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消费需求;经济增长;投资率;消费率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投资需求,就是要通过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激活国内投资市场,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扩大消费需求,就是通过增收、扩大信贷等经济杠杆,激活国内消费市场,从而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南宁市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内需、消费,同时充分利用北部湾经济开发和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机遇,着手打造经济起飞的平台。
2 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关系分析
2.1 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名义经济周期在大体上保持同步变动的趋势
从“十五”时期到“十一五”时期前三年(2006—2008),南宁市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较快而平稳,最小值8%,最大值14.6%;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不均匀,最小值-7.55%,最大值51.74%。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名义经济周期在大体上保持同步变动的趋势,但又具有一定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峰谷位置在时间上有所差别,经济增长往往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一年达到峰值或是开始上升。第二,南宁市近10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幅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幅度。以年度增长率的离差系数(标准差/均值)来衡量,1999—2008年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幅度(0.5048)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波动幅度(0.3685)的1.37倍,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波动幅度(0.3542)的1.43倍。
2.2 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关系检验
选择2000—2008的年度数据,并对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剔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国内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动因素的干扰。
固定资产投资函数的选择:GDPt=B0+Bl×FAIr+ut
式中,FAI为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额,GDP为南宁市生产总值,ut为随机误差。
2.3 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选择ADF检验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结果是,在5%和10%的显著水平下,以AIC准则为标准,GDPt、FAIt都是I(1)变量,其一阶差分GDPt和FAIt均为平稳时间序列。选取Engle-Granger两步法(E-G)来进行协整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即:GDPt~I(1),FAIt~I(1),因而可以进行协整回归,其结果如下:
GDPt=0.1526+2.151FAIt
(6.93) (21.86)
R2=0.899 DW=1.508
根据Durbin.Watson法对ut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变量GDPt和FAIt是协整的,即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在这一时段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选取滞后长度,可以看出,原假设“GDP不是FAI变化的原因”和“FAI不是GDP变化的原因”均被拒绝了,说明两者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即南宁市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
3 南宁市消费需求与GDP的关系分析
3.1 南宁市全市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稳步增长
近10年南宁市全市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稳步增长,但是农民收入和消费增长要相对缓慢,同时南宁市在全国所有省会中消费总额居于中等地位。
3.2 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逐步下降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中份额最大,最稳定的需求期间,虽然南宁市的最终消费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份额最大的需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999—2008年,南宁市最终消费率平均值为52.27%,同期的投资率平均值为27.1%,而净出口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2%。更重要的是,与投资相比,消费需求波动幅度较小,是经济增长中最为稳定的因素。消费需求的刚性决定了在GDP年新增额中,消费需求波动幅度远小于投资等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惯性最大,因而,消费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3.3 消费需求弹性表明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大
南宁市名义消费弹性系数在0.31~5.15,并且大部分都在2左右,且最小数值大于0.31,这说明南宁市消费富于弹性,国家实行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可以很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这期间,名义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2.15,这说明我国名义消费每增长1%会带动名义GDP增长2.15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大。
4 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消费需求与GDP的关系分析
4.1 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率过高,增长速度过快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南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在高位上持续提高,1999—2008年的平均投资率为50.2%,已经远远超出了全国的平均水平38%。工业化推动、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积极财政政策、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城市化水平加速是造成高投资率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高储蓄导致投资需求偏高。
4.2 南宁市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
4.2.1 农村消费影响消费总量不足
农村消费需求主要是指农村居民满足消费需要并且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支出。目前,农村人口占南宁市人口半数以上,潜在的消费能力巨大。但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低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乏等多种因素,农村居民消费不足。
4.2.2 收入因素影响了消费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市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还是远低于GDP增长速度,居民增收缓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也导致消费需求不足,高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倾向低,其消费需求逐渐接近饱和状态,消费增量低于收入的增量。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显著高于高收入阶层,但由于缺乏健全的收入补助机制,使得大量低收入阶层有消费欲望但缺少必要的消费能力,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4.2.3 供给因素影响了消费意愿
一、概念界定
文中所指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费用的总称。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其他资金等五部分。资金平衡是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情况。
二、2007年至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7—2011年,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839.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递增的趋势。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4.16%、30.25%、31.89%和16.78%,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5.77%。
数据来源:甘孜州2007—2011年统计公报、甘孜州统计局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总量逐年快速增长。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从2007年的98.9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46.53亿元。5年时间内突破了100亿元和200亿元大关。二是投资结构趋向明显,第二产业投资加大,水电投资是甘孜州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点。水电投资从2007年60.98亿元增长到2011年157.77亿元,增长2.63倍,超过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速度。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大于地区生产总值。甘孜州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贡献。
(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到位率较高,2007—2011年5年资金到位率均达80%以上。分别为80.21%、81.38%、82.65%、86.27%和83.98%。从各种资金来源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等各类资金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趋势不同。
