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队精神培育范文

团队精神培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队精神培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队精神培育

第1篇:团队精神培育范文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团队精神 学校文化建设

团队精神是集体主义在社会群体行为中的集中具体体现,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团队精神对于一切组织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是一切组织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当然也是关系到高校建设与发展前途的决定性因素。从高校教师个体发展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其职业心理产生了个人理想追求与集体观念淡化的矛盾与冲突:一方面基本上能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民族、国家的利益相统一,以积极的姿态和参与者的身份对国家大事发表个人见解。另一方面在具体行动上忽视同事间的配合,重个人轻集体,过于追求个人功效,不能很好处理竞争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之间的关系。这种职业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为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发展带来很大危害。因此,无论是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角度,还是从教师个体的发展角度来看,都急需加强教师团队精神的培育。因为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基于一定的学校文化基础之上,所以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内涵及其对团队精神的影响,从而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教师团队精神的培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

一、学校文化是孕育产生团队精神的土壤

1.学校文化的涵义和构成。

关于学校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1]。有的学者认为,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这个组织教育系统中,所有个体(或大部分成员)的共享价值、规范、行为准则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方式[2]。虽然这些表述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都揭示了学校文化两个层面的基本含义:一是精神方面的价值观、信念、态度、情感和道德追求,这是学校文化的内在层面(核心与灵魂)――精神文化;二是群体成员关系的形式与组织运行的框架结构,以及共同行为的准则规范,这是学校文化的中间层面(介质与机制)――制度文化[3]。除这两层含义之外,从文化的存在形态来看,学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点、基础设施、建筑风格、信息网络、校园活动等物化环境和“硬件”,以及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还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外在层面(基础与标志)――物质文化,构成学校文化的这三个层面相互作用、影响和渗透,融为一体。

2.教师团队精神及其形成条件。

高校教师团队是围绕育人中心工作,为了实现某个教学、科研、育人或社会服务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个体相互协作与配合而组成的工作群体。团队精神就是团队的成员对团队的满意度与认同感,自觉地摆正团队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团队利益为重,并各自积极“扮演”好团队中的角色,尽职尽责地完成团队岗位职责,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品格和作风。高校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因素,需要团队内部成员具有理解、包容的心理素质等;二是外部因素,需要民主、和谐、向上、有序的学校文化环境。学校文化虽然是一种亚文化,根植于社会整体文化土壤之上,但是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是培育教师团队精神的基础。没有适宜的学校文化作为母体,就不可能孕育产生教师团队精神。

3.学校文化对团队精神的影响。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在群体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意愿、品格和作风,其本质是团队成员个体内在的一种心理素质。学校文化对团队精神的影响,正是通过调整、改变校园主体――师生的心理发展来实现的。构成学校文化的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一个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方向、校风学风、学科特色和师生员工的道德风尚、文化底蕴、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方面,对校园主体的心理发展主要发挥一种引领和激励的作用。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维持学校日常运转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及其执行过程,对校园主体的心理发展主要发挥一种约束和规范的作用。物质文化直观表现为校园及其周边的物化环境和校园活动,对校园主体心理发展主要发挥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这三个层面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方式虽然不同,但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都会在完善教师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提升教师各个方面的修养,从而体现在教师团队的成员个体与团队集体行为之中。

二、培育团队精神的学校文化建设基本思路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领域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办学理念与治学精神提炼、制度安排与管理、成员潜能发挥、人际关系协调、文明风尚弘扬等各个方面,把整个学校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大的团队,整体推进,才能逐渐积淀形成适合孕育和彰显团队精神的民主、和谐、向上、有序的学校文化环境。

1.重视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塑造与提炼,把团队精神融于其中。

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优秀的办学理念和作风世代相传,必然形成优秀的办学传统和治学精神,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是作为学校管理者和决策者对学校全部活动所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理性回答。优秀治学精神的形成与办学理念紧密相连,是在科学的办学理念引导下,高校教师群体在教书育人、学术科学研究等活动中逐步积累而形成的优良作风和内在品质的总和。受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那么学校的某一发展阶段的作为教育理念下位概念的办学理念,就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变化与需要进行改进,体现时代精神;治学精神形成之后虽然有相对的稳定型,但是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进行必要的革新,如此才能与教育理念相辅相成。因此,在当今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下,针对高校建设与教师职业心理的实际特征,如果要培育与弘扬团队精神,就必须在继承学校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加深对团队精神的理性思考,在办学理念与治学精神的塑造与提炼中融合团队精神的思想元素。

2.塑造科学与民主的管理文化,创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制度文化直接体现在维持学校日常运转的组织制度和规章制度,其建设过程主要是学校的管理过程。所以有些学者把制度文化理解为管理文化,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不能把制度文化或者管理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制度或管理,因为作为“制度文化”或“管理文化”,不仅仅是涉及管理的文字表征和手段,更主要的是学校管理过程所体现的思想意涵和人文精神。因此在学校的各级管理过程中,要把以科学构建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与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柔性管理”相结合,一方面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实现校园环境的秩序化和规范化,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构建发挥个人和集体潜能的合理机制。另一方面要体现人文关怀,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程序,统一或趋同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让“柔性管理”弥补“刚性管理”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明确一致的努力方向,逐步形成培育团队精神必不可少的优良管理文化。

