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旅游策划范文

农业旅游策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旅游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旅游策划

第1篇:农业旅游策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旅游;对策

农业旅游,又称观光休闲农业或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是利用农村设施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1]近年来,农业旅游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很多地区崛起。农业旅游的发展,无论是从发展模式、管理组织、经营手段还是产品服务大部分都是和信息化联系在一起的。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农业旅游发展的意义

加强农业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精简办事程序,降低工作成本,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信息实效性,巩固国内客源市场,扩张国际客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改变旅游企业传统经营模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从而提高整个旅游产业素质。

(一)农业旅游信息化建设工程是实现农业旅游信息化的基础保障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保障,有了良好的基础保障,农业旅游信息化才能更好的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政府、农户、游客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沟通互动的平台,使与农业旅游相关的旅游信息及时、准确的在政府、农户、游客之间流通,这样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方便了游客,为农户带了经济效益。

(二)农业旅游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全面打造农业旅游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要实现观光信息化,信息共享是最终目的。具体地说信息化共享就是把景点、景区、旅游线路、饭店、旅行社、旅游消费品、交通、气候等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旅游信息,通过技术手段采集、编辑、处理转换成用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来表示它们的内容或特征并实现共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各类旅游信息的整合、共享、管理,有利于体现本地旅游特色,有利于与同行业的交流和沟通,充分解决农业旅游信息化的鸿沟。

二、国内旅游农业旅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旅游在国内遍地开花,然而经营成功的事例却很少,就算稍有名气,也只是在其周边城镇。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有90%以上的农业园区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即使没有亏损也大多处于惨淡经营的困境[2]。农业旅游园区效益低下,究其原因,除了存在生态遭破坏、产业化单一化外[3],主要问题是信息化不足影响了其长足发展。

(一)农业旅游网络建设基础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顺应我国农业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农村旅游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但网络化建设还有很多“盲点”,很大部分观光旅游单位至今还不具备接入网络的基本条件。虽然多家旅游运输企业基本上都配有电脑和上网设备,但其中只有极少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这些网站质量参差不齐,大多层次不高,未能在国内外产生影响。也有极少数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或企业内部网(Intranet),用于内部信息查询、文字处理、财务管理、计调等工作。国家旅游局2001年5月对全国4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进行的信息系统基本状况的调查显示:仅1/3的机构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而2/3的机构信息化发展缓慢,基础薄弱,仍然还停留在单机、单系统的运作模式中。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几乎没有建立网站。由此可见,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大建设力度[4]。

(二)农业旅游宣传方式落后,网络化营销渠道不健全

国内大部分农业旅游风景地点,对外进行的宣传手段主要是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大部分宣传主要是通过旅行社的图片,少量的景点通过新闻媒介的方式进行宣传。这样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了解的途径非常少,而且投入宣传的成本过高,得到的收益却不理想。

乡村旅游产品服务生产商网站还不多见,多数是通过加盟的方式进行网络化营销的。目前,乡村旅游网站的类型一般为以下几种:(1)服务或产品生产商网站。比如烟台农博园、北京安利隆山庄网、乡村婺源旅游网、东方(大连)高尔夫乡村网等。(2)综合性门户网站。如:Yahoo、sohu、网易、sina、中国旅游网等。(3)中间商网站。携程网、艺龙网、中宇生活网、黄山旅游电子商务网等。(4)其他专业的乡村旅游信息网站。如张家界生态农业观光园网、京郊农家乐旅游信息网、中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上海郊游网、乡村旅游网等。(5)研究性网站。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旅游研究所网等。这几种类型的网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有交叉。并且随着网络知名度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增加必将互相融合,互相联系也更加紧密[5]。

大部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运作机制还比较单一,除了网站知名度低、品牌不成规模的原因之外就是尚未形成真正专业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商,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农业旅游的发展。

(三)农业旅游景区间信息交流不畅

农业旅游业中大多数信息处理没有实现网络化,信息处理还限于局部的范围,没有形成全国有机联系的网络,造成旅游信息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传递,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更为严重。由于国内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国际同行,国内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大多数旅游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部门,决策层对技术的应用会对企业的利益产生深远影响的意识还很差。没有从信息化建设角度寻求解决方案,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四)农业旅游企业信息共享性差

我国农业旅游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库,旅游信息资源分散在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并没有集中到一个地方,难以及时更新,也难以实现对旅游数据的共享。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门、区域利益的观念仍然非常突出,数据库建设各自为政,闭门造车,这样做,既造成国家资金的严重浪费,又难以形成信息共享,网络难以向生产一线和公众推广,大大降低了网络的功能,也与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共享的根本目的相悖。旅游业由于本身具有牵扯面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对于信息共享的要求也特别强烈,但如同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协调难度一样。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协调机制,特别是各地区、部门缺乏对于旅游业发展信息化的重视和统一认识,旅游信息共享程度差的问题非常突出。出现了“一流的硬件,二流的资源,三流的使用”现象。

(五)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短缺

在我国,目前旅游信息技术人才非常短缺,信息化服务、管理和中介机构的力量还相当有限。中国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各产业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今后五年我们国家需要各方面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可能将达到1500万到2OOO万。”2005年4月20日,在“2005年第一届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原主任、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新民这样说,而目前,国内大专院校每年只能培养约4万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生。中国国家信息化指数为38.46,而信息化人才资源指数仅为l3.43。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农业旅游的信息化发展。

三、以信息化促进我国农业旅游业发展

针对信息化的不足,从全方面着手,上到政府,下到农业主体,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农业旅游创新发展。

(一)要加快和完善乡村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是中国旅游产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因为旅游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旅游企业。各类旅游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加快和完善信息化,否则将不可避免地遇到生存危机。

就旅游饭店而言,首先,应是实现内部管理的智能化,达到预订、排房、住宿、结算、客源市场分析、财会计划的全自动化。市场目标的确定,客源市场的竞争,都要有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作保证。要参与国际信息网络,收集国际旅游市场信息,使饭店通过多种渠道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站稳脚跟;其次,应大力发展饭店网络,除了内部各业务环节互相联网,还要与旅游管理部门、公安、旅行社等部门之间联网以及实现饭店之间的联网,尤其是预订联网。就旅行社而言,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加快与饭店、航空公司等联网,提高外联组团、散客服务、出境旅游团体定位、结算、财务、接待等所有管理环节的自动化和联网水平。再次,要发掘自身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作用,发挥咨询顾问的功能,为游客制定旅行计划和旅游项目选择。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帮助,提供个性化、人情味服务。就旅游交通部门而言,电脑预订系统是关键。它不仅仅是一种销售工具,而且还具有办公自动化功能,并能够通过预订情况分析提炼出市场需求及变化动态。可以在全自动化辅助系统和多路联机订票系统的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开发建设与Internet联网的预订功能。

