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运营方案范文

商业运营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运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运营方案

第1篇:商业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GSM900 UMTS900 LTE 农村

1 某运营商EGPRS网络在农村面对的困境

随着智能手机在农村的大规模普及和无线上网增加,某运营商农村数据流量快速增长。该运营商GSM网络在某省的高无线利用率(利用率大于90%)小区占比达到37.7%,其中城区高无线利用率小区占城区所有小区比例为24.2%,农村为46.5%;农村高无线利用率小区比例明显高于城区。

为了满足农村快速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该运营商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增加GSM载频或者提高EGPRS网络的PDCH承载速率,建设WLAN网络或者TD-SCDMA网络。但受技术体制、频点资源、站址资源、投资等因素限制,通过增加GSM载频已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快速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

研究表明,PDCH承载速率提升到6kbps以上对大颗粒数据业务用户影响较大;当PDCH提高到10kbps以上时,对中颗粒用户的影响就开始比较明显,用户下载或浏览网页感知变差;提升到14kbps以上时,中小颗粒的用户感知均劣化得较为明显。目前该运营商在某省农村的PDCH承载速率已经达到10.3kbps,进一步提高PDCH承载速率会严重影响用户感知。

WLAN网络需要大量的传输资源且覆盖距离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并不适合承载农村数据业务;TD-SCDMA覆盖半径小、缺乏性能稳定的中低价终端,也不适合承载农村数据业务。面对该运营商EGRPS网络在农村面临的困境,更根本的解决方案则是利用现有的GSM900频率资源部署UMTS900系统或者LTE系统,以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

2 GSM900向UMTS900或LTE演进的

频率规划

GSM技术向UMTS或者LTE技术演进有共址部署和共存部署两种策略:共址部署假定UMTS基站(LTE基站)和GSM基站使用相同的物理站点;共存部署假定UMTS基站(LTE基站)和GSM基站使用不同的物理站点。

GSM基站和UMTS基站共址部署,制约GSM系统和UMTS系统之间载波间隔最小的因素是GSM的UE对UMTS基站接收的干扰。UMTS基站阻塞测试表明,当基站滤波器经过优化后,2.2MHz的载波间隔可以耐受-70dBm的GSM干扰。因此,GSM基站和UMTS基站共址部署可以使用2.2MHz的载波间隔,而共存部署所需要的载波间隔是2.4MHz[1]。

GSM基站和LTE基站共址部署,制约GSM系统和LTE系统之间载波间隔最小因素是GSM UE功率电平和LTE上行链路允许的干扰电平,限制因素是PUCCH RB的最大干扰电平容限。5MHz LTE基站和GSM基站共址部署需要4.8MHz的带宽资源,而共存部署则需要5.2MHz的带宽资源[2]。

建议该运营商共址部署以节约宝贵的频谱资源,同时可以共用GSM900原有天馈系统以节约投资和降低建设难度。

另外,建议该运营商利用GSM900频段部署UMTS900系统或者LTE系统,GSM900频段相对于DCS1800频段路径损耗小10dB[3],覆盖范围更大,数据吞吐量更高,尤其是深度以及室内覆盖性能会更好。该运营商在GSM900频段有19MHz×2的频率资源,部署2个频点的UMTS系统或者10MHz的LTE系统后,仍然有48个或者46个频点资源供GSM900使用,可以满足该运营商GSM语音业务需求。

GSM900技术向UMTS900技术或者LTE技术演进的频率规划如图1所示:

图1 GSM900向UMTS900或者LTE演进的频率规划

农村地区部署UMTS900系统或者LTE系统后,GSM900系统的可用频点会相应减少。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保证原有GSM用户的业务体验,主要技术手段有启用半速率功能、将GSM900话务往DCS1800上转移、采用频率紧密复用技术等。

3 GSM900向UMTS900或LTE演进的覆

盖分析

链路预算是覆盖分析的基础。针对数据业务,链路预算有两种用途:一是已知小区边缘速率,计算移动用户和基站之间的最大路径损耗,采用合适的传播模型,估算出小区覆盖半径;二是已知小区覆盖半径,根据链路预算和合适的传播模型,计算小区边缘用户的SNR,估算出小区边缘速率。

GSM网络以满足语音业务为设计目标,因此,本文对GSM900网络的覆盖分析以GSM语音业务作为参考。

UMTS的基站功率假设为40W,80%的功率分配给HS-DSCH,HS-DSCH的输出功率达到45dBm[1]。

对于LTE系统,假定包含50个RB、基站2天线发射分集、终端2天线接收分集[2]。

GSM语音、UMTS900、LTE下行链路预算对比如表1所示:

UMTS900和LTE允许的下行最大路径损耗比GSM900语音业务允许的最大路径损耗大3~4dB。因此,利用现有的站址资源,小区边缘用户完全可以实现下行1Mbps的宽带业务。

现有的UMTS设备或者LTE设备普遍采用RRU上塔安装,可以较GSM设备降低馈线损耗2dB左右,小区边缘用户速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随着用户接近基站,用户速率会进一步提高。现有的EGPRS网络用户峰值速率是236.8kbps,测试速率只有峰值速率的1/2左右,因此部署UMTS系统或者LTE系统后,能极大地改善用户体验,迅速缩小与竞争对手在农村地区的差距。

4 GSM900向UMTS900或LTE演进的容

量分析

各种制式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研究可以参考文献[4]。由于农村地区基站站间距较大,终端接收电平和SNR较低,导致农村用户平均速率较低,本文以低端用户作为基准来估算UMTS系统或者LTE系统的频谱效率。

GSM网络的频率方案和可用的TCH数参见笔者的研究[5]。为了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本文假定下行链路每PDCH可实现的速率是8kbit/s。

对于UMTS900网络,本文假定部署的是R7版本,UMTS900系统的下行链路频谱效率的典型值为0.41bit/s/Hz/cell,则1个UMTS频点的下行吞吐量是每扇区2.05Mbit/s。

对于LTE网络,本文假定部署的是R8版本,下行链路频谱效率的典型值是1.12bit/s/Hz/cell,则5MHz带宽的下行吞吐量是每扇区5.6Mbit/s,10MHz带宽的下行吞吐量是每扇区11.2Mbit/s。

根据上述条件,该运营商19MHz×2的频率资源每基站(通常为三扇区)可实现的的下行链路吞吐量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该运营商19MHz×2的频率资源,部署1个UMTS900频点,可以提供的下行数据吞吐量是原有GSM900系统的4.38倍;部署2个UMTS900频点,可以提供的下行数据吞吐量是原有GSM900系统的7.71倍。

部署5MHz带宽的LTE系统后,可以提供的下行数据吞吐量是原有GSM900系统的10.6倍;部署10MHz带宽的LTE系统后,可提供的下行数据吞吐量是原有GSM900系统的20.18倍。

5 GSM900向UMTS900或LTE演进的网

络改造分析

该运营商部署的GSM基站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单密度基站或者双密度基站;第二种是多密度基站。对于第一种基站设备,由于采用的是窄带功放,只能放大窄带的GSM信号,并不能放大宽带的UMTS900或者LTE信号;对于第二种基站设备,由于基带部分和功放分离且采用宽带功放,该功放理论上可以放大宽带的UMTS900或者LTE信号,部分厂家通过增加部分板卡或者通过软件升级方式即可实现UMTS900或者LTE功能。

该运营商GSM设备向UMTS900或者LTE升级方式有两种。对于单密度基站或者双密度基站,需要在GSM机房内安装一套UMTS900或者LTE设备,通过合路方式共用原有的GSM天馈。对于多密度基站,通过增加基带板、主控板卡或者仅仅通过软件升级方式即可实现UMTS900或者LTE功能。

由于UMTS900或者LTE使用GSM900的频段能共用原有的GSM天馈,可以极大地节约投资成本和施工时间,并避免由于天馈施工纠纷造成的工期延误等问题。

6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UMTS900和LTE较GSM900在覆盖及小区吞吐量方面有明显优势。UMTS在设备、网络规划和优化等方面相对成熟,在产业链上具有优势;LTE的频谱效率是UMTS频谱效率的2.73倍,在容量方面具有优势。

因此,建议该运营商在农村地区通过在GSM900频段部署UMTS900系统或者LTE系统来解决农村区域的数据业务需求。该运营商最终是部署UMTS900系统还是LTE系统则由国家产业政策、产业链成熟度、市场策略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

参考文献:

[1] Harri Holma, Antti Toskala. UMTS中的WCDMA—HSPA演进及LTE[M]. 杨大成,译. 5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 Harri Holma, Antti Toskala. LTE for UMTS: OFDMA and SC-FDMA Based Radio Access[M]. United Kingdom: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9.

