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艺术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岩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壁画艺术,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在岩壁、洞窟中运用木炭、矿物质等多种材料中提取颜色进行绘制涂抹,这些材质不同的颜色与水调和后染在岩壁上能使壁画的色泽经久不衰。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岩画,例如,有“史前卢浮宫”美誉的法国南部拉斯科壁画和“史前西斯廷教堂”之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等,这些岩画大多以反映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其中动物的形象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当然其中也不乏祭祀祈福、图腾崇拜等功能作用。
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岩画也不例外,目前广西少数民族保存最完好的岩画,主要集中在左江及其支流沿岸的悬崖绝壁上,横跨宁明、龙州、凭祥、崇左、扶绥、大新、天等七大县市地区,其中以宁明县的花山壁画群最为壮观且最具有代表性。这些岩画艺术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多以少数民族先祖向神灵祈祷所绘,岩画内容包括人、马、狗、刀、剑、铜鼓等,其人物造型多似蛙形,虽然何为蛙形人像,至今在学术界仍然是未解之谜,但是其震撼力依然让今人无法阻挡。
此岩画透露出的原始宗教和巫术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已达成广大共识,其充满张力的造型,粗狂有力的笔触,恢弘大气的整体画面,都充分反映出了广西少数民族先祖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人民勤劳质朴、智慧大度的品格。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广西少数民族岩画具有画面形象符号单纯简练,构图富有强烈的节奏韵律感,色彩鲜艳明快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艺术特点,对于现如今的壁画艺术创作来说,其结构紧凑、形象概括夸张、重复对比等艺术符号特点及其学术价值,在今天看来依然值得我们研究并成为当代壁画艺术创作领域借鉴学习的模本。
二 广西少数民族岩画艺术特点的现代审美意味
1 结构紧凑的构图
广西少数民族岩画尤以左江流域花山壁画为主,壁画采用平面表现形式的构图,虽然画面中的人物、动物都采用简练的平涂形式,但是却形象生动且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和动物等不同姿态和艺术特点,丝毫不觉得画面呈现简单、单调之感,反而让人觉得画面丰富有层次,色彩具有浑厚之美,这与岩画本身结构紧凑的构图有很大的关系。
这样的构图方式经常会出现在现当代壁画艺术创作中,不同时代创作或者表达不同主题内容题材的壁画作品都会运用到这样结构紧凑富有韵律感的构图方式。结构紧凑的构图方式追求平面、散点、自由的感觉,但是却显现出轻松、随性、自由奔放的艺术特点,画面中的线条、色彩不断地组合重构,形成一种有疏有密,有动有静,有粗有细相互交织变化,同时又富有张力的画面感,这样的构图方式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抑扬顿挫、气韵生动的视觉语言美,具有一种天然去雕饰,质朴率性的艺术表现力,犹如一曲铿锵有力的交响曲,言之有物、掷地有声。
2 形象概括夸张
广西少数民族岩画艺术充满着艺术的想象力、概括力和创造力,以左江流域的花山壁画为例,画面人物形象不仅能用简练的几何图形描绘概括,真实准确地表现出客观物象的基本形态特征,同时还能通过这样的几何图像来记录当时的生活场景,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祈愿祈福的愿望。
在现当代,大型壁画的创作过程其实也是在这种先辈的创作体验中获得启发的,壁画艺术创作中对于形象概括夸张的语言表达方式,既有借鉴,也有超越。“有意味的形式”不仅是注重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内容题材、构图方法、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同样在此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形象语言方式既是艺术的语言,也是生活的语言,更是情感抒发的语言,它在艺术创作中不仅仅是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概括夸张,还应该是艺术情感的符号,这种情感符号充盈在几乎所有的艺术创作作品中。
艺术家把这种情感通过艺术符号的形象传达出来,引起了艺术家与观众在心灵上的冲撞与共鸣,我们的少数民族先民在形象浓缩概括等方面让我们后人叹为观止,作为当代艺术家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汲取吸纳,要将这样一种“取舍”有度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到我们的壁画艺术创作中。
3 重复对比的符号
世间万物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重复对比的语言表达形式存在于大自然中却是万变不离其宗,重复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现在看来确实是力量的表现,而我们的少数民族先民早已领悟其中,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将此手法运用得当,张力十足。
以左江流域花山岩画为例,画面中首先是以形体的大小来区分主次的,在表现内容上,形象地记录了氏族部落举行祭祀祖先神灵的活动时集体歌舞的场面,通过大小不一的祭祀人群来表明社会地位的高低、尊卑,主次关系一览无遗,这样的表现手法,在当年看来只是以“无法”代替“有法”,即少数民族先民们没有所谓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构图的专业知识,只是用这样单纯且简明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所想,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画面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当代壁画艺术创作中,重复对比的符号运用屡屡出现在画面中,每一件创作作品中都会重复出现画面的艺术符号,产生强烈的节奏形式感,通过色彩、形体、数量、面积、形态等方面突出对比关系,从而让人感到画面的明快、跳跃、节奏和韵律。
花山岩画画面中反复出现的重复对比符号,犹如一个个神灵般带给人们祭祀祈愿的心里暗示,同时对于我们研究广西少数民族岩画艺术特点的后人来说也提供了许多借鉴、学习的作用,给我们现如今的壁画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创作能量和启示。
三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要有创新的意识
1 创作理念的更新、创新,关系到艺术创作的成败
人的思维意识必须是建立在正确的观察和敏锐的思维上的,如果失去这些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事物将会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在艺术创作中,创作的思维像是一个掌舵手,决定着艺术创作的方向、走向以及最终的成败,因此,创作思维在理念上的更新、创新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因为壁画艺术创作的公共性决定了壁画艺术的创作思维、理念必然是三维、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在创作理念上必须做到在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养分和不断地吐故纳新。
创新,并不是一味地去其糟粕,去伪存真,而是要站在传统的基础上眼见着实,将传统的精华善于吸纳,善于利用。艺术是有传承性的,每一个时代产生的艺术作品都将是后一个时代艺术创作借鉴继承的模本,因此,每一个时代每一个艺术流派都无可替代,他们都是独立存在并有独立艺术价值。传承历史并不意味着要否定过去,而是要学会“拿来主义”,优秀的、精华的部分我们要懂得为我所用。只有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会更有底气、内涵和价值,否则创新也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流于形式而失去了生命力。
2 要用文化发展的眼光去审美与创新
毫无疑问,广西少数民族岩画群的资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整个艺术范畴里,它独特、神秘而又通灵,站在这样的艺术作品前,你会感受到这是天造地设之物,充满着原始之美。
这样的岩画艺术资源,我们应该用文化发展的眼光去对其进行审美和创新,因为她既能给现代艺术创作带来最原始、最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基因,同时又能提供艺术创作最需要的内核基因——文化基因,真正做到了“世界性”和“民族性”。
在艺术创作领域,艺术性的极大发挥是建立在文化层面上的,换句话说,文化才是艺术创作的根。从艺术层面上看,广西少数民族岩画艺术具有的点、线、面等空间布局以及画面艺术特点、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感,都将给我们带来艺术创作新的灵感和启发。从文化层面上看,广西少数民族岩画艺术又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质朴原味的原始文化带给了我们不同以往的文化感受,而让艺术工作者在面对现代艺术创作中获得更多新的创作体验和感受。
艺术创作一定是一场文化革命,只有文化的不断发展才能使今天的艺术创作充满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和营养,给艺术创作不断带来启发,艺术工作者的艺术创新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才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才能兼具艺术性、民族性、区域性和时代性。
3 壁画艺术创作如何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寻求创新
当代壁画是公共环境艺术,艺术作品与公共环境之间是一对共生体,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将会更加注重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公共空间环境,公众对审美的要求、对城市公共环境的期望会渐渐融入新的理念而表现出更为真实的内涵。广西少数民族壁画艺术如何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体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且通过艺术作品传达出作品本身独特的公共性,在当代大环境下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创作出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作品是新时期每一个艺术家的新课题,这些都将给当代壁画艺术家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对城市壁画创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无论壁画艺术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对于中国浓厚而丰富的民族传统研究都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但是坚守传统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我们要扎根传统力求创新,处理好传统和继承的关系。
同时,“多元化”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壁画艺术语言的发展也将趋向多元化,材料工艺的不断拓展,创新的技法应用,不断发展完善的风格,众多因素都将使当代壁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给城市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最后,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创作出既具有物质结构特质,又具有精神独特气质两者相结合的当代壁画作品,这是我们每一个壁画艺术工作者都必须面临而追求的目标。在艺术创作中,我们要让公共环境空间朝着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形成良性的发展,同时还要尊重公众群体,只有在“以人为本”这样的意识信条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造福人类,服务大众。
