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艺术教育范文

现代艺术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艺术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艺术教育

第1篇:现代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现代艺术;技校教育;运用

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获得了不错效果,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一种理性选择。素质教育中,现代艺术在其中占据较大比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技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此将现代艺术运用到技校教育中,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且能够促进技校学生素质提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一、现代艺术概述

一直以来,现代艺术在教育中都有所渗透。孔子提出的“六艺”中乐就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雏形。十五世纪开始,佛罗伦萨创办首家艺术学院,标志着学校艺术教育正式开始。到了二十世纪,蔡先生将美育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当中,正式揭开了我国艺术教育序幕。可见,现代艺术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艺术也被赋予了时代含义,并在学校、师生发展中发挥着独有的功能。

二、现代艺术在技校教育中运用策略

目前,技校生源主要是中考落榜的学生,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且年龄差异大。学生在技校学习目的明确,摒弃文化知识基础,掌握一门技能而立足社会。值得注意的是,技校学生中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针对技校学生这一特点来看,现代艺术在技校教育中的运用非常必要。

(一)现代艺术在德育中的运用

艺术与德育密切相关。杜威认为“道德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知、情等方面统一的结果”。育人作为教育直接功能,其前提基础就是德育。尤其是针对技校学生来说,德育更为重要[1]。在实践应用中,教师要适当摒弃传统说教、训诫、书本等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并给予他们更多理解,组织学生参与到艺术作品鉴赏和创造中,通过恰当的讲解,增强学生对作品蕴含的情感给予深刻的感受,通过感官认知逐步引导学生心灵净化,从而逐步蜕变,塑造健康审美观,能够更好地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同时,现代艺术中更加强调积极、正能量内容,将其应用于教学中,能够带给学生比书本知识更加自由的空间,使得学生自由徜徉在自己的天地中,更加热爱生活,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二)现代艺术在塑造校园文化中的运用

将现代艺术应用于技校文化建设中,能够营造出和谐、良好的氛围,形成对学生正向的影响。艺术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各个角落。因此在实践中,技校可以艺术多面性特征为切入点,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氛围,当学生进入学校时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如墙壁上的壁画、楼道、走廊随处可见的学生书画作品,不仅可以感染学生,还可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动力。长此以往,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学习中,逐渐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良性循环[2]。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施行激励措施,定期组织各类活动,鼓励并引导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提高学校教育有效性。学校可以适当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完善书画室、体育馆等,逐步改善艺术环境,丰富学生日常生活,为学生更好地参与艺术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现代艺术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中的运用

很多艺术活动都是多名参与者共同配合完成,现代艺术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在未来工作中,与其他同事配合完成工作。当今社会,团队合作非常重要,也是用人单位考察人才的标准,学生在现代艺术学习中,无可避免地要与师生进行沟通,如作词与作曲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减少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抵触情绪和心理,并渗透至专业课程学习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且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技校教学中,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且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3]。如果自己的某项特长受到了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自信心,并将这种自信心渗透至学习和生活中,使得技校学生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效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深入挖掘学生个性化特长,并鼓励他们在该方面努力,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同学面前表扬和肯定他们,并伸出援助之手,逐步消除技校学生内心中的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最近几年,技校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教育新形势下,现代艺术在技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现代艺术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并结合具体教学活动,将现代艺术渗透至各个方面,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借助现代艺术鉴赏、创作等,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和体会艺术之美,并逐步树立良好的品格。同时,还要加强对校园环境的优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定期组织各类艺术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其中,不断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博川,邢梦婷.实践教学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作用[J].陇东学院学报,2016(02):126~128.

[2]赵春山.试析现代美术教育中的艺术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2(21):73.

