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危废处置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城镇住房改革;预防性储蓄
一、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就开始了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其中1998年的福利分房制度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在我国已实行了几十年的住房实物福利分配这一体制的终结,彻底完成了住房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转变。住房改革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引致了商品住宅价格的过快上涨。在1997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均价只有1790元/平方米,到2001年上涨到2017元/平方米,年均上涨幅度为2.5%。在2002年之前,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持续上涨,但涨幅较小。2002之后,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进入快速上涨阶段,短短6年就从2002年的2092元/平方米涨到2008年的3576元/平方米,年均涨幅是11.8%,远远高于2002年之前的上涨速度。商品住宅价格的的快速上涨使得城镇居民的购房能力下降,为了购房人们不得不增加储蓄的数量。分析和研究住房改革,伴随而来的高房价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如何解释这种影响,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预防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是居民储蓄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很多国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预防性储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理论方面,主要是分析预防性储蓄的原因。Leland(1968)最早对预防动机的储蓄模型进行分析,他认为储蓄主要是为了防范未来不确定的劳动收入所带来的冲击。Deaton(1991)及Carroll(1992)结合预防性储蓄与流动性约束假说提出了“缓冲存储”模型。更多学者则试图从实证角度对预防性储蓄做了大量研究。Carro(1993,1994)使用美国收入时间序列分组数据和消费支出调差数据,用各收入组间的方差代表风险,其研究结论也证明了预防性储蓄假说。Engen、Gruber(1997)和Lusardi(1997)发现了显著的预防性储蓄的证据。结合预防性储蓄理论建立相应的模型,采用经过处理的31个省市的横截面数据来验证该模型。建立的计量模型如下:
S=?茁0+?茁1Sy+?茁2SH+?茁3PH+?着(3-2)
式中,S―城镇居民人均储蓄额;Sy―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标准差;SH―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的标准差;PH―城镇商品住宅的人均价格;?着―随机误差项。回归结果如下:
S=3018.639-1.058Sy+6.930Sh+5.810Ph(3-3)
(1.108) (-0.282)(0.260)(8.067)
R2=0.857,Adjusted R2=0.841,F=54.089,D.W.=1.216
从回归结果可看出,截距项不显著,经检验,选定变量Sy和Ph。再进行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S=6.004Sy+5.159Ph(3-7)
(3.220) (7.523)
通过该模型,可发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标准差和城镇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对城镇居民人均储蓄有显著影响,说明中国城镇居民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城镇住房改革形成的高房价预期使得城镇居民更多的储蓄。
三、结论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预防性储蓄模型,利用经过处理后的31个省的横截面数据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1998年的城镇住房改革产生两个直接后果: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大幅增加,高房价及持续上涨的预期。通过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和检验,发现城镇居民居住支出的增加对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影响不显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标准差和城镇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对于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有正的显著影响。因此,在城镇住房改革影响城镇居民储蓄的两条途径中,主要是通过对居民形成持续高房价预期来实现。(2)通过31个省市的横截面数据,发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确定性会使居民进行更多储蓄;同时在中国的背景下,城镇居民还面临着持续过高的房价,房价的这种持续上涨的态势使得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一步增强。因此,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确定性及持续的高房价的共同作用增强了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动机。
参考文献
[1]宋铮.《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金融研究》.1999(6)
(一)进一步深化、完善对产废单位的监督管理,拓宽管理范围,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1、针对20__年开展的固废、危废申报工作,深入企业进一步核实固废、危废的产生数量、种类及产生贮存、处置情况。
措施:实行动态申报制度,对产废大户实行变更申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使企业主动申报与监督管理相统一。
2、对产废单位实行规范化管理。
措施: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行网上申请联单制度,从日常监督和转移联单入手,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管;要求各产废单位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对重点产危单位设立危险废物标识,产废单位提出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计划。
3、在继续确保医疗废物100处置率的前提下,采用医疗废物专用联单收集运输危险废物。以实验室废液、感光材料废物为重点,在全市大专院校、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全力推进感光材料废物综合利用、实验室废液的无害化集中处置工作。
措施:加强对产废和处置单位签订处置协议的监督工作,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处置,严格转移联单制度。
4、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工作。
