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抗震救灾工作预案范文

抗震救灾工作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抗震救灾工作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抗震救灾工作预案

第1篇:抗震救灾工作预案范文

一、为庆祝“五四”运动60周年,5月4日下午,由政教处牵头各部门通力合作,成功举办了“五四”表彰暨“舞动青春,放飞理想”大型文艺汇演。多才多艺的同学们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我,张扬着个性,释放着活力,高质量、高品味的节目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炫丽的视觉盛宴。

二、在“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为发扬“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众志成城、关爱互助”的抗震救灾精神,特组织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及部分教师通过校内多媒体观看了央视 “心连心”艺术团,赴xx地震灾区《365个祝福》大型慰问演出,号召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重建。

三、组织高一年级进行了硬笔书法作品比赛。把写一手好字当做我校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思想,争取实现人人写一手漂亮字的目标。

四、围绕“五四”主题,举办了高二年级美术作品展览。这些题材丰富的优秀作品一经展出,便赢得全校师生的好评,不仅起到了锻炼艺术特长生的目的,也提高了在校学生审美情趣,在河高浓郁书香气息中又增添了一抹雅香。

第2篇:抗震救灾工作预案范文

长期以来,街道党工委始终把社区民防工作放在街道整体工作一盘棋中通盘考虑,集聚力量,整体推进。将社区民防工作列入社区建设考核内容,每年定期听取民防工作汇报,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实行季度例会、半年考核和年底总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总指挥,城管主任、人武部领导和党工委副书记为副总指挥,相关科所长和专干为成员的街道民事防护指挥部,下设指挥协调、疏散掩蔽与防护、消除空袭和灾害后果、物质保障、车辆运输、维护治安和动员支前7个指挥组,每个指挥组设正、副组长各1人。战时平时指挥程序、战时人口疏散、战时人员掩蔽、消除空袭后果、平时防灾等都得到具体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民防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街道、社区由专人负责,各支队伍人员大多由机关干部组成,并在组训时间上予以保证,每年用于民防工作的经费都达到万元以上。去年年初,街道又投入1.3万元,为应急抢险队和消防队装备了服装、各种工具等。街道还为指挥室配置了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器材,为通信情报室配置了计算机、传真机、电话交换机和报警器材等。6个社区居委会分别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居委会综治干部任队长、物业职工和社区居民任成员的社区民防志愿者队伍,分抢险、巡防、医疗、消防四个工作组,具体承担应急预警、抢险、医疗救护、消防等应急任务,包括以城管和行政后勤人员为主组成近13人的抢险抢修队伍,以司法、片警和物业保安为主组成的26人的治安消防队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为主组成的14人的医疗救护队伍,从而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社区民防组织及应急队伍体系。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广泛稳定的人员队伍为社区民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建章立制,拟制应急预案,规范完善社区民防工作的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民防预案,是民防工作规范运作的基础。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街道民事防护预案》、《**街道民事防护保障方案》等,并制定了社区民防志愿者活动制度、值班预警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民防演练制度等,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防建设工作机制。在制定预案过程中,我们坚持既体现上级要求,又结合社区实际,抓好预案细化,实现可行性、操作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比如,我们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就建立了包括抗震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火灾消防等13项具体应急预案。我们还建立起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加强与主管部门联系,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要求;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为居民提供灾情信息,督促居民做好防灾工作。各社区能够根据上级预警预报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地点做出灾情预警,并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上报灾害信息、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民的需求。各项制度和工作预案的建立,保证了整个灾情处理流程的有条不紊,提高了社区民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三、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大力营造社区民防工作的氛围

