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炭产业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煤炭企业集团化重组是贯彻落实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举措
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整合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个体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发展,不通过联合重组,短期内很难达到国家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新一轮行业整合中的主体地位将会被消弱。
2.煤炭企业重组是应对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是煤炭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成功经验。近年来,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宁夏、黑龙江等14个省区相继组建了大型煤炭集团,这些重组后的大集团发展势头迅猛,实现了裂变式发展。
3.煤炭企业重组是加快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长远之计
重组前的煤炭企业存在着规模小、后背资源不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等问题,重组后能有效解决企业分散开发、重复建设等问题,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变单体优势为集群优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4.煤炭企业重组是增强对外资源开发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随着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资源开发策略上只有省内、省外开发并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组建大煤炭集团有利于集中企业自身优势,形成合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对国内部分煤炭集团营销管控现状的调研
1.A集团
(1)A集团概况
A集团成立于1980年,是一家以煤炭产销、装备制造和金融投资三大产业板块为业务核心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在2009年被某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煤炭资源整合的七家主体之一,具有兼并、重组、整合地方中小煤矿,建立煤源基地的资格,是某省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
(2)A集团煤炭营销管控模式
整合前原有煤矿的煤炭营销模式为:各矿拥有自行销售权,销售机构独立运行,集团公司仅掌握年度铁路运力,但并不负责签订合同、维护客户关系。整合后煤矿的煤炭营销模式为:集团公司营销中心拥有整合后煤矿全部煤炭、煤副产品的销售权,集团下属各市地公司负责货源组织,集团公司营销中心负责签订合同、维护客户关系,煤炭结算方式为先由市地公司向集团开具发票,再由集团公司对客户开具发票。
(3)物流贸易工作的开展运行情况
作为国内煤炭贸易起家的煤炭企业,A集团格外重视煤炭物流贸易工作的开展。目标是打造“生产与贸易相互支撑,资源与市场整合衔接”的现代化煤炭供应链。
目前,A集团已相继在煤炭资源所在地的内蒙和林格尔、二连浩特两地分别建设了煤炭物流园区;在煤炭资源中转地的河北京唐港、曹妃甸港、山东日照港三地参股建设了煤炭物流园区;在煤炭消费地的江苏靖江、广西湛江、福建可门港三地规划建设煤炭物流园区。全部物流园区内均将建设数字化配煤中心、洗选加工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打通从煤炭资源地物流园区铁路海运配煤中心客户的煤炭供应链。实现占有资源、占有市场的大营销格局。
(4)相关机构设置
集团公司设立煤炭营销中心主管集团煤炭营销业务。营销中心下设市场营销部、调运部、结算部、市场研究部等主要部室。目前营销中心人员有50人左右,待资源整合完成后人员仍将继续增加。在各地设立的市地公司行使煤炭资源组织职能,但不享有煤炭销售权。
2.B集团
(1)B集团概况
B集团是国家规划的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骨干企业之一,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优质炼焦煤生产企业和炼焦煤市场主供应商。现有焦煤、肥煤、1/3焦煤、瘦煤、气肥煤、贫煤等多个煤种。
(2)B集团销售公司概况及管控模式
B集团销售公司做为B集团整合成立后优先到位,率先运行的专业化公司,由原整合前单位的煤炭销售部门合并组成,合并后的公司以煤炭集中销售为标志,在合同、计划、价格、结算、市场布局、货款回收方面实行“六统一”政策。B集团销售公司在市场上始终以一个声音说话,大幅提升了集团公司在煤炭市场中的话语权,建立起了国内高端煤炭产品的市场形象,同时也取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进一步凸显了集团整合的优势效应。通过统一销售树立了焦煤品牌,彰显了大集团形象,实现了与客户共谋发展、共获双赢的良性发展态势。
(3)B集团下属贸易公司的概况
B集团下属贸易公司是B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创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公司主营煤炭、焦炭、矿石、钢材、化工、成品油、机电设备等业务;控股和参股了十一个实体企业,涉及焦炭生产、煤炭洗选加工、炼焦储运、IT产业、港口货代等业务。
(4)B集团销售公司的组织架构及考核体系
B集团销售公司目前下设30个单位和部门,分别是:两个专业管理与监督服务中心(集团公司直属单位,销售总公司管理)、六个职能部门、五个业务部门、四个专业化管理公司、三个驻地公司、十个区域市场公司。具体如下:
B集团销售公司为B集团的下属经费部门,全部销售费用由集团公司划拨使用。承担集团公司下达的商品煤销量、精煤销量、火车运量、煤炭货款回收以及商务纠纷处理等五项主要考核指标。B集团销售公司的销售费用使用额度与集团考核指标直接挂钩,在总公司内部,依据不同部门职责,将考核指标细化后对下属部门及公司予以考核,并与员工收入直接挂钩。
3.C集团
(1)C集团概况
C集团始建于1878年。该公司地处某省境内,煤炭主销华东、华南市场并远销海外,公司有大型矿井12座,选煤厂8座,总资产142亿元。企业煤炭产品有肥煤、焦煤、1/3焦气煤等煤种齐全,主要供应冶金、焦化、发电等大企业。
(2)C集团煤炭营销、物流贸易的管控模式
C集团在企业管控模式的探索上,在不同发展阶段,设立了不同的组织架构,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煤炭营销及物流贸易工作的大发展。2002年C集团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由原集团销售部(处级单位)变革为集团下属的分公司——经贸分公司,隶属经理管理层下的企业管理部管辖。该经贸分公司下设的煤炭营销公司和物资供应公司及物流贸易公司三个经营平台,将煤炭销售与物资采购、物流贸易集合到一个平台,实现了“两集中,五统一”的经营战略,“两集中”即:销售集中、采购集中;“五统一”即:计划统一、合同统一、价格统一、发运统一、资金回笼统一。经贸分公司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发挥两个基本职能:对内提供服务的职能和对外物流经营的职能。
随着经贸分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为了建立与职责相适应的管理组织结构,C集团在2010年9月份,再次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原经贸分公司拆分为主管煤炭销售的销售分公司、主管物资供应的物资分公司以及承担现代化物流职能的C集团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三家公司均为C集团二级单位,目前从业人员达到了2400人。同时将事业部改为物流贸易管理部,负责对三家公司的指导、监督、协调、考核等工作。组织机构调整后同时明确了现代物流业作为开滦集团的支柱产业,物流贸易工作分别由三公司在各自公司内部共同开展,为今后物流贸易规模的扩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目前,销售分公司本部下设销售科、物流贸易科、调度科、经管科、信息科、质数管理科、结算科、综合科、党群科等九个科室。区域市场设立三个区域公司。驻地设立三个驻地公司。在七个生产矿点设有销售部。
国际物流公司本部下设物流管理部、信息技术部、工程项目部、安全技术部、党群部、财务部、综合部等七部室。驻外下设十六个子(分)公司。
(3)C集团煤炭营销及物流贸易工作的运行情况
C集团提出了由煤炭生产商向煤炭物流服务商的战略转变。在管控机制方面,对传统的运作模式实施了流程再造,建立独立的核算体系;物资供应物流实施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配送、集中结算的“四集中”新机制;煤炭销售物流实施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统一回款的“五统一”新流程;搭建了“源头采购集中化、终端销售超市化、中间配送扁平化、过程控制信息化”的新平台。
物流贸易工作的开展实施煤炭供应链管理、煤炭市场化交易、煤炭储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运作新模式。构建以“煤、路、港、航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和工贸结合、物商互动”为特色的综合服务型物流新模式。
三、调研企业煤炭营销和物流贸易管控工作的特点
1.各企业均高度重视煤炭营销及物流贸易工作
各企业对煤炭营销以及物流贸易工作高度重视。A集团作为以贸易公司起家的煤炭企业集团,历来重视煤炭贸易工作的开展,集团在某省内各市地均设立了分公司,负责煤炭货源收购以及整合后资源的销售工作,建立了自煤炭生产源头到最终消费地的完善的物流网络,将煤炭贸易工作作为做大集团公司规模的主要支撑。B集团销售公司作为B集团成立后率先成立的专业化公司,充分显现了集团公司对煤炭营销工作的高度重视,将煤炭营销的统一做为整合后煤炭集团的首要举措,也是B集团能够顺利实现规模效应的重要成功经验。B集团下属贸易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已经与诸多上下游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该公司规模不断壮大的主要原因,也主要是得益于依托集团公司现有的营销渠道和良好声誉,集团公司在资源建设和渠道培养上不遗余力的关注,使得近几年公司获得了超长的发展。C集团自2002年起就开始探索煤炭销售与物流贸易的结合,在国内煤炭企业中率先提出了向煤炭物流服务企业转变的战略规划,B集团已经明确提出了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公司的战略支撑产业,集团公司对煤炭物流贸易的持续关注,必将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
2.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煤炭营销统一管理的系统体系
三家集团做为国内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集团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煤炭营销管理体系。不论是B集团成立的专业公司,A集团设立的营销中心,还是C集团最初成立的经营贸易分公司,“统一销售”制度都是集团公司始终支持的,无论市场还是组织内部怎样改变,这项制度都被坚持了下来。尽管三公司的“统一销售”制度运行之初,仍会遇到诸如组织磨合、跨区域协调难度大、属地纳税环节多等困难,但只要集团公司继续坚持“统一销售”不动摇,上述困难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调研企业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张就是最好的证明。
3.在市场竞争中都发挥了突出作用
随着国内煤炭企业的整合重组,煤炭市场的竞争主体已经由原来的单个企业向集团化公司转变。在当前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下,原有单个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更加突出,而大企业集团无论是在资源保障能力还是对上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上,都不是单个企业可以比拟的。例如B集团,现在已经是国内冶炼精煤的最大供应商,尤其是对于下游钢铁企业来说,能否得到B集团的资源支持,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这在B集团成立之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统一销售工作的开展,为B集团赢得了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和市场空间,完成了资源向商品转换的最关键一环。
