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营销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9日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交易对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金融机构。2015年6月26日,银监会《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民营银行的准入条件和许可程序,引导民营银行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已有五家民营银行成立,包括浙江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随着国家放宽银行准入条件,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必将参与竞争,加剧同业竞争。另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推进,银行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随着银行同业业务创新速度加快,金融风险也随之升高,加强外部监管力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一、已有研究成果
很多学者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模式及营销策略。韩顺河、万永奎(2000)提出了工商银行参与同业竞争的策略主要有:一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电子服务手段,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扩大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二是利用公关、营销渠道、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宣传;三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网点、电算、人才优势开拓新业务,实施组合营销策略。黄明庆(2003)提出商业银行大同业的发展思路,通过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资金交易等形式构建集约化的同业资金管理模式。方泳(2006)从同业存放、同业合作、支付系统业务、客户信息共享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同业业务的四个策略。陈博(2011)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进行比较分析,运用SWOT方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竞争现状。石中心、梁(2014)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并分别阐述了同业业务的三种模式: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模式、银行和银行合作模式、银行和证券公司合作模式。另外,同业业务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被掩盖。肖小和、修晓磊(2015)发现,受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混业趋势的影响,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已经由单纯的流动性管理转向了收益拓展角色,业务范围呈现跨区域、跨市场的特征,伴随而来的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任务在不断加重。陈德胜、邓莉(2015)的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同业业务规模扩大,城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占比最大,同业资产主要由标准产品构成,同业负债中大额存单增长较快。
二、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现状
(一)同业业务规模过大,增速放缓。从同业资产来看,2010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据中央银行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为58.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同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为25%,较2010年末提高了9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同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逐渐提高。
从同业负债来看,2010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据中央银行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同业负债规模为30.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同业负债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为13%,较2010年末提高了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同业负债在总资产中的占比有所下降。(图1、图2)
(二)同业产品多样,盈利模式创新不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交易对象为金融机构,涉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随着同业产品多样化的发展,参与同业业务的机构从银行、保险、证券扩展到了租赁、信托典当等行业,这些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构成了同业业务。对应的合作方式主要有银银合作、银证合作、银保合作、银期合作、银信合作。主要的盈利模式有同业存放、同业拆借、同业票据转贴现,近年来又创新出了同业代付、同业偿付、买入返售等盈利模式。
(三)同业业务带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随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增加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分为息差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在信贷受限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实现了放贷功能,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还可以通过向其他银行提供短期融资获得利润。另外,同业业务也扩大了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占比。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于支付结算、资产托管业务、收付业务等,这些同业业务在非利息收入的占比甚至超过了一半。
(四)加强同业风险控制,监管重在疏堵结合。在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迅速发展、双创投资持续高涨的背景下,同业代付业务发展较快,出现了会计处理不准确、业务流程不规范、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控制同业业务风险,监管部门相继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2]第237号)、《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面对新的外部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原有的同业业务盈利模式必须调整,业务创新也面临更多限制。
三、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营销策略
(一)加快产品创新模式,满足客户不同需求。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基础管理强、经营网点多,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进行同业业务盈利模式创新,从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同业应收账款投资、同业委托定向投资等方面进行产品创新,在监管的框架下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二)建立炔糠缦湛刂撇棵牛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商业银行建立内部风险控制部门,形成对市场风险和企业内部风险的定期监控机制,全面梳理可能发生的风险源,并针对风险源,提出风险防范对策,对风险进行转移、控制或降低。做好市场研判工作,及时制定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应对措施。
(三)深化同业合作方式,促进资源共享。在传统同业业务的基础上,继续加深银银、银保、银证、银基、银信、银租等合作方式。一是在扩大银银合作范围,实现资金融通、资产经营、资产管理、票据流转、资产托管、跨境整合、金融交易、投资银行、服务等同业合作;二是加深与保险公司的团体险、企业险、集体险等产品合作;三是寻找更多证券公司利用银行账户结算,降低信息沟通成本;四是联合基金公司投标国家基金,如国家发展PPP产业基金、一带一路基金等;五是联合信托公司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六是银行与租赁公司互相推荐客户,提供结算服务。
(四)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同业业务服务质量,做到业务处理速度快、到账及时。时刻关注行业信息,天天对价,寻找同业合作机会。为客户提供服务后,及时跟踪回访,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忠诚度的持续稳定,从而打造同业业务品牌,吸引和留住更多客户。
主要参考文献:
[1]韩顺河,万永奎.竞争成本与工商银行同业竞争策略[J].中国城市金融,2000.12.
[2]黄明庆.浅谈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策略[J].海南金融,2003.5.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小微贷;营销策略
一、引言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小微企业明显体会到经济增速换挡和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所带来的压力,融资难题更加突出。在所有的融资渠道中,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获得贷款支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相对于大银行而言,中小商业银行更有必要面向小微企业进行相关的业务转型与升级,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与发展空间。
