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形测绘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在逐渐加快。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测绘技术在地表动植物、地形构造、矿藏、水文、地貌等反面勘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测绘工程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测绘工程概述
(一)测绘工程概念
测绘工程指的就是绘制地形、空间信息的一种信息地形图,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地球、其它行星、重力等,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一般而言,在一个区域建设中,一定要让地形测绘师事先对该地区地理结构与地形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所以,测绘工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二)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
特殊地形测绘工作和传统测绘工作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其只是在传统测绘工作基础上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的一种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其主要工作内容与方式均是来自测绘学。在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无论是运用传统测绘技术,还是运用特殊地形测绘技术,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得到相应的数据与地形状况,同时也是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加强施工效率的提高,减少施工时间。
二、地形测绘工作的要点
在测绘工程中,均会遇到各种困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地形测绘,怎样合理利用土地,怎样勘测偏远地区的土地等,已经成为了测绘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我国地域比较辽阔,地形也比较复杂多变,特别是高原地区,比如黄土高原,因为其土质比较疏松,存在着很多的沟沟壑壑,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难题,无法确定铁道位置,导致铁道非常容易被雨水冲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河流、高山等均是阻碍测绘工程有序进行的障碍。因此,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更加先进的测绘技术,改良测绘设备,创新管理理念,加强测绘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现阶段,全站仪数字测图与GPS-RTK数字测图这两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限。其主要体现为:在测绘工作中,利用全站仪测绘技术的时候,需要在测站与测点之间实现通视,并且测量精度不够均匀,随着距离的逐渐增加,其精度也在逐渐下降;而应用GPS-RTK技术的时候,尽管不需要实现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视,就可以完成远距离的三维坐标测绘,避免出现误差累积,但是也只适合应用在一些视野比较开阔、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传统测绘技术与现代测绘技术进行改进,实现其互补,尽可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测绘目的,促进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林地繁茂地区为代表的隐蔽区域测绘方案
在树林中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受到高度角的影响,GPS-RTK信号非常弱,无法确保测绘精度达到工作要求;而如果使用全站仪技术进行测绘,就会出现一些树木障碍,导致无法完成测绘工作。此时,就可以利用导线推进断面的测绘方式:利用测设导线点、距离、角度、放样点坐标的数据,结合其理论坐标值进行测站待测点坐标的计算,并且计算出相应的距离与方位角,进而得到相应的数据。因为在同一断面内,其方位角是固定的,可以利用断面两端点坐标进行断面方位角的计算。之后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定理进行断面任意距离的计算,得到通视距离。通过相关计算可以得知,无论是测站左偏离设计断面线,还是测站右偏离设计断面线,只要明确测站点到已知断面线的角度,就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偏离设计断面的距离,得到相应的数据,之后利用全站仪测绘技术进行实地放样。
四、以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为代表的区域测绘方案
首先,野外草图绘制。通过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在设计规划村庄测绘工作的时候,其野外草图绘制均比较直观、清晰,相应的布局也比较合理、完整。但是没有进行计划规划的村庄野外草图,即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会感到难以理解,经常出现测点与草图不符的情况,导致室内编图经常产生差错,甚至在进行野外测绘工作的时候,经常出现丢失地物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不进行野外草图的绘制,直接设置一些测站,进而对各房角点进行测定。在完成所有碎部点的测量工作之后,进行直观的汇总,整理相关的测量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简化,根据相应的比例尺进行打印,之后再去野外进行实际情况的定位,绘制相应的草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野外草图与室内图件的符合、完整、准确,还可以确保具有相应的测绘精度。
其次,强调野外数据采集。尤其是在一些地物比较密集的区域,全站仪测绘技术的测距速度比较快,并且测距镜头非常灵活,可以尽可能接近地物,展开相应的测绘工作,加强数据的采集,具有GPS-RTK技术无法相比的优势。所以,在工程项目测量中,全站仪测绘技术可以采集一些GPS-RTK技术无法采集的数据,进而提高测绘精度,保证工程建设的完整、精确。但是,因为居民区经常出现一些锁门的情况,测绘人员无法直接进行实地测绘工作,此时也就无法使用全站仪测绘技术和GPS-RTK技术。为了确保测绘精度,一定要及时联系主人,如果无法及时开展测绘工作,可以在测区其它比较高的地方,设置GPS-RTK技术测站,之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碎部点的测绘,这样的方式非常省时,并且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确保测绘精度。
五、以荒漠区、滩涂地、泥泞地等为代表的区域测绘方案
针对海边、河边等因为落潮产生的荒漠区、滩涂地、泥泞地等,均具有相同的特点,也就是,尽管地表处在状态,但是人们即使借用一些相关工具,如船只等,也是无法进行通行的。针对面积比较小的区域而言,可以进行范围线的绘制,并且在内部设置相应的等高线,但是如果面积太大的话,就一定要对区域内的高程进行测定。为了确保测绘的精度,可以在测区周围进行GPS-RTK测站的设立,之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相应的测绘,或者进行近景摄影测绘,完成相应的测绘工作,保证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测绘工程的发展速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相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并且学习一些国外的先进水平,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的测绘技术,进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田祖帅,任怀全,李钢剑.无棱镜测距全站仪在板石矿井下测量中的应用[J].矿业工程,2013(03).
