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中奇缘小说范文

风中奇缘小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中奇缘小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中奇缘小说

第1篇:风中奇缘小说范文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四爷被皇帝贬到种农田的时候,当十三爷被囚禁十年的时候,当若曦因为求情被别人的浣衣局的时候,四阿哥在自家的书房里经常写的就是这一句诗。

其实这一句诗也挺符合当时他们的前进的,因为在争夺王位的过程当中,有人称王,有人败寇。

可是历尽千帆到最后他才是最后的胜利赢家。之前所有的人员和不快都慢慢的被一洗而空。以前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童话的小说,尤其是改编之后的电视剧就变得特别古怪,也许是因为那种感觉都已经没有拍出来啦,或许也有一两部拍的都比较成功,比如说《大漠谣》改编的《风中奇缘》。

虽然我青春成长的那一段时间里,我很庆幸有很多优秀的作家陪伴着我成长,他们的书就好像是我心目中的童话故事,在我心目中建筑了一层又一层美好的城堡。

我知道其实这一切都是缘分,也值得珍惜,我也很感谢当时很热爱读书的那个我自己。

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她们都觉得生活很无聊,于是就沉浸在游戏当中,有一次我问他们为什么每天都要按时打游戏,甚至不惜牺牲掉午睡的时间也要打游戏。然而那个关系和我比较好的同学,他回答说这么无聊不打游戏干什么呀?

第2篇:风中奇缘小说范文

关键词:动画;创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46-01

一、前言

1994年,迪士尼第32部经典动画《狮子王》,曾创造了史上最卖座纪录的影院动画。这部影片也被说是“二维传统影院动画的巅峰之作。”故事的灵感来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一个小狮子的成长作为主线,通过狮王和辛巴在森林王国里经历的生存、死亡、责任等生命中的考验,从而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传递出生命的意义。“如何面对自己的责任”成为了影片主题的精神核心。早在1942年出版的小鹿斑比也是王墨然

一部以成长作为定位的动画影片,但是该影片则是以温馨的爱作为主打。

二、美国动画举例分析

1995年根据历史改编的《风中奇缘》,以人与人的尊重和人与自然的融合作为定位,再现了殖民统治期间北美印第安人和白人殖民者之间斗争的故事。1999年,改编自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小说《泰山》,这部动画电影被评价为“有史以来最忠于原著的泰山电影”。故事同样表现了人与自然、动物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通过泰山对自己身世的理解、与珍妮的爱情以及自己的遭遇,表现了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需要真挚情感的主题。2004年,以美国西部奇遇为题材的《牧场是我家》,表现了几个性格迥异的动物之间相亲相爱,并挽救了农场的故事。故事定位温馨、轻松。虽然是通过动物来表现的主题,但是不难体会到其中讲述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与此相似的还有2007年的《料理鼠王》,该片不但表达了一只小老鼠能很好的与人类相处,为人们提供美食,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要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

1996年又一部由雨果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动画影片《钟楼怪人》,该片定位于人与人之间善良与真诚,尊重与包容。

1998年迪士尼第一部采用中国题材的影片《花木兰》,定位于父女情,爱国情以及花木兰追寻自我。2000年的《跳跳虎历险记》是小熊维尼系列的主题电影,定位于亲情与友情,跳跳虎通过自身的经历发现真正的家人原来就在他身边,百亩森林的朋友就是他的家人。同年,作为1995年《高飞狗》的续集《极限高飞》,同样定位于家庭主题,展现了父子亲情。2004年《海底总动员》是皮克斯公司有史以来第二卖座的电影,并在2004年一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等多项大奖。又是一个定位于家庭、友情和成长的故事。整个影片沉浸在完美的画面和真挚的人性主题之中。2006年《汽车总动员》是迪士尼收购皮克斯后推出的第一部CG动画片。影片以“汽车”作为背景,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眼睛从惯用的车灯转为车窗,用各种鲜艳的颜色来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影片同样定位在友情和爱情上。

