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运维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用户不发短信了,那他们用什么拜年?并不是打电话。根据统计,2014年春节运营商移动电话去话总时长只有平时通话量的3/4,也低于2013年的假期总时长。
用户们或许是在上微信,或许是在上来往,或许是在做其他,总之,他们转移到了其他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之上。从除夕到初七的8天里,全国平均每个手机用户使用46.6M流量,比2013年平均每日增加了63%。
从2014年国内三大运营商财报分析,三大运营商的主要收入由语音转向数据。运营商的数据业务受到OTT的激烈竞争,逐渐被管道化。财报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3090亿元,减少467亿元;数据业务收入2531亿元,增加462亿元,增长22.3%;其中,中国移动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115.1%,收入同比增长42.9%。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流量收入341亿元,增长50%。中国联通移动宽带业务收入1058亿元,增长17.9%。
传统语音、短信业务收入急速下滑,数据业务的增长未能填平语音业务的亏欠,这是运营商营收减少的重要原因,而支撑数据流量高速增长的网络投资和管理网络的成本不断增加,运营商遭遇“增量不增收”。
面临互联网业务及移动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传统电信运营商受到原有竞争对手(运营商之间)和新的市场竞争对手(如OTT厂商)的双重挤压。运营商如何在变革中制胜?
抢占数据服务制高点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目前最重要的是抢占数据业务服务质量的制高点,控制管道,按质定价,利益共享。
首先是保障,一张高质量高性能的网络是运营商数据业务运营的基础,在此之上实现对移动互联网各种OTT应用的质量和用户业务体验的可视、可管、可控。
其次是合作,与OTT企业、内容提供商合作发展,创造竞争环境,鼓励高带宽、大流量应用迅速发展,提高管道的核心地位,让行业各类玩家意识到业务质量的重要性。
最后是转变,主动进行运营模式革新,从以网络性能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同时挖掘管道中的数据价值。
下一代运维
中兴通讯为面临转型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下一代运维服务理念。以商业价值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构建自顶向下的运维体系,实现网络运维智能化,提升网络运维效率、降低网络运维成本;实现用户业务体验的可视、可管、可控。
中兴通讯下一代运维服务理念包括四层:智能运维、业务运维、体验运维和价值运维。对应两大方案:智能运维管理服务方案和业务运维管理方案。
移动,精准,主动的网络运维――智能运维管理服务
中兴通讯智能运维管理服务解决方案是集组织变革、业务流程演进、工具改造等服务方案要素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组织架构上要实现扁平化和集约化,依托完善和规范的运维支撑系统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集中化运作,进行全程全网的调度和管理,改变“各自为政”的建设和维护模式,逐步实现网络资源和网管支撑系统的合理分布。
在业务流程上面,立足新时期网络运维特点和智能化运维支撑系统服务优势, 以服务品质为核心建立并管理好基于Etom、ITIL国际标准框架下的运维流程。
在系统和工具支撑方面,适时引入创新运维平台、融合多厂商、多制式的智能维护工具,并采取新时期网络和服务需求相适应移动、准确、主动为特点智能运维模式。
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运维转型――业务运维管理服务
中兴通讯业务运维管理服务,以工具和流程为基础,为运营商提供跨越业务层、用户层到商务层的管理服务支撑。
业务运维管理方案提供全面且精准的业务质量管理。丰富的业务质量KQI建模经验,可对各类热点业务(网页浏览、在线视频、应用下载、即时通信等)建立多维监控模型,实时掌握业务质量情况。
该方案提供六种定界定位分析方法,跨越业务层、网络层的多维分析,实现用户投诉自动定界至问题网元(终端、基站、SP、无线、有线)。
零距离感知终端用户的真实业务体验。丰富的用户体验CEI建模经验,准确评估、实时发现并处理用户体验问题;用户投诉与用户流失趋势预测,预测准确性达70%;网络NPS管理模型,结合流程、工具和组织提高网络NPS。
依托新IT技术与产品创新,新华三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在园区网络部署、运维和创新等方面实现了一次大的“转身”,带动用户的网络建设进入一条新的发展轨迹。
引领园区网大变革
园区网是最基础的网络形态之一,如大学校园网、企业内部网等。经过多年发展,园区网的规模与业务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移动终端、物联网等新的接入方式,对园区网络也提出更高要求。
传统“人适应网”的园区网应用方式,面对当前人员变化频繁、应用大量增加、移动接入复杂等情况,网络僵化、位置绑定、运维复杂等短板显现无疑。
