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

对现代艺术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现代艺术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现代艺术的理解

第1篇: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现代艺术

在以往的高校美术教学中,现代艺术在部分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学校在传统美术教育上投入了较多的资源,但是对传统美术教育与现代美术教育的融合不够深入。现代艺术的种类较多,且形式多样,是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延伸,是创作者思想、追求的表现。现代艺术和高校美术教学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美术教学和中国现代艺术的异同

1.高校美术教学的传统文化特点

当今,很多高校设有现代艺术专业,并且有一批积极进取的教师和学生在现代艺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高校现代艺术教学体系越来越完善。就高校美术教学和现代艺术的异同点来说,人们首先应当认识到,高校美术教学源自传统文化,高校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民间文化,很多教学活动取材于民间文化活动。如,有些高校的美术教学包括风筝、剪纸等内容,都是我国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美术教学虽然越来越现代化,但是传统艺术的印记依然存在,这正是高校美术教学的魅力。其次,高校美术教学扎根于日常生活。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可以发现,各种美术作品在诞生之初,目的往往都是记录日常生活。美术作品包含人类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1]。高校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精神、审美方面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传授学生美术作品创作技法的同时,教师要让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对于生活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最后,高校美术教学和现代艺术的融合也是时展的需要。高校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同时,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而时代的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更严格、全面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美术方面的相关能力,而且要拥有博爱的思想,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这也是当今高校美术教学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高校美术教学和现代艺术融合的过程中,这些教学目标会逐渐实现,进而让学生成长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2.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首先,现代艺术来自社会实践,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生发而来的。现代艺术作品不仅要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要迎合受众的兴趣。因此可以说,现代艺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次,现代艺术的进步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人们的审美是不断变化的,伴随艺术的发展,相应的经济行为也会产生。现代艺术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艺术会使经济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审美取向,经济的发展也会反过来推动现代艺术的发展。最后,现代艺术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对于现代艺术来说,艺术表现形式的变化总是和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由于科技的发展,现代艺术的形式会更加多样,使用的材料种类会更加丰富。尤其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各种技术的应用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海量的素材和种类繁多的资源。

二、高校现代美术教育的常见问题

1.对于现代艺术不够重视

部分教师对现代美术教育不够重视,是高校现代美术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部分教师接受的是比较传统的美术教育,对于现代艺术的理解不够充分。部分教师难以通过对现代艺术的深入了解提升艺术修养,从而在现代艺术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比较乏力的状态。部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现代艺术的积累,且参与现代艺术创作的机会较少,以致没有接受足够的现代艺术的熏陶[2]。部分教师对于现代艺术教育不够重视,对于现代艺术的理解存在偏差,不愿意及时调整已经制订好的美术教学计划,也不愿意为现代艺术教育预留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开展。

2.教学条件落后

一些高校由于长时间采用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没有及时改良和创新教学方法,以致影响了现代艺术教学的开展。一些高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难以达到现代艺术教育的水平。现代艺术种类较多,内容比较复杂,如果想要使众多形式新颖的现代艺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在硬件设施上投入足够多的资金,优化教学环境,以便能够达到现代艺术教学的水平。但一些学校的管理人员对这些方面不够重视,或者受限于高校的实际财政状况,在现代艺术教育方面没有投入足够多的资源。

3.部分学生参与现代艺术学习和创作的热情不足

一些高校学生接受的美术教育比较陈旧,以致他们对于现代艺术的理解比较有限。一些学生对现代艺术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无论在艺术理念上还是在艺术格调上,现代艺术相较于传统艺术都比较另类,这会影响他们的参与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现代艺术教育的开展[3]。学生参与现代艺术的学习和创作热情不足,主要是因为学校没能提供足够的现代艺术教学空间,也没能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且一些美术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会制约学生的艺术学习方向,进而影响高校现代艺术教学的质量。

三、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合现代艺术教育的方法

1.提升美术教师的认识,重视现代艺术教育

要想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更好地融入现代艺术教育,高校就需要转变美术教师的想法,让他们对美术教育的理解更加全面,避免局限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思想中。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高校不仅要为美术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现代艺术,对于现代艺术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要鼓励美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充分了解种类繁多的现代艺术形式,并积极创作现代艺术作品。现代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如果想要改变部分美术教师的陈旧教学思想,高校就要让这些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尽量多接触现代艺术作品。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定期组织现代艺术作品展,让学生和教师一同参展,并在参观完成之后撰写相关报告。

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要想让现代艺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美术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思想,而且要使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主体通常是教师,学生往往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跟随教师的节奏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要想让高校美术教学更好地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4]。现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校教学课堂的硬件条件越来越完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使用这些硬件设施和网络设备,以此提升现代艺术教学效果。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屏幕为学生展示优秀的现代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对现代艺术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当地的现代艺术作品展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展览。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现代艺术的热情,增强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3.为学生创造自主创新条件

现代艺术种类繁多,很多艺术形式需要学生参与,这就要求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创造空间,为不同类型的现代艺术创作提供良好的条件。与传统艺术相比,现代艺术更加提倡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更应为学生进行现代艺术创作提供自主创新条件,让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拥有足够的主动权,能够将自己的艺术思想和理念更好地融入作品[5]。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现代艺术作品的解读是不拘一格的,一些现代艺术创作者有时对于自身的作品也难以作出明确的解读。也就是说,很多现代艺术作品的表达具有模糊性,而这恰恰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足够开阔的空间,高校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现代艺术创作。

4.完善现代艺术的硬件教学条件

现代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的材料是各不相同的。如果高校难以在硬件设施上投入充足的资金,将会使学生在艺术创作时受到限制,难以获得理想的创作成果。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高校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现代艺术创作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同时为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方便。如,高校可以根据近期艺术教学的安排,提前采购相应的创作材料,让美术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材料,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让学生使用这些材料自主完成相应的创作。

结语

对于高校美术教学来说,现代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高校应当注重改变部分教师的刻板认知,让他们了解现代艺术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大建设硬件设施的力度,为现代艺术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要使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对于现代艺术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性探究[J].大众文艺,2011(15):210-211.

[2]吕松野.探析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密切关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9):293,303.

[3]张琪,韩淑梅.我国高校美术专业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3):66-69.

[4]张云峰.探析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3(18):114-115.

