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督导报告范文

医院督导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督导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督导报告

第1篇:医院督导报告范文

[关键词] 医院感染;业务查房;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206-02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医疗机构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医院管理是医院管理者及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1]。院长业务查房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业务副院长直接带领职能科室负责人,由医务处制定查房计划和时间安排,制成表格下发临床科室和职能科室,在每周四上午,对被查科室进行全面的医疗质量督查。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院长业务查房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院感科借院长业务查房之机,对被查科室院感质量状况给予综合点评,督导其改进。被查科室也会通过院长业务查房,规范自身的院感行为,各级人员履行职责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提高。对于如何有效利用每一次的院长业务查房机会推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并落实到位,防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总结如下:

1 充分准备

做好院长查房前的准备工作,每次的院长业务查房,院感科都非常重视,做好准备,带着问题去查。院感科既要全面检查又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对被查科室及工作人员的院感质量进行综合考评,切实通过检查,解决被查科室在院感工作上存在的不足,通过院长查房促进被查科室人员对院感工作的改进及提高。

2 院长重视

院长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是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因素。院感科要定期汇报工作,加强信息沟通,保证信息的对等,使院长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投入,按要求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并在医疗管理活动中有强烈的院感质量意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确实关系到医疗质量高低,而把这项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做到常常过问,经常督查。如:为了落实卫生部供应室行业标准,所有重复使用的器械回收至供应室统一清洁、消毒、灭菌等,对供应室进行了改建、添置全自动清洗机;胃肠镜室、支气管镜室、腹腔镜室安装了清洗槽,超声清洗机等;在医院工作规划中提出全院的医院感染率要控制在5%以下,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在0.5%以下,做好目标性监测,病原学送检率在80%以上;强调职业暴露防护,免费体检和免疫注射,严格标准预防等。处处体现了院长对院感工作的要求和重视,这将对各级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上起到极大强化作用。

3 督导检查

参照卫生部、卫生厅、院感质控中心的医院感染相关文件,制定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督察内容及考核标准,下发至各科室并组织人员学习。对照标准对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本次检查中发现的亮点予以表扬;对被查科室存在的缺陷,科内要组织医护人员召开质量安全分析会且要有记录可查,提出改进措施,要求有明确的完成时间。

4 重点难点

利用查房机会提出被查科室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多个专业参与的院长业务查房共同商讨对策,群策群力,有些问题可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围术期用药问题刚开始执行时医生的意识没有转变,手术完成后才用抗生素。院感科会合药剂科、质控科,共同提出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事项,院长当场决定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围术期用药必须在术前2 h之内完成,现本院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合格率达99%。

5 预警转换

提出医院感染安全预警,如儿科因客观因素如房屋建筑,布局问题,就要从主观上改进流程尽早采取干预,提出对策和建议,对被查科室提供警示及防范措施,也同时是向院长汇报工作,得到院长的支持,使这种医疗风险发生了转换,减轻或避免院感科的责任。

6 行为规范

现场检查无菌技术操作,医疗废物的分类、消毒隔离、个人防护、手卫生、各种导管使用情况、抗生素使用、医院感染患者分析等情况,分析讲评查房中存在的问题,还通过处务会形式对全院提出、共同遵守,有效规范院感行为。

7 细节管理

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吸取外院多起院感爆发事件教训,逢会必讲,敲醒医务人员警钟,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时段必须重视过程管理,不能因小失大。细节决定成败,使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到院感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

8 准确报告

院感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提高,报告及时,通过现场下病房查看患者和查阅病历,对诊断是否正确,病原学送检与否,有无耐药菌、围术期抗生素的落实,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病程记录能否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等,通过目标性监测质量,对比分析,院感患者诊断报告及时性较前大有提高。

9 沟通反馈

院长业务查房其实也是考核科主任、护士长、院感科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2],院长下病房一一查看患者,询问患者的情况、了解科室的管理、听取院感科对被查科室的反馈。反映了科主任及护士长的敬业精神和管理水平,也反映了院感科对院长查房的重视程度,对院感工作的监督力度、执行力、协调、沟通和指导能力。在院长查房反馈时段院感科工作人员要注意方式方法,以虚心学习的态度,对于原则性问题讲深讲透,不留情面;但一些非原则性问题,要给主任及护士长留点尊严,以利于今后工作有效顺利地开展,不要让他们产生厌恶、反感情绪,有些问题私底下沟通,目的是要保质保量的完成院感工作,不在于扣罚,既要达到预期效果,产生效应,又不能适得其反。

10 提高意识

利用院长业务查房,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院长业务查房是亲临一线抓医疗质量的一项具体措施,通过院长业务查房的形式,将院长重视医院感染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注入到每一个人的脑海。如:院长业务查房时带头做到每接触一个患者必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展示手卫生依从性高。在医院举行的手卫生比赛活动中、亲自督导参与指导、评价等,对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对全院院感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1 持续改进

业务院长查房后要追踪成效,查房中肯定的院感内容,要组织人员进行总结,在不同场合给予鼓励、宣传和推广。查房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追踪,督促其进行整改,在整改中促进医院感染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3]。

医院感染工作伴随着医院的发展,只要有医疗活动,医院感染就不可避免,采取有效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树立医院感染的“零缺陷”内涵,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利用院长业务查房机会,让院长动态了解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掌握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现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院长对科室工作进行指导和决策起到一定作用,加大对院感人员培训、隔离技术、消毒设备、房屋改建等的投入,使全院的院感工作处于控制之中,做到管理、操作规范化,检查标准化,监测常规化,全面推动院感预防和控制工作[4-5]。

[参考文献]

[1]张义苗,徐丹.注重关键要素有效实施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0):1416-1418.

[2]赵丹凤.浅谈我院院长业务查房的做法及成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0):201-202.

[3]杜月丽.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4(18):170.

[4]裘爱平.县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 5(22):78.

第2篇:医院督导报告范文

(一)总目标。到年,在年基础上孕产妇死亡率至少下降1/4。

(二)年度目标。孕产妇死亡率:到年底,在年基础上至少下降1/4;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

(三)年度支持性目标。消毒接生率达98%以上;产前检查覆盖率≥90%以上;辖区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三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考试合格率达到80%以上。

二、项目内容

“降消”项目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培训、健康教育、专家蹲点,以及健全绿色通道和危急重症抢救中心,加强信息管理和监督指导。

(一)加强培训。为提高降消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强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机构的急救抢救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短期培训。对项目管理人员开展项目实施方案、实施策略、项目目标、管理职责等培训,对辖区接产医院助产人员进行产科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技术规范等培训,对助产人员进行正常产的处理、常见产科急救基本技能及转诊过程中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对村保健员进行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信息报送、护送孕产妇住院分娩注意事项等培训。

长期培训。至少安排一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到区级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修学习6个月以上。

(二)专家蹲点:蹲点专家负责监督和指导蹲点的接产医院项目实施工作,协调规范接产医院的产科业务,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培训解决,并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培训产科人员和妇幼保健人员。专家蹲点一年不少于一个月。

(三)开展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老百姓真正了解“降消”项目,提高“降消”项目知晓率,积极主动参与到“降消”项目中来。积极推进健康知识传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和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并制作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知识宣传资料,张贴于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共场所,扩大群众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覆盖面,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利用水平;各医疗保健机构要举办“孕妇学校”、家长学校”进行健康知识传播。

(四)孕产妇产前检查。孕产妇在孕13周前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接产医院建立《孕产妇、新生儿保健手册》,参加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服务。

