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能源的特点范文

生物能源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能源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能源的特点

第1篇:生物能源的特点范文

寻找新型能源形式是永恒话题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五千亿吨有机物,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不仅如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特穆特·米歇尔却指出,植物光合作用仅有不到1%的太阳能会储存在生物质当中。如果我们完全依赖植物光合作用来生产能源作物,地球上的森林很快就会消失。

米歇尔提出:千万不要依赖光合作用作为能源生产的唯一途径。这揭示了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寻找新型能源形式将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

新型能源- - - 浮游植物、转基因藻类

浮游生物,即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中,那些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一类生物的总称。

浮游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可制造高达360亿吨的氧气,占地球大气氧含量的70%以上,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储存在其体内。浮游植物中的藻类,其数量又占浮游植物数量的60%以上,其生产力占全球总生产力的45%以上,占地球上自养生物年蓄积碳元素量的40%。

无论是从储存能量,还是产生氧气、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来看,藻类等浮游植物可算是一大型光转化与储存工厂。

在大湖泊和海洋中,光合作用几乎都在真光层内进行。据科学家计算,整个海洋具有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每年通过光合成的总碳素量估计可达200亿甚至250亿吨。如果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包括微生物,进行适当的基因工程改造,就能够使得这些生物的有机物合成效率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选择性地为人类合成我们所需要的有机物。

要想实现充分利用浮游生物开发新能源的目的,需要建造新型的浮游生物养殖场,建造全方位透明的饲养池以增加单位面积的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的效率。

藻类生物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速度快、数量庞大等特点,并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特点- - -结构中有一多半是油脂。以这一系列特点为基础,针对其潜在的利用价值,美国制定了1978-1996年间完成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水生物种计划- - -藻类生物柴油》计划以及2007年微型曼哈顿计划- - -藻类生物原油研究;与此同时于2009了《藻类生物燃料技术路线图》。

微藻制油的原理是利用微藻的光合作用,将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微藻自身的物质从而固定碳元素,再通过诱导反应使微藻自身的碳物质转化为油脂,然后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微藻细胞内的油脂转化到细胞外,再进行提炼加工,从而产出生物柴油。

值得注意的是,特殊品系微藻类的产油能力可达油脂作物的数倍。藻类生物燃料采用燃烧产热的方式利用生物质能源,将微藻类的生物质干燥后,像高等植物木材般燃烧产能,此举也大大提高了藻类生物的利用率。

藻类产油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这一新型能源的开发依然存在问题,如大部分藻类的产油量不超过自身重量的10%。为寻找产油量高的藻类,目前美国的多个科技公司和实验室正在加紧进行转基因超级藻类的研发。现有公司已经测出了藻类的基因序列,拟通过添加和操纵基因造出高油产量的藻类系列,以期藻类的产油量超过自重的40%。

转基因藻类目标是“驯化藻类,把它变成一种作物”,从而生产出藻类生物原油、藻类生物汽油、藻类天然气、藻类氢气等产品,增加自然界光合利用率,缓解能源紧缺问题。在石油价格大幅上升、粮食短缺问题日渐突出的今天,该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型能源- - - 微生物发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生物在新能源开发应用领域有着光明的前景。

如微生物与生物柴油。微生物油脂是酵母、霉菌、细菌、藻类等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以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作为碳源,在菌体内产生的大量油脂,将之规模化生产即可得到生物柴油。此方法污染少、成本低、工艺较为简便,同时充分利用了玉米秸秆等废弃物制造绿色能源。通过技术手段突变从而产生高产油菌株,使得生物柴油的生产回报更加丰厚。

再比如,微生物制氢。氢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理想绿色能源之一。生物制氢因其具有低能耗、低成本、无污染和可再生性等优势,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光合细菌可以使有机物分解产生氢气,且产氢的能量转化率及氢气的纯度均较高。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深红红螺菌。它能够以有机废料为原料进行光合产氢。据报道,只要在合适的底物和环境条件下,光合细菌就能进行光照放氢的代谢反应,生产出绿色清洁的能源。

还比如,微生物与燃料酒精。在微生物作用下,将糖类、谷物淀粉和纤维素等物质通过乙醇发酵生产出燃料级乙醇,从而替代石油作为新型燃料,这是微生物在能源领域的又一应用。该技术具有低污染、低成本、燃烧完全等特点,是当前许多国家应对能源危机的举措之一。

微生物与沼气运用也是值得关注的技术。沼气发酵又称为厌氧消化或厌氧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如人畜家禽粪便、秸秆、杂草等,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燃性混合气体- - -沼气的过程。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目前对矿物燃料的依赖,而且在工业、农业、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重要的是,微生物能源是利用纯天然微生物自身发酵产生的能源,其自身燃烧产生的气体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将比传统能源少很多,且赖于其巨大的数量及快速的繁衍速度,人们不用担心它会迅速枯竭。这些特点预示着这一能源形式将在未来人类发展中具有广阔前景。

清洁能源- - - 生物能

清洁能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或可再生、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如洁净煤油等)。其中,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能具有许多优点,如提供低硫燃料,在某些条件下提供廉价能源,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公害,且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生物能技术上的难题较少。

