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零售企业的财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致力于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管理/ERP软件、服务与解决方案。2004年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被评定为国家“重点软件企业”。“用友软件”是中国软件行业最知名品牌,是中国软件业最具代表性企业。在中国ERP软件市场,用友软件市场份额最大、产品线最丰富、成功应用最多、行业覆盖最广、服务网络最大、交付能力最强。用友软件同时开展企业应用服务、培训教育服务和在线应用服务,为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ERP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用友的41家分子公司、60家客户服务中心、500多家商、3000名服务专家组成了中国软件业最大的服务网络。已经通过国家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的用友服务,通过贴身的服务,为客户不断创造价值。
用友软件秉承“与用户真诚合作、做用户可靠朋友”的理念"
获奖理由
用友公司自成立后的18年来,伴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性能,每年有4万家企业选择用友ERP,在近50万家用户的基础上总结了更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客户化解决方案。尤其是用友NC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中国集团企业成功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战略管理思想、先进管理理念落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并帮助他们创建出符合自身发展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先进管理模式,在创新中不断提升其竞争力。
公司简介
华润万家有限公司(CHINA RESOURCES VANGUARD Co.Ltd, 缩写CR Vanguard)是中国最具规模的零售连锁企业之一,是香港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中资企业集团--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一级利润中心。作为华润零售战略的龙头企业,华润万家拥有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机制平台。
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使华润万家成为全国范围内发展的大型零售企业。在商务部2005年全国30强连锁企业中排名第四,并连续六年在广东零售企业排名蝉联第一。
项目情况
华润万家用友ERP-NC系统项目实施从2005年8月上旬正式启动, 到2005年12月底,历经5个月时间,成功实现了ERP-NC系统在整个华南大型综合超市事业部全面上线,并与原财务系统顺利完成了过渡交接。
原有的财务系统已不能满足华润万家在激烈的零售业竞争中不断创新的需求,为配合集团财务系统转型,使之成为业务的最佳伙伴,用友ERP-NC如何帮助其找到价值线索?
华润万家的发展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不断调整,不断整合,集团战略随着市场需求而变,财务系统建设的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这个超百亿规模公司未来几年的命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财务的转型
2004年,随着集团业务管理的深入,华润万家财务部提出由“核算为导向”向“业务支持为导向”转型,由“简单的反映与监督”转变为“财务专家、业务的伙伴”,强调对业务的实时支持和资产的全面管理。华润万家财务会计部高级总监欧阳敏说:“这种转型不是降低核算的重要性,相反是加强了。我们对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数据透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之前使用了多年的财务系统架构所限,对业务系统形成多方掣肘。比如原系统限制了业务系统的"公司代码"和财务系统的"公司代码"必须一一对应,财务系统的"公司代码"与"帐套"也必须一一对应,因此难于处理跨区域、多业态经营时出现的管理架构与法人架构之间复杂的关系。所以造成之前整个集团共有13个帐套,每个帐套10万多条科目,13个帐套就有130万多条科目,财务部182个人,仅华南区就要20个小时才能做出报表。
同时,由于系统平台的不统一,公司在查询、监控各财务数据、报表时遇到了数据延时、统计口径不一致等问题,使得公司“统一财务管理”的思想难以推进。
而原系统供应商由于在专业性、技术支持力量等方面严重不足,在技术架构上无法支持华润万家的财务业务需求,因此已经失去了优化改进的意义。随着公司规模的急剧扩张,总部管理幅度的增大,需要强有力的支持总部集中管理、协同商务的信息化工具来支撑,财务系统的升级迫在眉睫!
华润万家总部、华南大型综合超市信息部IT总监张华文用车轮来形容选型在这场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我们不用发明车轮,但是要找到最合适的车轮,来使我们的企业在上面跑得更快、更好的服务战略。”
产品选型
“我们在IT部署上强调模块化,即将‘专业、灵活、协同、控制、整合、决策’分成3个层次。”公司信息管理规划部经理李剑辉介绍说。
专业与灵活是基础层:专业,是指所采用的系统既具备零售的专业性也具备财务、零售供应链管理的专业性;灵活,是系统要面向业务和适合政务都灵活,比如适应财税制度,如果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制度变了,这个系统也要能去适应它。
中间层:协同与控制。协同强调部门间的协同与系统间的协同;控制,一个是管理层面的控制,即“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零售是薄利行业,商品价格不可能卖的很高,必须压低运营成本,这需要通过财务控制去发现。
最上一层是整合与决策。现在中国零售业在拼命并购,华润万家也买了很多公司,内耗会更大,系统怎么支持企业的整合?这是华润万家IT团队必须考虑的问题;还有就是要考虑如何借助信息技术重组整合内部现有的资源;决策。IT系统要给企业提供充分的决策信息。
基于以上策略,对于选用什么样的产品,华润万家的IT团队逐渐有了明确统一的认识。
选择合作伙伴时选择行业的领头企业―用友。欧阳敏认为,“用友的NC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使得我们转型有一个很好的基础。 我们觉得用友财务软件是一个很规范、前沿的系统,内部有一个良好的应用基础。”
用友认为信息化实施不仅仅是卖一套软件或是管理工具,而是传递知识的过程,通过双方沟通,可以将我们多年服务客户的经验与内涵向客户进行知识转移。
充满理性与大胆的策略、紧密的人才组合与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在各种条件都具备以后,这套系统在华润万家的成功上线已是水到渠成
财务数据大一统
2005年12月底,用友ERP-NC系统在华润万家集团正式成功上线。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遇到问题通过双方频繁的沟通迎刃而解。
目前这套系统运转正常,并取得了以下的初步成绩:
根据连锁零售企业的跨区域,多业态、多门店、多品类经营的特性,财务系统能够按照这些维度归集财务信息,ERP-NC系统的财务功能很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
实现数据大集中,总部对各分、子公司实时监控,集团管理用户只要被授予多个公司的权限,就可以实现跨单位实时查询、跨单位审批、跨单位制单,跨年度查询。这样可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加强事中控制和监督。华润万家总部可以随时获得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整个集团实现了一套帐管理。
高效率的合并报表、汇总报表。由于财务会计的集中管理,使得编制合并报表变得容易。集团总部可以随时做汇总报表和合并报表,随时掌控集团综合数据,这只需十几分钟的时间,而且可以做多年数据的同比分析。
举一个例子,原来华南财务集团有182个人,现在只有90多人,而其它90多人都放在了支援业务上。李剑辉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假设每个人工资为每月2000元,以这笔投资算下来,一个月就省下18万,一年下来接近200万,一年半就能收回投资。”
通过多级参数设置及权限控制,贯彻集团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提供严谨而灵活的管理机制。使整个企业集团达到统一工作流程、规范,共同遵守一样的财务制度、财务处理流程,从而减轻了财务会计审计的难度,支撑了集团倡导的全员理财、全过程理财的思路。
“流程变得非常清晰,整个集团公司工作的一致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使工作效率、工作准确性、可靠性,还有流程的优化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欧阳敏认为初期目标已经初步实现,但目光远大的华润万家还有更高的追求与目标。
