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物流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加快农村交通物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推动农村市场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化,降低和分散农民经营风险;有利于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总体上看,我国现代农村交通物流业发展尚处在初始阶段,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我国现代农村交通那个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税费改革使得农民受益很大,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落后,农民收入低,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物流业发展缓慢。同时,农村物流发展缓慢还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差、物流知识薄弱、对物流重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2、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农村物流经营难度大。
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具有生物属性,容易腐烂变质。农产品是自然的产物,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对其运输、包装、加工等提出了特殊的也是更高的要求,经营农产品物流风险较大。
3、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
在我国,农业生产仍基本是以农户为单位,生产规模小,分工不细,收入有限,对物流需求不足且分散。而物流的供给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规模经济。目前无论是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制约了物流的供给水平。
4、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运作成本高。
物流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每一项功能的实施,都与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水平有关。农村道路状况差,物流运费就高;没有公共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就难以处理和发挥作用;没有科学的冷藏设备,鲜活农产品就难以运输、加工等实现其价值;没有科学的工艺和技术,农产品就难以实现加工增值。
5、物流政策不到位,作业不规范,交易成本高。
影响物流交易合约顺利形成和履行的因素很多,其中政策和信用是主要的。现在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供给不足,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样物流作业就难以规范,物流需求者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对物流外包的结果难以预期,因此物流合约难以达成。没有政策的支持,物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前景展望
1、政府主导,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管理系统
物流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企业来做,政府起到引导、扶持、规范和服务的作用。大力扶持几个本地现代物流业的龙头企业,鼓励现有的运输企业做大做强,变大而全的运输为专业运输,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方向转型,同时向下延伸和拓宽服务范围,来带动农村物流的发展。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方面,从目前看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物流园区都没有派上太大用场。因此,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应该按照市场规律,顺应市场的需求,以企业投资建设为主。同时,加快货运场站的建设,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好货运场站建设的规划,对现有的货运场站进行全面的站级核定,为物流提供集散和交易平台。加大规范货运市场的力度,着重对货运场站经营、货运、配送、信息服务等经营行为进行规范,逐步建立一个规范经营、诚实守信、竞争有序的货运市场,为物流业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和管理部门着力搭建一个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物流企业与货源地、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为物流提供信息平台。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GPS平台,以便掌握和分析动态货源,提高车辆利用率。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客运网络资源,依托乡镇客运站建立货源集散中心,发展连锁经营、快速配送和专用运输。通过客运车辆结构调整,向分舱式客车方向发展,对小件货物采取“以客带货”的方式。鼓励发展县内的小型厢式货车物流配送,政府出面协调和解决物流配送的专用小型厢式货车进入城区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配送管理系统设计目标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当没有接到定单请求时,根据预测决策系统的预测值保持少量库存;当接到定单请求,开始备货,并根据库存状况迅速补货。而且选取的是运输量最短路径,也降低了运输成本。第二,做到在准确的时间,按准确的数量送到准确的地点。该系统借助强大的网络功能,可以对客户的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另外本着中心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为配送活动减少了时间,提高了准确度。第三,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由于此模式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种,具有第三方物流规模化运的特点,可以将各地的定单汇集起来,通过配载、拼箱,实现农产品的多频次、少批量配送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2、以地方特色为切入点,建立农村交通物流服务网络
按照“先行试点、全面推广”的原则,依托农副产品的运销,以大的乡镇为试点,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农贸市场,组建专业运输车队,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初具规模的交通物流体系。结合交通“四位一体”建设与交通四化管理工作,在运管所建立农村交通物流管理办公室,进一步整合驻地乡镇物流资源,形成管理工作基本框架。在企业货物源头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建立重点运输企业的物流服务中心。培育骨干交通物流企业,培训农村物流人才,建设和完善由县物流中心、乡镇(街道)物流站场、农村网点构成三级交通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实现农村商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提高交通网络运营效率,减少流通环节交易费用,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使农村交通物流在及时性、便捷性、经济性方面明显提高。建立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交通物流运作模式,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推广、促进农村交通物流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边发展、边完善、边推广,逐步建成“精力充沛、组织协调、运转高效、服务优质、货畅其流”的物资流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以蒙阴为例:今年三月份,随着临沂市推广沂水县农村交通物流推进现场会议在沂水的召开,蒙阴县农村交通物流工作在全县范围全面展开。蒙阴县交通运输局围绕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准备建成县级分拨中心、以乡镇交管所为依托的乡镇分拨站、以中心村为网点的村级分拨点,形成 “县、乡、村”三级农村交通物流网络,扎根“三农”、服务“三农”,切实探索出切合蒙阴实际的农村交通物流发展路子。
3、制定合理建设计划
分阶段、按步骤组织实施,既服从于自身发展规划,又保持与省、市交通物流发展规划协调一致。交通部门依托农村集贸流通市场或乡镇企业聚集带,建设农村物流分拨中心,并结合运管所站所改造,新建和扩建货运站场,形成层次分明的“区物流中心、乡镇物流货运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物流网络;建设和改造农村道路,提高物流网络的覆盖率和连通度,增强交通服务的辐射力。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突破空间地理位置限制,实现商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优化和重构农村物流链。综合考虑现有生产、流通、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状况,保证各领域间信息沟通的顺畅;坚持适度超前发展,保证物流信息系统与全市政务信息平台和全省交通信息系统的对接。组建新型的农村交通物流运营网络。一是开展农村综合物流服务,以为乡镇企业生产流通和规模化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为主,兼顾季节性农产品购销运输服务,主要采用干线长途货运、和市内网络配送方式。二是开展农村便民物流服务,以为农村客运班车捎载为主要运输手段,开展农资、良种、医药、日常消费品等连锁商业网点的下行补货配送,同时培育受理小件、零散货物的上行发运市场。
一、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
北京拥有较为发达的道路网,建成了由5条环线(6环部分通车)、8条环路联络线和若干条辅助放射线组成的道路系统。2006年末,北京市城市道路总里程达4100km,“环路加放射线”的道路网络系统建设已经进入补充完善阶段,道路网络的供给能力和网络主体结构基本稳定。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2006年末已经达到287万辆,工作日车辆总出行次数达893.7万次。私人机动车辆增长迅速,为154万辆,用于物流的载货汽车所占比例最低,为17.7万辆。
二、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特点
2005年,北京市社会物流业务总额为7400多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物流业完成增加值400多亿元,占全市GDP的6%左右。物流业务总量(不含工业货物储存量)达到4亿多吨,同比增长3%。全市具有物流业务的企业约5000家,现有仓储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货运车辆近14万辆。北京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物资和商品集散地,是全国规划中的25个物流一级节点城市之一。总体来说,北京市物流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交通枢纽区域
北京市的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区,其中丰台区和朝阳区尤为集中,约为17%和20%。而这些区域是城市交通枢纽所在,如丰台区的北京西站,位于西三环附近,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人口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朝阳区是东三环、四环、五环穿越区,外接4条高速公路重要干线。这种布局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易发生交通拥堵。
2.物流处理量相对集中
北京市的物流处理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主要集中在六个城近郊区:石景山区、朝阳区、丰台区、怀柔区、顺义区和海淀区。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导致了运力局部紧张。通过对不同区县的货运量以及物流资源比较可知,北京物流资源分配不平衡,且资源利用不充分。
3.公路运输占主导地位
北京市物流企业所采取的几种运输方式中,公路、铁路、航空完成的货物运输量比重为92.5%、7.3%和0.2%。这表明北京货物运输方式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具有成本优势的铁路运输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航空运输未能充分发挥其运输快速高效的特点,这些都是导致公路运输紧张局面在短期难以缓解的根本原因。