2001年的《怪兽公司》,一个叫阿布的小女孩的出现,使得小怪兽们了解了公司内部的阴谋。从认为小女孩是有毒的到发现小女孩是无毒的,他们之间建立了信任和情感。在与公司进行战斗后获得胜利,并解决了能源问题。为世界的美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8年的《机器人瓦力》,以2805年人类无度破坏环境后留下的地球为背景,并请机器人来清理垃圾。机器人之间也产生的爱情。定位与人与环境,爱情等。这三部科幻类型的影片都定位略复杂,不是简单的一方面的主题,而是多个主题内容并存。

三、总结

第3篇:风中奇缘小说范文

一、美日动画形象造型设计的差异性

如果,一部电影成功与否取决于男女主角演技的好坏;那么,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动画形象的塑造。作为世界动画“领头雁”的美国动画艺术,在动画形象塑造上:有些写实概括、较为凝练。比如,动画《花木兰》中的主角――花木兰,长发黑眼、黄皮肤、鹅蛋脸、杨柳腰,身穿汉服长裙,在外形上符合个中国古代女子形象;有些形象则作了大幅度的夸张、变形处理,形成了拟人化的情态与风格。比如《超人总动员》中的主角――巴鲍勃,影片将其塑造成一个身材日渐发福、哆哆嗦嗦、整天忙于应付工作和家庭的美国中年男子形象;更具代表性艺术手法的创新,是三维电脑动画《怪物史瑞克》中丑陋的史瑞克的造型,它的头部和身体就是圆的套用,反而使丑陋的史瑞克看起来善良和可爱,突破了传统艺术对英雄人物的认知习惯,成为动画艺术创作的典范。

美国动画形象受欧洲、希腊古典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基本审美取向。在美国动画片中,女性多使用圆形和优美的曲线造型,既给人一种流动、回转、曲折的形态美,同时又形成一种舒展、活泼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仙履奇缘》和《睡美人》中,仙女的脸、眼睛和小嘴都是圆圆的,显得纯洁和善良,给人特别善良、可信赖的心理印象;男性形象造型,多采用长方形和挺拔的直线条,给人挺拔、稳定、坚定坚强可靠的感觉的力量感,比如,《白雪公主》中的王子的模型塑造。其次,当代美国动画艺术形象,对欧美传统的造型手法进行突破,采取多样化的艺术手段,体现出文化的时代性元素。比如,从《小美人鱼》开始的,女主角的形象显得更性感、更美丽――大眼睛、性感的大嘴、曲线分明的身体;到《美女与野兽》中贝儿、《风中奇缘》中宝嘉公主、《阿拉丁》中茉莉公主等的造型更是性感迷人,而且具有神秘的异国情调。在反面形象的造型上,也可以找到一些共性特征――除了面目五官表情的阴险外,那就是头部基本成下巴宽、头顶尖的倒三角形。

日本动画形象最初是模仿美国迪斯尼等著名动画公司的作品风格,但是后来受本民族精神文化的影响,逐渐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独立的发展道路。日本的动画形象因其文化有的对小巧实物的审美追求,创作出“美形”、“Q版”、“三头身”、大眼睛、修长的双腿、匀称的身体等重要的造型特点,并通过这些深入人心的造型表达了对可爱、温柔形象的遐想。在充满了童真和幻想的宫崎骏作品中,动画角色形象描绘细腻,追求视觉极度唯美的形象,人物善良可爱,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回味无穷。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千与千寻》中的锅炉爷爷、无面人、巨婴、汤婆婆等都非常有特色。像蜘蛛一样的锅炉爷爷,作为炉房的主管,瘦长的身躯上长着可随意伸缩的六条手臂,这些手臂又细又长,非常方便去抽屉繁多的药材柜里拿取药材。《魔女宅急便》中的黑猫,面部形象造型极其简单,它通人性且懒散,但始终作为琪琪的好朋友陪在她身边,为影片增加了许多趣味。《龙猫》中的黑小鬼和《千与千寻》中的黑煤球,都是在毛茸茸的黑球上长着两只大大的眼睛,这些精灵造型抽象,但通过眼睛的变化和肢体的跳动,将感情表达出来。《蜡笔小新》中的小新,土豆似的大脑袋、细而短的腿、黄豆大小的小眼睛、像是儿童的简笔画,极度夸张而独特的造型设计给人以轻松幽默之感,在第一时间就能吸引观众。日本动画对于角色形象造型设计的一些细节刻画更加细腻与严谨,给观众带来的是心灵的贴近与自我感触,而这些角色形象所传达出观感的撼动性与心灵的抚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 美日动画形象创作题材的差异性