第2篇:生物能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空调

绿色建筑可称为可持续建筑或生态建筑, 它最早是在国际建筑协会( UIA) 和美国建筑师协会( AIA) 于1993 年4 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会议上提出并确立的。绿色建筑正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 它对建筑业提出了许多挑战。国内利用绿色能源的空调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还不普遍, 应用的规模也不太大,为此, 笔者就绿色能源在空调技术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1 太阳能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 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太阳能的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处可得、廉价、无污染且安全。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空调系统, 其优势在于太阳能辐射越是强烈,环境温度越高,太阳能空调越能满足空调环境的制冷要求。同时, 除循环用电能外没有其他电能输入, 城市大气温度的“热岛效应”远小于现在普遍使用的电能驱动空调系统。另外,太阳能空调节约能源, 且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及产生温室效应。总的来说, 太阳能空调系统多是建立在太阳能集热器基础上, 因此普遍效率低、价格高, 并且受时效影响, 需要很好的蓄热系统。但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与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太阳能空调技术已经开始迈入实用化阶段, 并逐渐走入市场。随着太阳能空调系统设计制造的软硬件系统、技术标准、配套设备的发展, 紧紧依托绿色建筑这个发展的建筑市场, 太阳能空调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 地热

地热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通过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 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当前, 地热空调技术多是采用地球表面浅层包括地下水、土壤和地表水等地热资源, 驱动既可采暖又可供冷的高效节能环保空调系统 。地热用于空调, 现在主要有两个方式: 1) 利用通过打井找到正在上喷的天然高温热水流, 利用蒸汽动力发电。这样把热能转化为电能, 用二次能源来驱动空调制冷设备; 2) 地热的直接应用, 直接供给热水, 用于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等综合利用。对于空调系统, 有两种方法: 1) 利用低温段地热, 采用电能驱动的地热热泵空调系统; 2) 利用中高温段地热, 采用热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由于现阶段地热主要通过地下水为载体, 因此地热空调的缺点是主要受地区地下水资源的限制。其中水源热泵是利用水作为冷热源的热泵, 而地热空调系统则是通过水这一介质与地热资源进行冷热交换后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 其中与建筑物空调末端系统的换热介质是水或者空气。

3 风能

风力发电不消耗资源、不污染环境, 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即使在发达国家, 风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也日益受到重视。然而, 风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和东北的草原, 以及东部和东南沿海及岛屿。这些地区一般是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 或者是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对于空调系统需求量大的城市地区, 目前仅仅能做为提供电能的一种途径。将风能直接用于绿色建筑的空调系统, 现在还没有一个可利用的有效方法。

4 生物能

生物能是第四大能源, 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 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 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能源, 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然而, 生物能由于存在于生物质中, 分布稀疏,能量密度较低, 而且相对水分含量较大。因此, 大量收集生物质费用很高, 现在多是利用那些因其他原因已被收集起来的现成材料,因此同风能一样, 现阶段生物能还不能直接用于绿色建筑的空调系统, 而只能利用其转化得到的二次能源电能。

5 结语

5.1 现阶段, 面向绿色建筑已成功使用的空调系统, 其驱动能源是太阳能与地热能, 在国内已经有推广和使用。地热的缺点是主要受地区地下水资源的限制, 太阳能的主要缺点是具有不稳定性, 还需要一定的辅助装置。

5.2 风能与生物能由于其自身特点, 目前仅可转换为电能后才能驱动制冷空调系统, 尤其是生物能目前还无法规模使用。

可以预见, 绿色能源是二十一世纪绿色建筑空调行业发展的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挖掘潜能。

参考文献

[1]Sustainable Building Technical Manual. Pubilc Technology Inc. 中译本:《绿色建筑技术手册》, 王长庆, 龙惟定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年6 月

第3篇:生物能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生物能源 巨藻 养殖

一、引言

有一些传说,人们在海上航行时遇到了大海蛇,而且据目者讲这种巨蛇可长达千米。对这些传说科学家不过付之一笑,因为这种所谓的海蛇肯定是海洋里的一种给人以错觉的巨大的藻类植物――巨藻。巨藻为褐藻门(Phaeophyta)海带目(Lamiaariales)巨藻科(Lessoniaceae)巨藻属(Maerocystis)。主要分布在美洲太平洋沿岸,属冷水性海藻。其个体长达一百多公尺,因而称为巨藻。成熟的巨藻一般有70米~80米长,最长的可达到500米。巨藻可以用来提炼藻胶,制造五光十色的塑料、纤维板,也是制药工业的原料。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巨藻进行了新的研究,发现它含有丰富的甲烷成分,可以用来制造煤气。这一发现是引人瞩目的。美国有关方面乐观地估计,这一新的绿色能源具有诱人的前景。将来,它甚至可以满足美国对甲烷的需求。美国科学家发现,用巨藻提炼汽油和柴油,可成为石油的代用品且正在试验用这种海藻提炼汽车用的汽油或柴油,如果此项试验成功,这种取自海生植物的汽油,售价会低于现今的一般汽油。