[3] 吴志忠. 移动通信无线电波传播[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第2篇:商业运营方案范文

从关注每一个基站,到关注整张网络资源,华为在SingleRAN基础之上今年正式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网络架构演进方案―CloudRAN。基于以云重构无线网络的理念,CloudRAN成为华为未来5年无线领域的战略级产品形态架构和品牌,也正在逐渐成为运营商在5G路上的新引擎。

5G的商用时间在2020年,5G引入的不仅仅是空口,而会涉及整个无线网络架构的调整。“华为将CloudRAN推向整个产业,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运营商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当前的基站网络资源,应对未来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受益于5G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日前,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首席营销官周跃峰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瞄准5G运营商网络需求

相对于4G,5G实现在技术上的复杂性将会成倍提升。面对未来万物互联与数字化经济将带来的业务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变革,网络架构、频谱资源等多方面挑战摆在面前。

“5G时代,整个无线网络除了要解决面向用户的语音、数据等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更需要应对超大规模的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要服务于不同垂直行业的业务诉求,这是运营商必须面临的重要因素。”周跃峰表示。

从业务诉求来看,5G要服务的不仅是语音、短信、上网浏览等基本功能,而且还包含高清视频、AR/VR、自动驾驶、万物互联等多元化新业务应用的需求。例如在智能驾驶领域要保证更安全、更高效,就需要具备5-10ms的网络时延保证;AR/VR业务的兴起对网络带宽和时延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高清图像与视频传输中,要与网络下行能力一样进一步提升上行速率;甚至要求高可靠性、高实时性的城市公共安全监控与调度业务,都要能够承载到移动运营商的网络上。

“这些需求是与以往3G、4G时代截然不同的,技术需求和商业需求的多样化对全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周跃峰表示。

此外,运营商可能面临的频谱与制式的多样性也是前所未有的。5G到来后,与运营商全网所包含的3G、4G可能,包括WiFi等非授权频谱的接入技术等,这种多样化技术共存必然带来网络复杂度的提升,运营商更加需要统一的网络架构承载多样性的接入技术。“运营商不可能像以往那样部署网络,而是必须从原来关注每个基站到关注整张网络的资源和智能调度。”周跃峰表示。

基于这样的理解,华为提出无线网络云化架构先行的战略,以CloudRAN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应对诸多挑战。

首次将云技术引入无线接入网,CloudRAN解决方案构建起全新的网络架构,让移动网络有可能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的QoS保障。面向4G和5G,CloudRAN构建起跨制式、跨频段、跨层的统一RAN架构,不仅能够支持多技术、多制式的接入,更重要的是CloudRAN解决方案具备“5G Ready”的能力。通过引入云架构的硬件和软件体系,CloudRAN不仅能够有效支撑现有4G网络的持续演进和业务快速扩展,还能在5G标准化后快速导入5G新空口技术,以拥抱未来移动宽带业务和垂直行业业务的多样性,成为4G向5G演进的桥梁。

全球验证铺开

如今,云化重构网络架构的理念已经被业界所广泛认可,CloudRAN解决方案也开始在全球范围被运营商所青睐。周跃峰介绍,CloudRAN解决方案在意大利、韩国、中国等地都与运营商一起开始进行测试。

特别是华为与中国移动携手以CloudRAN解决方案来破解超密组网下的小区干扰难题,与沃达丰签署谅解备忘录通过运用CloudRAN解决方案实现基站间资源的协调调度,以及最近华为与西班牙电信基于CloudRAN架构的5G UCNC网络(5G User Centric Network)等合作中,CloudRAN解决方案之初所期望的能力已经获得了充分验证,对于网络连接能力、通信能力与效率的提升已经在试点中得以实现。“有了CloudRAN云化的系统之后,运营商要新业务不再像以往那样需要对每个基站都要进行重新配置和资源安装,现在只要通过CloudRAN系统做一个网络端到端的切片就可以实现,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微服务模式,新业务的部署将变得非常敏捷。”周跃峰表示。

不仅如此,CloudRAN解决方案所形成的是一个自愈自组织的系统,不仅让网络生产力更多解放出来,来发展多种业务,更在内部的运作流程与商业模式上带来重要转变。万物互联的到来,将使得网络不仅要对人与人的通信进行管理,更需要对物与物之间连接的管理与运营。“这就需要运营商与设备商之间共同合作来加速转变,面向未来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与商业机会。”周跃峰表示。

“通过这些能力,未来运营商整个网络实现按需部署,整个网络敏捷的运行业务,并且具备自愈自组织的能力,无疑将为运营商极大地减少TCO。”周跃峰表示,“随着与运营商合作试点的进行,CloudRAN产品和方案也越来越成熟,CloudRAN能够为运营商带来价值逐渐成为共识。”周跃峰表示。

为运营商带来价值

无论是网络架构云化还是CloudRAN,对于这样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和架构性创新,华为所考虑的核心一直聚焦在未来能够为运营商带来价值以及如何为运营商带来价值。

周跃峰提道,“对于这样面向未来的架构,业界往往在一开始还不能够彻底理解它会带来的价值,如今所讨论的虚拟化与集中化,都是手段,而不是价值。关键是要首先思考虚拟化与集中化实现之后到底能为运营商带来什么价值,由此决定什么样的实现选择。基于当前的现状,业界还没有发现虚拟化带来的明显客户价值。”

在这一点上,华为的方向非常明确,无论是什么技术的引入和变革,一切的核心在于未来能够为运营商实现商业价值。

而CloudRAN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理念。

面向已有网络,CloudRAN能够从4G网络当前架构实现平滑演进,例如对于当前的分布式基站,随着CloudRAN在中央机房来实现资源的集中,网络一部分软件功能移到云端,将尽可能让运营商利旧原有硬件,有效保证既有投资。

面向云化变革,随着CloudRAN的公布,标志着华为已经具备了端到端的无线网络云化能力,华为对整个云化的架构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商用。

第3篇:商业运营方案范文

企业对行业命名的不统一对行业观察者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困惑。从见诸媒体的各类报道来看,同一企业在媒体报道中混用两个名称的现象也不少见。那么问题来了,两个名称到底有没有区别,要不要给行业一个统一的命名?

迈外迪是国内最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当我把这个简单的问题抛给迈外迪CMO夏华剑先生时,他用迈外迪的目标,同时也是整个行业的远景作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Wi-Fi构建新的商业生态,商用Wi-Fi强调的是设备的物理能力,只是商业Wi-Fi生态中的一个环节。所以真正用互联网的观点来看,应该叫“商业Wi-Fi”。

面对同样的问题,树熊网络的选择正好相反,树熊网络CEO赖杰用行业的使命来解释――区别于运营商Wi-Fi、公交Wi-Fi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树熊网络专注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过程服务,为“商”所用,所以称为“商用Wi-Fi”。

两个企业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如果说迈外迪讲的是行业的“术”,那么树熊网络道出的则是行业的“业”,两相结合正好说明整个业态。从进入行业的时间来看,迈外迪是先行者,树熊网络是后进生,在两家优秀企业的身上可以看出这个行业清晰的发展脉络。而纵览整个产业链,还有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锐捷网络、Aruba,提供接入认证服务的腾讯(微信),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产业链合作伙伴,我们在简短的篇幅中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再回到之前的问题,其实对读者和用户而言,使用哪个名称并不会给大家的理解带来偏差,因为两家企业所代表的行业、所从事的业态是一致的。事实上,企业倒是借这个问题顺势阐述完自己的理念,然后把问题又抛了回来。

我们自己挖了一个坑,还得自己填上。

其实,从Wi-Fi网络的性质出发,可以分为三张大网――企业网、商用网和公共网。顾名思义,企业网是企业自建用于内部办公的网络;商用网是由电信运营商或Wi-Fi运营商建设,以特定的商业模式运营的网络,商用网还可以进一步按商业模式的不同分为运营商网和商业网;公共网则是由政府主导,由电信运营商建设或者企业捐建,免费为公众开放使用的网络。我们认为,在“商用Wi-Fi”下细分“运营商Wi-Fi”和“商业Wi-Fi”,是一个比较恰当的业态分类,所以用“商业Wi-Fi”给行业命名更恰当一些。

前不久,艾瑞《2015年中国商业WiFi行业研究报告》(公开),报告中对Wi-Fi网络的分类和定义作出详尽解释(见下表)。

商业Wi-Fi存在的意义

从上面我们看到几个关键词:Wi-Fi网络,Wi-Fi运营商,商业模式。

商业Wi-Fi主要部署在包括机场、车站、会展、商超以及各类连锁店商等室内公共场所,此外还有一小部分部署在交通工具上的公交Wi-Fi、高铁Wi-Fi和空中Wi-Fi。商业Wi-Fi由商业Wi-Fi运营商为客户提供包括硬件、软件、服务、运营等内容的系统解决方案,并主要以云+端的形式提供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免费Wi-Fi网络。商业Wi-Fi通过硬件收费、广告推送、内容运营、商家增值服务等方式进行盈利。