数据来源:甘孜州2007—2011年统计公报、甘孜州统计局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国家预算内资金是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2007—2011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一直保持10%以上,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二是国内贷款是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对固定资产投资起着重要作用,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7—2011年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平均占比达到42.02%,在2010年占比达45.94%,是所有资金来源中占比最大的。三是自筹资金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自主性不断提高。2007—2011年,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由24.11亿元增长到81.89亿元,增长了57.78亿元。2011年自筹资金在全部资金来源中的占比达39.55%,仅次于国内贷款占比。四是其他资金来源增长缓慢。其他资金占全部投资资金来源比重较低,一直保持在4%左右。
三、2012年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供需形势分析
(一)需求形势分析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甘孜州十一届一次人代会明确提出201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按照这个要求,2012年全州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分别达到173.53亿元、320.49亿元。
根据近5年甘孜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分析:2007—2011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5%,国内贷款占35.23%,自筹资金占29.89%,利用外资占0.07%,其它资金占4.17%。2012年在实现藏区跨越发展目标引导下,来自国家的投资、银行贷款和招商引资的比重将会增加。假定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基本保持前5年的结构水平,预计甘孜州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家预算资金的需求约为46.47亿元;对银行信贷的需求约为112.91亿元;对自筹资金的需求约为95.79亿元;对利用外资及其他融资的需求约为0.22亿元;对其它资金的需求为13.36亿元。
(二)供给形势分析
2007—2011年甘孜州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它资金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5.37%、27.48%、36.10%、28.75%。以此增速测算,2012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它资金供给分别为37.02亿元、104.31亿元、111.46亿元、13.75亿元。按照甘孜州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2012年全年将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2亿元。
数据来源:甘孜州2007—2011年统计公报、甘孜州统计局
(三)供需对比分析
据预测,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需求为268.75亿元,能够实现的资金供给约261.66亿元,缺口7.09亿元。
说明:缺口为负值,说明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缺口为正值,说明资金供给大于资金需求。
通过上表分析可以看出,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供给总体不足,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内贷款供给缺口分别为9.45亿元和8.76亿元。
四、保持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建议
从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看,2012年“稳中求进”的压力较大,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为确保甘孜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应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抓住招商引资,促进投资增长。
(一)多方联动,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应抓住藏区跨越发展的机遇实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加快调整步伐的重点,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力度,给予企业适当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二是构造以信贷融资为主、财政融资和证券融资共同发展的融资格局,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扩大融资范围,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联系机制,加大对优势产业、“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围绕拓展产业链要求,筛选推出生态能源、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形成新的投资增长优势,增强投资信心。
(二)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目前甘孜州各商业银行都确立了优先满足成熟大项目贷款需求的政策,把投入的重点放在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上,尤其是能源开发、矿产开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因此政府应加快开发“两江一河”水电资源,建立完善“两江一河”流域水电开发协调机制,推进长河坝、黄金坪、猴子岩等电站建设,加快探矿采矿和原矿加工推进优势矿业发展,以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三)完善投融资管理,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
改善投资环境,逐步完善投融资管理制度,全面清理含有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的政策文件,废除不合理的审批和收费;出台鼓励自筹资金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等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实现投资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突出招商重点,在齐抓一、二、三产业项目的同时,突出抓能源、旅游项目;围绕优势产业重点包装、重点招商;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以商引商,高度重视对落户企业的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建得成、留得住,达到“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
(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整合政府财政资金,改善生产性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及其他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甘孜重点项目,真正使财政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摘 要 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长速度,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却不断下降,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率也越来越低。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协调投资结构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固定资产 GDP 经济增长
一、前言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购置固定资产的相关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的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的再生产,由固定资产更新、改建、和新建等活动组成。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建造、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分布,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创造有利条件。所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二、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从投资规模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在逐年降低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小,始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规模太小,不能很好适应国民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太大,超过了现在生产所提供的追加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就必然导致挤生产、挤生活,积压建设资金,降低投资效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如果背离了生产基础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这里我们用GDP增长速度与固定资产增长幅度的对比关系来说明最近20年来我国固定资产对GDP的拉动效应及其效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1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5595亿元,到2010 年就增加到278121.9亿元,20年间增长了49.7倍,年均增长22.6%。从增长的幅度来说,除1997年、1999年年期间增长率不足10%以外,其余年份均在10%以上, 1993年甚至高达61.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期,我国GDP由21781.5 亿元增长到401202亿元,增长了18.4倍,年均增长10.5%(可比价)。从历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与GDP 增长对照来分析,我国在1991年~2000年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率,的确起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显著作用,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GDP 增长的速度,特别是我国在进入21 世纪以来,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GDP增幅却降低了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