(五)降消项目与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并轨管理。在提高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率,加强三级保健网络建设,促进辖区产科建设快速发展等工作内容各有侧重,目标一致。因而,要求各级妇幼保健地段及产科医院做好两个项目的协同管理,发挥项目带动妇幼保健工作的综合作用。

(六)健全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加强孕产妇“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建设,村卫生室负责孕产妇的筛查,动员孕妇住院分娩,转送高危孕产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严格按照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转诊孕产妇;区医疗保健机构负责高危孕产妇和儿童院前和院内急救抢救工作。

(七)加强产科建设。规范产科设置,提高产科工作质量,各接产医院严格按照市卫生局《市产科建设与验收标准》(市卫发[]58号)要求,加强产科建设,规范各项技术标准和操作常规。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准入制度,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八)强化信息管理。各项目实施单位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0日前上报住院分娩救助进度表到区降消项目办公室,区降消项目办公室及时报市卫生局。

(九)开展项目督导。落实妇幼保健督导管理制度,努力发挥区妇幼保健院督导管理职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对服务单位进行督导,形成书面督导报告报区“降消”项目办公室。

三、项目组织机构

负责全区产科工作人员适宜技术的培训及考核,产科急救知识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培训,指导产科规范化建设、高危孕产妇筛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会诊和接诊转诊工作,审和村和二级妇幼保健地段信息统计资料的质量,指导开展有关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的项目活动。

四、“降消”项目保障措施

(一)成立“危急症抢救中心”。设置“危急症抢救中心”,由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别是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和正和医院,负责全区医疗保健机构转送的高危孕产妇急救工作,及时派出急救人员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抢救工作。以上三家医院要加强院内产科急救能力建设,为辖区接产医院培养产科人员,完成基层临床进修人员带教任务,与此同时及时收集和报送妇幼相关信息。

(二)建立妇幼保健工作指挥中心。设置妇幼保健工作指挥中心在区妇幼保健所,负责全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与监督评价;掌握全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情况,组织健康教育素材并开展健康教育;协助医疗保健机构培养产科医务人员;畅通产科绿色通道,指导全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危重孕产妇的转诊、急救工作。

(三)加强与市中心血站联系。各接产医院要加强与市中心血站联系,使中心血站及时提供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血液,送达指定地点,满足危重孕产妇抢救用血需要。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准确掌握妇女儿童有关信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及时掌握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情况,要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及一般处理,及时转送疑难危重孕产妇或报告就近区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急救。与此同时,认真填写《孕产妇、新生儿保健手册》和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并加强对村卫生室督导与保健员的培训。

(五)村保健员认真履行职责。村保健员要准确掌握本村孕产妇基本情况,动员孕产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接产医院做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村委会成立孕产妇护送小组,负责护送孕产妇到接产医院或“孕产妇急救中心”住院分娩或急救。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人员对孕产妇进行产后访视,积极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培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孕产妇高危筛查及进行高危孕产妇管理。

五、项目实施时间

(一)年12月底完成“降消”项目的前期工作,11月上旬召开项目实施动员大会,并完成区产科医院产科基本情况调查工作。

(二)12月上旬完成辖区产科人员培训及一、二级妇幼专干的培训工作。

(三)在全区119个农村抓119个卫生室,作为农村妇幼保健知识推广点,培训273余名村医和村妇女干部,使他们成为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实施和保健知识推广宣传的主力军,使10000个家庭得到及时适宜的保健知识。

(四)年底前对全区产科建设及产科质量进行检查,整顿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市场。

六、加强项目的监督与评估

(一)区“降消”项目办定期对实施单位进行检查指导,了解年度指标和年度支持性目标完成情况,确保“降消”项目落到实处。

(二)监督指导的内容:项目计划的落实情况,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的效果,产科建设及设备的使用情况,绿色通道及急救中心运转情况以及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第3篇:医院督导报告范文

[关键词] 质量查房;院科管理;院长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79-02

大竹县人民医院建于1940年4月,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担负着全县106万人民的防病、治病任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十佳县级医院、全国优秀院长获得者单位、省市县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该院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德医风建设及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开展建设节约型医院活动,积极参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特别是在坚持行政查房、医疗查房、教学查房的基础上,去年开始实行院长质量查房制度,督导检查科室的全面管理,发现问题,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大大提高了院科两级的管理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医院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

1措施

1.1院长质量查房的内容和方法

1.1.1抽查一两例住院病例医疗质量方法包括:①院长质量查房每月一次;②每次查一个临床科或医技科室,以临床科室查房为主;③每次查房,首先要进病房查一两例住院患者的医疗质量,所查病例由医教科临时随机抽样;④住院病例医疗质量的考察内容包括病案书写质量、三级医师检诊质量、护理质量、合理用药和临床药学质量、手术质量、院内感染控制情况、有无差错事故、住院日控制、医技科室技术服务质量、患者是否满意等。

1.1.2科室汇报和预查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的汇报应按照简明、清楚的要求,汇报本周期内以下内容:医疗指标完成情况、医疗质量改进计划要点及计划完成情况、当前质量管理及医疗服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对有关科室及院级领导质量管理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预查报告应分四组报告预查结果:质量管理情况及医疗质量预查结果、后勤服务质量预查结果、医德医风预查结果、医疗指标及综合效益预查结果。

1.1.3质量综合评价质量综合评价是院长质量查房的一项重要内容,既要对每个患者个案病例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又要根据科室汇报和预查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1.1.4提出质量改进计划院长在每次质量查房的最后结论中,要从四个方面提出制订科室和部门质量改进计划的指令、质量改进课题、质量改进目标、针对质量课题的对策和措施、继续进行质量循环管理的要求。被查科室和各部门在院长质量查房后按照院长的指令制订具体计划,并由院级质量管理组织负责监督、指导质量改进计划的制订和执行。

1.1.5做好院长质量查房记录院长质量查房记录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质量信息资料,也是考核院长、部门和科室质量管理绩效的重要依据。质量查房记录除被查科室、查房时间、参加人员等项目外,应按五项查房内容达到规范化。

1.2院长质量查房的程序

首先,到病房察看患者诊疗质量。住院医师报告病历,主治医师分析病历,提问、检查和答辩,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作小结,现场评分用表(最少四人参加评分)。其次,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前一周期的全面工作。再次,预查报告,由相关职能科室分别报告预查结果。然后综合评价,合议质量管理系数(由质量管理机构提出被步意见,征得各职能部门及本科室同意,最后由院长决定);统计员计算评价分数。最后,院长作查房结论,提出质量改进计划的指令性意见。

2成效

2.1提高了科室管理水平

院长质量查房制度实行一年多来,发现了很多科室的薄弱环节,通过院领导、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一起,集思广益,对科室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帮助科室各方面的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也促进了科主任、护士长及医疗护理组长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过第二轮的查房发现,各科室执行各项核心医疗制度良好,“三基”、“三严”落实到位,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医疗纠纷大幅度下降。

2.2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

通过查房过程中,收集到科室、职工、患者对院方的第一手意见和建议,医院能够及时调整管理思路,提高决策最佳化。

2.3两个效益显著

2006年,医院五大医疗指标取得了高水平,门诊291 119人次,入院13 067人次,出院者占床日125 221天,病床使用率为96.6%,手术台次7 042台次;业务总收入较上年度增长8.18%,其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36.29%,较2005年度下降6.76%。

3体会

3.1院长质量查房的预查准备工作是基础

要把各项预查工作分配给各位副院长和各职能科室作为硬任务和必做的工作。要求分管相应工作的副院长和各管理职能科室必须把抓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等仔细预查,查出不足,找准问题的症结及改进措施。预查就是以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为主的综合质量检查,是院长质量查房的重要组成部分。

3.2院长管理才能是关键

院长要有较为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管理知识,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强烈的事业心,对各项质量控制措施必须熟记于心,发现问题,需现场给与科室持续改进的指令。这就要求院长要多学,博闻好记,随时把握医院管理的新动态,并与自身医院实际相结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3.3院方质控是根本

被查科室和各部门在院长质量查房后,必须按照院长的指令制订具体计划,并由医院质量管理组织负责监督、指导质量改进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只有具体落实了才会有收效。

[参考文献]

[1]李聪捷,边瑞跃,张俊格. 对新形势下医院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5):167.