四 结语
关键词:纤维艺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57-02
本文针对于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主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探讨,一是,分析了材料在纤维艺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研究了我国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脉络,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当代纤维艺术的崛起和发展。三是,探讨了我国纤维艺术的特点,通过对我国纤维艺术特点的分析,进而了解如何推动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完成本文要呈现给读者的全部内容,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材料对于纤维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在纤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赖于对材料的运用,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对于材料利用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纤维艺术的发展。我国的纤维艺术发展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纤维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社会的潮流,并且将传统的工艺融入到艺术当中。纤维艺术在材料方面的多样化是有目共睹的。纤维艺术对材料之所以有如此的重要作用,主要就是由于通过纤维材料能够表现出纤维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在纤维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材料不仅本身可以成为作品,并且可以将纤维材料经过反复的加工成为艺术品。由此可见,材料在纤维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纤维艺术家们需要在不断的艺术创作中,寻找更好的纤维材料,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另外,伴随着纤维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逐渐的应用到纤维艺术当中,并且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纤维材料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现代纤维艺术之所以对纤维材料如此的重视,主要就是通过纤维材料的视角能够不断的诠释纤维的艺术,进而全面的打破传统的纤维艺术概念,促进纤维艺术的发展。
二、我国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脉络分析
从我国的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早期。我国纤维艺术出现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与纤维艺术的起源是一样的,都是以壁毯工艺为主的传统纤维艺术。最初的纤维艺术追求写实的艺术效果,所以利用传统的手工编织手法仿制一些绘画和摄影作品。最早期的纤维艺术,在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很有限,因为材料和制作工具的局限使其作品不免有些粗陋和单调。二是中期。我国纤维艺术发展的中期大致的时间段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国际背景来看,我国的纤维艺术在当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当时我国的纤维艺术正在处于一个崛起的时期,需要运用新的艺术理念去不断的冲破传统工艺的束缚,并且需要以全新的艺术创作与国际的纤维艺术竞争,在这个时期,我国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在这个时期的纤维技术,是比较注重材料本身的艺术语言,其独特性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无可比拟的。因为思想文化和经济发展层次的提升,使得这一时期的纤维艺术由简到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调走向丰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完全立体化的“软雕塑”,是纤维艺术进步的具体表现。三是后期。我国纤维艺术发展的后期在时间上应该在本世纪初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纤维艺术逐渐走向的成熟,这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二是,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们的审美眼光和审美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也要求纤维艺术需要不断的发展,才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客观上督促纤维艺术家们不断的进行更好的创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在这个时代的纤维艺术更加倾向于广义上的纤维艺术,兼具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纤维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多元化的取材,多维度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这一时期的纤维艺术可谓是千姿百态,百花齐放。
从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就是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稚嫩走向了成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纤维艺术是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变强的。
从国际方面来看,我国的纤维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得到了多个国家纤维艺术家的一致认可,也推动了我国纤维艺术迈向更高的阶段。国际上每2年举办的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我国有200多位艺术家参加,并且将我国的纤维艺术带到国际的舞台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扬,这也表明了,我国的纤维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逐渐的加强,并且也标志了我国的纤维艺术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纪元。另外,伴随着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我国也已经成为了纤维艺术发展的热点地区,纤维艺术也因为有了中国这个宽广的大舞台而焕发了勃勃生机。至今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纤维艺术展已不计其数,这样的国际交流机会给中国的纤维艺术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滋养着中国的纤维艺术家们,让中国纤维艺术在世界的瞩目下不断的稳步前进着。
三、我国纤维艺术的特点分析
我国的纤维艺术有自身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我国的纤维艺术团队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水平已经有可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很多高校已经相继的开设纤维艺术的研究室,并且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研究生专业,专门对我国的纤维艺术进行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二是,我国纤维艺术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的成熟和发展,纤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我国纤维艺术的理论体系的成熟推动了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并且使其逐渐的走向国际,让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所承认和认可。三是,我国纤维艺术的作品水平在逐渐的提高,从我国近些年来纤维艺术作品在国际上艺术展中的得奖情况来看,我国纤维艺术作品的质量在不断的提高。
当然,在我国纤维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解决,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我国的纤维艺术与国外的纤维艺术的发展相比,我国的纤维艺术发展较晚,并且纤维艺术作为我国的高校的独立学科的历程也很短暂且发展缓慢。因为纤维艺术课程大多设置于高校的专业学院中,作为学科和专业的学术探讨较多,但是就普通人而言,对于我国的纤维艺术了解的非常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伴随着纤维艺术的发展,纤维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感观魅力的艺术,尤其实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的触觉不再那么的敏感,很多人对于自然的情况已经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淹没,而纤维艺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的一个机会,一个与大自然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进而将纤维艺术变成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不断的促进我国纤维艺术的发展。
要想让我国的纤维艺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发展,我们需要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在进行纤维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纤维艺术家们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并且将其更好的运用到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另外,在进行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中,需要充分的利用大自然资源,并且从资源资源中寻找灵感,有利于激发艺术家的灵感,提高纤维艺术作品的质量。二是,可以组织相关的民间艺术团体,并且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纤维艺术知识的讲授,能够提高纤维艺术在民间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三是,应该立足于本国国情和民族文化。民族根基是中国纤维艺术家骄傲的屹立于世界舞台上的资本,找到自己的根就可以为艺术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于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纤维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不断的完善的地方,因此,纤维艺术家们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并且进行精神创造,才能够创作出更为优秀的作品,促进纤维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俊.绽放的当代纤维艺术――第七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J].大众文艺.2013(17).
