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卫生宣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方法:口腔健康可通过对居民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讲解保护口腔健康应掌握的知识,生活方式关系着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结果:从而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饮酒都是可以威胁口腔健康的问题。
结论:对居民讲解口腔健康的知识有利于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1],对口腔健康有所了解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口腔健康不容置疑。
关键词:口腔卫生口腔卫生口腔健康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3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上涨,居民寿命普遍延长因此也提高了健康知识的学习,而健康知识应从口腔健康开始做起常言道“病从口入”,卫生部门应提高口腔健康以及口腔疾病的防御,从中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针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和口腔健康应改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
1相关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居民口腔健康卫生的调查,一些居民因不了解口腔卫生的知识不注意口腔健康,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感染可以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食物不干净等都可以引起口腔疾病,所以对口腔卫生及口腔健康应提高了解程度。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预发口腔健康注意口腔的卫生。
1.2保护口腔健康的方法。口腔卫生保健可以通过宣传从而让居民对口腔卫生有了解,保护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口腔卫生如:饭后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做一些日常的护理保证口腔卫生的健康,大多数居民对口腔卫生的理解都不是十分正确的[2],注意口腔卫生可以从日常饮食开始护理,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饭后漱口,居民在口腔疾病预防的理解还是存有误区,应该对居民的口腔健康理解与知识提高认识。
1.3老年人口腔卫生。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正在加大,而老年人在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上缺乏知识性和理解性,从而形成老年人对口腔卫生不了解引发口腔疾病,老年人口腔卫生应引起关注,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口腔卫生和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口腔内牙齿老化,导致口腔内存有异物应在饭后漱口清理口腔内的卫生,保持口腔清晰预防口腔疾病,形成良好的保持口腔卫生的习惯。
1.4口腔卫生。口腔卫生给很多居民带来困扰,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口腔内的健康,提高口腔卫生的认识程度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对口腔问题的关注性。从而了解口腔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口腔健康的推广可以让居民对口腔卫生有所重视[3],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保持口腔卫生清晰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自我保护口腔卫生的形式,从而得到良好的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2方法
保持口腔卫生的健康可以预防口腔疾病,促进口腔的健康以及身体健康,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要坚持刷牙、饭后漱口从而保持口腔内的卫生,饮食方面应注意食物的卫生以免对口腔造成伤害。口腔卫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居民,因为口腔疾病属于常见病发率无年龄界限,所以保持口腔卫生极其重要,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口腔疾病绵延扩大形成口腔溃烂,提高居民对口腔健康的了解,改善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合理预防口腔疾病的爆发。
2.1口腔卫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居民健康问题也在进一步的困扰着我们,口腔卫生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口腔卫生是不容小事的如出现口腔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保持口腔的清新以及口腔的健康,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复发效率也是较高,所以应该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方生口腔疾病,提高对口腔卫生的认识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
2.2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危害不可忽视,不注重口腔的卫生会引起一系列的口腔疾病或消化道疾病,针对口腔疾病的症状应保持[5]口腔的清晰,养成良好保持口腔清洁的习惯可以预防以及避免口腔疾病。远离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内清洁,口腔健康检查可以起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不注意口腔卫生可能引起口腔溃烂或更严重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感染发病率极快要及时治疗,居民初患口腔疾病时应及时的进行口腔卫生的治疗,避免口腔疾病进一步的蔓延形成更严重的口腔疾病。
3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发展极快居民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口腔卫生健康进一步的了解,注意口腔卫生的健康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卫生关乎着居民的口腔健康极其重要,所以应该保持口腔内的清晰远离口腔疾病。提高对口腔卫生以及口腔疾病的认识,合理的保护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以及口腔保健现在正在逐步进行完善。
4结果
口腔卫生以及口腔健康的价值[6],口腔疾病的爆发时间短无季节性蔓延的快,所以提醒广大居民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清晰的口腔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不规则的生活方式是引起口腔疾病的关键如吸烟、饮酒、都会造成口腔疾病。可以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口腔疾病,戒烟和戒酒可以很好的对口腔起到保护作用,口腔卫生的健康应引起广大居民的重视,从而形成口腔疾病的预防有良好的作用。