商业Wi-Fi的出现的原因,根本上还是源自人们上网的需求。而商业Wi-Fi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互联网的思维,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了Wi-Fi网络的投资、建设、运维、运营等问题,其特有的商业模式还构建起一个Wi-Fi运营商、B端用户以及C端用户共赢的局面。在政府主导的公共Wi-Fi无法正常运营,运营商Wi-Fi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商业Wi-Fi为Wi-Fi网络找到一条出路。

在艾瑞报告中提到的智慧Wi-Fi,或者我们这里所讲的公共Wi-Fi,其实只占很小的比重。但是作为3G蜂窝网络补充的运营商Wi-Fi,在3G时代确实拥有别人无法相比的先天优势,即使在今天,运营商Wi-Fi建设依然在进行。但是,运营商Wi-Fi的发展面临几个问题:首先是它的商业模式和蜂窝网络相同,面向消费者按流量或者按时长计费,也提供一系列的套餐选择,但无法同商业Wi-Fi的免费相比;其次,运营商Wi-Fi并不是紧随消费者的移动场景化应用而来,所以体验较差;最后,在4G时代到来之后,运营商发力的重心放在4G网络,而Wi-Fi这种非电信级的技术自然受到冷落。

商业Wi-Fi弥补的不只是公众Wi-Fi的不足,而是整个移动网络的不足。试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终端的流量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大量的视频流量,运营商完全依靠4G网络去承载并不现实,消费者对流量费用的支出也会有所顾忌,所以Wi-Fi依然是一个强需求。商业Wi-Fi在一定程度上分担整个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联网需求,并且作为用户上网的底层入口,自身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并将这种价值变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

树熊网络

如何更好地为“商”所用?

树熊网络是成立不足三年的创业企业,在这个发展阶段,树熊网络更专注于如何更好地为商户服务。我们通过与树熊网络CEO赖杰的对话,也大概了解了商业Wi-Fi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赖杰在谈到树熊网络自身的发展时表示,“在近三年的发展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行业的复杂性。比如最开始要解决设备(接入点)的问题,要依赖上游厂商和自己的研发能力,要考虑网络部署和工程(现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又要面临更复杂的云端应用、商业运营等问题。”

商业Wi-Fi产业链很长,包括硬件、软件、运营、服务等,每个环节、每个部分、每个阶段都要面临各自的问题。比如用户上网体验,很多环节都会产生影响:首先是有线宽带,它是网络出口,决定所有用户能共享的带宽大小;其次是空口的问题,信号覆盖质量,多并发的负载均衡、流控等;第三是手机、平板等用户终端的硬件性能和特点;第四是软件的兼容性,例如操作系统、浏览器等。赖杰指出:“整个产业链的复杂程度,导致最后要把这件事做好很难,门槛很高。很多用户感受到的前端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背后不简单。”

但是,“我们不是为了做Wi-Fi而做Wi-Fi,我们不是通信运营商,也不是Wi-Fi设备厂商。”赖杰将话题转回到商业Wi-Fi的本质,“能够带动行业真正发展下去的,只有互联网O2O方向。从用户需求的层次讲,基础需求一定是源于消费者对于线下免费网络入口的需求,这是行业形成的直接原因。但是最可能实现商业价值的环节却在更高的用户需求层次、在互联网O2O层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Wi-Fi将用户从实体消费环境连接、转化到互联网服务场景中,从技术和体验上把线下线上连为一体,很可能是未来O2O的最大用户入口――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互联网巨头都在商业Wi-Fi领域进行战略布局的根本原因。

“商业Wi-Fi满足两个需求,一是C端的上网需求,二是B端的商业需求。我们在这里看到机会,把两个需求有机统一起来。”赖杰说。

着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专注的服务,树熊网络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引入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并实现对第三方硬件的支持。树熊网络以硬件售卖+增值服务+O2O交易的模式盈利,其核心产品是面向中大型客户的WiTOWN系列以及面向中小商户的TreeBear系列,从底层打通云端服务和硬件终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免费的无线网络,为商家提供管理、营销、数据等服务。

赖杰指出:“行业标准还没建立起来。比如,什么样的Wi-Fi是能够提供合格服务的商业Wi-Fi?用户担忧安全、体验不好等都是行业发展早期阶段必定存在的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另一方面,现在的Wi-Fi网络是支离破碎的,这张网还没建立起来。割裂的网络,体验一定不会好。”赖杰说,“当然,Wi-Fi的建设也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觉得差不多5年能真正形成一个网络,不仅热点之间互通互联,而且Wi-Fi网络一定能够和4G、5G衔接起来。”

漫游、融合,是未来Wi-Fi必然的方向。对于这一天,赖杰认为还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Wi-Fi热点规模够大,大网能够形成;二是Wi-Fi自身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能够确立,比如安全、认证、计费等;三是Wi-Fi与运营商蜂窝网络的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比如技术上如何无缝漫游和切换,商业上如何运营等。只有这三个条件具备了,Wi-Fi才可能成为大规模可运营的商业无线网络。

这个设想或许不远了,有消息称谷歌已经在美国市场推出一种新的无线服务,实现用户在Wi-Fi和蜂窝网络之间的切换。

当这样一张网建立起来的时候,商业Wi-Fi事实上便从单点进化到云的阶段。赖杰对此非常肯定:“要让这些热点连接起来,要创造价值,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通过云。云的平台或者云的网络才能大规模管理和扩容设备、承载业务、服务用户,实现海量数据交互,这些都是互联网业务的最基本的需求。单个Wi-Fi热点是一个简单原始的个体,只有通过互联网+通信网+云计算相结合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才能够让它获得生命和智慧,就像科幻片中的‘天网’一样,它在五年后、十年后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我们现在所能看到和想到的。”

最后他说:“Wi-Fi一定要开放,靠封闭做小山头是做不来的。”

迈外迪构筑商业Wi-Fi生态的

六个关键环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无线城市的概念被炒得火热,部分城市也展开过大规模的无线热点建设。然而当时的终端极度匮乏(主要以笔记本电脑为主,虽然智能手机问世,但我国并未开放Wi-Fi),移动互联网尚处于萌芽阶段,所以这张网并没有能够真正发展起来。初创时期的迈外迪便面临这种产业链的不健全,用户需求单薄的状况。这也意味着整个行业处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

随着我国对Wi-Fi的全面开放,以及苹果手机所引领的智能手机狂飙式的增长,人们对Wi-Fi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也给商业Wi-Fi的发展创造出大量机会。迈外迪在这个过程中,也通过不断的创新,推动商业Wi-Fi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很多人对迈外迪的认识还停留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这个创新缔造出真正“不死(Business)”的Wi-Fi生态,但实际上迈外迪同时也是一个硬件、软件等产业链上游的创新者。迈外迪CMO夏华剑告诉记者,迈外迪通过这些创新实现用低成本构建可控的商业Wi-Fi网络架构,这是商业Wi-Fi存在的基础。他指出:“解决成本投入的问题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去扩张。在当年移动互联网生态并不繁荣的情况下,Wi-Fi运营商的变现能力,即运营面临的挑战比现在大得多。”这个挑战就包含当时Wi-Fi网络建设过程中高昂的硬件成本。

迈外迪的另一个创新,是运用“云+端”的方式来进行商业Wi-Fi网络的部署,这也是目前行业主流的做法。在迈外迪这里,“云”也是一个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云平台WIDASH将过去前端所有的AC控制、本地认证能力统统搬到云端。“过去星巴克每一个门店都要在本地部署昂贵的AC、Boss服务器,现在只需要在本地部署商业级能力的wismart&wimaster。控制、管理、认证、应用部署、数据处理均通过widash云端,大大降低成本。”夏华剑说。

迈外迪在国内最早向大众提供免费商业Wi-Fi热点,也是第一家对Wi-Fi网络进行商业运营的公司,属于典型的互联网后向运营模式。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迈外迪的商业模式都可以归于流量变现,但事实上迈外迪已经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8年前,智慧城市、无线城市的概念已经出现,但这张网由谁建设、维护、运营,在全球都没有一个好的办法。“Jerry(张程,迈外迪创始人)当时思考,如何让免费网络覆盖全城,并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夏华剑说,“这也是创办迈外迪的初心。现在,迈外迪将Wi-Fi视为像空气和水之于人们的生活一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生态中最基础的一环。在此之上承载To B和To C的服务,并通过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来赢利。”