从动画艺术的创作题材来看,美国动画形象的创作题材大多来源于对英国文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神话、童话和小说故事的改编和再创作,在借鉴欧洲文明的同时,也积极吸取非洲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明,同时融入美国的文化元素。而日本动画题材是与漫画紧密联系的,改编漫画是日本动画艺术创作的显著特点。

从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动画作品来看,经典动画形象几乎都来自于改编。因为,这些动画片中的动画形象已然是为受众喜爱的形象,在此基础上突出受欢迎的审美因素能将动画片的市场风险降至最低。美国动画形象罗宾汉改编自肯・安德森的原创故事。动画形象小熊维尼原是英国作家米尔恩系列作品中的主角。动画电影《狮子王》中的动画形象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其中老狮子王木法沙、小狮子王辛巴、篡位的狮子王刀疤俨然分别对照着老国王、王子和新国王。动画片《钟楼怪人》中的动画形象卡西莫多改编自法国文豪雨果笔下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迪斯尼的动画片《花木兰》中的动画形象改编自中国南北朝《木兰辞》中的孝女形象。动画形象泰山改编自英国作家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在《泰山》系列小说中创造的狼孩泰山。而日本的很多著名动画大师多改编自漫画,手家治虫将自己的连载漫画《铁臂阿童木》改编成动画搬上银幕并获得了成功,对后来日本动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宫崎骏也是从创作漫画开始而与动画结缘的,作为日本动画新力量的押井守、大友克洋本身也是漫画家,可以说日本动画的繁荣发展是离不开其广泛的漫画创作力量为支撑的。由于题材的广泛性,包括各种素材、各种元素、各种剧情,导致观众的受众面也比较宽泛,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岁小孩,都把观看动漫作为了一种时尚。

三、 美日动画形象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动画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深刻影响着周围的受众群体,它体现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整体的文化风貌和时代背景。各国都在努力挖掘本民族优秀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试图不断创作出既能代表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又能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的动画形象。