第2篇:现代艺术教育范文

上个世纪前期,庞熏栗选择到法国巴黎深造,恰逢每十二年举行一次的巴黎博览会。这次机缘巧合的观摩和学习机会,促使庞薰琹对艺术与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开始理解生活中处处充斥着设计的美。回国后,庞薰琹一直在国立艺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他逐步意识到中国艺术设计与世界艺术设计理念在概念、选材范围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艺术设计概念过窄,这就导致学生难以用更加开阔的眼光进行艺术设计。为了扭转这种不正确的倾向,其针对当时学生进行艺术设计时,主要集中在绘画设计上的弊端,通过积极的引导与教化,逐渐将西方的艺术设计理念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意识到艺术设计并不仅仅是绘画设计,而是与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是有密切关系的。

二、庞薰琹艺术设计思想对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庞薰琹在当时艺术设计刚刚起步、国内艺术教育相对狭隘的社会条件下,其艺术设计教育思想对于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是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艺术设计教育是多样化学科的综合表现,需要美学、艺术学、工学或哲学的交叉研究,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指明发展的方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庞薰琹在管理和指导教学活动中提出,设计要突破“绘画”的局限,实现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综合,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指明发展的方向。首先,确定的艺术设计的实用性原则,摆脱了传统概念中“艺术”只是单指绘画的基本概念,为创建更加广阔的艺术设计领域和获得更多的创作题材,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理论支撑。该种艺术设计思想为推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促进我国艺术设计理念与世界早日接轨,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学术支撑。

(二)本土民族工艺文化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石,发展现代设计科学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思想。庞薰琹的工艺美术思想是建立在深入研究传统装饰图案的原理和效果基础上,是美学和艺术学结合的产物。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庞薰琹便开始针对我国装饰艺术研究,在其著作《论工艺美术》中总结了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等大量思考和经验。“在装饰绘画设计工作中,必须根据不同对象,各种不同材料,各种不同生产方法和各种不同题材内容等等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它受到各种各样限制。所以,学装饰艺术的人,必须严格锻炼自己,训练自己的眼睛,使它能识别好坏。训练自己的头脑,使思路能比较宽广,思索能比较敏捷。同时还要训练一双手,熟练各种表现技法。”庞薰琹通过传统纹样和装饰图案的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的图像学和艺术学研究方法,使自己的装饰艺术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并在设计实践中具有实用性的效果。因此,在设计教育方面,他提出首先要对中国传统工艺美学思想进行科学的梳理和继承;其次要赋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力,为中国现代设计奠定创造审美价值的基础,提高工艺美术教育的学科价值和意义。

(三)创造性的将传统艺术设计与当代艺术设计进行融合。庞薰琹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坚信传统艺术创作和现代艺术设计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因此他在具体的教学中,十分注意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其画作《小憩》便是在保持中国传统绘画题材的同时兼顾了西方绘画的优势,庞薰琹十分注重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其进行讲解。艺术设计思想不仅仅在艺术设计教学上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也建立起了新的评价标准。

三、结语

第3篇:现代艺术教育范文

1、对美术教育理念的影响

现代艺术的观念是“以一种完美的现代化的美学理念,期待人们更多的理性的发挥”这一艺术理念带我国在艺术教育中一直影响深远,以人为本已经是中国教育理念的主流思想,在现代教育汇总在试图改变这一切,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强调的制度化的教育,与现代教育背道而驰,现在教育中强调的是培养人的个性的发展,赫伯特里德提出“艺术教育,即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和艺术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工具,可以培养孩子的人格,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鉴于以此为角度的“审美”概念,我国的美术在教育中同样是以培养个性为第一任务,并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全面发展,获得身体与精神上的同步成长。

2、对美术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影响

在21世纪中,美术课程迎来了一种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强调课程中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实践方法中的几方面作为课程的主体部分。美术课程资源也并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而是在于一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中,在发掘美术教育的同时也延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而在课程的设置上开始强调实用美术的重要性。以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并成为美术和精神交流的纯粹艺术的融合。这样的课程在安排与排列中体现的素质教育的一方面,我们一次为基础淘汰了过去单一的以美术知识、美术技能作为教学内容的授课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在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学生学到一生受用的艺术能力,充分的体现美术在情感中的发挥同时加强的学生的自助创新的综合性与创造探索性。

1)基础美术课程资源的改革也受到影响

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学科的整合不仅是简单的除艺术和语文数学等学科,它是将艺术思想和形象思维的方法,为其他学科,反之亦然。后现代艺术是综合的艺术,美术课程的发展应该是基于多样性,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传统的学科清晰的集成开发。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综合的概念取代传统的主体概念,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逐渐使主体范畴达成全面。有机的将美术和其他学科综合在一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技能。