迈外迪在引领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商业Wi-Fi生态建设的六个必要环节:硬件、固件、应用、云平台、服务、运营。

硬件、软件要可控。首先是硬件成本可控,包括AP、AC等核心硬件,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做出不逊于主流水平的设备;其次,软件的核心知识产权属于自己。商业Wi-Fi系统中,需要定制化的Rom,定制化的应用,而且要不断迭代。

夏华剑指出,移动互联网的变化可谓一日千里,要敏捷应变,就需要硬件、固件、软件三者完美结合。实现敏捷的前提是提高协同效率,硬件、软件如果不控制在自己手里,响应客户的需求就会变慢。在这种理念下打造的底层架构,才能更好地为上层的业务创新服务。迈外迪自主研发的硬件系统WISMART中,AP不仅支持两个频段,而且在每个频段可以容纳128人同时在线,这样可以承载更多O2O应用,支持更多物联网设备接入。

Wi-Fi是一个特殊的网络,在其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很多因素干扰,同频干扰,甚至布局都能影响网络体验。运维能力是商业Wi-Fi的关键,而且需要做到快速响应。迈外迪采取自建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遍及全国的运维工作。所谓“互联网+”即O2O的方式,通过招募商圈、社区附近有运维技能的工程师,经过考评、认证后建库,在线上通过向工程师派单,线下完成运维,认证工程师可以通过运维获得收益。这种“互联网+”方式主要针对三、四线城市,而在中心城市的大型项目,迈外迪会派驻专人进行服务。

迈外迪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关键看云端WIDASH管理软件的能力,目前WIDASH不仅提供管理平台和数据统计,可以帮助商家进行目标用户数据收集,可以和客户的CRM系统打通,实现客户关系管理和营销的目的。

但迈外迪还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即向开发者开放平台,把Wi-Fi入口打造成一个精准场景下应用生态平台。夏华剑表示:“有人说‘App已死,HTML5重生’,在各种场景之下,将应用通过Wi-Fi入口提供给用户,让场景标签化、需求标签化,这样Wi-Fi入口就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应用服务平台。”

这种生态模式有些类似百度的“轻应用”,只是以Wi-Fi作为入口。以大众点评的O2O应用为例,大众点评首先需要装机量(入驻用户手机),其次需要用户使用(在特定的场景下依赖用户选择)。即以传统的思路去做,需要推广App,提升日活跃用户数。但是Wi-Fi平台可以成为大众点评服务的直接入口,向用户提供点评、团购、优惠券,以及下一个目的地的预订等功能,无形之中大大增加它的活跃度和到达率。

迈外迪对Wi-Fi产业的最大贡献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现在这种商业能力又得到扩展:首先是传统的流量变现――广告,这是迈外迪的优势所在。迈外迪采用广告运营模式盈利,对广告的曝光量以及人群属性需要有明确的选择,所以它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人流量大的机场以及大型品牌连锁店,尤其以中高消费人群的稳定经营的咖啡店居多。其次是为商家提供增值服务(客户数据产生价值),实现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各类无线应用(例如无线点餐)等。第三是移动互联网生态(类似AppStore的概念,以Wi-Fi为平台,实现平台分成),可以提供各类O2O应用,商业大数据挖掘等。

这个生态的意义,是让传统企业用自身的Wi-Fi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比如沙县小吃,部署能够承载线上交互的商业Wi-Fi的构架就可以实现互联网+。迈外迪的商业Wi-Fi还可以通过微信、MIUI、大众点评为商户引流、增加销售机会,通过商业Wi-Fi的后台,实现数据统计、客户画像,进行数据沉淀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是实实在在的‘互联网+’。”夏华剑如是说。

目前,迈外迪能够面向多个行业提供包括网络部署、运营维护和O2O营销在内的整套解决方案。2014年12月迈外迪获得了由腾讯、大众点评共同投资的3亿元C轮融资,截止到2014年底,迈外迪已经覆盖全国前25名机场中包括北京首都、上海虹桥、上海浦东等在内的21个机场,以及包括星巴克、Costa、太平洋咖啡、哈根达斯等超过500个知名连锁品牌。

夏华剑指出:“移动互联网刚刚拉开序幕,当移动互联网真正到来的时候,流量会呈几何倍数的提升。靠3G、4G网并不足以承载这样的移动流量,Wi-Fi会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

商业Wi-Fi的核心是什么?

迈外迪做生态的思路类似苹果,掌控硬件和软件系统层而开放应用生态;而树熊网络的做法则有点谷歌做安卓的意思,软件系统开放给第三方硬件,应用生态也开放。那么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商业Wi-Fi的核心应该是什么?

不妨再看看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锐捷睿易品牌是产业链上游向下游延伸的典型,是一个既有解决方案也有运营平台的商业Wi-Fi解决方案商。锐捷网络新的战略方案更加注重场景化应用,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锐捷以自己擅长的硬件为基础,联合合作伙伴打造商用Wi-Fi生态。锐捷网络在《互联网周刊》有关“商用Wi-Fi解决方案服务商”(今后将统一称为“商业Wi-Fi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排行榜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与其均衡的解决方案能力和敏捷的市场理念不无关系。

另一个典型企业是一路热点,“16WiFi”是其在公交领域提供的商业Wi-Fi服务,归于流量变现的广告运营模式。但是,公交Wi-Fi的尝试前景让人堪忧,前不久东莞公交Wi-Fi项目暂停已经为这类业态敲响警钟。

不难看出,商业Wi-Fi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满足各方需求的过程,这个需求既来自消费者,也来自商家,未来还有各类互联网服务平台。综合来看,商业Wi-Fi因商业模式创新而改变公众Wi-Fi网络的命运,所以创新的商业生态才是商业Wi-Fi的核心力量。

过去《互联网周刊》关注商业Wi-Fi的产业建设,因而将关注点聚焦解决方案,而伴随整个行业转向云和互联网生态的过程,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并调整重心,帮助用户(商家)找到一个需求和服务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找到最适合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对于商业Wi-Fi用户(上帝)而言,更希望其大有所获,节约时间和空间,投入更多到其对其用户服务的主战场。任何一个价值链,都是由无数先进、智慧、卓越的参与者共同推动的,其中,真正的优秀者必会脱颖而出。市场是一面最准确的镜子。

艾瑞《2015年中国商业WiFi行业研究报告》WiFi行业分类

分类维度 描述

使用对象 个人WiFi:一般为单个用户提供WiFi服务,通常以现有终端设备为载体,

及使用环境 生成小范围的WiFi热点,供用户自己使用,可以分为硬件WiFi和软件

WiFi两大类。

家庭WiFi:一般指无线路由器,通过接入运营商网络,提供WiFi信号

给家庭成员范围内使用。

商业WiFi:指面向企业客户,为客户提供包括硬件、软件、服务等

内容的系统解决方案,免费提供给客户用户使用,是一种公众开放的WiFi。

运营商WiFi:指由基础运营商提供的WiFi网络。

智慧城市WiFi:指政府主导、相关企业参与的面对公众的无线城市建设。

使用范围 私人WiFi:供个人或家庭使用的WiFi,不对公众开放。

公众WiFi:供公众使用的WiFi。

WiFi信号源划分 固定WiFi:通过无线路由器,将有线网络转变为无线WiFi,通常在

固定场所铺设。

移动WiFi:将基础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流量转换为无线WiFi,

通常在移动环境下使用。

第4篇:商业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特征;案例

0.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寻求更加简约快捷的商业支付模式以满足日益快速的生活节奏,移动支付就是在这样时代背景下新兴而起的支付形式,并正迅速的被更多的人群所接受。移动支付产业要想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庞大的用户群、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合理的运营模式。目前,我国的手机占有量为世界最多,并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其日渐成熟,这些不可或缺的条件是移动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然而,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到移动支付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金融机构、移动设备提供厂家、移动设备商家以及移动设备用户群等众多实体,在这种环节过多的模式下,移动支付运营模式能否取得稳定发展尚不能确定。

1.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的主要特征

目前,在整个国际移动通信技术的大背景下,移动支付产业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地位的支付运营的商业模式,目前在日本已经取得了初步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二是以金融机构为主导地位的支付运营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在韩国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正在被快速的普及推广;三是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主导地位的支付运营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在欧盟已经被基本确立,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相对成熟。

1.1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地位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

这种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的特点是,支付平台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运营商,但运营商则会提供三种不同形式账户设置类型,即手机账户、虚拟虚拟银行账户以及网银账户,移动终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目前,最为快捷的方法就是用户直接用手机账户进行商业支付活动,该种账户可以在没有银行卡的情况下完成支付活动。另一种较为常用的形式是用户可以在银行账户中专门建立一个虚拟银行账户,专门用于这种运营模式下的移动支付活动。