社区民防工作应以不断满足居民安全需求、鼓励市民追求安全文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因此,我们注意寻找社区民防与生活和工作的结合点,注重发动群众,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社区民防工作的普及性。一是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社区艺术团、秧歌队、锣鼓队等文体活动队伍,组织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向市民宣传民防知识。充分利用板报、标语、书画展、分发宣传资料以及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出简报等形式,对社区民防工作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以宣传和推广,增强社区和居民群众对民防宣传工作的认同感、向心力。每年在《防空法》颁布实施纪念日的一周内,街道民防办都要对市民开展民防知识宣传活动,每年夏季街道民防办都举办一次以民防内容为主题的大型乘凉晚会,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提高市民对民防工作的认识和对减灾救灾的重视。多年以来,**电视台、电台、大报和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街道民防工作的报道达到近20件次。二是拓宽渠道深化教育。坚持民防教育社会化,将防灾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系统,坚持政、校、企、社四结合,实施全方位的减灾教育宣传。在望海社区建立民防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教育计划和教育制度,坚持做到每周组织一次社区干部学习民防知识、每月组织一次社区居民学习活动,并对辖区内的望海小学的学生经常性地开展民防知识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有的放矢开展培训。对社区干部、民防志愿者队伍开展防灾减灾组织指挥知识培训,确保社区指挥员懂组织能指挥;通过民防教育基地对社区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培训,构建家庭防灾减灾单元;区防办也不定期地委派各类专业人员深入到学校、社区、企业、宾馆,根据不同对象举办了培训班,大力宣传民防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和提高了社区群众的民防意识和安全自救保护意识,受到了辖区单位和居民的欢迎。

四、设计载体,强化应急演练,切实增强社区民防工作的实效

第3篇:抗震救灾工作预案范文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架构,不断夯实社区民防工作的基础

    长期以来,街道党工委始终把社区民防工作放在街道整体工作一盘棋中通盘考虑,集聚力量,整体推进。将社区民防工作列入社区建设考核内容,每年定期听取民防工作汇报,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实行季度例会、半年考核和年底总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总指挥,城管主任、人武部领导和党工委副书记为副总指挥,相关科所长和专干为成员的街道民事防护指挥部,下设指挥协调、疏散掩蔽与防护、消除空袭和灾害后果、物质保障、车辆运输、维护治安和动员支前7个指挥组,每个指挥组设正、副组长各1人。战时平时指挥程序、战时人口疏散、战时人员掩蔽、消除空袭后果、平时防灾等都得到具体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民防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街道、社区由专人负责,各支队伍人员大多由机关干部组成,并在组训时间上予以保证,每年用于民防工作的经费都达到万元以上。去年年初,街道又投入1.3万元,为应急抢险队和消防队装备了服装、各种工具等。街道还为指挥室配置了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器材,为通信情报室配置了计算机、传真机、电话交换机和报警器材等。6个社区居委会分别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居委会综治干部任队长、物业职工和社区居民任成员的社区民防志愿者队伍,分抢险、巡防、医疗、消防四个工作组,具体承担应急预警、抢险、医疗救护、消防等应急任务,包括以城管和行政后勤人员为主组成近13人的抢险抢修队伍,以司法、片警和物业保安为主组成的26人的治安消防队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为主组成的14人的医疗救护队伍,从而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社区民防组织及应急队伍体系。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广泛稳定的人员队伍为社区民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建章立制,拟制应急预案,规范完善社区民防工作的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民防预案,是民防工作规范运作的基础。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街道民事防护预案》、《××街道民事防护保障方案》等,并制定了社区民防志愿者活动制度、值班预警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民防演练制度等,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防建设工作机制。在制定预案过程中,我们坚持既体现上级要求,又结合社区实际,抓好预案细化,实现可行性、操作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比如,我们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就建立了包括抗震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火灾消防等13项具体应急预案。我们还建立起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加强与主管部门联系,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要求;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为居民提供灾情信息,督促居民做好防灾工作。各社区能够根据上级预警预报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地点做出灾情预警,并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上报灾害信息、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民的需求。各项制度和工作预案的建立,保证了整个灾情处理流程的有条不紊,提高了社区民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三、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大力营造社区民防工作的氛围