[2]姜,张胜春.南希・科兹考斯基的纤维世界[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3]白蕊.浅谈现代纤维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特点――有感于“从洛桑到北京”第四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J].美与时代.2007(09).
[4]任光辉.论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教育的兴起及其人文价值[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0).
[5]第四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苏州展年[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6]刘高峰.师法传统 锐意创新――现代纤维艺术与传统纤维艺术之比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7]吴敬.理性与感性的交融――论纤维艺术的创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关键词: 新技术;建筑业;建筑企业;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122-02
1 现阶段的建筑技术水平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型建筑技术被应用于施工中,并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发展创新,同时也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然而,新型建筑技术的推广在我国仍不广泛,简单分析有如下几点:①大多数建筑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②一部分单位的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低,对新技术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使得新技术在施工中得不要充分运用;③一些单位对新技术不够重视,国家缺乏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推广。针对我国现有建筑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国家一定要充分重视新型施工技术的推广,让建筑行业充分认识到新技术的优越性:节约资源,节省工时,提高质量。因此,引进新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需要。
1.1 桩基技术 ①沉管灌注桩。在振动、锤击沉管灌注桩的基础上,研制出新的桩型,如新工艺的沉管桩、沉管扩底桩(静压沉管夯扩灌注桩和锤击振动沉管扩底灌注桩)直径500mm以上的大直径沉管桩等。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在防止由于起吊不当、偏打、打桩应力过高、挤土、超静水压力等原因而产生的施工裂缝方而,研究出了有效地措施。②挖孔桩。近年来已可开挖直径3.4m,扩大头直径达6m的超大直径挖孔桩。在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亦可施工深60m的超深人工挖孔桩。③大直径钢管桩。在建筑物密集地区的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有效防止挤土桩沉桩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④桩检测技术。桩的检测包括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后者主要是动力检测,我国检测的软硬件系统正在赶上或达到国际水平。已编制了“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和“高应变动力试桩规程”等,对桩的检测和验收起了指导作用。
1.2 混凝土工程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占了较大的比例,对建筑工程施工也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现状:①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主要材料之一,施工技术以及质量都是建筑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传统的混凝土技术主要以强度大为目标,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不断革新,混凝土材料不仅要求强度大,更要求持久耐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预拌混凝土,这些材料的制作技术都必须得到进步,比如混凝土添加剂的性能,由原来的单纯减水剂发展到早强、微膨胀、抗渗、缓凝、防冻等,这样就有效提高了混凝土质量。预拌混凝土的出现,减少了材料消耗、降低施工成本,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了工程质量。②模板工程。模板在混凝土施工中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技师,以多年的建筑施工经验,研究出一些科学、先进的混凝土支模技术,例如:平模板、全钢模板、竖向模板,而且每种模板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全钢模板独特的优势有,成型质量好、刚度高、承载能力较强等。③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检验入场的原材料。原材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把关,检验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相关资料进行验收,杜绝不达标的材料入场。同时,加强人员的技术管理,在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技术交底,且要在施工前完成。在施工完成后,要做技术总结工作,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产生的各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2 新技术在节约施工成本方面的作用
要想节约施工成本,就一定要熟悉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其内容包括:采用技术及设备、设计方案和材料选取等。由此看出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建筑物的顺利竣工,需要考虑以上所有因素。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工程施工中主要的施工方法:
2.1 合理调配施工中人力资源 施工开始时,首先是提供施工地点,然后是组织人员合理开工。从这里可以发现,施工地点是固定不变的,而施工人数和材料设备是灵活多变的。因此,合理的调配施工人员和材料设备是管理人员提高施工效率的重点。在一个特定区域进行施工时,要结合建筑物设计的特点,合理施工,合理调配资源,以投入最少的资源来达到最理想的目标,由此来避免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人员闲置、秩序混乱等问题,从而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使整个施工过程合理有序。
2.2 建筑物在不同地区施工要求有所差异 不同的地域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物。所以,不同地区的建筑施工也会大相径庭。不同类型的建筑要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及建筑材料进行施工。施工技术必须兼顾天时、地利、人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充分认识主客观条件,选用最合适的方法,经过科学组织来实现施工。
2.3 施工过程中的多环节作业 施工过程是个多环节作业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单位的共同合作,消耗的资源巨大,资金更是重中之重。施工过程的复杂有以下几点:
①工程施工需要政府支持,国家有关单位要监督和配合,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必要的保障;②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联合作业,环节众多,施工的复杂性是其重要的难题;③建筑企业要合理的制定施工计划,合理的调配人员和设备,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施工过程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施工过程虽是一个多环节作业过程,但充分的做好这几点,就是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前提条件。
2.4 施工方法的多样性 相同类型的建筑物施工方法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施工技术及设备、设计方案、材料选取、天气情况和地理条件等。所以,由此看出施工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资源整合,合理调配资源,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选择合理的时间开始施工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5 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管理也是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的重点。施工管理可以有效的监督施工成本控制中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控制,保证企业的资金合理的运用。同时,有效的管理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危险发生。因此,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以保证在现场监督过程中可以灵活的解决各种问题,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建筑企业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并制定施工安全制度,加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率,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紧急预案,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证人身安全,保证安全施工。
3 施工过程中如何使用新技术
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所以,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施工质量是我们一直深入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给建筑业带来了希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应用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施工过程信息化的体现。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多种多样,例如:施工材料、施工方案、建筑企业、施工人员和设备等。信息化的管理使这些信息为合理施工提供了依据,施工管理者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获得可靠信息,加强对施工环节的管理,以此来提高施工技术,让整个施工过程更加明朗化。
3.2 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建筑企业的合理用材是决定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筑材料的选取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现今,大量新型材料被投入市场,例如广西区内重点推广的10项新技术中的自隔热混凝土砌块、页岩烧结多孔砖、HRB400钢筋等,这些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相对原有建筑材料都有所提高,而且更经济更环保。新型建筑材料给建筑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这也加快了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可谓是互赢互利。
3.3 机器人技术的开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逐步走进各个行业,并于多个行业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机器人应用正在不断推广和实践,尤其在钢材喷涂和焊接技术中应用广泛。机器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可靠性高,功能全面,可以完成高难工作等。机器人技术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提高了施工的技术水平,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便利。然而此项技术也有不足之处:机器人数量较少,投入成本较高,不是所有的建筑企业都可以使用。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问题终将会解决。
3.4 施工期间周边环境的保护 建筑业的产品是庞大的建筑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楼象征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同时,环保意识在人类的脑海里也不断增强。在国家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施工周边的环境,选用先进施工设备,减少噪声污染,运用先进技术合理处理建筑废料,以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和影响。
4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与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近几百年有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企业已经采用了新型的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完善了施工的质量管理。但是,绝大多数建筑企业对新技术应用的认识还不够,新技术的应用效率还很低,这还需要国家的监督和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培训和指导,从而让新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为建筑企业乃至整个建筑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崔永成.浅谈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6).