1.2以金融机构为主导地位的支付运营的商业模式

这种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各大银行建立专线,并以此为媒介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相互连接,实现银行与移动通信商的互联,从而提供自己的银行卡用户独立的移动通信支付平台。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会建议移动用户将银行账户绑定一个手机账户,当手机用户需要使用移动支付时,可以通过银行卡账户来完成相应的支付活动。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严格控制了所有的交易活动信息,而移动运营商仅仅作为完成此项商业交易活动的信息通道,并没有参与到具体的支付活动中。

1.3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主导地位的支付运营的商业模式

这种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的特点是,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是独立于金融机构和移动通信商之外的第三方单位,也被称为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因此,与以金融机构为主导地位的支付运营的商业模式相同,该种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并没有参与到具体的商业支付活动中,仅作为信息通道或者手机账户支付中的结算单位,但银行则是最终结算单位并管理账户的相关信息。此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独立于移动支付运营平台。

2.移动运营模式典型案例分析

2.1以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上海世博手机票

上海世博手机票采用了两种支付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即近距离支付和远距离支付。近距离支付是指手机现场支付,为了实现这种移动支付模式,中国移动推出了RFID-SIM卡,也就是双界面智能卡技术向手机领域渗透的产品。该种卡采用的技术标准为2.4MHz,具备普通的SIM卡一样的通话及上网功能,同时又可以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使其可以完成手机现场支付的相关操作,但需要有专门与之相连的天线与读卡器。对于移动远距离,上海世博门票采用了二维码身份确认技术,使远距离支付更加安全、快捷。

上海世博手机票用户在入园和消费之前,首先要更换RFID-SIM卡。如果需要使用手机进行购票,可以通过手机直接登录中国移动官网购买,购票金额直接从用户的手机账户中扣除,随后就会收到身份确认二维码,即可使用所购买的门票。如果需要使用手机进行支付,那么只需将手机贴近POS机的感应区,即可完成扣款过程。为了体现移动支付的透明度,在每次交易结束后,用户都会收到移动发出的短信,告知该次的交易详情。

2.2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中国银联“手付通”

中国银联“手付通”的支付载体为手机中的金融智能卡,该智能卡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手机SIM卡,另一种是智能SD卡。所要完成的支付信息通过手机进行终端处理,采用无线通信网络和非接触通信技术实现手机现场支付和远距离支付。手机用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相应软件,就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完成银行支付、网购等多种交易活动。

中国银联“手付通”专业版采用基于13.56MHz标准非接触技术的NFC方案,为实现远程支付的安全,该方案采用SD卡硬件加密技术。此外,“手付通”大众版还采用了智能IC卡加密技术,并且用户在现场支付时还可以依据需求选择WAP和短信支付两种方式,并通过K-JAVA安全认证客户端提高支付的安全性。

2.3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模式——支付宝“手机安全支付方案”

作为网上支付领域的领军者,支付宝在2010年了“手机安全支付方案”。通过该种支付模式,手机用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带有支付宝接口的应用软件,就可以通过支付宝账号完成软件中所包含的所有交易活动的支付操作。相比前两种移动支付运营模式,支付宝“手机安全支付方案”不需要更换手机SIM卡或者安装智能SD卡,让用户在使用上更为方便。

不过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主导的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也很多:首先非金融机构进行支付业务的门槛较高,支付宝必须根据新出台的管理办法进入;其次第三方支付平台虽然简化了支付流程,但是对于支付宝本身如何协调与运营商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林,陈吉慧.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0(30):39-40.

第5篇:商业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2G WLAN 移动宽带 融合组网 战略定位

1 引言

国内在积极研究GSM、TD-SCDMA、TD-LTE和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四网协同解决数据业务需求的时候,中国移动的巴基斯坦全资子公司辛姆巴科公司也在集团公司的安排部署下开展了2G+WLAN融合组网的探索和实践。在巴基斯坦政府迟迟不发放3G/4G牌照的前提下,探索如何通过建设WLAN商业网络使之成为数据业务的主力承载网,解决移动宽带业务对2G网络日益增加的压力并全面提升用户感知,提高用户粘度并争取更多新用户入网,在巴基斯坦竞争激烈的移动通信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背景

2.1 巴基斯坦概况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98%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领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不含巴控克什米尔)。1947年实行印巴分治,1956年正式建国。截至2014年9月,巴基斯坦人口约1.97亿,是世界第6人口大国。巴基斯坦人口增长较快,年增长率超过2%。人均GDP 2013年为1 309美元[1]。

2.2 巴基斯坦移动通信市场概况

2012年以来,巴基斯坦整体经济形势有所恢复,电信市场发展势头较好,移动收入呈上升趋势,2012财年行业收入同比增长13.4%。目前,巴基斯坦有5家主要运营商,用户总规模达到约1.33亿户,移动普及率约72%。宽带客户突破210万,普及率持续提升。智能手机终端占比低,目前正处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转换初期。巴基斯坦各运营商运营情况如表1所示(资料来源[2]):

2.3 辛姆巴科公司面临的挑战

中国移动于2007年5月完成Paktel Limited 100%的股权收购,并将其更名为辛姆巴科有限公司(CMPak Limited)。2008年4月份开始,中国移动启动国际品牌“ZonG”。经过多年努力,辛姆巴科公司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网络和市场规模,在新增用户市场中连续3年排名第一,增值业务收入占比25.9%,位于行业第一,手机上网GPRS普及率23%,位于行业第二位,是巴基斯坦发展速度最快的运营商。

公司面临客户价值结构急需优化、频谱资源紧张、网络建设资金短缺等制约公司发展的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未来流量业务将呈现爆发性增长,年均流量增幅将超过40%。预计在3年内,巴基斯坦智能手机渗透率将从5%提升到18%,智能手机销量将达到每年1 000万部以上。移动宽带市场、企业和家庭市场无疑是未来移动通信市场的主要增长点,也是中高端价值客户的主要来源。

3G/4G/WLAN的引入将为移动宽带的发展创造技术条件,使运营商提升保有并吸引高价值用户的能力,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流量增长带来的挑战。

3 2G+WLAN融合组网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宽带数据流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2G网络面临语音和数据的双重压力,各项网络指标一再恶化,急需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

3.1 3种2G网络数据流量协同组网方案比较

为探究2G网络如何有效分流数据流量,对3种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其优缺点如表2所示。

3.2 2G+WLAN融合组网的可行性与发展思路

通过对上述3种数据流量业务协同方案的比较,长远来看2G+3G/4G+WLAN方案是各运营商长期发展的解决方案,但由于巴基斯坦政局更迭频繁,导致该国迟迟不发放3G/4G运营牌照,经集团公司同意,辛姆巴科公司启动了立足2G、在部分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先行建设WLAN网络以实现全面覆盖的试点工作。

(1)融合组网的技术可行性探索

根据市场部门提供的用户数据业务需求数据,并结合2G高数据业务小区,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和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各选取了10个左右数据业务热点建设WLAN实验网,涵盖了室内的商场、学校、机场、办公大楼,室外的商业街区、公园广场等数据业务热点地区。由于巴基斯坦站点获取难度较大,站址资源仅限于2G室内外站址,以2G/WLAN共站的模式进行建设,共享现网站址、铁塔、电源、传输等资源,实现最小投资、最快开通。WLAN实验网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实验网开通后,成功验证了端到端方案(覆盖、传输、认证、供电),证明了WLAN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验证了包括Web Portal/无感知认证在内的认证计费方案,实现用户自动开户功能;验证了AP以微波和SDH/PTN作为主要回传手段的传输方案可行性。

但是测试表明,WLAN大规模组网在实现室外覆盖方面存在较大风险。以伊斯兰堡F7市场站点为例(如图2所示),室外AP高度20m,发射功率500mW,采用高增益天线。

根据实测结果,室外覆盖距离大约150m。在150m的范围内,下载平均速率可达到8.3Mbps,上传速率可达到7.96Mbps。但在150m距离外,下载及上传速率均较低。而在进入室内后,基本无法搜索到信号。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结论:WLAN室外AP受发射功率和频率限制,覆盖范围有限,需要密集建设大量AP才能实现与2G/3G相同的覆盖面积。室内覆盖则需要结合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用户端设备)做深度覆盖或采用室内AP做定点覆盖,站点和传输资源都是制约因素,因此进行大规模WLAN网络建设实现全面覆盖存在较大风险。

(2)商业运营可行性分析

与市场部门协同,选取首都伊斯兰堡数据业务热点进行了WLAN网络规划和商业运营投入产出分析。热点选取标准如下:

1)选取最近一周内数据业务总流量大于12GB的2G小区覆盖区域作为首选覆盖区域。

2)同时,通过调用该区域内用户登记在2G小区的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移动设备国际识别码)确认智能手机使用比例大于4%的区域。