三、物流运输与北京道路交通的相互影响
近年来,北京市交通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中心城区道路,全日交通量近3年平均年递增12.8%,累计增加43.5%,截至2005年末,市区机动车出行总量已达到415万车次/日。交通堵塞日趋严重极大地降低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同时,物流业中公路运输比例大又加剧道路交通拥堵。
其次,道路功能结构不合理及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的相对集中,导致了市中心区运输资源过度聚集,如三环以内城区出行量占市区出行总量的60%;另一方面,一些边缘集团和新城功能单一,对市中心区的依赖很难摆脱,加上市中心区与边缘集团和新城间仅有以小汽车通行为主的高速路走廊,很难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出行需求,在刺激小汽车快速增加的同时,向心交通特征更加突出,市区几条对外放射走廊全面紧张。此外,中心区缺乏南北通道,高峰时段交通流70%集中于二三环路;且不同层次道路节点处衔接匹配不合理,市区内单位大院与景点分布密集,路网被其阻断,交通组织困难,路网整体效率不高。
第三,超载运输问题严重,对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造成了直接的危害。2006年北京的货运车辆已激增至100.7万辆,其中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率为0.75%。一方面是超载运输对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损坏;另一方面在对超载运输车辆货物卸载的过程中容易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
四、主要对策及建议
加快推进北京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降低社会流通成本,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解决现有交通系统与物流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应着重在以下环节进行改进:
1.发挥物流布局的空间效应
北京确立了“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物流空间布局。应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全国航空、公路和铁路枢纽的优势,加强与周边省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以适应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环行、辐射北京临近周边区县的交通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形成具备必要集散能力的多元化、多层次、彼此衔接的交通结构,不断提高交通承载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次,完善路网系统,中心城加快快速路、主干路系统的建设,同时加快次干路和微循环系统建设,尽快形成结构合理、畅达的路网体系;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和郊区公路提级改造,实现城乡和区域交通一体化。
3.发展新型运输服务方式
北京市应重视鼓励创新运输服务方式,解决由于运输方式落后及运输方式间衔接不畅带来的多次搬倒、多次拆装等问题;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没,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航空快递运输等方式来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运输服务水平。
4.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
北京市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交通运输向可持续、环保型发展,注重设施与周边环境和谐,在资源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发展城市交通、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交通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坚持节约原则,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创新走集约式发展道路,进一步规范物流作业流程、提高物流效率、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运输管理、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北京物流蓝皮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
关键词: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结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化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结构的成熟,构成了一条跨区域、高效率的运输经营网络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交通运输市场化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要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发力推动交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引进新技术抛出落后的运输装备,构建科学合理安全的集中化管理保障系统,提高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为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所以,交通运输业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贯彻国家“十二五”纲要,尽快完善交通运输网点筹建,统筹区域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区域运输步伐,节约利用资源,全面发展水上运输,要经济文明一起抓,不仅要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物质文明和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交通运输不断地完善发展,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改善。货物运输、物流服务等运输方式发展迅速,货物运输高效率性和及时性明显提高。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无论是质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无论是在运输网络的稠密度,还是在运输方式的先进性和运输服务的服务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像现在我国的高铁、高速公路等运输干线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一步步的发展到今天,这些发展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已经有着自己成熟的网络体系和日益壮大的运输管理团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渐拉近。比如运输企业的投资力度和投资规模不断加大,运输网络干线的不断增多,服务质量提高,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不断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也在积极改变,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并且交通运输还要倡导要绿色安全化,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开发应用,积极引导人们的消费和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
二、运输体系的成熟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合理化,运输方式之间区域运输问题将得到改变,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必将是向着一体化运输、一条龙服务方向发展,这样不仅能够改善运输服务质量,也能够提高运输效率。基础设施的网络呵呵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物流服务更倾向于规范化、集约化。那么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物流费用,运输方式的界限被打破。现代物流要求的是高效率,短时间送货到达,那么,这就要交通运输业子行业公路运输利用自己便捷快速的特点,同时也利用庞大的公路运输网络,为物流企业提供完美的运输路线,降低了物流运输的成本和运输费用,实现了物流运作过程的流畅迅速。铁路运输中,由于设备的落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经常会发生超员情况,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而在一些区段,铁路运输基本达到饱和的状态,无法提供更多的运输线路,铁路运输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物流企业的发展结构,铁路运输干线专线的建设,大大缓解了运输紧张和运输超载局面,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发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还有运输管理的不断合理化,促进了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结构的调整,使其都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利用本身的特性降低成本节省开支。在航空运输中,随着港口、机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加快,港口、机场建设将加速物流集约化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促进运输与物流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会使运输和物流的更好地相互促进和发展,更能使得物流产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当今社会,是科技社会,一个行业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是难以发展的,而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就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全面促进运输和物流的服务创新与发展,技术设备的更新关系到二者的发展前途,所以现代交通运输和物流的发展要不断地利用新技术更新落后的技术设备,这样才能加快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步伐,才能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已初步实现了市场化。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交通运输企业落后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通过对运输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引进高科技,提高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的营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高。重点实施信息化管理,加强运输设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我国交通运输业要想有国际一流的水平和服务就必须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无论是在运输网络的稠密度,还是在运输方式的先进性和运输服务的服务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我国运输业加大投资力度,投资规模,增加运输网络干线,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
结语
交通运输业是国名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关乎着人类日常生活的有序进行,而交通运输又是现代物流的核心,那么在竞争激励的经济市场中,想要打胜仗就要就要二者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加强物流现代化建设,给客户以安全的运输保障和物流货物保障。只有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灵活发展才能带动现代物流业以及其它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延波.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关系探讨[J].民营科技,2012(6):64-32.