对此,华三通信国内市场部副总裁毕首文指出,从传统的人驱动网络,转变为应用驱动网络,最终实现智能驱动网络,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轨迹。作为大互联Connect+落地的关键,新华三在新网络基础上,推出了应用驱动网络基础架构,来满足业务新常态带来的新需求,应用驱动园区网(ADCampus)解决方案就是其中针对园区网场景的具体实现。
相对于传统构建模式,新华三应用驱动园区(ADCampus)解决方案有着十分显著的变化。ADCampus解决方案创新地引入了VXLAN+SDN的技术,通过构建基于VXLAN的新一代柔性园区基础网络,配合软件定义的相关理念,颠覆传统园区网“人适应网”的现状,实现整个园区网范围内“网随人动”。
打造网络创新“驱动器”
在具体实现上,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由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设备组成,外部搭配园区网驱动器(Campus Director)。在具备统一配置文件、无差别网络接入、安全资源集中部署、基于应用网络切片等特性的柔性网络基础上,园区网驱动器将网络自动化上线、接入管理、用户组/策略管理、业务配置管理、网络运维等功能集成在一起,通过直观的图形化界面提供给管理员,并支撑上层多种业务应用系统。
对于用户来说,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可以让管理员告别复杂的代码工作,所有操作都通过园区网驱动器后台转化为网络设备的具体命令下发给设备执行,大大降低了园区网运维难度。
更重要的是,企业在不需要做任何网络配置调整、增加运维复杂度的基础上,让用户和终端可以在整个企业园区的任意角落移动,保持用户和终端始终处于既定的隔离网络、延续既定的网络策略,从而大大降低了园区运维的复杂度,满足移动化和物联网浪潮下对于园区网络新的诉求。
为此,新华三专门研发了相应的园区网驱动器DR2000。作为一款开创性的产品,DR2000可支持169个厂商设备,支持第三方APP的导入,Restful接口提供调度网络的能力,可帮助IT部门同时管理15000台网络设备和100万个用户及终端。借助这一设备,企业可以轻松跨入新IT“快车道”,部署快、运维简、创新易的应用驱动园区网也得以轻松实现。
对于运营商来说,单纯的VoLTE网络和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像VoLTE+VoWiFi、VoLTE+RCS这样的融合业务组网架构来实现多种通话模式和更加丰富的应用。在VoLTE网络基础上实现多种通话模式、原生态的多媒体业务以及丰富的融合通信业务,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同时能够促进运营商实现营收用户双增长。
在VoLTE网络的商用过程中,良好的网络运营依靠于快速故障定位和KPI的提升,VoLTE网络涉及到终端、无线、承载网以及核心网,复杂的网络状况导致定位定界难度增大,运营商很可能会面临问题定位困难、网络评价困难、语音质量保障难、用户体验评价难等VoLTE运维痛点,因而如何实现端到端的、全网的快速故障定位和性能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随着VoLTE业务的普及、用户快速的增长以及用户业务需求的多样化,如何进行快速业务部署和上线,如何降低运营商的采购和运维成本、如何实现ICT能力全面开放以更好服务企业行业应用等,将是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的共同关注点。
作为全球领先的IMS/VoLTE/VoWiFi/云化产品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兴通讯目前推出了基于LTE的多媒体业务可运营解决方案eVoLTE,该方案涵盖了网络质量提升、多业务融合、实现网络演进等方面,可以全面解决运营商在VoLTE网络规划、部署、商用以及后续运维过程中的各种业务、功能、运维需求。
针对关键KQI端到端优化,提升用户感知
针对于用户可感知的关键KQI,中兴通讯提供端到端的、全网性的优化技术和手段,从无线侧到核心网进行全方位的网络质量KPI提升,帮助运营商在提升用户感知的同时实现最佳运营,此外中兴通讯还为运营商提供72X信令风暴抵御手段以及业界首创的秒级恢复容灾方案,以此提升网络安全性。
无线站点用户数提升50%,站点数减少20%,小区覆盖半径增加50%。通过头压缩和延时调度等技术,吞吐量可以提升60%左右,在大容量的场景下,可将语音用户数提升50%;通过覆盖提升系列功能以及头压缩技术,小区覆盖半径可以增加50%,相应站点数经过链路预算的仿真经验值减少20%左右。
1秒接通呼叫,MOS>4.2,接通率>99%,掉话率
抵御72X信令风暴,秒级恢复容灾方案。鉴于IMS核心网的接入无关性,终端异常、异常终端、黑客攻击等行为均会导致信令风暴,对核心网产生巨大冲击。针对VoLTE网络中可能存在的信令风暴,中兴通讯SBC主要采取了基于黑白灰名单和过载控制等策略,实现降低灰名单生成速率、降低非信任用户的信令负荷、降低白名单的信令流量、避免终端短时间反复注册、避免终端短时间重新发送呼叫和减少未注册用户的信令六大方面防护。中兴通讯SBC多维度信令风暴防护,实测可抵御72X信令风暴。此外,中兴通讯ZXUN B200支持BFD双UP模式,容灾设备上实时同步用户注册呼叫数据和媒体通道数据,主备倒换时间单位为秒级,可以实现呼叫不断话,用户无感知。
统一多业务融合体验,增强竞争力
中兴通讯多业务融合解决方案,基于IMS接入无关性,同时允许LTE、WiFi和固网用户的接入,实现了VoLTE、VoWiFi、RCS、WebRTC以及FMC等多业务的融合,提供给客户统一的多媒体业务体验,增强了运营商在与OTT抗衡中的竞争力,同时实现了面向Pre-5G架构的业务架构转型。目前业界主流运营商比较青睐VoLTE+VoWiFi、VoLTE+RCS等业务融合方式。国内运营商中国移动以VoLTE+RCS架构为基础,通过升级终端上原有的通话、短/彩信和通讯录三大通信入口,为用户打造“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的三新业务。此架构保护了用户原有通信习惯,继承运营商基础通信业务全球可达性和电信级服务质量,提供了功能完善、体验优良的基础通信服务。