(二)从投资结构来看
1、从投资主体的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与非国有投资之间存在一种不正常的“挤出效应”。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03 年之前,国有投资年增长幅度达到了25%—40%。在国家不断控制国有资产投资,鼓励个人投资的背景下,非国有投资仍然增长较慢,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非正常的挤出效应。根据经济学原理,挤出效应就是因为政府投资不断加大,导致银行利率上升,上升的利率不断排挤个人投资,使其最终退出投资市场。非国有经济虽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它们很难从国有银行得到贷款,其主要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利润的再投资等,而来自国有及其控股银行的资金所占的比例偏低,故而其投资的利率弹性不显著。此外,民间投资的趋势带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加上通货紧缩时期经济相对不景气,所以,即使在正确的货币政策协助下连续降低银行利率,民间投资规模还是没有得到提升。国有投资与非国有投资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经济关系,而是一种不正常的“挤出效应”。
2、从投资的产业结构看,无论是在投资的规模还是投资比例的增长速度上,第一产业投资均落后于第二产业。以2003-2010期间的数据为例,在此期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从1652.2亿元增加到7923.1亿元,7年间的年均增幅为25.1%。而第二产业从21351.5亿增加到118102.1亿元,10年间的年均增幅为27.7%,高于第一产业的增长幅度,占总投资的比重也远远高于第一产业。
3、从投资的区域结构看,由于投资资金的有限性,出现区域投资结构失衡。近三十年来,东部地区投资额占全国的半数以上,西部和中部地区投资额相对较小。
(三)从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来看
投资和消费比例严重失衡。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率长期偏高,而消费率又长期偏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投资率过高、投资增长速度偏快,以致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十五”期间,按国民经济核算口径,我国投资率从38%逐年提高到43.36%,消费率从59.77%逐年下降到52.14%,投资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的问题逐步凸现。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占支出法GDP比重计算,2005年我国投资率为48.37%,比“十五”初期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左右)1倍多,不仅创下我国投资率新高,而且远远超出其他国家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而消费增长始终是无源之水,幅度是十分有限的,要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还缺乏基本的条件,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太低。长期实行的“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国家阶段性的财力物力相适应,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经济理论上分析,社会固定资产规模太大或太小,都会因国家财力物力不足、未完工程数量增加、能够使用的固定资产空闲或相关资源过剩等,从而导致投资效益下降,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现当前的问题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满足提升内需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小,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导致的通货膨胀。因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其本质实际上就是效益产出低于投资总量。所以,我们要时刻注重投资效率、投资“有效收益”这两个关键点,从而改变投资体制,有效控制投资规模。
(二)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确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合理协调投资结构。首先,在投资产业结构方面。鉴于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财政资金在管理中的“越位”和“缺位”的两种现象,在明确了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的范围时,应该始终把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作为重点,特别是应该把科学研究、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投资作为核心,在规模上减少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同时应加大对第一产业投资力度特别是农业的投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有关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经济投资环境,最终提高农民收入。通过一系列的国家投资,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会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在投资的主体结构方面。应通过制定各项经济政策,逐步降低国有经济投资尤其是在经营性领域的投资比重,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非国有经济扩大投资,促进资本市场的规范运作,为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这是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再次,在投资的区域结构方面。应缩小地区投资差距,大力提高中部、西部地区的投资效益,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在区域、城乡、行业等方面的不平衡现象,以合理利用地区资源,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三)减少重复建设。减少重复建设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基本措施。在我国建设领域内普遍存在的重复投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无效生产力,在预算“软约束”的体制下,大量投资只集中在短期市场中紧俏的少数行业和产品上,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层出不穷。因此,在以后的建设中,国家应采取经济调控为主,运用有效经济手段,如财政、税收等引导和调节投资,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水平。
四、总结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消费需求是最终的决定因素,任何投资都是从消费当中演变出来的,所以在我国投资经济效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应通过积极地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使不断扩大的消费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基础上,使消费增长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提高消费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是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促进需求平衡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而且只有当消费和投资两者在比例充分协调时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固定资产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应加大消费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到消费拉动的最终转变。
注:本文的数据除非特别指明,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参考文献:
[1]汪祥春.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韩丽蛟,代俊秋.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
[3]沈坤荣.体制转型期间的中国经济增长.南京大学出版.1999.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关于农业投资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研究在我国逐渐开始。李京文对我国1953~1990年的经济增长情况研究后认为,资本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5.07%,但我国的经济增长源泉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投入物使用效率提高的贡献要远大于投入物数量增加的贡献,而我国正好相反[5]。倪心一通过对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历程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应具有的规模水平[6]。张国华等研究认为我国农业投资的持续增长对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投资数量明显不足,且波动较大,农业投资机制和投资环境都不够完善。据此,政府应明确扶持农业发展的责任,并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明确新时期农业投资的重点,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和投资机制[7]。李健研究认为农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根据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回报率低的特点以及我国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独立化的实际,为了保持农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政府在不断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的同时,还必须制定扶持、鼓励和保障农业投资的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资的保障机制[8]。