二、巨藻介绍

巨藻生长很快,在适宜的条件下,一棵巨藻每天可生长30厘米~60厘米,全年都能生长。一年里一棵巨藻可长到50多米。在春夏之际,只要水温适宜,它每天可以生长2米左右,每隔16天~20天体积就增大一倍。这种速度,不论在陆地还是在海洋,所有其他植物都望尘莫及。所以巨藻不论在长度上,以及在生长速度上,都可称得上是“世界之最”了。养殖巨藻每3个月收割一次,一年可以收割3次,亩产可达50吨~80吨。巨藻的寿命一般在4到8年之间。最长寿的巨藻可以生长12年。巨藻可以在大陆架海域进行大规模养殖。由于成藻的叶片较集中于海水表面,这就为机械化收割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分析,巨藻体内80%是水分,并含有钾和碘等,因此可以提取多种化工原料。将巨藻的植物体粉碎,加入微生物发酵几天后,每1000吨原料就可产生4000立方米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转化率达80%以上,利用这种沼气作原料还可制造酒精、丙酮等。

用巨藻作为蛋鸡饲料添加剂产出的高碘蛋含碘量可增加十几倍或几十倍,效果优于海带。其褐藻胶含量与海带相近,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又由于含有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美国学者SEIFERT G.L报道,用之治疗产妇贫血,可使血色素提高至12g,有效率为85%,还能降低感冒发病率,对缩短病程和缓和症状有 着奇特功效。此外,对提高老年人的体力和抗疲劳也能起到良好作用。因此,在我国养殖巨藻很有发展前途。

三、巨藻的养殖方法

美国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无巨藻生长水域采用水下伞架式方法进行巨藻养殖试验,由于成本太高未能推广。Neushul在80年代采用沙袋法进行海底播种巨藻,由于敌害等问题,一直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国科学家于1978年首次成功地从墨西哥引进巨藻,目前在我国海域长势良好,巨藻养殖已经在我国沿海地区获得成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飞久等人历时3年,研究出了一套巨藻潜筏式养殖技术。养殖筏是通过吊漂与筏绠的连绳将浮筏下沉至水下进行巨藻的养殖。由于巨藻对光比较敏感,通过经常伸缩连绳而使巨藻始终处于养殖最佳水层,促进巨藻的生长。根据巨藻的生长需求及海水季节透明度的变化,潜筏通常控制在水下3m~7m。用两根2m长的养殖曲绳联在一起,或采用一根4m长的养殖绳,通过连绳固定到相邻的两养殖绠绳上。养殖绳间距1.5m,在养殖绠绳上每隔5m~6m系一塑料球作浮力。此塑料球由一细绳与浮绠相联,并通过缩短和伸长连绳来调整巨藻养殖水层.通常根据海水透明度和光强的季变化,巨藻养殖水层秋、冬季控制在2m~4m,春、夏季控制在3m~6m。

四、发展巨藻养殖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的与日递增,非再生性的常规能源过度消耗以至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资源枯竭,如目前世界各国石油价格直线上涨,导致成品油的价格随之不断上扬。因此,为了缓解日益凸显的能源危机,发展生物能源资源无疑是强国富民的好项目。栽种巨藻作为替代生物能源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在试种之初必有许多难题有待解决,但我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海域辽阔,为大面积种养巨藻提供了天然便利,因此,发展巨藻养殖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白木周洁:植物能――巨藻[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2(18),1:58

第4篇:生物能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调度;影响;对策

新经济时代讲求可持续发展,能源是给予经济发展腾飞的动力源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且可再生能源已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发电事业发展中,给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给予和新的活力,但同时,也使我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新的挑战。

1.可再生能源发电特点概述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水能、生物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在上述能源中,水源属于常规能源,其他的则都被归为新能源范畴之列。这些可再生能源具有其共同优点,即蕴藏量大、分布范围广、可以再生、没有污染。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能源的密度较低且不稳定、地区能源的差异性较大等。对可再生能源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了解后,将其于电网相结合,能够使之更好的发挥其优势,促进电网的运行,其发电运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装机容量上,水能发电的装机容量为60MW及以下;风能发电的装机容量约为5000KW左右,低于国际标准7500KW;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走在最前线,已突破千瓦级。生物能和海洋能及地热能还未普遍应用进发电事业中。但是,在湖南怀化某生物质能发电公司已建成生物能发电站,其试验装机容量已达5000KW。

(2)在发电稳定性上,水能发电的能力会随着雨量的变化而具有不稳定性,再加之气候的影响,即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季节性变化,使水能发电的可用水量具有不确定性;风能发电由于我国地区差异较大,有些地区一年四季都鲜少有大量可用风量的进入,而且我国目前对风量的收集和控制技术有限,使得风能发电仍需要电网来支撑,其稳定性比水能发电的稳定性还低;太阳能发电受日照照射量和日照强度的影响,使太阳能的发电功率无法满足工业大量用电的稳定性需求。