端到端简化运维,提高运维效率
VoLTE网络涉及到终端、无线、承载网以及核心网,当发生故障或KPI指数劣化时,复杂的网络状况导致定位定界难度增大。
中兴通讯eVoLTE方案提供端到端的运维手段,通过多网络信令抓取、信令媒体数据关联、历史信令回放、Bit级精确分析多网络信令数据等措施,结合vMAX、CTS、CHR等分析工具,快速全面地定位故障和KPI指标劣化的具体原因,进行改进和优化。除此之外,eVoLTE方案还提供智能语音质量评估和分析以及KPI监测等功能,帮助运营商简化运维,提高运维效率。
全网元实现虚拟化,面向未来演进
中兴通讯eVoLTE方案IMS和EPC全网元已实现虚拟化。采用先进的NFV云计算架构,使得业务与硬件解耦,实现业务网络的自动部署和弹性伸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系统响应速度,缩减业务的部署周期及扩容周期,帮助运营商降低TCO,并保障系统的平滑演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云化开放平台,推动网络演进:积极参与虚拟化平台的标准、测试和商用部署工作,为运营商打造一个更快、更开放、更高性价比的核心网络;分布式DC部署解决方案:电信服务组件化,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部署于各级DC,与电信网络无缝融合;ICT能力全面开放,更好服务企业行业应用:各类业务能力全方位开放,并通过能力集成&开放平台,整合CT、IT业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行业应用需要。
传统数据中心的运维无法将设备管理和能耗管理做到统一化,对于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运维和管理,往往通过常规的网内协议RDP、VNC、Xwindows、ssh等,在出现突发硬件启动故障时,只能通过进入机房来维护,操作行为单一且不具备机房的安全要求和可靠性的保证。尤其在能耗方面,无法获取到机柜内单点设备详细的能耗和机柜内温湿度状态的数据。
在KVM行业日益成熟的当下,将机房内能耗设备的运维管理、电源管理、微环境的监控纳入到IT运维管理平台下,已经是大势所趋。
ATEN新一代KVM over IP切换器远端电脑管理系列方案可让本地端与远端的IT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浏览器监看与管控整个企业资料中心设备。此外,该系列方案提供带外管控功能,包括支持外接数据机,当网络断线时可以由电话连线执行BIOS层级的问题排除。
为了让管理人员能控管整个机房环境,KVM over IP切换器远端电脑管理系列方案也支持刀片服务器与机箱。其包含了几项新的强大功能,例如电源整合(Power Association)功能,其可连接KVM多电脑切换器连接端口与PDU电源分配器上的电源插座,进而从切换器的界面上管理电源的运作。
通过部署在各个机柜的数字KVM交换机、智能PDU和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实时了解数据中心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信息机房、机架及设备的电源及周边环境情况,随时操控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以优化机架空间及供电;提供参数实时监测及告警,有效防范由于电源及周边环境引起的系统故障。一旦系统故障,可及时通过KVM进行远端维护处理,若系统无法运行,需进行电源操作,可远端实现“安全”的服务器重启。
满足数据中心IT运维、用电及环境管理多层次需求,协助运维人员掌握最佳的电源、容量及运行环境信息。
ATEN的DCCMS机房集中控管解决方案,它不仅可以整合ATEN数字式KVM、数字式串换机及智能PDU的管理,还可以整合刀片服务器管理、虚拟服务器管理以及其他可以IP管理的通用设备、其他品牌的数字式KVM以及APC PDU的管理等等,使ATEN的DCCMS机房集中控管解决方案可以集中控管机房95%以上的IT设备。
关键词:电力广域网;安全防护;技术实验
作者简介:王建宇(1974-),女,山东泰安人,泰安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张甫东(1972-),男,江苏邳州人,国家电网技术学院信息中心,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山东 泰安 271000)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84-02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的发展,作出了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加快构建“三集五大”科学管理体系的决策部署。“三集五大”管理体系是以信息化为前提,推动信息化与核心业务流程、核心业务流程与核心资源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
电力广域网是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各项业务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三集五大”体系核心业务数据、典型业务流程、关键业务环节高度依赖于信息化在线处理。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力广域网建设和覆盖,提升电力广域网可靠性,是“五大”体系尤其是“大运行”体系推广建设创造基本条件。本文对电力广域网可靠性需求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影响网络可靠性的技术,通过对广域网建设和运维的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在不同层面提高电力广域网可靠性的措施。