第2篇: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含义;研究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受社会的物质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同时还收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控制。但这些制约因素改变不了西方现代艺术成为世界艺术的潮流,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是其艺术设计的效仿者。我国在现代艺术领域中发展的起步较晚,所以向西方现代艺术设计进行借鉴和交流也是我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必然,在我国有非常多的学者曾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进行悉心研究,并对此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1现代艺术的概述

现代艺术又被称作现代派艺术,对于其定义,学者们可谓是众说纷纭。但从整体上来说,其可以被称作是现代主义的艺术或是现代派艺术,其泛指在进入20世纪之后,与传统艺术相区别的,并蕴含着前卫及流行色彩的流派和艺术思想潮流的统称。西方现代艺术是由很多种视觉上存在异样类型的艺术风格共同组成的,它是在科学以及理性的基础之上进行建立的,在西方几百年的艺术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将艺术作家、艺术作品以及观众之间存在的区别打破,并且倡导对人类生活进行融合和干预。西方现代艺术受现代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并对现实社会对人们生活的压迫进行批判。

2现代艺术的现实意义

从现代艺术的发展始端至今,对精神的象征意义越来越关注,而不是死板的对自然进行单纯的模仿,并且现代艺术对传统守旧的文化进行了抨击,倡导艺术语言的变革创新。又对大众的审美进行了挑战。相比之下,现代艺术是对人们视觉的一种冲击,其表现的形式是多姿多彩的,并且不断向新式艺术进行发展。而因为它的发展也是人们对其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不容忽视,而这些都会致使人们从内心上对其进行方案,但由于热衷追逐潮流,只能将就。但总体来讲,现代艺术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其打破了常规,将传统艺术进行创新,创造出的新式艺术已被大众所认可,并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其次,它的出现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更加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使现代文化丰富多彩;最后,其顺应了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潮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3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受现论的影响

3.1启示着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发展规律

依据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发展的规律,可以了解到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会导致以下规律的出现:1)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具有漫长和复杂的特点。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制度在不断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需要漫长和复杂的过程。2)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革命性。由于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在逐渐转变,并且活动的空间也在逐渐增大,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具体内容和范畴早已经超出了人们的视野,其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要高于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3)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国度的不同导致其历史文化也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导致艺术创作的思想意识也不同,以此在现代艺术设计上也存在着差异,但无论差异有多大,都使艺术设计走向了现代化,并且设计的目标都是一致的。4)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发展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及系统性。不同的阶段其艺术设计理念也存在这不同,每种艺术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但不同阶段的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也存在着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发展的系统。

3.2启示着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

艺术设计这一门学科具有交叉性的特点,艺术设计的理论与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学科存在交叉点,他们的关系也存在着对立和统一,既相互区别又存在联系。但总体来说,现代艺术设计必然同现代化中的政治、社会、经济、科学等环境因素紧密相连,当然这些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影响因素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产生影响。而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也可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基础理论一般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对艺术设计进行探讨的,价值、本质、观念等是其探讨的重点;而应用理论则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对艺术设计进行探讨,它是将所有的理论因素归结到一起而形成的理论,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构成了现代艺术设计理论这个整体。

3.3启示着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哲学探讨

从现代化形式的哲学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探究不仅仅需要对各阶段、各时期的学者的艺术设计观点和理论进行归纳总结,而且还需要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本质特点及规律进行探索,以使设计的实例中的动机和行为进行参透和了解,使现代人的主要特点显现出来。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理论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为人们提供社会知识及生活质量进行考虑,还应该对人们的精神需求及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进行考虑,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人们生存的状态以及对创作的心态进行设计,对人们对待艺术设计的态度进行思考,并思考在对时代进行追逐的同时,怎样将人类的发展进行推进。

4结语

综合以上所叙述的内容,并通过本文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可知,由于现代艺术设计的概念以及时间方面存在着差异,以此,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所形成的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当我们开始研究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现代艺术设计的环境进行透彻的了解,并从社会背景、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来综合对“现代”的概念进行认识和了解,只有真正体会到“现代”的真实意义,才能够更好的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进行学习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杨多贵,牛文元,陈劭峰.现代化内涵、指标与目标的新探讨[J].学术探索,2015,21(04):19-21.

[2]童星,崔效辉.“现代化”概念及其内涵[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20(04):53-58.

第3篇: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现代艺术;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61-01

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化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风格面貌的现代艺术形式,现代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人的观念和个性的表达形式。其反映和表现的特征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变化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创新精神的探索。

一、现代艺术的界定

现代艺术又称“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可以是指最近一、二十年中艺术家己经创作出来或正在创作中的艺术作品。这种对艺术的划分形式没有门类、风格之别,类似于当代油画、当代水墨、当代工笔人物画等诸多的艺术内容或形式都可以纳入其中,而以“当代艺术”一词予以统称。《牛津20世纪艺术词典中》对“现代艺术(ContemporaryArt)”描述是是最近才被创造出来,而是被认为具有一种“现代精神”。艺术范围内的“现代精神”一词脱身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艺术多具有反传统的特性,主张对艺术持多元的结构,“现代精神”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敢于反对传统、对抗权威艺术形式的精神,范迪安先生对“当代艺术”的界定:“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主要是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兼备现代语言的艺术。

二、现代艺术的特征

(一)从艺术角度而言:1、现代艺术突破了传统审美的范畴,弥合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2、现代艺术具有轻技巧性,其创作不完全依赖于特定的媒材或艺术家熟练的技法;3、现代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诸如美术展览、期刊杂志、网络、社区当中。可以说,现代艺术在所表达的内容上生活化、材料技法上简单化、所处的环境多样化等诸多方面贴近与现代生活的特质。

(二)从教育角度而言:现代艺术摒除了古典艺术单一的神圣审美体验以及现代艺术令人费解的抽象形式,更多地是借助一些现代的造型语言方式而对相关社会问题的批判反思与文化探索。美术教育除了在使学生涵养美感、陶冶情操、传承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之外,也有必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学会遴选并识读图像背后的文化含义。

(三)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现代艺术的形式一方面特别强调视觉形式,己成为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当代美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形成“现代文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学生了解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现代艺术来源于多元的现实生活之中,作品良荞不齐,要教育中学生学会判别好坏。运用批评视角的教育观,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学生以多维的视角和批判性的来审视现代艺术作品。

三、现代艺术融入中学美术的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异性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和传统绘画艺术的区分度明显:从表现内容看,当代艺术关注的是现实的生活,其展示、传达与传播的现实生活和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抑或就是生活本身;从造型语言来看,它追求的不仅只是多样性与统一性、对称性与均衡性、节奏与韵律的变化,而且可以重复与扩大、拼贴与挪用、置换与重组;从创作使用的材质来看,它们不再是传统的颜料、纸张、画布,却可以是一张旧的照片、一件破的衣服、甚至可以是人体本身。由于当代艺术这些新异的特性,吸引着学生对当代艺术造型的语言、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深层认知。

(二)有助干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化意识

现代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其的“现代性”,它植根于我们所处当代时代的文化背景、反映了我们当代时代的精神。范迪安就认为“现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只有“现代性”,还有对现今社会感受的时代性,艺术家置身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时代特征。现代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藉此探求现代文化的整体样貌。这种融入并不排斥传统艺术的“非经验性”,因为传统艺术内容尽管熟悉,但内容较现代艺术更难于被理解,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和当代艺术更不尽相同。