此外,各个团队内部还要十分重视团队目标的制定,因为对目标的认同和共识是形成坚强团队、鼓舞成员团结奋进的一个前提条件[4]。让团队成员参与目标体系的制定与管理,不仅能够培养成员的主人翁心态,还能使其尊重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激发其内在动力。

3.合理构建优良团队,奖励优秀团队发展。

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让校园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方面面活跃着各种充满活力和洋溢个性的团队,是培育团队精神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高校教师团队组建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目标或任务要明确,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的团队都有明确的既定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二是形式要切合实际,灵活多样,还可以“量身定做”。一个教学或者科研单位是一个团队,一个科研项目组是一个团队,甚至一个课程组也是一个团队,形式不拘一格;三是团队带头人的遴选必须遵循德能兼备的原则;四是要科学配置团队成员,作为个体的每个成员在团队集体中都要有自己的准确定位。

4.发挥物质环境和文化活动的载体功能,寓教于乐。

学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点、基础设施、建筑风格、信息网络、校园活动等物化环境和“硬件”等,其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就是物质文化。校园物化环境的每一个实体或“硬件”,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所以我们必须在这些“硬件”建设中加大投入,优化布局,完善美化,体现特色,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陶冶情操。校园文化活动虽然只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但是它对培育团队精神的影响是独特的,对形成团队精神的气氛烘托作用是直接的,尤其是对抗性的集体文体竞赛等项目,能够很好地唤醒团结协作的意识,对培育团队精神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要广泛开展适合高校教师身心特点、喜闻乐见、导向明确、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性文体活动,让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逐渐培养和树立团结、合作、共赢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阎德明主编.现代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张立昌.学校文化的概念、内容和现实的描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5,(4).

第2篇:团队精神培育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各种尝试。我从台前走到幕后,努力当好“导演”,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当好“演员”,让他们相互磋商与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倾听与被倾听的能力,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合作,体现团队精神。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供前提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会辐射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合作的目标,让他们为了团队的利益通过交流去展示自己,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更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例如:在组织学生“搬运粮食”比赛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按照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分成四个小组。先让学生明确比赛任务,每一小组前面有相同数量的粮食要求每队每次一人只能拿一份粮食返回,依次进行,比一比哪组最先完成任务。然后给每一组几分钟的时间交流,三次比赛下来各有胜负。问其原因:有的小组在交流中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任务,各尽所能,针对不同任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有的小组在失败后找到了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解决了一些不利的因素在后面的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名次;有的小组因为人数比搬运的“粮食”少而让跑的快的同学多跑一次。

二、交流互评,是学生体验相互合作团队精神的保障

学生在小组讨论练习后,学习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大家交流比赛或汇报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该组对动作的学习过程以及遇到难题如何克服,提出存在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交流时若同意小组意见的可举手赞成,若有不同观点的可以提出指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各组精华之处,再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汇报表演时,一个小组在表演,其它小组作为评委,对各小组动作进行评分,最后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在竞争较激烈的项目中,如接力赛,团体精神的体现尤为明显。各小组成员之间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胜利,感受到集体胜利带来的快乐,让身心融到集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真正的快乐。

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按照“刺激——反馈”的模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学生则根据信号被动地作出反应,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得不到课堂的第一手反馈资料,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给一些“学困生”的投机取巧创造了“良机”。可想教学效果和预期的将是大相大相径庭。而合作学练小组的教学方法就可克服这样的问题。我们可通过一些事例进行说明:如在长跑练习中,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以整个男生组或女生组共同完成的任务,但每一次,总是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落在队伍后面,而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跑得最快的学生身上,于是,跑得越快越好的学生积极性就越大,而落在后面的学生更是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好的学生耐力素质会得到再次提高,而学困生将永远留在队伍最后.而采用合作学练教学方法,就可完全改变这种学习状况.。在体育课中,教师下达教学任务后,每个学生的目标就成为合作小组的目标,教师的目光不是在跑在最前面的学生,而是集中在最后一个学生的身上,并以此作为考查小组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

四、保证课堂常规

第3篇:团队精神培育范文

关键字:学校体育;团队精神;培养;学生

无论是实现个体化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所体现出来的活力。作为一名学校土语工作者,在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基础上,如何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体育教育的素材,掌握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应关注解决的问题。

1.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1.1东方体育文化是以修身养性为主,团队精神不强

在大多数东方名族体育中,卫生保健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大河一带的名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经习惯于和谐、稳定、宁静的生活方式,因此以个人修身养性为主,团队精神的是西方文艺复兴和大工业发展而带来的产物,也是竞技体育发展必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培养团队精神可以与现代体育接轨,尤其是在竞技体育的集体项目中,那种靠个人单打的战斗思想已经淘汰,取而代之是依靠集体团队的力量,去赢得比赛的胜利。

1.2我国的大文化背景与传统习惯缺乏团队精神

由于长期收封建文化的影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影响,导致形成我国某些名族不良习性。所以,当今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1.3“大体育观”呼唤团队精神

当今体育的发展,已经走出了单纯体育竞技的狭小天地。体育是与许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大体育观种类繁多的现代体育,需要人们合作、协调充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才能推动现代体育观的形成与发展。