第4篇:医院督导报告范文

1 病例摘要

某女,40岁,7月23日在村卫生室接种1剂1 ml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晚上开始肿胀,不发热,7月24日9时到村卫生室就诊, 精神良好,注射局部有红肿,肿胀逐渐增大,在家属的要求下,转入市中心医院,13时肿胀逐渐扩大至肘关节,边界不清,肤色淡红,表面光亮,胀感, 痒感不明显,经静脉点滴5%葡萄糖200 ml、维生素C2.5 mg、地塞米松10 mg,1次/d,连用2 d;口服苯海拉明50 mg/次,2次/d,连服3 d; 肿胀部位干净毛巾热敷,症状消退,6 d后痊愈。

调查发现, 患者在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患有高血压病,有轻微的不适,但接种当日,患者并未提供,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该村卫生室有接种资质合格,操作规范,疫苗贮存符合冷链要求。患者无过敏史、无既往免疫异常反应史,接种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由浙江省天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100103,有效日期为2012年1月14日,同批次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本地区接种816支,当日接种同批次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共56 名,除此患者外,未出现任何反应。

2 讨论分析

血管神经性水肿一般于注射疫苗后数小时内发生,最迟于1~2 d内。一般表现为注射部位皮肤红肿、发亮,伴瘙痒、麻木、胀感。重者肿胀范围可扩大至肘关节及整个上臂。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少见。其他疫苗叶夏良[3]、韩利君等[4]的报道,经及时处理,预后都比较好,本例及时应用抗过敏治疗后,患者恢复较快、随访后病变消退迅速, 且不留痕迹。本病发病机制不清,一般认为与食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托普利等药物过敏、神经因素、遗传等有关。

本次接种是高发地区强化免疫,同批号疫苗接种者未见类似反应。据文献陈化新[2]、柳炜[3]等研究报道,个别接种者只出现轻微的局部或全身反应,表明疫苗安全性较好,大范围使用是安全的。

本例的发生,是否与口服治疗降压药物有关,值得考虑。提示在接种疫苗前接种者应如实提供身体健康状况, 接种人员应严格掌握禁忌证,不要单纯追求接种率,不要对不应该接种或需要暂缓接种的人进行接种。疾控机构要加强对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并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以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充分做好接种前的告知工作,提高接种者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正确理解;同时还应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提高接种者对接种疫苗即可预防疫苗针对性疾病也可能发生预防接种反应的双重认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偶合病例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叶夏良.肌内注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中国计划免疫,2004,12(2):83.

[2] 韩利君,等.1例接种季节性灭活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致血管性水肿误诊为蜂窝织炎的报告.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6):532.

第5篇:医院督导报告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94

近年来,各种的传染病疫情在社会上时有发生。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一旦有传染病发生,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更给社会、家庭带来了较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要制订各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健全领导机构及组织制度

学校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管理小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领导小组要由校长、校医、教务处主任及各年级组长组成,负责本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督导检查等。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学校应该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教师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小学生入学查检接种证制度等传染病管理制度,规范学校各部门、各教职员工的防病工作,做好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措施,防止病从口入,避免食源性疾病如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的发生和流行。

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做好学生入学体检和免疫接种工作,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免疫接种情况,对未参加计划免疫者应及时补种疫苗,在一些传染病流行高峰时期,校医要掌握学生的免疫状况,如果学生免疫水平低下,可以集体接种相应的疫苗,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患者接触,有发热、咳嗽、出疹、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他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坚持晨午检制度,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

疫情报告:学校坚持晨午检制度,由班主任每天早晨对到校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对有发热、出疹、腹泻等症状的学生督促其及时到校医务室及医院就诊,对请假的学生及时查明原因,并做好因病缺勤及追踪记录,加强对学校流动人员的管理,对从外地返校的学生要做好登记,并做好健康监测工作。学校设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责任人,接到学生或家长的患传染病报告后,要立即报告校医务室和校领导,在由校领导报告给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时限:当同一宿舍、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有多个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或患者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患者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告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定期举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培训:①学校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学生是易感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容易成为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场所、学校的传染病发生有季节性的特点;②如何做好学校的传染病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③学生中集中常见的传染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流行性感冒等。通过培训提高全体师生对传染病的认识,了解了传染病的特点,掌握一些简单易懂的传染病的症状。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

传染病的管理:学校的校医发现传染患者后,应立即嘱咐患传染病的学生到医院或居家隔离治疗,传染患者隔离期限应根据患者所患传染病的传染期而定,待患者恢复后凭医生痊愈证明才能返校就读。

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或药物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对患者所在的班级及学校公共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配合卫生防疫部门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利用广播和宣传栏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必要时对学生进行药物预防或免疫应急接种。

总之,认真做好传病的监测,控制好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搞好学校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6篇:医院督导报告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流浪精神病病人;不良行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的日益便利,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大,流浪精神病患者也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1]。我院是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本市所属的市、县、乡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均由民政、公安部门送至我院进行救治,这些无姓名、无家人、无住址的"三无"患者,因其流浪的生活经历,入院时表现除精神症状外,还伴随有不知洗漱、捡食垃圾等不良行为,而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使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全面恢复[2-3],为了帮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过上正常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为此,我院对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不良行为采取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月由救助站或公安部门送入我院的137例流浪精神病患者患者均符合ICD-10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精神分裂症10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9例,器质性精神障碍7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例,癔病4例,精神发育迟滞者6例,男性103例,女性34例,年龄大多不祥;主要不良行为有:脱衣脱裤、赤身7例,不动发呆6例,伤人、毁物 4例,不知洗漱54例,捡食垃圾27例,抢食、暴饮暴食19例,席地而卧13例,脏臭、随地大小便7例。

1.2入院方式 由救助站或派出所民警送入医院

1.3方法 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及卫生处理,沐浴、更衣、灭虱、修剪指甲,查看皮肤与躯体情况,进行入院评估后,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首次评分,除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对患者伴有的不良行为实施8 w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先作自我介绍,态度要和蔼、诚恳、热情,让患者感受到关心、爱护和帮助,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消除陌生感和敌意感,带患者熟悉病区环境,介绍病室病友、各项规章制度、作息时间,以及精神疾病知识及各种卫生常识,嘱其安心住院,接受治疗。②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不知洗漱,生活懒散的患者,先由恢复期患者作示范操作,要求患者遵守作息时间,每天按时洗脸刷牙,洗头洗澡更衣、修剪指甲整理床铺,实际操作过程中每班给予督导、矫正,必要时给予协助,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③根据患者的不良行为制定个体训练目标及实施计划。对捡食垃圾者,反复劝阻,指导用餐时间、地点及如何用餐,每餐后由工作人员及时清除垃圾桶内剩饭剩菜,杜绝捡食垃圾的机会,宣传卫生知识,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肠道疾病;对抢食、暴饮暴食者,控制食量,置于病室单独进食,由专人看护,嘱其细嚼慢咽,控制进食速度以防噎食;对席地睡卧者,宣教睡眠卫生知识,按时作息,改变散漫的习性,每次睡觉前督促其上床睡觉,入睡后随时巡视,对多次劝说不听者,指派恢复期患者带其同睡,及要时给予适当约束矫正;对随地吐痰者,护理人员反复宣传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对屡教不改的惩罚其拖地,以纠正此陋习;对随地大小便者,告知厕所位置,讲解大小便要入厕及羞耻感、自尊心等,必要时强制带至厕所就厕,对表现优异者予以正性强化,如当众表扬或物质奖励(饼干、水果等)以调动患者的潜能;对伤人、毁物者,置一级病室单独活动,保证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约束。④心理护理:流浪精神病患者均由公安民警或救助站工作人员强制送来就治的,他们缺乏亲人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富有同情心,尤需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加强心理疏导,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目光等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4],减少其恐惧和焦虑心理,鼓励患者与其他病友交往,参加病区娱乐活动,嘱其开口说话,尽早说出姓名和家庭住址,以便于医院尽早将所得的信息告之公安部门或救助站,联系其家人尽早接出院。