3)结合实地区域场景及客户群特征,确定最小连续覆盖单位,在保证投入产出的同时考虑市场销售的易操作性。

4)考虑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对其经常去的休闲场所提出补充覆盖。

在按照以上标准选取覆盖区域进行网络规划后确定共需建设1 106个AP,覆盖大约伊斯兰堡8%的面积,成本和收入等相关指标评估如表4所示(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入产出比)。

表4中提出正常、乐观和悲观这3种场景,在正常方案下预计发展客户3万,在悲观方案下2万,在乐观方案下4万;乐观、悲观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分别上下浮动20%。在正常方案下,整体亏损,但假若将此5年亏损折算到大约1万高端客户的维系,相当每月维系成本约43.3卢比,其中影响收益测算的主要因素是客户数和ARPU。

结论:WLAN业务预期盈利比较困难,想要获取盈利的周期也很长,但是可以作为在3G/4G商用前维系高端用户的手段,在获得3G/4G牌照后作为数据业务的补充,缓解数据业务爆炸性增长带来的频谱资源短缺并提高用户使用体验。WLAN商业运营存在较大利润风险。

(3)政策风险分析

WLAN使用的802.11标准使用射频频率作为传输媒介,但与2G/3G技术不同的是IEEE 802.11协议工作在ISM频段。所谓的ISM,即工业(Industrial)、科学(Scientific)与医疗(Medical),大致而言,ISM频段是保留给工业、科学或者医疗设备使用的。微波炉、2.4GHz无绳电话、蓝牙设备均工作在ISM频段。

在与PTA(Pakistan Telecommunication Authority,巴基斯坦电信管理局)交流及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发现,在巴基斯坦开展WLAN商业运营存在政策风险。

发射功率和覆盖距离限制:PTA在2008年的许可和登记分类条例修订案(the Class Licensing and Registration (Amendment) Regulations)中明确要求使用ISM频段非商业用途设备功率必须小于100mW,覆盖距离低于100m。如果把ISM频段用于商业用途,需要申请和购买业务牌照,牌照类型为宽带数据增值业务牌照(Broadband Data VAS service License),按100 000卢比/省收费,有效期为15年,可在获得牌照省份内部署WLAN网络。但PTA目前已停止发放此类牌照。

频点限制:PTA在ISM频谱使用指南(Guidelines

for Use of ISM bands in Pakistan)中规定ISM频率范围如下:

2.4GHz频段:2.473 5―2.483 5GHz(10MHz);

5GHz频段:5.725―5.850GHz(125MHz)。

2.4GHz频段只有10MHz带宽,不足1个22MHz频点,且远低于IEEE建议的83.5MHz带宽,完全按照法规要求则无法使用2.4GHz频段独立组网。虽然5.8GHz频段有150M带宽,但如果只用5.8GHz频段组网,由于目前只有少数终端支持该频段,也面临极大风险。

干扰:由于ISM频段非商业用途是免费的,且不需要申请,因此PTA不对ISM频段的干扰负责。

政府态度:公司法务部已经就实际使用频率、发射功率、覆盖范围和运营牌照等问题正式向PTA发函确认,至今没有收到正式答复。PTA的非正式答复是等到3G/4G牌照拍卖以后再说,因此后续要进行WLAN商业运营存在较大风险。

竞争对手:本地无线宽带运营商Wi-Tribe公司室外建设的WLAN热点已被PTA要求拆除。

结论:由于代表政府的PTA明确表示在3G/4G牌照拍卖前,不允许任何运营商进行WLAN商业运营,因此要大规模部署WLAN商用网络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

4 结论

2G+WLAN融合组网的运营模式在巴基斯坦面临诸多风险,主要风险点如下:

覆盖风险:受功率和频谱限制,室外覆盖距离仅150m左右,室内覆盖信号穿透性差,严重制约热点的选择。

成本控制风险:要实现与2G/3G基本相当的全面覆盖,投入成本甚至高于3G网络建设的投入,实现盈利非常困难。

政策风险:政府不允许WLAN大规模商业运营,相关政策不明朗。

客户体验风险:由于ISM频段非商业用途是免费的,且不需要申请,极难控制其它ISM设备对网络的干扰导致的低吞吐率和客户体验差的问题。

网络建设维护风险:站址密度非常高、获取困难且成本高,涉及到谈判、租赁、供电等,对维护工作是极大挑战。

因此,根据网络规划和商业运营投入产出分析,2G+WLAN融合组网的运营模式靠提供WLAN来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很难获取利润,因此WLAN商业运营建议定位在3G/4G商用前维系高端用户的手段,在获得3G/4G牌照并商用后作为数据业务的补充,缓解数据业务爆炸性增长带来的频谱资源短缺和业务压力,并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由于上述风险点的存在,促使中国移动集团总部及时决策,同意辛姆巴科公司参加巴基斯坦3G/4G牌照拍卖。辛姆巴科公司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同时竞得了3G牌照(WCDMA 2.1GHz 20MHz带宽)和 4G牌照(LTE FDD 1.8GHz 20MHz带宽),成为巴基斯坦频谱资源最丰富的运营商,也成为巴基斯坦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4G运营商,直接将巴基斯坦移动通信引入了4G时代,同时极大地缓解了频谱资源紧张、数据业务急剧增长的压力,2G+3G/4G+WLAN将成为辛姆巴科公司新的战略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巴基斯坦[EB/OL]. [2015-06-10]. http:///link?url=xeAStmlI7hoXraditsngmOocYd2D6lyLrDal6c62xz-GyQrehPrC4FN-w57VIO0Cw4OxHFY4y-uDg_PjzyM6VK.

[2] Pakistan Telecommunication Authority. Annual Report 2011―2012[EB/OL]. (2013-03-13). http://pta.gov.pk.

[3] IEEE 802.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and Physical Layer(PHY) Specifications[S]. 2007.

[4] 何廷润. 未来无线宽带领域的融合与竞争[J]. 移动通信, 2014(9): 5-8.

[5] 陈赣,李曙海,金晓晓,等. 基于WLAN智能管道平台的精细化网络优化研究[J]. 移动通信, 2014(24): 17-20.

[6] 朱东照. 3G网络与WLAN协同规划之探讨[J]. 邮电设计技术, 2009(9): 1-5.

[7] Pakistan Telecommunication Authority. Guidelines for Use of ISM bands in Pakistan[EB/OL]. (2001-01-21). http://pta.gov.pk.

[8] 刘威. 无线网络技术[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9] Bianchi G.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IEEE 802.11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 2000,18(3): 535-547.

第6篇:商业运营方案范文

精准营销和M2M技术

SAP对本次展会的重视显而易见,包括SAP亚太及日本区行业价值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Adaire Fox-Martin,SAP全球执行副总裁、SAP中国研究院总裁孙小群,SAP全球移动战略和解决方案管理高级副总裁Nick Brown,SAP亚太和日本区移动商务负责人Steven Medeiros和SAP大中华区平台解决方案总经理陆大昕等在内的多位高管都出席了本次展会,并接受了媒体专访。

加拿大蒙特利尔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大部分市民都会下载一个移动公交应用。这个应用能为用户提供如公交线路变动、优化公交出行线路等信息。当地公交运营公司邀请了包括零售商、咖啡店、展会场所和旅馆在内的2400多个合作伙伴加入该应用。该应用具有定位功能,且用户可以上传个人偏好。这样,合作伙伴即可通过该系统对用户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并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推送。这是通过SAP移动解决方案来实现精准营销的典型应用案例。

SAP看重的另一个移动应用市场,是M2M(机对机技术)所带来的。Fox-Martin指出,采用M2M技术,借助无线装置捕捉实时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应用系统中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商业决策结果,如应采取怎样的商业行动是让SAP感到非常兴奋的一个M2M技术亮点,他们可以据此改进业务流程。目前机对机商务模式主要有移动物流管理、移动支付、移动监控等。

Harris Interactive最近公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超过30%的被调查的IT决策者认为,智能化城市将是通过M2M技术部署收益最大的领域。Fox-Martin认为,要想实现当前被热议的互联城市愿景,需要有一个基础架构来支撑,进行大数据分析,并通过移动设备来获取信息和交付,而SAP是能够提供这三大领域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供应商之一。

Nick认为,SAP在移动应用领域的优势是能够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完成Sybase、Syclo、Ariba的收购后,SAP已经拥有移动平台、移动设备管理、移动应用管理和移动内容管理全面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关注电信合作伙伴