第4篇: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

《新的实验》一课是湘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七课,本课讲的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然而现代艺术流派纷繁复杂,流派众多,而且许多人对于现代艺术也存在很多理解上的误区;很多民众心中对现代艺术留下这样的印象,他们认为现代艺术就是“乱画”“瞎画”“三岁小孩也可以”的,不可否认,现代艺术流派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中间也的确有乱搞的情况,当然现代艺术的出现离现在时间还比较近,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金”,也许并不多,可以说对本课的学习难度比较大。

如果按照以往的上课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或者“满堂灌”,学生对这些内容可能不感兴趣,而且走马观花很难从本质上对现代艺术有深刻的认识,课堂效果很差,也非常容易让学生对现代艺术产生误解。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更应当勇于创新,探索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这也符合我们“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目标的要求,所以我在上本课的时候,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研究一个现代艺术流派,将研究成果做成课件,向大家展示,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本节课学生变身 “小老师”,站在讲台上为大家上课,几组同学表现都非常的好,还有意外的惊喜。

2 描述

描述一:班上有个小姑娘叫赵慧,平时的上课的时候是非常羞涩的,很少在集体面前发言,即使发言声音也非常的小,而且都是红着脸说话的,往往她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要她到她的跟前,重复她的发言其他同学才能听见。本节课上赵慧所在的小组研究的是抽象表现主义,在他们组为大家讲述完了以后,她却红着脸举手小声的说:“我自己做了一个现代艺术家的研究”。我能感受到她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做出的决定,我赶紧说大家鼓掌欢迎赵慧同学我们讲述一位现代艺术家,赵慧慢慢的走到讲台上,声音有点发抖的说:“我要介绍的画家是我的爸爸,现代艺术家――赵勤”,虽然学生中知道这位著名的南京艺术家的人不多,但是,大家还是纷纷投来崇拜和羡慕的目光,赵慧逐渐的在同学们崇拜和羡慕的眼神中找到自信,她介绍了他的爸爸,采用了视频采访的方式对她的爸爸进行采访,录像中他爸爸亲自讲了他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还介绍了他自己的艺术作品,不但学生学到了知识,也让我这个美术老师受益匪浅,能够跟现代艺术家直面的交流更能感受和理解现代艺术,赵慧一边讲她爸爸的一些趣事,并把一些最为一名中学生对艺术的一些疑问提出来,她的爸爸一一解答,赵慧红着脸讲的,但是我能感受到她在讲的时候是带着骄傲和自豪讲的,所以她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大,也不在发抖,学生们被深深的吸引,教室里安静极了,我能够感受到她为有这样一个艺术家爸爸感到自豪,期间大家自发的为她鼓掌几次,受到鼓舞赵慧还把她自己在他爸爸指导下创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很高兴的说了她爸爸对她的画的评价,她讲完走下讲台的时候,大家报以真诚而热烈的掌声。

描述二:第四小组描述的是达达主义,这一组的 “教师”有两名,一个负责讲解一个负责幻灯片等配合工作,一开始哪位同学大声的说了一句“hello,大家好,我们组给大家讲的是达达主义”,立刻就引起了学生的一阵哄笑,但是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身上,这个讲课的同学声音洪亮,而且采用了电视主持人的很多手法,轻松而幽默,这两名同学是班上比较胆大的男生,讲课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自信和充满朝气,他们把达达主义的很多知识点都写在了卡片上,做成了精美的小卡片,这名“老师”一边讲一边就走进了学生中间,并把讲完的卡片发给大家,拿到卡片的同学非常的高兴,赶紧仔细的看看卡片上写的什么,这样这个知识点又被牢牢的记住了。最后他们还用达达主义的手法创作了一张作品,并请同学们对这张达达主义风格的作品进行点评,好几名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说了自己的看法。

3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但对所研究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该流派的主张、流派宗旨、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诞生背景、产生影响等做了详细的研究,而且展示的形式也有很多的创新,有的组采用主持问答的形式,有的则采用哑剧表演的形式,有的采用现场创作的形式,不但学习的知识,而且对于学生创造和表现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和发展作用。这样做是学生真正的认识了现代艺术,了解了现代艺术的本质特性,从而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我也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例如赵慧,在以后的美术课中,我感觉到她的变化,能够非常自信的发言,说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而且往往有比较新奇的想法。

第5篇: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

然而这些“当代”并没有及时有效发生在中国土壤上,而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交互的快捷,才逐渐和世界有所同步;这其中就包括现行的艺术,即当代的艺术。因而艺术在当代的表达,毫无疑问是在后现代主义范畴下向前推进的。

一、艺术在当代的状态

当代的艺术,可以说是样式繁多,无所不包,艺术已经扩大到没有边界的地步。任何事物,都可以假艺术家之手,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件带有光环的艺术品;或者任何人,都能够假艺术的名义来进行相应的“艺术行为”。这好似达到了后现代主义的主张,即艺术不再是高空楼阁,人人似乎可以轻易触及或摘到艺术果实的状态。

如果当代的艺术状态已经达到人人可以创作艺术,单纯把这种状态归纳为当代的艺术状态,显然有失公允。因为众多观者并不理解当代的艺术品、艺术行为以及其中的艺术思想和观念,而仅仅是将众多的艺术品、艺术行为、艺术事件等,当成了满足他们内在好奇心的一块猎奇地。于是乎,在他们心中,艺术似乎与新、奇、大、怪、多、呆等相联系,有了这些特点的事物似乎总能够跟艺术挂钩。正因为这样的状态,操弄艺术的人,知道游戏规则和略知道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群体,最终在当代上演着一幕幕新奇的艺术现象、艺术事件。然这些艺术现象和艺术事件在短期时间内,如昙花一现,而后并未留下多少痕迹。

如果说在20世纪末,中国当代的艺术还有可以作为划时代性的艺术事件和艺术作品,那么21世纪后,这样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则很少出现。当代的艺术经典性、永恒性和范式性,都逐渐被消解,成为娱乐化时代的一个调味剂。

在这样碎片化的娱乐时代,试图用艺术去塑造一个中心或权威,似乎变得可笑,但这也并不影响当代许多艺术门类以自身的方式存在和发展。在当下,有新媒体艺术、学院派艺术、行为艺术、架上绘画、当代水墨画、现代舞、传统京剧、流行音乐、电影等,这其中有最前卫的艺术,也有坚守传统的艺术,艺术类型和门类颇为丰富。这个当代,艺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共同存在的状态。

艺术多样性存在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叛和否定的结果。现代主义中的艺术是在旧艺术形式上,进行了新的创造,是一个否定旧形式,却呈现出逻辑向上的过程,旧的形式和语言在艺术历史主流中会最终消失。当这种逻辑不断向前推进,势必会对本身逻辑形成否定和反叛,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显然会对现代主义艺术本身的解释进行消解。那么艺术则成为可以拿来的一切风格、形式、语言、物品等的综合代名词。艺术不再是单一的几种风格,而是多元化的存在。

二、艺术于当代的表达

相比任何一个时代,当代艺术的界限未曾有过这么模糊。艺术可以同时呈现出不同时期和不同门类的风格、形式、语言。而支撑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在于其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艺术行为等,能带来相应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艺术作品产生一定的文化价值或者社会效应。