1.4测评方法和工具 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判断患者的实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量表有36个项目、5个分量表(因子),评分等级为5级,分数越低,社会功能缺陷越轻,反之,分数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重,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8 w后进行评定。

2结果

干预前后IPROS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精神病患者作为一类特殊人群已得到日益增多的社会关注。近年,国家出台了新的《救助管理办法 》, 全国各地都加强了对重症精神病患者尤其是流浪 "三无"精神病患者的管理,给予他们家的感觉和爱的关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8 w后康复疗效量表评分中除关心和兴趣因子外,其它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何斌.流浪精神病患者管理的探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585-586.

[2]王桂梅.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253-1254.

[3]杜云红.社会功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作用[J].中国民康学,2008,20(16):1865-1866.

第7篇:医院督导报告范文

【关键词】抗菌药物;调查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31-02

抗菌药物是指由生物包括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再低浓度下有选择的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抗生素及由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称。抗菌药物也属于抗微生物药物。他们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重要药物。抗菌药物在各类药物中是发展最快,上市品种最多的一类药物,其临床应用也最普遍,在开发抗击入侵病原体的药物方面取得成功的同时,入侵病原体也相应的提高了抵抗药物的适应能力,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抗菌药物滥用现象都非常严重,不仅造成巨大浪费和严重不良后果,而且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耐药菌株的感染与传播,成为现在临床治疗上棘手的难题。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直是科学研究与教育的重要课题。

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我国,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很多传染病的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以往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其预后亦有很大改观。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也普遍存在,如药物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以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特别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耐药菌感染,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临床疗效越来越差,感染越来越难控制,不良反应日益增多,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及存在的棘手问题,以便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药物,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是今后临床药学的重要任务,为了解掌握医院临床用药现状及存在问题,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通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不合理用药的几大状况并简单的进行了分类,同时,提出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现报告如下。

1 滥用或盲目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各科均广泛应用,使用率达70%以上,其中联用率高达40%,甚至出现二联、三联以上,最常见滥用为上呼吸道感染,常给予2-3种抗生素治疗。

1.1 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这类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普通感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感染者,在未合并细菌感染,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下用药。抗生素不能控制病毒感染,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反而增加肝脏负担。

1.2 无指征的预防应用

包括未合并感染的预防用药和手术前后的预防用药,很多症状如: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等未合并感染的情况下,预防用药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引起耐药菌感染和不良反应。手术前后的预防用药,在临床上比较普遍,正确的预防用药可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还可避免术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和二重感染。不合理的手术预防用药主要表现在手术后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不附合《抗生素应用指南》的“分类选用、短程应用”的原则。

1.3 选药不合理

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症正确选用药物。如:治疗新生儿脐炎选用头孢噻肟钠,一般新生儿脐炎轻者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口服,严重者选用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静滴,滥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不仅杀伤非致病菌,且使细菌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耐药性蔓延。

1.4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使用禁忌药物

孕妇、哺乳期妇女普通感冒使用利巴韦林以及维C银翘片,使用这些禁忌药物有可能导致致畸、致残等情况出现。

1.5 肝肾功能不全使用禁忌药物

如肝功能不全者使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解热镇痛药类(阿司匹林、消炎痛等)、抗忧郁药类(阿米替林)、口服降血糖药类(优降糖、降糖灵等)、镇静催眠药(安定)以及使用肾毒性较大的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在这个问题上现象比较突出。

1.6 儿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所有喹诺酮类药物均具有软骨毒素,能够损坏属于发育阶段儿童的关节软骨,在此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上,对于年龄上的划分没有完全明确,大体上以18岁为界,但处于这种药学界上的模糊概念上,大多数人认为在18岁左右应尽量避免使用。

1.7 对于配伍输液选择不合理

静脉滴注青霉素类等β-内酰胺抗生素宜用生理盐水(pH值4.7-7.0),而在pH值

1.8 不恰当的联用

速效杀菌药物与速效抑菌药联用,如β-内酰胺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菌药,β-内酰胺抗生素属繁殖期杀菌药,作用机制在于干扰细菌粘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失,细胞液泄出而死亡,对繁殖期的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氯霉素、林可霉素,为速效抑菌药,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使细菌由繁殖期进入静止期,从而减弱β-内酰胺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但近来有报道,β-内酰胺抗生素+大环内酯二者在治疗非典型肺炎上有明显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应建议如果确实要联用,首先使用杀菌药,然后使用抑菌药,即在输液的前后顺序上要注意。

1.9 作用于同一受体的药物联用

主要表现在β-内酰胺抗生素+头孢菌素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抗高血压药物:心痛定+非洛地平;解热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

1.10 重复使用同类药物

主要表现在溶栓、活血化瘀类药物,改善脑细胞代谢类药物或氨基酸制剂,如血栓患者使用维脑路通、血栓通、血塞通、红花、丹红、丹参、冠心宁、银杏达莫等两种以上的药物联用,有可能导致出血,因此,临床可根据情况选择一种最多两种进行治疗。

1.11 使用药物剂量偏大或偏小

剂量偏大主要表现在:医生在使用药物时不知道其药物剂量,或者是在用药时未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具体化(儿童、老人、肝肾功能不全、孕妇),老年人一般用药在成人的2/3-3/4为宜,儿童则应根据体质量、体表面积使用,如:甲钴胺片3次/d,一次20 mg,而甲钴胺每片0.5 mg,以此来服用,一次则要使用40片,完全超出剂量,这正是医生对药物剂量、规格的不熟悉的结果。剂量偏小如:阿莫西林胶囊,成人3次/d,一次0.25 g,药物浓度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从而起不到治疗的效果。

1.12 处方书写不规范

处方书写不规范增加了调配与制剂的难度。比如:肾上腺素注射液与肾上腺色棕注射液,在字体上相差不大,但如果医生在大意的情况下,少写或多写一字,就是大相径庭的问题,类似的还有:血栓通与血塞通,头孢噻肟与头孢噻吩,心脑欣与心脑康,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另外处方中出现商品名,处方乱写乱划,不写诊断,麻醉、不用专用处方等很多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地方,这就要求调配与制剂方面更加仔细,更加有专业水平,从而适应其发展。同时,规范医生书写处方要正确。

1.13 用法不合理

①服药时间不合理。某些药物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大多数胃药多潘立酮、维霉素等,还有部份降血糖药的吸收受胃内容物的影响,餐后服用使其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故在餐前服用;

②给药次数不合理。如:罗红霉素0.15 g,3次/d,但口服半衰期为8.4-15.5 h,故应为成人一次0.15 g,2次/d;氨氯地平5 mg,3次/d,因氨氯地平属于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故只需5 mg,qd。