措施:帮助企业拓宽固废利用渠道,建立固废综合利用信息交换平台,推进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二)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及处置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处置行为,对小型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实行集中规范化管理。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哈尔滨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包括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措施:强化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的落实,加强危险废物转移的现场监督,实行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处置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企业进行合理布局,控制处置企业数量,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处置企业合理竞争,长远发展。同时,在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建成后,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小型企业实行园区化统一集中管理。对收集、运输、处置危险废物单位设立危险废物标识。
2、贯彻落实《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加大查处力度。
措施:对存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实行限期处置和强制处置相结合,对本市能够处置的就地处置,无法处置的转移到外地处置。
(三)加强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初审、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进口废物初审工。
措施:对办理许可证、进口废物的单位实行现场踏查,深入企业了解,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四)加快固体废物处置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1、在06年初,积极引资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的建成,积极引入固体废物利用新技术。
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措施: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放射性管理工作培训,组织落实培训内容。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保证条例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对新增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完善新增放射源的建档工作,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放射源编码和数据库,实行放射源身份管理工作。
(三)、加强在用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用源单位每季度报一次安全管理现状,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在用放射源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要求辖区内所有相关单位按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并监督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和应急措施。
(四)、加强废弃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严格执行废弃放射源安全贮存制度,对辖区内所有废弃放射源施行强制收贮。
(五)、加强电磁辐射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完善申报登记制度,对辖区内电磁辐射污染源实行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
三、提高固废、辐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理预案,提高污染事故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高标准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工作
认真听取落实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及时完成答复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举报的办理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涉危行业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组成执法工作组,持续推进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根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国家危险废物管理名录》及相关规定,对辖区内产生危废的企业(涉及医院、汽修行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在检查过程中,详细掌握了危废产生的种类、数量、储存及处置等情况,切实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危废管理处置工作严格化、责任化、规范化。将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消灭在源头。
二、主要问题及对策
通过此次涉危行业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聚焦危险废物“暂存场所是否规范、是否落实三防措施”、“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悬挂标识标牌、是否设有台账记录”、“处置去向是否合规”等方面,通过现场查看、询问负责人,对中路卫生院存在的医废暂存间分类、储存不规范,无分类隔板,转运合同到期要求立行立改,重新设置医废暂存间,立即和有资质的公司重新签订合同,检查中未发现违法行为;对其余9家汽修行业存在的无标识标牌、危废暂存间设置不合理、有渗漏情况,无管理台账等问题要求立行立改,设置标识标牌,规范化危废暂存间、做好“三防”,如实做好台账记录,检查中未发现违法行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此次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在危险废物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现场监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规范化管理长抓不懈。
近年来,我省各地发生了多起因危险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危害了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为切实加强我市的危险废物管理,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确保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有关精神,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危险废物的监管力度,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表制度。
相关企业须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进行自查,确认危险废物的产生源、种类和流向,认真、详细地填写本单位的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表,并报我局备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表须做到每年度一份。
二、严格执行转移计划报批和转移联单制度。
有危险废物转移处置或利用的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原则上每年报批一次。
在市内转移危险废物的,由市环保局批准;在省内跨市转移危险废物的由市商经接受地设区市环保局同意后批准;跨省转移危险废物的,由省环保局商经接受地的省环保局同意后批准。相关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转移要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并须转移至环保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每转移一车、船(次)同类危险废物均要认真填写转移五联单,并必须按规定委托持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用章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营运证》的单位运输。转移后联单须交我局备案。