(二)健全农业旅游网络化营销渠道

1.建立各乡村旅游景区(点)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网页

尽管现在的百度,谷歌的搜索引擎可迅速帮助旅游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但如果新兴的乡村旅游景点知名度低,或在网上难以查到,就算属于有强烈出游愿望的潜在旅游者也可能因为信息获取不到而放弃。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起旅游景点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如果没有能力自建网站,也可通过其他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空间,拥有独立的网页,实现各种电子商务功能[6]。

2.优化乡村旅游网站功能和布局

由于旅游网站要包含的信息十分繁杂,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要实现多重功能的对接、综合,就要有多个功能模块,而现在的一些乡村旅游的网站往往功能不全或者将各个信息和功能模块堆积在一起,不仅视觉效果不佳而且使用不便。为解决该问题,首先要对网站功能和布局进行优化。可对网站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包括对每一个网页进行审查,评估其销售方面的设计和搜索能力;对每一个功能模块进行关联分析,是否和其他功能互相呼应,如要分析搜索引擎的需求、导航因素、营销文本的构成和其他一些必要的网站组成部分的兼容性。

3.创建可搜索的特色图片库

许多乡村旅游网站的图片库都是一些没有文字标注的图片或照片,这些图片库在搜索引擎中是不能被发现的。搜索引擎在进行搜索时只读取文本而忽略图片,带有描述性文字的图片库才能成为一个可搜索的网页,这样才能增加访问量,从而增加潜在乡村旅游者找到或接触该网站的机会。

4.建立联合营销的网络环境

乡村旅游只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才是根本出路,而产业化发展必须依靠产业集群。乡村旅游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季节的影响,所以只有同其他乡村旅游景区(点)联合起来互相促进、结成有机联合的产业链。体现在网络上就是在网络上互为辅助,联合营销,添加一个友情链接,增加一个一条龙的旅游项目,形成产业链式开发。

此外,适当开发链接结构是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中的一个技巧性问题,在网站上设立链接会显著提高网站搜索的使用。适当地开发链接可改进网站的可视度,这是其他方法难以实现的。但如较少地在网站首页设置对外链接,会使访问者太早离开你的网站,因此,链接可设在网站的深层页面中。

我国旅游业和农业的融合正处于一个逐渐升温的阶段,尤其是黄金周制度的改革将会带动近郊旅游成为新的旅游热点,这将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大好机遇。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推进,乡村旅游也只有借助这个强有力的技术和网络支持,才能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实现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加快各景区(点)管理者的电子商务意识,认清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电子商务和旅游业有着天然的适用性,不仅可突破时空界限,实现全天侯,跨地域的经营活动,而且旅游业自身较少涉及物流问题的特点也为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创造了优势。

(四)积极培养旅游信息化人才

旅游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量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既需要懂信息技术又要懂旅游、管理。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是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湘西应加强对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班、讲座、印发学习资料等形式对机关工作人员及旅游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地、有计划地信息化知识培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农业旅游信息化的建设,将有效的推动整个农业旅游的发展。通过农业旅游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农业旅游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我国农业旅游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管理和利用,将信息化融入农业旅游所带来的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辛国荣.农业旅游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

[2]廖萌.中国农业旅游发展研究.硕士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3]陈琳.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农业旅游的发展[J].黑河学刊,2006,(2).

[4]吴高莉,邓书基.旅游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旅游电子商务[J].中国商界,2008,(7).

[5]张冠军,周春林.我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发展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9):5.

第2篇:农业旅游策划范文

一、内容清晰,一目了然

该书一大亮点在于内容细致清晰,运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给读者带来富有启发的阅读体验。全书共由8个章节组成,其中第一章介绍了休闲观光农业的起源、发展、内涵、外延、特征等内容;第二章介绍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功能与定位;第三章介绍了休闲观光农业的产业模式,例如种植业、林业、畜牧养殖业、渔业等;第四章介绍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策划、品牌形象策划、产品策划、节庆活动策划等;第五章介绍了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起源、发展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第六章介绍了7种乡村旅游发展类型,例如城市依托型、休闲度假型、农业观光型、文化旅游型、景区配套型、古村落依托型、科普观光型;第七章介绍了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例如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第八章介绍了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等。通读全书可发现作者分别从以上八个方面向读者全面展示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之间的联系,同时也系统地梳理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模式、发展模式。

二、层次分明,突出重点

本书作者做了很多关于农业旅游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故此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着独到的见解。书中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础知识为着墨点;而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管理、经营为重点;全书层次分明,从了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之后上升至规划、营销、管理,通过层层递进,让读者掌握该书内容。其中作者对休闲农业的论述,是从种植业、林业、畜牧养殖业、渔业等多个行业入手,分析出优劣势和特点;与此同时,作者在编写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举例,与单纯文字概述相比,更具有趣味性,也能够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通读全书可发现该书具有实际操作性,作者在详细介绍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添加了实际经营之道,例如发展休闲农业必须符合当前局势,并且还得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内容,作者选择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论述,避免运用学术性语言,做到简单明了,有利于进一步增加读者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理解。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说服力强

第3篇:农业旅游策划范文

我国传统农业综合开发大多数局限于平整土地、粮食中低产田改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补助等。传统农业综合开发从体制和机制上创新不大,整合各种资源措施较少,更谈不上区域品牌推广。

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策划,是在传统农业综合开发基础上的创新,系统整合自然资源、生态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把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农村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建设、文化品牌推广、市场营销、招商引资等完整综合起来;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完美的统一。

二、亮点

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策划,最大的亮点就是在第一、二、三产业众多的行业中,挖掘主导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内涵:在同质化的产品中,着力寻求区域产品差异化:通过大量调研、评估策划,准确的提出该区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体发展战略、定位、核心价值和独特卖点:同时运用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技、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等理念,加以综合提升,并且导入新型行业产品,优化产业结构,达到农民致富、企业增收、政府增税的目的;重塑区域品牌形象,加强城乡统筹,从而达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该区域经济快速腾飞。