    社区民防工作应以不断满足居民安全需求、鼓励市民追求安全文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因此,我们注意寻找社区民防与生活和工作的结合点,注重发动群众,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社区民防工作的普及性。一是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社区艺术团、秧歌队、锣鼓队等文体活动队伍,组织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向市民宣传民防知识。充分利用板报、标语、书画展、分发宣传资料以及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出简报等形式,对社区民防工作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以宣传和推广,增强社区和居民群众对民防宣传工作的认同感、向心力。每年在 《防空法》颁布实施纪念日的一周内,街道民防办都要对市民开展民防知识宣传活动,每年夏季街道民防办都举办一次以民防内容为主题的大型乘凉晚会,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提高市民对民防工作的认识和对减灾救灾的重视。多年以来,××电视台、电台、大报和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街道民防工作的报道达到近20件次。二是拓宽渠道深化教育。坚持民防教育社会化,将防灾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系统,坚持政、校、企、社四结合,实施全方位的减灾教育宣传。在望海社区建立民防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教育计划和教育制度,坚持做到每周组织一次社区干部学习民防知识、每月组织一次社区居民学习活动,并对辖区内的望海小学的学生经常性地开展民防知识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有的放矢开展培训。对社区干部、民防志愿者队伍开展防灾减灾组织指挥知识培训,确保社区指挥员懂组织能指挥;通过民防教育基地对社区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培训,构建家庭防灾减灾单元;区防办也不定期地委派各类专业人员深入到学校、社区、企业、宾馆,根据不同对象举办了培训班,大力宣传民防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和提高了社区群众的民防意识和安全自救保护意识,受到了辖区单位和居民的欢迎。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设计载体,强化应急演练,切实增强社区民防工作的实效

第4篇:抗震救灾工作预案范文

【关键词】应急救援 志愿服务 管理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地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是在特定时段,对特定内容的一种特殊志愿服务,与常规不同,该志愿服务具有突击性强、技术难度高、服务环境险、团队作业等特点,这就更要求系统运作的科学合理、协调有力。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在《雅安归来―四川芦山地震应急的几点启示》文章中指出,这次地震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引导志愿者参加救援行动、参加物资发放的问题,既要吸纳参与、发挥作用,又要协调有序,成为政府救援、扶助行动的有力补充。

志愿服务在地震应急救援中存在提升空间

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应急救援中,志愿者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其工作的方式灵活细致,可以填补一些政府的空白和缺位。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有助于激发爱国热情,帮助灾区人民重拾信心、重建家园。但是,就其能够和应该发挥的作用而言,志愿服务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结合在一起,面临着一些问题。

组织管理较为薄弱。在汶川、芦山地震救援中,志愿者力量过于分散,指挥和协调大都局限于各自领域,没有形成一个合力。从组织类型上看,一般包括:官方组织、民间组织、单位组织、个人组织。其中官方组织一般按照现有资源与灾区实际需要统一招募、组织派遣、实施救助、适时调整,大多能在救灾指挥部的安排下,有序快捷地开展工作,但是规模数量不能满足实际要求。民间组织和单位组织一般团队意识强,职业分工不同,这就需要一方面这些组织要主动去指挥部备案、申领任务,接受领导;另一方面,指挥部也要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等模式进行资源分配,人尽其才、量体裁衣,实现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提高整体救援能力。个人组织的志愿者既包括灾区的幸存者,这些人掌握灾害的第一手资料,在自救与互救的过程中,有助于在第一时间发挥出最高效率,也包括不远千里赶赴灾区的人员,这些人中许多人没有甚至不知道去救灾指挥部报到,游离于管理之外,既浪费资源,还可能造成其自身危险。