关键词:市场经济 道路运输 运输业 物流业
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7)28-0054-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大量的物资和信息通过各种运输与传播方式频繁的交换和转移,如原材料的供应、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运输销售等,物流业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绝大部分被物流占用,物流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现代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水平。
一、运输业与物流业的关系
1、运输业是发展物流业的基础,不论是传统物流或是现代物流即现在所说的第三方物流必须具备的第一项功能就是物流配送和仓储运输功能,现代物流要求推行与需求不断升级的相关的快速反应的供给体系,物流体系和销售体系。物流运量猛增,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动力之一,可以说运输效率的高低既关系到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成本的高低,也关系到物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没有运输业的高效运转,社会产品在社会上与企业中的运动就不可能畅通,物流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就不可能充分体现,在现代大流通环境中,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物流条件和效果,这就要求运输业必须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适应物流业发展的要求。
2、道路运输承担物流主力的优越性日益显现。西方经济学认为,运输产品从概念上说应该是从起始地到最终目的地的完整运输服务,它是消费者所真正需要的东西,但由于一些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如铁路不可能也没必要延伸到每一家企业,客户一般也不会拥有自己的机场和港口。于是运输产品的整体性在生产过程中被模糊了。然而,从需求角度提出的运输产品其完整性却从来未被模糊过,一般运输方式并不容易做到从货物真正完成起运地点至终到地点的全程服务。但随着汽车运输普及以来,大范围的“门到门”位移服务就由公路的高度可通达特性而变成可能。实现运输产品的完整化,为生产和流通企业提供优质物流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水平的提高,用户对运输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小商品、百货、农副产品、建材等几大商品批发市场形成后,都把提供完整产品作为基本战略来促进,在“门到门”之外又出现了“货架到货架”和“桌面到桌面”的运输需求,这都必须由汽车运输来完成。
3、物流业的发展带动运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现代物流业要求具有更加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要求参与更高层次的竞争,同时,运输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向客户提供越来越完整和质量更优的运输服务的过程。必将促使承担物流主体的交通运输企业向高效、专业化物流运输方向发展,突破原有的单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运输业的生产力水平,改善目前货物运输企业的困境。由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人们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物流这个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领域能提供20%以上的毛利率,是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经济领域,谁能抓住这个市场,就等于找到了利润的源泉,就可以实现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参与现代物流业可提升道路运输业的整体效益和社会形象,由于物流业已演变成为当代经济生活中的“第三利润源泉”,可提供物流供应一体化过程中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又称中间商)提供的服务。除单纯的运输之外,还可进行如货物的检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为运输企业向多元化经营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加快货运业和物流业的整合
1、整合物流资源。现代物流产业具有社会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特点,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是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首当其冲的问题。物流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三条思路:
第一,进行资产重组,通过重组、兼并与联合向集约化与协同化方向发展,新组成的物流企业将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动态信息,协调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费用,以赢得竞争优势,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建立战略联盟。同一经济区域中的企业可以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同时还能使优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其运作成本;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业务合作与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但更多的是通过企业合并实现的。
第三,对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进行整合,形成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使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
2、尽快完成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产业的转型。运输业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构成。高效率和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是物流通畅的重要保证,由于具有现代技术和管理特点、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在物流的最终实现中具有支持、保障和衔接作用。按照现代物流产业在提高效率、改善服务、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要求,积极进行政策调整,促进交通运输向现代物流产业转型,以努力改善运输市场环境,提高全行业的经营组织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一是鼓励从事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允许它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逐步提高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二是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三是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物流发展的领先者。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交通运输;实体经济;发展
Abstract: Transport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real economy, but also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a clear station of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 "Twelfth five-year" planning is presented. In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modern logistics, and accelerating the transition of transportation from traditional industry to modern industry provide guarantee and ser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real econom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922.2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落实“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要求,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组织推进。
1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继续保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规模和速度,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建成并发挥效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
公路方面: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连接线(“断头路”)建设。修订国家公路网规划,强化国省道改造,力争“十二五”末路网整体结构优化升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水运方面: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完善煤油矿箱等主要货种港口布局,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以临港工业为依托的沿海港口新港区开发建设。
民航方面:优化机场布局,增强机场保障能力。
邮政方面:加强邮政基础网络建设和增强快递发展能力,基本完成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
2加快推进结构调整。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一条主线、五个努力”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十二五”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务求实效。
(1)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2)深化现代物流发展。
(3)深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
(4)是深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