显然,当代的艺术表达是对思想、观念、态度的表达,所使用的材料、形式、语言并不占主导作用,只是借助相关的形式、语言、风格,表达相应的思想、观念和态度本身。不论所从事的艺术是何种门类,有效地表达其中的思想、观念以及艺术家自身的态度,皆可能成为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艺术行为,而创作本身的这一过程,也可以称之为艺术的或艺术事件。

这样艺术不再止于某一些特定的门类或形式,艺术可以与此毫不相干的学科发生联系。艺术家也不再是某一特定身份的艺术家,而是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媒介,恰当地将媒介服务于自身艺术观念和思想的人。其中所从事的事物能够扩大和改变观者的思想和观念,这在当代便可以用“艺术”这一名词来称谓。

而这些对于艺术的观念和思想,并非外来强制拼贴和赋予的。如果仅是对于某一事物进行拼贴和粘连,强加相应的观点、理念,整个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艺术行为仅仅是机械式的概念转化,就无法展现作品本身所散发的艺术魅力。

思想、观念的表达是建立于艺术家个人在自身的关注点中不停寻找和发现所产生的。当代的艺术表达实质是,当代的艺术家去寻找他所认为的什么是艺术这一发现过程,即对于自身关注点所产生的问题、观念、思想和价值、文化取向的表达。当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当下的艺术家所关注的事物转化过程,艺术的表达存在于艺术家们的关注点中;他们在找寻问题时所产生的思想和观念,便有可能成为当代的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艺术行为或艺术事件。

当下艺术处于多元化、碎片化和综合性的时代,艺术本身的界定模糊。艺术不再是以门类、风格、形式、语言论艺术的高低,所有的艺术的门类、风格、形式、语言所产生的艺术意义皆是同等有效,皆可以成为作品中的元素或符号,而这些元素和符号成为艺术家经营艺术的一种有效方式,从而形成艺术家独立的面貌。

艺术于当代的表达,依旧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推动者和精神寄托的地方。而民族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则是区别与西方当代的艺术根基,寻找和发现民族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作为艺术创作的符号或元素,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将成为当代的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有效的表达。

三、艺术于当代的有效传播

当艺术处于这样一个快速消解下碎片化娱乐时代环境中,艺术于当代的传播看似容易但传播有效并不容易。当下的新媒体传播虽具备快捷、高效、范围广等特点,然而新媒体的传播所能带来的时间效应却是短暂的,且新媒体的快捷同时也带来信息量的庞大和信息的快速覆盖,使得艺术信息、艺术作品和艺术批评等能够被阅读的机率缩小,艺术并不能够像商业投资广告一般,大量的长时间的重复轰炸,而迫使观众有效了解和接受。

且新媒体的出现,艺术的信息量仅仅是人们视线中的一部分信息内容,而这一部份信息内容如果是精英式的艺术,人们无法有效地从中获取理解和认知,对于艺术的乐趣消失,自然地艺术会逐渐在他们的视野中淡化。因而艺术教育和博物馆、美术馆教育,则是对于提升群众审艺能力和水平关键的着力点,也促使传播的信息载体,艺术品、艺术批评、艺术评论、艺术行为和艺术事件,获得最大范围的有效受众者。

艺术于当代有效的传播,除了传统的有效传播形式,应形成以艺术为中心品牌效应和艺术区效应。以借助艺术自身的效应和新媒体媒介的方式,长时间对于相应的艺术品、艺术事件、艺术表演等进行宣传,从而产生综合效应,最终提升其中艺术在当代的影响力。

第6篇: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现代摄影艺术;美学特征;表现形式

一、美学特征分析

(一)现代摄影艺术的纪实性

摄影艺术的本质特性就是现代摄影艺术的纪实性,纪实性是其跟造型艺术其他门类区别的独立的基础条件。摄影艺术的有效构建需要借助于一系列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在使用科学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才可以促使对象记录客观的准确的表现出来,完成图像作品的有效构建,促使其可以对事实以及物象产生客观的记录以及真实的记录。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对那些正在发生的事件以及客观存在的人物进行反应,同时还可以实现周围自然环境的真实反应。现实生活的有效记录跟真实向的应不光是摄影艺术的纪实性需要,同时还需要其中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所需1。在上述的基础上跟摄影师自身的美学素养以及摄影师自身的审美感情实现有效的融合,在读者欣赏该作品在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很强的真实性,进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对读者心灵产生一定的刺激,上述均是摄影作品纪实性的审美价值。

(二)现代摄影艺术的图像性

人类在跟客观世界进行联系以及沟通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途径就是图像,图像是人类更客观世界进行彼此沟通最为主要的方法,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摄影作品,都需要在使用图像这个形式的基础上来表达摄影作品所存在的纪实性,形象性是该类型摄影作品的主要审美特征。如果是一副非常优质的摄影作品,需要具备非常先进的摄影设备,同时还需要摄影者具备非常新颖的创作视角,在上述的基础上可以促使生活美感以及传动美感使用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图像来展示,在读者欣赏该类型摄影作品的过程中,就可以产生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对于欣赏的摄影作品所存在的意义及其想要表现的视觉美点可以一目了然2。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意识到,生活真实内容的直接记录并不是摄影艺术美感特性的唯一来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摄影作品图像形式的直观表现。

(三)现代摄影艺术的现场性

想要拍摄一部非常棒的摄影作品,就需要分析拍摄现场的很多个影响因素,也就是说在摄影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墙根本上观察以及对比拍摄现场存在的事物以及环境等,实现进一步比较选择以及加工提炼。暂时进摄影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摄影者细致的观察拍摄现场,不管是构思创作还是发掘题材,不管是摄影艺术造型手段的处理还是摄影艺术造型手段的运用,不管是整体的构图还是决定性瞬间的把握3。因为实际的生活中,摄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非常丰富的跟复杂的周围环境,拍摄的现场情况也是非常的复杂。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需要拍摄者对现场存在的各种条件以及道具进行有效的使用,同时还需要突破现场条件的限制以及局限,在上述的基础上,如果在拍摄的过程中出现突况,那么就有非常好的解决措施。不会导致拍摄延误以及拍摄失误。所以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需要拍摄者具备非常集中的注意力,同时具备非常准确的判断力,这是创造出一副好摄影作品的前提。

(四)现代摄影艺术的技术性

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是摄影艺术产生的基础,在摄影艺术出现的初期,其最为基础的要素就是科学技术,摄影艺术需要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还有着技术并行发展的情况,摄影技术从开始的黑白到彩色,从开始的湿版到干版,实现了进一步的改革跟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摄影时代实现进一步推进,所以技术水平对摄影术的发展将造成更为强烈的影响。所以完成摄影作品的创造最为首要的最为基础的条件就是摄影人员题所示用的摄影器材以及设备,同时摄影人员掌握的摄影技术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在摄影作品创造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足够的摄影技巧以及摄影技术,那么就会导致艺术表现的缺失,难以取得很好的作品4。