三、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制度。
各企业须严格按照《关于组织推行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制度的通知》的精神,切实执行台账制度,对危险废物进行统一贮存、分类存放,对每批次出入暂存场所的废物进行清点称重,及时做好台账记录,每半年统计一次,统计结果上报我局。
四、规范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场所。
各相关企业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建立规范的贮存场所,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应设置警示标识;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应张贴标签。对贮存易燃易爆危险废物的场所应配备消防设施。同时,贮存场所应配备称重设备。
这次的停工还只是第一次,之后中心经历多次开工不足。
陈京平四处搜罗的不过是普通的日光灯管――“危险废物”中的一种。
所谓“危险废物”,人们日常接触的灯管、废油漆、家用电池、汽车电瓶等废弃物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工业生产废物则是主要来源。中国环保部的“危险废物名录”包含“医疗废物”、“废矿物油”、“爆炸性废物”、“含汞废物”、“合铅废物”等49个分类,涵盖石化、冶炼、生活用品制造、医疗器具生产等国计民生各个方面600余种。
一旦被随意丢弃或非法填埋,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后果是极难消除的。比如,当汞、铅、镍、铬等重金属含量高的废物被非法排入水体或土壤,上百年都不会降解。而污染也会通过水体里的水生物或土地上的农作物,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最著名案例即是上世纪50年生在日本的“水俣病”,这种导致一个4万人小镇上1万人患上的怪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导致行动、感觉系统失常,直至死亡),正是由于居民长期食用了水俣湾中含有汞的海产品所致。
虽然中国的危险废物处理起步很早,却至今还没有完成回收环节从立法到技术的细节落实。最能说明问题的现状之一是,迄今为止,遍布各地的危废处理中心都长年处于半停工状态,而维持他们开工的多是当地在华外企。更让人困惑不解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目前仍不断有消息称“新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将落成”。
中国危废处理体系的建立
中国危险废物处理议题,启动于1990年3月22日。
这一天,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于瑞士小城巴塞尔签署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中国成为《巴塞尔公约》最早的缔约国之一。这个公约是用来制止发达国家向没有处理能力的不发达国家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的,因此,即使是尚不清楚国内危废数量的中国政府,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至少可以作为缔约国被保护。
1991年,中国政府选定17个城市做试点,摸底调查危险废物的数量,三年后将调查范围推广到整个内地。至1998年,才有了对于固体废物总量的第一次统计数据:8亿吨。而由于危险废物的概念都不为各单位明晰,所以此时危险废物总量还未能单列。
2003年,官方首次以立法形式,要求用三年时间建设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31座。根据环保部公开资料计算,截至2007年,除了,中国内地建起1109家具资格的危废处理企业(中石化、吉化、燕山石化等国企自行建设危险废物处理设施未列入此计算结果),处理能力总和共计15340151.7吨。
从着手普查危险废物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危险废物处理设施,中国用了不到20年时间,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较快的速度。然而,据记者调查所知,中国大多数危险废物处理厂与北京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一样,常年“吃不饱”。
逾八成危废末专业处理
仅仅是一根灯管,回收已十分不易。
“居民给我一根灯管,还得给我一块钱的处理费,谁会愿意?”陈京平说,“未来一年内,处置中心打算研究出一套适合合汞光源有偿回收的长效机制。”
2010年10月29日起,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开发署合作在北京开展“废旧含汞光源处理试点”研究。不过,在有些专家看来,居民小区产生的灯管可暂时不管。因为九成废日光灯管都由各大企事业单位产生,这些企业大多都没有将废日光灯管送至合法处置场所。
而陈京平接触过近两百家国企的老总,意识到废日光灯管是危险废物的没几个,这让陈成为老牌“碰钉子户”,常被当作小商小贩看待。“首都国际机场每年有十几吨日光灯管送到这里进行无害化处理。但像这样遵守固体废物处理规定的‘不差钱’的国企,只占极少数。”
2003年,处置中心从瑞典购回北京唯一一台日光灯管处理机,但这台耗资75万美元的先进设备一个月只用开工10天,闲20天。陈估算,北京每年废日光灯管产生量为1200多万根,但2010年处置中心只处理了200万根日光灯管,不到一个零头。
《凤凰周刊》记者电话采访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河南、天津等地超过100家危险废物处理企业,无一例外都存在处理能力浪费的情况,并且闲置产能均在“一半”或“一半以上”。
江苏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告诉《凤凰周刊》记者启己企业危险废物处理能力集中在废汞灯,建厂时设计年处理能力为1500吨。“但一年只处理了六七百吨。没有货源。”
该负责人透露,处理厂每年处理的危险废物多数来自附近的外企,而中国国企和民营企业一般将其随便丢弃。
在华外企在危废处理上相对积极的情况,也得到80余家危险废物处理企业负责人的证实。在他们看来,中国这些危废处理厂看起来更像“外企在华危险废物处理厂”。
“回收每吨废物,我要收3000元左右的处理费。在国家没有相关税收优惠或严厉惩罚措施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不可能产生较强的自律意识。”上述企业负责人说。
2010年2月6日,环保部、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共同颁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普查时间段为2007年度),其中透露2007年“工业产生危险废物”(生活中易于接触的废油漆、废汞灯等并未列入普查范围)4573.69万吨。但常年处于饥饿的中国1109家危险废物处理企业,每年至少有6个月时间处于停工状态,实际上每年得到妥善处理的危险废物最多有767万吨左右,占比约17%。也就是说,超过八成的危险废物处于未经专业处理的状态。
以上计算,还未包括在危险废物处理上留下的陈年旧账。
之所以外企会成为中国危险废物付费处理的主力军,除了他们在其母国享受相关税收减免的政策,也因为国外的相关法规有“产生者延伸责任制”:产生的废物如果因不遵守法规进行处理而出事故的话,既追究处理者责任,也追究生产者责任。
“因此,外企会更自律,他们处理规范的话,万一出事故,打官司就怎么都不会输。”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聂永丰说,“中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没有这一条。2004年法规修订时,我们呼吁将这一条加入,最终也没成功。”
危废的国际间转移
2010年,中国环保部《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披露:“2009年,环境保护部共受理危险废物出口核准申请12件,审核通过8件。出口的危险废物涉及电镀污泥、镍镉、镍氢、锂、碱锰/锰锌电池、废汞灯等类别,共计4330吨。”这些危险废物主要向比利时、新加坡、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地出口。
正是通过《巴塞尔公约》,中国借助这些国家的先进技术,将危险废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并回收利用。不过,这部分出口危险废物仅占中国工业危险废物总量的万分之一。