4.物流贸易的开展伴随着煤炭营销工作统一规划,快速发展,为企业的迅速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入分析所调研企业物流贸易工作开展的现状,A集团在煤炭贸易方面已经形成了利用国内、进口、出口三个市场,贸易与生产相互支撑的现代化物流供应链,随着诸多物流园区的相继建成,规模进一步扩展的基础已经成型,A集团将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作为B集团的下属贸易公司,在公司的统一规划中,截止2009年,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290亿元,占B 集团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了38%,物流贸易已经成为B集团公司的支柱产业。尤为突出的是C集团对物流贸易工作的支持力度,C集团对物流贸易工作不仅思路领先,动手较早,而且根据目前C集团的组织规划,分离后成立的国际物流公司负责人为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较平级的销售公司及物资公司负责人职务还要高,C集团对煤炭物流贸易的支持力度为物流贸易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5.物流贸易工作以煤炭产品的贸易为基点和中心,与煤炭营销工作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通过对调研企业的分析,各企业的物流贸易工作开展的重心和中心,都是围绕着煤炭贸易来运转。以B集团来看,B集团下设两家物流贸易公司,目前两家公司主要业务都是围绕着煤炭上下游企业来开展,涉足的产业集中于下游的钢铁、焦炭以及为煤炭企业生产提供的机电设备和物资,形成了与煤炭行业密切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充分发挥了B集团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与B集团下属煤炭销售公司在市场上形成了资源和客户的互补,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A集团依靠着多年来在市场中建立的完善市场网络,打造了一条自煤炭生产源头到中转地,再到最终消费地的产供销供应链,实现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依靠贸易来拉动和支撑的企业创新目标,相信随着B集团煤炭资源整合进程的加快,公司打造的现代化物流产业链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C集团在物流贸易工作的部署上,以建设现代化煤炭供应链为目标,通过打造与煤矿、铁路、港口、航空等供应链各环节的战略合作关系,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现代物流服务规模的产业链集群,在集团内部,随着物流贸易规模的扩大,通过对组织的重新分工以及对职能的再次划分,销售、物资采购与国际物流三家公司竞合发展,共同将物流贸易工作向前推进。
四、调研企业煤炭营销和物流贸易工作带来的启示
分析调研企业的特点,在重组后煤炭集团的营销架构设计上,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1.建立完善的煤炭营销统一体系,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定价话语权是大集团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家能源发展规划以及产业政策的转变,煤炭企业的大集团趋势更趋明显,各省已经纷纷组建煤炭集团,煤炭市场中的供应主体已经由散、小的单个煤炭企业向集中化、大型化的煤炭企业集团转变。无论是钢铁行业,还是电力行业都在通过产业整合、资产重组争取煤炭采购定价权,煤炭企业的重组整合正适应了这种趋势。要想在煤炭市场竞争以及煤炭资源的获取上赢得主动,就必须充分发挥大集团统一运营的优势,只有建立了煤炭营销的统一体系,才能将大集团的协同效应和规模优势发挥出来,实现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调整的初衷。
2.重组后的煤炭集团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营销和物流贸易工作
从调研企业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到,大集团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煤炭统一营销和物流贸易重点开展的工作思路。在思想观念上,各级企业领导对该项工作都能充分理解和支持,通过强力推进逐步将统一营销工作纳入了正轨,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在组织架构上,各调研企业都建立了与各自煤炭营销、物流贸易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组织运行结构,同时,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壮大,注重对组织架构的及时调整,保证了组织与业务的相互适应,发挥出了大集团统一营销和物流贸易的优势,促进了大集团工作的开展。具体到煤炭企业重组后的实际情况,建议可依托资源开采,在煤炭产地集中采购煤炭资源,扩大资源拥有量,通过加工、储存、运输控制物流渠道。利用完善的销售网络,扩大贸易量,迅速做大企业规模。
3.重组后煤炭集团的煤炭营销与物流贸易应采用专业化公司经营的总体思路
通过对调研企业的分析了解,在当前国内煤炭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整体环境下,只有建立起与市场化环境相适应的专业化市场机构,才能有效发挥出大集团的整体优势。为了有效规避集团内部不同单位的业务重复,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内耗,必须在煤炭营销和物流贸易的组织机构建设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思路,突出专业化、公司化运营的优势,在全集团内外形成一个声音、一个运作主体。
五、对重组后煤炭集团营销及物流架构设计工作的思考
参照调研企业的成功经验,要实现重组后煤炭集团煤炭营销及物流贸易工作尽快组建和运行的目标,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制定行动措施,切实推进这一工作目标的实现。
1.在营销观念的转变上,应通过加大宣教力度,务必使大集团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有思想才有出路,重组后的集团内部应统一思想认识,转变低水平下的营销观念,充分认识到只有统一营销才有出路的市场现实,自觉与公司理念保持一致。对此,建议首先大张旗鼓地开展对重组前公司营销机构、销售网络、煤质煤种、重点客户等营销情况地调研,以此进行集中统一销售的宣传贯彻。使各重组前公司对重组后集团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保持清醒的认识,尽快转变自身的定位和角色,以便于大集团成立后煤炭营销秩序的有序衔接和稳定运行。
2.应及早设立专业化营销机构,理顺重组后煤炭集团的煤炭营销秩序
在首先摸清下属企业煤炭营销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精简高效、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组织原则,应及早成立煤炭营销机构,充实相关营销人员,树立起“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煤炭营销新体制,确保在集团重组成立之初就开始运营,充分发挥重组后企业的协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物流贸易工作应与煤炭营销统一规划,为物流贸易工作的快速壮大提供一切有利条件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重组后煤炭集团的企业战略目标之一。因此打造与煤炭营销工作相互适应和支撑的物流贸易格局,借助煤炭营销的优质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以及下属企业已经成型的贸易营销格局,建议尽快成立专业化现代物流类综合公司。按照以煤为主,适度多元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煤炭贸易、物资贸易、国际物流三项工作在整体战略规划中的布局,充分发挥出重组后煤炭集团营销渠道广、市场信息丰富、营销网络布局完善的优势,通过营销与贸易的协同配合,尽快建成物流贸易的主渠道,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使命。
当前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时期。进一步地推进战略性重组及战略性转型是加快我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这就要求我国的煤炭企业进行长远的规划,明确经营的方向及行动指南。目前我国建立煤炭大型集团、大型基地的战略格局已初步形成。下一步将会以大型集团企业为主体,凭借市场机制进行大规模的跨省、跨行业的重组发展。加强企业的变革,依靠国家组建大型煤炭集团政策的指引,进行全面调研,合理地编制重组方案,切实推进企业的重组。面对重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要用发展的思路、市场的规则去判断解决,合理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在战略转型过程中,要结合煤炭企业的自身条件,依靠技术的进步、管理的创新以及制度的改革,逐渐形成差异化的产业格局。面对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强化核心业务,适度回归与突出主业,形成独特的竞争能力。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抓基础性建设,切实做到效益和规模、质量和速度、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互相结合,实现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
煤炭企业想要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去创建和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当前是煤炭产业由量到质的转变的重要时期,当然煤炭企业的人才战略也要有新的创新。把创新理念、创新思路以及创新方式运用到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是企业寻求快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用创新的方式去创建科学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企业的决策、执行及监督体系,理清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为职工们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和宽广的空间。用创新的思路去建立奖励和约束机制,拓展煤炭企业的选人、用人渠道,使用全新的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把技术水平过硬、业务素质较高的人才分配到企业领导岗位上,可以充分发挥经营管理者及众多职工的积极性。运用创新的载体为煤炭企业的职工提供更优越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网络将与煤炭相关的各级院校、培训中心与煤矿的职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职工教育从书本、实物的教学转变成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教学模式。
3管理方法的发展趋势
煤炭企业推行精细化的管理是新时展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的管理不只是一种方法,同样更是一种理念。煤炭企业要向其他制造业学习精细化管理,关键是学习它的思想、本质。在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引导下,应对煤炭企业有全新的审视和判断。煤炭企业的工作环境复杂、工作条件变化很大,但同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变化是可以控制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通过方式的创新、认知的改变,将煤炭管理工作进一步的细化,以精确的、细致的管理带来煤炭企业质量和安全的全面提升。在推进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重点构建本质安全型的企业,打造高效、高产的矿井。企业应从全局角度出发,按照优化系统的整体思路,根据煤炭生产的工程质量要求及安全质量的要求,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理清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形成流畅、科学、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打造高效、高产的矿井,为企业获得最大效益。
4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换句话说,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来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
通过调研和讨论,我们认为,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而且还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我们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和门类较为齐全的经济发展格局。
20*年,全市煤炭开采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作为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鹤煤集团,年产量达724万吨,占到70%。全市发电量为31.3亿千瓦小时,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万和电厂二期、三期投产后,全市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全市水泥产量为335万吨,同力水泥公司是新型水泥企业的代表之一,年生产能力200万吨,三期、四期建成后,全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800万吨。全市限额以上金属镁企业16户,年产量达8万吨,镁粉、镁粒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优质金属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之一。