[2]钟晓燕.建筑建筑企业立足之本——经济效益的提高[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08).
在19世纪60年代,相关人员就对纤维艺术的概念进行研究,1965年,纤维艺术作品在瑞士双年展中出现,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机织的创作方式,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方式逐渐被人们关注。与传统的创作形式相比,现代纤维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使用的工具、选择的材料还是采用的方法、遵循的原则都大不相同,这就使得现代纤维艺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纤维艺术的早期概念是“壁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纤维艺术的相关概念出现,经过不断的发展,纤维艺术概念的表述逐渐完善。目前应用最广的概念是,通过天然或人工的方式制作材料,运用恰当的创作手法,从平面或者立体的角度,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冲击[1]。
2纤维艺术的审美
在本质上,纤维艺术的审美与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有相同的特点。它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会将他们的感悟或者是情感融入其中,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来,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纤维艺术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因此,纤维艺术的审美本质上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是相同的。
3现代纤维艺术的语言特征
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艺术语言能够有效地对艺术形式进行区分,人们通过艺术语言既能够了解到艺术家的情感获得不同的生命体验,又能加深对不同艺术形式和表达效果的认识[2]。现代纤维艺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特征十分明显。3.1材料上的语言特点。现代纤维艺术形式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材料,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创作材料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音乐家必须使用五线谱和音符进行创作,文学家在创作时,文学思想和生活素材是必不可少的,而纤维艺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媒介,它使用的材料是各种纤维,这些纤维具有天然、质朴的特点,它代表了艺术家的审美观。现代纤维艺术的外观不需要太多的装饰,它是从视觉和触感上展示出自身的美感,引起人们的注意,带给人们感官上的享受。从材料上讲,具有鲜明的语言特征。观赏者与艺术作品进行接触,通过采取直接体验的方式,鉴赏艺术作品,从而让观赏者和艺术作品形成共鸣,感受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内容。人们与纤维材料的联系十分紧密,形成了材料上的语言特点。而这种联系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人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纤维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特征。自古以来,纤维中的麻、毛、丝、棉都广受百姓和统治者的欢迎,在生活中,用纤维材料制成的生活用品随处可见。随着人们对天然纤维的研究发现,他具有透汗、吸湿、防摩擦等特点。其二,纤维材料带给人们触觉和视觉上的冲击改变了人们的喜好。不同的纤维纤维材料的内在结构具有差异性。它带给人们的体验也各不相同。例如,毛纤维具有鳞片结构,这就造成了它的弹性较好;棉纤维柔和度较好,光泽度适中;丝纤维具有光泽、柔软的特点等。3.2结构上的语言特征。现代纤维艺术中,结构是其重要的要素,按照特点的不同,大致可以将结构分为天然结构和人为结构[3]。天然结构是自然形成的结构,而人为结构是通过人的干预,加工制造出来的。现代纤维是自然形成的结构,现代纤维艺术中,结构备受人们关注,为了突出结构上的特点,艺术家必须不断提升创作的水平和自身的专业素养,这就需要艺术家深入了解纤维材料的结构,透过结构看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和本质。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它的结构上的语言特征也较为突出。这种特征主要是借助人的眼睛来展现的,一般情况下,它会形成两种视觉上的效果,其一是自由结构效果,其二是规则结构视觉效果,这两种效果体现了纤维艺术不同的视觉表达。在传统纤维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大多采用规则结构的方式,这种方式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将排列组合和按照规则进行编制作为创作的思路,通过编排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而现代纤维艺术的办法倾向于自由结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追求个性,主张个人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同时注重结合各种理论和观念,力求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根据结构特征的不同,纤维作品各尤其优势,采用自由结构创作出的纤维作品通常用来展示和收藏,采用规则结构创作出的作品更便于生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网络艺术 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这一发展带给人类文化的推动力量是难以估计的。当电影叩响艺术大门的时候,人们并未意识到它将成为21世纪所有人的艺术宠儿,随后广播电视艺术的蓬勃发展,使现代声、光、电技术一举步入艺苑中心,从而使历史久远的传统艺术为之失色。然而,最令人惊奇的是6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80年代以来的网络艺术,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挺进人类的艺术领域,使艺术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 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来源
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图里发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他肯定了现代建筑对人类居住空间的贡献,但指出国际主义风格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不同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来满足社会生活多样化的需求。[1]
20世纪70年代,英国艺术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最早在设计领域提出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出版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等著作。
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斯特恩在他的《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一书中提出“所谓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一个新的侧面,并非抛弃现代主义,建筑要重返‘正常的’途径在于探索一条比现代主义运动先驱者们所倡导的更有含蓄力的途径。”[2]
罗伯特・文图里、查尔斯・詹克斯和罗伯特・斯特恩这三位大师的学说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
2 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
受哲学思潮与社会文化趋势的带动,后现代主义有着独特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传统构件的非传统组合。对传统的题材采用各种非传统的工具、技巧进行非传统的重新组合。二,理性与非理性的互补。三,历史主义。对传统的要素实行“戏弄之”的原则。四,俚俗化倾向。通常表达的主题往往倾向于通俗文化和市井文化。例如将七个小矮人的形象作为建筑立面的浮雕。五,接受美学的特征。艺术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在著作《本文的召唤结构》中提出了“召唤结构”的概念。他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3 网络艺术所体现出的后现代主义特点
网络艺术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样态和传播手段,呈现出其不同于传统艺术的后现代主义特点。
3.1 无限重复创造性
网络艺术作品的题材往往都来源于传统的题材,但是以新的方式进行重新构思,通过网络传播后,具备了被无限次重复创造的可能性,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传统构件的非传统结合”特点。在传统艺术中,艺术作品一旦被创造出来,就被永久的固定下来了。但是在网络艺术中,艺术作品被人们进行各种重新创造,得出一些异于原始作品的新作品。例如,艺术大师杜尚在蒙娜丽莎的脸画上两撇胡子,这幅新的作品被命名为《LHOOQ》。
3.2 嬉戏性
网络艺术的“嬉戏性”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对被奉为经典题材的戏弄,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历史主义”特点。在网络上,许多人在“据说已经完成”的艺术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随心所欲地涂抹和删改。例如《CEO李煜的悲惨世界》、今何在的《悟空传》,众多古代文学名著中的人物都在网络文学中被改写和戏弄。约翰・杜卡斯在《艺术哲学新论》中说:“有些美的东西并非是艺术品,而有些东西是艺术品但却不美。依此看来,无论美与艺术这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多么密切,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本质的关系。”[3] 可见在网络艺术,不美的艺术品越来越多,显示出当代人的审美范围不断扩大的倾向。
3.3 大众化
在传统艺术中,精英文化处于主导地位。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为网民提供了自由平台,网民可以相对自由地畅所欲言。网络艺术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一元话语霸权被解构。