2)注重美术学科内容的综合

实用美术是区别于纯艺术美术的一门美术形式,二者有着不同的用途和意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用美术尽管和纯艺术在创作、技巧、技法、精神方面功能有着很多不同,但都是出自大美术的范畴,有着本质的联系,他们的社会功能都是为了美化丰富人类生活,他们在艺术学科中承担的社会组织、认识、教育、审美的功能是相同的。所以说加强实用美术与纯艺术美术的综合有助于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如我国现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单进行优秀艺术作品的美术鉴赏,还结合所学美术技法进行手工艺品的制作及实用性艺术工艺的创作。

3、对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

后现代的理论在校园中执行起来会使教学观念发生一点的转变,从文本对话这两个后现代的课程中我们看到了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互交活动,一种合作学习状态,再这个教育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语言性沟通与语言性活动,波依尔说“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学习共同体”后现代艺术的提出还影响了美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变。一方面促使教学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从前只是单一的口耳传教,到现在的多方式教学,多媒体、教具等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课堂上通过做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则丰富了教学方法,使课堂不再单一。在新时代的推动下,教师角色的定义和作用也在悄悄的发生着转变。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变为老师引导学生探求,老师也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亦师亦友。在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下,我国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出多侧面、多层次和多水平的倾向。这一点正也体现了后现代艺术的核心理论多元化。

二、结论

第4篇:现代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商业艺术设计 现代设计教育 综合素质 

 

据调查,2000年以来大学商业美术设计类学生数量呈几何状增长,短短几年间,不论是美术学院或者综合院校,甚至各类矿业、石油、医科、外语等专科学院,都设置了艺术类课程。从人才需求的角度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商业繁荣是商业设计专业扩招的主要动因;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讲,大专院校的多元化发展亦是必然趋势。 

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动机,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固然是良好的愿望,但是不能仅仅通过扩招来解决,还要提高商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保证优秀人才的诞生与成长,这一点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职能部门的充分重视。 

 

现代设计教育面临的困惑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设计教育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而现存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纯艺术院校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原本设立的一些专业学科并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艺术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调整和增加,三大构成、材料应用、现代设计技法基础,再加上一些实用课程的配合,便完成了初步的课程设置转变。这种转变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起到过渡作用,是可行的,但从商业设计教育长远的发展来看,必须建立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而建立这种体系便需要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解决办法 

 

(一)艺术与商业并重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对人的灵魂有直接的改造提升功能。而商业为满足人类物质追求或某种欲望而存在。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艺术在作为个人追求时可以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但当它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时其商业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艺术设计”就其表现语言来说,应当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当它应用于商业目的时才具有了商业属性。绘画、文学、摄影、书法等艺术是它的思想基础。因此,艺术设计首先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与实用艺术的时候,商业理念就开始时刻影响着它。我们不得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与商业上的成功与否。艺术设计作为艺术,同样需要商业化的理念。因此,“商业艺术设计”既有“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大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开放式的教育思想 

1.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综合素质 

现代商业设计教育体系是一个综合门类的教育体系,它集合了各个艺术门类优秀的艺术成果和艺术形式:绘画、音乐、摄影、人体工程学、建筑学等。单纯将其局限在某一个研究领域是很片面的。作为教师要涉猎其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院系,公开资源、增进交流并且及时吸收其他院校以及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是现代商业设计教育开放式思想的体现。 

2.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商业意识的培养 

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个人经历是这样的:从正规艺术院校毕业,考取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一直在学校内工作,他们缺少了一个参与商业实践的工作经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达的是美学、纯艺术的信息,而忽略了学生们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我们并不提倡所有的教师都涉足真正的商业领域,去做公司,去给学生真正的“商业”资讯,但是,教师的关注范围是可以扩展的:除了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与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有长期的接触与互动关系,并从中汲取最新的商业动态、设计趋势、就业信息等,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增加实用性,同时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注他们这个阶段最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制定有效可行的就业计划。

(三)教育软环境的改善 

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科的硬件条件已经较为完备,但软环境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商业艺术设计的学习来说,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比较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这包括艺术教育群体努力奋斗的志向与力量和其营造出的艺术设计良好的教育学术氛围,以及设计界与教育界联手为学生提供的有效的社会实践、实习机会。 

(四)教学重点的转移 

1.培养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身的设计人才 

在实际工作当中 ,企业或公司并不需要某一专业极强、其他方面平庸的员工。企业或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应认识到这种需求的变化,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大多数学生具有专业的宽泛性、实用性和对岗位要求的应变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第5篇:现代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变通 工作室设置