我市是河南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规模化肉鸡养殖基地,20*年畜牧业产值和加工产值双双突破30亿元。万头猪养殖场32个,年出栏肉猪108万头;30万只规模化肉鸡养殖场210个,年出栏肉鸡9728万只;肉类产量达21.6万吨,禽蛋产量11.8万吨;猪鸡粪便处理加工厂10余家;饲料生产厂家64个,年消耗玉米、麸皮等农副产品70万吨;大用、永达等企业肉食深加工品种多样,部分产品直供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洋快餐公司,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我市城市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新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河南省城市建设的亮点。老区的城市改造、道路、灯光、绿化、污染整治、市容市貌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淇河水质得到有效保护,为我国北方最清洁的河流之一。全市空气质量基本保持优良状况,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环境和生态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市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全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煤炭行业产生的煤矸石,目前全市累积存放1500万吨左右,占地45万平方米,合计670多亩,并且仍以每年50万吨递增;矿井水每年排放量在3160万立方米;矿井瓦斯气体每年排放量在4541万立方米。金属镁行业历史上积累的废渣已达120万吨,并且每年仍以1:12的比例递增。电力行业产生粉煤灰每年在36万吨以上,排放的废气在164亿标立方米以上。水泥行业产生的废气每年排放量在95亿标立方米以上。化工、造纸等行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根本治理。
委员们在调研和协商讨论中深切感受到,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容量形势、逐步枯竭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经济发展之路,仍旧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将不可支持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阻碍快速发展的经济,并且会加大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贻害子孙后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城市转型模式,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我们认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部分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城市生态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但这与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市”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市还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人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政府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政策支持不够有力;五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技术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氛围不够浓厚。
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亮点与前景展望
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的环保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比如,在煤炭工业产业链中,鹤煤集团利用煤炭开采中伴生的矿井瓦斯发电,首先在四矿建成2×500KW瓦斯发电机组;在二矿、三矿分别建成的年选煤能力45万吨和150万吨的选煤厂,通过对原煤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年产1.8亿块的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正在积极运作。在电力工业方面,万和发电公司利用发电时产生的粉煤灰制砖,投资650万元建成了年产1000万块的粉煤灰灰渣制砖厂。在水泥工业方面,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利用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工业废渣作为配料生产水泥,年消耗粉煤灰30万吨、工业废渣15万吨;利用水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万吨;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在金属镁产业链中,维恩克镁基材料公司采用水煤浆代替原煤,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燃烧效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8%。畜牧业方面猪鸡粪加工成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鸡血、羽毛、杂骨等下脚料加工成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等等。这些项目不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物耗,减少了污染,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带动了五大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水泥厂三期工程建成后,本市产生的粉煤灰可全部就地转化,并消化部分外地粉煤灰,公司日产熟料将达到1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之一。电厂二期、电厂三期和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成为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届时本地煤基本上全部就地转化。晋煤东输、风力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市将成为颇具特色的立体能源城市。煤化工项目、废弃物再利用项目以及企业之间的共生耦合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拓展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最近几年,我市将新上工业循环经济项目35个,总投资约11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使全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委员们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有了一些设想,认为完全可以在1—2两年内,把鹤煤集团、万和发电有限公司、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维恩克镁基材料有限公司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型的示范企业,构建较为完善的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循环产业链,带动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主导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制保障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建成清洁生产、垃圾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水回用、绿色消费六大系统,使全市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废水再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利用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把鹤壁初步建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
三、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协商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系当展,又惠及子孙后代,利国利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要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企业领导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
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组织落实,要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发改委、环保、财政和科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常设性工作机构。二是责任落实,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对市直有关委局和重点企业下达发展循环经济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研究制定政策,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强化督查督办,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纳入“十一五”规划。要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编制符合全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统筹安排节能、节水、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重点围绕煤炭、水泥、电力、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之间的共生耦合,协调发展,重点安排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项目。在煤炭开采方面,要以鹤煤集团为龙头,围绕“三废”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煤层气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矸石烧结砖等项目;在电力生产及转化方面,以万和发电有限公司为龙头,围绕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电—粉煤灰—水泥、电—余热和脱硫综合利用产业链;在水泥生产方面,重点培育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形成水泥余热—发电和粉煤灰—水泥循环链;在金属镁冶炼及深加工方面,以维恩克镁业公司为示范,打造金属镁—废渣—建材产业链;在畜牧业生产加工方面,重点推动粮食—饲草、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粪便处理以及饲草、饲料—养殖—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两个循环链。通过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使全市的循环经济有序运作,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处于绝对重要地位。但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程度低,存在产业链短、产业集中度低