5探讨
针对口腔卫生以及口腔疾病进行探讨,口腔卫生是口腔疾病的发病因素。所以,居民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内清晰,从而达到预防口腔疾病的效果,注重口腔卫生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在针对口腔保健的过程中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居民口腔卫生是维持居民口腔健康的前提,保持好口腔卫生才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晟利,李兵,李海清,等.在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0(06):892-894
[2]朱晨曦,倪荣,刘新功等.城市失能老人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06):656-657
[3]周怡,丁彩艳,丁亚萍等.大学生口腔保健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02):88-90
[4]文斌,黄彦,何予敏.对围产期妇女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江西医药.2010(03):239-240
口腔专科护士不仅在日益繁重的口腔疾患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人们日常口腔健康意识与行为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口腔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凸显。
(1)口腔专科护士的专科特性极强。口腔疾病位于头颈、颌面及口腔内,治疗时需要使用多种设备、器械及不同种类的修复材料和消毒物品,因此,口腔专科护士除了要掌握普通的基础护理知识及技能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口腔专科基础理论以及口腔专科护理技能,能与口腔专科医师密切协作,以满足口腔护理工作的需要。
(2)口腔专科护士在口腔疾病诊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口腔疾病诊治中,口腔专科护士不仅要保证治疗所用的器械、药物、设备、材料齐备,而且还要与口腔专科医师密切配合,保证器械、药物、材料的准确、平稳、快速传递;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状况,为口腔专科医师的诊疗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3)口腔专科护士在医院物流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口腔治疗时所需的卫生耗材品种繁多,性质各异,大小不一,使用的仪器、材料虽小,但价格昂贵,需要口腔专科护士进行特殊保养和维护,以确保治疗时所需的卫生耗材齐备及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同时,做好这些物流管理可以为医院成本及效益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4)口腔专科护士在日常口腔教育宣传、口腔健康意识及行为方式培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口腔专科护士具有口腔医学、口腔护理学知识和技能,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口腔保健服务,还要向社会大众开展多样的口腔教育宣传,引导大众树立口腔健康意识,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纠正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达到预防口腔疾病、促进口腔健康和恢复口腔功能的最终目的[4]。
2存在问题
(1)口腔专科护士没有国家认可的专属执业资格。在我国,不管是口腔技工专业、口腔卫生士还是口腔医师助手3个专业都没有得到国家的执业许可,也无职业名称,因此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非直接医疗工作,而职业名称只能暂定为护理(口腔)专业。
(2)口腔专科护士配备严重不足。现有的医院由于人员编制问题,口腔护理人员配备不全,不能满足“四手操作”口腔治疗的要求,我国大多数医院口腔治疗还是“二手”操作。这导致口腔医生、护士劳动强度过大,不利于自身健康;患者反复起身倾吐,觉得繁琐和不便;一名护士要配合多名医生工作,器械及药品传递不及时,使治疗时间延长,工作效率降低,医护成本增加。
(3)口腔专科护士整体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口腔专科护士现状是:①医生、护士比例不合理,护士少,通常情况下,在一个诊疗室,6~8名口腔医生只配备1名口腔护士。②护士队伍年龄老化,年轻护士缺乏。③口腔专科护士的口腔专业知识不足,许多护士来自一般的护理专业,没有经过专业的口腔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难以开展规范的口腔专科护理。
(4)对口腔护理专业及口腔专科护士不够重视。目前,社会上部分医院和在校学生对口腔护理专业普遍不重视,学校开设的口腔专业课程极少,医院编制少,究其原因在于:人们认为,正规的护理专业人员应集中在传统的妇产、骨科、外科等领域,在这些领域护士不仅能够得到专业发展,拥有专属执业资格,容易就业,而且待遇也高。而口腔护理则是护理新领域,既没有国家认可的专属执业资格,而且就业面窄,工作繁重,待遇差,所在单位不重视,多方面客观原因使得医院、学校、社会大众对口腔护理专业及口腔专科护士都不够重视。
3措施
要改变口腔护理专业及口腔专科护士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必须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卫生部及相关部门应不断结合当前新情况和新形势制定医疗政策,完善各项医疗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在设备、仪器的研发、使用和卫生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2)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护理技能,与国际接轨。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以高等护理教育为主流的口腔护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的专科护理教育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理念、技能和标准。
(3)继续加大口腔卫生健康的宣传教育,使大众认识到口腔护理及口腔专科护士的重要性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现代人10条健康标准就包括口腔卫生。宣传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定期口腔卫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口腔健康在维持机体健康中的作用,并帮助人们取得并维护最佳程度的口腔健康状态,口腔护理的工作任务也将扩大到对患者群体、个体、社会,乃至从疾病到健康的全过程。为此,要使口腔专科护士成为口腔医师及其他口腔保健人员平等的合作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老年人 口腔卫生 龋病 牙周病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对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群的口腔卫生现状和口腔疾病发病情况,笔者对辽源地区老干部大学60岁以上人群的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调查,为制定老年人的口腔医疗保健提供依据。