2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主要包括:①适应症选择不合理。②用药方法不合理。③用药疗程不合理。④合理用药工作在医院还没摆到正确应用的位置,对这些工作尚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抓合理用药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⑤医生的药学知识和治疗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经验性和习惯性用药比较普遍,对一些新药的药理、药效了解不深;⑥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学习还不够广泛和深入,信息系统不健全。使医生对药物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它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及时交流,造成不合理用药现象长期得不到纠正。

3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严格按照适应症选药,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确定抗菌药物最佳选择方案时,必须要求对疾病临床正确的诊断,对抗菌药物药理学知识详尽的了解及微生物学因素(如细菌学诊断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三方面资料。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是否有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指征,哪种或哪些病原体是患者感染的可能病因。抗菌药物主要应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而对各种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无效。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疱疹等病毒性疾病,发热原因不明者,除病情严重并怀疑为细菌感染外,不宜使用抗菌药。选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注意剂量足、疗程够、熟悉其抗菌活性、药动学特性、适应症、不良反应特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到给药方案具体化,与此同时,还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PD/PK)参数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最后应严格控制预防性应用、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亦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避免在皮肤黏膜等感染部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因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4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4.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采用适宜的计量及疗程,使感染部位抗菌药物浓度足够抑制病微生物的生长,但又保持在对人体细胞毒性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及控制感染。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后果的产生。

4.2 加强合理用药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给药途径,按照药物动力学特点确定给药次数,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须疗程”原则,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药物等。如用于手术期预防用药,最佳给药时间为皮肤切开前30-60 min,术后用药常规手术为24 h,假体植入手术为24-48 h,一般不应超过72 h,抗感染治疗中一般应持续到体温降至正常,主要感染症状消失后3 d;再如,确立正确的病原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后应尽可能作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测定,供选用药物参考,这在处理严重全身感染时尤为重要。本次调查中抗菌药物应用较长时间而未进行细菌学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6%,为手术期预防用药不规范等均说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存在缺陷,因此,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培训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4.3 严格分级分类管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三级管理组织,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依法治理不合理用药,杜绝或避免越级使用或用药起点高的现象等。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定期通报、公示检查结果,将检查结果与绩效、质控挂钩,奖惩分明,抓好落实。

4.4 医院药事委员会专家应定期检查、调研和分析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5 充分发挥细菌室与临床药师的作用,及时反馈有关信息,以便合理地指导购进和使用抗菌药物。

4.6 医务人员应充分利用学习、进修、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提高感染病的病学诊断水平,掌握细菌耐药性发展动态和抗感染治疗新动向,确实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4.7针对存在上述不合理应用的原因,组织并成立一个临床药学科室,已经势在必行。临床药学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它涉及到临床药理学、时辰药理学、遗传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诊断学,对医院确是一个挑战,但它确实是今后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当前医院药学正面临着一个转型阶段,制剂已不再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而是向临床药学发展。功能性的转变,迫使医院要适应其发展,迎接挑战。医院可采取的对策有:①加强宣传学习,搞好专业培训。加大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和人员培训的力度,定期举办合理用药相关方面的学习班;②编印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知识专刊-《药物通讯》,交流和报道各种临床药学在关的信息,同时整理出卫生部要求的二级以上医院必须编制的属于自己医院的处方集;③开设门诊药物咨询窗口,给患者提供药物方面的信息,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④处方抽查与审核、评价。在门诊、住院药房不定期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处方,进行分析。同时写出分析报告,登在《药物通讯》上;⑤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做一些药物的血药浓度的监测,这些药物主要是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量相接近的药物,如:地高辛;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做药敏试验,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盲目滥用;⑦与临床进行沟通,查阅病历,对新药进行有效的临床监督与观查。

参考文献:

[1] Reese RE,郭仁宣,明. 抗生素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7-247.

[2]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2010

[3] 罗柳荣.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01,11(5):60

[4] 顾觉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0,228

[5] 李景苏,蔡长春,冯超英.抗生素不合理用药[J].医药导报,2004,23(1):5859

[6]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 第16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623

[7] 张建平,王义良主编.妇产科药物手册[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210

第8篇:医院督导报告范文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疼痛;疼痛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6(a)-017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receiving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ia chest-breast approach. Methods 60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3 to August 2015 received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ia chest-breast approach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ir date of hospitalization. The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July 2014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uly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divided into pain management group,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daily routine care designed for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ia chest-breast approach, while patients in pain management group were given nursing care with pain management. Pain score, sleep tim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regard to gender, age, and surgical procedures (P > 0.05). The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and the sleep quality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day of the pain manage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pain management group [(97.20±2.02) poi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9.83±3.25)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1). 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s very effective to relief the pain for patients who undergone the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ia chest-breast approach.

[Key words] Endoscopic; Thyroid surgery; Postoperative pain; Pain management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以年轻女性为多见。近年来,随着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展,越来越多的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选择接受腔镜甲状腺手术。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腔镜甲状腺的经典入路,其优点有:颈部无瘢痕、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但是经胸乳入路需要经胸前壁分离皮下隧道,制造手术空间,而女性患者对疼痛敏感程度高,造成术后胸壁的疼痛不适[1]。大量的研究提示,对手术患者实施疼痛管理可以显著缓解术后疼痛[2-4],并减少术后止痛药物应用,促进术后恢复[5]。目前对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疼痛管理的报道很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普外科在腔镜甲状腺围术期给予疼痛管理,探讨疼痛管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普外科行的行腔镜下单侧或双侧甲状腺次全/近全切除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中冰冻病理均为良性。其中男7例,女53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6月)和疼痛管理组(2014年7月~2015年8月),每组各30例。疼痛管理组年龄24~68岁,平均(40.86±10.42)岁;对照组年龄18~64岁,平均(39.66±11.13)岁。

1.2 治疗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枕使头后仰。常规消毒铺巾。取胸部平水平、偏肿物对侧处纵向切口长1.2 cm,双侧乳晕边缘切口长约0.6 cm。于皮下深筋膜,向颈部方向注射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0.5 mg/500 mL),以预防创面的渗血。镜孔选择在两乳中间,操作孔在左、右乳晕边缘。剥离器朝颈部方向在深筋膜层分离达颈阔肌深面,正中切口置入10 mm Trocar及腔镜,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为6~8 mmHg(1 mmHg=0.133 kPa),经乳晕口置入5 mm Trocar,用剪刀分离胸骨切迹处筋膜,于颈阔肌深面用电刀或超声刀进一步向上分离,达近甲状软骨水平,建立操作空间。在直视下使用超声刀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分离,分离过程中尽量在胸筋膜附近,上至甲状腺上缘,外至胸锁乳突肌内缘。超声刀在切开颈部白线以后到甲状腺的外层被膜,显露甲状腺,显露甲状腺峡部和气管。切除甲状腺病灶,标本装入袋内自镜孔取出。保证冲洗视野清晰,如无渗血,再对颈部白线和舌骨下肌群进行缝合,放置20号潘氏引流管一根,取出Trocar,自乳晕切口中引出。可吸收线缝合胸部及乳晕处切口筋膜及皮下,皮肤用免缝粘贴条粘贴。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日常病房护理常规