1.4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团队精神人才

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并且以加速的状态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如: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学习审美等,其中团队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美国女科学家朱克曼做过统计说:“在诺贝尔的奖上,近年来已经很少单独夺魁了,还有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直接参与的工作者达42万人之多。”事实证明,在生产活动与社会实践中,团队合作精神更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素质。

2.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2.1体育教学与团队凝聚力的关系

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成员所体现出来的活力的综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团体成员对团体体现出来的吸引力,从而自愿参与团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团队对其成员所具有的吸引力,从而把团体成员积极的组织到团体活动中去。体育教学恰恰具有加强团体凝聚力的作用,尤其是集体性的、竞块性的、对抗性的体育项目,通过体育教学这种手段,充分调动团队成员,主动性、积极性挖掘自身的潜能,为自己的小组争荣,为自己的团队争光,团队成员与团体这种吸引力感召力是相通一致的,从而增强团体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2.2体育教学与心理相容性的关系

心理相容性是指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相互支持,心理相容性为团体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心境,体育教学中的集体项目比赛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公正公平公开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比赛各方是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倡导下进行的,每个集体中的成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平等信任支持,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团体成员只有加强团结,互相鼓励,齐心协力,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心理相容性提供条件。

2.3体育教学与成员共存的关系

一个团队里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所以需要不同方面取长补短,实现团体成员的共存,体育教学中,集体性的、游戏式的教学,都蕴含着成员共存性的教育素材。为人们担当不同的角色提供了机会,每个参加者,在其活动中都不同程度的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约束和限制,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督促与激励,促使每一位锻炼者适用群体的需要。这其中不仅是技术的技能的,还包括精神的。体育参与者为了争得与自己相适应的地位而不遗余力,同时群体内的每个角色,或位置而随时变化,团体目标的实现是以每个成员的努力也被团体成员接受为前提的,也检验和监督每个角色的提高。体育需要集体的力量需要团体的凝聚力心里的想象以及成员的共存性而体育教学中蕴含着培养团队精神所需要的素材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心理相容性,和成员的共有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通过参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的重复磨练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

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

3.1实例说明法

事实胜于雄辩,根据学生在体育练习、游戏比赛中的具体表现,如:接力比赛中,一名学生不慎摔打,爬起来继续跑完了全程,经过全队的共同努力赢得比赛,教师在点评时特别要给这名同学掌声鼓励。在教育中不仅要使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得到提高,还要使学生敢于拼搏、进取、协作团队等好的思想品质得到强化。

3.2约束引导法

约束引导法是搞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体育教学中通过题报告人数师生互致问好,教室其他学生互助有序主动地完成各种练习游戏比赛等教学活动,值日生收回器材,师生相互道别,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将约束引导应用到题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加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3组织比赛法

这是体育运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最好的方法。因为各种形式的比赛不仅比体力、智力、记忆,还要比一、团结、互助、协作等。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赛的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系、班级的比赛,同是还应将比赛的方式应用在课内课外,其比赛的内容可以是教学中的,也可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还可以是民族休闲的。

3.4学生互助法

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采用“学生教育学生”的方法,这是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教学化的一条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一条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他们更多的机会是在同学面前展示,从别的同学身上发现优、缺点,对照自身教授可多采用小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时互相观察互相帮助来增强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5全程教育法

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全程教育法就是长时间的全方位多渠道多手段,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加以培养,是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各个学段,以及各个学段体育教学的各项具体活动中,来自于教师同学个人的影响和反思之中全程教育要从点滴做起,从现在着手,为将来着眼。使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形成于观念落实于行动。

3.6鼓励表彰法

体育运动有功利性的一面,尤其是竞技体育和商业体育的比赛。不仅有最佳个人奖,还有社会贡献奖道德风尚奖等。学校也应效仿这种方法,以激励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表彰奖励的,多种多样,有实物的,也有荣誉的,也可把体育小组长改为非固定的,在体育教学中设立最佳进步奖,最佳努力奖,最佳团队奖等。

作者:贾德田 单位: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新华体育教学中竞争意识的培养[j]体育学刊2012-9(5)95-96.

[2]冯晓辉关注独生子女完善体育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9.

第4篇:团队精神培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 体育游戏 团队合作精神

1 概述

新世纪全球一体化,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与周围的人、社会和团队共同合作和开展有效率的工作。然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致使我们身边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形成中国特色的“四二一”模式,导致很多孩子成为家中的小太阳,物质生活的丰裕、家庭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渐渐地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主要障碍,以“自我利益”为半径画个圈,再加上独生子女缺少玩伴,集体荣誉感缺乏,不懂得互相帮助。

2 准备充分,创造良好的团队合作学习环境

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体育游戏中,针对现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差,通过精心设计为学生创造特定的学习环境,课程中主要采用以两三个人或小组合作练习为主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主要是通过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发展,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例如游戏“绑腿跑”中,分别组织“三人四足”、“十人十一足”等多人合作的游戏情境:首先,用简明精炼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如三人一组用两根绳子绑住脚,进行三人四足向前行走,接着又引导他们试着四个人一组进行四人五足向前行走,然后引导他们进行五人六足……最后看哪组的学生完成得既成功又出色。学生开始进行三个人一组时,效果很成功,随着人数的增加,游戏难度也在增大,如何合作就摆在了学生面前,通过协商游戏中学生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有的小组多次尝试也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时再及时提示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能成功地完成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在游戏开始时,要屈膝半蹲各自相应的脚向后撤半步,游戏进行时大家要齐喊口令,团结协作,步调一致,游戏才能获得成功,通过自我摸索、小组讨论,慢慢悟出了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和团队合作精神,创造不同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合作氛围。