对象和方法
2008年笔者对辽源地区老干部大学中386例进行口腔卫生健康调查,其中男164例,女222例,年龄60~82岁,平均71岁。检查者为辽源市中医院口腔中心医生,调查标准依照我国制定的“关于龋病、牙周病全国性调查的规定”。
结 果
口腔卫生状况:受检者386例全部都有刷牙习惯,每天刷牙1次者214例(55.4%),每天早晚刷牙2次者172例(44.6%);横刷牙者270例(66.9%),竖刷牙者116例(30%)。90%受检者有饭后漱口习惯。
龋病:受检者患龋率81.6%,总患龋牙数860颗,龋补均数为2.23,年龄越大,龋齿数越多(见表1)。
牙周病:受检者386例,牙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结石,患牙龈炎者156例(52.5%),牙周炎患者95例(14.89%),见表2。
牙缺失:386例受检者中全口牙缺失28例(7.25%),牙列缺损317例(82.12%),14例(3.62%)
半口牙缺失,27例受检者无牙缺失(6.9%),见表3。
讨 论
口腔卫生状况: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取决于生命过程中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重视和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关键之一。本调查受检者都有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但龋病、牙周病发病率、缺牙情况均较高。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由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但以往人们错误的认为只有到老年才会受到牙周病的困扰,其实从5岁开始,牙周病就开始“腐蚀”我们的健康了。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其病因传统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中牙菌斑细菌及其产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发牙周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主要是口腔卫生不良,微生物的作用,牙结石刺激,特别是齿龈下牙石危害性最大。全身因素与营养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此外,创伤、不良修复体的刺激.也是病因之一。
笔者认为,龋病和牙周病都是慢性细菌性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在童年、青年时期没有条件治疗和预防口腔疾病,加之缺乏口腔医疗保健的宣传,到老年期已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口腔疾病。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的口腔保健卫生宣传,积极治疗口腔疾病,使老年人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以保证全身健康非常必要。
龋病、牙周病:本调查60~70岁组中患龋率76.78%,≥70岁组患龋率86.42%。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率也增加。龋损牙面以颈部环状龋为多,提示老年人因牙龈萎缩牙颈部暴露,此处牙体组织结薄弱,食物嵌塞不易清洁,是影响龋病好发的因素。本调查60~70岁牙周炎患病率17.61%,龈炎发病率40.07%。牙周病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本调查显示主食为面食及喜食甜食者,患龋率较高,符合龋病的发病规律。嗜烟茶者的龈炎、色素、牙结石均较严重,牙石增多刺激牙龈,也造成牙龈萎缩,提示每半年例行口腔预防保健并行洁牙非常必要。
牙缺失:本调查显示老年人牙缺失情况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缺牙数目增加,戴义齿和需义齿的人数增加。调查结果,全口失牙者均作义齿修复,部分缺失者331人中有82.73%已修复义齿,其余者尚需修复。笔者认为,缺牙修复与否,与地区、经济收入、必要的医疗条件关系较大。
参考文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2-360,417-424.
中图分类号: R173;R780.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41-02
孕妇肩负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状况及对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下 一代的口腔健康[1]。为了解我市孕期妇女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态度、行为 和诊治情 况,提高孕妇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笔者于2009年1~5月对在我院妇 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妇幼中心进行围产期检查妊娠妇女459人 。年龄26~40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 51%。
1.2 方法
设计结构型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口腔保健的知识及来源、 口腔 卫 生习惯、观念、诊查情况及对婴幼儿口腔知识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 案统一问卷,当场发卷,自行填写,当场收卷,监督整个答卷过程,并尽可能减少诱导性误 差。共发放问卷500张,收回459张,回收率91.8%。
2 结果
2.1 孕妇的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及观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妇为100%,孕前接受过专业指导者占11.76%,有牙龈出血者占74 .51%,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者仅为3.92%,有 49.02%的孕妇认为怀孕期间不能看牙,能忍则忍。
2.2 孕妇的口腔卫生习惯情况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妇刷牙方法不 正确,而刷牙时间达到3min以上者为31.37%,有74.51%的孕妇知道定期更换牙刷。
2.3 孕妇的孕期及儿童口腔保健知晓率
86.27%的孕妇不知道牙齿开始发育的时间,47.06%的孕妇认为乳牙2岁以后才需要清洁与 卫 生,有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能防龋,对于奶瓶龋发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 的孕妇不知道如何才能预防龋齿,有49.02%的孕妇认为乳牙不需要治疗。