(3)在调频调压上,常规能源发电的调频调压在其电网调度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再生能源受能源机组容量的影响,其调节控制能力非常有限,主要依靠电阻通过参数变化对电网运行进行有效的稳定【1】。

(4)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如在我国中东部水资源较为集中,其水能发电被普遍开发和应用;而风能资源在中西部地区比较丰富,因此我国、青海等低采用风能发电的企业较多;潮汐能源主要分布在河口、海湾等地形地貌处,因此潮汐能发电在藏南、滇西等低较为常见。

(5)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够远离电网独立运行,太阳能和风能是最普遍最广泛的自然资源、生物能常常可以就地取材,基于这些特点,电网在每个不同的地区可以建立独立的供电系统,是发电能够远离电网独立运行。

2.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电网调度运行的影响

自我国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可再生能源长期发展规划》后,可再生能源利用会在2020年到达顶峰或全盛时期,加之可再生能源逐渐占领发电市场的大部份额,对电网运行调度的影响将日益明显。

(1)并网造成电网的冲击。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机组容量小,通常采用异步发电机,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励磁装置进行电流瞬间并网,虽加强了电力的快速运输,但同时会出现高于额定电流5~6倍的冲击电流,削弱电网强度并对其造成冲击。

(2)影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电网的最大功能是储备电能容量会让调节电流负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都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小型电网,无法对其进行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例如风力发电常受风速影响,风速大时其发电量会超出额定电压自动退出并网系统,从而使电压的稳定性出现波动。

(3)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因为天气状态不可控。因此其产生的电能常常出现频率波动、电压忽高忽低、电压闪变或跌落等现象,使电能质量无法有效保障。例如,家庭用电中常出现灯泡明暗程度不稳,就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

(4)对保护设备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在发电过程中常需借助异步发电机,而异步发电机在提供高效检测数据的同时,会对发电机组造成频繁性的摩擦而对设备造成破坏性影响。

3.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对提高电网调度运行的对策研究

为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网调度运行的协调,必须作出有效的提高电网调度运行的有效对策:①以法律观念为基准,进行依法调度。例如,法律和经济手段对电网运行调度进行干预,定期深入电力市场,了解市场行情,制定紧跟时代步伐的可再生能源的管理制度和办法。②对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容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及具体操作方法为:对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作负荷水平、电源备用容量、电能指标等的参数控制,使大小电流、电源有效融合,且协调发展,创造电网运行的物质环境。③加快电网建设的进程,电网作为电力运输的强大后盾,提供着接入、调峰、消纳等支撑。其具体方案有:使用交流输电技术(FACTS),其主要作用是为串流和静电作缺失性的补偿,同时对电网进行分层和分区,根据区域电流强弱对不同层面和区域进行回输电,加强电流的紧凑性输入与输出【2】。④研发新型吸纳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性能。吸纳技术主要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带来的不稳定性,其主要可以提高电力元器件的运行性能,对发电机组的发电频率有效规范。再次,作用于励磁调整期发电功率、去效补偿电容,向电网输送无障碍电流,加强电网的稳定性、扩大风电机组并网的允许容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解决我国电力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全面了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积极做出有效的应对战略,方能保证电网调度的有效运行,促进我国电力实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生物能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物能胶管;活化水;种子;发芽率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

中图分类号: X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7.030

环境材料又称环境意识材料,英文名称为ecomaterials,是由environmentaily conscious materials或eclogical materials缩写而成的。按英文字面意思可直译为具有环境意识材料、生态学材料或生态环境材料。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生态环境材料研究战略讨论会给出了生态环境材料的基本定义,即生态环境材料是指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

目前,环境材料的研究在环保、能源化工、食品安全、电子技术等领域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何毅、胡永远[1]等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组合工艺的研究进展;王静、张雨山[2]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但在农业生产领域环境材料应用较少,有关的研究报道也比较少见。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应用检测生物能胶管对蔬菜营养生长的影响,判断其在农业生产中是否具有实际利用价值。实验选用通心菜、豆角、菜心为实验原料,分别代表不同种类的蔬菜,为使实验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真实性,种子的发芽率应该作为第一项监测指标。

生物能胶管属于环境材料的一种,它是由台湾某公司研制的新型胶管,还未进入市场。生物能以微波的形式作用于自来水,能瞬间清除自来水中的氯离子,还能清除水中沉积物、淤泥、重金属离子、细菌、病毒、有机化合物、农药、除草剂以及来自化学肥料中的硝酸盐或污水中的三卤甲烷等。但生物能胶管最大的特点是能将水团分子细化,一般情况下,水团分子大小介于10~13分子当量,经生物能胶管处理后,大小减小到5~6分子当量。细化后的水团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更容易被机体吸收。活化水对种子浸润更充分,和对照材料相比生长更快,而且体内生理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材料。另外,生物能胶管活化后的水具有抗氧化作用等,因此出水纯净而清洁。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本实验所用生物能胶管由台湾公司提供。

1.2供试作物

供试作物为泰国通菜,香港种31号油青菜、穗青豆角。

1.3试验所需仪器设备

人工气候培养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制造,型号QHX-250BS-Ⅱ;UV721分光光度计。