向家敏研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时指出,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推动,而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能力最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互为因果关系[9]。樊红霞选取河南省1985~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年统计数据,通过建立经济计量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认为,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0.5%[10]。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国内外有大量关于农业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但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和规范研究上。鉴于此,笔者通过构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农业GDP的计量模型,具体研究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拱依据,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2.1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分析1991~2010年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见图1。图1显示,1991~2010年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042.56亿元上升到7885.9749亿元。1996~2003年间增长较缓慢,自2004年起增长较为迅速,2010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已达到1991年的4倍多。
2.2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现状分析1991~2010年我国农业GDP见图2。由图2可知,1991~2010年间我国农业GDP的产出情况:农业GDP自1991年起呈不断上升趋势,由5342.2亿元上升到40533.6亿元。1996~2003年增长较缓慢,2004年起增长迅速,2010年农业GDP已达到1991年的8倍多。
2.3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GDP之间成直线相关关系,而且是正相关关系。从表1相关系数矩阵可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GDP的相关系数是0.989824,二者成高度正相关关系,并显示这2个变量自身完全正相关。从而说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二者关联紧密。
3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GDP关系的农业实证分析
3.1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3.1.1模型设定。选取2001~2010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即农业GDP)指标作为变量来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分析。
3.1.2数据说明。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AFI)作为衡量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指标,用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AGDP)来衡量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情况。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性,同时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会改变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业GDP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AFI和lnAGDP表示取自然对数以后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业GDP,结果见表2。
3.2实证分析
3.2.1变量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法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分析,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AFI和AGDP是非平稳序列,lnAFI和lnAGDP是平稳序列(表3),lnAFI和lnAGDP的趋势(图4)同AFI和AGDP。因此选取lnAFI和lnAGDP作为变量进行分析不影响最终结果。
3.2.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Eviews6.0对lnAFI与lnAGDP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lnAGDP不是lnAFI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在该显著性水平上lnAFI是lnAGDP的格兰杰原因,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表4)。这说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会促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
3.2.3回归分析。利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表2数据进行OLS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lnAGDP=2.525809+0.901177lnAFI从回归结果看,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可决系数R2=0.9589,表明农业GDP增长的95.89%可由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来解释。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自由度为8的t分布的临界值为2.306,而截距项的t统计量为4.551>2.306,斜率的t统计量为13.656>2.306,因此两参数在统计量上是显著的。斜率0.901177表明,2001~2010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每变动1%,农业GDP就变动0.901177%,说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基础性投资,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政策建议
4.1寻找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突破口———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由以上分析可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增加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而其突破口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起到促进农业发展和吸引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双重作用。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通水、通路、通电等工程,这些项目均有极强的外部性,属公共产品的范畴,理应由政府提供。一旦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会激发其他投资主体投资农业和农村的热情。
4.2增加政府投资,积极引导各投资主体加大投入力度首先,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应政策,增加农村集体、个人对于农业的投入。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业;鼓励农民扩大劳动积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其次,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加强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财力不断增大,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地方所占份额大幅度上升。但由于受短期利益驱动,在地方基本建设投资分配中,用于农业投资的份额急剧减小。因此,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约束,加大地方基本建设投资中的农业投资份额。再次,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国家的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都要对农民从事粮、棉、油种植,牲畜、水产养殖和农田基本建设等积极给予支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最后,进一步扩大外资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政策上的优惠,保护外商投资积极性。优惠的政策措施要体现在税收、费用、产销保障、审批手续等各个方面,有限度地放开一些农产品流通领域,使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在“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结合上更为紧密。
4.3完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投融资体制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完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投融资体制,扩大农业信贷投资。各级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要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放,尤其是要加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的基础性建设投资,落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扶贫专项贴息贷款、重点项目建设贷款和国家财政资金相配套的重点项目贷款,充分发挥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组织的作用,强化其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功能。