>>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所需的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协同创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价值转向与人文关怀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与KIBS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协同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协同创新视角下浙江省旅游休闲产业的升级研究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协同创新理念下我国创业型大学发展取向研究 高校协同创新:德国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教育协同创新理念研究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数字出版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智慧服务产业中的物联网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我国大学跨界协同创新的耦合效应研究 协同创新环境下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必要性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综述 大学―高中携手,协同创新我国高中教育发展之路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现状与运行机制 地方高校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的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煤炭资源网《11月全国煤炭市场景气指数为-21》,。 。国土资源部规定2013年底前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矿权申请以防止产能进一步过剩。从煤炭产业集群来看,大型煤炭基地应对煤炭价格下降及产能过剩风险,必须发展煤化工与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抢占煤炭价值链高端,创造新的赢利点。但我国目前采用的先进煤化工技术和以煤基新材料为代表的煤炭深加工技术多处于大型工业示范阶段,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工艺设计不合理、联锁控制繁冗、系统协同效应差、产品质量控制难等问题;同时多项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价格昂贵。为此,必须通过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突破制约装置平稳高效运行的瓶颈问题,实现大型煤化工与煤炭深加工技术系统化、集成化应用。
3.2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发展中的废弃物回收问题
国家能源局方君实指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低和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11个大型煤炭基地处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煤化工对水资源需求量大,粗放型发展将给水资源带来极大破坏。2009年底,我国煤炭开采累计排放地下水1000亿吨、矸石52亿吨,且矸石每年以1亿吨的速度增加[18];我国煤炭资源以地下为主,2011年煤炭产量中92%来自地下开采,截至2011年底,全国矿井采煤沉陷损毁土地达100万公顷,且每年以7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数据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两淮和鲁西两煤炭基地移民数超三峡》,,2012-12-10。 ,由此带来的土地生态破坏与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碳排放量中85%来自煤炭[2],大型煤炭基地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源,降低碳排放也是其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各大型煤炭基地都在建设,其产业布局若忽视废弃物回收利用问题,将造成更难解决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3.3产业整合过程中多主体协同问题
煤炭产业链延伸带来一系列产业整合问题。通过对宁东能源基地调研发现,煤化工和煤炭深加工项目种类多、利益协同方复杂,项目建设过程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和系统性,项目建设要素庞杂,要素关系具有很强的潜在属性以及突发涌现特征,运行机理具有以点带面的网络状交互影响作用,不确定性大增。另一方面,煤炭基地各个产业链环节的废弃物回收也是多个主体必须相互协调解决的问题,需要集群内多个企业与支撑机构的相互配合进行相关技术研发与物资流通,由于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多是短时间内微利或者亏损的,企业主体普遍缺乏积极性,更给如何有效协同达到煤炭产业生态化升级提出了巨大挑战。
4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中的协同创新保障分析
协同的关键是既要发挥各重要组成因素的单独作用,又能认清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及系统与环境间的耦合关系,实现各要素和职能的最优配置。针对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中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必须打破协同创新障碍,实施协同创新模式,加快解决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4.1协同主体保障:构建分层协同体系,形成协同创新网络
大型煤炭基地涉及多个主体,涵盖价值链、供应链和社会关系网络,需要构建协同创新网络[19](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协同创新网络中心是煤炭产业链上的大型企业,应当以大型煤炭基地为核心,根据主体提供要素与基地利益相关度做出层级划分,然后通过有序协同,实现协同效应。如图2所示,对于直接提供人、财、物等多种非技术要素以及技术、市场、组织、战略等多种职能的主体,将其作为一级利益相关者,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联盟等形式,获得政策、资金、知识、技术、信息等社会资源,发挥资源共享和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创新风险。大型煤炭基地还受到外部的行业协会、各种中介组织、媒体和当地居民等社会关系网络成员以及更庞大的文化、社会体制、制度规范以及整体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将这些作为二级利益相关者,从中获取声誉和文化资源。
在分层协同体系基础上,煤炭产业链上企业根据所占份额承担协调、决策、筹划角色,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延伸及生态保护等项目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签订契约,组成弹性互动、互补匹配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煤炭产业升级目标。
4.2协同系统保障:融合循环经济园区,构建生态型煤炭基地
在产业链延伸同时解决废弃物回收问题,就要将其纳入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确定煤炭基地的各个子系统及其资源配置,为有效协同奠定系统基础,与协同体系构建同步进行。循环经济园区是循环经济的具体应用,通过对废物进行正确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20],其建立将推进基地产业合理布局,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针对煤炭产业废弃物治理过度依赖政府、企业缺乏积极性的问题,政府可通过对污染排放合理定价并收费来有效促进循环经济与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协同发展[21]。
建立循环经济园区的思路是应用工业生态学原理使某一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企业的原料。大型煤炭基地循环经济园区构建需要挖掘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循环处理技术,形成产品和副产品流动达到产业链网络闭合,从而产生协同效应:第一,打通产业链上游(下游)行业废弃物、副产品用于下游(上游)行业的综合利用新渠道;第二,创新传统产业内部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集成应用新方式。在确定链上物质联系的基础上,要构建一体化支撑平台,为大型煤炭基地创造物质与信息流通渠道,实现各协同主体有效关联,进而协同构建生态型煤炭基地,实现煤炭价值最大化与污染物排放最小化的协同效应。本文在循环经济园区基础上考虑支撑机构,并结合协同创新中子系统协同[17]的思想,给出生态型煤炭基地产业的合理布局思路,如图3所示。
4.3协同运用保障:创建协同创新平台,破解技术自主研发难题
将技术创新看作协同系统,其成功要素包括基础设施、创新组织、技术现代化组织、基于企业的技术孵化器、产业集群与价值链系统、科技园以及产业政策体系[22]。如图4所示,大型煤炭基地通过协同主体和系统保障具备以上要素,借助充实的资金实力,引进人才,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各类社会资本,采用技术合作模式,可成为煤炭深加工、煤化工、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高地。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技术协同创新成功经验: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创建技术创新平台,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11年首次实现MTP技术工业化应用,打破了国外在此项技术上的垄断;参与宁夏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通过合作研发将传统产业链上升为“资源—煤炭—原料(超低灰煤)—富勒烯和锂离子储电材料等高端煤基炭材料”深加工产业链;创建“宁东基地煤化工资源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依靠政府部门扶持开发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这些技术创新手段虽然都在示范阶段,但给我国煤炭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探索了一条成功道路。结合成功经验与最新提出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若能以高校为中心建立煤炭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产学研协同完成煤炭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将对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
5结论与政策启示
综上,我国煤炭产业升级协同创新保障包括:构建分层协同体系,形成协同创新网络;融合循环经济园区构建生态型煤炭基地;创建协同创新平台突破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和循环经济技术难题。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为促进煤炭产业升级提供解决思路,更推进了协同创新的应用研究,给更多产业升级问题提供途径参考。
我国煤炭产业整合尚未完成,政府部门在煤炭产业升级中还将发挥主要作用,本文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带来如下启示:第一,政府直接参与煤炭基地配置,结合各地资源环境禀赋引导合理投资,防止盲目发展。第二,制定严格的循环经济指标,考核基地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第三,通过“2011计划”建立解决煤炭产业技术问题的协同创新中心,促进煤炭基地技术创新。第四,给予大型煤炭基地的煤炭清洁化、煤炭深加工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和价格补贴,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加重税收,利用于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促进煤炭产业生态化升级。
参考文献:
[1]王安.对我国煤炭工业产业升级及能源发展的建议[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10):143-147.
[2]黄向春.我国煤炭产业环境综合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3]Czamanski S,Ablas L A.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Complexes: a Comparison of Methods and Findings[J].Urban Studies,1979(16):61-80.
[4]Porter M 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5]Poon E. Beyond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 Case of Further Upgrading of Taiw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J].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2004(1):130-145.
[6]孙文远.产品内价值链分工视角下的产业升级[J].管理世界,2006(10):156-157.
