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实验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化学实验 现象异常 成固 改进 利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创新教学理念过程中,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大部分实验都会获得预期效果,但由于特定原因某些实验可能会得到与预期不相符的结果。准确分析出原因,并做出恰当的改进是我们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
1 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
1.1 药品变质造成的实验异常现象
案例:用新制的FeSo4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时,结果未能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却是灰绿色沉淀,并逐渐变成红褐色。这种情况是学生可以自己分析得出原因的,操作的关键:1、为什么要用新制备的FeSO4溶液?2、为何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的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最佳的改进方案:可以在溶液表面封一层笨或封油层以隔绝空气,氢氧化钠溶液事先煮沸以赶出里面的氧气。
1.2 滴加与反滴加的顺序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
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如Cu(OH)2的制备是高一的一个学生实验。若按教材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产生大量的絮状沉淀,但是对该沉淀进行加热时有时就是看不到黑色CuO。实际上,按如上操作一般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绿色的碱式硫酸铜,致使观察不到Cu(OH)2的受热分解现象。所以,建议将步骤改为“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确保生成Cu(OH)2过程中NaOH始终是过量的。
1.3 药品长期存放变质造成的实验记过异常:
实验室中某些药品由于长时间放置因样化等原因变质如我们检验Na2SO3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时可以先加入盐酸,产生气体能使石蕊试剂褪色,但长时间放置的亚硫酸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钠而不能与盐酸反应。这样的实验在操作之前教师要先检验药品是否变质。
1.4 药品的量的用量不一定越多越好:
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学生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很容易出现出乎意料的现象。
例如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入1ml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分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4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我个人建议,加氨水时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到还略显浑浊(不可使沉淀恰好溶解至溶液澄清)为止,这种银氮溶液氧化能力最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1.5 因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引起的实验异常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温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反应能否发生、向什么方向发生等问题。所以,温度的合理控制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所用试剂的浓度大小,试剂选用的恰当与否,酸碱介质环境,仪器的选用及装置是否合理,以及实验操作者自身基本操作是否过关等方面也会引起实验的异常现象。
2 实验现象异常的改进与利用
2.1 通过异常现象的分析促进学生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严谨的科学态度是高质量地完成化学实验的前提条件。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大多是由于实验态度不严谨而引起的。如:试管没洗干净就进行银镜反应的实验,结果看不到银镜出现;用不干燥的集气瓶收集氯化氢或者氨。气,长时间收集不满。使用滴管时,一管多用,或者滴加试剂时随意碰到试管壁,导致试剂交叉污染,不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造成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正常等等。
2.2 利用异常现象进行知识点的转化学习,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
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实验失败或误差较大时,要合理的利用失败的原因将知识点转化到相关知识的应用上,往往学生会对异常的实验现象更加关注合理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教师在这方面可以多加注意这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升华!
2.3 利用实验异常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实验过程,注意捕捉奇特的变化,就可以发现许多实验异常现象,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会得到很多重要的发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见怪不怪的现象着手探究、发现问题。中学化学中异常现象很多,其中很多异常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极好材料。
通过对各种实验现象的分析、探究,唤起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将“苦学”变为“好学”、“乐学”,这正是当前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教学理念。只要我们一线教师善于处理异常现象,因势利导,不但可以化解课堂失误,更会增加学生对我们的信服力,增加我们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这对于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反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3 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中由于受试剂的纯度,试剂添加顺序,药品用量,副反应,温度,催化剂,实验装置等各方面制约,有时会导致实验现象异常。
一 容量瓶的有关操作
1.容量瓶的查漏
具体操作方法是:向容量瓶内注入少量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按住瓶塞、大拇指和中指夹住瓶颈,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后把瓶塞旋转180°,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两次操作,容量瓶瓶塞周围均无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基本过程可概括如下: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
2.容量瓶的定容
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直至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二 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有关操作
1.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洗涤及润洗
先用自来水冲洗,然后再用纯水洗涤3次,每次约5~10mL。用纯水洗涤的方法是:每次加入纯水后,边转动边将管口倾斜,使水布满全管内壁,然后将酸管竖起,打开旋塞,使水流出一部分以冲洗滴定管的下端,关闭旋塞,将其余的水从管口倒出。最后用待盛液润洗3次,每次用量约为5~10mL,其洗法同纯水洗涤。
2.酸式(碱式)滴定管的装液及调零
先向酸式(碱式)滴定管中注入待盛液至液面以上,然后排出尖嘴处的气泡,将酸式(碱式)滴定管垂直放于滴定管夹上,调整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并记录读数。
3.滴定终点的判断
例如:用已知浓度的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2SO3溶液,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当滴加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或30秒)不恢复至原色,则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4.滴定过程的基本操作