(5)深化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3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统筹推进创新能力建设、重大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建设。围绕交通运输建设、管理的共性和核心技术,继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消化吸收前沿技术,加强基础性、引领性重点项目研发,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4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交通运输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重要领域和民生工程。要加快构建衔接顺畅、方便快捷、经济可靠的运输服务体系,保障重点物资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运输畅通。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骨干作用,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缓解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加强和规范出租车市场管理。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实施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增强整体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新改建、渡改桥、安保工程等专项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质量管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着力推进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公共财政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管养规范化、常态化。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
5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开放。按照中央大部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继续积极落实好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职责,加快职能转变,推进综合运输法制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努力消除制约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
6持续推进行业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进和深化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好“学树建创”活动。
二、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推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交通运输既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构成,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发展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中,要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1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是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
现代物流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新兴复合型服务产业。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载体,在现代物流链条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增强实体经济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交通运输连接采购、仓储、包装、装卸、配送等现代物流诸多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有利于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运输企业由传统的运输生产向全面提供运输增值服务的现代物流拓展转型,做强做大物流企业,增强实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实体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源于英国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本意是出于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气候变迁关系的考虑,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及架构设计,规制发生源,理顺供应链各环节,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建立低碳排放的体系和产业结构。对应生产流通形式,低碳经济应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
流通的低碳化就是要使生产要素和产品能够自由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着眼于流通体系优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物流的低碳化。目前农产品同时呈现了“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两种景象,一方面城市菜价及其他农产品价格涨幅过快,另一方面农户却增产没有增收,甚至滞销。
我国现行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目前来看,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市场分为农资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活跃着多个生产要素。近几年,国家对“三农”日益重视,但长期以来农村商贸流通与城市商贸流通没有统筹,双向流通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笔者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将我国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显然,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当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它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户、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有的加工企业,自建商贸网点搞工贸一体化;还有的加工企业以加工外销为主,把网点拓展到了国外。
其特点有:这种模式涉及面较窄,主要是针对一些须深加工的农产品,如临安山核桃、金华火腿、食用油等,但对于一些无须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刘磊,2005)。加工企业须是当地龙头企业才能担当主导者。企业上规模,加工精度深,加工费用相对低廉,能吸引供应农产品的农民;吸引了供方,就会吸引销方,批发商和零售商就会找上门来。加工企业的服务能力往往有限。加工企业主业加工,往往在物流服务如运输、配送,特别是商品跨区域的流动上会显得乏力。加工企业的辐射能力较弱。很多加工企业都建立了企业网站,产品信息、加工常识、技术支持一览无余,但主要是朝“专而尖”方面发展,辐射面有限。
(二)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这里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偏“商”,包括农产品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等。由它们来连接农产品初级产品提供者农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城市终端的的消费者。
其特点有:农产品流通企业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它会选择大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合作,这样才能有比较稳定的货源。农户、加工企业或生产基地须“抱成团”,以迎合这种倾向。流通企业往往对农产品标准、农药残留量、产品包装甚至生产技术都有较严格的标准。而总体上,分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这种标准的执行常常不到位。相对于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运作模式来说,这种模式运作效率较高,并能降低一定的市场风险。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往往运营网点广泛,如上海联华、乐购等,它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直供合同,把城乡对接起来(焦必方,2002)。但总体上来说,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流向还是单一的。只是“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互动,没有双向流通,而实际上农村市场巨大。
(三)以农产品批发中心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农产品批发中心,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它们功能相似,但在规模大小、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农产品批发中心按其地理位置来分至少有两种类型:一是城市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连接的是批发商与零售商、公司用户、终端消费者;二是乡镇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连接的是作为农产品供应者的农户与批发商。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农产品批发中心在目前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中占据了一个比较核心的地位。农产品批发中心往往又可以细分为副食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肉禽蛋市场和粮油市场(何秀容,2002)。它以批发为主,但往往批零兼营,同时具有市场管理、物流配载、工商税务、产品检测等功能。农产品批发中心能基本反映市场供、需的基本情况,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批发商对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和广大消费者进行消息封锁,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一些批发中心信息平台是缺失的,有一些批发中心即使有信息平台,但透明度不高、信息更新不快、在线交易不畅。我国农产品批发中心从量上来说接近饱和,但从质上来说,相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还是存在较大距离。绝大多数批发中心还是处于粗犷性经营中,专业市场不够细分,精深度不够,功能不完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