2试验设计

本实验共设两种处理:一种用生物能胶管过滤后的活化水浸种,催芽,浇灌植株,这种用处理表示;另一种则用自来水处理,相应地用对照表示[3-4]。试验设计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三次重复,每次重复一盆。实验过程中,除了用水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首先,选取发育充实,粒大饱满的菜心,通菜,豆角种子各100粒,处理和对照分别用不同水浸种12小时,然后取出,用湿纱布覆盖于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发芽。发芽期间每天喷水,保持纱布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并统计种子发芽情况。

3 结果分析

将测得的发芽率所得实验数据均计算3次重复的均值和标准差,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种子的发芽情况分析不同处理对不同蔬菜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数据(见表1)。

由表1可知,菜种经过生物能胶管过滤活化水浸泡后,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品种的蔬菜,发芽率提高的程度有所不同。处理过的菜心和豆角种子发芽率最高,均达到98%,通菜对照发芽率最低,只有75%,但通菜种子经处理水浸种后,发芽率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与CK相比,发芽率提高了14.7%。豆角发芽率次之,提高了4.3%,菜心增幅最小,只有3.1%。可见,三个品种中,处理对通菜发芽率影响最明显,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菜心发芽率差异显著,豆角差异不明显。

可见,生物能胶管在农业生产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可以应用到农业生产上。

参考文献

[1]何毅,胡永远等.膜生物反应器废水组合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1,21(07):4-7.

[2]王静,张雨山.超滤膜和微滤膜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水处理,2001(01):4-8.

[3]农业系基础教研室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佛山:佛山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4:4-6.

[4]种希琼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佛山:佛山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4(14).

第6篇:生物能源的特点范文

1996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向世界宣示,中国粮食自给率至少维持95%(本文中的粮食概念是广义的,指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明确净进口量不超过国内消费量的5%。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外汇盈余的加大,也有部分学者和政府官员认为中国应该利用世界资源和市场,降低粮食自给率,从国外进口粮食。但最近的一个新动向是一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也是主要粮食供给国),采取生物能源战略,这将减少世界粮食市场供给,加大进口国的粮食安全风险。因此,中国必须严格保护现有耕地,提高其等级与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起又能买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我们需要的粮食越来越多

虽然我国自从1978年以来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人口的增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各种方法都预测2020年人口总数将超过14.3亿。综合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等对粮食需求预测研究结果,到2010年、2020年,我国粮食总需求量分别为5.5亿吨、6.0亿吨。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1/4的人口。但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即使是1996年414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也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2,美国的1/3左右,尚处于基本解决粮食温饱的低保障能力水平。1999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基本没有增加;2003年更是降低到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仅有334公斤。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计算的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分析,我国粮食需求量逐年提高,从1995年的4.53亿吨提高到了2005年的5.02亿吨。从粮食消费构成上看,直接的口粮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在减少,而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所占比重明显增长。1995年到2005年,虽然口粮总体上逐渐减少,已经从1995年的2.80亿吨减少到2005年的2.64亿吨;但同期,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总体上却逐年增加,分别从1995年的1.17亿吨、0.38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1.65亿吨、0.58亿吨。口粮消费量及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及其所占比重明显增长,主要归因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导致的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变化必然是对农业初级产品――口粮的需求量减少,而对粮食转换产品――肉、蛋、奶等副食品以及酒类的需求量增大。所以,尽管口粮消费量在减少,但总的粮食消费量是不断提高的。并且,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二、三十年内,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增长的趋势不会逆转。

人均耕地愈少,粮食安全风险愈大

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自1998年达到创纪录的5.12亿吨以后,连续五年下滑,到2003年,粮食总产量降至4.31亿吨,与1998年相比,降幅达15.93%。

粮食总产量的下降虽然主要是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下降或机会成本加大而引发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复种指数下降等原因造成,但耕地减少造成的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不可忽视。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1996年~2004年的全国耕地面积呈逐年持续减少之势,从1996年的13003.92万公顷下降到2004年的12244.43万公顷,平均每年净减少近100万公顷,耕地流失形势严峻。

全国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途径有四种,分别为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和灾害损毁。1996年~2004年间,因生态退耕减少耕地647.21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74.40万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61.91万公顷,灾害损毁耕地60.41万公顷。生态退耕退掉的大多是不适宜耕种、对生态安全造成威胁的耕地。生态退耕虽然减少了耕地数量,但有益于土地休养生息,并未对耕地生产能力构成实质性威胁。农业结构调整虽然减少了一定数量的耕地,但农业结构内部的调整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既可以将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也可以将其他农用地转为耕地,这种转变也不会减少粮食生产能力。因此,粮食生产能力可以不计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减少。但与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不同,建设占用耕地却是耕地生产能力的永久丧失。因为,耕地向建设用地流转是容易的,而将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却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流转可以说是单向的。更为严峻的是,建设占用的耕地大多是城市周围、道路两侧有灌溉设施、等级较高的耕地,其生产能力基本上是区域最高的。粗略计算,全国由于建设占用耕地,1996年~2004年间,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减少1822万吨。虽然在这期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增加耕地245.64万公顷,但这些新增加的耕地质量不抵建设占用的耕地,因此,全国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是下降的。耕地减少将造成粮食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