4.4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遵循国家确定的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与优先发展农业的产业系列协调一致,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实行优惠政策。在增加农业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增加预算内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拨款比例。切实落实农业固定资产建设项目免征投资方向税的政策,保障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金融组织的农业贷款项目的优惠条件全部落实到农业,以优化预算外农业固定投资的外部环境。优先安排财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并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政策上扶持农业事业单位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增强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GDP;增长贡献
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02
消费、投资和出口被形象地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固定资产投资(FAI)作为固定资本形成的重要渠道,对于采用先进技术,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合理安排固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固定投资和GDP的关系综合分析
本文所选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根据各个数据指标收集的差异,笔者选择了1980年―2012年的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GDP数据。
1.FAI和GDP增长趋势分析
我国历年FAI和GDP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 我国FAI和GDP增长情况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GDP的增长和FAI的变化趋势是大致相同的。并且我们可以看出FAI的数额随着时间的增长与GDP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小,这说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经济增长中FAI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FAI对GDP增长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确定在我国GDP的增长过程中FAI所起到的作用,我们研究FAI对GDP增长的贡献。我们利用当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来计算FAI对GDP增长的贡献。从总体来看,在所选取的时间段内FAI对当年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将近40%。
FAI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不同年份的差异极大。部分年份FAI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很大:比如2009年,FAI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06.5%。这是受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政府“四万亿”投资刺激经济的结果;部分年份的FAI则对GDP的增长没有做出贡献,甚至还起到了负的作用。比如1989年,出于控制通货膨胀、调节经济结构和继续深化改革的考虑,政府暂停、缓建了大量工程,有效地压缩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这里我们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向量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1.数据平稳性检验
由于构造经济计量模型的前提是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因此,在进行向量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前先对FAI和GDP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保证实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异方差现象,我们对FAI和GDP数据进行了对数变换,变换后的序列不影响原序列的相关性。我们用LGFAI和LGGDP来表示进行对数变换后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
本文采用的是在计量上普遍采用的ADF检验方法。在水平检验下,LGFAI和LGGDP都是非平稳的。在一阶差分检验下,二者都是平稳的,也即LGFAI和LGGDP同为一阶单整,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检验。
2.协整检验
我们采用计量学上常用的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首先我们要建立序列之间的回归模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然后对回归的参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参差序列是平稳的,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趋势,即存在协整关系,而非“伪回归”。
第一步:建立LGFAI和LGGDP之间的回归方程。
通过LGFAI和LGGDP之间的散点图我们知道二者基本呈现出线性关系,并且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性。
因此在这里我们建立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
LGGDP = α + βLGFAI + μ
我们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变量LGFAI和LGGDP进行回归,得到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如下:
LGGDP=2.823896+0.818226LGFAI+μ
(23.348) (73.129) R2=0.9942 ADJ-R2 =0.994 F=5347.923
我们可以看出此回归方程很好的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也非常显著。
第二步:对LGFAI和LGGDP回归模型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
通过检验,我们发现在1%的显著水平下,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严格地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这说明回归模型的变量选择是合理的,LGFAI和LGGDP这两个时间序列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而稳定的协整关系。
我们观察到,LGFAI的系数0.818226,这说明,如果固定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就能够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8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证明,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很显著的,这也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如此重视固定资产投资。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在FAI和GDP之间存在着长期而稳定的协整关系,但是我们还需要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我们确定了滞后阶数为5,并据此对LGFAI和LGGDP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具体的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LGFAI和LGGDP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原假设 F值 P 结论
LGGD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GFAI 1.74 0.179 接受原假设
LGFA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GGDP 3.79 0.017 拒绝原假设
由表1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我们接受了GDP不是FAI格兰杰原因的假设,而拒绝了FAI不是GDP格兰杰原因的假设。也即是,FAI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GDP则不是FAI的格兰杰原因,在FAI和GDP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FAI的变化,在统计上会引起GDP同向的变化;而GDP的变化则不必然会引起FAI统计上的变化。
三、结论
1.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按照现价计算的当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40%,同时固定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能够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81个百分点,这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计量上看固定资产投资是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则没有显著地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目前在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为了应对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实现国内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大力增加
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就成为了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刘金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01).
[2]姚娜.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7(08):102-103.
[3]张彬.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11(18).
[4]张婧.浅析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0(12).
[5]张鹏,许敏.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07).
[6]刘金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10).
[7]孔灿,陈家玲.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参政收入[J].商,2013(04).
作者简介:
陈明明(1988-),男,河南项城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货币和国际资本流动。
一、投资主体的经济属性决定经济总量的经济成份构成