(四)以农产品物流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此种模式下,龙头农产品物流企业担当农业物流运营的大任,这也是商业繁荣下市场专业化分工的表现,它虽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和销售,却能较有效地连接起分散的农户和城里人的餐桌。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龙头物流企业利用搭建的信息化平台,能帮助用户获取物流服务、流通速度、产品价格、在线交易等支持,特别受到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性企业的青睐(骆温平,2001)。此种模式下,组织结构清晰明了,有利于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现阶段,跨区域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尚在规划和完善中。只有当物流服务网络发达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和城市。绝大多数农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尚在起步阶段,管理水平、专业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都还很不健全,亟须完善。
低碳经济视角下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农业物流模式
(一)农业物流模式构建应坚持低碳经济原则
1.“低碳”原则。低碳,意味着农业物流发展应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优化农产品的流动,从对物流源的控制上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从而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车辆实载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转型。
从农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 长期以来城乡割据,缺乏统筹规划,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缺乏公共的、统一的及公信力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导致物流节点间衔接度不够,货流不畅。而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农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农业物流从服务内容上看已经从单纯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从服务范围上看逐渐向全国性、国际性方向发展,这些都显示了农业物流需要一个网络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2.“经济”原则。经济,意味着要在规划农业物流网络、控制物流源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现行的农业物流模式由于分段、分散,资源不够整合,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物流供应链整体性与农业物流主体的个体性对接度不高,无法匹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布局农业物流网络,可对农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便于城乡间商品和服务、资源与要素的顺畅流动,实现规模经营,可以使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并兼顾生态环境,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农业物流模式构建
坚持低碳经济,首先应从网络布局着手,网络是实体的“点”和虚拟的“连线”交织而成,故布“网”一定意义上重在布“点”,很显然政府层面规划就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除了组织的网络化,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城乡能否双向互动的关键。其次,经营性企业从具体运营层面应发挥主体性作用,我国目前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停留在“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双向流通,这样一会使农村广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也会致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故若以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居间性作用,实现“城乡对接”,不仅有利于流通环节低碳化,降低运营成本,也会极大地促进城乡市场的开放与融合。
1.政府主导:以发展农业物流节点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这一模式是指通过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建立节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城乡双向的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其流通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网络化是现代农业物流的基本特征,农产品流通效率直接依赖和受限于网络结构。鉴于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经济,构建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从布局、结构、区域上构建和优化农业物流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使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紧密。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应符合低碳化,应优化布局,避免重复布局、重复建设,必须摆正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现代农业物流服务网络是由节点、联结、层次和活动有机结合而成的。由于节点功能和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物流网络布局和功能结构,因此,通常将发展物流节点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关键和重要切入点,发展物流节点应坚持低碳经济的原则。
图1 以发展农业物流节点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
图2 服务于农业物流节点的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拓扑结构
图3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超对接”促进城乡双向商贸流通
第二,农业物流应纳入已有流通主道。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应和工业物流基地、小商品物流基地并存于政府统筹规划的分区域、多层次的物流园区。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线路和节点配套不好、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等,导致城乡资源和要素不能顺畅流动。如何按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构筑我国大物流网络,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是我国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三,在一个网络结构中,为了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必然需要网络的许多成分共同参与,因而网络成分之间是相互补充的(黄静兰,2003)。农产品批发商、加工企业、物流企业是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的组成成分,也扮演着主角,它们又有各自的供应链网络,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促进了节点的发展。
第四,以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践证明,在坚持实行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借鉴日本农协的做法,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合作购买和合作销售(赵慧峰,2002)。通过“合作购买”(主要针对化肥、配合饲料、农药、农业机械等农资品)和“合作销售”(主要针对农产品),实现城乡间商品和服务的顺畅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农产品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城乡间商品的快速配载、农资供应、实时跟踪,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业务管理、客户查询及业务跟踪、农业科技合作、农业咨询服务,有效地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和费用,并且由合作社组织合作销售、合作购买,“统一计算,费用分担”,使农户能取得稳定的收入,调动了农户参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积极性。其电子虚拟模式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使得传统的农业物流网逐渐转变为增值型的物流网络,一个物流资源共享、快速反应、成本最优的综合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分散化的农业资源,将上海、武汉、广州、成都、沈阳、兰州等各个区域农业基地串联在一起,资源共享;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农业产业布局的合理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透明度,实现规模经济;通过信息技术,也有利于优化我国农业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合作社、农业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正是由于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才使“低碳”和“经济”得以兼顾。信息网络包括内部信息网络和外部信息网络。内部信息网能够在节点内部得到共享,外部信息网可以使节点加强与外界的连接,每个农业物流节点可以与其他任何节点发生联系,快速交换信息,协同处理业务。故每个农业物流节点既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又处于一个大的网络之中,因而信息网络使城乡市场成倍的放大,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势必快速发展。
2.企业主体: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促进城乡商贸流通。运用供应链管理的基 本思想来改造单纯的“农村走向城市”的农产品“推式”供应链,以市场为导向,构造“一个核心(核心企业),两个满意(农户满意和市民满意),四方(企业、农户、政府和市民)共赢”的新农业产业化“双向驱动”供应链(如图3所示)。这一“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企业主体模式是对政府主导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城乡流通环节低碳化,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市场的开放和融合。它是一个跨工、农、商三个产业,连接多元直接和间接利益主体,伴随多种要素(产品、信息、资金等)流动和竞合关系的复杂产业链系统。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中场组织者”。一方面核心企业和农户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将优质农产品、农副产品直供超市、便民店和菜市场;另一方面核心企业组织农业日用品、农资等下乡,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打造“农村沃尔玛”,实施惠民惠农工程。