滴定过程中左手控制活塞,右手不断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另外在滴定过程中标准液的滴加速度为先快后慢、然后逐滴加入,直至达到滴定终点。
三 关于沉淀的基本操作
以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例:Na2CO3+BaCl2=BaCO3+2NaCl对于该反应来说,加入BaCl2溶液的量并不确定,所以反应后溶液中Na2CO3可能反应完全,也可能剩余;若加入BaCl2溶液过量,则CO32-离子沉淀完全,此时溶液中会有过量的Ba2+存在。
1.沉淀是否完全
沉淀是否完全可以鉴别溶液中有无CO32-,具体操作为:充分反应后、静止,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CO32-沉淀不完全;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沉淀完全。对于该反应沉淀是否完全也可以鉴别溶液中有无Ba2+,具体操作为:充分反应后、静止,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Ba2+过量,CO32-沉淀完全。
2.沉淀的洗涤
将沉淀置于过滤器中,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直至恰好浸没沉淀,待水流尽,重复2~3次。
3.沉淀洗涤是否干净
对于上述反应产生的沉淀进行洗涤目的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NaCl,因此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实质就是鉴别洗涤液中有无Na+或Cl-的存在。具体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洗涤干净。
四 其他实验的基本操作
1.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
取一小片试纸放于表面皿(或点滴板)上,用洁净的玻璃杯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央,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2.焰色反应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注意若要鉴别K+需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3.结晶的基本过程
由溶液获得晶体的基本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通常是想办法造成装置不同部位气体有压强差,并产生某种明显的现象。
化学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使教师自己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本身也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
1.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脸异常。 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例如,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备CH4气体,在用石英玻璃管燃烧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炒干、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2.试剂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异常。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例如,Cu(OH)2的制备是高一的一个学生实验。若按教材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可以产生大量的絮状沉淀,但是对该沉淀进行加热时有时就是看不到黑色CuO。实际上,按如上操作一般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绿色的碱式硫酸铜,致使观察不到Cu(OH)2的受热分解现象。所以,建议将步骤改为“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确保生成Cu(OH):过程中Na OH始终是过量的。
3.药品保存方面引起的实验异常。实验室购买的药品不一定会马上使用,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者人为地药品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
4.药品用量的不同引起的实验异常。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很容易出现意外的现象。例如,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人ImI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分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我建议,加氨水时直很多化学反应中都有副反应的存在,有些副反应甚至影响实验结果,干扰实验现象。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所用试剂的浓度大小,试剂选用的恰当与否,酸碱介质环境,仪器的选用及装置是否合理,以及实脸操作者自身基本操作是否过关等方面也会引起实验的异常现象。
二、异常现象的合理利用
实验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是可能的,关键是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如何对待实脸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关健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如果设法搪塞或者回避的话,就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抓住实验中的意外,也就抓住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若能积极引导并给予合理的分析解释,也就能化慌乱为沉着、化意外为平常,反而能因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教学目的也就能轻易实现,使师生双方在探索括动中相互得到提高。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本身也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
1. 因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异常
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
例如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备CH4气体,在用石英玻璃管燃烧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炒干、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2. 因试剂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异常
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例如在做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溴水中,观察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见到溶液变成了黄色.若将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为“将1-2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保证反应中苯酚过量,则预期现象很明显.
3. 药品保存方面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室购置的药品不一定会马上使用.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者人为地药品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
比如在检验Na2SO3中的SO2-3离子时,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加入稀HCl后,产生可以使石蕊试纸变红的酸性气体.但是无论HCl量多少,试管中始终会有少量白色沉淀无法溶解.实际上,由于SO2-3离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化成Na2SO4,所以看见有不溶于HCl的沉淀也就不足为奇了.
4.因药品用量的不同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学生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很容易出现出乎意料的现象.
例如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入1 ml 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分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我个人建议,加氨水时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到还略显浑浊(不可使沉淀恰好溶解至溶液澄清)为止,这种银氨溶液氧化能力最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5. 因副反应的存在导致实验现象异常
很多化学反应中都有副反应的存在,有些副反应甚至影响实验结果,干扰实验现象.