中国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自给

1972年~1974年,世界处于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粮食短缺、价格飞涨、购买力严重缺乏的国家被挤出国际粮食市场。根据当时进行的第四次世界粮食普查,受20世纪70年代初期粮食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的儿童,有1/4~1/2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整个发展中国家婴儿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5倍~8倍,幸存下来的儿童的寿命也只有发达国家的2/3。

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宏观层次的粮食安全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保障能力,包括粮食生产自给能力、进口能力和储备能力等;二是消费能力,包括粮食的有效需求总量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等。而物质保障能力或粮食供给能力是粮食安全的根本。

上面已经说明,我国自1998年达到历史上的最大粮食产量以来,粮食总产量持续下降。虽然1983年~2004年进、出口相抵后的净进口额基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但1997年以来,粮食进口量呈增加的趋势。2004年,我国粮食净进口数量突增,达到20年来的最高点―2484万吨。2004年粮食净进口数量的突增是因为1998年以后粮食生产持续下降,消费量不断增加,库存逐渐消耗到临界值的缘故。

近几年世界粮食年贸易总量2亿~3亿吨,不到我国年粮食消费总量的一半。全世界粮食库存大约4.5亿吨,不够我国一年的消费量。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生态保护政策将进一步减少耕地开发甚至退耕,也因环境保护将减少化肥投入,再加上不断增加的人口,必将减少世界粮食库存,影响世界粮食市场供给。

最近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世界开始将目光聚焦到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能源上,特别是西方经济大国,也是粮食出口大国的生物能源战略将影响世界粮食市场的供给,对发展中国家和粮食进口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更大风险。

生物能源主要指以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生产的石油替代油料,被公认是最重要的一种替代能源,包括燃料酒精、生物柴油、沼气、生物发电、生物制氢等,具有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特点。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这种洁净生物能源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生物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

在目前,开发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水解、醣化、发酵制燃料乙醇的技术尚不成熟,促进生物能源替代石油主要利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存在着与民争粮的问题。美国乙醇生产每年所消费的玉米目前约为254亿公斤,占美国玉米总产量的近10%;今后10年预计超过500亿公斤,这就意味着向世界粮食市场少供应250亿公斤粮食,正好相当于我国2004年的粮食净进口量。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和消费地区,近年来欧盟生物柴油产量迅速增加,欧盟生产每吨生物柴油平均需消费2.7吨油菜子,生物柴油成为欧盟油菜子消费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虽然随着国力的增长,我们可能有足够的外汇进口粮食。但全世界每年的贸易粮仅2亿~3亿吨,还不到我国粮食需求量的一半,如果我们在世界上大量进购粮食,世界粮食价格肯定飘升;况且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且世界上还有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处在饥饿线上,中国大量进口粮食的经济代价和政治代价都太大。因此,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建立在大量进口的基础上,要立足本国。

耕地数量和质量是粮食安全的关键

耕地资源不仅是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当前条件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维持一定数量、质量的耕地。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只有1.4亩。由于庞大的人口对食物需求的压力,已经开垦了许多生态脆弱区宜耕性差的土地和经济上的边际土地,后备耕地资源非常有限,而且质量差,因此,再增加耕地非常困难。中国现有的18.3亿亩是现有土地资源中可以用于粮食生产的精华,必须严加保护。

无疑,增加投入可以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Norman E. Borlaug指出,本世纪全世界作物产量增加的一半是来自化肥的施用。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施肥可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5%~57%。但是,随着化肥施用水平的提高,施用化肥的增产效率在下降。1977年~200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由596万吨提高到4766万吨,增加了700%;而同期粮食总产量由28273万吨增加到48401万吨,仅增加71%。我国用世界30%的化肥,生产了世界20%的粮食。粮食单产是世界平均单产的1.5倍;高产田的产量是世界平均单产的2倍~3倍。报酬递减规律表明,在高产基础上再增加投入进一步提高产量难度更大。同时,再增加投入经济效益会明显下降,农民也不愿意再增加投入,近几年全国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就是佐证。而且大量施用化肥引起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也迫使我们不能为了单纯的粮食增产而不顾环境污染的风险。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严重,京、津、唐地区的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超标率达 55.1%;化肥造成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极为广泛、严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蓝藻水华最严重、水华蓝藻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第7篇:生物能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物质能政策措施配额制度固定电价

生物质能指利用具有能源价值的植物和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作为原料生产出各种形式的能源。随着现代生物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质能将在未来的可持续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世界不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质能。

一、国外发展生物质能的政策措施

为了促进生物质能的发展,各国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积极务实的鼓励政策,主要有配额制度、固定电价、减免税费、财政补贴、重视研发等。