3 玩学结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课利用其独特的户外授课方式,丰富的体育游戏活动,使学生身心放松,将“玩”与“学”有效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身心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身心健康快乐体育”的理念,因此,学生都乐于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能引导和教会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互帮互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

3.1 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参与团体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上体育游戏的多样味性竞争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进行加速跑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一些专门的跑步练习方法,如交叉跑、跨步跳、弯道跑等一些方法,反复练习时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采用游戏的方法就可改善这种局面,把加速跑练习设计成游戏“长短跑”。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每组排成一路纵队,依次报数,当我以各种方式说出一个口令时,该数字的主人就快速从队伍中跑出来按要求完成练习,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兴趣高涨,积极配合老师期待能叫到自己的号码,学生都很乐于参与这样的练习,师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任务。

3.2 体验成功,提高学生在团体活动中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性格差异的存在,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学生能显示出较强的能力,在体育课上总是跃跃欲试,信心十足,而性格内向平常也没有特殊体育项目兴趣的学生课堂上就显得不那么自信。 “我不行,做不好的话别人会笑话我”的思想就会上升,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呆在一旁作观众。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由于不是强项,平时很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体育课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如何让同学们真正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来呢?体育游戏弥补了以上所有空白。通过开展一些集体性的多人游戏,让学生互帮互助成功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要积极关注那些经常在角落里的孩子。如游戏“齐眉棍”,根据班级人数,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排成一排,将轻质塑料棍放在每个人的双手上,让小组成员全部将双手举到自己的眉头的位置,在保证每个人的手都在轻质塑料棍下面的情况下将轻质塑料棍完全水平的往下移动。一旦有人的手离开轻质塑料棍或轻质塑料棍没有水平往下移动,任务就算失败。游戏中每位学生都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服从指挥,成功完成任务,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平日里躲在一旁的观众也积极参与进来,走到了游戏中间,找到集体归属感和价值感,提高了参与团体活动的自信心。

3.3 合作进取,挖掘学生在团队中的创新精神

高职体育课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跑、跳、投等专业技能,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例如拓展游戏“穿越雷阵”,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每次只能一名学生进入雷阵,向前后或左右移动一步,当踏到地雷,老师会叫停,踏雷者应按照原路返回,并换另一名同学继续进行,每一名进入者必须从起点开始,不能直接到达前一名学生触雷的地方,由于时间有限,在游戏过程中允许学生沟通交流,但不允许在道具上做永久性标记。游戏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时都需要哪些步骤,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以及团队合作、创新、永不放弃的重要性,体会与别人沟通的重要性,突破常规思维模式。

4 结束语

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需要社会个体的团结协作,高职体育课在完成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任务的同时,适时引入体育游戏活动,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找到学生在班级中的心理归属感和价值感,增强了社会适应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样一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朱洁.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21期.

[2]杭卫芬.展体育游戏魅力,论团队合作精神[J].新课程体系, 2012年第9期.

第5篇:团队精神培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团队精神

当今世界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孤立、冷漠、自私等问题的产生。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和服务者,由于环境影响也逐渐表现出个性鲜明、自我主义、交往隔膜、待人冷漠等,缺少了相互间互助、互爱、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作风。这种缺乏团结与合作意识和精神的行为终将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屏障,也终将阻碍未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学科,它具有理论与实践同课堂实施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的加强同学们团队意识、合理安排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学生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方法,也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更大效果发挥的必要途径。然而当今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更多地强调体育技能的培养,却很少涉及对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等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针对当代学生所出现的消极问题,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采取积极的解决方法。

一、团队精神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1.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和重要手段,为培养社会高级专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而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应摆脱以技能教授为主的传统方式,加强理论教学环节并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以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为基础,以协同合作为核心,以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最高境界,达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并保证团队组织的高效运转。注重高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有助于他们在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逻辑思维与决策能力、团队合作与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锻炼与提高。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基层的高级技能人才,必须加强团队意识培养,善于与他人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好成绩的取得和更高价值的创造。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优秀全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道德文化和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应要突出。在道德文化素质方面,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有助于道德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在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团队精神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为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做出贡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成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需要

一个好的体育教学效果的产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即学生对体育课堂知识技能学习的积极参与和对课堂参与气氛的积极活跃。体育教学是以身体实践运动为基础进行技能学习的一门学科,它有着理论与实践同课堂教授的特殊性,同学们作为教授对象都有着不同的个体特点,在学习知识技能方面做到相互帮助,在集体项目之中做到相互团结、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积极活跃、共同受益的课堂环境。这种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是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对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班级凝聚以及道德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备受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路径