改革开放初期,平顶山市是以煤炭、钢铁、纺织和火力发电、国有商业公司等国有企业占绝对地位的大国有时代,整个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主要由政府和国有企业来完成;集体经济、个体、股份经济处于萌芽状态。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靠政府(财政资金)、国有企业利用企业利润和银行贷款来完成。其它经济成份的参与微乎其微,投资主体的经济成份属性决定了因投资而产生的经济实体的经济属性。社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印上了投资“母体”的经济类型胎印。以1981年为例,当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其中国有经济完成4.1亿元,占整个投资的99.3%,集体经济投资比重仅为0.7%;而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95%以上是由国有经济来完成的,国有经济以外的实体企业完成量不足5%。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积极鼓励股份制经济、外商、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这些政策激起了社会投资热潮,民间资本快速成长,他们因地制宜,积极在产品加工、煤炭开采、房地产、批零贸易、餐饮服务等领域投资建厂(店);甚至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地方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改制,盘活了资产、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社会产出和有效供给。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资本多元化、民间化,不仅提高了社会资金的利用率,弥补了国有资金的不足,引进和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机制;更丰富和完善了社会经济基础、社会产业多样化、规模扩大、链条延长、生产服务能力增强,社会整体经济实力增长较快。从“五五”初到“十一五”中期短短三十多年时间,平顶山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成份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由初期的99.3%下降到2013年的14.5%;民间资本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由“五五”初期的一片空白上升到80%以上,与之相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也由“五五”计划初期公有制一统天下,到2013年转换为非公有制经济超出了公有制经济和外商投资,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推动经济产出总量,投资结构决定经济产出结构
(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推升经济总量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产出基础,没有增量投资,产出只能在原有水平上窄幅波动,不会有大的扩张性增长;经济总量的上升(在我国内陆城市来说)主要靠投资扩张来推动。通过近几年来的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比图就能清楚的说明这一现象。
(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产业间分配状况决定经济总量的产业构成
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在绝对量上靠投资拉动,在产业间的构成上更是由投资来决定的。以2013年为例,全市第二产业投资完成643.2亿元,居各产业第一位,占整个投资的比重为51%,与之对应的第二产业完成的增加值为906.6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2%,总量和比重均居产业第一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03.9亿元,居产业第二位,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7.8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居第二位;第一产业投资总量、投资占比居第三位,与之对应的产出和比重双双处于第三位。从这些指标在相同时期的对应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出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分布决定经济产业结构。具体详情见图1、2。
三、同一产业内部投资规模和结构决定其产出规模和结构
在三次产业划分中,第二产业主要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工业生产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比例关系。判断一个城市的经济类型是工业城市或重工业城市,就是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重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否超过50%。仍以2013年为例,平顶山完成工业增加值835.8亿元(现价),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7%,属工业城市。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完成656.7亿元,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8.6%,又属重工业城市。这一产业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决定的。2013年,全市工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2.9亿元,轻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8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9.2%;重工业投资完成454.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0.8%。轻、重工业的投资结构(29.2%和70.8%)和轻、重工业的产出结构(21.4%和78.6%)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同一产业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结构决定经济产出规模和结构。一个地区有什么样地投资结构,就有与之对应的经济结构和产出构成。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是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江苏 苏州 215200)
摘 要:目前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无论是在对象、方式、方法上都发生了变化,如何加强基层固定资产的投资统计工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对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中图分类号:C8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257-01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了解和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则是了解和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是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因此,科学、合理、规范的做好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提高统计的质量和水平,避免开工项目迟报、漏报显得尤为重要。
1、基层投资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入库资料繁杂,企业不主动申报,难以及时了解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情况
对于新入库企业,江苏省统计局要求在入直报系统前必须要提交相应的资料,例如新开工项目必须要提供项目立项审批文件、施工许可证、施工合同以及现场施工照片,企业新增设备投资必须要提供全年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情况说明、已验收入库的设备明细清单、购置合同、付款凭证以及设备照片,在每月8日之前将新入库项目送至市统计局审批。同时由于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并不主动报给基层统计站,辖区内外资、内资企业较多,每年新增固定资产也较多,使得基层统计站要及时掌握辖区内企业新开工和设备投资情况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2基层投资报表里统计指标的可操作性难的情况
基层投资指标太细,基层工作量大。一张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从头到尾涵盖了企业概况、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投资资金来源、
新增生产能力、利用外资等五十多项指标,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表还包括销售情况等,指标近百项,这无疑增加了填报单位的负担,降低了企业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配合支持程度。
同时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来源有限,数据统计缺乏科学合理的计量依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如工业、贸易业等有会计报表等完整的资料来源,它的指标来源于设计预算、会计核算、业务技术核算等,需要投资者和建设者共同完成,而现有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数字搜集相对较为困难,部分单位连工程材料预算都没有,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估计数字准确性无从保障。
1.3企业填报人员问题多,对报表的准确填报带来困难
由于企业的统计工作基本上是企业财务兼职,大多企业没有设立相应单独的统计岗位,有的企业是领导临时指派的,由于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足,上报报表多是应付了事,原始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障,而且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交接更替频繁,给网上直报的填报造成一定的困难,新接手人员容易出现漏报、错报、误报等错误,对报表的准确填报带来困难。同时很多基层统计人员没有形成上报固定资产投资报表的意识,有的甚至视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为份外工作,配合程度低,时间观念差,不能主动按时地上报报表,每个月都要催报,工作十分被动。
2、对改进当前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建议
2.1联系相关部门,搜集新开工新投入企业情况
为了克服入库难的问题,我们每月都会在辖区里巡视检查新开工项目情况,确保在第一时间处理新开工项目,同时从税务局那搜集区内企业固定资产抵扣情况表,或者相关部门那搜集区内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情况表,例如从招商局或相关部门中搜集固定资产投入情况,及时掌握投资项目单位,摸清项目基本情况,然后与相应企业确认、核实,确保区内企业及时进库,填报固定资产完成情况表。同时填报完毕后市里相关领导进行统计检查,对工程进度和工作量进行督查,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
2.2敦促各方解决各方面障碍,促使重大项目早日开工