一、网络可靠性的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GB-6583的规定,产品的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对于网络系统的可靠性,除了耐久性外,还有容错性和可维护性方面的内容。
耐久性是指设备运行的无故障性或寿命,也称为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它是描述整个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个网络系统来说,MTBF是指整个网络的各组件(链路、节点)不间断无故障连续运行的平均时间。
容错性也称为系统平均恢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MTTR),是描述整个系统容错能力的指标。对于一个网络系统来说,MTTR是指当网络中的组件出现故障时,网络从故障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所需的平均时间。
可维护性。在系统发生故障后,能够很快地定位问题并通过维护排除故障,这属于事后维护;根据系统告警提前发现问题(如CPU使用率过高,端口流量异常等),通过更换设备或调整网络结构来规避可能出现的故障,这属于预防维护。可维护性需要管理人员来实施,体现了管理的水平,也反映了系统可靠性的高低。
可描述系统可靠性的公式为:MTBF / ( MTBF + MTTR ) * 100%。从公式或以看出,提高MTBF或降低MTTR都可以提高网络可靠性。造成网络不可用的因素包括:设备软硬件故障、设备间链路故障、用户误操作、网络拥塞等。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措施,使网络尽量不出故障,提高网络MTBF指标,从而提升整网的可靠性水平。
二、提高电力广域网可靠性的技术
构建具有高可靠性的广域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广域网的建设贯穿网络规划、设计、部署实施、维护等各个阶段;另一方面,广域网要求提供设备、链路、服务、应用等各种级别的可靠性特性。
从整个网络角度看,广域网的可靠性设计在企业网络基础设施规划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在当前应用大集中的背景下,因地域跨度大、链路质量不可控、多业务承载带来的应用复杂提升以及网络虚拟化等因素,对路由器的高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由于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同一个AS域里路由器设备数量越来越多,对路由的快速收敛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网络接入资源的虚拟化趋势导致可靠性设计从物理链路向虚拟化隧道转化;网络多出口导致对用户具体应用质量影响的分析与判断等等都是当前广域网可靠性规划设计的新课题。
提高广域网可靠性技术可分为以下几个层面:设备级高可靠性技术,采用全分布式架构设计、主控冗余、交换网冗余、电源风扇冗余等;链路高可靠性技术,采用链路捆绑、环网等技术;协议高可靠性技术,采用动态路由快速收敛(如快速hello,ospf的增量spf技术),快速重路由(IP/MPLS/VPN快速重路由),不间断转发(NSF/GR/NSR),快速故障检测等技术;面向应用的高可靠性技术,采用基于应用质量的链路探测技术NQA、动态负载分担等技术;机房基础设施的高可靠性保障技术;机房电气高可靠性技术(采用机房多接地措施,使用气体灭火装置,冗余专用空调系统等);一体化调度保障技术,建立多级运维监控体系,建立快速应急处理机制等;新设备、新方案的测试试验技术,在专用测试环境对新设备、新方案及优化技术进行检测和验证。
三、增强广域网可靠性的设计及应用
电力广域网承载的业务主要是生产管理大区和信息管理大区的各项应用系统业务,主要有电力调度MIS、ERP系统、办公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远程教学系统等,不仅承载数据业务,同时承载语音业务和视频业务。为建设具备电信级广域网,可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关技术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1.业务局域网层
业务局域网层一般指承载具体网络业务的局域网,可以是一个地市公司的生产调度网络,也可以是一个地市公司的信息数据网络,这个网络下联设备一般为用户电脑或专用生产数据采集终端。按照通用网络设计原则,业务局域网通常设计成多层星型结构,网络分为接入层网络,汇聚层网络和核心层网络。
在接入层网络中,由于设备直接下联网络终端,并且设备放置环境可能比较恶劣,因此需要采用以下技术提高接入可靠性。设备配备冗余电源;设备做好接地连接;设备工作电压宽泛,输入电压能够满足90V~260V,48HZ~63HZ的变化范围;国内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尽量采用宽温型号的设备;设备支持802.1X及基于端口带宽的广播风暴抑制技术,能够支持安全接入管控;设备支持链路汇聚,能够利用链路汇聚提高上行带宽。