二、美学表现形式分析

(一)现代摄影艺术的造型语言

摄影艺术也可以一种视觉造型艺术,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话其根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以及音乐艺术等形式有着非常显著的一致性,同时它们之间还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造型语言。构成摄影艺术的造型语言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色调、线条、光线、影调等5。摄影者在实际使用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上完成丰富多彩艺术美感的构筑,在上述的基础上就可以促使欣赏者直接获得美的体验,同时产生美的感受。摄影艺术的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线条、光线、色调以及影调等,上述因素的并存都是摄影作品形式产生美感的基础条件,同时还可以促使作品产生非常艺术性的表现力。

(二)现代摄影艺术的寓意

摄影可以作为一个视觉思维的艺术形式,其可以从根本上促使人的视觉感观愉悦提出的需要,同时还可以促使客观事物以及客观形象的再现,同时还可以充分的发掘社会生活本质,人类观照本身,完成人本质以及心理特征的揭示,促使作品实现有限表象形式的超越,促使更深邃寓意内涵实现有效的表现。作品体现美的寓意是目前摄影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摄影作品目前已经成为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主要从根本上凝结着作品摄影者的心里态度,例如社会生活主观圈以及其他态度6。所以,摄影作品寓意基本元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摄影者所处现实环境,其次是所处的时代生活,实质上摄影作品寓意基本元素就是摄影者所产生的主观意识,同时还包括生活体验以及审美圈,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高度的凝练,这样一来,在欣赏者对作品画面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就会促使欣赏者产生深层次涵义领悟感,在上述的基础上产生一定联想以及共鸣,这样一来就可以促使摄影艺术从根本上实现最终审美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摄影艺术实质上跟其他艺术形式有着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一致性在于在艺术家头脑中客观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促使摄影者实现审美需求的再次创造。所以,在上述的基础上对现代摄影艺术进行研究,则需要立足于美学视角,以此为基础完成其真正审美意蕴的展示以及审美追求的展示。所以,在完成上述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完成一系列优秀作品的创作。

注释:

1.陈彦彤.现代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形式[J].大舞台,2015(4):55-56.

2.孙莉娜.西方摄影艺术的后现代主义转向及其后现代性精神[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王国良.摄影艺术的现代美学意蕴与深层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4.周蓉.基于现实性的摄影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121-123

5.王启明.时尚摄影的观念性表现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111-116.

第7篇: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艺术史;艺术自律;现代艺术;艺术社会学;比格尔;先锋派艺术

在艺术史上,现代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特征在于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价值领域与社会其他价值领域区分开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自给自足的世界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艺术自律力图摆脱资产阶级对艺术的操纵与控制,摆脱艺术商品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使现代艺术成为“反艺术”,进而实现对资产阶级物化现实和中产阶级平庸趣味的审美救赎本文拟从艺术自律的内涵与产生出发,基于先锋派艺术对自律的反对与批判,来揭示艺术自律在现代审美艺术史上的发展逻辑及其命意指向。

在《美学百科全书》中,哈斯金从美学的角度对艺术自律进行了如下定义:“在美学中,‘自律’这样概念的内涵意味着这样一种思想,即审美经验,或艺术,或两者都具有一种摆脱了其他人类事务而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命,……。这个命题反映了自主性的一般意义,亦即‘自治’或‘自身合法化’”。

哈斯金主要从美学的视角来界定艺术自律,强调了艺术通过自身而获得其合法性的特点、在哈斯金看来,作为一个美学概念,艺术自律这个概念往往被追溯到康德美学及其“审美非功利性”命题,并通常被引用为一个强调艺术品没有任何实际功利指向的审美口号。基于此,哈斯金将康德视为一个审美的“自律主义者”。与哈斯金的见解相似,卡林内斯库指出,虽然艺术自律观念在19世纪30年代曾一度流行于法国青年波希米亚诗人和画家圈子中,但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艺术“无目的的目的”这个二律悖反的概念,并由此肯定了艺术的非功利性,而这也成为了后来艺术自律观念的重要源泉。对此,比厄斯利认为,康德在其美学体系中致力于建构一个艺术自律的领域,在其电“审美对象由于其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而成为某种与所有的功利主义的对象完全不同的东西:它的创造动机也是独特的,独立于其他事物之外(即在理解力所具有的合规律性一般条件之上的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在比厄斯利看来,虽然康德的规划在后来的席勒那里得到了扩大和称颂,但艺术自律的源泉绝大部分已经存在于康德体系之中。

康德美学为艺术自律概念提供了必要的理论资源,这对后来的西方美学与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奥地利音乐批评家汉斯里克在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下,捍卫了音乐艺术的独立性和自足性。在汉斯立克看来,音乐的美不依赖于它的生理或心理的效果,不依赖于它所预期的内容或意义,也不依赖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它有专属于音乐的本性。音乐的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它只存在于音乐的艺术组合中。汉斯立克发挥了康德美学思想中对形式美的推崇,倡导对艺术形式因素的分析和研究。除了汉斯立克”20世纪初艺术理论中所倡导的“纯艺术”观念,以及广为人知的“为艺术而艺术”口号,也都具有浓厚的康德主义色彩,如比厄斯利所言:“后来被称为‘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源泉绝大部分已经存在于康德体系之中,尽管它们无疑有点夸大和过分简单化了”。

若我们对西方美学和艺术史稍加考察,艺术自律概念的提出与18世纪所出现的两个事件有着偶合的关联,一个事件是法国哲学家巴托于1746在《简化为单一原则的美之艺术》中首次为现代艺术命名,提出了“美的艺术”(fine art)概念,从而成为美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区分出美的艺术系统的人;另一个事件就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出版了一本使其获得“美学之父”之誉的《美学》,鲍姆加通选择Aesthetica来命名这门科学,首次在美学史上提出了专门研究艺术和美的思维的哲学学科――美学,从而促进了美学独特研究对象的确立。鲍姆加通和巴托的命名促使了艺术与美学研究的专门化,从而使得现代艺术自律的出现成为可能。周宪认为,巴托确证了艺术的独立存在地位,而鲍姆加通从感性学的立场为美学赢得了合法性地位,两者“都隐含了一个共同的结论:美的艺术是独特的,它有自己的价值和原则”。

与哈斯金等人的审美艺术学视角不同,比格尔和哈贝马斯对艺术自律的分析则呈示出一种艺术社会学的视角。在比格尔看来,康德的命题成为了席勒思考的出发点。席勒试图揭示,由于康德审美判断的无利害性思想的提出,促使人们不把艺术直接与社会现实和外在目的相关联,艺术才得以完成一个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完成的任务:增强人性。比格尔认为,作为自主性的现代艺术是在18世纪资产阶级的兴起之后才开始出现的。由于18世纪末所流行的现代艺术概念的出现,艺术活动获得了对自我进行确证的合法性,各种艺术才纷纷从日常生活的语境中抽离出来,这样一来,自律的现代艺术也就形成了。在比格尔看来,从18世纪的艺术自律的出现,到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早期的唯美主义的发展,都是艺术与资产阶级社会分道扬镳的表现。