二、营销策略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小微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所述中小商业银行是指除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之外的商业银行,小微贷业务系指商业银行向符合小微企业条件的客户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业务。营销策略是指银行应当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恰当的营销策略对于小微贷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小商业银行小微贷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已开始逐渐转变营销理念,主动向小微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小微贷产品日益丰富,贷款涉及行业日益广泛,营销渠道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如柜台营销、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等。然而,中小商业银行小微贷营销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小微贷的不良率相对较高,有限的金融资源没有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一)小微贷产品利率过高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自身资金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差,加上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缺失,抵押物较少,因此,当中小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放款时,基于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原则的考虑,一般会提高放款利率以保证银行的持续经营。但是部分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过高。
(二)审批机制不够完善
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往往具有短、小、频、急的特征,小微贷款“急”的特征指的是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当发现企业需要资金支持时,往往已经非常急切。这就意味着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应结合小微企业融资特征,优化贷款流程,缩短放贷周期,提高放贷效率。
(三)小微团队专业度不够
目前,很多中小商业银行已成立小微团队,或者针对小微放贷业务设立单独的部门,如小微业务部等,但是现实生活中各银行的小微团队并不够专业,尤其是各支行部门的小微团队。部分客户经理对小微金融相关理论了解不够透彻,业务操作不够熟练,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工作过程中仅知道该如何操作,而对相关的金融知识以及业务如此操作的原因全然不知。
四、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小微贷的营销策略
(一)合理设置贷款利率
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通过赚取存贷利差而盈利,合理的利润率是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的基础。相对于民间借贷而言,通过银行这样的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支持更易受到小微企业青睐,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超过同期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此限度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针对小微企业的高违约率可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但是至少不应高于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
(二)完善审批机制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急”的特征,中小商业银行应完善审批机制,不断提高放款效率。放款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放款成本降低,唯有如此,才能既满足小微企业贷款要求,又能使得中小商业银行获得足够的利润。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大多处于分层审批机制的阶段,即便名义上是信贷工厂处理模式,但实际上仍然是层层报批,审批手续比较繁琐。日后,中小商业银行应建立起针对小微贷业务的独立的审批部门,对各项小微贷业务进行集中审批,同时,将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
(三)加强小微团队的专业化建设
小微贷营销的主力军是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小微团队的客户经理,他们直接面向客户,代表银行,小微团队的专业化直接影响了银行的专业与品牌。因此,小微团队的专业化建设非常重要。首先,中小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小微金融客户经理的选拔标准。其次,中小商业银行还应建立系统的客户经理培训机制。
作者:孙晶晶 单位:青岛工学院
论文摘要:中小商业银行与国有大银行、外资银行因为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因而它在营销策略上也应同国有大银行、外资银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必须采取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性营销策略。
1中小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
(1)营销网点设置的盲目跟风,单网点效益差。目前中小商业银行极少考虑整体经济效率问题,通常只是仅仅考察绝对市场占有率、资产规模、网点分布多寡等较为直观的数量指标,没有足够注重自己的运作成本——效益比的提升。而且通常的考核也只是依据总量考核,所以中小商业银行尤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扩建自己的网点,盲目跟风建设,实行粗放式的扩张,在诸多银行已经进入的城市竟相设置网点。
(2)管理架构设置传统,机构运行效率低下。中小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要么依据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方法进行设置,要么根据临时需要设置机构尔后重叠运作,由于不能很好的解决机构设置中的内部沟通问题,致使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3)人才引进和运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例如不顾市场需求片面增加一些“国外专家”的引进,忽视对本土文化精通人才的引进等,这都将严重影响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并与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有些脱离。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小商业银行尚未达到真正的商业化,只经历了不长的市场竞争风险期,其内部经营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所有权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还很不完善,致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普遍存长远目标与责任不明确,经营行为短期化。因而,不关心市场营销和经营业绩也就自然了。目前中小商业银行业务量占的比例不大,其营销意识的缓慢发展大大影响了其他商业银行体系营销观念的树立与策略的实施。
(2)西方营销管理观念和策略在国内经济生活中尚未得到广泛地重视和运用。工商业市场营销观念和策略主要还只是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受到一定重视,广大中西部地区市场基本处于卖方市场,市场营销观念淡薄,即使有,也只是浅层次的广告、公关、削价等策略。历史上,服务业在应用营销管理方面要落后于工商业,因而,在国内经济生活中尚未树立完整的营销理念时,银行业营销观念自然受,到限制。但是,这一点又是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可以主动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可以从国孙同业引进先进的营销技术与理念,形成适合自身的银行营销策略。
(3)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形成规范的市场竞争,抑制了营销观念的应用。这主要因为,国家对银行业务活动的行政管理仍然比较严格,金融活动的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金融业、银行业的竞争规则和秩序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致使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多以不规范、不正当的形式进行,业务的正常创新和营销策略的应用自然受到抑制。
(4)在经济政策开放条件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应该是特色化经营,中小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其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慎重选择市场营销战略。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和国有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的现状,中小商业银行应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实施特色营销战略
3中小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的一般性营销策略
3.1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实施不同的策略