SAP早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在移动市场,除移动解决方案外,SAP还提供移动平台。这令SAP更加重视合作伙伴的维系。陆大昕说,SAP很重视中国合作伙伴,希望更多人使用SAP移动平台和移动解决方案,基于SAP技术来构建具有知识产权的应用。

第7篇:商业运营方案范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商业银行;应用;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1-0057-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1.13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加快,国内银行业面对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经营风险不断积聚,竞争也更加激烈。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制定或调整了发展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实现持续发展。相对而言,平衡计分卡是商业银行适应当前发展形势、推动战略目标实现的最优选择。

一、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教授和来自波士顿的顾问大卫·诺顿(David Norton)两个人于20世纪90年代初共同开发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该方法从四个维度关注企业绩效: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其最早的用意在于解决传统的绩效考核制度过于偏重财务层面的问题,近年来经过不断发展更加侧重于战略沟通和执行[1]。

(一)平衡计分卡的“平衡”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平衡计分卡的产生源自于解决单一财务指标考核的弊端。尽管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但财务指标却与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等非财务指标密不可分,只有两方面都得到改善,企业的战略才能得到实施,因此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从财务和非财务的角度去思考公司的战略目标及考核指标。

2.短期与长期的平衡。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既关注短期战略目标和绩效指标,也关注长期战略目标与绩效指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以战略的眼光合理调节企业长期行为与短期行为的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前置与滞后的平衡。平衡计分卡既关注那些能反映企业过去绩效的滞后性指标,也关注能反映、预测企业未来绩效的前置指标。如果没有前置指标,滞后指标无法反映如何实现目标。相反,如果没有滞后指标,前置指标可能反映了短期改善而不能说明这些改善是否对客户和股东有益。

4.内部与外部的平衡。平衡计分卡关注企业内外的相关利益方,能有效地实现外部(例如客户、投资者、社会公众、监管机构)与内部(例如流程和员工)衡量之间的平衡[2]。

(二)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来说明

(三)平衡计分卡问世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日后的实践过程中,卡普兰和诺顿发现,平衡计分卡不仅可使财务评价指标与未来绩效动因方面相匹配,而且更有助于战略沟通,二人于1996年出版了《平衡计分卡》一书对此进行了总结,平衡计分卡也越来越成为全球化大企业重要的战略实施工具。根据有关权威调查显示,在《财富》排名前1000家公司中,55%以上已经实施了平衡计分卡这一工具或理念,全球最大的300家银行中,有70家以上运用了平衡计分卡来管理战略。

二、平衡计分卡在国外商业银行的应用经验

平衡计分卡在驱动战略沟通与执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使组织围绕战略协同化,通过沟通与考评,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奖金薪酬与业务单元和公司目标挂钩,从而将战略转化为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成功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通常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战略与运营执行结合起来[2]:

(一)开发平衡计分卡,用战略主题来描述战略,确定战略目标

2004年,北欧联合银行(Nordea Bank)的高管决定采用平衡计分卡来聚焦股东的价值创造,持续更新绩效观念,并促进“同一个银行—北欧银行的方式”的文化建设,发动全体员工为战略执行做贡献。该银行平衡计分卡用四个战略主题来描述这一战略:确保资本效益和高质量的信贷投资组合。确保优异运营,严格成本管理,降低复杂性。确保收入稳定、有效益的增长。吸引、开发和保留积极的、有能力的和绩效导向的员工(学习与成长角度)。

以上战略主题将整体战略划分为具有逻辑的、便于管理和理解的子战略。不同的战略主题产生收益的时间周期不同,执行方式也不同,但它们是并行的,以确保高层团队能够分别规划和管理战略中的每一个关键因素,并保持相互间的协同运作,兼顾短期绩效改善和长期持续发展。

(二)为每个战略目标设立衡量指标和目标值。

要使战略目标更有意义,更加可操作,还需为其设置衡量指标和目标值,以使目标具体化,便于跟踪进程,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星展银行(Consumer Bank)为实现在5年内将年运营收入由2000万美元提升至1亿美元以上的目标,决定从三个方面来入手:一是运营管理方面要降低25%的单位客户的服务成本(服务水平不变);二是客户关系方面要将单位客户的收入提高50%(推广交叉销售);三是客户量增长方面要增加40万名新客户(卓越表现及创新产品)。

(三)在战略主题的基础上,选择和管理战略行动方案,实现短期行动计划与长期战略的协同

为达成企业某个战略目标,通常需要企业内不同部门采用多个互补的行动方案,如人力资源部门、信息技术部门、营销部门和运营管理部门,不同的行动方案要形成整体的行动方案组合并同步实施,才能实现整个战略主题的绩效。高层管理者需要甄别各种行动方案,跟踪已有行动方案的进程,决定取舍以及配置资源,这对保证战略目标的正确执行非常重要。富国银行(Wells Fargo)在20世纪90年代决定发展网络业务时,员工热情高涨,不断提出新的行动方案。富国银行的经理们通过对行动方案进行评审和排序,将运营性的行动方案整合或下放到各业务单元和职能单元,帮助管理层将原有的600多个行动方案减少为最终的12个左右,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务成本。

(四)加强战略沟通和组织协同,将战略与员工发展及薪酬制度挂勾

为了有效地执行战略,需要不同组织单元员工的整合和协作。将员工个人目标与战略目标相链接的方法,就是由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帮助员工确定他们的个人关键绩效目标,这个目标要与员工日常工作之间有清晰的联系,并根据他们的业绩表现来分配奖金。同时,员工在公司的帮助下提升能力和经验,最终达到公司的期望。例如2011年全球银行资本规模排名第二、利润排名第四的美国大通银行(JPMorgan Chase)就非常重视管理层与员工间的沟通和激励,该银行在长期发展中建立了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给员工创造了较为公平的工作环境,而在员工培训方面进行的重金投入以及跨国交流的工作机会,也加快了员工成长的步伐,使银行内部素质明显提高,银行业务发展久盛不衰[3]。

三、国内商业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经济金融的蓬勃发展,国内一些商业银行也开始应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考评和战略管理,但据了解,大、中型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等少数几家银行近几年来坚持实施了平衡计分卡,其余大多数银行只是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的某些理念。无论是坚持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还是部分应用了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在应用过程中都普遍感到很困难,执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3]:

(一)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的平衡问题

有引起商业银行由专门的战略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战略规划,但平衡计分卡的制定由人力资源部来完成,实施则由业务部门来完成,战略制定和执行部门之间缺乏关于战略目标及实现途径的必要共识,且战略管理部门未持续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充分的跟踪和评价。

(二)各维度指标间的平衡问题

平衡计分卡的指标选择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多方论证才能找出关键指标,各维度指标间的权重也应相对平衡。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对利润总额和存贷款规模比较看重,通常会在这些指标上赋予更高的权重,忽视了那些有助于银行长期战略目标实现的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成长维度的指标。

(三)机构和个人绩效指标的逻辑关系问题

国内商业银行在指标的分解方面还不够科学,有的银行只是简单地先将总指标分解到各业务管理部门,再由各业务管理部门分解到下级经营单位,各部门之间或部门与个人之间的指标缺乏逻辑上的对应关系。

(四)评价结果与员工激励问题

有些银行将平衡计分卡的评价结果主要应用于员工奖金分配,而忽略了绩效管理中计划、辅导、评估、激励四个环节的平衡,因此员工过于关注指标设置、指标值设定以及评分结果,没有将个人日常工作与银行战略目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链接起来,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四、国外商业银行的启示

(一)有效的战略沟通是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关键

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高层领导者在战略目标分解和战略沟通中的重要作用,要首先提升高层自身对战略目标的理解能力,然后由高层向下层层推进,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战略传导,直至基层员工。从国外商业银行来看,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高层管理人员亲自引导沟通流程,他们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与业务单元负责人、一线员工、后台部门员工以及外部供应商的沟通上,而且他们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反复地去沟通同一个信息,如讲话、简报、内部网站、培训、会议等等。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形成民主协商的企业文化,而这正是实施平衡计分卡所需要的企业环境。

(二)将战略与运营链接起来是实施平衡计分卡的保障

正如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所说:“有效运营和战略都是卓越绩效的基础……只是两者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一个好的战略如果没有优异的运营和管控流程就不可能成功实施。反之,优异的运营有可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流程和时间,但如果缺少战略的愿景和指引,企业就不可能仅从运营改善中获得可持续的成功。国外成功执行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一套综合完整的链接战略制定、规划和运营执行的管理体系,在执行过程中通过一个正式的沟通流程使业务单元和个人围绕战略协同一致,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如质量和流程管理、作业成本法、滚动预算等来规划运营,并在实际执行中不断地进行监控和调整。