[7]Humphrey J, Schmitz H.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R].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University of Sussex,Brighton,IDS Working Paper,2002.
[8]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升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9):11-18.
[9]孙静春,常琳.煤化工基地产业链关联性分析—以YM集团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26(21): 132-137.
[10]江涛,张天柱.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87-90.
[11]Hu Z,Yuan J.Study on China's Low Carbon Development in Economy-Energy-Electricity-Environment Framework[J].Energy Policy,2011,39: 2596-2605.
[12]Abernathy J,UtterbackM. Patterns in Industrial Innovation [J].Technology Review,1978, 50: 40-47.
[13]Andersson T,Fredriksson T.Distinction between Intermediate and Finished Products in Intra-Firm Trad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0,18: 773-792.
[14]周伟龙,袁健红.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后发国家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82-85.
[15]徐康宁,冯伟. 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58-67.
[16]Wilk E O, Fensterseifer J E.Use of Resource-based View in Industrial Cluster Strategic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3,23(9): 995-1009.
[17]哈肯.协同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18]孙威,陈彦亮,丛永强,李军岩. 我国体育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33-39.
[19]Gloor P, Swarm 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20]齐振宏. 循环经济与生态园区建设[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5):116-119.
关键词:煤炭企业 市场营销 销售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68-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营销观念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更多的煤炭企业管理者认识到,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是学习者智,学习者强,学习者胜。“好酒也得常吆喝,会吆喝”,才能运用市场营销的理念促进煤炭的销售,实现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得更多的有识之士提出良策。
一、煤炭市场的特点
煤炭市场属于产业市场,其主要购买者集中在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煤炭市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煤炭市场购买者(消费者)数量少,购买规模大,购买者往往集中在部分地区或个别行业。煤炭的主要消费者和购买主体是钢铁、电力、化工、焦化、水泥等企业。其中发电用煤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40%左右,治金用煤每年l亿吨以上。
2.煤炭市场的需求是派生需求,煤炭购买者对煤炭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消费品需求中派生出来的。电厂对煤炭的消费量取决于发电量的多少,钢铁产量的多少决定钢厂对煤炭的消费量。
3.煤炭属于大宗能源原材料产品,对运输的依赖性强,特别是对铁路运输的依赖性,没有铁路运输的保证,煤炭的物流难以实现。
4.煤炭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需求。煤炭市场的需求对价格不敏感。一般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特别是短期需求。正如粮食市场的需求一样,人们不会因为粮食涨价而少吃饭,也不会因为粮食市场降价而多吃饭。煤炭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当供大干求时,价格会下降;当供不应求,价格则上涨。价格的变化又会影响供给的变化。
5.煤炭市场的需求是波动的需求。由于煤炭市场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所以消费者市场的少量变动会引起煤炭市场的巨大波动。这种必然性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加速理论”。有时消费者市场发生10%的增减变动,会引起产业市场200%的升降,最终还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繁荣或衰退。
6.专业人员采购。由于煤炭产品使用的技术性强。通常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内行的专业人员负责采购,参与采购的人员也多,许多用煤单位对煤炭的采购已经进行了改革。由直接的用煤单位(车间)、技术中心(配煤中心)和采购部门联合采购煤炭。
7.直接采购。煤炭购买者往往直接向生产者采购所需产品,一般不通过中间商。
8.互惠。购买者和供应商互相购买对方的产品,互相给予优惠。煤炭企业需要钢材、水泥、化工原料和电能等,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又是煤炭用户。这样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二、市场营销贯穿于煤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
市场营销就是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以及包括售后服务在内的全过程。市场营销始终贯穿各个具体经济运作环节,如: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化、选择目标市场、设计新产品等。还包括生产过程完成以后的一系列具体的经济活动。做好市场营销应把握市场需求这个中心,做到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注重抓好调研、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三个环节,应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当企业准备生产的时候,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按照不同生产矿点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2.准确的信息和灵活的促销手段。信息的准确性在企业营销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贯穿于营销的全过程。首先通过市场调研获得准确信息。企业根据反馈的信息适时安排生产,然后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再运用灵活的促销手段,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达到销售的目的。销售的完成并不等于最后的终结,还要进行售后服务,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和意见,把信息反馈回来,再指导下一步的产品生产。
3.以合理的价格,向新老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销售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所以,制定合理的价格,让供需双方都满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供需双方长久的合作关系,也就达到了长久占领市场的目的。
政府引导
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贵州省工业企业以能源原材料企业为主,处于经济下行冲击的风口浪尖,生产经营普遍面临较大困难,全省工业经济形势严峻。
有分析指出,我省经济慢、小、弱,主要原因是工业滞后。目前,全省2000万元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3500户,其中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只有1户,超过100亿元的只有10户,超过50亿元的只有16户。
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正是省委、省政府看准时机、找准要害,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具体体现。
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就是要以做大工业总量、做优产业结构、增强支撑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做大、做优、做强企业为核心,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着眼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按照“帮一个,上一个,招一个”的要求,省级抓“百”立标杆、市级抓“千”强骨干、县级抓“万”夯基础,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格局,以企业强产业、以产业强工业、以工业强经济,为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切实为企业和项目搞好服务,促进工业企业做大最强,以工业的重点突破带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省长陈敏尔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主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工地去,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形成党委、政府统筹推动,人大、政协协同推进,部门、单位强化落实,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机制。
按照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全省工业增速保持高于全国、高于西部,总量规模快速壮大,力争2014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0亿元,2017年达到18000亿元,2020年达到28000亿元。
领导帮扶
一企一策出实招
“3号下午谌贻琴常务副省长就来我们公司调研了。”据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炳军介绍,自从9月1日召开全省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动员视频会议后,负责定点帮扶盘江集团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谌贻琴就率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省国资委等部门相关领导到盘江集团进行调研,对土地、物流、供电供水、融资、加油站、加气站等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协调解决。
近年来,盘江集团坚持“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科学发展”战略,逐步形成“煤炭及相关产业、清洁能源、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业、建材产业、装备制造业、地产服务业、特色农业”八个业务板块。今年1至8月,在经济形势下行、市场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该公司生产经营实现了平稳运行,完成营业收入143亿元,增加值54亿元,利润8.2亿元,上交税费13.8亿元。
谌贻琴在盘江集团调研时要求,作为全省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盘江集团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真正做到盘活存量、提升增量、增强活力、释放产能,在工业“百千万”工程中发挥好领军和表率作用,引领和带动全省煤炭行业、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始建于1958年的贵州铝厂,曾经是贵州工业的“名片”,但自2008年以来,贵铝接连遭受冰雪凝冻灾害的重创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加之国内铝行业产能过剩等行业结构性矛盾的加剧,企业生产经营连年亏损,面临巨大的发展考验。
去年8月已经全面停产的贵州铝厂,已于今年5月底复产。据介绍,从今年6月开始,贵铝在电解铝厂推行了优化员工配置试点改革,组建中铝贵州工业服务有限公司、贵州贵铝现代城市服务公司、贵州贵铝物流公司等三产企业,对多余劳动力进行有序分流。
贵州铝厂的顺利复产,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得益于政府各有关部门协调发、供、用电企业,经过大量反复的研究、测算、会商,6月1日起,通过贵州电网公司、有关发电企业共同支持,正式对贵铝执行了直供电电价,每度电成本降低0.06元,仅6至7月,贵铝因此节约用电成本超过3000万元。
9月2日,负责定点帮扶贵州铝厂的省政协副主席孙国强率队前来调研,与贵州铝厂领导干部商讨帮扶脱困方案。如今,贵州铝厂通过制定企业发展三年规划,提出“转型升级,绝地崛起,活力贵铝,行业争先”的企业发展愿景,大力实施以“退城进园,退低进高,退二进三”为主要内容的“三退三进”结构调整战略。
“我们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要本质脱困,转型升级。”尽管忙碌了多天、眼睛布满血丝,中国铝业总裁助理、贵州铝厂厂长、党委书记、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冷正旭仍然满怀信心。
在“百千万”工程中,省长陈敏尔除了负责电子信息行业的联系帮扶外,还负责定点帮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百千万”工程视频启动会召开以后,陈敏尔第一时间到三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针对中国移动对贵州基础网络通信保障、大数据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建设和中国联通“云上贵州”项目平台建设等具体问题予以协调解决,并提出发展要求。
对于盘江、贵铝、移动、联通、电信等公司的帮扶只是全省实施工业强省、开展“百千万”工程的一个缩影。据省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统计数据,“百千万”工程开展一月以来,24位参加帮扶服务企业的省领导中,已全部带队赴定点联系企业开展帮扶服务活动31人次,省直厅局领导陪同调研帮扶125人次。各市(州)、贵安新区及各市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普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各级领导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经信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目前,各市(州)、贵安新区都已制定了工业“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纳入市级“百千万”工程的企业名单初步确定,涉及帮扶企业1026户,参加帮扶服务活动的市、县级领导达600余名。
企业给力
加速壮大产业规模