①责任护士通过讲解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介绍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②为了避免患者术后出现甲状腺手术综合征[6-7],即头颈背部的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促进术后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不适症状,应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采取颈部呈过伸位,在术前讲解并告知患者餐后1 h内不能锻炼。③饮食和活动护理指导:术前12 h禁水,术前4 h禁食,术后6 h内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禁食禁水、6 h后可床上活动,嘱患者次日下地活动并可进食温凉流质饮食再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④术后疼痛评估:使用量表为数字评定法(Number rating scale,NRS)[8]和Wong-Baker西部表情量表[9]相结合。NRS量表中0分为无痛,1~2分为轻微疼痛,3~4分为轻度疼痛,5~6分为中度疼痛,7~8分为重度疼痛,9~10分为剧烈疼痛。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评估,数字疼痛分级法方法简便,适合理解判断能力良好的中青年患者,对于判断及理解能力稍弱的老年患者,结合面部表情量表能够更准确。评估频次:患者术后返回病房立即接受疼痛评估,之后按照我院疼痛评估时间进行评估,时间为:6:00、10:00、14:00、22:00,术后24 h之内评估4次;如24 h后疼痛为重度则仍按每日4次评估,至疼痛降为中度时,评估疼痛时间为每日2次,直至无痛后方可停止评估疼痛。若患者出现重度疼痛,护士通知医师。待患者病情平稳,切口愈合良好可出院。

1.3.2 疼痛管理组基本流程

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按照疼痛管理方案进行护理,个体化护理干预。

1.3.2.1 术前疼痛管理 ①从患者入院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通过健康宣教展板加强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责任护士耐心详细的讲解,能够使护士和患者建立稳定、信任的医护关系。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和手术方式的讲解,告知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患者术前就对疼痛有所认知,减少恐惧心理,并教会患者使用疼痛量表表达疼痛程度,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应及时报告护士及医师,根据疼痛级别和产生原因做出及时的处理。同时将宣教内容制成手册发放给患者,方便随时学习。有针对性地消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手术,为手术顺利完成做准备。②术前适应性训练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现场督导患者锻炼,对训练进行指导和纠正,每日2次,时间分别为10:00、14:00,持续时间从开始到不能耐受为止,循序渐进逐渐延长到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护士记录患者的锻炼进展。

1.3.2.2 术后疼痛管理 制订个体化的镇痛方案,由麻醉科医生按照患者的个体化进行配置镇痛泵,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和镇痛药物。①术后疼痛的评估: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评估机制,设计“疼痛评估记录单”,内容为时间、疼痛分值、部位、影响睡眠程度、处理措施、效果。疼痛评估频次:轻度疼痛4 h评估1次,中度疼痛2 h评估1次,重度疼痛1 h评估1次,护士对每次疼痛评估结果均告知医师,并根据每次疼痛分值决定下一次评估时间。一般疼痛在轻度时予以护理指导为主的干预,中度疼痛者医生应依据WHO的三阶梯止痛法,给予一级镇痛法,可用阿司匹林等非阿片类解热镇痛药;重度疼痛者给予二级镇痛法,可用可待因等弱阿片类药物;对于疼痛进一步加重且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导致患者情绪变化时,给予三级镇痛法,可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用药护士再进行复评,直至无痛。②饮食护理:对于全麻清醒后患者在术后3 h即可给予饮水,每次1~2勺,可早期缓解因气管插管、手术部位引起的咽部疼痛,如无恶心、呕吐、饮水呛咳患者次日即可进食温凉流质并逐步过渡到普食。液体治疗仅限于手术当日,之后鼓励患者进食。③术后常规给予雾化吸入:由于气管插管及手术过程中对气管、食管等邻近组织的刺激而造成,可行超声雾化吸入以缓解吞咽疼痛[10],减少咳嗽、咳痰,并在咳嗽时用手按压颈部伤口,减少伤口牵拉。④早期活动和锻炼:患者术后即可进行床上主动活动,6 h 后给予半卧位,对减少伤口张力和切口疼痛非常有效。患者第一次下床时,护士教会并指导患者活动和坐起时的技巧:活动时注意用手按压颈部伤口,减少伤口牵拉引起疼痛,坐起时先侧身,低下头,由一手托住后颈部,另一只手支撑床缘,撑起上半身,再坐起。⑤伤口和引流管护理:因手术的游离范围广,术后患者通常感到胸前部位皮肤有烧灼疼痛和紧绷感,所以伤口常规采用胸前加厚敷料,使用自制宽胶带自颈后绕至胸前交叉加压包扎,使皮瓣固定、减少活动牵拉导致的疼痛;又可使皮瓣贴合紧密,减少积液积气。患者引流管一般出口在乳晕处,此处不方便固定,如固定不稳造成牵拉,可引起疼痛,我院普外科采取高举平台法进行无张力粘贴,使用弹力胶布宽5 cm,长10 cm,距离伤口引流管出口5~10 cm处,将引流管置于胶布的中央进行360°的包绕塑型,使引流管高于皮肤1 cm,将长约1 cm的胶布对黏在一起,再将胶布两端蝶型粘于患者的皮肤上。既保证了引流管的固定和通畅,又减轻患者疼痛感。

1.4 评价方法

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使用数字评定法(Number rating scale,NRS)[8]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9]相结合对疼痛评估;睡眠时间比较:护士通过夜间查房和每晨询问患者得出患者每晚睡眠时间;满意度比较:在患者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参考我院自制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内容包括患者对就医环境、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沟通能力、健康宣教内容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2.3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疼痛管理组和对照组术后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20±2.02)、(89.83±3.25)分,管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3 讨论

3.1 加强疼痛管理

WHO在2002年将疼痛列入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外的第五大生命指征[11-12]。有调查结果表明,在美国有1/2以上中至重度慢性疼痛的患者,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镇痛措施[13],关键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目前,提倡无痛护理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对疼痛患者进行规范而有效的无痛护理,这也成为疼痛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无痛服务已成为优质外科护理的基本要求。疼痛管理不仅能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减少相关并发症,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术后恢复。疼痛管理团队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14],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作用正日益突显出来。然而临床护士仍普遍缺乏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15-16]。另外,护士对待疼痛的态度,也是疼痛评估及管理的关键,护士对疼痛的认知、评估将直接影响对疼痛的有效管理[17]。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如果护士对疼痛评估不准确、疼痛评估工具使用不正确,均直接导致疼痛控制不当。因此,增强对护士疼痛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疼痛管理能力,改善对疼痛的认知和态度,使护士成为疼痛的主要评估者、止疼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患者的教育者、指导者和权益的维护者。使患者成为临床医疗、护理和社会医疗保障工作的中心,得到高质量和舒适的服务。

3.2 建立疼痛管理病房

腔镜甲状腺手术相对常规甲状腺手术在美容效果上具有显著优势,然而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需建立胸前壁至甲状腺的皮下隧道,造成患者术后胸壁的疼痛,影响治疗效果。目前,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后镇痛中的效果的研究仍很少。本研究规范了我院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疼痛管理,由医生、护士、患者共同参与,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疼痛的认识和管理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疼痛护理技能。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疼痛管理可改善管控疼痛的能力,从根本上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患者就医的满意度。

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后疼痛管理中,应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这种个体化体现在全面评估、疼痛教育、心理支持等方面。疼痛教育方面,护士的健康教育应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宣教,使患者主动参与到自己的疼痛管理中来,及时反馈镇痛效果。心理支持方面,护士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评估疼痛的依据[18-20]。护士应先了解患者的情况,加强与患者情感交流,护士要善于观察、认识、理解、尊重患者,在护理行为上关怀、照顾患者,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疼痛,及时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解除疼痛是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平时应加强培养护士学习人文关怀理念,完善的疼痛管理提高了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减少了药物镇痛带来的相关副作用,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还将确立护理人员在疼痛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促进疼痛监控普及到常规护理之中。

综上所述,术后疼痛仍是腔镜甲状腺手术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尽量解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重大意义。临床上护士应认识到疼痛管理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后的作用,而疼痛护理技能是无痛护理病房创建的基础,应作为护士的必修课[21],积极学习疼痛管理相关知识,通过规范的疼痛管理改善患者术后疼痛,辅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灿栋,占海波,段谟舜.帕瑞昔布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腔镜甲状腺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1):43-45.