网络艺术的大众化特点使公众成为艺术的主体创造者,同时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俚俗化倾向。创造者考虑到作品要面向大众,网络艺术的主题往往倾向于通俗文化。例如在第17届韩日世界杯期间,大小网站遍布足球的“酷评”。当中国队冲击16强出线未果时,网上出现戏仿任贤齐经典歌曲《心太软》的球评:“你总是腿太软,腿太软,把所有好球都射不进网,头脑总是简单,配合太难,不能出线,就别勉强。”
3.4 互动性
互联网结束了艺术审美的私密空间,却创造了交互共享的网络艺术。在作者、作品和欣赏者这个三角形中,欣赏者不再是被动的,是形成作品的又一股力量。
弗・杰姆逊曾说,现代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时间性的模式,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一种空间性的模式,从时间向空间的转变使时间的历史感被挤压到平面中,导致历史深度感的消失。[4]这种后现代时空观的变化在网络文学中得到鲜明的印证。网络文学没有时间的概念,它将时间化为空间,用在线空间改变或延伸时间。网络文学没有终止的概念,因为作者失去了终止自己作品的权力,而是把这种权力交给了在线空间的网民。
这种互动性同时还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理论中的“接受美学”特点。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作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创作者通过作品与欣赏者建立起对话关系。网络艺术的互动性引起读者的接受审美,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总之,网络艺术所独特的无限重复创造性、嬉戏性、大众化和互动性,都在各个方面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可以说,在上述的这些特征中,网络艺术是后现代主义的必然延伸。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去看待网络艺术,更加有利于认识和分析网络艺术。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文图里著;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 (美)罗伯特・斯特恩.《现代主义运动之后》,原文见《建筑师》15,第204页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化艺术;设计理念
从“后现代主义”发展历程和特点来看,这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继承了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相对前卫性的艺术形式的总称。根据其出现特点进行深层次追溯可以发现:其最早是出现在1934年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所创作的《两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在该书中,借助到“后现代主义”概念,深刻描绘出了在现代主义社会内部所发生的各种变动现象。随后,在相关工作人员不断研究之后,此概念也被应用到了美术学和建筑设计工作中。从其内涵角度进行分析,在现阶段还未形成一种较为明显和统一化的解释。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将创新技术手段有效融合其中,可以有效推动设计精神向多元化、大众化和自由化方向的发展。由此可见,研究后现代化主义之文化艺术设计理念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启示。
一、将欢乐与情趣作为后现代主义多元化艺术设计的精神层次追求
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方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最初阶段,仅是局限在对基础物质方面的享受。然而在时代观念不断更新和调整时代背景之下,人民着重将关注点转移到了精神层面上。从该方面特点来看,在现代化社会所设计和生产的作品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多元化社会发展过程中,设计作品所具备的功能和内涵也需要面向多元化、丰富化角度发展。加强作品和设计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推动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型和升级。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当今社会欧洲设计界中已经出现了许多较为多元化装饰作品。其滑稽性、幽默性特征较为明显,既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丰富乐趣,又可以达到放松精神世界的目的。比如:法国文化部直属的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该学院作为政府部门直管的一座艺术学府,对艺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在经过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后,作为法国首都,巴黎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学府,对其历史文化的弘扬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就其发展特点来看,长期受到国际主义观念的影响。除了确定一定量硕士学位点之外,还在2011年根据整个艺术行业发展特点,增加了包括《设计,构想,创造,与未来》《公共空间关系设计:景观装置》等在内的11个专业。其不仅会增加学科内容,也会结合具体教学情况,摒弃较为落后的学科。比如:色彩设计和家具设计学科。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因为学科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较为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其缺乏完整性和深度性。相比较于硕士学位点,其研究的内容较为浅显,并且缺乏深度。在时代观念不断更新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设计的要求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需要着重考虑到个人情感因素对设计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可以有效结合主人的情感价值和情感要素,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相应的,这便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对设计师的要求。从整个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具备深刻文化内涵、彰显一定情感优势、提升产品情趣化,已经成为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设计师在进行相关产品设计时,需要从实际情况角度出发,让设计灵感可以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从该方面特点分析,后现代主义更像是一种艺术、自然和文化在相互碰撞之后所形成的自然设计理念,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自然生活中。比如:可以将具有魅力的晨曦引入到中庭中、将虚无缥缈的晚霞引入到殿堂上。借助到一些较为夸张的造型和色彩优势,让人们能够回味自己过去美好的生活,并形成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在设计过程中所具备的趣味性和艺术性特点,赋予了作品的人文情感。让欢乐和情感进行有效交融,可以更加深刻的丰富人们生活。
二、将内涵与个性作为后现代主义多元化艺术设计的自我价值实现目标
在现阶段市场信息迅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思想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对设计工作者而言,其除了需要在创意缤纷的世界中寻找一些设计灵感,满足客户具体需求。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体验中,真正达到放松心灵、沉淀个性的目的。从后现代主义设计者特点来看,其往往更倾向于对自由的追求,寻找一种离经叛道的生活理念和态度。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打破传统标尺的束缚,强调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形式的多元化和不可复制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利用到多种色彩鲜明、造型夸张的形式,表达设计者内心的某种情感。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的设计者对于同一件事物会形成不同看大。为此,在今后设计工作中,仍然需要将“人文设计”作为核心和关键点。结合人们内心具体需求,寻找艺术形式和生活实际的相统一。
三、将文脉延续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作为多元化艺术设计的文化回溯
就目前社会发展特点来看,功能主义至上、“少就是多”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在很多人看来,传统就像是一种“历史包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整个社会稳步发展。在现代主义设计过程中,需要摒弃较为传统、落后的历史,并且通过反传统的方式完成对新世界的诠释。但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唯有不懂历史的人才会出现否定历史的现象”。在今后设计工作中,不管是哪种设计方式,都需要着重考虑到传统文化和历史内涵对设计所产生的影响。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将其和现代化社会主流趋势进行有效融合。从其影响来看,这样的设计方式既可以让更多民众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还可以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技术进行融合,推动其内涵的丰富化发展。将其进行创造性设计,从而达到彰显中外古今风味的文化和艺术作品。美国著名的建筑行业设计大师,也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奠基者罗伯特文丘曾明确指出:在今后设计工作中,应该充分将历史文化和现代化时尚元素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更好地彰显出设计作品中所具备的生命力。充分发挥出“折衷主义”的积极作用,将其深刻融入作品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在现代主义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单调性、浮躁性和刻意做作的问题。比如:“意大利广场”的设计便是一个典型性的“折衷主义”作品。具体来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充分融合了古罗马拱门、科林斯以及爱奥尼柱头等多种较为传统的历史元素。同时,还将现代化霓虹灯、各具特色的灯饰融入其中。该建筑物的形成,也充分彰显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在时代变迁过程中,人们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现代主义设计过程中,其着重强调的是设计作品功能的运用。在后现代主义设计过程中,则是需要将历史文化作为基础性条件存在,借助到“折衷主义”的优势,将现代化设计元素融入其中。因其自身所独有的优势,这种设计方式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社会主流。