《巴塞尔公约》作为一份缔结于瑞士小城巴塞尔的国际公约,从1989年开始成为国际上处理危险废物跨境转移的平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越来越显现出其有限的一面。
比如除了灯管、电池,越来越多的电子垃圾也成为困扰中国环境的公害,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进口电子垃圾。
环保专家介绍,电子产品垃圾虽合有铅、水银、溴化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但其整体在多数国家并未将所有电子废物列为“危险废物”。《巴塞尔公约》签订时间早在1989年,其时电脑仍未大面积普及到个人用户,当时各国民众也并未意识到20多年后大量的电子垃圾将成为一场危及全球环境的灾难。一直以来,因其经拆解后仍能产生较高利润,已成为跨境转移的大宗垃圾种类,且多从发达国家转移至亚非拉地区。
据2007年国内媒体报道,全球有七成电子垃圾曾倾倒至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电子垃圾场。而电子洋垃圾所合的有毒物质在经过简单拆解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及二次废物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是“100年也恢复不了的”。
虽然中国明令禁止进口电子洋垃圾并加强监管,但在高利润的驱动下,近年来在海关截获电子垃圾仍时有发生。
对此,李金惠教授说:“目前全世界对于电子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存在争议,其中的概念也存在灰色地带。但像显示器、电脑主板等合铅、汞的电子废物,严格来说是属于危险废物的。”
截至2010年,《巴塞尔公约》的缔约国已达173个,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国均为其缔约国,唯一的例外――美国,正是出口电子垃圾的大户。
2019年,根据年度工作任务,我区认真组织、积极推进年度各项任务,齐头并进打好蓝天保卫、治水提升、治土清废三大硬战,年度任务基本达到时序进度要求,环境质量稳步提高。现将我区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情况自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环境质量情况
2019年,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6.9%,较2018年上升1.8%;全年XX区PM2.5平均浓度28μg/m3,较2018年下降4μg/m3。马家桥、汶溪、广源桥、游山断面均为Ⅲ类,贵驷断面为Ⅳ类,市控断面浓度均值功能区达标率为100%,Ⅲ类以上达标率为80%,与2018年持平。XX区生态环境满意度为83.02%。
二、大气污染防治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一)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制定《XX区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2020年行动方案》和《2019年XX区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计划》。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并组织实施,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新改扩建项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特别排放限值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VOCs新增排放量实行区域内排放量减量替代。完成落后产能淘汰12个、“散乱污”整治101家(市级任务100家)。完成落后产能淘汰19家(市级任务15家)。完成重污染企业搬迁关停1家。
(二)深化工业废气治理。
按规定时限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烟粉尘)、VOCs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全面执行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深化钢铁、水泥、玻璃、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合成革、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包装印刷、有色、铸造等12个重点行业废气治理。持续推进有机废气治理,提前完成市级工业企业VOCs治理年度整治任务(18家?)。继续在70余家石化化工企业推行LDAR工作,已完成224万个点检测,泄漏率0.35%,按要求开展修复工作。2016年至今累计削减有机废气约4000吨。组织开展并完成高污染燃料锅(窑)炉核查。开展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提标改造,已完成28台(市级任务19台)。开展有色金属、铸造等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已完成16家(市级任务16家)。
(三)加强面源污染治理。
实施《XX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重点开展“三尘”(工地扬尘、煤尘和道路扬尘)防控,突出抓好拆除作业、建筑施工、道路施工、露天堆场、渣土及物料运输车辆管理等各类扬尘污染源综合治理;全区各地建设工程按要求落实扬尘防治的扬尘自动监测和视频监控措施,并与有关主管部门联网。对煤场实施作业管理、设施维护、场区管理、卡口管理等全过程监督监控,同时结合整体规划开展整合搬迁;强化道路保洁作业,全区城市主干路机械化清扫率保持100%,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平装率100%,最大限度抑制道路扬尘。协同推进“四气”(工业废气、垃圾秸秆焚烧烟气、餐饮烟气和车船尾气)治理。运用城郊烟气监控系统,实现闭环管理,及时发现、消除垃圾秸秆焚烧现象。实施废弃矿山整治,完成年度任务7家(市级任务7家)。年度开展扬尘防治工作督查5次。
(四)开展机排废气治理。
开展重柴车辆路面执法检查。多次联合交警等相关部门在辖区内不同道口、分时段开展重柴车辆尾气排放检测,累计出动54人次,人工检测158辆,整改处罚58辆。自5月份开展机动车年检数据审核
4235辆,审核率96%。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64辆(市定任务),已完成297辆。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审核工作,本年度完成881辆。
(五)强化应急联动和监控。
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更新工作。按要求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加强与气象、建交、综合执法和经信等部门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强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对,督促企业按上级指令落实相应减排措施。截止2019年底,已投用企业常规废气在线监测点位49个,VOCs排口117个,VOCs厂界54个;环境在线监控网格化扬尘61套,有机特殊因子区域站4套。基本建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和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完善了镇(街道)环境空气监测站点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三、水污染防治行动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一)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投资18100万元,新建污水管网17.3公里,雨水管网4公里。完成生活污水标准化运维试点建设5个(市级任务4个)。6个镇街道和2个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部通过市级考核验收。1800余家工业企业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北区污水处理厂、XX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工程,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主要污染物氨氮浓度下降5.5%,总磷浓度下降16.7%,高锰酸钾指数浓度下降17.7%,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深入开展行业整治。