(1)稳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集团客户或上市公司。这类客户规模大,其对金融业务的需求具有批发的特点。同时较一般企业而言,其除了有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需求外,还伴随有资本运作、对外融资、商人银行、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因此,办理这类客户的金融业务既可获得规模效益,又可获取中间业务收入,取得综合收益。但与此同时,这类客户的上、下游企业分布广、时空跨度大,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而且要求银行提供的服务必须更加贴身、灵活。这就要求各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落实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运作机制,如客户经理制等;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他们既要具备前台业务操作技能,又要具有后台管理能力,既要精通金融行业,又要熟悉产业状况,既要知晓银行业务流程,又要了解生产工序环节,既要熟悉资金市场的基本原理,又要通晓资本市场的基本运作,对跨学科的知识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在具体客户的选择上要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筛选,量不在多而在精。然后加大各银行总行直接经营力度,集中有限的资金,对拟重点扶持的客户进行合理的投入,确保用好每笔资金。再辅以科技手段,以网络结合网点给企业提供从上游到下游,从外部到内部,全流域、多方位的贴身个性化服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与企业相互参股,以最大限度地密切银企关系,发展培育自身稳固健康的客户群体。
(2)私人银行业务客户。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个人金融资产在全国总金融资产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而且凭着服务与技术的不断进步,该市场潜力巨大的很。此外个人对金融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个人消费观念与结构的改变都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提供种类齐全的、定制性的金融服务。如开展各种个人代收费项目,提供理财工具和最佳的个人投资组合,获取较理想的个人融资等等。可以说,市场需求非常旺盛。目前,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两年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但其规模、品种、功能还十分有限,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市场空白比较多;尤其是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环境较好,不像对公业务,有许多政策保护着国有银行的利益和指定给国有银行的大客户。私人银行业务是以其服务的优势、技术手段的先进、方便、快速、安全而进行市场的分配。可以说在这个市场面前,国内所有的银行基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对规模较小的中小商业银行,无疑是一个业务发展的突破口和难得的市场争夺战机。
3.2相关产品的策略
一般的银行业产品主要有各种存款、贷款或开立信用证等,中小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做好这些产品整合的同时,紧跟市场需求,向国际先进同业学习,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手段为先导,为客户提供贴身化、个性化的产品,做好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政策创新、工具创新。可以采取货币融资产品与资本融资产品的连结,短期融资产品与长期融资产品的连结,权益性投资与资本性投资的连结,金融同业间产品的连结,金融产品同产业产品的连结等方式,不断推出创新业务品种,将中间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商人银行业务、表外业务、对私银行业务作为自身的业务特色,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竞争优势。
3.3制定价格策略
虽然目前我国仍然实行固定价格或允许在固定价格上下浮动一定比例的金融产品定价模式,如: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等。但人民币利率自由化是长期趋势,因此适当的根据自身的特点调整某些项目的价格,上下浮动一定比例来利于本银行的业务。
3.4有利的促销策略
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市场影响力较小,极大地束缚了市场拓展工作,因此进行必要的促销策略是很有效果的拓展方式。如在节假日里或国家的某项政策出台时立刻进行有效的促销宣传活动,主要在新闻媒体广告或室外视觉广告上陪合一定的商业活动。各中小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提高对促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实际上促销过程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积累过程,与银行现实的资产、负债业务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前者的意义还甚于后者。因此,此项工作务必要做到高水准、高起点、立意新、创意好。
4中小商业银行的新性营销策略
(1)加强本银行的企业文化。一个前进的民族,必然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改革的时代,必然有一种积极健康、开拓奋进的推动力;一个发展的企业,必然有一种团结拼搏、不断创新的文化。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规范企业的行为,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贯穿到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等的全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银行企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手段。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强大压力下生存的中小商业银行要想企业的发展好,员工们能上下一心的去工作,文化是不得不提到的东西。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地域优势或是政策优势来挖掘文化的潜质服务于自身,这样文化的作用才能够显现出来。
关键词:信用卡 渠道营销 最优策略
信用卡是指由金融机构凭申请人的信用发行的,持卡人凭发卡金融机构的信用向特定金融机构取得现金或者向特约商户取得商品、服务等,并按照约定的方式清偿账款所使用的电子支付卡片。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这张卡有透支额但没有免息期,只能称为准贷记卡,与传统意义上的信用卡还有一定的差距。2003年,招商银行推出了真正透支名息、循环信用的信用卡。信用卡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信用卡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循环信用、利息、年费和手续费收入。其中,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信用卡的透支年利率高达18.25%,与银行其他资产业务相比,利润巨大。在西方国家,信用卡业务已成为许多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重要利润来源,花旗银行信用卡业务收益几乎占其纯利润的20%,美国运通公司更是凭借运通卡,支撑了其70%的利润来源。美国第一资讯国际集团北亚区总裁李励祖预计,到2013年,中国银行业收益的14%将来自信用卡业务,仅次于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被称为中国零售金融市场最后一块奶酪,成为了国内外各大银行(包括其他金融发卡机构)竞相争夺的对象。同时,来自海外的诸多发卡银行,如jcb、汇丰、渣打、东亚及花旗均已开始对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进行渗透。面对来自海外金融机构的竞争,国内商业银行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合理应用信用卡营销策略,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顾客,获得竞争优势。
一、信用卡营销的核心特点
信用卡业务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信用卡年费收入、商户收单收入及信用卡透支带来的滞纳金收入。信用卡收入来源主要围绕信用卡本身的功能而获得,所以,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营销本质上是一种服务营销,商业银行是通过向持卡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信用卡服务来获取利润及服务费用的。信用卡只是银行提供服务的一种载体,银行不仅为持卡人提供基本的刷卡消费服务,还为持卡人提供短期信贷服务,有的银行还为持卡人提供各式各样的专项特色服务,譬如为女性持卡人提供消费折扣等。因此,信用卡营销是一种面向终端顾客的服务营销,而服务营销本质上是以提供优质无形的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创造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为最终目标的营销。
二、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同质化
虽然各大银行都在对客户细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推出了不同品种的信用卡,如:大学生卡、百货联名卡、女性卡、旅游卡等,但是各家银行推出的信用卡品种基本趋同,通常是一家银行推出了一种卡,其他银行在短时间内也会推出类似功能的信用卡,产品差异小,功能同质化日益加剧。如建设银行推出姚明卡和交通银行的刘翔卡,两者无论在金融服务或其他增值服务方面都极为接近,仅在卡片外形和名称上有明显区别。
(二)营销渠道单一,重发卡轻实效
现在各家商业银行在信用卡营销渠道上,为了快速抢占客户群,一般均采取银行网点人员营销,直销团队发卡以及发卡外包等渠道进行信用卡发卡。这种下任务的营销方式达到了发卡数量增长的目的,但对于忽视了信用卡带来的收益。有的发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往往发的都是“人情卡”、“任务卡”,客户质量不高。以这种重发卡经实效的营销方式导致了一批睡眠卡”客户,造成信用卡动户率低下,影响了信用卡的收益增长。
(三)低价策略成为主要营销手段,价格战愈演愈烈
信用卡业务因为利润丰厚,吸引各家银行纷纷参与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银行为了争取客户,大打价格战,纷纷采取降低甚至免收各种手续用来争取客源。信用卡收入主要有信用卡年费、转账手续费、透支利息、资金沉淀及挂失补卡费等,国外商业银行信用卡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信用卡年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一般都采取免除年费来吸引顾客,同时加大了对刷卡客户的礼品投入,有时礼品价值大于客户给银行贡献额,影响了信用卡的收益率。低价策略是最简单的信用卡营销策略,长期的低价策略不仅损失了银行的部分利益,最终带来的只能是低水平的价格竞争。没有足够盈利水平,很难保障发卡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持续投入,最终将造成银行无法维持对客户承诺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造成客户流失。