[2]徐凤芹.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
一、引言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或者国家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地形的了解不及能够充分发挥我国地质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以为铁路、公路、桥梁、建筑等项目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测绘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测绘工程的效率和准确性,对具体的实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讲,测绘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复杂,测绘工作受到一定的阻碍,研究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有利于提高我国测绘行业的综合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二、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情况研究
1、测绘工程概述
测绘工作主要是指利用某种技术手段,在项目建设前期,对施工所在地的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情况进行仔细的勘察测绘,根据相关的数据绘制出该区域的地形现状图,能够将所在区域的所有空间、地形信息显示在图纸上,方便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在测绘过程中需要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是测绘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确保质量安全的基础依据。
2、测绘工程特殊地形的测绘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存在一定差异,甚至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项目的质量和基础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在项目建设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测绘工程也遇到了较大难题,由于工程项目在很多地区都有涉及,遇到特殊地形的情况非常多,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复杂条件的要求,测绘结果的准确性、精准性很难得到保障,所以创新测绘施工技术,提高测绘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提高特殊地区测绘工程技术水平,就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创新一种适合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这种技术以传统的建设项目地形测绘技术为基础,利用更为科学、现代化的手段加以改造、创新,主要的工作方法和内容还延续着传统测绘工作的基础技术内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特殊地形测绘技术,也需要结合传统测绘技术,两者都能够在测绘区域得到真是的地形情况数据,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有效的地形数据依据。
三、常用的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分析
1、全站仪测绘技术
全站仪测绘技术本身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并且测绘起来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数据精准可靠,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于先进设备相结合,为测绘人员提供很好的便利条件,有助于他们在任何工作环境下对复杂特殊地形进行测绘。这种技术的实施需要做好相应的控制,首先,对仪器设备进行控制点的设置,确保测绘设备的平整对和对其状况,在最小的误差范围内进行有效控制。其次,根据全站仪设备进行特殊地形测绘工作,需要定期对每一个测绘点进行核实检查,确保测绘点的准确不会影响测绘数据,确保测绘过程中,数据误差不会超过标准误差值。另外,在对数据进行整理后,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如果发现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改,从新设置测绘点,再次进行复核测绘,为后的施工建设提供精准的、可靠的数据基础。
2、GPS测绘技术
GPS测绘技术是目前我国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测绘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很高的精准度,并且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地形条件的影响,能够通过基站的设置进行区域范围内的自动检测,凭借着巨大的优势特点,在建设工程特殊地形测绘中得到更多应用。通常情况下,在使用GPS技术进行测绘工作时,需要安排两位工作人员进行测绘工作,一名负责测绘设备的操作和技术实施,另一名负责对特殊地形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应用GPS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投入。其次,在工作人员缺乏的情况下,进行特殊地形测绘工作,可以通过输入GPS手部编码来实现独立的GPS测绘技术实施。基于强大的信息网络数据传输,GPS测绘技术在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时能够在4S内完成工作,充分的展示了GPS测绘技术的高效性与准确性,提升整体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进度。GPS之所以能够在测绘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其具有超级强大的数据库储存量和图形输出的科技力量。能够利用测绘数据形成准确的图形,这种信息的获取以及技术应用,都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际效益,提高测绘人员在户外作业的压力与危险。另外,由于GPS测绘技术精准度高、劳动需求低、方便管理等诸多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四、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
1、对于泥泞地、滩涂地与荒漠区的测绘方案
除了正常情况下的平原地带,在海边或者河边等地区,由于长时间的受到海水、河水的浸泡和冲刷,造成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泥泞地或者荒漠区、滩涂地等等,在对这种地理环境进行测绘的时候,工作人员很难深入测绘区域,没有办法使用任何一种测绘工具,对测绘工作造成极大影响。但是,如果在测绘过程中,泥泞地等特殊区域的面积比较小,可以在区域范围内进行范围线、内部等高线等方法进行测绘工作。如果特殊区域比较大的情况下,只能对该地区的高程进行测绘。针对于这种现象,在测绘过程中要想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可以再范围区域内的四周设置监测站,并且配合免棱镜进行测绘,确保测绘工作的准确性。
2、对于旧城镇房屋密集区的测绘方案
人口密集的旧城镇区域等与属于特殊地形中的一种,由于旧城镇房屋比较密集,人口相对集中,在进行测绘和地形图绘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如果城镇规划较好,相应的测绘工作以及绘图工作也变得清晰简单,如果旧城镇布局复杂、凌乱没有章法,那么就很容易造成测绘过程中的偏差,造成测绘数据的不准确。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在对旧城镇密集区域测绘的时候,可以先设立测站,然后再根据相应的优质测绘点,进行选择确定,一切准备就绪以后,通过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上述测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绘制图形。这样能够绘制出基本的草图,提高前期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种工作的开展,比较适合旧城镇区域范围内,对野外草图绘制存在一定局限性。野外测绘工作,由于环境复杂,地物密集,可以通过全站仪进行测绘。与GPS技术相比,全站仪测量的距离相对较远、数据准确速度快,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野外测绘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所以在进行相应区域的测绘时要选择合理的测绘技术,全站仪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另外,在测量中,经常会遇到居住区或者工业区没有办法进入的情况,这个时候测绘工作就受到一定阻碍,在测量时要注意与户主及时沟通,能够确保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用GPS测站以及免棱镜全站仪,选择合理的测绘点占据尤为有力的地势进行测绘工作,确保测绘精准度和快速便捷。
3、林木茂盛区域的测绘方案
测绘工程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情况的复杂地形,林木茂盛区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这种特殊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内部存在较多茂盛树木,造成一定范围内的隐蔽性和密集型,对测绘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和阻碍,严重的影响侧护数据的准确度。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测绘工作,工作人员要具有极高的警惕性,首先对区域内的高度和角度进行检测,合理应用GPS•RTK技术,在仪器信号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地形数据检测工作,避免由于林木茂盛造成的信号干扰。另外,由于该地区内林木生长茂盛形成一定的隐蔽性特点,测绘人员在测绘中很难深入现场进行测绘操作,必须要使用导线推进断面的方式对特殊地形范围内展开测绘。结合现场情况,选择适合当前作业环境的测绘仪器设备,注意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按照合理、准确的方法应用测绘仪器,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与此同时测绘人员还应该确保测绘数据运算步骤的准确,仔细核实,确保测绘数据的精准,提高测绘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渐增多,特殊地形测绘工作越来越多,进行特殊地形测绘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基础的测绘理论为前提,结合施工现场特点,选择适合当前环境的特殊测绘技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到测绘工作中区,提高工作效率,定期开展测绘人员的培养与学习,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提高整个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文健.工程测绘技术在特殊地形测绘中的方案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3).
[2]郭磊.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J].科技视界,2013,5.