3 讨论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2]。母亲的口腔保 健习惯对 幼儿的口腔护理十分重要,对儿童牙齿的干预性治疗来说,母亲有成功治疗经验的儿童较其 他儿童更易获得成功[3]。从妊娠期间开始并由母亲延续下来的口腔保健习惯,对 孩子龋齿的预防会起到非常好的长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全身起着一系列的变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 保健,会使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病理变化,不仅会影响孕妇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到胎 儿的发育及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妇对孕期的口腔卫生预防 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虽然所有的孕妇均有接受专业口腔健康指导的需要,但孕前接受过专业 指导的人数为仅为11.76%;有74.51%的孕妇有牙龈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 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检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妇有了牙病是能忍则忍,不能做 到防患于未然,无法早发现、早治疗。54.9% 的孕妇担心口腔治疗对胎儿产生副作用,拒 绝接受治疗。因此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对胎儿产生的不利 影响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疗特点、时机及局部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孕妇口腔治疗的误区及恐惧 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诊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风险,为确保母子平安提供保 证。
对不同学历的孕妇分类统计结果来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无差别,但只有29.41%的孕 妇刷牙方法正确,70.59%采取混刷法; 68.63%的孕妇刷牙时间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妇刷牙时间大于3min;及时更换牙刷的孕妇达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国 “爱牙日” 活动的开展使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 的刷牙态度还有待加强。
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习惯。牙齿发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婴幼儿的乳牙胚从母亲孕6周开始发育,在5~6月时钙化,婴儿出生时,20颗乳牙 冠已全部形成。牙齿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孕妇的健康、营养、情绪、生活 环境、疾病等,所以孕妇在孕期应尽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发生,保持愉悦的心情,饮食要营 养丰富合理。乳牙相对于恒牙有机成分较多,无机质少,抗酸能力弱,一旦发生龋病,病变 进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长必须及时清洁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调查表明,有86.2 7%的孕妇不知道人的牙齿从母亲怀孕第六周即开始发育,有47.06%的孕妇认为2岁以后才需 要注意乳牙的清洁和卫生,乳牙萌出后家长没有及时清洁牙面,含、奶瓶睡觉,这些都 是引起儿童龋病早发、高发的因素。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化物对牙齿的影响,有49.02% 的孕妇认为乳牙龋齿不需要治疗。因此,广泛、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是预防口腔疾病发 生的关键,宣教内容应直观化、具体化、多样化、基层化,使广大的准妈妈了解口腔疾病的 种类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国是多发病, 想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认为保护牙齿应从零岁做起 ,将工作重点放在孕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加大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力度,开设 孕前口腔卫生课堂,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子或播放录像带,提高孕期妇女口腔卫生 保健意识,提高孕妇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郝淑青,张军桥,刘学聪. 孕妇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 河 北医药,2007,29(7):748-749.
[2] 鲁丽珍,郭晓琳,徐涛.健康教育对孕期口腔疾病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4):389-391.
【摘要】口腔健康状况与个人的口腔卫生行为密切相关,口腔健康知识是促进行为改变不可缺少的因素,是行为的基础与动力。口腔健康科学知识的教育,无疑会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本文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口腔健康教育作用。
【关键词】口腔教育;效果分析;预防教育;宣传预防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口腔科护理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配合医生的操作,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医生共同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让更多群众获取口腔健康知识,提高自我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并通过他们向子女、朋友、亲属宣传与推广,达到提高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的目的。为评价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我院口腔门诊对牙病患者开展了健康教育,今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8年1月~209年12月,在我院口腔门诊随机选择160例初诊病人, 具体为12~21岁55人, 22~43岁83人,44~63岁22人。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查其口腔卫生状况。
1.2.1 问卷调查:
用相同的问卷在初诊及最后一次复诊时(间隔1月~1个半月)对所有对象进行二次调查,问卷包括5道题:①口腔疾病对健康有无危害。②甜食对牙齿的危害。③刷牙与保护牙齿的关系。④你认为什么时候该去医院看牙。⑤你认为应怎样选择牙膏、牙刷。问卷由患者当场填写。医护人员于治疗处理后即阅卷。在第一次问卷调查后,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口腔健康问题,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讲解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推广保健牙刷,教授正确刷牙方法、正确使用牙线。在患者最后一次复诊时进行第二次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
1.2.2 统计学处理: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3 口腔卫生状况检查:在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的同时均进行口腔卫生状况检查。通过视诊检查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尤其检查有代表性的6颗牙, 16、26、11、31的唇颊面及34、46的舌面。作记录并计算口腔卫生指数(OHI)。