第二,“两个满意”是“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的原动力。“两个满意”意味着“两个市场”,两个“推拉结合”。一个市场在城市,是“菜篮子”工程,是如何从“田间到餐桌”的问题,这个市场以“市民满意”(CS)为拉手,以农户及其组织为农业产品的推手;另一个市场在农村,这个市场刚好相反,以“农户满意”(FS)为拉手,以市民及其企业为农业日用品、农资品的推手。核心企业所起的作用就是使“推拉手”手牵手,形成协同运作机制。
第三,“双向驱动”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企业、农户、政府和市民共赢。由于双向流通,最终会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低碳化农产品营销网络。
一、突出发展主题,坚持思想领先,增强全员为建设高原千万吨油气田做贡献的使命感
为油田大发展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是我们油田通信肩负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油田公司“两会”,科学部署了“站在新起点,落实三级储量1亿吨,创造新业绩,完成油气当量六百万”的工作目标,精心描绘了“十一五”后3年“建成一千万”、“准备一千万”的发展蓝图。
面对新形势、新目标和新任务,年初以来,我们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油田公司“两会”精神和油田领导对通信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开展“通信能在两个一千万目标中作出啥成绩”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围绕“建成一千万、准备一千万”这一油田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讲形势,讲任务、讲责任,讲贡献,使公司广大干部员工认识到“这矛盾、那矛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矛盾;这任务、那任务,从通信上保证千万吨油气田建设是最大的任务”。从而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油田的发展战略上来,引导动员干部职工认清形势,牢记目标,深刻铭记油田通信的责任与使命,自觉围绕大局去想,自觉围绕发展去干,更好地为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管理和职工生活服务,全力为油田大发展做贡献。
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广泛宣讲,进一步增强了全公司干部员工站在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司上下发展信心十足、工作干劲倍增,1-6月份,完成通信经营收入1569.8万元,同比增长20.53%,实现盈利295.53万元,全网安全平稳运行,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通信服务保障工作落实到位,生产形势呈现良好势头,为全年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服务主战场,勇当先行军,全力做好油田勘探生产的卫星服务保障工作,
油田vsat卫星通信作为信息化服务油田生产的具体应用,自20*年5月在东得2井投用以来,应用勘探生产信息系统实现了随钻录井数据及试油、物探资料等专业数据的实时传输,同时还实现了野外作业单位与基地通信的畅通,已先后为野外钻井、物探、测井、试油作业提供了98站次的卫星通信服务,已经成为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管理须臾离不开的重要手段。今年,随着“两个一千万”战略目标的实施,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步伐的加快,我们在卫星通信服务保障方面,积极开展“赛服务、比创效、做贡献”为主题劳动竞赛,唱响主旋律,服务主战场,打好主动战,勇当先行军。
一是坚持“油田勘探开发到哪里,通信就保障到哪里”,尽一切力量确保油田勘探生产的卫星通信需要。1至6月份我们累计安装卫星远端站28站次,其中探井11站次,试油15站次,物探2站次,是去年同期两倍的工作量。六月份,在夺油上产的繁忙季节,我们先后为绿13井、红37井、乌东2井、七33井、切601井、红117井和切8井安装了卫星小站,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站安装任务中。7月2日,卫星站接到冷90井试油需及时开通卫星电话的通知,准备出发的时候,又接到涩34井的安装任务,此外还有七33和乌东1井两座卫星站通知拆站,公司科学调配,日夜兼程,克服路况差、便道多、时间紧等困难,5天行程2300多公里,奔波在花土沟、涩北、冷湖三个地区,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油而战的奉献精神,及时保障了勘探生产的需要。
二是围绕勘探开发的需求,抢抓机遇,完成了卫星小站的扩容升级工程。油田vsat卫星系统原来只有19座卫星小站,已满足不了油田勘探的需求。今年初,油田公司决策再新增扩容5个远端站,同时对相应的系统软件和原远端站硬件进行升级。在项目建设中,我们把油田公司对通信的关怀化作动力,抢前抓早,环环紧扣,3月份完成了扩容升级方案上报审批工作,4月份与德国诺达卫星通信公司代表进行了商务谈判,完成了扩容设备订货工作,5月份设备到货后,立即组织工程人员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并对全网软件进行系统升级,使原有主站容量从20个小站增加到30个小站,同时还调整了相应的带宽,优化了时隙,将主站4.5米天线功放从8w升级到20w,大大增强了小站的接收信号,使系统更加稳定。特别是在全网的软件升级中,每个远端小站由于探井、试油工作性质不同,很难保证在指定的时间进行关开机,为了确保升级成功,技术人员加班加点,昼夜作战,经过连续2个月的努力,于6月16日圆满完成了卫星系统扩容升级工程。
目前通过扩容升级,卫星通信正以它机动灵活、快速反应、远程传输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柴达木盆地的任何探区都可把勘探生产数据实时传输到油田公司,并保持野外作业单位与基地的通信畅通,从通信上为“建成一千万、准备一千万”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保障。
三、扩大网络覆盖,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油田通信服务保障能力
在油田公司的重视下,油田通信建成了以光缆传输为基础,数字程控交换为主体、卫星和移动通信为补充、横跨甘青两省三地市的综合数字通信网,全力构建天上有卫星、空中有电波、地面有基站、地下有光缆的立体网络,努力打造油田通信服务保障优势,全力保障油田通信畅通。
1、坚持实施合作发展战略,不断延伸服务领域。为了保障油田生产开发,我们紧跟生产开发步伐,将专网光纤电路延伸到盆地各油气区开通语音电话和数据传输的同时,这几年我们利用油田专网的资源优势、网络优势和市场优势,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本着网络共建、利益共享的原则,合作建设了油田130gsm和油田133cdma移动通信系统、油田小灵通系统,努力构建四通八达的光缆传输网和覆盖油气区的移动通信网,使地上有线能通,空中无线也能通,保证油田通信信息手段的多样化,努力提高油田通信的服务保障水平。目前,全网光缆传输线路2100公里,油田cdma移动基站已达22座,gsm移动基站28座,油田小灵通基站114,覆盖了柴达木盆地主要油气区。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对油田130、133网络覆盖的排查,结合各生产单位的业务需求,根据有线网的资源现状和移动基站的信号强弱,保重点、攻难点、扫盲点,经与联通公司开展网络信号普查与论证,针对跃进地区移动通信不畅问题,最终确定建设跃进二号50米塔高的移动基站。目前正在加紧组织施工,以大功率高铁塔基站彻底解决主力油田的网络覆盖,全力加快实现从油田基地到厂、采油队、泵站的有线全光缆传输和无线移动信号的覆盖。
2、坚持为油服务宗旨,确保油区通信畅通。在不断加快通信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牢记“油田通信为油服务”的宗旨,十分重视油田的整体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通信建设中,千方百计地满足一些地理环境偏僻、用户群少,运行维护成本大,投资回报率低的边远油气区的通信需求。如建设和维护管理的*等边远油田通信设施,一个油区年包干服务费只有5万元,但为了保证这些油区的正常生产,我们讲油田的大局,讲油田的整体效益,讲油田通信的效益体现在为“油”服务上,全力以赴保畅通。
今年4月30日至6月15日花土沟至南翼山通信光缆因管道防腐维修造成多次中断,为了保证抢修及时,缩短中断时限,确保重要生产区域电话的及时恢复,我们专门成立了抢修小组,在人员、材料、车辆上随时做好应急准备,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线路中断,立即进行抢修。做到迅速出动、迅速排查、迅速解决,及时高效地完成该条线路29次的抢修任务,有力的保证了南翼山、油泉子、尖顶山油区的专网电话、移动通信和信息数据传输电路的畅通。
3、真抓实干干好10g工程,搞好网路技术升级改造。在油田“两个一千万”的宏伟目标引领下,今年油田公司决策建设10g环形传输网,为油田通信、信息、和电视传送搭建宽带化高速率的网络支撑平台。为确保油田重点通信工程按期优质完成,我们按照10月1日建成开通的计划,倒排工期,精心组织,真抓实干,突出“三个保证”:
一是以优化方案、技术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为主,先后与国内外知名的3家通信设备制造商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技术交流和论证,在保证先进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可靠、实用、经济的建设方案。二是规范招标,4月份以来,在油田公司纪委监察处、审计处、企管法规处、工程技术发展处等部门指导、监督下,严格设备和材料的招投标,保证10g环形传输网建设投资不超。三是科学组织,密切沟通,严格项目的施工和管理,坚持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讨论、处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目前太阳能系统扩建和新建机房已开始施工。7月底主要设备到货后,8月30日前完成干线网15个站点设备包括配套电源系统的安装调试;9月20日前完成32个站点支线设备的安装,保证10月1日前建成开通,为油田公司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与此同时,上半年我们完成了水电公寓楼室内布线及电话的装移机任务,以及花土沟倒班公寓楼的通信配套工程,并通过招标承揽了采油一厂联合站中控室架空光缆通信工程和供电供水公司野外变电所电力工控工程,为一线单位生产数据的采集和电力视频监控从通信上提供保障。近期我们还围绕台南气田36亿方产能产能建设,对配套的通信城域网和数据传输线路进行了开工前的施工准备,以满足该气田各集气站自动化监控管理和生产值班公寓楼的电视传输。
四、内强员工素质,外树窗口形象,努力打造油田通信服务品牌
服务是油田通信的永恒主题。我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企业理念,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管理手段,落实服务标准,用真诚和努力实现客户价值与企业利益的和谐统一,用实际行动打造油田通信服务品牌。
一是加强服务工作考核,提升服务效率。为确保服务质量的提高,我们将油田区域通信保障率、野外探井通信保障率、服务质量满意率指标,逐级分解,明确责任,坚持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确保服务工作及时高效完成。
今年花土沟地区汛期早、雨水多,给油区正常通信造成了影响。5月24日在采油一厂砂西采油作业区电话抢修中,由于降雨量太大,道路湿滑,60多公里的路程用了两个多小时,到晚上8点,生产电话的通信得到恢复后,便又匆匆赶赴下一个故障电话。经过30多个小时的不眠不休,油区20余部生产电话故障全部排除。7月2日花土沟地区又再次遭到大雨的袭击,造成采油三厂狮子沟一号沟检查站通信电缆中断,我们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在沿线山体多处出现滑坡、塌方的情况下,冒雨奋战,抢修故障,加固线路,经过通信站职工全力预防和抢险,花土沟百里油区未发生大的通信阻断,零星的故障均在第一时间完成抢修,确保了油气区通信畅通。