1.体育教学中积极注入团队精神文化

(1)树立正确的团队观

在体育教学中,使同学们首先明确团队精神的含义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是良好道德素养的体现,在体育技能学习中团队精神促使我们相互帮助、互通有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我们应当主动摆脱关于团队合作的旧思维意识,积极全面地认识团队精神的实用范围和价值体现。众所周知,在体育项目中排球、篮球、足球、野外拓展等集体项目需要团体成员的密切配合才能成功完成,因此,团队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积极的团队配合才能取得该项目的成功和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体育舞蹈等个体项目亦需要团队人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有更高技术的创造。

(2)以优秀的团队文化为标榜

在体育教学中,经典例证的展示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标榜自我,在现实社会中树立积极的榜样,激励他们发扬风格,培养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如微软、雅虎、海尔等优秀的企业,他们的成功都是凭借着团队协作的力量慢慢发展起来的。又如我国体育文化史中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项目,队员们也都是在相互激励、相互奋进、相互帮助的优秀团队中不断地创造佳绩。优秀团队文化的熏陶,能够在感情上感染并激励学生对团队协作的憧憬和期望,在此基础上加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积极促使学生建立以本班同学为集体团队的观念,为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关爱创造环境,提供平台。

(3)增强团队归属感

团队归属感是团队个体与所属团队间的划定、认同与维系的心理表现。在体育课教学中,使同学个体充分感受到团队群体的归属感,是体育教学价值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作为团队集体的一员,应积极融入团队集体中,善于与团队集体互动、互助,全心地归于团队,只有这样才会有稳定团体的组成,同时稳定的团体又有利于团队成员情感的依托和心灵的归属,只有团队个体充分体会到身居团队的幸福感和优越感,才会更加激发个体积极参与并积极维护团队利益的行为。

2.体育教学中围绕团队精神进行教学模式设计

在体育教学实践模块,应该主动以团队精神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创造积极的条件。

在体育技术学习方面主要设计方法有:一是分小组进行技能竞赛。体育教师可以将班级合理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技能考察,这种形式能在技能练习阶段很好的督促每个小组成员相互努力、互相帮助,促进小组团结意识,更好地提高班级各组成员对技术的掌握。二是优秀学生以快带慢进行技能督促和指导。体育教师可以集中掌握技术优秀的学生,通过优秀学生充当技术指导,将他们分散到班级各个小组,对其他同学进行体育技能指导。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内容的进一步设计方法有:一是榜样团队的设立。在体育教学分组中经过同学们对技能练习、纠正、发展的过程,设立榜样团队。榜样团队不一定是整个班级中技能最好的,但肯定是在学习过程中最团结、最进取的。通过榜样团队标准的设立,明确团队方向,树立正确的团队意识,为集体团队创造积极的环境。二是团队沟通模块设置。无论是在体育技能和文化的学习中,还是在体育技术练习中,班级作为一个大的集体,同学们要养成相互沟通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安排一些团队经验交流机会,鼓励同学们围绕文化、技能和团队竞争力畅所欲言,不但有助于同学们相互间感情的加深,更有助于技能的增长和优异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是团队联合与资源共享。体育教学中班级各小组间也要相互联合,特别是优秀小组、优秀人员间相互联合,自主建立一只更强更大的小组团队,其实也就映射着社会企业中的强强联合。这样更加有助于团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壮大团队实力,发挥团队精神。总之,无论是分小组竞争式的技能练习,还是进一步进行小组间各种形式的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练习,都是为促使同学们增长团队意识、创造团队环境、培养团队合作习惯做基础,其所有的教学内容设计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体育文化和技能,培养团队和集体主义精神。

3.效果评价中积极突显团队精神价值意义

体育团队经典范例证实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个人,《淮南子・兵略训》有“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表明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个人能力要得到突显和提高,必须依靠整个团队的力量。在体育教学总结中,通过对团队团结协作过程和效果的理性评判,对表现优秀的团队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同时向本班全体成员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鼓励同学们相互配合,善于合作,并倡导同学们不仅仅在体育运动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也要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培养团队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价值的体现,达到人生的成功和辉煌。

此外,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作为老师也要积极融入班级当中,共同参与同学们的技能学习、指导和组织等,并不断地学习关于团队精神培养的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课程理论、完善教学策略,为班级团队精神培养提供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团队精神作为高职学生未来成人、成才的一项重要素质,需要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给予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对高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更好发挥,而且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团队精神文化内涵的课堂注入,对班级分组竞争和以快带慢指导的技能学习,对榜样团队设立、团队沟通、联合和资源共享等方法的设计,以便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只有积极合理的开发团队精神培养模式才将有助于同学们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在现代社会中,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助于高职学生共同努力全面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并能增进师生感情,培养集体主义荣誉,还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只有技能、道德等素质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全面素养的具备。积极的团队精神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并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傅如良,伍贤锋.当前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几点思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 王磊.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J].职业技术,2006,(12).

[3] 吕二庆.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5).