【作者简介】赵俊利,女,天津工业大学。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中这句话常被引用,就是提醒人们要随时变通。在市场经济中,以市场为导向,更敏锐觉察到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方向去顺应形势,以求更快更好的发展。教育亦如此,顺从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人才是社会的、世界的,所以面向国际、面向市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是必需的。

高等人才的培养不是易事,毕业后马上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与飞速发展的时代步调一致更是难事,尤其是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高校艺术设计本科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顺应社会发展变化与现代教育形势。及时调整现代艺术教育方向,不断探索艺术设计本科教学的新模式。

那么高校学生进入社会就能上手其所学专业吗?基本上都需要一个实习阶段,一个磨合过程。这个空档问题已比较明确,企业和高校之间都在尝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企业一招工就进行岗前培训学习。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都在努力去尝试填平这个断层,特别是在社会飞速发展,艺术设计新事物层出不穷,艺术设计需求变化较快的这种形式下怎么奋进?这是个尖锐的问题。

一、当今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

艺术专业分为纯艺术与设计两大方向。纯艺术在就业问题上分歧较小,毕竟是个特殊专业,是人审美意识上的达标,标新立异、适应商业需求皆能游刃有余。社会在满足人基本温饱问题后对于各异的艺术文化形式皆能各取所需,虽说如此,高校纯艺术专业也应市场形式渐分为“学院派”与“商业派”。市场需求对于专业的左右还是强有力的,设计专业就是应市场需要而应运产生的。现在国内除了专业院校,基本上每个高校也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市场大量需求的专业设计人才。在全国各高校大批输送同专业学生的同时,怎样做出独树一帜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设计人!各高校都在创建自己的专业特色,艺术设计拓展了一个更宽广的培养平台,因此也亟需独特的、可行性强的、崭新的教育模式,增强高校艺术设计的独特教育魅力,培养出高级设计人才。

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索

教育者们为缩短学生与市场、企业所需的差距做出了不同的尝试,在遵从总体的高校教育模式中也做了相应的改革。在个别专业走工学结合模式成功的基础上,诸多专业都相继仿效,现在高校基本上做的教学改革都在走这个方向,很多艺术设计专业也跟风随进,显然效果不理想。

(一)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些艺术教育者在重视高校人才培养效果的问题上,积极主动地联系实习单位,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实习课程,与企业、工厂、公司进行互动,及时去掌握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实践与理论结合效果。

在某应用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与本市一制衣公司建立实训基地,双方做了大量工作,甚至派老师跟着学生。设计、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都能做出完整的成衣,但是在公司实习一个月,反馈是:学生说比较好的学生才能做实际工作,作的实际工作也是剪线头,没学到什么,很枯燥;公司反映学生纪律不好,基本上做不出东西。

双方都先往好的方面发展,学生想多学习,经常去别的车间参观学习,公司在忙碌的生产流水线上扰又无法委以重任,因此造成双方都有负担,取不到理想效果。诸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作了同样的努力,结果相似。

(二)“1+1”教学模式

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有些院校在坚定的改革决心下,又大胆的做出进一步尝试。调整教学模式,更好地进行“工学结合”,把实习战线拉长,深化成“1+1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月的实习期改成一学年。效果是更加深了学生的抵触心理,他们认为最后一年是在外实习,那就没必要在学校交学费,甚至认为他们就是工作,要求和员工享受一样的待遇。因此走工学结合教学方向,在形式不变的基础上,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改变,仍然是在做无用功。

在以上的探索中,部分教学者不赞同在高校学习阶段联系公司、工厂进行实践。这也有他们的理由:

1. 国外一些学生利用假期自己出外打工,和被动地安排工作角色相对比,主动地去适应社会角色,显然能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提高积极性,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能力。与其让学校花大笔资金进行实习单位的联系安排,不如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假期自己实践,开学交实习报告。这样双方都能在轻松的状态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像“小鸡从蛋中孵出,蝉蜕壳...”这个过程不能用“揠苗助长,杀鸡取卵”的方式催化。