四、将隐喻与装饰作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特点
从后现代主义设计特点来看,装饰和隐喻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从古典主义风格角度分析,后现代主义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将创新性装饰手法作为重要发展特点,将“人文理念”作为重要设计元素。从其影响来看,这可以让观赏者形成一种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满足。这种手法在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复古主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还应该结合中庸设计手法进行综合性考虑。同时,一些历史文化色彩和艺术设计形式会形成隐喻性条件存在其中,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了现代主义设计综合性的内涵。将较为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化设计理念、设计方式进行融合,推动建筑艺术面向新方向发展。
五、将“以人为设计中心”作为后现代主义多元化
艺术设计的永恒主题在“以人为设计中心”设计理念应用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充分站在不同人的角度,让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同时,还应该着重考虑到不同人需要对作品设计所产生的影响,赋予了其不同功能,达到功能性、时尚性、细节性相融合的态势。在多元化语境下,如何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成了许多人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文化艺术强烈烘托之下,不仅需要艺术作品可以满足人们心灵上、精神上的享受,还需要达到一种人与物和谐共生、共赢的目的。从该角度进行分析,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便是使物最终服务于人,人服务于物的共赢局面。人性化设计采用科技手段为人们提供人性化产品,产品赋予了生命和灵感,人们的心灵得到更高的升华和人格应有的尊重。
【摘要】20世纪末叶,中国画由复兴走向繁荣,这使工笔重彩画家在不同文化的参照中,有了更多比较、选择的可能。现代工笔画正实现着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出现了对西画明暗的借鉴,色彩的拓展和对色彩丰富、厚重的追求。本文就我对现代重彩画的造型与色彩产生的新样式及特点作一论述。
【关键词】写意性造型特点;写实性造型特点;色彩;民间用色
一、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写意性的造型特点
传统中国画讲究的是以形写神,表明了造型的目的不只是停留在再现这一层面上,而贵在传神。历代的名画家更是重“意”,即“以意造形”,而夸张与变形又是“以意造形”常用的艺术手法。唐代绘画是古代工笔人物画的鼎盛时期,纵览这一时期工笔画的优秀作品,无不运用了夸张与变形这一艺术手法。如唐代的《簪花仕女图》,作者有意的通过夸张造型,用画中女子的体态去迎合人们当时对丰满身段的审美偏好。现代重彩工笔人物画家正是借鉴了传统写意性的造型观表现了现意性的造型特点的,具体如下:
(一)强调主观表现的造型特点:现代工笔画家对古代造型的夸张与变形不只是简单的继承而且还强化这种写意性,表现在一方面要强化客观的本质特征,通过主观感受塑造出不同情趣的艺术形象。现代工笔画家的造型表现中,造型个性化表现是通过画家对客观物象大胆的取舍与概括,甚至走向抽象的表现,反映出画家不同的审美情趣。
(二)构成意识的造型特点:现意性造型特点多样,其中有现代设计构成原理的介入,使现代工笔画家在表现客观上自然的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空间,现代平面设计主要是以平面化表现为客体,构成造型运用了形块的分割形成设计中的严谨性、和谐性及完整性的创造形态,给人以某种新的视觉感受。构成的造型意识使画家摆脱了对客观模拟,通过对形的分析、组合与重建,着力构成新的和谐。
以上就是现代工笔人物画写意性造型的主要特点,随着工笔画外延的拓展,从造型语言上讲,现意性有别于传统,表现为画家通过广泛借鉴,渗入现代的审美观念,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语汇,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艺术程式。
二、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写实性的造型特点
作为写实性造型人物特点,使人能更加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下面就对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写实性造型特点加以分析。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绘画的致力点始终是重主观,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求意象的表达。在多元化的今天,画家们除写意性的表现外,还借鉴西方的写实绘画,西方绘画是重客观的自然属性,重透视法。现代工笔画家对写实手法一直在尝试,造型上将素描作为基本功,结合西画的解剖、透视,把西方的客观形式与中国画的主观形式相结合,产生了现代中国工笔画的造型语言特点。
(一)形象造型真切感的特点:西方写实主义在中国画领域的体现,推动了中国画家在描绘物象对应重视现实与周围的生活,即感性的认识。中国传统工笔画虽也有“应物象形”的写实性,但还是受传统审美规范的制约。现代工笔画家并无一味的沿袭,而是巧妙的结合了西方的写实主义,加强了对传统工笔画的写实造型,塑造出来的形象更真切感人。
(二)表现手法上突破以往的程式法规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就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求意象的表达,而现代工笔画家恰恰是在形似问题上破除了传统观念的束缚,造型刻画上细微而且深入。多元化的今天就是要融合与借鉴,借鉴点找对,才能与民族传统艺术相融合,并加以发扬去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现代画家对人物画的造型更是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造型的真切感,包括写意性里谈到的构成意识等都可以说明现代的人物造型特点。
三、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色彩特征
在当今,人们普遍意识到色彩是中国画发展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色彩的表现力一直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现代色彩的研究,是中国画变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色彩同样需要借鉴,对本民族的借鉴与沿承也同样都是为了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艺术的再发展。西方绘画用色彩表现世界,在19世纪末“点彩派”和20世纪初西方后现代主义更是以科学方法对色彩加以研究,这对西方色彩革新有很大影响,同样也影响着现代工笔人物重彩画,使中国工笔重彩画也由此突破了以往的单一用色,适应了现代人的视觉感受。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色彩特征主要是:
(一)讲究色调、创造新的和谐的色彩特征:讲究色调是对画面色彩的整体倾向的把握,现代工笔画家通过对色彩的统一调配,表达出更为深远的意蕴,实现更高的境界追求。现代画家在着色时,物象的固有色退居次要,最关键是要能以某种主调统领画面,创造新和谐,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之美。画家在色调上的自觉追求,使工笔画的色彩运用增加了新内容。
(二)求变色之美的色彩特征:绘画除变形外还可变色,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中不乏变色,现代色彩材料之多,比古人更丰富,也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而现代工笔画的变色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出自于客观表现对象所给予画家的独特感受,表现对象形象上的差异,构成不同的感觉,在画家心里留下了这样或那样的印象。这就是画家作画时的原始冲动,绘画的最终目的要体现感受,表达思想,形色只是传达的媒体,如此看来,画家不可能是对客观对象原色的再现。正如西方画家米罗所说:“这种感受使我远离现实”。为了准确而强烈地表达某种感受,在色彩描绘的过程中,就要求变色。
另一方面出自于画面自身艺术表现的需求,变色处理或为了整个画面色调的统一和谐,或通过对色彩的安排,构成一定的形式美。由于色调的差异而给予人的视觉感受迥然异趣,明快的色调让人欣然。变色并不是随意变,它更是取决于画家的艺术修养、经验,对色彩的心理认识,以及色彩的对立统一在调配中的可变性。
四、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对中国民间色彩的借鉴
在工笔画中强化色彩的表现力,是人们审美的多样化造成的。民间绘画,是指非美术家的创作,民间绘画作者的创作是一种自娱性的业余涂抹,在没有过多规矩的自由状态下,民间绘画作者创作了美术的另类辉煌。现代重彩人物画也正是沿承并发展了这些特征。
(一)民间绘画变色率真的特点:民间绘画作者在创作时思想单纯,由于没有过多的理性知识与所谓作画技巧阻碍,因此其主观意识和幻想色彩被充分发挥出来。
(二)民间绘画“程式化”的用色特征:传统化存在着“程式化”的倾向,民间绘画程式化主要体现在:用色鲜亮明快,追求平面装饰感。
综上所述,要寻求到符合现代语言的融合点,不仅要从本民族中吸取,更要借鉴外来语言,而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就是借鉴融合的新表现,造型上的借鉴体现到形象的真切感和个性特征,色彩上的借鉴,使现代人物画形象表现更加丰富。绘画语言的多样化,使画家不受以往主观因素的束缚,在创作中可以任意的想象与发挥,使人物画发展到了新阶段。当代强调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它要求我们的探索不仅体现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多元性,还要执着于对本民族文化在深层上的探索,开拓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意境。
参考文献:
[1]尚可.走向多元——中国工笔画艺术的新表现[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刘晓燕.浅谈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发展[J].美术观察,2004.