重点项目无法开工,已成为投资增长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通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加速推进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平台载体建设,加大辖区内开发建设力度,提升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配套服务功能,敦促各方尽快解决限制重点项目落地的不利因素,争取重大项目早日开工,完成年初预定投资额目标。
2.3出台企业扶持政策,扭转经济形势的逆势
经济形势低迷,企业订单量下降,销售额和进出口额下降,导致企业技改投入减少。因此,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重点支持重大公共载体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税源经济,扶持带动强、贡献大、消耗小、产出高、业态新的项目;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分割租赁标准厂房,利用创业创新平台求发展;鼓励企业实施“围墙内增长”,不断提高投资强度,以后经济形势能否转变,由逆势转为顺势,将对企业技改投入有很大的支持。
2.4加大对企业填报人员的辅导,尽快熟悉相关报表的填报
关键词: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
中图分类号:F2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112-02
企业离不开固定资产,在多数企业中,固定资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作为企业主要的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拥有什么样的设备和场地决定着你将拥有什么水平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从而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战略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铁路多经企业中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投资的盲目性。过去有些单位贪大求洋,追求表面繁华,盲目地上项目,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固定资产巨额投资以后闲置,或使用效率不高,企业折旧负担沉重,导致亏损。固定资产投资盲目性产生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固定资产过剩,二是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成本过高。
固定资产的过剩有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 。固定资产的绝对过剩通常由以下情况引起:
1.在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中,对市场前景预计过于乐观,没有真正地考察和研究市场,轻率决策 ,造成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收入较少,收不抵支。
2.市场条件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原投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已失去销售市场 ,生产线只能报废 。
3.对技术进步的速度估计不足,设备建设期过长,刚投入生产就被淘汰,导致设备闲置或部分报废。
4.对购置的设备缺乏技术鉴定,高价购入人家已报废或淘汰的产品,上当受骗。
固定资产的相对过剩表现为:
1.推动固定资产正常运行的流动资产不足。固定资产并不是独立发挥作用的,它必须与企业的流动资产相结合,通过流动资产的流通与周转来创造新增价值。企业在固定资产上投资时,没有充分考虑配套流动资产,或者由于资金短缺,或者由于原材料不足以致造成固定资产难以充分运用,或部分闲置,即生产力过剩。
2.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过低,周转速度慢,因此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率。
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成本过高是指固定资产上的投资不论是否过剩都表现为资金的大量占用,因为市场资金的短缺,资金占用的代价显得日益昂贵。另外,巨额的固定资产即伴随着巨额的折旧费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则利润减少。沉重的折旧负担,会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譬如通铁大厦就被巨额的折旧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以至于长年亏损。沉重的折旧负担,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因为固定资产价值补偿的时间过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时都有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可能被提前淘汰,使企业招致巨大损失。
二、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中资金过剩和占用资金过高问题的根本路径
长期实践证明,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中资金过剩和占用资金过高问题根本的途径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最小化。其根本方法首先在于决策时进行科学而有效地可行性研究,认真分析和预测市场的发展前景和销售动态,以确定正确合理的投资额度,防止无谓的浪费。其次要盘活现有的闲置固定资产,使固定资产的利用科学化 。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出售闲置固定资产。对于闲置不用或不需用的机器设备、房屋场地及车辆应该处置。因为企业要对这些闲置的房屋、场地进行维护和管理,甚至还要交纳税金。如果企业将这部分固定资产出售,不仅能换来可用的流动资金还可以免除企业的部分负担。
2.用闲置固定资产投资。一个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在整个铁路企业中还是有用的。可利用这些场地、房屋、线路重新建立一些多经企业。如原通辽铁路分局利用通辽车辆段原客列检5 000多平方米的大院、2 700平方米的库房及4条专用线开办北亚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又利用赤峰采购站原场地开办赤峰物流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不仅利用了闲置的固定资产,还带动了分局新的经济增长点。铁路国有固定资产的处置有许多限制条件,因此投资是最具潜力的方式。
3.租赁。固定资产的投资意味着大量现金沉淀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补偿。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租赁来解决。一方面企业可租入固定资产,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租出固定资产。租入固定资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生产经营的临时性或季节性需要,或出于融资等方面的考虑,对于生产经营所需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租赁的方式取得。租赁按其性质和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从承租人的角度看,采用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主要是为了解决生产经营季节性、临时性的需要,并不是长期拥有;租赁期限相对较短,资产的所有权仍旧属出租方,企业只是在租赁期内拥有资产的使用权。租赁期满,企业将资产退还给出租方。经营租赁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的生产需要,而且可以防止因投资而产生的固定资产闲置。
融资租赁有以下特点:
(1)租期较长,一般达到租赁资产使用年限的75%以上。
(2)租约一般不能取消。
(3)支付的租金包括了设备的价款、租赁费和借款利息等。
(4)租赁期满,承租人有优先选择廉价购买租赁资产的权利。
融资租赁的优点在于企业不用一下子拿出一大笔资金投入固定资产的购置,巨大的资金压力可以分散到企业的长期经营周期里,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压力,使企业积聚更多资金投入生产和经营。虽然需要支付租赁费和利息等额外费用,但是可以缓解资金的紧张状况,使企业借鸡下蛋。固定资产的闲置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浪费,我们如果将固定资产租赁出去,可获得急需的货币资金。一种特殊的租赁方式――售后回租我们铁路企业可以尝试。售后回租是指企业通过出售现有资产获得经营急需的资金,同时与购买方签定回租协议,获得其使用权。这对于资金缺少的小企业来说,非常有意义。
4.外部协作。如果某一生产工序只是作业的一部分,而购买设备又不能充分利用,同时其他单位又有专业化的相同类设备,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这一工序外包,既省时又省钱。
5.报废。过时或淘汰的设备企业要日常维护而且要占据人力和财力,应及时报废及时处理。
6.内部调配。由于铁路的自身特点,一个铁路局管辖多个站段和多经公司,因此内部调配变得可行。有些固定资产在某企业闲置而在其他企业正需购建,因此,需要建立良好有效的固定资产调控办法。要求各企业要详细列出闲置的固定资产清单,对新组建的企业或其他企业在新增固定资产时要上报购置固定资产计划,这样便于路局向各企业各公司通报固定资产的闲置状况,做到先内部横向融通,后向外部购买。在内部调剂融通时,一般都要有懂行的技术人员根据设备的测试性能及外观的新旧程度按质给价,及时处理闲置的固定资产,做到物尽其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加速资金周转。
三、实现了固定资产最小化,给企业带来许多好处
1.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经营杠杆率=(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经营杠杆率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的高低,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可以使折旧费用最低。因此可降低经营风险。
2.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可以实现最小的固定资金占用,推动最多的流动资金在保证原有销售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运转。
3.可以提高资产质量
通过处置固定资产,可以将沉淀的资金转换成可用资金,将不盈利的资产转换为盈利资产,提高了资产质量。
4.可以改善考核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一方面保持或增加利润,一方面又减少了资产占用,这就使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有明显的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中,我们还须要注意以下问题:即确认了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的观念,但绝不能造成任何投资都压缩的认识;投资规模必须是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尽量最小化,不可盲目最小化。
Discussion about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of the railway enterprise
CHEN Jing-mei