(四)促销活动缺乏吸引力&n
bsp;
为促进信用卡营销,除提供年费减免、手续费折扣、发卡赠礼等优惠外,各家商业银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引导客户使用信用卡。但各家商业银行的促销活动基本趋同,缺乏总体规划与创意,还停留在刷卡赠礼的层面上,存在形式单调、创新不足、广告宣传不准或宣传过度、承诺的服务不实等问题。
(五)信用卡功能创新性不足,对客户权益的保障性较差。
随着客户需求和层次的多样化,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了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了各种品种和功能的信用卡,承诺给持卡人提供专属于信用卡的各类服务,如优惠购物、机场贵宾服务、秘书服务等,但对产品功能的创新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思路狭窄,不能完全适应客户的真实需要。在发卡时,各家商业银行往往向客户宣传信用卡的各种功能,吸引客户办卡,但客户真正成为信用卡客户后,商业银行对客户权益的保障却往往流于形式,承诺给予信用卡客户相关的优惠服务而无法确实保障客户能享受到,容易引发客户对银行品牌的不信任。
三、信用卡营销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信用卡品牌建设
信用卡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了客户对信用卡品牌印象不深,忠诚度低。品牌是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信用卡营销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商业银行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区分开来,有助于提升信用卡客户规模,培养持卡人对银行品牌的忠诚度。商业银行要想在信用卡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强化银行品牌意识,深化其品牌价值,增加其品牌竞争力。在信用卡营销中,可以通过户外广告宣传、信用卡增值服务、名人推荐、信用卡vip客户权益、赞助体育赛事活动、独家的卡面设计等方式,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客户。同时,还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信用卡持卡人的权益,积极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客户逐步形成对信用卡品牌认同,从而提高客户对信用卡品牌形象忠诚度,最终产生对品牌的归属感。
(二)建立信用卡营销体系,开展业务联动营销
信用卡不是一项独立业务,信用卡营销与银行公司业务、个人业务、负债业务关系紧密。为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及同业竞争,商业银行必须多部门联动的信用卡营销体系,对相关业务部门职责及互动关系进行整合,使各金融业务品种与信用卡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协调配合,建立高效整体联动,对市场和客户快速反应的运营体系。譬如,商业银行对于本行的公司客户,在拓展传统银行结算及信贷业务的同时,可对公司客户开展全方位的综合营销、立体营销,针对公司员工批量营销信用卡,针对公司推出公务卡等,在大力拓展优质客户规模的同时,求得公司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的双赢。
(三)应用科学合理的价格策略
为了应对信用卡业务的激烈竞争白热化,国内许多商业银行为完成计划任务,往往不惜成本采取低价策略,使得价格战愈演愈烈。定价对信用卡利润水平及其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商业银行应当尝试采取合理的价格策略,一方面运用管理会计方法,精确核算信用卡的成本和收益,实现单一产品核算,合理确定信用卡的价格。另一方面,在对客户的信用卡使用行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采用行为调整定价、关系定价、感受价值定价等手段,建立既能盈利又利于竞争的价格体系,如对于对价格敏感度不高,重视服务质量的客户,通过提供更多信用卡附加价值,如贵宾服务、秘书服务等,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从而达到维持既定价格水平和保证赢利的目的。
(四)加强促销宣传,培养信用卡消费文化
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消费者更习惯现金消费,对信用卡的不了解,没有形成刷卡消费的生活习惯,影响了信用卡的营销及盈利。为提高信用卡交易额,减少“睡眠卡”,商业银行应采取多方面的促销措施,培养消费者持卡消费的习惯。如营业网点免费发放信用卡知识宣传手册,使客户逐步了解信用卡的功能;通过广告、网络、电视节日或公众人物对信用卡消费进行宣传,培育信用卡消费群体;加大物约定商户的拓展力度,为持卡人营造便利的刷卡环境等,鼓励消费者持卡消费,创造信用卡消费文化。
(五)重视客户细分,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金融技术的提高,信用卡功能创新在信用卡营销及品牌推广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纵观国内信用卡市场现状,信用卡产品功能发挥的并不充分,大量睡眠卡、低效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信用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产品创新必须建立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细分确定不同客户群的具体需求,仔细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根据客户对信用卡的功能需求,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再将适宜的产品推销给适宜的消费者。譬如对于经常在商场消费的客户,推出百货联名卡,让持卡人在商场消费的过程中享受相
应消费服务,如购物保障、积分回馈、消费到一定额度赠送礼品、持卡人生日赠送礼消费券等服务,满足客户刷卡需要。通过完善信用卡的各种初期服务以及客户权益,不仅能使持卡人体会方便快捷的消费感受,还能使持卡人获得信用卡带来的诸多优惠和安全保障,体现了银行对持卡人的全面关怀,赢得客户对信用卡的信任,加大用卡频率,既满足了客户的需要,又能够保证银行收益。
参考文献:
[1] 辛树森主编.银行卡业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 周建伟.市场细分原理与银行卡市场营销策略.中国信用卡.2004.8
[3] 辛树森主编.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商业银行业从金融保护到最终完成金融业对外开放,处于商业银行业的竞争格局。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与其它行业的融合以及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原有的营销理论已无法在复杂的竞争中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必须有新的营销理论运用到商业银行的多个领域。
一、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1.是商业银行面对激烈竞争的需要
开展市场营销有利于商业银行快速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外资银行大举登陆国内金融市场,中外银行的市场竞争几乎达到白热化,面对竞争态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及时调整营销方式和方法,准确的把握目标市场定位。
2.是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产品服务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新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在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习惯了坐等客户上门,办事效率不高,当前经营环境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使得国内各商业银行通过优质的营销服务以及广告宣传,公共宣传等取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好感,这种信赖必将成为其他银行无法仿效的长期的发展动力。
3.是调整客户结构的需要
稳定客户关系是商业银行存在的基本条件,随着产品的需要都日益多样化,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工作要明确客户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市场定位,不断丰富理财产品模式,不断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提高可持续赢利能力。
二、商业银行的营销现状
1.营销渠道短
企业营销直接面向消费者,而商业银行产品的营销渠道一般不直接面向客户。在银行交易中,在买者和卖者之间需要设立直接的经营机构、营业网点,而商业银行占领市场通常采用的分销渠道策略。这一特点导致银行的营销业务开展的不到位。
2.缺乏对营销战略的统一规划
我国商业银行尚未树立完整的营销理念,银行业营销行为有偏差,主要集中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痕迹,对市场需求能力不足;在经营策略上出现了给储户送礼、赠券等违规行为。我国商业银行基本没有真正的商业化,其内部经营机制还不完善,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现象。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商业银行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群进行多方位的制订市场营销组合方案,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营销缺乏从长远角度来定位与控制,只是简单地形式式的运用促销手段,这与营销的总体策划的要求不符合。
3.市场需求预测难度较大
营销计划在不同时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客户对于金融服务产品的需求随着生产专业化、效率化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希望金融机构能提供更便利高效的存款业务产品。而在相关改革措施出台后,客户对于消费贷款、住房贷款等产品的需求会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和经济收入与未来预期的影响,尽管银行利率一降再降,人们仍然在低谷徘徊,这一特点就给银行的营销功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三、商业银行的营销对策