制定《XX区金属表面处理等5个行业深化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督促推进5大行业深化整治提升,完成涉水行业整治76家(市级任务73家),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5个。8家电镀企业电镀线整治已完成6家;推进蛟川电镀污水处理站废水提标异地迁建工程。
(三)继续加强海域污染防治工作。
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的规范整治提升,所有入海排污口规范化设置并设立标志牌,组织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定位;督促乐金甬兴、海德漂染(南洪)完成废水排放去向更改,停用入海排污口。开展直排海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实施入海排污口在线监测设施安装和对原有在线监控设施加装总氮监测指标工程,全区重点入海排污口在线监控实现全覆盖并稳定达标,达到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验收标准。推进入海河流污染总量控制,对主要入海河流进行常规动态监测。
(四)多管齐下,确保治水工作不反弹。
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开展加油站油罐更新改造,督促辖区内加油站加快油罐更新改造进度,已全面完成加油站油罐更新改造任务(市级任务8个加油站)。完成地下油罐改造34个(市级任务34个)。加快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工作,完成美丽河湖创建1条,100%完成市定任务。加强城镇污染治理。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15万吨/日扩建及二期提标工程启动,华清环保提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XX污水处理厂类四类提标改造工程可研初稿完成。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完成1条氮磷生态拦截沟建设,1家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区已全面完成。
四、治土清废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一)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编制《XX区工业固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指导固废底数摸排、处置通道疏通、规范化考核、信息化申报等四个方面工作;疏通了一般工业固废协同处置渠道,与城市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定由中科绿电、华清环保为企业提供填埋和协同焚烧处置服务;统计并上报一般工业固废申请,最终我区36家单位,每年2670吨一般工业固废焚烧需求获市垃圾应急办同意。
(二)推进固废处置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固废重点项目的建设,督促并协助XX亿星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4.7万吨/年一般工业污泥综合利用项目、XX格林兰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5万吨/年一般工业污泥干化项目、XX甬力环保有限公司1.5万吨/年废桶综合利用项目、XX市XX新东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七水硫酸锌(1万吨/年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XX新福钛白粉有限公司60万吨/年水泥缓凝剂项目土建部分已基本完成。
(三)开展规范化考核和专项整治。
完成省厅开展的2019年度XX省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考核;完成2019年度69家重点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印发《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关于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检查企业67家;完成33家单位工业固废核查;开展汽修行业专项检查,责令9家进行整改;进行紧固件企业废矿物油规范化处置协调,下发《告废油(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书》、《企业废矿物油规范处置及整改情况说明》和《危险废物规范处置承诺书》,要求企业开展自查、进行整改;对44家重点废油单位开展摸排,约谈22家。开展污泥行业提升整治,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区10家年产1000吨以上工业企业出厂污泥含水率低于60%。
(四)协助小微产废单位危废处置。
联合各镇(街道)环保所开展危废规范化管理培训会议,由大地环保危废综合经营单位开展“公交化”拼车转运服务,并提供现场管理、台账制作、系统申报指导等延伸服务,截至目前已提供拼车转运服务140余家次;与区教育部门协商,委托大地环保为区内中小学提供实验室废液处置服务,截至目前已安全处置废液298公斤。
(五)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和监测。
完成142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完成2件单位采样方案编制;完成全区5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污染自行监测;完成XX区污染地块名录内6个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调。完成7个功能调整为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块调查工作部署;完成庄市华美线业宿舍区域、骆驼老棉纺厂等其他土地功能变更地块调查工作;完成22个农用地超标点位对账消号工作。
(六)进行土壤治理修复。
督促九龙湖政府开展九龙湖吕岙山塘受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该项目已通过效果评估。完成金甬腈纶厂退役地块土壤污染调查,根据调查结论要求属地加强该地块风险管控措施。
(七)开展重金属减排。
督促辖区内重金属排放单位采取工艺提升,排放提标,转型升级等措施,到2020年底前全区重金属排放量在2013年的基础上减排10%。
关键词:危险废物 现状 问题 建议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在急剧增加。而固体废物中危险固体废物由于其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危险特性,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性,由于危险废物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危险废物进行全面地管理、科学预防、安全处置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危险废物的特征及危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的特性。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一)复杂性
危险废物产生源涵盖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导致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其污染环境的过程可能会经过转化、代谢、富集等各种方式而变得非常复杂。
(二)滞后性
危险废物属于固体废物,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有害物质向环境中的扩散速率相对比较缓慢,达到污染危害标准需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但一旦发生了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损害是持续不断的,不会因为危险废物的停止排放而立即消除。
(三)不可恢复性
有些危险废物若处理处置不当或发生环境污染后,治理难度大费用高或者现有技术无法治理,导致生态恢复缓慢或者无法恢复。