[3]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 古典舞蹈 俏花旦 民族性 艺术性
《俏花旦》是中国古典舞蹈中颇具影响力的作品,虽然创作的时间并不长,却堪称中国古典舞蹈的典范。舞者以优美动人的舞蹈语言表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细腻与圆润,表现了人物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古典舞蹈神情兼备的特点。舞者注重对中国古典舞蹈手、眼、身、法、步舞姿的运用,表现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展现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舞蹈民族性和艺术性的解析,以发掘其创作路径与艺术成果,有利于推进对古典舞蹈的发展。
一、舞蹈的创作背景
花旦是中国传统戏剧对年轻女性角色的总称,花旦在戏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戏剧中花旦是美丽、纯情、天真活泼、顽皮、泼辣等年轻女子的总称。舞蹈俏花旦的形象脱胎于川剧中的花旦角色,一个“俏”字显现了花旦动态的美,凸显了青春洋溢的巴蜀少女形象。
1. 舞蹈的创作及演出。舞蹈是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刘凌莉创作的,该作品曾经获得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金奖,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创作金奖,并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创作者在创作中大胆使用戏曲的花旦表演手法,将手、眼、身法、步等戏剧舞蹈语言与现代舞蹈语汇加以融合,生动地表现了巴蜀少女对生活的热爱。舞蹈的编导者用丰富的想象力来表现俏花旦的本色生活,以美好的寓意烘托川妹子活泼的天性,创造了一个动人的艺术群体形象。
2.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传统的巴蜀文化是该舞蹈的灵魂,巴蜀少女的火辣是舞蹈中最为突出的特点。舞蹈用肢体语言诠释了浓郁的巴蜀风土人情,非常有画面感。一队天真烂漫的川妹子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她们无拘无束,舞动着头上的单翎,俏皮而可爱,嬉戏玩耍,或进或退,或旋转或翻腾,仿佛是争春斗艳的百花,绽放出奇异的光彩。舞者出其不意地用巴蜀方言表现舞蹈的地域特点,用“肉锣鼓”打出的节拍烘托花旦的动作,表现巴蜀川妹子聪颖、泼辣、至诚至美的个性,让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浓郁的地方文化如同巴蜀的少女一样灵动起来。
二、缤纷多彩的舞蹈艺术
缤纷多彩的舞蹈艺术运用是该作品的一个显著的特点,编导者将中国古典舞蹈的手、眼、身、法、步舞蹈艺术予以创新,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在舞蹈中加入了多个川剧的舞蹈语言和现代舞蹈艺术元素,用别开生面的复合性舞蹈艺术向人们讲诉一个美丽的故事。
1.对生活升华的舞蹈语言。该作品的舞蹈语言源于巴蜀少女的生活,编导者将巴蜀少女在生活中的各种形态加以提升,再融合进川剧中旦角的动作,进行艺术的创作,最终集成了舞蹈。舞者用抬头、摆臀、穿手等动作表现出少女愉悦的心情和美感,以无声胜有声。舞者时而将身体展开,时而又身体扭成了一个S形,表现出少女柔软的身体和优美的身姿。随着舞者一个个连贯的舞蹈动作,将人们带入美丽巴蜀山水之间,舞者高声呐喊,一声声“肉锣鼓”响起来,舞蹈进入了一个。舞者相互展示优美的舞姿,热情洋溢,向对手发起挑战。一个舞者跳到了舞台的中央,像孔雀开屏一般展现自己的美丽,另一些舞者不甘示弱,她们激烈地竞争,不肯服输。舞蹈演绎少女间美好的情谊,将少女的生活升华到一个唯美的舞蹈境界。
2.奇妙变幻多姿的舞蹈语言。舞蹈的语言奇妙而多变,丰富多彩,动静结合,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效果,给中国的舞蹈舞台带来了新的活力。舞者上场时背对观众上场,突然一个华丽的转身,抬头的亮相,眉目传情。随之,舞者的手臂却伸向了身体的后方,臀部高高翘起,一只手向头顶穿过去,一只手单立在胸前,一只脚立着勾起,这是敦煌壁画中飞天反弹琵琶的造型,颇有礼佛的意蕴(黄玉杰《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结合的研究》 2014 山西范大学)。几个舞者在舞台的中央张开双臂旋转,头上翎子在不停地搅动,接着舞者又将翎子叼在嘴中,突然一个翻身,吐出翎子,翎子被高高弹起在空中,划过了一道弧线。接着一队舞者向着另一队舞者发起了舞蹈的邀请,两队舞者起舞翩翩,争奇斗艳,交相呼应。
3.巴蜀川剧的艺术语言。巴蜀川剧艺术是该舞蹈的艺术之源,为编导者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编导者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巴蜀川剧艺术元素,并将其转变为新鲜的舞蹈语言。川剧中花旦不同于京剧中的花旦,京剧中的花旦大都是活泼开朗、伶牙俐齿的年轻女性。而川剧中的花旦则是美好娇憨,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年轻女性。前者在表演上念白较多,而后者则灵活多变,青春气息更浓。舞蹈体现了川剧花旦的特点,动感十足,青春洋溢。舞蹈巧妙地选用川剧武旦头上装束的翎子做道具,并在舞蹈动作中融入了川剧特有的翎子功,①舞者灵活地转动着头颈,舞动着头上的单翎,翻身腾挪跌宕,凸显了巴蜀女孩的妩媚多情及火热泼辣的个性。
三、古典舞蹈与现代舞蹈艺术的融合
该舞蹈的艺术特点是古典舞与现代舞的融合,一方面展现了古典舞的魅力,一方面吸收了现代舞蹈中的精华。
1.继承发扬古典戏剧的舞蹈艺术。该舞蹈是在巴蜀川剧的基础上予以设计的,舞蹈巧妙地运用了巴蜀川剧的舞蹈艺术――翎子功,单翎的舞动是舞蹈的亮点,将俏花旦的艺术形象表现得十分鲜明。舞者在台上矮子功十分具有功力,舞者半蹲在地下行走的舞蹈技巧十分娴熟,展现了巴蜀少女的顽皮。一个倒地匍匐,一个鹞子翻身,一个反身旋转,舞者将川剧的舞蹈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舞蹈集中体现川剧多个旦角的舞蹈特点,融入了花旦、刀马旦、仙狐旦的舞蹈动作,一个高高扬起的翎子的动作,取材于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和挂帅从军的穆桂英,一个嬉戏、调皮、的动作,则取材于《九美狐仙》中九妹和《金霞配》中的龙女。虽然在《俏花旦》中并没有川剧变脸的绝活,但舞者抬头亮相和眉目传情非常有特点,表现出摄魂噬魄的功力。川剧舞蹈艺术的运用,成为该舞蹈的点睛之笔。
2.融合现代舞蹈艺术。该舞蹈是以古典舞的形式予以表现的,然而在该舞蹈中融合了诸多现代舞艺术,舞者在舞台不断变幻队形,有个人的独舞,也有几个人联合的主题表演,这种编排让人们仿佛看见了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和《天鹅湖》中四个小天鹅的影子。在该舞蹈中还有一个下蹲分向踢腿的动作,很像俄罗斯舞蹈的动作,编导者通过对一些现代舞蹈动作的应用,将中国古典舞蹈与西方现代舞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加丰满,更具现代气息。
3.古典舞蹈创新的艺术境界。该舞蹈以古典舞蹈为基础予以艺术创新,编导者改变了古典舞蹈固有的传统模式,融入不同种类的艺术元素,使其发生质的飞跃,到达一个新的艺术境界。这种极为新颖的舞蹈模式引领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并给予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舞蹈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古典舞蹈的传承。
