的关系,才能使他们对教师的爱与期待有所感触,从而点燃希望之火。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获取知识不仅要靠课堂,而且还要靠自己课外自主学习,钻研教科书,反复消化,进一步巩固、扩展和深化所学知识,形成学生主动自学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学法指导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记笔记等。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习就有了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就会自觉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追求好的学法,尽力采用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去从事学习活动,教师的学法指导也就落到实处,易被学生所接受、掌握和应用。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减轻学困生学习负担的有效途径:1.充分利用感觉器官,培养科学记忆方法。记忆单词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教师在教生词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去运用各个感觉器官,使他们从读其音、观其形、释其义几方面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不机械地死记硬背每个单词。应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采用尝试回忆、关键词提示、整体与部分背诵结合等方法。2.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积极学习,运用语言的一种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搞好帮扶工作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平时要积极大胆地说英语,要多动口、动手、动脑来加强英语的学习。

要利用好小组合作,利用好优等生的帮扶作用。我校本学期举行的手拉手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手拉小手”即各年级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师生双方自愿原则,确定帮扶对象。“小手拉小手”,即根据英语成绩的差异组成学习小组:四人为一个小组,一名优等生为组长,一名中等生担任副组长,两名学困生为组员。把学困生分配给优等生。在课堂上有意识给学生制造机会,让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介绍方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困生对英语语言点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力。组长督促并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共同参与情景对话的设计表演,克服恐惧心理。形成组组竞赛,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练好势头。

四、针对学生实际,重视基础教学,扎扎实实补基础

补基础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抓住要点,二是循序渐进。对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的训练内容,都应有计划,有目标,形成阶段目标,阶段计划,这样,既保证学困生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促进他们向上发展。老师应要求学生保证实现“基础目标”,鼓励他们完成“中度目标”和积极争取实现“高度目标”,激发他们努力向上,赶上和超过其他同学。

五、提高完善自我

教师要不断专研专业知识,不断汲取英语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站在学科的前沿,从知识的高度俯览教材,提炼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困生所学,学有所得。同时不断提高自己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要做到清晰、准确、流利、简明扼要等;板书要快速、准确、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强调人人参与,利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借助集体力量,推动学困生前进。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民主的英语学习平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走出初中英语学习的困境,早日摘掉“学困生”的标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第5篇: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范文

一、了解沟通,建立关系,打好基础

每个学困生的形成都有各自的原因,只有调查了解,摸清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症下药医好顽疾。

1.全面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如,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学生的兴趣、习惯、品行、交往情况等,并对此做好记录,以便因人制宜制订措施。

2.促膝谈心,消除师生隔阂,打开心灵之窗

经常和学困生谈话,建立感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消除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使他们亲师乐学。

3.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之星,转化一个学困生就是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因此,多和家长沟通,用成功的事例引导家长爱护孩子,并和家长共同制订适合的转化方案。

4.争取学校、社会的力量支持

在学校多搞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听青少年成才报告会、爱心教育报告会、法制报告会等,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多和学困生常去的社区建立联系,防止他们沉湎于网吧或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这样有利于学困生转化的巩固。

二、建立激励机制,常用激励语言,善用爱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1.建立激励机制

平时可以和学困生订立一个小小约定,达到某项目标给予及时奖励,及时兑现表彰,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多用激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多鼓励,少批评。

2.加倍关爱学困生,排解其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学困生常因学习差而饱受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和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给予关心、支持、帮助,提高他们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用爱心唤醒其内心深处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

3.提倡赏识教育,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对数学有厌学和畏难情绪是常见现象,解决学习中的障碍,消除畏难情绪成为转化学困生的又一关键步骤。曾经有一个同事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组成员给自己的组起一个催人奋进的名称,什么“喜洋洋组”“百花盛开组”“所向无敌组”等,把各小组的进步表现写成材料张贴在墙上,让师生共同欣赏,还开辟个人风采专栏、悄悄话专栏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为班级争光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增。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越来越坏。”试想,有谁不希望有人赏识自己呢?学困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去找,并对其给予肯定激励,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自信。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让我们用赏识、爱心来促进学困生进步吧!