5月22日,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一列满载50节车厢煤炭的列车,从贵州省盘县火铺矿开出,驶向四川攀枝花,这标志着贵州省首趟铁路货运专列正式开通。而这趟货运专列,则由盘江集团的子公司盘江运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业务经营。
在改革发展中,盘江集团思路清晰,未来将重点打造煤炭及其相关产业、清洁能源、现代物流三个板块业务。
煤炭产业方面,推进煤矿技改、新建矿井作业工作和电厂、电网改造,持续研究和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前期工作,依托马依项目打造“煤电化冶材一体化”工业园区。
清洁能源方面,加大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投入,加快六盘水―威宁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区立项投资,争取在已有发现井基础上展开研究,扩大勘查区调查、研究与试验开发工作。
现代物流方面,整合市场、金融、生产、服务资源,全力打造煤炭现货交易平台,积极参与建设贵阳无水港,开通贵阳至成都、北部湾、深圳定点班列,发展商贸物流。
“以往我们在开学季进行的校园促销活动竞争激烈,导致成本高、员工累,今年政府协调三家电信运营商有序竞争,节约了很多成本,也省了不少心。”中国电信贵州分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说,得益于政府的协调,移动、电信、联通三家今年在校园有固定地点、固定模式,效率比以往高了不少。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首先要使企业规模加速壮大。到2017年,全省形成营业收入800亿元级企业2户、百亿元级企业15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0户;到2020年,全省形成营业收入千亿元级企业1到2户、百亿元级企业2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00户。
市政协循环经济调研组
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研究和分析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把握我市中长期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和重点,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3月中旬开始,市政协组织了以市政协委员为主体、有关专家参加的41人调研组,分成工业、农业、生态城市建设三个调研小组,围绕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前景,分别深入县区、厂矿、农村,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讨论等方式,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题调研,并于4月30日召开市政协八届六次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讨论。现将调研情况和协商讨论形成的意见综述如下:
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换句话说,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来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
通过调研和讨论,我们认为,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而且还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我们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和门类较为齐全的经济发展格局。
2004年,全市煤炭开采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作为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鹤煤集团,年产量达724万吨,占到70%。全市发电量为31.3亿千瓦小时,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万和电厂二期、三期投产后,全市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全市水泥产量为335万吨,同力水泥公司是新型水泥企业的代表之一,年生产能力200万吨,三期、四期建成后,全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800万吨。全市限额以上金属镁企业16户,年产量达8万吨,镁粉、镁粒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优质金属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之一。
我市是河南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规模化肉鸡养殖基地,2004年畜牧业产值和加工产值双双突破30亿元。万头猪养殖场32个,年出栏肉猪108万头;30万只规模化肉鸡养殖场210个,年出栏肉鸡9728万只;肉类产量达21.6万吨,禽蛋产量11.8万吨;猪鸡粪便处理加工厂10余家;饲料生产厂家64个,年消耗玉米、麸皮等农副产品70万吨;大用、永达等企业肉食深加工品种多样,部分产品直供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洋快餐公司,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我市城市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新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河南省城市建设的亮点。老区的城市改造、道路、灯光、绿化、污染整治、市容市貌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淇河水质得到有效保护,为我国北方最清洁的河流之一。全市空气质量基本保持优良状况,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环境和生态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市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全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煤炭行业产生的煤矸石,目前全市累积存放1500万吨左右,占地45万平方米,合计670多亩,并且仍以每年50万吨递增;矿井水每年排放量在3160万立方米;矿井瓦斯气体每年排放量在4541万立方米。金属镁行业历史上积累的废渣已达120万吨,并且每年仍以1:12的比例递增。电力行业产生粉煤灰每年在36万吨以上,排放的废气在164亿标立方米以上。水泥行业产生的废气每年排放量在95亿标立方米以上。化工、造纸等行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根本治理。
委员们在调研和协商讨论中深切感受到,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容量形势、逐步枯竭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经济发展之路,仍旧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将不可支持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阻碍快速发展的经济,并且会加大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贻害子孙后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城市转型模式,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我们认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部分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城市生态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但这与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市”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市还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人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政府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政策支持不够有力;五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技术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氛围不够浓厚。
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亮点与前景展望
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的环保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比如,在煤炭工业产业链中,鹤煤集团利用煤炭开采中伴生的矿井瓦斯发电,首先在四矿建成2×500KW瓦斯发电机组;在二矿、三矿分别建成的年选煤能力45万吨和150万吨的选煤厂,通过对原煤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年产1.8亿块的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正在积极运作。在电力工业方面,万和发电公司利用发电时产生的粉煤灰制砖,投资650万元建成了年产1000万块的粉煤灰灰渣制砖厂。在水泥工业方面,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利用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工业废渣作为配料生产水泥,年消耗粉煤灰30万吨、工业废渣15万吨;利用水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万吨;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在金属镁产业链中,维恩克镁基材料公司采用水煤浆代替原煤,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燃烧效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8%。畜牧业方面猪鸡粪加工成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鸡血、羽毛、杂骨等下脚料加工成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等等。这些项目不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物耗,减少了污染,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带动了五大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水泥厂三期工程建成后,本市产生的粉煤灰可全部就地转化,并消化部分外地粉煤灰,公司日产熟料将达到1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之一。电厂二期、电厂三期和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成为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届时本地煤基本上全部就地转化。晋煤东输、风力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市将成为颇具特色的立体能源城市。煤化工项目、废弃物再利用项目以及企业之间的共生耦合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拓展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最近几年,我市将新上工业循环经济项目35个,总投资约11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使全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委员们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有了一些设想,认为完全可以在1—2两年内,把鹤煤集团、万和发电有限公司、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维恩克镁基材料有限公司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型的示范企业,构建较为完善的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循环产业链,带动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主导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制保障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建成清洁生产、垃圾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水回用、绿色消费六大系统,使全市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废水再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利用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把鹤壁初步建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
三、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协商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系当展,又惠及子孙后代,利国利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要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企业领导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
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组织落实,要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发改委、环保、财政和科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常设性工作机构。二是责任落实,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对市直有关委局和重点企业下达发展循环经济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研究制定政策,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强化督查督办,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纳入“十一五”规划。要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编制符合全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统筹安排节能、节水、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重点围绕煤炭、水泥、电力、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之间的共生耦合,协调发展,重点安排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项目。在煤炭开采方面,要以鹤煤集团为龙头,围绕“三废”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煤层气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矸石烧结砖等项目;在电力生产及转化方面,以万和发电有限公司为龙头,围绕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电—粉煤灰—水泥、电—余热和脱硫综合利用产业链;在水泥生产方面,重点培育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形成水泥余热—发电和粉煤灰—水泥循环链;在金属镁冶炼及深加工方面,以维恩克镁业公司为示范,打造金属镁—废渣—建材产业链;在畜牧业生产加工方面,重点推动粮食—饲草、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粪便处理以及饲草、饲料—养殖—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两个循环链。通过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使全市的循环经济有序运作,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推动全市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