[4] 张富洪.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5] 黄天民,陶大伟.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训练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第6篇:团队精神培育范文

摘 要 中华民族的经济复兴和繁荣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大量提供相关高素质劳动人才的有力保证,中职生必须具备团队精神,已是全世界范围内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方法作出以下探讨。

关键词 团队精神 职业教育 中职生 培养

国家近年来一直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切想法得以成真的发轫之端,所以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就成为一个势在必行而且要尽力而行的一项教学任务。因此如何有效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就成为教育界一个孜孜探求的话题,因此,笔者对本文的研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运用合作学练法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

合作学练法是培养团队精神广泛使用的方法,特别是对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信任能力的培养而言,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也普遍被采用,成为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关键方法。如在长跑练习中,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以整个男生组或女生组共同完成任务,但每一次总是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落在队伍后面,而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跑得最快的学生身上,于是跑得越快越好的学生积极性就越大,而落在后面的学生则会失去信心。这样长而久之,好学生的耐力素质会得到再次提高,而学困生将永远落在队伍后面。而采用合作学练的教学方法,就可完全改变这种学习状况。在体育课中,教师下达教学任务后,每个学生的目标就成为合作小组的目标,教师的目光不再跟随跑在最前面的学生,而是集中在最后一个学生的身上,并以此作为考查小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据。于是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为了小组的利益,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人和人之间的友谊,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了对团队精神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游戏法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

体育游戏是中职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中职生喜欢且乐于参与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引导和教会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体育游戏的方法和种类较多,针对当前中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差的现状,在实际教学中选取集体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游戏来以促进中职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形成。例如:“拉网捕鱼”等游戏,中职生通过交流、合作与亲身体验,在激烈地竞争中凝聚和发展团队合作精神。“搭桥过河”、“穿越电网”等游戏可以让中职生互助互补,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中职生在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逐步了解和认识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体验和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增强与他人交流、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增强了社会适应的能力。中职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中职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合团队拓展训练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体育教学目标变得多元化和全面化,体育教育目标中已经出现了“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新领域。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全面化必然引起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扩展,否则体育教学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了,当前拓展训练内容越来越多地被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引入体育课堂。团队拓展训练是在拓展训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拓展训练模式。虽然在各种类型的拓展训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团队训练的内容,但团队拓展训练仍然可以作为拓展训练中的独立训练内容而存在。团队拓展训练以培养个体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个体在群体中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群体,更好地融入群体为目的,以改变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团队拓展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团队协作的意义,体会怎样与别人合作,体会同伴间相互的关爱和信任对彼此潜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体育教学与团队拓展训练相结合,让学生们在训练中经历从陌生到默契,从杂乱到有序,从懦弱到勇敢,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还可以在娱乐中让学生深刻体会认识到团队精神的可贵。

四、竞赛法培养中职生的团队精神

在中职体育课堂中,各种竞赛被体育教师广泛采用。竞赛法是培养和检验中职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竞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协作。把竞赛法引入中职体育课堂,迎合了中职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竞争欲望,变劣势心理为主观能动性。集体运动竞赛紧张激烈,个人技术虽然重要,但团队协作配合更是重中之重。如中职生喜欢的球类比赛项目,学生个人能力在强,也离不开集体的互相配合;田径中接力赛,任何一棒的失误都可能带来整队的失败,只有团队的每位队员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比赛胜利。在运动竞赛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团队和合作的重要,体验成功与失败感觉,领略竞争与拼搏的艰辛。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形式的竞赛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团队精神培育范文

1.正确理解团队概念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基础

所谓团队是指由两个以上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比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的多的团队绩效。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团队,让学生明白团队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有团队精神,明白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以后发展的影响。这样就能为他们在以后的团队训练中起到积极地作用。

2、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融入团队合作的催化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动力源泉。教学中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学生会主动接近你,教师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高尚的情躁,广博的知识和键美的体魄,会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就会愿意找老师倾诉,所以体育教师在给学生展示美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的同时,也是学生的倾诉对象,教师是联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融入团体垫脚石、催化剂。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优化教学,增强学生兴趣,让学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就会让学生觉得是“要我学”,平时单一反复的练习也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而当今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才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因为想学、想玩,就会主动与同伴、团队、集体一起参加活动,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经验,觉得大家兴趣相同,就玩得更开心,更容易融入集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而且要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不仅局限于“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会,我们将以培养团体合作为主要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怎样和同学、朋友、老师等相处,学会怎样和团队合作。

4.建立团队组织领导,强化团队联系。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在建立组织的基础上强化团队之间的联系。每个团队中都要有自己的组织领导,采取一些应聘竞争的方式,在团队中选择合适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首先,要健全一种有利于小组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工作范围,培养学生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工作的习惯,其次,相信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但要破除个人主义唯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慢心理。第三,尊重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同学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团队成员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

5.建立团队制度,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沒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行、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对每个团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例如:良好的纪律、严格的考勤、团结互助和安全教育、爱护运动场地和器材等,具备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新局面的出现,学生能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建立健全制度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是管理团队的整体目标和方向,整体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可控性原则要求团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有效性原则要求合理有效利用场地器材、人力、时间等资源,保证体育课堂获得最大的利益。

6.把拓展训练引入教学中,激发潜能、熔炼团队。

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理论,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为目的拓展训练。“信任背摔”、“盲人过河”就是要求信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拓展训练来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时代已经过去,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也不容许有过多的时间浪费,所以每个人都愿意融入一个坚强的团队,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默默为团队做贡献的无名英雄,我们要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未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 科:在体育教育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辽宁教育行政院学报 2005.4

