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服务起源范文

财务共享服务起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服务起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共享服务起源

第1篇:财务共享服务起源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共享 服务模式 比较

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整合财务管理模式,利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企业集团内部各核算主体分散处理的财务业务,通过建立财务业务共享中心,将财务业务处理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实现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作质量、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控制管理风险和集团发展战略支持之目的,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重要内容。如今,财务共享服务已被国外跨国公司广泛应用,并被证实效果显著。尽管我国引入该模式较晚,但是目前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在逐步尝试并推广应用。

一、财务共享服务简介

服务共享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SSC)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主要是为财务部门处理大量低附加值的交易活动。在一些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中,对如差旅费、应付账款等日常事务处理,可以通过业务整合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继而可以将一些内部管理职能合并到一个中心进行标准化和专业化处理,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如提供财务报告等),而这种整合和合并,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共享服务”这一术语,普遍被认可为,它起源于1990年科尔尼咨询公司的一份包括IBM公司、杜邦公司、Nynex、福特公司、Digltal、强生集团、壳牌石油和惠普公司等多家著名大型企业集团在内的关于企业最佳经营方式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上述公司在管理中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内部共享服务(林倪滨,2009)。

共享服务是管理领域的变革和创新。通过选择营运成本较低,人员素质较高,信息技术基础发达等条件合适的地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较低的薪资支出录用精于数据输入和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员,通过业务和资源的集中和整合,在减少管理总量的同时,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向公司内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服务,并按照一定的标准结算或收取费用,以高性价比的服务吸引客户。同时各分、子公司财务向管理转型,更好地支持公司其他经营部门业务的发展,使公司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及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及趋势

美国福特(Ford)汽车公司是公认的第一家建立SSC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通用电气、新加坡百特医疗用品公司(Baxter Healthcare)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SSC,1988年,通用汽车公司将其100个分散的机构合并为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英特尔、惠而浦和眼力健(Allergan)发起了泛欧洲SSC,此后,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建立了全球SSC。截至2008年,80%以上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和50%的日本大型企业成立共享服务中心,而且经历了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提高和企业集团战略支持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服务共享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成本节约,并且大多数公司将这些成本节约视为巨大的投资回报。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借助于SSC重构其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Oracle公司在都柏林、悉尼和加州的Rocklin建立了3个全球性的服务共享网络,其中都柏林的SSC为40个国家的分公司提供一系列服务,在提高效率,降低财务和行政管理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流程标准化,通过使用标准应用程序和模块结构,降低了IT支持和开发成本,统一了分散在各地的管理报告,更快地吸纳新技术,迅速采用最佳实践效果的服务,提供一流的甲骨文财务应用标准,创建了与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新型商业伙伴关系。作为Oracle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可以预见SSC的未来发展趋势,共享服务将企业战略、技术、流程和人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电子商务的驱动下,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其他商业伙伴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

财务共享服务正在我国兴起和发展。当今新兴市场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成本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市场,设立分支机构,从经济全球一体化角度配置资源,许多跨国企业将全球或地区性共享中心设立在中国,如惠普、摩托罗拉、马士基、麦当劳、通用电气、拜耳、强生、辉瑞、诺华、陶氏化学、科勒、巴斯夫等等。2011年4月安永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境内设立规模以上共享服务中心近四百家。从行业应用来看,各行业在共享服务的应用差异较大,金融业在共享服务的应用上较为超前。规模以上共享服务中心中,金融业占45%,其次为服务、交通运输、电信和制造业。从服务覆盖区域来看,目前国内的共享服务中心服务地域主要为亚太区内,其中超过60%的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服务中国本地的业务,24%服务于全亚太区,另有15%共享服务中心服务于全球①。

在这些跨国公司财务共享的示范效应下,本土领先的部分企业也陆续开始走上了财务共享之路,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或正在建设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例如中兴、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宝钢集团、海尔、长虹等。但总体而言,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对财务共享服务的认识、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还是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困惑和思考的总结,都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不断尝试,应用推进还有个过程。

三、财务共享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

现代财务共享服务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而言,无论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是管理的体制和内容,都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和发展。

