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商运维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虚拟技术;IT运维;运营商
当下,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运营商实施业务的部分转型在所难免。为了支撑这些转型业务,需运行更多的IT系统,如何实现这些系统的低运维成本、高运维效率是一项新的课题。
1运行商的IT运维现状
为配合业务转型而增配的IT系统在部署上多采用“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的结构,具有软件种类多、PC机数量大、操作复杂化等特点;但另一方面,因转型业务非主业,业务量相对不大、系统负载相对低下。因此,当前运营商IT运维面临的挑战是:运维成本在持续上升,但运维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这需要引入虚拟化技术加以解决。
2关于虚拟技术
2.1虚拟化及其特点
所谓虚拟化,就是削弱用户对物理计算资源的直接访问,代之以对逻辑资源的访问。其实质是以虚拟连接取代物理连接,最大程度减少物理资源的配置。虚拟化的主要特点包括:
2.1.1封闭所有虚拟环境构成一个独立文件,既符合兼容性,又易于备份、转移和复制。
2.1.2隔离虚拟化环境中每个虚拟机互相隔离,数据不会在它们之间泄露。
2.1.3分区应用虚拟化后,计算资源被放置在资源池中,同一个硬件可被多个操作系统操控,提高物理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2.2关于虚拟化软件
虚拟化软件是操作系统和物理硬件之间的“桥梁”,通过该类软件,不管硬件如何更新,从操作系统看到的均是通用硬件,即虚拟化软件可处理硬件的差别。这样,IT系统也具备了在不同物理平台上转移的能力。虚拟化软件的发展已历三代:
(1)第一代通过hypervisor或者主机架构提供服务器分区能力;
(2)第二代增加了生产力的规划、虚拟化的管理、物理服务器迁移至虚拟机的功能;
(3)第三代将标准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聚合成一个动态资源池,可保证任何资源处于高可用状态。目前市场度较高的虚拟化软件主要是VMWARE公司的VI3。
3虚拟技术在IT运维管理的应用
3.1软件套件的选用
我们以VMWARE公司的虚拟化软件作为解决IT运维问题的选择。根据实际要达到的管理效果,选取VMware的软件套件如下:
(1)VMwareInfrastructure。其为基础架构,直接安装于硬件服务器;
(2)VMwareESXServer。其为核心部件,完成对硬件的抽象;
(3)VMwarevirtualSMP。实现服务器对称多处理器的虚拟化;
(4)VirtualCenter。对VMwareESX形成统一管理和监控;
(5)VMwareVMotion。为VMware虚拟机提供自动、动态迁移;
(6)VMwareHA。负责应用程序可用性;
(7)VMwareDRS。实现对虚拟机可用资源的统一调度;
(8)VMwareConsolidated。此为驱动程序和脚本,用于备份;
(9)P2VAssiatant。用于物理机向虚拟机的迁移。
3.2降低运维成本的方案设计
总体思路:构建服务器资源池,提高服务器被利用效率,减少硬件购置数量。实施对象:针对IT系统中的Web层和应用服务器层的应用效率低,主要就这两层进行整合。拓扑结构,见图1所示。方案说明:
(1)首先筛选出负载相对较低的Web服务和应用服务,作为整合对象;
(2)选择性能佳的一定数量服务器,配以VMWARE软件套件,形成服务器资源池;
(3)根据整合需要建立虚拟机单元,分配CPU、硬盘、内存、网卡等资源;
(4)安装OS、被整合结构层的软件,完成系统虚拟化。某地运营单位的应用实例表明:通过该方案,可达到服务器瘦身目的,缩减运维成本。
3.3提升运维效率
方案总体思路:构建备份资源池,对各备份进行集中管理,以简化备份操作和缩短恢复时延。实施对象:IT系统三层结构。拓扑结构,见图2所示。方案说明:
(1)将相关的VMWare软件套件安装至备份服务器(相对独立),形成备份服务器资源池;
(2)通过VMwarevirtualcenter和存储设备,达成备份虚拟机资源的统一分配和集中管理。因备份虚拟机是封装了全景备份环境的一组文件,具有一次构建多次部署特性,所以大大降低了备份操作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备份效率。同时,虚拟机启动无需经历硬件设备初始化环节,因此能将备份系统的恢复时延从大约几十分钟降低至几分钟的程度,可谓效果显著。
4结语
文章针对运营商IT运维难题,提出采用虚拟化技术来达到运维成本降低和运维效率提升的双赢效果。文章着重就VMWARE公司软件套件的应用展开叙述。在实际实施中,我们主要要做好网络规划、存储冗余、资源池管理等环节。虚拟化是一门新兴技术,其潜力非常巨大,应注意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许锦丰.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主机运维中的应用[J].软件,2013,19(3):132-135.
[2]梁天健,胡杰.虚拟化技术在电信IT系统中的应用实践[J].数字通信,2013,6(2):226-228.