(三)部门经理在加强组织协同和沟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平衡计分卡的使用难度是很高的,各战略主题下设置了一个或多个战略目标,还要采取各种行动方案。这些目标和行动方案通常由部门经理们综合各种建议形成,即使是高层制定的目标,也要靠经理们推动执行,并及时反馈。实践中,设定目标和目标值是件困难的事,经理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最高层的目标在保持逻辑上一致的前提下,分解到各个层面,包括客户、流程和学习与成长角度的衡量指标,如关键流程的绩效、关键员工的能力。如果部门经理本身能力不足,或不理解高层的意图,或无意愿为推进这项工作而加倍努力,那就像一只木桶出现了一块短板一样,无法使协同工作产生最大效益。

(四)商业银行应特别注重风险管理

银行是一个经营风险的企业,在战略制定、规划与运营过程中应时时刻刻关注风险,管理风险。美国富国银行和大通银行尽管也受到了冲击,但由于在业务选择上避开了引爆这场金融危机的次贷业务,在危机中不但很快复元,而且还通过并购其他银行壮大了实力,确保了企业的持续发展。目前这场危机目前仍未好转,且又蔓延到了欧洲,引发了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状况对金融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影响是巨大的,加之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金融监管日趋严格,商业银行更加需要在战略执行中加强风险管理,并提高到中心的位置。

参考文献:

[1]保罗·尼文.平衡计分卡 战略经营时代的管理系统[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第8篇:商业运营方案范文

运营商正面临着多方面的ICT转型挑战,作为其中重要的业务之一,CloudVPN也因此获得了广泛关注。传统企业专线服务面对如今迅速转型的业务发展模式,其适应能力正越来越有限。为了改变传统企业专线业务开通周期长、业务单一、运维困难等长期困扰运营商的问题,在日前举行的运营转型峰会上,华为正式CloudVPN集成服务解决方案。

“运营商的企业专线服务如今亟须更好的体验。” 华为全球技术服务部副总裁、咨询与IT集成服务部总裁荀速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我们把CloudVPN集成业务推向市场,通过提供精准的网络规划和设计、vService生态预集成与实时按需的ICT资源统一编排,来帮助运营商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专线接入,让用户畅享一站式ICT服务,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释放在B2B领域的潜力和资源。”

企业数据专线需求升级

数字时代,ICT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走向快速创新的道路,企业为了能更快地进入新市场、敏捷创新、提高生产力,需要更加高效可靠,灵活可定制的ICT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新型专线业务和云数据中心业务的需求高速增长。

来自Analysys Mason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全球运营商对于以云业务为代表的新兴领域业务的期待目标很高,但是在UC、Hosting等非连接型业务领域,运营商获得的收入在企业投资中的占比的确是很有限。例如数据专线这样的连接型业务才是对运营商至关重要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针对数据专线业务领域运营商收入将占到企业投资的90%,这将是一个万亿元级的新蓝海。因此全球运营商都致力于进一步提升在这一领域的对企业客户的服务能力与市场份额。

然而,传统的企业专线业务方式却让运营商始终徘徊在许多企业客户的门外,传统的通过软硬件拼凑而来的ICT方案大多缺乏定制性和行业理解力。“对于不同的垂直行业来说,他们对于专线的需求在快速的TTM、敏捷运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共性,但同时必须看到的是,不同行业对于专线也有着内在的差异化需求。”荀速表示。例如对于中小型企业需要的是快速的线上服务以及灵活的资费,而对于金融行业则要求专线具备更高质量、更高可靠性等。

传统运营商企业专线的申请、开通流程复杂耗时,企业新业务拓展上线周期较长,增值服务提供能力有限,长期运维成本高等问题在各行各业市场发展迅速、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客户的这些需求。“在ICT对行业信息化的影响日渐深入的形势下,企业客户开始思索该如何更方便地获得服务,而运营商同时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把这些需求转为现实不同行业的企业客户。”荀速表示。

加速运营商释放管道潜力

“CloudVPN集成服务解决方案正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荀速表示。

能够将网络与云无缝连接,SDN技术正成为运营商进一步发挥管道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CloudVPN也因其可以让运营商更快地为企业客户进行业务开通,更便捷、灵活地提供增值服务而被更多运营商和企业用户所关注。

据了解,运营商能够通过Cloud VPN创新的专线业务模式将企业VPN和增值业务功能收归到云端,从而使企业本地设备极大简化,并且支持即插即用、业务配置自动化以及运维自动化可视化。例如,通过华为CloudVPN解决方案一改过去30天的业务开通周期,可以使一个新用户的业务订购、设备选型到在线下单自服务的全流程缩短至5分钟内,运营商也仅需15分钟就能完成订单审核和网络资源自动部署,然后终端盒子装箱发货;企业用户自己只需要将收到的小盒子连上电源和网线,小盒子就即插即用、自动配置,无论是上网还是复杂的VPN业务都是全自动开通,无论企业用户还是运营商都无需做一条命令行配置。云化网络服务模式在CloudVPN解决方案上得到完美体现,将为企业带来全新的业务体验。

因此,越来越多的运营商计划提供CloudVPN业务并预期通过增值业务来获得ARPU值的提升,同时也提出希望合作伙伴能够具备这样的能力:了解现网,具备规划和设计CloudVPN的能力,实现各项资源的综合编排,进而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

这是运营商在CloudVPN部署中最大的挑战,恰恰是华为CloudVPN集成服务解决方案所提供的关键能力:基于华为云化、微服务化平台,运营商可通过“在线图形化Studio”进行自助的CloudVPN服务快速创建,通过精准的网络规划设计来保证业务承载质量,还可通过多厂商ICT资源统一自动编排,帮助企业实时按需获取云、网资源。

“相比于传统的VPN连接服务,CloudVPN企业云专线可以实现更短的业务上市时间,提供更丰富的增值业务和更敏捷的运营模式,助力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快速发展企业用户数,增加B2B领域收入占比,实现商业成功。” 荀速表示。

开放生态凝聚未来竞争力

CloudVPN集成服务解决方案不仅关注技术本身,更关注未来运营商的商业潜力。“网络是联接的基础,基于联接的增值业务则是竞争力的呈现。”荀速表示。传统的运营商VPN专线只能提供有限的市场空间,华为认为,“专线+增值业务”的组合模式可以帮助运营商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因此,华为基于其云开放实验室的生态能力,通过第三方增值业务的预集成来为运营商提供更丰富的增值业务。通过与业界知名厂商如Fortinet、Check Point、Citrix、Infoblox等进行合作,华为CloudVPN集成服务解决方案在负载均衡、安全、广域网加速和IPAM等方面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第9篇:商业运营方案范文

坤腾畅联此次获奖可谓是实至名归,作为国内最大的以智能WiFi为核心的商业智能硬件解决方案第三方服务商,坤腾畅联历来注重创新发展,公司利用智能硬件、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整合商业服务业内合作伙伴的能力和优势,搭建国内的商业智能生态链,以开放合作的模式为合作伙伴提供OEM、ODM及数据经营等全方位合作方式,与合作伙伴们共同分享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行业机会。坤腾畅联研发和运营的由商业智能硬件、智能硬件操作系统、开放服务平台、云计算平台、广告平台、大数据平台组成的商业智能整体解决方案,广泛服务于中国商业WiFi运营商、O2O运营商、商业应用服务商、商业智能硬件零售商等合作伙伴,在业内具有相当的口碑。

坤腾畅联致力于打造完美的互联网应用环境,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定制属于自己的商业WiFi智能场景,将办公、学校、医院、商圈及等场景完美连结,为场景内的所有用户提供快速、稳定、高并发的智能WiFi应用服务。坤腾畅联秉承技术驱动的原则,注重从用户体验出发,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近两年,尤其是2016年以来,坤腾畅联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

坤腾畅联合伙人、首席运营官徐旭代表公司在第八届中国行业信息化评选活动会上与来自WiFi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高管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发表了题为“开放与服务 专注做WiFi智能硬件第三方服务者”的主题演讲。

徐旭在演讲中表示,当前,信息互联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商业的信息化、互联网化、智能化仍处于初期阶段。商业智能已经成为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等时展需求,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坤腾畅联在此领域具备先天的优势。首先,它是将传统网络硬件智能化并应用到商业环境中的大量场景并取得了行业的认可,尤其是现在的比较火热的商业WiFi及O2O行业。第二,坤腾畅联立足于商业网络终端将人与人,人与服务,服务与服务进行互联网交互和连接,打通商业信息价值传递,有效地将商业服务通过互联网进行客户需求精准匹配。大幅度提升商业效率;第三、坤腾畅联联合行业内的商业应用服务提供商共同创建一个商业应用服务生态,形成一个以智能硬件为载体的商业服务开放平台和服务市场。为千千万万的商业体提供一个价值驱动的服务入口,进而成为商业智能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