(一)财务核算和处理集中化

企业集团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大做强,提升在行业或国内外的影响,获得规模优势,或者利用区位或政策优势降低成本,贴近市场,提高竞争力,大都跨地域甚至跨国界在总部以外设立多家分、子公司。在传统财务模式下,这些分散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各自都配备了一整套财务人员,由于信息技术支持基础不同,以及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存在差异,往往存在财务数据处理效率低下,信息反馈不及时,无法在集团内实现信息共享,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子公司存在信息孤岛。同时,各地子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财务数据的处理上采取不一致的标准,更有甚者,还可能编造虚假财务信息,产生误导,对企业集团的经营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各地财务人员被集中到人力、税收等成本较低的某一地域进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在核算集中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业务处理进行标准化,从而保持核算口径的一致性,使得财务核算结果更加可靠、更具可比性,业务处理效率也大大提高,因减少了岗位重复,业务处理成本就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各分、子公司无法直接进行财务信息的干预,财务数据收集和反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增强,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财务集中核算,将处理具体业务的财务人员置于统一的管理环境,集团对财务核算的规范性要求更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这也为业务流程的再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与业务数据有着不同的录入终端,两者之间的沟通往往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此外,财务人员深陷自身的日常性数据处理工作,对业务部门的支持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然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引入的ERP系统后,使得原来需要财务人员录入的大量数据分散到各大业务部门,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不仅减少了重复工作,而且增强了财务数据的可靠性。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与业务的联系更加紧密,具体表现为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核算的集中处理,使得各子公司的财务不再处理某些基础性的财务日常数据,而可将精力放在为公司提供更高的决策支持、财务分析及业务管理等关键性工作上。因此,财务管理成为各分、子公司财务工作的重点。此时,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精通财务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及发展战略,更好地为公司业务管理和发展服务。

(三)业务和流程标准化

财务核算的集中化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第一步,共享服务更加关注集中后的业务流程优化,后者对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财务核算的集中化使得部分会计核算从各具体的公司组织中分离出来,共享服务中心的核算人员由于地域的限制和效率的要求,与业务人员难以直接的沟通,同时对各公司的具体业务也就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标准的业务流程。

所谓标准业务流程,就是对所有财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梳理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流程重组和再造,减少重复和浪费,以简洁高效为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制定细化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并通过标准化的专业文档记载实现流程的固化。

虽然,各企业经营的业务千差万别,但财务核算和处理程序经过经验传承和不断改进和优化,具备标准化的条件,共享服务自身特点就已经决定纳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是可标准化的业务。只有标准化操作,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于标准化业务更加重视操作技能和处理效率,因此对具体操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要求不高,并且人员的可替代性强,这样就可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和减少人员变动的影响。另外,业务和流程标准化也有利于集团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整合和分析共享,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价值。

(四)技术手段的高度信息化

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包括工作流技术、ERP、电子支付、数据分析和报告工具、供应链管理系统、影像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等,不仅改变了传统手工数据处理方式,而且触发了企业管理模式、信息交流方式、作业流程的变革,为财务共享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财务共享中心很好地整合了这些信息技术,而在整个信息化平台中,ERP、影像管理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和银企直联等系统及技术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贡献尤为突出。传统财务核算和管理虽然从手工已经逐步发展到用财务核算和管理软件来处理,但总体上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信息系统要求不高,受企业规模、业务复杂程度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对企业信息化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一些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不断应用和上线各种管理软件,信息化程度较高,正是借助于这些高度电子化和网络化手段,这些公司逐步发展或率先引入的财务共享服务,这说明财务共享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高度依赖,同时也是获得共享服务收益的必要投入。

(五)业务处理的高效化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在各地分、子公司都设有财务部门和配备财务人员,由于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要求和业务处理流程等各不相同,同时受业务量规模大小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影响,各企业业务处理效率差异较大,但总体效率不高。

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各企业可以将集中处理的业务都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又可以每个业务处理人员只负责具体某一项或几个环节的账务处理,操作简单,熟练程度高,业务处理能力和速度远非分散处理可比,如此既可以消除重复的业务处理岗位,又可大大减少业务处理人员的数量,再加上业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和简单化,缩短了具体作业处理的时间,财务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和各行业竞争激烈的经济大背景下,业务集中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财务共享服务的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六)内部服务外部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不像传统财务一样作为公司内部的一个管理部门,而纯粹是一个对企业内外提供账务处理、资金支付、费用报销等共享服务的组织,其经营准则是独立核算、服务客户,以客户需求和满意度为导向,无论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通过事先签订服务协议结算或收取费用,其目的是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取得经营成功。