在汇聚层网络中,设备汇集了多个接入层的各种流量,保护核心设备不受接入层的影响,该层设备承上启下,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提高可靠性:设备配备双引擎、双电源,提高设备自身可靠性;将网络终端网关配置到汇聚设备上,隔离二层网络风暴,保护核心网络不受局部故障的干扰;双设备配置,为接入设备提供双归属上行链路,通过VRRP等协议实现网关的冗余备份和流量的负载分担。
核心层网络中,设备下联汇聚设备,上联安全设备,通过安全设备连接系统广域网的骨干接入路由器。核心层设备是业务局域网的数据中转核心,需要能提供快速的数据交换和极高的永续性。可以采用如下设计提高可靠性:单个设备配备双引擎,双电源,双交换网,双业务板,提高设备自身可靠性;采用双核心设备或多核心设备,提供数据链路可靠性;尽量在核心使用冗余的点到点三层互联,因为这种设计可产生最快速、最确定的收敛结果。将核心设计为只使用硬件加速业务的三层交换环境要优于二层的设计,因为在链路或节点故障时能提供更快的收敛速度,通过减少路由邻接关系和网络拓扑提高可扩展性,通过等价多路径提高带宽利用率。
2.安全防护层
安全防护层由局域网核心和广域网接入设备之间的安全防护设备组成,主要功能是提供网络行为审计,流量控制,入侵防护和网络访问控制。组成的设备一般是防火墙,上网行为审计系统,网络流量控制系统,IPS等。该层设备均为串联接入,并且会对数据包进行分析记录,可以采用如下设计提供安全防护层的可靠性:单台设备配备冗余电源提高设备自身供电可靠性;安全设备均需支持双机热备功能;IPS设备具备软硬件bypass功能,反应时间在微秒级;根据网络业务谨慎配置安全设备的策略,并进行全面测试,安全策略的设计会直接影响数据通过安全层的可靠性,因此每个安全设备的安全策略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并不断优化,达到既满足安全管理要求,又不会对网络数据产生过大的影响;安全层设备根据局域网核心和广域网接入路由器的配备设计网络拓扑,采用双机热备方式部署可大大提高安全层可靠性。
3.骨干网络层
骨干网络层包括接入路由器和核心路由器,是各类数据快速转发的核心,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提高可靠性:单个设备配备双引擎,多电源风扇冗余,支持单板热插拔和热补丁技术;支持IGP快速收敛、协议GR/NSR、IP及MPLS快速重路由技术、BFD快速检测技术等;采用双平面结构、多核心的方式组网。
4.新技术和方案的测试试验
提高网络可靠性不仅要细致分析应用需求和业务模式,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对影响网络可用性影响的关键节点和链路进行合理规划。而且要对关键节点和链路做充分的冗余设计并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同时还要对即将采用的设备和方案进行测试和验证。测试和验证工作需要在一个模拟环境中进行。
以山东省电力学校信息网络技术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建设面积200平方米,配备cisco和H3C实训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60余台。实训室能够模拟包括一个省中心,5个市公司和1个县公司的系统广域网和局域网环境。实验室配备综合配线系统,能够搭建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使用模拟网络环境可以进行网络规划设计的技术检测和方案验证,能够进行新设备兼容性测试。为电力广域网的设计、扩容和迁移等业务提供可靠性的检验手段,为在运网络提供可靠性技术支持。
5.一体化运维保障体系
由于电力广域网承载的业务在纵向、横向耦合程度日益加深,总部与网省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增强,电力系统信息化水平已跨入大网络、大系统、大集中、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三大两高”时代。
为了标准化信息运维工作,提升信息运维工作的水平,提高信息网络的可靠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应坚持“运行与安全”、“建设与应用”并重的原则,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内容进行运维等级划分,确定运维等级划分原则,明确运维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使运维工作要求与运维工作内容等级保持一致。信息运维标准化体系应包括运维体系、费用标准、工作规范、流程标准、运维规程、装备标准、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
通过管理手段实现信息运维标准化的执行与落实,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运维标准化的固化与优化,两者共同促进信息运维标准化的提升,保障信息网络稳定可靠运行。
四、结束语
提高电力广域网可靠性设计的内容非常多,需要从网络分层、模块化、冗余设计、设备选型、特性部署、检测试验、运维保障等多方面统一考虑。随着SG-ERP的推广应用、数据中心化处理不断的发展、云计算普及推广,业务应用会越来越丰富和规范,作为业务承载体的基础网络将被赋予更高可靠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开年.山东国税系统广域网络的可靠性设计[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4).
[2]刘智勇.电信级以太网的可靠性及实现[J].烽火科技报,2007,(6).
[3]杨静.田生林.贺俊杰.等.华北电力调度数据网网络设计与实施[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1).