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布局合理调整。一要坚决关停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污染的小煤矿、小水泥厂、小化工厂和小冶炼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发展循环经济扫除障碍。引导企业以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强力推行清洁生产。二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重点项目,推动长治一鹤壁输煤管道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火龙岗风电场项目、1.8亿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2×0.75万千瓦纯耗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维恩克1.2万吨硅热法金属镁冶炼项目等尽快建成投产。三要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各县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工业生态学理论构建生态工业园区。从分析区内现有企业的能源、水和原料利用状况入手,通过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形成企业间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关系,打造园区内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高效耦合系统。四要通过试点示范,总结重点产业、工业园区、示范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提炼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五)依靠科技,大力招商,走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借脑借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投入必要的资金,对资源节约技术和废弃物消化利用技术进行革新和升级。论证和储备一批节能降耗、效益可观的项目,建立全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业污染防治和促进清洁生产的环保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培育招商引资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争取国家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支持,积极寻找投资合作伙伴,走出一条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六)完善政策,健全法规,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
1、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已有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比如,煤矸石、粉煤灰烧结砖项目技术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但由于禁止使用粘土砖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上建筑设计技术不配套,导致产品市场开发步履艰难,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不能尽快投产见效。建议政府给予必要的行政干预,搞好协调,加快我市禁止使用粘土砖的工作步伐。
2、要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结合我市当前实际,要重点加大财政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的投入。
3、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气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4、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杠杆的调节,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实行大宗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和押金制度,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招商引资和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问题
如何利用招商引资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和重要载体,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或特点的科技型、集约型、综合利用型、环保型项目,储存到项目库,并大张旗鼓地向外推介;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合作,对我们的传统产业、传统产品进行技术上的提升改造,或借外来品牌进行贴牌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园区,为招商引资过来的优质项目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等等。总的来说,发展循环经济要借助招商引资来推动,招商引资要坚持以循环经济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形成我市独特的招商引资模式,更好地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还需要我们全市上上下下共同努力去探索。
(二)关于提高原煤洗选率问题
对原煤进行洗选是煤炭行业延伸加工、循环发展的一个现成课题,目前鹤煤集团在二矿、三矿虽已分别建成45万吨和150万吨的洗煤厂,但选煤能力还不足200万吨,不到全市煤炭开采总量的20%。扩大原煤精选量、提高原煤洗选率是国家倡导的煤炭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提高洗选率,即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又为其他相关产业的洁净化生产创造了条件。鹤壁是座煤城,无论从环保角度,从资源高效利用角度,从优化煤炭产品结构角度,还是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都应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如果说治理煤矸石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选择的话,那么提高原煤洗选率则是从源头抓起,做到了关口前移,目前我市的原煤入选率和全国35%的平均水平差距还很大。煤炭是我市的一个支柱产业,约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6%左右,如果整个煤炭产业都能向下延伸一步的话,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建议编制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应考虑这个内容,把提高原煤入选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列进去。
(三)关于引淇入城循环水系工程问题
引淇水入城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也是最能体现我们这座新兴城市特色的一大亮点,可谓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但在目前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先天规划设计不到位就匆忙上马施工,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目前的实际情况确实不尽如人意。本来应该是一条清新亮丽的市内景观河,现在有些地段变成了臭水沟,有些地段护坡植被损毁严重,有的甚至形成了泥沙碎石积淤堵塞。建议对这条景观河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改造和修护,使河水能够循环流动。可以考虑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结合起来,统筹运作,使新开挖的河道余土有去处,又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用土需要。这条景观河的建设还应和市区内的绿化工程结合起来,使护坡植被建设一步到位,让河两岸有花有草有树,使这条河真正成为新城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煤炭 营销管理 工作方法 战略
在市场营销中,企业负责人应制定属于自己企业、有助成功的营销战略,以便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而企业的营销发展系统性规划与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发展中则显得更为重要,加强煤炭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变营销优势为企业竞争优势,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积极的意义。
1、煤炭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1.1忽视市场现状,过分关注产销量,缺乏长期规划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经济增速发生变化,由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大气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大量进口煤冲击市场,现阶段,我国煤炭市场正处于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供大于求的现象的非常明显;从长远分析,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结构与能源特点,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当前市场条件下,大部分煤炭企业一味追求产量与销量,只关注销售业绩和眼前利益,忽视了理性看待市场客观规律,不能正确把握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两种市场态势,缺乏对煤炭营销管理体制和相应机制建设,缺乏煤炭销售战略规划,在市场低迷期陷入迷茫,无应对良策,在市场期跟风盲从,都不利于营销工作开展和企业发展。
1.2市场调研环节薄弱
在市场营销中,在前期对市场的发展做整体系统的深入调研非常重要,这能够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我国煤炭企业通常将营销地点和原产地设置的距离较远且偏僻,这对企业了解市场发展走势加大了难度,很多企业还保持着传统的销售模式,或为推销产品进行短期促销,难以形成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的科学营销,对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了解太少或不全面,难以科学决策。
2、正确认识煤炭营销管理的重要性
2.1市场营销的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营销这一具有实质性的理念应运而生,但是目前人们对其认知程度,还存有误区,即认为市场营销就是简单的推销,无疑,观念是狭义的。市场营销所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是指企业整体经营活动和战略发展,为企业长足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并指明方向。煤炭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站稳脚跟,必须结合实际与市场,加大对市场营销的探究,摈弃营销就是“卖煤”的简单概念,摸清行业发展现状和社会需求,统筹协调与谋划,找寻市场经济规律,发挥营销“龙头”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2正确认识煤炭营销理念,紧跟市场脚步
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以不变应万变原则则凸显营销理念的独特特点。煤炭企业更需紧跟市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营销管理,注入以客户为本的营销思想与理念,促进企业发展。如:“一切为用户服务”的售后服务观、“产品现人品,诚信塑形象”的销售观、“始于用户需求,终于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观以及“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企业核心精神等等,都属于煤炭营销理念的范畴。
3、提高煤炭营销管理工作的方法及有效措施
3.1对煤炭营销工作提高重视,及时调整营销战略
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高对煤炭营销工作的重视,领导层首先要意识到煤炭营销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对煤炭市场做深入研究并能较好的分析出当前发展形势和未来趋势,制定煤炭营销战略规划,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实时了解企业营销业绩与外部市场变化等情况,发现问题并调整营销策略,使销售策略紧贴煤炭市场变化。好的营销策略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要理论结合实际,学习国内外成功的营销经验,并应用到营销工作中,提增市场竞争力。
3.2加强营销人才培养,组建实力强、素质高的营销团队
市场竞争首先体现的是人才的竞争。当前市场营销中,部分营销人员往往不具备较高的营销实力和素质,而营销工作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对专业性和业务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工作,工作范围涉猎广泛,能独立工作和做市场调研,能提出相关结论,同时也要有人文、心理学等社科知识,因此,煤炭企业拥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和较强营销能力的专业团队极为重要。
3.3 树立煤炭产品品牌,创新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中,品牌力量很重要,很多用户对于产品质量在没有体验过之前都会相信大品牌的产品质量一定可靠,这可以概括为品牌的广告效应提高了产品知名度。由于煤炭产品属于大宗物资商品,区别于一般普通商品,很多煤炭企业并没有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没有良好的品牌意识,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应创新营销管理,设计并维护好煤炭品牌,由品牌产生品牌效应,实现差异化竞争,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利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加强营销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融合相关制度,制定营销战略规划,结合实际调整营销策略,面对市场新形势,放眼长远拓展营销空间。要创新发展营销管理模式,树立品牌意识,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让更多用户知道企业的煤炭产品质量最优,或具某方面最优特点,变营销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聚.煤炭企业集团销售管理主要问题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0(09).