[2] 姜辉,祝胜美,李剑,等.急性疼痛管理小组对提高患者术后自控镇痛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120-123.

[3] 王东梅,苏姗.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干预对焦虑及疼痛不适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9):97-99.

[4] 钟玲芬,沈丽华,冯玉英.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影响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33-137.

[5] 谭丽莎,甄月甜,黄小洁.集束化疼痛管理对骨科患者恢复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7):163-165.

[6] 赵诚,房世保,刘岩,等.颈过伸引起推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相关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7):606-608.

[7] 陈涛.甲状腺术后头痛原因浅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5, 12(3):460-461.

[8] Cohen SP,Hanling S,Bicket MC,et al. 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s compared with gabapentin for lumbosacral radicular pain: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comparative efficacy study [J]. BMJ,2015,350:1748.

[9] Aziato L,Dedey F,Marfo K,et al. Validation of three pain scales amongpostoperative patients in Ghana [J]. BMC Nursing,2015,14(1):1-9.

[10] 陈秋琴,朱文英,张菊招.舒适护理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2, 19(3):466-467.

[11] 樊松,彭丽华,漆兴元.癌性疼痛控制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4):104-105.

[12] StanikHull JA. Pain management in the critically ill [J]. Crit Care Nurse,2003,23(2):99-102.

[13] Merboth MK ,Barnason S. 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 [J]. Nur Chin North Am,2000,35(2):375-383.

[14] Mcafeyr M,Robinson ES. Your patient is in pain―Here is how you respond [J]. Nursing,202,32(10):36-45.

[15] 林润,卢苇,李红,等.临床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4):290-293.

[16] 汪晖,徐蓉,黄海珊.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11):8-10.

[17] Mrozek JE,Werner JS. Nurses′ attitudes toward pain,pain assessment,and p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J]. Pain Management Nursing,2001, 2(4):154-162.

[18] 高虹,杨澜.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5):406-407.

[19] 张元菊,赵继军,高丹凤,等.疼痛护理教育的发展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0):852-854.

[20] 朱金凤.术后患者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0):21-23,35.

第9篇:医院督导报告范文

一、各级政府负责人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一)县长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1.县长是本辖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常务会议内容,定期在政府常务会议上听取消防工作情况汇报,分析研判消防安全形势,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组织编制、实施本辖区城乡消防规划,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力量和消防装备建设,加大消防投入,保障消防事业发展所需经费。

4.确定本辖区消防安全工作目标和政府消防安全工作年度计划,并对计划实施与目标实现组织考核评价;定期(每年不少于2次)带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导和调研活动。

5.每年主持召开一次由县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街道(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消防工作会议,分析和部署当地消防安全工作,研究和决策当地消防安全重大问题。

6.对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或者本地区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的,应当及时核实情况,组织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7.辖区内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火灾事故或其它重大灾害事故时,应及时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协调做好善后工作,责成有关部门调查追究事故责任,组织研究加强防范的对策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

(二)分管副县长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1.分管副县长是本辖区消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协助县长全面做好全县消防工作。

2.定期向县政府常务会议报告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每季度组织召开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例会,分析研判全县消防安全形势,提出本辖区消防安全工作目标,组织制定政府消防安全工作年度计划,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指导本辖区消防安全工作。

3.针对消防安全突出问题,适时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组织制定网格化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对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实施挂牌督办,确保如期销案。

4.抓好城乡消防规划的实施,提出加大消防投入,保障消防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建设性意见,督促有关单位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协调加强消防力量和消防装备建设。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防火和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进行技术改造。

5.对其分管工作中涉及的消防安全事项负领导责任,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具体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消防安全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内容,严格督查考评,定期对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建立健全消防工作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督促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将消防工作纳入本行业系统管理内容,督促、检查相关部门按规定建立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机构,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将消防安全纳入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目标管理。

7.在重要活动、重大节日或火灾多发时期,带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8.辖区范围内发生亡人火灾事故时,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救,指导、督促做好善后工作,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及时向主要领导报告事故情况。

(三)其他副县长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1.其他副县长是分管条线内消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对分管条线内工作中涉及的消防安全事项负领导责任。

2.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具体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消防安全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并负责督促实施。

3.督促、检查分管工作范围内有关部门按规定建立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机构,健全消防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将消防安全纳入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目标管理,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单位和场所,定期(每半年一次)带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4.组织制定分管工作范围内网格化工作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相关人员的消防工作责任区域,严格落实消防工作责任。

5.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发生亡人火灾事故时,亲自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批复结案工作,及时向主要领导报告事故情况。

(四)街道办事处主任、乡镇长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1.街道办事处主任、乡镇长是当地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当地的消防工作全面负责。

2.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持研究和解决本地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涉及消防安全的资金投入。

3.组织研究制定消防安全工作计划,部署消防安全工作,督促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成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站,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机制,明确街道(乡镇)干部的消防工作网格化责任,做到机构、人员、职责、经费“四落实”,确保上级政府下达的年度消防安全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4.每半年组织召开街道(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分析形势,通报情况,研究处理或上报重大火灾隐患,及时落实必要的监控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5.组织研究辖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工作,按要求组建街道(乡镇)专职消防队伍、农村志愿消防队,提高辖区抗御火灾的能力。

6.积极配合上级搞好各项消防安全整治活动;结合实际,适时组织开展对所辖区域、生产经营单位和居住出租房的消防安全整治。

7.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工作,加强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和社区消防工作水平。在农村新社区建设工作中,同步推进社区消防工作,建立与农村新社区建设同保障、同规划、同建设的农村(社区)消防警务室。农村新社区建立建队配泵的志愿消防队,建队率达到100%。

(五)街道分管副主任、乡镇分管副乡镇长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1.街道分管副主任、乡镇分管副乡镇长对其分管工作中涉及的消防安全事项负分管领导责任,贯彻落实有关消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把消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好宣传教育和工作落实。

2.结合工作特点和实际,研究制定分管工作内的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计划、措施,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消防工作与其他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同评比、同奖惩。

3.及时研究解决或汇报重大火灾隐患,组织相关部门、单位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4.分管工作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的,应立即赶赴现场,负责组织或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和意见。

5.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努力营造社会消防安全氛围,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6.结合上级下达的消防工作任务,研究制定辖区消防安全工作目标,具体部署街道、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任务,量化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促进消防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7.组织召开消防工作会议,分析形势,总结和推广经验。必要时组织召开现场会、现场办公会、经验交流会,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8.牵头抓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站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工作站的火灾隐患排查、督改和消防宣传职能。

9.组织抓好各项消防安全整治活动,及时消除火灾事故隐患。

10.抓好政府专职消防队的管理,落实经费,确保队伍正常运转。

11.凡发生事故,应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并组织或协助相关部门、单位做好事故调查和事故善后处理。

(六)其他街道副主任、乡镇副乡镇长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1.其他街道副主任、乡镇副乡镇长对其分管工作中涉及的消防安全事项负分管领导责任,贯彻落实有关消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把消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好宣传教育和工作落实。

2.结合工作特点和实际,研究制定分管工作内的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计划、措施,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消防工作与其他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同评比、同奖惩。