1.拓宽营销渠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例如:业务上的通存通兑、ATM自动提款机的增加等等,都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多样化的促销手段得到广泛使用,银行金融机构需要采取定人、服务到家等优质服务措施。在有效提升客户群体满意度的同时,也增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商业银行应加大广告等促销工作,以更好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收等问题。
2.制定长期的营销规划
随着银行业买方市场的形成,营销规划成为比企业产品更重要和更长久的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各自的忠实消费群体为银行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和生存空间,有效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银行为忠诚顾客提供的服务是低成本的。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长期市场营销规划,确保营销规划的同一性和稳定性。
3.使用现代高新技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营销策略 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5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加入WTO,实现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有效应对市场变化,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营销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因此不断改进和优化自身原有的营销策略势在必行。
一、进一步细分市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不可能为同一市场的全体顾客服务,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对目标客户必须有更加明确的识别,针对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对市场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分,将市场区分为更为细小的客户群体。营销人员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采用多元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比如有的客户办卡不仅仅是为了消费,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这类高端客户就可以对其进行高端产品和服务项目的营销;还有一种可能是居家过日子类型,他们对风险要求最严,只求可以尽可能的省钱,针对这类型客户,可以相对为其提供一些实用性强、风险最低的产品和服务项目。 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职业层次等进行不同客户的细分,从而提供不同的营销策略,这样有利于刺激新客户的再开发和老客户的再需求,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资源占有率。
二、进一步加强金融品牌营销
金融品牌营销就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对金融产品的品牌的创立、塑造,树立品牌形象,以利于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20世纪90年代,花旗银行就已经开始注重品牌创建,使得到目前为止,花旗都代表着世界级的金融服务形象,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全球金融界的品牌。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优质品牌。在树立品牌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突显自身优势特色,从企业文化到产品、服务,做到与众不同,人无我有。品牌营销是一种可持续性强的营销策略,也是一种竞争力强的营销策略,品牌做得好,竞争力自然随之增强。
三、进一步强化营销方式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普及率急速增加,网络经济发展迅猛,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众多营销方式中一种较为有竞争力的方式,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也应该进一步加强网络营销。我国国有四大银行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云金融服务网站,将所有商业银行纳入云端,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另外,我国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广告营销,广告是一种有效和必要的宣传方式。 商业银行应该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投放,制作创新性的、前瞻性的广告策划,针对性强,在广告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的广告效果才能更加好,才会将商业银行的形象打造出来。做好售前和售后服务,售前主要是宣传和传播,售后主要是不断改正、检验和维护产品和服务项目,两者同样重要。售前吸引的是新客户,而售后吸引的是老客户。善于听取新老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营销策略,才会使得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进一步培养专业营销人才
当前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全球各类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专业营销人才的素质和营销队伍的建设成为决定各商业银行在营销市场中竞争胜负的关键之一,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要培养专业的营销人才,组成一个有竞争力的营销团队。培养专业人才,选拨到优秀人才很重要,但是之后的培训更为有效。组建一支优秀的营销团队,必须要了解每个营销人员的性格和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性格互补,根据性格的不同来进行合理定位,不是最有技能的人就最适合担任队长的,而是技能可能一般,但是有着领导魄力和绝对的人格魅力的人最适合最为一个团队的队长,以此类推,将不同类型的人才放到不同的位置上,从而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营销团队,这样的团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潜能,弥补不足,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营销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我国商业银行实现跨国营销提供了契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找出适合自身的国际化营销策略,走向世界。一个国家的银行代表一个国家的特色,因此,走向世界的商业银行也应该打造属于自己国家的特色,不仅仅是美国银行的上帝般的贴心,也不仅仅是瑞士银行严格保密的宗旨,而是属于中国商业银行的独一无二的特色,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和科技优势,结合境外实际情况,加大研发新产品的资源投入,根据现有或预测的客户需求设计、提供个性化产品。 个性化的前提必须是对市场有着足够的调查和了解,不能想当然的以中国人的习惯和风俗来定义当地,而是应该深入实地进行调查,了解当地人的习惯和风俗,掌握其需求,为其量身定做适合的产品和服务。
总之,要从各个方面来对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进行优化,打造服务一流,诚信第一,量身定做,合乎需求的品牌,并与时俱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注释:
刘梓舟.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8(02)
关键词:客户为中心;忠诚客户;差异化;客户经理制: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许多传统金融产品开始出现需求不足的现象,过去长期存在的银行服务卖方主导地位发生了根本动摇,原有的等客上门、垄断经营和官商形式的“卖方市场”已不复存在,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变革,而一种新型的以市场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以赢利为目标的营销方式逐步得以确立。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地有效推动和开展营销工作,是商业银行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近几年,各家金融机构都在试图寻找如何有效沟通客户,实现品牌重新塑形的秘诀,市场营销手段异彩纷呈,但是效果与我们的努力相距甚远。真正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在哪里呢?
银行服务行业中缺少相关营销理论,这才是银行营销的真正瓶颈所在。国内银行业与国外银行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服务理念、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的种类上。运用新型营销方式,围绕客户这个核心,合理进行市场定位、产品定价,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实施机构和业务流程再造,打造崭新的金融品牌形象,有针对性地推行服务型市场营销策略,才是改变当前局面的正确之路。
近年来,我国一些银行开始进行了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客户群体,推出了特色服务项目,运用CI理论进行银行形象识别系统重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国内银行推行市场营销时间较短,总体上仍处于初始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1、市场营销意识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陈旧的甚至错误的观念,比如,把市场营销片面地理解为广告与促销,把营销看作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情,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营销配合等等,影响市场营销整体合力的发挥。
2、市场营销目标不清。目前,我国银行的市场营销仍然比较盲目,缺乏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市场细分基础上,制定明确的市场目标、客户目标和产品开发创新目标的意识。为了取得全方位的竞争优势,银行在所有业务领域和市场上都投入大量人、财、物,银行竞争策略针对性不强,对如何发挥自身的特长考虑不多,与大量的投入相比,银行难以赢得预期的竞争优势。