艺术自律是一个资产阶级社会的范畴。它使得将艺术从实际社会的语境中脱离描述成一个历史的发展,即在那些至少是有时摆脱了生存需要压力的阶级的成员中,一种感受会逐步形成,而这不是任何手段一目的关系的一部分。

艺术作品与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实际相对脱离的事实,因此形成了艺术作品完全独立于社会的思想。从这个术语的严格的意义上说“自律”因此是一种意识形态范畴,它将真理的因素与非真理因素结合在一起。

现代艺术之所以能获得自律,首先在于艺术家摆脱了他者的束缚,成为现代社会中具有自主性的自由者。传统的艺术家隶属于一定的外在社会关系,他为宫廷或一个家族服务,没有创作的自主性,而现代的艺术家则走出了这种传统的束缚,成为了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个体。艺术家的人身独立也就成为了艺术获得自律的首要条件。在这时,艺术家对庇护人的依赖关系被疏离并最终被切断了,转而出现对市场及其所代表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非个人性的结构性的依赖。多德认为:“在传统社会中,艺术与宗教体系和私人赞助联系在一起,尽管艺术家要依靠赞助人维持生计,艺术品本身却不被直接当作商品。它们不在市场上进行买卖,而是借助于艺术人与赞助人的长期关系被委托制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体系破裂,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艺术赞助者在财富与势力上迅速衰败。艺术家个人越来越依赖于一次易中的独立买主来作为经济来源,但这只是朝向一种全新的文化产业的过渡阶段”。而鲍德里亚认为,艺术家与其依附的家庭的分离,虽然表面上只是一种象征性的革命,但正是“通过象征的革命,艺术家摆脱了资产阶级的需求,并把自己界定为艺术唯一的主人,进而拒绝承认除了艺术之外的任何主子,这就是‘为艺术而艺术’这一说法的真正含义”。

其次,现代艺术的自律是现代社会分化的产物齐美尔曾认为,现展使美学的或思想的、实践的或宗教的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形成了彼此分离的、自律自治的王国,它们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制造出世界或其自身的世界。维尔默认为,随着艺术从宗教和文化的目的关联中解脱出来,其自身也获得了自主性。在自主性艺术中,审美功能是摆脱一切外在目的的,美从一切外在的目的中抽身而出,其结果是,艺术作品将宗教符号中顶礼膜拜的灵韵吸收进来,于是艺术作品变成在内部自我循环的含义关联,由于其自身的组合,这些关联只能在内部超越自身。可以说,在现代艺术上,对艺术的界定有一个越来越趋向于自主性的趋势,在18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文学和艺术作为独立于宗教生活和宫廷生活的活动而被制度化了。而到了19世纪中期,艺术上的唯美主义观念出现了,这个观念激励着艺术家按照“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去创造自己的艺术品。哈灵顿发现,虽然“为艺术而艺术”命题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艺术概念的形而上的最高境界,但这个命题也在19世纪遭到了不同思想潮流的质疑。“这些思想潮流试图把平凡的技艺和高雅的艺术置于平等的根基之上,企图确立艺术道德和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之间更确定的联系,并在多维比较的历史视野中在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及其世界观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来理解艺术”。

哈贝马斯认为,早先在宗教和形而上学世界中所表现的理性,被分离成科学道德和艺术三个自主的领域。由于统一的宗教和形而上学世界观瓦解了,这些领域逐渐被区分开来。哈贝马斯认为,在艺术获得自律的过程中,文化的分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甩。“文化合理性包括认知、审美表现以及宗教传统的道德评价三个部分。有了科学和技术、自主性的艺术和自我表现的价值以及普遍主义的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三种价值领域就出现了分化,而且各自遵守的是自己特有的逻辑”。文化分化为三个价值领域,艺术获得了自我确证的合法逻辑,也就意味着艺术获得了自主性。不同的文化领域具有自身的游戏规则,其合法性概括无须在其他领域寻找,它自己可以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而根据布尔迪厄的观点,这个过程就是社会文化中的各个“场”的分离及其自身合法化的过程。文化艺术作为一个“场”,最初是与政治、宗教、道德、经济等其他“场”融为一体的,但随着文化艺术与资产阶级的对抗,文化生产由于分离和孤立逐渐发展出一种动态的自主性,而这意味着一切外在的决定因素都被转变为符合“场”自我规定的功能原则。文化现代化进程使不同的知识领域得以分化,随着知识领域的分化,艺术逐渐从宗教和文化的目的关联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自律。

哈灵顿认为,在19世纪后半期,面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社会全面物化,“一些作者把艺术看成拯救精神的最后来源。对于一种已经失去了传统的社会来说,艺术被认为提供了一种超验的自我理解的可能性”。对此,比格尔从艺术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认为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艺术在资产阶级社会不断体制化的过程,即不断获得自主性的过程。在比格尔看来,现代主义与先锋派有着根本不同,现代主义坚持艺术的自主性,而先锋派则基本上是对艺术自主性的反对。

比格尔认为,艺术自律是一个悖论性存在:它一方面是艺术对资产阶级的批判,另一方面却是艺术日益变得体制化而丧失批判锋芒。“当艺术摆脱了所有外在于它的东西之时,其自身就必然出现了问题。当体制与内容一致时,社会无效性的立场成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艺术的本质,因此激起了艺术的自我批判。历史上的先锋派运动值得赞扬之处就在于它提供了这种自我批判”。比格尔无非想说明,现代主义的批判锋芒已随着自身的被体制化而变得逐渐式微,而先锋派艺术通过自律性拒绝直接介入社会,并以此保存了对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更加激进的批判能力,如沃林所言“现代艺术正是通过这种拒绝因素,即不愿参加游戏的态度,证明社会的非理性具有其自身的荒谬性。现代主义虽然无用于社会,但它却是在资产阶级效用原则基础上对这个社会的活生生的控诉”。

在比格尔看来,艺术的自主化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解放过程,而是一个矛盾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但体现为艺术新潜能的产生,而且也体现为艺术批判性的丧失,即批判力量最终消融于艺术的体制化之中而后期现代主义,也可以说是早期的后现代主义(先锋派艺术即为其中的一种),则力图否定艺术自主性,主张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并希冀在这种融合中实现对现代性自身的反思与批判。在比格尔的论述中,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早期,艺术一方面强调自律性,另一方面也继续着对社会的批判性思考,这尤其体现在18世纪艺术自律性的形成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提倡中。如果我们将比格尔语境中的先锋派看成是后期现代主义,或者说是早期后现代主义的话,比格尔的分析表明,早期的现代主义强调艺术自身的合法化,主张艺术与生活保持一种距离,然而这种现代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其最初的批判功能逐渐被现存社会体制所同化和遮蔽,从而使其原初的批判和反思功能式微。现代主义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原本实现对现存制度的反叛,但随着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向艺术的渗透,艺术已逐渐沦为现存制度的默认者和拥护者。