1.配额制度

配额制度是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度,主要是对电力生产商或电力供应商规定在其电力生产中或电力供应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电量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并通过建立“绿色电力证书”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来实现。绿色电力证书是政府为了促进发展清洁电力而颁发给生产清洁电力企业的证书,该证书还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电力生产商或电力供应商如果自己没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或达不到政府规定的配额要求,可以通过购买其他可再生能源企业的“绿色电力证书”来实现,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卖出“绿色电力证书”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激发出企业发展清洁电力的动力,从而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生物质能发电)的发展。目前,欧盟的许多国家都在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 固定电价

固定电价就是根据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特点,制定合理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通过立法的方式要求电网企业按确定的电价全额收购。按照不同的电价水平进行收购,从而保证了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都能获得比较合理的投资收益,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政策环境。对于处于成长初期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固定电价制度无疑有利于促进其发展。欧盟通过立法方式,规定电网企业必须高价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的是生物质能发电。 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也是各国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重要鼓励政策。从1982年至今,巴西对酒精汽车减征5%的工业产品税。2002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包括生物柴油在内的能源减税计划,生物柴油享受与乙醇燃料同样的减税政策。德国对可再生能源实行低税率的优惠政策,如对乙醇、植物油燃料免税,对生物柴油每升仅征收9欧分的税费(而汽油则每升征收45欧分)。 财政补贴

由于生物质能产业市场尚未成熟,企业投入较大,所以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对此,各国纷纷出台补贴政策以推动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如瑞典从1975年开始,每年从政府预算中支出3600万欧元,用于生物质燃烧和转换技术研发及商业化前期技术的示范项目补贴。丹麦从1981年起,制定了每年给予生物质能生产企业400万欧元的补贴计划,这一计划使目前丹麦生物质能发电的上网电价相当于每千瓦时8欧分。意大利从1991到1995年,对生物质利用项目提供了30%~40%投资补贴。 重视研发

生物能源技术研发的巨大投入促进了各国生物质能的发展。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在“生物能源作物研发项目”投资90万英镑,研究能源作物的基因改良和农村环境保护。生物能源研发的巨大投入促进了英国生物质发电和生物燃料生产的快速发展。巴西经过30多年对酒精燃料的研发和应用,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高科技人才,掌握了成熟的酒精生产和提炼技术,以及酒精汽车制造技术,建立了强劲的酒精动力机械体系和完善的酒精运输、分销网络。

二、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政策措施及完善建议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政府运用了相关政策措施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但由于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还不健全,与国外生物质能发展较好的国家相比,存在不够完备、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不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与先进做法,在原有政策措施框架的基础上,完善不足之处并推行新制度,从而更好地保障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

1.配额制度

在国外推行配额制度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大环境下,我国也决定引进并实施这一新的政策模式。在我国探索和实践这一政策模式的过程中不妨借鉴发达国家绿色电力配额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加快建立我国的“绿色电力证书”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通过合理的配额制度,扩大生物质能发电的市场空间,提升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盈利能力,增强生物质能生产厂商的生产信心,从而最终达到加快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目的。应注意的是,我国推行配额制度不能一蹴而就,而必须分步骤有序进行,可以分准备、建立、完善三阶段来实施。 2.固定电价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中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两种形式,其中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每千瓦时0.25元补贴电价组成。可见,我国已认识到固定电价制度的优势并加以运用。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在推行固定电价制度时,应该明确在产业发展初期要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减少电力生产商和供应商的市场风险,但绝不能完全脱离市场,应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而适当调节价格额度直至最终融入市场,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 税收优惠

目前,我国制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如对生物质能技术的产品进口采用低税率;对人工沼气的增值税按13%计征等。这些政策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借鉴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的经验,在一些环节上加以改进并做出新的尝试。如可以对生物质能生产企业实行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鼓励政策及其他减免税支持和鼓励性税收补偿。对于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制开发出来的新的技术成果及产品的转让销售所得收入,在一定时期可以给予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照顾。

4.财政补贴

我国对生物质能项目提供财政补贴。2006年6月和8月,国家财政部和环保总局分别下发了《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和《国家先进污染治理技术示范名录(第一批)》,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作为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一种方式,纳入补贴范畴。除出台政策文件外,我国还开展了单位试点工作,较有影响的是对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等四家试点单位生产的燃料乙醇给予财政补助。这些明文规定和试点实践让我们看到政府的努力,但基于财力有限这一现实,我国在推行财政补贴政策时应做出选择:将技术先进、意义重大的项目作为扶持主体,推进重点产业的发展。 重视研发

我国政府一直支持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开发。自“六五”开始,国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开发,有力地促进了生物质能的发展。虽然有政策上的重视和支持,但在我国在技术研发方面还是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其中缺乏以专业机构为依托的研究平台,成为我国生物质能研发的制约因素。我们不妨参照国外,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生物质能研究中心、专业实验室等,并以这些专业机构为载体构筑出较为完备的研究平台,为专业人员参与研发活动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参考文献:

沈顾孟迪:欧洲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7(9):70~73

汪瑞清杨国正等:中巴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07(1):19~22

朱增勇李思经:美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和启示[j].世界农业,2007(6):52~54

钱能志尹国平陈卓梅:欧洲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验[j].中外能源,2007(3):10~14