3、产品整体开发机制不健全。近年来,我国银行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丰富了银行的业务内涵,但是简单模仿的多、趋同的多,形成品牌的少,独具个性魅力的品牌更是匮乏。创新速度也滞后于客户对银行服务的实际需要。
4、引导客户意识不够,产品的营销相对滞后。当前,我国许多银行产品创新和营销脱节,片面重视产品创新,忽视营销推广,以致许多新产品、新服务得不到客户的认同,难以推广。
5、营销组合不配套。当前,一些银行仅重视存款营销,认为只有上门拉存款是市场营销,在营销方式上,往往局限于微笑服务、站立服务、限时服务等表层的服务,缺乏周密的营销策划和营销组合。
针对银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把握客户关系,打造忠诚客户。客户是银行的重要资产,决定商业银行命运和前途,谁拥有更多的优质客户,谁就能创造更多的利润。在选择客户过程中,创造客户才是现代银行营销的核心观念,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必须从注重客户的资金流向注重客户的爱好、兴趣、交往和日常的喜怒哀乐转变,推行“傻瓜”型营销模式,建立稳固的客户关系。
按照80/20法则对客户群进行综合分析,正确地决定如何对客户进行取舍,重新认识并选择自己的客户群,并拒绝被其他银行挤出的不良客户流入,同时注意筛选客户和对待具体客户准则的区别。
导入整体顾客满意战略,通过把握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心理预期,努力保持客户,建立高忠诚度的客户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银行个人金融理财服务,打造高端忠诚客户群。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始于收付型的“中间业务”,正在经历从起步、发展阶段向提升阶段转变的飞跃,逐渐形成一种“具有个性化、人性化,真正以客户利益为中心,服务功能强大的理财品牌形象。理财业务产生的金融品牌在客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后,会大大提高金融产品的附加值和金融机构的声誉,这对金融机构整体形象的提高,并可以借此凝聚并发展一批优质客户。
2、创新银行产品和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好的产品是营销的根本。没有坚实的产品支撑,市场营销只能是空中楼阁。产品的创新不仅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使客户建立起对银行品牌的忠诚,愿意尝试和放弃转换。产品创新要有特色和新意,使之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越是独一无二的创新品种,越是能让客户记住,并提高了竞争对手的模仿成本。当前,我国银行的产品开发,应着重于以传统业务为基础的金融创新,致力于与经营环境相吻合的业务产品开发。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信息数据库进行分析和整理,在充分了解客户信息的基础上,为客户“量体裁衣”,提供高附加价值的服务。
3、银行定位战略,打造差异化优势。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要求一家银行在市场上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找到偏好并忠诚于自己的客户,形成差异化优势,确立自己在同业竞争中的优势。在明确市场定位后,银行必须围绕自己的经营目标、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集中人力、物力,对具体的产品进行创新和推广。首先应该明确品牌定位,然后在明确的品牌下进行系列的、连续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促使品牌逐渐定型和成熟。一家银行的差异化优势,还必须是其他银行在短时间内很难模仿和复制的。银行要结合自身资源配置状况,并以目标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为导向,制定自己的差异化策略。
4、银行定价策略,打造超值凝聚力。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一直是导致我国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而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关键是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成利率市场化的目标难度不小,这要靠加强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监管部门的调控水平和监管能力;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能够对利率杠杆做出灵敏的反应。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同时,市场利率化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导致一些银行运行成本加大、经营不善,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有实力的银行可以通过市场利率来抢占市场份额。
5、银行机构和业务流程再造,打追效
率型营销运作模式。一个组织要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取得发展,就必须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通过组织资源的配置,控制业务流程,运用清晰化的程序保证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我国银行业务流程再造中,需要打破长期以来的分工概念,建立中心辐射式运作构架,实现管理功能集中化;进行内部及递送渠道的业务流程再造,增进不同功能间的交叉和内部合作;减少银行内部结构的等级层次和银行分支机构人员数量。银行机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是以客户为导向,构造简捷高效的业务流程。
6、完善客户经理制,打造学习型市场营销组织。随着我国银行电子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银行服务更加便捷,但机器永远代替不了人,客户更需要人性化的联络和感情交流。客户经理制度的推行,使客户感到银行提供服务的核心因素还是人,客户经理能够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是银行和客户信赖与合作的根本。为银行市场业务人员设计的、旨在实现营销人员自身价值的制度――客户经理制在我国的推出,说明我国银行开始把实施营销人才策略,打造强势市场竞争力放在了重要位置。客户经理制不仅是增加了一种市场营销的渠道,而且体现的是一种对银行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4-0035-03
一、国内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银行业改革逐步深化,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各商业银行积极借鉴外国银行的营销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身需要的银行营销新方式,发展银行营销机制,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谙熟国内金融市场
由于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与心理共性,国内各商业银行对国内金融市场己经十分了解。在多年的经营运作过程中,国内商业银行己经基本掌握了国内客户的需求,较容易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提供进一步的服务。国内金融市场受政府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国内商业银行在对中国的政府政策、宏观环境及金融市场的了解上相对占有优势。
(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
国内的商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中,与国内企业己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形成了广泛的客户群体,这种银企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目前,我国银行仍占据了金融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外资银行的客户群体相对较集中于外资企业,这种市场格局将保持一定的时期。如果我国银行能积极改进营销手段,不断提高营销水平,仍可以继续保持与国内客户的原有关系,并在国际市场上开拓新的业务。
(三)拥有庞大的分销渠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己经建立起庞大的分销渠道。在直接营销渠道上,与外资银行在中国大多只有为数不多的分支机构相比,国内各大银行通过在各城市广设分支机构形成了庞大的直接营销网络。在间接分销渠道上,自国内银行于1987年发行第一张信用卡、1994年设立第一台ATM以来,城市的银行电子化营业网点已实现满覆盖。
二、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问题及原因
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就需要找出其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营销策略。
(一)产品雷同,营销手段匮乏
各家商业银行产品高度趋同,首先源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0多年以来,在以模仿创新为主,原始创新为辅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尽管我国银行业创新的金融产品有70多种,范围涉及各个方面和层次,但85%左右是通过“拿来”方式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属模仿创新。主要做法是从西方国家引进金融市场比较成熟和流行的产品,经过一定的改造或组装后投放市场。模仿创新为我国银行业节约了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产品开发效率,但是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导致金融产品同质性现象严重。产品过度同质性引起恶性价格竞争,压低各自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严格管制的利率制度限制了差异化产品的涌现。高度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制度表现在: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利率主管机关,制定的利率为法定利率,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变动;利率水平的制定和调整必须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只是直接管理利率的浮动幅度。实践中,由于“存款大战”的需要,各商业银行几乎不约而同打利率球。在存款方面,变相提高利率,导致居民实际得到的存款利率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存款利率。在贷款方面,对优质客户,竞相压低贷款利率以留住老客户或开拓新的客户;而对贷款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按照风险定价方法,似乎浮动的贷款最高档利率也无法弥补风险“缺口”,最后导致了银行信贷资金贷不出而中小企业又无法得到贷款的局面。因此,利率改革的滞后是造成银行服务营销手段匮乏的重要原因。