总之,《俏花旦》是对民族古典舞蹈的传承,为古典舞蹈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该舞蹈中有很多美的瞬间,有中华民族璀璨文化敦煌壁画的飞天造型,有川剧生动活泼的旦角形象,美轮美奂的舞者成为中国古典舞蹈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典型形象,将中国古典舞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该舞蹈的舞蹈语言具有很好的民族性和艺术性,其中对单翎的使用和对“肉锣鼓”的使用是艺术的创新,该舞蹈将中国传统古典舞蹈与现代舞蹈艺术予以融合,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效果,成为中国古典舞蹈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典范。
参考文献:
[1]谢净净《元杂剧舞台表演艺术研究》2012 广西师范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
[2]黄玉杰《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结合的研究》 2014 山西师范大学
[3]刘婷《武俊英研究》2014 学校:山西师范大学 戏剧戏曲学
发展现代化沾染艺术应该以当代审美艺术和价值观为原则,并创新沾染工艺手法,增加多样多样的扎染艺术形式,从而使其能够满足现代化艺术的视觉审美标准。扎染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应当保护传统艺术,并加以改良使其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
传统扎染艺术和现代扎染艺术的区别
扎染艺术是我国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在2008年扎染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扎染艺术,人们应该不断的创新扎染工艺,提高扎染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传统扎染艺术和现代扎染艺术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花样图形的改变。传统扎染艺术作品比较典雅沉稳,而现代化扎染艺术作品则比较轻快、大方,既有传统的自然之美,又有现代化的秀丽之美。二是手法的不同。传统的扎染艺术主要是对面料或莎线进行捆扎,并将其放置在天然染料中进行染色。这种制作手法主要是依赖于人工。而现代化扎染艺术则是依靠多种化学染色法和处理手段,以增加扎染艺术作品的自然性,并降低投入成本。另外,现代扎染的面料选择也比较宽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粗布。
现代扎染的艺术风格
1.精致写实风格
精致写实风格更突显传统的对称美和自然美。所谓精致就是保证扎染图案的对称和均匀。写实则是指真实、完整地绘画出当下的生活情况。
这种风格的扎染艺术仍是以传统的扎染创作方式为主,重点强调整体的协调性、统一性。主要制作流程是先进行图案的预先描红,然后再利用传统扎染工艺的缝、绞、包、夹等手法,扎染出精致、写实的艺术图形。精致写实的扎染艺术风格对于图案设计、点粒、染色、工艺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因而比较常见于高级时装、和服等。近年来,随着传统扎染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开始倾向于现代扎染艺术。
2.现意风格
写意风格比较宽泛,如同即兴创作,不拘泥于形式、比较简单。现意风格也比较生动、灵活、色彩艳丽,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抽象性。
现意风格的扎染作品包括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即兴。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随意发挥,而不用考虑任何标准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每个扎染作品都是不相同的,即便是采用相同的工艺和手法,扎染出的艺术作品也各有特点。而即兴创作可以在图案设计期间,也可以在扎染期间,随意改动一处就能可能得到不同的艺术作品。二是表达手法自由。现意风格的扎染作品旨在强调随意性,其扎染手法并不固定,也无迹可寻。这正符合现代化艺术视觉审美的理念,看似无形,实则有形,不娇柔不做作。
3.田园风格
田园风格的特点在于明快简洁、色彩自然,旨在表达人们返璞归真,感受大自然的愿望。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田园风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田园风格的扎染作品恰到好处地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同时这也是人们崇尚乡村,追求自然的一种表现。
田园风格的扎染艺术主要以段染为代表。段染能够在同一织料上展示出多种不同的颜色,这极大的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也正因为段染这种新颖、独特的艺术工艺,田园风格扎染艺术才得以发展。段然突破了传统扎染单染的限制,能够更好低呈现出图案的立体性、色彩性、设计性。尤其是能够扎染出多种色彩,从而为田园风格艺术图案的呈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两年来,段染工艺随着PARADA 、FENDI等意大利时装设计大师和世界著名品牌在高级时装中的运用,于全球范围迅速传播,很快便在休闲工艺时装、面料、家纺和工艺美术品后整理中流行,引领着世界时尚潮流。
(4)典雅风格
典雅属于民族风,具有沉稳、大方的特点。虽然当代人们对于现代化的艺术需求较高。但是随着我国民族风的返潮,典雅风格艺术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典雅风格的扎染艺术也逐渐在现代扎染艺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典雅风格侧重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呈现,追求高度和谐和严谨保守。另外,为了更好的展现出典雅风格,也会在现代化扎染工艺中添加各种色彩。
(5)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风与传统艺术视觉审美的差别较大,旨在强调自由、独立、多元化,反对封建化、固守化。可以说后现代风格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具有后现代风格的扎染艺术作品主要是结合传统艺术形式和西方艺术形式,形成抽象、具有视觉肌理的艺术色彩。同时为了更加彰显现代化艺术风格,人们还会结合喷墨印花、个性手绘、刺绣等工艺,创新现代沾染艺术,从而形成随性、简单的后现代化艺术风格。例如“华艺扎染”创造性地将平面扎染形式与面料三维记忆成型技术融合而成的三维肌理创造、三维与二维平面图形交叉的混搭风格,极具前卫时尚的流行特征而倍受欧美主流市场追捧。
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扎染工艺多样,艺术作品色彩丰富,蕴含着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为了更好地促进现代化扎染艺术的发展,应该将传统扎染与现代视觉审美艺术紧密结合,创造具有现代化的扎染艺术,从而达到保护、传承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