行业推动顾问式
华润万家更深层的想法是,通过项目实施,将公司崭新的财务管理思想在新的财务系统中体现出来,并贯彻执行。欧阳敏介绍,目前的方案就可以称之为“行业推动顾问式”。
“之前没有上这个系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绝大部分财务人员都是做技术核算,最终出一个报表,这几乎已经是一个终极目标了,腾不出精力资源去给业务实施评价,很难给业务提出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建议。而系统上线以后,我们将从核算导向型过渡到业务支持型的财务,在数据有了很好的基础以后,包括挖掘潜力、节约成本、防范风险,直接给决策层有针对性的建议,有些现存问题立即就可以去纠正, 而且可以将做得好的地方加以完善”。
尽管人数少了一半,但目前华润万家的财务人员已经从过去忙于应付录入数据,到现在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推动业务发展,成为帮助公司高层进行决策的一个良好开端。
香港,有独特的政治地位、地理优势,70年代经济腾飞,80年代内地的改革开放更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贸易中心,最繁忙的货运港,世界第五大银行中心、第五大外汇交易市场,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更有世界购物天堂之美誉,零售业发挥了巨大作用,提高了香港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香港零售业的业态布局、管理、经营策略,为内地零售业合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一、香港零售业的特征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批发及零售业统计组资料,香港1996年零售额约为2100亿港元,1997年约为2300亿,占GDP的20%(人均GDP$2.45万;人口660万),在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汽车、衣物类、百货、耐用品(家用电器)、珠宝、食品、烟酒等,销售额以汽车、衣物、食品为主。香港大的零售机构较少,主要形式为超市、专卖、连锁。与1996年同期比较,1997年1至11月零售业总销售额和销货数量分别上升6%和2%。总体来讲,1995年1月至1997年7月,零售价格指数、零售额呈上升趋势。7月以后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有所下跌,11月零售额为184亿港元,比1996年同期下跌3%。分析表明,香港零售业呈以下特征:发展稳定,形式以连锁、超市为主;经营成本高,其中租金占很大比重(在百佳、惠康等每种商品的上柜费为7万元);经营面积小;专项经营多;市场竞争充分。现对其作如下探析。
二、香港零售业的地区竞争力 (一)政府政策
香港是自由港,回归前后一贯奉行自由经济和开放政策,对经济实行最小干预、最大支持的方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适者生存,使零售业能合理、健康发展。
同时,香港作为WTO(世贸组织)的成员,政府一贯奉行低税制,降低了进口产品价格,香港财政政策规定:有限公司的营业利润为16.5%,非有限公司的营业利润为15%。低税率降低了产品的经营成本。《经济学人》最新的《全球生活指数调查》表明,香港多类商品的价格都物超所值,购买商品的平均费用比各地平均售价低14%,有的商品价格较各城市平均售价低20%。同时,香港政府规定,不合格产品(含服务)严禁进入消费领域,否则,一旦查出,即关闭该零售机构,因而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1998年1月香港零售业锐减、后得到房屋业主的大力协助,主动降租,2月18日政府财政报告公布进一步降低税收刺激经济,都表明香港具有健康的运作体系。这一切使商品(含服务)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为世界购物天堂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巨大的消费力及先进的通讯、公共设施
香港零售业的发展有赖于巨大的消费力。香港贸易发展局的统计资料表明香港每年接待约3000万游客,他们为香港零售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加之香港市民的年均收入更是超过10万港元,居民的消费能力强大,使零售业发展成为可能。试举一例,当内地将去麦当劳、肯德基当作“潇洒走一回”时,在香港则已成为其快节奏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香港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先进的通讯网络及其它基本设施(网上购物已成为现实),这既方便了居民购物,又为销售商合理组织商流、降低成本提供了保障。 (三)成熟的市场经济形成合理的格局
香港零售业的布局不是政府规划的,它是经过长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多次的经济冲击而形成的,所以零售业的布局呈百花齐放、错落有致的局面,百货业走大而全、高档消费的路(例如SOGO),连锁、专卖或超市都进行了科学的选址、准确的市场定位,并具有相当规模(例如Bossini有70家,G2000有72家),能实行规模经济,实行真正的连锁。连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一切以适合消费者需要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所以极大地提高了零售业的竞争力。
三、香港零售业的管理特征 (一)一流的服务,超值的产品
良好的销售服务,为香港零售业增色不少。顾客从进店门开始,就会享受到完好的服务。商家一切从消费者需要考虑:良好的购物环境,销售人员尽心尽职的引导、介绍,彬彬有礼,热情友好,提供高质超值的产品。使消费者素质提高,消费市场更健康,进门是“上帝”,出门仍然是朋友。高质的产品和超值的服务使零售业无须做过多的宣传,就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有效地降低了销售成本,从而使整个香港零售业的声望得到提高。
为顾客提供超值的服务,是香港零售商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也与香港企业家一贯务实的经营作风密切相关。 (二)先进的管理系统
1.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利用 连锁店、超市是香港零售业的主要形式。华润、惠康、百佳、麦当劳、G2000及一些珠宝零售(周生生)的连锁或超市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销售网络,覆盖到它所属的超市或连锁店,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以香港的G2000制衣公司为例。它引进了意大利最先进的自动挂装、分装系统(迄今为东南亚第一家),同时建立了以电脑终端机为中心的存储信息系统。由于香港寸土寸金,所以柜台的利用效率成为经营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香港都是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销售额为标志。G2000公司将各尺码存货降至最低并保证48小时内将商品由货仓及时配送至所需分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具体运作是总部的销售策划部通过电脑,将各分店的即时销售信息进行汇总,通过分析将之传递给仓库,仓库据此通过电脑编排订 货位置,按以一补一原则,尽快配送完毕。这一切都依赖于销售店、策划部、仓库的联网,同时,经过策划部的分析,及时将信息提供给生产部门,实行以销定产、以需定产,并对销售快慢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做到以效益为中心。
2.发掘零售业自身潜力,充分发挥其中介职能香港经济高度发达,消费市场业已成熟。面对巨大的消费力,规模较大的零售商为了降低成本,赢得市场,以其进货的数量、规模为砝码,与生产厂商结合,将消费领域的信息传递给生产商,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以迎合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如百佳与可口可乐公司的合作使双方同时争得了市场,提高了企业形象就是相互促进的范例)。 (三)资本经营与商品经营结合
零售多为现金交易,零售企业除了具备一套现代而完整的财务制度外,资金的管理(即保值)极为重要。
香港的零售业往往将商品经营、资本经营相结合,使资金保值。1997年下半年,在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时,香港金融监管局保住了香港的汇率,导致利率上升,经济普遍不景气,零售业经营成本上升。控制香港鲜活食品市场的广南集团,从危机中寻找机会;在涉足超市的同时,进行购买、兼并,并建立了先进的信息系统,发展自己的商品网络,进行多种经营,使超市与集团内部其它部门(食品、转口贸易、投资加工)进行垂直整合,超越了传统的内部扩大再生产方式,以稳健的手法,将资金运作于资本市场,进行资本经营,使资金避免了风险,并得以增值。计划未来10年内将其培育成为公司利润的增长点,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不景气的气候下守住自己的阵地。 (四)建立培训部,确立企业文化