专业知识缺乏。志愿者到底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通过实践显示,现场救援、物资供求、医护和献血、网络声援与寻亲、心理安抚、灾区调查等都需要发挥志愿者的功能。2008年,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消防中队40名官兵在震后2个小时内,从废墟中救出141人!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效率?除了宝贵的第一时间外,就是救援的“专业”。而非专业志愿者不仅对坍塌建筑物内是否存在幸存者缺乏辨别经验,甚至对建筑废墟可知或不可知的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再如心理安抚,中科院心理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会长张侃指出,心理干预是一门科学,何时干预、谁去干预、怎么干预,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能仅仅靠热情和激情去投入工作。

信息不畅导致盲目。信息不畅导致服务的盲目性包括:一是物资供给合理问题,志愿者自发地去灾区并发放物资,造成明星灾区的物资重复、浪费,普通灾区的物资亟需、短缺;二是人员科学配置问题,应急救援需要志愿者,但有些志愿者由于不了解灾区需要,不知道怎么奉献,由于信息闭塞,不知道具体去哪里奉献,有些甚至到了灾区后被劝回,导致后来四川省有关部门直接通知:由于种种原因,恳请志愿者另择时机前往;三是交通秩序问题,灾后的黄金救援时间需要专业救援人员和工具的同时到达,部分志愿者自发为灾区民众送物资,导致多条道路被堵塞,工程抢险车辆、救援物资车辆不能及时到达现场。

热情有余持久不足。根据调查显示,尽管志愿者们都怀抱激情和爱心,前去灾区提供志愿服务,但是少部分志愿者存在“热情高于理性、后期持久不足”的问题,还有志愿者到灾区后,只做自己愿意做的工作,最初热情有余,几个人都争着抢着做一件事情,待激情消退后,一项急需完成的任务却找不到执行者。在笔者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对于参加地震志愿服务的动机中,选择“爱国爱家,做有意义的公益事业”的比例占80%,其次是“增加社会的阅历和经验”占15%,还有“探险刺激”等占8%,这些以个人意愿为动机的志愿服务,前期可能会热情高涨,中期组织纪律性不强,后期“满足意愿后撤退”,给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增加了难度。

完善应急救援中志愿服务体系的思考

建构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体系,并以此为契机,以期为相关部门推荐可操作性较强的参考依据。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政府部门的科学引导和职责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对志愿者的科学引导,应首先从基层开始,动员社会公众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普及推广防震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包括通过学校开展常规的应急知识教育,通过社区普及、指导公众制定家庭应急计划,通过重点培养民间的志愿救援组织,鼓励公民及其他组织在地震灾后能提供比较专业的志愿服务,并以社区为单位,组建、备案志愿服务的常设机构,保障其专业化运行,接受社会各界讲奉献、有能力、懂专业的志愿者报名,形成有序、有效的志愿者服务。其次,要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联动平台,由这个联动平台推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应急指挥中心、制定详细的应急联动预案、应急救援志愿管理体制等,在人员配备、救援方案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为志愿服务做好准备。

职能部门的专业培训和具体实施。专业培训需要一方面功在平时,通过救灾、自救、互救等基本培训,增强志愿服务的吸引力、提高志愿服务的素质,使其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及时的服务。另一方面,贵在专业,系统、完整地开展培训,包括防震减灾基本常识、地质灾害一般特征、帐篷搭建、物资运输与配给、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灾民心理安抚等。地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是一项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的活动,相关部门要提供专业的培训,志愿者需要参加并通过书面和实践的考核,再纳入志愿队伍的预备力量进行统筹考虑。此外,在这些培训中,可以根据志愿者本身的爱好、特长,有针对性地学习一项或几项技能,以便启动应急响应后,能够合理调配资源,接受并出色完成相关任务。比如,山西永济市开展应急救援试点,对数百名的志愿者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全面提高了这支队伍的科学水平和战斗能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优化工作流程、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协调机制,能够有效避免少数志愿服务盲目性和短暂性的行动,保证救援工作的实效性、持久性、科学性。首先,政府要对志愿服务的服务时段、场所、内容、目标做到优化工作流程,对志愿者的服务管理按照“招募、分配、救助、调整”等程序进行,合理调配志愿服务、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等多种资源,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支持、规范管理等途径,协调作战,实现服务合力的不断壮大,成为应急力量的重要补充,保证整体救援能力的最优化。第二,在志愿服务组织、政府、市场之间构建良好的协调机制,形成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的合作关系,使志愿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其他资源编织成强有力的救援索道,共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第三,志愿服务组织内部之间,也要遵循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有效整合,合理协调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重视评估及反馈体系的完善。志愿服务有其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它明确的服务方向和任务决定这支队伍的管理必须要建立符合实际的优化系统模式。首先,要按照应急救援的实际要求,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志愿服务组织流程、统筹协调模型、志愿者数据库、救援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建立科学的内部评估,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监控、评估、反馈体系。其次,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处理,通过信息的收集、加工,使各种决策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充分信息支持的基础上,对志愿服务的日常管理或已经完成的服务效果、效率、参与度、持续性等指标进行评估,优化服务质量监管。