OHI用以衡量人群的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公式为OHI=DI+CI。软垢指数(DI)的记分标准: 0=牙面上无软垢; 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2/3之间; 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以上。牙石指数(CI)的记分标准: 0=龈上、龈下无牙石; 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下; 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的1/3~2/3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
下牙石。判定标准: OHI值为0或1是低值;OHI值为4或5是高值;中间值为2或3。
2 结果
接受问卷220例,有效问卷204例,其中16人未来复诊。健康教育前后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及口腔卫生指数。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无知识、无行为牙周疾病的患病率最高,为81.54%;随知识增长和行为的行成,患病率有逐渐降低趋势。
从调查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后病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有关病因的认识有明显提高,对刷牙与牙齿保护的关系一题回答的正确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定期作口腔检查的认识率提高最为明显;而对牙膏、牙刷如何选择虽有所提高,但知晓率是5项指标中最低的。调查表明健康教育后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漱口的人数均明显提高,而正确使用牙线的人数还较少。
调查显示健康教育前后OHI值有明显的改变,由高值占52.7%变化为低中值占67.6%。年龄对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形成的影响,年龄大于35岁,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形成所占比例较低,仅占15.7%。年龄小于35岁者,虽然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行成所占比例高于年龄35岁以上者,但无知识及无行为的比例亦较高,应引起重视。
3 讨论
强烈地相信口腔健康科学知识的人,无疑会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而正确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是以知识获取为前提。既有知识又形成行为对维护口腔健康的作用重大,两者缺一不可;有知识而没有形成行为,和没知识、没行为的口腔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有知识、有行为的。从调查结果中同样看到,在具有一定的口腔卫生知识且形成口腔卫生行为的人群中仍有45.76%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原因分析除局部因素外还不能排除全身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牙周健康状况受诸多因素影响,饮食习惯、唾液环境、宿主本身的健康状况等都是不可忽视。另外,是否与问卷口腔卫生知识内容设计局限性和卫生行为答题过程中答题者知和行的偏差,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良好的口腔行为应包括一定的刷牙次数和正确的刷牙方法(含足够的刷牙时间),坚持饭后漱口及正确使用牙线。这是保持良好口腔健康的基本要求。调查发现,多数人尚缺乏最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口腔保健意识。尽管受检查者100%刷牙,但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和每天坚持早晚刷牙的人仅有32%~45%。有近1/3的患者并不了解牙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绝大多数人是因为遭受牙痛的折磨而前来就诊,定期作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十分淡漠。
在问卷和被检者中,有工人、家庭妇女、职员、干部和大学教授,这表明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和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在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中都是适宜和必要的。医护人员利用就诊时间结合病情进行健康教育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医护人员的椅旁宣教,绝大多数患者理解快、易接受。在最后一次复诊时再次接受问卷调查时,他们对于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纠正和消除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剔牙、吸烟、不刷牙等),建立了有益于健康的口腔行为。
参考文献
[1] 杨少强、张卫.临床口腔健康教育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6)
[2] 程敏,孙平辉. 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对维护牙周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育,2004(9)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龋齿 患龋率 调查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70-01
龋齿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学龄前儿童龋齿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的龋齿发病情况,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我所对锦州市市区5所幼儿园1143名学龄前集体儿童龋齿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1日―2010年9月1日随机抽取锦州市区5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1143名,其中男童584名,女童559名。
1.2 方法 调查人员由我所有经验的儿保医师组成,调查前进行培训,并制定调查内容、表格和问卷。认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龋齿病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执行,对在园儿童乳牙进行详细检查和登记,由儿保医生统一填写,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患龋率 在受检的1143名儿童中,患龋人数883名,患龋率77.25% ,龋均4.67颗。龋齿的好发部位以咬合面第4、5乳磨牙为主,其次是上颌前牙。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呈上升趋势。见表1 。
表1 锦州市学龄前儿童各年龄组患龋率比较
2.2 患龋儿童的性别比较受检男童584名,患龋人数435名,患龋率74.49% ,龋均4.50颗;女童559名,患龋人数448名,患龋率80.14% ,龋均4.85颗;女童高于男童,P
2.3年龄与患龋牙位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磨牙的患龋率增加,2岁组上乳前牙患龋数较高,奶瓶龋还是造成幼儿龋坏的主要原因。男、女童乳磨牙患龋率均较高。见表2、3。
3 讨论