二、济宁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济宁市危险废物量大面广、地域特点明显,近300家企业申报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涉及22大类别,其中精(蒸馏)釜残、医药废物、表面处理废物、废矿物油、废漆渣、污泥、废包装物等为产生量大的废物。通过对济宁十三家较为典型的企业进行调查,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见表:
从调查情况来看:
1.不同企业产生危险废物的种类差别较大、地域差别明显;
2.各企业产生危险废物涉及种类较多,而同一类产生量较小;
3.大本分企业没有自建处理设施,只有少数企业针对排污量大的危险废物建设处理设施,自行处理或利用。
(二)存在问题
1.对危险废物产生源监督力度不够。
产生危险废物工业企业数量多、分散,监管难度较大。环保部门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人员不足,影响了对危险废物的有效监管。各别企业为了逃避责任,瞒报或申报产生量,私自将危险废物倾倒或简单填埋,形成潜在污染风险,造成危险废物分布、总量家底不清。
2.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
目前济宁危险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的企业经营规模较小、重复建设、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电子废物处理能力明显不足。
3.公众参与不够
近年来,对水污染、大气污染的宣传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公民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危险废物的宣传不够,很多人不了解危险废物的危险性,将电子产品、农药包装物等当作生活垃圾丢弃。造成未经分类的有害废物进入卫生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造成二次污染。
三、国内外先进经验对济宁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启示
(一)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监管,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
政府增加管理力量及投入,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环保本门的监管职能,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监管。可以借鉴日本,危险废物产生量由企业、行业协会收集基础数据,如实填报、提交,准确掌握危险废物的产生种类、产生量、利用或处理处置方式等信息。对危险废物从源头到最终去向都有一个清晰完整、可操作的路图,每批废料走向可追溯。畅通危废收集处理渠道,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提高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及时安全处置。
(二)建立健全问责制度
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行业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对某些严重污染环境借鉴美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责任者事先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费,当污染发生后对环境或第三人造成危害,有保险机构对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三)提高危险废物防治水平
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处理工艺技术水平。国外先进经验表明,小规模、分散处理危险废物成本很高、很难达到污染控制标准,也不利于环保部门监管,危险废物更适合分类收集、集中处置,因此,危险废物处理企业大型化、规模化也是发展趋势[4]。
(四)引进和开发新技术
近年来,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例如等离子体热解危险废物技术得应用,可以实现高温裂解彻底,减少尾气二次污染,清洁安全。关注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结合济宁市实际现状,引进新的技术、设备,推进危险废物处置技术迈上新台阶。
(五)加强宣传、鼓励群众参与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作用,及时危险废物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危险废物环境污染的警示教育,引导社会群众的监督和参与,举报危险废物污染行为。开展废荧光灯管、废铅酸蓄电池、农药包装物等废物采用强制回收、以旧换新、有偿回购等激励措施,激励使群众参与到危险废物治理当中。
参考文献:
[1]日本固体废弃物处理模式给中国带来的启示[J].商品混凝土,2015,(10).
[2]渠玉英,李毅.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12,(02).
[3]许婷等.国内外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论文集[C].201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把“系统化设计、全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思路和举措运用到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优化计划,推进结构调整,深化污染减排,加强流域整治,加快生态修复,提升监控能力,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全市生态经济典范区和湖湾型城区、滨水花园城市。
二、工作目标
(一)环境质量目标:主要水环境功能区、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水质达标率达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功能区要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0。
(二)总量减排目标:确保两个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淘汰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炉窑,用煤量比去年下降5%。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削减188.9吨和17.13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削减66.4吨和34.1吨。
(三)太湖治理和流域治理目标:完成《市“十二五”太湖水环境治理专项规划》、《太湖(蠡湖)新城流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太湖安全度夏。
(四)污染防治目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污水处理厂污泥规范化处置率均达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100%。
(五)生态建设目标:林木覆盖率提高0.2个百分点,完成“两型社会”示范创建年度任务,启动1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切实强化环保倒逼机制,助推转型发展
1、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以保护生态、治太保源、防控重金属污染等为重点,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控太湖保护区范围内的项目建设,禁止“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鼓励符合“两型社会”特征的项目建设。
2、加强传统产业提升。抢抓低碳经济示范区和新城建设机遇,依托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创新提升、“在搬迁中提升”,打造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制造业,全年完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10家(其中重点企业5家)。
3、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继续深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改革,对IC设计、工业设计、软件及服务外包、网络经济、影视文化等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着力简化审批验收程序,降低项目报批门槛;对物联网、生物医药、航空电子等可能存在环境风险的产业,着力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切实加强科学监管。