[3]徐凤芹.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
[4]刘丽.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1:26.
关键词:野外特殊地形;测绘方法;要点
就现阶段的测绘工作来说,其中的重点就是地形测绘工作,随着相关测绘技术的发展和测绘理念的更新,地形测绘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改善。在对野外特殊地形进行测绘工作时,主要是采用相关的测绘仪器来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汇总,在传统的野外特殊地形测绘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全站仪测绘技术,而在目前,GPS动态RTK定位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这两种测绘方法都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将两者进行综合利用,可有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可以更好的推动野外特殊地形测绘工作的开展。
1 地形测绘工作要点
地形测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区域的地形都有着其各自的特点,有的区域的地形相对比较特殊,因此,在对其进行测绘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测绘技术很难精确的测绘出特殊的地形,因此,需要对地形测绘技术进行改进,以保障地形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就目前的工作中所遇到的特殊地形主要分布在较为隐蔽的区域中、旧城址附近等,在这些地方,测绘工作人员无法直接进入,这对测绘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针对这些区域,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测绘,从而保障地形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特殊地形测绘注意事项
特殊地形的特殊性也只是相对于普通地形来说的,在对这些特殊地形进行测绘时,需要对当地的特殊地形情况做到一定的了解,同时选用适宜的测绘技术,遵循相应的测绘技术理念,充分的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测量地形结构的高度、角度以及距离。这些工作内容是测绘工作中所不可替代的重点内容。在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按照这些工作内容进行测绘工作的开展,并将这些工作内容作为目标进行完成,这样就可以使得勘察工作有据可依。在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时,也需要制定适宜的测绘方案,建立相应的理论检测平台,并对基础工作进行优化,从而保障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测绘工作中传统技术以及特殊方案进行有效的分析,明确两者优势互补的关系,最终实现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目前的野外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全站仪测绘作业方法以及啊测绘作业方法,这两种测绘方法都有其优势,但是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应用缺陷,全站仪能够使得测点与测站之间形成通透,但是其测量的精确度则相对较低,而且距离越远则精确度就会越低。而在测绘工作中,应用GPS动态RTK仪器进行测量工作,则不需要相关的基站或者是移动站支持,就能够进行远距离的测量,因此,不存在误差的累积问题,然而这种仪器却只能够应用在无遮挡物的地形区域。然而实际的地形测绘工作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这种仪器的应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时就需要对测绘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实现技术的联用,进行技术的优势互补,从而保障测绘工作可以正常的开展。
同时,实际工作环境有不可预知的复杂性,即使CORS站网或者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往往都无法避免障碍物对电台通信和差分信号质量的影响。受高度角限制等一般在较隐蔽地区实施困难。因此如何在具体的实际生产中,达到最有效的生产高效率,是测绘增值利用理念和我们测绘生产的目的。
3 全站仪、GPS动态RTK野外地形图测绘作业方法比较
在采用全站仪野外地形图测绘作业方法时,需要点与点之间形成有效的通透,才能够保障该方法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而且采用这种技术需要将观测的视线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观测视线长度不能够太长,采用的全站仪也不需要太多,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累积误差。全站仪作业不受天空卫星状况、外界强辐射等因素影响,作业范围广,对于一些在山、林、地物较多、城市楼层密布的地区。宜采用全站仪作业。
GPS动态RTK野外地形图测绘作业要求卫星信号好,天空开阔,无障碍物;施测点不宜在高压线、无线电台、电视信号发射塔、移动通信基站、大型金属建筑物,强能量噪声源、大面积水域等附近;避免高温作业。气温高,电离层活跃,降低RTK精度。动态RTK野外地形图测绘作业不要求点与点之间通视,不受观测视线长度影响,作业区域大。但对于一些在山、林、建筑密布区、强干扰源地区不适合动态RTK作业,宜于在平原或天空开阔地区、没有强干扰源地区使用。
4 方法与实践
通过以上两作业方法的比较,和作者近几年的实践,结合各个测区地形地貌特点,既有山高林密、较密的建筑群、强大辐射源的地区,又有天空较开阔的空旷地区。结合区域特点,全站仪与GPS动态RTK相互配合的野外地形图测绘作业方法,更大限度得以利用全站仪组在E级控制点或者动态RTK布置的图根点上,架设全站仪,进行碎步点数据的采集。主要侧重于村庄、树林密集区等的地形图测绘。
动态RTK测量组,把GPS基准站架在已知点上,在天空开阔的地区,1名测量人员手持CPS流动站和手薄,进行碎部点数据的采集。主要是道路、农田等天空开阔区域的地形图测绘。在天空开阔区域,采用动态RTK测量模式,代替全站仪进行图根导线测量,在不要求通视的条件下,测定没有累积误差的图根点,使测图所需图根点精度、数量得到满足,且速度快,加快了测图进度。
在一些村庄空旷地区、公路上;在一些通视条件差的低山、坡地地区,采用全站仪与动态RTK联合作业。首先动态RTK测量组,采用动态RTK测量模式,在上述地区增补图根点,并施测碎部点。而全站仪组在图根点上架设全站仪,采集碎部点数据,这样相互配合的方式,减少了地形的限制因素;减少全站仪支站数,减少测量累计误差。提高了碎部点点位精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使得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就需要在传统测绘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测绘技术,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根据地形的特殊性,选择适宜的测绘技术,从而保障测绘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而相关的测绘方法以及技术也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得来的,特别是全站仪、GPS动态RTK野外地形图测绘作业方法的联用,不仅使得地形测绘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使得两种测绘方法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使得收集的信息数据更加的精确,这就使得目前的野外特殊地形测绘工作越来越简单。参考文献
[1]陆庆云.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资,2011(18).
[2]卢正南.测绘工程常见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J].科技与企业,2012(16).