3.1 锦州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现况本次学龄前集体儿童龋齿调查结果表明,锦州市区学龄前集体儿童患龋率为77.25% ,龋均为4.67颗,男童患龋率74.49% ,女童患龋率80.14% ,女童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齿好发部位与年龄有关,2岁组以上颌前牙为主,3~5岁组以第4、5乳磨牙咬合面为主,下颌较上颌多发,且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呈上升趋势。
3.2 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有:①儿童乳牙牙体的组织结构和解剖形态决定了牙与邻牙的接触为面的接触,易磨损形成食物嵌塞而患龋;②因年龄小,儿童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不足,有饭后不刷牙的现象,不能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③饮食习惯:含着奶瓶睡觉,易引发奶瓶龋;儿童喜食甜食,家长也喜欢用糖果来哄孩子,而甜食是龋齿发生的主要因素,多吃甜食易致龋齿;另外幼儿喜好酸奶,有的家长忽略了酸奶对牙齿的龋坏作用,长期摄入易使牙釉质的钙质脱失;④教育宣传力度不足,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督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多数家长均认为乳牙会被恒牙替代,乳牙龋齿不需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⑤未能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如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等。
3.3 建议①加强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提倡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②注意膳食均衡,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磷等食物,自觉养成少吃糖的习惯。③加强入托机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管理,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并建立检查档案,发现龋齿及早治疗。④应用含氟牙膏防龋,增强儿童对龋齿的抵抗力;对六龄齿已萌出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⑤利用“全国爱牙日”及爱牙口腔卫生知识讲座,教育家长和儿童学习口腔卫生知识,提高口腔保健水平,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关系到儿童的生长发育,让家长自觉地指导儿童进行口腔保健,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婴幼儿龋发病年龄低,龋损范围广泛,是儿童口腔科常见疾病,影响儿童健康发育。由于治疗时患儿配合差,因此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比较困难。龋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必须控制细菌,采用多种措施治疗。本文对63例患儿进行充填、口腔卫生指导、饮食监控和用氟方法,经过3年的追踪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1/12沈阳浑南美晶口腔诊所收治婴幼儿龋患儿63例,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2.4岁。上颌乳切牙唇面、颈部出现白垩色斑点或带状脱钙13例;上颌乳切牙出现唇面、邻面颈部龋坏36例;上颌乳前牙大面积龋坏、残根、残冠,或牙槽脓肿6例。
1.2 诊断标准 (1)可疑龋、浅龋:上颌乳切牙唇面、颈部出现白垩色斑点或带状脱钙;(2)中、深度龋:上颌乳切牙出现唇面、邻面颈部环形龋;(3)牙髓炎、根尖周炎:上颌乳前牙大面积龋坏,有的呈残根、残冠,或并发牙槽脓肿[1]。
1.3 纳入标准 (1)具有上颌乳切牙萌出且有龋坏表现;(2)年龄6个月至3岁。
1.4 排除标准 (1)遗传病、系统性疾病的患儿;(2)上颌乳切牙以外患龋的病例。
1.5 治疗方法 (1)可疑龋牙面:清洁牙面后涂氟制剂,每周1次,连涂4次,半年后重复1次;(2)浅龋患牙:用挖器或球钻除去腐质,修整牙面尖锐边缘或过高尖嵴,涂氟制剂,每周1次,连涂4次,3个月后重复1次。(3)中、深度龋患牙:去腐质后充填。(4)牙髓炎、根尖周炎患牙:预备根管后,采用氧化锌碘仿糊剂或Vitapex充填根管,并完成龋洞充填。
1.6 观察指标 患儿每3个月复诊1次;以无菌挖匙采集被检幼儿乳上前牙的唇面颈1/3处菌斑,置于1 mL传送液内,连续稀释样品,于TYCSB培养基中菌液,37 ℃条件下培养72 h后,挑取不同形态的菌落做革兰染色,光镜(×40)下观察计数革兰阳性变形链球菌菌落(CFU/mL)。对于变形链球菌计数
1.7 疗效评定标准 (1)停止:龋病基本停止进展,由急性龋转为停止龋,在治疗过程中除个别牙面外,无新的龋齿;(2)基本控制:在治疗过程出现了1~2个新的龋齿;(3)病变加重:在治疗过程出现了3个以上新的龋齿[2]。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行χ2检验。
2 结果
随访至200912有8例失访,其中男5例,女3例,随访率为87.3%。3年后患儿龋病控制情况见表1。表1 3年后患儿龋病控制情况[n(%)] 表1结果表明,男、女患儿龋病控制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P>0.05)。
3 讨论
本研究将龋齿充填、口腔卫生指导、饮食监控和用氟方法定义为儿童龋病口腔综合治疗。婴幼儿龋的综合治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患儿父母对此病的认知和配合程度。本组病例中有6例(10.9%)患儿龋病继续发展,均与不良的喂养习惯未戒断,不能坚持口腔卫生保健,不按时复诊有关。
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婴儿期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与龋无明显相关性[3],而喂养方式不当与婴幼儿龋有关,如:断奶时间晚、喂养时间长、睡时含奶瓶进食等。还有学者认为,延长母乳喂养比延长奶瓶喂养相比更易于导致婴儿龋,这可能是因为母乳喂养时间长且母乳中的营养不能满足婴儿成长需要,造成婴儿反复吸吮乳汁使牙齿易感龋所致[4]。因此从1岁开始,训练幼儿开始用杯子喝水,戒断奶瓶进食,断奶,可以预防前牙的龋蚀和乳牙列反颌。同样,幼儿不良的喂养方式、饮食习惯都增加了牙齿与糖的接触频率和时间,从而加大了患龋的风险。学者们提倡科学进食甜食,如在吃饭时进食甜食,避免在两餐间及睡觉之前吃甜食,进食后立即刷牙等。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牙面上的软垢是预测幼儿龋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指标[3],因此口腔卫生指导是综合治疗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牙齿清洁方法[5],刷牙是去除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而简便的自我保健方法。同时,应加强对儿童父母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父母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消除他们对乳牙保健方面的错误认识,提倡从孩子出生后就应开始对儿童的口腔进行护理,乳牙一旦萌出就应使用指套牙刷等工具清洁牙面,选用合适的牙刷,使用菌斑显示剂效果更好。