美国动画作品具有较为成熟的创作模式,处处彰显人本主义、英雄主义文化内涵,时时宣扬勇敢、坚强、独立、善良等价值观念,普遍具有喜剧的艺术特色和娱乐的效果。动画艺术形象的创作要遵从大众的和主流价值,摒弃与传统道德观相悖的内容,根据儿童对待事物的心理与认知程度,寓教化于娱乐当中,动画形象“邪不胜正、不杀人、不复仇、角色非暴力、不见血”,体现了美国的文化特质。如美国动画形象“米老鼠”传递出来的不畏强敌、积极乐观的精神内涵;《小鸡快跑》中,洛基具有虚荣心(自诩是会飞的公鸡)、正义感(负责教授母鸡们飞翔的本领,带领她们逃出生天)、生性浪漫(与金婕的爱情)、幽默风趣(自娱自乐的搞笑和语言),反映的是典型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日本动画设计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日本民族性格具备开拓进取、自强、忠诚、团结、冒险的精神,将这些民族文化元素融会贯通后融入动画艺术创作,使日本动画艺术手法带有典型日本特色的文化。首先,动画形象往往采用二维画面为主,便于体现绘画意境,画风细腻、简练,有严谨精密的写实背景,反映出日本国民性格具有东方民族隐忍、含蓄的特征。其次,日本动画在表现运动时,节奏较慢,叙事细腻,偏重刻画内心世界,把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向往、轻微的忧虑、飞扬的想象,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出来,带给观众的是轻松、纯净、美好和爱的感受和启迪。再次,日本的“物哀”文化对动画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日本人看来,最美的景象给人带来了伤感、静寂和美的享受;最美的事物应该与“物哀”结合在一起的,总是那么忧郁,带着伤感,它与日本人心灵深处那种短暂的爱和虚无缥缈的意识密不可分。另外,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文化理论对日本人的影响很大,教导人们重礼仪,讲规矩,守谦和。《龙猫》中,当小月和小米见到邻居婆婆时,彼此要毕恭毕敬的鞠躬;《圣斗士星矢》中,圣斗士星矢们都具有战胜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与同伴的相互鼓励、相互勤勉、共生共死、共荣共耻的集体主义团结精神,也让人为之感动。武士道精神、友谊、信任等都是在日本动漫中经常反映出来的精神文化,它感人,质朴。正因为它们符合精神世界对善的追求,因而是吸引人的、美丽的、健康的;正因为渊源于这样一个丰富的文化氛围中,日本的动漫才能在世界动漫的百花苑中独放异彩,成为精神世界的一种文化快餐。

四、美日动画形象创作在技术层面的比较

动画的起源与发展始终与技术的突破结伴而行,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给动画创作带来全新的面貌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动画形象创作的技术层面上,美国崇尚科技的力量,各大公司争先恐后地实践带来更震撼视觉效果的电脑动画技术,而日本则始终坚持以传统手绘技术为主,钟情于自然、清新、灵动的二维平面动画。

美国历来重视科技创新。沃尔特・迪士尼就是一个力求创新的人,他曾将电影的有声技术、三色染印法彩色技术、多翼摄影机、立体声技术、电视、激光技术等一一融入到动画的制作当中。迪斯尼公司 1994 年推出的《狮子王》可以算作二维动画发展的巅峰,7.8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使它成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动画片。1995 年,皮克斯推出首部全电脑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细腻逼真、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的三维影像让无数观众瞠目结舌。此后,三维动画片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并且几乎每部都取得了成功。《海底总动员》中,皮克斯利用可以将物理学定律应用到动画中的Fizt软件创造了精妙的海底光影和复杂的运动效果,让海底世界变得更加柔和逼真、富有质感。《汽车总动员》中金属喷漆表面惟妙惟肖的反光效果和动态感则得益于皮克斯自己研发的渲染器Renderman。依靠肌肉系统,虚拟三维角色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得以充分展现,动作更加真实有力,让人觉得这些动画角色都是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个没有灵魂的牵线木偶,如《怪物史莱克》、《超人特攻队》。依赖运动捕捉系统,好莱坞创造了《极地特快》、《贝奥武夫》、《丁丁历险记》等全三维的虚拟人类世界。三维技术的应用,使动画形象具有更加逼真、更具震撼力的动画效果,而相对的低成本和高额回报,已经成为当今美国动画制作的最佳赢利模式。