通过完善保障机制促进长效性。首先,立法保障。立法使得志愿活动科学化、固定化、规范化。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知度,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合法权益,吸引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还可以成立基金会,为志愿服务筹措资金提供稳定渠道,促进其有效的管理和质量的提高。第二,制度保障。健全社会动员机制、激励机制、工作预案等,保证志愿服务的长期化、科学化,比如,可以建立多种多样的表彰奖励制度,对团队授权、心理契约、目标实现、工作丰富化程度等开展多渠道内在性激励,挖掘成员潜能,调动其积极性。第三,经费保障。志愿服务的经费需要合理的分担机制,由政府专款拨付和社会筹资捐赠两部门构成。这样,在平时可以武装志愿者队伍,做到“平震结合”,为训练和震后的服务提供经济支撑。第四,自身权益保障。国外惯用的做法就是提供保险服务,2000年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就为每个志愿者投了两种保险,包括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公共责任险,国内也有必要在一些规定情况下为志愿者购买保险,以此来解决和规避由于志愿者在活动中人身伤害引发的经济问题和法律问题。

第5篇:抗震救灾工作预案范文

一、1—8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今年全市早稻种植面积18万亩,比上年增长7.8%;油菜实收面积12.05万亩,同比增长19.86%。1-8月全市食用菌栽培量1.6亿袋,产值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41%。生猪饲养量147.61万头,同比增长45.13%;家禽饲养量1027万只,同比增长98.25%。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面启动,完成了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编制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规划。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1-8月共落实宅基地570户,动工建房260户,安置农民1996人。深入实施农民素质工程,1-8月共培训农民15527人。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整线连片推进,上余至江郎、城区至廿八都两线沿线累计粉刷赤膊墙面积16余万平方米;新启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60个,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81%。

(二)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企业效益稳步提高

1-8月,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51.6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3.5亿元,同比增长38.1%。规模以上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5.6亿元,增长57.6%,机电、电光源、木业加工、消防器材等产业增幅分别达到34.4%、48.3%、103.9%、133.5%。经济效益较快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利润总额5亿元,同比增长35%。

(三)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外贸出口继续走高

1-8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增幅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同比增17.9%,零售业同比增19.2%,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26.8%。

对外出口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势头,1-8月,全市海关口径出口额9330万美元,同比增76.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0.7个百分点。

(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稳定提高

1-8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7.37亿元,同比增15.5%,地方财政收入4.40亿元,同比增19.8%;财政总支出7.96亿元,同比增32.2%。1-8月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3.58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4.68亿元,同比增1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5.54亿元,同比增18.8%。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势头良好。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5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94元,增长14.3%。