关键词:网络运维医护专家;华为医护专家;科学网络规划
中图分类号: F626.5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竞争市场下,新旧电信业务并存,而且传统的电信业务正在不断地革新,各种信息产业也在相互融汇贯穿,电信、信息、数字媒体、消费电子产业等相互融通。这使得老一套的运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使得一些运营商捕捉到新的商机,获得更大的商业利润。
虽然IP技术占据了电信业务的主要业务领域,但是,IP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电信业务带来便利的同时,该技术也极具复杂性。目前,在基于该技术体系的新运营模 式下的运维管理领域,普遍存在以下三个缺陷:
第一,发生网络故障后很难被快速定位,降低了解决故障的速率,使得在用户反映的满意程度上有很大的难度去突破常规的满意度降低局面,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极具灵活性,网络环节多而且路由的自动计算;
第二,无法掌握网络性能KPI指标与业务的性能瓶颈,只有一条渠道,即是回访客户使用的感受,以至于用户黏度持续降低,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网络模式为共享,导致得到及时精准的网络与性能数据变得十分困难;
第三,网络规划的方法和工具还不够科学,导致还没有能力构建更加科学实际的网络系统,难以保证网络与业务的健壮性。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更加凸显了“医护专家”运维系统必要性。这样才能快速的定位故障发生在哪个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并构建科学的网络规划,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准备好应对措施。而华为则从下面几个方面提供了更好的运营方案促进了运营商的转型成功。
1 迅速定位网络故障并进行解决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
华为医护专家可以迅速定位故障地点的要点是将业务层与网络层相互联动,这种联动使得系统更加智能、科学。逐跳式端到端故障定位、逐层式联动故障定位形成了华为独有的矩阵化的故障定位模型,这种模式使得业务与网络之间可以相互精准的联动,可以更加精准快速的找到网络故障环节并进行排除,提高了运维效率。
这里讲的逐跳式端到端故障定位是指通过从网络的接入到汇聚再到核心的端到端逐点跟踪定位技术实现故障位置的精确定位,可定位到具体设备或路径。逐层式联动故障定位是通过丰富的OAM工具实现从接口、路径、管道、业务到应用的逐层联动诊断,精确判定IP语音、视频、数据等业务故障点,定位故障位置;再结合丰富的专家经验库,实现精准自动化的故障诊断,给出故障原因、危害等级与恢复措施。
部署方面,提供内置软件探针和附加硬件探针两种更加灵活的部署形式。华为不仅利用了内置软件针的成本廉价的优势,还突破常规,第一个提出在多厂商设备复杂组织网内加入附加硬件探针,使得华为在各种运营商的竞争中更具技术优势。
以上种种构建了 “矩阵式、灵活、全方位”故障诊断解决方案,该方案一方面使得运营商的故障诊断工作不再繁冗复杂而变得简易;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故障定位的速率和运营商保证业务质量,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2 全方位实时监控预防网路隐患
众所周知,性能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直接关系到对当前业务和网络的评估结果,更为层次化的数据可以为未来的业务和网络规划提供决策支持。而华为医护专家解决方案提供网络、业务与用户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可以预知网络运行中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首先,华为医护专家通过对网络与业务的实时性能KPI指标数据的分析,适时修改参数,改善其KPI指标,从而更加便捷的满足客户需求;
其次,华为医护专家提供了完善的SLA管理,可以使运营商的服务更加多元化,实时监控网络与业务KPI指标同设定指标的对比差异,第一时间发现用户应用体验质量的下降,发出SLA质量劣化预警,及时采取质量恢复措施并安抚客户,从而帮助运营商维护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再次,提前感知网络与业务性能瓶颈,精确定位导致瓶颈的相关因素,及时制定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3 构建更为科学实际的网络规划
举个例子,通常人们生病后,医生在开具可以抵抗病人体内病毒的药剂的同时还会给予一个相应的医护建议。在这里,一套更加科学实际的网络规划便是那个“相应的医护建议”,它满足了运营商在需求软件之后的更深一步的要求,这个网络规划要涵盖仿真、实施、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要将侧重点放在面向生命周期和业务应用场景的管理模式上。
华为医护专家提供全面整合、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网络规划解决方案,从网络前期的规划到后面的部署,帮助运营商构建科学的网络,增强网络健壮性,使得网络的效率和效益达到最高。
考虑到多场景的业务开发和运营支撑的网络规划才可以称其规划具有科学性。华为医护专家解决方案针对多场景的业务管理,在建设的前期进行科学的规划,可以预见并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和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在网络建成后,网络优化成为首要任务,华为医护专家解决方案提供了灵活易用的网络优化工具,能够科学的分析网络业务的运行情况,利用该工具可以采集真实运营数据进行精确建模,支撑对系统参数和网络设备做出合情合理的调整,从而帮助网络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运维管理行业的前景更加趋向于层次多并且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解决方案。华为IP网络运维医护专家可以迅速进行网络故障的定位与排除,全方位实时监控,更加科学实际的网络规划方面为运营商提供高效、整合的解决方案与服务,并已经成功协助CMCC、BT、Telefonica、SingTel、Vodafone等业界领先的运营商建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并将持续协助运营商在ALLIP的战略转型中取得新的商业成功。
参考文献
[1] 万彭.找准3G业务网络规划与营销的平衡点[N]. 人民邮电. 2009.