同为科技发达的日本,其传统手绘动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强势,电脑特效和三维技术甚至受到排斥。例如动画大师宫崎骏就十分讨厌电脑特技以及美国流水线生产模式,到目前为止仍以手绘为主。宫崎骏认为只有手绘动画才能保留那份真实性和生活的味道,电脑特技太过古怪离奇和虚拟,并不是他要追求的。在制作《悬崖上的金鱼姬》期间,他否定了面对使用电脑制图的建议,仍然使用传统手绘技术,画幅多达 11 万张。更多的日本动画制作者们选择了二维与三维结合、电脑技术辅助传统手绘技术的形式。其中,人物多是手绘二维形象,背景也以手绘为主电脑制图为辅,但是在复杂机械设定、大规模场景构建、镜头大幅度移动变换与特殊效果时则用三维的技术来处理。如《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移动城堡就使用了三维软件 Softimage 来制作。大友克洋的《蒸汽男孩》中,蒸汽形状、透明度、层次的微妙变化都得益于电脑图像技术的协助。在押井守的《空中杀手》中,三维技术使得空战更加立体,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对云、雾、水珠等环境要素的物理运动也能有细致入微的刻画。此外,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广泛使用了电脑特效。这些作品都呈现出这样的面貌:既实现了传统手法难以达成的视觉效果,又保留了手绘动画富有个性、自然、简约的独特魅力。

第4篇:风中奇缘小说范文

关键词:绍兴市 文学城市 世界文学之城 中国文学之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66-03

2014年,浙江省绍兴市文联正式提出建设“中国文学之城”的计划,作为绍兴市“文化强市”战略的落地项目之一。虽然目前所提仅局限于“中国”,但“文学之城”的建设国内并无成熟的样本,仅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文学之城(都)”为参照。而绍兴市显然也并非就止于“中国文学之城”的建设,剑指“世界文学之城”的雄心还是有的。本文即以“世界文学之城”的基本建设要素为参照,逐一梳理绍兴市建设“中国文学之城”的现有优势,并提出其打造“文学之城”的推进策略。

一、“文学之城”建设的基本要素

“文学之城”的建设需要城市本身具备最基本的文学要素,既要有文学历史资源的传承,亦须有当代文学生长的厚土,也就是说至少从“历史”和“现代”两个维度使得一座城市具备“文学”的特质,除此之外,以“文学之城”为名,还需要“文学生活”成为这座城市的“地标”,也就是文学的产业化现状。

(一)文学的历史资源

以“文学之城”为名的几乎都有丰厚的文学历史资源支撑,城市的文化之根就是“文学”,而不是其他。如“世界文学之城”中,英国的爱丁堡“早在18世纪就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则是“为时不长的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全国约三分之一的作家”的产地,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则“在保存和传播北欧民间文学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波兰的克拉科夫“被称为波兰语言文学的摇篮”{1}。一座城市要成为“文学之城”,文学在城市的建设史上必须成为最为显赫的要素,并能串起这座城市的精神和灵魂,这是“文学之城”建设最重要的前提。

(二)对文学的现实关照

当然,有了丰厚的文学历史资源并不意味着这座城市就是现时态的“文学之城”,还需要这座城市的“文脉”不能断,也就是说文学历史资源应该在当前有所承继并得到进一步的发扬,而不是在当代戛然而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世界文学之城”的重要标准之一,即这座城市必须有在当代拥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及其作家群体,同时在这一作家群体的影响下,文学成为了这座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文学生活”在城市的普及化程度。如首座入选“世界文学之城”的爱丁堡,除了在历史上拥有“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诗人罗伯特・彭斯”外,在当代作家里还有畅销全球的《哈利波特》的作家J・K・罗琳;在“世界文学之城”中,美国的爱荷华属于一个异类,它的文学历史资源几乎为零,却成为第二座入选“世界文学之城”的城市,其仅凭一项20世际兴起的“国际写作计划”(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聚拢起国际知名作家进驻,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性的“原创性写作和文学阅读的中心”,让文学生活真正成为这座城市最为显著的标志{2}。相比文学资源的历史积累,“文学之城”的建设也许更注重一座城市对文学的现实关照。