关键词:环境经济;陕北能源;可持续发展
稀缺产品,经济学是稀缺资源的效率配置,环境经济学是将环境转换为经济资源,将环境的价值进行了具体的量化。由于环境一旦破坏以后没法儿再回过来,这不光使当代的利益受到影响,还伤害到子孙后代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环境资源又是一种必需品,必须加以保护。
说起环境经济学,我们自然地会将其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措施,达到一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和谐的平衡点,从而使人类能够得到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长足发展。陕北是世界罕见的资源富集区,这里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岩盐等资源。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战略转移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富集的资源优势为发展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陕北作为国家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成为国家能源战略性项目布局的重点地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不仅事关陕西经济发展,而且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大局。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加以保护,已经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人们普遍关注和共同注视的焦点问题。
一、西部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对于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
从2005年召开的“APEC循环经济与中国西部大开发”会议上了解到,西部地区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占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尽管中国西部经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资源承载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幅员广大的西部地区仍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多重生态压力。宁夏大学回族研究中心学者咸春林曾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282.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7%。西部草原退化严重,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拥有全国80%以上的天然牧场,但青海严重退化草原面积已达440万公顷,内蒙古草原遭严重破坏的达973万公顷。由于生态植被的人为破坏,西部地区1000多万人口吃水长期困难。西部地区大多处于干旱、半干旱的地理环境中,对中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可以产生关键性影响,其生态环境质量对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的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的“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低产出”经济发展模式对西部的危害和对未来发展构成了很大的隐患。自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全面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是“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先后投入8500亿元进行了6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同时投入了1100亿元用于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这对于改进当地生态与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陕西作为我国能源接续基地之一,近年来在能源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众所周知,陕西的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当地生态脆弱,而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又对环境污染很大,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好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更多地注意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能源,在利用和开发能源的同时更加重视保护环境,将这一对矛盾协调起来,统筹发展。
二、陕北能源化工的重要地位与面临的问题
陕北是世界罕见的资源富集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岩盐等资源。1998年7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榆林正式批准为规划建设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目前石油探明储量为11.9亿吨,居全国第五,预测储量为4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为585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远景储量为11.7亿立方米;全省煤炭累计探明储量为1663亿吨,居全国第三位;岩盐储量为6万亿吨,占全国岩盐总量等26%,探明储量8854亿吨。资源综合潜在价值42万亿元。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战略转移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富集的资源优势为发展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作为国家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陕北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成为国家能源战略性项目布局的重点地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不仅事关陕西经济发展,而且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大局。由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资源优势,已经成为国家乃至国际能源化工投资热土和战略转移地。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并且始终保持可持续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人们普遍关注和共同注视的焦点问题。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其开发建设带动了陕北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使陕北地区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同时,也出现和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问题和挑战,这已经成为推动能源化工基地又好又快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资源大面积开采带来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严重
人们不难看到,最早开发能源的神木县境内已有十多条溪流断流,黄河重要支流窟野河每年断流时间长达2/3以上,一些地方的老百姓甚至要到十几里外拉水维持生计。榆林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在开发中,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形势严峻。资源开采和利用的同时,也给陕北地区带来了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位下降、地表塌陷等一系列严重生态问题,当地居民的生存面临严峻威胁。如仅延安市13个区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88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8.4%,每年注入黄河泥沙2.58亿吨,占全省入黄泥沙总量的30%;神木县已出现严重地表塌陷、河水断流,损毁的水浇地、旱地、林草地就达4万多亩,而采空区面积仍在以每年10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按国际规范的采掘要求,矿产资源的回采率应为80%至90%,而目前神府矿区的国有大型煤矿企业虽然拥有国内一流的综采设备,但其回采率只有40%,地方小煤矿只有20%左右。神府矿区的大柳塔煤矿可采储量已消耗了6亿吨,却只产出煤炭5800万吨,这个储量达13亿多吨的井田,原计划开采年限108年,现在用不了20年就开采完了。据专家测算,神府煤田按照这样的方法开采下去,按储量可开采300多年,实际上用不了100年就挖掘完毕。
(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与当地资源和社会环境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这主要表现在:能源化工工业快速发展与地方传统工业整体衰退、矿产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大量开采与有效开采率低、工业高速增长与污染治理不力、项目发展需求与园区建设滞后、投资规模快速扩大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快速扩张与人力资源短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等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将更显突出。陕北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镇体系的空间、规模结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资源综合利用率水平低,其强大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还不够,资源开发与城镇发展的互动性不强。调研中我们感到,近十年多来,陕北主要依靠丰富的煤炭和油气资源,形成了以采矿和初级加工为主的资源输出型经济结构,煤炭占整个经济总量的6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这种结构所表现出来的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等弊端愈加明显。陕北现有工业偏重于重型化,产业关联度不紧密,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结构雷同,油头大、化尾小等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三、陕北能源化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科学有序的开发陕北资源,加快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实现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如何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促进陕北能源化工又好有快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推动,形成统筹规划,规范发展的开发建设大环境。
(一)陕北能源化工要立足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全面体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建设新型能源化工基地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陕北地区乃至陕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地建设全局,立足科学规划为先,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的方针,做到坚持规划先行、勘探先行和科技先行的原则。做到开放与开发建设并重,开发与保护并重。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应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相统一。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基地集中,科学规划发展榆神府煤、电、化、材料产业带,榆横靖定油、气、化产业带,榆米佳盐化工产业带,形成三大发展轴心。使陕北真正形成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的新型能源化工体系构架和能源化工产业新格局。
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走规模效益、集群发展、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化战略。依托神东、陕北和黄陇三个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进一步加快彬长、麟北、旬耀矿区的资源开发;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努力扩大石油天然气生产能力;加快陕北、关中两大火电集群建设。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工艺,发挥资源组合优势,建设大型煤、油、盐化工产业基地。
(二)以支柱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有序整合现有煤炭企业,对年产15吨以下的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重组、扩能技改和依法淘汰关闭。打造亿吨级煤炭基地,鼓励煤炭企业加大煤炭深加工和就地转化力度,煤炭产品结构要由单纯生产原煤型向能源化工型转移,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煤炭化工产品。新建煤矿以保障煤化工转化为主,实行限量开发,原煤就地转化率达到40%以上。把陕北真正建成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转化基地。
(三)以“节能减排”工作为抓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实行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坚持开发与节约相结合,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率、采收率,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在节能降耗方面,制定陕北能源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把节能目标作为各级政府的约束性指标,加大考核力度。要以贯彻落实《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为契机,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利用节能技术对高耗能产业的改造力度。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要制定各类资源开发行业和资源消耗大户的节约利用规划,围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以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通过优先安排矿产资源、建设用地等多种途径,鼓励企业间特别是大型企业合作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形成若干个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提高资源产出效率。要从节能减排入手,抓住重点环节,实施生产开采环节强化监督和全过程控制。突出抓好煤炭、电力、油气、化工等重点行业和年耗能万吨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大重点项目的技改力度,在重点耗能行业,选择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采取多种措施,加紧推广。坚决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为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有效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全面促进陕北能源化工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陕北进行环境价值评估,实行生态税制改革
生态税就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用价格来全面调控社会的经济行为。人们会切实地感受到环保行为对费用支出的影响,从而会自发地不断寻求总成本趋于最低的环保手段。目前在欧洲国家开始普遍推行所谓“生态税”改革的政策,就是将征税的基础逐步从劳动力转向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这一转换过程被认为能产生环境改善与减少税收对经济扭曲的“双赢”的结果。
开征“生态税”,实际上是在遵循着经济学上所谓的‘污染者支付’原则“。对污染环境者征税,征税所得用来防治污染,改善环境或者增加对公民的福利支出,生态税已经成为国际上越来越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工具之一。在陕北能源开采的进程中,实行“生态税”的征收将有利的解决陕北因能源开采而早成环境恶化的后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