为此,大唐移动以“建设新网络、推进新运维、锻造新能力”为核心,以打造“卓越用户感知”为目标,提出精品网络概念,通过“优质建网、体验致胜、协同增效、智能运维、网络演进”五大创新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不同应用场景的用户体验,助力运营商重塑4G网络新优势。
优质建网精准定位覆盖需求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呈现出“多网络、多制式、多业务”的发展特点。尤其在4G大规模商用网络部署以来,网络规划能力不足、覆盖欠佳、干扰严重等问逐渐浮出水面,成为运营商面临的新挑战。
为了解决大规模网络规划问题,大唐移动结合多年的网络优化经验,打造了eNPS、Morpho等网规网优自动化平台。这些平台集数据管理、分析、统计、运算为一体,可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使网络规划分析更加“精确、自动、高效”,网络干扰排查更加“快速、准确、可靠”。
结合网络规划,大唐移动可为运营商提供有针对性的组网策略,从而提高网络部署效率。例如在需要深度覆盖的场景,大唐移动遵循宏微结合、分层组网原则,根据不同场景特点,分别部署miniRRU、MDAS、Nanocell等新型产品,实现“点线面”形式的立体化组网。
端到端提升用户感知
随着RCS融合通信以及VoLTE语音业务的入网,除了运营商的基础业务外,大唐移动精品网建设更关注用户感知的优化问题。从组网形式、扩容功能、业务优化、端到端感知提升四个维度,大唐移动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效提升用户感知。
在组网层面,大唐移动通过充分预估业务需求,适时应用多层组网、小区分裂等组网形式,以灵活应对各种大容量场景的组网需求。针对网络扩容,大唐移动强调持续开展4G基站新硬件、新版本的大容量压力测试,并积极应用载波聚合、上行多用户接入等新技术,以有效提升用户上下行速率。
在业务层面结合4G语音业务特点,大唐移动针对VoLTE语音实施高清业务的切换、质量、时延、特性综合优化,充分保障语音业务连续和质量。
此外,大唐移动还提出从业务过程、网络路径等角度,对影响业务质量的问题进行溯源。同时基于大数据平台,大唐移动还可建立包含用户感知监控、投诉预警和监控分析在内的主动优化机制,围绕“场景、指标、区域、问题”四项重点改善端到端用户感知。
协同增效打造无缝融合网络
FDD正式发牌后,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着GSM、TD-SCDMA、LTE三网共存,TD-LTE、LTE FDD融合组网的局面。为此,大唐移动制定了专门的优化和组网策略,以更好地发挥各网优势。
大唐移动结合网络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的协同优化总体流程,主要从网络质量、网络结构及流量分布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和优化。通过Morpho、CDG等专业工具,大唐移动可实现网络分流情况的智能评估,自动发现网络弱覆盖、热点等原因,从而进一步采取深度覆盖、CSFB专项以及互操作优化等措施,以达到2G/3G/4G三网各负其职,提升用户感知的效果。
针对TD-LTE和LTE FDD融合组网的场景,大唐移动提出采取“共站共址建设、统一规划优化、集中网络运维、专项性能提升”的四步走措施。基于FDD广覆盖、TDD热点补充的原则,兼顾4G用户驻留比和网络负荷均衡。未来载波聚合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用户感知。大唐移动已在云南和广东进行融合组网试点,取得良好效果。
智能运维平台组建智慧网络
当前,运营商的网络部署及优化工作量与日俱增。在确保网络性能可靠的前提下减少网络运营的投入和复杂度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大唐移动提出的智慧网络运维方式,可将运营商传统的人工运维模式转变为自动化实施,有效提升运维和优化的效率,
大唐移动智慧网络采用全自动的运维方法,将现有的大部分运维工作交由智能平台进行自动化管理,包括基站的自动配置启动、网络指标的自动优化、路测的自动运行上报等。
智慧网络的优势不仅于此,大唐移动还可结合大数据分析平台,对2G/3G/4G网络业务和信令进行全面自动分析,回溯任意用户的上网记录细节以及业务体验评估,以提供给运营商一个集中管理的、支持多技术/多厂家的智能运维支撑平台。
LTE-Hi展望网络未来演进
在当前网络建设中,频谱资源紧张以及站址资源稀缺是两大难题。为帮助运营商达到“低成本、高性能、易组网”的基本要求,大唐移动在3GPP R12版本的后续演进版本LTE-Hi中提出了全新演进思路:超高频组网以及超密集组网。这其中包括利用当前未分配的3.5G高频解决精细化局部覆盖问题;通过超小型基站解决站址获取难题;引入跨多频段载波聚合实现多场景下的超大带宽的高速体验;增加无线网络协调单元实现多小区间的容量共享等先进技术。
目前,大唐移动在LTE-Hi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参与系统架构研究、空口传输改进、动态TDD、高密度组网研究、LTE-Hi超小型基站终端样机研究等。LTE-Hi也被公认为是4G向5G过渡的重要技术,基本具备了规模组网的试验条件。
小企业希望享受大服务
近年来,为了解决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应对不断翻新的网络攻击问题,也为降低网络安全管理和运维人员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一些大型企业开始购买安全服务,并通过安全评估和应急响应来帮助他们处理各种管理方面的问题。