(Tongliao railway logistics co.ltd.,Tongliao 028000,China)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拉动分析 投资现状
(一)德宏州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云南省德宏州近几年来,对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加强德宏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德宏州自身情况,加强了基础农业的发展建设。本文收集了从2008年至2012年的德宏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以及其环比增长率,详细分析了近几年来德宏州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根据其投资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德宏州固定资产投资呈上升趋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从2008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7.3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9.8%;2009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2010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2011年对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过百,11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到2012年,德宏州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157.9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5.2%。投资总量的不断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德宏州的资源开发,增强了经济实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后劲。
(二)德宏州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德宏州政府固定资产的投资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其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投资来源比较局限。自从国家号召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省取得很好的成绩,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德宏州也不例外,人民群众的生活普遍提高了。但是,这些投资主要是局限在国家的政策性投资,在德宏州中,民间资本占有极少的比例。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来源渠道不够畅通,市场的投资收益率较低,甚至为亏损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投资的需要。
第二,投资效率低。德宏州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投资收益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这就使得固定资产的投资未能到达预期的效果。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新增固定资产项目上,一些扩建项目也呈现这种现象。这就要求在进行固定资产时,要先进行项目评估分析,并且使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三,投资主体较单一,投资力度不足。在德宏州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就目前来说,仅仅靠政府的投资并不能满足西部地区经济飞跃条件,总体情况在不断改善,但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欠缺。
第四,人才资本匮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许多年轻人都奔着“北上广”发展,而在西部地区,例如德宏州的人力资本素质就远远低于沿海地区。同时,德宏州对教育的投资又相对较少。因此,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及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上都不具有优势,人才的匮乏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二)德宏州下一步的投资建议
德宏州在经济发展投资方面,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需求结构,扩大消费需求,由依靠投资。进出口拉动逐步向依靠投资进口和消费协调拉动。
1树立和谐发展理念,保持适度投资规模
一方面,以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人口就业增长作为优先目标和任务,将投资工作重点从追求投资规模和速度逐渐转到追求投资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努力实现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经一部调整投资方向,实施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资策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避免重复建设,积极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化运营;更加关注和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加大德宏州整个大环境下,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同时高度重视投资农业和投资农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和谐德宏建设。
2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快速升级
加快投资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构建电力、房地产业、建筑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支柱产业群。促进关于企业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增强投资发展后劲,调整投资主体结构,做到各投资主体间的合理分工,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战略性重组,形成更为合理的投资分工与合作的产业政策体系。在一些非战略性的、过于广泛的竞争性产业领域,国有经济投资主体扩宽投资领域,把非战略性领域对非国有制经济全面开放,使之可以在更广泛的产业空间内形成与国有制经济互为开放的分工协作关系。
3抓好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的投资推进工作,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建立和完善全省重大行业和重大项目库,建立投资行政审批部门联动机制,提到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促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提高投资效率和投资效益,努力实现重大投资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发挥重大项目的巨大支撑作用。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高增长水平的同时,加大更新改造力度;继续加强对高耗能,高排放,该污染投资项目的调控措施,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和供给力度,有效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4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增长活力
首先,加强投资立法,为投资主体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重点加强投资产权的独立性。投资收益权、投资所有权、投资契约的履行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建设,强化政策规定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坚决从严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和人员,其次,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奠定投融资市场化的微观基础,理顺企业依据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比较的筹资原则,使得德宏州固定资产投资是有效的。
5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制定实施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提高目标考核办法的科学性、导向性、激励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服务业效能,在加强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一方面,完善项目投资管理体系,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对项目投资的控制应从以往估算、概算、决算管理和静态管理转向全过程动态跟踪控制管理,制定相应的办法措施,减少并杜绝项目建设中资金浪费和流失现象。另一方面,德宏州应该转变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环境污染、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加大高新技术投资力度,提高技术改造投资比重,并从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浦小松,陈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研究[J].市场论坛.2009(02)
[2]高天成,杨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工业技术经济.2009(01)
[3]董直庆,滕建洲.我国财政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Bootstrap仿真方法的实证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01)
[4]陈朝旭,张文,赵宇飞.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06)
[5]刘金全,于惠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01)
[6]刘国光.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06)
[7]刘金全,范剑青.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1(05)
[8]杜丽群.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关于李斯特投资理论的几点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
作者简介:
1.刘彩凤,女,汉族,1992年8月,广东省韶关市,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技术及经济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