2. 设计专业培养要有正确的着重点,中央美院等专业美术院校,不论纯艺术专业还是设计专业,基本上学校都不安排实习,但学生毕业后一进公司很快就能上手专业工作,甚至一毕业就能担任重要角色;有些公司、工厂、企业还特地去央美寻求学生作品;曾是宋代官窑地的河南神后镇,一些私窑专门提供所有原料及场所来邀请天美装雕专业学生进行写生制作,只是要求留下部分学生作品。

因此,在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下,单一的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训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三、艺术设计本科教学独树一帜

艺术风格层出不穷,民族化,个性化鲜明的现今社会,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不同风格作品皆能找到欣赏人群。1912年成立的国际魏玛学校(Bauhaus)之所以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始,且一直影响着现代设计,皆因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以当时的艺术家作为带头人,创新教育模式,一年半时间学习三大构成等基础知识,剩下的时间学生分别在不同的工作室、学校工厂制作成品。当时许多经典作品都出自Bauhaus的工作室。

现今社会,思想政治环境比较自由,文化氛围比较浓厚,艺术设计作品风格各异不受约束,这种条件下艺术设计课程可以在学院提供的工作室环境下,层出不穷,大胆展现,既能达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又能把学生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现出来,吸引外界到学院寻求学生作品,这种教学模式更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深度。个别专业院校已经借鉴国外教学模式成立了诸多工作室,甚至基础课都以制作成品的形式进行来开拓学生思维,这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种形式不仅解决了部分在校学生懒于学理论,积极性不高,怨气冲天的情绪;也解决了学院花大笔资金和精力联系实训基地却取不到好效果的问题。

细致分析,诸多利大于弊。在高校主流都沿着“工学结合”道路进行改革的同时,应及时总结经验,换种方式进行教育改革,在校内设置工作室,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个很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艺术设计高教者应及时调转思路,利用有利条件发挥我们的特长进行创新,艺术设计教育与时代步调会更加紧密,培养的艺术人才更好的迎合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200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篇:现代艺术教育范文

就艺术设计这门专业课程来讲,它集综合性强、应用性广的特征为一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各部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等,特别在当代的社会变迁中门类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一面。因此,艺术设计教育也成为我国艺术类高等院校所重视的焦点学科。而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正确运用产品语义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艺术设计师对产品、符号和文化的认知,提高其人文意义。

产品语义学研究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产品语义学(Product Semantics),是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人类设计产品和使用产品过程中出现的形式结构,以及形式符号所包涵的意义。现代产品语义学研究在工业设计领域里常表现为设计作品功能与形式表达的方法。“在不加以绝对化的情况下,语义学态度及其语言分析的具体方法对于理解作品具有重要意义。”产品语义学是艺术设计领域中人与人之间视觉传达和意义表述的研究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常常使用的手法。

产品语义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出产品设计形式在传达过程中的规律性、内在解释、不同形式表号在语义方面的构成关系。20世纪以来,在结构主义理论影响下,产品语义学研究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倾向于结构与功能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现代艺术设计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德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基地――包豪斯学院为中心,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国际设计领域中崭露头角。随着国际主义的泛滥,以标榜“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真正成为了艺术设计领域内的主导。通过产品语义学研究发现,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表达―传递―接受”的体系,设计师的语言或词义往往借助于符号或艺术符号传达给受众,而受众总是间接地领会符号的内涵,二者之间唯一的媒介就是“功能”。因此,结构主义产品语义学在包豪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包豪斯的创建者格罗佩斯曾说:“包豪斯深信,在家居用品以及家具之间,一定有着理性的联系,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在形式、技术以及经济领域里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物品的自然功能与限制因素出发,创造出它们的形式。”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建立在传达产品语义学基础之上,形式符号的研究基于培养学生理解功能意义的方面。由此可见,尽管当时的语义学研究仅仅涉及美学领域,但是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机构已经把设计视作一种语义,甚至是生活语言,其表达的主旨内容就是对功能的满足。

因此,产品产品语义学是专门研究产品设计语言意义的学问。产品设计理论及其产品语义学研究架构始于战后对于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延续,在1953年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出现的“符号运用研究”成为产品语义学的发端。乌尔姆造型学院的教育体系完全围绕产品设计在工业社会中的语义传达来进行,形成风靡世界的现性设计和功能设计教育观。在强调功能与应用为理念的教育体系中,科学与工程学成为设计学科的重心。譬如,战后德国布劳恩公司的产品设计便是学院师生共同设计实践的成果。