三、重视学困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并以此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

数学学习不是营造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要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并据此建立新的知识大厦。

学困生常常在所学的知识中有断层,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各不相同,我们需要针对性地加以弥补,否则新的知识大厦将无以构建。如,初二时,部分学困生在学习分式时竟说一点也听不懂,经调查得知他们对分解因式部分的知识一无所知,无奈,我只好利用自习课给他们补分解因式这一课。更想不到的是学困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提问小学中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时极少有人知晓。为此,我又为他们补这一断层。通过不断修补断层,并及时据此构建新的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链条日趋完整,在各种测试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由此可见,修补学困生的知识断层,关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能较好地消除学困生学习中的障碍,使他们的学习取得较大进步。

四、鼓励提问,勤于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回答问题

学习中有一著名的边界理论,即知识越多,已知与未知的边界越大,想问的问题也越多;知识越少,则已知与未知的边界越小,想问的问题也越少。学困生属于小边界类型,他们不知道如何提问,也不想去提问,又有一种账多不愁的心境,即不会的东西太多,以此不去提问,心安理得。殊不知解决问题是求学之道,因此,教师要有效地设置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2.勤于辅导

辅导要勤,要及时,辅导要遵循学习的遗忘规律,合理及时,防止所学的新知识变成旧问题。辅导不拘形式、时间和地点,在一切可能的时间,以一切有效的方式均可进行,防止学生惰性的出现。另外,要注意学习方法的辅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平时备一个错题集,将常犯的错误归纳整理,考前要翻看复习。

3.结对帮扶,建立互助小组

同学之间结对帮扶更直接、更方便,更易沟通。在安排座位时,可把一对一帮扶结对的同学安排成同桌,这样既有利于同学帮扶,又可防止两极分化。

五、对学困生采用特殊的政策

初带学困生,很不适应,方法常会落入俗套,用以往的手段、措施来教学,结果往往是失望、焦虑、生气随之而来。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于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没有特殊的政策。

1.作业特殊

因为学困生只能完成最基础的作业,所以,作业量应少,难度应小,要求应低,批改宜优先,宜面对面,宜当堂批改,及时纠正。

2.课堂特殊

学困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教师对他们应降低要求,创造条件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优先回答问题,及时总结表扬,回答错了也不可批评责骂。只要有勇气回答问题就是好学生,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上黑板优先,批改优先,充分体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尽可能让他们经历成功的体验,以此锻炼他们的勇气,强化成就意识。

3.评价特殊

数学学习中对学困生应以鼓励为主,看他们的长处、优点、进步,并加以夸大,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他们就会充满希望,学习就会更有动力。

六、培养坚强意志,巩固持久学习动机

意志薄弱是学困生的弱点,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持久,因此,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尤为重要。

1.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给学困生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如,陈景润如何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欧拉在遭遇火灾、双目失明的条件下靠顽强的意志背出烧毁的数学手稿,华罗庚年轻时不顾路人的冷嘲热讽,坚持数学学习,终成一代数学大师的故事,以此激励学困生学习。

2.设置困难情境,坚定学困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适当设置困难情境,让学生在付出一番努力后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以古诗“世上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激励他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第6篇: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范文

小学学困生的形成,既有身心因素,又有环境因素,既有知识断层,又有智商欠缺。因此转化学困生,关键在摸准情况,对“症”下“药”。

1.明确学困生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及分析。我们认为“学困生”是指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但在学科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不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有以下四种典型表现:自卑型特点,懒惰型特点,虚荣型特点,被动型特点。

2.学困生归类分析研究。经对搜集信息,归纳分析出学困生的成因。(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孩子自卑、软弱,或感到学习知识没用。(2)教师或家长教育方法功利或生硬,导致学生厌学。(3)教师业务素质低会使学生疏远教师及所教学科。(4)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精神上倍受压抑而引发心理障碍。

3.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之具有主动学习能力。(1)学困生往往没有预习习惯,学习缺少规律,自制力较差。在课堂上我们应预留几分钟培养预习习惯,或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优化学困生学习系统,建立帮扶联系组,建立学困生档案,在课堂上做到“四到位”(提问到位,板演到位,课堂讨论到位,课后辅导到位),在学法指导上遵循学习有趣的知识从理解整体内容着手懂了八成就往前走这三条原则。

二、探索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经验和方法。

1.心理健康的界定:心理健康的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小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热爱学习,精力充沛,上进心强;对生活热爱,自尊自重,有强烈的责任心等等。

2.我校“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归纳出七种心理特点:消极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心理、埋怨心理、自卑心理、麻木心理。

3.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困生转化创造良好环境。(1)注重心理辅导方法策略,第一是心理关注,与学困生平等对话。第二是心理接纳,认同其内心体验。第三是心理支持,激发学困生的自尊和自信。(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学困生”自我教育体系。对于学困生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帮学困生树榜样、绘前景,在活动中勤参与、勇表现、敢竞争,并做到真信赖,激励他能成功。动真情,多肯定。(3)帮助学困生形成自我教育体系。即:自我对照――认识自我;制订计划――要求自我;付诸实践――重塑自我;冷静反省――评价自我。使他们认识自己,从而走出学困期。(4)创建“学困生”转困模式。首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其次制订转困方案,并落实计划,抓反复,反复抓,最后总结表彰并长期跟踪。

三、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1.本课题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个案分析法、评价法、访谈法等;主要手段有:建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心理热线电话、校长信箱等。研究途径有:心理辅导、心育教育、学校心理教育专刊等,编制《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手册,以之为依据,确保科研工作科学有效。