[2]袁春夫: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网上

第8篇:团队精神培育范文

【关键词】中职 体育教学 团队精神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集体智慧和力量越来越凸显出重要作用,可以说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子。团队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了各层次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几乎渗透每一学科的教学。体育教学的师生集体参与、双边活动等众多特点决定了其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最佳途径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互助、协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长久性的过程,通过笔者的探究总结,主要从教学原则、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加以实施。

1、确定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实施的方向指导,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必须以一个系统性的原则为指导。根据教学经验,结合课程标准及中职体育教学纲要,笔者认为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坚持集体性、针对性、因地制宜性团队精神培养原则。只有通过集体活动才能使学生认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领会团队精神的精髓所在,因此,集体性原则是体育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团队精神的根本,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所在秉持的理念。针对性原则是基于中职学生现实特点、专业特性以及个体差异所提出的,即在体育教学中,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有针对性,着眼于中职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寻求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有针对性地培养中职学生团队精神。因地制宜性原则考虑到了差异性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在团体精神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即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当地的地理优势、气候条件来开发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山区可根据地形设计集体登山项目,北方可利用冰雪选择合作滑雪项目等,通过教师的对教学资源的精心创造和合理编排,形成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最佳体育教育形式,来强化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

2、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施的先导,为了提高对中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要在积极学习《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和《新课标》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体育课只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三基”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着重提高中职学生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找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3、丰富教学方法

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经验和参考国内外先进体育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综合采用合作学练法、游戏法、竞赛法来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

3.1 合作学练法

合作学练法是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团队精神体系各个构成因子。首先,合作学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参与意识。在体育课合作学练中,小组利益是根本,为了共同完成任务,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其次,合作学练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自信。在引入合作学练教学后,为了不影响团体成绩,学生必须通过模仿、沟通、交流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不容置疑地会提升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也就增强了学生间的团队凝聚力。最后,合作学练增强了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在合作学练中,学生在小组中自我价值的完全实现是关键。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采用讨论法让每个小组想出几种能够让自己快速奔跑的方法,这使小组的每个成员能在短时间内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献计献策,时时表现出对团队的关心和维护,自然而然提高了他们的团队责任感。

3.2 游戏法

团队体育游戏是中职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教学方法。团队体育游戏种类较多,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团队精神较差的现状,有必要对各种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与团队拓展训练的相结合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方法,如“人肉运输”、“瞎子背瘸子”等游戏可以培养中职学生的沟通和配合能力;“瞎子走路”、“信任背摔”等游戏可以增强中职学生对团队的信任感:“搭桥过河”、“穿越电网”等游戏可以让中职学生体验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

3.3 竞赛法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竞赛法是一种检验和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竞赛法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团队合作成功的成就感。团队竞赛中,个人技术虽然重要,但团队的协作配合更是重中之重。如球类比赛中,个人能力在强的学生也离不开集体的互相配合;田径接力赛中,只有每位队员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比赛胜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团队竞赛,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以上体育教学方法对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认知、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需要强调是。这些教学方法不是为了达到某一团队精神培养目标而独立使用的,有必要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完善教学评价

传统的中职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过于突出对体育技能和技术的评定,不利于检验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情况。因此,中职体育评价中需要增加团队精神评价内容,笔者认为可采用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个人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部分组成。团队成绩是对团队共同合作与个人努力程度的综合评估,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团队共有的成绩,主要是教师对团队表现及团队作业的考查;二是团队的自评,即团队对成员的讨论评估;三是团队的互评,即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评价。

第9篇:团队精神培育范文

[关键词] 家族 团队 集合力

我国家族企业的短生命周期一直是热点问题。一般情况下,家族企业能否突破短生命周期陷阱、获得成功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有一个或几个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是否能够改造成为现代公司体制,是否培育起一种强大的团队精神,是否有一个优秀的领导集团。”其中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强大动力,在加强其它三个方面的同时,如何克服自身缺陷,塑造团队精神,是家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向卓越的重要基础。

一、家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形成团队精神的动因

团队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目标、相互协作、角色分工、优势互补、整合增效。家族企业形成团队精神的动因主要是:

1.共同的利益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形成家族企业团队精神的第一驱动力

家族企业在发展中大起大落,陷入短生命周期陷阱,值得深思。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一个组织诞生首先是基于人们彼此存在共同需求或者共同的好处,任何人群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在组织建立时,或发展过程中成员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动摇组织存在的基础,削弱组织发展的动力。许多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家族企业本身就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诞生的,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包括职位、地位、荣誉等在内的利益分配不当导致家族成员之间不满情绪蔓延,内耗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甚至使在短期内走向了衰败。这种情况在企业出现决策失误或因市场原因经营不顺利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只有当家族成员的现在和未来的各自利益得到具体确认,他们才会有共同奋斗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的利益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形成家族企业团队的第一驱动力。

2.共同的事业目标是形成家族企业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

共同的事业目标是形成员工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团队精神的第一要义。在战略竞争时代,一个没有目标只有赚钱欲望的家族企业只会处于投机与侥幸的状态中,它就好比一艘无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免会触礁。在现实中常常可以观察到有些家族企业主抱怨员工不关心企业,缺乏大局意识与敬业精神,同时员工抱怨职工的利益未得到保障、企业主不关心职工等现象。其原因就在于企业目标不明确,没有被员工所认同,从而产生了内耗。从根本上来说,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的个人利益,那么产生凝聚力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即也就有了鼓舞员工斗志、协调队伍行为的核心力量。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与办法,要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塑造团队精神都只是一句空话。