香港的许多零售企业都设有培训部,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传播企业文化。同时,定期组织员工交流,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领导层,领导层也不断向员工通报企业的经营等信息,上下之间信息畅通。同时对企业员工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实行资源共享,提高整个企业的服务质量。另外,企业内部设有对员工的考评制度,例如G2000的考核方法之一是将公司内部的每位其他员工作为自己的顾客,而这些顾客就是他的老板,他的业绩就是由这几位老板按几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再加权加总最后确定的。
四、香港零售业的展望
鉴于香港物业的高租金经济不景气,加之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港元与美元挂钩,美元汇价强劲令港元高企,导致旅游业下降,使香港的零售业1998年1月份比上年同期下降三成,(物业主已主动与零售业协商,降低租金救市)。香港零售业应走特色经营道路,内部进一步控制成本,加快资金流动,突破原有的经营模式,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组合,调整结构,在东南亚通过兼并、购买等多种方式充实扩大自身实力,实现战略性经营转移,抓住先机,迎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并使零售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内地的借鉴 (一)提高品质
内地发展零售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是提高产品(服务)品质,并做到持之以恒,杜绝假冒伪劣,消除畸形价格形成的畸形消费,加强有关部门的监控能力,辅以必要的制裁措施。 (二)务实经营
零售业的发展是以必要的经济水平为基础的(国内平均GDP为$620),内地消费环境(交通、通信、人口分布、土地面积)与香港截然不同,零售商应结合自身实力,以效益为中心务实经营,发展适当的组织形式。譬如,中国很大的一部分消费市场在农村,而中国沿海农村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有消费的经济基础,交通方便,连锁、超市就应走向农村发展的道路,而不应都集中在城市。而内陆农村经济落后,人口密度不大,交通不便,只能走先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产品定位只能走以必需品为主的道路。 (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制度
制药行业信息化现状
制药企业一般包括四大类:药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和玻璃仪器。作为典型的连续型生产制造型医药企业,由于生产药品和化学试剂等特殊商品,制药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业特征:如药品类别繁多;编码无规律,有效期须进行严格控制;对专利(配方)有较强的依赖性;销售范围广,各销售片区、各品种的销售情况不易从总体上把握;药品定价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销售终端资源(医院、药店)难以控制;药品更新快,但新品的研发周期长等。
另外,以药医分离、连锁经营、gsp达标为标志,封闭了近50年的医药产品流通四级批发制被完全打破。在沉重的市场压力下,如何把药品卖出去,成了各家企业经营的核心。因此,机制创新、优化流程、强化管理成了各大制药企业的重头戏。面临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要启用新的营销模式。因此,从根本上改革管理手段已经刻不容缓,经营和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开展。
医药信息化涉及到哪些软件呢?从药品流通角度来说目前有几个环节。第一个是生产厂家的内部管理,主要涉及到erp系统;从生产厂家到批发企业、配送企业、医院的过程,则涉及到物流系统、网上交易系统和crm系统等;医院里还有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据介绍,目前大约20%的大中型制药企业已经实施完成erp的实施,并主要是集中在进、销、存及财务等模块;而大约有50%的制药企业正在推进和实施erp,也基本上集中在供应链、分销、资金管理等领域。从当前一些制药企业实施erp的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从营销做起。
制药信息化六大不足
随着医药流通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全面推行和定点药店的实施,医药领域的信息化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但呈现很大的不平衡性,如医院信息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制药企业、医药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相对于医院落差较大。目前,制药行业信息化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信息化管理机制陈旧。有待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数据,来解决企业的信息化机制问题。
二是配送中心与计算机系统不健全。现代制药企业一般都形成了以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生态链模式,涵盖的终端包括药品零售商、医院等,有的制药企业还有专门的药店零售连锁终端,因此连锁对中国药企来讲是一个非常新的课题,不健全的配送模式跟信息化系统结合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融合。
三是扩展规模时不顾信息化的能力。在国家宣布扶持组建制药企业百强和销售终端50强的政策下,出现了盲目扩张,而管理系统并没有跟上的现象。
四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五是连锁企业缺乏有效的连锁化业务管理系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分销物流系统缺乏。六是医药企业选择系统的时候,重表面轻内核、重产品轻实施、重产品初期运行轻维护和服务。
制药信息化九大需求
东软金算盘营销副总经理杨汉东认为,企业需要的管理软件有九种,中国制药企业最需要物流管理,这是中国企业要走的第一步。物流管理软件可以使企业决策人非常清楚原材料、零配件、成品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毛利及流转录用等情况。物流管理也可以延伸到业务管理,对药店来讲就是药店连锁。
建立了物流管理以后第二步是生产管理,生产管理一定是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以后,企业需要在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中对工作人员的参与时间、实施成本、人员素质、技能需求以及所需的培训项目等进行管理。
第四是产品设计管理。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非常需要把产品从创意开始,到产品调研、产品设计、产品设置、产品工艺等过程都用计算机管理起来。
第五是财务成本核算。管理会计是企业最需要的,只有在对物流成本管理很清楚,对人力成本的分析也很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财务成本核算。产品设计管理软件也要在财务成本核算软件之前实行,这样就使企业的每一项投入都可以非常精确地计量。财务成本核算不仅需要对具体的物品、生产、人员进行管理,还要对市场调研、市场开拓、资金成本、固定资产管理等企业相关成本进行管理。
第六是财务报告。中国加入wto以后对财务报告有很大需求,因为各个国家的会计制度完全不一样,同样一张票在各个国家的财务属性可能完全不一样。现在香港就有这种企业,它会花几百万港币把凭证在香港重新做,因为内地的情况根本不符合香港财务制度的要求。
第七是财务报告分析。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分析软件,使企业领导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单位的财务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一、商业经营师是根据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以经营为主的岗位上达到五级的营业人员中设置的业务技术职务,不是业务技术称号。其主要职责是:参与部组的经营管理,并为其决策提供依据;解决业务技术难题;培养中高级营业人员;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经营师职务名称可按商业工种(行业或岗位)确定,在经营师前冠以工种(行业或岗位)名称。
二、商业经营师职务聘任制,先在商业营业员中试行。设立经营师职务的试点企业的条件是:工业品零售企业,一般年经营额为200万元以上,粮油食品、副食品、土特产品零售企业为75万元以上,洗染、照像企业为50万元以上,基层社为150万元以上。并且,劳动管理工作扎实,培训考核制度健全,技术工人结构合理。