由主持的“来自服务共享中的成本节约”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独立运营的职能机构,并对内和对外提供服务的共享中心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他们既要接受内部客户的选择,因为内部客户有权根据服务的种类、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决定选择服务提供商以及愿意支付的价格,又要面临外部同行的挑战,如同其他外部经营者一样,比质量、比服务,还要比价格,从而不断推动共享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向客户提供财务服务获取相应报酬,其利润主要来自于三个领域:(1)与人员有关的利润,来自于职员总数的减少及其他中间操作成本的降低;(2)与流程有关的利润,来自于规模经济、降低流程开支以及实施最好的开发方案;(3)与技术有关的利润,来自于操作成本的降低、全球范围的技术安排以及更好、更快地存取数据。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共享中心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财务共享服务的内容也会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扩展。现在,共享服务几乎已成为大型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一种自然选择和必然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需要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或借鉴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因此进行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研究,既具有财务管理新方法、新理论的探索意义,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作者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高级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Barbara Quinn,Robert Cooke,Andrew kris.郭蓓,译.公司的金矿――共享服务[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 [比利时]安德鲁・克里斯(Andrew Kris),马丁・费伊(Martin Fahy).服务共享[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陈虎.论会计信息化与网上报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4] 联合国贸发会议.冼国明,译.世界投资报告――2009跨国公司和研发国际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5] 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6] 安永咨询.中国共享中心研究[EB/OL].[2011-04-16].http://tech. .cn/it/2011-04-16/16485414015.shtml.

第2篇:财务共享服务起源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 信息系统 风险管控

财务共享模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中。伴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的蓬勃发展,财务共享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形态在企业集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实行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集团,包括在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国内经营的企业集团等,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不可避免会带来很多困惑,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及企业集团发展现状,构建信息系统建设的创新思路与方法,是企业集团组织优化转型的全新课题,也是整合企业集团内部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系统,实现企业各信息系统无缝衔接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财务共享模式下信息系统特点与优势

与财务集中核算的差别之处在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部分经营职能付诸于在一个新的半自主业务单元,具有协议、定价等多项功能,是相对独立的内部组织,其目的在于通过高效的运作模式来解决大型企业集团的重复投入与低效率问题,尤其是在财务职能建设中可以实现会计账务集中处理,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规模效应。财务共享模式下信息系统的特征与优势:

第一,专业化的分工。传统会计组织一般以任务为核心设立职位和部门,依据功能导向来分工,容易因过于细化而难于协调,结果造成组织运行效率低下。这种模式客观上使会计职能范围过于狭隘,忽视企业整体战略布局。以流程作为中心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根据业务类型设立核算岗位,通过专人开展单一的核算业务,大幅度提高了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

第二,形成规模经济。一方面,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将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集中、规模化处理,客观上减少了基层会计人员数量,降低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企业数据经过网络收集、传输及处理以后,各地区、部门的数据进一步整合,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第三,业务流程再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坚持以流程为导向,构建一整套能深入企业各业务单元的财务控制体系,囊括企业采购、生产、营销、研发和风险控制在内的各个环节,动态、及时地收集信息并加以调节和控制。

最后,扁平化组织结构。作为企业集团组织对市场、技术状况反应的灵活性和敏捷程度关系着企业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的竞争实力。财务共享中心通过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减少了管理科层组织弊病,加速了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集团信息系统构建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共享服务依靠现代IT信息技术,构建和整合企业信息化平台,避免传统分散处理模式下的资源闲置问题。这一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和关键环节在于信息化平台,其主要包含财务系统、影像系统和银企互联系统等子系统。

(一)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系统

共享模式下的财务系统分为会计基础核算系统和财务辅助系统。一般企业集团都建立了应收和应付模块、总账模块、报表模块等,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还需要对原有系统IT进行改造,以支持影像调阅、银企直联等对接。而财务辅助系统是共享模式下日常业务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预算管理、日常管理、网上报账等。对于已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来讲,财务系统上述两大模块的功能基本已实现,目前主要攻克的任务在于如何跟日常业务进行联接,不断地对共享服务平台运行中的影像扫描系统与银企直联系统进行深入地调整和优化。

(二)企业集团影像系统

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中心以后,通过信息化流程解决业务审批和核算环节中的原始凭证流转、查阅和集中审核等,这一功能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影像系统。影像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影像的收集、传输、审核、查阅、业务表单跟踪及影像档案的管理等。应用影像系统可以实现企业集团的无纸化会计作业、审批和传递,对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顺利运转起到高效支撑作用。以销售费用报销为例,传统模式下,销售人员将单据提交给自己所在子公司的会计,由负责费用的会计人员对单据进行审核,根据公司财务制度进行报销。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摒弃了按照子公司进行分工模式,采取依据费用类型进行分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分配专门会计人员处理招待费用、差旅费用、办公费用等。详细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报账人登录财务系统后,依据报销活动内容在特定的报销模板上填写发生时间、具体事项、报销金额等。上述内容将依据事先设定的审批权限传递给相对应的业务主管进行电子审批,报销事项受到企业集团的预算控制。其次,报账人将业务事项的原始票据粘贴在报销单上,并投入到指定的财务单据箱中。再次,票据员每日取出票据箱中的单据,通过扫描仪扫描整个报销单,扫码器扫描每张报销单的条形码,检查报账人填写的报销内容是否与报销单的影像信息相一致,审查通过后,将影像信息传递到财务共享中心。最后,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员对单据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告知银行处理报销支付业务,整个费用报销流程结束。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模式相关人员可以了解当天的任务量,并逐单进行审批。区别于传统的审批模式,共享中心充分利用影像系统里的资料,与表单逐一对比,确认业务真实性后,再进行集中化处理,降低了费用的管控风险。