(二)信息技术支持水平低,品牌建设乏力
虚拟网点交易理应为产品差异化提供更好的条件。实践中,我国商业银行逐渐加大对虚拟网点的投入和建设,相继建立了大量ATM、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分销渠道。从交易形式看,网络银行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完全依赖于因特网发展起来的全新电子银行,它所有的业务交易都依靠因特网进行;另一种是在现有的商业银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银行传统业务捆绑到因特网络,开设新的电子服务窗口,即所谓传统业务的外挂电子银行系统。近几年网购的快速发展为网络银行业务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网络安全问题对其的制约仍将持续。
富有独特内涵的品牌,是高度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品牌不仅需要概括和强调产品的功能,更要凸显业务、产品特色,提升银行整体形象的附加价值。然而,国内商业银行对树立品牌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品牌竞争观念淡漠,导致品牌的优势难以显现。比如,银行在为个人理财产品确定名称及对品牌内涵进行阐释时,大多从自身业务角度出发,以功能来概括产品和品牌内涵,缺乏个性化特征。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例,银行的“汇市通”、“汇财通”这些产品名称中,只有一个“汇”字显示是外汇理财产品,除此就看不出产品任何其它特性和优势,无法使客户一提及该品牌,就能想到银行提供的理财特色。对于推出的产品,不仅客户难以辨别,就连自己的员工也难免混淆。
(三)内部营销薄弱,服务流程尚需改进
服务营销理论认为,产品提供者面临两个市场:外部的顾客市场以及内部的员工市场。这种服务领域中内部营销的概念十分重要,它是一种吸引、保持并激励具有顾客导向的员工的公司战略。银行内部营销是把银行的员工作为银行的“内部”顾客,把银行各部门的岗位工作视为银行的“内部产品”,致力于使“内部顾客”满意“内部产品”,通过招募、培训、培养敬业精神和银行文化、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沟通等活动去影响银行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从而达到影响银行外部顾客,实现顾客满意的活动。为了更好地支持员工完成外部服务,银行要为员工提供完善良好的内部服务,包括最适合每个个体的岗位、合理的薪金、奖金福利、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同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程度等。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营销目前的焦点基本上集中在外部营销上,而对银行内部各层职工的营销,无论在观念还是在方法上,其受重视程度都不如外部营销。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在沟通等方面各自为政,资源无法共享,难以协同作战。这不仅造成优秀客户流失,还导致银行管理成本的居高不下。
银行服务的提供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银行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顾客的消费过程,二者在时间上存在不可分离性。银行员工与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服务的质量及银行与顾客的关系,服务提供的即时性与顾客要求的差异性对一线员工的服务应变能力提出挑战。比如,顾客会因不太了解ATM机的使用方法而在操作中遇到取款卡被吞没等麻烦,从而放弃使用AMT机,但又对排队取款颇感不便,导致对银行服务的不满。因此银行员工与顾客的随时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服务质量的管理应延伸到服务过程中对顾客行为的管理。
三、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策略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抓住市场机会,明确市场定位,并通过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来规避风险;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出有竞争力的服务营销策略。
(一)优化产品设计,提供综合性产品
综合性商品也就是把几种商品捆绑形成一个综合账户。它的最大的特征是根据综合账户中各种存款余额的大小来确定一定的优惠利率,减免相应的手续费。这样,就容易吸引顾客把分散在多家银行的存款集中到一家银行来。美国Fleet银行的“Fleet l”,就是典型的综合性产品。这种产品把可转让提款单账户(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wal Account,简称NOW)、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oney Market Deposit Account,简称MMDA)、定期存款、除住宅贷款和教育贷款以外的个人贷款、以及投资信托等组合起来。当每月末的余额超过2.5万美元时,免账户管理费、取消NOW及MMDA的最低余额限制、付给利率优惠、免信用卡年费、免ATM的使用费等。当每月末的余额为1万~2.5万美元时,上述优惠会保留许多,但需收取7.5美元的月账户管理费。当每月末的余额不足l万美元时,月账户管理费涨到20美元。
(二)适度增加营业网点,增设电子直销渠道
传统的银行分销渠道就是其分支机构及营业网点。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增设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是扩充渠道的首选。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为金融产品的传递开辟了崭新的渠道,许多国内外商业银行都减少了传统的分支机构网点,但是银行一些业务的发展潜力仍来自与客户的个人联系,因此仍要考虑分支机构网点的适度规模。但在实施营业网点直销策略时,商业银行要考虑自身定位,妥善处理网点布局与经营效益的关系,无效益的扩张对银行来说就是失败。自助银行较之传统分支机构网点的最大优势是节省成本,因为自助银行无论在人力资源的占用还是建筑面积的占用上都比传统营业网点要小得多。其缺点主要是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办理简单的个人结算业务。但自助银行可以作为营业网点分销的一种有益补充,在商业银行利用低成本扩张,建立优质品牌上能够发挥很大作用。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银行产品的分销渠道出现了全新的形式,那就是电子直销渠道。对商业银行来说,经营地域的限制本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通过电子银行这个汇集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组合而成的庞大网络,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限制。由于网上无边界的特点,使得电子银行的介质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也就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拥有快速且低成本的地域经营扩张手段,并逐步吸引高端客户,最终促进收入多元化,提升竞争能力。它以电话、手机、电脑为媒介,以客户自助为特点,直接提供金融服务。
(三)采取差异式促销手段,推行客户经理制
商业银行的促销人员要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开展不同的促销活动。由于二八定律的影响,银行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优质客户,所以对不同贡献的客户,促销人员所花的时间和成本是不同的。但在这个目标市场内,商业银行可以进行市场细分,利用二八定律,按照客户与银行的交往历史、交易品种和金额、给银行带来的利润情况,将客户划分为重要客户和普通客户。对重要客户,商业银行可以派出单个促销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贴身服务;对普通客户,商业银行可能是利用单个促销人员进行一对多的促销服务,有效降低单个客户的开发成本;对某一有强大购买力的机构进行促销时,往往采用促销小组的形式,由商业银行领导牵头,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同时商业银行要考虑不同客户的状况,开展差异化的人员推销活动。
客户经理制是一种为银行营销人员设计的,旨在通过促进销售来提升营销人员价值的制度,也是对客户经理进行管理的制度。它是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业务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是稳定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的有效手段。自从上世纪70年代出现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中普遍采用了客户经理制。
[关键词] 感性消费 零售商业 营销策略
一、解读感性消费
根据西方营销理论的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时代”;第二是“质的消费时代”;第三是“感性消费时代”。在感性消费阶段,消费者所追求的已不单单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是商品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他们购买商品是为了满足情感上的渴求,或是追求某种特定商品与理想的自我概念的吻合。在感性消费需要的驱动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并往往不是非买不可的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能与其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感性商品。这种购买决策往往采用的是心理上的感性标准,即“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等;其购买行为通常建立在感性逻辑之上,以“喜欢就买”作为行动导向。因此所谓感性消费,实质上是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精神愉悦、个人实现和情感满足等高层次需要的突出反应。感性消费已成为现代消费市场的热门话题。
1.感性消费出现的原因
感性消费趋势的出现并非偶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消费者情感需求比重在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大幅提高,以及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改善,消费者在注重商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愉悦和满足。此时,人们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的目的,通常已不再仅仅出于生活必需的需求,而是出于满足一种情感上的渴望,或是追求某种特定产品和服务与自我理想概念的吻合。