趋势科技最新的《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需求调查报告》显示,85%以上的用户认为信息安全领域最大的威胁仍是病毒攻击;75%的用户更希望能够在成本可控制下,有选择性地购买安全服务;92%的企业用户除了防毒能力之外,最关心防毒厂商是否能提供配套的安全服务体系。
除此以外,大量权威调查机构的数据都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对自身和安全厂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厂商更多的服务支持,并享有大型企业的安全护航服务。
某国际货运公司的CIO董先生表示:“安全运维工作的难点,首先是缺乏专业的人员协助处理病毒爆发事件,其次是我们缺乏主动性检测的病毒入侵防御手段,而且IT运维人员可能需要同时肩负多个任务。在这种情况下,IT运维人员很难完成网络巡检和定期的网络健康检查。”
在很多企业的实际应用中,网络管理者很难应付大规模的病毒爆发,企业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面临多种挑战。
首先,信息安全管理在任何一个IT系统生命周期中的地位是不变的,无论IT运维投入有多艰难,但对于安全管理来讲,永远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其次,就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包括防范、侦测和应急响应的互相配合。除了部署强而有力的安全保护措施外,企业还应具备安全事故应急能力,以备在发生“疾病”的时候可以激活配套的响应程序。
还有,针对“主动式”的运维需求,IT部门在安全问题处理周期中普遍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现象,所以寻求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必不可少。
专家值守服务可自助选择
其实企业级用户选择安全外包或是购买服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对中小企业用户来讲,一旦网络瘫痪,却很难享受到厂商的安全服务。因为在网络安全厂商提供的服务方案中,通常会对上门服务收取高额的费用,这让中小企业用户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
近日,趋势科技提出打造企业安全“一站式服务”的解决方案,尝试将专家值守服务(EOG)以“自助选择”的形式提供给中小企业用户。中小企业不但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和行业安全等级评估的方式购买应急响应和专家服务,灵活的配套方案还可以使企业选择的空间更大。
在此背景下,为了给学校师生带来全新的网络体验,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的信息服务质量,华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师”)进行了骨干网升级改造,借助锐捷网络的“极简”校园网解决方案,建设了覆盖全校教学楼以及石牌和大学城校区9000间宿舍的无线校园网,走出了一条迈向智慧校园的新道路。
提升校园智慧“五个需求”
华师始建于1933年,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占地面积3025亩,全校师生将近4万人。
在此次智慧校园的无线建设中,华师从以下五方面提出了具体需求:
全覆盖、无死角的无线校园网信号覆盖,同时需要支持无线视频会议、无线语音、无线监控以及IPv6技术应用;
支持无线身份认证,以及多种计费和用户控制方式,并且支持在802.1X及Web模式下的快速认证;
根据学校建筑物和不同应用场景,全面考虑无线干扰、无线安全以及无线漫游等问题,确保每个用户都能体验到最佳的上网效果;
针对原有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审计风险和逃费问题,建立一套集中式的检测方案进行防范应对;
建立统一的IT运维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有线以及无线设备的统一监控分析,运维视角要从业务系统和用户体验出发,提高服务质量和故障降低响应时间。
化繁为简
打造极致业务体验
经过多轮筛选和评估,华师最终采用了锐捷网络提供的“极简校园网解决方案”,完成了骨干网改造、无线覆盖、客户端防、网络优化和智能运维的升级部署。
以化繁为简的方式,让上述问题和需求得以一一解决。
第一,建立高可靠骨干网络,整合资源打造服务型网络。
首先,华师通过锐捷RG-N18010数据中心交换机构建了三校区的冗余核心,实现校区冗余互联以及故障毫秒级切换,打造了校区互联以及各功能区互访的高可靠高速枢纽。
其次,高可靠的核心层可以将各校区/各功能区的网络故障回归到本地,限制网络风险的蔓延。
此外,核心上联出口设备带宽更新到40G,满足学校未来5年不断增长的带宽要求。在大学城城区以及石牌校区宿舍区部署的极简网络,稳步地推进未来三校区极简架构的实现,为打造服务型网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无线“智分+”覆盖9000间宿舍,满格信号提高用户体验。
学生宿舍区采用了锐捷“智分+”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进行主覆盖,采用了最传统的双绞线作为主AP和微AP的连接线材,大大简化了布线难度,并且最大限度降低了馈线对信号延伸的衰减。
在实地测试中,宿舍每个房间可以独享300Mbps(2.4G)和877Mbps(5G)的最大接入速率带宽,充分满足学生在线学习交流和高清课程观看的高带宽需求。
从“智分+”的宿舍热力图来看,2.4Ghz和5Ghz信号强度均在-50dbm以上,室外走廊的信号强度也不低于-60dbm,能够保证宿舍用户终端始终与AP保持到较高的速率,从而获得良好的无线网络品质。
第三,采用WIS无线智能服务平台,智能消除无线“灾区”。