(三)企业集团“银企直连”系统

企业在传统模式下大部分资金的调拨、转入等业务,必须配备专门人员去银行柜台现场办理。而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后,由于搭建了网络报销系统模块,企业通过 “银企直连”服务,即相关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特定的业务操作接口,能够满足财务核算与网上报账无缝集成,这使得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系统通过设定的接口,对本企业的银行账户能够直接掌控。“银企直连”系统的主要运作流程包括:操作人员将审核后的数据录存入企业财务系统中,并向端口银行(1个或多个)发送申请报文;银企适配器接到报文后,经数据转换、格式匹配、加密保护等程序,发送到外联平台,然后传输给银行客户端;银行客户端接受任务,对此项请求进行处理后,再由外联平台将处理结果反馈给银企适配器,经数据格式调整,将执行结果返回给企业内部的财务系统(参见图2)。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信息系统的保障措施

企业集团在“一体化”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建设的思路指引下,在信息系统的实践探索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其一,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化平台不能替代自身业务管理系统,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还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制衡机制。财务共享模式通过集中整合重复性、同质性的业务,发挥了标准化、规模效应化和专业分工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公司业务处理效率。与此同时,企业集团必须在决策制定、履行、监管等方面,构建合理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注意业务流程的紧密衔接,不断增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树立风控管理文化意识,确保风控工作有效开展。

其二,顺利开展财务共享中心的岗位交接工作,注重与现有信息系统的整合。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之前,必须要对本单位的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进行全面梳理。对于那些已经建立完成ERP系统的企业,可以利用ERP系统收集的经营数据支持共享服务,还可以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分散使用、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对于那些没有信息化平台的企业,首先就要考虑集团各级层面的管理目标、业务需求,创建适应企业集团财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与流程关联程度,逐步解决信息化平台建立问题。

其三,确立与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相配套的KPI体系。企业搭建的财务共享模式如果与绩效管理信息平台之间存在着某些方面不匹配情况,那么很可能导致各业务单元和共享系统之间相互脱节,这不但影响到绩效管理系统,甚至无法确保财务共享中心与企业集团战略的有效贯彻和落实。企业KPI绩效管理可以通过日报、月报等及时动态的数据统计和对比获得绩效评价的数据支持。一般而言,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KPI具体流程分为五步:即根据岗位划分关键工作权责、设定关键业务权重、拟定考核标准、与被考核者就考核流程标准达成一致、考核双方就相关事项签字确认。KPI绩效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管理者和员工在各个环节中相互协作与配合。

总之,财务共享模式下信息系统能形成规模效应,通过专业化分工、业务流程再造和扁平化组织结构,利用现代IT信息技术,加速了信息传递和处理速度,整合了企业集团各项资源。在企业集团“一体化”思想的指引下,注重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理顺各岗位交接工作,建立与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相配套的KPI体系,才能实现财务共享中心与企业集团战略的有效贯彻和落实。

参考文献:

[1]刘骁.财务管理新模式:财务共享服务[J].继续教育研究,2011(3):151-152

[2]姚丹靖,金颖等.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内控深化建设与实施应用[J].华东电力,2014(9):1902-1906

[3]陈勇,陈波,朱丽.资金集中管控的兼容性思考[J].财会月刊,2014(2):102-103

第3篇:财务共享服务起源范文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文件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财政部门顺时应势,大力发展管理会计。……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的辅助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财务会计是“外部报告会计”,而管理会计是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编制与解释,传递一系列工作,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考核的一种管理活动。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两大分支,它们既相互协调统一,又相互制约发展。据了解,在美国90%以上财务岗位是管理会计,而在中国恰恰相反,管理会计岗位不到10%,专家预言,未来十年中国传统会计岗位削减80%,管理会计岗位上升至2/3以上比例。管理会计在我国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已经为它在企业中的应用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人才素质的普遍提高更是为中小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架起了桥梁。