(2)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
随着产品科技含量的逐步提高,现代产品包含的技术已相当复杂。由于信息不对称,一般消费者已无法具体了解商品的内部功能和结构,消费者正在逐步失去对产品的理性鉴别能力,只能转向对产品外观造型,品牌形象及消费的场景感受而进行感性甄别。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时,一般是通过产品信息的传播形成认知,满足消费者利益点的引导,焦点的助销刺激,采取购买行为。
(3)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趋向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传播速度的加快,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提供的产品越来越趋同,一家企业的产品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复制。服务产品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特别在核心服务层次上。而人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或实现自己个性化形象、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2.感性消费的两大营销法则
(1)诱导观念营销法则
在感性消费时代,消费者所购买的感性商品,往往是一种能与消费者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心理商品。这种购买通常是一种随机的、非理性的购买,其购买欲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商品的诱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了诱导消费的有利条件。感性消费的出现,迫使企业抛弃那种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导向和以用户为中心的市场导向的营销观念,而必须确立“引导消费,创造需求”的策略思想,树立诱导消费的生态学营销观念。这种生态学营销观念是把企业看作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以此来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新的市场营销观念,这种观念综合了生产导向与市场导向的思想,兼顾了用户需求与企业发展双方的因素,既研究用户的需求又研究企业的发展。这种营销观念需求企业站在有利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到“什么样的商品才能诱发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以“消费者需求什么样的商品”作为立足点。企业须主动积极地引导消费者跟着自己走,改变营销的内容和方式,通过美感意识诱导、产品诱导、促销诱导以及知识诱导等有效形式,改变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念,能动地引导需求,开发潜在需求,从而使自己取得主动权。
(2)情感制胜营销法则
感性消费时代的商品交易,不仅是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钱货交易,而且也包括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要想方设法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了解广大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企业只有认真地研究不同层次消费者的特有心理,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从中找到某种替代性的象征事物,然后通过别具特色的感性设计给产品赋予某种气氛、情感、趣味、思想等,凭借感性的力量去打动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
美国著名制鞋商塞浦勒斯,在企业濒临倒闭时,聘请了一位名叫弗兰克・罗里的心理学家担任总经理,成功地运用了感性设计,使得企业起死回生,兴旺发达。弗兰克・罗里认为,消费者和顾客是人,而人是有感情的,产品虽然没有感情,但可以设法使之具有感彩,让它引起消费者的通想和共鸣。罗里的经营名言是:“顾客买回去的不是鞋,而是分门别类的情感。”他说:当今美国社会已进入经济成熟时期,人们购买鞋子不只要求物美价廉,更重要的是要求商品能体现和寄托消费者自我意识的个性化、感情化。于是,塞浦勒斯公司便致力于创造各种富有情感色彩的鞋子,推出“男性情感型”、“女性情感型”,还有体现各种不同个性、迎合人们独特要求的“野性情感型”、“轻盈情感型”和“优雅情感型”等各类鞋子。这种别出心裁的销售方式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销售效果,创造了公司历史上的销售高峰。
二、基于感性消费的零售商业营销策略
近年来,随着商业零售业态的增多,零售商厦数量与日俱增,零售业的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与此同时,商业企业的竞争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以有情的服务赢得无情的竞争已成为现代商业企业增强竞争能力、获得竞争优势的一张“王牌”。时下,一些赫赫有名的国际大卖场进驻我国,它们促销的着力点是在特色化、专业化的大旗上画上温馨送爱的图案,用更实惠的口号来团结消费者,用更富人情味的创意来牵引顾客的消费视线,营造一种令人感到亲切的企业形象,通过顾客这个社会公众群体的传播,来达到促销的目的。
1.环境怡人化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购物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已从过去“单纯购物型”向“购物休闲娱乐型”转变,因此,消费者对购物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顾客进入商场,首先感到的是购物气氛。美化购物环境,其实质就是渲染卖场气氛。著名营销学家菲力普・柯特勒指出,设计良好的气氛“在购买者身上产生了特殊的情感效果,因而提高了他购买的可能性”。随着消费心理的变化,今天到商场购物的人除了希望购到好的商品外,还追求其他利益,如浪漫的情调、幽静气氛、快捷服务、礼貌待客等。
商品陈列是美化购物环境重要的一环。商品陈列的功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摆放商品,而是把工厂制造出来的“产品”,透过商品的二次加工机能,转化为具有附加价值及魅力的“商品”,达到诱导消费、创造顾客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应把握好两个重点,一是商品陈列展示化,二是陈列展示生动化。商品陈列展示化技巧应充分考虑商品露出度,便于消费者认知。烘托购物气氛的关键则在于陈列展示生动化。对于特殊商品如高档商品,应专门摆放在环境优雅的场所,通过视觉传达显示商品优质特性来满足消费心理,日用品则应放在视觉易触及的地方,以满足消费者希望快速完成购买的心理。
照明灯光的运用也是渲染商场气氛、影响消费者情感的重要因素。除基本照明外,精明的商场均善于运用装饰照明和特别照明的作用。装饰照明的吊灯、霓虹灯对美化购物环境,渲染商场气氛有独到的功能。
应特别指出的是,各个商场在营造氛围时,应根据自己的经营定位,结合消费心理,力求形成统一的风格,以显示购物环境的个性。
2.销售柔性化
今天,行销的角色已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的操纵消费者变成今天邀请消费者的真诚参与;从过去的“告诉”及“推销”变成今天的“沟通”及“分享”。柔性销售便应运而生。尽可能让顾客参与说明和演出,让顾客得到一个成功产品的经验,这是必要的。强化顾客参与,其实质就是制造体验,以此激发准顾客的情绪和感觉。
将顾客的视、听、味、嗅、触觉带进所销售的商品中,善加利用,这对企业的促销会产生巨大影响。与消费者“分享”及“沟通”之所以如此重要,还因为这种分享及沟通在许多时候能扫清顾客的心理障碍。放眼市场,新商品层出不穷,科技含量高的商品日益增多。对许多商品新的性能、操作及维护等,消费者往往由于“心中无数”,怀有一种神秘感,故而犹豫不决。正因为如此,精明的商家都应善于通过“分享”及“沟通”制造“体验”,把消费者潜在购买欲望转变成现实的购买行为。
3.服务温馨化
西门・海尔曾说:“你说什么人们不会记多久,但你带给他们的感受却永远忘不了。”竞争不仅仅是价格,而应当是价值。竞争的第一个回合是消费者的“审美”,而第二个回合则是附加值。因此,学会服务、用好服务会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附加值,这是企业成功的必然之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树立良好的服务心态
企业必须真正树立消费者至上的宗旨,把利润看成是贡献社会之后应得的报酬,如果企业得不到利润,只能说明对社会贡献不足,对大众服务不够。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谈到企业经营过程中服务心态时要求全体员工树立“自始至终以顾客为上,奉商人之德”的观念,要把公司出售商品如同嫁女一样对待,女儿出嫁后,父母仍然挂念其婚后生活是否美满、幸福。企业如果始终如一以这样的心态和素质作为行动的准则,就能够赢得公众的信任、支持和好感,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2)正确对待用户的挑剔和不满
正确对待用户就是要与用户交心,了解用户的需要并设法满足他们,尤其要能接受用户的挑剔,因为用户的挑剔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用户对产品还有一点购买欲望,第二是产品尽管精雕细刻,难免有不到之处,消费者的挑剔往往给企业反映了平时“看不到,听不着,想不全”的侧面,而这些侧面正是企业改进的法宝。企业应从怕挑剔逐步地转变到爱挑剔并主动接受挑剔。
(3)优质服务必须靠相应的规范制度来保证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除企业领导和员工有良好服务意识外,还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才能落实。以有情的服务赢得无情的竞争是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经营致胜不可小视的关键。
最后还应指出的是企业及零售商在感性消费时代的社会责任问题。无论是怎样的著名的企业或者实力巨大的零售商都必须时刻注意自己对整个消费群体以及社会应的责任问题。目前营销行业自律规范还仅限于为客户提供服务方面,而对于顾客方面的自律规范还非常少。因此在营销过程中企业不能一味的迎合消费者而更要考虑社会道德问题,不然就会出现像Levi's牛仔裤广告那样,引起众怒而匆匆下马。此外企业一味对消费者进行引导甚至是诱导往往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众对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在急剧增长,公众支持并赞许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也追求更多的社会目标。企业的行为如果与公众期望一致,则必然能赢得良好的口碑,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更多的顾客,为企业营造良好宽松的销售氛围。
参考文献:
[1]范秀文陈英毅:感性营销――企业赢得顾客的新思维.经济管理,2002
[2]卢泰宏何佳讯张红明:第五种消费者价值与体验营销.销售与市场,2004
[3]刘志明:商品营销:从功能性向情感性迈进.中国商界,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