3.及时研究解决或汇报重大火灾隐患,组织相关部门、单位落实整改,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4.分管工作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的,应立即赶赴现场,负责组织或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二、部门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一)部门共同职责

1.认真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消防工作负总责,定期听取本部门消防工作情况汇报,批准实施涉及消防安全的计划。

2.确定一名领导分管消防工作。分管领导是本部门消防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对本部门的消防工作具体负责,领导本部门贯彻落实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组织制定、部署涉及消防安全的计划,领导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导和协调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定一名消防工作联络员,负责本部门有关消防工作的信息上报和沟通。

4.加强对内部负责行政许可的相关人员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在办理涉及消防安全的行政许可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履行审批职责。

5.加强对本行业系统的消防安全检查,督促相关社会单位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6.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即: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7.积极参加本级消防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例会,参与研究消防工作。

8.完成县政府交办的其他消防工作任务。

(二)公安部门职责

1.对消防部门上报的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及时报请县政府协调解决。

2.督促指导并统筹协调治安、消防部门以及派出所等下属机构,认真履行法定工作职责,提高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水平、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水平、消防宣传教育水平、社会管理创新水平等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四个水平”。

3.督促指导刑侦、消防部门落实协同调查火灾工作机制,提高火灾事故调查工作质量。

4.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对严重危及公众生命安全的依法从严查处。

5.公安机关及其消防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每半年对消防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估,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

6.将派出所消防工作作为派出所等级评定的重要指标,提高派出所消防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考核比重。

7.督促公安派出所和社区(农村)警务室加强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及时整改火灾隐患,指导派出所受理并查处有关居民住宅区消防安全的举报案件。

8.加强派出所消防监督业务培训,每年至少组织2次由派出所全体辖区民警参加的消防监督业务培训,并突出跟班作业培训,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

9.分管领导应当经常听取消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指导帮助消防部门解决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0.分管领导应当组织策划并带头参加消防安全重大行动。

(三)消防部门职责

1.充分发挥参谋作用,定期向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报告当地消防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推动消防工作的合理建议。其中每年向政府常务会议报告不得少于1次。

2.积极发挥消安委办公室作用,负责筹备消防工作会议和消安委例会。

3.组织开展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及消防安全技术、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

4.加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易发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对发现的火灾隐患依法予以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函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5.加强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业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

6.负责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定期分析火灾形势,掌握本行政区域火灾规律和特点,及时向社会相关信息。对亡人火灾或影响较大的火灾,应当提出对辖区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建议。

7.负责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对公众聚集场所进行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

8.负责使用领域消防产品的监督检查,推广应用消防新技术、新产品。

9.加强执勤备战,切实做好火灾扑救工作,积极参加以抢救人民生命为主的各类救援工作。

(四)监察部门职责

1.负责对有关部门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消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参与火灾事故责任调查处理,认真考虑消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依法依纪对有关失职、渎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五)发改部门职责

1.负责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协助做好重大项目前期消防工作和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会同财政部门做好公安消防部门装备和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计划安排。

2.在建设项目审核工作中,将消防相关要求纳入核准内容,确保消防设施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保证消防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六)财政部门职责

1.负责安排公安消防部门装备建设、消防队(站)设施建设等消防正常业务经费预算,以及现役消防官兵福利经费和非现役消防员经费预算,保障足额经费支出需要,确保非现役消防员工资待遇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所从事的高危职业相适应,将非现役消防员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险体系。

2.切实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维护资金。将公共消防设施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等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七)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1.负责办理消防站和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建设用地手续。

2.负责违法占地涉及消防安全问题的排查。

3.依法拆除土地违法的违章简易棚,同时加大对“两沿”(沿河沿路)消防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

(八)住建部门职责

1.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规时,应当落实消防专项规划有关内容。

2.对不符合城乡规划中有关消防强制性内容的建设项目,不应办理规划许可。

3.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要严格依法审批,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不得核发建设工程相关许可证照。

4.加强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严格审查消防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对于未达到相应要求的,不应审查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安全条件。监督公共建筑在营业、使用期间不得进行外保温材料施工作业,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作业期间应撤离居住人员,并设消防安全巡逻人员,严格分离用火用焊作业与保温施工作业,严禁在施工建筑内安排人员住宿。

5.对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审核或消防审核不合格的,不予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手续,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

6.对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消防验收不合格的,不予组织建设竣工验收。

7.对未提供房屋竣工验收证明的建设工程(村民自建住宅、救灾和其他临时性建筑除外),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

8.负责做好物业维修资金筹集使用,指导、督促物业企业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加强对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持消防通道畅通,确保物业管理区域的消防安全。

9.做好直管公房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10.加快研发和推广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建筑外保温材料系统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隐患。尽快研究提高建筑材料性能,建立淘汰机制,将部分易燃、有毒及职业危害严重的建筑材料纳入淘汰范围。

(九)质监部门职责

1.负责生产领域的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把消防产品生产企业纳入监督计划,组织抽查。根据政府有关部署,会同消防部门开展消防产品质量联合整治工作。

2.对生产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要依法取消其相关产品市场准入资格。

3.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压力容器的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的行为。

(十)安监部门职责

1.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压力容器的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和经营条件的,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不得核发相关安全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照。

2.将消防安全列入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重要内容,督促基层安监机构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十一)工商部门职责

1.督促各市场主办单位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市场主办单位及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疏散逃生和防火自救技能水平。

2.负责流通领域的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对经营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要依照消防法和产品质量法吊销其营业执照,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消防产品市场。根据有关部署,会同消防部门开展消防产品质量联合整治工作。

3.在核发企业、个体户工商营业执照前,要将场所内部消防安全状况作为重要审查内容,督促其做好场所内部消防安全。

4.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压力容器的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的行为。

(十二)教育、经信、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人口计生卫生、旅游、民族宗教、民政、人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职责

1.加强行业内部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业内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自救技能水平;加强对行业单位的消防安全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督促其及时消除,对拒不改正的,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查处;督促行业单位根据《消防法》和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防火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自主自律负责,建立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切实履行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职责。

2.行政审批部门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要严格依法审批,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教育、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卫生、文化、文物、人防等部门不得批准开办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社会福利机构、人力资源市场、医院、博物馆和公共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把场所内部消防安全状况作为重要审查内容,督促其做好场所内部消防安全。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宾馆、景区,在限期改正、消除隐患之前,旅游部门不得评定为星级宾馆、A级景区。

3.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及卫生部门每年年初分别召开一次由教育机构、文化场所及医疗机构负责人参加的消防工作会议,部署本系统全年消防安全工作;每年底,教育、卫生部门要组织对当地各教育、医疗机构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工作考评。

4.教育部门负责把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纳入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专题教育之中,保证学校开设的消防课程每学期不少于4个课时,督促学校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全员应急疏散演练。

5.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负责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开展社会化消防宣传活动,义务宣传火灾案例和消防知识,督促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安排专门时段、版块刊播消防公益广告。

6.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把消防知识纳入劳动就业前的培训内容,纳入相关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之中,提高劳动者的消防安全技能。

三、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分为事中问责和事后追责。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事中问责:

1.不及时传达、研究、部署本级政府关于消防工作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工作任务及阶段性重要工作安排的;

2.未认真执行本级政府要求建立网格化责任制度,情况较为严重的;

3.未认真执行本级政府关于整治火灾隐患工作任务,工作严重拖沓的;

4.有关部门未切实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执法不作为,工作不到位,配合不主动,处理不及时的;

5.班子成员、工作片(科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主要领导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整改和纠正的;

6.其他需要事中问责的事项。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事后追责: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在涉及消防安全行政审批、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力量发展等方面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