二是坚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塑造窗口服务形象。为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我们在114、112、外线、营业厅等服务窗口推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服务质量跟踪制、回访制度等,开展了“服务工作大家谈”“用户就是上帝,服务就是效益”的大讨论,并进行了服务礼仪、业务流程、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今年我们还以基层通信站为单位,在全公司涉及客户服务的工种中开展季度“岗位服务明星”评创活动,实行张榜公布、挂牌上岗、动态考核,极大地激发了员工优质服务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服务素质。其中114查号台副班长王素娟被评为“石油工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
三是坚持用户利益无小事,认真对待用户意见和建议。定期进行用户走访和调查,加强180投诉和用户信件的回复处理,竭力做好通信工作。4月份,我们针对离退休老同志在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通报及座谈会上提出的“开放专网停机保号业务”的建议,经过认真研究和经营测算,虽然油田退休职工及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流动性较大,盆地内轮岗轮休人员也频繁,开放停机保号业务将使我公司的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并且增加许多工作量,但是作为生产技术服务单位,我们一切以满足油田职工的需求,服务油田,服务职工为己任,从服务的大局出发,5月份,开放了专网停机保号业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一致赞扬。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夯实服务工作的基础,安全生产是我们做好通信服务保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服务站点的增多,我们高空作业和野外巡线、抢修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加之点多、线长、面广,安全工作是我们时时讲天天抓的基础工作。为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公司按照“强化生产管理,抓好基础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安全目标”的工作思路,上下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扎实开的安全环保基础年、安全生产月活动,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反违章六条禁令,狠抓高空作业、车辆交通、工程施工和消防安全管理,严格高处作业票和“长途车审批”等管理制度,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无事故,为做好通信服务保障工作创造了条件,推进了油田通信各项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33-02
其实,在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作为一种新发展形式出现,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从某种角度来说,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不仅是经济学的一种,更是管理学的一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加快,对现代物流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运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过程中,以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为主要导向,对交通物流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供应链系统的紧密为真整合运作的核心。另外,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创新,对其方式方法的有效利用,从而提升现代物流的服务水平,进而提升了我国现代化物流行业的经济效益。
一、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分析
(一)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概念分析
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是现代物流行业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经济市场的变化,衍生出来。同时,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将分散的交通物流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从而形成无缝化的一种动态管理系统,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制度、专业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基础内容,是我国现代化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目标导向是其运作中重要的一项原则,主要是以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主。同时,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应当将交通物流资源整合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展开,将客户作为重要的目标导向。并且,在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重要的资产就是客户,因此必须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是现代物流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策略。另外,在交通物流Y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能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2.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作为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在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其实,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这一原则主要是要求企业自身的专业性,利用专业的知识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现代物流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就要对自身的发展形式进行全面的创新。而专业知识就是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性能,并且为再造物流运作流程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3.统一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企业在展开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实现统一优化、管理、发展等性能,提升企业自身整体的竞争力。因此,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要对运作的范围进行明确,不能有含糊不清的现象,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顺利展开。
二、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方式方法分析
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作为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如何将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进行有效的运用,成为每一个现代物流企业重点关心的问题。因此在下面的内容中,主要对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此提升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进程。
(一)提升交通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形式,其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我国现代物流行业自然也是不例外的。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新技术,有效地实现现有的交通物流资源共享。换句话说,就是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要对交通物流资源信息平台建设的力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给予足够的支持。同时,在交通物流资源信息平台构建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例如综合交通物流运输信息、物流企业信息等方面。另外,在交通物流资源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传统的运作形式进行全面的区分,提升交通物流运输各个方面的工作效率,这样不仅有效地提升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性能,更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在交通物流资源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交通物流资源的包装、运输、仓储等各个方面作为主要建设的基础,这样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展开的时候,可以形成良好的统一性能。
(二)加强业务交流
现代物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人们在物件传输的过程中,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同时,在我国现代物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业务量也在逐渐地加大。因此,加强业务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保证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顺利展开的重要方式方法。同时,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交通物流基础设备,通过“点”和“线”的方式方法,对其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并且将交通枢纽作为资源整合的重点,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交通物流运输工作的效率。另外,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要重点建设资源整合的数据库,这样不仅有效地提升了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性能,对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除此之外,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良好的结算方式,将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有效的连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体现了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先进性,并且也有效地提升了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中的业务交流性能。