 

一、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价值管理。从实质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从实践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作业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复合。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预算)、控制、评价职能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中发挥作用,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经营预测

 

预测(forecasting)是预计未来事件的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它包含采集历史数据并用某种数学模型来外推与将来。经营预测是企业制定发展规划的进行决策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市场息息相关,而市场又是瞬息万变的,只有通过预测,掌握大量的第一手市场动态和发展的数据资料,才能情况明、方向准,做出正确的决策。经营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和资金预测等方面。

 

2.决策分析

 

决策具体指公司管理者在现实条件下,为了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通过比较对比分析,在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行为过程。管理会计中的决策分析是对公司未来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由有关人员对各种备选方案所进行的成本利润方面的比较,以便为最终确定决策方案奠定基础。按决策规划时期的长短分类可将决策分为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也叫资本性支出决策)。

 

3.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 (Comprehensive Budget)是指企业在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以企业经营决策和目标规划为依据,用货币金额和数量单位说明,以表格形式反映企业经营运作的财务计划体系,它是企业财务资源和经营资源运用的以数量、金额、表格的形式所描述的详细而系统的计划。全面预算是通过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所有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从而有机、高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它是由一系列按照其经济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有序排列组成的有机体,具体包括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内容。

 

4.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本控制就是指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生产过程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所有阶段及企业各部门及工作的各个环节发生的成本控制。即包括产品生产完成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方方面面的控制。包括产品设计过程、材料采购过程、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产品销售过程、物流过程、售后服务过程、管理过程、后勤保障过程等所发生的所有成本控制。

 

5.绩效评价

 

所谓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业绩和经营者业绩等各方面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企业绩效评价的是以企业法人作为具体评价对象,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一个法人企业,关注财务指标的同时兼顾非财务指标。绩效评价向企业全体成员灌输战略思想,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所有成员在共同的文化基础上参与战略的实施活动;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监管和约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效激励管理者与员工提升工作技能,为出资人任免管理人员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利益相关方建立信息沟通与反馈的平台,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推进企业内部的基础管理。

 

二、管理会计的起源

 

管理会计最早出现在19 世纪早期,伴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西方产生。郭琰在《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中写到,当时的一些企业为了衡量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对只有企业外部市场交易信息已经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管理层对企业内部特定的管理信息也提出了要求。在1855年,第一套成本会计制度初步形成,它是由新英格兰的利曼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通过它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反映产品成本,工厂布置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对原棉收发的控制情况。19 世纪中期,铁路业的出现和迅速成长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在当时,铁路公司组织复杂,规模大、营业跨地理区域广阔,这必然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从这时开始发展, 这对于以后帮助企业进入更有效的成本规划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喻晓飞在《加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中写到,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向发达国家学习并引进有关管理会计的知识和理论。但就我国的现状来看,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尽人意,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未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为发挥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提高对管理会计的地位,2014 年11月14日,财政部正式对外《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管理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

 

三、管理会计在当前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规划与决策会计、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两大方面,涉及的常用方法有: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敏感性分析、存货管理方法、生产与定价决策方法、业绩报评价方法等。由于商业环境和技术发展变化,又产生了诸如人力资源与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等现代管理会计内容。由于管理会计在中国起步较晚,且中国是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知识与理论理解不透,对于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不专业。郭琰在《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中写到,由于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科学,我国会计界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应用。由于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企业只是简单粗略运用量本利分析或是进行责任中心核算活动。且管理水平及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决策者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杨美丽在《管理会计知识与方法运用状况调研》中调查了156个企业,得到数据显示,样本企业中近9成没有专设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或人员;84%的会计主管不参与企业重要的决策会议,即使参与决策会议会计主管的意见影响决策的程度非常微弱,只占5.5%;被调查者对会计主管职责的认识比较模糊和分散。喻晓飞在《加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中提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不普遍,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 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有限,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根本不了解管理会计,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管理会计在我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特别是中小企业几乎不应用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不深入。部分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仅限于局部的应用,而且基本上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应用深度不够,应用仍是相当低档次。据调查,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管理的财务分析方面应用最广,本量利方法被许多企业采用;目前在企业中几乎没有采用存货控制模型进行存货管理;一些算法比较复杂的决策方法在企业中使用率较低,像投资评价过程中的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应用较少,使用最多的仍然是计算较简单的回收期法;全面预算在企业中应用状况也不甚理想。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不足的原因

 