例如高中化学《氮和磷》一节有这样的练习:“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2气体,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不久看到试管里红棕色气体消失,水面上升至容积的约2/3处……”事实上由于收集的气体中常常含有NO等物质,存在副反应实际水面上升要远远大于试管体积的2/3 .
6. 因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引起的实验异常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温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反应能否发生、向什么方向发生等问题.所以,温度的合理控制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例如在做乙醇的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变黑后,如不迅速插入乙醇,反复几次,并不会看到铜丝变红亮,也不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因为铜丝插入速度太慢,使铜丝温度下降后反应就不能发生了.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所用试剂的浓度大小,试剂选用的恰当与否,酸碱介质环境,仪器的选用及装置是否合理,以及实验操作者自身基本操作是否过关等方面也会引起实验的异常现象.
二、异常现象的合理利用
实验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是可能的,关键是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如何对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1.利用异常现象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分析、研究,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进一步使教师树立起“科研先导”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
2.利用异常现象进行反思性实验教学,逐步使学生养成去思考、会思考的习惯
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实验失败或误差较大时,教师应见缝插针积极引导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反思失败的原因以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改进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做盐类水解实验时,学生在测定NaCl溶液的pH时却发现其结果往往不等于7,而是略大于7.这时就不能主观臆断地把结果记为7,而应该让学生从溶液、环境、试纸等方面仔细探索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教师此时要当好“领路人”角色,多与学生交流,鼓励其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讨,这样不但提供学生主动思考、表达的机会,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一、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包含着很多日常生活现象,所以,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从周围日常生活的化学现象出发,让自身的日常的生活现象帮助自己理解化学知识,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程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高中化学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自身生活实际中的困惑,更好的凸显知识来源于生活,归属于生活,从而进一步巩固化学知识点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效率,促进自身全面发展[2]。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庭里烧水壶中常会结有一层厚厚的水碱,从而影响烧水壶的使用,在生活中往往用醋才进行水碱的清洗,那么这样一个日常生活常识里面蕴含着咋样的化学知识呢?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高中化学中酸碱反应一课的学习,从课堂学习中学习有关酸碱反应的相关知识点,从而帮助自己对于水碱清洗常识的解释。从而将日常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点相结合,帮助自己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引导自己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重视化学实验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是一个注重实验教学的科学学科,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并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对化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同时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并积极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学习,通过不断的化学实验现象的学习与积累,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加强对化学知识的记忆,不断提高对高中化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所学的化学知识的总结,提高自身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
伴随着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抓住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平时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难以理解的化学现象进行理解,并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与学生和老师对化学知识进行探讨,加强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当化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趣味性十足的化学知识的形象比喻时,应该努力结合老师的形象比喻,加强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只有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积累,培养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成绩,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3]。
四、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学习资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学习资源。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搜集与学习,结合在学校课堂上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搜寻一定的学习素材,在老师以及家长的协助下,在网络中所及到的一些趣味性的化学小实验,通过自己动手对化学试验的验证,提高自身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自身对于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高学习成果。拓宽自我的知识范围,提高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一、创造良好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应该不仅仅做到答疑解惑,而且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倡导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能够很好地掌握学习知识点,还能够发挥创新精神,将教师的主导能力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做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积极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高中课堂实践中,化学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各种化学故事、科学常识、历史典故、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们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对待新的课堂知识点应该引导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积极的思考和热情的讨论,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对待“标新立异”的想法和“天马行空”的创意,要多多鼓励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新的课堂知识点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复习旧的知识点,要引导学生温习旧的课堂教学内容,体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对模糊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对教学难点的记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鼓励学生探寻精神
西方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培养出一个能够在自由的空气中自由呼吸的人”。应该说,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型素质教学过程讲究的就是采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的学习精神。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应该兼容并包,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一种自由、民主、无所畏惧的探寻精神,走出传统的哑巴教学的束缚,提高学生批评和学习的科学精神。
在高中课堂实践中,我们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把课本所要传授的知识点挖掘得再深一些,可以鼓励大家去批判地接受知识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是正确的意见,可以给予鼓励,如果是错误的意见,可以指出其错误的地方。此外,我们过去的验证式化学实验属于一种先入为主的教学,就是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结果告诉给同学们,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实验的目的和结果是否正确。这种通过结果来印证理论的实验教学只能是一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地验证和简单的重复,阻碍了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将验证式的化学实验教学变为探索式的化学实验教学,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做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索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可能得到的结果,使得学生在理论知识、实验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倡导在实践中创新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W;策略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提出“教育要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教育要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等新理念。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隐藏着很多化学知识。因此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到化学科目的教学当中是水到渠成的。