(三)文学的产业化发展

作为文化创意城市的一种,“文学之城”的建设需要借助文学这一工具形成产业化的城市发展生态,以维持“文学之城”的运行,并非是简单地拥有历史上的文学巨匠和当代文学大家就可以的。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城”的几乎都有极为成熟的文学产业链。如英国的爱丁堡以文化节庆串联起了整个文学产业,“它包括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爱丁堡军乐节、爱丁堡国际图书节、爱丁堡电影节、爱丁堡国际爵士乐节等,几乎把世界艺术节庆的各种形式一网打尽。”又如英国另一座小城诺里奇,其人口不足15万,却“拥有多家知名出版社、建有十多家剧院、设有‘世界文学节’等国际知名节庆活动,还有在英国一直以来访问量最大的以文学藏书为主的诺福克与诺里奇千禧年图书馆”等等,甚至以一座小城的身量“其出版的图书占英国图书产业份额的5%”{3}。可以说以“文学”为中心的产业链完全撑起了这座城市的GDP产值。

二、绍兴市建设“中国文学之城”的现状分析

绍兴市已有2500多年的城建史,曾荣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合国人居奖”等称号,素有“名仕之乡”、“书法之乡”等美誉,亦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似乎独缺文学桂冠。然而细细梳理,绍兴这座城市其实与“文学”的勾连最为紧密,所提“中国文学之城”建设目标才是真正契合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

(一)丰厚的文学史资源

绍兴素以历史悠久而著称,其文学资源亦堪称丰厚。一是在历史上文学大家层出不穷。如三国曹魏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魏晋时期的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唐有贺知章、宋有陆游,元朝诗人王冕、散文家张岱,明朝大儒王守仁(王阳明)、诗文书画全才徐渭,清朝文史大家李慈铭等。此中人物,几乎都是文学断代史上的抗鼎人物。尤为可贵的是,文学大家的出现是连续性的,从无间断。二是近现代以鲁迅为核心的文学巨匠。除了享誉世界的一代文豪鲁迅外,还有散文大家周作人、朱自清,“浙江四杰”:经亨颐、刘大白、陈望道、夏D尊等。可以说,在近现代文学史上,特别是“”中,绍兴作家是当之无愧的旗手作家群,撑起了近现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在绍兴本土,还有“白马湖作家群”{4}、“浙东乡土作家群”{5}、“浙东左翼作家群”{6}等带有共同风格的作家群体。可以说,绍兴于文学一脉始终兴盛,是绍兴真正的精神依存和文化底蕴所在。

(二)强烈的文学立市意愿

长期以来,绍兴一直高举“文化强市”这一更为宏大的招牌,依赖的是其历史遗迹、文物遗产等优势,但这一建设方向与国内其他城市太过趋同,且与北京、南京、西安等相比明显处于弱势。近年来,绍兴市政府也日渐重视文学这一要素对绍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如围绕文学巨匠“鲁迅”这一品牌大做文章,当前的“一刊一院一馆”都是以鲁迅为名,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几乎都以其为中心,这就为绍兴市建设“中国文学之城”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2014年以绍兴市文联之口正式推出“中国文学之城”全新的建设目标,目前已有诸多的部署:“一是由绍兴市作协、鲁迅文学院和《野草》编辑部携手启动鲁迅故乡作家群建设,力推绍兴本土的当代作家群体;二是启动中国文学之城建设,中国作协采风基地、《人民文学》采风基地成功落户绍兴,启动中国文学采风中心的落户工作,落实作家驻城计划等;三是巩固鲁迅故乡文学阵地,进一步夯实一刊(《野草》)、一院(鲁迅文学院)、一馆(鲁奖博物馆)的文学产业格局”{7}。可见,在“中国文学之城”口号提出后,绍兴市已经开始逐步聚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这一建设项目的进展,相应的政策支持将会随之而来。可以预见,历经3~5年的发展,在绍兴这座城市营造起全民“文学风”的文学生活氛围也指日可待。