喻晓飞在《加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中提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不足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比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的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方法,在实践却极少应用,主要是使用过程中计算方法复杂和会计人员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及主观意识。在大学管理会计教学中,管理会计工作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也没有及时总结引入教学内容,在理论上培养了较多高素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毕业后在会计实务中很少从事管理会计工作。二是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由于缺乏对管理会计的规范性要求,进而忽视了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三是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主观意识不够。企业的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目前在许多企业中,既没有建立管理会计组织,也没有培训相应的管理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本身也没有应用管理会计的机会与积极性。四是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就使他们没有精力去实践管理会计。由于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严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运用。

 

杨美丽在《管理会计知识与方法运用状况调研》中调查得知,管理会计在样本企业中重要性不高,管理会计概念和方法在被调查的财务人员运用上不够普及,在企业价值提升方面不能发挥重要作用。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为3个方面,一是缺乏管理会计人才。目前国内持证会计人员达1 500 万之多,但高级会计人才和管理型会计师人才不足40 万,且以过往的财务会计知识体系为主要专业技能,估计真正管理会计师人才缺口达600万之巨。二是企业对管理会计投入与关注少,会计人员执行动力不足。大部分国内企业中没有设置专业管理会计岗位,而是将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例如,把预测职能分配给统计部门,把计划职能分配给业务部门,把预算职能分配给财务部门,把控制职能分配给生产或施工部门。三是管理会计方法不好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在运用中需要满足一些前提条件,而且管理会计观念在建立时与传统观念产生冲突,企业在照搬或套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指导不好解决出现的问题,最终使得企业会放弃使用或望而却步。

 

郭琰在《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中提到,管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能否得到普遍应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部环境主要指经济体制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情况下,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就没有任何意义,决策便无足轻重。故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但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执法不严”“, 有法不依”“, 权大于法”的现象在工作中经常发生,不完善的法制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给决管者的信息不正确,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缺乏一定的法律保证;在企业中的一些消极文化思想使得管理会计难以实施,“重赏轻罚”的一些管理者的做法使得以“赏罚分明”为原则的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作用事倍功半。所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五、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的建议

 

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作用,是推动企业经营战略有效实施、优化经营管理决策、有效配置资源、管理精细化和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内容,这已成为人们共识。然而,在许多企业中,尤其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管理会计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当前互联网加的时代,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作用,构建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作用的内生动力。结合喻晓飞、杨美丽、郭琰等人的研究,总结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的建议如下。

 

1.赋予会计新的职能。要使会计的主要职能要由信息支持者向管理决策者转移,要被赋予决策权,要承担重要的工作责任和结果。使他们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健全和完善管理会计制度,规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从顶层开始设计,让企业领导重视财务部门参与决策与管理的作用,建立改进管理会计新方法运用的激励机制,调动会计人员学习和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和方法的积极性。

 

3.加强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多渠道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方面的知识, 还要有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观念上重视管理,不能仅仅是信息的提供者,而是会计信息的利用者和利用信息对企业的发展作出决策的关键人物,要加强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鼓励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参加管理会计师的考试。

 

4.重视管理会计方法运用的研究,加强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结合。会计管理部门和相关协会应该加大对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投入,鼓励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和高校教师联合开展研究,促进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为理论提供案例支持的良性研究机制。

 

5.强化信息处理手段,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提供中技术保障。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 年年会上,记者张璐怡总结,管理会计是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转型的重要工具。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企业经营决策需要财务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外包模式的普及,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也将显著地解放和减少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对于管理会计的学习。《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指导单位建立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是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通过新建或整合、改造现有系统等方式,推动管理会计在本单位的有效应用。二是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领域。”

 

6.推动各企业单位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组织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各个企业应该及时总结、梳理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将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形成案例,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我国的企业要想在世界舞台上有立足之地,企业就必须以外部竞争力为指向,构建起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所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大多数人所认可, 也必然会在国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第4篇:财务共享服务起源范文

多年前,提到田溯宁,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亚信、网通。现如今,田溯宁三个字却与云基地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云基地坐落于北京亦庄,由田溯宁率领的宽带资本投资创建,于2010年8月诞生,投资5亿元,占地7000平方米,入驻企业十余家。这里是北京“祥云工程”中第一个云计算示范基地。

云基地中的各企业业务都围绕云计算展开,从云服务器到云箱再到云计算软件系统平台,分布在云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为了打造云基地这条云产业链,田溯宁没少花心思。因为这样的事情之前没有人做过,也没有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正是看中了这种产业链整合带来的聚合效应,田溯宁决定潜心织云,全情投入他的第三次创业。