(五)投资保持稳定增长,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1-8月,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12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25.6%。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年我市实施“310工程”及备选项目和衢州市重点、衢州市“六大百亿”工程、省重点项目74项,20*年计划投资32.8亿元。至8月底开建61项,开建率82.4%,比去年同期增1.9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9.3亿元,完成当年计划投资59%,同比增5.4个百分点。其中市“310工程”及备选项目共60项,20*年计划投资28.4亿元,至8月底开建47项,开建率78.3%,同比增5.9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6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56.3%,同比增10.7个百分点。新增黄衢南高速公路衢州互通至*北接线、贺村农业综合物流中心两个20*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至广丰公路被列为20*年省重点预备项目。

招商引资态势良好。1-8月新引进项目328个,实际到位市外投资额11.25亿元,增长3.6%,完成年度目标的72.5%,其中实到市外工业投资额8.76亿元,同比增长101.5%。

(六)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不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科教事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效显著,1-8月全市共申报专利150余件,同比增长60%,授权72件,同比增长32%。科技合作不断深入,5家企业与同济大学等高校签订高新技术项目合作协议。全面启动省教育强市复查验收工作,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峡口片区教育布局顺利完成,实验小学、*二中、滨江中学扩建以及城南、城北初中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作业本费,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2007年的230元/人、330元/人提高到300元/人、450元/人。

文化卫生旅游事业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试点工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乡镇标准文化站、省级文化示范村和衢州市级特色文化村建设全面启动。群众文艺活动蓬勃开展,组织了十七大精神文艺宣传演出和四川特大地震赈灾义演活动。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全市20家建制乡镇卫生院成功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市公共卫生中心和第四专科医院建设进展顺利。手足口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发展迅速。清漾毛氏历史文化村、和睦彩陶文化村一期工程建成试营业;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一期工程开建。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加强。积极开辟就业渠道,1-8月共新增就业人数2578人,帮助1117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稳妥推进“五费合征”工作,扎实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及灾害救助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从每月248元/人、150元/人提高到280元/人、168元/人。及时组织抗击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全力抓好受灾群众的救助帮扶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共募集赈灾款物1382万元。

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绿化、文化融入和城市功能优化“三化提升工程”顺利推进,城北入城口精品景观带、双塔电站以北段等8个绿化项目加快推进,完成绿化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艺术中心一期工程启动建设,景星塔、凝秀塔、百祜塔三塔修缮亮化,西塘古民居维修等工程顺利实施,须江沿线古道十景浮雕墙、西山健身公园雕塑全面完成;城北大型超市、时代广场等建设进展顺利,西市街等菜市场加快改造提升,须江游览桥、文教路、西山路、凝秀南路等工程有序推进。

节能减排有力推进。启动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启动了*经济开发区江东区印花浆企业污染专项整治,江贺公路沿线木材加工企业锅炉黑烟专项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危险废物专项整治。

从总体上看,今年以来我市经济仍保持了相对较快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但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主要是:一是国际国内环境趋紧,影响我市经济稳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二是因部分项目推进不到位,影响了投资进一步增长;三是由于原材料、用工、运输、融资等成本持续攀升,部分企业利润下降,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四是受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农林生产损失惨重,加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乏力;五是物价上涨较快,1-8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7.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9.5%,物价上涨过快,增加了低收入家庭负担。

二、全年经济展望和下一阶段工作建议

综合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政策取向,结合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和各方面的支撑条件,下半年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3.5%的目标可以实现。下半年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主动有为,针对我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为明年乃至下一轮经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1、加快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要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的督查力度,加快项目报批、施工设计、政策处理、征地拆迁等工作进度;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协调办公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丽人集团中高密度板生产线、双氧水公司钯触煤双氧水生产线、英博国光啤酒集团啤酒生产线、源光照明公司节能灯生产线、46省道*至贺村公路外移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

2、努力做好项目前期。要健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体系,创新“调研-规划-项目”三大前期联动机制。加大对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力度,促进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当前要着重抓好*江航道开发、48省道延伸至黄衢南高速公路江郎山互通、坞里山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尤其要做好黄衢南高速公路衢州互通至*北接线、贺村农业综合物流中心两个20*年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在年内开工建设;同时要做好*至广丰公路等省重点预备项目土地预审、工可审批等前期工作;继续开展“三个百亿”工程谋划活动,注重项目质量,努力储备一批关系“民生”、维系“发展”、带动“全局”的重大项目。