第7篇: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范文

现在初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英语习惯较差,学习策略和方法也有问题。如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成问题生,对以后的学习和班级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学困生普遍表现为: 学习没兴趣,课堂纪律差,上课总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积极举手发言,不积极思考问题,不主动提问和解决问题;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和课下作业,有错题不能及时改正。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如何解决学困生问题,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严峻的挑战。我认为做好情感教育和激励教育,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是对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二、出现学困的因素

1.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怕开口讲英语,有问题不敢问,或不及时问。

2.自律差,态度消极,不及时背诵,没学习英语习惯。

3.有的学生因为与老师同学闹情绪,不安心学习。

4.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5.学习方法不当,尽管想学,但多次失败 ,失去信心。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英语学习兴趣逐渐消失,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严重影响了以后的英语学习,也对班级整体英语学习和管理产生很大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的效果除了涉及学习者的自身天赋,意志品质,学习环境,教师水平等客观因素外,还涉及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和成功体验。而情感和成功体验又决定努力程度。因此加强英语学困生的情感教育和激励教育,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化措施,才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

三、转化措施

1.加强情感教育,建立融洽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传授知识,一味要求学生,批评学生,而忽视学生学习情绪变化,未能不断地给学生注入学习动力,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下降,懒散就会形成。甚至会出现对老师管理的抵触情绪。教师急而学生不急,教师动而学生不动。

因此,教师要转化学困生,必须进行大量的情感投入,运用情感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真挚、谦虚又严肃亲切;要特别尊重学生人格;要特别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乐意和自己交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焦虑感;要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等,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办法,来感化他们,使他们喜欢自己,亲近自己。如和学生座谈,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家访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和困难,从而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产生师生情感共鸣,建立信任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中。

2.要循序渐进,运用激励教学手段,排除学困生的畏难自卑心理,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热情。

(1)激励是一剂治疗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良药。学困生大都学习情绪低落,对自己没信心,没尝到学习的快乐。学困生不良行为还会经常反复。因此,教师要耐心,要理智 ,不急躁,不轻易给学生做消极的评价。充分重视正面评价,要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赏识他们,对他们取得的成就或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到被赏识被认可,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出现的问题,要帮助分析原因,找出改正的措施。可以给他们独立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及时表扬,使他们体会到老师重视他们。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学习,每走一步都能体验到成功感,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信心。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教师经常用“Please have a try !” “I believe you can succeed !”“Very good!”,“Well done!”等语言,在作业本中多用Excellent!” “Go on working harder !”“等语言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2)重视语音教学,消除学英语的一大障碍,有利于学困生树立信心。学困生大都没学好语音,记单词困难,耗时费力,又记不牢固。语音是英语入门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放慢教学进度学音标,读准48个音素,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得以巩固,能用音标学生词,同时注意字母组合和拼读规则的学习和运用,使每个学生见词会读,听音会写。从而突破语音关,不愁记单词。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事半功倍,极大提高学习效率,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多动口、动手、动脑。帮助学生采用形象记忆 、分析结构记忆、交际运用记忆等方法。同时要“严”字当头,和家长配合,培养学生书写规范、预习、复习、背诵、勤学好问、用英语思考、勤于记笔记、善于总结归纳等学习习惯。

第8篇: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范文

在自主学习阶段学困生更积极。“30+15”模式在简短的前三个环节后就进入自主学习阶段,后边的展示、更正、发言的机会大多交给了学困生,给学困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因为他们会了全班的问题就解决了。学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大多思维并不差,争胜心也不弱,他们也会抢抓机遇表现自己的。有的在一上课就憋一口气,在自主学习阶段特别用心,自然就会收到较好效果。

在讨论环节,学困生得到进一步提高。讨论时,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争论。每个小组都是由不同层次的同学组成,在争论时相当于各种思维的汇聚,问题越争越明,同学们思维接近,有些学困生在争论中,即使犯了“错误”也无需感到难为情,更不会受到责备,可以无拘无束地思考,积极参与交流。他们能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一样融入“荣辱与共”的境界,和其他成员能相互依赖,对小组尽心尽责。在小组中学困生感受到同学之爱,能够唤起他们被埋藏的爱,形成正确的交往方式,同时在听别人争论中也会增长见识。

在生教生环节学困生得到帮助。我们实行小组考核,按成绩分为4人一组,把“优等生”和“学困生”平均分到小组,同时一名“优等生”与一名“学困生”同座,明确师徒关系,结成“帮扶”对子,其余中等生两人同坐。这样中等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只有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向优等生请教,可给优等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学困生。小组学习时,优等生让学困生把自己知道的先说,然后让中等生补充,自己再总结补充、提高。这样,学困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了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了接受他人的意见。好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责任心而且很有成就感,被帮助的同学不仅培养了感恩的心,而且培养了学习兴趣,学习劲头更足了。