锐捷网络提供的WIS无线智能服务平台大大简化手工网优的工作量,并通过可视化的图形和数据报表实现了更精准的网优。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根据用户体验状况进行“灾区”对焦分析,结合终端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并考虑环境因素,终端因素,进行全局分析后自动给出最优解决方案,并可自动实施。
第四,清除“黑”,用服务质量提升开网用户数。
在华师石牌校区,通过核心交换机旁路部署锐捷的集中防检测设备,准确检测出网络中存在的上网用户行为,并将数据同步给锐捷RG-SAM等认证计费系统,进而实现多种处置策略。这套方案不仅适用于现有802.1X认证以及Web认证,同样适用PPPOE认证,可在更广泛的网络应用场景中杜绝用户行为,保护实名制W络中账户与IP的有效对应关系。另外,这套方案将运维人员工作量大幅降低,其工作方向也从防范“黑”转到进一步提升用网质量上来,其效果大大提升用户的开网数量。
第五,关注业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智能综合运维平台实现全网“一体化”管理。
锐捷网络的RIIL综合智能运维系统,是华师极简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业务维度和用户维度出发,实现了对华南师范大学有线设备以及无线设备的统一管理和状态呈现。RIIL的“一张图”即可呈现校园网运行状况,包括出口流量状态、出口是否畅通、各个区域流量以及连通性、核心连通性、认证状态、无线访问体验等。
利用端到端跟踪功能,网络中心老师能够快速了解用户业务访问的具体状况,实现快速排障和定位问题,确保教学业务稳定运行。
“极简”用智慧赢得未来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建构大学生网络交易平台,这一平台的主要栏目为:首页、全部分类。其中,我们依赖电子商务的B2C模式来建构二手之大卖场。所谓B2C主要指第三方与换物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二货专场中产品包括:二手书本、二手电子产品、二手自行车、二手电瓶车、二手其他物品。系统采用阿里的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不但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调整运行的配置,而且还可极大地降低运营的成本。运行环境使用linux+php5.4+mysql(数据库),这套运行环境也是当下最流行的Php网站的配置,具有速度快、架构灵活、低成本等优点。系统主要由4大模块组成:用户购物模块、商家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WAP模块。在交易过程中,先由商家向后台管理方提供物品并标明物品种类、属性;后台管理方在看到信息后与商家协商,评估物品并确定物品的购买价值,把物品贴到网站上供用户浏览;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了解所需物品的相关信息,并与商家进行协商确定购买方式;商家卖出成功后再与后台管理方联系,抽取相应佣金;最后,由用户对物品进行评价。
2“二货网”交易平台的运维
“二货网”交易平台的运维由专业老师指导下的课题组成员及其他有兴趣的志愿者承担。运维主要包括两大块工作:一是交易平台的网站系统的运维;二是交易平台的宣传推广。在交易平台的网站系统的运维方面,主要工作包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系统方案设计,提出运维建议,完成运维方案的制定及应急故障演练等相关工作;负责网络交易平台的日常运维工作,对网络交易平台系统的性能、状况等进行监控和报警;对交易业务数据及其它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和保管;负责金融交易系统日常运行检查、应急操作、系统和网络监控及相关操作文档确定工作等。在交易平台的宣传推广上,平台以绍兴市某外语院校为基础,在稳定运营后在绍兴各大高校推广,然后进一步从绍兴各大高校推广至全浙江省各大高校,利用本平台为大学生商品交易以及信息交流提供方便。宣传推广上我们采用了品牌推广、口碑营销和新媒体推广三种方式。
(1)品牌推广。即在校园内通过海报宣传、座谈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二货网”这一校园交易平台,让更多的人去使用它。网络交易平台以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惠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建立校园交易平有的品牌。
(2)口碑营销。校园平台可以通过以个人账号前一个月免费上传自己的二手物品和新物品的方式,让大学生进行网上交易,让他们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使物品得到更好的利用。体验过后的消费者会相互转告传播,从而使我们的校园交易平台有一个良好的口碑。
3)新媒体推广。在日趋网络化的时代,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距离更加接近,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间百态。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可以通过会、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推广,能够增加效益。而且,已经构建了二货网的手机app软件和微信公众平台,所以推广起来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