三、申报商业经营师必须在本行业工作十五年以上;技工学校或其它职业学校毕业,或经过自学、职业培训,达到同等水平;经五级营业员培训合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业绩突出。
四、商业经营师必须在主管部门核定的比例限额内,采取考核、考试、评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定、聘任。考评的内容,分为职业道德、劳动态度、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业绩。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劳动、商业、粮食厅(局)和供销社或劳动部、商业部统一组织命题。对职业道德、劳动态度、操作技能、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考评组织采取现场操作、工作记实、模拟工作、业绩答辩、自我评价、顾客评价、职工评价、领导评价等形式进行。
五、商业经营师的比例限额应以符合设立经营师职务条件的企业的营业员总数为基数,控制在2%以内。津贴标准等问题,均按照商业部、劳动部《关于商业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对商业经营师要建立业务技术档案。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或解聘的依据。在聘任期间,如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或不能胜任本职务工作的,经有关部门批准,解除聘约。
七、商业行业经营师聘任试点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商业主管部门在当地劳动部门综合指导下,与商业行业技师聘任制工作统筹考虑,制定实施细则。各地先选择三至五个企业,填好商业经营师试点企业申报表(见附件3——略),报商业部审批后,进行试点。当地劳动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对试点企业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规定和标准的企业,不能聘任经营师。验收合格的地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可逐步推开。
实行经营师职务聘任制,是一项新工作,政策性很强。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从严掌握,切实保证质量。要严格按照经营师任职条件、考核标准、比例限额等规定考评、聘任。对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商业部、劳动部。
附件:如文。
附件1:商业经营师考核标准
1.精通主营商品的性能、特点、用途、产地、生产季节和使(食)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为顾客提供咨询服务,并指导消费。
2.熟悉并能运用商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艺,掌握顾客心理,融洽气氛,解决矛盾,激发顾客购买欲望,促进商品销售。
3.能熟练地运用美学原理、广告艺术、商业文化陈列商品,使陈列能突出商品特点,美通大方,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4.能根据商品构造原理,熟练地组装、调试、演示及简易维修商品,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保持最佳状态。
5.能运用科学方法,较好地保养商品,使其正常损耗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能维护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
6.对一些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加工的商品具有再加工、精加工的高超技艺。
7.能根据有关质量标准,鉴别商品真伪和质量,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8.能了解各种票证的发放原则、使用方法、兑换程序,并能按规定熟练操作。
9.熟悉并能执行国家有关价格、专卖、合同、食品卫生、计量、质量、商标、供应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经商。
10.了解主营商品购、销、调、存等环节的历史情况和市场供求动态;能及时搜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变化趋势和柜组销售情况;能编制有关计划和报表;能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能取得较好的经营效益。
11.熟悉与经营有关的会计知识和财务制度,掌握经济核算方法和要求,能对主营商品购、销、调存的盈亏进行核算。
12.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能解决经营中的难题,并能总结和传授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中高级营业人员。
(各专业、工种的特殊要求可暂参照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附件2:商业经营师试点企业验收标准
1.试点企业要符合设立经营师企业的条件;
2.评聘的经营师要符合申报条件、考核标准等要求;
3.考评经营师必须经过培训、考核、评审等必经程序;
“中国发展私募股权基金(PE)正是时候。我们需要有这样一批积极的投资者去寻找好的代表未来的产业,去寻找科技和产业结合的方式和机制,从而使中国获得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这样表示。
那么,PE在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情形?12月11日,在北京嘉里中心,中国欧盟商会与贝恩公司首次了《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中国欧盟商会“私募股权基金与战略并购工作组”主席龙博望为我们解读了这一领域的发展与进程。
PE发展正当时
一两年前,或许很少有人知道PE是什么。而如今,“私募股权投资”一词,已成为时下金融界潮流尖端的关键字。
曾有人将PE的本质形容为,“富人过剩的资本和聪明人过剩的智力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其在上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以网络、信息化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崛起和发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的技术创新、培育新的战略产业,以求构成新的经济基础。而这一过程中,人们对PE寄予了厚望。
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重要融资手段。PE是指通过私募(即私下里对特定对象募集,而非公开发行)的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投资者按其出资份额分享投资收益,承担投资风险。需要明确的是,它与私募股票基金不同,PE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而后者投资的是证券市场。
今天,全球市场商业整合的趋势,带动了整个PE风潮。PE跟并购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并购是策略投资者,PE是是资本投资者。中国的企业要国际化,是需要PE的配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联想,联想收购IBM的PC,就是通过PE融资3亿5千万,来完成了收购。
然而此前,PE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却没有机构做过深度研究。首次的《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显示,中国目前已成为最受国际PE青睐的国家之一。
2000年到2007年全球经济处于扩张的高峰期,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交易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即使在投资放缓的2008年,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活动仍高于其他市场。2009年上半年,交易额达到72亿美元,几乎与2008年中国全年的交易额持平。按照中国欧盟商会私募股权基金与战略并购工作组主席龙博望的说法,PE帮助拉动中国内需、支持研发和创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根据这份报告,PE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提高销售收入增长和利润率;强化公司治理并增加纳税,提高了企业营运的效率和透明度;拉动了中国的内需增长,因为在过去几年中,在零售业和消费品业,那些接受PE投资的企业的总体销售收入增长分别比同行上市公司高出29%和12%。
PE的未来在中国
为什么PE投资者要在中国投资?