在比格尔那里,早期先锋派主要包括达达派和早期的超现实主义,以及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未来主义,而现代主义则以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为代表

两者的核心区别是,如果说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艺术与生活实践相分离,专注于语言形式的革新的话,那么早期先锋派则恰恰相反,它不再仅仅革新语言形式,而且对整个艺术发难,攻击资产阶级的艺术体制,尤其是艺术的自主地位,导致艺术与传统的激进断裂在唯美主义之前,资产阶级艺术只有相对的自主性,只要艺术在想象中解释现实或为剩余的需要提供满足,与生活实践疏离的艺术仍然保持着与生活的联系而唯美主义在早期先锋派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到了唯美主义的阶段,艺术与生活才获得绝对的分离,这一分离也构成唯美主义文本的中心。

比格尔对艺术的自律概念进行了历史化处理,他赋予艺术自律概念意识形态的内涵和意义在他看来,在唯美主义之前,艺术和生活有着确定性的联系,艺术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补偿。而到“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潮中,艺术自律的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这种经过强调的艺术自律概念实际上表征了一种意识形态假设――对日常生活的激进否定态度。但事实在于“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艺术与日常生活事物现实的绝对化分离,实际上导致了艺术生活体验的萎缩,使艺术丧失反思和批判性。早期先锋派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对自律艺术展开了质疑和批判,强调艺术与日常生活实践的融合。可以说,早期先锋派不仅攻击自律美学,质疑艺术本质,而且否定自律美学的意识形态,试图革新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正如舒尔特一扎塞所言“唯美主义对艺术自律性及其对建立一个被称为审美经验的独特王国作用的强调,使得先锋派艺术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律性艺术的社会意义的丧失,从而试图把艺术重新拉回到社会实践之中”。

比格尔援引了本雅明和马尔库塞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撑。在比格尔看来,本雅明所言的经验的萎缩意味着“审美经验是作为社会子系统的‘艺术’将自身定义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之过程的积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是艺术家失去任何社会的功能”。而沃林认为,比格尔“指出了对理解现代主义审美现象具有无法估量的重要意义的东西:审美判断的传统对象――完整的自足的艺术作品――无可挽回地进入了分解状态”。比格尔将此视为现代艺术家自我意识的反映,并在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对出现于18世纪末期的艺术直觉观点展开了批判。比格尔指出,在艺术直觉理论强调艺术是一种远离资产阶级社会的功利性目的的存在,这一观念事实上在康德的审美非功利性审美理念中有着经典的阐释和证明。

比格尔通过评析马尔库塞的观点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认为,在马尔库塞的思想中,现代艺术有其内在的矛盾性,它在资产阶级社会处于一种不稳定和模棱两可的位置:艺术既对现在状态提出抗议,也能维护和肯定现存社会的现状。一方面,现代艺术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表示抗议,并保持着未来的理想主义色彩;另一方面,现代艺术力求脱离社会和保持自我独立,并将自己处于与现存社会一样的位置上。在马尔库塞看来,现代艺术同样会蜕变为仅仅是对现存社会的融合与补充,从而最终成为对现存社会状况的肯定和同谋者。“由于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分离,这种体验仍然没有实在的效果,即不能融入到生活之中。缺乏实在的效果并不等于无功能性(正如我在前面的一个模糊的陈述中所提到的),而是表示了艺术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功能:使批判无效化”。比格尔认为:“马尔库塞勾画了资产阶级社会中全球性的对艺术功能的一个矛盾的规定:一方面,它显示出‘遗忘的真理’(因此它抗议一种现实,在其中这些真理是无效的);在另一方面,这些真正借助其审美外观的媒介而偏离现实――艺术因此而恰恰对它所抗议的社会状况起稳定作用”。

第8篇: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现在艺术;园林设计

前言

现代艺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风景园林设计是人类发展的要求。现代艺术存在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尤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甚大,园林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现代艺术有着很大的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促进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不光是思想,在形式上更是体现了现代艺术的内涵,使园林设计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园林设计图在建设前和建设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张优秀的园林设计图不仅会为人们打造出一个身体和心灵都能得以休憩的场所,更能将现代艺术带入人们的生活,逐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一.现代艺术和园林设计的内涵

现代艺术是由成千上万种视觉风格组合而成的,正是因为没有固定的艺术方式,才打破了艺术家、艺术品和欣赏者之间的区别,使艺术真正地进入现实生活,影响人类生活。利用人的思想和社会存在,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普通大众可能会感觉艺术离自己的生活很远,是普通人欣赏不了也接受不了的一种文化。可是现代艺术却打破了这一想法,成为了广大人们思想的总汇,用最科学,最生态的方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人类物质生物质生活越来越得以满足的基础上,现代艺术也为人们的精神升华提供了场所。

园林设计是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利用大自然和人类活动,使园林渗透出生态和谐的现代思想。园林艺术不是简单的设计花草树木的种植分配,而是综合了生物、艺术和文学等各种学科知识。其最终目的是创造出一个生态和谐、健康文明的游憩地点。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不仅让人类对物质文明得到一个高质量的提升,心旷神怡的环境和流连忘返的美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在园林设计方面更是明显,由一个休息地逐步发展到了旅游景点,现代艺术的指导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比如宽阔平坦的道路两旁,不再是整齐又过于死板的树木和草坪,取而代之的是一下有造型的草丛和灌木丛,不仅用另一种环保的形式美化了道路,也使行人心旷神怡。

二.现代艺术和园林设计的关系

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以大众的审美观点为基础,用当代的艺术思想结合最先进的技术来指导园林建设,不仅提升了园林的质量,也让人们有了美的享受。现代艺术在以一个抽象的形式在融入到园林建设中,设计者用自己的方式将现代艺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园林设计中,使其具体化。这样一来,园林设计在现代艺术的指导下,使大自然和人类达到了一个最完美的结合。并且打破了只有艺术家才懂艺术的状态,如今的普通大众身处园林享受美景时,也是对现代艺术的一种理解和肯定。

现代艺术操的作方法在园林设计中得到了良好的采用与实现。无论是在平面还上还是立体上,园林建设的最后成果大多数实现了现代艺术的要求。比如苏州园林,切实的给人了一种“如在画中图”的欣赏效果。游客无论在哪个点上观赏,都会看到一幅完美的图画。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很是讲究亭台轩榭的布置格局和近景远景的层次感。而人工的假山和池沼,更是根据现代艺术的要求,进行最自然的配合。除了人工建设中渗透着现代艺术,花草树木的映衬更是锦上添花,使整个园林达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堪称园林设计中的精品。如今在各个国家,都很讲究园林设计,所以越来越多的应用也无形中要求现代艺术的大众性和多样性。现代艺术和风景园林设计相辅相成,逐步优化和发展的现代艺术充分的利用在园林建设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建设的质量。