三、地点

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策划,是以市(区)县级单位(含乡镇)统一安排

四、规模

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策划,策划区域在151000万亩。

五、县(区)政府承办

县(区)政府根据《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策划》具体要求,组织农业、林业、交通、水利、国土、建设、环保、工业、统计、旅游、文化、招商等部门协助。

六、规划策划费用

《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策划》,一般规划策划费用在60-200万。

七、规划策划优势

1、我院拥有中天玫瑰等专利技术优势;

2、我院对农业产业化立项,申请国家有关部门扶持资金给予协助;

3、参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策划的专家教授,大多数来自北京有关大学、研究单位、文化传媒和营销策划机构,能够对当地区域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咨询和指导。

4、各市(区)县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策划

联系人:王平华 手机:13801206637 邮箱:

陈效龙 手机:13720028572 邮箱:xlong929@126.con

单位:时代中国神州时代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水木中天植物科学研究院

第4篇:农业旅游策划范文

新化山区旅游农业开发所发生的一切,宛若于连绵群山中不断穿越的资江,仿佛是静悄悄地进行着……

尽一切可能不去折腾农民

“尽一切可能不去折腾农民”,这是新化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旅游、农业开发工作的明确要求。而有关这一点的具体贯彻落实,就是开发工作操作进程中的诸多的“不”――

耕地,基本不占;

农宅,基本不拆;

农户,基本不迁……

这一系列的“不”看似“不作为”,却透着为政者的大智慧。县委书记胡忠威向记者解释:山区开发是为了发展山区的经济,而发展经济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也就是说,党委、政府与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既然是这样,我们的一切工作不能、也没有这个必要站在群众的对立面。这一点,在开发工作前期策划、设计上就有充分考虑。为开发而开发,是不明智的。

胡书记跟记者分析,之所以尽可能不去折腾,不能简单解读为是县委、县政府基于“维稳”的要求,而是因为我们的旅游开发是围绕“三农”来做的――那山、那水、那人,浑然一体,原本就很好,凭什么去折腾呢?譬如紫鹊界景区,秦人梯田是主要景点,可那里的农户一如既往耕作,不受影响,游客目睹此景,更能感受到此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有秦人繁衍千载不绝。开发工作不必画蛇添足,自然而然就好。还有桃花源,游客们来此尝试去穿越时空体验陶渊明当年对这片山水的感受,同时也感兴趣,当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秦孝公后裔如今的生存状态。因此,我们只需去做的是对农舍、农户建筑做简单的风格处理,根本没必要去大拆大迁。

胡书记微笑着说,新化县是国家贫困大县,无论是政府还是本地百姓,底子原本就薄,劳民伤财、赔本赚吆喝的事绝对沾不得。而正是尽可能不折腾的作风,才有了新化山区旅游农业的低成本开发,才实现了县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仍然成功地实现了紫鹊界到奉家,大熊山,梅山龙宫等多处景区的规模成片开发。

让农民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唱主角

新化县县长邓光吕的一番话进一步消除了专家、记者对山区旅游农业开发有可能让本地农户边缘化的顾虑。他说,新化山区旅游农业开发之所以看上去像是静悄悄进行,是因为当地农民不但没有靠边站,而且是在政府搭建的开发舞台上显身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唱主角的可都是当地农民。

记者也注意到,在紫鹊界到奉家的景区,被作为景点的古村落,政府只是修了路,并对村民建筑做了简单的修复,农户生活如故,改变的只是在家门口就可以做游客的生意,食宿是一块,将食材当旅游纪念品来卖是另一块――没怎么折腾就能实现自主增收,难怪当地老百姓没怨言。

而在大熊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记者还发现,公园里的食宿生意全是当地农户自建的农家乐在做。政府的这份开明,换来的是景区一带农家乐的迅速成长。邓光吕县长透露,新化的游客接待,差不多全是农家乐出面,唱主角的农民在旅游服务的大戏中还真给力,部分同志起初所担心的冷场、砸台子的事至今还不曾发生过。至于县、乡两级政府,要做的就是搭建舞台,策划剧本,当好导演,剩下的全交给农民与市场。

第5篇:农业旅游策划范文

关键词:海南私营农场;生态旅游;营销策略

一、海南生态农业旅游概述

海南的生态农业旅游目前还在起步阶段。农业和旅游业已是海南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但海南旅游现在基本上还是以大海、阳光、沙滩来宣传,由于合理的环境承载量有限,目前的可利用生态资源也将面临很大的压力,丰富而独特的绿色旅游资源却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现有生态农业旅游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不足,农业文化内涵未充分发掘;农业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的接待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但海南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史,污染少、气候条件优越,光、热、水等资源充足,作物生长期长达全年,不同的耕作方式、地貌、作物搭配均体现地区民族文化和传统风俗,具有很高的观光价值,进行生态农业旅游营销有牢靠的农业资源做基础。

二、海南私营农场经营状况

本文通过对以下两个私营农场进行实地采访、调查研究,亲身参与体验劳动,了解到农场经营的基本状况和一些数据信息,分别作为案例,进行评估,对海南私营农场的生态农业旅游的营销策划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做了初步思考:

(二)三亚天涯镇芒果园

三亚天涯镇芒果园位于三亚市郊的天涯镇附近,靠近高速公路,交通十分方便,临近水库,气候良好,周边环境优美、依山傍水,有著名的天涯海角旅游景区、以及大小洞天、南山文化旅游区,还有红棠湾高尔夫球会。附近中高端游客非常多,市场潜力大。天涯镇芒果园土地面积300亩,以坡地和山地为主,果树种植管理难度中等。果园全部为农产品,主要种植果树,少量育苗。其中芒果树为澳洲品种,有8300棵,龙眼树1300棵,种植密度很标准。果园芒果产量近300000斤/年,年销售额300万,龙眼产量约50000斤/年,年销售额48万。果园农用设施、工具和机械齐全。天涯镇芒果园的投入约为80万/年,其中肥料、农药占比重较大。果园经营模式单一,无旅游产品或服务,自产自销农产品,批发商上门收购。三亚天涯镇芒果园果树开花结果的景致很漂亮,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满眼绿色,视野开阔,上到山顶望见大海,美丽的海平线,山下的湖水非常静谧,鸟类多,白鹭栖居飞翔,野鸭游水,还有简单的树屋,气派的、不同于海滩上的沙滩车也非常有趣。