3、全力抓实招商引资。要注重招商项目质量,强化产业招商,围绕“4+X”重点培育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引进龙头型、带动型、基地型项目,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会,努力引进与我市产业配套的企业。强化招商服务,各部门单位要及时对本单位的意向项目、在谈项目、签约项目、在建项目、动工项目及续建项目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对已签约未动工项目,要分析原因,落实措施,做好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以及开工率,切实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二)着力化解要素瓶颈制约,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1、做好土地的开源节流工作。一是拓展建设用地空间。要抓住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列入全国试点的有利时机,做好我市用地指标的向上争取工作;加强项目包装,全力争取“国家和省重点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城镇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污染企业搬迁”项目等国家和省计划指标。二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确保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的需求,做到项目用地优先报批、跟踪报批。三是切实强化土地节约利用。加大闲置用地处罚和流转力度,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在程序合理的前提下,简化工业用地出让“招拍挂”程序,缩短项目落地时间。

2、做好资金的优化配置工作。从政府角度,要进一步扩大政银企信息交流,引导银行新增贷款投向我市重点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融资平台功能,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尽力解决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缺口。从银行角度,要积极鼓励市内各金融机构改善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金融服务,改进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增加信贷支持;要建立完善的担保、抵押机制,扩大以应收账款、存货、专利权等形式的抵押担保范围。从企业角度,要增强自身积累能力及从外部获得融资支持的能力。要合理利用民间资本或争取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3、做好煤电油运、原材料的保障工作。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加快220千伏清漾变、110千伏凤林变、35千伏四都变、新月变和石门变等电网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强化煤、成品油供应保障,对重大原材料和重点物资供应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加大运输协调力度,做好应急预案。

(三)深化重点产业培育,推动工业经济提升发展。

当前,我市已确立“4+X”重点产业培育方向,即一方面要把机电、电光源、消防器材、木业加工四个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另一方面,要继续培育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努力促进重点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化发展。

1、制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一是抓紧编制完善“4+X”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责任明确、分类实施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执行的刚性。各部门要围绕产业规划,分解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确保各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拓展提升园区平台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抓紧完善“省级开发区+重点乡镇功能区”二级工业平台体系,探索实行“一区多园”开发管理模式,开展*经济开发区扩容前期工作,以*市中部工业区开发办挂牌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加快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的开发建设,提升建设标准。

2、整合产业扶持政策,做大龙头企业。一是整合产业扶持政策。有效整合我市各种资源要素,加强对“4+X”重点培育产业的培植扶持,确保市政府工业发展扶持资金的70%以上用于重点产业,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不断放大。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对现有亿元企业和科技含量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植。积极鼓励企业实施强强联合的发展战略,对接借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培育企业上市,确立一批重点上市培育对象,做好企业上市的有关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三是严把产业准入。进一步健全规范市工业投资项目审议制度,着力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确保充分利用土地等要素资源,将环境容量向重点产业倾斜。各开发主体和项目引资单位,要严格执行项目准入要求,严把项目引进关,确保项目投资按约足额到位,项目各项管理指标按约履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强化科技人才战略实施,打造区域品牌。一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区域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强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突破的组织与协调。二是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在质量、标准、技术和管理上下功夫,加快产品优化升级。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产业基地,提高区域产业知名度。三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以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为主体的技工人才的引进,引导鼓励职校毕业生留在我市企业就业,确保解决好社保、户籍等后顾之忧。稳步推进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帮助企业做好新法实施后劳资纠纷的化解工作。

(四)积极引导服务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营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完善全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修改完善旅游、商贸、物流等专项规划。加快制定鼓励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切实调动各级各部门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着力推进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等重点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三次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

(五)加强价格监测监管,稳定生产生活秩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