[关键词]地形;测绘;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P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116-01
引言
地形测绘工程在具体作业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项目众多,良好的工作质量一定要有完善的技术作支撑。做好地形测绘工程质量控制,是适应国家经济建设,提升决策科学性的基础,它对信息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做好地形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是新时期背景下测绘工作的重要内容,想要保证其质量合格性,就要坚持管理创新,不断完善管理系统,实施科学的统一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力度,对测绘工程工作的准确性予以测评,定期组织检测,完善建立监督体系,实施集中管控,从而切实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监督力度,促进测绘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众所周知,地形测绘工程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地区地形进行的测评,它能够精准分析地形情况,帮助建设单位规划土地的利用。完善地形测绘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测绘技术,保证数据获取的真实完整性,进而为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依据,确保其有效应用。
一、关于质量控制总体目标与原则
质量控制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和措施,使受控的产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达到合同要求的成果,并以此为总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监理要结合项目生产的方式、方法以及特点等制定合理的工序质量控制点,使每个工序在满足进度要求的同时,满足工序产品的质量要求。在总体质量控制目标的指引下,监理一般要在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合同和设计书的指导下,秉承科学、客观、公正、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在建立各方融洽和谐关系的前提下开展测绘监理工作,使监理更好地发挥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二、影响地形测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的因素
2.1 人为因素
任何工作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人,地形测绘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也是如此,人力资源始终是工程建设的重点。他们不仅是工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也是管理者,地形测绘工作有效实施的全过程,数据的测量、设计等环节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是以人力资源为基础的。所以,在地形测绘的具体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人的主导作用,提升人员素质,做好把关工作。
2.2 设备仪器的精度
地形测绘工程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有高素质员工作基础,还要有精密准确的仪器作支撑。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势必会运用到测绘设施,只有提高设备的准确性,才能发挥人员素质,确保数据分析的精准性。因此,在地区测绘工程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购进仪器,满足检测要求。
2.3 测绘方案和具体操作水平
在开展地形测绘工作前,地区实施者基本上都会制定套作业规范和工作流程,以保证测绘工作的有效开展。一个测绘工程往往需要由多种因素组成,其中既包括地形要素的测量,也包括控制测量、图形编辑、表格制作、检验抽查等内容,其涉及到的工作项目众多,每一个环节的细微差错都会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再加上地形测绘工作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使得每各地区都存在差异,只有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测绘方案,规范具体的操作流程,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数据的精准性。
2.4 外部作业环境
地形测绘工程工作质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外部环境就是其中的主要方面之一。想要提升地形测绘工程的质量,就一定要改善外部的作业环境,改善管理条件,将外部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三、地形测绘工程质量控制的完善措施
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指在测绘生产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质量控制方法一般包括审核技术文件、旁站监理、签发指令性文件、召开各种协调会议、日常监理、实地精度检验、现场巡视等。为了有效提升地形测绘工程的工作质量,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就一定要找到有效的对策进行作业。
3.1 坚持提升地形测绘工程内部人员的素质能力
地形测绘工程质量的保证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内部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此,相关单位一定要把好人员选拔关,聘用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上岗,并对其进行岗位培训,保证他们能够掌握最先进的设备使用方法。与此同时,单位还要定期组织学习活动,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引入高能力人才进行讲学,派遣有潜力的员工对外学习交流,从而提升工程的质量控制水平,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3.2 积极引进现代化设施
地形测绘工作对仪器设备的精准度具有相当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往的测绘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工程质量的建设要求,坚持引进高技术设施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对此,相关单位要结合测绘的具体实际,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引入具有较高性能,数据测绘准确的设施,并保证其质量水平,实现长久使用。
3.3 认真做好监理工作
在监理执行过程中,监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有效的控制方法来进行质量控制。科学的工作方法就是用辨证的观点面对测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处理测绘实践中发生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地形测绘监理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完善的监理工作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监理人员要做好技术的管理工作,提升监督的有效性;要做好定期抽样检测,定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还要监督工程测绘计划的实施情况,严格进行把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测绘监理人员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加强沟通,将质量摆在第一位,从而真正提升工程质量的控制水平。
3.4 制定科学的地形测绘方案,改善外部作业环境
方案计划的有效制定是保证工作质量达标的基础,在工程质量控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形测绘单位在工程开展前一定要做好实地调查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计划方案,完善设计的可行性和工艺先进性,确保经济合理、操作简便,提升测绘工作的精准性。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改进外部的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氛围,将质量影响降低到最小,确保测绘工程有较高的质量水平。
结束语
众所周知,地形测绘工程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前提,是现代化规划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化建设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地形测绘工作已经成为了规划者探讨的核心。但是地形测绘工程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项目重多,对测绘的精准度和完善度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 甘宏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测绘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J].测绘软科学研究,2000(03):9-13.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测绘技术;工程测量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测绘与地图制图不断更新,朝向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工程测量作业中积极引入数字化测绘技术,结合其他测量方法,可实现快速精准测量,为工程设计与管理提供完整的数据信息,助力工程高品质完工。