(二)三亚后海种植园和鲍鱼场

三亚后海半岛种植园和鲍鱼场分别位于三亚市城郊东、西面,交通十分方便,并且靠近大海,待开发。一个位于著名的蜈支洲岛旅游景区旁,另一个则在红棠湾高尔夫球会附近,气候良好,周边环境优美、附近中高端游客包括国外游客非常多,存在很大市场。土地面积分别为1000和3000亩,以山地为主,果树种植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树林面积较大,少量农产品。其中芒果树、鲜花类植株、椰子树少量,种植密度小。目前只进行少量生产和维护,自给自足,未进行销售。农用设施、工具和机械未配备,资金投入共约500万/年,其中土地租金、补偿费、人员管理费占比重较大。目前都没有旅游产品或服务,未完全开发、规划经营。处于黄金海岸线上,可以看到渔船出海,冲浪帆船,鲍鱼场更可远眺南山海上观音尊容,拥有私人领域海滩,作为电视剧外景拍摄地赞助商还留有用来拍摄而搭建的浪漫景观。

私营农场实际上都具有自己的明显的特色,有生态农业基础资源、技术实力,市场潜力巨大,如果加以利用,进行有效、科学的生态农业旅游营销策划,可以增加收入来源,也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发展。

三、海南私营农场的生态农业旅游营销策略

(一)拓展新的市场空间,重建市场边界

1、创意产品组合,特色多元化、差异化

丰富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的组合内容,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服务供游客选择,还可以策划特色主题增强吸引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比如说现在都市人都热衷于办健身卡上健身房,私营农场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呼吸绿色大自然的健身主题,在网上农场主页和农场内公布农场每日的“健身”任务,这些任务来自农场每日一些经过简单培训、普通人就可操作的简单的农活,喜欢锻炼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自选任务,报名办张自己的“健身卡”,不收会费和入园会,只需通过网上交押金以预定位置和保证园内的维护不受损害,游客临走前会退还这部分押金,游客的到来还可以促进农场内其它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自然教室主题,提供本地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保鲜知识,采用户外教学方式;新鲜制作主题,游人在贩卖区购买不打农药的优质蘑菇、野菜、水果等带到园内设立的露天美食广场自助调味或烧烤;童趣主题,建造安全有趣的树屋和吊床休憩区,赏鸟、赏昆虫、摘椰子;动植物亲养主题,游客可以参观园内农民和工人的做法,购买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回家后自己动手栽培美丽或具有疗养功效的草本植物,还可以观察动物的习性,购买农场内的饲料喂养农场内小动物、与小动物们亲切接触,不但充分利用了现有闲置资源,还提供了消费者平常难以实现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机会和乐趣,携带子女的家长、旅游、农业学校、疗养人士等都可能前来。

2、经营品牌化、产业化

品牌化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竞争力,获得信任感。生产、销售、包装、服务产业化一条龙,设立意见箱和公关,印制名片。联合个同行个别业内经营者组成经营连锁组织,以连锁方式发挥效益,提升产业发展空间。

第6篇:农业旅游策划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乡村旅游节事活动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节事是“节日和特殊事件”的简称,英文标记为FSE①。国外最早研究者之一Watt认为,广义的节事包括传统的节日、法定节日、历史事件纪念日及人为策划举办的各种事件。本文中的节事是狭义的节事,指各城市和地区依据各自的资源和实际情况,人为策划举办的带有浓郁地方民族文化氛围的活动。具体到乡村旅游节事活动,是指以乡村某一特定的自有的自然或者人文资源为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时展的背景,以鲜明特色的主题,通过一系列庆祝或展示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达到吸引游客参与,打造地方名片,树立地方形象的目的。

国外关于旅游节事活动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成果显著,有专业性的节事组织和学术刊物,研究领域广泛,研究内容繁杂。我国旅游节事活动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河南洛阳的牡丹花会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旅游节事活动,随后创办了潍坊国际风筝节和哈尔滨冰灯节。近些年节事旅游逐步受到各级政府以及旅游部门的重视,各地节事活动缤纷登场。据统计,目前我国节事活动的数量达到5600多个,已成为世界节事活动的大国。

2.分类

根据目前我国各乡村举办的节事活动,大致可以把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分为以下几类②:

农村风光型。这是最基本的乡村旅游形式,即“到美丽的乡村去放松自己”,感受自然的魅力。这种旅游多以各地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景观为切入点,吸引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如云南罗平油菜花节、成都新津梨花节、中国西岭雪山南国冰雪节、齐齐哈尔观鹤节、伊春森林旅游节等;

农业产品型。这种旅游把旅游和举办地的农业产品结合起来,使游客体验到与城市生活生产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和节奏,达到逃逸日常生活的心理需求。这类节事活动以体验农业的生产过程为主,辅以体验各种农村生活方式,如北京辛庄村的樱桃采摘节、通州西集镇的绿色果树采摘节、哈尔滨松北的葡萄采摘节、鄞江澄浪潭休闲钓鱼节等等。

民俗文化型。中国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和各种传统节日,在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如同江赫哲族旅游节、连州保安重阳大神盛会、宁波市首届乡村美食节、天台山高山茶文化节等等。

历史典故型。通过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遗址、,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乡村旅游节事,如都江堰名人李冰文化节,长清区孝里镇孝文化旅游节、曲阜孔子修学旅游节等等。

综合型。综合性的乡村旅游节事活动主题综合多样,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活动内容或者某种体验形式,去开发深层次的旅游体验产品。如郫县休闲乡村旅游文化节、成都天台山养生节、大连万家岭老帽山映山红旅游文化节等。

二、我国乡村旅游节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节事活动同质化,竞争力低。当前的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大多是“赏花尝果+娱乐歌舞表演+商品展销会”的套路,这类节事大多只是利用农业产品的季节性分布,吸引城市居民到附近乡村体验农业收获的快乐,观赏乡村景观。然而,正是由于同种农产品的花期果期往往集中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商品展销规模受时间、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的限制,周边乡村举办的同主题的节事活动也都发生在相同时间,主题雷同,内容差别甚微,彼此之间没有形成独特的竞争力,是低水平的竞争。