田溯宁织云

田溯宁的职业生涯一直在不同的角色中转变着,从亚信总裁到“宽带”先生,再到如今的云基地开创者。不同身份的切换,让田溯宁对ICT领域有着全面的观察角度与独到的见解。这一次,他把宝压在了云计算上。

事情的起源还要从田溯宁美国硅谷触云说起。

在美国,田溯宁第一次接触到云计算,这让年过四旬的他再次迸发出创业的激情,因为他认为云计算是一种能把IT、通讯、互联网这三个行业融合在一起的技术性革命,他迫不及待地和老友们沟通关于云计算的各种问题,因为他急切地想把这一变革带到中国,使得中国企业能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弄潮儿。

此后,他开始不遗余力地向人们宣讲云计算,并在各大媒体、论坛发表了多篇有关云计算的文章。在人们还不清楚云计算为何物的时候,田溯宁用简单的话语解释了云的真谛:“云计算就是让每个人都能以书本一样的价格,享受超级计算机一样的能力。”他认为,计算机始于主机,终于云计算。

2010年初,田溯宁旗下的宽带资本和北京市经信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道投资建设云基地。田溯宁看准云计算,开发区也看好云计算,宽带资本与开发区的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昕昕告诉记者,开发区管委会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整个产业的搭建、布局工作,而云计算是国家到企业共同认知的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区的定位就是要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就要做好这方面的招商和宣传,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宣传,企业才会被吸引而进驻。这也就不难理解与宽带资本的合作了。

开发区对云基地这样的企业最主要的支持是打造一个高端人才在这里安心研发、工作、生活的便利环境。例如周边建立的公租房、医院、学校等设施,这都是为吸引人才而做的,因为人才是产业发展很关键的因素之一。“开发区每年拿出1亿多元支持科技创新,奖励自主创新、科学带头人、增长快的企业,引导、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做强做大。”赵昕昕解释道。

“宽带资本计划到2012年,会持续投入70亿人民币在云服务器、云存储、云应用、集装箱数据中心、云操作系统等领域。”田溯宁在去年北京“祥云工程”中金云后台启动仪式上说,“我们认为这是比较好的方向,不仅给投资者很好的回报,而且能够积极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集群入驻

天云科技副总裁张福波介绍,为了加快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北京创造”品牌的主力军,开发区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减免房租、推动成立云计算产业联盟等。2010年8月,云基地在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宽带资本共同投资下成立后,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云产业生态系统的集群,云基地入驻的企业涵盖了云计算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分布式数据中心、云服务器、瘦终端、云存储等硬件产品;云操作系统、桌面虚拟应用系统等基础软件;智能知识库、数据挖掘系统等应用软件;以及云系统集成、云应用等。

据了解,目前入驻云基地的10余家企业,有天云科技、天地超云、友友系统、天云趋势、网通宽带、天润融通、天地云箱、天维信通、云基地、云端时代、天地祥云、云像寻人、捷库、京联云以及中云网等,还有一些企业也在洽谈中,将会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进来。

成立之初,为了撑起整个云基地的产业链,田溯宁见到好的人才和创业项目就想拉到云基地里。现在天地超云的CEO韦轶群就是其中一个。

韦轶群与田溯宁颇有渊源,田溯宁还在网通时韦就在他手下一起并肩作战,2009年韦轶群参与进来,担任天地超云CEO。除田溯宁以外,天云科技背后的股东还包括张明正、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广达电脑创始人林百里、威盛CEO陈文琦等业内大佬。

田溯宁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这点从他前两次成功的创业过程中就可窥出端倪,天地云箱CEO徐红忠也正是被田溯宁的这种激情所感染,加入了他的织云大军,成为了天地云箱的头号员工。除此之外,天地云箱的首席运营官符全也是被云基地自由、积极、有活力的氛围所打动,在Sun被Oracle收购之后,选择了离开,投身到云基地的创业者队伍中来。

友友系统CEO姚宏宇是田溯宁拉进云基地的另一名“开荒者”。

在认可田溯宁以资本整合产业链的理念后,姚宏宇的公司于2010年上半年接受宽带资本的注资进驻云基地,友友系统成为云基地的又一个云系成员。

产业链协同作战

在这个产业链中,云基地为云系企业提供财务、人力、行政、法务等方面的共享服务;中云网做云计算领域的门户网站;天维信通是云网络设施提供商,为跨国企业在中国提供云计算组网服务;天地云箱主要是云数据中心提供商,开发模块化的数据中心产品;友友系统和天云趋势都是致力于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开发,提供云计算基础技术平台的公司;天地超云属于资源池提供商,主要做云计算服务器的研发与制造;天云科技则是云总集成商。