(三)不可回避的短板

从历史资源到现实的政策支撑,似乎绍兴市建设“中国文学之城”是水到渠成的事,然而对照“世界文学之城”的建设标准来看,绍兴市还存在一个最致命的短板:即当代作家群里没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绍兴本土作家。这一点被绍兴市文联的负责人何俊杰称为绍兴文坛的“痛处”,在当代作家中绍兴仅有海飞和斯继东两人在国内文学界算是有点名气,这几乎构成了当前绍兴市打造“中国文学之城”的最大软肋。除此之外,绍兴市在文学的产业化上还相差甚远,如绍兴市没有一个文学出版机构,也没有专门针对文学的国内知名的节庆活动。在文学生活氛围的营造上,因为绍兴没有高水平的大学,在文学创造群体和消费群体上培植乏力;甚至连较大规模的图书馆都没有,文学上的阅读风潮及其产业化的标志:文学消费指数都难以称得上合格。可见,打造“中国文学之城”任重而道远。

三、绍兴市推进“中国文学之城”建设的策略研究

绍兴市走“文学强市”,打造“中国文学之城”已是确立的一个目标,不论基础如何都会继续走下去。在文学城市的建设上,从“一穷二白”到迅速崛起的样板并非没有,如美国的爱荷华就是一个范例,更何况绍兴市的确拥有强大的历史资源、有较为丰厚的文学资源积累。绍兴建设“中国文学之城”,既需借鉴“世界文学之城”的先进经验,更需加强顶层设计,根植于本土优势进行适当创新,打造出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学”特质来。

(一)平台整合

目前,绍兴市建设“中国文学之城”已有“一刊一院一馆”的基础,即以《野草》文学刊物为文学发表阵地,以绍兴鲁迅文学院为笼聚作家的汇集基地,以鲁迅文学奖博物馆为展示文学成就的宣传场地为主的三大平台。但是,仅凭这“三板斧”尚不足以撑起文学之城建设的宏大目标。笔者认为,参照“世界文学之城”的建设经验,还需再叠加“一节”、“一坛”、“一社”、“一校”四个平台:“一节”即重点打造“鲁迅文学艺术节”,主打“文学牌”,以文学专题研讨会、大型书展、诗文朗诵会、戏剧演出等活动来营造整体性的文学氛围。“一坛”即举办“鲁迅文学论坛”,让其成为中外世界文学大师进行跨时空对话的平台。“一社”即鲁迅文艺出版社,托“鲁迅”之名迅速打响市场知名度,让其成为推介文学新人的重要平台。“一校”即筹建“鲁迅大学”,当前绍兴市办学水平最高的为绍兴文理学院,其一度想更名“绍兴大学”而不得,其实按鲁迅之孙周令飞的提议,绍兴文理学院称“鲁迅大学”也未尝不可{8}。如此,则可构建起以文豪“鲁迅”为中心的特色平台,形成“七星拱月”的格局。

(二)作家集群

一座文学城市如无知名作家则会沦为无米之炊,正如前文所说绍兴建设“中国文学之城”的最大软肋在于缺乏国内外知名的绍兴本土作家。但一座文学城市作家群的形成并非仅仅局限于本土作家的诞生,如“世界文学之城”爱荷华其实也缺乏本土作家,而是采用作家引进的方式让其成为国际知名作家的集聚地,同样可以成就为世界级别的文学城市。因此,绍兴市作家群体的打造也可以采取“内培外引”的策略。一是打造“本土作家群的孵化基地”,培植本土文学创作力量。2014年绍兴市文联提出“鲁迅故乡作家群”这一概念;2016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即成立“鲁迅故里作家群研究中心”,目的在于“开展绍兴本土文学和本土作家的研究,推介、宣传‘鲁迅故乡作家群’,将作家的力量和研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推进绍兴文化城市、文学之城的建设和发展”;绍兴市作协也正在推动“鲁迅故乡作家文库”丛书的出版工作,并计划由鲁迅文学院实行签约作家制,以培育一线创作骨干等{9}。二是筹建“中国文学朝圣地”,集聚国内一线作家入绍采风、写作。如利用中国文学写作中心的建设、作家驻城计划的推进,让绍兴这一“世界人居奖”城市成功转型为作家的采风基地和创作基地。既然o法短时间内培养出绍兴本地的一线作家,转而打造国内知名作家的作品诞生地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三)产业运作