三.现代艺术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现代艺术和园林设计的关系密切。现代艺术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是广泛的,大到整个园林的空间布置,小到园林一角的花草树木,园林设计者和建设者将现代艺术转化为实在的社会存在。现代艺术,不是传统化古典化的艺术形式,而是以大众思想为主的变化多端的形式。并且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断进化的。园林建设正是以此为契机而得到快速发展,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艺术的思想,才可以以一个和谐统一的形象为城市建设做贡献,为人类生活带来方便和享受。

对于城市建设中的空间设计,在现代艺术的指导下,会打造出一幅既科学合理又展现艺术美的空间设计图。例如巴塞罗那的北站广场,就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广场,空间虽然很大,但是却不是空空如也。设计师利用城市网格和简洁的方式完美的打造出了一个艺术和城市相结合的空间,作为一个广场,也具备公园的各种功能,使一个历史文化广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充斥着现代艺术气息。所以现代艺术的存在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是有所涉及的,并利用平面和立体的视觉效果,打破了大空间的空荡和小空间的拥挤,使城市建设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现代艺术中的绘画部分,本身具有不同风格的线条和颜色,在城市建设中,特别是园林设计,很容易利用现代绘画的元素,甚至说园林设计就是一幅立体的现代绘画。主要以植物颜色为基础元素,通过柔和的颜色过渡和鲜明的颜色对比,达到大自然中最和谐的统一。除此之外,还有现代艺术中的雕刻艺术,也广泛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道路两边的草坪造型,是原本平面化的陆地变得立体起来,同样是一种生态的手段达到保护环境等目的,可正是因为利用到现代艺术中的雕刻艺术,才是我们的生活如此充满色彩,如此美好。

四.小结

城市园林设计从现代艺术中得到的启发是多个方面的,现代艺术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的。现代艺术不仅在园林的外表样态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扩展和填充了园林的表现空间。园林设计和现代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代设计在普通群众生活中的广泛利用,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对现代文明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现代艺术对园林建设的指导,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使人们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素养进入一个优质的良性循环当中,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丁绍刚.景观意象论——探索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对传统意境论传承的途径[J].中国园林,2011,(1):67-68.

第9篇:对现代艺术的理解范文

当代艺术概念是一个十分模糊和开放的概念,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大致可以采用两个维度来定义当代艺术,首先从时间维度来说,“当代”可以表示“当今”或“当下”的意思,但当代艺术的具体的时间划分却是众说纷纭。在西方,“二战结束的1945年”、“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都曾被人确定为当代艺术的起点。由此可见,当代艺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化的概念,它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维度。其次,从文化性质角度看,当代艺术可以理解为相对于现代主义的背离,是“现代艺术的终结”之后的艺术,这里说的“现代艺术的终结”并不是说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叙事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代艺术的文化性质与后现代主义趋同,那么,我们可以把当代艺术看做后现代主义在当下的艺术呈现。后现代主义是西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产物,它以反现代主义的立场出现。如果说现代主义使艺术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领域,使艺术和生活产生了无法弥和的距离,那么,后现代主义取消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是对现代主义的解构。

二、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审美文化转向

“审美文化”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在1793年,由德国美学家席勒提出:“在审美文化中,人以美的形象为感受对象,并以自由想象的方式与之游戏,从而使人摆脱了对自然物的实在需要,也摆脱了道德或政治原则的强制性,进入想象力对形式的自由游戏状态中。”。长期以来,停留在人的观念中的,是席勒定义的传统的审美观,它总是为人们所获得的自由进行赞美,赞美人具有一种高贵的灵魂。在现代主义时期,艺术被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可以概括为艺术自律、自我表现的主体性这两个原则,以及形式主义、表现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这三种艺术形态。现代主义的艺术观念是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的艺术观,现代主义艺术家孜孜以求追寻的是,一种同一性、完整性、理性中心的艺术。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它是从人性的否定方面出发来解释人性。因此当代审美观念是从理性主义迈向了非理性主义,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人性本身。上世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结束后,西方的各种思潮经由“八五”思潮等运动传入中国,引起巨大反响,产生了深刻而持续的影响。中国的审美文化由时期的“高大全”,开始转向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大众审美文化。八十年代时期中国的艺术思潮是复杂而多元化的,既有、古文达等后现代主义的装置艺术,也有生命绘画、理性绘画等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进入九十年后,中国进入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扑面而来,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艳俗主义等极具后现代风格的艺术倾向成为当代艺术主流,极为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大众审美文化倾向。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审美文化转向,可以看作是一次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后现代主义审美文化反对理性主义的表达,尤其警惕理性的同一性和整体性,并旗帜鲜明的反对工具理性,反对将精确科学作为一切规律的样板,认为极端的理性会完全泯灭人的创造性和特殊性。后现代主义还反对基础主义,它认为现代主义苦苦寻找的那个说明一切,掌控一切的庞大的理性基础是不存在,知识的元叙事的合法性已经消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反叛从审美文化的意义角度来说,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注意到社会文化生活中非主流的一面,让我们对审美文化进行分析的时候,保持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观点,同时关注到中心和边缘,结构与解构,神圣与世俗等各方面,但后现代主义也有矫枉过正,极端片面的问题,对于其虚无主义、消解主流、物化等倾向,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严厉批评。

三、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大众审美文化建设

今天,大众审美文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方兴未艾,它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清理和研究,以吸收其合理价值的部分,而对于其中的虚无主义等消极倾向进行批判。因此,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如何更好的开展大众审美文化建设,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学术清理和理论辨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审美文化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首先,我们应该吸收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优点,积极主动的引导、构建大众审美文化。各种艺术形态为建设大众审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方面我们可以博采众家之长,汲取各个流派符合时展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借鉴和创新。因此,我们要突破制度与派系之争,站在历史与理论统一的高度,使大众审美文化的建设更上一层楼。其次,超越形而上的主义之争。大众审美文化建设应实现对形而上学的主义、观念的超越,这包括对现代主义的超越,也包括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当然,这并不是说审美文化需要完全背离理性和艺术的自律,而是应该从关注于社会这一角度,肯定人类感性的合法性,并全面与之连接。大众审美文化不排斥人精神层面“崇高”的心理预期和价值诉求,但它不会是唯一的基础和标准的审美。同样我们也需要对后现代主义进行质疑和超越,我们不应该采用过激的方式对审美文化来进行优胜劣汰,而是不局限于某种理论、思想和派系的局限,博采众家之长来建构新的审美文化。

总之,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大众审美文化建设,我们将更关注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形式。审美文化不会隶属于某一种“主义”。我们甚至可以说,形而上学的“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其实没必要去反复讨论审美文化的各种流派变迁,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去探寻一种思想在演变过程中的内在动力,事实上,各种形式的审美文化并存才更符合我们这个当代社会的内在逻辑。当代艺术也需要不断地批判、继承、融合、超越,才能为建设积极健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众审美文化提供更好的艺术语境。

参考文献

[1][美]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等.后现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