产品语义学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意义

就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均采用基础原理与技能、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三个部分构建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以绘画基础课程群、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群,以及设计实践环节课程群组成教学体系。但是,这种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少文化内涵和现象分析的内容,使得学生一知半解,对很多内容的模糊和认识的不深刻。产品语义学研究的方法在这个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强某些基础课或专业课程内容的人文性和知识性,为推动设计文化显露本土民族性的教育策略中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与此同时,产品语义学在传达产品的形式语义和设计符号的内容等方面对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体系的形成具有促进

作用。

总而言之,产品语义学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式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构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视野。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为艺术设计教育本身将带来新的面貌,艺术教育就是产品语义学的内容,教育词汇、篇章构成、制度铭文等都是产品语义学分析的对象。而艺术设计专业中所设计的造型语言和形态符号也是产品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当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里,譬如新媒体艺术、电子艺术、虚拟空间、数码设计等词义和设计元素的出现,容易为艺术设计教育者带来新的思考。因此,如何正确理解这些新的词义和内容以及辨析,产品语义学可以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带来全新的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

第7篇:现代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现代艺术教育;铜版画教学;铜版画艺术

铜版画是版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15世纪起源于欧洲,但是传入中国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发展的并不是很好,所以,中国在艺术教育中加入铜版画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现状

21世纪,社会加速发展,经济持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普通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似乎又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以及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所以,就要对现代学生的艺术教育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来说,在现代艺术教学中植入铜版画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就目前来说,有很多学生在学习铜版画之后进入社会却由于没有合适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因此放弃了这一特长,导致中国的铜版画发展的并不是很好,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当前的艺术教育中才更应该融入铜版画教学。

二、现代艺术教学植入铜版画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习国外的艺术特色

铜版画最先起源于欧洲,曾一度被无数绘画大师所推崇,例如,德国的丢勒、荷兰的伦勃朗、法国的马奈等,都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铜版画的艺术特色是典雅、庄重,而且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名贵的艺术画种。中国却很少有这种能够反映阶级差距的艺术作品,所以,学习铜版画也是学习欧洲的历史渊源。铜版画的主要技法分为直接制版法和间接制版法两种,直接制版法就是利用刻刀等在金属板上进行雕刻。间接制版法是指用防腐剂涂在板面上,当形成一层防腐层后,再在上面作画,最后放在腐蚀液中腐蚀。在中国,这样的技艺还不成熟,所以,我们就需要认真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二)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铜版画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典型产物,代表着当时的思想,具有典型的西方思维。但是,作为中国人,在艺术教育中植入铜版画教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论是授课还是学习过程,总会或多或少地将东方人的思维融入到铜版画文化中,这样就会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欧洲的铜版画选材一般是以社交生活、爱情、景致、思想的、科技和时代等为主,但是,在中国大部分的铜版画中却是以自然山水、风景名画等为主,并通过艺术的手法融入到铜版画中,或者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结合起来,融入到铜版画中。在艺术教育中通过铜版画的教学,在不断的交流、创作中,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铜版画从引进中国开始,逐步开始被人们所学习、模仿。在中国,铜版画渐渐地经历了民族化、本土化的洗礼,随着历史脉络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多元化的艺术,虽然它也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中国,它渐渐地完成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几乎成为了一门有中国特色的艺术。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在现代艺术教育中融入铜版画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中国的绘画艺术具有文学性、抽象性、象征性、写意性等特征。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融入到铜版画中,对中西方文化融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对铜版画这一西方传来的艺术品进行学习并创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艺术认知水准。并且在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对铜版画的学习,进行艺术创作,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在现代艺术教育中融入铜版画教学将会是中国艺术教学中的一个创新,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铜版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杨磊 单位: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波.浅谈铜版画的艺术特色[J].青春岁月,2012(16):41.

[2]刘波.铜版画实验性和实践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中),2015(7):49-50.