1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
根据以往的工程测量业务完成情况可知,数字化测绘技术有以下优势:1)精确度较高。测量作业的精确性要求不断提高,高智能化水平的机械设备应运而生,可有效减少失误,提供精确度较高的数据信息,助力工程测量的持续化发展。2)便捷化。工程建设的工期比较紧,因此测绘作业追求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效率,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设备,可实现工程数据信息的快速采集与处理,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可促使测量作业的效率得到提高。3)自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完善,促使数字化测绘作业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解决了很多测量问题,实现测绘的自动化与图像化,形成高质量的测绘资料,供工程设计与管理人员使用。
2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2.1测绘项目情况
以某测绘项目为例,测绘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与1:2000的地形图,要做对应的高程控制与平面控制测绘。为快速准确完成测量,引入数字化测绘技术手段,辅助相关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2.2测区作业条件
根据测区调查得知,区域内地形起伏很大,山高险峻。现场存在大规模的岩溶地貌,存在洼地与溶洞等。此地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性气候,地表生长与生存大量生物与植物。现场的交通条件便利,但通视条件不佳,测量作业难度很大。
2.3数字测绘系统
由于测区条件复杂,存在很多障碍物,比如建筑物等,无法采用传统测绘技术。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方案,依靠计算机技术,联合使用全站仪与动态GPS工具,开展数据采集作业,结合应用外接输入与输出相关软硬件,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采集与处理,获得测绘地形图。此技术使得大比例尺测图作业走向自动化,并且自动化水平很高,作业劳动强度很小,获得的地形图精确性较高。除此之外,测图走向数字化,数字信息能够传输与共享,支持自动化提取面积与方位等信息。
2.4数字测绘的具体应用
根据测绘作业实践总结,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如下:1)地形数据采集系统。本次工程测量使用的地面测绘仪[1]器,以全站仪为主,联合使用GPS-RTK技术,借助图形信息输入设备,完成对纸质地图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录入系统内,本次作业使用的是数字化仪与扫描仪等。利用数据处理和成图系统,对获得的点位信息与属性信息开展相应的编辑处理,获得数字地形图。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完成数据采集与储存处理。使用的数字化成图软件,支持数据输入与编辑处理以及成图输出。本次测量作业中,使用的是GPS数据处理软件以及预报星历,共计布置194条基线且质量较好。平面坐标选择H413与H414当作起算点;整个高程控制,选择8个水准点,通过添加到GPS控制网,实现联合平差。2)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布置。组织平面控制测绘作业,依据测区大小与作业设备的情况确定操作方案,若测区面积很大,那么选择GPS静态测绘;若测区很小且设备落后,则选择导线测绘。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开展相应的作业。本次测量作业使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高斯3度带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05°。共计布置4个GPS控制点,测区按照间隔2-3km布设控制点的方案操作。设计为闭合的网状,布置28个平面控制点,当作首级控制网。外业观测作业时,以网状的图形结构,运用静态定位测绘作业方法操作,观测时间超过60min。3)高程控制测绘。实际作业中选择联合水准测绘,开展地形平坦区域的测绘作业。对地势起伏很大的区域,选择三角高程测绘作业。采用GPS静态测绘技术,能够达到高程精度要求。结合此测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数字水准开展测绘作业。测量作业中,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图根控制点运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在测量区域GPS首级控制点测定。完成野外数据采[2]集作业后,进入内业处理,生成地形图。
3工程测量领域的数字化测绘新技术
3.1航测技术
工程测量作业中很多测区地形比较复杂,地形起伏很大,覆盖大规模的植被,采用传统的测量作业方法,作业难度比较大,然而测量面积很广且工期紧张,难以获得高清影像。对于上述问题,采用航空遥感技术手段,可有效解决。借助专业的航飞设备,使用智能化水平较高的数据处理软件,能够高效且高质量完成外业航飞与内业数据处理,即航飞—像控测量—空三处理—立体采集—DEM制作。目前,此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灾害应急处理与重大工程建设等众多领域。实际应用中通过合理设计飞行路线,设置少量的像控点,利用固定翼无人机航飞采集高清影像,同时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空三处理,实现立体采集数字线划图,快速完成成果制作。根据技术应用效果总结,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不仅成图速度快且成本低,具有外业工作量小的优势,适用于地形图的快速测绘。使用的航测技术,主要由空中摄影系统、地面控制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组成,既能够克服恶劣的外业作业环境,还能够满足精细化的内业作业要求。航测作业并非简单的“飞一圈”,含有诸多技术与操作流程,具有复杂性特点。以A项目为例,测2区面积700km,具有范围广和工期短的特点,采用了上述技术,仅用10天时间完成了测绘作业。
3.2三维激光扫描
测量作业的要求之一为快速采集精确度较高的三维空间信息,并且实现对物体的高精度全方位扫描。随着工程测量作业要求的不断提高,为获得高质量的三维空间信息,构建结构复杂且具有不规则场景特点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满足各类测量要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运而生,被广泛运用。基于实景复制技术理念,克服传统单点测量技术的缺陷,运用高速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实现三维坐标数据的采集,获得分辨率较高的数据信息,既能够快速精准采集,而且采集的效率与精度很高,是新型的三维影像模型构建技术。技术的应用利用作业设备,快速实现相关信息的采集,以1:1构建模型,使测绘成果从二维化转变为三维化,将现场的实景带回办公室。以B项目为例,测量作业中采用了三维扫描技术,联合运用影像空三处理技术,制作了高精度的1:1000线划图,为工程设计与管理提供精确度[3]较高的数据,提供三维立体化数据。
3.3倾斜摄影技术
纵观整个测绘领域,倾斜摄影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正射影像技术的应用局限,采取飞行平台+传感器的方式,实现了多个角度的影像采集,具有快速和灵活等优势。随着倾斜摄影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创新,逐渐成为测绘领域新技术,联合无人机技术,构建更加真实的三维模型,为工程作业提供有力的支持。采用倾斜摄影技术,围绕多个视角随意切换,能够快速获得地面影像,实现高度、长度与面积等的有效测量,深度挖掘各类地理数据信息。以C项目为2例,测区面积30km,绘制1:500的地形图,采用此技术用极少的作业人员,花费23天完成建模工作。传统的建模方法下,一个中小城市建模工作需要一两年完成,采用倾斜摄影建模技术,仅需要一两个月便能够完成,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工程测量实践中引入测绘新技术,克服传统技术的缺陷,有效降低测绘作业的难度,提高测绘[4]作业的精度,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工程测量作业带来很大的便利。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流程与方案,根据技术发展现状总结了数字化测绘新技术。从技术运用的角度分析,结合测区与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案,保证测绘的作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力鹤,朱彦博.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27):134-136.
[2]李宏宏.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煤矿地质测量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20(15):70-71.
[3]李铮.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23):54-55.