患儿复诊时测量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可作为监测龋病是否复发的指标,综合治疗可有效减少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6]的数量,而不单纯对已龋坏的牙齿充填治疗,从而达到控制龋坏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樊明文,边专.龋病学:疾病及其临床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28.
[2] 蒋宝凤,蔡蔚,张莲华.婴幼儿口腔健康3年干预模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3] 王俭,郑树国,王晓灵,等.婴幼儿龋与口腔卫生保健状况相关性研究[J].武警医学,2006,17(12):903905.
[4] 邹静,尚冉,周学东.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传播方式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5):269271.
【关键词】 牙周疾病;口腔卫生;知识;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27-02
为了解贵州省12岁学生的牙周健康状况,监测牙周疾病的发病趋势,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口腔健康目标,规划口腔保健措施提供信息支持,2005-2006年在贵州省卫生厅的支持和指导下,笔者对贵州省6个县市12岁儿童口腔牙周疾病患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采用多阶段、 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根据贵州省城乡特点,按经济情况抽取6个市县,其中3个为城市类(贵阳市、遵义市、都匀市),3个为农村类(仁怀市、紫云县和黎平县)。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定18个乡镇36个学校,各抽取12岁六年级学生22 名,男女各半,共792人。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口腔疾病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检查方法》[1-2]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有关要求执行。
1.2.2 调查方法与内容 由教师和问卷调查员共同组织,在教室统一说明,以集体自填答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在核查无误后学生方可离开调查现场。 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口腔就医行为和自我感觉到的口腔健康问题。
1.3 质量控制 临床检查者固定3名,临床检查记录员固定3名,问卷调查员固定2名,所有调查人员均为贵州省省直医院口腔科医生,调查进行前,均经过全国流调技术组培训合格,并持有相关证书。口腔检查器械使用统一配置的移动牙科检查椅、照明灯和CPI探针。现场调查结束后,集中录入,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率 12岁学生牙龈出血、牙结石检出率分别为59.09%,73.86%,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52,4.768,P值均<0.05),乡镇均高于城市;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22,0.320,P值均>0.05)。见表1。
2.2 口腔卫生习惯 无论城市还是乡镇,每天刷1次牙的占将近50%,每天刷2次者占32.32%,每天刷牙低于1次者占18.69%,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60,51.804,P值均<0.05);在使用牙线习惯中,不知道的达91.92%,偶尔用的为6.31%,每周用的为0.76%,每天用的为1.01%,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70,P<0.01)。见表2。
2.3 对牙周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 对“牙菌斑”的认识中,回答正确的占18.18%,回答错误的占17.17%,有64.65%的人不知道。在对“刷牙时牙龈出血是否正常的”的调查中,回答正确的占54.80%,回答错误的占26.77%,不知道的占18.43%。在对“细菌是否为引起牙龈炎的原因之一”的调查中,回答正确的为45.20%,回答错误的为13.89%,不知道的达40.91%。见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12岁儿童牙龈出血、牙石检出率,无论城市还是乡镇,均高出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3],反映了牙周疾病患病的地区差异: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接受口腔教育机会较少,口腔卫生习惯较差,因此牙周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牙菌斑是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素,刷牙是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4],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口腔清洁手段。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约50%的人群仍保留每天1次的刷牙习惯,而低于每天1次的达18.69%,主要是乡镇人口占多数(31.31%)。对于牙的邻面,除刷牙外,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牙间清洁措施,如牙线可以有效去除牙间隙的菌斑及软垢。由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在使用牙线习惯中,有90%以上的人对牙线没有相关概念,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用牙线来作为一种口腔保健措施。牙科医生有义务做好这方面的宣传,使牙线作为牙邻面清洁手段,成为人们一种口腔卫生习惯。
12岁人群对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认识很欠缺,而学生正处于乳恒牙替换时期,又是龈炎发病的高峰期,由于菌斑及牙石的局部刺激,导致牙龈出血,炎性肿大,预防与彻底清除牙菌斑及牙石,保持口腔卫生,对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严重缺乏,调查显示出城市和农村具有地区差异,可能与农村地区基本教育条件差有关。为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在学生中,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口腔卫生宣教,以多种形式在中小学生中宣传口腔保健的相关知识。此外,在改善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的同时,应把口腔卫生的相关知识纳入到学校卫生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降低牙周病的发病率。
(致谢:衷心感谢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游明璇,贵阳市口腔医院冯萍、李燕、刘志娟,贵州省人民医院章锦花,贵阳医学院周瑛、梁燕、卢虹,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邓倩,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何妮等对此次调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4 参考文献
[1] WHO.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 4th ed. Geneva :WHO ,1997:1-2.