“生活化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确保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接近生活,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探究性学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教学。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导课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导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生活化导入就是指教师在导课时要从学生所熟知的、感兴趣的日常生活现象出发,或是从学生们的生活经历入手,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便自然而然的参与到课堂中。
例如,在讲授“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时的课堂导入时,老师可以从生活常识中酒储存的时间越久就越香醇出发,来说明酒的独特的性质。
二、化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较初中抽象,加大了学生观察和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科的代言人,往往站在学科角度进行授课。这两大原因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降低,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降低了课堂授课效率。如果教师能在授课过程中渗透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就拉近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生活化有效建构知识架构。
例如,在焰色反应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夜晚霓虹灯发出的光、天空中五颜六色的烟花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探求美丽光芒以及光产生的原因。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农家肥在被塑料布覆盖,晒过一段时间再打开后会冒出热气的现象来探求缓慢氧化放热现象。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把生活现象与课本知识相联系。
三、化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形成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生只有真正置身于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下意识感受到这些观点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生活情境的探求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证实或反驳这些原有观点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提高综合能力。
眼下有许多社会现象、民生话题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不仅为学生创设熟悉的学习情境,更能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蛋白质”章节内容时,可以把社会热点“假奶粉事件”导入到教学中。学生有较强的正义感,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假奶粉中到底是什么物质有毒?真正的蛋白质和这种假蛋白质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去区分呢?”这类问题,这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蛋白质的热情,责任感会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课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三聚氰胺这种环状有机物是如何冒充蛋白质在奶粉中的角色的。在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多学会了一种识别真假奶粉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漂白作用时,可以在多媒体中播放小商贩卖包子的视频,视频讲述了商贩会在小勺内放些硫粉点燃后放入蒸屉内部,然后白白的包子就出锅了。教师这时候可以反问学生商贩此举是为什么呢?在学生认真思考后再将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加以说明,同时说明硫氧化物的毒性。
四、化学课堂实验生活化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多给学生做些演示实验,或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探究实验,以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与生活的相关性,感受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并能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进行化学实验选择素材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以热情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化学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了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还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也能成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活化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的实验和经历过的化学现象。
例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中,黄铜的外观色泽和黄金相似,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帮助受骗人找出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
五、作业布置生活化
课堂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后作业则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助推器”。布置生活化的高中化学课后作业是构建生活化高中化学课堂的必要途径,作业不应该局限在形式上,而应该侧重在内容上,不再是以书面呈现为主,而是侧重于学生的接受程度,让作业不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和考试而做题。教师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赋予学生主动实验,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高中化学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糖类、油脂与蛋白质之后,可以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进行分类;生活中的酸奶发酵、水果解酒等现象都与化学知识紧密相关。可以让学生拓宽途径收集有关自主探求实验的资料,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找到实验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并把课后作业当作一种乐趣,主动积极地完成。
总之,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尽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尽量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传授给学生,并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真真实实体验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时效性
新课标的颁发,教改工作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时效性也需要不断提升.简单介绍教学时效性,课堂教学实效性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利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将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水平.教学改革的推进也促使教师团队对教学时效性重视的加大,教师不断革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法,始终把提升教学时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
1.教学时效性对于高中化学学科的重要影响
化学教学时效性改革更加侧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掌握应用化学知识,而是让学生成为化学理论探寻的主体,对化学学科进行自学、发现、探索、实践、总结、创新.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除了得到知识以外,还锻炼自身能力.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譬如趣味教学,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提升化学教学时效性的具体策略和思路
(1)重视化学实验在意义化学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化学学习质量,还在于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操作,提高观察、实践、创新能力.可见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而化学实验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习使我快乐”“我学习,我骄傲”的含义.教师重视化学实验还是不够的,还应科学的安排实验课堂环节.在化学实验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相关的现象或者实验目的,适当的给课堂实验留白,让学生亲自去寻找.在学生不断的寻找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学生就会自觉地感受到自己捕获了新的知识,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能够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兴趣.(2)通过学生熟知的事件以及生活的常识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教学时,合理的引如生活实际案例,让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促使学生对现象产生好奇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良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熟知或者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如,将著名的英国战舰“欧罗巴”号事件结合化学学科相关的知识,引入化学课堂,从而,让学生更加理解燃烧的现象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分析英国战舰失火的因素、过程,探索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空洞的“着火点、缓慢氧化、自燃”等化学内容投入到实际案例之中,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便于学生学习记忆.(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众所周知,高中化学知识难度极大,化学的抽象性使学生学习更加困难,但是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愈来愈齐全,教学时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触及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点,教师便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视频或者其他学习资料,使学生快速理解化学知识,保证学习高效.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中的各个学科都开始更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而对于高中化学学科而言,教学的时效性成为了关键问题点,作为高中化学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活动以及创新教学手段来不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要不断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汪澄 单位:江苏省黄桥中学