(三)加强客户资源管理
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核心就是客户,这也是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要与客户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对现有客户的管理,培养与客户长期合作的关系,这也是我国现代物流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
从客户资源方面进行分析,就是在企业分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优质的客户资源。因此,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对客户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整合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在客户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低附加值”和“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需求的形式,进行全面的整合工作。
2.“大客户”和“小客户”的方式方法,是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整合方式方法,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3.“去程”和“来程”,是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方式方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该方式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业务交流的紧密性。
4.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客户运输较为特殊的物件。因此,企业应当对这样的客户进行全面的整合,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四)加强物流技术的运用
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形式是非常之多的。因此,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当对其相应的技术形式,进行全面的利用,加强交通物流技g管理方面的发展。另外,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考虑我国现有的技术、资源、制度等各个因素,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提升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性能,对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过程中,应当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客户沟通,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为我国现代物理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结语
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为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平台及方向。因此,本文对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一些相关内容,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其原则对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只有对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方式方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提升交通物流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这不管是对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升,都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张彩利,席恒.陕西交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方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19):9-11.
[2] 马晓燕.我国物流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1,(9):92-95.
[3] 李吟龙.交通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决策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1,(29):24-25.
[4] 王自勤.物流资源整合与运作一体化[J].商场现代化,2016,(20):118-119.
[5] 张美娟.整合出版物流资源 提升供应链竞争力[J].出版发行研究,2013,(12):54-56.
[6] 钟蓓蓓.城市交通物流现状及提升交通物流的运作效率的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6,(7):9-10.
[7] 李南.京津冀城市通物流资源整合的意义、基础和路径[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9):19-21.
【关键词】区域交通物流服务 体系建设
1 建立健全区域交通物流服务体系
区域交通物流是一个地区物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机制健全、快捷高效的区域交通物流体系不单可以促进地区物流行业的发展,甚至还能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较大帮助。加强区域交通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最主要的是先要确定物流服务体系设立的目标,然后要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和实际物流需求相适应,定制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最后要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工,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2 加强交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法和要求
(1)传统交通物流企业应与时俱进、改革转型。传统交通物流企业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现代物流企业的运营服务理念和高科技通信技术,对管理方式和运营体制进行改革,将陈旧的物流设备更新换代,增强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例如,在仓储方面可以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更新整改,在运输方面可以对传统运输设备进行类型结构调整,在通讯方面可以利用物流中心的公共信息互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2)政府应全力支持大型交通物流企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对一些在本行业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大型物流企业施以政策方面的支持和便利,使大型物流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形成大规模、现代化的连锁产业。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还可以进行战略结盟,在本地区内成为功能最齐全、服务水平最高、能力最强的物流企业,甚至可以连通国内外物流渠道,形成国际化、规模化的交通物流产业链。
(3)交通物流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应得到提升。不同类型的交通物流企业具有不同的服务特色,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具体途径有:第一,本土传统的物流企业可以与外来的新型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二,中小型物流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提升专项服务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 如何加强区域交通物流运力体系的建设
区域交通物流运力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施行与本地区物流产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运力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运输方式,结合先进的通讯手段和物流信息共享技术,主要为本地区的核心产业提供服务。建立科学的运力结构和体系是交通物流的基础,为区域交通物流产业提供了运力支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具体建议如以下几点。
(1)增加重型车和集装箱车的数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的物流量越来越多,运输量大而又节能的重型运输车和集装箱运输车的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物流企业应增加重型车和集装箱车在运输设备中的比例,对企业运力体系的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
(2)运输车辆专用化。对不同货物的运输使用不同类型的车辆能够提高运输效率、提升运输质量,因此物流企业应该专车专用,根据运输货物、地形路线的特点对车辆进行选择,合理安排,减少浪费。例如,运送砖头、大理石、煤炭时可以选用半挂车、自卸车;运送鲜肉、水果、蔬菜时则应选用具有冷藏功能的运输车辆或能够密封保温的专用车辆。
4 如何提升区域交通物流保障体系的建设
由于交通物流行业覆盖范围大、涉及方面广,需要地区政府提供大力的支持来保障物流服务。
(1)建立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政府应为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网络共享提供支持,将区域信息服务中心、信息共享平台的网络与交管部门、海关、铁路等相关单位的网络互联,建立并完善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2)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的支持,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制定与本地区市场实际相适应的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第二,对企业的经营资质进行严格的确认,严格遵守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第三,对交通物流市场实施严格的监管;第四,物流企业应建立有效的信用制度,为企业树立优秀的形象。
结语
当今我国网络产业发展迅速,伴随着人们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希望通过对区域交通物流体系在产业、运力、保障三个方面的建设提出建议,为区域交通物流的管理者在对物流产业体系进行技术革新、管理运营和改革发展等方面提供战略意见。
参考文献
[1]海峰,程志,江琪斌.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J].中国储运,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