“和其他海外投资一样,PE之所以来中国投资,是因为看到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快速增长的市场。”贝恩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唐麦表示。据贝恩公司的调查,是因为中国的增长率非常高。美国平均每年大概是2%的增长率,中国则是8%-10%的增长率。中国应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PE投资场所。另外,这里的资本比较少,中国大部分公司很难上市,对PE有需求。在美国,PE占GDP的1.4%,在亚洲是0.4%,在中国是0.2%。
从地域上来说,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区均在2002年至2006年吸引了超过5亿美元以上的投资,与此同时,私募股权基金似乎一直对中国的内陆省份情有独钟。
从2002年以来,PE在总部位于内陆省份的公司与总部位于沿海富裕省份的公司之间的投资比重几乎相当。自2002年以来,投资到中国内陆省份的PE每年递增,从2002年占中国内地1.3亿美元私募基金交易总额的45%,发展到2006年占中国45亿美元交易总额的55%,再到2008年占56亿美元交易总额的42%。
西部下一步将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这一切似乎都为PE的发展铺垫好了基础。这一过程中,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更容易获得PE的投资。无论如何,中国8%-10%的年GDP增速,随之带动企业近20%的增长,对于国际资本而言仍是个神话。
借PE扩张的行业
贝恩公司发现,PE投资者对中国的消费品和零售业显示出强烈的兴趣。目前,中国消费品和零售业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吸引力非常大。报告显示,2002年以来,PE的投资额在中国增长了58%,在消费品和零售业方面的投资则增长了77%。
PE在消费品和零售业方面的投资已经开始比肩在IT和媒体等传统强势产业方面的投资。2002年前者不足后者交易额的1/3,而2008年两者交易额已然持平。
PE在消费品和零售业投资的不断增加,对国内消费总量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PE投资的零售企业,其销售增长为47%,同行业上市公司只有16%。与此同时,PE投资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其销售增长为30%,而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仅为18%。
报告显示,获得PE投资的公司,全年收入的增长比同类的上市公司高出了3个百分点。唐麦表示,在获得投资的第一年,受访公司所公布的总收入为5350亿元。而两年后,总收入则变为8670亿元。
当然,企业获得PE支持并非垂手可得。“PE最关注的问题是管理层问题,毕竟他只是一个少数股东。”龙博望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司各种信息不透明,中国企业家必须学会与国际PE沟通。PE选择投资对象时,最注重赢利和成长性。“如果企业本身已经赢利了,成长性比较好了,都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他说,作为一种成熟的金融产品,PE不可避免地必须遵循投资的基本规律。海外的基金都有一套他们的投资要求,从财务制度,到架构,以及管理层方面都有一定的国际化的要求,不是说他们的要求很高,而是作为企业要懂得如何根据这个要求和标准去规范和调整自身的架构,财务及管理上的操作模式,为引进基金/投资者做好准备,这个准备越充分,到位,成功机会就越大。
PE生存环境缺口多
令龙博望苦恼的问题是,很多中国人倾向于将外资PE看成是热钱。目前,我国发展PE的重要障碍就是厘清私募股权基金与“非法集资”的界限。因此,对PE的障碍性政策仍较多。比如对于双重征税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限制了金融资本进人PE;金融分业经营也使得许多成熟的金融资源无法进入这一领域。资产的流动性对PE运营至关重要。
在国外,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IPO、柜台交易、产权交易、并购市场、资产证券化和内部市场等无缝链接的资本市场,为PE发展提供了发达健全的退出渠道。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全面的针对PE的设立、运营、管理、退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不仅使PE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运作很难规范;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监管的力度不一,有的偏严,有的过松。
关键词:税收 降低税收成本 管理
一、企业税收成本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税收成本属于商品经济价值范畴,与企业其他成本一样,该成本也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企业税收成本是在政府的税收分配过程中,企业为了取得资产或实现某种经济价值而付出的价值牺牲,即企业为缴纳税收而付出的代价,包括企业缴纳税收而发生的各种有形及无形损耗,通常以货币的形式进行测定。
按照定义范畴,企业税收成本又可分为狭义税收成本及广义税收成本。所谓狭义的税收成本是指企业税收的直接成本,即企业直接缴纳的各项税款。而广义的税收成本则不仅包含企业税收直接成本,还包括在企业缴纳税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如滞纳金、办税人员的工资、纳税设备费用等等。
企业税收成本有下面几个特征:一是复杂性。由于税收政策变化相对比较频繁,以及企业经营多样性,使得企业对税收成本难以控制。二是累退性。在企业纳税过程中存在着累退的现象,即企业的规模越大,则其税收成本会相对降低。从税收成本看,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三是隐蔽性。这主要是指企业在缴纳各项税收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企业一般没有对此专门进行记载,不像其他成本费用那样直观明了,常被企业所忽视。
二、我国企业税收成本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政府从鼓励企业发展角度出发,积极为企业减负,从各个方面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企业自身也开始日益重视降低税收成本工作。但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税收成本仍然较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税收征管与现代信息化进程滞后
我国的税务缴纳实行辅助申报的方式,即企业和税务机关共同填写申报表,而且要到纳税大厅购买指定的纳税申报表和相关材料。企业纳税程序繁琐,且经常变动,这都使得企业的纳税遵从成本相对较高。即便是在当前信息化进程中,企业的纳税数据网上申报之后也要经过筛选才能进入数据系统,相对滞后、不健全。而且使得税务机关不能及时指导企业的纳税过程,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税收成本。
(二)企业纳税筹划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税收筹划能力较弱是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甚至一些企业对税收筹划工作缺乏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企业在其战略发展过程中,缺乏系统完整的税收筹划,企业的纳税管理过程仅局限于基层部门纳税技巧的培养,而缺乏真正具有战略高度的税收筹划。在差异性税收政策的分析、特别条款的筹划、税负转嫁以及规避平台等高层次方面没有有效的开展工作,这都不利于企业降低整体税负。
(三)企业其他自身问题造成税收成本过高
首先,企业要执行税收政策,一般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而非财务人员常常在税法的理解和执行上存在偏差,纳税管理链条过长,部门之间以及与税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达不到税务机关要求,从而影响企业税收优惠的享受。其次,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税法给予纳税人的权利,如税法规定当企业发生财务核算困难或其他特殊困难,不能正常申报及缴纳税款时,可以申请延期申报,较多企业忽视了利用该权利。再次,企业轻激励重处罚,不利于企业纳税人员积极性。企业在纳税管理制度上过分强调处罚,往往会压制纳税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企业纳税上的改革和创新。
三、企业降低税收成本的手段
(一)重视税收筹划,提高效益
企业应当将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接受并重视其在降低企业成本中的作用。在不违反国家税法规定前提下,在税法框架下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优化选择纳税方案,尽量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
(二)强化纳税意识,减少纳税遵从成本
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企业应当自觉及时地缴纳各项税费,强化纳税意识,增强对税法的认识和了解。避免因偷漏税等违法行为被罚款而造成的损失。
(三)提高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准
企业的纳税信息都来源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因此要避免企业纳税风险的发生就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财会人员要依据财务制度对会计事项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另外,企业办税人员要熟悉税务制度,经常参加税务培训,要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及时合理调整企业的经营政策,回避税收风险,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四)强化与税务机关沟通,构建良性税企关系
良好的税企关系是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目标。企业要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树立良好的纳税形象,获得税务机关的长期信任,拉近与税务机关的感情,从而构建良性互动的税企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协助、配合税务机关进行管理,减少税务机关到企业进行调查、评估和稽核的次数,积极申请和争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各种税收荣誉,以期获得税收政策倾斜,降低纳税成本。
参考文献:
[1]海峰.试论税收成本与税收征纳关系的关系[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3
[2]刘同仿.关于企业纳税成本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5
[3]孙桂云,王玮.论会计核算中的税收筹划[J].商业经济.2005
[4]李健.企业税收成本的及其优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关键词:乡镇企业 融资难 信用评级
乡镇企业融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近年来,很多乡镇企业出现了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需求减少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资金不足,融资难。很多有地方特色、有效益的企业,由于缺少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难以正常生产,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和定单。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
企业融资的方式较多,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获得资金。而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融资。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主要采用内源融资的方式,外源融资所占比例很低,融资结构单一、融资渠道少、外源融资空间极其有限、融资成本偏高成为乡镇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乡镇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乡镇企业的抽样调查发现,农村的一些私营企业绝大多数是靠向亲戚朋友借钱和民间借贷而建立起来的。发展到后期,极少数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状况良好而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比较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而绝大多数企业仍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总体上看,乡镇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难以获得贷款担保
有调查表明,在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的众多因素中,有45%的企业是因为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一方面,信誉好的企业和银行大多不愿贷款给乡镇企业,主要一个原因是乡镇企业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我国《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而广大农民投资者自身的资产实力有限,其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承包的土地,因此基本没有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
(二)企业经营不稳定且财务状况透明度低
乡镇企业具有经营灵活的特点,这就意味着其产品和市场会经常发生变动,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稳定的主营业务。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灵活性会给其预期收益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由于乡镇企业本身资产少、实力不够雄厚、产品缺乏竞争力,与大企业相比,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弱,因此,乡镇企业具有较高的倒闭率。乡镇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和较高的倒闭率,使投资者面临很大的风险。此外,大多数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财务状况透明度低,这些都是导致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乡镇企业的原因。
(三)对企业信用评级缺位
农村信用环境不理想,它的形成有国家经济政策和信贷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管理者自身道德因素的原因,是经济扩张、政策失控、个人行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十分重视,但是一部分乡镇企业认为不值得在信用评级上花费资金;另一部分认为在日常生产中用不上,没有必要去做信用评级;甚至有一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信用评级。由此可见,自身信用问题并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而银行在贷款的审批发放中,企业信用等级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信用等级较低, 自然抗风险能力较弱, 乡镇企业的银行贷款受到限制。