参考文献:
[1]金银军.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占有主要的位置,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教学方式改革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化学教学当中也是如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样重要,教师要善于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来不断增强高中化学教学效果。该文将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了解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并且不断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若是对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当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降低教学的质量,严重的甚至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改进,以不断地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满足学生化学学习的需要。
1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现实价值
1.1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主观性
应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能够调节教课氛围,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化学历史背景,而且还可以播放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融入实验气氛当中,让学生能够对化学充满学习的好奇心;化学实验比较实际,可操作性强,这些都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爱上高中化学教学。而且,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当中语言表达不清楚的缺陷,能够让学生真正听懂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技术
化学实验当中包含很多项目,每项实验都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由教师示范,很多学生不能在示范过程中快速掌握动作要领,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则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动作印象,而且多媒体还能够进行反复播放,让学生能够根据多媒体的视频和图片来进行重点讲解,学生这样能够通过多媒体资料来反复进行掌握和练习,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实验方法,减少常识性错误,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化学实验方法。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对化学实验进行分解,让化学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再结合教师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在大脑当中形成完整的实验印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方法技术。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的主导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师完成化学教学的工具,教师在课堂当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学生占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然而现在很多化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过多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上课,课上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备课、上课和课后任务都是靠多媒体来完成,而忽视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使得高中化学教学的主导变成了多媒体,这就违背了高中化学教学应用多媒体的初衷,影响了化学的教学质量。
2.2多媒体硬件设备配备不齐全,有待提高
多媒体硬件设备是辅助完成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多媒体硬件不完善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目前大家对于多媒体教学仍然停留在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层面认识上,像数码相机、投影仪及数据存储媒介等这些硬件可能都被忽视而没有配备完全,这导致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大打折扣,不能够充分体现出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由于很多的高校缺乏资金问题,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硬件投入不足,这也是影响多媒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我们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其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同之处,学校及政府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其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
2.3教师教学能力需要提高
目前很多高中的化学老师年龄普遍偏大,他们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不够深入,不能够自如地应用日常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这些年长的老师一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对于化学教学有着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但是由于他们对多媒体操作不熟练,导致他们没法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呈现,这也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有效措施
3.1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学教学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化学教学服务,因此对于多媒体的定位我们一定要把握准确,坚定多媒体的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定位,不要将多媒体当成教学追求的目的,它其实是一种手段,为的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并不冲突,我们要有效地将二者进行结合,融会贯通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既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又发挥传统教学的严谨性,让学生在互动高校的教学平台上更快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3.2改善教学环境,发挥课后反馈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环境明亮度的要求较低,但是不明亮的学习环境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这可以通过区分教室照明区域的方式进行解决,采用变换照明灯具,让学生处于明亮的学习环境中,从而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出现上课瞌睡等问题。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后反馈情况,经常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适应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以便更有效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提高反馈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自由地进行发言,老师通过平台为学生进行解答,通过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地提问,老师也可以及时地解答,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3加强模拟比较练习,充分发挥模拟比较的作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比较学习,让学生按照多媒体视频当中的知识来进行练习,对于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可以跟着视频进行多次练习,还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横向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模拟比较学习当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以便为之后的日常练习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水平。
4结语
多媒体教学已日渐成为当代教学的主要手段,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能够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化学老师必须要正视多媒体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改进问题,使其更加贴近教学的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益处,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多媒体教学技术真正地达到为高中化学教学服务的预期目标。
作者:詹龙昌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苗瑞雪.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李宇琼.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3]罗冬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5):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