2.知名度不高,品牌化层次低。我国目前举办的各类乡村旅游节事活动,虽然数量众多,但与国外比较成功的案例相比,品牌意识较低,持续举办并发展成为国际性节事活动的不多。据统计,节事届期在1-4年(届)的占60%以上,其中仅办1届的占15.88%,届期超过10年的节事活动仅占样本总数的18%左右③。除举办时间短以外,多数节事活动的知名度不高。以河北为例,河北省每年举办的各类旅游节事活动有几十种,但除了吴桥国际杂技节知名度较高之外,其它的如涿州元宵灯会、赵县梨花节等都是仅限于举办地的活动,知名度不高,不能形成品牌。

第7篇:农业旅游策划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规划;品牌;管理;策划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迎合了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旅游趋势。根据国内外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从旅游形态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的特色“农家乐”休闲游;二是乡村农业观光园区休闲游;三是乡村旅游景点(农庄、山庄)休闲游;四是古村落、古民居等乡村特色文化村休闲游。目前,浙江省正在蓬勃发展的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核心的“农家乐”旅游,就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

本文以该省诸暨市东和乡“农家乐”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其产业发展基本条件、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试图找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1 东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1.1 自然地理条件

东和乡地处浙江省诸暨市东部低山丘陵区,总面积64.46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山谷奇峻,层次巍峨,农林水资源丰富多样。

1.2 历史文化条件

东和地处会稽山,这里因大禹在此祭祀、会盟、婚姻、丧葬这四件大事而名扬史册。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山一直是越国军事上的腹地堡垒,经济上的生产基地和政治文化上的宗教圣地,东和乡的“走马岗、天马山”等地名都有典可考,东和的历史文化由此而渊源深厚。

1.3 农业发展条件

东和低丘陵坡较多,适宜于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一优二高农业。目前已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基地:一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浙江诸暨十里坪万亩有机茶良种示范基地;二是省级林业特色基地-诸暨市东和乡白哺鸡竹良种;三是吊瓜、香榧和高山蔬菜等农产品基地。已形成了有机茶、象牙笋、吊瓜、香榧、高山蔬菜等多种特色产业竞向发展的良好局。

1.4 交通和信息条件

东和交通便利,市级公路枫桥至嵊州谷来公路、 舞公路、石砩至闹桥公路过境,交通和信息网络日益发达。

2 东和乡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

2.1 规划开发不够科学

东和乡同其它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一样,存着着一些盲目性。一些农家乐项目的开发没有根据区域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缺乏资源的科学论证,其发展处于“一盘散棋”式的状态中,粗制滥造,建设雷同。如十里坪有机茶生产基地部分竹林需要改造成风景林,增强旅游景观的观赏性。一些楼房会舍需要粉饰墙体,绘出反映地方传统风俗的故事画,以增强民俗文化的浓厚氛围。

2.2 发展特色不够明显

部分农家乐项目的开发过分地依赖于自然资源,对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要素不够重视,服务项目与诸暨市其地方的农家乐旅游大同小异,特色不明显,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无法满足游客对多种多样的农业景观、形形的乡土文化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学习体验等多种需求,最终导致乡村旅游品牌资产快速衰减。

2.3 设施功能不够齐全

一些旅游点(村)功能比较单一,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农家饭店,发展难以持续,需要充实观光、食宿、娱乐、参与等功能。经过调查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旅游接待设施不完善,乡村环境洁化不到位,排污排水通道不畅,餐厅、厨房、厕所等卫生状况不良,消防、交通、用电等配套设施还不到位,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卫生和安全管理存在一定隐患。

2.4 经营服务不够规范

这些农家乐旅游项目都是民间集资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经营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缺乏专业旅游管理人才,乡村旅游仍处于一种“小而散”的自发性发展状态,经营比较粗放,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农家乐”经营户的“小农经济”意识较强,环保意识不强、对外宣传不够、包装意识淡薄,服务档次不高,整体接待水平偏低。

2.5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乡村旅游作为近些年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政府产业监管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乡村旅游的管理涉及政府多个责任部门,如农办、旅游、工商、税收、卫生防疫、消防、技监、公安、环保等,在对农家乐的管理中,往往造成“人人可以管,人人都不管”的尴尬局面。

3 当下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3.1准确把握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环境,持续发展”。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设互促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生态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消费者在优美环境和悠久文化的熏陶和感悟下,更多地了解自然、呵护生态,更好地秉承传统、保护文化。

3.2 逐级制定发展规划并有效的实施。镇乡要按照《诸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本地的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编制《镇(乡)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各村及旅游点则结合镇乡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村(点)农家乐发展详规》。防止出现一哄而上,产品雷同,布局混乱、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

3.3 着力打造一二个乡村旅游“名品、名企”。 镇乡要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渔)业和森林、水库等休闲旅游项目,培植出一二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具有示范意义的乡村旅游“名星产品”。并通过“抓大扶小、以点带面”策略,积极扶持乡村旅游业中的规模企业。组织实施“创优争星”活动,培养和扶持乡村旅游的拳头企业、品牌企业使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乡村旅游的知名企业。最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户自营的“农家乐”项目的扩大和开发。

3.4 要解决好乡村旅游管理的机制问题。要明确和理顺行业管理的归属部门,界定管理职责,建立行业管理章程、服务质量标准和经营许可证制度等。乡村旅游的主管部门和所在的镇乡要建立健全农家乐管理职能机构,加强对企业、农民经营行为的有序管理和贴心服务。同时要积极组织指导经营者建立协会组织,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行业自律。

3.5 做好乡土节庆活动的内涵挖掘和活动联动。镇乡要结合市场调查和本地的旅游资源调查,确定乡村旅游业的主题形象和目标市场,选择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旅游产品。在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发上,不仅要深入挖掘和充实本地的风俗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还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策划、组织这些活动,如举办“开茶节”、“播种节”、“樱桃节”、“过小年”等。就拿东和乡来说,可将本乡举办的节庆活动与诸暨市一级举办的“西施文化节”、“珍珠文化节”、“袜业博览会”等大型节庆活动联动起来,以“大会带小会”,近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和发展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农业旅游策划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实证分析