提供商:ATEN宏正
类别:IT支撑
推荐指数:
如今,传统数据中心的管理运维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数据中心对于环境、节能、安全、管理等诸多高标准的要求。一个新数据中心的建立时,必须要关注机房后期运营的费用成本,这主要包括机房的能耗成本和管理成本,做到机房的运营既安全又节省。
传统数据中心的运维无法将设备管理和能耗管理做到统一化,对于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运维和管理,往往通过常规的网内协议RDP、VNC、Xwindows、ssh等,在出现突发硬件启动故障时,只能通过进入机房来维护,操作行为单一且不具备机房的安全要求和可靠性的保证。尤其在能耗方面,无法获取到机柜内单点设备详细的能耗和机柜内温湿度状态的数据。
在KVM行业日益成熟的当下,将机房内能耗设备的运维管理、电源管理、微环境的监控纳入到IT运维管理平台下,已经是大势所趋。
ATEN新一代KVM over IP切换器远端电脑管理系列方案可让本地端与远端的IT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浏览器监看与管控整个企业资料中心设备。此外,该系列方案提供带外管控功能,包括支持外接数据机,当网络断线时可以由电话连线执行BIOS层级的问题排除。
为了让管理人员能控管整个机房环境,KVM over IP切换器远端电脑管理系列方案也支持刀片服务器与机箱。其包含了几项新的强大功能,例如电源整合(Power Association)功能,其可连接KVM多电脑切换器连接端口与PDU电源分配器上的电源插座,进而从切换器的界面上管理电源的运作。
通过部署在各个机柜的数字KVM交换机、智能PDU和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实时了解数据中心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信息机房、机架及设备的电源及周边环境情况,随时操控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以优化机架空间及供电;提供参数实时监测及告警,有效防范由于电源及周边环境引起的系统故障。一旦系统故障,可及时通过KVM进行远端维护处理,若系统无法运行,需进行电源操作,可远端实现“安全”的服务器重启。
【关键词】 中国移动集团 电子运维系统 整合
一、引言
在中国移动集团的电子运维部中,有两大工单系统,即电子运维系统和集团NOC,系统的开发商也是不同的。对于集团电子运维系统,负责处理生产指挥及客户保障相关事宜;对于集团NOC工单系统,则负责处理网络中的故障。根据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集团内部的发展目标而言,这两大体系今后将会从集团内部开始,逐步实现整合,在外部设施中主要表现出一个完整统一的电子运维体系(EOMS)[1]。
二、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大的电子运维体系和集团NOC系统,是两个独立的体系,需要分别进行建设。他们均在J2EE的B/S架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其他方面有较大差异。目前,有以下问题。
1、两个系统给运营与维护带来不便。相对于移动集团内部的运维工作人员来说,可以登录这两个大系统进行各项功能的实现,不过,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为了逐步实现工单流转的情况,一般是采用系统接口的形式,将省集接口与集团的电子运维体系进行对接来实现。
2、流程不能贯通。对于流程往往不贯通,选取移动故障申告处理流程作为例子来说明,目前,CNOC以科大电子运维系统为核心,采用科大的电子运维体系,来收取一些客户的申告,如果出现了移动故障,都是由集团内部的NOC工单系统进行维修处理,由此可见,这是两个分离的程序,在管理上,这两个流程需要对接,最终实现协同监控与处理。
3、缺乏互操作性。在两个系统之间,有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功能调用方面。比如说,在移动集团中的NOC工单体系,经常会使用到呼叫中心,这就需要运维体系进行作业规划,以实现这些功能。而这两个系统被整合为一个统一的集团电子运维系统,对外提供功能模块供集团和省运维人员访问,包括:生产指挥、客户保障、网络保障等,其中,原厂商开发这些对应的功能模块[2]。
三、系统整合方案
3.1 同质紧耦合方式
同质紧耦合的方式运用的系统是集中式的,作为一种彻底性质的整合,在其内部系统,耦合的程度是比较高的,能够在系统内部进行很方便的调用。同质紧耦合方式一般有两种设计方案,他们都选取一样的数据库、J2EE应用服务器以及流程引擎。唯一不一样的就是在流程引擎上,方案1选择的是BPS 6.0 for J2EE,方案2选择的是BPS 6.0 for EOS。以方案 1 作为案例来说明,在同质紧耦合的方式下,在同一个平台上,系统进行开发和部署,各个模块之间能够自由地被调用,所以,一些问题都轻易地就解决了。
3.2异质松耦合方式
异质松耦合方式,这是对于现在的系统改造影响最小的一种手段。根据移动集团电子运维体系的现状而言,最可行的方案为:不改变系统的总体架构,运用Web Service接口来将双方的操作流程联系起来,都由一个门户去完成界面的展现以及单点登录。在外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在内则是独立的两个系统。运用此种方式能够实现目标,做出的改造成本也最低,不过在接口服务的开发上相对复杂一些,不能很好地实现同现有的业务之间的重复使用。
3.3基于SOA的同质松耦合方式
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同质松耦合方式是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且未来的系统架构演进的方向就是SOA。是集团电子运维系统将来在系统框架方面的一个演进方向。SOA一般接受Web Service标准(如SOAP或REST),这些标准拥有相互之间的可操作性,不受一些专有软件的限制。
现在这两大系统都不支持SOA。不过EOS6.0能够支持SCA1.0规范和SDO2.1规范,在其内部有企业服务总线(ESB),它和BPS6.0联合后便能够形成一个理想的SOA中间件平台。一个最为可行的方案就是把J2EE之上的各个层面都弄到EOS6.0上,运用一样的SOA中间件,流程引擎也是一样的。这样在SOA的系统间进行相互之间的操作就会很容易,可以很快速的Web Service,从而能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协作。当系统需要被调用的时候,构件也能被分布成具体的服务,进行远程操纵,实现信息的互通[3]。
综上所述,采用紧耦合的集中系统虽然能够实现系统的整合目的,但是厂商之间的协调问题难以建立。采用松耦合的分布式系统,虽然内部不需要进行架构的改变,但是运用Web Service技术来实现系统之间的操作和贯通,难以整合到一起,很难整合现有的业务逻辑。采用基于SOA的系统,能够很便捷地把业务逻辑构件进行成为一项一项的服务,进行分布式扩展,这是目前很理想的一种整合方式。
参 考 文 献
[1] 梁礼方.松耦合(上)[J].金融科技时代.2013(03)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运维支出报告显示:仅2007年中国移动电费支出就达76亿元人民币,中国联通也高达45亿元,电费支出几乎占据了两家移动运营商80%以上的运维费用。这个数字还在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网络的快速扩张而迅猛增长。