同时,在国家的宏观政策上,一方面,融资渠道狭窄,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抵押、担保手续繁杂,中间收费高,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在经营战略上,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的“四重”战略,这使得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国有大型企业。农村地区民营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达到aa级以上的企业很少,商业银行的支持面越来越窄。据统计,截至2005 年6月,17 家银行(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亿元以上大客户16416户,而大客户贷款余额却占其全部贷款余额近50%,平均单个大客户贷款余额4.46亿元。据统计,全国各项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获得的份额只有0.66%。信贷资金继续向大城市、大银行、大企业集中的现实,造成民间借贷规模日益膨胀,已达9500亿元左右。
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乡镇企业进行经营方式和经营体制改革
首先,在产品的选择上,乡镇企业必须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经营特点、地域特点,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生产出具有自身特色、能够满足某一特定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也要全面考察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投入一个新的项目之前,应做项目投资分析,而不能盲目进行。
第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一方面,乡镇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淘汰落后的管理方式,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逐步由家族式的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信誉是制胜的关键。企业自身需要加强内部的信用管理,培养信用调查、分析、监督方面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第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乡镇企业中有很多传统产业,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要使自己的产品有特色,这就需要有创新意识,并且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同时还要注意市场的变化,开发新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创造良好的内部融资环境。
(二)政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并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
1.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组织机构。这也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从金融角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等政府金融机构。商工组合中央金库是半官方性质,贷款对象只限于商工组合及其会员;国民金融公库贷款对象为零售企业,中小企业金融公库贷款对象为零售企业以外的一些经营实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是专门为扩大中小企业的资本实力,促使某些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型企业的金融机构。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是一个功能齐全的体系,它的服务对象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的中小企业,并且这些政策性融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他融资机构的遗漏和不足。从我国的融资机构设置来看,可以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舒缓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2.健全和完善支持、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通过金融立法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融资支持。例如日本先后颁布了《商工组合中央金库法》、《国民金融公库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等,这些立法阐明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而在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则较少且不完善,为了给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我国需要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3.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从国外的经验看,美国是由政府小企业管理局或专门机构为小企业贷款担保,这种担保通常是向商业银行担保,最高担保额是50万美元,如果贷款逾期不还,由小企业管理局保证支持90%的未偿还债务,贷款的期限最长可达25年。英国政府于1981年制定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通过政府担保,中小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低于金融市场利率的长期贷款,差额由政府补贴。通过此项计划获得的贷款可以用于除认购本公司股票以外的发展企业的任何用途。计划规定,面向新老企业的中期贷款,使用期为2-10年,一次可获得优惠利率加0.5%的贷款10万英镑,若是创办2年以上的企业,则最高可一次贷款25万英镑。政府对创办2年以上的企业担保85%,对其余企业担保70%。
我国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行政担保,而是政府扶持下的市场化担保,政府仅以其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为突破口,包括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担保在内的社会化信用体系。一是选择市场公开操作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二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确保担保公司得到协作银行、再担保机构的支持。
4.优化社会的信用环境。信用问题是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前提,要解决乡镇企业的信用问题,首先要加强信用教育,使企业了解、认知信用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不断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功能,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再次,要大力开展企业的信用评级活动,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使银行愿贷、敢贷、放心贷款。
5.对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股份制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集资融资,也就是具有通过获得外部所有权的融资,将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基金,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投资的功能。此外,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还可以明晰产权,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建立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在进行改制后经营上都获得了明显的好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6.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效率较之大企业要高,但在运营方式、资产结构、现金流量等方面又与传统产业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风险投资所具有的高风险、高回报,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风险投资在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中小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并可减轻中小企业的过度负债,化解金融风险。
7.调整贷款利率政策,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商业银行对乡镇企业贷款的风险大、成本高,在目前市场机制对信贷资源的配置逐渐发生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不宜再对信贷利率进行控制。为提高商业银行对乡镇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同时也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必须进一步放宽利率浮动空间,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应当允许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自主决定贷款利率水平,实现效益与风险成本的匹配,从而鼓励商业银行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投放。
综上所述,乡镇企业对我国gdp的增长有很大贡献,给村镇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国家创造了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它们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乡镇企业的筹融资问题,从而使其能够健康快速发展,这也是振兴我国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蔚晓玲.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科技与经济,2006(17)
(一)有关企业股权转让、整体资产转让方面
1.如果企业整体资产转让交易的接受企业支付的交换额中,除接受企业以外的现金、有价证券、其他资产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的票面价值(或股本的账面价值)2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转让企业可暂不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转让企业和接受企业不在同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须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核确认。同样,合并企业也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2.企业进行清算或转让全资子公司以及持股95%以上的企业时,投资方应分享的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应确认为投资方股息性质的所得。为避免对税后利润重复征税,影响企业改组活动,在计算投资方的股权转让所得时,允许从转让收入中减除上述股息性质的所得。
3.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而发生的股权投资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但每一纳税年度扣除的股权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转让企业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的整体资产转让改组,接受企业取得的转让企业的资产的成本,可以按评估确认价值确定,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5.购并或控股前各企业应享受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未享受期满的,且剩余期限一致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购并或控股后的企业可继续享受优惠至期满。购并或控股前各企业应享受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未享受期满的,且剩余期限不一致的,应分别计算相应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按税收法规规定继续享受优惠至期满。
6.国有企业改制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
7.国有企业改制中由于资产评估减值而发生流动资产损失,如果流动资产未丢失或损坏,只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价格降低,价值量减少,则不属于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二)有关债务重组方面
企业在债务重组业务中因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或因债权人的让步而确认的资产转让所得或债务重组所得,如果数额较大,一次性纳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在不超过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有关企业合并、分立方面
1.合并企业支付给被合并企业或其股东的收购价款中,除合并企业股权以外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以下简称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或支付的股本的账面价值)2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当事各方可选择按下列规定进行所得税处理:
被合并企业不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算缴纳所得税。被合并企业合并以前的全部企业所得税纳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担,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可由合并企业继续按规定用以后年度实现的与被合并企业资产相关的所得弥补。具体按下列公式计算:某一纳税年度可弥补被合并企业亏损的所得额=合并企业某一纳税年度未弥补亏损前的所得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合并后合并企业全部净资产公允价值)。