一、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化开发区等。广东省已发展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收入达10多亿,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1、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第四,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3、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三、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珠海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出口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该中心是在原珠海农科所基础上仅凭5000元流动资金起家,园区现已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旅游、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团化科研经济实体,2001年该中心的科技创收就达5000多万元,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860多万美元,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实力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1、区位与市场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海地处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陆地与澳门相连,有二个口岸可直接与澳门通关。水路与香港相通,行船只需1小时。离广州、深圳不到2小时的车程。京珠高速、珠海机场、珠海港、九洲港构成了陆、海、空的立体交通。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地处珠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从交通上来说,从园区到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并且已开通了公共汽车和观光巴士,市政府于2002年底修通4车道的旅游景观路直达园区的门口,交通非常便捷。从地域上来说,园区的核心区2000亩,已成为永久性的农业科研用地并办妥了征地手续,领取了土地证。市政府还给园区预留了1500亩的土地,可以作为第二期的开发用地。

2、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即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园区策划者认为,旅游的概念很广泛,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人们出国考察或旅游就是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东西,正如外国人看长城,我们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种非常想看的冲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正是源于这种理念,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初始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了进去,每建设一个温室或安排一个项目,他们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商贸销售等因素。并且做到了园区一边建设、景点一边可以开放,2002年该园区就接待了来自我国外的宾客30多万人,旅游创收超过了1000万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入园的游客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人流带动了物流。园区内生产出来的花卉、种子、种苗、果蔬,就地成了商品。并且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都高于外边的市场。比如,该园区在温室里栽培的小番茄,一般来说,农贸市场销价为5元/斤,而在园区内则可销售到15元/斤,客人不嫌其贵,就在于它是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游客一般都有花钱的心理准备,但一定要花得开心,所以只要产品的质量好,加上销售的方式奇特,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园区栽培的番茄不是摘下来卖,而是长在温室内,挂在藤上卖。如果一家三口来旅游,小孩子都乐意到大棚去摘番茄了,一边摘一边吃,一直到摘了满满的一袋才罢手。而父母看到小孩如此投入,心里也乐开了花,再高的价格也会买,这正是体验经济的所在。可见旅游开发,必然会带动商贸的发展,真是一举三得。

3、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四、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从筹建就树立了“差距产生效益”的新理念,并认真思考如何寻找和利用差异来改造传统农业。他们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例如园区于2000年元旦至春节在园区成功举办珠海首届南瓜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全世界数百个珍、奇、特、新的南瓜品种,大的如大鼓,重达100多公斤,小的如鸡蛋,轻才20克,黄、白、红、绿、青、蓝、紫七彩缤纷。进入南瓜园仿佛进入了南瓜大千世界、南瓜的艺术殿堂。南瓜节开幕一个月,创下门票收入130万的记录,由此也带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观赏玩具南瓜规模化生产。这样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

2、制度创新。一是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首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传统立项方式:不搞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其次,科研立项与市场供求密切结合,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完善对科技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激励制度,对于课题成果的产业化效益,实行“技术折股,按比例提成”的激励机制。第四,建立起课题组成员课题研发的风险金制度,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二是用工、分配体制创新。该科技园区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如编内人员由财政负担工资,编外人员由企业自收自支)。通过大力提倡绩效工资,形成报酬级差,混淆用工身份,建立岗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承包部门实行“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定工资总额”的“四定”改革,将津贴和奖励与个人的工作岗位和业绩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拉开档次,园区内岗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该园区逐步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方向迈进。

3、组织创新。珠海农业科技园内实施的是一种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及贸易紧密结合的战略。因此在园区的组织结构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一是园区运作的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建立了园区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园区的各项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外联络、招商引资、项目监督、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二是科学决策的专家机构。农业园区的运作还必须建立各类专家决策机构,以对园区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决策。珠海农业园区采取紧密型的专家依托机构与松散型的专家群体相结合的方式。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业务关系,把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珠海大学园区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重大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之前,均要征求这些院校专家的意见。而对于一些阶段性或临时发生的问题、项目,则采取专家会议或专项邀请专家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三是项目创新的研发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南亚热带水果及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因此设立了与项目相关的研发机构,如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育种中心、蔬菜研究室、观赏植物研究室等,负责园区内各种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并完成国家、省、市各种科技攻关项目。

四是项目实施的企业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生产部、设计部、绿化工程部、餐饮部、旅游部销售部等机构,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项目的承接、实施和运作,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主导产品的技术支撑来源于研发机构,实施部门视为生产性机构。

五是成果推广的网格系统。园区设立了技术推广部,主要任务是推广、普及农业高新技术,配合当地农业部门抓好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在当地的农业产业区建立示范基地,从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指导、产后回收产品,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的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

六是科普教育的培训机构。园区建立了培训机构,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和农业技术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各项高新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得到落实,也负责对来园区学习、参观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还与珠海市电视大学、珠海市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了园艺花卉大、中专班,为当地城市美化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园区现在不仅是科研、示范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德育教育基地”、“珠海市农业科技干部再培训基地”、“珠海市中小学生的农科教实践基地”等。

七是市场接轨的营销网络。园区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成立了永源公司、金波公司、生力公司及销售中心,专门负责国外市场的开拓,各个产品均形成了销售的网络,为中心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2年园区的出口创汇达860万美元,年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生产性收入达4000万元。

4、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对珠海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的认真分析,珠海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了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优质种苗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建立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由于主导产业和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促使珠海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各个主导产品均按既定目标实施。如:名贵蝴蝶兰在园区的年生产量已达120万盆,组培苗达300万株,成为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园区强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认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不仅注重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甘茶蔓高产种植技术、保健植物加工技术、名优花卉的优质高产技术等,同时还不断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形成了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源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近几年一方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如本地南瓜、猪笼草、树仔菜、荔枝、龙眼等,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筛选、鉴定,确定了一系列蔬菜、花卉、水果名优品种,为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也为园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送展的产品一举夺得广东省瓜果类金、银、铜三个大奖,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珠海园区设计建设的“奇异瓜果园”获得“室内艺术园景设计大奖”,种植数个特优品种获得园林精品的单项金奖、银奖和铜奖等殊荣,说明园区在品种的研究上处在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