关键词:数字测绘;测绘技术;地质勘探;应用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数字化测图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绘图和分析的全新的测量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测量方式,数字化测量面对以后科技的高速发展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且也成为未来地形图测量的重要方式。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使测量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得到保证,因此它能够提高坐标值的精度,并且还能让仪器和技术经过更近一步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保证。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证明了科技的不断进步,同时成为现代社会实现科学管理的核心手段。
一、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应用程序
1、方案计划
根据设备仪器的不同,所选择的数字化地形测量项目也就不同,造成的结果就是面对不同的项目方案,设备条件的选择也不同。一般将静态的gps网作为基本控制,并且把支导线作为加密控制,从而对测站点进行相对应的补充,在计算机软件辅助成图完成作业方案之前,更好地通过动态gps以及全站仪来采集碎部数据。
2、测量方式
对于数字化地形测量,首先要控制测量与计算机辅助平差计算,其次进行碎步数据采集和编辑成图。这两个方法的连接通过数据传输来实现,可以进行同时工作,还可以进行顺序工作。它比传统测量节省了更多的时间,也增加了工作效率。
3、采用方案
在生产方面,数字化测量一般不遵守“先控制、后测图”的方法,这是跟一般测量所不同的,并且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同样可以同时进行,但是必须把控制点作为基准然后让软件进行辅助成图然后进行测站。碎部成图在测量中只是一个采集数据的步骤,成图方式也由外变内。现在碎部成图有很多方法来进行,面对不同的人选择的方法也有可能不太相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简码法是公认的较成熟的方法,具有成图教学精度好、地物地貌要素详尽、作业效率高等特点。
二、数字测图在土地测量中的主要内容
1、对数据的采集方法
通过利用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用来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就叫做数据采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的应用中,对于数据的采集,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对所要测量地点的阳台角、房屋拐角、围墙拐点等地物的数据进行测量,也可以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来对其他的地物进行测量。
无论是对于界址点还是地形点的测量,通常情况下在采点时,都会把性质不同的点制作成与之相对应的地物代码,这样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操作和记忆。在实地打点测量的时候,要对测量区域的地物进行有顺序测量,这样做是为了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减少散点的存在可以提高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编图的精准度。
2、地形图数字化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需要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原始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当前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GPS数据输入三种方法,主要是应用RTK(Real 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它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通过将1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应用这种测量方法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地进行施工放样。而实际应用得较多的主要是数字扫描矢量化软件,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地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3、地面数字测图
地面数字测图是我国目前测绘单位使用最多的一种测图方法。一般使用在没有合乎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图的地区。这种测图方法的优势是精度高,一般重要地物的精度可以控制范围可以小于5cm。传统的地面测图会因为测绘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会对地物点的距离方向产生影响。且测绘时也能造成误差,影响了测图的整体精确度。数字测图是利用计算机自动站点,使距离误差和方向误差均很小。地面数字测图主要依靠的是GPS、全站仪等软件测绘专题图和规划图,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数字测图主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
4、航测数字成图
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的数字化测绘带来了契机,不仅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而且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应用将更加广泛。测绘小组利用航空技术获得图像,将大量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相应资料,再综合多方面的数据绘制相应的数字化地图。航测数字成图的主要优势是成图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受环境影响小。航测数字成图一般使用在地图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在面积较小时,成本相对就比较高。在未来大范围土地测量工作中航测数字成图将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有关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的应用思考
由于测绘技术不断进步,数字城市和数字矿区的建设在发展,这都需要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有更高的准确度和更加实用。在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中的数字化仪器是不可或缺的,比分,gps-rtk定位技术与全站仪,还包括静态gps全球定位系统及计算机图形编辑技术等。通过数字化设备来获取到它们地形的实体空间范围,同时,将符合空间位置与形状的坐标描绘出来,就能把地形图实体的地理属性完全地标注出来。此外,通过计算机的巧妙处理,可以将地形图转换成数字化地形图的数据集合。然后把这个集合存储到计算机或者其他地方,从而能够方便的将数据提供给用户。
虽然,目前现代数字化测绘软件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但是还要加强测量人员的技能培养。严格把关质量监督,监督机关对查出的质量问题应该严格对相关负责单位声明,要求相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修改。在质检过程会出现问题,质检部门要分析总结这些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不能让相同的问题再次发生,促进测绘质量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好的技术人员来进行人工干预,当然具体方法可以选择一些场地来进行野外实习,另外,还可以通过采用讲授与实习结合的方式,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应用技能。
结束语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大量应用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所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培养了他们应用高科技的能力,所以,在上述的基础之上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管理和服务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我国的测绘水平和效率得到了更高的提升。由于大部分时间测量的时候应用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所以掌握更多不同的地形和基础应用软件成了主要工作,并且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只有这样,地形测量才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走向市场化,才能够让我们在实际测绘中大大提升测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史亚平.浅谈数字化测图应用与前景[J].江西煤炭科技,2012(02).
[2]司道民.RTK技术在GIS数据采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6).
[3]黄道伟.数字测图技术在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0(06).