第8篇:现代艺术教育范文

关 键 词:现代科技 公共艺术教育 实施

高等院校是世界各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适应现代环境的高素质人才无疑是各国高等教育都面临着的严峻挑战。艺术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理应为我们所关注。

一、 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

科技革命引发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革,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现代科技发展对宏观教育体制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结构变化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对技能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人们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科技信息量的增加、学科的细化,必然会影响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

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教育体制的调控是否合理、得当,直接影响到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以及教育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2.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结构的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校体制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热潮的到来,相当多的高等学校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重组。中国现有的“综合性大学”是从一个个专业学院演化而来的,涵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科性大学,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都力求开创自己的办学方向,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大学办学的个性化、综合化和国际化,并建立起一个适应新世纪社会变化、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体现终身教育思潮的高等教育体系。

但是,我们在重视优势学科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边缘学科,尤其是公共艺术教育,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3.现代科技发展对艺术本身以及欣赏者个体的影响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在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对艺术自身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西方美术史上从文艺复兴到印象主义,其中科学技术对美术的影响可见一斑。但是,在科技发展促进艺术进步的同时,也给艺术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滥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大削弱了艺术的本质审美特征,消极的、标新立异的、哗众取宠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艺术当中层出不穷;艺术自身发生变化的同时,对艺术的欣赏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如何给予客观的评判、正确的引导,是新时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二、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作用下,其性质的宽泛特征和基本要求

1.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开设多门艺术类选修课配合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现在国内很多高校明确规定大学生必须完成艺术类选修课的学分,用相关规定来要求学生参与,以达到对全体大学生进行普及性艺术教育的效果。

2.公共艺术教育的侧重性

在普及中提高,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实际上,这是一个从知识积累到能力培养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以及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接触艺术的空间,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可供调节的知识平台。

3.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互补性

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功能是互补的,两者的融合能够弥补各自的缺陷。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渗透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实现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把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各自的单一目标整合到总目标中来,达到教育的完整性要求。

三、 公共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体系

针对现代科技冲击下的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改变高校现有公共艺术教育的落后现象,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我国高校自身特点,构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以确保公共艺术教育顺利实施。

1.明确公共艺术教育目标、价值标准

公共艺术教育和专业的艺术教育应该有所区别。我们要明确通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艺术判断力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不是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过于注重对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借用其他学科那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

转贴于

艺术素质教育是以通过艺术来塑造人的灵魂、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既应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也应遵循艺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公共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以音乐、美术、书法、影视、舞蹈等艺术手段和内容,来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艺术知识水平的提高为己任,同时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2.构建合理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达到教育标准实现教育目的的有力保障,这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

就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而言,在知识结构、层次结构、审美结构层次等方面都有待于改进。从普及到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下功夫,注意和现代科技发展保持同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电脑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在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印刷制版等领域广泛运用,这些都是与人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大学生有必要对它们有所了解。同时做到难易适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相关的教材和读物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以顺利实施,确保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与质量。

3.创新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方法

第一,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注重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理解作品所需的相关素材,如作者的人格个性、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宗教知识等;另一方面,必须要不断启发学生对于这些经典作品的个人理解,培养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摒弃标准答案,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审美热情和潜能。艺术欣赏实际上就是认识事物、把握创作者思想意图的一个过程。艺术欣赏课最终不仅要丰富学生审美情趣和拓展其文化视野,而且还要使他们深入艺术的精髓,使他们懂得怎样靠自己的双眼去洞察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

第三,教学形式上,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当前校园内所关注的审美问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安排教学。

第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只有掌握这种语言,才能真正读懂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内涵,提高欣赏水平。所以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课外美术小组,使学生走近绘画,了解美术语言,亲自体验绘画过程的情感活动,然后和欣赏美术作品结合起来,其效果是非常好的,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第五,通过艺术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只有当学生自己掌握了比较科学的方法时,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比较是艺术欣赏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艺术风格技巧方面,如不同的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常常不易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清楚,但如果把这些作品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各自的艺术特点就容易区分开了。在艺术欣赏中不要孤立地对待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比较,以此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四、建设高素质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

目前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自身文化修养差、文化底蕴不足、科研能力不强、敬业精神与教学能力欠佳、教育思想观念滞后等问题。加强管理与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这支队伍的良性发展,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做好导向作用。

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发展对高校公共艺术的促进作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创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马国俊著《论大学国民性艺术素质教育》,原载于《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 月

[2]刘德富 张朔著《在并校改革中推进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原载于《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4月

[3]杨涛著《试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欣赏课》,原载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6月

[4]张小册著《深化高校美术欣赏课的艺术思维》,原载于《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5月