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如近两年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春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引进种植了郁金香、百合等花卉产品,获得了时效性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也十分注重与园区科技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紧密相关的项目,它们或许短期内见不到效益,如: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等是一些投入大、收效慢的项目,但它却是园区发展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该类应用基础项目的研发,现在各类名贵花卉的无性繁殖系统和各种样品的分析测试手段已经建立,为园区科技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近年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了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分析测试室,形成了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农业园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实验设施,为吸引人才、实施项目、创立品牌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为了实现园区这一目标,珠海农业科技园经过几年实践,摸索了一条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即将基地建立在珠海斗门农民的土地上,实施产前提供种苗、肥料、农药,产中指导农民技术,产后回收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将科研成果、技术、种苗与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链,用科技和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已经将绿色蔬菜出口到澳门及珠海市的各大机关、超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珠海农业科技园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不仅注重国内科技期刊和资料的收集,建立了园内图书资料室、科技档案室,还为各个职能部门、主要科技人员均配备了计算机,充份利用国际互联网系统搜集国内外科技信息,同时还建立了园区自己的农业科技网站,这些均为科技资源的搜索、电子商务的运作、项目的国际化奠定了信息资源的基础。

5、模式创新。通过几年的实践,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一套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即在园区的管理上,有民营企业的做法;有外资企业的管理;还有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格化的管理。为此,称之为“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一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在宏观管理上,注重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对人财物进行宏观调控,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投入、集中的打歼灭战。在微观上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转,采取目标管理,放权让利,各自经营实体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园区借鉴民营经济机动灵活,果断决策,管理到位的管理优势,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这一管理模式对领导层、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园区领导们敢于负责,善于拍板,不错过任何机会,给投资者十足的信心和优质服务,有利地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如该园区领导们在与台湾商人谈判合作规模化开发蝴蝶兰花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马上作答。虽然投资额在1000多万以上,但只用了2小时便签订投资协议,一个星期后开始兴建,三个月开始产出,速度之快,连台商都感意外。

三是注重吸收国有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优势。在吸取民营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同时注重吸收国有企业好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组织健全,规范经营,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卫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功能,特别是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这些都是农业科技园在管理上要借鉴和吸收的。

四是注意是借鉴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台资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他们在管理理念上比较先进,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订出既先进、又科学的管理制度。台资企业注重市场调查预测、控制成本核算、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重视人的作用。这种经营策划的理念值得学习。如园区在与台湾商人合作生产兰花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台商的精明能干,信息灵通,善于控制成本,精于开拓市场、敢于大胆投入,市场占有率高等先进的管理方法。

五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或个人的人格魅力。要管理好一个园区,还应强调领导或领导集体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化的管理,树立领导威信很重要,企业员工对他的主管有点崇拜也并没有害处,但不应搞个人崇拜。当然,领导的威信或他人对你的崇拜都应建立在领导的个人魅力、人格化的基础上,即领导政治上的成熟、业务上的精通、懂得领导艺术、率先垂范、关心同事、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出了品牌,创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路子,这无疑与领导层的威信有着很大的关系。

五、结论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作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这一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二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四是人力资本由于其在思想理念、信息资源、现代管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将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郭焕成等: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2)。

2.卢云亭等:观光农业,北京出版社,1995年10月。

3.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

第9篇:农业旅游策划范文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化开发区等。广东省已发展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收入达10多亿,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1、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第四,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发表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3、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三、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珠海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出口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该中心是在原珠海农科所基础上仅凭5000元流动资金起家,园区现已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旅游、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团化科研经济实体,2001年该中心的科技创收就达5000多万元,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860多万美元,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实力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1、区位与市场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海地处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陆地与澳门相连,有二个口岸可直接与澳门通关。水路与香港相通,行船只需1小时。离广州、深圳不到2小时的车程。京珠高速、珠海机场、珠海港、九洲港构成了陆、海、空的立体交通。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地处珠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从交通上来说,从园区到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并且已开通了公共汽车和观光巴士,市政府于2002年底修通4车道的旅游景观路直达园区的门口,交通非常便捷。从地域上来说,园区的核心区2000亩,已成为永久性的农业科研用地并办妥了征地手续,领取了土地证。市政府还给园区预留了1500亩的土地,可以作为第二期的开发用地。

2、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即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园区策划者认为,旅游的概念很广泛,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人们出国考察或旅游就是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东西,正如外国人看长城,我们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种非常想看的冲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正是源于这种理念,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初始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了进去,每建设一个温室或安排一个项目,他们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商贸销售等因素。并且做到了园区一边建设、景点一边可以开放,2002年该园区就接待了来自我国外的宾客30多万人,旅游创收超过了1000万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入园的游客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人流带动了物流。园区内生产出来的花卉、种子、种苗、果蔬,就地成了商品。并且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都高于外边的市场。比如,该园区在温室里栽培的小番茄,一般来说,农贸市场销价为5元/斤,而在园区内则可销售到15元/斤,客人不嫌其贵,就在于它是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游客一般都有花钱的心理准备,但一定要花得开心,所以只要产品的质量好,加上销售的方式奇特,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园区栽培的番茄不是摘下来卖,而是长在温室内,挂在藤上卖。如果一家三口来旅游,小孩子都乐意到大棚去摘番茄了,一边摘一边吃,一直到摘了满满的一袋才罢手。而父母看到小孩如此投入,心里也乐开了花,再高的价格也会买,这正是体验经济的所在。可见旅游开发,必然会带动商贸的发展,真是一举三得。

3、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四、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从筹建就树立了“差距产生效益”的新理念,并认真思考如何寻找和利用差异来改造传统农业。他们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例如园区于2000年元旦至春节在园区成功举办珠海首届南瓜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全世界数百个珍、奇、特、新的南瓜品种,大的如大鼓,重达100多公斤,小的如鸡蛋,轻才20克,黄、白、红、绿、青、蓝、紫七彩缤纷。进入南瓜园仿佛进入了南瓜大千世界、南瓜的艺术殿堂。南瓜节开幕一个月,创下门票收入130万的记录,由此也带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观赏玩具南瓜规模化生产。这样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2、制度创新。一是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首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传统立项方式:不搞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其次,科研立项与市场供求密切结合,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完善对科技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激励制度,对于课题成果的产业化效益,实行“技术折股,按比例提成”的激励机制。第四,建立起课题组成员课题研发的风险金制度,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二是用工、分配体制创新。该科技园区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如编内人员由财政负担工资,编外人员由企业自收自支)。通过大力提倡绩效工资,形成报酬级差,混淆用工身份,建立岗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承包部门实行“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定工资总额”的“四定”改革,将津贴和奖励与个人的工作岗位和业绩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拉开档次,园区内岗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该园区逐步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方向迈进。