被合并企业的股东以其持有的原被合并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旧股)交换合并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新股),不视为出售旧股,购买新股处理。被合并企业的股东换得新股的成本,须以其所持旧股的成本为基础确定。但未交换新股的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取得的全部非股权支付额,应视为其持有的旧股的转让收入,按规定计算确认财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依法缴纳所得税。
2.分立企业支付给被分立企业或其股东的交换价款中,除分立企业的股权以外的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或支付的股本的账面价值)2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企业分立当事各方也可选择按下列规定进行分立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被分立企业可不确认分离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算所得税。
被分立企业已分离资产相对应的纳税事项由接受资产的分立企业承继。
3.企业为合并而回购本公司股,回购价格与发行价格之间的差额,属于企业权益的增减变化,不属于资产转让损益,不得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也不计入应纳税所得。
(四)有关亏损弥补方面
1.企业分立前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根据分立协议约定由分立后的各企业负担的数额,按税收法规规定的亏损弥补年限,在剩余期限内,由分立后的各企业逐年延续弥补。
2.被兼并企业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被兼并企业在被兼并后继续具有独立纳税人资格的,其兼并前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在税收法规规定的期限内,由其以后年度的所得逐年延续弥补,不得用兼并企业的所得弥补。
被兼并企业在被兼并后不具有独立纳税人资格的,其兼并前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在税收法规规定的期限内,可由兼并企业用以后年度的所得逐年延续弥补。
3.企业进行股权重组,在股权转让前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可按税收法规规定的亏损弥补年限,在剩余期限内,由股权重组后的企业,逐年延续弥补。
(五)有关企业对外投资方面
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东以其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向股份公司配购股票,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上述资产转让所得如数额较大,在一个纳税年度确认实现缴纳企业所得税确有困难的,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作为递延所得,在投资交易发生当期及随后不超过5个纳税年度内平均摊转到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中。
二、有关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面
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行业外),凡符合相应条件,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有关企业破产方面
(一)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清算完毕后,拍卖给其他企业,拍卖后重新办理工商登记,可以视同新办企业。凡符合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可享受新办企业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二)关联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经法院判决负债方破产,破产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的负债部分,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应允许债权方企业作为坏账损失在税前扣除。
四、有关处理企业职工劳动关系方面
(一)企业对已达一定工作年限、一定工龄或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内部退养支付的一次性生活补贴,以及企业支付给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一次性补偿支出等,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各种补偿性支出数额较大,一次性摊销对当年企业所得税收入影响较大的,可以在以后年度均匀摊销。
(二)企业按照劳动保障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标准支付给职工的经济补偿金,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五、有关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方面
(一)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凡在*5年底之前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最长期限为3年的免交税务登记证工本费。
(二)对新办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但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可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2。
(三)对新办的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但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可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2。
对于从事商品零售兼营批发业务的商业零售企业,采用定额税收优惠办法,即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在*5年底前可享受定额税收扣减优惠。
税收优惠按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数量核定,并一律从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结转至下一年继续扣减,扣减年限截止至*5年底。
具体扣减数额=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数量×*0元/年
(四)对现有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和现有的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对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减征30%。
(五)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自*3年1月1日起,每吸纳1名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可享受企业所得税*0元定额税收扣减优惠。当年不足扣减的,可结转至下一年继续扣减,但结转期不能超过两年。
(六)纳税人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按《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107号)中规定的范围、项目和标准取得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六、有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方面
(一)工业企业在*4年7月1日后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可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工业企业在*4年7月1日前购置并尚未折旧完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自*4年7月1日起,在尚未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
(二)工业企业在*4年7月1日后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可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工业企业在*4年7月1日前购置并尚未摊销完的无形资产,自*4年7月1日起,在尚未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但协议或合同约定有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应按协议或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进行摊销。
(三)企业的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提高到每月人均1*元,企业在上述标准以内实际发放的工资可以在税前扣除。
七、有关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方面
(一)鼓励工业企业加大技术开发费用的投入
1.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的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
2.盈利的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除据实扣除外,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
3.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
4.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如果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足抵免时,未予抵免的投资额,可用以后年度企业比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延续抵免,但抵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二)推动产、学、研的合作,促进联合开发
1.企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在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的同时,应通过多种形式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合作,增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直接进入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也可以通过联营投资、参股、控股或者兼并等方法实现与企业的联合,促进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2.企业技术开发可以采取自主开发、委托其他单位开发和联合开发等形式。鼓励企业与其他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开发,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单个企业难以独立承担的技术开发项目,按照联合攻关、费用共摊、成果共享的原则,报经主管财税机关批准后,可以采取由集团公司集中收取技术开发费的办法。其中成员企业交纳的技术开发费在管理费用中列支,集团公司集中收取的技术开发费,在核销有关费用支出后,形成资产的部分作为国家投资,在资本公积金中单独反映。
(三)加速企业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1.企业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超过30万元的部分,依法缴纳所得税。
2.企业为验证、补充相关数据,确定完善技术规范或解决产业化、商品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而进行中间试验,报经主管财税机关批准后,中试设备的折旧年限可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加速30%—50%。
(四)推进企业机器设备的更新
1.企业可以根据技术改造规划和承受能力,在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区间内,选择较短的折旧年限。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和经财政部批准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其他企业某些特殊机器设备,凡是符合财政部行业财务制度规定的,也可以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2.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的企业,在综合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技术进步状况的基础上,可按重估后的固定资产价值提取折旧。
3.企业技术改造采取融资租赁方法租入的机器设备,折旧年限可按租赁期限和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但最短折旧年限不短于3年。
4.企业购入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随同计算机一起购入的,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购置成本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可以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按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或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进行摊销,没有规定有效期限或受益年限的,在5年内平均摊销。内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为2年。
八、有关涉农国企的优惠政策
(一)对国家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和其所属直接控股比例超过50%以上的子公司,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与其他业务分别核算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暂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国有农口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渔业类初级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所得税。
九、其他相关政策
(一)企业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属《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生产的产品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