据中国移动综合部的孙佰介绍,中国移动2006年保有基站约25万个,至2007年,基站数目就已达30.7万个。基站数量的激增,加大了对能源的消耗,根据中国移动内部提供的耗能分析图表显示,目前基站耗能占据73%,这其中基站主设备耗电占据51%,基站空调耗电占据46%,其他配套设备耗电3%。
可见,若想从根本上降低基站耗电,节约运营成本,只有从机房主设备和空调入手。目前,通过空调乙二醇双冷等技术已经可以充分降低空调耗能,所以,基站主设备节能成为最大的突破口,也是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节能不能只关注基站功耗
事实上,通过对移动运营商生产需求分析,设备制造商很早就意识到基站节能对于运营商运维成本降低的重要性,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成熟产品。
由于实力和经验相当,目前各大设备商使用的节能技术和节能方案差别不大,主要集中提升基站功放能效,采用节能软件降低基站运行能耗,各类绿色洁净能源的采用(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改进基站站点设计等。
目前,这三家设备制造商的最新主打基站产品都在采用较为先进的多载波功放技术(MCPA),可以大幅度降低每载频的能耗。根据资料显示,通过采用双密度载频,S4/4/4配置的GSM基站能耗从1800W迅速降到1000W左右,能耗节省高达40%以上。据华为中国区无线Mar-keting部CTO周建国表示,目前华为已经实现在单模块内最多支持6个载频,正在四川、青海等地进行测试和商用验证。爱立信也正在开发这样的基站,据介绍,对比2载频,这种新技术将节能40%以上。
目前运营商在进行节能测试时,过多地将目光集中在单一设备功耗上,而没有从基站整体考虑能耗。“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有些时候尽管产品功放效率较高,但如果基站的整体设计不好,很可能要达到同样的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设备能耗一样很高。”爱立信无线解决方案专家章正珊表示。但好在目前,中国移动设计院已经意识到基站节能不能只关注功放,还要关注整体基站设计。
由于分布式基站4载频配置下平均能耗仅550W,基带与射频单元之间采用光纤传输,无馈线损耗,覆盖效果与传统宏基站相当,自然散热技术则省去了温控能耗,且占地面积小,安装快捷,能够广泛应用于室内覆盖、城区选址困难区域、热点覆盖等场景。由于分布式基站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中国移动已经明确表示,会进一步扩大分布式基站的应用场景,目前爱立信、华为正在内蒙古、广东、贵州、四川等地进行测试和验证。
软件节能优于硬件
降低设备的载频能够有效降低功耗,于是出现很多运维人员通过长时期观测载频使用情况,人为在“闲时”开关载频来达到节能的现象,虽然效果显著,但这样既浪费人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基站的应急能力。
目前各大厂商提供的节能软件改变了这种情况,让老旧基站焕发出新的节能活力。通过负载平衡能耗,在闲时将设备设定为节能状态,当话务量突增时,可以自动转化为正常状态。章正珊表示,爱立信的“PowerSaving”软件解决方案可以根据话务量的变化自动对实际需要的载频数量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基站能耗的目的,该功能可以应用于爱立信1994年后出产的所有基站产品上。而华为的绿色节能软件已经能够达到时隙开关,主要应用在华为GSM3012、3006G等主打产品上。诺基亚的NetActServiceQualityManager也有相同的功效。
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相对于硬件的投入,软件的投入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基站的节能问题,同时具有成本低,便于维护等特点,可以说是运营商最佳节能投入。
另外,新能源的应用对于基站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能和太阳能等不稳定电力源,要求基站设备能够有更强壮的生命力。具周建国介绍,目前中国移动“绿色行动计划”已经选择了爱立信和华为在内蒙古等省市,针对太阳能的基站展开测试,检验基站设备的稳定性。
网络规划与设备功耗同等重要
在整体网络规划上,专家提出了“需求-设计-研发-制造-供应链-部署-回收-需求”等闭环周期节能系统,如华为的“E2E绿色设计方案”、爱立信的LCA绿色计划等计划也都是全生命周期评估的典范。
有着丰富工程经验的章正珊认为,基站节能的重点不应放在基站技术的升级上,而是应该放在网络规划中。“一个好的网络规划,在不影响用户通话质量和减少覆盖的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基站数量。这对于运营商来说,不但可以减少初期成本投入,同时也可以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据专家经验估计,让一个经验丰富的网络设计专家从最初即参与整体网络规划,可以将无线站点的数量减少30%~50%。
按目前网络基站设备2.5KW(GSM、CDMA基站平均能耗)来计算,每减少一个基站,每年可以减少耗能21900度电。
但是目前运营商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网络规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性,曾有中国联通地方运维人员对记者抱怨:“节能减排不能光靠在后期运维上下功夫,运维能够减少的能耗很少。节能减排要从新建基站网络规划抓起。由于没有良好的规划,造成现在后期维护上能源消耗过多的现象还很多。”
在中国移动“绿色行动计划”重点工作矩阵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将网络规划作为降低能耗的主要领域。业内专家解释说,由于这种方式的可实施难度大,投入规划成本大等问题,还是需要市场的考验。
向无空调基站挑战
据统计,温度从24度上调到28度时,基站节能效果将提高3%~8%。但是在目前的基站内,都有最高温度上限的设置,不能轻易调高基站温度。
中国移动绿色行动计划负责人秦光泽对记者表示,现在的基站设备已经能够适应普通的高温运行,之所以设定基站顶限温度——25℃,主要是考虑不影响基站内蓄电池的寿命,蓄电池在高温下不能正常运行,如遇断电等情况,会对网络安全运行带来威胁。
目前产业链各方正在行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移动也和有关厂商联系,试图研发出小型冷冻设备,将基站中的设备保护起来,这样就可以将基站内空调取消,来达到最大节能的目的。
准确评估投资回报率
如何准确进行SDN投资回报率的评估,目前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SDN技术的引入会对网络整体价值格局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大规模成功商用部署的案例,在评价引入SDN技术对帮助运营商节省投资成本和运维复杂度问题上,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
激发应用创新活力