据介绍,在云基地里,传统的数据中心被放进一个叫做云箱的绿色集装箱内,可容纳相当于四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适用于工业园区、科研院所、智慧城市、IDC扩建新建、灾备中心等多个场景。2011年5月云箱正式,这是我国首台实现商用的模块化数据中心,“部署这样一个‘云箱’,只需6周时间。”符全告诉记者,“与传统IDC相比,云箱单个机柜负载增加5倍,占地空间节约4倍,总功耗节省50%以上,电费支出也就节省了50%以上”。

在田溯宁的规划中,天地云箱的成立是为了解决云计算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数据中心的问题。业内专家表示,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难以管理的传统数据中心早已不符合云计算的发展趋势,国外则开始兴起模块化的数据中心模式,像英特尔等厂商也早已开始部署这样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这种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把工程产品化、客户设计和部署数据中心的过程将变得轻松。

徐红忠对于云箱的定位非常清晰,“如果说云计算数据中心需要用模块化的方式完成,那么我们就是提供模块的人。”其实,这样一个“有形”的产品也是云计算落地非常典型的体现。

除云箱外,中国首台云服务器“超云”2009年底也已经在云基地正式下线。据了解,超云服务器从构想到试产阶段,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而从第一台服务器下线到系列新品,也只花了短短三个月。

云基地员工告诉记者,超云服务器是机架式且高密度多独立节点,每千瓦性能不低于 375 GFLOPS,全冗余模块化设计。其灵活易用的管理,为云计算中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部署条件。目前超云服务器已5个系列25款产品,并在中国移动、百度、淘宝、360等公司测试和应用。

作为整个云计算产业链中的基础部分,如果说,云基地在IDC和服务器上获得的这两项重要的技术突破,为云计算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设施平台的话,那么友友天宇则为云计算的各种应用搭建了一个高效的软件系统平台。

“3年前,友友天宇规模还很小,我们采取的是避开跨国企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策略”,姚宏宇说,“今天,我们已经在云计算的主战场上与跨国企业直面竞争,而且各有胜负”。他说,“中央某部委基于友友系统平台的云计算应用即将建成,这是一个覆盖全国的项目,规模很大。到今年6月份,大家就知道了。”

目前,友友天宇有员工100余人,“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全员持股,包括司机在内。创业公司风险很大,有风险时要大家承担,那么,有利益时也应大家分享。”姚宏宇说。因业务增长迅速,预计今年友友的人才需求将成倍增长,“找不到足够数量的技术人才让我们很头疼”。

新市场的启动往往都是由人才争夺大战打响第一枪的,友友天宇人才招聘上遇到的头疼问题,也折射出云计算这一全新市场已经启动。“虽然云计算市场现在还不成熟,但未来5年,云计算一定会颠覆现有的信息技术与通信市场格局,并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姚宏宇认为。

产业链整合给云基地企业带来了利益最大化。天云科技副总裁张福波告诉记者,云基地各家企业虽然各自独立,但当有相关项目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会彼此联动、协同作战,这样使得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试验田作用显现

自201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云计算企业投资建设云基地成立以来,吸引了涵盖云计算产业链上中下游等企业,实现了云计算产业在开发区的率先布局和小规模产业化。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姜贵平曾表示,云基地是全球首个集软件、硬件和服务于一体的云计算产业基地,是实现产业集聚化发展的一块试验田。

2011年9月27日,北京亦庄“中国云产业园”正式启动,包括百度云计算中心项目、云计算系统设备制造基地项目、云计算研发运营中心项目、KDDI(日本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项目、北京电信数据中心项目的首批5个项目在启动仪式上签约,总投资规模达261亿元。

“中国云产业园”目标定位在建设“两中心、一基地、一平台”,即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技术研发中心、中国最大的云计算运营及增值服务中心、中国最大的云计算系统设备制造基地、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平台。

开发区为推动云计算产业链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11年4月成立了云计算知识产权创新联盟,目前已集聚27家企业,有效地促进了开发区云计算产学研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的形成。

赵昕昕介绍,虽然云基地对开发区的影响目前来讲还很难做定性、定量的评价,因为它还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但是云产业的发展会很迅速,会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开发区很看好云产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云产业园”启动后,北京亦庄还将通过集群式规划发展、金融杠杆助推、相关政策配套、加大软环境建设等创新模式全力保障和助推北京亦庄云产业链的完善发展。而这一切的发生跟云基地的先导作用密不可分。

用张福波的话说,云基地的产业链整合体现了聚合效应,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良性竞争,减少了重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