第9篇:现代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民间美术 现代艺术设计 传承

一、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概念梳理以及目前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民间美术,指的就是在劳动者中产生的,是群众们在其劳动生产以及社会活动的业余时间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而自己创作出来的,并且在劳动人民中广为流传的一种较为自由且朴素的艺术形式。我国的民间美术资源根据不同的工艺分为剪纸、陶瓷、皮影、染织、泥塑等几个大的类别。我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具有较丰富的种类,并且每一种都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中国民间特色,其生命力也是最为自由的,这种独特的魅力对于中国高校中的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现在有一些开设了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院校或者综合类的大学,耗费大量资金去请国外学者或教师来为学生普及设计理念和技术等,但是一些国外的学者到了中国却跟学生们讨论中国本土的设计元素,比如风水等。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目前在高校的设计专业中存在一个误区:过于重视国外设计元素以及理念,反而忽略了我国民间的美术资源,但是这些珍贵的美术资源却在国外得到重视,我们反而是花钱去请外国人来给我们讲述我们自己的美术资源。

二、高校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应用民间美术资源的原因分析

1.高校设计专业发展的全面性和丰富性的要求

目前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对于设计专业的要求来看,我国对于设计人才的要求不应该单纯的是艺术画家,而应该是具备了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可以适应目前的市场环境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民间美术资源的可借鉴性就凸显出了重要性。在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很多课程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方面,所以在民间美术中的很多资源,比如泥人、雕刻以及刺绣等就为这种设计提供了设计素材。

2.实践性的需求需要民间美术资源的支持

我国民间艺术属于一种手工艺术,这种艺术产品融入了劳动人民的情感以及自身的生命力,在进入了工业时代之后,这种手工技能带给学生的就是一种在实践性上的思考。在艺术设计的学习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有紧密联系的,如果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够强的话,就会给之后的工作带来很多困扰。但是通过在设计教学中融入泥人制作等内容,就可以通过丰富课堂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或者是展开设计大赛,要求学生在海报设计或者工艺品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激励学生去关注身边的民间美术资源。

3.民间美术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源泉

民间美术资源与高校的设计专业教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尽管从表面上看两者之间似乎是毫无关系的,但是在本质上讲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联系。根据现代设计风格设计出的作品尽管非常时尚并且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跟传统的民间美术资源相比却不够生动感人。民间乡土艺术作品,其自身有较为幽默、夸张的造型以及大胆的色调运用,这些艺术色彩都充满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与体验,优秀的民间美术成果比起现代设计作品来更加耐人寻味,是可以给人更多有关生活的思考的。正是这种源于生活的文化内涵,是目前设计专业学生所需要的。

三、民间美术资源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民间美术资源中符号造型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民间美术造型已经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符号系统,成为了一种具备独特风格以及情感的表层符号,而且是跟当时当地的工艺特点以及技巧和社会文化系统相对应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以及区域特点。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符号,比如祥云等,在不同的时期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和应用,并且这些传统的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中也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比如祥云图案,通过在2008年奥运会火炬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带有和谐社会象征意义的符号。

图形符号是一种观念的外化形式,正是运用了这些特殊符号,才可以让欣赏者对之产生回应以及一种认同感。如果我们可以在现代设计教学中融入这些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讲解以及运用,就可以让学生们的作品更具中华特色。但是把这些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拼贴,而是要上升到精神层次的结合,才可以打动人心。所以说,民间美术资源对于现代设计的教学来说,就是源头,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对现代设计的平面设计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设计理念中的留白、虚形等都是受到了民间美术设计元素的影响。在招贴的设计中,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通过运用正负形的关系来让图形更具感染力。我们对此最为熟知的作品,可能就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的设计,设计师郭春宁成功地使用了民间美术资源中的印章以及书简字体等印刻出了一个舞动的人字形,这个极其富有中国特色的印章设计向全世界表达出了“舞动的北京”这一设计理念。

2.民间美术资源中的象征意味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对于劳动人民来说,就是他们利用民间美术的形式来寄托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理想的生活状态。所以很多民间美术作品在创作时都采用了象征以及寓意的手法。比如鸳鸯寓意夫妻生活美满、桃意味着长寿等,我们要让学生们在学习现代设计时也掌握这种能力,让自己的作品可以与广阔的中国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像奥运福娃那样可以在造型设计中融入丰富的文化韵味以及寓意等,传递创作者的设计理念以及自身的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