SDN技术核心商业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激发创新活力带来新的收入。这一诉求在SDN分层架构模型中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是网络能力向上层应用开放,改善用户体验并创新业务模式,从而带来新的业务收入。但是,目前网络能力的开放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网络运营者更多的还只是关注如何通过SDN技术来降低建网成本和运维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SDN技术可能带来的新增收入。
有效整合产业链
SDN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目前业界主要通过开源模式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除了一些具有研发实力的企业能够基于开源成果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开发SDN解决方案之外,大多数用户通常还是会依赖设备提供商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不同环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SDN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大多数厂商在基于开源成果研发解决方案时往往会增加一些私有内容,这就增加了整合产业链的复杂度。
关键词:设计院;ERP系统;实施方案;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A设计院ERP实施状况
A设计院以某公司丙烯腈厂扩建项目工程做为上线项目为例,此项目投资规模一亿七千二百六十六万元,涉及机泵、热系统、管道、水道、消防、材料、应力、电气、电信、自控、结构、建筑、总图、暖通、设备、概算16个专业,参与专业人员达50多人,采用ERP总承包项目形式,按EPC项目结构分解为设计、采购、施工三部分。
在项目运行中,根据A设计院业务特点,使用了财务会计模块(FI)、管理会计模块(CO)、项目管理模块(PS)、物料管理模块(MM)、设备管理模块(PM)、销售与分销模块(SD)六个模块,主要是通过项目管理模块专业设计人员向物采模块提报物料清单,形成网络活动,物采模块将已批准的采购订单、增值发票同工程部材料出入库单一起发送至财务部门,设备维护模块通过ERP系统中创建订单,将维修发票和维修订单发送至财务部门,月结完成正式财务帐套、融合方案及ERP中的数据及时对账。在ERP项目运行当中,项目管理模块、物采模块、设备模块不断更新数据,财务模块需要不断对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融合方案中的数据及对照,如图1所示:
图1 运行模式图
2A设计院ERP实施的存在问题
在A设计院ERP系统上线后出现了许多问题,以下结合ERP系统原理和A设计院企业特点针对ERP系统上线后产生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2.1业务流程方面
业务流程嵌入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将自身业务流程与ERP系统融合的过程,在目前A设计院业务流程设计不完善,主要受到有二个方面影响。
首先,没有突出反映本企业业务特点。在项目实施前期的流程设计构思上,主要根据以往上线做过的类似公司的成功经验来借鉴实施,没有很好的反应出A设计院上线单位的特点。目前A设计院上线使用的ERP系统,主要参照本系统其它业务单位ERP系统设计的,而A设计院业务主要是工程建设,主营业务涵盖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和监理等业务整体流程和管理模式与其它业务单位存在很大差别,由于在流程设计上缺少对设计院建设业务流程差别化特点的考虑,所以在流程嵌入系统实施后,逐渐显现出许多不符合设计院工程建设类业务的流程问题。
其次,受到企业内部重组的影响。ERP的系统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一般需要一至二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由于A设计院内部组织的变动和重组,新增和合并许多业务,造成在ERP项目先期调研的内容在实施嵌入实际运用存在偏差。
2.2智能体系方面
ERP系统具有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智能分析功能,它能够帮助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做出有效的决策支持,提高经济效益。A设计院在管理决策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决策手段和决策的程序化等方面。
首先,没有搭建起智能综合分析平台。A设计院的管理信息主要来源于各专业的项目周报、项目月报,部门报表来反映,但是由于这些信息主要是通过人工花费时间统计和处理,上报结果往往是延后于目前生产状况,并且对于这些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无法通过一个有效的科学信息平台来检测,另一方面,各部门信息独立,业务数据没有经过科学的整合,无法形成基于整个企业业务链层面的完整业务流程,影响了管理层及相关人员的决策。
其次,没有科学跟踪监控系统。A设计院的企业经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经营效益情况和经营能力水平,不能仅限于ERP上线的目前经营分析结果,还有需要对企业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一个系统性的跟踪反馈和持续的监控,才能更准确对A设计院的经营发展进行有效测评,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企业业务洞察力,提升效益,降低风险,但在A设计院目前的ERP系统内没有能够实时监控和测评,更不能有实效性的帮助企业做出科学分析。
2.3运维能力方面
ERP运行维护组织是ERP 正常实施和发展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A设计院ERP系统内部和外部上下问题和业务沟通的纽带和桥梁,运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A设计院ERP发展的未来。
一方面,运维人才培养机制不建全。ERP系统工程复杂,技术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广,在组织实施应用中,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工程、行业经验等方面知识和人才,在实施中虽然有外部咨询团队的支持,但是企业的ERP系统工程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还是要企业自身内部的力量来完成,目前A设计院这方面的人材非常稀缺,大部分人不了解ERP系统和管理,也没有一个ERP系统高效运维团队培养机制,缺少掌握信息管理知识又懂业务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另一方面,系统运维组织建设不够。一般企业的运维组织机构大多设有三级运行维护体系。分为专家支持中心;运维中心及外部供应商;地区公司运维团队。每级运维体系通过ERP 运行维护网站来完成维护管理工作。而A设计院运维人员数量少,并且运维人员是兼职ERP的工作,没有形成完善的三级运行维护体系架构,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运维人员在对ERP系统最终用户、关键用户的各模块技术支持不到位,系统开发、配置、调配不到位,同时运维人员形成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各级运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解决问题迟缓,造成ERP运行维护能力紧张。