(二)资源综合利用免税。企业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
(三)为处理利用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新办的企业,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
关键词:北京市上市公司;税收规避;企业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税收规避是通过适当的财务手段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减少公司纳税负担的行为。对于企业经营而言,一部分利润作为税收上缴给国家,这部分利润将不能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储备,也不能作为股东红利发放,因此合理避税成为“趋利避害”的理性经济人的必然选择。然而税收规避是公司与国家之间关于财富再分配的博弈。避税行为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寻租成本的增加及间接的声誉损失等一系列问题,表面上减轻了公司的显性税负,实质上股东财富可能没有增加。企业价值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外在体现。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传统的理论认为,税收规避可以增加股东价值。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税收规避的理论则认为由于公司问题的存在,税收规避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非税成本。税收规避带来的成本和收益的高低是衡量企业价值变化的直接标准。在我国,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问题,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财务目标和税务目标的分离。互联网快速的发展对企业税收规避的行为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研究税收规避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企业良好的发展对经济转型具有促进作用。
二、文献综述
关于税收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税收负担,税收筹划层面,对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的研究较少。
税收规避在广义的定义下,代表了一系列税收筹划的行为,既包括利用合理手段达到避税的行为也包括不合法的税收规避手段。国外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较早,但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Desai and Dharmapala(2009)利用实证方法得出,治理好的公司开展避税活动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价值。DeSimone and Stom berg(2012)认为,公司如果能够在长时间内进行避税活动,将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部分学者认为避税活动有可能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Lev and Nissim (2002)和Hanlon(2003)研究发现,公司账面的税收差异将导致负的股票出现非正常收益,即避税活动并不一定使股东财富增加。Hanlon and Slemrod(2009)研究发现,媒体报道有激进性避税行为的企业,其股价平均下降了-1.04%,而零售企业则出现了更严重的股价下降,即避税并不一定带来企业价值增加。Kimetal(2011) 认为,税收规避为管理者对公司不利的行为创造了条件,而这些不利的行为给公司带来了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
就国内目前的研究来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税收规避的影响因素方面。王跃堂(2009)研究了2008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公司纳税决策带来的影响,发现税率降低的企业采用盈余管理手段进行避税可以提升公司价值。罗党论和魏翥(2012)研究了税制改革前后,政治关联度高的民营企业的避税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改革前对公司价值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改革后对公司价值没有明显的作用。王静,张天西(2014)基于委托理论,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税收规避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认为税收规避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取决于公司管理机制和治理水平。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研究就税收规避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都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以实证方法研究税收规避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便于和学者研究过的全国上市公司做比较。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由于我国是新兴资本市场,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税收体制变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落后,资本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税收体制仍存在许多漏洞。企业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税收规避活动,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加经营利润,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而且可以完善我国税收体制,使其更加适用当代企业发展扎状况。且王跃堂(2009),罗党论和魏翥(2012),王静,张天西(2014)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了在中国税收规避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文章基于以上前提,提出如下假设:
对于北京市企业来讲,税收规避可以提高公司价值。
(二)变量及模型设计
1. 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由对企业价值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得出,企业价值的度量主要采用的托宾Q值,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价值Q=(每股价格×流通股份+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份+负债总额)/总资产
(2)解释变量
对企业税收规避行为的衡量主要有四个量化指标:现金所得税费用负担率、税收差异、税收差异残差项、实际负担税率(彭绍兵2011,颜淑姬2015,陈旭东2015)。现金所得税费用负担率同时反映了永久性与暂时性差异,与应计制会计相关性较小;税收差异不仅包含管理层避税部分,也包含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部分,不能有效度量避税筹划引起的操作性差异;税收差异残差项也可以同时度量永久性与暂时性差异;实际负担税率没有反映税会差异暂时性差异部分,不能全面反映当今中国企业的税收规避活动。通过对上述四个指标的分析,文章采用现金所得税费用负担率(Tax1)和税收差异残差项(Tax2)度量企业税收规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所得税费用负担率=现金支付的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
税收差异=税前利润-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计利润=利润总额-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将税收差异对应计项目进行回归,所得残差就是税收差异残差项
(3)控制变量
对企业价值具有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对企业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企业内部因素,因此文章从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角度出发设置相关控制变量。指标主要有:
偿债能力Deb=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盈利能力Pro=净利润/总资产
营运能力Ope=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发展能力Dev=(当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
公司规模Siz=Ln(总资产)
2. 模型设计
针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文章将模型设置为:
Q=c+a1*tax1+a2*tax2+a3*deb+a4*pro+e*ope+a5*dev+a6*siz+ε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全部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网站及国泰安数据库。由于2008年实行税制改革,因此文章选定的时间范围为2008~2014年。本文的样本选择遵循以下规则:剔除ST和ST*公司;剔除金融保险类及当年IPO上市公司;剔除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为负的公司。
经过条件筛选,文章共得到49家北京市上市公司。
(四)实证结果
文章通过面板数据进行豪斯曼检验,得检验结果为χ2=40.58,伴随概率=0.0000,所以文章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由于文章是面板回归模型,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问题,因此文章首先要检验被解释变量及解释变量的稳健性。通过对变量的稳健性检验,文章得出ADF检验值为459.509,PP检验值为529.565,伴随概率小于0.05,因此Q,TAX1,TAX2原数据就是平稳序列。因此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不会出现“伪回归”问题。对北京市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模型估计结果来看,对于北京市上市公司来讲,税收规避可以提高公司价值。当税收规避增加一个单位,企业价值将增加4.0129个单位。现金所得税费用负担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减少企业价值0.068个单位,因此二者的综合作用表现为税收规避可以提高公司价值。控制变量方面,上市公司发展能力对企业价值影响不大,可能是由于文章选择时间范围较短,对计量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偏差。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企业规模与企业价值呈相反关系,且影响较大。其中盈利能力增加一个单位,企业价值增加6.7个单位,这与现实情况相符。除此之外,企业营运能力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引起企业价值增加0.6个单位。由北京市上市公司实证检验也可以得出,企业规模对企业价值并不总是正影响。
文章实证出的结论与陈旭东,王雪(2011)等学者以全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充分说明了在中国经济、金融、文化发展不相同的区域研究税收规避对企业价值影响的问题应该考虑一个地区发展程度及文化背景。
四、建议
通过对北京市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文章得出税收规避可以提高公司价值。针对前文研究,文章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北京市上市公司应该合理进行税收规避。上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税收规避可以显著提高公司价值,因此上市公司应利用合理手段进行税收规避。大量研究文献表明,税收筹划可以实现这一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税收制度日益完善,税目日益繁多,税负不断加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税收筹划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税收负担,进而增加企业价值。此外,上市公司应进行适当的税收理财,利用金融市场工具,达到合理避税或者减少税负的目的。
二是提高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企业价值增加离不开企业精准的会计核算和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它不仅要求财管人员熟悉会计准则和现行财务制度,还要求财管人员时刻关注国家有关税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例如税收优惠政策,会计制度变更等。只有及时准确地进行纳税调整,企业才能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合理减少税收。因此北京市上市公司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财管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是提高上市公司经营能力。经营能力是一个企业立足的根本。实证结果也表明企业的经营能力可以增加企业价值。然而一个企业经营能力的提高不仅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内部环境也是影响企业经营的关键。因此企业在外应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及动态,在内提高技术创新迎合市场需求。同时在内还要加强内部审计,选择合适的项目,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四是提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有研究表明,企业信息透明度越高,税收规避能力越强。该研究对文章实证结果:税收规避提高公司价值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北京市上市公司应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约束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督促企业健康发展,诚信经营。
参考文献:
[1]李淑锦,邹林海.合理避税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08).
[2]王静,张天西.委托视角下的公司税收规避价值效应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4(09).
[3]颜淑姬.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基于理论框架的分析[J].财政监督.2015(03).
[4]宋榕.当前企业税收筹划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09).