(二)不断挖掘总量减排潜力,提升环境容量
1、强力推进工业减排。积极开展“三高两低”、“五小”等企业专项整治,重点梳排并治理一批高污染、效益低的企业;关闭列入“环境统计”的工业企业3家,完成化工企业整合整治年度任务。加快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胡埭新城工业安置区中水回用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改造(淘汰)燃煤工业炉窑5座,规模企业用煤总量不超过2010年同期水平,单位GDP能耗低于0.42吨标准煤/万元。
2、大力开展农业减排。有序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菜篮子基地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主要经济植物、水果、粮食产地和菜篮子基地的污水灌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项目实施到位,畜禽粪便统一收集、处理和利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生态农业技术,化学氮肥、化学农药施用量分别比2007年削减23%和30%。
3、切实加强管理减排。着力抓好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设施和中控系统建设改造工作,切实加强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加强污水处理厂环境监管,确保设施运行正常、污水处理达标、污泥处置规范。
(三)扎实推进治太保源工程,确保安全度夏
1、强化水源地保护。进一步规范水源地管理,禁止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和活动;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沿湖75万㎡芦苇人工养护工程;加大水源地监控和蓝藻打捞、处置力度,确保不发生危及供水安全的环境事故。
2、加大控源截污力度。加快推进排水达标区创建、污水管网建设、污水截流,力争上半年完成排水达标区扩面任务,努力实现胡埭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太湖(蠡湖)新城配合道路建设管网27.13公里;对近期不拆迁的自然村进行污水接管或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3、推进河道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太湖(蠡湖)新城流域29条河道综合整治;清淤河道17条(13.66公里,19.3万方);对列入市重点整治计划的未达标的黑臭河道继续实施整治;完成小溪港管理区域内场地修复工作;新建马山千波桥1000吨级蓝藻堆放池、500㎡移动设备操作平台、月亮湾藻水分离站配套藻泥池等工程,新建许仙港、许仙港东、埭港、渔港喇叭口、闾江口大堤、千波桥、檀溪湾、上海纺工等8个蓝藻打捞及休息平台。
(四)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工作,降低环境风险
1、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继续实施“蓝天工程”,开展清洁能源区向外拓展5公里工作,淘汰集中供热区域内的燃煤小锅炉;强化城市扬尘管理,全面落实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相关规定;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全区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330天以上。
2、控制各类声污染源。强化饮食服务等社会生活噪声控制;加强机动车辆噪声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城区机动车禁鸣规定;深化“绿色施工”创建,提倡使用工艺先进、噪声强度低的建筑施工机具,加强夜间与特殊时段噪声管理;大力推进企业噪声防治工程,推广使用低噪声的先进设备和工艺,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强化固(危)废规范管理。加强固(危)废全过程监督管理,降低危废存贮、转运、处置等环节的环境风险,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100%;全面实施《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规划》,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安全无害化处置。
4、提高辐射管理能力。健全辐射源监管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控系统。全面开展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重点加强对社区、学校等场所的监测和控制,积极开展对电磁辐射污染监测、防治、环评等工作的研究。
5、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结合区域实际,重点开展涉重、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沿湖餐饮、重点行业等专项检查和整治,大力开展化工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整合整治,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妥善处理环境,深入开展“百日环保”宣传服务活动,保障群众健康。
(五)精心打造生态修复亮点,做优环境资源
1、实施生态修复。加快推进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建设,基本完成前期拆迁,适时进行道路建设、河道整理、地形整理等工程。有序实施环太湖生态景观林带扩建、入湖河道沿线绿化等工程。
2、加快景区建设。完成龙头渚公园、渔港公园、龙寺生态园、九龙湾乡村家园、唯琼农庄、太湖花卉园、青山公园改造建设和雪浪山公园部分林相改造建设任务;太湖湖滨公园主干道建设基本到位;环太湖高速南侧景观绿化达到既定形象进度;沙渚公园(植物园)完成拆迁安置和土地整理工作。
3、推进城镇绿化。新建小游园5个,提升小游园1个,复绿老新村8个,完成安置房小区和单位围墙外空秃地补绿13.4万㎡,新增造林绿化2000亩,其中成片造林1000亩。
4、优化人居环境。切实加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后续管理,新建垃圾桶集中清洗点不少于50个,试点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区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75%以上。加快“两型社会”示范工程建设,建成1个集中展示区、1个示范街道、6个示范村(社区)、4个示范学校和10个示范企业;加快生态、绿色创建活动,建成2~3个市级以上示范绿色社区、9个园林式单位(居住区)。
(六)积极落实绿色经济政策,促进资源利用
1、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排污权交易市场份额,按照“科学、合理、公开、透明、从紧”的原则,对所有新(改、扩)建项目科学核定排污指标,排污权出让方、需求方分别通过交易出让和购买排污权,有效激励企业减少排污,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2、继续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机制,加大重点企业参保力度,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境责任、提高防范环境风险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年内完成10~20家重点企业参保工作。
3、加大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力度。严格执行《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评级标准》,完成180家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七)注重提升监测监控能力,优化管理水平
1、加强环保执法体系建设。按照环境监察标准化管理体系2级标准,加快推进环境监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建设,努力提高环境监察现代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