老师的课后单独辅导,将学困生数量降到最低。课堂最后15分钟的分层设计作业内容,满足学困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培养“当堂完成作业”习惯,强化“当堂训练”功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作业像考试的要求一样,学生之间不讨论,聚精会神独立完成。因为课堂抓的扎实,绝大多数同学都当堂完成了目标,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学困生,老师的课后单独辅导,针对学困生学习中出现的个性问题作出相应处理,学困生数量一定会降到最低。

第9篇:学困生帮扶转化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学困生 转化 方法

一、初中数学学科“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在初中阶段,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困生”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和学科中开始不断地显现,据调查,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递增的趋势,其中的数学学科和英语学科,存在的“学困生”的数量最多,并且在转化上的难度系数也是较大的。笔者结合这一存在的现实,认真研究,分析成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1、学生与家长重视程度不高。家长在思想上,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暗示以后找工作基本上要靠关系,与学历、能力关系不很大,生活条件的提高不在学历在工作,所以大学上不上无所谓了,只让孩子在学校别惹事就够了。从家长方面就开始不关心,学生缺乏自制力,自己就更难约束自己了。再加上目前的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家长不免有些放纵了,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在课上自以为是,听讲不认真,懒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作业敷衍了事。

最关键的是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与劝告,说重了,就接受不了,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抵抗与对抗情绪。这种情况下的学习是不会有进展的,逐渐地也就沦落为“学困生”了。

2、数学基础知识欠缺。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强,在知识点上,是一环套一环的。如果学生出现知识链条上的断环,那么在下面的数学知识的接受上是很难顺利衔接的,这就需要在课下有效的查漏补缺,将知识链衔接上,否则,继续学习会是很困难的。比如“有理数的加减”这一章节中,笔者对“学困生”作业情况的分析,发现,“学困生”错题率相当的高,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混合运算掌握的较差。有理数的运算出现问题,那后面的解方程的习题完全做正确的可能性不大。

3、对学习没兴趣,自学能力差。绝大多数的数学学科的“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没有兴趣的。本身数学基础就差,家长和老师及时的帮助跟不上,评价方法不准确不科学,批评指责居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学困生”对自己就没信心了,就在否定自己,有自卑感,导致在上课时间是煎熬,怕看见老师的眼神的对视,课上不敢发言,躲避及时组织的活动。厌烦数学,慢慢地就反感数学老师。这样的学习只能是成绩越来越差,慢慢沦为数学学科的“学困生”。

此外,还有少数的“学困生”在智力和生理上存在缺陷,但是绝大多数后天环境与教育因素造成的“学困生”都是具有可转化性的。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措施。

1、心理疏导,增自信。对于一个学科来说,“学困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亟待被帮扶的弱势群体。笔者首先从心理上着手,课下主动接近“学困生”,用温情感化学生。让他们感觉到不比其他同学低,反而老师更加愿意接近他们,目的是消除这部分学生的自卑感。在课上,笔者经常走到课堂中,关注这些“学困生”,主要目的是纠正他们长期以来养成的小马虎和敷衍的不良习惯。在逐渐的被老师认可的情况下,通过疏导的方法减轻他们的数学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在教师的帮助下,感觉到自己的不断进步与成长的过程,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2、搭建个性化舞台,给“学困生”闪亮机会。除去先天的智力障碍学生外,后天导致的“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的。笔者努力寻找每位“学困生”说具有的特长,挖掘“学困生”的潜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困生”的微小的进步,都要加大肯定和鼓励的力度,目的是让这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肯定自己的价值。对于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环节,笔者为学困生创造闪光的机会,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环节,激励他们进步。有点“学困生”粉笔字写的很规整,笔者就在板书中,刻意地将那些重点的词语空出,在最后小节的时候,同学们共同说出,有“学困生”到黑板前来板书。增加他们的勇气。给他们发现自我闪光点的机会,这样全体学生都能记住这些重点内容。

3、提出任务要求,激发学习热情。数学学科的“学困生”,都有贪玩的特点,懒于学习。听不懂就不听了,造成恶性循环。笔者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激情。首先了解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与“学困”的原因分析。遇到家庭因素造成的,就主动用电话与家长进行沟通,首先帮家长转换思想,通过家长来协助数学教师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及于数学课堂学习上的方法指导。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对于课堂练习,笔者提出任务性的要求,将问题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对“学困生”,先分配给最容易的,一下就能被做正确的习题,时间上宽裕还让他们到黑板上演示,为“学困生”增信心,长威信。在被师生肯定的情况下,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加了,对数学学科有了更高的尝试学习与勇于体验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王海云.《学困生转化三例》[J].《甘肃教育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