倪慎军:加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关于德国瑞典和丹麦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的考察报告[j].河南农业,2006(11):12~14

张永宁陈磊:英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政策及启示[j].化学工业,2007(6):12~15

第8篇:生物能源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节能;建筑设计生态学及生态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德国学家海格尔提出,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科学科,是研究生命系统与周围环境系统的学科。生态学是建设环境中主要发展的环境学科,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完成更多的建筑设计,要充分联系学科之间的内在。

生态学认为,同一空间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是通过物质成分循环得来,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断进行交换,构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有机体或者系统间的合作,实现共生有序发展及动态平衡。因此,依据生态学的基本观点,考虑人类整体的生存和活动。从实际出发,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一个主要环节是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应该处在可以掌控的循环条件之中,建筑物和周围的环境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生态建筑以整体和谐,高效环保,灵活性强为特点,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20世纪初期,顾孟潮提出一切从我国国情出发,未来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地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且以绿色革命为发展动力,我们可以围绕这个环节完成这个建筑构思。实行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排放总量,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中国国家环保局做出这样的举措。在九五期间整治淮河海河辽河等多个河流两,控制生态环境污染。

国家自然保护协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发展放在重点发展战略中,并且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作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中国环境研究问题的主要发展状态是建设建筑节能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正,要正确的实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圣战发展就安静,要在碍更多的生态文明案件黑色中发挥更丰厚的生态文明年建设次啊能更好的发挥僧太建设。也是中国生态住宅技术出台的规章制度,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节约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对生态建筑的理解,国内外对生态建筑有不同的见解,但核心内容还是离不开当地的环境,运用建筑学和生态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筑物和周围环境是一个有机体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具备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寿命等多种功能与一身,但是有的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的周边在加上一些绿色生态,在点缀一些绿色植物就能自我调节并且自我完善,有些人认为只要在建筑物中减小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二、生态学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

生态建筑有一定的发展趋势,只要人们将建筑设计和生态建筑良好的区分开来,就能很好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将生态文明建设停留在生态环境的表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置之不理,是对生态的不负责,更是许多的环境造成的生态影响。 也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主要环节,是系统研究不平衡所留下的参悟。在城乡发展过程中,要研究农村的居住环境,对生态,建筑,环境,规划等做出一定的研究,在特定的地区将人民居住的环境和植物环境相结合可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在我国的建筑界,发表过许多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是宣传科持续发展的思潮,不断的推动生态建筑,通过生态建筑学指导生态学理论,两者相互穿插,发挥生态建筑学的魅力。国外先进的生态建筑经验完善了我国生态建筑行业。检测人与环境是否和谐共处,是建设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要在,寻找更多的发展特点,突出设计原理,完成整个设计理念,需要在人机关系中相互协调发展,尽量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将建筑给人用所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合理的使用和节约能源。减小能源的消耗和使用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包括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小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

三、生态学建筑的原则

建筑的原则是注重自然环境和人的结合。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活动主要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关系之上,应该充分的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自然环境中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建筑被人所替代,在设计过程中药充分的考虑人的舒适性,减小能源的消耗,有效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包括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利能谁能以及海洋和生物能都是可供环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材料的使用不断上升使得人们得到更多的青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结合不同的气候和环境特点进行分析。根据风能和太阳能的运行减少能源的损失和消耗。应用材料的维护结构和整体的绝热性是维护材料蓄热,提高维护结构的主要特点。夏季通过恒温,太阳能进行取暖,防止夏季过热而导致室内环境温度不断上调,地方建筑条件和评价也在不断上升,地域气候和地理因素成为生态建筑考虑的一个重点。

第9篇:生物能源的特点范文

泰国是仅次于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世界第三大棕榈油生产国,为什么会有棕榈油荒呢?去年下半年,泰国遇洪灾,棕榈油产量下降,而此时国际市场上棕榈油价格高涨。泰国政府宣布将每升棕榈油的官方限价从原来的38泰铢调高至47泰铢。可价格上涨不仅没能抑制社会需求,反而加剧了市场上的油荒:一方面,商家称上调9泰铢根本赶不上国际市场的涨价步伐;另一方面,单让棕榈油涨价,促使大豆油商家通过囤积逼迫政府提价。

此外,棕榈油是生物能源,因此造成汽车与人争油。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高涨,泰国政府重视生物能源的应用。从2010年6月1日起,泰国开始强制使用掺入2%棕榈油的B3生物柴油,目前还计划逐步过渡到使用掺入5%棕榈油的柴油。专家估计,已有超三成泰国棕榈油被用于生物柴油。按理说,泰国的棕榈油短缺可通过从国际市场进口来调节。但当泰国政府日前决定紧急进口棕榈油时,另一个棕榈油生产大国印尼却为确保国内需求,让棕榈油的出口关税随价格的飙升而水涨船高。更重要的是,由于进口周期较长,泰国市场上棕榈油供应短缺局面至今未能得到根本缓解。

有专家将粮食市场比喻为一个浅底盘,说盘子很大,但底浅,供给多一点儿就满溢,少一点儿又明显感觉不足。这一特点表明了粮食市场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