3A设计院ERP改进方案及措施
根据ERP系统成功原理并结合A设计院的企业运行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
3.1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的设计是ERP实施成功的根本,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就会造成后续方案和实现环节受到影响,当业务流程嵌入到企业实际运行实施中来,必然会有许多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业务流程嵌入的过程也就是A设计院将自身业务流程与ERP系统融合的过程,所以要进行业务流程的合格化改进。
首先,A设计院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蓝图的重新确认。从A设计院ERP项目使用不同关键岗位:经营决策岗、项目管理岗、财务管理岗、设备管理岗、销售管理岗、采购管理岗、仓储管理岗出发,对ERP业务重新开展需求调研和分析,找出前期流程设计中存在的漏洞,根据A设计院业务的特点,明确未来业务的变革点,增减A设计院ERP业务流程。
其次,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流程管理,避免人为错误。采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即BPM系统。它是针对A设计院流程和ERP平台构建需求,针对业务流程的抽象类型以及ERP的构建实施,构成其平台的基本处理构件。这些流程可以包括与人工交互(比如工作流)和自动两种活动,可以跨多个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在业务应用系统中,核心流程是集成到BPM架构中,各部门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自定义这些流程。本质上来说这些就是核心业务流程,通过对核心流程的标准化设计,将可逐步实现A设计院业务ERP流程的最佳实践。
3.2系统功能开发和设计
提高A设计院ERP系统改进措施仅仅数据的整合并不能减少系统因功能冗余带来的重复操作,随着A设计院业务不断发展,管理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信息化要求也在提高,所以也需要对ERP系统功能进行开发和增补设计。
首先,使用管理驾驶舱。决策支持层需要实现对整个公司层面的业务、财务综合分析,提供决策支持。管理驾驶舱主要为A设计院高级决策层提供强大的决策工具。它通过从各业务模块实时抽取数据,并对数据信息进行钻取和深层挖掘,将这些数据信息以直观、易于理解的各种图形和图表方式形象的展示出企业的运行状况,并对企业的主要经营绩效指标(KPI)进行分析、监控和预警。它的主要功能包括项目利润KPI、项目执行KPI、销售管理KPI、采购管理KPI、设备管理KPI值的展示功能;关键指标的深层挖掘功能;关键指标超阀值预警功能。A设计院管理驾驶舱功能设计图如下图2所示:
图2管理驾驶舱功能设计
其次,项目管理一体化功能设计。A设计院ERP系统是以“项目管理”为业务驱动,以“工程总承包”为主线的工程建设全过程模式。在前期的ERP实施中,缺少对项目计划的管控和根据项目计划与经营管理的联接,不能实现不同部门和岗位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业务的联动。为了改进这种状况,增加A设计院计划管理一体化设计。
它的主要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将项目中的WBS(工作分解结构)信息在ERP系统和EPM系统(企业项目管理平台)中传递和共享,通过EPM将项目详细计划信息传递到ERP系统内,进行项目整体计划的查询和分析、比较以及项目分包进度款和总包进度款的核算。然后又将ERP系统中的分包合同信息和合同变更信息传递到EPM系统,EPM系统对分包合同进行细分并在EPM系统中的WBS进行挂接,供后续基于WBS费用查询、分析。当项目现场完工时,将信息状态传递到ERP系统,ERP系统进行项目关闭,控制项目后续业务发展。
图3 项目管理一体化业务流程图
这种方案的设计,可以实现以费用控制为目的,以项目的进度计划为主线,以合同管理为中心,将项目成本费用管理、进度计划管控、合同管理有效结合,打破项目数据信息传递的壁垒。通过项目的进度计划管控和经营管理的有效衔接,实现不同部门和岗位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业务的联动,提升A设计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项目管理水平。
3.3 运维体系构建
完善三级运维机构要结合A设计院ERP系统运维工作内容,为确保系统运行维护的有序开展,完善三级运维组织机构并明确相应岗位职责,落实责任。
(1)一级运维。一级运维指总部信息管理部主管领导、技术专家、各外部供应商,包括咨询实施商、软件商、硬件商等。主要作用包括:推动和保证工程建设应用集成系统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实际使用;协调业务需求,确定和维护统一的系统模板;评估关键系统变更要求,决定实施计划并排定优先顺序。从开始就需建立运维支持中心与各业务主管部门的有效沟通机制,并逐步做到主管部门的直接参与。
(2)二级运维。由中油内部信息咨询单位承担,主要职责是:工程建设应用集成系统日常应用支持,接受和处理三级运维提交的问题。负责对三级运维进行系统培训和工程建设应用集成系统变更需求的技术评估、方案制定和实施等。负责软硬件的更新、维护和升级,系统备份和恢复等。负责公共数据的管理与维护支持。与一级专家中心、外部供应商进行沟通,共同解决系统问题。
(3)三级运维。由A设计院自身运维人员组成,信息中心负责统一组织管理,运行维护中心人员由各部门兼职关键用户及技术人员构成。主要职责包括:完成A设计院ERP信息系统日常应用支持工作,接受和处理用户提出的各类问题;按照运维流程,向二级运维组提报应用问题和需求;对ERP系统功能提升、业务流程调整等较大变更需求进行协调,并代A设计院进行提报;开展或协助用户进行ERP系统变更测试工作;配合二级运维组开展其它相关工作。
4 结论
任何一项新系统的上线都将遇到诸多问题,找到A设计院ERP系统上线后问题的病症所在,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有利于A设计院ERP系统建设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对A设计院及类似企业以后的ERP实施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靳慧勇,李华方著.ERP培训教程——生产制造篇(上/下)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 陈国华 编著.生产与运作管理(第1版)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生产运作管理(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B.期刊文献:
[4] 赵风景.决定ERP导入成功的内在因素分析[J].中国信息化(综合版),2007年第9期.