[4]王峰.数字化测图技术用于土地内不动资产的评估[J].工程勘察,2011(05)
关键词: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籍图
目前,数字化城市地形图和地籍图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开展数字城市和信息化建设的最基础平台。
1 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问题分析
目前在基础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数据形式多样、标准不一
目前各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一般拥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获取的部分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格式不同、来源各异,有CAD格式的数据,也有MapInfo格式的数据,有经过编码的也有未经编码的数据等。数据存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传统的图纸保存,有的采用文件方式保存,有的以数据库表的方式保存等等。
1.2生产模式并行、成果形式单一
当前数字化生产模式多采用“一体化并行生产模式”,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产品制作在同一个软件内完成。但由于当前数据采集软件大多只是从软件操作的方便性出发,而较少从数据使用的角度去考虑数据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数据成果形式单一,要么只能满足建库,要么只能满足制图,导致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浪费,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范围。
1.3数据更新不力、现势性差
数据的现势性是数据的生命力所在,为了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必须采用有效的更新机制。以前所采用的数据更新方式往往比较零散,更新速度慢,难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1.4管理手段落后、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
由于多采用传统的文件或图纸方式管理空间图形数据,数据容易丢失、损坏和泄密,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证。随着图纸年久损坏,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将难恢复。
1.5分析手段单一、信息利用率低
城市规划部门对大量的基础数据的分析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而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应用,给空间分析带来了新的方法;特别是多种信息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的支撑下可采用各种专题图来表达和分析。
1.6难以深层次利用、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
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城市规划部门大量的规划和其它信息资源与基础地理信息还没有统一管理,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原始信息的提供阶段,没有进一步的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就难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城市信息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应能通过多信息的综合分析,为制定21世纪初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为城市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1.7目前勘测管理工作与国家要求的“五统一”原则有距离
即: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的高程系统,统一城市地形图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城市勘测基础资料。
2 城市数字化的总体目标
为了避免重复投资,统一测绘成果,实现数据共享,采取地形和地籍两图并测的方法,对城市全域航空摄影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实际成图范围为1864平方公里的地形图和地籍图的更新测绘工作(分3种比例尺):132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比例尺现势地形图及完整的地籍图库;560平方公里范围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及154平方公里的村庄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1864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
2.1建立一套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监理、转换、入库有效模式;
2.2建立数据分层、分类编码体系,实现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生产;
2.3制定影像图生产、建库方案,满足城市DOM和DEM数据生产、建库和应用分析要求;
2.4建立开放、稳定、安全、共享、海量、连续无缝的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系统;
2.5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更新机制。转贴于 3 城市数字化系统
为实现建设全市范围的准确、动态、高效的共享型基础空间数据库的目标,针对目前基础空间数据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业务流程,分以下六个阶段来完成:
3.1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
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对工程分项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它涵盖了航空摄影、控制测量、两图测绘、内外业监理质检、两系统开发建设、组织架构等方方面面。
3.2航空摄影、航摄底片扫描及监理阶段
航空摄影及航摄底片扫描由某信息技术研究所中标,项目监理由市测绘院承担,邀请了省内外专家对中标单位提出的“市基础测绘航空摄影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明确和规范了航空摄影的技术路线与指标,对方案中不足之处提出了修改意见。
3.3数据生产阶段
由专家组按照科学规范的评分规则认真仔细审阅了投标单位标书,确定了12家作业单位。按总体设计提供的数据作业方案、数据整理方案、过程监理方案、质量检查方案和数据提交方案等要求,对地形、地籍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符合规范的入库数据。
3.4数据建库阶段
数据建库阶段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在这个阶段主要完成基础空间数据库、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数据的监理和入库工作。组织邀请了省内外专家组评审,确定了某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和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为数据内外业监理单位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单位。
3.5动态更新阶段
动态更新阶段从数据库的建成就已经开始了,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数据的修测、补测、监理、入库更新形成一整套实时更新管理办法。
3.6系统应用阶段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是基础空间数据建设社会化服务的终极目标,通过管理系统中的基础空间数据为政府提供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环保、水利、统计等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整套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平台。
4 数字化的主要特点
4.1数据共享,一次采集数据,地形、地籍共同利用。
4.2两图并测,比分项施测节约经费约30%。
4.3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严格的质量标准、优化的工作方案、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4.4一律实行全过程招投标制度,使各投标单位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作机制下,同等参与竞争,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请两局纪检部门参加,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理,在有效的监理机制下,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促进施工单位、监理、业主三方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成果的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4.5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其它城市建立UGIS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适合城市具体实际情况的数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技术方案体系,建立一个全市统一数据规范的开放型的基础空间数据库。
关键词 高速;公路;测绘;应用;技术;软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attention to the GPS mapp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highwa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PS in highway mapping and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content.
Keywords high speed; road; Surveying and Mapp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oftware;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公路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平均每年开工项目里程接近1500km。为保障公路的设计优化与合理施工,与之息息相关的基础测绘控制测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公路工程测绘的任务与测绘技术的发展要求
1.1公路工程测绘的任务与作用
每项工程建设都必须以社会与经济效益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和走访,可以对公路所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性的地面研究。公路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在于查明公路走廊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路基、桥梁、隧道及其他结构物的稳定性、适宜性做出评价,为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布置提供依据。比如为取得一条最经济、最合理的路线,我们首先需要进行路线勘测,绘制带状地形图,进行纵、横断面测量,进行纸上定线和路线设计,并将设计好的路平面位置、纵坡及路基边坡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以指导施工,当路线跨越河流时,拟设置桥梁跨越之前,应测绘河流两岸地形图,测定桥轴线的长度及桥位处的河床断面,桥位处的河流比降,为桥梁方案选择及结构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当路线纵坡受地形限制,采用避让山岭绕线平面线形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而选用隧道方案时,测定隧道进出口大比例尺地形图,为隧道洞口布置选择提供必要的数据。同时要查明岩土成因、性质、厚度、时代和分布范围;调查岩层产状。确定地质构造类型、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其性质;调查新构造活动的痕迹、特点和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1.2公路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要求