2、加强环保监测体系建设。有序开展油烟废气污染源、危险废物在线监控试点工作;着力加强区监控中心、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管理;依据规划做好空气、灰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新建噪声自动监测点位4处、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
3、加强环保应急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太湖“湖泛”巡查和蓝藻监测预警工作,落实监测预警日报、应急快报制度,组织开展太湖安全度夏应急监测演练,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下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太湖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强化资金保障。要切实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按规定要求在区财政预算中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专项资金,确保本级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低于4%。同时,积极通过对上争取、企业自筹、社会集资、银行借贷等方式筹集落实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一是坚持环境保护优先,树立生态立区意识,坚持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以人为本,加快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二是让辖区河流休养生息,对其以人文关怀,通过不断减轻河流的污染负荷,恢复生态平衡,重视河流的生命活力。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环境管理原则,采取三项措施:1、对现有污染源排污口实施每半年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平时随时抽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2、对新建项目严格环境准入,推行清洁生产。3、全方位治污,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有效手段。建议有关部门对*河采取河流底泥疏浚、植物净水、革除青草等措施,促进河道生态恢复。对沿河垃圾采用“村收集—镇集中—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三是加强宣传,让环保常识、法律法规、绿色文明家喻户晓,全民行动共创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二)在整体推进区政府四大环境整治方案基础上,开展辖区噪声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督导前进村加强维护现有工程及设施,巩固整治效果,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实现“以奖代补”。同时,以前进村为试点,协助南八里村并拓展到其他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逐步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继续对实行“河长制“三条河流水质进行监测,力争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对规模以上企业和22家燃煤大户继续实行耗煤、耗水及排水月报制度。污染减排、地表水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等按照计划取得较大进展。同时,对辖区开展噪声功能区划分,确定各类噪声功能区范围,改善居住环境,较好控制噪声扰民问题,营造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三)落实责任,环境监察工作实施“421”工作制度
环境监察工作实施“421”工作制度,即每月“4”查:一查企业原料种类、数量是否发生变化,二查环保装置运行是否正常,三查排放口污染物浓度是否达标排放,四查事故池与装置连接及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和匹配;“2”提速:一是办理要提速,二是环境热点难点敏感问题处理要提速;“1”月报制度:规模以上企业和耗煤大户月耗煤量、用水量、排水量实行每月报告制度。克服以往环境监察走过场现场检查似走访慰问的现状。环境管理工作做到把住入口、看住总量、用好三大政策。把住入口严格新建项目准入标准,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入*区,并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看住总量控制污染物“增量”,做到只减不增,进一步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提高治污水平,督促治污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稳定达标排污,严格控制超标、超总量排污。用好三大政策即限期治理、停产治理、关闭取缔三大政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及产业调整,逐步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使用低硫煤及清洁能源,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有利于环保的体制机制,支持鼓励绿色税收,确保辖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监管,确保辖区环境安全
对辖区34家重点化工企业和6家限期治理、7家停产治理企业加强监管和治污督办,确保按照环保要求正常、安全生产,按时限完成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任务。
(五)宣教与创绿
围绕工作重点,创新环境宣传手段,大力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节能减排、小康指标、污染源普查、环保法律法规等,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进绿色创建系列活动。实现每年都有
“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目标。
(六)以科研促全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在完成辖区农村饮用水环保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加压力,预计完成辖区噪声区划分研究,为顺利解决噪声扰民问题奠定技术支撑。同时,视市科委对上报的*区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研究和*区农村饮用水环境保护规划研究2个科研课题经费的批复情况开展专题研究。通过环境保护专题调查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和锻炼分局干部职工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环保工作需要。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河污染治理问题。*河虽然采取了堵(截留生活生产废水)、疏(清淤绿化)工程治理,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恢复沿岸生态环境功能,仍是一条臭水河。为此,建议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主动治理的工作思路,利用湿地、植物、人工跌水增加富氧等措施,确保整治效果,恢复生态功能。
2、非工业园区以外化工企业和危废处置企业的监管及羽毛沟等区域生活生产废水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问题。有计划的对非工业园区以外化工企业和危废处置企业的监管,逐步进入工业园区。禁止羽毛沟地区新扩改建设项目建设,逐步搬迁、萎缩该地区的工业企业。同时,完善该区市政设施基础建设,确保生活生产废水排入市政管网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另外,加快*路至新华路间*河干管截流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污水厂运行负荷达到80%以上。
3、工业企业集中供热问题。推进集中供热进程,彻底解决分散燃煤锅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