3、组织创新。珠海农业科技园内实施的是一种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及贸易紧密结合的战略。因此在园区的组织结构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一是园区运作的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建立了园区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园区的各项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外联络、招商引资、项目监督、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二是科学决策的专家机构。农业园区的运作还必须建立各类专家决策机构,以对园区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决策。珠海农业园区采取紧密型的专家依托机构与松散型的专家群体相结合的方式。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业务关系,把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珠海大学园区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重大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之前,均要征求这些院校专家的意见。而对于一些阶段性或临时发生的问题、项目,则采取专家会议或专项邀请专家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三是项目创新的研发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南亚热带水果及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因此设立了与项目相关的研发机构,如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育种中心、蔬菜研究室、观赏植物研究室等,负责园区内各种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并完成国家、省、市各种科技攻关项目。

四是项目实施的企业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生产部、设计部、绿化工程部、餐饮部、旅游部销售部等机构,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项目的承接、实施和运作,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主导产品的技术支撑来源于研发机构,实施部门视为生产性机构。

五是成果推广的网格系统。园区设立了技术推广部,主要任务是推广、普及农业高新技术,配合当地农业部门抓好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技术发表,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在当地的农业产业区建立示范基地,从产前提供种苗、产中发表、产后回收产品,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的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

六是科普教育的培训机构。园区建立了培训机构,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和农业技术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各项高新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得到落实,也负责对来园区学习、参观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还与珠海市电视大学、珠海市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了园艺花卉大、中专班,为当地城市美化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园区现在不仅是科研、示范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德育教育基地”、“珠海市农业科技干部再培训基地”、“珠海市中小学生的农科教实践基地”等。

七是市场接轨的营销网络。园区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成立了永源公司、金波公司、生力公司及销售中心,专门负责国外市场的开拓,各个产品均形成了销售的网络,为中心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2年园区的出口创汇达860万美元,年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生产性收入达4000万元。

4、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对珠海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的认真分析,珠海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了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优质种苗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建立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由于主导产业和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促使珠海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各个主导产品均按既定目标实施。如:名贵蝴蝶兰在园区的年生产量已达120万盆,组培苗达300万株,成为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园区强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认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不仅注重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甘茶蔓高产种植技术、保健植物加工技术、名优花卉的优质高产技术等,同时还不断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形成了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源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近几年一方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如本地南瓜、猪笼草、树仔菜、荔枝、龙眼等,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筛选、鉴定,确定了一系列蔬菜、花卉、水果名优品种,为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也为园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送展的产品一举夺得广东省瓜果类金、银、铜三个大奖,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珠海园区设计建设的“奇异瓜果园”获得“室内艺术园景设计大奖”,种植数个特优品种获得园林精品的单项金奖、银奖和铜奖等殊荣,说明园区在品种的研究上处在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

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如近两年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春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引进种植了郁金香、百合等花卉产品,获得了时效性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也十分注重与园区科技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紧密相关的项目,它们或许短期内见不到效益,如: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等是一些投入大、收效慢的项目,但它却是园区发展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该类应用基础项目的研发,现在各类名贵花卉的无性繁殖系统和各种样品的分析测试手段已经建立,为园区科技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项目。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近年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了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分析测试室,形成了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农业园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实验设施,为吸引人才、实施项目、创立品牌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为了实现园区这一目标,珠海农业科技园经过几年实践,摸索了一条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即将基地建立在珠海斗门农民的土地上,实施产前提供种苗、肥料、农药,产中发表农民技术,产后回收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将科研成果、技术、种苗与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链,用科技和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已经将绿色蔬菜出口到澳门及珠海市的各大机关、超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珠海农业科技园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不仅注重国内科技期刊和资料的收集,建立了园内图书资料室、科技档案室,还为各个职能部门、主要科技人员均配备了计算机,充份利用国际互联网系统搜集国内外科技信息,同时还建立了园区自己的农业科技网站,这些均为科技资源的搜索、电子商务的运作、项目的国际化奠定了信息资源的基础。

5、模式创新。通过几年的实践,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一套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即在园区的管理上,有民营企业的做法;有外资企业的管理;还有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格化的管理。为此,称之为“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一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在宏观管理上,注重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对人财物进行宏观调控,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投入、集中的打歼灭战。在微观上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转,采取目标管理,放权让利,各自经营实体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园区借鉴民营经济机动灵活,果断决策,管理到位的管理优势,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这一管理模式对领导层、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园区领导们敢于负责,善于拍板,不错过任何机会,给投资者十足的信心和优质服务,有利地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如该园区领导们在与台湾商人谈判合作规模化开发蝴蝶兰花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马上作答。虽然投资额在1000多万以上,但只用了2小时便签订投资协议,一个星期后开始兴建,三个月开始产出,速度之快,连台商都感意外。

三是注重吸收国有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优势。在吸取民营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同时注重吸收国有企业好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组织健全,规范经营,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卫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功能,特别是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这些都是农业科技园在管理上要借鉴和吸收的。

四是注意是借鉴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台资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他们在管理理念上比较先进,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订出既先进、又科学的管理制度。台资企业注重市场调查预测、控制成本核算、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重视人的作用。这种经营策划的理念值得学习。如园区在与台湾商人合作生产兰花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台商的精明能干,信息灵通,善于控制成本,精于开拓市场、敢于大胆投入,市场占有率高等先进的管理方法。

五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或个人的人格魅力。要管理好一个园区,还应强调领导或领导集体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化的管理,树立领导威信很重要,企业员工对他的主管有点崇拜也并没有害处,但不应搞个人崇拜。当然,领导的威信或他人对你的崇拜都应建立在领导的个人魅力、人格化的基础上,即领导政治上的成熟、业务上的精通、懂得领导艺术、率先垂范、关心同事、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出了品牌,创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路子,这无疑与领导层的威信有着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