“业界存在一个技术成熟度曲线,按照这个曲线,经过两年多热炒的NFV正处于波峰,但是即将慢慢下滑,之后会跨过裂谷再缓慢爬升。”华为CloudEPC产品线总裁戴继盛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业界共识,NFV是网络演进的关键技术,其将重新定义电信网络,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软硬件解耦、资源虚拟化、硬件通用化、管理云化等。然而技术本身并非要因,需求是驱动发展的内因,如今的电信行业对于弹性网络、简化运维,尤其是加速业务创新的迫切需求促使NFV来临。
纵观戴继盛的职业生涯,在负责华为Cloud EPC之前,其从事过网络能力开放、融合网关、NGN软交换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项目中都有NFV基因存在,也正因此,他的NFV观点或许更具有说服力。采访中,戴继盛表现出了对NFV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他也告诉记者,在产业化的进程中,NFV还必须要应对好商业、运维和技术三方面的挑战。
商用四部曲
什么是NFV商用的最优策略?这或许是拥有庞大网络的运营商思考最多的问题。
对此,戴继盛表示,华为认为NFV是极具颠覆性的技术,运营商电信网络的NFV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从控制到转发,从核心到边缘,从增量到存量,逐步演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或将分为四个明显的波段,第一波段是新业务,例如VoLTE、M2M、智能管道等,这些业务都是增量市场,没有存量,商业利益大而风险较小,因此非常适合率先利用NFV承载。
第二波段是重载业务的扩容迁移,即主力业务所需的新建设备利用NFV,vEPC、vRouter、vFW等设备将会得到推广使用。
第三波段是传统业务中生命周期到期的设备网改,比如语音、软交换,包括短信、彩信等业务。
第四波段是将NFV运用在下一代网络中,实现功能原子化和动态切片。
此外,戴继盛还表示,聚合能力、开放互联对于NFV的商业模式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此,华为基于NFV的OMF开放聚合平台,通过标准API向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和垂直行业等的产业伙伴开放网络能力,使能业务创新,还可快速集成第三方业务,打造多方共赢的开放互联生态圈。
具体到实际进展,华为已经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广东移动、上海联通等开展了合作,将第三方的能力融合编排在一起之后快速提供新业务。
在华为与腾讯联合组建的实验室中,在优化后的网络上,腾讯的实时对战游戏“全民突击”的时延为原来的1/6到1/5。可以预见,OTT会愿意为类似的网络能力优化服务付费,运营商如果以此增收,与OTT就不仅只是存在竞争关系,亦可以展开合作,这便达成了通过开放能力重塑价值链的效果。
协同打造三维集成
“NFV发展中要克服的另一个难题是集成运维,运营商传统网络中普遍采用水平集成运维,但是NFV的引入则需要三个维度的集成运维(VNF与NFVI/MANO间垂直集成、VNF之间水平集成、传统PNF/VNF集成),集成运维变得更加复杂,难度尤其体现在底层IT层与上层电信业务层的垂直集成运维上。”戴继盛表示。
在垂直集成运维中,运营商在性能评估、配置核查、健康监控检查与跨层故障定界定位时往往不清楚该寻求哪个设备提供商的帮助。
针对这一问题,华为在全球构建了多个开放实验室,去年还在西安成立了业界领先的NFV开放实验室(NFV Open Lab),该实验室致力于构建多厂商的集成验证能力、与客户、合作伙伴、行业组织进行联合业务创新,并推动开放的产业生态链建设,中国移动、德国电信、Linux基金会、VMware、Red Hat和Canonical等全球领先运营商和厂商均参与进了该实验室的研究。
据悉,近期华为还会向业界发起制定NFV互联互通规则的倡议,并希望凭此加速NFV的部署。
标准与架构待突破
与商业节奏的思考和集成运维模式的探索相比,业界对在NFV标准与架构方面取得突破则显得更为迫切一些。
“NFV的标准化进程非常慢,两年多还没有产生太成型的规范。”戴继盛表示。或许由于技术难度大复杂度高,目前行业内存在多个NFV研究组织,它们分解了遇到的难题。华为重兵投入各大标准与开源组织,以期推进NFV的标准化进程。在ETSI NFV ISG中,华为的提案贡献排名第一,并且是ISG副主席,统领多个小组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所实现的MANO可实现快速集成/自动化运维,支持VNF&PNF混合部署,支持快速的跨层故障关联、故障自愈,这为行业在此方面标准的探索提供了有力参考。
此外,由于NFV的引入带来了组网的变化、转发能力的变化以及应用层的架构变化,通过软硬件来优化用户面性能和更加云化的架构不可避免。
戴继盛介绍说,华为NFV解决方案cloudEdge实现了云化架构、电信级性能、快速集成和开放互联,能帮助运营商顺利实现ICT转型,与产业链各方实现共赢。华为NFV不只是通过虚拟化实现软硬件解耦,而且更进一步率先实现云化架构,实现业务的弹性扩缩容以及网络的高可靠性。IT网络关注计算和存储,ICT网络还同时关注转发能力。华为通过软硬件直通及硬件加速等方法提升转发能力,满足电信业务的承载需求。
巾帼不让须眉,
顽强执著创新,
深化服务模式,
持续科学发展。
作为浙江省软件业十强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一级资质企业,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蒋忆,凭借着执著与韧性,使公司迅速成长为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高科技咨询与服务集团。
心怀理想闯新路
蒋忆对中国的信息化建设,IT运维服务和运营模式,智能城市和智能电网,思维超前,举措精准。
她认为,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创建新兴IT服务和运营模式,不仅是我国当前IT行业的主流思潮,也是信息化与产业化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时代需求。因此,她要求快威科技更多的从科学角度进行研究,参与客户的运营,把客户增值放在首位,真正把用户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作为提升IT产业的第一要务,合作共赢,持续发展。
凭借这种科学的理念,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快威科技集团成为了浙大网新的骨干企业,承担了国内IT服务业务。
创业笑对苦寒磨
1992年,心系理想的蒋忆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与几个同龄人一起创办浙江大学快威电脑工程公司――快威科技集团的前身。从此开始了艰难并快乐的IT之旅。当时她笑言:“快威内涵深刻,信息产业前途无限,抓紧时间学习,钻深钻透,重任在肩,时不我待!”