3.员工队伍的集合力是家族企业发展团队精神的主要力量

所谓集合力,是指员工队伍在认同能够通过实现企业目标而实现个人目标的前提下,朝着一个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整合增效的工作行动能力,其实质是在集合的作用下,团队能力大于个人能力之和。员工队伍的集合力是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有效集合的前提与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都是人的竞争,但并不是单个人的竞争,而是人的集合力的竞争,不仅是企业员工之间整体素质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员工队伍集合力水平的竞争。竞争力来源于集合力,而集合力更多地表现在员工的心智和行为方面,它是发展团队精神的主要力量。

二、家族企业在塑造团队精神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家族企业在塑造团队精神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

1.家族式产权、管理模式的弊端

多数家族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和家庭成员三者高度重叠,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合一,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家庭成员一般身居要职,一些能力平平的人进入管理层,管理封闭性很强,传统经验管理主导。在此产权、管理模式下,由于家族成员的特殊性,企业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是行同虚设,即使出现了重大失误,也多能凭借裙带关系逃避责任,使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都受到了强劲的挑战,这是影响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的根本性因素。

2.家族企业的传统用人机制促成了“两圈人”现象

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现象严重,用人时往往按亲疏远近而非因才适用,关键性职位都由家族成员担任,在组织内产生“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别,造成“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族主义氛围。许多外来优秀人才无法融入家族企业内部,他们不仅感觉自己是雇员,是“被剥削者”,而且还是被排斥者,工作的主动性和忠诚感大减,甚至为生存趋炎附势,拉帮结派,形成“你群”和“我群”的派系,严重时产生企业内讧,由此形成“两圈人”现象。这是培育团队精神的大忌,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3.家族企业主和员工综合素质偏低

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从企业主角度看,他们大多成长于农耕文化的土壤,有着敢打敢拼、吃苦耐劳等许多优点,但大多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也很少受过系统的企业管理培训和教育。在具体管理中往往以亲疏远近程度来判断是非曲直,任人唯亲,管理手段简单粗暴,甚至人为造成家族成员与外来员工的隔阂。从员工角度看,他们大多来自于城镇待业青年和“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这不仅容易使员工对于企业革新活动产生心理冷漠,而且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厌恶、甚至消极否定新的改革。所有这两方面都极不利于企业团队精神的培育。

4.员工流失率重影响家族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

存在一定程度的员工流失能增加企业的活力,但过高的员工流失率将严重损害企业的生产效率。许多家族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日工作时间有的超过12小时,劳动强度过大,且薪酬过低,不能完全体现出劳动价值,使劳资关系紧张,员工无法长久在企业工作,导致流失率过高,严重影响了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

三、家族企业塑造团队精神的主要途径

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家族企业如果不能铸造成为一个有绩效的团队,就是一盘散沙,必将陷于失败。笔者认为,家族企业培育团队精神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家族企业进行现代化公司制改造

进行现代化公司制改造是家族企业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要求,把家族财产明确到家族的自然人头上,使其成为产权的主体;尽可能吸引新的投资者,努力使企业产权多元化;适当发行企业内部股,提倡企业职工持股,把职工的利益同企业的兴衰联系起来,打造命运共同体,做到企业产权明晰化、多元化。按照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建立董事会集体决策制度,经理只向董事会负责,使家族成员尽量少干预经理依法行使的经营权。把家族企业改造为现代化公司,将为塑造团队精神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2.确立家族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企业对自己全体成员的利益承诺,是鼓舞斗志、协调员工行为的关键力量。双赢的企业目标是激发员工斗志,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作为盈利组织的家族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与员工是共命运、同呼吸的利益关系,企业目标必须体现这种利益共生关系。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家族企业只有确立起既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又符合员工切身利益的双赢的共同奋斗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利益双赢,把员工为企业与为自己努力工作统一起来,才能为塑造团队精神奠定坚实的利益基础。

3.改革用人机制,建立信任关系,消除“两圈人”现象

消除“两圈人”现象是家族企业培育团队精神的前提。以人为本、唯才是举是家族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来源于员工体内的人力资本,不论这个人力资本是在家族成员身上还是外来成员身上。“两圈人”现象是制约家族企业发展的硬伤口。要建立信任关系,用科学的制度统一管理家族及有血缘、地缘关系的员工和其他员工,特别是要用统一的纪律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在培养家族成员的同时,大力招选外来专业化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员工,为他们施展自己的才智创造良好的氛围,促使“两圈人”转化为“一圈人”,以形成集合力。

4.加强企业企业主和员工的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塑造团队精神的人文基础。要加强对包括家族企业主在内的企业员工培训,优化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换代;培训要注重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与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相结合,与员工个人的素质、潜力、志向相结合;要大力培养员工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注意倡导爱心、信任、尊重、关怀、理解、体谅的美德,鼓励贡献、合作、相互支持、发展友谊的工作作风,创造一个到处充满爱、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为团队精神的形成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