[2] 李刚,主编.临床口腔预防医学.2版,北京:中国图书出版社,2002:9-14.
[3] 卞金有,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1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6~2009级在校本科生600人进行调查,收回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54份。其中,男生233人,占42.06%,女生321人,占57.94%;城市163人,占29.42%,农村391人,占70.58%;年龄18~24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学生的一般情况;②刷牙次数、时间、方法,牙刷、牙膏类型,是否喜吃甜食等;③龋齿防治知识知晓情况;④口腔卫生保健态度。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自行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发卷并收回。
1.2.2口腔科检查及诊断标准
对调查的每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3]。诊断标准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龋齿的诊断标准。
1.2.3指导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宣教
①利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每年大学新生健康教育课增加了口腔保健的内容;②在校园网上加强口腔健康行为的指导,在校医院网站上开辟口腔病防治专栏,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随时解答,并予以健康指导;③对每位就诊的同学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并要求其向同寝室的同学传授并监督;④通过板报宣传,张贴宣传海报,造出宣传态势,提高宣教效果。
1.2.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地区及性别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1显示,本次调查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46.39%;城市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3.99%,高于农村学生的4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1,p<0.05);女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2.34%,高于男大学生的3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2,p<0.01)。大学生龋齿充填率为35.19%;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高于农村学生(χ2=9.493,p<0.05)。
2.2各年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2显示,4个年级间龋齿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0,p<0.05);一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低,其次是二年级,三、四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高,各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5,p<0.05)。
2.3对龋病的认识
有54.87%的学生不能较全面的回答龋齿的发生原因,其中86.84%为低年级学生。有8.12%的学生认为龋齿是由缺钙所致;4.87%的学生认为是由口腔炎症所致;47.11%的学生认为是口腔卫生差引起细菌产酸所致;13.00%的学生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对于龋齿是否引起心脏、肾、关节等主要器官疾病,88.2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中低年级学生占88.96%。
2.4对刷牙的认识
被调查者中,99.28%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龋齿作用;70.22%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口臭作用;79.2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保持牙齿洁白作用;51.4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治疗口腔炎症作用;15.16%的学生认为使用牙线与刷牙同等重要,仅有12.09%的学生使用过牙线,71.84%的学生不知什么是牙线。其中高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85.2%)高于低年级的学生(65.4%)。
2.5刷牙的次数和方法
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学生有347人,占62.64%(高年级占41.23%,低年级占21.41%);1.26%的学生偶尔刷牙;36.10%的学生每天刷牙1次,其中有89.00%为早晨刷牙,11.00%为睡前刷牙。48.38%采用竖式刷牙法,48.92%采用横刷法。刷牙每次持续3min以上者仅占11.19%,有24.01%的学生少于1min,用餐后即刷牙仅占7.40%。35.74%的学生非常喜欢吃甜食,其中女生占70.70%。仅有10.46%的学生能够在吃甜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2.6牙膏、牙刷的选择及牙刷使用时间
本次调查中,有31.23%的学生选择含氟牙膏,48.01%的学生选择保健牙刷。在牙刷使用时间上,40.61%的学生使用3个月左右,26.53%的学生使用半年或半年以上。各年级中,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选择率、3个月左右更换牙刷率3项指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半年以上更换牙刷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