一座城市如果确定以“文学”为其发展特色,让城市的发展从一元的工业化走向多元化发展,文学本身的增值性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应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撑,这才是文化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也是联合国推动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初衷。因此,绍兴市建设“中国文学之城”,若想真正落实该目标,大力推动文学产业的发展是必行之路。一是实施绍兴城市建设中的文学主题营造,如依托绍兴历史上的文学家建设文化场馆、休闲场所及其艺术平台,在城市地标建筑、城市雕塑中张扬文学主题等;二是在现有的文化旅游产业中,借助大型文学节庆活动的开展,举办季节性的以文学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三是着力推进作家创作场所的纵深打造,即利用绍兴市“联合国人居奖”的建设基础,构建由文学主题宾馆、特色小镇民宿、野外采风基地等形成的文创场所网络,给予来绍采风、驻城写作的国内外作家一个具有多元选择性的创作场所,进一步依靠著名作家及其经典作品的创作地拉动游客的二次消费;四是加强绍兴市出版机构的建设,力争打造出几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出版社,在全国的文学图书市场出版上占据一席之地。如此多措并举,精准经营,将绍兴市打造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学朝圣地也颇为可期。

(四)文学生活

文学城市的名副其实,还在于文学生活是否会成为这座城市的民众生态的一个重要方面,让民众能够乐在其中,甚至会成为城市居民的独特气质。所以,激发广大市民的文学参与热情则显得尤为重要。就绍兴市当前的情况来看,营造以大学为主体的文学生态是最便捷的途径。绍兴市在面积和人口上与国内其他一二线城市相比并不具有优势,但这座体量不大的城市却拥有9所大学,其中5所本科院校、4所专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将近十万,借助在绍大学营造文学生活氛围,随之拉动文学消费,进而带动绍兴普通市民的文学参与积极性是一条清晰的、具备可操作性的路径。绍兴名人辈出,一定程度上与绍兴人极为注重子女教育有关,而这多数名人之中,以文学立身的不乏其人;绍兴满城皆是以“鲁迅”及其塑造的文学形象为标志的物事,可以说绍兴人长期受“鲁迅文学”之熏陶,因此只要相应的文学活动及其文学产业化持续推进,文学生活成为绍兴人的生活常态自可收水到渠成之效。

[基金项目:浙江省文化厅2016年度厅级文化科研项目:“西方文学名城的借鉴镜绍兴‘中国文学之城’建设的策略研究”(编号:zw2016087,主持人:朱叶丹)]

注释:

{1}高秋福.异彩纷呈的世界“文学之都”[N].中华读书报,2014.10.15(018)

{2}赵玲玲,刘光宇.UNESCO“文学之城”及其对中国成员的期待[J].科技智囊,2014(6):60-68

{3}解玉军.诺里奇缘何成为“世界文学之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8.29(007)

{4}张堂镐.春晖白马湖,立达开明路――“白马湖作家群”命题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J].现代中文学刊,2010(2):46-52

{5}傅红英.论浙东乡土作家群对鲁迅创作精神的传承[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1-14

{6}王嘉良.地域文化视野中的左翼话语――浙东左翼作家群论[J].文学评论,2006(6):160-167

{7}{9}胡安娜.启动“中国文学之城”建设,让文艺创作服崭多百姓――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何俊杰、主席金一波回答群众提问[N].绍兴日报,2014.12.5(002)

{8}张吉.绍兴文理学院改名鲁迅大学,你怎么看[J].钱江晚报,2015.11.16(005)

(作者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