上述公路工程测绘的任务与要求也必然引起现代测绘工程技术设计发生相应的变化,并表现出新的特点:与传统的设计方法不同。现代测绘技术设计方法的要求是动态设计、优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它与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思维方式变革和技术对象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数据设计成为测绘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数据获取的手段发生了变化,测绘工程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大量的数字数据,对这些数字数据的储存、管理和传递、使用也就必然成为现代测绘工程中一个组成部分,客观上要求技术设计必须进行数据设计。同时技术设计更加专业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学科分化的发展,因此对个人而言,胜任与测绘有关的所有领域内工作,已经不再可能。因此,一个工程的技术设计也就必然细分为多个专业设计,由多方面的技术设计人员共同完成。
2、传统测绘
(1)一般高速公路首先考虑求近、不影响居民用地、避开市区等问题,其质量、性能为高速公路的基本条件,为保证道路的畅通.无阻,往往需要考虑在车载时车种的不同、车辆体积载重量地盘不同、有些甚至是超长、超重车种。
(2)传统测量需要派出许多勘探小分队进行徒步勘察费工、费时,工作量大非常辛苦,由于各类地区地形图更新较慢,图上的小路、村路和简易公路变化较大,有蝗小路、村路变成了公路或简易公路,有蝗以被破坏不能通行,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选址勘探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才能弄清楚当地的地址、地貌情况,原有的测绘方法开销大,效率低。过去地图版本陈旧,实效性差,不能及时反应道路更新情况,地图往往是少计或不全,如沟渠.道路坡度等标往测绘部门不能及时反馈所需要的数据,更难以提供现实的道路属性数据,如道路的质量、位置、两侧地形,路宽涵洞是否有塌方,道路转弯半径最大坡度等决定高速公的重要数据,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很快,高速公路每年递增必须要有现代化的道路测绘保障设备。
3、采用GPS测绘道路自动化系统
(1)先进的卫星定位系统能将高速公路的各种重要地质属性进行详细介绍,在进行少量的后期处理后.就可得道路电子地图能够用比传统方法少的多的时间完成测绘工作,大大减少了测绘人员劳动强度、省力、高效、省时,准确。
(2)GPS自动测量系统,从而具备了快速测量的手段,道路测绘系统能够通过道路就立即可以获取此道路的三维坐标地址、转弯半径、坡度等重要数据,大大提高了高速公路的建设。
(3)GPS可以精确的测绘所需要的高速公路地质、地貌相关数据。常用的方法多采用边角网,采用GPS定位的方法建立工程控制网,采用点位选择限制少,作业时间短,成果精度高,工程费用低等优点,可应用于建立工程手机控制网,工程勘探、施工控制网,隧道、高速公路前期数据应用GPS技术。建立控制网,通常采用载波相位,静态分技术,以保证达到毫米级的精度,采用GPS技术建立道路测量、施工控制和隧道勘探,具有横向很窄,纵向很长的特点,采用传统的三角锁、导线方案,多数需要分段施工避免误差积累过大。
4、GPS应用的问题
(1)在实践中充分验证了GPS测绘的优越性,但在工程施工和后继工程建设中凸显了一些不足,这些问题及GPS测量中应注意的事项。
(2)原使用的仪器,进行控制一样,无论使用静态GPS或动态GPS进行控制测量,首先符合起算基准点的精度,起算点应为高等级控制点,并且为起算基准点和观测点,三间具有较好的位置分布。
(3)GPS测量更实用视野开阔,无不良障碍物和野外测量定位,如遇高压线及干扰,使用GPS测量根本接受不到信号,虽然接到信号一直处于浮动状态,不能固定或者出现假固定,要么根本读不出数据,有时读数据但误差较大,这样毫无效率可言,又无精度,体现不出GPS的优越性。
5、GPS路线控制测绘量等级的测定
工作过程导向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下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进行新的课程体系开发,要对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重新思考,是对原有学科体系的解构与新的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121。课程开发思路:①根据GIS职业岗位群中归纳整合出的典型职业工作过程,分析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确定“行动领域”。②按照教学论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构建学习领域。即:将前面整合的工作任务转换成综合化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并以此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组织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资源。⑧对学习领域中的学习情境进行设计,可采取项目导向或任务驱动来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2工作过程系统化的GlS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2.1工作任务分析只有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工作分析,才能准确地确定工作知识,把握工作结构。目前云南省的大部分GIS企业均是立足于测绘行业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中小型GIS企业,它们对GIS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是具备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和中小比例尺地图编制能力。其主要工作集中在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4D产品生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建库、地图编制等几个方面。通过对云南省GIS行业发展及现状进行调查,以及对近几年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确定我校GIS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是:数字测图、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地图制图、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测绘、工程测量[31。据此,我校聘请了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企业专家,进行GIS工作任务分析。由于企业专家来自不同的企业,其工作性质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地把不同意见展现出来,然后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41。如表1。按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划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以下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
2.2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学习领域在形式上相当于学科体系的课程,又与之有所区别。学科体系中各门课程的知识相对来说是孤立的,自成体系,缺乏沟通综合。有些课程理论性强,与企业实际运用的知识、技术、工艺、方法等相距甚远,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脱离,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学习领域包括了学科体系中相关的课程知识,将相关课程知识融合在一个学习领域,可在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中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贴近于实际15]。通过对数字测图、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地图制图、地籍测绘、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根据教学论,分析应构建的课程门类、课程结构,确定哪些课程应该整合、如何整合,哪些课程的边界应该重新划分,哪些工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以及得出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等旧,从而导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即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见表2。在本方案中,“地形测量”学习领域仅学习测绘基本知识和传统地形测图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常规测绘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测图能力。
将“测绘工程CAD”作为数字测图的制图基础在第二学期的前段开设,后段再开设“数字测图”。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过程,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地图制图”三个学习领域安排在第三学期同步开设,将学科体系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课程中原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部分的内容并入“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原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部分的内容分解到“地图制图”学习领域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学习领域重点培养学生GIS软件操作技能、GIS数据采集与处理钱力、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培养学生SQL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运用ArcSDE组织和管理空间数据的能力。将“遥感技术应用、数字摄影测量、控制测量和GNSS定位测量”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同步开设,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航空摄影影像和各种遥感影像资料、测绘仪器和计算机系统,测绘地形图,制作4D产品的能力。各门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序化,而知识的总量不变。
2.3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是一个项目化、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情境在形式上相当于学科体系中课程的章节,又与之有所区别。学科体系下课程的章节是按知识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列,而学习情境在选择合适的载体基础上,由项目或任务引出,是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列。可在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中按照工作步骤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熟悉工作过程目。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学习领域为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认识Gls、空间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查询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应用。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以任务驱动,围绕任务的实施和完成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以学习情境2——对空间数据的采集与质量控制的设计加以说明,如表3所示。最后,在完成了学习情境的设计之后,要进行具体学习单元的设计,即对各学习情境进行细化,如表4所示。
3课程方案特点
与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方案相比,本课程方案具有如下特点:①本课程方案是在分析、整理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的前提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进行重构,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方案,适合于具有形象思维特点的高职学生的学习;②工作中的场景通过学习领域来体现,教师在学习情境中以项目导向来组织教学,采取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进行教学,学生实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突出了工学结合;③学生通过完成多个项目或任务,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掌握了工作的技能和完整:作过程的思维能力。本方案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08、2009、2010级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开始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整体把握今后的职业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学习目的性强,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得到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