起步的过程没有梦想绚烂,7个人,十几万资金,一间小屋,快威品牌的电脑生产与销售融入了他们热情的汗水和骑着自行车四处奔波的辛劳中……
快威科技追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证券期货市场发展,成为涉足证券和期货行业应用软件开拓者,积累了软件研发经验。公司瞄准楼宇综合布线(PDS)业务,成为浙江省一支重要力量。
发展系统集成,深化行业应用。1997、1998年,蒋忆看准时机,切入“邮电97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从此走上了一条与客户共同发展的道路,快威科技已成为中国十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商之一,积极推进了电信行业的信息化应用。
在经历3年快速发展后,2004年,在当时低迷的IT行业中,蒋忆带领快威科技幸运地抓住了向IT服务转型的机遇,站在了新的起点。
2006年,蒋忆确立了“创新IT服务、创造客户价值”的发展战略,先后参与杭州市数字城市的建设,获得了国家金卡工程优秀应用成果奖、最佳软件平台奖、自主创新奖。为打造杭州智慧城市做出了贡献。
销售额上升,客户增多,团队扩大,办公条件改善……蒋忆带领她的团队在风云变幻的IT业市场中生存下来了。严酷的竞争中,快威科技成为浙江省第一家证券软件企业,最早的系统集成企业,中国十大集成企业,中国IT信息服务和运维服务专家。蒋忆也因此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2008年改革开放30年女性新闻人物、IT咨询与整合服务专家。
独特理念创造无限价值
如何开拓市场,使快威科技继续快速发展,做大做强?蒋忆探索着,努力着……
快威科技通过资产重组,成为上市公司浙大网新的骨干企业,得到股东的大力支持,注册资金从原来的2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公司业绩从2001年的1亿发展到2008年的近10亿元。
公司市场从浙江省单一区域拓展到全国,服务平台覆盖了上海、北京、深圳、重庆、成都、武汉、西安等地;快威人的身影遍布全国东南西北,成为业界翘楚。
公司从单一简单的产品过渡到多产品、复杂技术的信息基础平台集成,发展到随需应变的大型IT解决方案咨询与实施,以及IT运维服务和运营服务。不仅具备了专业的网络主机、存储、数据库等多项技术能力,还具软件开发能力、IT运维服务、以及IT服务平台建设能力,并居业界领先水平。
公司大力推动和发展基础网络建设、基础平台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和IT服务业务,并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公司策略与运营中,建立全国技术支持体系,从承担地区级、省级项目发展到承担部委级、国家级项目,成为集多种产品能力、多种服务能力和系统咨询服务能力于一身的国内一流IT服务提供商。
独具创新的技术体系是快威科技持续发展的根本。公司自主研发的IT解决方案已成功在政府、国有重点企业包括运营业、电力和交通,以及金融等行业的几百个大中型项目中实施,积累了数千个客户,已具备了国家级大型项目的规划、咨询与实施的能力。
精细的专业化服务最终赢得了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气象总局、中国民航总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人民银行、民生银行、国家电力、南方电力、内蒙古电力等上千家客户的信赖和赞誉。“中国前五位电信集成服务专家”这一殊荣便是明证。
智能战略精彩初现
引领数字城市建设,蒋忆适时抓住杭州市政府大力建设智能城市的机遇,审时度势的提出了打造智能化城市的现代服务理念;进行数字化城市资源的共享与集成应用的研究,建设数字化城市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为社会提供应用服务技术支持和全面的增值服务,同时参与市政府的数字城市信息服务的管理和运营。
杭州市城市一卡通服务、数字城管服务和智能交通服务工程的建设和应用,为快威科技在政府用户和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在蒋忆的努力下,快威科技与国电科学院合作,参与了智能电网的配网自动化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研究,参与了国家电网SG186工程的建设、运维和运营服务。通过实施智能电网,梳理和完善业务流程,提高资产运维和管理水平,快威科技在国电、南电、内蒙、天津电网企业的诸多亮点工程中,均有良好的口碑。目前,快威又承担了实施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18个省(网)公司的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推广项目,为建设国家智能电网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